中国企业管理方法的创新

2024-10-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企业管理方法的创新

中国企业管理方法的创新 篇1

“自主管理工作法”是兰炼油品储运厂在多年的管理实践中摸索出的一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机制的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这一方法的实施,不仅有效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同时也为企业管理开辟了一条“以人为本、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新途径。

一、“自主管理工作法”的实施与效应

“自主管理工作法”开始实施是以开展“信得过”活动为载体的要求全厂职工人人争做信得过工作,争当信得过主人,争创信得过单位。为此油品储运厂制定了《信得过活动标准及实施细则》,具体内容包括质量、设备、安全、工艺、计量、现场管理等单项信得过标准;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和职工的信得过标准;还包括信得过岗位标准,信得过班组标准;信得过车间、科室标准等等。信得过标准以车间、科室、班组、岗位和职工个人的职责范围、工作标准和质量要求为基本依据,以层层分解企业的方针目标、层层落实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任务、全面完成各项经济技术和管理指标为主要内容,看得见,摸得着,具有可操作性,能定量考核。

在企业开展“信得过”活动的基本上,“自主管理工作法”的实施将推进到高层次——免检阶段。这个阶段以全体职工极高的素质和极强的事业心、责任感为前提条件,逐步实现“免检”,约束人们行为的规章制度和检查将进一步减少,企业管理将达到更高境界。

兰炼油品储运厂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到现在,“自主管理工作法”的实施已经历了5年多的时间,其效果是显著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职工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从思想政治素质来看,职工主人翁意识普遍增强,劳动热情进一步高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出现了六百人工厂六百人管理的局面。其二,从业务技术素质上看,职工都把自己的岗位看做是实现个人价值的载体,岗位练兵卡随处可见,并不断变换新的内容,自觉学习业务技术的风气已经形成,实现了人人上岗位过得硬,个个把好质量关的目标。

2、企业环境得到根本改变,实现了文明生产。昔日的油品储运厂被戏称为兰炼的“西伯利亚”。这里主要有二个原因,一个是油品储运厂在兰炼厂区的西北部,占地面积大、分散;再一个原因就是生产环境的“脏、乱、差”。如今的油品储运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天和原油打交道的卸油工把卸油台打扫得干干净净,油台休息室前还搭起了一架足有几十平方米的绿色凉棚,每到夏季,上面青藤缠绕,景色宜人。储油罐区也一改过去杂草丛生,野猫、大老鼠到处乱窜的状况。罐区内种上了翠柏,如今已绿树掩映。维修工人一改过去工具乱扔,乱放的习惯,找来边角废料,制作成统一规格的工具箱、衣物柜,工具分类编号,井然有序。机油泵房内阀门上都挂有责任牌,利益与责任挂勾,职工们热爱自己的岗位,每天都把泵房打扫得一尘不染。机车库也一改昔日物品杂乱无章,检修地沟油泥盖底,窗户玻璃破损严重的状况,从地下到地上,从配件到机车的维护管理都体现出较高的管理水平。

3、增加了企业的吸引力。企业生产最重要的三件事是安全、质量和效益。兰炼油品储运厂“自主管理工作法”实施后,连续三年实现安全生产。全厂29个生产班组全部被总厂命名为安全生产标准化班组,产品质量达到100%,经济效益逐步提高,职

工奖金逐步增多。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使只有600多人的油品储运厂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职工不再要求调走,他们感到在这里可以大有作为。同时,要求调来的申请接连不断,他们感到在这里有用武之地。技校学生分配时,自愿到储运厂工作的竟是前六名。

二、提出“自主管理工作法”的背景

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后,中国企业管理仍面临许多新的问题

1、经过十多年的改革,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股份制改造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在企业管理上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过去企业靠政府管,从计划到销售一管到底,现在则不同,企业做为独立法人,从产供销到人财物完全得由企业自己做主,企业要自己管理自己,那么企业怎样管理好自己,就成为一切有了自主权的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2、企业实行经营承包制后,一些承包人只承包经济责任,出现了以包代管的问题;承包人为在承包期内完成自己的承包计划,在承包行为上也出现了注重眼前利益、注重个人利益的情况;在承包决策上也大多注重短期计划,而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承包人和职工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对立情绪逐渐增大。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产力水平得到空前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物质生活的转变,消费结构的调整和需求的不断增加。就企业职工来讲,随着这些变化而来的,是职工除了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外,还有安全上的需要、感情上、归属上的需要,受人尊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等。研究职工这种变化了的更高层次的需求,也是企业管理面临的新问题。

4、我国的企业管理,至今没有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管理体系。许多企业在企业管理上,不是从企业的现实发展和长远发展来考虑,而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评比,因此,在企业管理方法的实施上,呈现出一阵风、一阵雨的短期行为。兰炼油品储运厂在企业管理中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厂领导曾采取多种办法,如曾经靠多发资金调动职工积极性,结果是奖金越发越多,职工的:“胃口”越来越大;又曾经靠严格的监督和频繁的检查来推动工作,但职工很反感;也曾靠承包来调动积极性,收效也不大。他们感到,以往的企业管理方法有太多的行政命令色彩,“管”得多,“理”得少,忽视了人的因素的作用,结果是越“管”,问题越“多”。所有这些都表明,企业做为一个由职工组成的生产经营单位,再用传统的束缚职工手脚的办法进行管理已经不那么灵了。“自主管理工作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来的。

三、“自主管理工作法”的主要特征

“自主管理工作法”的诞生,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中国企业管理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它广泛地吸取了古今中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有益经验,如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的“人本论”思想,美国企业管理中的系统学派和决策理论学派,行为科学的思想,日本企业管理中的终身雇佣制度,年功序列工资制度及我国40多年来的管理经验等等。它体现出企业管理关键在于人,在于职工队伍的内在素质,在于广大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事业心、责任感的增强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从而把管理的立足点放在对人的管理上,冲出传统管理重“物”不重“人”的束缚,实现了管理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1、在管理观上实现了由重“管”到重“理”的转变。企业管理,就其理论而言,是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专门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就其内容来看,则包括“管”和“理”两个方面。以往的管理不论从管理思想、管理机制还是管理方式上看,都倾向于“管”即重视管理中的“物”的诸要素,围绕目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考核等环节循环往复,而轻视“理”,即对于生产中起重要作用的人的各种关系重视不够,因而形成只“管”不“理”,或既“管”不好也“理”不顺的状况。“自主管理工作法”对“管”与“理”进行了新的探索,认为“管”与“理”关键是“理”,只有在“理”的指导下去“管”,在“管”的同时不断地、深入地去“理”,才能“管”出高水平,才能最终实现管理的目的。

2、在管理对象上实现了由“物”到“人”的转变

以往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多是以“物”为中心进行管理的,其缺陷在于其管理不是偏重于这一方面,就是偏重于那一方面,不能够在把企业管理中所涉及的各项具体管理工作捆起来,因此常常是顾此失彼,处于被动。“自主管理工作法”建立在“理”的基础上,把管理的对象由“物”转向“人”,这样就把各项具体的管理工作捆起来了,使管理始终处在“人”的能动作用之下。“人”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所以企业管理首先是管“人”,为了管理好“人”而去研究,这应是一切管理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理论前提。正如该厂厂长陈清方所说:“不管人没水平,管不好人是低水平,能管人有水平,能管好人是高水平”。这里说的管“人”,是指对职工的充分尊重,正确使用和内在激励,是指搞好企业的组织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这样,企业管理就会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自由运行。

中国企业管理方法的创新 篇2

一、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理论研究的基础

我国在企业管理创新理论的研究初期主要是以经验总结及创新内容概述为主, 而缺乏比较深层次的研究, 所以后来在深入研究这方面问题之时便借鉴了国外的研究成果为自身研究的基础。国外对企业管理创新理论的研究主要分为五部分:1过程研究:研究组织实现管理创新的时序过程, 总结提炼过程的规律性, 概括管理创新的主要活动;2效力研究:关注不同企业之间管理创新实施结果的不同, 研究组织学习对管理创新成效的作用, 提出提高管理创新效力的策略途径;3作用研究:关注管理创新对提升组织绩效的作用, 研究管理创新与组织绩效之间呈现的关系;4传播研究:管理时尚流派旨在研究管理创新供需双方之间如何相互作用才能够产生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并促使其流行, 而创新扩散流派则旨在研究现有的新管理理念和方法如何在潜在使用者之中传播扩散;5影响因素研究:研究影响创新管理引进、生产及扩散的相关因素。不过, 虽然国外的一些相关研究成果为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理论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其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多维度视角研究较多而单一维度视角研究不足、各维度之间的研究缺乏一致性、同一维度内部的研究缺乏统一性及有些研究成果不适合中国国情等。因此, 中国在企业管理创新理论研究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理论研究的视角

