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区别(精选15篇)
关键词:企业基本信息,企业基础信息,社会信息
一、引言
所谓企业基本信息是表述企业的客观存在的最基本的信息, 它是选取企业信息中最能反映企业本质属性的信息, 同时也是企业基本面貌的反映。信息被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定义为“既非物质, 也非能量”的概念, 尽管信息“看起来”是那么的抽象, 然而企业基本信息却是企业最基本也是真实的存在, 它反映了企业的概貌。社会是一个有机复杂的大系统, 信息是一切进化系统的导向资源。企业基本信息犹如信息环, 是链接社会信息循环的环节。社会信息循环就是社会大生产中信息的流动与传播, 它是连接社会各个层面发生相互作用的纽带。从宏观的角度上, 社会最基本最具本质的特性是不断地提出改善人类生存和发展条件的需求, 这种社会“需求”是整个“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互动过程的出发点[1], 而企业的本质就是不断响应这种需求, 并创造更高的需求, 因而企业的价值体现在企业信息能满足这种需求, 成为链接需求与更高需求之间的纽带, 旧的需求满足了, 就为社会提出更高的需求奠定基础, 社会就在这个循环中螺旋上升发展。这个过程可以抽象出“社会需求信息-企业响应信息-满足需求-新的社会需求”的社会信息循环过程。
二、企业基本信息的定义与企业基础信息
1、企业基本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
为了更科学地定义企业基本信息, 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信息。信息的定义有很多种, 其中香农的经典信息论也仅是“只计字数、不计内容”的信息计量科学, 把其作为科学的信息定义有其局限性, 大部分学者认为钟义信教授的本体论层次信息的定义较为科学, 其全信息的概念:同时考虑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信息[1]。那么按照全信息的概念我们定义企业信息应包括四个层面的信息:○1企业构成要素的基础信息;○2企业关系结构基础信息;○3企业组织结构基础信息;○4企业活动基础信息。也就是说企业信息不仅包括企业本身要素结构信息, 还包括企业内外联系关系的总和 (图表1) 。
企业基本信息的定义:反映企业客观存在的最基本的信息, 它是在企业大量信息的基础上选取企业信息中最能反映企业本质的属性信息, 是企业基本面貌的反映, 而且还能反映它在所属领域的基本情况并与其他企业相互区分开来。企业基本信息是企业最基本的信息, 作为信息的一种, 具有信息的所有特性, 如可扩展性与可压缩性、可传递性与可扩散性、价值型、无形性及共享性等特征。企业基本信息特有的两个属性是:
1) 具有基本性。首先企业应用信息或者业务信息有很多种, 但都是基于企业基本信息的应用和扩展, 从系统开发的角度上, 基础信息系统或其他业务信息应用系统都是基本信息系统的二次开发;其次基本信息是企业最基本的信息, 缺少任何一项都不能构成一个完整基本的企业实体, 基本信息内在具有不可替代性及关系密切性, 所以基本信息犹如企业信息的一个内核, 反映企业的概貌。也可由基本信息来区分各个企业实体。
2) 具有历史性。企业基本信息的历史性一方面体现在企业发展的轨迹, 另一方面体现企业过程的意义, 即企业在响应社会需求的过程中, 不断有新的企业诞生或企业通过改变自身属性 (企业属性) , 满足社会需求或创造新的需求并对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企业的发展受时代的影响, 体现了所处时代的特征, 同时, 企业技术的进步或先进企业文化传播, 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社会先后经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经济时代, 各时代划分的不同在于生产要素的不同, 如农业社会主要生产要素是土地、劳动和生产工具;工业社会主要的生产要素是资本、科技、人才、管理和企业团队;信息社会主要的生产要素主要是信息、知识、人力资本、组织和社会群体。所以企业基本信息的历史属性表现在企业作为社会经济主体, 企业的共同属性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时代的发展的步伐。
2、企业基础信息[2]
企业基础信息是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四部门涉及到企业注册登记、变更、注 (吊) 销、年检、税务登记、组织机构代码登记等业务内容的基础信息, 具有跨部门共享需求的特征。企业基础信息是国家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提高行政管理质量和效率, 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 实现行政管理电子化和信息化的目的而提出的。2002年中办发17号文件《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电子政务的指导意见》, 该文件确定了将重点建设四大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数据库--“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信息数据库”。这里的法人数据库就是企业基础信息数据库, 企业基础信息库建设的重点在于通过信息化手段, 加强工商、税务、质监等部门数据管理与共享及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
三、企业基本信息与基础信息的区别
企业基本信息, 一个极易和企业基础信息相混淆的概念, 二者虽然看似相似却又有着不同的内涵, 对于二者概念、实质的区分, 并为被人们所重视, 然而在信息时代的今天, 对于二者的认真审视和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它不仅能给予我们更清晰的理论框架, 同时也为更好的研究宏观经济决策、微观经济运作、开发社会信息资源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研究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依据企业基本信息和基础信息的定义, 给出表格1用以说明基本信息与基础信息之间的区别。
四、结论
企业基本信息的定义及其研究无论站在社会的角度还是企业信息管理的角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正确的分析企业基本信息可以辅助宏观经济决策、引导微观经济运行和开发社会信息资源, 可以促进社会信息循环流动, 有效解决社会信息孤岛的问题。其次基本信息的组织有助于企业的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即使企业破产了, 它给我们的经验与教训仍是社会宝贵的遗产。
参考文献
[1]钟义信著.信息科学原理[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2:11-55.
[2]国信办.关于开展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工作的通知[S].2005.
[3]薛华成著.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4]靖继鹏, 吴正荆主编.信息社会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追求”不同
中国企业家对赚钱感兴趣 VS 日本企业家对产品感兴趣
在我的印象中,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家,尤其是江浙一带的企业家,似乎对赚钱有着某种天赋。所以,很多人在主业上小有成就之后,便立马开始“多元化”战略投资房地产,投资股票、证券。而日本的企业家似乎对产品本身更感兴趣。我这次去日本,和日本一个青年企业家交流,他的公司是做汽车轴承的。说实话,汽车轴承在我们眼里确实是一个小产品。但他一说到他的产品就开始手舞足蹈,两眼发光。我一问,原来他父亲是公司董事长,他哥哥是总经理,他是主管技术的董事、副总。公司规模不大,100来人,但是服务的客户却是丰田、本田、铃木这些大名鼎鼎的公司。他们家里好像也没有别的生意。他说,光轴承需要研究的东西就太多了,几代人都研究不透,哪有精力再去做别的?
