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卫工作会议上的表态发言

2025-01-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创卫工作会议上的表态发言(精选6篇)

在创卫工作会议上的表态发言 篇1

今天召开的××路创建工作部署会,对××路沿线创建工作作出专题部署,提出具体要求。××街道承担着××路沿线三分之一的创建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突出工作重点,主攻工作难点,全力以赴,迎难而上,高标准、严要求地抓好海陵路沿线的各项创建工作,确保创建工作不失

分,得高分。

一、深入宣传发动,营造浓烈的创建氛围

舆论宣传是工作的“排头兵”、“急先锋”,更是工作的“催化剂”。我们将在制作标语、横幅、板报,发放致广大市民群众公开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宣传载体,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广覆盖的舆论宣传。一是召开沿街社区创建工作会议,进行创建工作的再动员、再部署,使广大居民充分认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有效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翻番、小康”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是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坚持又快又好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更好地把大家的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创建工作大局上来,把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建工作目标上来。二是在部门网站上制作创建网页,及时报到海陵路沿线创建工作情况及全区创建工作动态,让广大居民随时了解创建工作进展情况。三是制作创建工作巡回展览板块,将创建前后的环境卫生进行对比,进一步增强广大居民创建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四是开展“我为创建献一策”活动,增强广大居民创建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形成人人知晓创建、人人服从创建、人人参与创建、人人支持创建的工作氛围。

二、对照创建标准,扎实开展各项创建活动

××路沿线创建工作的基础条件较差,情况较为复杂。为此,我们将对照创建标准,按照“出新、拆违、亮化、绿化”的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扎实推进海陵路沿线创建工作。

一是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在以市民学校、社区党校、社区论坛为健康教育主阵地的同时,适当增加海陵路沿线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广泛开展全民卫生科普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居民的健康知识水平,引导居民摒弃不良的卫生陋习,养成健康向上的卫生习惯。

二是集中开展环境专项整治活动。组成环境专项突击整治检查组,深入海陵路沿线所有后街背巷进行拉网式检查,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彻底清除垃圾杂草、乱堆乱放和“牛皮癣”,清除卫生死角和“四害”孳生地。同时,建立后街背巷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后街背巷达到创建要求。

三是主动协助交通、城管、绿化、环保、工商等职能部门规范道路交通管理秩序,拆除违章建筑,积极推进灯光亮化工程,绿化、美化街道,治理环境噪声和污水排放,与海陵路沿线部门单位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不断提高市容环境和卫生综合质量,提升场所管理品位和社会卫生管理水平。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创建任务落到实处

××路沿线创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为此,我们将进一步确立全局观念,强化整体意识,切实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这项利民、为民工程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具体做到三个“实行”,创建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相关科室积极参与的齐抓共管的创建工作班子,实施沿线创建工作分段包干责任制,层层分解创建任务,落实创建责任,确保创建工作事事有人抓、件件见实效。创建工作实行挂图作战。对照创建达标要求,制定创建工作序时进度表,明确创建工作时限。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逐个突破,逐个到位。对于创建难度较大的,想方设法创造条件,确保按序时要求完成创建任务。创建工作实行部门联动。××将主动加强与沿线创建单位的联系,争取沿线联创共建单位和职能部门的大力配合和支持,建立联创共建例会制度,彼此互通创建工作情况,共同研究创建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形成推动创建工作的强大合力。

各位领导,同志们,做好海陵路沿线创建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按时保质完成市、区下达的各项创建任务,为营造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顺利通过省级调研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创卫工作会议上的表态发言 篇2

一、贴近产业办专业, 推行人才精细化培养

学校积极适应当地经济转型升级和主导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 深入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对技能人才需求发生的变化, 进一步提高专业、课程设置的科学性、针对性, 大力培养专业技能高超的应用型人才, 缓解了本地工业企业的“技工荒”问题。

1. 抓专业调整。

市场是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最直接的“风向标”。学校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 结合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 加强专业设置的动态管理, 适时调整专业布局, 改造旧专业, 建设新专业, 重点发展与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相适应的对口专业。学校目前设置的机械数控、光伏技术、现代物流、宾馆旅游等专业, 与当地先导发展的氟硅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业、商贸旅游业等现代新兴产业紧密对接, 推动专业发展的市场融入。

