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中考复习备考(精选10篇)
初三是中学阶段最为关键和重要的一学年。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升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初三数学教研组以初三年级组中考复习备考方案为依据,制定了本教学组的的中考备考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迎接2014年中考的到来,争取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中考备考工作需做到早计划,早落实。根据我校中考备考精神和年级备考工作要求,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数学具体知识内容、目标和考试范围、方向,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教学和备考的准绳,认真落实到数学教学和复习中。
二、现状分析
初三年级现在有340多名学生,从开学的几次考试来看,数学成绩能考到90分以上的只能占到大约20%,90分到72分能占到大约30%,其余的整体水平较低。因此,初三这一学年的学习和复习,对于中考提高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分阶段任务目标及措施
第一阶段:
任务:本学科于2014年3月中旬,完成初三新课的教学工作。扎实的完成初三的新课的教学任务同时,注重联系初
二、初一学过的能内容。
目标:让学生系统掌握本学科知识,做到知识网络化,方法多元
化,技巧灵活化。
措施:全组教师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预习学案,不无故拖延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新授课和后续复习时间。由于学生的层次不齐,所以这一阶段地学习,授课教师要尽量做到关注全体,分层要求,抓差生,促中生,保优生。面对差生,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常跟踪;促中转优,目标管理,注重细节,方法引导;优生保先,能力至上,全面发展,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精选习题,练在实处。特别是在晚课习题的训练习题的设置上,尽量做到分层练习,人人都有事做;及时辅导,问题及时解决,精讲多练,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
第二阶段:
任务:第一轮复习3月中旬—5月中旬
以教材为主线,系统复习初
一、初二和初三的基础知识,宏观把握数学框架,构建知识网络。
目标:第一轮复习中应该抓基本概念的准确性;抓公式、定理的熟练和初步应用;抓基本技能的正用、逆用、变用、连用、巧用;能准确理解教材中的概念;能独立证明书中的定理;能熟练求解书中的例题;能掌握书中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做到基础知识系统化,基本方法类型化,解题步骤规范化,从而形成明晰的知识网络和稳定的知识框架。
措施: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做到重视课本。现在中考命题仍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的原题或改造,后面的大题虽“高
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教材中立体的引申、变形或组合。所以第一阶段的复习必须深钻教材,把书中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使之形成知识结构。
这一阶段的习题训练以基础知识为主,以低中档题目的训练为主,以学科内综合为主,以小综合训练为主。坚持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复习效率;坚持面向全体,实现大面积丰收。
第三阶段:
任务:第二轮复习5月中旬--6月初
这一阶段为专题复习,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训练。
目标:第二轮复习中要求学生把握中考的考点、重点、难点,抓好查缺补漏工作,抓好知识的迁移、变式训练和中高档体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措施:
第二轮复习要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训。如果说第一阶段是以纵向为主,按知识点顺序复习的话,那么第二阶段就是以横向为主,突出重点,抓住热点,深化提高。这种复习是打破章节界限,绝不是第一轮复习的压缩,而是一个知识点综合、巩固、完善、提高的过程。在专题训练时,习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习题要有针对性,围绕重点难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习题需要一定的难度,提高学生的能力,但这个难度要兼顾好所有学生。
这一阶段的专题复习,学生们一定要注意训练后的反思。反思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反思课本上的典型例题、习题并记住
课本例题、习题中的一些重要结论,领悟例题中使用的思想方法。
2、反思课堂笔记中的教师重点强调和总结过的规律、方法。这些规律和方法的熟练掌握可以使你在考试中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对试题没有陌生感,从而提高解题的效率。
3、反思平时测试中的错题。在冲刺阶段,我们要有意识地对各种试卷上的错题进行整理和分析,经常翻看揣摩这些曾经做错的题目,对提高自己的得分能力大有裨益。
第四阶段:
任务:第三轮复习6月初--中考前
目标: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查缺补漏、考前练兵。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措施:第三轮复习中,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题的时间,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设置,立足中考又要高于中考;教师也要批阅及时,评分规范。随着中考时间的越来越近,学生们要在考前在各方面逐步调整自己,以便在考场上达到良好的竞技状态。在内容方面,要回顾整个知识体系,特别要重视那些易被忽视的细节,在此阶段不适合再去钻研难度过大的题目。最好适当地逐步减少练题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接触少量的综合题,以熟悉题型、保持自信为目的。
这一阶段,要适当的解放学生,特别是在时间安排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考评评,学生身心都会感到疲惫,所以要适当地教学生们放
松心情,学生们自己调整心里状态,不要太放松也不要过于紧张,这样才能正常发挥或超常发挥。
中考备考工作是提高中考成绩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作为毕业班的教师,我们教研组的所有老师都认真对待,积极做好中考备考工作,并把自己的备考计划认真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中,对我们的学生负责,问完成学校的中考目标而努力!