1.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理论研究的类型

目前我国的企业管理创新理论研究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根据管理创新职能而针对一些特定的类型进行研究, 其又形成了许多研究流派, 比较主流的有“战略管理创新”、“全面质量管理”、 “供应链管理创新”、“业务流程再造”及“营销管理创新”等; 而另一种则是针对各种管理创新类型而研究它们之间的共性和规律性。这两种类型相比较而言, 前者更加注重不同管理创新之间的差异化特性, 主要研究的是不同管理创新各自的内在机理及构建相互独立的理论体系;而后者则旨在研究管理创新的共性及揭示其共通性。

2.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界定

在深入研究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理论之前, 需要先对管理创新进行界定;不同的学者对企业管理创新有着不同的界定, 如丙明杰认为其是创造一种更加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的过程、常修泽认为其是引入新的管理方式方法以降低交易费用的过程、林海芬等人认为其是引进或创造新的管理方式方法以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及提升组织绩效的过程等等。虽然企业管理创新的界定有许多, 但其所体现出来的管理创新内涵却是基本一致的:通过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变革来提升组织的运行效率;同时, 不同界定对企业管理创新范畴的看法也基本一致:企业管理创新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非技术性创新。

3.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理论研究的重点

对于国外研究而言, 其一般只关注全新型创新实践, 而由于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发展较慢, 所以在此基础上也非常注重引进已有的管理实践。中国的企业组织十分复杂, 这使得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理论研究也成为了一项十分巨大的系统工程, 而在研究该问题之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避免盲目跟风。再者, 由于中国企业的管理具有相对集权的特点, 所以在研究企业管理创新理论之时应当要突出企业家在管理创新决策中的作用及管理创新与组织要素之间的协同性。考虑到企业管理创新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 所以对其的研究也应当要以过程研究为主要视角, 而在构建过程模型之时既要注重清晰化管理创新的内在逻辑性, 又要注重为深化研究打好基础。比较常见的过程模型有孙艳与陶学禹共同构建的“愿望- 定位-创意与方案选择-行动-评价与总结”模型和苏敬勤与王鹤春共同构建的“感知-评估-决策-实施-惯例化”模型等等。

三、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理论研究的方法

目前我国比较常用的企业管理创新理论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 分别为“案例研究法”和“问卷统计分析法”, 其中以前者方法为主、后者方法为辅。案例研究法的前提是案例的选择, 通常是选择典型性和可获得资料的案例, 因为只有典型性案例才有助于发现我国国情下的特殊企业管理现象, 进而才能够形成新的管理理论;而案例资料的获取一般是通过收集二手案例、历届管理创新奖项案例及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里的相关案例而实现的。案例分析法又可以分为单案例分析和多案例分析, 与前者相比, 后者所得出的结论往往更加可靠和准确。而问卷统计分析法是目前最主流的一种实证研究方法, 其比较适用于对一些复杂现象中的关键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对案例研究法具有很好的辅助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 企业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当前中国亟需对企业管理创新理论进行深入研究, 以便尽快找出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企业管理创新方式方法, 从而促进中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与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 我国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大中小型企业, 而这些企业又进一步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增长。企业若想发展, 离不开科学的管理, 中国对企业管理理论的研究是从近现代开始的, 期间经历了无数次企业管理的创新与变革, 有些企业更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而尝试创造了新的管理模式, 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本文主要针对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理论研究视角与方法进行综述, 希望能够对我国企业的发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中国企业,企业管理,创新,理论,方法

参考文献

[1]林海芬, 苏敬勤.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理论研究视角与方法综述[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4, (2) :110-119.

[2]苏敬勤, 崔淼.基于适配理论的中国特色管理理论的研究框架:创新视角[J].管理学报, 2009, (7) :853-860.

中国企业的创新乐土 篇3

1970年代,当全球化产业迁移开始时,东南亚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成为亮点,西方国家的制造业开始放缓,经济步入衰退期。但是,在西方国家的少数几个地区,经济发展依然强劲,甚至继续高速增长,成为了战胜衰退的“经济之星”。

这些地区包括法国的欧叶纳克斯(Oyonnax)、意大利中部的艾米利亚-罗马格纳(Emillia-Romagna)地区、德国的巴登-符腾堡(Baden-wurttermberg)、瑞典的斯迈兰(Smaland)以及最广为人知的美国硅谷。其实,这些地区的定位各有区别,但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都存在专业化的中小型创业企业集群。

1980年代,类似的集群开始陆续出现在中国,它们也有了本土化的名字,诸如“大学科技园”、“技术开发区”、“高科技园区”、“知识创新区”等。这些园区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

进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加剧,中国经济也遭遇严峻挑战,众多中小企业面临转型和升级的巨大压力。而很多在这些园区的创新沃土上成长起来的创业企业,仍然可以在艰难岁月里继续健康前行。

清华科技园:辐射创新服务

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科技园界同行的赞美,无疑最能证明清华科技园近年来的优秀表现。“过去的50年,中国科技园的发展是在学美国,而未来50年,我们一定要向你们学习了!”这是2007年底,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三角科技园总裁Rick Weddle访问清华科技园时,发表的由衷的感慨。

三角园成立于1959年,堪称美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吸引国内外创新和研发机构也最多的高科技园区。如此老牌的科技园,对中国的一个大学科技园表现出如此的肯定和钦佩,清华科技园的魅力究竟何在呢?

“科技园区最本质的内涵,我们认为既不是房子,也不是优美的环境,而是真正地能够提供一整套对创新型科技企业的成长发挥重要作用的创新服务。”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执行主任、启迪控股总裁徐井宏坦言。徐几乎见证了清华科技园的每一步发展,在他看来,清华科技园的核心优势就是创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服务体系。

我国的大学科技园都以企业的模式来运营,一边要履行社会功能,另一方面作为企业自身也需要生存和发展,如何找到两者的结合点,这是清华科技园多年来一直探索的问题。“启迪控股自创建伊始,就必须探索适合清华科技园发展的模式。我们真正找到了适合中国大学科技园的生存和发展之道。”徐井宏笑称。

现在清华科技园有400多家企业,一半是创业小企业,一半是大企业的研发机构,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企业。徐井宏坦言:“大企业入驻,可以保证这部分租金收入,这样的话,园区长远的孵化创业企业和近期的收益就能有很好的结合。”此外,更大的好处是,在园区里,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会形成互补的产业链条推动各自的发展。

2003年,清华科技园又开创性的提出了创建“创新服务体系”的概念,目前,还形成了创新服务的三种输出模式。第一种模式是传统的“硬辐射”方式,通过与地方政府的合作,获得土地使用许可,然后由清华科技园进行开发,做成一个科技园区。第二类模式是管理输出,在地方已经建立好园区的基础设施、提供硬件服务的基础上,由清华科技园负责招商、管理、服务——目前在北京玉泉慧谷、沈阳、威海等地设立的分园都采用了这种模式。今年,清华科技园又创新性的探索出了第三种辐射模式,即与地方政府就园区运营和企业服务进行一种战略和服务的合作。

清华科技园走过的历程已经证实,辐射创新服务是中国科技园区发展的有效之道。相较于这种蓬勃发展态势,很早就在亚洲闻名的日本神奈川科技园和新加坡腾飞科技园,却显现出后继乏力的迹象。神奈川科技园一直居于日本一隅,未能突破园区界限进行规模化发展。而以地产开发闻名的腾飞科技园,在实施全球扩展的同时,因缺乏扶持中小企业成长服务的软性体系,其各地的科技园也大都没有显示出真正的爆发力。

如今,清华科技园69万平方米的主体园区建设已经完成,在清华大学东南角这片并不宽敞的土地上,不仅矗立起一栋栋标志性建筑,还吸引了诸如SUN、NEC、Google这样的跨国巨头,孕育出诸多创新技术和产品。园区内200多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充满活力的创新型科技企业,正是徐井宏最引以为豪的地方。

上海杨浦:知识推动创新

杨浦则是上海高校最为集中的地方,包括复旦、同济等院校以及许多科研院所都在区内。不过,在以前的中国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杨浦的很多轻重工业都被调整和转移出去,被定位为居住区,作为上海市政建设和中心城区建设时的动迁导入区,看不到产业发展方向。“从杨浦大工业转型以后,有一段时间我们在徘徊。”宋南晖对此有深刻观察,此前他曾担任杨浦区发改委副主任。