2. 抓课程改革。以提升老牌专业、巩固主要专

业、发展新兴专业为基本思路, 加强对专业课程设置的调研, 借鉴国内外同类学校课程设置的经验, 高标准、高起点地做好人才培养规划和课程的开发。以能力体系为中心设计课程和教学内容, 突出传授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确保课程内容能反映社会发展需要和技术发展的前沿。率先开设光伏技术专业, 自行开发课程, 所编写的教材在全省推广。成立由企业家、技术专家、教授等组成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指导委员会, 从岗位和岗位群能力分析入手, 把握各类技能型人才的个性特点, 积极推进“项目教学法”,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 抓分类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有其特殊性。学校力求每一位学生“进校是铁、出校是钢”, 坚持实行因材施教, 思想品德教育和专业素质教育并举并重, 追求学生的个性化、专业化发展, 促进他们成长成才。学校育德与育才相结合的办学经验在全国推广, 被评为“全国德育工作示范基地”。在确保全日制教育质量的同时, 学校还积极发挥资源优势, 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社会化培训, 近三年来共培训农村预备劳动力、返乡民工、企业员工、高级家政员等万余人次。学校还开展区域劳动力的合作培训, 承接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 安徽省黄山市, 四川省仪陇县以及河北等地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的委托培训, 培训规模达到上千人次, 打造了四省边际地区的职教品牌。

二、学练结合促成才, 积极探索一体化教学

学校采用“车间与教室合一, 产品与作品合一, 教师与师傅合一, 学生与学徒合一”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实现学生能力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无缝衔接。

1. 注重教室和车间的一体化建设。

学校将教室和实训场地合二为一, 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 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互交融, 让学生体验实际工作流程。一是课堂设在车间里。在教室和实训室的建设中寻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 改变过去教室只能教授理论、实训室只能动手训练的格局, 我校电子电工、机械数控等专业90%的理论课都在实训室或实验室完成。二是教室近旁建车间。建立校内实训基地, 建好企业车间, 让学生熟悉企业文化、工艺流程及产品质量管理,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合一、知识与技能的渗透、教与学零距离的接触。目前, 校内建成了国家级实训基地和省级公共实训基地各1个, 建立了机械数控、光伏技术、模具设计、服装工艺等8个车间。三是车间近旁有教室。依托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并在企业开设临时教室, 方便学生现干现学。到目前已建立了10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 成为学生实习、就业的“双基地”。

2. 注重教师与师傅的一体化培训。

学校规定, 理论课教师必须参加技能培训, 实训指导教师必须接受理论培训, 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每年寒暑假派专业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 到国外进修, 到国内大型企业实地学习, 开展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研讨。每月有针对性地选派带队教师, 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蹲点实习, 每周安排专业教师到实训室学习。目前, 学校“双师型”教师已达96%以上。

3. 注重学生与员工的一体化培养。

推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互交融, 实现学生—学徒、工人—员工的一体化培养。校内实训室按企业要求推行“7S”管理, 学生进入生产车间就是一名工人, 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操作, 让其感受企业环境, 接受系统管理。学校开设工作经历课, 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安排一到两周时间, 到校内车间进行实践体验。采取工学结合的方法, 每一位学生到对口专业企业顶岗实习的时间不少于一年半, 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注重作品与产品的一体化应用。

把企业生产线建在校内实训基地上, 企业产品的生产标准作为学生技能培训的内容, 生产性实训所完成的作品符合标准的即成为企业的产品。学校与浙江红五环集团共同建设营运的集教、产、研于一体的机械实训基地, 既是学生的实训场所又是企业的生产车间, 可以承接60种产品的加工任务。去年, 学校又引进浙江盛邦模具有限公司的一条生产线, 既满足模具专业学生实训的需要, 又实现学生作品向产品的转化。

三、多方合作扩需求, 实现技能人才市场化就业

联合办学是职业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我校坚持创新合作模式, 加大与企业、行业、区域的合作力度, 推进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有效对接, 促进学生多渠道就业。

1. 联姻企业, 人才输送从“现货”向“期货”转变。

以“校企合作、资源共享、联合培养”为基本方式, 我校与30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根据用人单位提出的人才标准、数量和培养期限, 开展“订单式”培养, 形成学校为主体, 校企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育教学模式。目前已开设了“申洲国际班”、“乐叶光伏班”、“威盛电子班”、“红五环班”等30多个企业冠名班。“订单培养”的模式, 有效改变了用人单位过去“即缺即用、即招即用”的“现货”行为, 为企业培养了“期货”式的后备资源, 既增强了学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又明显降低了企业的招聘成本, 使学校成为企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才库。