而我们的企业,包括海尔、联想在内的中国领军品牌,也开始投资,做房地产,甚至做保健品。这恐怕就是我们中国品牌和日本品牌之间的差距所在。记得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报道过浙江某个地区的企业,这些企业可以迅速拥有某个产品全球前几名的加工生产能力,但他们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放弃了原来的行业,成为另一个行业里的前3名。但是无论做什么行业,厂房永远是那么破旧,设备永远是那么简陋,所以他们经不起任何的风吹雨打。他们确实是赚了一些钱,但是这种财富的积累是不可持续的,他们也没有获得同行的尊敬。
我在东京中小企业促进中心考察的时候,带领我们参观的领导有一段话让我记忆犹新:“现在你们中国人太厉害了,你们的学习能力太强了,就像跑步一样,我们在前面跑,你们在后面追,你们追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越来越担心被你们追上,所以,我们就不得不创新。要创新,就必须要加大投入,加大投入就必须提高价格,这样我们才能够在残酷的竞争中保持自己的微弱的优势,我们才能生存。所以我们必须专注,我们必须创新,我们必须精益求精,这也是你们逼的呀。”
说实话,听到这段话的时候,我的脸火辣辣的。他的话表面上看是在表扬我们,说我们的适应能力很强,实际上是在批评我们不懂得专注和创新。所以我要说,企业家爱的应该是产品和品牌,而不是钱。赚钱应该是经营的结果,而不是经营的目标。
对“技术”的理解不同
中国企业家技术等于先进设备 VS 日本企业家技术等于对技术的消化学习
在中国企业家眼里,技术基本上等同于先进的设备,所以如今中国老板的设备一个比一个先进,但花钱培训技术员却舍不得,而培训全员的中国老板则更是少之又少。
日本人跟中国人不太一样,他们在买设备上可能精打细算,但是在学习技术上比较舍得花钱,而在消化技术上则更舍得花钱和精力。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我们的设备是100分,他们的设备可能是80分,我们使用设备的能力可能只有30分,人家则有80分,这样,100分乘以30%,只有30分,而80分乘以80%有64分。他们用80分的设备胜过我们100分的设备,这就是技术的差距,也是软实力的差距。
所以,设备并不是最重要的,技术才是最重要的。而技术的关键是全面消化和全员掌握。事实上,如果一个企业长期从事某种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他们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和技术就一定越来越有优势,任何一个新的进入者要想在短期内赶超他们是不可能的。
对“速度”的理解不同
中国古语云:欲速则不达,何为快,何为慢?
中国人做事喜欢讲究立竿见影,讲究效率和速度,而日本人似乎和我们不同。我们的领导介绍说,日本国民中A型血的人占很大的比例,所以日本人看起来比较程序化、呆板,而中国人大都比较灵活。但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经济的发展还是走在我们前面的,而且,发展的质量比我们要好得多。日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能源消耗和环境破坏的重视,和我们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何为快,何为慢?
在我看来,所谓“快”,首先要以保证品质为前提,只有这样的快才有意义。否则来得快去得也快,生得快死得也快,建得快倒得也快。任何的发展都应该遵循自然科学规律,不要总想一蹴而就,违背自然规律的拔苗助长注定要以失败告终,做品牌也是如此。
那么品牌是什么?品牌对消费者而言就是一种体验,或者是一种可以信赖的承诺,对企业而言就是获利的工具。所以,做品牌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投资。当然,有些投资可能短期内看不到明显的回报,需要等很长时间以后才能够看到成效,有长远目光的人懂得在品牌建设上加大投入,因为他有耐心。而有些人看到自己在品牌上的投入短期内没有回报便心灰意冷,觉得还不如炒股、买楼来得实惠。久而久之,他会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而到时候,这个错误已经无法挽回。
编辑观察
人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品牌的建立,也是一个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过程。要在创建品牌之初,就坚定做百年老店的思路,关注产品,关注产品力,加上适度的市场营销,唯有建立在好的产品力基础上的品牌,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凤凰涅槃,孤独的坚守是品牌者的写照。
OEM企业作为中国制造的名片,应该获得应有的尊敬,只是我们的制造要更有技术,更专注,更名副其实。提高效率,掌握核心技术,打造过硬的团队。现代社会强调专业分工,专注您的长项,在优势上建立优势。下一个十年,中国制造正当道。为他人做嫁衣也是自己实力的一种证明。
汽车维修企业一类资质与二类资质的主要区别是规模的大小。
汽车整车维修企业,是指有能力对所维修车型的整车、各个总成及主要零部件进行各级维护、修理及更换,使汽车的技术状况和运行性能完全(或接近完全)恢复到原车的技术要求,并符合相应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定的汽车维修企业。按规模大小分为一类汽车整车维修企业和二类汽车整车维修企业。
一类汽车维修企业:从事汽车大修和总成修理,亦可从事汽车维护、汽车小修和汽车专项修理。
二类汽车维修企业:从事汽车一级、二级维护和汽车小修。
一类整车维修企业和二类整车维修企业的具体区别:
一、设施条件
接待室面积;㎡
一类≥40;二类≥20
停车场面积;㎡
一类≥200;二类≥150
生产厂房面积;㎡
一类≥800;二类≥200
二、专用设备条件
汽车举升机;
一类≥5台;二类≥1台
地沟设施;
一类≥2个;二类≥1个
车架校正设备;
一类必须具备;二类允许外协
悬架试验台;
一类必须具备;二类允许外协
三、主要检测设备条件
汽车前照灯检测设备;
一类必须具备;二类允许外协
侧滑试验台;
一类必须具备;二类允许外协
制动检验台;
一类必须具备(仅修理大型货车允许外协);二类允许外协
车速表检验台;
1、公司的应急响应体系的构成是怎样的?
答:针对公司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险源,按照级别和类别的不同,公司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层别的内容。
2、“现场处置方案”的编写有什么要求?
答: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要求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3、“应急预案”由谁来编写?
答:公司EHS部编写制度“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这两套预案相当能够与地方政府部门的应急预案对口衔接。按照公司安全责任制“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现场处置方案”应当由各部门自主编制。另外,由现场员工自行编制“现场处置方案”的好处在地,能够让员工自己反省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并且通过预案的编写做到“危险因素早知道”,“意外事故有准备”的安全意识状态。新员工入职之后也可以通过“现场处置方案”的学习,来了解作业环境存在的危险,以达到三级安全教育的目的。
4、“现场处置方案”由员工自己编制的安全文化理念什么?