2013——2014学
初三数学中考复习备考方案
一、明确总复习的目的
初三数学总复习的目的不仅是中考的需要, 同时还有更广泛、更深刻的意义。中学教育肩负着双重任务:既要为高一级的学校输送优秀新生, 又要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合格的劳动者。中学数学的教学要“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以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考是总结性的检查, 通过初三数学总复习, 要使学生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 并加深理解这些知识, 进一步提高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大面积地、扎扎实实地提高教学质量, 为学生就业或升学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在《数学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指导下开展复习工作
初中数学复习, 教师首先要研读《数学课程标准》, 将其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自己的教学中, 结合《考试说明》, 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 制定行之有效的复习计划,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突出重点, 以近三年中考命题的风格为导向, 以现行教材为依据, 以使整个复习更加有效。
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有序地进行数学总复习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初三总复习时间短, 内容多, 要想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 还要调查研究, 明确重点难点, 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复习。否则课的起点高了, 学生接受有困难, 起点低了, 讲解内容太容易了, 学生听起来乏味厌烦, 使复习课不能有的放矢, 对症下药, 因材施教。中考复习一般分三个阶段:系统复习、专题复习、模拟训练。
第一阶段:系统复习。这一阶段主要是系统整理知识内容, 优化知识结构。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 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 后面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 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 是教材中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 所以建议第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必须深钻教材, 绝不能脱离课本, 应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使之形成结构。很多例题具有典型性、示范性、迁移性、再生力强的特点, 我们应认真研究课本、吃透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课本中的例题、练习和作业要让学生弄懂、会做, 并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一味搞题海战术, 整天埋头让学生做大量的课外习题, 其效果并不明显, 有本末倒置之嫌。
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教学可以按知识块组织复习, 可将初中内容分为数与代数 (数与式、方程不等式、函数) , 空间与图形 (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的证明) , 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复习中可由教师提出每个单元的复习提要, 指导学生按“提要”复习, 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把遗忘了的知识重温一遍, 边复习边作知识归类, 加深记忆, 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 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 并注意分析例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重点讲清“怎样解”“从何下手”“入口在哪里”。
通过系统复习, 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同时, 让学生学会思考是从根本上提高成绩、解决问题的良方, 这里讲的不是“教会学生思考”, 而是“让学生学会思考”。会思考是要学生自己“悟”出来, 自己“学”出来, 教师能教的, 是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然后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和策略, 在解决具有新情境问题的过程中, 感悟出如何进行正确的思考, 能掌握课本中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的解题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理清知识结构, 形成整体的认识, 并能综合运用。一要领会课本例题、习题的出题意图, 理解其中涉及的知识、方法和思想, 能够进行简单的变式和延伸;二要善于反思与质疑自己的答案和解题过程, 避免出现失误, 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对存在的缺漏和薄弱环节, 要及时进行针对性训练, 努力使学生在中考答题中能拿到基本的分数, 力争全面丰收。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如果说第一阶段是以纵向为主, 全面复习的话, 那么, 第二阶段就是以横向为主, 突出重点, 抓住热点, 进入以能力为主、提高应试水平的阶段。
这一阶段可以重点突出以下单元的复习: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形、四边形、圆等。着重突出初中数学的解题方法 (消元法、降次法、代入法、因式分解法、换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图像法等) 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转换化归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 , 以及观察、试验、比较、分类、归纳、类比、猜想等重要数学思想的应用。众所周知,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 是沟通数学知识与运算能力的桥梁。
近几年中考“压轴题”都与此有关, 如把三角形放到直角坐标系中利用它们图形上的相互关系, 熟练地进行代数知识与几何知识的相互转换等。再如函数思想, 在初中课本中, 明确告诉了自变量与函数, 要求写成函数的解析式, 或者隐含用函数解析式去求交点等问题。注意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图像图表和数据信息的能力, 加强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这一阶段的训练可以历年中考题为基本素材, 以中档综合题为训练的重点, 以“题组”训练为重要方式。
通过专题复习, 使学生能对呈螺旋式上升的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链, 并获及解题能力的明显提高。
第三阶段:模拟训练。由近三年的中考试题可以看出, 新课标理念下的学生考试试题不再过分追求题目的甄别功能, 而是重在考查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核心的内容。因此, 我们的复习不要过分追求难度和深度, 不要人为拔高要求, 更不要做大量简单重复、机械模仿的训练。我们追求的目标, 应该是“双基”的应用, 是对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
实践证明, 新课标理念下的中考, 题海战术有害无益, 虽然我们需要必要的针对性练习, 但是练习的关键在于质而不是量, 关键是通过练习来巩固知识, 增强能力。
中考是通过解题来判断学生的数学能力, 中考复习的最终成果要落实到解题能力的提高上来。
