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与对策

2024-07-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与对策(精选10篇)

小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与对策 篇1

小学英语开设近几年来,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容乐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心理原因

缺乏自信心在教学中发现,小学英语学困生大部分是班上的“后进生”。他们长期受到教师及同学的冷眼,在课堂上不敢轻易发言原本会的知识也不敢像其他学生一样理直气壮地回答出来。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敢于高声语的机会。比如:适当降低问题的难度,让他们很轻松的完成,教师及时带领同学竖起大拇指并来上一句“Very Good”。这样既提高了该类生的自信心,也改变了其他学生对他们的看法,同时也拉进了师生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个性差异在年龄相同的学生中会发现有的很聪明,有的比较迟钝;有的善于记忆,有的善于思考;有的喜欢数学,有的喜欢英语,等等。尽管国家规定了儿童入学年龄,保证同年级学生的年龄差在一岁之内,尽量为教师创造一个个性差异较小的教学环境,但由于农村贫穷落后,以及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同,出现学生入学早晚不等的现象,造成同年级学生年龄差别较大,为教师教学带来一定闲难。教师必须清楚了解学生存在的个别差异,采取分层次教学,做到冈材施教。比如:对待喜欢英语并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的同学可以进行较系统、深入的引导,始终保持他们对英语的新鲜感,使他们以乐观的心态去创新提高。对于不喜欢英语或以各种理由逃避英语课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绘画、唱歌等新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应该做到正确对待他们课堂上的学习错误,不要随便给以否定,而应该适当点拨,当他们受到启发回答正确时,请不要吝惜表扬,以保持他们的学习激情。

家庭原因

家长认识不到位有些家长错误地把英语同副科一样对待,认为小学英语只不过是为初高中的深入学习起引见作用。只强调孩子其他科目的巩固练习,而没能引导孩子认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从而造成孩子忽视英语的不良现象。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中国的各行各业即将或已经与世界携手并进,语言是人类相互交流最重要的工具,英语作为世界五大语言之一,更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主要桥梁。无论从国家的发展前景考虑还是从个人的发展前途看,学好英语都有着现实意义。家长应提高认识,抓住有利时机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英语基础。

家庭经济困难及家长水平低由于个别家长特别是农村学生家长英语水平较低,再加上家庭经济落后,使儿童在入学前没能受到家长的启蒙教育,因而起步较之别人晚;而且家长没能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为孩子购买一些英语光盘、磁带,故事书等,激发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或与孩子进行英语对话,提高他们英语听、说能力,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解决英语入门难的问题。该问题在农村普遍存在,要想短时间内解决是不可能的。但家长可以尽自己最大能力为孩子创造英语学习外境,经常鼓励孩子,赏识教育下的孩子也必将成为一个英语奇才。

学校原因

教学条件差长期以来,教学的基本方法不外乎是教师的讲授,同时利用教材、黑板上的图形文字,以及图片构成形声教学。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使师生产生互动,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也缺乏持久性。

措施不到位刚上几节英语课的孩子,在家里时不时地冒出一两句英语来。但是好景不长,有些学生怕招来别人的耻笑,不敢再在大庭广众下“炫耀”自己流利的英语。学以致用,英语也不例外。无论英语句型,单词记忆的多么熟练,如果不敢开口或听力模糊,都意味着英语教学的失败。自古以来,学校是学生学习的沃土。良好的英语听、说氛围,无疑是这片沃土里最鼋要的养料。教师多用英语贯穿课堂,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促进每位教师和学生积极主动地努力说好英语,可谓一举多得。

教师原因

教师对个别学生存在偏见有的教师习惯用别的学科的成绩衡量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认为别的学科水平低,英语水平也差不多,对该类学生的英语潜能一票否决。这不仅打消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实际上,小学生刚刚接触英语,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没有等级差别。再加上小学生对英语特有的好奇心,教师可抓住这一特点,把爱的阳光照射到每个学生身上,必将开出更绚丽的英语之花。

小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与对策 篇2

一、英语学习缺乏兴趣, 学习意志薄弱

英语学习困难学生对英语学习普遍缺乏兴趣, 意志薄弱, 表现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 就产生畏难情绪, 怕英语, 烦英语。特别对某些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的概念、语法的学习, 更是难上加难。对英语问题很少会主动去寻找致错的原因, 因此常犯同样的错误;对那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 常常还没有听完、看完, 就急着说“不会”;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不善于调动自己的智力情绪, 使其紧张起来。

二、英语学习品质差,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品质是决定学习成绩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 自学能力差, 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 不能回答教材中叙述的问题, 说不清楚掌握了哪些, 同时也提不出问题, 不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题, 阅读速度慢且易受外界干扰, 情绪不稳定, 学习被动, 无自觉性。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课堂缺少答题的积极性, 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 若无其事, 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 不肯动脑筋, 总是漫不经心, 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 甚至丧失信心, 学习上起落较大。其结果是态度消极, 敷衍应付, 学习成绩不好。同时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的学生做作业时只讲求速度, 不仔细审题, 答题没有正确率;上课听讲时不注重跟读;做课堂练习时, 又懒于动笔;不注重基础训练。

三、学习方法、学习策略运用不当

学习方法、学习策略是影响学业成绩的又一因素。学习的自主性差, 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答题后进行总结、归纳、推广和引申等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注重英语的理解, 只偏重于单词的记忆, 对于所学的知识不会自行进行比较, 不善于归纳, 没有形成完整的学习操作系统, 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作业或试卷。解决好学生英语学习困难问题是教师不容回避的教学难题之一, 现提出一些对英语学习困难学生问题的解决对策。

1. 找准困难的原因, 进行细致耐心的指导。

首先教师要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 会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其次教师要适时与其交谈, 辅导, 帮助, 从精神上多鼓励, 学法上多指导, 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 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同时使他们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自立意识, 学好英语是自己的事, 是“我要学”, 而不是教师家长“要我学”。可通过借助教师的日常提问、作业分析、课堂反馈、个人访问、诊断性测验、“教育会诊”等方法来实现。根据学困生的具体实际, 帮助其分析优势长处, 找到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追赶目标, 使他们能知道每天的安排, 近期目标和中远期目标, 并注意时时提醒, 常常对照, 相互交流, 共同提高。由优秀生与学困生一对一结对, 每天抽背单词、辅导疑难, 对成绩有明显进步的要进行表扬和奖励。

2. 激发好奇心, 培养学习动机。

英语学习困难学生常因挫折而使其好奇心一闪即逝, 这时需要从外部激发, 教师应充分发挥英语魅力, 让他们体验英语世界的奇妙性, 感受和欣赏英语的魅力, 形成自觉学习和追求新知识的倾向。还可以在英语教学中适当地降低学习要求, 低起点, 把教学的起点降至学困生能接受的位置;小步子, 减小坡度, 循序渐进, 稳步提高;多活动, 尽量给学困生创造和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实验机会、训练机会、表达机会;快反馈, 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和矫正, 帮助其清除学习上障碍, 减少掉队的可能, 以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3. 帮助英语学习困难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有些英语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上下不少工夫, 但学习成绩总是不理想, 这是学习方法不适当所致。指导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处理好“四先四后”的关系:先预习后上课, 先复习后作业, 先理解后记忆, 先思考后请教。这样能使学习困难学生对所学知识由“懂”到“会”、由“会”到“熟”、由“熟”到“活”、由“活”到“悟”, 最终达到预想的效果。交给学生有用的学习妙招。例如, 对某些语法采用“公式法”:What+n.+主语+谓语!How+adj./adv.+主语+谓语!在反复的、深入浅出的分析中, 不仅要使学生达成解决疑难问题的目标, 而且还让他们把已有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再如, 讲授“序数词的写法”时, 学生对其感到很难掌握。在教学中可教给他们口诀法。“基变序, 有规律。词尾加上t h。一二三, 特殊记。词尾字母d d, 八减t, 九减e。F要把v e替, T y把y变成i, 记住h前有个e。”学生觉得易懂、好记、轻松。