答:在保守的安全管理文化中,大家习惯于突出由领导主宰自己命运的地位。正是因为这样,员工不了解自己身边的危险,只是被动的去遵守安全管理规定和制度。结果安全规定和制度满天飞,却很少有员工会关注他们。事故依旧不断发生。如今,公司在安全管理的过程当中,希望让一线员工处于主导地位。安全技术条件相对比较固定和稳定的情况下,让员工自己发现管理和行为习惯仍然存在的危险因素(科学研究表明,80%的事故是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另外,几乎所有的事故都有管理欠缺的原因)。让员工自己去做,“我能不能做到安全,一旦……的情况发生,将会出现…….后果。这种后果伤害自己、别人或者被别人伤害”。现代企业的安全责任要求,不能只是在那儿光喊“以人为本”,而是提出了“四自”原则:感受自己谈,责任自己定,文件自己写,方案自己拿。自主负责,“写你干的,干你写的”,如此产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的效果自将是不同凡响的。
5、应急响应体系的术语和定义 5.1 预案
指根据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
5.2 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处理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5.3 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如煤矿瓦斯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的组成部分,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
5.4 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映、正确处置。
5.5 事故
指由于外在或内在的原因造成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事故。
5.6 应急救援
指在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
5.7 劳保护品
劳动保护用品的简称,指为减少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伤害而采取的辅助工具。如口罩、眼罩、自给式呼吸器等。
5.8 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6、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的六个核心要素
(1)方针与原则
? 方针与原则是救援工作的纲领
? 体现保护人员安全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原则 ? 体现控制损失、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思想
(2)应急策划 ? 危险分析
危险识别:脆弱性分析、风险分析
? 资源分析
明确应急救援所需的资源,列出应急力量和资源 ? 法律法规要求 列出有关的法律法规
(3)应急准备 ? 机构与职责 ? 应急资源
? 教育、训练与演练 ? 互助协议
(4)应急响应 ? 接警与通知 ? 指挥与控制 ? 警报和紧急报告 ? 通讯
? 事态监测与评估 ? 警戒与治安
? 人群疏散与安置 ? 医疗与卫生 ? 公共关系
? 应急人员安全 ? 消防和抢险 ? 泄漏物控制
(5)现场恢复 ? 宣布应急结束程序 ? 撤离和交接程序
? 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
? 现场清理和受影响区域的连续检测 ? 事故调查与后果评价
审计机关与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区别
审计机关与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是两个不同行业,两者的法律依据、法律地位、行业性质、工作目的、业务范围、从业人员等都不相同。
一、法律依据不同
审计机关对竣工决算审计依据《审计法》和国家审计署发布的《基本建设竣工决算审计工作要求》等相关规定,对建设项目竣工决算进行审计,主要审查概《预》算在执行中是否超支,超支原因,有无隐匿资金,隐瞒或截留基建收入和投资资金执行情况等。
工程造价咨询主要是根据《建筑法》和国家财政部、建设部联合颁发的《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等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依据国家建设行政主客部门颁发的工程定额、工程量消耗标准、取费标准以及人工、材料、机械台班价格参数、设计图纸和工程实物量,对工程造价进行确定的控制。在工程项目实施阶段,以承包合同为基础,在竣工验收后结合施工变更、工程签证,由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作业符合施工实际的竣工决算审核,作为承发包双方结算的依据。
二、法律地位不同
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单位是一种行政法律关系,审计机关对项目法人的审计是强制性的,审计机关对项目法人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违反基本建设程序、财政法规等行为,可以责令其改正或进行处罚。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作为建筑市场的民事主体之一,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一样,有着同样的法律地位,三者彼此之间的法律关系为典型的平权关系。在这种法律关系中,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地位平等,彼此没有隶属关系。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与建设单位的关系中,其独立的民事主体地位决定了与建设单位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独立意识的表示上,双方平等的地位使其保持独立的法律基础,而独立是客观公正的保证。在与施工单位的关系中,双方平等的地位是做到客观公正审核的基础。反过来,客观公正的审核结果是双方平等地位的体现。
三、行业性质不同
审计是由独立的机构和人员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帐本、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资料的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是否真实、合法和有效的行为。审计的目的是对国有投资者资金进行有效的控制,减少投资者滥用职权截留资金,转移资金,造成建设资金流失。其职能是一种监督行为。
工程造价咨询是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法律手段,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从而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是控制和确定工程造价的过程和行为。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与建设单位是委托与被委托、服务与被服务的合同关系。
四、审计的政府职能和工程造价咨询资质的许可
《审计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二条规定: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有效行为。
建设部于2006年2月22日颁发的第149号令《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只有依法取得工程造价咨询资质,方可以从事工程造价的审核工作,工程造价审核报告(或者工程预结算审核报告)必须由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签章,并加盖所在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公章。也就是说,工程价款结算审核必须是取得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的中介组织进行,审核成果文件必须经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签字盖章。
五、业务范围不同
审计部门对政府投资项目中基建审计内容包括:
1、竣工决算编制依据;
2、项目建设及概(预)算执行情况;
3、建设成本;
4、交付使用资产;
5、尾工工程;
6、结余资金;
7、基建收入;
8、投资包工结余;
9、投资效益评价。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工程造价咨询业务包括:
1、建设项目建议书及可行研究投资估算、项目经济评价报告的编制和审核;
2、建设项目概预算的编制与审核,并配合设计方案比选、优化设计、限额设计等工作进行工程造价分析与控制;
3、建设项目合同价款的确定(包括招标工程工程量清单和标底、投标报价的编制和审核);合同价款的签订与调整(包括工程变更、工程洽商和索赔费用的计算)及工程款支付,工程结算及竣工结(决)算报告的编制与审核等;
4、工程造价经济纠纷的鉴定和仲裁的咨询;
5、提供工程造价信息服务等。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可以对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全过程或者若干阶段的管理和服务。
六、从业人员不同
审计工作以会计师、审计师为主要从业人员。
工程造价咨询以工程经济和工程技术人员为主。随着我国注册造价工程师制度的建立,工程造价咨询业务是以造价咨询业务是以造价工程师为主开展的。
七、开展业务经费的来源不同
《审计法》第十一条规定,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必须的经费,应当列入财政预算,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保证。审计机关不向被审计单位收取费用。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接受建设单位委托,双方以《建设工程造价咨询合同》的形式对业务内容和工作质量、时间等作出约定,并按照有关规定,约定收费的费率或报酬金额。
之所以作以上的比较,目的是说明两者的不同,明确各自的职责,推进全社会各行业依法办事,依法执业的水平,保障各项工作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会计行业属于一个较大的系统性组织, 针对不同类型的机构, 其会计性质也存在着差异。总体而言, 业内将会计行业划分成为两个基本分支, 分别是预算会计、企业会计, 而预算会计又包含了事业单位类预算会计与财政类预算会计。基于事业单位与企业财务会计的区别研究, 是确保两者做好财务管理、账务处理等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 研究事业单位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二、会计的两个基本分支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会计体系、会计分支随之也应运而生, 为各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更多便利。根据核算对象及适用范围的不同, 可以将会计划分成为两个基本分支:预算会计与企业财务会计 (1) 。
1.企业财务会计。企业财务会计可适用于各种领域, 包括工业领域、农业领域、交通运输业、金融业以及商业领域等。通过对各行业的经济行为进行严密监督, 从而反映企业开展经营活动时期内部资金的运行状态。
2.预算会计。预算会计所适用的领域包括事业单位、政府财政部门以及行政单位等。通过对各部门或机构的经济行为进行实时监督, 从而反映事业单位所有业务资金以及政府部门财政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 即精神生产所涉及的领域、社会福利所涉及的领域与分配领域等。
三、事业单位与企业财务会计的区别
