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的近义词

2025-03-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评价的近义词(精选11篇)

评价的近义词 篇1

衡量、评定其价值。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五:“今州郡寄居,有丁忧事故数年不申到者,亦有申部数年,而部中不曾改正榜示者,吏人公然评价,长贰、郎官为小官时皆尝有之。” 金 元好问 《为橄子醵金》诗之一:“明珠评价敌连城,弃掷泥涂意未平。”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杂课·牛驴杂税》:“牛驴牲畜,烟包布花酒麯等税,交易之所收也,例有牙行经纪,评价发货。” 聂绀弩 《<聂绀弩杂文集>序》:“至于它的内容,如果真有读者,将自会领会,自会评价,用不着我自己说什么。”

评价词语的近义词

评判 [ píng pàn ]

称道 [ chēng dào ]

评估 [ píng gū ]

评价词语的造句

1、如何评价设计的新颖性和独特性?

2、作为一名教练和普通人,你如何评价阿森纳主教练温格?

3、丰田管理评价部作为独立的会计实体。

4、总的来说,这所大学没有什么方法来评价教育质量。

5、相反,她对杜洛埃的评价越来越低。

6、目的评价流感亚单位疫苗(类病毒)的临床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7、他们对当地工会成员的评价很低。

8、目的评价产品的抗冲击性能,开发冲击谱试验机测试分析系统。

9、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基于特征变量的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实时综合评价系统。

10、通过案例研究考察了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并验证了总体指标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11、怪对方做得不够好,却没有了解对方的能力和限制,是否真有条件做到你的要求,你的要求是否合情合理,是否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能力去评价。

12、不论他人如何评价自己,如果本身都不自省的话,那么那些都将成为废话。

13、人生是没有答案,我不想对任何一个人作出否定性的评价,因为我没有资格做出这样的评价。

14、如果按照自己评价他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那我也是个斤斤计较的人。

15、凡是不要以自己的判断,去评价一个人,也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去波及其他人。

16、只有学会自省,才能静下心来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从而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认识到自己的愚昧和无知,进而以他人为镜,取长补短,为今后的成长打下扎实的根基。

17、没有一副画是不被别人评价的,没有一个人是不被别人议论的。

18、我身边的朋友对青岛世园会评价颇高,所以我一直对青岛世园会格外期待。

19、估量一个人,需要内力,评价一个人不需要太多的口才,善意的真诚,就能感动很多人,让思维文化转变别人的角度,让人生观转变自己的生活态度。

20、不要空口直断的给别人贴标签,不要随便去评价任何人,人和人是有界限的,心和心是有规矩的,别总自以为是,别总无能为力,学会准备自己。

21、估量一个人,需要实力,评价一群人,需要能力,做好自己,真的需要很多多方面的技术,技能,和想不到的善良和感恩。

22、死苦,是左右人的名声,也是世人对自己的评价,死了也许招人烦,那是因为活着讨人厌。

23、人和人的距离,不仅是情殇,还有智商问题,所以,别轻易评价别人的才智。

24、如何评价当今的社会,不需要什么空头理论,看看茶卡的人头攒动景象,就知道了。

25、司机是位高高大大很白净的大男孩,操一口带着山东口音的普通话,很善言谈,也很客观的评价这个城市的交通和环境。

26、出了展厅,进入一个长长的回廊形状的碑亭,碑亭里靠墙立着很多的石碑,上面刻着一些著名书法家对蒲松龄先生的评价和赞誉。

27、生活条件好了,女人对美的追求越发执着,社会对女人的评价越发精高。

28、永远不要去评价别人是否幸福,即使那个人看起来孤独无助。

29、原来生活有更大胆的活法,并逐渐培养对自我的信心,建立自己的评价体系与标准。

评价的近义词 篇2

爱戴爱抚

(1) 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 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2)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 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 听不到他的声音了, 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 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这两个句中的“爱戴”“爱抚”, 都具有“敬爱”“疼爱”的意思, 是人们某些思想活动的反应, 但两词的使用对象却不同。

“爱戴”是“敬爱、拥护”的意思, 含有这种意思的词还有“感戴”“拥戴”“推戴”等。“爱戴”一般作动词用, 但较抽象, 适用于下级对上级, 晚辈对长辈, 人民群众对某些为人类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等。如例 (1) 。

论日语近义词的辨析方法 篇3

关键词:语义;对比研究;近义词;反义词

一、方法论

1.通过分析词汇的体系对单词的语义及用法进行分析研究。在研究某一个词的语义及用法时,只对一个词进行分析效果极其有限,最好的方法是以词汇体系为划分点,将属于同一个意义范畴的一组近义词或反义词找出来进行对比研究。例如:将对接触面发生不同作用的「ぬぐう、拭く、磨く、研ぐ、こする、さする、撫でる」这些近义词划为一组,将都和变形有关的「折る、曲げる、畳む、ひねる、ねじる」划为一组,将都表示“除掉、消掉”等意義的「取る、除く、抜く、刈る、摘む、もぐ、むしる、剃る、削ぐ、削る、切る、剥く、剥がす、えぐる」划为一组,或找出反义词如:「嬉しい、悲しい」「楽しい、退屈だ」「ひらく、とじる」「あける、しめる」等,对每个词进行语义及用法的对比研究,简单明了。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同一种语言之间的比较研究,也适用于不同语言之间的语义研究。例如:“可是;但是”与「でも;しかし」

2.以语法范畴为划分点,如看助词或该词的词性是他动词还是自动词,例如:通过比较「まじる、まざる、まぜる、まじえる」和「好く、好む、愛する、憧れる」就可以判明哪些词表达的是自发的意愿或动作,哪些是人为的有意志的动作,从这个方面可以清晰辨明每个词的不同词义及用法。

3.找出和该词具有共同语意特征的词,设定一个可以通用的场景,举出大量例句,从中归纳总结出共通点和不同点。例如:「折る、曲げる、畳む、ひねる、ねじる」都表示线状物或平面体的东西以某轴为中心进行移动变形,这是它们的共同语义特征。不同点是「力の加える箇所、加え方、軸に対する向き、結果の形」。还有,「ぬぐう、拭く、磨く、研ぐ、こする、さする、撫でる」对接触面发挥作用是它们的共同语义特征。不同点是「働きかけの様相が違う」。「掬う、汲む、注ぐ、さす、浴びせる」的共同特征是都「水を対象とする」,不同点是它们还有各自呼应的语义范围。这样在找出它们的共通点之后再分析它们各自的不同很容易理解和接受。