小学生英语困难的成因及对策 篇3

【关键词】学习困难 问题 对策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外语学习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我国中小学外语课程主要为英语。社会、学校、家长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深切的期望,希望通过此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现实情况并不容乐观,许多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问题,这些问题没得到足够重视,进而导致了学习困难情况的发生。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及时发现问题、明确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采取合适的策略。

一、英语学习困难的内涵及表现

很多学者专家都对学生学习困难进行了研究,每个人对学习困难的内涵有着不同的见解。目前,被普遍认可的定义是:学习困难指智力正常的学生学习长期存在落后情况,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本文中的英语学习困难指的是智力正常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方面存在问题,在英语理解和应用方面达不到应有水平。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困难主要表现为单词识记困难、发音不准确、缺乏自信、自控能力差、主动性差、成绩长期低于预期。

二、学习困难成因分析

1.教师因素的影响。首先,许多小学英语教师自身教学能力有限。自己知道如何识记单词、如何正确发音,却无法将知识与方法准确高效的传递给学生。其次,部分教师不善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师不能平等对待每个学生,没有给予英语学习困难生足够的尊重和帮助。英语学习存在问题的学生则对教师产生了畏惧,甚至厌恶,再加上不能得到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从而逐渐失去对英语学习的信心。最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十分枯燥,课堂气氛沉重。这使学生提不起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容易走神、做小动作、甚至昏昏欲睡,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

2.家长因素的影响。目前,仍有很多家长仍不能正确对待学生英语学习。一部分家长不重视英语学习,采取放纵态度,使英语学习困难生不能及时得到帮助;另一部分家长则过于重视英语,对学生要求过高。学生英语成绩稍不如意,轻则责骂,重则体罚,使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下降。另外,部分家长对英语知识掌握教少。在英语学习方面,不能很好的对学生进行英语辅导,给予有效的帮助。在学校受挫的学生回到在家里后,仍不能得到家长的关心和帮助,久而久之就促使学生英语学习困难。

3.自身因素的影响。首先,英语学习兴趣和动机的丧失。很多小学生英语学习是被动的“让我学”而不是主动的“我要学”,导致英语学习效果较差。其次,性格方面的缺陷。很多学生性格内向且缺乏自信,怕引同学嘲笑,而不敢开口说英语,不敢回答问题,产生了挫败感,进而对英语产生了排斥心理。最后,正确学习方法和习惯的缺失。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很少教授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英语学习方法,而小学生又缺乏总结归纳方法的意识和能力,就导致小学生英语学习没有系统的方法,英语学习往往事倍功半。小学生大多活泼好动,自制能力差并且注意力易转移。很少有学生拥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好习惯的缺乏导致了不良行为的出现,进而影响了学生英语学习效果。

二、针对英语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对策

1.首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切实提高教学水平。教师的专业知识是否精深、教育知识是否扎实、文化素养是否渊博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水平。因此,教师应树立不断更新知识的理念,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从提升自我出发,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的目标。其次,加强沟通交流,建立和谐师生关,。积极主动关爱学习困难生,多听来自学习困难生的声音,多看学习困难生的优点。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多鼓励、多表扬、少责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最后,优化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改变以往不顾学生特点的“满堂灌”,多采用生动活波的教学方法,多采取组织学生表演英语小短剧、看英语小视频等方式,将游戏、儿歌、图片等引入课堂。减少英语学习给学生带来的压迫感,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课堂上学习。

2.多与家长沟通,及时提出建议。小学生对英语重视与否,和家长对的态度密切相关。教师应该采取座谈会、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与家长建立融洽的关系。教师应协同家长寻找其在教育理念、教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以合适的方式提出建议,使家长能够正确认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让家长对学生成绩有合理期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心理依托及帮助。

3.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十分重要。知识无论多么有价值,但呈现的方式过于枯燥,掌握的过程过于困难,都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改变以往呈现知识的形式,使英语课堂“活”起来。应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及时且真诚的表扬,使学生学习更加主动。再者,重视心理辅导,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辅导,多鼓励、关心缺乏自信的学生,给予他们适当的表现机会,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并且教师和家长对缺乏自制力的学生,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帮助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进行监督,进行方法指导,教授学习策略。教师应教给学生英语学习方法,引导他们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使学生能够自己高效的管理自己的时间、努力,有效的使用各种认知策略。帮助学生不仅能主动的学,更能高效的学。

参考文献:

[1]黄苏宏.打造快乐高效课堂,提高学生英语成绩[J].中学时代:理论版,2013(8).

小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与对策 篇4

摘要:

随着高校的扩招,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趋严重,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普遍问题。因此,对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现阶段大学生就业形势入手,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最后,从大学生、高校、企业、政府等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对策;

一、前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致使高校毕业生总量不断增大,而大学生就业率与大学生人数每年递增呈现相反趋势,“就业难”问题日渐被人们所关注,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冲击及其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致使企业需求下滑,大学生就业机会减少,据有关数据统计,2010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2011年毕业的学生继续上涨到660万,虽然经济形势有所复苏,但是就业现状依然不容乐观,面对如此庞大毕业就业数据,大学毕业生就业仍是前途渺茫。

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1、职业目标不明确,对社会、对企业不了解,盲目跟风考证

很多大学生这样总结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茫然的上课下课,寒假暑假,一学期接着一学期,周而复始,很快大学生活结束了。临近毕业,在大四最后一学期学校才安排实习,实习单位还得自己去找,而班里大部分同学工作都没有着落,马上就要走向社会,大家即茫然又害怕,专业没学好,又没有社会经验,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参加人才招聘会就像去“赶集”,没目标,没准备,全凭碰运气。

由于对社会、对企业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不少学生在校期间盲目的跟风考证,报考计算机等级证书、秘书证、会计证、导游证等各色证书,以为有了证书就代表能力增强。再者,很多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并不了解自己想要进入的单位的发展前景、用人制度、企业文化、人际关系,一味的要求单位地域要好、办公条件要好、工作压力轻、待遇高等,太过要求完美,到头来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2、大学生就业难的自身因素

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低,创新意识不强,综合素质不高。在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试教育观念在较大程度上依然居主导地位。学校培养高分低能、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在许多高校依然存在。大部分高校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上自觉意识不浓,条件不完善、渠道不通畅。