一般情况下, 事业单位不会直接向社会大众提供物品, 因此其本质上是非物质型生产部门。事业单位所从事的工作, 主要是提供各种服务项目, 并且涉及到社会生产、人们生活等方面。而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则是追求更多经济效益, 因此两者在会计要素、核算方法等方面必然会存在着较大差异。
(一) 要素构成存在着区别
就运行结果与运行方式而言, 事业单位与企业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 以至于两者之间的要素构成的各不相同。事业单位基本会计要素有五大类, 分别是收入、资产、支出、负债以及净资产等;企业财务会计要素有六大类, 分别是所有者权益、资产、收入、利润、负债以及净资产等。针对会计要素, 事业单位与企业在负债与资产两方面不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文章将重点介绍其他几种要素。
1. 所有者权益和净资产。
事业单位内部净资产本身属于一种资产净值, 具有预算会计持有、非营利性组织和政府所拥有、产权相对单一等特征。而在企业财务会计要素中, 所有者权益和与事业单位内部净资产相对应。所有者权益即把企业资产中的负债扣除之后, 由所有者所享有的部分剩余权益。
2. 利润。
在某会计期间之内, 企业所获得的所有经营成果都可视作其利润。利润属于企业所有会计要素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以企业自身的基本盈利性质为基础进行设置。与企业不用, 事业单位在本质上是非营利性机构, 因此事业单位内部并不具备利润这个会计要素 (2) 。
3. 收入。
事业单位基本资金来源是财政拨款, 其收入主要指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 从其他事业单位、财政部门或者是上级单位所取得的资金, 且该资金具有非偿还性特征。与事业单位不同, 企业的资金来源是企业提供劳务、销售产品等环节所获得。而其收入则是在日常经营活动当中形成的一种资金流入, 并且和所有者的资本投入并无任何关系, 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所有者的基本权益。
4. 支出。
事业单位在支出环节的主要目标是耗费, 其支出属于资金消耗的一种表现形式, 通常发生于建设基础设施、业务开展等环节。企业在支出环节的主要目标则是取得更多收入, 力求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因此属于资金流出的一种表现形式, 往往在开展经营活动时产生。
(二) 核算内容及核算方法存在着区别
事业单位与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核算内容及核算方法存在着区别,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事业单位与企业财务会计在核算部分会计业务时, 其核算方法还存在着明显差异。除了核算固定资产时两者的方法不同之外, 在核算无形资产时同样存在着差异 (3) 。 (2) 事业单位与企业财务会计在设置会计科目时存在着差异。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基本科目的设计方面较为简单, 且整体数量相对较少;企业财务会计基本科目的设计环节则较为细化和全面化。 (3) 事业单位与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核算内容也存在着区别。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在进行核算工作时, 其工作内容不包括成本核算, 而且针对盈利性业务, 只需要核算其内部成本;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在核算过程中, 以成本和算法作为基本方法, 旨在对企业内部财务运行情况进行宏观管理。
(三) 会计等式存在着区别
1.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基本等式是支出+资产=收入+净资产+负债, 该等式是一种动态型等式, 是对单位开展业务活动时的收支结余、净资产实际增值情况的客观反映。由于事业单位开展活动时的资金来源是财政拨款, 所以严格管理其资金使用状况显得十分重要, 以此方式防止出现资金滥用等情况。因此, 针对事业单位而言, 其会计等式必须采取动态体系。同时, 事业单位在编制内部资产负债表时, 该基本等式就成为其重点参考依据。
2. 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等式是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 该等式则是一种静态型等式, 主要反映了个会计要素间实际数量关系、企业具体资产归属等。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等式表明企业拥有者与企业之间属于独立存在的关系, 而且该等式同样可以成为企业编制内部资产负债表时的重点参考依据。
(四) 核算基础存在着区别
1.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核算基础包括两种, 分别是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其中, 收付实现制又被称作实收实付制、现金制。收付实现制将实收实付作为其标准, 以此方式确认本期所产生的费用和实际支出。若该费用为本期支出款项, 而该收入为本期收进款项, 则在任何条件之下, 都必须将其视作本期费用与本期收入。而如果该费用与收入为期末所支出或收进, 尽管其产生时间在本期, 但却不能将其视作本期费用与本期收入 (4) 。
2. 企业财务会计的核算基础是权责发生制, 又被称作应收应付制、应计制。权责发生制则把应收应付视作其标准, 并以此方式确认本期所产生的费用和实际支出。如果该收入能够反映本期的实际经营成果, 而该支出能够反映本期的具体生产消耗, 则在款项未实际付出或者收进的前提下, 都需要将其视作本期费用与本期收入。而如果该费用与支出不能够归属于本期, 则即使其款项的付出时间或受到时间在本期, 同样禁止将其视作本期费用与本期收入。
四、结语
近几年, 针对事业单位与企业财务会计的区别, 业内外相关人士产生了较高的关注度, 而研究两者间的区别也成了会计行业的重要课题。事业单位与企业不仅经营范围不同, 而且其性质也存在着较大差异, 因此两者之间的要素构成、核算内容及核算方法、会计等式、核算基础等方面都存在着区别。鉴于此, 在研究事业单位与企业财务会计的区别时, 必须严格把握各个环节, 以防两者出现混淆, 从而不断提升其应用价值, 为企业带来更多经济效益, 并推动事业单位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
注释
1李新玲.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7) , 第241页.
2王欣.探析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9) , 第266页.
3何双全.科研事业单位与企业财务核算的区别与联系[J].当代经济, 2013, (14) , 第102-103页.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内部控制;不同;特点
2014年1月1日,我国首次出台和施行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相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发布已经晚了4年时间。我们经过相比较后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不仅发布时间上,还有很多地方都与企业内控不同。与此同时,这些区别的存在也就注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与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有本质的区别。因此,本文详细分析两个控制规范的不同之处,再略微探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与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的不同
1.内部控制目标不同
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目标主要包括单位相关的经济活动、单位营运过程中各种贪污腐败现象的防范、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以及单位内部的公共服务效果和绩效等。
而现阶段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是为了保证企业资产安全、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企业相关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性以及其营运过程的规范合理性,其终极目标是为了实现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二者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主体不同
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的负责人为单位负责人,如机关首长,事业单位法人,学校校长,医院院长等人。
就目前情况来来看,企业建立健全并且在实施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时主要是由公司的董事会来决定的,既不有公司的股东大會来决定,也不会由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来负责和管理。
3.内部控制要素不同
单位内部控制的要素没有像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那样罗列出来,相对于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的模块化的设计而言,更趋向于控制流程的把控。
据相关的资料显示,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运行主要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基本的方面,并且需要按照企业的实际运行状况和战略目标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的充实和完善。
二、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不同的原因
第一,两个内部控制规范应为两种规范体系,而且是互不干涉,互不影响的独立的两种规范。相比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更加关注的是党和政府的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大的方针政策的指引下,通过内部控制建设来避免行政事业单位贪污腐败、随意挪用公款等现象的发生,更加关注单位的社会效益和其在社会事业中发挥的提供公共服务、监督管理等方面的绩效。而现阶段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工作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经济收入,使企业的所有者和工作者的利益实现最大化,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进步。
第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和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存在不同。虽然二者前三个目标一致。但是后两个目标不同。行政事业单位不追求经济利润,其宗旨是从制度上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其最终目标是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而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恰好相反,企业更重视经济效益,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工作的终极目标是在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和综合目标。因此单位与企业内部控制目标有不同之处,原因也是它的社会属性,或者是它的性质所决定的。
