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报告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

2025-01-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报告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通用10篇)

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报告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 篇1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

一、调研背景

学校:专业:班级:学号: 姓名:1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

教育问题是关系国运强盛的根本问题之一。生活在广大农村学龄儿童的教育现状是目前社会所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国家就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保障农村儿童受教育权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05年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06年对《义务教育法》进行了修订等。对这些改革和法规在农村地区的宣传和执行情况、农村家庭的教育观念、支持农村儿童受教育的家庭经济条件以及目前农村儿童接受教育的真实现状的了解,成为本次农村地区教育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二、调研形式及过程

针对农村教育资源的特殊性,我选取了经济条件较为落后的我的家乡阜南县农村家庭作为本次调研的实地走访对象。调研的形式将学校走访,农民家庭走访和地方村级干部访谈结合在一起。通过学校走访和村级干部访谈对教育改革及相关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解和宣传,通过农民家庭走访并结合村干部的访谈对农民家庭的教育观念、学龄儿童受教育现状以及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和当地整体经济状况进行全面了解。

教育观念,观念决定了人的选择,而农村家庭对教育的看法则决定着他们孩子未来的命运。在走访的近40户家庭中,不同的家长对通过送子女读书来改变家庭现状的看法不尽相同:有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有的指望孩子能上大学到城市工作,还有的则简单明了,能解决孩子以后问题即可,等等。但是,有一些家庭则因为经济原因明确表示只要孩子读完初中就回家务农,也有一位家长则直接表示孩子读书没有出路。

人的观念是可以改变的,而改变则意味着希望。在金钟镇与金钟文学社杨引丛社长和斜坡希望小学侯新民校长的座谈中,我们感受到了这样的希望。两位杰出的当代青年,都选择了从思想意识上来改变当地百姓的生活,并且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了下来。

三、教育现状

围绕农村学龄儿童的教育问题,从前面几个方面可以看到,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教育经费制度的改革切实保障了农村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在我所走访的农村地区,贫困家庭的子女基本获得了全免费教育,同时为了保障“两基”目标的实现,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措施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经费制度的改革保证了农村教师工资的按时发放,当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了学生家长和村社干部的认可。目前小学的书本费在40元以内,初中的书本费也不超过70元。在当地政府和学校老师的努力下很多家长都改变了陈旧的教育观念,把子女受教育问题看成是父母对子女应尽的责任,即使是家庭经济状况不宽裕的也表示一定会让孩子在家庭和社会的帮助下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但是在方面也是同样存在不同的问题,具体问题表现为:

(一)办学条件方面

多年来,教育投资偏重于城镇,对农村教育投资几乎为零。目前各乡镇不同程度仍存在危房,教学仪器、设备、器材缺乏陈旧,食宿条件更是落后,大部分乡镇没有。

(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1、农村教师队伍老龄化,知识结构不合理,跟不上形势的要求。一方面农村有一部分教师于上世纪90年代由原来民办转为公办的,年龄大都在50岁以上;另外,近几年农村年轻教师不断调入城镇(主要原因是:农村基础教育投资滞后、学校工作条件差、待遇低、乡级财政发放工资,使教师思想不稳定,大批涌入城镇),且新鲜血液没有及时注入(从2003年以后农村学校没有分入年轻教师),目前农村一线教师师均年龄47.2周岁,个别学区如沙尔沁乡、三两区域服务中心教师平均年龄52岁,教师老龄化已十分突出,大部分教师教法死板、知识陈旧、管理松散,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2、英语及小三门(英、体、美)科目专任教师严重缺乏,素质教育在农村发展滞后。各个乡镇都不同数量的外聘社会上稍懂一些相关知识的、没有理论知识和教师任用资格的教师补充到教师队伍中。

3、部分农村教师素质偏低,且不安心工作。受历史原因,现农村有很大部分教师为原民办教师转证上岗,未受过专业培训,没有较好的专业技术知识,素质相关偏低,不能较好的胜任工作。而且大都在村里搞种养殖业,不能安心工作。

(三)教育教学管理方面

1、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局与乡镇政府对农村教育的责、权、利不统一,教育局行使管理权、人事权、财权,乡镇仅承担发工资义务(乡镇财政预算中根本就没有教育投资预算),没有发挥更好的作用。

2、专任教师数与行政辅教人员数比例不合理(比例为5.6:1)。尤其学区机构雍肿,加之选任干部综合素质偏低、职数多,不仅不便于工作,不好团结,且加大了办公经费开支。

3、学区、学校自身管理不到位,各种制度不健全,奖罚激励机制没有形成。

(四)教育教学秩序方面

生源不稳定,教育教学秩序混乱。好多学生都到县城读书,农村学校生源少,教师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城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乡村学校却保证不了充足的生源。

(五)教育教学质量方面

乡村小学段学生外出就读,脱离家长监护管理,荒废学业偏多。据调研统计,有70%以上学生学业荒废

四、意见和建议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提升质量。

教育主管部门,要结合各乡镇、区域服务中心人口、学龄儿童、地域特点、交通条件、现有教育教学资源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对校点进行合理的调整布局,整合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效益,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二)加大投入,提高待遇。

1、建议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纳入旗财政统一发放。

2、投资改善农村小学的食宿条件,修缮、新建校舍,完善教学器材、仪器、设备、办公条件。

3、提高农村教师工作、生活、福利待遇,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农村基础教育工作。

(三)充实年青教师,合理安置好老龄教师。

基于农村教师老龄化严重问题及原因,建议制定五年规划,培养、招聘充足的年青教师充实到农村学校,要采用协议合同制,并限制五年内不准转岗或流动,促使五年内师均年龄达到35周岁以下的目标。严格招聘条件,尤其杜绝学历不合格、非师范类学生通过社会招聘进入教师队伍。同时,建议对现有老龄化教师实行(男:55岁,女:50岁)转岗、进修或退养制度。

(四)明确教育局、乡镇对农村学校的管理职能。

加强对农村基础教育的规范管理,实行教育局、乡镇对农村学校的双重管理,要在校长聘用、教师流动等问题共同协商认定。要完善校长竞聘制度,把思想好、能力强、作风硬、素质高的人才谋取到学校的领导岗位上,更好地使用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

(五)整治教育教学秩序,规范办学行为,积极发展农村幼儿教育

建议小学校点收缩后,充分利用闲置校舍,开办幼儿园,以保证农村

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报告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 篇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到城市打工。为了生存, 大多数农民工只好把孩子留给老人监护或者寄养他人, 于是在广大农村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脚步不断加快, 就业岗位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势, 外出务工的队伍不断壮大, 留守儿童这一群体数量逐年递增。全国妇联近日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达6100多万, 总体规模扩大, 全国每五个孩子就有一个留守儿童;全国流动儿童规模达3581万, 数量大幅增长。

本文是外语系社会实践团第三次对机司村留守儿童开展调研工作, 实践团每天都会派出队员对每个家庭的留守儿童义务教育现状进行走访调研。调查显示, 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由临时监督人看管, 而且临时监督人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 由于隔代抚养中年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文化程度、体力等差异, 对孩子学习教育、生活习惯、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的缺乏关注, 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通过抽样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以及文献检索, 对不同年龄段留守儿童义务教育现状进行调研研究, 为解决当地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留守儿童义务教育现状问题提供有力依据。

二、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现状

自从1986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这是我国首次把免费的义务的教育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也就是说适龄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9年的义务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于是, 全国上下刮起了义务教育的新潮, 尤其是对于一些农村地区, 解决了当时农村家庭没钱上学的难题。但是, 在偏远的农村地区, 依然有很多的孩子没有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甚至有许多未成年孩子辍学外出打工, 其中不乏有家庭经济困难者, 但更多的是自己放弃教育机会。为了更深的了解这一情况, 此次我们再次以湘西花垣机司小学为实践基地, 在学校和当地妇联以及村委的支持和前两年支教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了为期10天的支教调研活动, 共有52人 (学前班至初三) 报名上课, 留守儿童约占90%。从所有儿童中随机抽取20人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 10男10女) 进行义务教育现状问卷调查, 并对20名受调查者进行家访;回收调查问卷20份, 有效问卷20份, 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且我们团队还对当地的社会经济风俗文化进行了实地考察。调查结果如下:据粗略统计, 现机司村共728人, 153户人家, 位平均每户5人, 小孩中约90%的为留守儿童。 (王春2013年) 在调查的20名学生中, 有15名学生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亲戚抚养, 留守儿童约占总人数的75%。调查显示, 约60%家长只受过小学教育, 且绝大多数临时监管人为文盲, 对孩子的学习也是很随意, 很多监管人甚至都不知道有义务教育这一说, 而且在受调查的学生中有很多学生表示自己小学毕业或初中毕业后就要出去打工 (有这一想法的多为男生) , 在调查的同时, 我们也对那些已经辍学外出打工的孩子做了一个调查, 在调查的10人中, 有6人是初中未毕业的, 约占总人数的60%。而且很多孩子对学习根本就没兴趣又怎么会坚持完成自己的学业。当然, 这其中还有其他原因:

(一) 政府关注力度不够大, 制度管理不完善

农村中小学得到政府资助资金少, 政府机构不完善, 制度管理也不完善, 学校建筑物年久失修且各种基础设施不完善。机司小学共开设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3个班, 学校现有教室三间, 孩子们坐在破旧的双人桌椅上课。教室内陈设也极其简单, 一些桌椅一个讲台一个黑板, 课间娱乐也极其简单, 水泥操场上只有爱心人士捐赠的两个篮球框架, 运动器材多为支教队员捐赠。学生只能通过课本上的知识来了解外面的世界。即使现在国家大力倡导义务教育的实施与完善, 但总会有其缺陷, 孩子们得不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会让孩子们觉得多读书就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 所以越来越多的学生辍学。

(二) 教师师资力量不完善

据我们调查得知, 机司小学只有四名教师, 三名是代课老师, 校长也是代课十八年, 这十八年代课生涯的酸甜苦辣也只有校长一人得知。上课采用包班制的原则, 每一个老师会上一个班级的所有课程, 课程单调简单, 基本就是语文数学循环, 但是学生更喜欢看到不同老师上不同的课程而不是一味的无限循环。机司小学地处偏僻农村, 海拔高, 经济不发达, 老师工资低, 政府对老师的补助又很少, 这使更多的有志青年望而止步。师资力量弱小, 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 所以更多的孩子选择外出打工。

(三) 监管人关注力度不大, 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从调查的学生对象中可知, 只有约60%的家长受过小学教育, 大多数都已外出打工, 绝大多数临时监管人为文盲, 从没上过一天学, 家长和监管人受教育程度低, 对孩子的学习看管不严且随意, 很多监管人甚至都不知道有义务教育这一说。很多人还受到农村传统思想的禁锢, 认为读书只是纯粹的浪费钱, 只有外出打工才能赚到更多的钱。尽管现在义务教育已经普及农村, 学生可以免费读书, 中午还可以享用营养午餐, 但营养餐也只是迫于压力在学校敷衍推行, 并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 尤其是暑假农忙时节, 大人都要进行田间劳作, 孩子们一日三餐都得不到保证, 更别说学习问题。学校也无法提供很好的学习条件给学生, 学生的学习热情低, 于是毅然决定辍学外出打工, 但是他们却没看到光有廉价的劳动力在大城市里是难以立足下去的, 当醒悟过来时, 时间已不等人。俗话说, 这辈子就吃了没文化的亏。

三、对于促进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更加完善的建议

针对以机司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现状的调查为例, 就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完善提出三点建议。

(一) 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 贯彻落实义务教育

当地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学校基础设施的资金投放, 并做好有力地监督, 使钱真正落到实处, 而不只是空喊口号而已。据我们从麻校长那里得知, 政府已慢慢加大对机司小学的帮助, 去年完善了营养餐制度的推行, 今年更是为学校安装好了电线路, 购买冰箱, 做饭所需要的厨具碗筷等。当然, 政府也可以完善一些体育设施, 定期为孩子们购置一批图书, 让孩子们能跟得上外面世界的脚步, 有更多途经来了解外面的世界。让更多的人知道读书的重要, 使义务教育普及到每一个人。

(二) 提高教师薪金待遇, 改善教师生活环境

老师是祖国的园丁, 没有老师, 祖国的花朵也很难培养出。政府可以投资一笔钱在改善农村教师生活上。据我们调研组在机司小学教师走访调查中发现, 代课老师较多, 每个农村代课老师一年的工资就相当于城市老师一个月的工资, 学校没有安排老师的住宿问题, 像麻校长每天就必须爬过一座山来给孩子们上课, 风雨无阻, 家里的农活都只能挤出周末的时间来管理。当地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师生活条件的改善, 用自己地区独有的优势来吸引更多的有志人才投身于农村的教育事业, 缩小城乡教育水平的差异。

(三) 加强学生学习的监管力度,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21世纪的今天, 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显得极为重要, 人才又必须通过自主学习或他人传授知识, 而现在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教育来获取更多的知识。而机司村的学生面临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不大, 而且学校老师和监管人也是一种放任的态度, 这也导致更多的学生过早的走入社会。此时学校就应该大力发挥自己的重要性, 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开设一些心理课程, 了解学生们心理的真正所想, 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长处和优点, 而不是一味的进行着那些枯燥乏味的学习, 政府、学校、家长三者就应该紧密联系, 共同担负起孩子教育学习的责任, 为社会为国家输送更多的人才。

四、结语

每一个公民都有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 尤其是青少年, 他们是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但在大山深处还有一群无法享受到平等教育机会的孩子--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成长已经引起了国家、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与重视。留守儿童, 这一群体面临的诸多问题 (亲情的缺失、学业的落后、身体发育不良、心理自卑等) , 教育条件差, 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因此, 农村教育问题已刻不容缓, 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这一群体做点什么, 改变点什么。以实际行动, 响应党的号召, 关爱留守儿童, 更是我们所有人应该做的。此次对当地留守儿童义务教育状况进行调研, 发现当地留守儿童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得不到一定的保证。只有政府和学校真真正正为学生着想, 实际行动多于口号, 相信不久的将来, 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 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 我们相信留守儿童会越来越少, 农村孩子的教育会得到改善, 中国的义务教育也将会更好, 为中国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威.家庭教育的缺失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的关系研究[J].内蒙古教育 (职教版) , 2012.2.

[2]杨赟.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现状及影响因素探究[J], 2012.

[3]王春.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现状以及干预措施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4.1.

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篇3

前不久,**县关工委对全县各中小学校的学生再一次作了调查。调查结果令人担忧,大部分班级的留守学生超过35%,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学生的整体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不爱学习,不务正业,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厌学情绪比较严重;不思进取,没有学习目标和人生理想;普遍不守纪律,不遵守法规,常常惹是生非;行为习惯普遍比较差,不讲文明礼貌,好吃懒做;是非观念淡薄,心理发展畸形。

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监护管理存在“盲区”。由于父母不在家,对孩子的关心不够,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表现、变化;在家年迈的祖辈大多是文盲,既无精力和体力,也无教育能力,再加上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导致后来管不住、管不了,以致放任自流。

第二,家庭对“留守生”教育存在“误区”。有的父母认为自己一辈子没文化照样过,子女没多少文化照样挣钱,因此对孩子的学习关心很少。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长,在孩子用钱方面十分慷慨,使一部分“留守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坏习惯增多。

第三,学校对“留守生”教育存在“困区”。学校有理、有序、有度的教育与家长的溺爱或放纵产生强烈碰撞,致使学校教育难。很多学生“打不得、骂不得”,部分学生还有逆反心理。如果老师稍有过激行为,少数家长就会以此为难学校和教师。

第四,社会环境成了“留守生”教育的“雷区”。部分学生受外界各种思想的影响,常常会出现穿着打扮怪异、早恋、赌博、酗酒、抽烟、盗窃、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

二、“留守生”的教育对策

第一,家长要有一个正确的亲情教育观。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留守儿童出现的生存危机和道德规范的问题,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要破除“赚钱是我的事,孩子读书、成不成才是孩子的事”的思想。有条件的父母,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中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事物的对错、好坏、是非等判断能力差,家长要尽可能地多关注孩子成长。

第二,关工委、教育部门、学校要高度重视对“留守学生”进行各种教育。

1、学校要建立“留守学生”信息卡,制订“留守学生”教学工作计划,把“留守学生”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留守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专项教育活动。

2、学校教师要增强责任心和爱心。既传授知识又要当好留守子女的“严父”和“慈母”,对其缺点和错误不姑息迁就,对其生活、思想、感情多加关心、理解和帮助。

3、关工委要加强对留守子女的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理想教育、法制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帮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和学会关爱他人,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解决留守子女问题的关键。

4、学校要配备心理辅导老师,加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辅导,这是解决留守子女问题的重要途径。老师要学会洞察留守子女的心理,激活他们情感交流的欲望,教给他们保持身心健康发展的常识和经验。

5、教育部门、学校还要进行内部体制改革。如建立留守子女寄宿制,改变教育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愿学、乐学,使学校真正成为他们的乐园。这是解决留守子女问题的有效形式。

6、注重对留守子女的监护人进行培训也是解决留守子女问题的重要一环。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老干部等,使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及习惯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转变观念和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水平。

