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袋评价

2024-10-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档案袋评价(精选8篇)

档案袋评价 篇1

《三课五环绿色课堂》环环都体现了学生的“动”。自学感知体现了学生动脑动眼, 小组讨论、展示交流突出了学生动脑动口, 教师精讲集中了学生注意力, 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 开阔视野。巩固提升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

一、档案袋管理评价法的原则

《三课五环绿色课堂》新型教学模式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 档案袋管理评价法也应以学生发展为原则。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的学习与活动。让教师的语调、笑容使每个学生的心情舒畅, 进而对美术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评价方式多样性原则。对学生美术作品的评价与对学生综合艺术品质的评定相结合;书面评定与口头评价相结合。

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原则。教师评定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原则。对学生美术学习情况的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美术学习态度, 参与体验与合作精神, 在学习活动各环节中的审美及再现能力, 从感知到感悟, 从再现到创作的全过程所显示出来的探究精神等方面的内容。

二、档案袋管理评价法的操作方法

课堂上先口头评价, 课后记录。《三课五环绿色课堂》的每一环节都设置了问题, 都在激发学生探讨、交流发表, 教师评价, 学生互评, 并可激烈辩论, 以小组为单位给予加分记录。教师在评价时随时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动机、兴趣以及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注重多鼓励、肯定, 哪怕那一部分是极其细微的, 也必须充分肯定, 甚至可以“过分”肯定。教师在平时不经意的一句肯定的话, 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过程, 对自已的作品 (业) 进行自评、师生共评、公开展览作品等方法来进行口头评价, 并形成口头的综合评定, 作好记录。口头评价可以用“有创意, 有激情, 有思想, 能合作, 有个性, 有品位, 整体感强, 感觉好, 用笔潇洒, 线条流畅, 调色明快”等积极、肯定、具有启发性的语言。

对学生的作业全当成作品对待, 课堂作业, 当堂展示, 自评互评, 反馈及时。定时作业书写评语, 存入学生成长记录袋。

一个阶段的学习后, 把学生的优秀作品布置在学校的橱窗中让学生欣赏。这既可以激励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又可以让学生们相互交流、借鉴, 还可以丰富校园文化气氛, 形成浓厚的美术学习氛围。许多课堂美术作品可以直接成为展览品, 即使有一些作品完成得不太好, 教师也要尽可能地展出他们的作品。当然, 对于一些问题比较明确的作品, 可以采取要求修改或直接指出问题等方法, 待修改后再展出。展览的地点可以根据条件而定, 比如一些直接能上墙展示, 可以在班级的教室里展出, 也可以在学校的宣传窗里展出。让学生直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比较合适的场合, 让学生把自己成功的作品带到大家面前, 大家根据自己的爱好, 在自愿的前提下, 相互交换评价创作的作品, 这样既可以让大多数同学得到别人的优秀作品, 还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增进了解、促进交往。还可进行网上展览评价。由于现在先进的图片处理设备比较多, 利用校园计算机网络、闭路电视和多媒体教室的设备, 以及数码照相机, 把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输入计算机, 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设备可以随时展示在学生面前, 在课堂教学中也能随时用到所有的作品, 学生也可以通过他们自己的计算机房在网上查看自己和别人的作品, 还可以通过网络在计算机里留下自己的评述。这种方式更利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 也更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积极性。同时积极选拔作品参加上级评奖展出。只要机会合适, 让学生的美术作品参加一些有益的比赛。这也是对他们的莫大肯定和促进。

所有学生的展出作品, 教师都拍摄成照片, 存入学生成长记录袋。

定时评定星级学生, 充分肯定学生在某一方面的成绩, 并隆重颁发具有特色的星。星级分为进步之星、唯美之星、速度之星、创新之星、合作之星等等, 并存入学生成长记录袋。

三、档案袋管理评价法给老师带来的困惑

档案袋管理评价法无疑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评价方法, 但给老师带来非常多的困难。如口头表扬速度快, 课后记录难免遗漏。班级学生人数多, 教师的工作量明显增大, 会力不从心。档案袋管理评价法必须要求老师是一个有心人, 时时要留心学生的微妙变化, 鼓励之, 并记录。因而老师的身心容易疲惫。

摘要:《三课五环绿色课堂》在各个环节都在调动学生的“动”。学生“动”起来, 闪光点也就显出来了。教师抓住学生这些闪光点, 积累这些闪光点, 就有可能成就一个学生。因而档案袋管理评价法应运而生。案袋管理评价法的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及困难。

关键词:《三课五环绿色课堂》,档案袋管理评价法

参考文献

[1]网络论文:《建设“绿色”美术学习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2]网络论文:福建高中新课程论文苏媛媛《创新评价--让课堂充满生机》.