中国互联网办公室的CEO乔月猛和他的同事们,至今仍为去年公司搬到杨浦后受到的一场“特殊”待遇而兴奋。2007年12月,中国互联网办公室企业即时通信软件IMO推出正式版本,产品新闻发布会现场设在上海市政府办公厅的一个会议室,除了沪上媒体,还有信息产业部的一些领导都到场祝贺,“政策、办公场所等很多支持就更不用说了”。

乔月猛不是惟一为杨浦知识创新区的表现而“惊讶”的人,IDGVC副总裁俞信华同样有此感受。一年多前,俞信华前往时,园区高楼不多,有一些道路还没有修整,人气也不旺。一年以后再次到访时,其基础设施已有国际园区的感觉,Oracle、百度等国内外的知名公司和许多创业企业都落户于此。

俞信华忍不住向杨浦知识创新区风险投资服务园副主任宋南晖“抱怨”地方不好找了。显而易见,园区的软硬件服务都在迅速提升,这从宋南晖本人的表现中就能看出来。在准备一场创业培训时,他会亲自布置场地,还曾亲自主动为园区的某家企业打电话联系媒体采访事宜。

杨浦正在发生变化,正在以知识为力量焕发出新的生机。历史上,杨浦曾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也是中国最大的老工业区之一,拥有最长的黄浦江岸线的杨浦曾被定位为“大上海”的中心。现在杨浦最为著名的则是其仅次于北京中关村的智力密集优势。

宋南晖在发改委做“十五”规划时,上海提出“创新城市、科教兴市”的战略,“杨浦突然发觉这笔宝贵的资源”。由此,杨浦开始研判未来发展的方向,并最终定位为上海的知识创新区,“对杨浦定位时,市领导有个要求,就是做产学研结合,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此,杨浦提出了大学校区、科技园区、社区的“三区联动”理念。

为了打破高校因体制原因带来的自我封闭的围墙,杨浦推动在各个高校建立科技园区,同时引

入成熟的社会企业,帮助提供产业化的机会。“对高校园区的软硬件环境的配套,我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做好服务。”现在,复旦、同济等多家院校的科技园已跻身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而依托高校的强势学科,杨浦也诞生出很多新材料、新能源、光机电一体化等领域的创新企业。

除了充分挖掘区内院校和机构的智力与科技资源,杨浦还在努力推动大学生创业,上海大学生创业基金会就落户于此。该基金会由上海市政府出资,是全国第一家支持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机构,目前已支持了300多家学生创业企业,其中提供信息服务的IT、信息、电子类占43%。“从行业分布看,学生的视野并不比创业多年的人差。”基金会秘书长张德旺对大学生创业充满期望,已诞生出30多个百万富翁的成绩也让前来考察的国务委员刘延东十分看好。

上海张江:集群合作创新

尽管同处上海,张江则呈现出与杨浦明显不同的特点,更多大企业汇聚于此。“张江科技园更多的是在卖头脑”,张江集团副总经理殷宏颇有些自豪的说。为他的话提供佐证的是:张江科技园2007年工业总产值为400亿元,但总销售收入达到了700多亿元,因为按照常规,销售收入和工业总产值应该大体相当或者呈现一点浮动,达到近一倍的差距则说明其产品的附加值颇高。

多年前在美国第一次碰到陈大同和武平时,殷宏就“卖力”的邀请他们到张江创业。2001年,陈、武二人回到上海创业,6年后他们创立的展讯成功上市,成为首家登陆纳斯达克的中国3G概念股。后来,分管招商引资和客户服务的殷宏又用类似的方法将李革(药明康德CEO)、王晓川(桑迪亚CEO)等很多海外留学生邀请回来创业,这些人也都成为了张江科技园区的创业典范。截止到2007年,已有5,000余名海外归国人员在张江扎根创业。

“为什么有那么多企业会选择在张江创业?因为有一个创新的集群,这是我们最大的特色。”已在张江集团服务了12年的殷宏认为,张江科技园的成绩得益于园区的产业集群所发挥的效益。

目前张江构建了以三大产业为主的创新集群。首先是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汇聚了150家多家芯片设计公司,其中60家左右是国外大公司在中国的研发中心,包括联想、中兴通讯、TCL等国内公司的芯片设计部门也都落户于此,“芯片设计所有环节的公司,都能在张江找到你的上下游”。网络游戏产业是张江另一支柱产业,包括盛大和第九城市等很多游戏软件开发和运营商都在此扎根。而以药谷闻名的张江已吸引了包括罗氏、辉瑞等世界医药销售排名前20位的企业中一半以上设立了研发中心。国际研发机构的入驻为园区的很多企业带来合作机会,药明康德、桑迪亚等医药外包企业都从中受益。

除了这三大产业,张江在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等产业也汇聚了很多创业企业。目前,张江科技园入驻企业达到了800多家,其中中小型的企业超过了60%,“现在的创新,是依靠产业集群进行合作创新,并不是某一家小企业自己简单来做。”殷宏如此表示。

深圳南山:打造创业“军团”

在深圳南山区“创业之星”决赛的比赛间隙,现场观摩比赛的某公司一位年轻员工问坐在身边的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局局长朱建平“几点了”,旁边该公司的一名主管马上制止这一“冒犯”行为,“那是朱局长”。朱建平不以为意,微笑着告诉了他时间。

如果没有人提醒,外人很难从皮肤晒得黑黑的朱建平身上看出一丝官员的架势。他很少待在办公室里,在南山区科技局的网站上,8月份最后一周的工作周报显示,他走访了6家南山区的创业企业。走访区内的中小型创业企业是朱建平日常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南山区的很多创业者都能认出他来。

南山区是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朱建平所任职的科技局就面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每年朱建平都会亲自走访100多个区内中小企业,去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如果不了解,可能决策时就没有足够的信息量。”朱建平已与深圳的中小企业打交道超过15年。素有“中国科技第一展”的深圳高交会今年已经进入第10届,鲜有人知的是,早年曾在深圳市科技开发交流中心任职的朱建平参与策划和筹备了前三届高交会,转任市科技局国际合作处处长后,他又开拓了深圳与海外科技交流合作的新局面。

由于深刻了解创业企业的情况,南山区便根据需求制定出一系列“与时俱进”的扶持政策,每年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政策、措施、服务内容、服务手段、资源调配等多方面的调整。朱建平表示,“南山区的政策与市里、国家相比,都是差异化的扶持政策。我们在调研企业的基础上,提出来尽可能满足企业需求的政策措施和服务内容、服务手段。”

除了为创业企业提供最细致的服务,南山区还对区内的创业资源进行了宏观规划。2006年,南山科技局提出了“大孵化器”计划,对资源进行整合。目前南山拥有各类孵化器30多个。直接参与这一行动的南山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的王红卫对整合效果很认同,“孵化器之间可以相互协调创业项目,也可以共享资源。”

朱建平则对南山大孵化器寄予了更高的期望,“不仅仅是要为南山服务,还要为深圳市孵化高新技术产业,为珠三角输送高品质的成长企业”。被视为“民族企业代表”的华为和中兴等很多著名企业正是在南山区起步和成长起来的,“这得益于深圳市的创业乐土,在这里办一个很小的公司,能够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南山区的IT、生物医药等多个行业都在深圳乃至全国闻名,朱建平表示,过去很多产业都存在“同行不见面,上下游之间沟通不足”的问题。对此,南山区正在推动成立10个产业联盟,目的是“在市场上形成一个南山军团,在技术上成立一个产业技术联盟,一旦受到侵权或指控,整个产业都来应付各种危机”。

南山还有更大的梦想,从深圳市科技局局长转任南山区区委书记的叶明辉就提出了将南山打造为深圳“硅谷”。南山目前正在规划建立大学城市、宜居社区及以研发为主的科技园,“打造一个园区、校区、社区和城区相结合的创业乐土。”

中国企业创新的十大误区 篇4

前10年,中国市场需求旺盛,掩盖了产品缺乏创新的缺陷,到今天终于走到了尽头,再不创新,就是把自己赶向死胡同。

我们看到,很多企业仍迷信于寻找渠道模式的创新,因为他们内心还相信:不是产品卖不出去,而是有需求的地方,渠道还没有打通——或者是没有经销商,或者是有经销商但没有进足量的货。