大学生假期农村支教社会实践报告 篇4

乡村教育的总体状况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 科教兴国 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党的17大以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驶入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轨道。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同时,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创建进程。

然而,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标准,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进而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调查方式

我选择了访谈的调查方式,通过访谈的形式,探寻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为农村义务教育建言献策。在访谈人群的选择上,我根据典型性广泛性原则,寻找影响乡村义务教育的各大主体:学生,教师,家长等进行了访谈。

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的严重短缺首先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占GDP2%的比例,然而就这2%绝大部分都投入到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教育中。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加之某些官员政绩思想膨胀,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开展所谓的现代化教学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由于信息渠道不畅通,能熟练使用电脑的不足半数,远程教学成了空想。

师资力量薄弱。乡村中小学的教师大部分不是正规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几乎清一色的民转公。他们中只有少数受过专业培训,大部分是凭借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

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数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县乡教育行政部门在学年末,年终考升学率,非毕业班优秀率,合格率,统一排名。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晋级加薪,于是老师也顾不了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 ,一味延长时间。有道是: 不管是黑猫白猫,考得高分就是好猫。

德育教育令人堪忧。重智育轻德育,是农村中小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不少学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群架,偷盗,出入网吧,侮辱师生。

初中学生流失现象死灰复燃。除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这一客观原因外,还有教师敬业精神差,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方式陈旧,教学质量低下等,也是导致学生厌学而流失的主要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居多,缺乏家长关爱。

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的策略

加大农村教育资源投入,最大限度的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来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

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综合素质。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清退不合格教师,招有具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状况,完善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农村教育的公平正义。

在我国,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曾经推行 末位淘汰制 广大农村教师担心自己本来就来之不易的 铁饭碗 砸在质量上,丢在末位上。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农村中小学教师身上大力弘扬人文精神,落实人文关怀,不遗余力的为他们减轻工作压力,消除心理障碍,为在广大农村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铺平道路。

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个性健发展。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学生德育工作,首先要把握好中小学教育阶段青少年身心成长的特点,把握好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想,从而有的放矢的对他们进行道德情况,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确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目标。

农村教育改革,彻底改变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局面。农村中小学教育要与农村实际结合,国家要大力改革农村中小学课程,设置一些体现农村教育特点的实用性课程,使之在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同时还能更好的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针对农村初中生辍学现象。一方面要加大义务教育宣传和实施力度,确保困难学生不会因贫困失学。另一方面要推进教育改革,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乐学善学,确保学生不会因厌学而辍学。同时还有完善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机制,切实把 减负控辍 工作纳入到教学督导评估序列并不断提高评价指数,最大限度的控制学生流失。

调查过程中的收获与反思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珍惜火热的青春年华,珍惜琅琅的大学时光。在学院党委和团委的领导下发奋学习,顽强拼搏,待学有所成,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和智慧。

在此,真诚感谢家乡父老给予的支持与帮助,衷心感谢院校领导和团委给予我这难得的接受锻炼教育的机会。

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这次社区服务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在支教中无时不刻不感觉到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和无邪的童真童心。当我给他们讲诉三国演义故事的时候,他们对书中刘关张的义薄云天感慨不已,对诸葛亮鞠躬精粹死而后已的忠心敬仰而向往,对战争的残忍流露出的深深同情;当我教导他们读写英语时,他们表现出的浓厚兴趣,踊跃地回答我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热烈的讨论临时教材上面列出的颇有意思话题,积极地朗读教材里的单词和课文;当我陪伴他们作画涂鸦的时候,他们的画里都有蔚蓝的天空,明媚的阳光,一望无际的翠色草地,欢乐的伙伴们,时而有的画里漫天翩跹的彩蝶,又或是恣意飞翔的小鸟,又或是万紫千红的百花,完完全全体现他们对世界和平祖国和谐的深深向往和天真无邪的快乐。

开心的是看到孩子们的笑容,那种没有任何杂质的笑容,那种从心里发出对我们这样的小老师们的尊敬以及将课外知识传授给他们的感激。幸福,因为孩子们的重视而更显幸福,因为我们已经走过了的童年却能再度去体味的幸福。责任,对待这群天真的孩子们,觉得自己要尽力,要耐心,因为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

我听我见,我思我感

虽然辛苦,但是,团队精神给与了我们极大的振奋。

虽然辛苦,但是,小朋友们期许的目光,让我们丝毫不敢懈怠。

虽然辛苦,但是,社区群众温暖的话语,给予了我们更加努力的强大的动力。

当前农村教育问题社会实践报告 篇5

付斯庆

乌中旗第二小学

当前农村教育问题社会实践报告

调查时间:2011.7.21—8.5

调查地点: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第二小学

调查目的:了解农村教育问题目前状况

为了解其他农村的情况,通过去各个中小学,和网上调查的方法,了解了当前农村教育问题目前状况。此次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之后的问题

自我国宣布“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许多担心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的人士似乎松了一口气。但是透过表面的“达标”我们会发现,农村的教育状况并没有登上一个“新的台阶”。相反,在并没有根除导致问题的根源而又遭遇农村税费改革等新的制度环境时,它变得似乎更加突出了。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首先,“基本普及”这一含糊的语义背后所隐藏的问题是,即以官方公布的“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来看,由于学龄儿童的基数过于庞大,没有入学的0.9%的儿童数量实际上超过了110万人。这庞大人群的绝大多数当然是在农村,他们将成为未来的新文盲。

第二,正如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各地政府的作为所显示的那样,这种“普及”是在压力型体制下“冲刺”的结果,一些县乡政府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使用了各种手段,包括“弄虚作假”这一经典式的法宝。而不择手段的结果是导致了许多后遗症,比如许多乡镇所背负的沉重的“教育债务”,此外还包括入学率的下降和失学率的反弹。

第三,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之后到2000年实现“基本普及”之前的15年间,总计有1亿5000多万少年儿童完全没有或没有完全接受义务教育。这一庞大人群的一部分显然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显示着他们的存在:从国家公布的“8500万青壮年文盲”,到各地以种种暴力手段威胁着社会的低文化层青少年犯罪。这些事实尤其需要教育行政官员们的深刻反思,同时也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面耀眼刺目的镜子。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1.教师分布不合理

2001年以前农村基础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乡镇中小学教师调整权力在乡镇,造成乡镇之间教师分布不合理,两极分化严重。村小、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在职教师千方百计要求调出;城镇、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小学又人满为患。全区还有上百名计划外教师,既无法保证教育质量,又加重乡、村及农民负担。另一种现象是城镇中小学教师严重超编。有一所城市初中,有10名教师搞行管(如卫生、纪律、考勤、水电、印刷、门卫),造成人才浪费。

2.教师减员严重,补充困难

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高初中教师紧缺,另一方面师范院校大中专毕业生无法按需分配到位。

3.教育教学设施落后

很多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别提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一些边远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工作无创新。

4.农村教师待遇偏低

农村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享受的却是比城市教师低得多的待遇。

三、资源分配不公平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四、改变教育问题的策略

(一)加大政府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社会多方筹措经费。保证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是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根本性保证,在国家宏观教育政策中要突出农村教育的优先地位,政府在制订教育政策时,要有针对性,应当正视农村教育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难题,有针对性地突出农村教育的地位。要树立城乡整体教育观念,在教育政策上向农村倾斜,加快农村教育发展速度,规范农村教育体制。

(二)加大政府的统筹力度,成立专门的农村教育管理的政府部门。对农村教育的各项问题进行通盘考虑,才有利于农村教育的各项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三)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逐步提高教育队伍整体素质。要使农

村教师队伍稳定,整体素质提高,必须解放思想,加大力度增加农村教师的山区补贴额.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农村教师扎根农村,解决农村教师队伍流失严重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制定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还应注重农村教师自身素质的问题。应制定科学的农村教师的教学评价体系,对于师德好,教学质量高的教师应予以重奖,对于评价不合格的农村教师,应清除出农村教师队伍。

(四)积极推进农村人口的高等教育。政府和学校要统一招生标准, 严格以能力与考分作为选择高校新生的依据,完善奖贷体系,提高补助标准,确保农村家庭子女不因家庭贫困无法接受高等教育或中途退学。此外,党和政府要创造条件,积极发展农村高等教育。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设立高等教育机构或教学点。

三.社会实践调查的意义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 篇6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出现办学难、招生难、发展难的“三难”局面。甚至少数农村学校面临“倒闭”的窘态。为此,本人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国家级贫困县的一个城郊村进行调查,出现这类情况主要是学校资金紧缺、学生的家庭教育无法落实、教师结构失调、教师质量严重滑坡、教学设施落后、办学条件较差、农村生源不足几个方面的原因。亟待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我所调查的长冲村位于县城近郊,处于城区建设开发地区,共2600多人口,是一个大村。长冲村总共只有一所小学。176个学生(不包括学前班)、10个老师,共7个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每个班30个左右的学生。两座简陋的楼房和一个黄泥操场就是孩子们的活动范围。长冲小学只是所有农村贫困学校的一个缩影。通过走访调查,我发现当地教育存在的问题很多,这些问题存在的同时,也决定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1、农村学校资金紧缺