档案袋评价 篇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241-01

摘要:

化学学习档案袋评价方法是与新的中学化学课程目标相适应的一种创新评价方法。本文介绍了化学学习档案袋评价的内容, 探讨了中学化学档案袋评价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档案袋评价方法; 化学学习; 自我评价

化学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 与改革后的中学教学课程目标相适应, 新的化学学习评价体系有纸笔测验、学生自我评价(成长记录袋等)、活动表现评价三种互为补充的评价。在新的化学学习评价体系中, 以学习档案为主的自我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有效评价方式。

1化学学习档案的内容

学生通过建立化学学习档案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 学习档案中收录化学学习的重要资料, 包括单元知识总结、疑难问题及其解答、探究活动设计方案与过程记录、收集化学学习信息资料、学习方法和策略、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的结果等。

2化学学习档案袋评价的实施

档案袋评价作为一种创新评价方法, 其使用尚处在探索阶段。在实际的教学探索过程中通过引导、示范、评阅、观摩交流、总结评比等方式, 促使该评价方式逐步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并使其内容和功能不断得到扩展和增强。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和主动持久参与的问题, 以确保评价的效率。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潜能, 鼓励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决策自己的行为。在此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可以得到同步发展。

2.1教师的引导作用。

长期以来, 传统的纸笔测验或考试对学生而言具有相当的神秘性, 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处于被评价地位, 接受性教育导致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表达能力被大大削弱。因此,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单元知识总结、疑难问题解答、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学习方法与考试方法总结、化学小论文、科技小发明等的撰写工作。这些工作的完成, 对于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 同时也能促进教师的发展。

2.2化学档案袋评价示例。由于没有经验可循, 开始学生不知道如何建立化学学习档案。教师可以给出一些模式示例供学生参考, 模仿以保证学生自己建立有价值的档案。

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建立学生学习档案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要相信学生具有很强的创造性, 同时教师还要及时评阅学生的学习档案, 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建立档案袋过程中的“闪光点”, 及时进行鼓励。对于档案袋建立出色的学生可组织其交流经验, 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定期组织一次“化学学习档案评价交流会”, 请问学们汇报自己的体会、疑惑及解决的方法和进展, 同学们对他的问题或观点可以进行讨论、提出质疑、进行辩论, 使得该过程成为同学共享问题、共解问题的过程。根据同学讨论的意见和老师的意见, 有会议记录人将对问题的认识写成文本或生成一个研究性的课题, 进行后续的学习和探究, 从而提升问题的价值。同时要求学生根据交流所得进行各自的“补建”工作, 以达到共问评价共同提高的目的。

以探究活动档案为例, 为老师可以通过审阅档案, 重点对学生。收集的资料和事实是否能为探究问题提供选择, 学生自主阅读、观察、处理信息的状况; 实验、实践、控制条件、记录现象的情况; 实验、实践中获得的现象资料,分析利用程度等内容做出定性的评价。同学之间也可以就自己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在动手, 动脑、同学师生相互沟通、参与教学活动机会、对知识的理解、对科学学习方法的掌握、自己的实验实践能力提高以及学习信心等方面展开讨论, 或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 从中找出自己所建档案的优势和不足。

2.3科学运用、勇于尝试。

化学学习评价是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一种综合评价方式。在应用時要把学生自我评价与纸笔测验、活动表现评价结合起来; 要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 强化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同时要卸下学生的思想包袱, 转变学习观念, 减轻学生的心里负担, 减轻学生的升学压力, 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态大胆去决策自己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夏正盛. 化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 ],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生档案袋评价优缺点 篇3

在我平时的教学活动我也使用过档案袋评价,虽然我的专业是信息技术,但是在农村的小学中一个人是不可能只带一门副科的!虽然信息化越来越普遍但是信息仍然没有作为一门主要的课程,虽然从毕业到现在只有短短两年的时间,我从一开始只带两个年级的英语逐渐到去年带数学和英语,在这两年的教学中我受益匪浅也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比如:我了解到学生心理很很多自己的想法或者问题,我就让他们自己拿一个笔记本来记录自己的心情和问题,然后一一给他们解决,我觉得只有真正融入到学生当中让学生和自己亲近学生才会认同自己,同时也会对自己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我还会和学生在网上进行交流,在这些交流过程中我不仅仅感受到孩子们单纯的心情,一些比较内向的孩子也会把他们心中的想法说出来,也会问一些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在数学教学中我会让学生准备自己的概念记忆本,虽然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应试教育占据上风,所以我会让学生把一些解题方法记下来并应用到实际的做题当中。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继续坚持的,今天看了档案袋评价我也会学习其中好的优点,争取自己更大的进步。

档案袋的优点很多:(一)档案袋评价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二)档案袋评价开发了家长的教育资源(三)档案袋评价让学生成为了评价作文的主体!的确在传统的作文评价中,教师是评价的主体,学生是评价的客体,他们长期处于被评价状态。而作文“档案袋评价”与此迥然不同。它强调以学生自我个体评价、学生与学生相互评价为主,从而使学生也拥有了判断自己学习质量和进步的机会。在实践研究中,我们觉得作文“档案袋评价”调动和激发了学生写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成为评价的主体,培养学生树立起“自己是所有记录自己学习过程的资料的著作者和负责人”的意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逐步养成经常反省自己的学习活动,学会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自我反思性评价中提高辨别是非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它的优点。一种教学方法有利就有弊所以它也有它的缺点。

我认为它的不足之处有:

1、由于小学生的理解和操作能力有限,就有可能会在选择作文题目方面有所欠缺。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作品的选择时就需要在教师、家长的帮助下完成,要鼓励学生考虑作品选择的理由,真正学会选择、学会反思。

2、小学生的书写和表达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师在评价时要引导学生针对学生,同时肯定学生的进步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在乎他的。同时,老师也要亲切、具体地指出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3、教师在对学生给予指导的同时,不能过分参与指导与评价。教师应把自己的评价作为学生的参考建议,不能强迫学生接受。

4、学生在互评时往往注重等级,有时,同学之间互不服气,评价就成了“挑错”和“指责”。教师要帮助学生淡化等级,淡化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强调描述和体察,强调品评和反思。