第三,众所周知,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运行都离不开成本,所以对于内部控制工作也是如此,如果为了控制而付出的成本很大,那么这个控制手段再怎么完美,这个制度设计再怎么缜密也不一定采纳。所以企业为了降低内部控制的成本会采取相关的风险规避措施。但是单位内部控制没有成本效益可言,它依赖的更多的是现有的法律法规,有据可循的章程制度。
第四,从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和实施的对象来看,二者也有所不同,因此也就造成了一定的差异,行政事业单位有别于企业治理结构的各负其责、各行其职不同,单位负责人代表政府的一个组成部门或政府履行社会公共服务的一个部门。因此,内部控制的权利往往是上级政府部门给予的某个人的权利,不是整个部门的。
三、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上述对比发现,单位与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行政事业单位应该不仅仅需要一部内部控制规范,而更需要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逐渐的完善。由于这些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刚性规定,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相比企业变得更加严厉及复杂。
1.加强遏制贪污腐败现象的力度
虽然以前相关法律法规都有针对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的规定,但是过于宽泛加之行之有效的实施,铺张浪费、挥霍公款、贪污腐败的问题屡见不鲜。自从中央八项规定和会议费等方面的经费管理的规章制度的重新出台,这种现象目前已经得到好转。比如以前的公款吃喝消费,公款旅游等现象目前已经从制度上得到了遏制。所以首先从制度上对舞弊和腐败进行严格管控,还要狠抓落实。不是制度不好,而是没人在乎制度的话,什么样的制度都可能流于形式。所以单位内部控制重在有效实施,而不是仅有一套制度规范就可以。
2.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工作
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是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终极目标也是根本目标,所以强化其公共服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而现阶段的公共服务目标不是一尘不变的,它是动态的、发展的,会随着党和政府治理国家方针政策的落实及法律化、制度化的进程中不断的变化。因此要实现这个目标仅仅依靠个别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不行的,因此近期内这个目标有明显的改观是不切实际的。
3.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规范,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健全的制度规范和高素质的人才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高效开展和运行的基础和关键,这就要求单位首先要完善各项制度规范,包括内部控制规范、审计规范、监督管理规范和奖惩规范等;其次,要加强制度规范的实用性和适用性,细化和完善相关指标和标准;此外,要提高财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其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加强财务部门与单位其他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的力度,因为,如果内部控制工作让财务部门来负责,财务部门本身就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部门,也存在制度设计和制度实施环节交叉这种问题。那么增加一个独立的内部控制部门是否可行,这个问题首先单位说了不算。增加部门或人员编制,必须得到人事、编制、财政等部门的批准。而如果将内部控制工作交由审计部门来完成,那么相关的监管责任也需要审计部门来完成,但是他对单位负责人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的责任也无法监督。内部评价也不能由内部控制的牵头部门来评价,自己制定的控制规范的利弊怎么能自己来评价呢,审计部门同时还要监督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因此也不能由它来承担内部评价的责任。由此说来,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监督,自我评价等问题只有实践中慢慢摸索才会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
参考文献: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
[2]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我国会计按照具体的适用范围和核算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会计,另一类是非企业会计,即预算会计。企业会计主要适用的范围包括:农、工、商、交和金融等企业单位,并用以监督和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流通领域、生产领域的企业内部经营资金的活动情况。预算会计其具体适用范围包括:政府的财政机关、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等,用以监督和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社会福利领域、分配领域、精神生产领域等的政府财政资金和事业单位业务资金的情况。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物质生产及经营方面的职能。
(一)核算基础不同
事业单位作为预算会计的分支可以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由于我国事业单位可以在进行专业业务活动和辅助活动之外,允许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所以,在大部分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会计中均采用收付实现制,而对于具有一定营利性的事业单位,其非营利收支采用收付实现制,营利性收支则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企业会计只能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二)会计要素构成的不同
由于事业单位与企业在运行方式、运行结果上存在本质区别,所以两者在会计要素的构成上也存在差异。事业单位会计要素主要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所有者权益、收入、支出五大类,而企业会计要素则分 1
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类。
1、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反映的不同
事业单位净资产是指预算会计所特有的、产权单一的政府与非盈利组织拥有的资产净值。与事业单位净资产所相对应的企业会计要素是所有者权益,它是指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所享有的权益。
2、收入反映的不同
事业单位的收入是指本单位依法从国家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其资金的主要来源为财政拨款;而企业的收入是指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形成的、能够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且与所有者资本投入无关的资金流入,其资金的主要来源为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而产生的。事业单位反映收入是在一个会计实际收到的各种收入,包含了已收到但实际未确认权利的收入。企业单位反映的收入则是按照《企业收入准则》的收入实现条件确认的,包含了未收到但实际已确认的部分。
3、支出反映的不同
事业单位的支出是指用于开展业务活动和基本建设项目所发生的资金消耗,其目的是为了耗费。而企业的费用是指企业为了日常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资金流出,其目的是为了取得收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事业单位反映的支出是在一个会计实际发生的各项支出,包含了已经支出,但其受益期在以后的支出。企业单位反映的支出则是按照配比原则确定的,包含了应归入当期成本支出,在以后才需支付的各项支出。
3、利润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取得的经营成果。利润是企业特有的会计要素,是根据企业自身具有营利性质而设置的要素,而事业单位属于非盈利组织,所有没有这一会计要素。
(三)、计算净收入(或净利润)的期间不同。事业单位是每年计算结转一次,企业单位按月计算结转。
(四)、会计平衡公式不同
事业单位会计平衡式:
(1)中间的平衡为 资产+收入=负债+净资产+支出
(2)年末的平衡为:资产=负债+净资产
企业单位的会计平衡式:
不分中间和年末,统一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五)财务成果计算不同
事业单位净收入的计算:
事业收入-事业支出=事业结余
经营收入-经营支出=经营结余
企业单位净利润计算: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净利润
事业单位经营成果计算:每年末进行结转,是按照来计算财务成果。
企业单位经营成果计算:每月进行结转,每期分别累加反映经营成果,按照来计算财务成果。
(六)会计报表不同
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附表等;企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等。
(七)会计核算方法与内容的不同
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存在的区别及改进措施
一、国企激励机制:
1、企业效率的概念和测量对企业绩效的测量,主要是分两个层次考核的,一是宏观层次,即全国企业绩效的统计(或总体)状况,二是微观个体层次。
2、企业外部市场竞争环境发育程度的制度与绩效的研究自改革以来,我国政府先后推出了一些改革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重要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是围绕着激励机制的重建而展开的.3、企业管理人员激励制度与绩效的关系研究我国对国有企业经理人员的激励制度主要有:经理持股、与业绩挂钩的奖金、年薪制等.管理不善可分两种情况:一是经营者的素质不能满足经营好一个企业的要求;二是缺少对经营者的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对国有企业激励制度及其绩效的分析,今后应从两方面努力,一是积极寻求各种有效的制度安排,另一个是及时对各种制度的效果进行调查和数量分析。二、一般小私企激励现状
1、机制落后,用工形式任人唯亲
由于私营企业从一开始就没有可以模仿的榜样,可以拷贝的组织在中国只有两种:一种是家族,一种是江湖。无论是家族还是江湖,亲情和义气是他们所有的伦理规范,因而容易造成任人唯亲,在心理上排斥外来员工。即使私营业主重视人才的引进,但企业的核心职位都被内部人员占据了,这使外来人才感到缺乏用武之地,从而萌生去意。此外,这种任人唯亲的用工形式还容易在企业内形成“家天下”,导致人才对企业缺乏认同感,从而离开企业。
