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课外阅读(共9篇)
(一)小区里的部分居民爱拖欠物业费,为此物业公司伤透了脑筋。他们几乎每天都要在公告栏出一份公告,催缴费用,在公告栏“曝光”那些拖欠费用的业主的名字,那些业主仍然我行我素。物业公司对那些拖欠户无可奈何,长此以往,那些按时缴费的业主也不乐意了,也开始拖欠,物业公司收不了钱,只得走人,小区因此已经换过几家物业公司了。后来,另一家物业公司进驻小区。走的那几家物业公司都准备看着家公司的笑话,可没想到,这家公司()站住了脚,业主也很少有拖欠费用的现象。几个经理都很奇怪,新公司的服务质量和他们差不多,可他们使用什么绝招把费用收上来的呢?
几个经理去取经,新经理把他们带到公告栏前。几个经理仔细一看,公告栏与原来的略有不同——原来的公告栏全是指令,但现在的公告栏成了温馨提示,比如如何节约用水用电,如何教育孩子,如何保护家人健康之类的常识。还有一大块公布的是业主的名单,但“上榜”的那些拖欠费用的业主,缴费的业主名字!在名单的前面和后面都加上了诸如“感谢支持”、“祝愿小区居民家庭幸福”之类的话。
新经理说;“我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公布名单,你们公布那些拖欠费用的,我却公布那些缴纳费用的。你们只注重那些拖欠费用的,当然忽略了那些按时缴纳费用的业主,等于两头的都得罪了,结果只能是恶性循环。而我更尊重那些遵章守纪....的业主,奖励他们,赢得他们的支持,同时避免了拖欠户得难看。人都有向好之心,‘光荣榜’还能唤醒那些拖欠户的自觉缴费意识,交费的人()越来越多。” 原来,换一种方式,就是两重世界。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我行我素: 向好之心:
2、在括号里填入带有“然”的词语(2分)
3、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关联词。(3分)
4、请在文章开头给本文取个题目。(2分)
5、联系上下文解释倒数第二个自然段中“恶性循环”的具体表现。(3分)
6、在本文中,“换一种方式,就是两重世界”具体指什么?(3分)
(二)赤壁之战 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可是要渡过大江,非坐船不可。曹操叫人用铁索把船一条一条连起来,铺上木板,就像平地一样。他只等兵士练好了在水上打仗的本领,就下令渡江。
周瑜手下有一员老将,叫黄盖。他对周瑜说:“曹军号称八十万,我军才三万,相差太远了。跟他们长期相持下去,对我们没有好处。我看他们船尾接船头,船头接船尾,只要用火攻,他们想逃也逃不了。”
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可是这一仗怎么打,还得想个计策。黄盖说计策已经有了,向周瑜说了一遍。周瑜听了非常满意,叫他这么办。
黄盖给曹操写了一封信,说东吴兵少,抵挡不住八十万大军。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他愿脱离东吴,带兵士和粮草,投降曹操。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不得了。
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曹操正在船头迎风眺望,忽然有个兵士报告说:“江南隐隐约约有些船帆,趁着东南风向北岸驶来。”曹操定睛一看,果然有一队帆船直向北岸驶来,不一会儿已经来到了江心,船头上分明写着一个“黄”字。曹操笑着说:“黄盖没有失信,果然来投降了。”
不错,趁着东南风来的正是黄盖的船,一共二十条,都用幔子遮着,里面不是兵士,也不是粮食,而是芦苇,上面铺着火硝、硫磺。还有几条小船拴在大船后面。
黄盖的船把帆扬足,快得像离弦的箭。周瑜带着兵船跟在后面。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了,高兴还来不及,哪儿想到防备。
黄盖的船离曹操的船队不到二里了,黄盖叫兵士把二十船芦苇一起点着,大家上了小船,解了缆绳,让这二十条火船趁着东南风冲进曹操的船队。曹操的战船被铁索连着,没法散开,一下子都着了火。火又窜上岸去,岸上的兵营也烧了起来。
火光照得满天通红,浓烟封住了江面,分不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岸。哭声喊声混成一片,曹操的人马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