切实提高档案袋案评价的效用 篇4

摘要:编者按: 伴随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行,评价变革也相继实施.档案袋评价,作为一种新型质性评价方式,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制定的`多科课程标准中都有提及.有一些学校开始尝试把档案袋评价应用于对学生的评价实践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制约和降低档案袋评价效用的问题.本文正是在探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有针时性地提出了正确使用档案袋评价的一些对策.作 者:黄晓旭    张菁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期 刊:河南教育(基教版)   Journal:HENAN JIAOYU 年,卷(期):2010, “”(2) 分类号: 

★ 评价导师

★ 试用期评价

★ 发展性评价

★ 新版红楼梦评价

★ 班级评价

★ 毕业论文评价

★ 狮子王评价

★ IT自我评价

★ 性格评价

档案袋评价在农村美术教育中应用 篇5

綦江县新建学校:刘军

摘要:

档案袋评价是当前的一种新的自主性评方式,在农村学校实行档案袋评价有点非常现实的意义。实行档案袋评价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档建构美术档案袋的内容和形式;第二方面是档案袋要及时展示与交流。实行档案袋评价能够点燃了学生上美术课的兴趣;满足了孩子美术创作的成就感;培养了孩子的一颗爱心;加强了美术与各学科的联系。

关键字:农村档案袋激励方式

档案袋是指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起来的,可以反映学生的努力情况、进步情况、学习成就等一系列的学习作品的汇集。又称为“学习档案评价”或“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它是 20 世纪 90 年代伴随着西方“教育评价改革运动”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质性教育教学评价工具。它展示了学生某一段时间内、某一领域内的技能的发展。传统的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考试成为衡量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最重要标准;教育评价方式、方法过于陈旧;在对学生的评价中,过于注重纸笔测验、过于偏重对书本知识与技能掌握的评价,忽视对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评价缺少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个体差异、自我反思等,从而影响了对每一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等等。而当前农村学校由于受

传统观念,受教育资源,师资水平等方面的影响。美术课大多被上成了绘画课。通常的评价是在美术本上打一个优或者打一个分数。

《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自我评价可以采用问卷形式,也可以采用建立学生档案的方式。学生在学习档案中收集美术学习全过程的重要资料,包括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美术作业、相关美术信息(文字或图像资料等)、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的结果。

一.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实施档案袋评价。

如何在农村美术教育中充分发挥档案袋评价的优势,激发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一)内容与形式

美术档案袋作为美术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其真正发挥评价的功能,就要充分考虑放入美术档案袋中的内容,其中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学生作品

学生创作过程中的作品,包括具有代表意义的草图、草稿、练习过程资料、最后的成品以及体现个人发展和变化情况的、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品和材料。还可以选取学生进行探索和试验的作品,至少要有一份成功和一份不成功的作品,及对创作作品过程的文字说明。另外,还可以放人部分有助于个人成长、爱好的美术作品,如绘画、手工、文字等。这些都是展现学生学习成果的有效证明。

2.过程资料

学生创作的过程,及其相关所有活动和方法的资料。表现方

法的描述、活动过程的思考和各种评论及反思等。另外,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变化、摸索的过程。将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况记录下来,在回顾中不仅可以清楚了解自己的学习发展状况,还能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

3.评价资料

学生对自己创作过程、作品反思的日记、随笔、评价、感受和创作背景的描述。主要包括为何进行创作、在创作中遇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或者在解决中有何发现、有何突破.以及改进的评述。另外,还有他人评价。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对自己作品的反思和理解,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评价标准,明确自我学习的主体地位.使之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4、获奖情况

获奖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得到认可的一种肯定,它可以涵盖学生获得的各种美术类奖项,也可以指个人参加集体类项目所获得的奖项。目的是提高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展示与交流

在学生美术档案袋基本形成时,教师还要经常利用各种形式进行档案袋之间的交流。方式有:

1.个案展示。将建立得比较好的学生档案袋在本班级或其它平行班中进行展示,把比较好的想法与做法进行推广。

2.课前展示。每周按座位顺序,两组同学根据自己的学习实践.从个人档案袋中推荐出自己最优秀的作品,以及有关这个作品的各项资

料,包括创作的草图、参考材料、创作日记等展示。在展示期问,其他同学可以提出有关这幅作品的问题和意见,也可以把自己创作一幅相同主题的作品进行相互比较和展示。

3.全班交流。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档案袋评价的兴趣,可以每月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档案袋放在一起,进行档案袋交流展示会。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收获,然后由各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4.资源共享。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做一个有心人,在自己的档案袋中收集一些有使用价值的材料,在创作时就可以相互交换使用.减少寻找材料的时间。

5.汇报交流。在一个学期结束时还可以利用美术档案袋在家长会上向家长汇报学生学习情况。

二.实行档案评价的意义

实行美术档案袋评价其产生的意义,对新课程的推动,对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各方面能力是巨大的。下面仅从几个方面谈谈它的意义。

1.点燃学生兴趣

在农村学校,档案袋评价给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变“逼我做”为“我必做”,变“令我做”为“我乐做”。

2.满足学生成就感。

我们美术老师带学生到校园、到校外写生,学生的感受既新奇又丰富,他们觉得这种上课方式有趣、新颖,他们认识到由于行人的注

视,美术作业不仅仅是为自己而作,而是为了学校的荣誉要认真完成。因此,每个学生不再是教室里的个体,而是代表学校,面向社会的一个整体,他们哪怕是小小的行为都昭示着学校的声誉。在这种环境下而产生的一张小小的作业,它浓缩了学生的一个美好的回忆,一次激情的燃烧,一次集体荣誉感的真实体验。