2. 携手行业, 学生就业从“零售”向“团购”转变。

针对行业性人才需求相对稳定的特点, 我校加大与行业的合作, 先后加入浙商理事会、浙商研究会、衢州市数控技术协会等10多个行业协会, 作为协会的主要成员牵头组织或参与技能大赛、校企对接恳谈会、项目投资洽谈会、人才培养座谈会、企业与职业教育发展论坛等活动。我们积极利用这些平台, 大力推荐学校和学生资源, 连续三年开展校企对接现场招聘会, 几百家企业同时上门“团购”, 70%以上的学生当场与企业签订用工协议, 彻底改变了以往学生就业的“零售”现象, 多年来一直保持100%的学生就业率。

3. 连横区域, 办学方式由“个体”向“集团”转变。

学校与西部学校建立紧密关系, 分别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专学校、青海省西宁世纪职业学校、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职教中心签订合作办学协议, 就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师培养、联合招生等一系列问题达成合作意向。前年以来, 我校先后在江西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永丰分校、青铜峡分校, 学校办学走向集团化发展, 拓展了办学空间, 为学生开辟了新的就业渠道。

在创卫工作会议上的表态发言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教育同仁:

大家好!

首先,我谨代表*******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感谢市委、市政府、教育局以及相关部门领导对我校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感谢各位同仁对我校工作的厚爱与支持,正是有了你们的高看一眼,厚爱一分才使我校的各项工作得以跨越发展,焕发勃勃生机。在此,我恳请各位领导与同仁继续一如既往的对我校给予关爱和支持,支持职业教育就是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地方经济要发展,职业教育须先行”。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继续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推行精细化管理,挖掘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树立品牌,打造形象,实现邢台市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借此机会,现将*******学校2013年的工作思路向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作个汇报:

一抓教育教学质量

2013年,学校要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提升办学水平的主旋律,以质量争主动,以质量求认可。

1、更加重视课堂、实训教学,规范教师、学生的上课行为。12、重视育人工作,加强班级管理。切实作好各种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明事非、辩善恶、知美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远大志向,养成良好习惯。切实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加强班级日常管理,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对有缺点错误的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行耐心诚恳的批评教育。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了解和热爱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潜能,把握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学习、身体、心理发展状态,科学、全面、综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提高教科研工作质量。完善专业组管理的模式,在专业组内开展有效的教科研工作,真正做到以教科研促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注重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围绕市场设专业,围绕市场建专业,围绕市场发展专业。根据用人单位和人才持续成长的要求,确立专业培养目标,完善专业培养方案。

二抓作风建设

首先学校中层领导要带头、做出榜样,在发挥表率作用上下功夫,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做出榜样,树立表率。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也是加强和改进学校作风建设的关键。其次是进一步加强教风建设,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强化师德教育,完善考核方式,强化奖惩力度。提炼、宣传“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的先进事迹,切实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最后要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坚持服务师生、服务教学的立场,处室负责人要负起作风建设的具体工作责任,明确工作职责、方便师生。

三抓工作积极性

新的一年,我们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工作,认真修订完善评优评模、职称评聘、绩效工资、年终考核等方面的制度及规定,向与学校保持一致,能干事、多干事、干成事的同志倾斜。我校要强化制度,提高教师外出学习和争创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训能力。组织教师到企业、到名校参观学习,邀请骨干教师或职教专家到学校对教师进行培训,开展教师专业技能大比武活动,组织教师参加省市技能比赛,制定政策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

四抓招生就业工作

招生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对于初中学生,按照教育局的要求,我们一方面要认真做好一届两次分流和毕业后招生工作,另一方面我们要高度重视各兄弟学校上报到教育局不稳定学生和辍学在家学生的信息,配合兄弟学校做好这部分学生的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学生流失,使适合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到*******学校上学,并且我们要努力使学生留得住、学的精、工作好;我们还要做好高中流失学生的工作,使他们接受职业教育,有一技之长,更好地适应社会;要认真细致地做好召开学生会、家长会、报名体检、档案资料等就业安置各项工作;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就业服务工作,搞好就业回访,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对需要再就业的学生进行二次就业安置。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在你们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将会继续在“创新”上求发展,在“特色”上做文章,改革活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一定不辜负各级领导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把学校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在全县环保工作会议上的表态发言 篇4