曹操坐小船逃上江岸,忽听得背后鼓声震天,周瑜的兵追来了。曹操见手下的兵将丢盔弃甲,无心应战,只得带了他们从华容道逃跑。1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2分
不计其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兵遣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用加点的词语造句。2分 里面不是兵,也不是粮食,而是芦苇,上面铺着火硝,硫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火烧赤壁”的经过,整理下列句子(把序号写在括号里)。5分
()周瑜带了兵船跟在后面。
()选择有东南风的一天作为进攻的时间,并在船上装上引火用的东西。()黄盖率兵追杀,曹军兵将狼狈逃跑。()黄盖写信,假意投降。
()黄盖下令点火,火船乘风冲进曹营,曹军惨败。赤壁之战,东吴只有三万人,却能打败曹军八十万人,原因是什么?3分
(三)我的童年,是用竹子和河水编织起来的。我的家掩藏在一片毛竹林中,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渡口,摆渡的人是一个干干瘦瘦的聋哑老人,乡亲们都管这儿叫哑巴渡。
没有谁知道哑巴有多老,在这儿摆渡有多少年。在每一个过河人最初的记忆里,哑巴老人就是这个样子:爬满皱纹的脸,深沉的眼睛,一条跛腿,一双粗大布满了老茧的手不知摆过了多少岁月。
但哑巴老人的船总是干净而清爽,船舷擦得亮亮的,闪着桐油的光泽,一点也不像他皱巴巴的脸。哑巴老人的船摆得又快又稳,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在岸上一吆喝,他就会从船舱里出来,再稳稳当当地把过河人送到对岸去,春夏秋冬,从不间(jiānjiàn)断。在这里过河的人,不用担心会(耽误耽搁)行程。
哑巴老人是孤独的。听人说,他曾经有个女儿,叫丫丫,是从河边捡来的。他用米汤一口一口把她养大。在她长大成人,即将要做母亲的时候,却不幸死于难产。从此,哑巴老人就变得更孤独了。没有人会注意到他,他太平凡而微不足道了,人们似乎把他(遗忘
淡忘)了。
河水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流淌着,哑巴老人在这里默默地把船摆过来,渡过去,人们已经习惯了河水、渡船和哑巴老人的存在,好像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直到有一天,哑巴老人生病被送进了医院。接替他的后生摆的船又慢又不稳,大家才怀念起以前只用一双粗大的手说话的哑巴老人。人们想起他摆船的稳当。想起了他一毛钱的渡河钱。想起了他冬天半夜里穿衣解缆就为了送一个行人过河。哑巴不在了,人们觉得船上空落落的。
好几个月过去了,正当人们快要把哑巴老人(遗忘
淡忘)时,乡里突然来了个当官的。乡长说,他是一位老将军。他手里捧着个盒子,那是哑巴老人的骨灰盒。哑巴老人得的是肝癌,死在医院里。他把一生摆渡的钱全捐了出来,想在这条河上建一座新桥。
就在新桥建成剪彩的那天,老将军含泪讲述了一件让人(震撼
震惊)的往事:在红军长征的一次战斗中,为了拦截追击的敌人,还是“红小鬼”的老将军奉上级的命令配合班长炸掉石桥。班长冒死炸桥,身负重伤成了跛子。他知道自己不能再上战场了,请求留下来。后来,他找了条渡船,默默地开始了哑巴摆渡的日子,直到走向生命的终点。
老将军眼里闪着泪花,举起手中的骨灰盒说:“摆渡的哑巴老人就是我的班长!„„”河水忘记了流动,鸟儿忘记了飞翔。
乡亲们哑了,渡河哑了,天和地都哑了。
风中扬起骨灰,漫天飞舞着一位红军战士的忠魂,缓缓地落入了河水中,落入这条他摆渡四十多年,记载(zài zǎi)他一生默默奉献的母亲河。
阳光下,洁白的桥身闪烁着三个大字:哑巴渡。悠悠的河水在向你诉说一个永恒的故事,有位老红军生前在这里炸掉一座桥,摆了一辈子渡,死后又留下了一座桥。
1.给文章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2分)
2.请用“√”从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和词语。(3分)3.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