因此, 这一阶段的基本方法是练评结合, 先练后评。达到以下目的:解题能力的检验与强化提高, 考试经验的具体积累和丰富, 考试速度的训练提高。
四、因材施教, 抓好学困生教学
帮助学困生搞好复习,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不可推卸的主要职责之一。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困生要特别关心, 给以热情而有效的帮助。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热情和信心去点燃学生的热情和信心,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性。复习课除在例题与习题的选择上照顾学困生外, 还应给他们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 进行有效的训练。应让他们多做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 并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
由于学困生的基础差, 底子薄, 知识漏洞多, 一时适应不了复习课的要求, 教师应该在课外加强辅导, 做到辅导定时, 因人而异。当面批改他们的练习, 好的、有进步的学生当场给予表扬鼓励。可以给他们准备一个病例卡, 对一些易错、易忘、易犯的问题随时记录。对练习中的错误缺陷当面订正, 并向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和性质。如果同类性质的错误较多, 说明自己在教学中存在问题, 应在下节课把问题反复讲清楚。大多数学困生通过这种复习方法还是能够在总复习中有较大提高, 达到合格水平, 最终达到共同提高。
五、磨练学生意志品质,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各种竞技体育中, 选手的过硬实力是首要的, 但临场时的良好心态和意志坚定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考场就是赛场, 考生就是选手, 当然, 教师就是名副其实的教练了, 中考实际上就是考生在知识、能力、情感三维坐标上的大比拼。
能否攻克一道考题, 有时只有一步之遥, 或一念之差, 有时是来自解题灵感, 有时是来自临场的心态,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在较为顺利的环境下长大的, 生活的一帆风顺, 使得他们经不起一点挫折,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尽量多设计一些学生不能通过的坎坷, 以锻炼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与自身的努力下, 可以跨过这些坎坷, 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在平时学习中, 要注重数学学习的行为习惯、解题的严谨性、审题的细心、阅读理解的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把语言表达的规范、准确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加以训练, 避免考试时出错。同时, 让学生学习中考阅卷评分标准。
总之要搞好中考备考复习课, 在于教师辛勤的劳动, 在于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在于学生科学的复习方法, 在于教师和学生的密切配合互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关键词:初中数学;备考复习;双基
对多年中考成绩的分析发现,学生考不好,从教师方面来讲,主要原因没有对中考进行深入的研究。”因为九年级数学的复习,不仅是对已知知识的再现与巩固的过程,更是从整体的高度出发对已学知识的再认识过程。这一再认识的过程是不断提高学生数学思维水平,不断积累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及提高能力的过程。
一、加强学习和研究,准备把握备考复习的方向
我们教师不断加强学习和研究,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更的好胜任九年级的备考复习工作,适应当前教育数学改革的新形势,并逐步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学习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是认真参加本市教研室组织教研活动,消化吸收每次教研的经验。学习中,发现中考数学试题的主要方向是:重在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数学思维方法的考查。从学生在中考中失分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1.审题不够仔细;2.书写不够规范;3.基础不够扎实;4.思维不够灵敏,表达不够清楚。
因此,加强对试题研究,把重点放在《考试要求》和近年的中考试题上。因为《考试要求》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它规定了中考的目的和性质,提出了考试的内容和能力方面的要求,以及考试的方法和题 型示例。还对试卷的结构,题型比例,难易程度、各知识块的内容比例等均做了明确的规定。
二、了解和研究学生与教材,复习过程以学生为本
备考复习的主体是学生,在进入复习之前,我们通过与学生个别会谈,召开小型座谈会,问卷调查,测试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基楚,摸清学生的底子,听取学生的需要与要求,让我们的复习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反映学生的愿望。
备考复习的内容主要源自教材,研究教材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因此,在2012届的复习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基础性,系统性和知识的网络化。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构建和整个复习过程中来,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三、注重基础,抓落实
中考命题的原则是考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想;解决问题能力;基础知识是逻辑思维的基础,是思维判断、推理的材料。没有扎实的“双基”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也不能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与学生交谈及对学生的习题,测试卷的分析,发现学生在解答题目时对基础知识的运用不够灵活,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进行归纳总结。在解题时突破口的寻找,范围的缩小归结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公式:
(1)绝对值的化简。
(2)平方差与完全平方公式。
(3)同底数幂的乘法与乘方。
(4)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公式。
2.公理
(1)全等的条件 (SSS、SAS、AAS、ASA、HL) 。
(2)勾股定理: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相互平分。
(4)平行四边形的判定:①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④对角线相互平分。
(5)矩形的性质:对边相等,四个角都相等,对角线相互平分且相等。
(6)矩形的判定:①有三个角是90°的四边形;②对角线相互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
(7)菱形的性质:四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相互垂直平分且平分对角。
(8)菱形的判定:①四边相等的四边形;②对角线相互垂直平分的四边形。
3.作图题
(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作角平分线
(4)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5)作三角形:a.已知三边作三角形b.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 c.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d.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三角形.