3.培养孩子爱心。

“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美术作业超市活动的开展,使孩子创作的作品品种多元、丰富,而且想象力丰富。

4.加强各学科的联系。

“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论档案袋评价的价值取向 篇6

一、档案袋评价的外部性价值取向

档案袋评价的外部性价值取向是一种以家长、学校、社会作为学生成长关注者的价值取向,这是档案袋评价无可厚非的价值取向之一。格莱德勒以档案袋的不同功能为标准,把档案袋评定分为:理想型、展示型、文件型、评价型、课堂型。在后四种档案袋类型中,展示型档案袋评价的目的是给由家长和其他人参加的展览会提供学生作品的范本。文件型档案袋评价的目的是以学生的作品、量化和质性评价的方式,提供一种系统的记录。评价型档案袋评价的目的是向家长和管理者提供学生在作品方面所取得成绩的标准化报告。课堂型档案袋评价的目的是在一定情境中与家长、管理者及他人交流教师对学生成绩的判断。格莱德勒对档案袋评价分类中,这后四种类型的评价都倾向于外部的价值取向,都是以家长、学校、社会对学生成长的关注为目的,所以这就是我们可以把它归为外部的价值取向的原因。

二、档案袋评价的内部性价值取向

档案袋评价的内部性的价值取向是它的核心价值取向,是以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管理,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它是档案袋评价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它是档案袋评价能够发展的基石。如果档案袋评价仍然主要是为了家长、学校、社会对学生的关注、评价、选拔,档案袋评价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生命力。档案袋评价的目的就是以学生的自我认识来促进自我的持续发展。“档案袋评价评定的价值,正是体现在允许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上,这一点非常重要”。在格莱德勒对档案袋的分类中,第一种理想型的档案袋评价的目的是帮助学习者成为自己学习历史的思索者和非正式评价者。这非常倾向于内部的价值取向,它非常符合档案袋评价产生时所体现的目的和意义,也仍然是档案袋评价发展到今天,教育学者们坚信的档案袋评价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三、档案袋评价价值取向的实际状况

在档案袋评价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倾向于以外部性的价值取向作为档案袋评价使用的首要原则的现象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认为教师和学校是档案袋评价形成和管理的真正主体。虽然有些人能认识到单纯的数量化学生学业评价的局限性,也赞成用档案袋评价作为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形式,但在评价的主体的认识上,还是穿新鞋走老路,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认识不足,不相信学生能用好自己的档案袋。“如果教师还是整个档案袋评价的绝对主体,而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所谓的档案袋评价无非是打着档案袋评价的旗帜,而没有过多涉及档案袋评价的核心和最实质性的东西”。学生档案袋作品的种类、形式和数量完全是教师决定,而学生好像成了档案袋的一个看客。

其次,认为档案袋主要是为了迎合家长对学生成长的关注。社会的发展推动了家长对教育发展的关注的热情。有作者指出档案袋评价使用过程中被异化为“学校评价改革的标志”、“学术成绩的汇集册”、“学生间比较与竞争的平台”、“家长对孩子监控的媒介”。这其中可能有些夸大家长通过档案袋对孩子的监控,但家长在应试教育的传统文化背景下,通过档案袋关注孩子学业的发展情况远远多于档案袋评价对孩子自我发展的关注的情况。

再次,认为档案袋评价主要是为了体现社会性选拔中考察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性、公平性的最有力工具,这是许多大众媒体的宣传的观点。在国外档案袋评价实施的过程中也遇见过与我们类似的问题和现象。“档案袋评定有可能成为来自上述领导人物的命令,以便向公众证明一个州或学区正在致力于一种评定的‘新方向’。不用说,这种方式并非档案袋体系中应有的开发方式。”。诚然,档案袋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社会性选拔中体现学生全面性的一种手段,但为了体现全面性而本末倒置,为了突出档案袋评价的社会选拔功能而不管学生在档案袋评价中的自我发展状况,只能是百害而无益。

四、档案袋评价价值取向重心的转变

(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主体意识发展的内部性价值取向为核心

“档案袋评价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助推器,者眼于学生发展的全过程,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力,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种以内部性的价值取向为核心的建议有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档案袋的创建和开发必须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地参与,这是档案袋评价的一个最主要的设计特征和本质特征。“约翰逊曾指出:在开发档案袋评价过程中的每一步,学生都必须是对档案袋进行创造、开发,以及评价的参与者”。所以,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主意识是一种教师在完全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所获得的学习体验,这也就符合了新课程评价三维目标中态度、情感、价值观维度的要求。

第二个方面,教师积极有效的指导和激励作用。学生的自主意识、主体意识也不能绝对化,不能把放任自流与培养主体意识等同起来。反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素养要求,教师积极有效的指导是学生自主意识发展的必要和充分的条件。

(二)以社会、学校、家长的关注的外部性价值取向为补充,使外部性的价值取向为内部性的价值取向服务

第一,社会、学校、家长应该以关注学生在档案袋使用中知识与技能的变化为着眼点,以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为落脚点。我们以往的教育评价中太关注知识与技能等外显因素的增长,忽视了学生发展中更重要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内隐因素的变化。档案袋评价应该说充分体现了新课程评价中三维目标因素,但如何看待这三维因素却始终是一个人为的过程。新的教育目标层次把态度和技能放在首要的层次,体现了教育改革对人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的重视。

第二、社会、学校、家长等外界因素的协调与配合。近几年出现的“名校热”“择校热”“高考状元热”等现象是愈演愈烈,这些只关注学生分数、只关注学生分数所具有的潜在经济回报的现象无疑只能阻碍档案袋评价的正常发展。社会、家长、学校对档案袋评价的正确认识与支持、三者的协调与配合就成了档案袋评价正常发展所绕不过去的坎。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张华.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65.