现今,国家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政策,对于广大农民群众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但是对于一个没有任

何资金收入的农村小学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因为农村的教育经费主要由县财政拨款,财政拨款一方面比较少,另一方面本应用于教育的经费却在政府部门的流转中大量流失。当学生上学不交任何费用,则断了农村学校“学杂费”这个唯一的资金收入,没有一点经济来源,学校各个机关就不可能正常运作,学校就有可能面临着关门的危险。

2、学生的家庭教育无法落实

在调查中了解到,长冲村当地村民的平均年收入在2000元左右,村民较贫困。所以在农闲季节,大部分学生家长往往选择外出打工,而把孩子留给自己的爷爷、奶奶照管,有的父母甚至在孩子一两岁时就将其放在家中,而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的现象比较严重,长冲小学每三个学生中就有一个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程度要比学校教育的重要程度高,而农村教育恰恰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忽视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很多家长为了能多挣钱,把自己的孩子留给文化比自己还差甚至几乎没有文化的长辈,这无疑是不可取的,甚至会导致恶性循环。更何况,农村人的文化整体水平较差,文化知识相对较弱。

3、教师结构失调,教师质量严重滑坡

我所调查的长冲小学,共有老师10个。由于老师少、负担重,普遍存在一个老师兼上六七门课程甚至一个老师

“包办”所有科目的情况。教师老龄化现象也非常严重,其中45岁—50岁的老师占总比例的90%。同时,学校任教的老师大多是以前的民办教师后来经过转正培训的公办教师,他们的第一学历通常都是中专到高中水平。由于民办教师、老教师知识层次低,缺乏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应的教育理论知识,且绝大部分教师不会英语,不懂微机操作,带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老化,有时不能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全面开课,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

4、教学设施落后,办学条件较差

通过走访调查中我们得知至少有一半的村民认为长冲村教育问题主要在于学校教学条件差。的确,从整体上看,农村小学的硬件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长冲小学位于山坡上,一栋三层楼的教学楼和一栋两层楼的危房紧紧相邻,两座建筑面对的便是简陋的黄泥操场,这也是孩子们唯一的活动场所。同时长冲小学既没有电脑、语音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也没有图书馆和实验室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场所。虽然全国小学统一都要开设美术、音乐、舞蹈课和计算机课,但长冲小学因为缺乏师资或者设备不齐全,这些课程基本都是形同虚设,即使开设了这些课程,也只是走走形式。

5、农村生源不足,学校举步维艰

由于长冲村地处县城近郊且教育设施不健全,村民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让自己的孩子得到好的教育,大多选择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县城上学,这就直接导致了农村学校的生源外泄,学校招不到学生,政府的补贴就会减少,这样学校就缺少经费去维持教学的完善,这样久而久之,就会越来越少的学生会去光顾乡村学校。学校没有学生,等待它们的只有是被合并或者是被撤销。

二、解决的途径

1、加大教育投资,扩大资金来源。

我国的税收占世界的第二位,而教育支出却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不足4%,而且这个不足4%中,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更是屈指可数。所以要加大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资,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的运转。同时可放宽政策鼓励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

2、制定合理标准,任用优秀教师人才。

根据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制定严格的考试考核办法,招收有大专、本科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坚决清除不合格的在校代课教师,甚至是公办教师,以打开被挤占的编制空间。

同时增加政策导向,改善教师福利,使更多的优秀人才流向基层,为农村教育注入新的血液。

3、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完善乡规民约,纯正家风、民风,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纳入乡规民约,农民道德评议会把每个家庭未成年人监护人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效果立项评议,并且及时反馈到每个家庭,一方面用高尚的道德规范每个监护人的言行,消除少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使未成年人无论是在学校,或是在家庭都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关于农村家庭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 篇7

科学的家庭教育环境的建立,有助于抵御社会的不良风气对少年儿童的影响,从根本上提高少年儿童的自身素质。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调查法、辅以访谈法。访谈了学校负责家长学校工作的学校领导、教师,并对部分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农村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程度调查

我们对56位家长进行了专项调查,其要点有:(1)你平时管孩子吗?怎样管?(2)你们是怎样起示范作用的?(3)当孩子做出成绩时,或做不正确的事情时,你们怎么做?(4)你认为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是否重要?

其中 “你认为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是否重要?”家长回答的汇总见下表:

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不重要12(人)37(人)7(人)由表可见,在56名学生家长中,认为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不多,仅占21.5%,由此可以看出,有一小部分家长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他们认为家庭应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是儿童心智发展的基础。据了解,认为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家长,其子女在学校各方面表现也都是非常不错的。表中显示认为家庭教育比较重要的家长占66.7%,占大多数,他们认为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孩子的品格形成主要取决于家庭的早期教育,孩子成长的道路很长,很艰巨,需要家庭的正确教育和引导。此表还可看出,认为家庭教育不重要的占12.8%,这一小部分家长认识不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孩子从生下来到上幼儿园这段时期还不懂事,家长没法教育。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进入学校,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责任,这种错误的想法及做法,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或造成严重的后果。在访谈中还了解到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承担更重要的责任,父母参与家庭教育不平衡。

二、原因分析

从调查的情况中可以看出农村家庭教育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社会原因

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家庭教育是隐性的,非正规的。在现今高考体制影响下,很多人把教育等同于分数,分数高于一切;对教育狭义理解,简化了教育的内涵,突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家庭教育的意义。社会上的一些主要舆论讨论的是学校教育如何重要,择校的意义重大,而对于如何实施家庭教育,在家庭中家长应该怎样去教育孩子的问题,却是很少有人或无人谈起。这种不健康的舆论促使家长重视学校教育而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当然,我们不否认学校教育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教育作用,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学生成长历程中家庭教育对其的影响。有人曾对那些学业优秀、心理健康、全面发展的学生进行调查,从调查中发现这些学生都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他们的父母对他们的成长都起着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

2、家长原因

(1)农村不少家长自身文化素质较低,所受的教育程度不高。由于历史原因、经济条件、农村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好多学生父母读书不多,文化程度较低,很多家长对学校教育缺乏了解,对孩子表达爱的方式单一,“在表示对孩子的爱意时,往往不关心他们想些什么。”有相当一部分家庭教育承担者缺少进行家庭教育的能力;有些家长对子女教育束手无策,只能听之任之。而对于学校组织的家长学校培训,又不愿参加;参加的也只是为了应付,目的性不强。

(2)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近几年,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们最大的愿望。但在谈到培养孩子的问题上,很多家长认为当孩子进入学校后,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责任。孩子成绩的好坏,靠的是老师。很多家长到学校,与教师讲的最多的就是:“老师,我们孩子全靠你啦!”言下之意,孩子的成绩好坏,责任在教师。尤其是受高考体制的影响,把教育等同于分数,分数高于一切。很多家长本身就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受应试教育影响分数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永远的烙印。他们把教育简单化,他们把学校看作是教育的唯一阵地,他们认识不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岂不知,孩子品格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家庭的早期教育,孩子生活、学习习惯的形成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孩子成长的道路很长,很艰巨,需要家庭的正确教育和引导。思想上的认识、定位严重影响了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正确理解,忽视了家庭教育的作用。

另一方面,现在农村家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百般疼爱,舍不得骂,更舍不得打,很多事情都由着孩子去做,往往使孩子形成了很多不良习惯。孩子的独立性很差,而依赖性却很强。也有一部分家长比较重视家庭教育,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受到“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的阻力。因为有了他们“坚强的后盾”,家长的教育往往力不从心,家庭教育的作用也明显打了折扣。

(3)部分家长的思想认识落后。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经济发展了,改革的浪潮推出了一些缺少文化的有钱人。一些短视的家长认识不到知识的重要性。见到那些屠户、包工头、摊贩纷纷富了起来,于是认为不读书也有饭吃,甚至发财。只要有“本事”照样赚大钱。加上近几年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这种现象造成一部分家长认识上的偏差,认为读书没有出路。其次,重男轻女的陈旧思想在农村相当一部分家长身上依然存在。

(4)农村经济相对滞后与家庭分裂。近十年,农村中有超过60%的劳动力外出务工,离婚率上升,无形中使农村家庭教育形成真空。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和爷爷奶奶或代理家长抚养。