4.注意前后呼应、搭配的方法,每个词都有它的使用范围和呼应规则,例如:「掬う、汲む、注ぐ、さす、浴びせる」中的「掬う」除了和「水」呼应使用之外,使用「手、匙、柄杓」等工具把液体或固体(多数是粒状或粉状)的东西从下向上捧出这是它的独有呼应搭配方法,经常呼应的词是「泡、チリ、灰汁、米、粉、塩、砂糖、砂、豆粒、金魚」。上组词中的「浴びせる」也同样,除了和「水」呼应使用之外,还有「相手に対して物事を勢いよく、あるいは続けさまにしかける」这个语义,经常和「光、銃弾、矢、パンチ」这类词呼应使用,这时是指「これらは粒体やそれに擬される単体で、攻撃性を帯びて相手に降りかかる。」语义完全不同。这是它的另外一个语义特征。

5.设定同一语境,指出一组词中的某一个词可以用而另一个不适用,这样对比说明对分析词义很有效。例如:在对比「あける、ひらく」时,在找出它们的共同语义特征之后,即同时可以和「本、窓、包み」搭配使用,然后分别说明「傘、パラシュート、扇、蕾、魚」を「開く」,「コップ、蓋、引き出し、穴、行」を「あける」,它们分别表达的语义是「密着体が左右あるいは四方対称に広がる形態的特徴」と「塞いでいるものを取り除き、空間を確保する」。另外,还有一种直截了当的方法就是这个词在某种情况或语境下不能用。例如:用「ひらく」形容人体部位时,「目、口、両足、手、胸」可以用,但「爪、頭、背中、脇」不能用。

二、实例分析

下面就以「ぬぐう、拭く、磨く、研ぐ、こする、さする、撫でる」为例,运用上述的研究方法对比研究这一组近义词的词义。

1.共通的语义特征。「ぬぐう、拭く、磨く、研ぐ、こする、さする、撫でる」这七个词的共通语义特征是:都是以某种力量或方式作用于某个对象,并且不是静止地发挥作用,而是以“动”的方式发挥作用。一般情况下,表示接触的场所的时候,像「~に触れる?触る」都是用助词「に」来表示,而上述这七个动词都要求和「を」搭配使用。也就是说这七个动词表示的意思,不单纯是“接触”,还要对对象发挥作用、只是它们在发挥作用时的方式、方法不同。那么它们是以什么不同的方式或力量发挥作用,本文拟从「目的、対象、方法、結果の状態」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2.目的。「拭う、拭く」的目的都是把什么东西“擦掉、擦去”「除去」,不同之处是:「ぬぐう」能和表示「離点」的「から」呼应使用,例如:「額から汗を拭う。」◆「目元から涙を拭う。」

这一点要注意,不但「拭く」不能和「から」呼应使用,其他几个动词都不能和「から」搭配使用。因此,「ぬぐう」「ふく」相比较,「ぬぐう」的“擦去”「除去」意识更强,目标更加明确。「汚れていないところもとりあえず拭いておく。」像这样没有明确“擦去”「除去」对象的场合只能用「ふく」而不能用「ぬぐう」「ふく」除了上述语义之外,还有“使……干净”「拭いてきれいにする」「美化」的意思,这一点和「磨く」「研ぐ」有相似的语义。但是,「磨く」强调的是「光や艶を出して見栄えをよくすること」,例如:

◆窓ガラスを磨く。◆靴を磨く。而「研ぐ」强调的是「表面の曇りや錆や凹凸を取り、角や縁を鋭くし、切れ味をよくすること。また、不純物が無くなるようにこすること。」刀を研ぐ。◆米を研ぐ。◆鋏を研ぐ。由此可见,「磨く」目的重在追求「見た目の美しさ」,而「研ぐ」目的追求「実用のための機能性など」。另外三个词的动作都含有“摩擦”的语义,但目的不同。「こする」的目的是「摩擦そのものである。物と物を接触させる場合にも言う」

◆タオルで背中をこする。◆手をこする。除此之外,「こする」还有无生物做主语的情况,不是人为有意的动作,如:「車体が塀をこすった。」这一点和其它六个均有意志性行为动词的用法不同。「さする」和「なでる」都是含有感情动作的动词,但「さする」的目的是「精神的、肉体的な苦痛を和らげるために行う」,而「なでる」的目的是「愛情表現や触感を確かめたり楽しんだりする目的で行う。ときには比喩的な表現にも使う」,这二个词即相似又有不同。胸をさする。◆病人の背中をさする。痛むところをさする。子供の頭をなでる。◆五月の風が気持ちよく頬をなでる。◆君主が民をなでる。

3.対象。「ぬぐう」的对象一般是「汗、涙、血、ほこり、泥水、墨汁、汚れ」,多为液状物,附着的场所一般是「まぶた、目元、額、唇、頬、手、髪の毛」,像「泥のかたまり」「石」这类固体物一般不能成为「ぬぐう」的対象。另外「ぬぐう」主要是文章用语,一般不和表示希望的「~たい」,表示指示与命令的「~なさい」呼应使用。「ふく」所呼应的对象范围要比「ぬぐう」大得多,它包含了所有的「ぬぐう」对象,除此之外,他的对象还包括「鼻汁、よだれ、便、湿気、かび、すす、こぼした水、泥のかたまり」,液体、固体都可以成为「ふく」的对象,附着或沾着、粘着的场所也扩大到「窓、食器、レンズ、鏡、ガラス、机、いす、家具、畳、廊下」等。要注意的是在所研究的七个动词中只有「ぬぐう」「ふく」这两个词的对象可以是液体物,其它五个都不能用。「みがく」的对象都是坚硬的物体,如「玉、宝石、金属、レンズ、鏡、ガラス、食器、板の間、柱、爪、歯」。「研ぐ」的对象是「包丁、刀、剃刀、鋏、鉋、斧などの刃物、牙、爪」等,如果是以「汚れを除く」为目的的话,上面这些词都可以成为「ふく」的对象。「こする」的对象更为广泛,只要是「ある程度の面と固さのあるもの」,都可以成为「こする」的对象。另外,像「手と手をこする」这样「同じものどうしも摩擦の対象となる」,这一用法其它六个词都不能用。「さする」的对象是精神或肉体出现问题的地方,例如:「疲労、痛み、しびれ、こり、腫れ」等,抚慰精神上的问题,比如「胸をさする」基本都是比喻的用法「なでる」的对象既可以是身体的全部,也可以是身体的某一部位。而且,这个词本身含有“爱、友爱、眷恋”等感情色彩,所以它的对象也可以是「墓石、遺品、人形、身の回り品」等,当陷入沉思或十分得意时也可以说「あごをなでながら思い込んでいる」「ひげをなでながら相手を見ている」。当陷入某种感慨时也可以表现为「頭髪をなでる」。