说实话,“玩转经销商”确实对厂家来说投入最少、回报最高,但别忽略一点,无论你用什么模式,你的产品最终要消费者买单,所有渠道“血液”才能流动起来。没有产品的创新,任何模式都是空谈。

2、先开枪,后瞄准

10年来,我经历过太多中国企业抱着“已经成型的半成品”来找我的团队做营销策划。但这种“夹生饭”最难煮熟。

每年中国市场都有成千上万的新品投向市场,其中90%没有经过前期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基本都是企业老板和营销团队拍脑袋决定。新项目盲目上马的后果是“资金浪费、企业亏损、团队涣散”,甚至导致一个企业的灭亡。

为什么开枪之前,没有先瞄准呢?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很多企业家没有“新品开发流程”意识,企业更缺少一个“跨部门的新品开发团队”,在最该花时间和资本的前期准备阶段投入得太少,甚至没有什么投入。企业往往天真地认为,策划能解决所有问题,希望策划点石成金,这种急功近利思想普遍存在。

很多企业认为,“新品”就是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产品,或是行业内第一次出现的产品。这种定义从表面看没有错,但却不能指导企业做出“正确的新品”。

新品一定是为了满足消费者“潜在需求”的产品,而给消费者全新的体验,所以新品应该定义为“新体验”。既然是新体验,那企业在开发新品之前,是否研究过消费者潜在的需求?开发出新品后,是否试销让消费者体验?是否根据试销反馈完善新品?这三项工作恰恰最容易被忽视,甚至根本没有,只是企业人员一厢情愿地在那边开发。

3、线上拼价格,不拼产品

网络营销,几乎成了很多企业解决产能过剩和销售瓶颈的救命稻草,殊不知又一次跳进陷阱,再一次被自己的取巧心理所害。

这几年,网络营销崛起速度非常快,但我认为中国目前网络营销停留在“互踩”阶段,具体表现在“同行互踩、自己踩自己”两个方面。

首先,消费者为什么去网络购物?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低价”。同样一件品牌服装,专卖店卖2000元,在网上卖1200,一件衣服便宜800元,这种既做线上又做线下的品牌不是自己踩自己找死吗?如果价格统一,竞争对手出一件和你一模一样的产品,同样可以踩死你。产品一模一样的事情天天在网上发生。

ZARA卖衣服为什么成功?靠产品创新啊!有人说,ZARA的衣服都是模仿其他大品牌的,这话说得太天真了。对于消费者,谁先让他看到新品,谁就是创新者!ZARA能做到第一时间让消费者买到世界上最新潮的衣服,这就是最大的产品创新。

ZARA每款新品,都是小批量生产,没等竞争对手开始模仿就已下架。所以,ZARA不管在线下还是在线上,都一样能成功,这就是快速产品创新的力量。

4、忘记了让顾客感知到价值

为什么很多新品创新失败?因为很多创新不能被消费者感知。举个例子,有一个企业老板拿着可以放在水里通电的插座找我咨询,他说产品获得国际发明专利,是最安全的插座。我问他凭什么证明你的插座是安全的,他拿出一大堆产品专利说明书„„请问,这堆专利书跟顾客有什么关系?

产品创新,一定要能让消费者感知,不可感知的创新是无用的创新。比如防水插座,消费者在购买时是感觉不到的。那如何做到可感知?很简单,做一批撒尿小铜人模具,把水滋到正在工作中的插座上,消费者一目了然,根本不用促销员费劲口舌去解释,这就是产品创新的可感知性。

如果一项产品创新不能被感知,那么一定要想办法让消费者可感知。为什么很多富硒大米、有机茶、生态猪肉卖不好?因为不可被消费者感知。单纯的产品概念诉求无法实现落地,再大的广告投入也难以形成可持续购买。

5、小看了身边的“区域记忆”

很多企业苦于找不到产品创新的方向,其实很多创新财富就在身边。中国区域文化各异,5000年历史形成了很多区域特产,而很多特产被封存在人们的记忆中。这些“区域记忆”就是产品创新的金矿所在。

比如,内蒙古赤峰有一个传统小吃“对夹”,现在仍然存在于内蒙古赤峰大街小巷的小饭馆,只要稍加改良就能成为畅销全国的新品。

再比如王老吉,不也是华南传统下火饮料的改良吗?只不过这个“区域记忆”被加多宝集团捕捉到并推向全国了。

2008年东阿阿胶的“桃花姬”阿胶糕,成功成为引领糕类补品行业崛起的领头羊,其创新原点就是来自浙江一带传统冬至进补阿胶糕的饮食习惯,把消费者自己熬煮,变成了阿胶糕成品,解决了便利性消费问题,同时又能启动礼品市场。该产品成功分销到全国市场。

中国有太多的区域记忆可以挖掘,每一个记忆都是一个新品创新的源点。而且这种创新的风险最小,因为经历过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代代消费,一定存在着独特的消费价值。这种产品创新,是典型的改良性创新,或者称之为“微创新”,其市场成功概率非常高,而且品牌文化价值非常高。

6、不懂得“关联创新”

2003年非典肆虐时,我发现维生素保健品行业被激活了!当时,我就发现一个产品创新机会:维生素糖果!会比维生素需求量更大,因为糖果是食品,毕竟比保健品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和消费。果不其然,第二年就出现了雅客的维生素糖果,这就是典型的关联性创新思维方式。

关联性思维方式,可以最大化降低产品创新风险,而且是借势而生的产品创新,往往达成迅速成功。就像美国西部发现了金矿,那么关联机会就是卖“铁锹”。比如中国要大力发展“城镇化”,挖掘机市场必然被第一个引爆。因为城镇化的“第一锹土”需要挖掘机来挖。那么挖掘机需要不需要产品创新呢?乡镇的地形和环境有没有特殊性呢?一旦发现特殊性,关联性产品创新点就找到了。

关联式产品创新不需要冒太大失败风险,因为被关联产品已经成功,那么必然衍生相应需求的市场,所以“关联性市场机会”是个低成本的机会点。

7、光顾着“消费者需求”,没看到“消费者痛苦”

消费者经常会说一句话,这句话往往就是产品创新的巨大机会所在!

哪一句话呢?消费者常说:“要是有什么/能怎样就好了!”比如拖把,用传统拖把拖地,必然要用水,很麻烦,“如果不用水能把地拖干净就好了”。这句话看似荒唐,但这句话背后就是产品创新机会。拖把完全可以不用水啊,把“静电技术”嫁接在拖把上,可以做到无水拖地。而且还能满足消费者更大的需求,即可以拖房顶的灰尘!原来“用水的拖把”就这样被“静电拖把”轻而易举打败,创造了数十亿美元的市场。“静电拖把”需要新技术发明吗?静电技术早都存在,只不过是没有细心人去发现消费者的“奢望”!消费者的奢望,就是产品创新机会所在!

再举一个例子,比如,中国人每年逢年过节都为一件事痛苦!即,送礼!送什么人家满意,不知道。送多了,不值得,送少了,人家不满意不如不送!有没有一个网站可以帮助人们定制化送礼呢?至少我现在没有看到,只看到千篇一律的礼品网站,被动地等着消费者自己挑选和组合。

这种网站,根本没有研究消费者的痛苦,一旦找出解决方案,必定是中国第一礼品网站,必然获得巨大成功。别忘了,中国可是礼仪之邦,每年送礼市场大到很难估算出来。

8、重视了专业服务,却忘记了一手资料

很多中国企业也想过产品创新,也多少知道要研究消费者需求才能找到创新机会。怎么研究?企业自己不会研究,所以去找调研公司去做调研,问卷搞了一大堆,座谈搞了好几场,往往还是找不到机会点。

产业创新,绝对不能依靠第三方调研公司或者行业调研报告数据。调研公司的问卷往往是格式化的,尤其报告出来后的数据往往是经过人为修饰过的,一为了好看,二为了体现专业,但真正有效的数据往往被人为遗漏掉了。真正有效的数据来源于一手资料:即观察消费者的产品使用动作全过程。

举个例子,比如做家庭饮水机产品创新调研,调研公司会告诉你中国多少家庭用饮水机,大概用什么档次,以及各个品牌的市场份额比例。但如何找到新品潜在的巨大新市场呢?调研公司往往给不了清晰答案,而且真正专业的调研公司也不允许给答案。所以,真正的答案还在消费者的家里。

比如,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厨房存在饮水机产品创新机会,因为厨房做饭要用锅接水,而普通饮水机只适合用水杯接水。问题来了,机会就来了。只要开发适合大容器接水的大水槽饮水机就可以了,这样的产品创新很容易做到。

所以,真正的产品创新机会来源于消费者生活中的使用行为观察,而不是来自属于二手资料的市场调研报告。

9、一心创新,却到头来“过度创新”

很多企业为了创新而创新,严重偏离了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消费者永远不愿意为了吃点醋而去买一斤大虾。

产品创新要永远围绕“关键购买要素”做文章,把消费者需求的“第一、第二、第三”关键购买要素列出来,然后根据竞争和企业资源去做创新,这样的创新才有效。

比如方便面,第一关键购买要素是“口感”,第二是“价格”,第三是“包装”,至于品牌要素乃是产品创新的产物,不能放入关键购买要素中。而很多企业把“健康”放在关键购买要素里,殊不知这种创新就是过度创新,不是消费者最需求的。

如果消费者认为方便面不健康,那他不会购买任何一个品牌的方便面。就好比吸烟一样,所有人都知道有害,但仍然很多人在吸烟,为什么?他有需求啊!这也就是五谷道场为什么失败的原因。非油炸是健康了,但好吃吗?能满足第一关键购买要素口感需求吗?

