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扶老人的作文

2024-09-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扶老人的作文

关于扶老人的作文 篇1

现在想来真的很可笑,可在当时,能想出这些来勉强完成作文对于我来说已经很难得了。那时候,每次作文课就像给我施用酷刑一般,痛苦至极。一堂作文课仿佛过了好几年也不下课。那时候写作文对于我来说真是很难的事情,于是乎常常出现在不同的情景下,同样的人物再次上场。就这样,我无数次去扶那位老人家过马路,看来老人家对我是十分感谢呀,因为我总扶他过马路,是不?作文课我捡的钱最多,呵呵,每次都让我捡了再交给老师,你说我的偏财运是不是好过头了?如此反复交给老师,老师是不是该给我颁个乖娃哇奖啊?每次丢果皮都让大哥哥大姐姐逮着,我也太没耳性了吧?

是不是很好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出现过和我相同的情况,我想是有的,因为当时我们班就有几个,呵呵。还有的写的周记是这么写的:某年某月某日,今天我很高兴。完了。这样的情况是常常出现的,让一个语文不好更不喜欢文字的人老写周记也真为难他了。

当时我们班也有写作文写得特好的人,是一女生,长得眉清目秀的,字也写得秀气,文章写得可好了。每次作文课老师都要读她的作文给我们听,那文字美得让我这个不爱作文的人也听得如痴如醉。那时候就特佩服她。

渐渐的受家里人的影响,我开始喜欢上了阅读,常常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到后来喜欢上文字是理所当然的事,一点也不意外。没有老师叫我写周记了,我竟然慢慢地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可是曾经是我笔下的唱主角的人物不再出现,我写的都是些生活中真实发生过的事儿,刚开始也写不好,跟记帐似的,今天做了什么明天做了什么。

时间长了,慢慢学会写下一些自己的真实感受。曾经老师要下死明令我才肯做的摘抄,如今竟然成了我的一个习惯,习惯得就想吃饭睡觉那么自然,并且是必须的。也学着把些经典的句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来,有时候也会去模仿着好句子写。

其实我觉得文字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它有呼吸有心跳,并不是死的,我们得用心去和它交流,让它心甘情愿地在我们笔下开出美丽的花朵。现在,文字是我最好最亲密的朋友,在我快乐时,难过时,寂寞时,感慨时,都是它在一直陪着我。

扶一把倒地的老人有多难? 篇2

2013年6月,四川达州市某小区3个小朋友在楼下玩耍,看见一太婆摔倒便上前去扶,不料太婆起身后却说是3个孩子打闹将自己撞倒的,赖上了孩子的家长,要求赔偿医药费。

随后,警方对此事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表明,伤者蒋某某系自己摔倒,并非由3个小孩推倒(有7名目击证人证实)。综合调查相关情况,蒋某某、龔某某(蒋某某的儿子)的行为属于敲诈勒索行为。警方决定对蒋某某给予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因违法人员蒋某某已满70周岁,依法决定不予执行,同时对龚某某给予行政拘留10日,并处罚款500元的处罚。

新闻外延

一名老人骑自行车从郑州市大石桥附近经过,突然癫痫病发作,摔倒在地。在冰冷的地上,他躺了将近20分钟,引来数十名围观者。虽然拨打了120,但没有一个人出手相扶。最后,有人叫来民警把老人扶了起来。“我不是不想把老人扶起来,而是不敢扶。帮人被讹的事儿太多了。”不少围观者说。

观点碰撞

扶!

◆世上总是好人多

肖明君(普通市民):无论从弱势范畴的厘定,还是对长幼有序、尊老爱幼的尊崇,“扶老”都是社会道德的一个基本要求。世上总是好人多,更是整个社会诚信的真实写照。万一遇到老人摔倒还是扶一下为好,不会所有的老人都诈人吧!

何亮(大学生):如果大家都当“看客”,并且放纵这种“看客”现象的泛滥,那么到头来受害的可能是自己。毕竟,人人都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万一倒地的是自己的亲人,因无人扶而失去抢救时间,那将是一件多么痛心疾首的事啊!

假装是思想(热心网友):最好的结果是,走在路上,看见一个老人摔倒,所有人都上去扶,让他一时不知道该讹谁!

不扶!

◆避免纠纷,少惹麻烦

happy(热心网友):现在很多老人倚老卖老,你做了好事,最后反而想敲你一笔。如果没有相关知识,不要随意搬动老人。你试想,老人跌倒了,万一因为自己不专业的搬动,导致老人有个三长两短,责任由谁来负?所以,我顶多帮忙拨打120,自己是绝不会动手的,免得到时有纠纷,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冰帅(普通市民):再也不会扶了。我大学毕业工作后不久,好心扶起一个跌倒的老太太,却被她讹了整整一年的检查费、医药费!你说,这是整个社会道德缺失,还是个别人的人心险恶啊?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坏,不过万一让你碰到了还真的心寒啊!

“扶老”技术指南

◆帮助别人的同时保护自己,二者可兼顾

扶老人作文 篇3

说到帮助,我就会想起一件事情。这件事情的过后,令我感到十分自豪。

一天下午,我去超市帮妈妈买东西,在回来的路上碰巧遇到一位老人跌倒在马路上,原来是他不小心撞到了一位青年人的自行车上,那个自行车的主人看到了这番场景,却二话不说地大声地臭骂那个爷爷一番:“老头子,你没长眼睛啊,直往我自行车上撞,自己不看路,到时候责任要怪到我身上,你要让我怎么办啊,你担不起这个责任,那谁担任啊?”

还在一旁的老爷爷急忙起来向那个青年道歉:“对・・・对不起啊,我不是故意的,这是顾着看旁边了,实在不好意思,真的对不起!”没想到,旁边的青年不但不领情,还继续对一旁脸色发青的老爷爷大喊大叫,口水渣子不断的滴到老爷爷那惊慌失措、害怕无助的脸上,但路旁经过的人都是来看热闹的,没有一个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爷爷,到是在纷纷议论这件事情是谁对谁错。

在旁的我听了很难过,向那自行车车主身旁走过,我赶紧跑到老爷爷身旁,焦急的问到:“老爷爷,没事吧,你家住在哪?我送你回家。”老爷爷吞吞吐吐地说:“xx小・・・小区第x栋楼,706。”我就扶着老爷爷一点一点往前走,慢慢地走。一路上,爷爷不紧不慢的跟我叙述了一遍那起“交通事故”,听完老爷爷的叙述后,我也情不自禁地握紧了我的小拳头,虽然这是件小事,但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啊!若这点都被我们忽略了,那社会岂不就乱套了吗?

说着说着,走到了爷爷所说的“xx小区第x栋楼706”我对老爷爷轻声细语地说:“我们到家了,老爷爷!”

“好孩子,谢谢你送我回家,谢谢你…… ”

“不用谢,老爷爷,我得回家了,下次过马路要小心哦,再见爷爷!”

“再见,孩子,我希望你有空到我家里玩!”