4.方法。「ぬぐう」的擦法是“轻轻地、悄悄地擦去”即「軽く、そっとぬぐう」。「拭く」的擦法除了和「ぬぐう」一样“轻轻地、悄悄地擦去”的擦法之外,还可以用力猛烈地「ごしごし、ぎゅっぎゅっ」擦或蹭。另外「拭く」还可以使用「黒板拭き、モップ、窓ガラス拭き器具」这类工具来擦。和「ぬぐう」不同,它还可以借助「水などの液体、ベンジンなどの薬品、ワックス、クリーム」这类液体除污。「磨く」的方法有几种情况:当用手“磨”或“擦”的时候,一般使用布、刷子等软质的东西;当“磨”或“擦”的对象是金属、石材等坚硬物的时候,抹上或涂上粉、药、沙子等用机器来“磨或蹭、擦”。在使用“布或药等”来“磨”或“擦”的情况和「拭く」的方法有共通点,只要对象一致可以互换使用。另外,「磨く」也可以和「拭く」一样用力猛烈地「ごしごし、ぎゅっぎゅっ」“磨”或“擦”。「磨く」的方法还有个特点就是“磨”或“擦”的方向是不受限制的,可以反复地“磨”或“擦”,直至“锃亮”「ぴかぴか」或“光滑”「つるつる」。「研ぐ」通常是对有平面的、硬的物体进行前后方向的“磨”或“锉”,有时会浇点水来“磨”或“锉”,很少使用药品等,偶尔也会在旋转的机器上装上刀片来“磨”或“锉”。「こする」是“蹭”,是直接对对象的接触,它的“力度、次数、方向”都不受限制。「磨く、研ぐ、こする」这三个词,有时由于它们的作用可能会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在这一点上「磨く、研ぐ、こする」和其它四个词不同。「さする」「なでる」一般是用“手、手指尖、软毛巾”等来“轻抚或抚摸、抚慰”,基本要求是“轻、柔”,动作方向是自由的,因为动作当中包含着“友情、关心、爱”,因此对象物不会发生形状改变之类的变化。这一组词几乎都用于褒义,结果都是积极的,只有「こする」例如「うっかり床をこすって傷がついた」会导致消极的结果。

5.语法方面的特征。「汗を/額を/額の汗を」「ぬぐう/拭く」,「垢を/背中を/背中の垢を」「こする」,「ぬぐう/拭く」「こする」这三个词“擦去、擦掉、搓掉”的对象物和附着的场所「除去の対象物、付着箇所」都可以用助词「を」格来表示,这是其它四个词没有的语法特征。另外,这一组词中只有「こする」有个词干相同的自动词「こすれる」,它的语义是和人的意志无关的一种相互摩擦和「擦れ合う」同义。

6.同一语境下的用法辨析。注意:·符号表示可以用; 符号表示不自然;?菖符号表示不能用。

7.不同的语义范围。这组词除了上面介绍的对接触面发挥作用的共通语义之外,还有各自不同的语义范围。

「ぬぐう」:还有将「恥、汚点、気持ち」を「消しとる」的意思。例如:「不安を拭いきれない」「汚名を拭う」等。「磨く」:还有「上達させようと勤める」、「練磨する」、「質の向上をめざす」等语义。例如:「技術、技、腕、文章、表現、言葉」を「磨く」「撫でる」:我们常会看到或听到这样美的句子:「そよ風、すすきの穂、若葉、柔らかい布」などが「頬、うなじ、肌」を「撫でる」。这是「撫でる」的另一种语义,它表达的是自然与人的心情交融在一起的拟人化用法。

以上,本文通过实例探讨了词义对比研究的方法,本方法简单有效,它不但可以运用到词义辨析上,这种方法还可以运用到句型的意义和使用方法的研究上,掌握了此研究方法,在对日语的学习以及研究上都会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類語例解辞典,1994,小学館.

[2]類語使い分け辞典,1998,研究社.

[3]日本語使い分け辞典,2001,講談社インタナショナル.

[4]国立国語研究所,1972,「動詞の意味?用法の記述的研究」秀英出版.

[5]中野智,1986,「ふく?ぬぐう」「日本語研究」第8號,東京都立大学.

[6]姫野昌子,2004「日本語表現活用辞典」,研究社.

[7]渡辺実,2002「国語意味論」,塙書房.

评价的近义词 篇4

调和 谐和 相和 协和 祥和 融洽 和煦 和睦 协调

和谐的反义词

强横 杂乱 凶暴 动荡 不配 横蛮 凶横 ** 厉害 蛮横

和谐的造句

他们到处搬弄是非,传播流言、破坏组织内部的和谐。

生活中,妈妈和爸爸配合得很好,我们家总洋溢着温馨和谐的气氛。

聆听是人与人和谐间的通道;是通向成功的桥梁;是那些执迷不悟的人的回头船。

我们要关心残疾人的生活,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观念。

和谐社会是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的社会。

北京的新老建筑和谐衬托,相得益彰,令人惊叹。

这对夫妻结婚三十多年,细水长流,感情始终和谐恩爱。

友谊能使人同舟共济,这样才能营造和谐社会。

她喜欢爸爸,她喜欢妈妈,她喜欢这个和谐温暖的家。

和谐美,顾名思义就是就是相互尊重包容和默契。

协调与和谐并非轻重不分,并非半斤八两。

卧室的家具和墙壁的颜色十分和谐。

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为建设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讲文明懂礼貌,共建和谐社会。

为了团体的和谐着想,他只好委曲求全地退出。

夫妻间的争吵,琴瑟和谐,我们还是不劝为妙。

政府给横行霸道欺压乡邻的恶人给以了严惩,乡亲们载歌载舞,庆祝乡里可以回到以往的和谐。

我们这个小团体从来是很和谐的,上和下睦,团结友爱,因此,每项工作都完成得很好。

评价的近义词 篇5

宽饶 宽厚 宽恕 原谅 宽宏 优容 包容 宽宥 体谅 松驰 松弛

宽容的反义词

严惩 狭隘 刁难 刻薄 严格 苛求 偏狭 严厉 苛刻

宽容的造句

我们对老师要有一种宽容的习惯对老师。

对犯罪必须严厉打击,不能罞方为圜,有所宽容。

心广体胖的人,大都是宽容的人!