还有白象大骨面,诉求倾向营养健康,也是典型的过度创新,没有抓住第一需求点,就难以成为第一品牌。白象方便面的问题不是战略问题,更不是定位问题,是偏离消费者需求的过度创新问题。

反过来,统一老坛酸菜面为什么那么成功?很简单!第一个满足了“酸口味”需求!口感种类无非“酸甜苦辣咸”,甜、咸和苦不能做,只剩下辣和酸,辣被康师傅抢走,统一抓住了“酸”,所以口味差异化创新打准了,老坛酸菜面开辟了一个细分品类,成为一只打赢战略翻身仗的战略新品。

记住:慎防产品过度创新,要紧紧围绕“关键购买要素”展开创新!

10、创新,却怕花钱

中国太多企业一上来就吆喝如何做品牌,仿佛品牌才是赚钱工具。而我们观察一下今天纵横世界的国际大品牌,哪一个不是靠产品创新起家的?哪一个不是扎扎实实投入巨资做产品研发成功的?

第一袋洗衣粉是宝洁公司发明的,第一个视窗软件是微软公司开创的,第一个随身听是索尼公司研发的,第一瓶可乐是可口可乐公司调制出来的„„

几乎所有跨国公司品牌都是靠不断的产品创新成就的。中国企业往往只看到了这些伟大公司的品牌,而没有看到品牌背后的产品创新巨额投入。

产品创新是智慧和资本结合投入的产物,绝对不是骗人一时的产品概念。如果说20年前,中国企业没有太多钱做研发可以理解,可是到今天,仍然在利用“特殊市场机会红利”做假概念,那么距离消亡的时间就不会太长了。

中国企业家除了在产品研发上花钱舍不得,其他都舍得!花1800万找咨询公司舍得,花1个亿争夺央视标王舍得,花500万买高级轿车舍得。为什么就不愿意在产品创新上多投入一分钱呢?是找不到优秀的人才吗?

根本原因出在浮躁的心态上。

中国很多企业老板要求当年投入当年见效,多一分钟都等不了!

在国内一家空调企业交流会上,企业老板说他们不愿意做产品创新,就想跟随,而且这是战略规定。很多企业老板都说,产品创新风险太大,还是随行就市安全。

当然中国企业走到今天不容易,但如果不创新,未来之路会更难走。

创新煤矿企业社会保险管理的方法 篇5

一、在具体工作中开阔工作思路,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培养工作人员竭诚为参保单位及个人提供贴心的服务工作理念,全心全意把惠民政策落实到具体。

二、要对工作理念和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学会运用各种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去解决处理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难题,从而提高管理服务效率和工作水平。

三、加快干部队伍的建设步伐,端正干部的思想,积极培育社保文化,努力弘扬社保精神。

四、建立全面的协调机制,积极与相关的职能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作,以营造社保工作健康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2.做好宣传工作,为社保工作的开展建立良好的群众基础。社保制度的确立及不断完善需要广大群众的有力支持,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好全面的宣传工作,只有不断的宣传才能获得公众的理解。在推行企业社保制度的工作中,工作人员必须要全面掌握相关的政策法规并做好宣传工作,对《社会保险法》要详细地讲解其意义、目标及原则,致力于建立城乡全面覆盖的社保体系,对社保的保障范围、投保单位及在职员工的各种权利和义务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要利用变化多样的宣传形式,可以考虑采用漫画、标语、多媒体等形式进行,把一些专业性加强的、较难理解的内容转变成通俗易懂的内容进行,让投保员工可以充分了解自身的各项利益及相应的义务,把社保送到生

产第一线去,不断提升工作对于社保的参与热情、认知度及拥护度,使民众从心底认同社保制度,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被动接受,为企业社保的不断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3.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平台,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也被应用到了社保工作中,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社保业务经办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社会保障厅对煤炭企业社保处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紧跟国家“金宝工程”的步伐,对设备部门的综合信息平台进行优化和完善,建立起安全高效、同一标准的社保计算机系统;对管理模式及业务流程进一步优化,尽快实现社保日常事务全程信息化;对业务办理、社保基金的全程家督、公共服务等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工作理念,要把能“换位思考”这样做法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社保所面对的是处于社会劣势的全体,对这一全体的服务要做到表真心、有耐心、多细心、包放心。坚强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全面提升其业务素质,加强社会舆论的引导,对社保的相关知识要进行大力宣传。进行社保工作“三个文明”的建设,即规范文明、工作用语文明、文明窗口;针对服务工作应建立独立的监督机构,对工作人员的着装、服务规范、工作效率等进行监督。并把这些指标纳入优秀员工的考核中区,使社保工作人员形成人人争先创优、诚实守信、团结进取、服务为民的优良工作作风。

4.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及工作质量。一个企业或者单位要想获得具备强大的发展能力,其员工就必须要有很好的综合素质,社保单位

也不例外。社保从业人员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以人为本”,全面贯彻“社保无小事,带着感情干社保”的工作理念。制定一整套完善且确实可行的社保服务体系,细化到使用文明用语,建立文明窗,甚至设立服务带,统一职工着装,持牌上岗等重要指标,促使企业的社保系统管理形成健全的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创新方法 篇6

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中介环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科技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也被陆续引入,我国企业经营管理落后的局面有了较大改观。涌现了一大批管理水平较高,技术研发能力较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企业。在新形势下,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高度重视管理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中的作用,只有让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协调发展,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管理创新是医治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的一剂良方。管理创新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带来更可观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企业管理创新职能,目标和内容涵盖了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各个指标,是企业恢复并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动力源。

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变革的现实需要。我国诸多企业都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迄今受计划体制的影响还很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原有的经营理念,生产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和方法已不再适应新体制的需要,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也面临着一种根本性的转变,为了使企业能在市场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尽快建立起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新的机制,惟有摒弃旧有的观念和思想,义无返顾地走企业管理创新之路。

中国企业管理方法的创新 篇7

一、实践教学在《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地位

实践教学是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理论课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按照黄石理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制定的教学大纲要求, 《概论》课总学时数为96学时, 其中实践学时32学时, 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 有如此多的实践学时仅有《概论》课, 如何充分利用好这32学时, 将会影响到《概论》课的教学效果。

二、拓展《概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路和方法

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单一方法落后等现状, 黄石理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积极探索创新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概括:

第一, 以实践教学基地为本, 拓展《概论》课教学空间。《概论》课程是黄石理工学院院级精品课程, 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 我部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部担任本课程教学的教师共计18人, 其中教授1人 (占5%) , 副教授6人 (占33%) , 讲师10人 (占55%) , 助教1人 (占5%) ;年龄结构方面, 其中50岁以上1人, 40-49岁5人, 30-39岁8人, 30岁以下4人;在学历结构方面, 博士2人, 硕士14人, 本科2人;这样一支师资队伍, 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比较十分理想, 这样一支结构合理的队伍奠定了本课程教学的良好师资基础。

我部在黄石市建立了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大冶矿山公园和矿山博物馆。每学年下半学期, 我们都组织《概论》课学生走出校门, 到大冶矿山公园和矿山博物馆参观学习。这一实践教学基地, 既为《概论》课实践教学形式提供了固定的场所, 又增加了学生对于黄石历史文化的学习了解。