[2]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霍力岩,赵清梅.档案袋评价怎么了?——谈当前档案袋评价中的几个问题[J].教育科学研究,2005,(6).

[4]比尔·约翰逊/著,李雁冰/译.学生表现评定手册[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32.

[5]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69,116.

[6]韩召龙.档案袋评价——学生自主发展的助推器[J].江苏教育,2003,(19).

论作文教学中的档案袋评价 篇7

一、传统作文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目标取向的评价在本质上是受‘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支配的,其核心是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最大缺点是把人客体化了,简单化了。”[3]传统的作文教学评价受“目标取向”的评价观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评价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评价过程中忽视学生的情感世界。当前的作文评价中,教师作为唯一的评价主体,作为成人社会的代表,常常从成人社会的角度来评价学生的作文。作文,作为学生思想的载体,包含着作为未成年人的学生对世界的看法。如果以成人社会的思想标准去评价学生的作品,必将会对学生的作文产生一种强大的压制力,会迫使学生为了取悦教师,而不敢于在作文中抒发自己的心灵世界;为了取悦成人社会,他们不得不写出一大堆老师、家长喜欢听的空话、套话。正如学生作文中千篇一律的教师形象、妈妈形象,这不正是教师漠视学生情感体验的严重后果吗?

评价用语模糊化,模式化。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加之班级学生人数较多,老师工作量过重,因而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潜意识里已经养成那一套连学生都早已能背得出来的批语。如“中心思想突出,语句通顺,字迹工整等等。面对这些批语,就算是成年人,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吗?更何况还是处于发展中的学生呢?评价用语过于模糊,不具体,针对性不强,学生无法从批语中获得一些对他们有益的建议。面对这样的批语,学生又从何处着手反思他们的作文呢?又怎能激发和维持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呢?给出这样的批语,又怎能怨学生一看完分数就把作文本一扔就不管了呢?

评价标准不明确。评价用语模糊化,其深层原因在于教师没有一个相当明确的作文评价标准。作文不像其他标准化测验题一样,没有固定答案。教师大都是从整体印象上给出一个分数,有时这个分数还会受到学生其他的因素的影响,如学生平时语文成绩表现等,而且在批改时教师还会无形中受到考试作文批改方式的影响。毕竟在当前还是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这一点作文教师也是非常无奈的。

评价主体一元化。教师在作文评价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的任务就是写完作文后交给老师,剩下的事情就由教师一人来唱独角戏。学生只需等作文本发下来时,看看分数、批语,就不管其他的了。至于自己为什么得到这样的分数、批语,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还要去反思,而这时教师无非就是那句耳熟能详的话:你们要向那些作文写得好的同学学习。至于学习什么学生也无从得知。因为在学生心中,写作文是老师布置的任务,改作文是老师一个人的事情,与他们无关,他们的任务就是等着老师的那个分数。

当前的作文评价中(尤其在广大的农村中学)仍然存在这些问题,作文教学如果继续沿袭“目标取向”的评价模式,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不管学生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一味拿成人社会的思想框架往上套,一味往升学考试的模子上套。长此以往的话,就会丧失学生作文过程中那些最根本的东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等都会被慢慢地磨灭掉。

二、档案袋评价的含义、意义

档案袋(Portfolio)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西方教育评价改革运动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质性教学评价工具。档案袋评价是一种“主体取向”的评价模式,其主张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真正的主体性评价不是靠外部力量的督促与控制,而是每一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反省意识和能力”[4]。档案袋评价在国外教育实践中的运用至今已有二十来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每个教师都是从自己的使用意图来给它定义,每一个定义从其使用角度来看都有其理由,因而很难给它下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

档案袋因其使用目的的不同,人们一般把它分为以下五种类型:展示型档案袋、文件型档案袋、评价型档案袋、过程型档案袋、复合型档案袋。本文中主要探讨的是过程型档案袋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其实包括对作文本身产生过程的记载以及对作文的反思两个方面。

过程型档案袋能很好地促进作文教学与评价的有机结合。过程型档案袋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包括作品本身从萌芽到最终定型的过程。对于作文教学来说,从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教师评价和学生反思这一完整过程,都是档案袋评价所关注的内容。因而教师不必再抽出时间来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教师只需指导学生将作文教学过程中自然生成的作品收入档案袋中,过程型档案袋能很好地促进教师及时获得学生作文方面的信息,从而能对学生形成合理的作文预期,提出合适的作文学习目标,及时调整作文教学策略。

过程型档案袋中,学生从素材搜集到学生反思,全由学生自主选材、自主观察事物,在构思立意的基础上自主对素材进行取舍,列纲起草到修改加工全由学生自主决定,在修改过程中,由学生相互评价,在相互评价的基础上再自评,然后再自行修改。

至于什么作品可以装进档案袋中,尤其是课外练笔,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生必须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同时在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之后,档案袋评价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反思的机会。教师在初次使用时要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学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反思:本次写作的目的和要求是什么?你觉得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在哪里?你最不满意的是什么,如何改进?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学生写出自我反思,同时学生要将自己的反思和学生、教师及家长进行交流。这样坚持做,就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反思。