每一个人都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我们做错事时,刘老师经常都能宽容我们。

我们不能随便的宽容,随便宽容会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懂得宽容的人,会用微笑迎接崭新的明天。

宽容是最美丽的一种情感,我们要学会宽容。

每个人都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别人才会尊重你。

宽容是中华人明的传统礼仪,我们一定要扞卫他!

当年廉颇向藺相如负荆请罪,是有感于藺相如的宽容大度。

凡事宽容些,坚持己见,难免作茧自缚,徒增困扰。

只有你宽容别人,别人就会宽容你。

对人不要吹毛求疵,应该宽容大度。

对那些流氓,我们越是宽容,他们就越是肆无忌惮。

对别人要宽容,不要睚眦必报。

虽然这件事情我做错了,但爸爸还是宽容地原谅了我。

如果我们的宽容心像海一样宽广,那么我们的世界将变成人间的天堂。

老师时刻都让我们要懂得宽容别人。

评价的近义词 篇6

【词语】 锻炼

【全拼】: 【duànliàn】

【释义】: (1)通过体育运动使身体强壮,培养勇敢、机警和维护集体利益等品德:~身体,保卫祖国。(2)通过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使政治觉悟、工作能力提高。

【例句】

1、孩子们,每天要有充分的锻炼。

2、 慢跑是有益健康的锻炼方式.

3、 运动有助于锻炼人们的性格。

4、 她多年来从未间断锻炼身体。

锻炼的近义词

熬炼、磨炼、训练、锤炼、陶冶、磨练

ao lian

1、熬炼

示例:彼得向我们保证困难是正常的,他说:「那如火一般的熬炼临到你们的时候,不要惊奇惧怕,以为发生了什么非常的事。」

mo lian

2、磨炼

示例:过去常常存在这样一种观点――在英国,要想成为一名设计师,你需要以一个饱经磨炼的天才的形象来开启自己的事业,并且,终日在伦敦东部的一个小窝里埋头苦干。

xun lian

3、训练

示例:“你不应该今天努力地训练她,”他警告",她已经走来自我的农场所有的方式而且(/她)很疲累.

chui lian

4、锤炼

示例:喝奶制品、晒太阳、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锤炼,能为你的骨骼“挣钱”,但长工夫吃素、过度减肥对骨骼总量来说是笔“大开支”,要避免。

tao ye

5、陶冶

示例:亚里士多德不是称人类为理性的动物吗,具有,Logos,的生物,并暗示所有的人类,都有求知欲,且想要陶冶他的身心,并过自由的生活。

mo lian

6、磨练

示例:从很多方面而言,尽管我成长过程中有时受到限制,但现在我很高兴我有两种文化,它不仅仅扩大了我的世界意识,而且磨练了我自己。

详细解释

◎ 锻炼 duànliàn

(1) [take exercise]∶通过军事训练或体育活动,增强体质

每个早上进行走路上班的锻炼

(2) [temper;steel]∶磨炼

他这几年锻练得很不错了

(3) [forging and smelting]∶锻造,冶炼

亦作“ 锻炼 ”。 1.冶炼锻造。 汉 王充 《论衡・率性》:“夫铁石天然,尚为锻者变易故质,况人含五常之性,贤圣未之熟锻耳,奚患性之不善哉?” 唐 郭震 《古剑篇》:“良工锻凡几年,铸得剑名龙泉。”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便将铁捧回家里来,日日夜夜地锻炼,费了整三年的精神,炼成两把剑。”

(2).比喻锤炼文辞。 唐 柳宗元 《送辛殆庶下第游南郑序》:“为文无谬悠迂诬之谈,锻翦截,动可观采。” 明 唐顺之 《万思节工于诗而近又学射次韵答之》:“衣寂寥吾且老,文章锻子能工。”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不加锻,组於自然。”

(3).精练。《新唐书・舒元舆传》:“其文锻精粹,出入今古数千百年。”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严维》:“诗情雅重,挹 魏 晋 之风,锻HI,庶少遗恨。” 郭沫若 《历史人物・王安石》:“ 王安石 的文章锻炼含蓄,收敛沉着,很有深度。”

(4).罗织罪名,陷人于罪。《后汉书・韦彪传》:“锻之吏,持心近薄。” 李贤 注:“言深文之吏,入人之罪,犹工冶陶铸锻,使之成孰也。” 宋 苏辙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既付狱吏,必欲之死,锻久之不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官尚欲以逼污投环,锻罗织。”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在‘统一战线’这大题目之下,是就可以这样锻炼人罪,戏弄威权的?”

(5).拷打折磨。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鞫狱》:“吏隶辈奉承上意拷掠锻,靡所不至。” 清 昭 《啸亭续录・李赓芸之死》:“公不服, 以c 拍案厉声之,日夜锻不休。”《天讨・望帝<四川讨满洲檄>》:“虏一日不去,吾 蜀 人一日不处拷掠锻之下矣。”

(6).在艰苦中经受考验,增长才干。 唐 杜甫 《奉赠太常张卿二十韵》:“顾深惭锻,才小辱提携。”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入京以后,角逐名场,奔走衣食,v益久,锻益深。”

(7).指通过体育运动使身体强壮。 蔡元培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只要在心理上使学生彻底明白体育的目的,是为锻炼自己的身体,不是在比赛争胜上,要使他们望正鹄做去。”

评价的近义词 篇7

一、从实词的感情色彩入手辨析

同音近义词误用, 可用词语的感情色彩加以辨析。感情色彩, 即区分是褒义词、贬义词, 还是中性词。有些词的基本含义相同, 但含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带有肯定、喜爱、赞扬意味的词叫褒义词;带有否定、憎恨、蔑视意味的词叫贬义词。中性词不具有褒贬色彩。

例1.不管到了什么时候, 企业管理都离不开勾 (或沟) 通。

例2.中国的互联网市场广大且发展迅速, 已成为中国营 (或盈) 利最大的行业。

例3.一座刻有论语选段的石碑树 (或竖) 立在广场中央。

例4.女主人公憧憬的丈夫是: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一定是卓有成就的, 一定会成为深负 (或孚) 众望的人。