关于扶老人的作文 篇4

关于这个话题,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要扶,不扶就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对不起接受的尊老爱幼的教育;有的说,不扶,害怕自己被讹诈,承担了不必要和冤枉的责任,做好事变成了烦心事,又因此增加了经济负担,让好人都做不起好事。

春晚把社会上发生的几个真实事例全部合并在一个小品——“扶不扶”,小品里路过的一个人骑着自行车说:“这样跟你说吧,哥以前开的是奔驰。”这个小品夸大的阐述了一个这样的反面事例,让好心人心寒,但是也真实的让人看见了社会上确实存在的一个现象。

马玺钦说:“扶!要扶,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就扶不起来了。”

周恒宇赞同地说:“是呀,为别人开了扇方便之门的时候,何尝不也为自己开了一扇方便之窗呢?”

最后,有人说了两个答案:“扶的理由是,扶起来的不仅是老人,更是社会的公平正义,不扶的理由是,四川达州3名儿童搀扶倒地老人被讹。”

道德作文扶起摔倒老人 篇5

每个人手中都握着“道德”风筝的线,有的人将这只风筝放得越来越高,而有的人却放飞了这只风筝,或许再也找不回来了。

紧握“道德”风筝的线,他得到了什么?

紧握住手中的线,他得到了尊敬与称颂。丛飞,一名歌手,生前倾其全力资助了183名贫困儿童,捐款捐物累计300多万元。他自己并不富裕,但却将义演经费悉数捐出,“他把所有的时间和金钱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用一生传递和弘扬着一种美德,他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人们的称颂与尊敬!

紧握手中的线,他们演绎出现代传奇。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在中华大地上进行了一场悲情接力。孙水林、孙东林兄弟坚守着“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的信条,坚守承诺,被人们赞为“信义兄弟”。

松开了“道德”风筝的线,他失去了什么?

松开了“道德”风筝的线,他失去了人性和良知。今年愚人节,在上海浦东机场,发生了一个真实的悲剧:赴日留学生汪某因学费问题,与前来接机的母亲发生争执。汪某竟拔出水果刀连刺母亲9刀,致其当场昏迷。汪某虽放飞了“知识”的风筝,却松开了“道德”的风筝线,他失去了人性和良知。

类似事件也时有发生。8岁乖儿子因争吵欲掐死母亲,23岁青年杀死双亲后还去网吧上网,名牌大学的学生因母亲干涉自己的“人生的选择”挥刀弑母等……他们的“道德”风筝都断了线,而他们也失去了道德、良知,得到的是社会的批判、舆论的鞭挞以及永无止境的铁窗生活。

风筝只有在紧握者手中才能越飞越高,而松开了手,风筝就会坠落……

老人摔倒 还要不要扶 篇6

“坏人”标签不能随便贴

2013年11月22日,达州市公安局达川分局查明,蒋光容老太于当年6月15日,在达川区正南花园附近的那一跤是自己摔的,并非她所说的那3个小孩所为。为此警方对蒋老太以及儿子龚发安做出了行政处罚决定,警方认定二人的行为属于敲诈勒索,对蒋光容给予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因其年满70周岁,依法不予执行,对龚发安给予行政拘留10日、罚金500元的处罚。

达州警方的这一做法得到了社会舆论的普遍认同,然而已经被坐实“讹人”坏名声的蒋老太母子并不服,并要针对达州市警方的处罚提出行政复议。但连子女们都感到有些恼火的是,除了鼻涕眼泪与发誓,蒋老太拿不出任何证据来表明自己的清白,却有7个目击证人站出来为3个孩子作证说是老太太自己摔倒的,这些旁观者认为“不能助长歪风邪气,否则以后没人敢做好事”。

事实上,今天的人们更倾向于接受这样的观念,一个人要得到别人尊敬的前提,首先是自重和尊重他人,任何身体上的缺陷,或者年龄、性别因素都不应该无条件地被利用来要求他人的尊重,否则就形成了一种道德胁迫,是一种软暴力。当然,对于弱者,自命为强者的人们,理应存一份悲悯,在情节不是太严重的情况下,大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体谅一下弱者。在一个健康的社会里,这两者并不矛盾。

但是,像“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这样的标签却不是可以随便乱贴的。要知道,在我们国家文化的氛围里,“坏人”是一个绝对色彩相当浓厚的词,谁要背负了这个名声,可真是难以翻身和“拨乱反正”了。

至于说大妈跳广场舞扰民的问题,是中国快速城市化和城市基础建设、城市管理之间的矛盾产生的现象,虽说解决需要假以时日,但并非无法解决。而个别老人讹人,一方面是老人失德;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老人的生存境遇问题,这些都可归结到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不同步的问题。

不必放大“坏老人”之害

人有善恶之分,但善恶的边界有时候十分模糊,善恶也从不互斥地存在于一个人的体内,更多的时候,它们是此消彼长,共同存在的关系。有时候,一念之差就能由此及彼。只要有足够的环境和诱惑因素,又缺乏惩戒机制,任何人都有变成坏人的可能。

是不是所有的老人都坏?这就像问所有的年轻人是不是都是坏人一样,答案是否定的。个别老人的行为固然有不自尊的恶劣之处,但让全体老年人来背负骂名,这个太不公平。如果论证说经历了某个时代的老人就是“坏人”,那这样的论证未免草率了。

倒地的老人很多,即便当真“讹人”,恐怕也不在多数,能否因为1个“坏老人”就拒绝救助所有亟待帮助的良善老人?毕竟法治或技术都在进步,能以证明清白的工具与制度越来越多,即便擔心被讹,对于起码的道德责任而言,打个120或者“见义智为”总好过不管不问吧?1个“坏老人”,不该成为我们冷血的借口,放大“坏老人”之害,绝不是这个社会之福。

或许因为“老人摔倒”成为热议话题,就在本期杂志截稿期间,不断有摔倒老人被路人扶起的消息见诸报端——

2013年12月5日,在长沙天心区韶山南路一公交车站附近,一位六旬老人倒在街边,部分围观者担心惹上麻烦不敢上前去扶,而路过的长沙市中心医院护士陈伟群没有丝毫犹豫,马上施以援手,并叫来救护车帮忙送医。她的这一温暖举动让不少市民感叹,这是长沙冬日街头的最美镜头。

在南京,2013年12月6日下午,一八旬老翁行至北京西路省政府门口时,突然摔倒在地。的哥李建江路过此处,果断救起老人,将其搀扶到省政府民警值班室休息。

在北京,家住硚口的罗女士称她父亲2013年12月7日早上9点在居仁门不小心摔了一跤,幸运的是,一群热心市民上前帮助她父亲。“都说现在老人倒地没人敢扶,我爸爸不小心摔倒了,就有一群热心人围上来帮忙。”罗女士说,如果不是路人的搀扶,以及两名警察帮着止血和通知家人,父亲恐怕非常危险,她非常感谢众人的帮助。

而在天津,75岁的梁爱莉老人于2013年12月6日借助天津一家媒体发出“寻人”启示,希望找到救助她的两位陌生人。原来,身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的梁奶奶日前独自外出买药,在路上不慎被绊倒。“当时左眼就肿了,鼻子在不停地流血。”幸被路过的两位男士扶起送回家,等家人回来后才放心离开。康复后的梁奶奶希望能再见到那两位好心人,当面说声谢谢。“谁说老人摔倒了没人扶?我就亲身体会到了浓浓的正能量!”梁奶奶的话掷地有声。