**县环境保护局(**年**月**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环保工作会议,对全县中央环保后督察、大气和水污染防治、环保突出问题治理攻坚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县环保局作为职能监管部门,责任重大、责无旁贷,将严格贯彻落实好确立的会议精神。

一、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做好生态环保工作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全县环保系统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续发扬中央环保督察精神,以更严的标准、以更大的力度、更硬的措施,高点定位、综合施治、合力攻坚,紧盯时间节点,倒逼责任落实,坚决打赢生态环保攻坚战,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让沂水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好。

二、持续精准发力,聚焦打好环保突出问题治理攻坚战

在全县信访工作会议上的表态发言 篇5

为认真贯彻市信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5年信访工作,研究部署今年信访工作任务,3月30上午,全县信访工作会议在历阳镇礼堂召开。以下是我镇党委书记李达志同志在会上的表态发言.各位领导、同志们:

过去的几年是乌江镇变化最大,任务最重,发展最快的几年,也是各类社会矛盾的凸现期。尤其是2005年各种矛盾呈井喷之势,稳定与发展的压力前所未有。矛盾主要集中在:工业发展带来的征地拆迁矛盾;农业税取消带来的土地流转矛盾;乡镇区划调整带来的新老债务矛盾;政府职能不归位引发的社会矛盾等方面,加之乌江广大群众维权意识较强、法纪意识淡漠,发生了多起信访案件。仅2005,乌江矛盾调处中心共接受各类来信来访案件361例,也出现了少数群众到县、市、省越级上访行为,不仅影响了乌江的形象,毒化了一方风气,挫伤了干部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也给上级领导和部门带来了麻烦,特别是牵涉县信访局、国土局等部门领导的很多工作精力,在此我深表歉意。

在处理各类信访案件的过程中,也让我们重新审视过去的不合时宜的发展观,重新审视我们的工作方法和群众观点,重新审视基层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定位。为此,我们在县政法委、县信访局指导下,到江苏等乡镇参观学习,建设了标准化的矛盾调处中心,选配了得力的干部,落实了领导接访制度,探索了信访、司法、综治、纪检等四位一体的信访接访机制。这些有益尝试规范了信访行为、钝化了一些矛盾,前不久受到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徐立全、省信访局局长朱勇等领导的充分肯定。

今天,乌江的信访投入、信访业务、信访机制虽然受到高度评价,但是,严峻的信访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主要问题有:

一、过去为了工业园、化工园共征用了3000亩土地,随着周边乡镇的土地征用费提高,群众要求重新给予补偿;

二、化工园二期即将开工,去年化工园周边的群众信访案件刚刚平息,现在又要征地,又要拆迁,新旧矛盾将交织在一起,情况更为复杂;

三、农业税取消后,群众对流转土地的收益要再分配的呼声很高,但一些村前几年已将收益抵扣债务,群众要求难以满足,矛盾较大;

四、乌江工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污染,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十分敏感,突发性的群众上访随时可能发生;

五、黄金瓜上市期间,乱设摊点,堵塞交通等矛盾还可能触发原有濮集新老市场的矛盾;

六、企业职工养老安置呼声较高,通过信访给地方政府施加压力,以期得到自己的目的已成了很多人的常识。

因此,乌江党委政府既感到经济发展的千钧重担,又感到信访工作的巨大压力,可以说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为了做好今年的稳定工作,我想表明两点态度:

一、提高对稳定工作的认识。

(一)稳定工作就是党委书记的核心工作。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发展的第一要素。发现矛盾,研究矛盾,解决矛盾是我最大的份内事。发现矛盾,就要亲自参与矛盾大排查;研究矛盾就是亲自到第一线调研,倾听群众意见;解决矛盾就是要亲自抓重大信访案件的落实。今后,我将把信访工作当作检验自己的领导水平、发展能力以及对群众感情的一面镜子。

(二)正确处理好稳定、发展的关系。首先,要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群众的承受度相统一起来,办事要了解从群众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支持不支持,不能只追求发展的结果而忽略发展的过程,这样做对群众对自己都没好处;其次,要发展中的稳定,不要无所作为的稳定。现在的矛盾总的来讲是发展中的矛盾,是发展不够的矛盾。乌江需要的是创业的精神,需要的是开创之势而不是守成之心,所以一定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用全面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实现在发展中的和谐;最后,不能以牺牲稳定作为发展的代价,没有稳定,地动山摇,发展也是一句空话。