例5.在家庭浓厚的美术氛围的熏染 (或陶) 下, 小林也深深地爱上了绘画。

解析:例1中“勾通”一词应改为“沟通”, 此句若是不改, 其句意便是———企业管理任何时候都离不开暗中勾结、串通一气。这是因为“勾通”一词含有明显的贬义, 指暗中串通、勾结, 通常用在“勾通日寇, 背叛祖国”之类的句子中;而“沟通”则只是指使双方相通, 是一个中性词, 用做“沟通文化”“沟通思想”等。例2中“营利”一词应改为“盈利”。“营利”是贬义词, 指主观上谋求利润, 如“只顾营利, 不顾信誉”;“盈利”是指赚钱, 侧重于客观上获得利润。例3中“树立”应该为“竖立”。“树立”一词多含褒义, 对象多为抽象的好事, 侧重指在意识形态领域立起新人、新事、新风尚等;“竖立”是中性词, 指在地上或物体上把另一物体直立起来。例4中“深负众望”与“深孚众望”混淆, “深负众望”是贬义词, 以为辜负了大家的希望;“深孚众望”则指使群众信服, 是褒义词。例5中“熏染”应改为“熏陶”。“熏染”是贬义词, 多指人的思想和生活习惯逐渐受到不良的影响, 如“要知道让一个纯洁无瑕的儿童, 去受罪恶的熏染, 是作母亲的罪恶”;“熏陶”则含有褒义, 多指受好习惯影响。

二、从实词的含义入手辨析

在一组同音近义词中, 其词义范围、程度和含义都会有差别。大部分情况可以用有差别的字词组来判断其含义的不同。例如:“边疆”和“边境”都是指远离内地靠近国境的地区, 但“疆”指“疆土”, 指靠近边界的领土, 范围较大, 而“境”是靠边界 (国界) 的地方, 范围小。又如:“蕴蓄”和“蕴含”都有包含之意, 但“蕴蓄”可组一个词“积蓄”, 便可推出含义应为积蓄或包含其中而未表露出来, “蕴含”则只有包含之意。还有“委屈”和“委曲”, “屈”可组词为“冤屈”, 便可推出其含义为“因冤屈而难过”;而“曲”可组词为“曲直”, 便可推出其含义为“事情的底细”。

例6.医院专家经过三次会诊, 现已查明治病原因。

例7.大中城市居民消费调查结果显示, 年收入5万元左右的三口之家, 要将一年的生活费控制在3万元以内, 才有可能结余出子女的教育费来。

例8.每年三月, 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聚集北京, 共商国事。

例9.他违反了《刑法》, 自然是罪有应得。

解析:例6的“治病”应该为“致病”。“治”为“治疗”的意思, 而“致”是“导致”的意思, “治病”在句中明显不合语境。例7中“结余”和“节余”混淆。“结余”, 顾名思义是指“结算后余下的”, 而“节余”的“节”则是“节约”的意思, 意为“节约而剩下”。例8中“国事”应为“国是”。“国是”的“是”可组词为“是非”, 可推出“国是”为国家大计之意, 而“国事”则没有这层含义。例9中“违反”应为“违犯”。“违反”一般适用于规章、原则等, 不遵守、不符合, 错误程度要浅一些;“违犯”程度深一些, 适用于法律、法规等, 指有意识地破坏和触犯法律法规。

三、从实词的用法入手辨析

实词的用法主要可分为实词适用的对象和词性两个方面。有些近义词有专门的使用对象, 有的对人, 有的对物, 对人当中有对自己的, 有对别人的。如果把握不准, 就极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用。例如, “希望”既适用于自己, 又适用于别人;“期望”则只适用于别人。“倾听”适用于上级对下级, 而“聆听”只适用于下级对上级。除了适用对象外, 同音近义词词性发生变化, 用法也不尽相同。

例10.为了迅速扭转连年亏损的局面, 厂党委决定启用精通业务, 有决策能力的退休科技人员。

例11.请把办公桌调整到一个适合的高度。

解析:例10中“启用”应为“起用”。因为“起用”的对象是人, 而“启用”的对象是物。例11中“适合”与“合适”混淆。“适合”是动词, 用法如“你觉得你俩适合吗?”;“合适”是形容词, 句中也是定语的位置, 应用“合适”。

基于语料库的近义词识解和辨析 篇8

关键词:Tuxian 语料库 认知识解 语义解构

一、使用现状考察

查找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网络版-现代汉语语料(http://ccl.pku.edu.cn:8080/ccl_corpus)我们发现,标题中四组词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非常混乱。以下例句①,均出自报章语篇,Tuxian②的意义和语境基本相同,却使用了不同的词汇形式,不免让读者眼花缭乱。

(1)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

(2)但令人担忧的是,在用水矛盾日益[凸现]的今天,中国西北地区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却依然严重。

(3)……对美国说“不”的勇气将会越来越大,欧美矛盾会越来越[突显]。

(4)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有国有企业,其经营机制上的矛盾日益[突现]。

郑林丽,董斌[1]就4个词的混用现象做过简要讨论,提出“它们出现的频率似乎不相上下。”笔者认为“频率不相上下”的说法欠妥,CCL中4个词使用频次相去甚远。

二、相似度和通用性考察

笔者在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的相似词网络平台(http://klcl.pku.edu.cn:8080/seek/check.php)上对这4个词进行查询,其相似度排序如下:“凸显-凸现”:0.999;“凸显-突显”:0.914;“凸现-突显”:0.907;“凸现-突现:”0.867;“凸显-突现”:0.782;“突显-突现”:0.754。单字:“凸-突”的相似度为:0.626;“现-显”的相似度为:0.333。Aitchison[2]指出在人脑词库中,越是发音、词义或用法等方面相近的词,互相之间的联系越为密切,而由于联系密切,所以也特别容易混淆,从而在理解和表达式发生错误。这正是标题中的4词容易造成混淆的原因。

笔者在CCL中对4词的复现率和搭配进行考察。CCL总字频数:307,317,060,总字种数:9711(查询日期:2013年12月1日)。

表1:CCL中“凸”“突”“显”“现”的字频

字凸突显现

频数4964204,660216,1041,210,137

标准化频数(每百万字)9.74390.272377.11403.22

可见现代汉语中“现”的标准化词频达到每百万字403次之多,为高频字,“显”“突”次之,而“凸”为低频字。

表2:CCL中Tuxian的词频

词凸显凸现突显突现

频数45544078147

组合成词后,“凸显”“凸现”的词频却远高于“突显”“突现”。可见“凸显”和“显现”为强搭配词,而“突显”“突现”的搭配力度较弱。

语料库语言学家认为词的意义在于它的搭配,应该通过搭配来认识一个词。从检索中可见,这4词多用于正式语体,绝大多数检索条来自于新闻报刊语篇。Tuxian为动词,也有少部分充当名词(主要在“凸显”和“凸现”的检索条下)。Tuxian搭配频率超过5次以上的名词如下。凸显:问题(48),作用(21),矛盾(18),重要性(14),地位(13),理念(12),效应(8);凸现:问题(32),优势(19),矛盾(9),地位(7),主题(7),作用(7);“突显”和“突现”没有搭配频率超过5次的名词。搭配中,另一重要信息为与Tuxian共现的修饰语。与Tuxian搭配频率超过5词的副词如下。“凸显”:日益(41),更加(11),进一步(6);“凸现”:日益(20),已经(6)。而“突显”和“突现”的修饰语却显现离散性,没有频率超过5次以上的副词搭配。