扶起摔倒老人要注意

还是那句话,社会上毕竟还是好人多,有关“老人摔倒”引起社会道德滑坡的担忧大可不必,但《家庭医药》提醒大家,倒是扶起摔倒老人必要的技术和健康意识不可不察——

老人摔倒常见的原因有:

1.中风:因高血压伴脑内小动脉硬化,使其突然破裂出血,常发生昏迷、偏瘫等。

2.眩晕:因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颈椎病等引起,一般无意识障碍。

3.晕厥:因大脑严重缺氧缺血,导致短暂性意识丧失。

4.心绞痛急性发作。

5.不慎摔跤骨折及癫痫等。

由上述原因引起的突然摔倒,旁人不可急于搀扶,否则很可能“帮倒忙”。

如因中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倒地的老人,立即扶起只会加重出血症状;脑供血不足引起的晕厥,应平卧,如将其扶起,反而加重脑部缺血状况;如发生骨折或脱臼,搀扶会加剧损伤,尤其是脊柱骨折的老人,若损及脊髓神经,可引起截瘫。

因此,应先观察老人的表情、神态,如神志清醒的,可询问摔倒的原因,然后给予帮助;如心绞痛的老人,应让其服下急救药,送医院。遇到昏迷或有语言障碍的病人,可马上拨打急救电话120;呕吐者,应将其头部侧向一边,以防呕吐物返回流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在确认摔倒者无脊柱损伤时才可搬动,要一个托头、胸部,一个托腰、臀部,一个托腿、脚,动作宜缓慢平稳。动作粗暴只会加重病情。

>>扩展阅读

北京出台“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

就在达州被救老人讹人闹得沸沸扬扬之际,北京市出台了一个被普遍叫好的规定。2013年11月27日,北京市民政局宣布,推出针对在北京的50~60周岁退休人员和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意外伤害保险。今后,北京市300万老年人口不论户籍,在乘坐公共交通或逛公园等公共场所或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时,如发生跌倒、摔伤等意外伤害,均可获得意外伤害保险赔付,最高可获20万元。北京市民政局同时宣布,北京约7万低保、“三无”、失独等老人,其保费将由政府买单,其他老年人可自主投保,保费一年仅15元。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表示,这将一定程度上抑制“讹人现象”的发生。

不时上演的被救老人讹人事件除与个别老人自身素质有关外,也与医疗负担大有关。老年人摔倒的意外概率以及摔倒的后果都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由于过高的医疗负担,很可能会为了不拖累家庭甚至不被家庭抛弃而选择去讹人。

北京市率先用商业保险的模式,化解老人意外伤害引发的经济风险和道德风险,应该说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老人摔倒扶不扶辩论赛 篇7

尊敬的主持人、对方辩友、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我是正方一辩。关于该不该扶这个问题,请允许我对扶字的意思做进一步阐述。所谓扶是指扶助、扶持、帮扶、救死扶伤。如果单纯的认为扶就是把人从地上拉起来,那样的理解就过于狭隘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华民族浩浩5000年历史,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我方的观点是老人摔倒了陌生人绝对该扶。为什么呢?

首先,摔倒的是老人,他不是青年人,更不是少年小伙子。自古至今以老为尊,在古代80岁以上的老者可以自由出入朝堂,在皇帝眼中有两种人必须毕恭毕敬,一是自己的父母,二是天下的老人。古代对老人的尊崇可见一斑。而现如今,老人摔倒了都不去扶,相对古代,这不是道德的沦丧又是什么?

其次,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扶老助乐之德。一个人,有才无德培养使用,有德有才提拔使用,有才无德绝不录用!一个人连最起码的道德修养都没有,又何以治国平天下?

再次,父母和老师从小教导我们要尊老爱幼,现实中小孩子帮助老人的例子也是数不胜数。小孩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成人?老人摔倒而不扶,一违父母之言,二违恩师之命。黄天在上,厚土在下,朗朗乾坤,不尊不孝,子还有何颜面苟活于世?

最后,我们之所以在这里讨论这个问题,就是因为当前社会出现了信任危机。信任危机的出现直接影响到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在这样的一个节口上,我们该怎么做?任凭信任危机不断扩大而置若罔闻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每个人都肩负着不可推卸的使命。在这样的民族大义面前,谁还敢继续麻木不仁冷眼旁观呢?

李逵鲁智深等英雄好汉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啊!我的陈词完毕,谢谢主持人,谢谢对方辩友,谢谢评委,谢谢各位观众!

攻辩小结

听了对方辩友的辩论才知道什么叫唇枪舌剑,什么叫口若悬河,什么叫滔滔不绝,听了我方的辩友才知道什么是一山更比一山高,强中自有强中手。对方辩友的观点新颖独特,见解独到,论证更是结构严密,无懈可击,但是,仔细推敲不难发现,对方辩友在论证过程中存在很多逻辑错误,由于时间原因,我只能挑出三处进行论述。

逻辑错误之一,对扶字的认识过于狭隘。对方辩友刚刚提到只有自己亲自把他拉起来才算扶,这个理解实在是太狭隘了。一个人的扶是扶,两个人把他抬到担架上就不是扶了吗?就像一个人掉进河里难道只有游泳去救才算救,驾着船去救就不是救了?在此,我方辩友的认识可谓是全面而准确。

逻辑错误之二,对时空的认识上又有偏差。此刻不去扶,等会儿扶起来就不是扶了吗?就向一个人生孩子,她此刻没有生下来,但是最终她还是生了,你能说她没生孩子吗?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我方辩友是更胜一筹。

逻辑错误之三,对陌生人这个词的判定。首先,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所有中国人原本就是一家人,正是那句话,四海皆兄弟,天涯若比邻。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为什么要强制性的把尚不认识的人一上来就判了死刑?试问在你身边的所有的朋友和同学,哪个不是从最初的陌生人转化来的?还有句古话叫做:不打不相识。你敢说在未来你要拒绝与所有陌生人说话吗?从刚才的讨论可以看出我方辩友眼光高远,胸怀广阔,不失为龙的传人。

逻辑错误之四,对方辩友说存在讹人这一说法。那请问中国老人的总数有多少,摔倒的有多少,讹人的老人有几个,我们可以算一笔账,一目了然,不足百万分之一,难道对方辩友在教导我们什么叫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吗?那多谢了,我方辩友在这一认识上更加科学客观!

我的总结完毕,谢谢主持人,谢谢对方辩友,谢谢评委。

四辩总结

大家好,我是正方四辩,经过刚才一轮又一轮的唇枪舌战,我相信大家对老人摔倒陌生人是否该扶有了自己一定的见解,我在这里重申我方观点“老人摔倒我们应该去扶”,扶是人的善良本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连跌倒的老人都没有人扶的话,那么中国的优良传统何在,慢慢的就是去了意义,那么人与人之间还有信任吗?虽然社会现象也让不少做好事的人吃了亏,那么是不是说你会因为一次失恋就一辈子不去谈恋爱了还是因为这次说错话就永远不说话而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错误吗?不扶是道德的沦丧,社会倒退,全社会鄙视与唾弃的行为,大家应该一如既往的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别让几个偶发的反面事例误导。我相信不是每一个老人都会反咬一口,所以不管怎样,坚决要扶跌倒的老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对方辩友认为怕老人讹而不扶,这是一种怕惹麻烦的自我保护的自私行为,危难之中显身手,关键时刻才能证明一个人是英雄还是狗熊。人性的光辉正是在特定的时刻才显示出其伟大。

对方辩友认为怕对老人造成二次伤害,在这点上我方一辩已经反复说过对扶字的界定,刚刚对方提到的只有自己亲自扶起来把人扶起来才算扶,这种理解未免过于狭隘,一个人是扶两个人把他抬到担架上就不是扶了吗?