(1)微不足道.A.说B.方向;方法;道理 C.用语言表示(情意)(2)日复.一日A.重复B.恢复C.再;又 4.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哑巴老人外貌的句子。(2分)
5.“„„好像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句中的“这一切”指什么?(6.哑巴老人生病住院后人们为什么会怀念起他?(3分)
7.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哑巴老人是个怎样的人?(3分)
1.能根据“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 通过表格梳理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图文结合了解“五彩经幡、耀眼的金顶”等词语的意思, 初步感受古城的独特风情。
2.以读悟写, 品读领悟作者以简洁明快的表达方式特写的“大昭寺”浓浓的佛教气息;发现作者描写八廓街与民居同样抓住地方风情, 集中笔墨把古城这份浓浓的佛教气息传达出来的结构方式。
3.积累描写八廓街感受的句子, 运用于表达对古城拉萨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 喜欢旅游吗?到过哪些城市, 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咱们每到一座城市去旅游, 最想了解些什么? (适时适度补充:地理位置、名胜古迹、建筑特点、风味小吃、风土人情)
小结: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了解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城市的风貌。
二、导读引入, 提示学法
同学们,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拉萨古城 (读课题) 。这是一篇选读课文, 今天我们把它当做略读课文来学习。略读课文, 我们可以借助课前的阅读提示来学习。因为《拉萨古城》和第八单元的课文风格比较接近, 所以我们可以参考第八单元的导读提示来学习。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课件出示:阅读写景文章, 要抓住主要内容, 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 还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的, 并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三、填表格理清内容, 图文结合认识佛教饰物, 了解古城独特风貌
1.就像课前我们聊到的, 介绍一座城市可以写很多东西, 那么作者游览了古城拉萨之后, 主要写了哪几个景点呢?请你快速地浏览课文, 把它找出来。 (板书:民居、大昭寺、八廓街)
2.每个景点, 作者主要又是抓住哪些景物来写的呢? (完成表格, 表格略)
(1) 认真默读课文, 把每个景点中的景物圈出来。
(2) 抓住关键词填写。
3.教师巡视指导, 提示:景物不仅可以填看到的, 还可以填听到的、闻到的东西。 (指名三个学生板演) ———交流、补充, 完善表格, 完成内容梳理。
4.从所填景物引入:同学们, 在这座古城里看到的东西好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 尤其是大昭寺里的一些佛教饰物。 (板书) 我们再来读一读它们的名称, 来认识一下。
经幡 金顶 胜利宝幢 “香香”鸟
法轮双鹿 鳄鱼头 “边贝”墙
5.正音 (指读、齐读) , 图文结合了解这些佛教饰物。
6. (大屏幕定格画面) 同学们, 我们边走边看, 看到了那么多的佛教饰物, 古城拉萨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佛教气息、神秘、神圣等) 并适时点题:其实拉萨在藏语中的意思就是神佛之地。
四、通过细细品读, 领悟作者以简略的语言来传达“大昭寺”浓浓的佛教气息的写法
1.聚焦大昭寺, 探究写法。
同学们, 大昭寺作为西藏典型的寺庙建筑, 无疑是佛教气息最浓的地方, 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想想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大昭寺的?