综上,“凸显”“凸现”在语料库中复现率远高于“突显”和“突现”。“凸”和“显、现”是属于强搭配词。“突”和“显、现”为弱搭配。和“凸显、凸现”搭配的NP以及修饰语在数量和类型上都多样丰富。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4词的通用性分别为:“凸现>凸显>突现>突显”。

三、理据性和系统性考察

“突-凸”和“现-显”为两组近义词。从《新华字典》的释义看,“突”为会意字,从穴,从犬:犬从洞穴中突然窜出;“凸”为象形字,义为“高出周围”。但是在引申义中,两者义项交叉于“高出周围”。“现”为形声字,从玉,从见。本义为打开玉璞见光彩,今义已泛化。“显”为会意字,本义为头上的装饰品。“显”,见也。故,“现”“显”二字为同义字,两者在“表露在外”义项上重合。

《现代汉语词典》(下称《现汉》)作为我国第一部确定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辞典,在异形词整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整理了大量的异形词[3]。但是,《现汉》(第6版)对Tuxian的4个形式均予以独立立目,并未将其中任何一对视为异形词。其释义如下:

“凸显”:【动】清楚地显露:草地上~出一座花坛| 市场规范化的问题日益~出来。

“凸现”:【动】清楚地显现:在一排排的校舍中~出图书馆的高楼。|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不少历史遗留问题~出来。

“突显”:【动】突出地显露:手臂上~出一条条青筋|产品的包装也~出民族特色。

“突现”:【动】①突然显现:转过山脚,一片美丽的景色~在眼前。②突出地显现:语言和行为都~了他的个性。

从以上注释可见,“凸显”“凸现”“突显”“突现”四词的义项相近,但是“突现”另具“突然显现”义项。正是基于以上语义的重合,才会造成用法上的混乱。

再看《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下称《规范》)(第2版)。

“凸显”:清楚地显露出来:~英雄本色。[提示]跟“凸现”不同“凸显”侧重于显露、显示,强调从隐到显的过程;“凸现”侧重于呈现出现,强调从无到有的结果。

“凸现”:清楚地呈现出来:前言~本书的特点。

“突显”:突然显露出来:身体~不适。[提示]跟“凸显”不同。

“突现”:①突然出现:走出山口,一抹平川~在眼前。②突出地显现:他以精湛的表演~人物的复杂性格。[提示]用于以上意义时不要误写作“凸现”。

正如严学军和孙炜[4]所述,《规范》增加了“凸现”和“凸显”的辨析,主要从“显”和“现”的语义要素的区别,即“显”强调从隐到显的过程;而“现”强调从无到有的结果。这似乎使得这两词的区别略显清晰。《规范》从学理上指出词语的细微差别,对语言的规范使用是有积极作用的。笔者也认为对“凸现”的解释《规范》的“清楚地呈现出来”要比《现汉》“清楚地显现”更加清晰、精准。

从学理上考据,“突然”表示时间的瞬间完结,而“显”强调“从隐到显的过程”本身义项上是冲突的,“突”和“显”源义无法结合,只有“突出”和“呈现”的义项能得以结合。笔者以为,“突显”可作为“凸显”的异形词,义为“突出地显露”。语料库中的低复现率性也可以作为推荐其为异形词的依据。

“突现”为多义词。《现汉》和《规范》注释中的第一义项(下称:突现①)为:“突然显现”和“突然出现”,所给例句相似。《现汉》的注释更注重系统性,因为其它几个词语“现”均解释为“显现”。而对于第二个义项(下称突现②),两者均解释为“突出地显现”。然而笔者在观察语料库时却发现,在许多语例中,却很难区分“突现①”和“突现②”。有时可以依据语境来区分。如某新闻标题:

(5)北京春节庙会[突现]“申奥”主题

该句可以理解为“突然出现”也可以理解为“凸出呈现”,但是文中详述为:

(6)今年的北京庙会不仅展现了妙趣横生的老北京民俗文化,而且[突现]了北京申奥主题。

依据语境可以认定该句子中为“突出显现”之义。我们认为“突现②”的意思是基于“突现①”引申而来,而语言中还存在一个兼有“突然出现”和“突出呈现”的义项,我们称之为“突现③”。释例如下:

(7)可能会被下意识的联想如何不时[突现]在意识的前景之中的机制所吸引。

(8)他两眼盈满的泪水映照着远方[突现]的那团耀眼的巨焰,轰鸣声几秒钟后才传过来。

以上例句中,“突现”均表快速,又兼具“突出地呈现”的意思,似乎很难单归入独①或②义中。“突现③”为①或②义的融合义,是其互相影响和制约而产生的新义项。

四、系统性考察

鉴于古代汉语语料库中没有4词的用例,可认为四词是在现代汉语中才完成词汇化和进入语言流通的。也就是说历时考察的手段在4词的辨析上发挥不了作用。下面我们借助系统性手段对4词进行考察。系统性原则主要是根据等义成分在重合义项上组词的系统性进行取舍。在现代汉语“凸-突”和“显-现”在各自的重合义项上的使用情况如下所示:

表1:“凸-突”的系统性考察

组词系列

等义成分高出周围

~起~出~镜~版~窗~兀

凸+++++-

突++---+

表2:“显-现”的系统性考察

组词系列

等义成分表露在外,使人看见

~露~摆~著~眼~见~形~身表~发~~象

显++++++----

现-----+++++

以上组词均来自《现汉》(第6版)。从上表“凸”在“高出周围”的义项上系统性强于“突”;“现”和“显”的系统性强弱似乎相去无几。那么可以认为:“凸显”和“凸现”的系统性高于“突显”和“突现②”。“凸”基本上与“具体”的物体搭配,我们推测,“凸”的抽象义项,可能是受到“突”的影响。

五、认知识解

下面我们推演四词的认知识解过程,鉴于“凸显”和“凸现”的细微区别,我们认为其语义引申的过程是相似的,可以归为一组。

“凸显和凸现”从本义到扩展衍生的过程中,两次触发概念隐喻操作,如下图所示:

图1:“凸显/凸现”的语义推理

我们通过例子阐释“凸显/凸现”从源义经过隐喻操作的语义扩展的过程。

(9)一个孔武的土著男性的头颅则[凸显]正中,其两旁的巨手一托太阳,一举明月。(源义)

(10)其头部的前后各有一个面部,一手执法器,一手扶膝,两个乳房[凸现]……(源义)

(11)终于一颗颗红五星在折开的树枝中[凸显]出来。(目标义1)

(12)结果是西方与俄之间早已有之的矛盾和分歧重新[凸显]。(目标义2)

在例(9)中,“头颅”为具体的物体,表示“高出周围物体”;而往往高出周围的物体容易是自身清楚地显露出来,成为注意的焦点;继而“凸显”的词义扩展到“(具体物体)清楚地显露出来”,其受事可以无需在形态和空间上高出周围物体,这是一个基于相似性的隐喻过程,即“清楚显露出来的物体是高出的物体”,如例(11)。现代汉语中绝大多数“凸显”和“凸现”的对象为抽象的事物如“问题、矛盾”。这是一个从具体域映射到抽象域的隐喻过程,语义得以进一步拓展。如例(12)“凸显”的对象已经是抽象的“矛盾和分歧”,隐含了“矛盾和分歧是显露出来的事物”的概念隐喻。从语料可见,目标义2为“凸显”和“凸现”主导义项。我们将“突显”视为“凸显”的异形词,无需构建其识解过程。

下面考察“突现”的语义识解。我们考察的4个词中,只有“突现①”CCL古代汉语语料库中出现,可推测“突现②”的意思是基于 “突现①”引申而来,“突现③”为“突现①”和“突现②”的语义融合。

图2:“突现”的语义隐喻推理

(13)2002年全国足球甲级队海埂春训期间,某国脚[突现]球场……(源义)

(14)在枕边备有附有灯光的圆珠笔与备忘录,灵感[突现]时,就可立刻随手记下。(目标义1)

(15)于是渐渐地,在二维平面中清晰地[突现]出一个三维立体的图像。(目标义2)

(16)挂靠企业的产权模糊问题[突现]出来。(目标义3)

(17)不多时日后,一幢幢楼房、一条条街道将[突现]在我们眼前,20平方公里的开发区必定处处充满生机。 (目标义4)

“突现”的目标义1既表示速度之快,又有“突出呈现”之义,表示一种“从无到有的快速改变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如果换成“凸显/凸现”,就失去了“快速”之义。

六、总结

综上,“凸显”和“凸现”通用性相似,在词义上略有差异,“凸显”强调从隐到现的过程,“凸现”侧重从无到有的结果,可以视为一对近义词;而“突显”因其通用性、理据性、系统性均较弱可推荐为“凸显”的异形词。“突现”可视为有3个义项。“突现①”:突然出现;“突现②”:突出呈现;“突现③”:突然出现而突出呈现。“突现”和“凸现”为义项同义词。

注释:

①如无特别注明,本文的例句均来自CCL。

②为表述之便,本文将Tuxian作为4词的总称。

参考文献:

[1]郑林丽,董斌.“凸显”“突显”“凸现”和“突现”[J].语文

建设,2005,(4):55-56.

[2]Aitchison,J.Words in the Mind:An Introduction to the

mental Lexicon[M].Oxford:Blackwell,1987:283.

[3]杨春.现代汉语中的异形词[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42.

[4]严学军,孙炜.“凸显”“突显”与“凸现”“突现”[J].辞书

研究,2012,(1):84-86.

徘徊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 篇9

徜徉:也作“倘佯”。①徘徊;自由自在地行走:徜徉花市,徜徉

犹豫:迟疑不决:意尚犹豫|犹豫不决|欲从灵氛之吉占兮,犹豫

踌躇:①犹豫,迟疑不决:踌躇地呆坐了很久。 ②徘徊不踌躇

踯躅:1.以足击地,顿足。 2.亦作“踯?”。徘徊不踯躅

耽搁:①延迟;延缓:忙于应酬,把正事耽搁了。 ②停留耽搁

彷徨:彷徨

勾留:逗留。勾留

逗留:暂时停留:今年春节在家乡~了一个星期。也作逗遛。逗留

停留:1.谓不继续前进或移动。停留

盘桓:①徘徊;逗留:在舅舅家盘桓多天,把事情耽搁了。 盘桓

倘佯:1.同“徜徉”。徘徊;安闲自在地步行。 2.山倘佯

踟蹰:1.亦作“踟跦”。亦作“踟蹰”。亦作“踟躇”。 踟蹰

徬徨:徬徨

徘徊的反义词

坚决、果断

徘徊的造句

1、我一直在原地等你,而迷了路在徘徊的是你。

2、爱心是一块竖立于森森里的路标,使徘徊踟蹰的人看到前途的光明。

3、生命是一场华丽的烟火,我们不愿停在原地徘徊留恋,纵使头顶有漫天的火树银花。

4、灰蓝色的天空中,渗出一缕金色,投射在街角尽头的一排排夹杂着杨树的矮房子上。往前走,又独自一人徘徊在街头,看街上的车水马龙,感伤着时间黙逝的伤感,宛如自己乘风而起一般的空白。

5、彼岸花,恶魔的温柔。传说中自愿投入地狱的花朵,被众魔遣回,但仍徘徊于黄泉路上,众魔不忍,遂同意让她开在此路上,给离开人界的魂们一个指引与安慰。

6、你徘徊到我的窗边,寻不到昔日的芬芳,你惆怅的哭泣到花间。

7、徘徊在农村里的人们也填饱肚子了,也穿上衣服了,农民开始在他们麻木的背后,温暖的笑。他们无法穿透那层麻木的面具来看清现实,或许他们戴上麻木的面具根本就是不想看清现实。

8、真诚,是赢得爱情的一件法宝。缺乏真诚的人,爱神对其敬而远之,让他们在围城的门外不停地徘徊。而心怀真诚的人,他们离爱神却并不遥远,一旦缘分来临,爱神便会对其俯首称臣。

9、“嘭”的一声巨响,烟花腾空而起,在天空中绽开五颜六色烟花,有的像流星徘徊在夜空,有的像万寿菊欣然怒放,还有的像仙女散花,一朵朵小花从天而降。

10、亲情是最伟大的,不论你欢愉,懊丧,疾苦,徘徊,它永久悄然地走在你的路上,悄然地伴着你的终身。

11、当我复又独处时,我细想了听到的情况,窥视了我的心灵,审察了我的思想和情感,努力用一双严厉的手,把那些在无边无际、无路可循的想象荒野上徘徊的一切,纳入常识的可靠规范之中。

12、爱情该下手时就下手,犹犹豫豫,喜欢的人会被抢走了;爱情该低头时就低头,别别扭扭,真爱的人会无声溜走了;别等待,别徘徊,要爱就爱吧!