(6)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
四、深入研究考点明确三个阶段的复习任务
九年级复习是从具体的知识点开始的,要保证基础知识的落实,首先应深入研究考点,全面,准确掌握《考纲》中列出的每一个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还要突出对主干知识的提炼(包括实数、整式与分式、方程和方程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函数、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尺规作圆、视图与投影、图形与证明、统计、概率等)。只有做好了这些基础性的备考工作,才能在“三个阶段”的复习中得心应手。
复习的“三个阶段”我们从实践上做了大致的划分,第一阶段,注重知识的梳理,突出对重点和知识的考点,知识的挖掘,重视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联系则应发挥基础题型在巩固基础知识的重要作用,重点训练学生的审题,解题的习惯和能力。第二阶段主要是针对中考常见的题型展开专题复习,练习以专题题目的强化训练为主,以增强学生应对考试的信心和能力。第三阶段主要是对做过的试卷进行查漏补缺。练习偏重于综合运用训练,同时对解题方法,思路进行整理。
五、精选习题,科学训练,培养学生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并不一定能解决问题,因为解决问题还需要具备必要的解题模式,方法和步骤。因此精选习题,进行科学训练,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习题的选择应在“巧”字上下功夫,做到多中求少,少中求优。具体来讲要注意:①针对性,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实际,依据学生基础设置习题。把平时学生练习,测试中出现的疑点,错误作为出题的素材。②典型性,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广东题)及测试题最具典型性和权威性,可认作为学生练习的主要内容;习题教学是九年级复习的常见课型之一,它作为基础知识复习与学生练习之间的一座桥梁,起着巩固基础,拓展学生思路,归纳,总结解题规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最后,作为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加强对学生备考心理的辅导。
参考文献:
[1]景永明,赵仁育.合理安排,充分备考——中考数学备考复习浅谈[J].数学教学研究.2012年05期.
[2]李艳辉.中考数学复习的备考建议[J].成才之路,2010年17期.
[3]方国志.浅谈初中数学中考备考复习[J].数学学习,2009年Z1期.
[4]马红艳.初中数学中考复习的实效性[J].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10年Z1期.
一、回归课本,重温基础知识
经过一轮和二轮较长时间的综合复习,在三轮复习中,同学们对于课本里的章节基础知识都忘得七七八八了,所以在中考备考末期,同学们要回归课本,重温课本里的章节基础内容,掌握教材里的例题,熟悉各种例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
二、总结规律,掌握解题技巧
前期通过了大量的练习,相信同学们都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题目,那么在三轮复习中,就要善于总结解题规律,用理论性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尽管近几年中考的考题越来越灵活,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每一类题目都有它的解题方法,同学们要学会总结解题规律,掌握解题的技巧,方能在中考考场上游刃有余。
三、查漏补缺,争取拿高分
一、班级情况:
本班学生成绩较为平衡,不少同学在学习上好胜心强,乐于学习,勇于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思维活跃,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有较有成效的学习方法;但也有不少同学厌倦学习,畏惧困难,或是学习方法不当,或是学习习惯较差,积年累月,致使学习基础薄弱。
二、学困生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及七(2)班班主任,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有鲍永崟、马斌、何太晨、何雅玲、柳永辉、刘生明、何旭伟、铁世云、刘小芳、李延浩、郭啟斐、谈盛良、苏宝生等人在学习上存在很大的困难,该群学生的基本情况是这样的,平时作业不认真,不能及时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工作,并且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能认真学习,学习习惯差,接受能力弱,因此成绩很不理想。
三、帮教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
许多的学困生在与同学的相处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所以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平均每周谈话一次,每月月考结束谈话一次,帮助学生树立自己能学好、能进步的信心。
2.加强关注程度
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关注这名学生,做到勤观察、勤发现、勤表扬、勤纠正,对他进行正面引导和必要的辅导,鼓励该生的进步。3.注重反馈
课堂练习要认真对待,如果不会可以请小组成员帮助解决,不懂就问而不是不懂装懂,但绝不能不会就算了,当然难一点的题可以放过。课后练习也就是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完成,按时完成,时间观念强,不拖拉、最好要独立完成,绝不能抄作业。
4.鼓励学生帮助
以教材为本
制订一个科学可行的复习计划,先把教材里的章节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的梳理,构建知识体系图,要把课本里的笔记详细地看一遍,重视各章节的重点内容,研究典型例题,多思考,总结归纳例题中的考点以及相关内容,学会变式训练,做到举一反三,这样能快速提高复习效率。
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在中考备考期间,同学们要紧跟老师的复习节奏,提高课堂上的听课效率,巩固掌握不扎实的内容,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在备考阶段遇到不懂的问题一定要重视,“对症下药”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
提炼归纳数学方法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它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所服务,所以新教材更侧重的是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察。因此,在备考期间,同学们要从生活中去寻找数学,收集联系实际的数学问题。在复习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习方法,如:“数形结合”“化归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提高解题速度
化学中考不仅是对义务教育应掌握的基础化学知识和基本化学技能的考核, 更强调的是对未来公民基本科学素质的纸笔检测。也就是说, 命题的出发点会从“知识立意”上升为“能力立意”。从近几年各省市的中考化学试题中, 我们不难发现, 在进一步加强对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 试题更加注重能力和思维过程的考查。试题多取材于生活实际, 聚焦社会热点, 立意起点高, 知识落点低, 情景设计新颖、真实。考生通过答题, 可以深深体会到身边处处有化学。