2.提炼写法:先总后分。
抓住了特有的景物;抓住了景物的特点;每个景物用一个词描写……
(此环节充分展开, 与学生形成对接, 点拨提炼, 如你关注的是这段话的结构, 你看到的是作者的选材……)
3.在充分交流之后, 小结:同学们, 你们的发现都很有价值, 尤其是这里的第三句话介绍得很有特色。让我们合作来读一读, 感受作者语言的表达特色。 (三次对读后) 读着这样的文字, 我们脑海里的画面逐渐清晰起来, 让我们结合图片再来读读。 (回文)
4.同学们, 这里的每一个短语, 就像一幅幅画面一个紧接着一个扑面而来, 映入我们的眼帘。作者这样写, 给你一种什么感受? (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语言简洁、凝练)
最后, 让我们再来读读, 一起来感受这浓浓的佛教气息。 (师生对读)
5.小结写法:同学们, 当我们碰到场面大、景物多的时候, 就可以抓住景物的特点, 简练地来写, 从而表达出这个场面中景点的特色。
五、以读悟写, 感受作者抓住地方特色, 写出八廓街浓浓的佛教气息
1.我们还游览了八廓街, 一条商业街。如果我们写这样的街道会抓住什么来写——— (商品的琳琅满目、人来人往热闹的场面、讨价还价声……)
2.对啊, 商业街就可以这样来写, 作者在介绍八廓街时的确也写到了它的商业气息。比如他写到了…… (回表格说一说)
3.但作为神佛之地的八廓街当然还别有一番风味, 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找到句子来读一读。
出示语句:人们的诵经声与讨价还价的嘈杂声混在一起, 香炉中吐出的桑烟香味与外国香水的气味混在一起, 古老质朴的藏戏唱腔与节奏激烈的迪斯科乐曲混在一起……
(1) (引读后) 你们有什么发现?
(2) 交流:繁华的商业街也透露着浓浓的佛教气息;佛教已经融入藏民们的生活, 分不清什么是佛教的, 什么是生活的;佛教与生活紧密地联系。 (顺势回扣三个混在一起)
(3) 齐读。发现特点:同学们, 在这条街上, (点击语句师生对接) 我们发现佛教与 (生活) 同在;民族与 (世界) 共融;传统与 (现代) 同存。这就是神佛之地中八廓街的独特风貌, 它区别于我们这儿的解放路、中山路、城隍庙。难怪作者说:繁华的八廓街是一道宗教的江, 是一条生活的河。
六、浏览民居, 迁移运用八廓街中描写感受的句子来抒发情感
1.同学们, 民居作为人们生活的栖息地, 是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 作者重点是抓住什么来写的呢?自由读读第一、二自然段, 尤其关注描写经幡的句子, 感受一下。
2.小结:短暂的一节课即将结束拉萨之旅, 我们跟着作者游览了三个景点, 现在你想借作者的哪句话来表达你此时的感受?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今天,我们怎样来看待课外阅读呢?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又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应用语文的规律。”依据新课程的理念,教师要掌握应用语文的规律。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单纯的教授文字章法的学科,语文世界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有语言文字的训练,有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人文情怀的陶冶,有精神世界的奠基等。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当然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它所关注的不是一个单纯方面,而是要注重孩子整体语文素养的提高,尤其是激发孩子对阅读一生的向往。
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快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可以采用以下做法:
1.讲故事,诱发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孩子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或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期待结局之际,教师戛然收声,并无不动容地告诉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更精彩,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2.逛书城,写感受,激发兴趣
为进一步引导学生读有益的书,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开展交流读书活动。如利用双休日让学生逛书城,写感受,周一及时反馈交流。通过这一活动,不仅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而且能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指导学生选择读物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就要有计划地做好指导工作。指导工作的关键是要经常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推荐的方法很多,可根据教学需要而定。
1.配合阅读教学
教师可介绍与课文相关的读物,进一步充实阅读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如教了《吃虫的植物》一文,学生在了解会吃虫的奇异植物后,对植物方面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就及时推荐《叶绿花红》这本书。如此,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激发了学生阅读自然知识读物的兴趣。又如在学完《小交通员》之后,教师推荐《我的一家》,使学生读后对“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完整地树立起一个机智勇敢的革命战士的形象。再如教完与中国四大古典小说有关的课文,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去阅读四大名著。
2.阶段教学的需要
一年级学生在学完汉语拼音后,教师可推荐一些纯拼音读物,如《格林童话》让学生阅读。这样,既复习了汉语拼音,又激发了学习兴趣,丰富了知识。
3.配合习作
如要求二年级学生用一段话写一种植物。有的学生写得简单,缺乏具体内容。教师在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的同时,可向学生推荐描写景物的读物、文章。经过重新观察并阅读推荐的读物后,学生再自改其文,结果会有明显进步。