2、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通过对美国200多个工商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影响人们工作情况和积极性的因素分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是指与工作环境或工作条件有关的一些因素,它的缺乏可使职工产业较大的不满情绪甚至会引起怠工和辞职,激励因素是指与工作内容紧密联系的一些因素,如工作本身的挑战性,职业上的成长与发展,工作的责任与权限等,它可以使人对工作产生较大的满意感,并对人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使员工产生持久、充分的工作满意感,极大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因而,赫茨伯格认为,在各种影响因素下,工作本身的吸引力是最主要的。现阶段,我国一些私营企业,特别是一些高科技企业,虽然能以优厚的物质条件招聘人才,但是很多私营企业在引进人才之后,由于企业自身运作机制上的问题,并没有给他们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以及宽松的工作环境,而这些人才恰恰又具有较高的成就需要,他们喜欢独立负责处理问题,从事具有适度挑战性的工作。因此,如果个人成就感得不到实现,人才的流失就成为必然。私营企业人才流失的另一方面原因是企业对人才的约束机制没有有效地建立起来,现在许多私营企业知道运用高薪等优厚的待遇吸引人才或挖走其他公司的人才,但是他没有想到,被他挖来的人才,被其他竞争者挖走的风险相应也较高。因为利用高薪挖来的人,有可能被竞争者用更高的薪水挖走。
3、企业主素质低下,忽视与员工的情感交流近年来,私营企业主的文化水平具有不断提高的趋势,一些受过较高教育的青年人正越来越多地投身到私营企业的行列。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私营企业主的文体层次较低,素质较差。
4、忽视劳动者的社会福利保障
我国私营企业在劳动者的社会福利、保障方面体系的建立相当不完善,有些甚至是空白。很多私营企业的经营者将社会保险看作是企业的多余开支,不参加社会保险.绝大多数的私营企业主只顾自身利益和短期利益,而没有考虑员工的利益和企业的长远发展,为眼前的蝇 班级:劳动与社会保障09-1班 姓名:李二帅 学号:540909040116
头小利而使企业员工缺乏安全感,从而造成企业人才流失,使企业的发展受到阻碍,私营企业要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必须注意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为员工解除后顾之忧。由上面看出一些不同:
1、国企与私企在实施股权激励机制时的不同。相对于私用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去权的高度统一,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合权相分离必然会带来„代理成本‟问题。股票期权激励机制虽然是解决之一问题的良好途径,但是鉴于我国国企的全民所有制性质在实施上就存在一个如何保证国企所有制性质的问题。国企引入该机制,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经营者无偿或以低成本获得企业股权,拥有企业资产。在此过程中就伴随一个所有权的转换过程(公有---〉私有)。因此如何既保证国有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又有效激励经营者使国企激励待遇具有竞争力,就存在一个中国国有企业所有的独特问题:股票授予数量的限制问题。与私企施行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是的最主要区别亦在于此,最本质的决定因素是所有制性质的不同。
2、国企的形式化普遍存在,私企注重效益但也不能给予绝对公平;
3、国企中一些关系必须处理,而且影响很大;私企中,尤其外企,这种个人人际关系并不重要,要求的是踏踏实实的干劲。
三、对于我国国有企业现存激励机制的改革
1.改革国有企业的用人制度
(1)实行轮岗制
对人员实行轮岗制,就是指员工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职务的调换,以此来保持员工对工作的敏感和创造性。首先轮岗制能帮助员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对于个人能否胜任某个岗位光看个人履历和各类证书是不够的,关键看的是实践能力,轮岗制恰恰能提供这样的机会,使员工找到最感兴趣和最合适的岗位。其次,轮岗制能使各个管理者和管理部门增强理解和沟通。我国国企管理者长期从事某种单一部门的工作,各部门间职责不明确,也缺乏良好的沟通理解,造成搭便车、扯皮现象屡见不鲜,轮岗制能使干部在不同部门间横向移动,开阔眼见,扩大知识面,并与各部门的同事广泛交往接触,对企业业务有全面了解和全局性认识,还能使各个部门明确各自的职责,杜绝此类情况的发生。最后,轮岗制有利于破除“能上不能下,能升不能降”的错误观点。在轮岗制中,所有的下级干部都是上级职务的潜在接班人,能否晋升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工作成绩和能力水平,因此企业的职工都能埋头努力工作,竭力争取好成绩,以便在常时间的晋升竞争中取胜,也使企业“内定接班人” 现象消失。
(2)向员工授权
向员工授权就意味着,要使员工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员工自己的事就由员工自己来决定。这样做的有利之处就是,员工意识到在某种程度上他也是一个管理者,而不必在受上级领导的制约,他能够在工作中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这对于他本人就是莫大的满足。韦尔奇在上世纪80年代任通用公司的总裁时就实行向员工授权的制度,使钟点工、中层管理者以及工会领袖有机会同桌议事,使公司在整体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其销售额以8%的增长率递增,堪称奇迹。
2.进行目标管理
我国国有企业激励机制中的另一问题就是评价体制有失公准,这主要表现在评价标准的模糊、评价范围的不确定性和反馈机制的滞后性上。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采用目标管理,它是指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管理人员共同制定一个目标,使目标和每个人的工作成果相连,通过确立目标规定个人的主要职责范围,并用这些目标作为经营方针和评价每一贡献大小标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目标,并且每个人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都是公开和相同的,这种良好的反馈机制激励人们在完成一个目标后,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目标,不断挖掘自身潜能,是一种不停顿的内在激励。
3.激励要有力度
班级:劳动与社会保障09-1班 姓名:李二帅 学号:540909040116
激励的力度在于切实贯彻报酬和风险匹配的原则,使管理者从内部产生动力,主动加强自我激励,实现激励的最佳方式和效果,在这一前提下,年薪制、股份制等多种形式的企业家激励制度应运而生。股权激励是现代企业以公司股权为利益载体,借助于企业的价值追求与企业员工个人利益协调互动的模式,谋求极大地刺激员工主动性和创造力的一种全新的激励方式。经理股票权作为长期激励机制,有助于解决管理者和企业的代理问题,鼓励管理者克服短期行为,更多关注公司的长期持续发展。
四、民营企业激励机制构建的有效途径
1、从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
(1)实现民营企业由家族式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适应管理现代化的要求,实行委托代理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的必然选择。只有这样,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才可能对企业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和约束。首先,改过去单一家庭产权为多元、流动产权。通过产权的多元化和流动化,可构成相互监督又相互支持的风险共担的多元投资主体,从产权的角度建立有利于民营企业激励机制创建的企业内部环境。其次,构建合理的法人治理制度。法人治理制度建设应特别注重权力制衡,须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各自的权责,为民营企业激励机制的有效运行提供良好的制度保证。最后,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社会和制度环境,为民营企业激励机制的创建和有效运行提供良好的企业外部环境,这个就需要政府和全社会在不断的探索、发展、改革和创新中来逐步完善了。
(2)完善委托代理机制,建立对职业经理人阶层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企业应从内部着手强化委托代理的约束激励机制,实现委托代理机制和我国民营企业的有效融合,努力降低委托代理机制的运行成本,使其成为一项内生性制度安排。具体而言就是要让委托代理机制的设计一方面在使得职业经理人的个人利益与民营企业长短期利益的战略选择趋同上发挥其应有的激励约束作用,另一方面着重从制度和具体的管理措施上来有效防范职业经理人阶层的道德风险问题。
2、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
(1)做好人力资源规划,保障人才的有针对性供给,并实现企业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愿望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之间形成互相促进的关系。要注意的是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必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这是保证企业人力资源工作能有效服务于企业战略的前提条件。在实际操作中就是要促使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融合,形成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关系。这样就能使员工真切的认识到,为企业而努力工作就是在为自己创造辉煌的未来。
(2)建立科学而全面的企业绩效管理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实行公平而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做好对员工的物质激励工作。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必须建立在规范的绩效考评体系基础之上,而规范的绩效评估体系必须对员工的工作成果、态度、努力程度以及对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贡献度等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估。民营企业不仅要适当提高工作水平,更要向国有企业学习,在帮组员工解决住房、配偶工作、子女教育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这样一定会建立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形成对员工的持久性战略激励。此外在企业的绩效管理和薪酬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中要注意其在企业内外的公平性问题,并引导创建企业员工之间在工作上的良性竞争机制。
基督徒说:“神圣的天使,谢谢你这么仁慈。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就是,我信奉主一生,却从来没见过天堂与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在我死之前,您可不可以带我到这两个地方参观参观?”