一、中考化学命题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 突出重点知识, 侧重考查基本能力和方法。新课标已实行多年, 所以中考化学命题在考查重点知识的同时, 更加突出地将重点放在考查学生的能力方面, 做到了知识与能力并重。科学探究和身边的化学两个主题的内容比重较大。计算题减少了计算量和计算难度, 增大了题目的灵活程度, 更侧重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突出学科特点, 加大实验与科学探究考查力度。探究性试题考查归纳、演绎等逻辑思维, 能体现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实验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内容在中考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3. 试题会更加注重学生经验, 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重大事件、反映科技的最新进展, 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实际应用价值, 体现了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试题所涉及的通常都是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在新情境中的应用, 自然能反映出考生对“双基”的掌握情况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使基础知识牢固、思维能力水平高的考生多得分, 使靠“题海”应试的策略失灵, 充分地体现了《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学以致用”的思想。通过这样的考试, 考生们会更加关注健康、材料、环境、能源等在人类可持续发展中所遇到的热点问题, 体现了化学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和化学教育的人文价值。
二、中考化学复习的“高度、角度和尺度”
如何进行高效的复习呢?有一句广告词说得很精彩:“高度决定视野, 角度改变观念, 尺度把握人生。”在此想和大家谈谈中考化学复习的“高度、角度和尺度”。
1. 复习的高度。
在完成了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 进入中考复习阶段时, 做好以下两点, 你就会使自己的学习上升一个台阶, 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上复习学习过的知识。一是认真研读《考试说明》, 对照其中所列出的考点按水平要求逐一检查掌握的程度, 力争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其中的“题型示例”不能忽视, 这是了解试题难易程度的最好参照。二是要围绕课本, 逐章梳理, 做到系统细致地把握教材内容;特别要重视归类整理知识, 做到条块结合、点面结合,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以C、H、O、Fe为中心形成元素化合物网络;以质量守恒定律为中心形成化学计算网络, 并由此形成最基本的化学思想 (守恒、数形结合、极限、差值、排列组合的初步思想) ;以药品、仪器装配形成实验技能体系。做好这两点, 你在对初中化学知识的了解方面, 就有了一定的高度, 复习会有明确的方向。
2. 复习的角度。
关于“角度”也就是寻找复习突破口的问题,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要重视课本的阅读, 阅读有关概念和原理, 加深理解, 力求弄清本质;熟记一些重要的化学方程式和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牢记一些物质的俗称、重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阅读有关物质在生活、生产上的实际应用内容。要按照考试说明中各知识点对能力的要求, 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复习, 对“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要重点复习, 同时对知识薄弱环节要进行“补缺”。复习中, 不要死记硬背, 要学会衍生融合知识。从单纯知识入手, 从一个基本问题为起点, 不断去变化、衍生、融合、产生新的问题, 以这些既联系又独立的问题, 来培养自身探索复习的能力, 同时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消化。
(2) 重视实验与科学探究的复习。对这类试题, 往往不知如何入手:一是抓不住问题的关键, 二是不能正确运用学科语言表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做题组练习, 最好利用近三年中考题中的实验探究题, 将这些试题根据内容分散到各单元复习中。以它们为典型例题来练习, 通过专题练习, 归纳方法, 寻找解题规律, 启迪思维。
实验题型无论如何变化, 都需基础理论和能力的支撑。复习时要充分利用好教材, 构建实验基础知识板块。为达到这个目的, 可采用两种方法复习:一是分散复习, 在各章节复习中, 注意认识实验装置要点、实验成败关键、重要现象, 理解操作的注意事项等。要特别重视对演示实验的再现、升华, 采用“串一串, 挖一挖”的策略, 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二是集中复习, 把实验分专题进行复习, 可借助多媒体和实物展示, 以及演示实验或有关复习资料, 以理解掌握基础知识, 最终形成整个实验知识的框架和网络。
(3) 把握中考热点问题。要多注意:与环境保护相关的问题 (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白色污染、臭氧空洞、酸雨、温室效应等) , 能源危机与开发新能源问题, 防火、防爆、防毒等安全知识, 维生素、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食品安全, 食品中的保鲜剂、干燥剂等知识, 以及科学新发现、新技术等。这类题目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应用性, 既考查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又培养了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和品质, 在近年来的中考题中有增加的趋势。
(4) 加强练习认真改错。中考前的模拟考试, 是中考复习常用的一种手段, 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对待, 把每一次考试都当成真正的考试, 每套考卷在批阅后, 都要找出错题的原因和与满分的距离, 是知识点不懂, 还是解题能力有问题或粗心。针对不同原因,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套模拟题我不能考满分, 但是我过后能改错补为满分, 下一次绝对不再犯相似的错误”, 如果同学们能这样想并这样去做的话, 通过这样的考前训练, 一定会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3. 复习的尺度。
一、 调整心态不要盲目焦虑
越是临近中考,学生的焦虑感越强,加上教师和家长的过分关注,孩子如果得不到有效地指导,会出现严重的心理焦虑。这时孩子要调整好心态,中考固然很重要,但并不可怕,中考只不过是孩子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次必然的历程,和我们平常的大大小小测试一样,只要我们像平常的文化测试一样认真对待,科学计划,就一定能够取得满意的结果。
1.一个学生信赖的教师可以减轻新生的焦虑。焦虑来自于无知和不可预测,只要我们教师精心计划,加强指导,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让学生觉得教师可信赖可依赖,让学生相信中考的过程可控制,结果可预知,就会减消孩子的焦虑。