(三)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维护群众的利益。政府职能定位不准带来的矛盾,往往处理起来十分被动,群众合法诉求不能满足,往往会采取过激行为。因此,我们一定吸取教训,不唯书不唯上,把对上负责同对下负责统一起来,不该管的事政府坚决不管,群众是弱势群体,群众的合法利益要坚决维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当企业的“守夜人”、弱势群体利益的“保护神”。

(四)强化对信访工作的组织保障。树立信访工作就是经济工作的新理念,没有信访案件的发展,才是含金量最高的发展。信访工作抓得好,发展的速度就有保障。党委要把信访工作当作锻炼干部、培养干部、发现干部、提拔干部的大舞台,千方百计把信访案件降下来,千方百计把发展速度推上去。

二、完善信访工作机制。

(一)开展农民教育工程,把培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型农民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针对过去出现的越级上访、非法集资上访、非法闯访等现象,大力开展《信访条例》进万家的学习教育活动,开展全民创业大讨论活动,激发人们内心挥别贫穷、追求幸福生活的渴望,引导群众勤劳致富创家业、风风火火闯九州。

(二)坚持党政负责人接访制度。谁接访、谁协调、谁答复,做到有访必接,随访随办。

(三)落实重大工作布置前群众利益的听证制度。彻底改变过去与民争利的行为,尽量做到让群众利益最大化,努力用发展的成果回报支持发展的群众。开展群众利益听证制度,就是做到事前协商,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确保当事人利益不受损害。

(四)坚持矛盾纠纷排查与报告制度。落实基层信访信息员等网络建设,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一旦发现问题,做到向有关部门,特别是信访部门多汇报、多请示、多沟通。

(五)制订群体性事件的预案制度。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完善预案制度,做到快速反应,有的放矢。

在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6

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 我就2009年全省乡镇企业、农机工作开展情况和抓好2010年乡镇企业、农机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2009年全省乡企、农机工作取得新成效、新进展

(一) 乡镇企业效益下滑局面扭转, 经济运行企稳回升

2009年, 全省乡镇企业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齐心协力、多措并举、沉着应对, 努力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 扭转了效益下滑的局面, 经济运行企稳回升, 经济总量、速度、效益同步增长。

1. 发展成效同步提高。

预计2009年, 全省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固定资产投入分别达到922.5亿元、535亿元、299.1亿元和251.06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6%、19%、13%和6.6%.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00.7%, 100.5%。

2. 发展态势稳步加快。

预计2009年规模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达到82.8亿元, 同比增长18%、利润总额达到21.2亿元, 同比增长9%。规模工业企业产销率达95%, 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

3. 发展贡献继续上升。

预计到12月底, 全省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上交税金、支付劳动者报酬分别达到3524.4亿元、128.3亿元、288亿元, 同比增长12%、15%, 13%。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获得的工资性收入达到1064元 (全口径) , 同比增长12.7% (未扣除物价因素) 。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到317万人, 同比增长3%。

我省乡镇企业取得上述成绩, 主要抓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 以应对金融危机为核心, 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一是加大监测力度。强化对重点行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30个乡镇企业直报点生产运行情况监测, 积极建立统一的应对金融危机信息收集、情况分析和对策研究机制。二是认真落实减轻乡镇企业负担、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投入贷款贴息资金700多万元重点扶持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的成长型企业, 增强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三是打造政、银、企合作平台。与省农信社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大信贷投放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的意见》, 制定了《关于建立贵州省地县两级乡镇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试点的方案》, 投入资金1100万元支持11个县建立乡镇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省乡镇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分支机构扩展到贵阳、遵义、安顺。四是加大科企对接力度。积极承办农业部11月份在我省举办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对接活动。收集了肉类加工、粮油加工和蔬菜加工三大类别46个技术需求问题, 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国内科研机构搭建合作平台, 实现技术对接。