另外,你们说法律没有规定我们去扶,那么请问对方辩友,法律也没有规定你一定要吃饭一顿吃多少吃什么啊,所以法律没有规定的并不是我们不用去做的,法律是在道德的基础上的条文,我们人还会受到道德的约束,无规矩不成方圆嘛。我们说,中华美德源远流传,难道历史上就没有过不尊老爱幼的现象嘛?答案是肯定的,所以当前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也不能因为前进途中这么一个小小的绊脚石而止步不前,议论纷纷。构造和谐社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相互信任。谢谢大家!

攻辩问题

1.老人摔倒了都不去扶,这不是道德的沦丧又是什么? 2.一个人的扶是扶,两个人把他抬到担架上就不是扶了吗?

3.如果连跌倒的老人都没有人扶的话,那么中国的优良传统何在,那么人与人之间还有信任吗?

4.对方辩友认为怕老人讹而不扶,这是一种怕惹麻烦的自我保护的自私行为。5.难道说法律没有规定我们去扶。而扶了就是违法吗?

6.信任的断裂,加剧了道德的沦落——“我不讹人”呼唤的是信任而不是道德,不敢伸手的道德恐惧正是一种社会信任危机的阵痛。

7.扶是应该的,是人的善良本性。不扶是怕惹麻烦的一种自我保护的自私行为(如同范跑跑)。确定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然后因为担心可能会出现的损失,那么这个正确而又必须的事情我们就不去做了吗?

8.不扶是道德沦丧,社会倒退,全社会鄙视与唾弃的行为。扶才是全社会真正应当弘扬和加以保护的正当光明行为。那些患得患失自私自利畏首畏尾不敢扶的人是真正的小人。

9.2007年彭宇案的判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很大关注,以及后来又发生的几起类似案件重庆的万鑫案、郑州李凯强案,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道德风气起到了一种负面作用。10.2010年12月15日,深圳市老干部肖雨生在小区跌倒,无人上前搀扶,20多分钟后死亡。保安说不是冷漠,怕承担责任,怕好心没好报!11.是当前社会风气确实存在着正气不彰的歪风。“好人没好报”、“坏人横行”,投机者得利、助人者“流血又流泪”。大学生救人英勇献身,却遭到无良捞尸者“挟尸要价”一个个极不健康的现实标本,让人与人之间充满隔阂和漠视。

老人跌倒该不该扶 篇8

卫生部公布了《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这条消息被各大媒体以“跌倒老人扶不扶要看情况”“跌倒老人不应立刻扶起”等方式解读后,迅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屡屡发生的案例让人们面对跌倒的老人,在经过短暂的思想斗争之后,选择了逃避。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南通公交车司机那么幸运能自证清白,在救人的紧急时刻也不可能使用电子设备固定证据。在自己本身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的时候,趋利避害的心理迫使大多数人选择了冷漠。

遇见老人摔倒受伤,出于人道主义和一种助人为乐的传统价值观,我会把她扶起。“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对于社会弱势群体,难免会遇到生活和其他方方面面各种 压力和困难,如果没有人去帮扶他们,势必会造成一种社会秩序的紊乱。然而就像材料中存在的棘手问题,在世风日下的这个年代里,真要是碰到蛮不讲理的老人,被反咬一口,那实在是不值得,在法律的角度我们需要有证据为自己说话。然而从道德的角度,我们需要而且应该把他扶起来,所以这就需要在发起老人之前找到能 够证明是自己助人为乐而不是自己把他推到的充分证据。

我不是从一个很宽泛的角度,说道德怎么怎么珍贵,我们需要多么多么崇高的品质。而是在社会现实中,这样的问题是实际存在的,为了正义我们需要保证不被别人反咬一口;为了道义我们又不应该见死不救。所以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保证自身正当合理利益的前提下再去帮助别人。

创造使民众能够安心“扶老人”的制度固然重要,但愿不愿意在当今时代还保留一份爱心,仍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宣誓:“遇到老人跌倒,我一定扶起来,视情况通知家人、打急救电话或报警。”你,愿意加入吗?

关于扶老人的作文 篇9

关键词:扶老人险;道德;法律

中图分类号:D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073-01

“近日,支付宝推出了一个‘扶老人险’,用户只需要支付3元保费,在一年期间内因‘扶老人’而对簿公堂最高可获赔2万元诉讼费,并得到全年法律咨询服务。该保险推出后,几天时间内便有2.6万余人投保。”看到这一情形,我也分不清楚自己的内心是高兴还是悲哀,或许是两方面兼而有之。高兴的是因为由此能看得出很多人都是有良心,有道德的;让我感到悲哀的是原本只是一个简单的道德问题,而现实中却又许多的善良的人不敢做,即使想做却需要保险来为做好事提供保障,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不管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哪个阶段,社会的法律几乎全部都是惩恶的法,法之规定几乎皆为禁止之事。法律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为了维护阶级的统治和社会的稳定。统治阶级需要将危害其统治的行为用法律来禁止,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在阶级社会也只是法的附带功能。法的权威和规范作用的体现都是通过对违法行为的惩罚来实现。而善良的行为法律都没有规定。就阶级统治而言,善良的行为对其百利而无一害,法律对其规定与否无关紧要。这就使有利益阶级统治的行为任其发展,而法律不禁也不扬,也造成了法律对人的保护体现在:只有人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法律才会给与保护。对于利于他人的行为,法律将其交给道德来调整,使行为人获得荣誉和地位等。当行为人不为利于他人的行为而又不违法时,法律也不会对其进惩罚。但是,当行为人利于他人行为却有可能损害自身利益,而法律又不能够及时给予公正的判决的时候,行为人就会停止利于他人的行为。这就使得老人倒地却不敢扶,成为一个社会争议的焦点难题。

“虽然道德与法律具有一定的界限,但道德往往是法律的基础,法律则是最低限度的道德。”[1]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王伟表示:“道德的义举屡屡遭遇不道德的‘诬陷’足以影响一个社会的负面情绪。扶弱济困和见义勇为成为稀缺品,相对应的表象是道德的沦落,而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社会信任纽带断裂。”扶老人险的出现,无论其是对当今社会的莫大讽刺,还是对社会道德的戏谑和侮辱。但在此还是需要说明的是,扶老人险”并不保因扶老人而被误认为是肇事者后可能需要支付的大额赔偿金,而是赔付需要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纠纷的法律诉讼费用,并赠送全年的法律咨询服务。这也体现出“扶老人险”不仅扶起道德,更助推法治。然而当某些被扶老人一次次讹诈扶起自己的好心人,当人们在扶起身边老人前还需要一遍遍纠结抉择时,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社会的道德状况已经陷入困局。因此“扶老人险”只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应运而生,或者说进一步凸显和暴露了已有的问题而已。而法律也只有在能够確实证明老人是在讹人的时候才能够对老人进行惩罚,还助人者一个清白。这也更具体的证明法的规定大多都是禁止的行为。