三、对策思考

1、强化措施,努力提高家长素质。

提高家长素质是搞好家庭教育工作的重点。

(1)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家教工作的重要性,加大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的力度,使家长切实掌握科学的家教知识,学习成功的家教经验,增强家庭教育能力,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2)帮助广大家长走出家教存在的四个误区,即:过渡溺爱、过高期望、过多保护和过重压力,树立正确的教子观、成才观。促进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重视思想教育,帮助孩子分辨是非,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鼓励孩子尽量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适应性;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创造条件,引导孩子自觉地磨炼自己,经得起成功的喜悦,抗得住失败的烦恼,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严爱结合,以身作则,家长以自己的良好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营造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教育氛围。

(3)教育家长担负起教育监护孩子的责任。家长忙是事实,但再忙也不能忘了一件最忙的事——教育子女。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关心他们,了解他们,孩子还小,可塑性很强,能否健康成长,关键在于家长的正确教育。因此,家长要担负起教育监护的责任。

(4)开展特色活动,扩大家教工作的辐射面和影响力。要经常组织一些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丰富多彩、新颖活泼、健康向上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家教工作的生机和活动,吸引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亲子互动,创造一个家家参与,人人争先的良好局面,在参与中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创建和谐家庭。

2、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家庭教育社会化网络。必须各方面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一是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共同学习、交流、探讨有关家庭教育知识,经验的路子。不定期的召开家长座谈会,通报学生在校及在家的学习、思想和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做到正确引导。二是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组织的作用,推动家庭教育社会化。

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报告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 篇8

近日,全国上下连续发生了几起幼儿园校车重大安全事故,为了切实做好幼儿园安保工作,进一步摸清农村幼儿教育现状,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宣传办结合深入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中的实地调研课题,特组织相关人员对全镇9所幼儿园进行了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我镇现有私立幼儿园9所,其中镇区3所,农村6所,除其中2所外,其余7所幼儿园均为无证无照经营。

2、我镇现有3—5岁幼儿1131人,其中在园幼儿有1492(361名外来幼儿)人,其中接受学前一年教育的有142人。

3、9所幼儿园现共有教职工61人,其中老师42人,职工19人。所有工资及其他待遇均由幼儿园自筹自支,幼儿园园舍大型改造、设备添臵及更新均由幼儿园自行解决。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农村私立幼儿园纷纷出现,这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幼儿教育问题,减少了外出务工家长的后顾之忧,但问题不少。

一是家庭“作坊式”幼儿园较多。所有私立幼儿园没有办园许可证,往往是园主一家老少齐上阵,既是教师又是司机,既是保姆又是厨师,孩子的学习、安全和健康成长无法保障。

二是师资力量薄弱。幼儿园(班)园长、教师、保育员准入制度把关不严。目前一无幼师资格证,二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上岗的园长、幼师、保育员仍然存在。私立幼儿园教师中具有教师资格证或师范类院校毕业的比例不高,教学随意性大,要么是“保姆式”哄孩子,吃饱玩好不出事就行,要么是“拔苗式”超前教育,灌输小学知识,忽略了对幼儿智力的开发、行为习惯的培养。

三是学生安全难以保证。私立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远远赶不上公立中小学;绝大部分私立幼儿园无证无照经营;绝大部分幼儿园基础设施跟不上、办学条件差,校舍简陋、陈旧,有的校舍已成危房,如姚贾幼儿园、中心幼儿园、徐园幼儿园等;有的防护栏低矮;有的校园操场上堆放危险物品,如董口幼儿园教室门前堆放木材;有的无活动场所,如乌庙幼儿园等,教室面积不足30平方米,学生达60人,1也没有宿舍,学生睡午觉均趴在低矮的课桌上。有的无封闭条件,如涂园幼儿园院墙低矮且有缺口,不法分子能轻易进入;安保设施条件差,所有幼儿园都无专门治安岗亭及专业保安。

四是校车安全隐患大。私立幼儿园为了能多收学生,多创效益,往往都有校车接送学生。但大多数校车车况很差,有的甚至使用麻木车托运小孩。此外,校车超载现象严重,双语幼儿园一辆核载7至9人的面包车,硬塞进十几、二十几个孩子。

五是食堂卫生状况差。部分私立幼儿园生熟食不分开,幼儿餐具混用,对蚊蝇、老鼠灭杀不到位,炊事人员无定期体检,极易引发传染性疾病。

三、主要原因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是农村私立幼儿园多,无公办幼儿园,不能较好利用国家政策。国务院、省、市幼儿教育改革与指导意见精神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保证教育经费投入纳入财政预算,做到逐年增长。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安排幼儿教育专项管理经费,主要用于师资培训、教研活动的开展、支持示范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保证幼儿教育管理工作和业务活动的正常开展。要安排公办幼儿园的发展经费,用于公办幼儿园正常运转、教职工工资、示范性幼儿园建设等方面”。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私立幼儿园如雨后春笋,但是没有公办幼儿园,乡镇政府想要给予资金、政策支持也爱莫能助。政府对幼儿教育及中心园几乎没入任何投入,目前乡镇中心幼儿园办园设施陈旧,师资队伍老化,难以更好地起到乡镇幼儿教育的龙头示范作用。由此建立一所大规模的公办幼儿园已迫在眉捷。

二是扶持政策不完善。国家虽然明确鼓励企业和个人创办幼儿园,但都没有具体的政策,如许多园所在扩大规模时,难以得到贷款,幼儿园的收费大多较低,我镇农村幼儿月平均收费在150元左右(含中餐费),但由于农村幼儿分散,相当一部分幼儿园人数不多,达不到规模效益,导致不少幼儿园难以健康持续发展。

(二)幼儿教育发展不均衡

一是幼儿园布局不够科学,我镇有幼儿园9所,全镇有34个村,而村级幼儿园只有6所,导致幼儿园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规模效应难以体现,无序竞争较为严重。偏远地区农村幼儿入学难,部分老百姓对其子女接受学前教育意识淡薄,政府对幼儿教育没有投入,这样

幼教收费较高,少数老百姓在其子弟就读一年级之前只送去上一年学前班,严重影响学前三年教育的普及。二是园所条件参差不齐,条件好的能达到幼儿园设臵标准,差的场地窄小,硬件条件落后,安全隐患突出,没有任何幼儿保健设备,也未按要求配臵保健室、隔离室及消防设施,毛巾、餐巾、口杯共用,厨房与寝室只有一门之隔,炉灶、开水锅、菜刀等用具没有任何防护,甚至个别幼儿园连幼儿午休床都没有。

(三)人员配臵上师生比例过大

大多数幼儿园(班)为追求赢利,未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实行每班两教一保,部分幼儿园三个班百余名幼儿的幼儿园只有园长、教师、保育员共计5人,师生比1:20,严重超标。

(四)幼儿教育保教质量不高

由于对幼儿教育思想认识不到位,经费投入不够,重视不够,导致农村幼儿园(班)保教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一是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跟不上时代,大多数幼儿园(班)只考虑办园效益,尽可能少花钱,没考虑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专业素质与教育科研能力,从而影响保教质量提升。二是保健水平低。为了招揽生源,幼儿园竞相压低学费,导致绝大部分园所收费偏低,为了确保赚钱,许多办园者不按国家规定和要求,一味减少保育员的人数,大多数幼儿园二至三个班只配一名保育员,且幼儿的伙食费不能做到专款专用,不按代量食谱开餐,伙食还不到规定的标准。

四、思考及建议

(一)切实提高认识,不断强化政府责任

1、明确政府职责。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实行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财政补助。完善幼儿园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和收费标准。建立幼儿园准入和督导制度,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宏观指导和管理学前教育,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学前教育。

2、增强行政主管意识,加强领导和管理。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教育部等10个部委《关于幼儿教育改革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和省、市幼教会议精神,坚持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

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建议由市政府牵头成立协调机构,建立以政府领导统筹,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幼儿教育管理机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切实加强对幼儿教育工作的领导,特别是加大对无证办园和办园中违规行为的监管力度。

(二)改革办园模式,理顺管理体制,努力实现均衡发展

1、坚持国家办学为主的思路,确保每个乡镇有一所规范幼儿园。建立顺畅有序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是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全镇有7所幼儿园属于无证办学,师资配备、设备配臵、办园思路等方面的不同,造成园所之间发展不均衡,影响了整体保教质量的提高,成为制约农村幼儿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我们建议将幼儿园办学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坚持政府办学、规模办学、规范管理,加大学前教育的投入,确保幼教资金的投入。建议每个乡镇建立一所公办幼儿园,各级政府应保证将幼教经费开支纳入财政预算,并做到幼教经费的投入比例逐年增大,管理体制的改变,有利于综合考虑教育资源合理配臵问题,有利于对中心园业务的统一指导,提高办学质量,减轻家庭负担。同时也能较好地发挥出了在贯彻幼儿教育法规、传播教育理念、开展教育研究、培训师资和指导家庭早期教育等方面的示范、辐射作用。