小学生活泼好动,易受感染。因此,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把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的兴趣引导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如有些学生爱读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教师得相机诱导,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认识水平,并及时推荐有益读物。同时,引导学生在广泛阅读中扩展视野、获得知识,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为了使学生的阅读更有效,教师就得教给他们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常见的阅读方法有:
1.选读法
这种方法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刊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可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
2.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刊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
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刊,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朝花夕拾》、《骆驼祥子》、《伊索寓言》、《格林童话》 《鲁滨逊飘流记》、《格列佛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读者》、、《给我三天光明》 《福尔摩斯侦探集》、《海底两万里》、《汤姆·索亚历险记》、《史记》、《青年文摘》、《安徒生童话》。
光耀飞离土窟间,天罡地煞降人寰。说时豪气侵肌冷,讲处英风透胆寒。我钦佩梁山泊的一百零八位好汉,他们是那个乱世的英雄。他们那歃血为盟的情义,一醉方休的气概,让人钦佩;他们的足智多谋,仗义疏财让人钦佩;他们那不拘小节的侠义豪情,忍辱负重的英雄气焰也让人钦佩;而他们的义重情深、忠心不二更让人钦佩!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竭尽全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21世纪,其实有很多的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只是能够做到“义”的人就少了罢。我们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时,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天蒸蒸日上的中国。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的“神圣”。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
三元里小学潘志
内容摘要:
1、课外阅读要重视的指导思想。
2、当前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3、重视课外阅读的做法。
4、课外阅读的检查。
关键词:课外阅读课外读物
一、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其中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是重视语言积累,在阶段目标第二学段中提到“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①可见重视语言的积累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而组织好课外阅读是落实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还要求学生的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小学生六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可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当前我学校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由于我校学生大部分都是三元里村的,他们的父母文化素质较低,没有丰富的业余生活,一般都不喜欢读书看报,大都喜欢打麻将,左邻右舍几乎都能听到吵吵闹闹的麻将声,家里没有良好的安静的读书环境。有些家长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但把课外阅读任务硬压给孩子,这样只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也就不可能使孩子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在学校里,虽然有很多语文老师也提出课外阅读的要求,但没有形成系统性和连贯性,再加上受年龄和个性的影响,课外阅读往往缺乏良好的习惯和方法,囫囵吞枣,水过鸭背。有的学生一味求奇求快,只看一些逗趣逗乐的书籍,如《老夫子》《乌龙院》《脑筋急转弯》等;即使拿到一本好书,也缺乏细读研读的良好心理,只是挑出一些片段一读而过。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学生看似读得“热闹”,但真正得益却少得可怜。
另外,学生的课外读物内容窄数量少。学生家里最多的是作文书,他们以为看课外书就是看作文书,要他们带课外书回来,大半是作文选之类。只有一些学生会在父母帮助下购买自己想看的书。更多的学生爱看从地摊上买来的书,甚至有高年级的学生在阅读一些不适宜小学生阅读的成人书刊。这无疑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也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理论分析。
1、《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讲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课外阅读。”②这说明重视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确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语文是没有捷径可走的。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广采博取,先有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有资料显示,中国小学生的阅读量仅为美国小学生的十二分之一,这足以说明我国小学生阅读量的缺陷。我们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视是迫不及待的。