第二, 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 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一是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扶持产业型大项目工作的意见》, 重点支持茶、油、椒、药、薯、肉、粮、果、蔬为主的绿色农产品加工业项目发展, 投入贷款贴息资金800多万元扶持农产品加工产业型大项目、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创业基地, 着力培育在本地区同类行业中处于龙头地位, 能带动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二是组成“秸秆生物饲料实验项目课题组”, 启动了应用生物技术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生物饲料项目, 开展利用秸秆生物饲料发展生态畜牧养殖业的试点工作, 并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在开阳、绥阳两县筹办了“全省桔秆生物饲料养畜推广示范暨综合利用现场会”, 对秸秆生物饲料养畜和综合利用的各种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三是成功举办2009中国贵阳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博览会、第五届医药博览会, 有效推进了我省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招商引资、产品展示、技术合作、产业发展、人才交流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第三, 以应对农民工回流为重点, 推进就业创业工作。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吸纳就业的功能作用, 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创业促进就业、以提高素质推动就业。一是开展创业扶持。制定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实施细则》, 以政策引导、强化服务为手段, 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为平台, 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为支撑, 投入农民工创业贷款贴息资金461万元, 引导返乡农民工发展乡村旅游、储藏保鲜、商品流通、物流配送等服务业。二是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围绕“一村一品”和农业产业化, 开展粮食、蔬菜、畜禽、水产、花卉、林果等实用技术培训, 帮助农民工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需求, 开展茶叶加工、食品检验、中药材种植、竹木工艺、食用菌栽培、建筑等工种以及企业订单、定向、定岗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 帮助农民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近年来, 全省乡镇企业系统每年培训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和农民工达10万人 (次) 。三是开展回乡创业培训。投入农民工创业培训资金250万元, 组织开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种养殖、加工、农产品经纪人、营销等创业技能培训, 帮助农民工创业。

(二) 农机工作保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发展态势

1. 购机补贴资金全部兑现, 补贴效果凸显。

2009年, 中央财政进一步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规模, 增加补贴机具种类, 扩大实施范围, 我省农机购置补贴覆盖了全省所有农业县。中央下达我省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为1.6亿元, 省级配套资金5540万元。各级农机部门进一步提高认识, 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农业部领导提出的“三个绝不能”和“三个严禁”的要求, 严格贯彻执行农业部和财政部制定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试行) 》, 努力把农机购置补贴这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让各级政府满意、让农机生产流通企业满意、让广大农民群众满意。为方便农民购机和操作, 除中央资金每台机具补贴标准为30%外, 省级资金每台机具的补贴标准均为8000从实施情况看, 中央和省级购机补贴资金全部完成, 共补贴农户购置各类农业机械9.86万台套, 受益农户达9.56万户, 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616万千瓦, 增长5.1%。

2. 农机化服务领域拓展, 作业水平提高。

各级农机部门以实施“农机科技增粮行动计划”和“农机科技进农家行动计划”为主要内容, 组织开展好农机社会化服务, “春耕”、“三秋”期间积极组织机耕、机收服务队、抗灾救灾突击队, 加快农作物的抢种抢收进度, 组织开展以耕、种、收为重点的机械化作业, 发挥了农机的生力军作用。全省完成机耕面积910万亩, 机械灌溉625万亩, 机械半机械化脱粒355万吨, 组织农机科技人员下乡5万人次, 农机出勤241.9万台次, 组织机耕服务队1367个, 抗灾救灾服务队452个, 投入抗灾救灾机具52.5万台, 检修各类农机具34.98万台次, 培训各类农机人员30万人次, 有效促进“春耕”、“三秋”生产的顺利进行。

3. 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示范推广力度加大, 技术装备水平提升。

全省在购机补贴政策的拉动下, 通过农机化项目的有效实施, 进一步加快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步伐。一是按照“稳点、扩量、巩固、提高”的要求, 继续全力抓好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工程的实施, 全省水稻机插秧工作实施有序, 效果良好, 共完成机插秧面积30万亩。二是继续组织实施好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示范推广。我省作为农业部农机化司确定的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示范省区之一, 2009年在总结前几年项目实施的基础上, 继续在20个县进行示范推广, 投入资金200万元, 各实施县以组织引导、示范宣传、保障措施等工作为抓手, 促进了马铃薯生产机械化取得新进展。三是加大茶叶生产机械化示范推广力度。在24个宜茶县实施茶叶生产机械化示范, 每县投入18万元, 共投入资金432万元, 项目实施区新增茶叶生产机械2047台, 带动各类资金投入1046万元。通过项目的有效实施, 进一步完善了组织协调机制, 提高了茶叶生产主要环节的机械化水平, 为茶叶生产机械化发展探索了路子。四是做好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按照实施要求继续在9个县组织实施, 2009年每县投入20万元, 各县在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制度建设、项目管理、监督检查和宣传引导上进一步落实, 通过与农机购机补贴资金紧密结合, 示范区新增各类机具1.58万台, 投入各类资金4495.6万元, 项目区农机技术装备和农机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 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五是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各地县结合本地实际, 把建立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作为农机部门的重点工作, 认真帮助条件成熟的乡镇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2009年投入资金208万元, 新建农机专业合作社26个, 使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110个。同时, 各县对农机协会、农机服务组织、经销服务组织、维修服务组织的建设也积极引导, 做好协调服务, 充分发挥了农机服务组织在农业生产和促农增收中的作用。