2、严把民办学校准入关,确保农村片区幼儿园保教资质。一要抓住当前小学布局调整的契机,按照各乡镇幼儿教育发展规划,继续推行联村办园的思路,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园,按规划程序完善审批制度,清理整顿关闭非法办园,确保幼儿教育有序、健康发展。

二要提高幼教师资队伍素质,稳定师资队伍。认真贯彻国务院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及配套规章,做好幼儿教师的资格过渡及认定工作。切实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和保健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实行教师聘任制,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在职教师的业务培训。对尚不具备幼儿园教师资格的教师,应采取措施限期使其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具备教师资格的应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并注意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幼儿教育专家。

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报告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 篇9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分别对小学3?6年级,初中1?3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

有效问卷775份。其中,年龄段为8?16岁,平均年龄l2.6岁;男生412人,女生363人。另外,还对两个山区乡、镇的中、小学进行了抽样调查,经过对比分析,总体状况基本相符。

一、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调查

1.主观上认同和维护社会公德,但主动性不够,并且在基本公德素养上存在着随年龄增加而逐渐淡薄的倾向。《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当前社会提倡的最基本的公共生活准则,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同。有59.3%的学生表示能够遵守,40%的学生表示基本能做到,说明广大中小学生有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在关于“在公交车上是否给老弱病残乘客让座”及“是否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方面,83.7%的学生表示会主动让座,但随着年龄的增大,这一比例呈递减趋势。“有人想吐痰,附近找不到痰盂,你认为应该怎样做”,有近80%的学生认为“先吐在废纸上,然后扔掉”。应当肯定的是农村青少年在自觉履行公德方面还是好的,只是在卫生习惯上有些欠缺,同时实际行为与道德观念略有偏差。在“用完东西你会归位吗”这一问题中,82%的学生选择了“会”,但有18%的学生认为“不会”。崇尚传统家庭美德,家庭美德意识较强,但家长的观念相对滞后,影响了中小学生家庭美德的行为实践。调查显示84%的中小学生愿意经常帮助父母做家务。另外,中小学生的家庭参与意识较强,有52%的孩子对家庭中的事能主动参与并发表意见,有47.3%的孩子希望与父母的关系是平等的,愿意以朋友的身份与父母沟通。然而,有12%的中小学生愿意帮助父母做家务,但家长不让做,有20%的中小学生想参与家庭中的事并发表意见,但父母反对。这说明许多父母受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较大,习惯用专制的教育方式,不能接受孩子与自己“平起平坐”,或者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认为孩子的首要任务是学习,而不愿意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这样便影响了中小学生家庭美德的行为实践,长此以往,必将削弱中小学生家庭美德的养成。

2.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人生态度的务实性、理性,但有时自我意识膨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生理想。在回答“你努力工作主要是为了什么”时,58%的青少年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有35%的青少年是为了“谋生的需要”,或是“提高个人的生活水平”;在问到“你所信奉的人生信条是什么”时,32.8%的青少年选择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13%的青少年选择“勤奋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而选择“机遇”、“人际关系”、“有个好父母”的分别占10%、7%、3%。但问到“你的人生理想是什么”时,13.7%的青少年回答要当明星,l0%的青少年回答要当企业家。在回答“当国家或集体需要你做出贡献或牺牲时,你采取何种态度”时,“勇于牺牲,敢于奉献”的占14.7%,“在不损害个人的前提下奉献”的占32.4%;在回答“你认为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的前景如何”时,75%的青少年认为“前途光明,充满信心”,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持积极的态度。由于青少年道德规范不够健全,对道德行为的监督还不够严格。在“看到别人作弊,你的想法是什么”的选择中有近59%的学生做出了“自己不作弊要吃亏”的回答,有7%的学生甚至认为“只要有机会也会作弊”;“高考要求学生签诚信承诺,你认为有用吗”,选择“作用不大”和“无济于事”的占43%。

3.接受公平竞争。注意团结合作。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青少年更加体会到团队精神对事业成功的积极作用。80%的青少年愿意接受公平竞争,不赞成“竞争可以不择手段”;有95.6%的青少年对“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团”的团结力量大的道理表示“赞成,很有道理,应该提倡和发扬”;但也有2%的同学认为道理不错,但不切实际,提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说明还有部分农村青少年比较自闭,对团队的活动没有信心,不甚积极。

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报告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 篇10

学院:机电工程 班级:供电3121 学号:27312130 姓名:尹健

2014年1月26日 关注留守儿童大问题探索留守儿童新举措 ——院西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调查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不断增大,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并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关注的特殊儿童群体之一。他们的监护现状另人堪忧,他们的教育问题也日趋引起人们的重视和思考。针对如此局势,我们团队对院西等农村留守儿童做了调查。关键词:背景介绍教育概况调查分析原因策略 实践背景

在我国快速的社会转型的城市化进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最近几十年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据2000年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流动人口规模已经超过一亿,流动人口主要是从农村流动到城市的青壮年劳动力。随着乡——城迁移型流动民工队伍的持续扩大,流动人口子女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流动人口子女”主要涵盖两个方面:一是跟随父母流入到城市儿童即“流动儿童”,另一个则是留在原籍由他人代养或寄养的儿童即“留守儿童”。近些年来,对流动人口子女的研究,较多集中在城市中的“流动儿童”,与此相关的调查数据、理论研究可谓是硕果累累、成绩斐然。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保护发展等问题的研究却少之又少。其实,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流动人口开始大规模出现以来,“留守儿童”就产生了,但作为一个面临突出问题而引起社会关注的群体,“留守儿童”是在2002年以后特别是进入2004年,经《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全国性报刊对其学业、生活、性格等状况进行大规模的报道之后,才引起了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对这一群体的系统研究也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即使涉及社会弱势群体基本生存的社会问题,又是关涉农村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问题,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将有助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的稳定,也有助于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真正落实。活动介绍

实践主题: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大问题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新举措 实践时间:2014年1月19日——2014年1月25日 实践地点:城关镇,长安镇等。具体行程安排: ① 1月19日

联系村支书,获取所调研农村的基本信息,确定所需走访的家庭。② 1月20日——1月21日

走访所调查地区的留守儿童家庭,对留守儿童的状况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发现留守儿童所存在的问题。③1月22日

设计问卷,在村里及学校发放调查问卷。④1月23日——1月24日

根据所走访的留守儿童家庭的状况和调查问卷,分析数据,查找文献,检索资料,得出调研报告,得出解决问题的途径。⑤1月25日

将调研报告返还给村委会,然后发放到留守儿童家庭中,以作为以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参考。

城关镇教育概况

城关镇为大院西村所属乡镇,在和城关镇教育部门有关工作人员座谈了解教育状况时,发现城关镇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教师业务素质差,从高中到小学普遍不能胜任,文凭高水平低。

有关部门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对高级中学、初级中学的关系处理不到位,有重两头、轻中间的现象,重抓高中、小学,忽视中学。教师的敬业爱业精神不强,对学生冷淡。良好的老师流失太大,影响全镇的师资质量。

教师的定员定编不合理,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办法解决好民办教师辞退工作。

对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群众只看到了教育的不足,没看到教育的长处,造成群众没有正确的评价。调查部分 准备情况

我们的调查主要采取三种方式:问卷调查、口头调查和资料调查,其中以问卷调查为主。我们小组通过参考一定的资料,然后讨论制定了一定针对性的调查问卷,原来计划设计三种调查问卷,但考虑到实际情况,我们就只针对留守儿童做了一种全面深入的调查问卷,问卷均为匿名调查。

调查问卷主要分四个部分:首先是被调查对象的生活状况,此部分主要是为了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以及所处的环境;第二部分为被调查对象的心理状况,因为被调查对象的教育方面问题与他们的心理状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对所调查对象的心理状况也做了比较透彻地调查;第三部分为被调查对象的学习状况,主要调查他们自身在学习方面的种种情况;最后一部分为被调查对象的教育状况,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方面。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希望尽可能多的掌握被调查对象的信息,并希望能引起广大社会人员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具体调查情况

为了更为有效的展开调查,我们首先到城关镇镇政府了解全镇的留守儿童的情况。镇政府工作人员非常客气的接待了我们,表示非常支持我们的调查,并会尽全力给我们支持。经询问得知,城关镇主要经济来源为种田,这就导致许多家庭父母外出打工经商,因此留守儿童也不算很少。

在调查的过程中,不论是村委会还是留守儿童家庭,都很配合我们的工作,经过两天,调查顺利结束。

在整个调查的过程中,除了问卷调查之外,我们还进行了许多口头形式的调查,包括对行人、留守儿童家长、政府工作人员、路边乘凉的人等等,调查后也做了记录。这些,也丰富了我们的调查,扩充了我们的材料。