三、过程型档案袋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评价观念转变先行

档案袋的使用要伴随着一系列教学观念、评定观念乃至学生观的变革。自新课程实施以来,虽有不少地方的学校在推行档案袋评价,但更多是教师将学生的一些作业本、试卷等收集起来(尤其在农村学校),而且这种做法基本上是按上级管理部门的要求做的,作为教师,有些甚至不知这为何物,在这种情况下推行档案袋评价明显存在一个重大的失误:评价观念的转变没有落到实处。

评价观念的转变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教育工作者只有摒弃了旧的评价观念,接受了新的评价观念,才会真正去实施档案袋评价。

教育主管部门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教育工作者参加培训(不仅是教师,还有各级相关的负责人也应参加,因为他们对一线教师具有直接的影响力,教师的工作必须有他们的支持才能顺利开展)。集中培训,学习评价观念的最新理论知识,集中听实验区档案袋推行的成功经验,从整体上来把握档案袋评价的基本原理和要求,同时还应举办一些座谈会,互相交流学习经验。教师还应自己主动阅读相关的书籍,以求尽快摆脱旧的教育观念。

同时,还得对学生及家长们进行相关的培训,要让学生、家长们明白这种新的评价方式有什么优点,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帮助,要让学生明白:档案袋里收集的是他们自己的作品,而不只是教师要评分作品的集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在档案袋评价中的主体性,因为档案袋评价,尤其在过程型档案袋中,大部分工作是由学生自己来承担的。

指导学生收集档案袋所需内容。过程型档案袋中要放进学生准备的写作材料、构思立意、作文提纲、草稿、修改稿、最终定稿、学生反思和评价信息。

写作材料的收集。“要从生活中有效地吸取活泼泼的写作材料,必须身入生活,心入生活,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感受,使所接触到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生活中的人与事入脑入心。”[5]同时还得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涉猎各科的知识,勤于积累。

确定写作主题后,要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等搜集相关材料。整理搜集的写作材料,进行作文的构思立意,写好提纲。对搜集来的材料要分好类,装订好,同时做好记录,说明选用或不选用的原因,与构思、提纲放入档案袋中。以便在随后的评价中考察学生占有了什么素材,占有素材的方法以及怎样取舍材料。

(二)作文稿的收集

(1)学生在占有丰富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材料的提炼加工,写出初稿。在学生进行互相修改之前,教师要和全班学生一起讨论作文评价的程序和标准。学生只有亲自参与到评价标准的制定,才明白作文的评价标准,这样他们才知道如何去互相修改,互相评价。在制定评价标准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学生提出来的评价标准不能因为不完善或不成熟而否定,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将他们提出来的建议完善,积极地肯定他们提出来的建议。在充分考虑学生的提议后,再和学生一起整合一些重复的,剔除一些不适宜的,统一评价标准,同时还应指导学生如何具体操作,将评价标准抄好(有条件的打印后复印)并放入档案袋中。

(2)制定好评价标准后,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配对进行互相修改初稿。配对时,尽量兼顾学生自由选择和能力匹配,以防个别学生随便应付了事。同时要注意及时调整学生的配对。配好对后,学生们就可以根据他们自己确定的评价程序和标准来互相评价,互相提出修改意见。教师在这时要担当好辅助者的职责,尽管评价标准是学生们共同制定的,但由于学生发展的不平衡,个别学生仍无力去评价别人的作文,那么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去辅助这些学生批改作文,同时注意收集学生在互相修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完善指导策略。

(3)在相互修改后,相互交流评价意见,提出修改建议,在初稿的空余部分对意见、建议做出适当的记录。在此基础上,学生完成修改稿,修改稿指导学生按照评价标准进行自我修改,同时做适当的说明,记录自我的想法。此时教师同样要担当好个别辅导者的角色。学生在自我修改的基础上形成定稿。

(4)定稿完成之后,教师则按共同制定的评价标准来评价作文。在批改时,要注意查看学生的写作材料、初稿、修改稿及稿件上的评价建议,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写作过程之后,再对作文进行评价,写出评价建议。同时要注意及时将评价信息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能及时进行自我反思。

(三)学生自我反思及家长建议的收集

教师评价完后,应安排时间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指导学生重新将自己收集的内容审视一遍,从写作材料、写作稿到稿件上的评价信息。通过对这次作文过程的全面审视,写出自我反思。自我反思中应该包括写作的收获,目标是否达到,对评价的反思,作文中的优点、闪光之处,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等等。同时教师仍然要在学生反思时担当好辅助者的角色,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同时对学生在自我反思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帮助学生提高自我反思的能力。在学生写完自我反思后,要及时将所有材料按先后顺序依次装入档案袋,每次作文的所有材料最好能用书夹装订好,以免和以后的作文材料混淆起来。

学生还应将档案袋带回家和家长一起分享自己此次作文的成长历程,让家长能亲身体会自己儿女的进步历程,并在后面附上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四、过程型档案袋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时的局限性

过程型档案袋的优势在于其能全程记录学生作文的过程,能够提供相对真实的材料和证据,能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促进生生、师生合作等等。但是任何一种评价方法都具有其独特的应用背景和局限性,档案袋评价同样也具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其评价标准灵活性强,关键在于学生、教师主观上来认可、把握。在运用标准评价时还存在一定的人为性、经验性、情境性,因而会导致评价的信度、效度受到限制。同时,运用档案袋评价肯定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从而会影响教师的评价态度和评价质量。我们在运用档案袋评价时要结合其他的评价方法,也就是说,要尽量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更全面地评价每一位学生,更好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档案袋评价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 篇8

[摘要] 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如何对研究性学习进行合理的评价,目前尚处于争论与探索过程中。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生成性”、“非预期性”等特点,运用档案袋评价可能是一种较为合适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