天使说:“没问题,因为你即将上天堂,因此我先带你到地狱去吧。”
基督徒跟随天使来到了地狱,在他们面前出现一张很大的餐桌,桌上摆满了丰盛的佳肴。
“地狱的生活看起来还不错嘛!没有想象中的悲惨啊。”基督徒很疑惑地对天使说。
“不用急,你再继续看下去。”
过了一会,用餐的时间到了,只见一群骨瘦如柴的饿鬼鱼贯入座。每个人手上拿着一双长十几尺的筷子。每个人都用尽了各种方法,用他们手中的筷子去夹菜吃。可是由于筷子实在是太长了,最后每个人都吃不到东西。
“实在是太悲惨了,怎么可以这样对待这些人呢?给他们食物的诱惑,却又不给他们吃。”
“你真觉得很悲惨吗?我再带你到天堂看看。”天使把基督徒又带到了天堂,同样的情景,同样的满桌佳肴,每个人同样用一双长十几尺的筷子。
不同的是,围着餐桌吃饭的是一群洋溢欢笑、长得白白胖胖的可爱的人们。
他们同样用筷子夹菜,不同的是,他们喂对面的人吃菜。而对方也喂他们吃。因此每个人都吃得很愉快。
天堂与地狱的区别就在于与人相处的态度。
经济法与商家法之间之所以发生“争斗”, 是因为对经济法中调整对象的认识存在一定差异认识。 从表层看, 经济法与商法之间最主要的矛盾就是企业法应该归属与那部法律。经济学家为什么要将企业法归属与经济法, 主要是因为在计划经济的时候, 企业属于政府部门, 虽然企业法中主要涉及的是经济问题, 但是管理方面还是以政府为主。 因此文章对于企业法的归属问题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1 商法与经济法之间的区别
由于调整范围、立法目的上有诸多不同, 因此商事法和经济法在有关部门的法律理念、法律机能上也是明显不同的。 商法以个别经济主体的利益为基础, 主要调整的是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经济法则以社会经济利益为基础, 着眼于整体经济利益的协调和保护, 即着重于所有商事主体利益的全局性调整。因而, 商事法和经济法应作为两个不同的法域而存在。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宗旨、原则均不同
经济法的宗旨是保护社会中的公共利益, 并以此为己任。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就是保证经济的公平。同时在经济法中对国家的经济干预进行为强调, 这里说的干预不是指以行政行为进行直接干预。 经济法会对私人的经济进行相应的限制与调控。商法的宗旨是促进营利, 其基本原则则是商事自治。 我们不难发现, 经济法中的侧重点是经济公平, 商法中的侧重点则是商事自治。 在传统的商法主要是用来保护商人的利益不受到损害, 随着时代的发展, 现代的商法中出来保证商人的利益之外, 还将商事的安全与公平列入其中。 不管是传统的商法, 还是现代的商法其重要的侧重点还是商事自治。亚当·斯密曾提出:市场就是一只无形的受吗, 它能够让社会与个人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关系。 这也是传统的商法的理论基础。
(二) 法律属性有区别
经济法属于公法, 主要用来干预国家经济;商法属于私法, 主要用来调节商事交易。 经济法的主体有两部分, 一部分主体是国家, 另外一部分主体是经济组织、个人, 经济法主要是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发挥自身的作用, 主要运用的方法是经济杠杆, 例如税收政策、货币政策、财政等, 虽然不是国家直接干预经济, 但这些行为都是由国家来实行。 商法的主体是商事企业, 主要是用来调控商事交易行为, 私法的属性表漏无疑。现代商法中已经添加了商事公平与保护, 因此商法中不断增加强制性的规范, 再加上行政部门也开始对商事进行监督管理, 导致商法越来越公法化。
(三) 中心内容和体系不同
经济法中的核心内容就死竞争法, 其中包含了财政法、物价法、广告法、中央银行法、税收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商法的核心内容有商行为法与商主体两部, 其中包含了合伙企业法、海商法、保险法、公司法以及票据法等。 经济法中的主要内容可以划分成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市场规制法, 另外一部分是宏观调控法;商法的抓哟内容也是包含了部分, 分别是商行为法与商主体。 通过分析, 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商法与经济法的内容与体系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2 企业法的归属
根据我国新经济法中的界定, 企业法不应该归属于经济法。但是近年来出版的经济论著以及经济协调者还是经企业法归属与经法中。 在商法中一直二次元的结构, 即商行为与商主体, 在商法中一直将企业法作为商主体的主要内容, 因此, 商法与经济法为了企业法的归属不断的法神个“争斗”。因此文章有必要对企业法的归属进行分析。若将企业法归入经法中存在以下三个弊端:
(一) 政企不分
纵横统一曾经说过经济不仅可以很行调整经济关系, 还可以纵向调整经济关系。 根据之一结论, 因此企业法被归属于经济法。经济协调理论已经相应的理论中都继承了这一理论的观点, 并希望将企业法归属到经济法中。 尽管后来的的经济法理论进行更新, 已经重新包装, 其内容并有脱离我们上面说到的那个理论。
(二) 与企业的本质不相符
在科斯的理论中, 企业的本质就是市场交易中的替换物。斯科的理论说明企业的三点内容, 第一点, 企业不是政府进行干预经济一种手段, 因此企业法也不应该成为政府对经济进行干涉法;第二点, 交易与企业的之间属于并列关系, 如果交易属于商业法的内容, 那么企业法也应该成为商业法的内容;第三点, 企业与交易的目的相同, 都是为了实现营利, 与市场规制、政府宏观调控的目的是不相同的。 因此若将企业法纳入经法中, 则与经济法的宗旨以及基本原则是相互矛盾的。
(三) 企业法与经济法的体系不协调
在经济法的核心内容是竞争法, 若将企业法并入经济法势必会冲淡经济法的这一核心内容。 企业法具有非常强的体系性, 不管将其并入到那个部门法中都会占据非常重的位置。 经济法是以竞争法作为核心内容, 并以财政法、物价法、广告法、中央银行法、税收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围绕这这一核心展开。因此经企业法并入经济法会导致经济法的体系不协调。
3 结语
通过对经济法与商法之间的区别, 以及企业法的归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之后, 笔者认为企业法应该归属于商法
摘要:文章对经济法与商法的区别进行的深入的分析, 主要是从企业法归属角度进行分析。在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经济法与商法同时对交易关系进行了调整, 不过经济法属于公法, 商法属于私法。因此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区别。企业法归属商法的主要依据是商法以企业的本质更加的相像, 能在根本上避免政府与企业之间混淆的弊端。
关键词:经济法,商法,企业法
参考文献
[1]钟婉珩.经济法与民法、商法的区别和联系[J].法制与经济 (中旬刊) , 2012 (10) .
[2]金磊.浅谈市场经济背景下民商法与经济法的关系[J].才智, 2015 (14) .
破产清算会计与企业财务会计有什么区别?