4. 强化安全措施,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全省各级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切实做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登记、牌证核发和安全技术检验及驾驶人员的培训等工作, 从源头上加强管理。一是加大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进一步提高农机经营使用者和农民群众的安全意识。二是深入开展全国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活动和农机安全生产百日督查行动, 深化拖拉机及驾驶员无牌无证和“五整顿、三加强”专项治理活动, 提高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挂牌率、检审率, 深入地县开展专项督查, 确保农机安全作业。三是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创新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新机制, 增强服务意识, 加大安全检查力度, 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消除事故隐患, 坚决遏制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全年未发生农机死亡事故, 全省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比较平稳。

二、正确把握乡镇企业和农机工作发展形势和问题

在看到我省乡镇企业和农机化发展的积极变化和进步的同时, 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省乡镇企业和农机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就乡镇企业发展而言:一是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农产品加工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增加值比重仅为19%, 资源型产业产品占主导的工业结构特征明显, 与走贵州特色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相比, 还有较大差距。二是企业融资难问题依旧存在。尽管国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但银行贷款仍然比较谨慎, 抵押贷款手续繁杂, 企业选择银行空间不断缩小, 融资难度加大。三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能力弱。目前全省乡镇企业仅有不到2%的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 不少企业投入研发的费用还达不到销售收入的1%, 企业创新前沿技术少。不少企业的技术装备还停留在90年代甚至80年代水平。从人才结构看, 中专以上学历人员密度为11.1%, 具有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密度还不足3.3%。人才总量不足、管理水平不高、技术创新缓慢, 成为制约我省乡镇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原因。

从农机工作看:一是全省农机化整体水平不高, 各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发展不平衡, 绝大部分作物机械化程度依然很低, 不适应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二是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还不够大, 服务市场也不够规范, 还不能适应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的要求。三是少数地方购机补贴政策宣传落实不到位, 资金使用监管还不够完善和有力, 违规违纪操作补贴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四是农机作业受油价与供应影响较大, 影响农民从事农机作业的积极性。同时, 在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中有利因素不少。从政策环境看, 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要求和措施, 各级政府积极创新农机化扶持政策, 中国特色的农机化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健全, 为农业机械化加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从内在需求看,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 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矛盾日益突出, 农业用工成本持续上升, 农民生产生活观念深刻改变, 农机作业水平持续提高的趋势不会改变。从技术支撑看, 粮食作物各主要环节机械化装备基本成熟, 其他各类农机装备和技术创新日趋活跃, 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装备及技术基础进一步夯实。从发展机制看, 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 农机合作社等新型服务组织不断涌现, 农机利用率和经营效益不断提高, 有效实现了普通农户与农机经营者利益以及社会效益多赢, 为立足家庭承包经营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创造了条件。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各级乡镇企业和农机主管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坚定走区域特点乡镇企业发展和山区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改革创新, 突出重点, 统筹兼顾, 拓宽发展思路, 转变发展方式, 提高发展质量, 努力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布局、效益有机统一, 促进乡镇企业和农业机械化健康稳步和可持续发展。

三、真抓实干, 推动乡镇企业和农机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是执行“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 是谋划“十二五”发展的重要一年, 也是乡镇企业和农机融入新组建的农委协调运转的关键一年, 做好今年的乡镇企业和农机工作至关重要。

(一) 关于乡镇企业工作

2010年, 乡镇企业在产业发展上, 要围绕壮大县域经济和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优化产业结构, 调整产业布局,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配套型、农业产业延伸型产业;在功能定位上, 要围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观光农业, 加快与城市产业配套协作, 提升产业层次, 搭建东中西部产业梯度转移平台;在发展重点上, 要围绕产业化、资源差异和市场需求, 做好转型、重组、升级“三篇大文章”;在资金使用上, 抓住农产品加工这个重点, 实行“两个为主, 两个为辅”, 即以贴息为主, 补助为辅;以扶持产业型大项目为主, 培育成长型企业为辅, 实施“四个倾斜”, 即向规划内的项目倾斜、向乡镇企业集聚区内的主体企业倾斜、向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和创业基地内的主体企业倾斜、向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倾斜, 促进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