第二, 以党和国家重大事件为依托, 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例如在2008-2009学年下学期、2009-2010学年下学期和2010-2011学年下学期, 《概论》课教研室分别举办了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以及“辛亥革命100周年”为主题的展板制作, 先在班级进行预赛, 对每一位学生的作品进行打分并计入实践成绩, 然后对优秀作品反复修改, 再举办一场全校性的展板制作大赛, 在全校师生中引起巨大反响,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此图片为2011年6月份黄石理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组织学生制作的“建党九十周年”展板前言

第三, 以多媒体为教学平台, 扩充教学资源。采用多媒体教学, 丰富的图片资料, 大量的视频音频, 可以让本来枯燥的《概论》课变得生动有趣, 可以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知识点。例如, 在讲授第一章第五节时, 利用案例“拉美陷阱”, 通过图片资料对比, 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必要性以及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在讲授第三章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时, 采用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导入, 在赏析毛主席诗词的过程中, 使学生重分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形成过程, 了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如何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更深刻的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地位的取得是历史和人民赋予的。

第四, 建立健全多元考核体系, 使实践课成为考核学生成绩的重要指标。如果《概论》课实践教学环节不与考试成绩相挂钩, 很难得到学生更多的重视, 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平时不学习, 甚至实践不参加, 考试前临时突击的现象,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在考试的形式和评估手段上, 以往的考试仅仅以最后的一张考卷分数下定论, 这种考核方式未免过于单一。对此, 我部《概论》课教研室经过多次讨论, 决定从2011年开始, 对《概论》课考核方式和考试内容进行改革, 率先在《概论》教学中尝试“三段式”考核方式, 即“闭卷考试+实践成绩+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 其中闭卷考试成绩占学生总成绩的40%, 实践成绩占30%, 平时成绩占30%。在推行“三段式”考核方式中, 《概论》课教研室认真分析、精心设计, 力求每一部分都能科学、合理地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能力及表现, 其中, 实践成绩占30%, 要求每一位学生积极参加实践课, 对于不参加实践课的学生实行“一票否决制”, 即不准许其参加最后的期末考试;平时成绩的30%则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 每部分各占10%。通过这样具体而又量化的考核体系, 把学生课内外实践表现逐一纳入到学生成绩当中, 既全面考核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情况, 真正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入脑入心, 又使考试真正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手段。

对于考试内容, 一方面我们严格按《概论》课教学大纲的要求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另一方面则侧重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阐释, 力求考试形式灵活多样。因此, 制定试卷时, 我们尽量不出填空题、简答题等识记题型, 增加材料分析题、辨析题及论述题。

第五, 以学生社团为载体, 通过校园实践活动与《概论》课实践教学相得益彰。由黄石理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倡导成立的马列研究会、法学研究会, 分别由我部《概论》课教师赵建建和姚琼瑶担任指导老师, 招收会员共计300人左右。2008-2009学年上学期、2009-2010学年上学期, 马列研究会和法学研究会在深刻理解本课程基本内容的基础上, 联合举办了关于科学发展观和党团知识等竞赛活动。此外, 两个协会还联合湖北师范学院的马列研究会和法学研究会, 联合本校各个协会, 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中选取素材, 进行了众多文艺创作和表演, 诸如红色歌曲卡拉OK、诗歌朗诵、党史小故事演讲比赛等活动, 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自行选择、自编自演, 丰富多彩的校园实践活动, 巩固了学生对于《概论》课党建党史方面知识的掌握, 灵活性大, 很受学生欢迎, 成为《概论》课实践教学难得的补充形式。

此外, 还有关于毛泽东、邓小平等伟人生平的课件制作大赛, 马列著作选读等实践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阅读马列经典名言古训, 赏析毛、邓、江、胡等时代美文, 参观红色旅游门票展, 品味马列原著底蕴, 写出并要求学生写出心得体会。这两部分的考核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也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 为了克服《概论》课以往实践教学的局限性, 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黄石理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并在2010年黄石理工学院本科教学评估过程中, 受到了教育部评估专家的高度肯定。今后, 我们还要继续探索并逐步完善各种实践教学形式, 以更好的完善《概论》课实践教学。

三、加强《概论》课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建设

鉴于黄石理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在《概论》课实践教学过程所取得成果与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们须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保障实践教学顺利完成, 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 定期对本课程教师的进行素质培训,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只能来源于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 要注意不断提高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 真正使《概论》课实践教学取得预期的效果。尤其需要注意的是, 《概论》课的终极目的是帮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深刻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如此, 只有每一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和谐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党建工作才能有望落到实处。

第二, 落实经费投入, 建立稳定的课程教学实践基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经费不足、缺少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一直以来是广大师生在组织实践课时所要面临的首要难题。为此, 学校应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设立实践教学多项经费, 用于支付请专家、听报告、参观、社会调研等项目的有关费用。同时, 也应充分利用黄石周边城市在革命历史时期遗留的相对丰富的教学资源, 与一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单位签约, 建成相对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从而为实践教学开展提供便利。

第三, 加强制度建设, 使《概论》课实践教学环节规范化、制度化。要确保《概论》课实践教学质量, 必须对实践教学环节提出具体要求, 拟订关于实践教学的规章制度, 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工作量核算、成果评价标准、成绩的考核办法、经费来源、人员安排、部门协调以及教学目的都做出明确的规定, 制定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指南, 使之制度化、规范化。

此外, 还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有足够精良的教师队伍, 不用或少用兼职教师, 积极打造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良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 是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二是小班教学, 尽量少用大课堂教学, 每个教师要做到分小班上课, 这是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摘要:《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湖北黄石理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在该课程建设过程中, 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 积极探讨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着力完善《概论》课实践教学运行机制,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实践教学,创新,思路,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R], 2005-02-16

[2]新华社, 中宣部等四部门提出具体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N], 人民日报, 2005-3-22

[3]计卫舸、李克荣:《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J], 红旗文稿, 2007年第18期

[4]陈继红:《高校“两课”教学的实践性思维刍议》[J], 江苏高教, 2004年第4期

企业家主导的中国创新 篇8

中国的创新和美国的不一样。美国的高科技和传统产业的发展是顺序发展,有了传统产业,在此基础上有高科技,高科技变成了传统产业,然后是新的高科技……。中国不是,中国的传统产业肯定不发达,可是高科技不会等着传统发达了才从头开始,它是同步发展的。你来了,我也在,咱俩就形成了新的东西。所以,在中国我们要从几个维度看待中国的创新。从技术上来看,大家都看得到手机的发展,安卓系统占了80%的市场份额。在美国手机的量已经超过了PC的量,这在中国也是早晚的事。今天的企业家,今天创业的人有谁敢说我不在乎手机,我不做手机端,有吗?我觉得阿里巴巴在PC端很成功,在手机端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当然它所采取的动作是不断的买,但即使这么买,咱可以走着看,我觉得阿里巴巴在PC端上的强势地位,在手机端上已经不复存在,尤其是微信支付这些东西出现以后。

另一个维度就是整个社会发展的维度。中国社会发展,产业也发生很多变化,比如消费、品牌化。布丁酒店、神州租车这样的公司,过去中国人没有想到。

创新的目的是什么?说没事干,咱就创新,不是这样。企业家创新的目的最终还是要盈利。我说创新现在一横一竖能找到位置,大家看《一代宗师》,一开始就是一段表演,宗师说了一句话,功夫很简单,一横一竖,打输的躺下,打赢的站着。但是我这一横一竖不是这个,我这一横是指在产业链当中找到位置,你的模式是不是存在,你在上下游当中找到你的合适位置,才不会被别人挤掉。比如别人在做VCD,你今天做了DVD,你觉得有地,其实没有地,VCD厂家稍微一动,就没有你的地方,就是你在产业当中找不到地方。一竖是什么?你在竞争当中找到地位,都做租车,你得做得好。你就要在一横一竖中找到地方。

我们分析这个有一些模型,所谓驱动力的模型,从环境分析到发现驱动力,这实际上是产业的分析,主要还是找到驱动力,发现其中的机会。有些你看着是机会,但不是机会,或者机会是腾讯的机会,跟你没有关系,你在别人的雷达屏幕上,别人随时打来导弹,那你就没有地方待。

我们拿汽车这个领域做一个分析。我们投资很多公司,早年的易车,到现在要上市的神州租车,以及二手车拍卖公司,二手车卖场以及导航的公司,轮胎的公司。我举一个例子,拿神州租车来讲,今天可能大家觉得租个车这点事美国都有,有什么新鲜的吗?你仔细想这在几年前绝不是这样的。当时很多人认为中国怎么会租车呢?中国人喜欢打出租就行了,不需要。是分析了很多,包括GPS导航,信用卡、身份验证、拥有驾照人群、自动档、金融支持、消费习惯等。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你在做产业分析的时候,比如说创新,你要在“一横”当中找到你合适的地位。