综合上面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关于正确的事,法律很少明文规定对其进行赞扬的。法律的天平似乎永远只注重了惩恶,虽说惩恶即是扬善。但善良本身就是美的存在,当善良只靠道德不能够弘扬之时,法律也应该担负起扬善的责任,不是惩恶而扬善,只为扬善而扬善。

社会存在决定上层建筑,当社会存在改变时,上层建筑也应当适时作出改变。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表示:“仅靠个体行为还不足以改变中国社会道德滑坡现状,最重要的,还是政府制度的行为。只有政府部门切合实际需要,有目的地进行道德重构、道德重建,才有可能拯救日益滑坡的社会道德。”但当道德的力量不能够进行道德重构和重建时,法律应当担当此任。因此,关于我国的法制建设,在完善各方面惩恶的基础上,在当前还在为老人倒地扶与不扶道德问题而为难的时候,只靠道德难以扬社会正气,法律应当仁不让的弘扬善良。当然,善事那么多,法律也不可能作出具体详细的规定。但弘扬善良之法的创设仍是可以的。

首先,扬善的相关立法应当“大者大规,小者小具”。所谓“大者大规”就是在全社会有影响的大善之事应当有国家标准,并在全国范围内被传颂;所谓“小者小具”是省、县、乡分层规定各自的标准在各自的区域内征集善事,传颂。并且规定一个汇总的平台,使得全国各地可以相互查看。其次,扬善的相关立法的实施主要是按照规定的标准对相关善举的采集与传播。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便捷的交通、通信和网络几乎覆盖到各个角落,所以扬善之法的实施就如同新闻记者一样工作,先采访,再制作,最后传播。于此同时要保证所要采集与传播善事的真实性。对于信息的来源,可靠真实便可。最后,扬善之法应当规定给予行善之人不同层次或级别的荣誉奖励。这样更能够激励人们行善。

因此,老人倒地扶与不扶的这一社会争议的焦点难题,不是社会善良的缺失,而在一定程度上是道德在此情况下不能胜任扬善之举,需要法律来弘扬善良。扬善之法的创设使得法的作用不仅仅只靠惩恶来实现,而且通过弘扬善良来教育,指引人们该怎样做会更好,进行道德重构和重建,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使社会充满正能量。而在几乎尽是惩恶之法的当下,扬善之法的出现,是否符合时宜需要,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注释:

①周海博. 网络伦理失范及其法律应对[N]. 光明日报,2014-08-26第7版.

参考文献:

[1]《北京青年报》2015年10月20日.

[2]殷泓 王逸吟.“老人摔倒无人敢扶”事件频发 专家称因信任危机 [N/OL].天津网,2011-01-13.

[3]刘羡. 见义难勇为PK草根最美 社会道德生态遭遇”双重门” [N/OL].公益时报网,2011-09-06.

倒地老人扶与不扶 篇10

2006年彭宇案:一位老人在街上摔倒并受伤后,彭宇冲上前去将她送到医院,并给予200元作为帮助。但老人最后在法庭上状告是彭宇将其撞倒。法庭最终判决为老人应得4万元补偿费用。法官认为,彭玉给老人的钱就是其将人撞倒的证据(法官最著名的一句话问话是: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送她去医院?)。曾有人说,救人好比一场豪赌,赢了的就只是平安无事,而输了的就可能倾家荡产。四年来,由南京“彭宇案”纠缠而成的心结,宛如病灶,一直存在于社会,潜伏于人心,顺势应景不时发作,既是道德滑坡的标志,还是诸多缺德行为的遮羞布和挡箭牌,他们之所以冷漠,实在是对事实人情做权衡之后的无奈抉择。可见今天社会的冷漠,本质上与法律有莫大关系。法律上,南京法院选择性的使用这种流氓做法----有罚推定!

彭宇案中,彭宇根本无法证明自己无罪,但法律也根本无法证明彭宇有罪,在这时候,法院看似帮助了那位老人,维护了弱势一方的利益,但此次的"有罪推定"持续的在社会发酵,一定程度上,你能说当今社会道德沦丧、社会人们的自私冷漠不是是被政府被法律逼的!

布鲁塞尔法院的判决:历史影响力的判决!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出现一个案件:一名女子在半夜不慎掉下露台受重伤,一名男子路过时候发现了伤者,这名男子洗劫了毫无反抗能力的受伤女子,然后又不忍女子伤重而亡,于是报了警后离开。但事件的经过被附近的监控摄像头拍摄下来,于是警察成功的抓获了这名男子,并予以起诉!最后在经过长达四周的激烈辩论和商讨后,法庭做出该男子无罪释放的判决。当时法官给予的判决宣言是这样陈述的: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脆弱和阴暗的一面,对于拯救生命而言,抢劫财务不值一提。虽然单纯从法律上说,我们的确不应该为了一个人的善行而赦免其犯下的罪恶,但是如果判决他有罪,将会对整个社会秩序产生极度负面的影响!我宁愿看到下一个抢劫犯拯救了一个生命,也不愿看见奉公守法的无罪者对于他人所受的苦难视而不见!所以从表面上看,今天法庭不仅仅是单纯的赦免了一个抢劫犯,更深远的,是对救死扶伤的鼓励,是对整个社会保持良好风气的促进传承。

关于扶老人的作文 篇11

2014年07月09日 02:27

来源:潇湘晨报

衡阳县政府公务人员陈建铁下班路过,问老人感觉如何,最后老人微微睁开眼,说了句“没事儿,我躺一会儿就好”。

原标题:公务员扶老人,周围人喊“不要扶”

本报衡阳讯 尽管围观群众喊“不要扶”,但他毅然将老人扶到路边。7月8日,说起扶老人的事情,衡阳公务人员陈建铁表示,以后遇到倒地的老人他还是会伸出援手。

7日下午5点半,衡阳县长湖路一位六旬老人横躺在马路中间,此时车来车往,情形十分危急。下午6点,老人在路上躺了半个小时之后,周围已经围了二三十个群众,但没有一个人敢上前将他扶起,只有一个小伙子捡了一根树枝放在老人头前,想提醒过往司机注意。

此时,衡阳县政府公务人员陈建铁下班路过,问老人感觉如何,最后老人微微睁开眼,说了句“没事儿,我躺一会儿就好”。

“扶老人险”,买不买都尴尬 篇12

新险种的诞生,一般都是因为出现了新的风险,“扶老人险”的问世,自然也是源于社会公众对“扶老人”的集体道德焦虑。支付宝数据显示,该保险上线仅3天时间,就有2.6万人参与投保,其中2.4万投保用户为“80后”和“90后”。

如果我们从乐观的角度来审视上述数据,兴许可以得出结论:参与投保的这些人至少是做好了继续扶老人的准备。这意味着“世上还是好人多”,特别是年轻的“80后”“90后”,并不像一些长辈说的那么不靠谱。

不过,年轻人积极参保,让自己看起来靠谱了,却让老年人觉得离谱。长期以来,尊重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曾几何时,德高望重、德隆望尊等美好词汇也都是为老年人准备的。如今,对待老人的一个跌倒摔跤,我们却需要以“扶老人险”为心理支撑,这无疑是对曾经美好的一种打破,留给老人的也许会是“居心叵测”“为老不尊”等词汇。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就十分气愤地表示,这份保险让他有一种“被打了一耳光”的感觉。