整个调查准备充分、计划周密、扎实落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家也得到了锻炼,调查过程相当成功。调查分析

得到第一手资料后,我们小组整理数据、查阅文献、检索相关资料,对留守儿童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具体分析结果见五——七部分。调查中的不足与反思 在本次调查过程中,我们小组对长安镇及附近村庄的留守儿童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拿到了第一手资料,增强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开拓了眼界。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本次调查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足和值得反思的地方:前期准备工作不是特别充分,选取地点留守儿童比例不是特别大,在留守儿童这个问题上我们所调查的地点不是典型。由于时间上的原因,调查的还不是特别透彻。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通过与留守儿童的对话以及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留守儿童存如下问题:

(一)心理方面

在所调查的对象当中,70.2%的儿童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比较孤僻,朋友圈窄,不太喜欢结交朋友。65%的儿童内心有压力,来自于家庭及学校两方面。留守儿童喜欢独来独往,喜欢班集体的儿童只占43.5%。他们内心有烦恼却无从倾诉,把烦恼和压力藏在心里,80.4%的儿童不愿意和老师说心里话,当问及原因时,他们说害怕老师。90.2%的留守儿童表示非常想念父母,但仅有30.4%的儿童每隔一周与父母联系一次,其他儿童与父母联系的时间不是很固定,而且有78.4%的儿童表示将近半年没见到父母了。缺乏父母的亲身管教,留守儿童缺少必要的约束,自觉性较差,缺乏热情和同情心,常有违纪行为的发生,从而形成了不良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学习方面

在所调查的对象中,62.5%的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监护,30.8%的留守儿童由单亲监护,而且监护人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但文化水平较低,仅有4.2%的监护人有高中及以上的文化水平。监护人主要照顾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督促辅导学习的仅占20.4%,监护人的监管力度不足,而且没有能力去辅导孩子的学习,更没有科学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缺少应有的学习氛围。有37.9%的儿童表示常帮监护人干家务,这样导致了孩子学习时间的减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一般,70.6%的儿童学习成绩一般和良好,仅有8.7%的儿童学习成绩优秀,剩余儿童的学习成绩比较差,总体成绩呈现一般的状况。27.6%的留守儿童有厌学心理,当问及原因时,他们说父母没多少文化照样打工挣钱,产生了“读不读书都一样”的新的“读书无用”的消极心理。

78.3%的留守儿童对现有的学习状况不满意,他们认为自己的成绩不理想,而且自己可以做的更好。当学习上有困难时,几乎全部的儿童求助于朋友和同学,监护人担当不了辅导孩子学习的重任。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相当差劲。56.8%的儿童平均每天看电视1到2个小时,监护人能够管制孩子看电视。但涉及到学习时,68%的儿童表示家里没有人督促自己学习,监护人只是偶尔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状况,而且监护人基本不主动与老师取得联系,以便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仅有10.3%的监护人与老师取得联系。

针对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几乎为空白。100%的留守儿童表示学校没有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机构,除此之外,老师的家访次数也少之又少,基本上为一年或几年1次,学校每学期开1——2次家长会,但不是针对留守儿童的。97.6%的留守儿童表示学校没有留守儿童心理疏导老师,也没有留守儿童花名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因 家庭原因

亲情缺失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和心理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家庭不仅是社会的基本单元还是子女的第一课堂,而父母则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人生下来面临的第一个环境便是家庭,家庭是每个人首次社会化的重要场所,血缘关系则注定了父母将要给子女上人生首堂课,将会塑造孩子的人生模型。17世纪英国诗人乔治·格尔贝说:“一个父亲胜于一百个教师。”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也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里。”这都充分强调了家长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而且家庭还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圈,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纽带具有深厚的自然生理因素,带有不可更改的血缘性和遗传性,子女的诞生既是生物意义上人的培育,又是社会意义上人的诞生,家庭的功能不仅是生儿育女,而且是人生的摇篮。所以,父母对子女的责任主要不是养育而是教育,特别是小学和初中年龄段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爱、指导和家庭早期教育的支持,如果这个时期父母一方甚至双方缺席,都会在孩子的人格成长过程中形成某种障碍,影响他们以后成为一个健全的社会成员。父母外出打工后,家庭环境的改变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发育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多数留守儿童会出现害怕、焦虑等心理现象。缺少心理上的支撑,就会产生不安全感和对社会的不信任感,从而自卑而孤独,这种影响对那些年龄较小的留守儿童则更加明显和突出。如果这种情绪长期积累,对其心理健康成长极为不利,不仅会引发各种心理问题,而且会导致留守儿童人格发展的不健全。监管不力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又一重要问题。

从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看,主要存在四种不同的监护类型: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上辈监护和同辈或自我监护。由于我国女性特别是农村女性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素质不高以及女性自身的生理特征等因素,父亲外出打工是当前留守儿童父母打工的主要模式。因此,农村留守儿童以母亲在家的单亲监护为主。由于许多监护人的文化水平不高,家务、农活负担过重,且由于在隔代监护的祖辈人中,其文化程度则更低的原因,造成了绝大部分留守儿童在校外的学习基本没有人辅导的现实,从而使留守儿童在教育上存在着严重监管不力的问题。社会原因

户籍桎梏而导致的学费昂贵和求学无门是造成留守儿童大量出现的重要原因。

自上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全国各地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广大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据专家分析,随同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有近2000万。长期以来,我国的户籍制度一直扮演着维持社会稳定、平衡城乡发展、控制人口流动以及协调社会资源分配的角色。农民虽然可以“自由”进入城市,但是户籍制度依然对农民的身份、就业、教育、生活水平等起到牵制作用。流动人口子女上学难问题即是受户籍制度及我国义务教育体制——“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双重影响的结果。没有现居住地户籍或离开户籍所在地的适龄儿童,在现居住地无法得到同等的受教育机会;或者由于教育的产业化,向外来人口收取高昂的学费,导致大量的农民工子女无法在流入地的学校读书。从而导致他们中的大部分不得不又返回到生养他们的农村,成为留守儿童。

农村基层政府的不重视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又一根源。受经费和思想认识的限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至今没有引起农村基层政府的足够重视。他们既没有设立专项资金,也没有指定专门负责人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管理,从而使留守儿童的社会教育和管理处于真空、自发状态。同时,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和国家政策的倾斜,导致城市和农村的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和边远地区,不仅高中阶段的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而且基础教育的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留守儿童的基础教育则更是处于一种十分薄弱的状态。这一切都使留守儿童受教育权得不到应有的聚焦三农保障,辍学、失学、退学现象不断涌现。学校原因

学校是继家庭之后,未成年人活动的重要社区。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关,承担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任务。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活动。而可怕的是,目前,由于我国农村学校缺乏科学的育人理念,对留守儿童的全面教育效果甚微。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村学校基本上没有对本校的留守儿童进行过专门统计。虽然学校也认为家长外出打工会对学生的学习及品行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但从未想到这是一个“问题”,更没有对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学生采取任何措施和方法。无论是对教师的考核还是对学生的评价,农村学校都还停留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理念上。只注重基础知识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而缺乏法律常识、道德知识方面的教育;缺乏培养未成年人形成正确世界观的教育;缺乏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其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和安全教育。学校是以成绩的好坏来评定一个学生的好坏,甚至放松了对部分成绩较差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这些因素无疑都会促使留守儿童大面积失学和辍学。同时,由于个别教师素质较低,教育未成年人时不顾忌其心理承受能力,任意伤害其自尊心,甚至打骂学生,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此外,学校也很少召开家长会,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互动几乎没有。这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作为儿童社会化一个重要场所的学校,其教育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和填补。留守儿童自身原因 据调查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的年龄主要集中在 14岁以下,其中6-14岁的留守儿童占90%。这说明留守儿童的年龄普遍偏小,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缺乏法律、生理、安全方面的知识,再加上不能很好地辨别是非好坏,交友不当,很容易被一些坏人引入歧途,从而导致严重问题的发生,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从发展的角度看,儿童期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早期社会化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不仅是个体生物性发育的阶段,更是他们心理的发育阶段。留守儿童正处于这一特殊时期,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价值观,其身心处于一种非平衡状态,面临着种种心理危机。由于长期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加上监护人的监管不力,导致情感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留守儿童心理和性格朝着非健康和非积极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大大高于其他的孩子。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决策略

(一)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宣传力度,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

目前,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还很不够,因此,应当通过开展各种活动的方式引起社会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建立留守儿童教育的监控和研究机制,不断总结经验,并结合新出现的问题,加强合作与交流,开展联合研究,共同探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正确认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一是要认识到教育是全民教育,农民工子女应享有受教育权利,而且是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二是要认识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正成千上万地递增,搞好农民工子女教育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这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客观需要。