2.加强计划性。最后一周虽然时间短,也要制定明确的计划,每天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有了明确的计划,过程明晰,每天都有收获,每天都有进步就会增加信心,就会减少焦虑。
二、回归课本不要盲目做题
这段时间绝大部分孩子整天忙于做试卷,一套一套的试卷做得天昏地暗而不得要领。虽然考前需要通过一定的模拟试题来训练考试能力,但一定要有教师的指导,所选试题要少而精,要具有代表性,要能够覆盖整个初中的英语知识面。1.每天坚持做一套听力试题或听课本录音,保持对听力的适应性和提高对听力试题的敏感性。2.每天坚持默写一段课文或一篇作文,提高自己的书写能力,注意所选文章的代表性,例如课文中的环保、礼仪、活动等有代表性的文章。3.通过做试题,有计划地回顾所学知识点,查缺补漏,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系统。4.研究考试纲要,回归课本,梳理错题和知识漏洞,避免因所选试卷的局限性而遗漏问题。5.熟题生做。复习题目做多了,会产生越是熟悉的题目反而错得越多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做题时想当然,随意。在中考中,题目都是原创题,题目可能就是在我们所熟悉的题目上加以改动而成,尤其是英语,题干部分稍加改动,所选答案可就相差甚远。所以再熟悉的题目也要当做生题来做,仔细按照平时训练的做题程序,按部就班,不可省略过程,想当然的理解,尤其是阅读理解题,不可把自己的理解当做原文的观点,随意想当然地猜测。记住答案就在原题里这句话。
三、调整节奏不要盲目熬夜
最后一周的主要任务是调整好节奏,以最好的状态走进考场,而不是加班加点让自己心力交瘁。
1.在学校复习跟着教师节奏走,可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适当调整一下薄弱学科或薄弱知识点的时间,常规训练要坚持,但也不能过分让自己陷在题海中。
2.在家里完成教师的要求外,薄弱的知识点适当增加点时间,许多试卷可以看,通过看试卷,达到复习的目的,没有见过的新题型可以花点时间研究研究,对照考试纲要,不要做过于偏难的试题。
3.最后学校都会给学生几天自己支配的时间,这几天的作息时间最好按中考时间安排,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下午的科目尤其要注意时间的分配,这样可以训练自己对考试时间的适应性,提高自己对学科的兴奋点,当你走进考场时就像在自己家的书桌前一样熟悉而兴奋。其他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计划合理分配各学科的时间,尽量各科兼顾,即使是最强的学科也不要出现个别学科几天都不摸课本的现象,学得再好的知识也需要适时的回顾。
4.张弛有度。时间紧时更要利用好时间,整天埋在书堆里,看似刻苦,但也有磨洋工之嫌,合理的放松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效率,复习计划文理科交叉是一种不错的放松方式,适当娱乐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掌握技巧不要迷信绝技
训练必要的做题技巧是学生适应中考的必须,但过多专注于这些也是徒劳无益的。真正走进考场,我们应该专注于态度的认真和过程的精细,尤其是英语科目,听力测试只要平时训练得法,进入考场时尽快通览听力试题,区分选项差异,和其他科目不同的是,英语用答题卡,可以适当在试卷上做一些标记。听力测试的试卷设计是先易后难,从简单的区分读音和语义开始,再逐步过渡到出现若干个干扰选项,从短对话过渡到长对话,从直接判断过渡到推理判断,笔试的试卷可以在听力测试以后再系统完成,坚持慢做会题,稳做熟题,细做生题。基本题必须看清要求保证全对,中等题应该细看多想力求完善,拔高题需要认真研读理解出题意图,在题目中找线索,在课本中想思路,在原文中求答案。
初三毕业班总复习工作即将展开,面对今年教学时间短,任务重,要求高,题型多,而且这次是新课标实施的第一年中考,复习方法和考试形式前所未有,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就结合我校近几年来初三数学总复习教学和新形式下的特点,谈谈本届初三毕业班的复习计划。
一、完成新课
2008.2.18——2008.3.10 初三新课结束
二、第一轮复习(2008.3.10――2008.4.5)
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
(1)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2)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3)过基本技能关。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相关章节合在一起使之形成结构,由于学生的基础较差,本轮主要以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主,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时间安排如下:
七(上)
3.10-----3.16
第一章 我们与数学同行
第二章 有理数
第三章 用字母表示数
第四章 一元一次方程
第五章 走进图形世界
第六、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 第八章 幂的运算
第九章 从面积到乘法公式
第十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十一章 图形的全等
第十二、十三章 数据在我们周围
第十四章 感受概率
七(下)
3.17-----3.22
第一章轴对称图形
第二章 勾股定理与平方根
第三章 中心对称图形 第四章 数量、位置的变化
第五章 一次函数
第六章 数据的集中程度
八(上)
3。22-----3.28
第一章轴对称图形
第二章 勾股定理与平方根
第三章 中心对称图形 第四章 数量、位置的变化
第五章 一次函数
第六章 数据的集中程度
八(下)
3.29-----4.05
第七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第八章
分式
第九章
反比例函数
第十章 图形的相似
第十一章 图形的证明
第十二章 认识概率
九(上)
4.06----4.11
第一章 《图形与证明二》
第二章 《数据的离散程度》
第三章 《二次根式》 第四章 《一元二次方程》
第五章 《中心对称图形》
九(下)4.12----4.15
第六章二次函数 第七章锐角三角函数 第八章统计的简单应用 第九章 概率的简单应用
教案在复习之前打印好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复习,配套练习以中考资料《中考指导书》为主,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目标测试参照南京《2008中考指导书》,重视补缺工作。以上某些章节在复习过程中将合并。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今年中考试题按难:中:易=1:2:7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120分)的70%,因此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4)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办法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5)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
(6)注重思想教育,断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成功。
(7)应注重对基础好的学生的培养。在他们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完整、完美,以提高中考优秀率。对于基础班不搞难而怪的题。
二、第二轮复习(4.20—5.22)
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第二轮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第二轮复习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进行的专题复习: ⑴阅读理解题 ⑵图表信息问题 ⑶动手操作实践问题 ⑷开放探索性应用题 ⑸质点运动问题 ⑹分类讨论问题 ⑺方程型综合问题 ⑻应用性的函数题 ⑼不等式应用题 ⑾方案设计