部分大学生文明礼貌欠缺,不注重细节。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往往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评判好与坏、对与错,在生活中表现得自私、封闭,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或与大家不能很好的合作。但是,现今的用人单位几乎都特别注重团队合作,因此很多学生失去了机会。

3、择业期望值过高

择业期望值偏高是这些年来一直困扰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个主要问题。不少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因将自身价值定位过高,而实际能力又偏低的矛盾是不少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其中一个原因。同时,大多数的毕业生都具备了希望到沿海城市挖金的渴望,却缺乏到我国贫穷的中西部工作的吃苦耐劳精神。有调查发现,在理想择业地区的选择上有37.6%的毕业生首选沿海开放城市,而愿到中西部边远和贫困地区的仅占7.3%;对月薪的要求上,选择2000-4000元的毕业生就占58%。这都说明众多毕业生的眼光很高,同时对自己的期望也很高。

4、高校方面的原因

高等院校设置的专业与社会需求不适应。近日,不仅是在“高考指南”里还是高考网络指导上都列明了“高考热门专业”。其中就包括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新闻学、法学、公共事业管理、物流等。而按照人事部的有关统计预测,我国今后几年内急需人才主要有以下8大类:以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人才,信息技术人才,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环境保护技术人才,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国际贸易人才,律师人才。虽然近年来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已在慢慢向市场需求靠拢,但由于市场的不确定因素,仍导致有不少专业与社会需求是脱节的。现在很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高校应该时刻保证就业渠道顺畅,在组织大学生参加招聘会时候应做到因专业而异,高校应对招聘会的时间、地点进行综合考虑,不应只做表面工作。很多参加招聘会的大学生都有一个感受:就是被人挤进去然后再被挤出来,招聘会现场人山人海,根本没有机会与招聘单位接触。试想想,这样的招聘会会收到什么样的效果,又有多少人成为幸运的宠儿?

5、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

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用人单位也逐渐提高了用人的标准。相对于名牌、重点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势”。同时,在求职过程中用人单位对“第一学历”的崇拜让不少本科毕业于普通二本院校的毕业生吃

到了苦头。一位叫杨吉华的博士在《中国前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本科青年报》发表文章说,他虽然凭自己的努力最终获得了博士学位,但因为没有显赫的“第一学历”,不是“重点大学”出身,求职时处处碰壁。而且,当生数量急剧上升,研究生的队伍也在日益壮大。不少用人单位招募员工已达到研究生学历以上的标准,这也是促使更多的毕业生不得不投身于“考研”一族。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大学生毕业分配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望与发展。搞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由于大学毕业生就业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因此,高校的教育和指导也应该是广泛的,将就业指导和教育结合起来,不仅为毕业生传递信息,起到“媒介”作用,更重要的要教育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补充自己,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

1、深化就业指导,转变服务工作观念,提高认识

各高校应按“就业指导机构、人员、经费”三到位的要求统筹规划毕业生就业工作,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指导,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发展观。

教育学生正确理解毕业分配政策的内涵。强调市场经济下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并不意味排斥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的政策界定了择业的目标和出发点: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面向基层,充实生产、科研第一线,学以致用,人尽其才。学校要引导毕业生分析就业形势,确立就业目标,教育毕业生摆正个人和集体、个人和国家的关系,要有知难而上、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在现实中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最能发挥个人才智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2、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

大学毕业生要深刻地认识到,基层、农村、边远地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到那些地方去就业,虽然将会面临很多挑战,但同时也有很多机会。大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人才济济,竞争十分激烈,择业的难度加大,与其“蜗居在那里,不如找一块能施展自己才华的广阔天地。毕业生要对自己又一个清醒的认识,对待就业要有一个和平的心态,不要好高骛远。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大学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掌握过硬本领,以适应社会需要的同时,从实际出发,抛开“社会精英”的总结,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树立远大的目标;从实际出发,做好合理的职业规划,树立健康的求职心态,采取“先就业,后择业”的策略。

3、国家应该在制度上采取保障措施

国家的制度安排包括国家优惠政策的落实,以及给毕业生创造宽松的就业环境等。在制度上可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对于到基层工作的毕业生,可以把他们的户口留在某一个城市,将来他们的子女参加高考时可从该城市报考。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他们对子女上大学难的后顾之忧,除了可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维护社会该地区的安定团结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输送大量高素质人才,从而为提高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文化水平、居民素质方面做出贡献。

4、创造大学生就业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

社会舆论界应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现今社会舆论界关于大学生负面报道的文章越来越多,诸如大学生诚信缺失,与用人单位毁约的行为时有发生;甚至还有许多关于女大学生的不良道德行为的负面报道等等随处可见。因此,发出舆论的媒体应该发挥主导客观的舆论的良性作用,本着爱护及教育为出发点的原则来看待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大学生就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政府首先要将大学生就业当作政府的工作来看待,而不应该把他们当作一个问题。大学生不是社会的负担,而是社会宝贵的人才资源,政府的主要职能就是合理的配置好整个社会的资源,包括人才资源。同时政府应利用经济复苏,鼓励企业适当扩大规模,吸纳大学生就业。因此,政府对大学生就业给予和理的关注。

5、建立统一完善的劳动力市场

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中还存在着一些秩序混乱、缺乏监督的情况,不利于就业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各级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控和管理力度,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和规定,为毕业生就业市场提供统一规范,保证市场秩序。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系统,并与全国各地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联网,各高校等教育机构之间也联网,实现大学生和工作岗位的相匹配。建立职业指导机构,帮助学生开发职业管理技巧,提供建议,甚至在学生毕业两年之后还为他们提供这些服务。

四、总结

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我国证处于发展阶段,社会各个岗位都需要人才,而毕业生就是我国的宝贵人才资源。只要政府,高校,毕业生演好自己的角色并能相互沟通,彼此掌握充分的信息,从而不断的完善以市场为导向、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就能有利于扩大就业量,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相信只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将获得更大、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杰庭.《教育与产业相脱节是大学生就业难主因》.新浪教育,2010.03.05

小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与对策 篇5

09汽车营销班 姓名:梁海通 学号:109333260111 摘要: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劳动力就业状况有所改善,但长期累积的问题正逐渐显现,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本文首先探讨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中存在的难点;其次对其成因进行了详尽分析;最后,针对上述难点提出具体解决路径。

关键字:劳动力过剩 就业困难 解决对策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大规模产业结构调整期,与此伴生出高失业这一负面现象。这些年来,我国政府和许多专家学者不仅提出了许多积极的建议和对策,而且各级政府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我国劳动力就业状况有所改善,但长期累积性问题正逐渐显现,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一、当前我国就业形势的难点分析

1.劳动力供求失衡状况将长期存在

今后若干年,从劳动力供给来看,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约1000万人,加上结转的1400万下岗失业人员,每年需要安排就业达2400万人。从劳动力需求来看,由于宏观调控、国际贸易摩擦等因素,就业增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按照经济增长8~9%计算,每年可新增800多万就业岗位,加上补充自然减员,可实现1000~1100万人,劳动力供求缺口在1300~1400万人左右。诸多方面的因素交互作用,使我国就业与失业问题日益严重,从全社会来说,失业规模逐步扩大,隐性失业日趋突出,并显性化。