1. 在发展优势产业上, 实现“三个突破”。

按照农业部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的要求, 一是优先发展以粮、油、茶、椒、药、薯、肉、果、蔬为主的加工业, 在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业上取得突破。二是组建区域性企业集团, 加强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建设, 在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响品牌上取得突破。三是研究制定进一步促进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 在搭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支撑平台上取得突破。

2. 在发展特色产业上, 打造“三个亮点”。

一是精心培育特色旅游产品, 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示范点;二是在小城镇、产业集聚区、农产品加工集散地、重大工程项目和交通枢纽节点, 积极发展储藏保鲜、物流配送、交通运输、商品流通、餐饮住宿、连锁经营等服务业;三是培育、建设一批辐射领域广、带动作用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3. 在解决制约瓶颈上, 破解“二大难题”。

一是在资金方面, 加快地、县担保机构试点步伐, 进一步健全乡镇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二是在技术方面, 加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性工作力度, 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攻克影响发展的关键性难题, 建立农产品加工业技术研发体系, 支持企业开展各类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 提高乡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 在夯实基础工作上, 解决“四个问题”。

一是进一步摸清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 尤其是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基本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要及时与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和省统计部门衔接, 调整、修订我们现有的统计体系, 以适应新的工作职责、职能要求。三是加强项目库建设。今后各地申报的项目, 原则上要出自项目库中。各地的项目库储备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产业政策及时更新、增减。四是着手制订“十二五”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

(二) 关于农机工作

2010年全省农业机械化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新增各类机具8万台套, 农机总动力达到1680万千瓦, 机耕面积950万亩, 机插秧面积30万亩, 机收面积200万亩, 农机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较大幅度增加, 农机装备结构继续改善,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农机化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为确保各项目标的完成, 各级农机部门要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1. 强化购机补贴政策措施, 确保补贴工作安全到位。

2010年国家将进一步增加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 各级农机部门要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 将农机购置补贴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 把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真正让党和政府放心, 让农民和企业满意。特别要针对出现的问题进一步严格纪律, 规范操作, 严格执行国务院“三个禁止”要求, 坚持“五项制度”, 做到“八个不得”, 严格程序, 阳光操作;强化监管措施, 加大监督力度, 加强对倒卖补贴指标、乱收费、虚报套取补贴资金等违规行为的检查, 发现问题严厉查处, 决不姑息。

2. 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 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上水平。

按照《农业部关于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见》, 进一步加强指导服务, 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多样化创建、规范化运营、市场化服务、产业化经营。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作业补贴等政策要继续向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倾斜。大力组织开展农机服务组织示范建设活动, 建立定点联系机制, 培育一批典型, 规范和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健康发展, 2010年全省将新建和完善农机专业合作社25个。通过开展合作社法人代表和维修人员及操作工等业务骨干培训, 全面提高农机服务组织的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

3. 突出抓好重点农时服务, 提高农机作业水平。

“春耕”、“三秋”是农机服务农业生产的主战场, 各级农机部门要及时组织开展好“春耕”、“三秋”等重要农时季节机械化生产作业, 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农用柴油供应, 维护农机作业秩序。重点加强水稻机收跨区作业组织协调, 扩大农机跨区作业的范围和领域, 推动跨区作业向跨区机耕、机插等环节拓展。

4. 立足节本增效, 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技术。

加快普及主要农作物重点环节和关键农机化技术步伐, 大力推广土地深松、精量播种、高效植保和农作物桔秆综合利用等增产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加强对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的指导, 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和机具集成应用, 努力探索适合山区特点的农机推广新机制。

5. 严格依法行政, 加强农机安全监管。

要以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为契机, 继续开展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创建平安农机, 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 开展新一轮“平安农机”示范县考评工作, 加强对拖拉机培训机构的管理, 严把农机登记关、检验关, 农机手的培训关、审核关, 从源头上减少农机事故隐患, 确保农机事故死亡控制数零指标的实现, 为农机安全作业保驾护航。

上一篇:金锁家庭财产综合保险条款下一篇:2007年度先进表彰大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