当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关注焦点。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首次在新课程计划中增加一门必修课--研究性学习。同年9月,研究性学习课程连同整个新课程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的小学和初中进行实验。与此同时,教育部要求全国各省市的高中从9月1日起使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开设研究性学习必修课[1]。并且,在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中,规定高中生在三年中必须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占15学分,而语文、数学、英语各科只占10学分),在选修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学分方可毕业[2]。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价值观及相应的学习方式开始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然而,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如何对研究性学习进行合理的评价,目前尚处于争论与探索过程中。本文将探讨运用档案袋评价的目的、档案袋评价的设计方案、档案袋评价的实施以及档案袋评价的功能等方面,并提出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旨在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一种较合理、独特的评价方式,

一、运用档案袋评价的目的

对研究性学习产品进行评价,不太适合采用传统的“纸笔测验”(paper-pencil test)方式,更不适合采用“标准化成就测验”的方式,这是由研究性学习自身所固有的属性所决定的。我们知道,绝大多数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基础”或者“以项目为基础”的探究学习,这种学习起初只有一个问题或一个主题,通过学习最终究竟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比如,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能做什么),教育者很难在学习之前就加以具体规定或精确预测,因此,这种学习具有“生成性”“非预期性”特点。再者,研究性学习特别看重个体从探究过程中获取的独特“学习经验”或“体验”的成长价值,“学习经验”或“体验”显然不同于教材或书本上的“客观知识信息”,后者是可以通过纸笔测验或标准化成就测验加以检测的,而前者则行不通。对研究性学习,我们只能通过收集、记录学生在从事问题探究的实践行动中的具体表现来给予评定,这种评定就是“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

所谓“表现性评价”主要是通过可直接观察的实际行为表现来考查一个人掌握有关知识、技能或具备某种态度的程度[3]。这种评价重在考查一个人将知识、理解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或者使用有关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重在考查一个人对有关知识的积累和占有程度。要实施表现性评价,则必须先对学生的实际表现加以观察,并将观察的内容收集、记载下来,这是实施表现性评价的前提条件。收集、记载学生实际表现的方法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档案袋”(portfolios)。档案袋是展示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以及反映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集合体,同时也是教师观察学生学习成果和学习进步的窗口。在国外,从幼儿园到大学,所有年级的学生都使用学习档案袋,某些重要学科也使用学习档案袋[4]。

档案袋评价(portfolio assessment),实质上是表现性评价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主要是通过系统收集反映学生行为表现的典型工作样品(这些样品是有意识挑选取出来的,既包括“终端产品”又包括“过程产品”,且不限于书面作品),展示学生在某一时期内为实现目标所做的各种具体努力,以及通过这些努力取得的进步与成就[5]。

20世纪80年代以来,档案袋评价在西方一些国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与推广,档案袋评价主要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评价上的反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在不同的情境中需要被重新建构;学习是真实生活的应用,是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多方位的人际活动中的主动建构过程。所以,这样评价技术旨在提供有关学生的实际水平,重视发展的过程,从多角度多侧面来判断每个学生的优点和可能性。

二、档案袋评价的设计方案

档案袋评价的方案设计要考虑以下因素:评价的目的和目标、对象、内容和范围、方法、工具、评价者、时间和场所、评价(价值判断)的标准等。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档案袋的内容可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研究方案设计过程的资料,包括课程研究方案、调查方案、实验方案等资料;二是收集信息和研究过程资料,包括活动进程、周记、中期汇报、收集的参考资料等;三是研究成果包括结题报告表及各种形式的报告正文等;四是指导教师指导记录;五是评价方面的资料,包括学生自评、指导教师评价、成果评审、成果答辩等资料。

收集以上一至四方面档案内容的工具再加上自评表可称之为《形成性手册》,它是重要的评价工具,它所收集的资料是过程评价的重要依据。形成性手册一般由以下表格组成:课题研究意向表、课题认定表、课题研究方案表、调查研究方案设计表、实验方案设计表、课题研究活动进程表、课题研究活动、课题研究活动中期汇报表、课题研究过程与结题中搜集的资料列表、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指导教师指导记录表、课题研究学生自评表。除《形成性手册》外。其他工具主要有以下几种:课题研究指导教师评价表、课题研究成果评价表、课题研究成果答辩评审表。各评价工具的构成举例如下:

(1)课题研究意向表:由班级、拟研究的课题领域、拟聘请哪个教研组教师指导、课题组组长(姓名、联系方式)、课题组成员、教研组配备的指导教师(姓名、联系方式)。

(2)课题研究方案表:由课题研究的目的、课题研究的内容(包括课题确立的依据与现状分析及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该课题的创新之处等)、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成果形式和课题指导教师意见等到六部分构成。

(3)课题研究活动周记:由时间、工作主题、周记内容构成。要求每周填写一次,内容详实,可包括:课题研究活动是如何展开的,研究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与困惑,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或困惑,在解决这些问题或困惑时有哪些收获或体会。

(4)课题研究成果评价表:由课题名称、课题组成员、指导教师、评价标准与要求、评价等级、评语构成。其中对论文的评价标准主要有科学性、社会性、创造性、学术性。课题研究成果指的是最后的研究报告,可以是论文、多媒体课件、小制作等各种形式。