2.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日趋严峻

随着社会经济转型,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速度的加快以及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难度的加大,使得城镇失业现象日益严重。据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对2010年第四季度我国94个城市的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信息的统计分析,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供给依然大于需求,从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年龄要求看,16~34岁之间的劳动者占总体需求的67.4%;而对35~44岁间的劳动者占16.9%,对45岁以上的劳动者需求仅为5.0%。由于下岗失业人员本身的就业技能偏低,加上产业结构升级和科技进步加快的影响,低素质、高年龄的劳动者已经成为就业困难的大群体。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作为劳动力蓄水池,积淀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和政策界限逐步取消,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土地向非农业、向城市转移的压力越来越大,每年还有不断新成长起来的劳动力加入劳动力市场。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年龄人口每年增长1000万左右,农村富余劳动力规模在1.5亿左右。

3.高校毕业生就业矛盾迅猛凸现

城镇新增劳动力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群体就业问题进一步突出,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招生规模逐年增加,研究生扩招幅度也很大,在加上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每年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呈跳跃式增长,而就业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国家自1996年开始进行就业率统计,1996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93.7% ;1997年就业率为97.1% ;1998年就业率为76.8%;1999年就业率为79.3%; 2000年就业率为82% ;2001年就业率为90%~;2002年就业率为80%; 2003年就业率为75%;2004年就业率为73% ;2005年就业率为72.6% ;2006年就业率为70% ;2007年就业率为70%;2008年和2009年都是68%;2010年630万大学生毕业,国家六部门说力保70%的就业率,目前暂时查不到信息,2011年预计达650万,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二、我国就业困境的成因分析

1.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就业弹性系数下降

近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就业弹性系数却未呈现上升趋势。就业弹性系数是从业人数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值,即GDP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就业增长的百分点,系数越大,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弱。首先,我国产业结构在不断地调整和优化,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占的比例明显减少,类似化工、建材、医药、电子信息等一些资本密集型产业在增多,逐步替代了原来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虽然投入了同样的资金,能够吸纳的劳动力却减少了,就业弹性系数就会下降。1980年代的就业弹性是0,4,个百分点的GDP能够创造0.4个百分点的就业),现在下降到了0.3,可能更低。其次,同样的资本投入,大企业吸纳劳动力的数量要少于中小企业,国有企业吸纳劳动力的数量要比民营企业小。我国现有国有企业当中的资源型产业,比如石油、石化、钢铁、煤炭、电力,这些年发展比较快,特别是实施有保有压以来,一个客观的结果是国有企业的投资占到相当重要的位置,但对就业的贡献却在下降。同时,国有经济进行改制重组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劳动力,导致这部分原先相对稳定的群体形成失业。

2.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外迁

劳动力价格的差距正在使中国的东南亚、南亚邻国成为的投资“洼地”。例如耐克公司海外工厂的迁徙就是一个典型个案。原先印尼是耐克鞋的一个重要生产基地,后来由于印尼政局不稳以及劳工运动的发展,耐克鞋把生产基地逐渐迁移到中国。但随着中国劳动力、土地、水电等方面的成本上升,耐克公司又开始把大量订单投给其越南的工厂,并且计划在越南建立耐克鞋的最大海外生产基 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其劳动力的供应及价格有密切关系。在特定情况下,东南亚、南亚一些邻国的低廉劳动力,给中国吸引跨国资本带来竞争压力。但这也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劳工权益提升的结果,同时,劳动力价格上升也可能带来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带来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迅速增长。

3.多层次原因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

从宏观层面来看,自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扩招所导致的总量供求矛盾逐渐显现,原先通过扩招所缓和的青年群体就业压力正在逐步释放。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倾向于招聘有技术、有经验的人员;从中观层面来看,目前不少高等学校的教育重理论轻实践,专业设置不合理所导致的结构供求矛盾。课程设置欠缺所导致的市场适应性差,缺乏对学生情商的教育辅导,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大学毕业生工作后的发展;从微观层面来看,大学毕业生的个人素质,包括理论素质、技术素质和道德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就业观念没有转变,大学生普遍不愿意到中西部落后地区、农村地区和基层单位就业,自我创业愿意不强,国家对于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支持力度不够。

三、解决就业困境的对策探讨

1.完善区域功能定位,发展比较优势产业

目前,我国的工业化还处于中级阶段,东中西区域经济发展还极不平衡,包括在一个地区内部,由于区域位置、历史延续、资源禀赋等差异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应根据本地的实际,规划本区域功能定位,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东部沿海地区要加快产业升级,把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东部沿海地区要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扩散与转移,利用产业升级的契机,尽可能地涉足国内产业链,形成纵深的产业链延伸。中西部地区发挥具有丰富劳动力的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带来更多的就业增长,与其资源禀赋相匹配同时,根据区域条件适度发展资本密集、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形成有序的产业梯度转移,避免恶性竞争,形成一个有效的内循环,因为经济发展不可能违背其基本规律。

2.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积极推进服务业发展

在国有企业吸纳劳动力下降的情况下,要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虽然不大,但对就业的贡献却不小。在同样的资金投入,同样的增长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会雇佣更多的劳动力,对就业的贡献也更大。要积极推进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门槛较低,对就业的贡献率大。第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城市化发展这个平台,没有城市化的发展,没有城市规模的扩张,就没有第三产业的规模需求。而只有需求才能催生产业的发展,从而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在推进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和社会应该给这些服务业部门创造—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3.多管齐下,推进就业与创业工程

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减少结构性失业。积极开拓海外劳动力市场,中国也可以借鉴印度、菲律宾一些劳工输出大国的经验,加强对发达国家和石油输出国的劳动力输出,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更多的全球化特征。重视灵活就业方式,大力发展季节工、临时工、小时工、轮岗工等多种就业形式。社区服务特别是家政服务具有很大的就业潜力,要鼓励发展家政服务业,以灵活的形式吸纳更多的人就业。在一些发达国家,社区服务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高达30~40%。地方政府要建立农民工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在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上,相关职能主管部门应建立预警机制,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建立和完善工资支付与监管制度;实行工资支付备案制度;推行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建设;建立中小企业欠薪保障基金;建立和完善劳动保障权益的宣传渠道与途径;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对恶意拖欠工资的企业予以曝光。

4.完善政策机制,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一方面存在失业现象,另一方面又有着大量的岗位空缺,应加强政府职能和政策导向,将创造就业岗位、控制社会失业率作为公共行政管理的重要目标,并加快推进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创造比较宽松的创业和就业环境,提供相对平等的就业信息平台,为就业信息的透明公开提供制度的保障。建立分层次最低工资制度,体现人力成本的投入差异。当前应尽快建立起高等教育专业信息预警机制,以市场为导向,调节学校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为大学生的入学专业选择、中期专业调整、就业等提供有效的信息指导,科学地指导毕业生就业。逐步转变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协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整合当前各地分散的大学生就业市场资源。在劳动力资源逐渐由市场来配置时,大学生要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政府完善就业市场、高校适应就业市场、学生走进就业市场。

参考文献: [1]蒙永亨,孙良媛.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受阻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6,(01).[2]徐平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6,(06).[3]张沁悦.民工的劳动力价值复归趋势及其制度保障[J].经济论坛,2006,(11).[4]吴大兵,刘亚兰.对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力转移的思考[J].经济论坛,2006,(01).[5]邵际珍 对大学生就业与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 年第26 卷