这些都是中考中必然涉及到的题型。备用练习《2008中考指导书》。
2、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2)专题的划分要合理。
(3)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专题选的准不准,主要取决于对教学大纲(以及课程标准)和中考题的研究。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专题要由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4)注重解题后的反思。
(5)以题代知识,由于第二轮复习的特殊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基础知识,会造成程度不同的知识遗忘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以题代知识。
(6)专题复习的适当拔高。专题复习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第二轮复习的特点决定的,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提高的,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是第二轮复习的任务。但要兼顾各种因素把握一个度。
(7)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不能加大学生的练习量,更不能把学
生推进题海;不、能急于赶进度,在这里赶进度,是产生“糊涂阵”的主要原因。(9)注重集体备课,资源共享。
三、第三轮复习(5.25—6.16)
1、第三轮复习的形式
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查漏补缺,这好比是一个建筑工程的验收阶段,考前练兵。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2、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总体难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题。
(2)模拟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立足中考又要高于中考。(3)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切忌连考两份。
(4)评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错了的题尽量不得分,让苛刻的评分教育学生,既然会就不要失分。
(5)给特殊的题加批语。某几个题只有个别学生出错,这样的题不能再占用课堂上的时间,个别学生的问题,就在试卷上以批语的形式给与讲解。
(6)详细统计边缘生的失分情况。这是课堂讲评内容的主要依据。因为,缘生的学习情况既有代表性,又是提高班级成绩的关键,课堂上应该讲的是边缘生出错较集中的题,统计就是关键的环节。
(7)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
(8)处理好讲评与考试的关系。每份题一般是两节课时间考试,四节课时间讲评,也就是说,一份题一般需要4节课的讲评时间。
(9)选准要讲的题,要少、要精、要有很强的针对性。选择的依据是边缘生 的失分情况。一般有三分之一的边缘生出错的题课堂上才能讲。
(10)立足一个“透”字。一个题一旦决定要讲,有四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一是要讲透;二是要展开;三是要跟上足够量的跟踪练习题; 四要以题代知识。切忌面面俱到式讲评。
切忌蜻蜓点水式讲评,切忌就题论题式讲评。
(11)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教师讲过的内容,学生要整理下来;教师没讲的自己解错的题要纠错;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要再记忆再巩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
(12)适当的“解放”学生,特别是在时间安排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考、考,几乎所有的学生心身都会感到疲劳,如果把这种疲劳的状态带进中考考场,那肯定是个较差的结果。但要注意,解放不是放松,必须保证学生有个适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实践证明,适度紧张是正常或者超常发挥的最佳状态。
(13)调节学生的生物钟。尽量把学习、思考的时间调整得与中考答卷时间相吻合。(14)心态和信心调整。这是每位教师的责任,此时此刻信心的作用变为了最大
四、复习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
总复习工作要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即因材施教,分类推进,全面提高复习效率。
1.要面向差生,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
(1)低起点。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因此教学的起点必须低,以数、式的运算为起点,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可接受的程度上进行教学。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例子作为起点,通过新旧知识的异同点类比进行复习教学。如“解不等式”可以与“解方程”进行类比,“分式”可以通过“分数”、“相似形”可通过“全等形”进行类比教学。
(2)快反馈。学习困难生由于长期以来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形成知识障碍,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排除障碍。这里的“多次反复”就是“多次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办法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及时反馈,可以提高补缺的效果,使学生及时获得帮助,受到激励,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其次,要注重中档学生成绩的大幅度提高。这部分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太牢固,解题时常丢三落四。因此,对他们要求要严格,解题要严密、细心,使其不因此而造成常规题失分太多。
3、再次,应注重对尖子的培养。在他们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完整、完美,以提高中考优秀率。对于接受能力好的同学,课外适当开展兴趣小组,培养解题技巧,提高灵活度,使其冒“尖”。
以上是我校数学总复习工作的计划和安排,根据复习中学生所掌握情况,可能以上计划要做部分调整。第二阶段主要为专题复习。如果说第一阶段是以纵向为主,按知识
点顺序复习的话,那么第二阶段就是以横向为主,突出重点,抓住热点,深化提高。这种复习是打破章节界限,绝不是第一轮复习的压缩,而是一个知识点综合、巩固、完善、提高的过程。其主要目标是:完成各部分知识的梳理、归纳、糅合,使各部分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轮复习中,应防止把第一轮复习机械重复;防止单纯的就题论题,应以题论法;防止过多搞难题等。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第二轮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第二轮复习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进行专题复习,如“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专题复习,就是从某一重要的数学知识、技能或数学方法加以展开,纵向深入,对知识和技能的内在联系及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围绕某些典型的问题对学生进行集中训练。