13、这是个阳光明媚,暖风习习的早晨,他徘徊在花园的小径之间,欣赏离家后盛开的鲜花。

14、宽容是一个人心中的根,人们的宽容在心的深处徘徊而升华;宽容是一个人的灵魂,人们的举动因为宽容这个灵魂辗转而改变。

15、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16、当你蜷缩于一个角落,独自咀嚼失败的痛苦,当你徘徊在街头,茫然四顾时,请别忘记,希望与你同在。

17、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烦恼,就是记性太好,该记的,不该记的都会留在记忆里。

18、别在树下徘徊,别在雨中沉思,别在黑暗中落泪。向前看,不要回头,只要你勇于面对抬起头来,就会发现,分数的阴霾不过是短暂的雨季。向前看,还有一片明亮的天,不会使人感到彷徨。

19、人生那也就一条路,走一步就是有一步的景观。上帝是不会去眷顾谁,你有勇气放弃,那才有机会得到。华丽的跌倒,胜过无谓的徘徊;哪怕败得彻底,就当赶上了命运的另一盛宴。

指责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 篇10

指摘:1.亦作“指谪”。挑出错误,加以批评。 2.指指摘

指斥:斥责;批评所挑出的错误:指斥朝政|毫不留情地指斥指斥

责怪:1.责备;怪罪。责怪

责骂:1.斥骂;指责咒骂。责骂

叱责:1.斥责。叱责

斥责:责骂:严加斥责|语重心长,又似爱怜,又是斥责。斥责

呵斥:大声斥责:受了一通~。也作呵叱。呵斥

责难:1.勉励人做难为之事。责难

责问:1.责备;诘责究问。责问

批评:指出好坏:圈点批评。也专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批评

谴责:1.申斥。谴责

申斥:斥责,多用于上对下:他对干得好的便赏几百文钱,对申斥

训斥:1.训诫与斥责。训斥

责备:①要求完备,尽善尽美:求全责备|君子不责备于一人责备

质问:责问;依事实提问、询问:面加质问|气愤地质问。质问

呵叱:1.大声斥责。 2.吆喝。 3.犹呼唤。呵叱

指谪:1.见“指摘”。指谪

攻讦:〈书〉揭发别人的过失或阴私而加以攻击(多指因个人攻讦

挑剔:①在细节上过分严格地指摘:你这人怎么那样挑剔?!挑剔

指责的反义词

称誉:赞扬;赞美:为人称誉|倍受称誉。称誉

称赞:1.亦作“称赞”。 2.称誉赞美。称赞

称许:1.称赞嘉许。称许

夸奖:称赞:谁都~他做了一件好事。夸奖

称道:称述赞扬:受人称道|无足称道。称道

指责的造句

1、对经理不公平的指责,小王愤愤不平。

2、小明对小朋友的指责反唇相讥。

3、面对秦明的指责,自知理亏的王强无言以对。

4、李艳对哥哥的指责反唇相讥,兄妹俩随即吵了起来。

5、面对学生家长的无端指责,张老师心平气和地加以解释。

6、你这样当众指责他,未免太过分了。

7、后一项指责特别令人哭笑不得。

8、李华正指责小明所犯的错误。

9、这个人见死不救,应该受到人们的指责。

10、房屋都修好了,就让他指责吧,无关大体。

11、自己国内种族岐视泛滥,反而指责别国不讲人权,真是恬不知耻。

12、对你指责的事,我真的是一无所知,并非想要推卸责任。

13、当别人指责他时,让他羞愧难当。

14、他指责那些批评他的作品的人是对艺术一窍不通。

15、无缘无故:捣蛋鬼无缘无故地拿走我的尺子,指责他,他还依旧嬉皮笑脸的。

16、狼指责小羊去年说过它的坏话,这真是莫须有的罪名,当时小羊还没有出生呢?

17、对流氓犯罪分子如果不坚决镇压,人民就会指责我们网漏吞舟。

18、妈,你别指责了,你再指责就等于火上浇油。

19、他决定诉诸法律来抗议这种无的放矢的指责。

近义词辨析(三) 篇11

A. powerB. force

C. strengthD. energy

2. — How is everything going on with you in Europe?

— Quite well. Not so smoothly as I hoped, ___ .

A. thoughB. instead

C. eitherD. yet

3. There are not many colour chalks left in the classroom. Would you please ___ some for me right now?

A. bringB. take

C. carryD. fetch

4. I’m afraid the time doesn’t ___ me very well, for I will have an important meeting to attend.

A. fitB. suit

C. matchD. agree

5. Mary, which of these ties do you suggest I buy to ___ my new suit?

A. matchB. fit

C. haveD. dress

6. Nothing can ___ her loving the young man any less.

A. forbidB. disagree

C. keepD. prevent

7. It’s now quite common ___ for married women not to take their husband’s last name.

A. habitB. practice

C. customD. action

8. — Which do you prefer, coffee or tea?

— Either will ___ .

A. doB. work

C. helpD. fit

9. The people present at the meeting were ___ young people between the ages of sixteen and twenty.

A. mostB. mostly

C. almostD. entirely

10. — Have you ever been to the cinema ___ ?

— Yes, I went to the cinema ___ yesterday.

A. late; latelyB. later; late

C. lately; lateD. latest; lately

11. We are not ___ strong, and ___ none of us can move it.

A. nearly; almostB. almost; nearly

C. nearly; mostlyD. almost; almost

12. The bus driver was badly ___ on both legs in the traffic accident.

A. woundedB. ruined

C. injuredD. destroyed

13. — I’m ___ to have a holiday in such fine weather.

— I hope you’ll have a ___ holiday.

A. pleased; pleasureB. pleasing; pleasant

C. pleasant; pleasantD. pleased; pleasant

14. — What’s the ___ population of Shanghai?

— Over ten million.

A. totalB. whole

C. allD. complete

15. He is ___ to win the political campaign and become the president.

A. possibleB. likely

C. probableD. perhaps

16. The new research team was led by the ___ engineer.

A. mainB. major

C. chiefD. high

17. It must have rained last night, ___ the ground is wet this morning.

A. becauseB. since

C. forD. as

上一篇:小班年级安全工作计划下一篇:打羽毛球_记事作文300字_三年级写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