[6]傅剑锋等.《南方周末》文章《大学生求职困境调查:宁做都市新盲流也不去西部》2006 年4 月6 日

农村困难户的成因及脱贫对策 篇6

按照市委、市政府“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安排和部署, 以“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为主题,对卢市镇刘阿、肖山、水陆三个村进行了入户调查,结合部门职能,我们对所在村的困难户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以下情况做一次详细报告。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使广大社会成员共同走向富裕。中国农村是一块广阔天地,在这块广阔的天地上有八亿农民。大部分农民的富裕,意味着中国社会迈向了富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化,广大农村走向小康、走向富裕。大多数农民甩掉了穷帽子,过上了幸福生活。但不容否认,农村中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困难群众,他们还生活在贫困中,他们还处在低收入阶段,了解他们的情况,解决好他们面临的问题,是我们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为了了解农村困难户的情况,掌握他们的相关信息,为党和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在市委、市政府“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中我市总工会两个队伍在入户调查走访的过程中,在保证“两个全覆盖”的前提下,对各村中的重点困难户展开调查,就他们的生活状况及面临的一些问题做了调查研究,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

一、农民困难的成因:

农村困难户的成因,形形色色各不相同,但从走访的三个村的总体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因病致困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在我们调查的农户中,每户都与此相关。病困原因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家中主要劳力患病后,使全家失去主要的经济经柱,造成全家经济不景气。像XXX、XX等都属这种情况。第二种是家庭成员患病后给全家经济带来特别负担,拖累全家经济。像XXX、XX属这种情况。第三种是主要劳力和其他家庭成员都患病,使家庭经济陷于困境。像XXX、XX属这种情况。不论何种情况出现,只要没有足够支付能力和一定的收入支持,都会使农民致困致贫。病与困在农民的现实生活中是高度相连的。现在 70% 以上的农村困难户与患病相关。

2.地域致困

在我们工作组所驻刘阿村下六组苗气咀,在之前并不以种地为主要生活方式,其主要生存手段在于捕鱼及编制芦苇,在之前的汉北河开挖和对血吸虫的治理过程中,占用了大量耕地,人均耕地不到2亩,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当地大部分青壮年劳动进城务工,留下来的以老人,留守儿童为主。导致当地居民生活比较困难。

除因病致困、地域影响外,农民致困的原因,还有意外、学费、年老体衰等原因。这些原因是农民致困的重要原因。此外还

有不少原因都客观存在。我们调查时,有些村民反映,某村某人、干某种经营,亏损的一塌糊涂、穷困潦倒,难以生存;某村某人赌债高筑、举家外逃,连人影也找不到;某村某人超计划生育,生了七胎八胎,养活不了,困难重重。这些原因致困者为数不算多,不应算为正当原因。不应当占据农村困难户的主导地位。

二、农民贫困的主要问题

农民的贫困不但给农民的生活带来生活上的困难,还造成农民生产能力的严重下降。据我们调查,很多贫困农民家庭,都有举债行为,有的农民家庭住房已经年久失修变成危房,仅靠几根木棍支撑墙体,如遇到大雨、大风等自然灾害情况,随时有倒塌的危险。有的农民农庭成员已经出现辍医、辍学现象,这种情况,严重危及农民的身心健康,严重危及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对现实和未来农民的生产生活都造直接的影响。农民的贫困还造成再生产能力下降,大部分贫困农民家庭,生产投入不足,无力发展生产,生产能力的不足,造成收入的下降,收入的下降,又造成生产能力的不足。如此恶性循环,使这部分农民造血功能严重不足。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使广大人民群众,走出贫困,走向富裕。他们不脱贫,和谐社会就不算完善。农民的贫困,不但是农民本身的事情,也是社会的一件大事。

三、解决农民贫困问题方法的探讨

贫困农民对政府和社会存在很大期望和依赖性,他们希望得到政府的帮助和社会的支助。他们深知用自身的力量,一时难以

脱贫,难以走出困境。农民在现实社会中是较弱势的群体,贫困农民是弱势中的弱势。扶危解困是政府的一项责任。解决好贫困农民的问题,应当从现实出发,逐步加大对贫困农民的扶持力度。在此我们对农村脱贫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扩大农民的低保面。现在农民受低保的面还很窄,不少应保农民还进不了低保圈。为了使农民应保尽保,应当适度降低低保线,让更多的农民享受低保。

2.提高低保标准。现在农民的低保标准还很低,这样的低保标准,不足以真正让农民在贫困中缓口气,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农民现在的低保标准,应提高至二倍或更高。

3.是要加大对贫困户的扶持,对有经营专长、经营能力但资金困难的这部分困难户给予信贷政策的支持。帮助他们扩大生产能力,提高他们的造血功能。

4.结合实际合理整合资源,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在苗气咀由于老宅的搬迁,村内老宅占地面积接近100亩的土地中,住户仅不到5户,在政府支持的情况下,退地还耕,必然会对当地的经济收入有所改善。

5.因地制宜开发第三产业,本地地处汉北河边,多数家庭都有做地笼捕鱼虾的习惯,但多数还是“看天吃饭”,不下雨就没有收成,如果相互整合,形成依托汉北河捕鱼为辅,开发鱼塘喂鱼为主的产业链,形成规模后,势必会对当地的收入有较大的提升。

在中央财政加大对农村开支,各地财政将加大对农村低保的投入。在这利好形势下,今后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将有新的提高和改善。农民面临的生活困难,将会得到有效缓解,通过政府的努力,社会的扶持,以及农民的奋斗,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困难问题,将会为期不远。和谐社会的构建,会取得更好的成效。

小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与对策 篇7

(一) 大学生学习困难的定义

学习困难的概念源于教育学, 是指智力基本正常的学龄期儿童学业成绩明显落后的一类综合征[1]。然而, 学习困难并不仅仅发生在学龄期儿童身上。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出现了学习困难现象。本文所论的学习困难是指智力水平基本正常的大学生, 由于环境、心理、个人素质等多方面原因引起学习成绩下降, 一门或多门考试不及格, 达不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学分数和学分绩点, 不能按时获得毕业证、学位证。大学生学习困难不是由智力低下、身体残疾及其他方面的生理、智力缺陷造成的, 可以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加以克服。

(二) 大学生学习困难的表现

1. 单门学科多次考试不及格

许多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某一学科不“感冒”, 成绩持续低下, 甚至多次考试都不及格, 表现最明显的科目是英语和高数。以营口某高校为例, 在其中一次期末考试中, 2011级455名学生有37人英语不及格, 59人高数不及格, 不及格率分别达到8%和13%。

2. 一学期多门学科考试不及格

许多大学生并不仅仅是英语和高数学不好, 而是多门学科同时不及格。仍以营口某高校为例, 在其中一次期末考试中, 2011级学生同时三门及以上不及格率为2%, 同时两门及以上不及格率达10%, 而实践证明, 一学期同时几门不及格的学生, 往往在以后的学习中并不能改变这种状况, 许多学生出现了“一挂到底”的情况。这种状况不仅使学生不能按时毕业, 还造成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业, 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和学风建设水平。