企业家是创新的主角

中国创新的主角是什么?科技的发明都是科学家们在做,但实际上整个创新如果缺乏了企业家,缺乏了企业家精神,是做不到的。

举几个例子。这里我们也有几个模型,所谓的VALUE模型,如何发现核心价值。第一个例子就是我们在手机游戏行业做了很多投资,包括SN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IOS(苹果手机操作系统)、乐逗游戏,等等。拿卓越游戏来讲,在做它的投资的时候,它的CEO邢山虎是从麒麟总裁的职位上出来的。其实前期做得不怎么样,尤其是这个画面,因为这兄弟是一个大师,自己专门写了一本书叫《佣兵天下》,也有专门的游戏。我说大师你这个画面实在不怎么样,能不能帮助你找一个韩国的美工给处理一下,我这个外行都能看出这个不太行。做到第五款的时候,他就爆发了,发展速度还是非常快,后续发展的势头也比较好。我想表达一个意思,创新这些活动是不容易的,有很多失败,虽然我们也很想做成功,但是这失败有时候在前进过程当中是必然的。如果没有企业家的坚持精神,别人肯定会说你原来在那儿,不过是原来平台不错,今天你出来其实你也做得不怎么地,你面临很大的压力。

第二个例子就是人人。人人现在发展是有些困难,它在发展过程当中是非常神奇的事情。从早年2002年,当时是跟杨宁一起做的,我见到他的时候是2002、2003年的时候。我说你去美国待了两年至少损失两亿美金,美国生活的代价高。回来之后,他开始做一些短信,其实都已经满了。后来不断的在这里做,你看他尝试了多少项目,我不是说他好,我是说这些企业家都是走过了很多道路,在摸索的过程当中做了很多,后来他收购了校内,校内改名又叫人人。大家可能也记得,有一个叫开心网,开心现在还在,当年如日中天,冲击也很厉害,但是今天开心什么地方?所以企业创新还是企业家冒着巨大的风险,有时候这个过程真的很难用数学、用什么来管理,有运气的成分,也有坚持的精神。

最后我再说一个例子,这也是我投资的公司。这个报告是2006年5月22号摘自我们的决策报告。神州租车主要收入靠什么?靠会员费,保险佣金,广告宣传费和服务商户佣金。这其实是一家汽车俱乐部,现在这些东西一分钱都没有,我们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租车公司。所以你可以看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到一半的时候,其实收入也有大几个亿的时候,保监会出了新政策,这一倒腾,我们的收入迅速减少,基本就很难再往下走了。当时公司商量说要不要朝着哪个方向走,我们试过很多。洗车,快修,零配件,这些都看过,最后觉得现在这个方向不错,往下一直走,我们又追加投资。CEO也是咱们的校友,CEO自己又花了很多钱把这个方向做起来,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现在发展的还不错。

举这三个例子我是想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真的很不容易。我们讲中国的创新,时代呼唤创新;创新我也分析了有科技,有中国的社会发展,有很多模式。但是说到底,这些事都得谁去办呢?我们作为投资人提供一些资金,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企业家在这里要发挥他们的创业精神。他要有自己的团队,怎么样跟大家分享,怎么样把队伍带起来,当然也是九死一生,九负一胜,关键在那一胜。祝愿各位创业家虽有九负,但有一胜,谢谢大家。

中国企业管理方法的创新 篇9

易经六十四卦中有一卦叫大过卦。易经专家解析,大过卦意为创新、改革,中间四阳、上下两阴的爻看似一座棺材,对于大智大勇的人来说,则是一座桥梁——通往未来成功的桥梁。成功或成仁,就在同一卦之中,真正能够走向成功的是少数,走向成仁的一批又一批。在中国企业或行业的创新中,走向成功的也为数极少,无数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成为先烈。究其原因,不外乎几种:一,因为有国外现成的技术和产品可以引进,导致企业不想创新、不愿创新。产品同质化严重,同样严重的是同赴黄泉的竞争后果。比如中国计算机产业开创者们长城电脑、实达电脑,同创,东海,康佳,熊猫,创维等等;二,不能立足市场持续创新。比如推出04机万门程控交换机开启中国通信业兴起之路,但现在已经消失的巨龙通信;

三、创新战略和创新机制不健全。如中国人首次运用数字压缩和解码技术研制的VCD整机技术发明,由于该技术发明人没有申请专利,导致国内几百个厂家生产VCD,市场一片混乱的结果是整个产业的凋零;

四、产业崛起之后遭遇国外利益集团以高昴专利池收费、贸易保护措施等形式加以阻挠和削弱。比如2004年中国DVD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2/3时,向中国DVD厂商收取专利许可费的跨国企业由最初的1家增加到40家,总共专利许可费用超过20美元,中国DVD企业生产一台DVD利润仅为30元人民币,中国DVD企业难以为继,最终导致从辉煌走向没落。中国通信业发展30年,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就,通信业的创新也走在了所有行业的前面。历程中虽然充满艰险,典型例证有巨龙的消亡、凯明的轰然倒下,但也成就了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这类在国际通信舞台上长袖擅舞、独领风骚的中国企业。2009年华为实现全年300亿美元的销售额,成为全球第二大移动设备商;在光传输、光接入、移动宽带核心网、移动基站等诸多领域,华为2009年的出货量位居全球首位。如今的华为,不仅成为中国通信企业的成功典范,其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的努力和成绩,也使它正在成长为全球通信行业的引领者。

企业在创新方面的大智大勇体现在能不能创新(是否有创新环境、和创新背景),想不想创新(创新动力在哪里、动力足不足),敢不敢创新(是否敢投入、投入力度有多大),会不会创新(创新管理和机制是否健全、创新策略是否正确)等方面。在明确“能创新”和“想创新”之后,华为在创新方面的大智慧更多地体现在坚定不移的创新大投入,规范化的创新流程管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技术创新理念,创新之后的进一步开放创新等等。从创立之初注册资本仅有2.4万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到如今让人尊敬的国际通信巨头,华为的创新应该能给中国的通信企业带来一些启示和借鉴。然而后起国家的企业和产业的崛起,必然会遭遇先机占据利益者的阻碍,来自国际环境的压力将会让中国企业的创新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我们也期盼,中国通信企业的创新之路和发展之路,能在政府和本土市场的保驾护航之下,涌现出更多的“华为”。到那个时候,中国通信业、中国通信企业屹立不倒的巅峰时代就将真正到来。持之以恒的创新投入

作为一个高科技企业,华为从成立之初就将使命锁定在通信核心网络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上,明确技术创新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生命线。拥有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是华为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目标。华为明白,作为后起之秀,在科技含量高的通信领域,要实现与强大竞争对手的竞争力,一定要形成自己企业的核心技术产品,才能赢得市场支持。通信设备的技术主要体现在硬件和软件上,而硬件和软件的核心技术又分别体现在芯片和核心软件(如基本算法、协议、信令等)上。1993年华为成立了基础研究部,专门负责研发华为通信设备所需要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大量ASIC芯片的推出,不仅构筑了华为在硬件方面的核心技术基础,而且大大降低了成本。1996年任正非提出了华为著名的“压强原则”,那就是通过持续的、大规模科研投入和集中精力突破一点的方法,使华为与世界著名公司相比,部分产品达到先进水平,局部领先,从而获得市场的支持。2009年,任正非又提到了“深淘滩,低作堰”。他说,深淘滩就是多挖掘一些内部潜力,确保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投入,确保对未来的投入,即使在金融危机时期也不动摇;低作堰就是不要因短期目标而牺牲长期目标,多一些输出,多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持之以恒、周而复始、心无旁骛的技术研发高投入为华为取得技术优势和产品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1993年起,华为坚持以每年超过销售额10%的比例投入到技术研发中。截止2009年末,华为共有10,000多名工程师从事移动网络技术的研发工作,此外,华为5000多名的市场人员,又是技术研发的先导与检验人员。规范化的创新管理流程

“核心竞争力对企业来讲是多方面的,技术与产品仅仅是一个方面,管理与服务的进步远比技术进步重要。华为取得既往成功的关键因素,除了技术、人才、资本,更有管理与服务”,任正非曾这样总结华为的管理经验。“产品发展的路标是客户需求导向;企业管理的目标是流程化组织建设”,这两句话贯穿在华为20年的发展历程,也由此形成了华为在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卓越成绩的核心竞争力。