(二)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目前,我国已制定了《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一系列有关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体系。但是,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对象的权益保护尚缺乏可操作性。留守儿童有权和其他儿童一样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权、健康发展权、受保护权以及参与权。农村未成年人的父母因为现实条件的制约和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方面给予的关注非常不够,对自身负有的职责还很不明确。为了更好地保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还必须通过立法和政策的规定等方式来对留守儿童的权利进行保护,界定和明确社会、政府、学校和未成年人家长、未成年人委托监护人在监护和教育未成年人方面的职责,提高他们监护、教育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规范他们的教育和监护行为,以切实保护留守儿童生存、发展和享受教育的权利。

(三)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体系。由于我国现行体制的影响,外出打工的父母不可能把孩子带到城里就读,只好选择将孩子留在家乡,委托可信赖的人监护。监护人的监护都存在着许多问题,解决不好不仅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还会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问题,政府理应负起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因此,要强化政府的职能作用,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的监护体系,以更好地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四)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间人口流动的限制被打破,由此开始了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转移。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人口流向城市,并由此而产生的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必须引起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长期以来,流动人口子女由于没有当地户籍,交纳不起高昂的学费,难以跟随父母到暂住地入学,只好留在原籍接受教育。这是绝大部分父母不愿意、却又不得不做出的选择。户籍制度改革的核心是要逐步弱化和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分离的各种制度。取消对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的限制,保障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政府应制定、实施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消除对农民工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歧视,使流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享有与城市人孩子平等的教育权利,真正做到“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五)强化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学校是留守儿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做为教育工作者具备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素质。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他们应发挥自身的优势,搞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教育,还应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丰富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因此,作为学校不仅有必要成立留守儿童管理和教育工作组,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和临时监护人的联系,以及时有效地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而且还应该对学习困难、行为和性格异常的孩子做好帮助引导工作,开展师生间、同学间结对的互帮互助话动。同时,应当切实减轻学业负担,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体系和内容,客观真实、公正公平的评价每一个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努力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决不允许体罚学生,使每一个教师都能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让校园、教师、学生共同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的教育生态环境,以弥补家庭教育的缺陷。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话动,鼓励、吸收留守儿童参加课外集体活动或兴趣小组活动,使留守儿童在集体的大家庭中得到关心,感到温暖。

(六)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形成全方位的教育管理体系。今日的中国,留守儿童现象不仅存在而且还会呈现出不断发展的趋势,农村基层组织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由村支部牵头,统筹乡村学校的老师、村妇代会主任、中小学退休教师以及青年志愿者等各方面的力量,大力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体系,将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列入专项议题之中。尽快做好留守儿童档案的建设工作,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情况,给予留守儿童“一对一”的特别帮助与关怀,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人是环境的产物”,所以,农村的各级组织和社会各方面应当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和自我约束,加大整治农村社会环境的力度,优化育人环境,多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积极健康的精神食粮,让留守儿童在文明的农村环境中茁壮成长。

附一:调查问卷 留守儿童调查问卷

答题说明:选择题在选定的题号上打“√”号,填空题将结果填在题后的________内

第一部分 生活状况

一、家庭生活状况:

1、家庭主要收入来源:

A农业

B经商

C外出打工

D其他

二、监护人情况:

1、监护类别:

A、父母直接监护

B、由爷爷奶奶监护 C、独立生活

D、其他

2、监护人文化程度:

A没上过学

B小学文化

C初中文化

D高中及以上

3、监护人主要责任:

A照顾日常生活

B督促辅导学习

C负责人身安全 D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E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被监护人的态度:

A关爱

B没办法推托

C冷淡

D其他

三、你的生活环境:

1、现居住卫生状况:

A比父母在家时好

B与父母在家时一样

C比父母在家时差

2、生理卫生知识指导:

A、有

B很少

C无

3、帮监护人干家务情况:

A常做

B偶然做一些

C不做

第二部分 心理状况

性格:

A开朗

B内向

C任性

D暴躁

E柔弱

F其他

二、情感沟通情况:

1、父亲的文化程度:

A没上过学

B小学文化

C初中文化

D高中及以上

2、母亲的文化程度:

A没上过学

B小学文化

C初中文化

D高中及以上

3、父亲在外务工时间:

A、1年以内

B、1-3年

C、3-5年

D、5年以上

4、母亲在外务工时间:

A、1年以内

B、1-3年

C、3-5年

D、5年以上

5、父母一般多长时间回来一次?

A一到三个月

B三个月至半年

C半年至一年

D一年以上

6、和外出父母联系方式:

A电话 B书信 C其他 ____________________

7、通常父母隔多久和你联系一次?

A一周以内

B 一周到一个月

C不固定

D不联系或很少联系

8、你多长时间没有见到父母了?

A一个月

B近半年

C一年多

D两年以上

10、你希望父母多久和你联系一次 ? A每天

B一周以内

C一周到一个月

D无所谓

11、是否想念外出打工的父母?

A经常想念

B有时想念

C 不想或很少想

12、愿意父母出去打工吗?

A愿意

B 愿意,但希望常回家

C不愿意

13、你有心理话最想对谁说?

A父亲

B母亲

C临时监护人

D老师

E同学

F朋友

14、愿意和老师说心里话吗?

A愿意

B 说一点

C不愿意

15、你最希望和谁住在一起?

A父母

B爷爷奶奶

C兄弟姐妹

D亲戚 E同学朋友

16、父母外出打工期间,你有没有受到过欺负或人身伤害?

A时常有

B有时有

C没有或很少有

17、被别人欺负或被伤害的原因是(没有受过伤害可以不填该题): A父母不在,缺乏保护

B自己胆小怕事

C别人故意挑衅

D其他__________________

18、你喜欢班集体吗?

A喜欢

B比较喜欢

C不喜欢

19、你内心有压力吗?

A比较大

B一般

C没有或很少 20、你喜欢交朋友吗?

A喜欢

B一般

C不喜欢

21、你喜欢与哪种人交往?

A爱和同学交往

B与不良青少年交往

C不爱交往

三、理想:你将来最想干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学习状况

学习成绩

A 优

B良

C一般

D差

二、学习态度

1、你喜欢上学吗?

A喜欢

B一般

C 不喜欢

2、不喜欢上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母外出打工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影响? A起好作用

B没有影响

C 起坏作用

4、起坏作用体现在(选C答案才填该题):

A缺少监督

B因思念父母精力分散

C其他

三、学习满意度

1、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

A满意

B比较满意

C不满意

2、对学习成绩不满意的原因是:

A成绩不理想

B可以更好

C不如别人或未达到父母的期望

四、学习上的困难及求助对象

1、你在学习方面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里有人辅导你学习吗?

A有,能全面辅导 B有,但是只能辅导一部分内容

C没有人

3、你对他(她)们的辅导满意吗?

A满意

B比较满意

C不满意

4、父母未外出打工时,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你最希望谁帮你解决?

A父母

B老师

C爷爷奶奶

D同学和朋友

E其他人 第四部分 教育状况

一、家庭教育:

1、你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

A 1小时以内

B1到 2小时

C 2小时以上

2、有人监管你看电视吗?

A有人管

B有时有人管

C没有

3、家里有人督促你的学习吗?

A有

B没有

4、监护人监管孩子学习情况:

A要求严格

B有时过问

C基本不管

5、监护人对孩子迟到、旷课甚至逃学所持态度:

A坚决反对

B放任自流

C包容支持

6、监护人参加学校家长会情况:

A积极参加

B有时参加

C不参加

7、监护人主动与老师联系情况:

A经常联系

B有时联系

C不联系

8、学校有没有举办过家庭教育知识培训?

A有

B没有

C不清楚

9、监护人是否愿意参加家庭教育知识培训?

A愿意

B无所谓

C不愿意

10、除学习外,你还有哪些困难和问题希望得到谁帮助解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你的不良道德行为习惯主要有:

A 经常有课堂违纪行为 B有抽烟等不良行为 C很少参加集体活动

D 经常撒谎欺骗老师和监护人

E其它不良行为_________________

12、你的不良生活行为习惯主要是:

A懒散 B不讲卫生

C爱讲脏话 D小偷小摸 E早恋

F其他

二、学校教育

1、学校是否有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机构?

A有

B没有

2、老师做家访的情况:

A随时有

B至少一学期1次

C一年或几年1次

D没有 3、学校开家长会的情况:

A每学期1—2次 B每年1次 C不清楚

4、学校有没有留守儿童心理疏导老师 A有

B没有

5、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对策有_________________ 是否有留守儿童花名册: A有

上一篇:小学生游记作文下一篇:医院护士自我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