在破产清算工作中,财务会计称为破产清算会计。破产清算会计须具备会计师(或助理会计师)资格并具有多年从事会计工作的经验,方能胜任。破产清算会计与企业财务会计有哪些区别?其不同之处在哪里呢?总结几年来的工作经验,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一、起点和终点的不同 企业会计在企业经过工商注册成立后,会计开始建账,建立新账时各个科目的起点均为零。会计要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立会计科目;核算生产成本、财务费用、管理费用;核算利润;进行利润分配等。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最终达到资本积累的目的。 而破产清算会计是破产企业在宣告破产并成立破产清算审计组后开始工作。破产清算会计建账的起点是以企业破产前专项审计报告为基准数,应当在清算开始日另立新账。会计应接受清算组的指导,协助清算组对企业的各种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长期投资、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进行全面的清理登记,编造清册;同时,对各项资产损失、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核定查实。破产清算会计要根据财政部关于《国有企业试行破产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的通知进行会计处理。破产企业经过破产清算后,账务各个科目最终归为零。破产清算的过程也就是如何将破产企业的债权、债务和资产归为零的过程。会计账务将记录这一全过程。破产案件终结后,经过工商注销,标志着破产企业的消亡。 二、会计原则不同 企业财务会计的原则之一是持续经营的原则。会计记帐要有连续性,不得因为企业会计人员的更换而中断。企业在发展、在持续经营,会计就要连续的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而破产清算会计的`原则之一是一次性原则。从清算之日开始,到清算终结,破产企业经过清算后账务各个科目最终归为零,企业消亡,会计工作终止。 三、设置会计科目不同 在设置会计科目方面,破产清算会计与企业会计是有区别的,企业会计要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会计科目;而企业破产进入清算阶段后,会计要根据“财政部关于《国有企业试行破产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的通知”进行会计处理,在设置会计科目和结转期初余额时有些科目需要合并。如: (一) 资产类: (1)“银行存款”在结转期初余额时将原企业科目中“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存款” 等明细科目的余额合并转入新设置的“银行存款”科目。 (2)将“材料采购”、“原材料”、“包装物”、“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材料”等材料科目的余额全部转入新设置的“材料”科目。 (3)将“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 科目的余额合并转入新设置的“投资”科目。 (4)将“固定资产”科目的余额,减去“累积折旧”科目余额后的差额(即固定资产净值)转入新设置的“固定资产”科目等等。 (二) 负债类: 将“短期借款” 、“长期借款”科目余额合并转入新设置的“借款”科目。 其他各科目可根据清算需要决定是否合并。 (三) 损益类: (1)将原企业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利润分配”、及“坏账准备”、“预提费用”、“待处理财产损益”等科目的余额合并转入新设置的“清算损益”科目。 (2)要根据债权人大会及人民法院核准的清算费用支出计划设置“清算费用” 明细科目,核算被清算企业在清算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 (3)设置“土地转让收益”科目,核算被清算企业转让土地使用权取得的收入以及土地使用权转让所得支付的职工安置费等。 清算组可根据被清算企业的具体情况,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四、帐务处理不同 在清算期间,处置破产财产、发生零星的产品销售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要分别以下情况进行账务处理:
区别在于: 中外合资经济企业是按股份公司形式设立的“股权式”合营企业。合营双方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按股份红。合营双方由投资数额的大小确定股权,投资数量大,股权就大,在收益分配中所得的份额就多,担负的风险也大。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股权性合营企业,合资各方按注册资本比例分享利润和分担风险及亏损。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则是一种“契约式“合营企业,双方按协议确定投资方式、各主责任和收益分配比例。这类企业一般由我方提供场地使用权、资源开发权和厂房设施等作为投资,外方合作者提供先进技术、资金和设备作为投资。双方合作期满,按规定,企业的全部资产都归我方所有。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契约式合作企业,各方可按照合作企业合同的约定分享收益或者产品的分配、分担风险和亏损等。
罚金与罚款在法律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罚金是由人民法院强制被判了刑的人在一定的期限内交纳一定数量的金钱,它和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或者是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一样,是一种刑罚。前提必须是被判处罚金的人构成了犯罪。适用罚金这种刑罚的犯罪,一般都是贪财、图利、或者是有关财产的。比如犯了投机倒把罪,倒卖计划供应票证罪等等。对这些犯罪分子,从金钱上加以剥夺,使他们在经济上得不到好处,这是一种有效的惩罚和教育。罚款和罚金不同,它虽然也是剥夺一定的金钱,但它不是一种刑罚。适用的对象一般不是犯罪分子,而是没有达到犯罪程度的违法人员。罚款的问题比较复杂,从法律的角度上说,罚款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人民法院依据民事诉讼法作出的,罚款的对象是有妨碍民事诉讼行为的人;另一种是由公安机关其它行政机关依照行政法规作出的,罚款的对象是违反治安管理或者是违反海关、工商、税收等行政法规的人。所以,罚款的适用对象比罚金要宽的多。现在有一种倾向,就是到处罚款。有的罚款是有法律、法规作依据的,有的就没有什么法律依据,不论是什么单位,事情不分大小,对象也不加区别,动不动就罚款。还有的根本就不开收据,名为罚款,其实钱都进了个人的腰包,这也应当是重点治理的一个方面。
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2.“那种感情,是凯旋的骑士对战马的感情,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的射手对良马的感情。”
3.“一个孩子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1、2、3句分别出自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藤野先生》《记一辆纺车》《我的老师》三篇课文。这三篇课文都是散文名篇,在初中阶段也是语文课教读的重点。这三个句子在这三篇课文中又都是讲解的关键,对理解作者感情,把握文章中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语文老师们大概对此都是记忆犹新,留有深刻印象。把它们当作比喻来处理,似乎不容置疑,因为现阶段《教师教学用书》是比较权威的新版语文教材的教学参考书,而课后训练题也都是精心编排的。但若细细考究,却有很大的疑问。
什么是比喻呢?黄伯荣《现代汉语》对比喻的解释是“描写事物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修辞格叫比喻。”由此可以明确,构成比喻有两个最基本的条件:一是用来比喻(喻体)与被比喻的事物(本体)必须有相似点;二是用来比喻与被比喻的事物必须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事物。以上三句是不是比喻,通过分析就十分清楚了。它们都符合比喻的第一个条件:清国留学生的辫子与小姑娘的发髻,战士对纺车的感情与骑士对战马的感情、射手对良弓的感情,孩子的心与热恋中人们的心,都具有相似点。但是它们不符合比喻的第二个条件:同类同性质之间的事物,不能构成比喻中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因此把它们当作比喻来处理是错误的。
正确的比喻应该是怎样的?看下面的三个句子:
4.“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点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朱自清《荷塘月色》)
5.“卷云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看云识天气》)
6.“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鲁迅《社戏》)
4句中白花与明珠、星星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二者在形状、亮度上有相似点,它们构成比喻,使读者产生联想,获得美的享受;5句中云彩与羽毛、绫纱是两类事物,在色彩与形状上有相似点,拿它们作比喻,使读者在联想中加深对卷云的认识;6句中连山与兽脊也属不同类型的事物,它们在形状上有相似点,作者用比喻以静写动,使读者理解了孩子们想看到社戏时的急迫心情。这些才是真正的比喻,它不仅使语言变得丰富多彩,而且使抽象的事物写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使平淡的内容显得生动。
【私营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区别】推荐阅读:
调研私营企业问题09-25
私营企业薪酬管理论文06-14
私营企业如何建立工会10-02
私营企业申请注销登记注册书的必备材料12-03
信阳私营企业注册登记06-18
私营企业党建情况表06-22
关于XX私营企业员工流失率的调查报告11-11
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双拥工作材料06-15
试论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特征10-12
论我国私营企业治理现状、问题及对策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