(5)课题研究成果答辩评审表:由课题名称、学科领域、课题组成员、指导教师、评审内容及标准、综合评价、评审组专家签名构成。其中评价内容与标准分别有:书面论文等级、论文表述(从清楚和完整两方面各分三个维度,如清楚、较清楚、不清楚)、成果的科学性(高、较高、一般)、成果的可信度(高、较高、一般)、回答问题(从正确、清楚、完整三方面各分三个维度)、时间的运用(合理、一般、较差)、协作能力(出色、较出色、一般)、仪态(好、较好、一般)。

三、研究性学习中档案袋评价的实施

高一入校时,给每个学生发一本《形成性手册》,供三年使用。目前档案袋评价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档案资料与评价之间脱节,造成档案是档案,评价是评价。因此,必须采取档案与评价相结合办法来保证档案袋评价的实施。

第一,组织大班交流以及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使指导、评价与学习过程三者统一起来,充分发挥了档案资料的评价作用,这一点正是档案袋评价的关键,使档案形成的过程同时也成为评价的过程。

小组之间的交流由每个班设置的班级课题研究辅导员组织开展(答辩前的交流指导老师一般不参与),辅导员一般由班主任担任,经由学校培训。每次交流前辅导员要求小组事先做好准备,如记好周记,根据周记的内容把要交流的内容整理成发言稿或课件,检查学生手册并做好记录,打合格与不合格。交流时每个小组带好《形成性手册》,辅导员带好检查记录,每个小组讲讲课题进展情况,包括收获与疑惑,其他小组同学听后谈谈自己的所受的启发并提出意见与建议。辅导员根据检查情况进行宏观的辅导与评价,肯定优点,指出缺点,并叮嘱小组及时找指导老师以得到专业指导。每个课题组与组之间一般交流四次,每次交流都围绕一个主题,四个主题分别是课题认定、方案设计、中期报告和成果结题。每个小组都有机会参加交流。交流的主要目的是组与组之间的成果分享及小组之间的互相借鉴,参加交流的组自主做交流记录与否不做硬性规定。

最后一次交流是结题答辩,分人文和自然科学两个小组。答辩程序为小组汇报---评委提问及答辩---评定等级。汇报的内容为五部分:课题的提出、课题的特色、课题的研究过程、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开展研究的收获与体会。答辩最好在班里进行,以让更多学生受益。评委由课题研究工作小组成员、班级课题辅导员、学生组成。

第二,把档案袋资料作为最后评定成绩的依据。终期汇报每个小组交一份《形成性手册》,两份结题材报告(一份打印稿和一份电子稿)。二者加上结题材答辩成为确定小组成绩的最后依据,对小组成绩评定等级。

小组最后的成绩评定主要是看研究成果,即结题报告和答辩。结题报告由课题研究工作小组(主要由各教研组组长组成)进行评定,结题答辩成绩由评委评定。成绩均分A、B、C、D 四等,A等占课题的1/3,B等占1/3。

个人成绩主要看小组成绩和指导教师的评价,指导教师的评价侧重于学生在过程中的态度,以《形成性手册》和组间交流时的表现为评价依据。凡小组成绩合格,学习态度好则给予小组内每个人相同的学分。

四、档案袋评价的功能

教学中的档案袋评价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功能。

1.对《形成性手册》的价值,大多数学生认为可以留下学生整个研究过程的足迹,特别是周记、资料收集表、自评表等,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评价的习惯与能力、促进学生自我反思等到有重大的作用。

2.学生的研究过程留下了一个系统的记录,有助于学校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校制定和改进教育和评价计划,帮助指导教师识别学生亟待改善与提高的学习领域,为其日后指导学生进一步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参照。

3.为后任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实施因材施教提供参考。为后面写结题报告及日后的总结积累了丰富的、鲜活的、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4.学生非常喜欢这种学习指导与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小组内部或小组之间及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评价以及教师的现场指导与评价是课题研究开展的重要动力。

5.展示学生从事研究性学习的原初经验及进步历程,待学生毕业时作为珍贵礼物赠给学生纪念。

6.作为家校合作与联系的纽带,为学生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进而提供相应的支持或配合服务。

7.为高一级学校选拔新生提供参考。

五、档案袋评价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档案袋评价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表现在工作量大,内容多,标准化程度低度,主观性强等方面。在操作中应当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档案袋中究竟要涵盖哪些内容并没有硬性规定,关键在于明确建立档案袋的目的是什么,对象是谁,如何使用,对学生有什么帮助。

2.各种作品或样本要达到一定数量,这样才有说服力。

3.档案袋的保管和放置要因人而异。年龄小的学生应由教师保管,年龄大的学生由他们自己保管。档案袋应放在最方便的地方,以便随时查阅。

4.学生有选择确定和评定作品的主动权。一方面,教师可以与学生协商收档案袋的作品;另一方面教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目的是把学生由原来依赖别人评价转变为独立自主的发展。学生可以自主选出满意的作品,根据个体的情况自我评定所选的某些作品,自我评定的结果可能因人而异,但有利于促进个体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通过上面对档案袋评价在研究性学习中运用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作为质性评价的典范,档案袋评价符合国内外教育评价改革发展中以人为本、追求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在我国研究性学习评价中应积极地引入和推广。然而,我们也必须注意到,与其他评价方法一样,档案袋评价也不是一剂“万能良药”,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局限性,再加上它还是一个“新生儿”,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我们应该以辩证的思维方法来看待它,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逐步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邹尚智.研究性学习指南[M].北京:中国人事出出版社,.1-2。

[2]朱慕菊,钟启朱,崔允淳,吴刚平.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

版社,.93-94。

[3][5]周卫勇,曾继云.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4-68。

上一篇:“四荒”地承包合同下一篇:舆情处置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