(三) 大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1. 内在因素

(1) 专业选择的盲目性, 专业兴趣缺失

很多学生和家长对专业认识不足, 在报考时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多数人将就业率和热门作为选择专业最重要的标准, 比如电子、机械等工科专业, 就业形势好, 许多家长一窝蜂报考这些专业, 但这些专业都要求具有一定的数学功底。许多数学底子不好的学生在大一、大二就学不好高数和概率论, 往往在还没有接触到专业课时就因为基础课学的不好而对专业学习缺乏信心, 失去兴趣, 久而久之造成学习困难。

(2) 学习方法的滞后性, 学习效率不高

大学不同于高中, 没有坐班班主任, 辅导员也是按照师生比1:200左右的比例配备, 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很多学生适应了高中班主任耳提面命的逼迫式学习方式, 若不能在大学入学时及时调整, 往往会在日后的学习中拖沓成性, 学习效率低下而导致学习困难。

2. 外在因素

(1) 错误观念的影响

很多学生和家长都认为上了大学就是学习的终结, 无论是学生本人还是家长都对降低了对学习的要求, 这样长此以往使学生和家长都形成一种大学不用努力学习的错误观念, 受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 很多大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目的不明确, 学习动力不足, 高喊60分万岁, 却往往连60分都拿不到。

(2) 家庭教育的缺失

90后大学生更多是独生子女, 一些家长将原本应该孩子自己解决的事情一一包办, 造成孩子离开家长就不知所措, 难以应付新环境。这种家庭教育使大部分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 不会将被动地安排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 跟不上教学进度而沦落为学习困难生。

二、缓解大学生学习困难的对策

(一) 建立学困生档案, 进行分类指导

缓解大学生学习困难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学校各个部门、家庭和社会各界的通力配合。古语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各高校的学生工作者每一学期期末都要通过成绩分析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并据此建立学困生档案。同时要深入班级、宿舍, 通过谈心谈话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并指导学生科学归因, 根据原因将学困生进行分类, 通过个别心理咨询、团体辅导、拓展训练、团学活动等具体措施对症指导。

(二) 加大入学教育、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力度, 纠正错误观念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迈入大学殿堂接受的第一个教育环节, 目的是让新生了解大学生活、学习的特点, 懂得专业发展方向[2]。将入学教育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 其中将强调大学学习的重要性、传授学习方法作为重要内容, 不断提醒和引导, 帮助大学生转变大学不用努力学习的错误观念, 指导学生顺利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逐步适应大学生活。

(三) 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就业率

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一直困扰着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 原地踏步将是对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改革势在必行。从《十八大报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的成立都可以看出中央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决心。学校要紧跟国家教育改革步伐, 与时俱进, 制定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培养方案, 促进大学生就业。

目前, 高校学生学习困难还是一个普遍现象, 而其转化工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这就要求高校工作者要重视这个现状, 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将普遍现象转化为个别现象。在实际工作中, 除了要耐心地给予学习困难学生积极地关怀和有效地帮助, 还需要结合具体专业和学科深入研究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理论, 科学、细致地做好高校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工作。

摘要: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大学生的素质也越来越良莠不齐。在高等教育不断大众化的同时, 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极大考验, 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学习困难便是其中之一。学习困难的大学生几乎每所大学、每个年级都存在, 这项工作能否做好是检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因此, 客观分析大学生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 制定符合学校学生管理实际的应对策略, 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高校,学习困难,成因,对策

参考文献

[1]http://wenku.baidu.com/view/c4f95c9050876331121250.ht ml[OL].

[2]梁芷铭.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价值功能及其意义[J].教育理论研究, 2011, 21:189-190.

小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与对策 篇8

一、英语学习困难生的成因

1.家庭因素。(1)大部分“学困生”的父母文化水平低,对于怎么学英语更是不了解,但都对子女的期望很高。(2)部分家长对于“学困生”没有正确的、合理的教育方法。要么一味地强压孩子学习,要么放任自流。(3)单亲家庭是影响孩子学习的因素之一。家庭的变故导致学生上课分心,学习成绩下滑。

2.学校因素。英语教学较其他语言学科更难把握,以英语口语为例,口语需要语言环境,因此,学校有义务提供环境,英语角就是很好的环境,但很多学校的英语角都形同虚设。

3.个人因素。(1)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英语语法和句型变化较多,增加了学习和理解的难度。(2)学生自制力差,意志缺失。学生在上课期间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3)缺乏自信心,学生害怕教师的批评和其他同学的嘲笑。遇到学习问题,不寻求同学和教师的帮助,不懂的知识点越来越多,最终沦为“学困生”。(4)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什么都会是“事倍功半”。

二、转化对策及建议

1.情感教育,教师要有爱心,关心学生,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这不仅应该体现在教学活动方面,在平时生活中,教师也应该表现出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学困生”。如在教学活动中,可挑些较容易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他们答不出,教师可反复提示,将他们回答的思维纳入正道,而切莫讽刺、挖苦。另外,在生活方面,可以多关注他们的心情,多了解“学困生”的思想动态。

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每一个知识点的量变就达不到最后的质变,所以在学习英语时一定要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实践证明,一个意志薄弱的学生终究会半途而废,不会成功。另一方面,“学困生”往往容易自卑,害怕说英语。这时,教师可以和他们多从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入手,慢慢引导他们,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从而克服恐惧和自卑的心理。

2.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预习习惯是获得新课主动权的最佳手段。通过预习,学生能找出 “疑点”“难点”,上课就能带着这些“疑”“难”听讲。这样,学生既能有目的地听课,又提高学新课的兴趣。而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应降低难度,例如课前把新单词注好音标和中文,让他们提前听课文磁带并跟读,然后再尝试翻译新课文。(2)保证课堂效率。针对“学困生”容易走神现象,可以找几个简单问题引导他们回答,让学生从中得到信心和乐趣,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让他们知道教师一直关注着他们。(3)复习习惯是知识消化的过程。教师可引导学困生对所学的单词、词组、句型进行简单背诵并及时加以肯定。(4)独立完成作业。对于学困生,教师要进行单独的作业辅导,杜绝抄袭他人作业。

3.吸引学生注意力。(1)趣味英语教学,例如游戏、表演、比赛等,再配合运用多媒体,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还有利于学生的视听、思考、言语整体结合。(2)不同活动交替进行。如在听录音默读阅读课文时,教师可随时按暂停键,要求学生们大声朗读下一句。这样,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师也能随时发现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以及时督促。

高中学生英语写作的困难及对策 篇9

长期以来,写作教学并未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受到足够的重视,这一点在农村中学及非重点中学尤其突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英语教师只是严格按照教材的安排和试题的需要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然后又精心地批阅,但学生的写作水平并未见提高。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在高考的书面表达中取得好成绩,成为了高中英语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笔者认为,要使写作训练真正有效,方法至关重要,而言方法的精髓又在个“巧”字,这一“巧”字的诞生,是与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充分了解及教师教学智慧的积累是分不开的。本文试从分析学生写作的困难入手,探索改进写作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一 常见的学生写作方面的困难