在技术研发管理方面,华为花重金从1998年开始总共用了5年的时间,来引进、推行IBM的IPD集成管理模式。IPD让华为从技术驱动转向了市场驱动,彻底改变了华为的技术管理和项目研发流程。华为的技术管理体系包含了业务与产品分层,技术与平台规划,研发流程与项目管理,CBB管理,技术管理组织与绩效管理等五大方面,使华为形成了从立项,到开发,到将产品推向市场,再到量产的项目管理,实现了公司范围内的跨部门协作,为华为在技术和产品上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IPD技术管理体系强调的核心思想如技术开发是一项投资行为;基于市场的技术研发;业务分层管理;技术重用(CBB);跨部门团队技术研发;结构化的研发流程;开放式创新等,在华为的技术创新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IPD技术管理规范了华为的技术创新流程,保证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技术创新,让华为的技术创新做到在准确理解客户需求之后,再将客户的需求准确传递,然后根据市场需求,准确进行创新取舍评判,并且保证了人力、能力的全面支持。全流通的创新管理保证了华为能够快速响应市场,优良服务客户,成就了华为在满足客户需求方面“让客户惊叹,让对手心寒”的高效配合能力。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技术创新

任正非在2009年最后一天向华为内部员工发送题为“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新年贺词表示,华为在全球的增长得益于“基于客户的持续创新”。

技术驱动型在通信业发展型期一度盛行,企业往往是先行研发出来产品,然后再去向客户进行推销,华为早期也习惯于这种模式。但技术驱动模式在通信市场日益成熟,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之后,常常显现出技术与市场脱节的短板,往往企业埋头几年研发出的新技术新产品并不能为市场接受,不仅造成人才、财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也沉重考验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和发展能力。怎样才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生存、发展能力的不断提升,是华为在技术驱动盛行期就开始苦苦思索的课题。

“作为一个商业群体必须拥有两个要素才能活下去,一是客户,二是货源。”1998年,华为果断地从IBM引入IPD集成研发模式,开始以“技术驱动”向“市场驱动”的全面转型。“坚持以客户价值观为导向,持续不断地提高客户满意度”的技术创新理念也在那个时候确立。比如获得2008中国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华为分布式基站就是在仔细分析了客户需求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华为发现欧洲移动营运商花在租用机房、设备用电、安装维护等方面的费用成为其最大的支出。基于欧洲客户这种需求,华为研发团队积极创新,开发出了分布式无线基站解决方案,设备可以安装在过道、楼梯间和地下室等狭小的空间,大大降低了机房的建设与租用成本,并且易于安装。

华为规定每年有5%的研发人员去做市场,每年有5%的市场人员去做研发。研发与市场的紧密结合,让华为能够准确地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提供实现其业务需要的解决方案,根据解决方案开发出优先满足客户需求的质量好、运作成本低、服务好的优质产品。创新产品成为市场利器

近几年来,华为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产品逐渐获得市场认可和欢迎,市场业绩也节节攀升,并出现快速增长势头:2005年,华为全年销售额82.5亿美元;06年为84.5亿美元,07年全年销售额首破百亿,达160亿美元;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逆势上涨,全年销售额达183.3亿美元,同比增长42.7%;2009年华为一举创下30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超过诺西成为全球排名第二的通信企业,其中在无线通信设备领域的全年销售额达到100亿美元,无线基站发货量居全球首位,成为全球最大的无线设备供应商。华为基于智能架构的整体移动宽带网络解决方案、全套室内覆盖解决方案、绿色移动网络解决方案等业界领先的创新型解决方案和产品受到全球客户的欢迎,成为华为实现市场突破的利器。

以华为整体移动宽带网络解决方案为例,整体移动宽带网络解决方案通过“SingleRAN”、“高速云”和“连续云”、“IPTime”、“IPN(智能分组网络)”等多种方案,帮助运营商以最经济的方式来保证用户体验,同时在向未来演进时保护现有的投资。由于采用了华为HSPA+,LTE/SAE,Femtocell等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能大幅度提高无线的空口使用效率,降低每Bit成本;同时通过华为的IPN解决方案能有效识别P2P流量并进行管理,缓解“流量的提高与收入的增长不成正比”的状况。更为重要的是,通过IPN解决方案进行精细化运营,能够对用户实施个性化的运营策略,能够按不同SP/CP的内容和流量制定不同的分成模式,并可依据商业智能获得广告的精准目标受众,精确有效地实施移动广告,为用户、SP/CP、移动广告商等价值链上的伙伴带来的新的价值,从而开拓了新的收入来源,有力地提升了运营商在移动宽带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作用。华为业界首创的整体移动宽带网络解决方案由于深谙运营商需求,一经推出就获得全球运营商的认可,在O2、中国联通、Telenor、TeliaSonera、比利时电信、Net4Mobility、美国移动等运营商网络获得大规模应用。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上半年,华为已经获得UMTS/HSPA合同150个。截至2009年12月,华为已经获得5个LTE商用合同和1个预商用合同,为全球最多。同时,也全球运营商合作部署的LTE商用网络和试验网超过42个。华为在LTE的技术创新和市场领先,标志着华为已经成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领跑者。

开放性创新汇聚创新合力

在创新取得成绩和积累之后,华为积极开展了与其他企业和国际标准化组织之间的合作与开放式创新。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启动知识产权战略,至2009年6月,华为已加入ITU、3GPP、3GPP2、OMA、ETSI和IETF等123个国际标准组织。在光纤传输、光纤接入、核心网、无线接入网、业务应用、下一代网络、IPQoS和安全领域等,共申请专利39184件,其中LTE专利申请全球前三,拥有的LTE核心专利居全球通信设备商之首。但在华为看来,专利并不是一种目的,而是获得市场进入许可,同时获得产品以及成本竞争力的商业手段。华为主张一方面“通过合理付费的交叉许可,创造和谐的商业环境”,另一方面,则要积极地积累自己的专利池,获得越来越多的筹码。通过专利许可谈判,至今华为已与通信行业几乎所有主要的IPR拥有者,如爱立信,诺基亚、北电、阿尔卡特、高通等公司达成IPR交叉许可协议。2008年仅支付给西方公司的专利许可费用就超过2亿美元。

为吸纳国际高级人才,充分利用全球人才与技术资源平台,进一步提高研发水平和能力,华为在美国、印度、瑞典、俄罗斯及中国等地建立起全球性的研发体系,目前华为在全球共设立了14个研究所和海外研发中心。此外华为还与包括沃达丰、西班牙电信、意大利电信等在内的国际领先运营商合作成立了近20个联合创新中心,开展与客户的联合创新和共同创新。持续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2010年新年伊始,华为发布了下一个十年通信行业趋势展望。华为认为,在一个电信渗透率饱和时代即将来临之际,“超越人口,发展用户”,“超越语音,发展业务”,“超越管道,发掘价值”,“超越行业,发展行业”等“四个超越”,将帮助运营商突破“人口、语音、管道、行业”的天花板,把电信行业带到新高度。华为预计,物联网、移动宽带、云计算、家庭网络等四类创新型技术,将可以帮助运营商实现“四个超越”。在通信行业转型发展的下一个十年中,华为表示,将会一如既往地进行产品创新、业务创新、架构创新和技术创新,制定面向未来的Single网络战略,支撑未来业务的增长,带动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7 创新发展面临挑战

然而,中国的崛起,和中国通信企业的崛起,对于中国企业的成长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实力的增强有利于更快、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通信企业的强大,势必造成与先进国家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冲突。中国通信企业的发展面临中国威胁论夸大化,以及贸易保护日渐抬头的严峻挑战。据悉,欧洲金属工人联合会和欧洲电信设备商下面的欧洲雇员委员会向欧洲议会已正式提交请愿书,要求从政策方面支持欧盟电信企业的发展;欧盟将对中国企业展开阻挠和限制,表现在经费支持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更多采购本土企业产品,对外来企业进行市场限制,对专利采取重新审查措施等等。

当前形势下,中国通信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期待本国政策和市场的全力呵护和保护。我国知名创新专家,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高旭东教授表示,发展中国家相当的市场保护是本土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高旭东认为,一个行业的创新离不开稳定的产业基础和环境,一个企业的创新除了有技术投入、市场需求、创新机制和创新管理之外,更需要依靠本国的市场基础来支撑。华为人也说,当初我们敢于巨资创新投入,成功转战国际市场,是因为有强大、稳定的本土市场做靠山。

上一篇:拯救心情的语录下一篇:大学生创业计划书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