① 计算和解方程
②方程思想与函数思想及其应用 ③函数方程综合 ④几何中有关变换
⑤解直角三角形与圆中有关计算 ⑥数形结合问题 ⑦实际问题 ⑧概率与统计的问题
张宏国
通过对以往测试中出现失分原因进行分析,大致在以下普遍问题:
1、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不深刻,基本运算能力较差,本是送分的题,丢分严重。
2、审题阅读亟待加强,文字阅读能力低下,读不懂题意,、获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不够,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别是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应用题、文字量大的试题存在一种本能的恐惧心理。
3、解题格式及数学语言的表述不规范、表达不完整、表达太繁琐; 导致因书写格式不规范、数学语言表达不严密而丢分现象较严重。
4、“用数学”的意识差,即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抽象出数学的能力不强。说明我们教学在关注学生对数学事实的真正理解,尤其在实际背景下运用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还不够。
5、“做数学”的能力差,即对动手实践、合情推理和创新意识的训练不到位.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都是我们在复习时所要解决的,新课与复习课进行比较,前者重点是理解这一知识产生的过程,后者是梳理这一知识与其它知识之间的联系,即知识间的逻辑关系。那么在进入复习阶段,复习课主要解决哪些问题呢?我个人认为: 第一是帮助学生回顾过去所学的知识并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第二是帮助学生掌握复习方法、思路与规律与技巧;
第三是掌握重点知识、突破难点,提高学生灵活应用,解决问题能力。目标定位应放在完善结构、澄清误解、巩固提高。
第四是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和书写要求。
因此在初三数学复习时,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的:
第一阶段: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第一轮复习的形式,以中考说明为主线,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在第一轮复习时要“过三关”:(1)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2)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3)过基本技能关。如,数形结合的题目,学生能画图能做出,说明他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因此,第一轮复习至关重要,是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的关键时期。
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夯实基础。今年中考试题按易:较易:中:难=4:3:2:1的比例,因此使每个学生对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说明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与说明,绝不能好高骛远。
(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要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4)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教师可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5)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
如果说第一轮是全面,系统的复习,那么第二轮则是以能力为立意,以某一重要的数学知识,技能或数学方法为基本点,纵向深入,对知识和技能的内在联系及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围绕某些典型问题对学生进行的集中训练。本轮复习中,既要抓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又要关注中考命题的热点与特点,精讲精练,重视通性,通法。所以第二轮复习的形式,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以教学案为主。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集中、归类,重点难点热点突出复习,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轮复习可对学生共性的难点、误点设立专题。
(2)专题的划分要合理,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围绕热点、难点、重点,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3)以题代知识,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基础知识,会造成程度不同的知识遗忘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以题代知识。可适当穿插过去的小知识点,以引起记忆。
(4)专题复习可适当拔高。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提高的,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是第二轮复习的任务。但要兼顾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握一个度。不能加大学生的练习量,更不能把学生推进题海;不能急于赶进度,要善于总结规律性的东西给学生,免得学生产生“糊涂阵”现象。
第三阶段:综合训练
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演练,查漏补缺,俗称考前练兵。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要切近中考模式。
(2)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切忌连考两份。给特殊的题加批语。某几个题只有个别学生出错,这样的题不能再占用课堂上的时间,个别学生的问题,就在试卷上以批语的形式给与讲解。学生要有错题集,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
(3)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选准要讲的题,要少、要精、要有很强的针对性。要讲透;切忌面面俱到式讲评、切忌蜻蜓点水式讲评、切忌就题论题式讲评。不宜对模拟卷题题讲。
(4)适当的“解放”学生,特别是在时间安排上。经过前两轮时间的考、考、考,几乎所有的学生心身都会感到疲劳,如果把这种疲劳的状态带进考场,那肯定效果不好。但要注意,解放不是放松,后期题量不宜太大,要让学生轻松解题、居高临下解题,能跳出复习的圈子看试题。
(5)调节学生的生物钟。尽量把学习、思考的时间调整得与中考答卷时间相吻合。
(6)心态和信心调整。这是每位教师的责任,此时此刻信心的作用变为了最大。
第四阶段:查漏补缺
【初三数学中考复习备考】推荐阅读:
初三数学中考考点及要求07-03
初三数学总复习07-01
初三数学期末复习计划05-23
初三数学总复习计划12-04
初三数学二轮复习计划12-19
浅谈初三数学复习方法12-29
初三复习备考建议11-24
运用目标教学指导初三数学总复习11-25
在初三任课教师中考备考动员会上的讲话11-29
学校初三中考复习计划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