(一)书写。书面表达题属主观试题,为人工阅卷。卷面形象往往给阅卷人留下重要的第一印象。高考评分标准中明确指出,“如书写较差,以至影响交际将分数降低一个档次”。而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书写动着缓慢且极不正确。书写技能熟练到一定程度就会升华为技巧,技巧具有习惯性,一旦养成便难以改变,当学生已习惯于不正确慢速度的书写动作时,再要纠正,就会很困难。

(二)词汇量不足。表现在:词汇匮乏,搭配不当;不能使用较高级的词汇;表达方式单

一,同一单词或词组反复在一篇作文当中反复使用;拼写错误多。

(三)语法不通,句型误用。受汉语负迁移的影响“防止考生逐字逐句翻译”只成了高考

命题者的主观愿望。在答卷中,考生逐字逐句翻译的现象屡见不鲜,Chinglish 的情况比比皆是。学生在写作中最大的拦路虎便是汉语的语言组织方式和思维习惯对其干扰而造成的语法错误及句子结构错误。

(四)信息凌乱,缺乏逻辑。高中学生英语习作字数在100字左右,但学生在谋篇布局的技巧上显得力不从心,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缺乏必要的连接,写的话颠三倒四,不知所云。

(五)言之无物,内容空洞。这是平时写作训练中最让人头疼的问题。由于英汉文化的差

异及生活环境的不同,让学生用英语写他们熟悉的事物,他们往往感到无从下笔,写出来的作文干瘪无味,只是一些词汇和句型的机械堆砌。

以上困难,归纳起来也就是语言、内容和语篇的问题,这三大问题得不到解决,“听到写作学生烦,见到习作教师头疼”的现象就无法得以根除。

二 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的对策

针对学生在写作训练中存在的困难,英语教师应在详细的分析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对症下药,从基本功的训练、教法的调整、写法的指导等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用英语作文的兴趣,消除厌恶的心理,树立自信,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科学训练。

(一)基本功的训练。1 写作的基本功首先体现在书写方面。从学生进入高中开始,就要

严格要求学生按规定进行书写练习,使学生练得一手好字。美观的书法不但表现在个别字母的形体上,而且表现在各个字母的组合、间隔距离、大小比例上。因此,书写训练应该随着教学的前进而前进。教学内容越复杂,书写训练的方面也就多。书写教学不但要严格化而且要长期化,只有坚持书写训练的长期化,才能保证已形成的正确的书写技能,技巧不会退化(由工整退化为潦草,由快速退化为慢速)。书写应包括字母和标点两方面,为了把两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练习,就要以句子作为练习的核心。加大词汇教学的力度。记忆单词的过程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致力于让学生自觉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方法去识记。针对高中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教师要注重记忆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对单词进行理解记忆,联想记

忆,分类记忆,复习记忆,随时督促和抽查,尽量减少由于拼写错误而造成的丢分现象。熟记常用句型。词汇的教学也应以句子为核心,而学生要写出地道的英文句子,首先要把最简单的五种基本句型牢记心中,即:S+V(主———谓)S+V+P(主——谓——表)S+V+O(主——谓——宾)S+V+InO+DO(主——谓——间宾——直宾)S+V+O+OC(主——谓——宾——宾补)。这五个基本句型学生在初二就学习过了,在由这些简单句发展到并列句和复合句,如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这样写出来的句子结构就不会中式化,再加上一些恰当的连接词,语言的流畅性必会大大增强。

以上三方面的训练是有机的统一,教师在讲解语言点时,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用所学的词组及句型进行造句练习,为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法的调整。在平时的教学中,写作教学往往呈现为:布置任务——学生写作——教师批改——给出范文的单一模式。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一模式必须彻底打破,教学方法必须多样化以激起学生写作的动机和欲望。引导学生从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往往是日常生活中见到过,接触过或者能够想象得到的事物。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写作的话题,鼓励他们大胆地构思,大胆地创新,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也可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找题材。如人教版第二册Unit 2 有关住房问题,学完后可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标题为:What do you think of living in a traditional house ? 有位学生写道:I would like to choose traditional house in preference to a modern one.Compared with a modern building ,a traditional house seems not to be that magnificent.However, it’s quiet and comfortable for us to live in.In addition, people who live in a modern house sometimes feel very lonely because…这位学生写出了自己的观点。注重输出前的输入。从输入输出的角度来看,阅读是语言的输入,写作则是语言的输出,先有输入才有输出。有的学者认为,阅读的内容和方法直接影响写作水平的提高。从阅读到写作不是简单地将输入的材料拿来就用,而是经过大脑的处理,产生从阅读到写作的转移(transfer)。一般来说,在写作课堂教学中,无论是自由作文还是命题作文,让学生感到头疼的就是一无从下笔,无话可说,对高中学生来说,写一篇论说文尤其如此。在写作课上,可采取让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找出:作者的观点,支持观点的论点,然后分别就其观点进行讨论——赞成或反对,讨论后由教师进行检查,得到赞成或支持的理由——为作文打下思想内容和材料基础,最后要求学生就自己的观点写一篇论说文,并借鉴原文中精彩的短语及句子结构。这样学生对任务所涉及的信息越熟悉,承受的认知负荷就越轻,语言的输出也就越流利。3 改变写作评价方法。写作评价应遵循互动原则,多元化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在教学中,可采取:(1)自我评价。首先由教师对范文从篇章结构,内容要点,句法,词汇,逻辑,标点等进行分析,为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供示范。其次,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从写作困难,本文佳句,本文不足,病句修正,本文收获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最后,学生把习作和自我评价表一起上交,由教师对学生的自我评价写出意见后再发给学生。(2)合作评价。首先也是由教师对范文进行分析。其次,由水平相近的学生组成四人小组轮流进行批阅和总结。再次,由全班交流分析本组佳作。最后,进行反馈重写由每位学生根据同伴的评价重新修改作文并在第二天上交,教师检查结果。

(二)写法的指导。首先,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对各类英语文体的格式介绍清楚。其次,在学生动手写作之前,要重视写前的“导”,如就作文如何谋篇布局,可选择哪些词汇,可使用哪些句型,语言语气的使用等进行点拨讨论。最后,当学生有一定写作基础时,可指导学生进行模仿作文,体会范文的内容,意义,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仿写时,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发挥,可要求学生只模仿体裁,而对内容不作具体限定。如学了Captain Cook,就可以写中国航海家郑和。常言道,“熟能生巧”,只要学生多模仿写作,模仿到熟练的地步,自然水到渠成,他们就能用英语去表达新事物,新观点和新思想。

总之,在写作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充分调动和保护其主观能动性,兴趣,热情和积极性,进行科学有效的训练,那么实现书面表达能力的突飞猛进,就不会遥遥无期。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年

3杨菊妃 “2001 年高考英语试题评析与启示”《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 年第1期

小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与对策 篇10

一些传统观点认为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低下、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这样的界定只是概括出学困生的部分表现,并没有揭示出学困生的实质问题。随着对学困生问题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学困生问题的内涵。依据国内比较公认的标准,将学困生界定为:无明显感官障碍,但实际成就与其智力的期望值存在显著差异的学生。学习困难(1earningdisabilities)一词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家Kirk(1983)提出来的。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受认知心理学的影响,有关学习困难儿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认知过程方面。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开始把研究视线伸向学习困难儿童的非认知领域。对学习困难儿童的非认知因素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个性品质、行为特征和社会技能方面。