一份保险,有人兴奋,有人气愤。即便如此,所有人都应该明白,“扶老人险”的设立也许是为了“扶起人心”,但它毕竟只是一种市场行为,对于化解“扶老人”的尴尬,它究竟有多大作用,仍然是一个未知数。正如一些网友所说:“它能消化的损失仅限于法律诉讼费用,因扶老而产生的费用远不止如此,一旦遭遇讹诈,还有大量的医疗费、精神损失费。”这虽然议论的是金钱问题,但依然可以理解为道德问题,因为字里行间反映出,如若有老人再次跌倒,仍然有人会望而却步。

一份保险,未必就那么保险。要让“扶不扶”不再难以抉择,所需的努力还有很多,特别是相关政府部门不能袖手旁观。有老年人说,如果被撞伤后不讹人,她就没有治疗的钱,甚至没有生活来源。因此,医疗、养老保障体系亟须进一步建立健全,解决老年人的后顾之忧。有年轻人说,老人硬要把“扶”说成“撞”,很无奈,可是又没有证据予以反驳。因此,政府办事能力亟须进一步提高,比如多安装一个高清摄像头,事情总会真相大白。当然,对于明显的讹诈事件,应该发现一起,惩处一起,绝不纵容,依法保护好心群众的道德良知。

归根结底,扶起老人,是一种美德,从未褪去本色。如今,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倘若都能少一点现实的顾虑和羁绊,多一点道德的自信与自省,美德决不会成为一个问题,哪有老人摔倒不扶的道理?

———摘自《人民日报》

点评>>

老人跌倒该不该扶辩论赛2015 篇13

现如今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因此老年人的生活状态日益受到国家和人民的高度重视,但是随着彭宇案,许云鹤案这等案件的发生,越老越多的人开始害怕扶起摔倒老人,从而产生了我们今天常说的“扶老恐惧症”。我国是一个崇尚道德、正义、文明的国家,面对老人跌倒,我们必须给予帮助,甚至不应当出现诸如“该不该”、“要不要”、“能不能”的争论。然而,如今,这样的问题却在我国社会上引发了热议,在这片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土之上,连续发生了多起正义与邪恶,善良与丑恶被颠倒的事件。针对这中现象,12月24日,总装二车间举办了道德讲堂活动,其中在活动的第三项目上以“老年人摔倒该不该扶”为辩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首先正方就老人摔倒该扶提出了自己的四个观点:

第一,中华民族浩浩5000年历史,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自古至今以老为尊,在古代80岁以上的老者可以自由出入朝堂。甚至皇帝都必须对天下的老人毕恭毕敬。由此可见古代人们对老人的尊崇。而现如今,老人摔倒了都不去扶,这不是道德的沦丧又是什么?第二,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扶老助乐之德。一个人,有才无德培养使用,有德有才提拔使用,有才无德绝不录用!一个人连最起码的道德修养都没有,又何以治国平天下?

第三,父母和老师从小教导我们要尊老爱幼,现实中小孩子帮助老人的例子也是数不胜数。小孩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成人?老人摔倒而不扶,一违父母之言,二违恩师之命。

最后,之所以在这里讨论这个问题,就是因为当前社会出现了信任危机。信任危机的出现直接影响到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在这样的一个节口上,我们该怎么做?任凭信任危机不断扩大而置若罔闻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每个人都肩负着不可推卸的使命。在这样的民族大义面前,谁还敢继续麻木不仁冷眼旁观呢?

从以上正方的观点来看,正方立于道德之上,发出了令人为之一振的的高呼,坚定不移的认为老人摔倒该扶。让我们甚至无法去反驳。但是反方的见解显然更加独特新颖。

反方提出支持老人摔倒不该扶,并不是说对老人摔倒要视而不见。而是给予恰当帮助,扶在辞海中解释为“搀,用手支持人或物,使不倒”,扶起摔倒老人只是一种帮助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却不是最佳的办法,比如拨打120,电话联系其家人,等待专业人士的援救等方式显然更好一些。

其次反方指出老人摔倒的原因有很多,大致有下面几种常见的原因:高血压伴脑内小动脉硬化,使其突然破裂出血引起的中风;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颈椎病等引起的眩晕;大脑一时性严重缺氧缺血,导致短暂性意识丧失;心绞痛急性发作,及癫痫发做等。同时老人骨质较为疏松,一旦摔倒易导致骨质,不当的搬动易造成二次损伤。如果老人摔倒就搀扶,未免太感情用事、太不尊重医学了。甚至可能好心办坏事,反而害了老人!

最后,老人摔到了不该扶,不是我们不想给予帮助,有不敢的成分,不是我们道德上的退步,却与社会体制有着脱不开的关系!不敢搀扶跌倒老人,是一种淤积已久的“社会病”。伴随着恩将仇报的见义勇为、惹祸上身的助人为乐,传统美德陷入了一种莫名的尴尬;“彭宇案”、“许云鹤案”的法律判决更是让公众寒心!我们并不想因噎废食,只是我们期待能有更健全的法制,能有更完善的保障去为行使正义保驾护航,而在此之前,我们更应该做好自我保护。以上反方提出不敢扶起摔倒老人的具体原因,并不是道德的缺失,而是社会法制与老人身体等因素导致。针对反方的如此立论,正方二辩给出了驳斥:

第一、反方认为老人摔倒不该扶,但是如果我们不去搀扶老人,那么老人很可能会因此而死亡,反方在衡量该不该扶的时候只考虑自身利益而置老人的生命于不顾,这完全背离了中华民族无私帮助的传统美德。

第二、针对“扶”字我方有必要进行一定的阐释。扶应该是扶助、帮扶、救死扶伤的意思,而反方仅仅将其理解为将人从地上拉起来,这样的理解未免也太狭隘了。扶助也分方式,中国已经颁布《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来指导我们如何去帮助老人,指南中指出不要急于扶起,要视情况处理。只要按照指南的指导去搀扶老人的话,那么对老人的帮助只会对老人有利而不会有害。

第三,反方害怕搀扶老人反被讹诈,但是并不是每个老人被搀扶都会讹诈,他们只占极少数。就算他们讹诈了我们,我们也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在这个媒体无所不在的时代里,媒体往往会将恶的夸大并且对善的不予理会,像许云鹤、彭宇案这等案件媒体将其宣传的沸沸扬扬,人尽皆知,但是对千百万好人搀扶老人的事件却置而不问。就是因为媒体的这种强烈的宣传反差,才让我们觉得今天搀扶老人风险很大。其实不然。

第四,每个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今天我们还很年轻,跌倒了,可以自己爬起来,不需要别人搀扶,但是总有一天我们自己会老,当我们自己老了,摔倒了爬不起来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很急需别人的帮助呢,当我们寻求周围人帮助的时候,别人对我们视而不见,那时我们会怎么想。会不会觉得社会是如此的冷漠,那么今天我们年轻的时候是不是该主动去搀扶老人呢。正是因为道德的缺失社会才会越发的谨慎和冷漠,所以我们有必要从自身做起,也只有人人搀扶老人,社会才会越来越和谐。人民道德素质才会越来越高,进而改变社会的诚信高度,以至于最后老人就不会产生这种讹诈的事件了。