二、对学困生心理特点的分析

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学困生自身特点和社会性因素两大方面。其中学困生自身的特点包括认知方面的因素和行为因素,而社会性因素则来自于社会、学校和家庭几方面的影响。

1.学困生自身特点分析不可否认,人的智力在客观上是存在差异的,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对同样的学习内容的接受效果是存在差异的。很多研究都证明了学困生在认知能力包括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缺陷。也有研究表明学困生在元认知整体水平及各个维度上均落后于一般学生而且其发展速度较慢。他们在方法性、计划性与总结性三方面表现最差,包罗了在元记忆方面的主要缺陷。同时学困生的解题策略应用与一般学生相比存在本质差别,他们不能掌握准确灵活的迁移策略,因此学困生在同样学内容的接受和巩固方面存在差异。由于这种差异导致了学生的自信心严重丧失,自卑感重,对周围事物过分敏感,烦躁不安,经‘常陷入高度的焦虑状态中。由于学困生的自信心不足,部分学生甘居下游,得过且过,产生厌学情绪,上课如坐针毡,注意力涣散,容易分心,做事缺乏责任心、上进心,无法按时完成作业。他们的学习兴趣淡漠,缺乏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意志力薄弱,并且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行为障碍。由于他们存在如此严重的心理和行为障碍,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他们对来自各个方面的积极反馈比较麻木,习惯了父母和教师的消极评价,很少有成功和快乐的体验。

2.影响学困生的社会性因素分析人是社会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影响学困生的社会性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个方面。其中社会因素主要是指目前社会公认的对学习的认识和态度。由于竞争的激烈性,目前社会上存在着“唯学历”的观点,在这种想法的影响下,人们不自觉地给学生施加了无形的压力,造成他们沉重的学习负担。在这种重压之下一些学生选择了逃避,并且产生了厌学心理。家庭是整个社会的一个子单位,它是孩子进行社会化活动的基地。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养方式、教养态度和行为以及对孩子的期望水平、整个家健的教育氛围和环境都会对儿童造成深远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对孩子的管教、帮助以及指导的程度都直接影响着家庭成员之间的心理关系以及儿童的学习环境。在关系紧张的家庭中生活的孩子缺乏安全感,长期处于无助、孤独和迷茫的状态中,必然会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进而导致学业上的失败。父母对子女过高的期望也会造成儿童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对孩子的情感投入少,倾向于拒绝或否认孩子的一切进步,用简单的批评、指责的方法来教育孩子,使孩子的自信心丧失,由害怕、无助转变为逃避、厌恶学习。除了家庭因素之外,另一个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学校。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的教学、学校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着每个学生学习活动的质量。其中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最为直接。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以情感、认知和行为交往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师生关系是学困生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重要关系。研究发现,一般教师对学困生的评价较低,学困生对教师存在抵触情绪,师生关系淡漠、疏远。他们很少获得教师的关注,教师对学困生的期望值也低,不能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这样使得学生很少获得成功体验,加速了不良行为的出现.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同伴关系也是学校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它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同伴接纳的程度存在一定的关系。有研究表明:学困生的同伴接纳水平较低,往往被同伴排斥。他们常常因为处理不好同学关系而陷入孤立的境地。㈤长期的孤立与排斥使得学困生的心理受到很大伤害,他们变得自卑、敏感、逆反进而对学校、老师和同学产生厌恶心理.敌对倾向严重。总之,家庭和学校是学生进行社会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学生与家庭和学校的关系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

三、对学困生的教育策略

随着学困生心理特征研究的逐渐完善.人们开始把重点放在对学困生的干预上。关于学困生的干预问题,已经有很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并且进行了简单的实践研究。针对他们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学困生的心理特点,提出一些有效的教育对策。1.关注学困生的内心世界学困生由于长期受到家长、教师的冷落与消极评价,他们的内心世界充满了极度的焦虑、不安与无助。学困生通过与家长和老师做对的方式来表现对他们的不满以此来吸引别人的关注。其实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是充满矛盾与挣扎的。因此身为教师和家长应该透过学生的不良表现看到他们存在问题的实质。家长和教师应经常自问是否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否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是否体会到他们的失望与无助。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家长和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放弃旧有的、先入为主的思想,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适时鼓励,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对学困生的期望值可以促进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从而又进一步巩固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学生生活与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家庭和学校。良好的家庭和学校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平和的心境和开朗的性格。家庭是学生社会化活动的基地,良好的家庭环境不但给孩子提供了心理支持,而且也给孩子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物质环境,这就给学生在学业上的成功创造了必要条件。父母正确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塑造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儿童的认知能力和个性得到正常发展。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影响学困生学习活动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不应仅以学业表现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而应该以积极客观的态度对待学困生,争取和学困生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春风化雨,以情感人,以爱动人,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创设有利于学困生进步的心理情境。

3.增强学困生心理素质的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个人成功的重要基石。针对学困生责任心差、意志力薄弱、耐挫能力差以及自卑感严重的特点,教育者应该从多方面塑造学困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一是从具体的教育事件中培养学困生的责任心,让学生学会自理自立,给他们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事情负责,懂得学习也是自己的事.其他人无法替代,让他们拥有责任意识,能够对自己负责。二是通过教学活动增强学困生的意志力和自信心。创造一些让学困生参与的学习活动和机会,以满足他们的自尊心和被人接纳、关注的心理需求。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多种活动来磨练学困生的意志力,以增强他们战胜困难、挑战自我的信心。三是从个人经历出发教会学生面对挫折。学生遇到的挫折是来自于多方面的,包括学习、人际关系、兴趣愿望等面对挫折每个人的反应方式是不同的,通过对挫折进行心理疏导来教会他们拥有客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挫折,寻求适当的方法进行自我调适,缓解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在挫折中成长,迎接时代的挑战。

纵观几年来我国关于学困生的研究情况,我们对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已经基本了解,并且根据学困生的心理特征提出了相尹小学寂与管知之前,学生不再是“零”起点,在学习时能使自己处于主动探索的地位。例如:在教学平均数问题前,先让学生了解所要学的知识,再动员他们去调查自己家里近几个月的用电和用水情况,为教学提供第一手材料。通过对生活素材的处理,让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为了让学生了解平均数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调查来的数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通过比较发现,有几个月的用电和用水量比较大..这样,教师因势利导地指出,通过我们的调查,我们应该向水电部门提出哪些建议等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可以进一步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应用性这种渗透方法,有力地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前,拓展了渠道,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实行课中开放,促进自主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而且掌握学习的方法,获得可持续发展在开放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改变课堂提问的单向性,即教师问,学生答。开创“教师一学生”、“学生一教师”的双向提问式教学法。让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最终通过师生共同努力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实行课后开放.提供自主空间。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决定了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不可能把某一内容及存在的问题一一解决。相信学生的问题是永远存在的,我们提倡把问题带到课外,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和空间:鼓励学生自己制定课后计划、学习内容等;鼓励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学着通过生活实际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上一篇:任何人都能改变自己下一篇:2024年第一季度通风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