正方二辩论证严密,看穿了人们不去搀扶老人的具体原因,并且针对这些原因予以了一定的解决办法。整体看来好似无懈可击,但是反方二辩却通过以下斥论给了我们更加深刻的心里剖析:

正方指出不扶摔倒老人就是怕被讹诈,只考虑自身利益,背离中华民族无私帮助的传统美德。但是如果连自己利益都得不到合理保障,中华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如何传承,要想继承中华民族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前提条件是自己的合法利益能得到保障,而扶起摔倒的老人之所以会产生一系列被诬案件,正是因为扶起摔倒老人可能会对使自身利益造成巨大损失,这不是自私自利,而是倡导道德的前提是必须承认每个人有不可剥夺的个人权利。

其次,老人摔倒的实例非常多,而被讹诈的案例却很少。这话没错,但请大家试想,如此少的被诬案例都对全社会造成那么大的负面影响,几个彭宇案已经闹得沸沸扬扬,已经被大多数人说成是道德的沦丧,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漠等等。以至于我们辩论的主题就是摔倒老人该不该扶,难道正方还想继续这样的被诬事件发生再次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吗?

最后,正方一辩中提出当前社会出现了信任危机,没错,不扶老人正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那么针对这种现象的产生,我们应该倡导的是相关部门应制定健全法制来保障施救人的合法利益,而不是盲目的扶起摔倒老人造成彭宇案的发生,使社会的信任危机的进一步加剧。我们的责任应当是从理性的角度针对这种现象探索问题本质并呼吁相关部门加以解决,而不是从感性肤浅的层面来讨论这种现象属不属于道德问题。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老人摔倒时不该扶!不过我们应当对未来充满希望,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道路交通建设将会更加完善,摔倒老人的问题将会得到合理的解决。

辩论到此就到了辩论赛的高潮自由辩环节,自由辩中双方就该不该扶更是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从这些简短的争辩中,我们不应该只去注意赞同哪一方观点,而是应该通过这个辩论了

解社会存在的问题,以及自己应该如何去做。下面给出了正反方辩论要点: 正方:

现如今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未来我们身边有更多需要帮助的老人,现在我们就应该说明老人摔倒应该扶。面对身边更多的老人及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要做个有道德的人,见义勇为,奉献自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自己做起。反方:

按正方逻辑那我们拥有全世界最高的道德期待,但为什么却拥有不断突破的道德底线哪?所有的决策都要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人性是什么,人性就是我们都一样,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关键是看周围的东西是抑制我们的恶还是抑制我们的善,而不是片面简单的认为我是好人你是坏人。正方:

按照反方辩友的逻辑我大概可以分析出对方辩友在遇到摔倒老人时,由于顾虑或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是不会主动扶起摔倒的老人的,那我想试问对方辩友在做出这一决定时,致礼仪道德于何处,自己的良知于何处?雨果说过“善良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础”,没有了最基本的道德为基础,我们的民族何时能真正崛起? 反方:

我不同意正方观点,社会在现代意义上是指为了共同利益、价值观和目标所组成的各种各样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和,道德反应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是由生产关系所决定的,而生产关系又由生产力所决定,因此生产力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是马克思的观点,毋庸置疑。进一步说明道德并非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的基础或决定力量。再者,不扶摔倒的老人有很多合理因素存在,也并非不道德。正方:

没错,社会是人和人关系的总和,如果每个人都自私自利,计较太多,只顾利益,不谈道德层面上的互相帮助,那么又怎么能称之为社会。老人摔倒不扶的话,长此以往,人情冷暖,社会混乱,优良传统荡然无存,我们又如何称为合格的社会一员,我们又应该怎样去回报社会,怎样去实现自己价值呢?最后,我们又该怎样面对那些为社会贡献一生的失助老人呢? 反方:

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应该互帮互助,是没错的,帮助别人的同时,难道不应该考虑自身利益?面对彭宇案,许云鹤案这样的情况,难道我们保护自身合法利益就是错误的吗? 如果我们被讹诈了谁为我们买单?谁为我们的一生负责,谁更要为我们含辛茹苦的父母负责!正方:出现彭宇案,许云鹤案这样的情况也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但是对方辩友不能这样一早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吧。退一步讲,请问对方辩友中国有多少老人,摔倒的老人有多少,真正讹人的又有多少?根据中国好人网统计,您被讹的概率不足千万分之一。反方:

既然对方辩友提到概率问题,我倒想问一下对方辩友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是多少,我想不用问大家也清楚地球被撞的概率应该比我被讹的概率小之又小,但其造成的影响和后果大家也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再小的小概率事件也是又发生的可能的,彭宇案不仅仅是个概率问题,其造成的恶劣影响至少使中国的道德水平退步30年,试问在追求物质生活的今天我们有多少个30年。正方:

在如此低的概率之下就算我们被讹诈成功了,我们也可以向由中国好人网举办的“搀扶老人风险基金”等组织来寻求帮助,该组织的宗旨就是为所有因为搀扶老人而受到经济损失的人提供全额帮助。既然已经有了帮助,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发扬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来帮助老人呢?敢问一个没有担当的人如何求得社会的尊重? 反方:

愿不愿意扶起摔倒老人与有没有担当无关!当今社会,大多数人仍未解决温饱问题,买房问

题,就业问题和医疗问题,为了这些问题我们东奔西跑忙的焦头烂额,而这些恰恰都属于生

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层面,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如果连这些最基本的需求都没有得到满足,人们怎么会有过多的精神层面的需求,人们如何敢扶起摔倒的老人而使自己陷入更加悲惨的境地,因此不扶才符合了人性的发展行为,与有没有道德无关!正方: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到底是不是道德的必要条件呢?我想试问一下对方辩友,原始人在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都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不也坚持互相帮助么?因为就连原始人也知道互相帮助是必须的,不然他们无法单独存活于那个弱肉强食的社会里。当然今天也一样,没有别人的帮助我们也无法单独存活于世。反方:

要想搞清楚不扶老人是不是道德的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道德,道德是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所反映的特定意识形态。通俗的理解是,道德作为一种精神层面的需求是由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关系所决定的,人类社会之所以倡导道德,说到底正是为了保护我们每个人的利益,如果自己的合法利益得不到保障何谈道德。正方:

按照您的意思我们遇到摔倒的老人可以因为害怕自己利益得不到保护就不用去搀扶了吗?这就是一种只考虑自身利益的自私自利的行为,我们必须给予批判,否则我们拿什么去歌颂那些舍己为人的高尚行为。反方:

你要批判自私自利,你要歌颂舍己为人,你的前提是要承认每个人都有不可剥夺的个人权利,这个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是不容许别人侵犯的。而法律正是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之上,因为凡是法律所禁止的都是道德所禁止的,凡是法律所倡导的也是道德所倡导的,由此可见道德有保护我们每个人合法利益的功能。换句话说,不能保护我们合法利益的行为不属于自私自利行为。正方:

那照你所说,扶跌倒老人这样见义勇为的行为都是为了利益,显然不合情理,讲道德讲就不能讲利益,道德和利益就是冲突的,见义勇为就是不计功利的,你不能说见义勇为之前,我先想想 合算不合算?那还叫见义勇为吗?见义勇为就是超越功利的。因此对方所说的不扶就是不道德!就是不对的!反方:

不管是见义勇为还是倡导道德,这种行为归根结底必须要讲利益,因为没有利益就没有倡导传播的可行性,人类社会倡导道德的根本目的就是保护我们每个人的利益,所以道德必须必须符合人性。正方:

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种只讲利益的行为难道就是符合人性的发展了吗?只讲求利益的行为还属于道德行为吗? 反方:

“爱人者,人恒爱之”这话没错,但爱人者正是期望得到别人的爱所以才会去爱人,这难道不是利益吗?古圣人名言之所以能传承至今,正式因为它最终是讲究利益的,所以具有继承的可行性,符合了人性的发展行为。正方: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果遇到摔倒老人都不去搀扶,这才是道德的沦丧,社会倒退30年,我们别让几个偶发的反面事例所误导。我相信不是每一个老人都会反咬一口,所以不管怎样,坚决要扶跌倒的老人,才能堂堂正正的做一个中国人。反方:

为什么大家都怕扶都不敢扶、不愿意起摔倒的老人呢?深层原因不是道德的沦丧,而是社会信任纽带的断裂,大家互相之间缺乏信任, 而缺乏信任不叫不道德。经济学家张维迎有一个观点:什么叫诚信,诚信就是放弃眼前的小利益,谋取将来的大利益。我们不能只凭满腔热情去扶起摔倒的老人,为了维护个人的合法利益,我们首先应倡导建立相应的体制来解决摔倒的老人,而不是盲目扶起来,再次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正方:

不愿意扶起老人就是怕惹麻烦,怕被讹诈,就是自私自利的小人行为。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类拥有高尚的道德行为,林文中公有言:“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我若相信崇高,崇高自与我同在。反方:

正方的陈词慷慨激昂,听起来很煽情,但大家不能忘记,人类的情感是以我们的肉体作为载体,换言之,肉体不存在,情感不存在。这就好比道德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态一样,脱离人与人之间物质关系的任何意识形态都不是道德。正方:不愿意扶老人的行为就是怕受到损失,你还居然说的如此振振有辞,你到底懂不懂得什么叫舍己为人的高尚行为? 反方:

之所以你认为扶摔倒老人就是高尚的行为,正是因为它舍去了个人利益,不计较个人利益的得失。那么问题出现了,舍去个人利益的前提是他要有个人利益才行,承认这一点,恰恰是实现道德的途径,换句话说,要想实现道德的途径最终要讲究个人利益。由此可见自身的利益得不到合理的保障,就是不可行的伪道德,因此不扶摔倒老人与有没有高尚的道德无关!正方:

试想一下,假如是你爷爷在马路上摔倒了,大家都视若无睹,就此请问你是什么感受? 反方:

首先我认为我们所遇到的摔倒老人并非都是我们的亲人。我们并不了解他有何疾病,因为什么摔倒,摔倒造成了什么损伤?因此我们有顾虑,不能因为有顾虑就否定一个人的良知和道德水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之欲勿加于人。假设我扶起你摔倒的爷爷,造成了严重的二次伤害,你会怎么想?

以上正方反方唇枪舌战,精彩之极,让我们有点目不暇接的感觉,我相信通过以上辩论大家对老人摔倒陌生人是否该扶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最后让我们看看双方三遍对以上辩论的总结。

反方三遍:

面对正方辩友站在所谓道德角度的狂轰乱炸我也差点摔倒,但是在摔倒之前,我想谈一下我的几点想法:

第一点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不扶老人就是道德沦丧,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就是缺乏对中华传统美德最基本的敬畏。这使我们不禁要想彭宇案、李云鹤案等关乎道德的社会热点事件发生时,这些人为什么要为自己甚至是全体中国人的道德买单呢?难道我国的法律制约道德,显然不是这样的,那又为什么中国人行使道德的成本这么高呢?我想应该从以下两方面详细阐述:一方面何谓道德,古语有云:天之本谓之道,人之本谓之德,显然人才是道德核心,那什么又是有道德的要求呢?《格言联璧 持躬》篇中有说: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可见要做有道德的人首先要做的是内不欺己,因此在扶不扶老人这个问题上,我方观点并不是自私自利、道德沦丧,而是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明白在特定情况下应该做什么事,应该怎么做;另一方面,《礼记 礼运》中有记载“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是中国远古时代时的道德状

况,那又为什么在高度文明的现代中国,本该不是问题的问题却成了问题,难道人们都如对方辩友所说的道德沦丧了吗?显然也不是,正是因为全国各地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彭宇案”,因此人们在扶老人这个问题上有顾虑、有畏惧,我们不能因为顾虑而高举道德的大棒去恫吓别人,这本身就是不道德。因此基于道德层面的考量我方坚持认为摔倒老人不应该扶。第二点对方辩友坚称不扶老人会对老人的心理上和生理上造成严重损害,那我不禁又想难道扶起老人就不会对老人造成伤害吗?众所周知老人大都患有心脏病、脑血管、高血压等疾病,在不清楚老人为什么摔倒,摔倒造成的什么损害,甚至老人有何种疾病的情况下,让一个非专业的陌生人去扶起,无异于让木匠去造飞机、瓦匠去造大炮、裁缝去造坦克,结果可能是一万年也收复不了钓鱼岛。所以说仅凭一腔热血是扶不起如此脆弱的老人的,即使扶起也很难保证不对其造成更为严重的二次伤害。因此从人性关怀的角度考量我方坚持认为摔倒老人不应该扶。

这是最好的社会也是最坏的社会,或许如你所说这是一个众生喧嚣的社会,但这依然是一个有良知的社会。对方辩友你见或不见,良知始终在我们心中,道德始终在我们心间。正方三辩:

第一:扶是人的善良本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十三亿人口连跌倒的老人都扶不起的话,那么尊老爱幼的中华优良传统何在,更加严重的是长此以往我们就会失去我们的信任。人与人之间如果没有了信任,这个社会将会变得多么冷漠,更进一步没有信任将导致道德的沦丧,今天面对越来越发达的物质文明,我们的精神文明何时才能跟上。

第二:不扶是道德的沦丧,社会倒退,大家应该一如既往的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遵守我们的道德规范,别让几个偶发的反面事例误导。我相信不是每一个老人都会反咬一口,所以不管怎样,坚决要扶跌倒的老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对方辩友认为怕老人讹诈而不扶,这是一种怕惹麻烦的自我保护的自私行为,危难之中显身手,关键时刻才能让道德的光辉异常耀眼而伟大。

第三: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扶老助乐之德。,一个具备良好修养和道德的人才有如此一般的胸怀与气魄,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对方辩友认为怕对老人造成二次伤害,在这点上我方二辩已经对扶字进行了界定,刚刚对方提到的只有自己亲自把人扶起来才算扶,这种理解未免过于狭隘,一个人是扶,两个人把他抬到担架上就不是扶了吗?中华美德源远流传,千古年来有道德的人都令人敬仰受人追捧,一直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与自豪。所以当前我们也不能因为前进途中这么一个小小的绊脚石而止步不前,议论纷纷。应该继续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见义勇为,发扬美德,构造和谐社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相互信任。

上一篇:企业文化员工培训下一篇:语文:第六单元《狼和鹿》2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