2、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扩大认识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和习惯,而且有助于巩固学生在课内所学的字词和读写知识,对于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广泛的阅读,可使课堂中新概念、新事实融入他从课外各种书籍里吸取到的知识体系中。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上所讲的知识就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学生会觉
得知识是把他“头脑里已有的”东西弄得更加清楚所必不可少的。
3、课外阅读还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不仅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包括现实的以及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作为自己理想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把自己的行为同“理想化身”作比较,从而评价自己行为的好坏,进一步对自己进行自律。
四、重视课外阅读的基本做法。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激发兴趣。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在内容和数量上都受到局限。一个学期的语文阅读教学光靠教材上的二十多篇课文根本无法满足学会上的阅读需要,这就需要大量的课外文章来补充教学。教师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渗透学法,提高阅读的能力。当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后,教师辅之以课外的同步阅读,学生才有机会把学到的方法指导课外阅读实践。系统的课本学习,可建立知识结构;广泛的课外阅读可扩展知识的领域。如教师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后,学生从优美的语句中感受到祖国山水的美丽,给人留下了难忘的深刻印象。老师可根据学生实际选择一些写景的文章给学生阅读,是学生真正掌握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技巧。教师在选择文章时必须根据所教文章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如在学完古诗后,可选读《唐诗三百首》;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可读《安徒生童话选》;在学完《争画》《一夜的工作》后,可读一读有关毛泽东、周恩来事迹的书;在学习《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后,可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中的有关故事;学完巴金的《海上日出》,可让学生去找一找巴金的有关材料,了解他在文学上的贡献,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他的“激流三部曲”。只有课内打好基础,课外下功夫,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课外阅读能力。让学生像海绵一样,在阅读的海洋中,尽情地汲取,让学生在博览群书中提高语文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要介绍推荐有趣的课外读物,帮助学生读好最初几本书。小学生喜欢的课外读物是紧张曲折、有趣好笑的、通俗易懂的童话、民间故事、少儿题材和历史题材的故事、科幻小说和惊险小说等,③教师应当熟知那些要向学生推荐的优秀的儿童读物,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尽力避免让学生触及一些带有负面影响的书籍,帮助他们提高“免疫力”,自觉抵制不健康内容的侵蚀,让学生的心灵保留一方净土。课外读物的选择、推荐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点,而且课外读物的选择还要注意易读性,尽量使课外读物的难度跟学生的能力相适应。④在低年级,可选择几本有趣的故事书、童话朗读或讲解给学生听,引起他们的兴趣,进而诱导他们自己去阅读;在高年级可挑选优秀作品的通俗本推荐给学生,逐步调动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提高读书的信心和兴趣。一旦学生的课外阅读上了轨道,也可以在学生之间相互推荐课外读物。同时,还可以推荐学生订阅一些优秀的刊物,如《少年文艺》《爱科学》《小学生创新作文》等,尽量使学生所读的课外读物适合他们的年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3、要因人而异,充分展示个性。因为阅读是反映个性和人格的活动,课外读物的选择和阅读时间的长短是个性的表现,所以这是教师必须考虑到的。对于学习成绩优秀,求知欲强的学生,他们能够挤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要让他们任意选择自己爱好的课外读物,按自己的步调阅读,同时,建议他们阅读量尽可能要大些,内容要深些;对于一般的学生,选择相应的课外读物也应较少,可在学生中安排自由阅读的时间,挑选浅易的、短编的、有趣的课外读物阅读,从而使他们体会到自由阅读的乐趣。
五、课外阅读的检查。
我们已经知道了课外阅读的好处,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课外阅读的灵活性很大,而小学生的自觉性相当对来说较差,如果老师不检查,他们也就不能持之以恒,或者是随便应付,到头来也只能是功亏一篑。怎样检查呢,可采用下面几种方法:
1、读书笔记法
学生每次看完一本好书,读完一篇好文章,都要让学生动手写一写体会,摘抄优美的词句,或是对书中的人物作简单的评价,还可剪贴自己喜欢的文章,让学生都准备好词好句摘录本,起一个自己喜欢动听的名字,如:“拾贝”、“百花园”、“浪花”等等。教师定期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以了解他们的课外阅读的情况。⑤
2、交流法
学生书读多了,知识面也广了,而且学生进行了课外阅读后,都有一种急于倾吐的心理,这时,就可以开展一些交流活动。⑥比如,每隔一周让学生在四人小组相互交流,每月在班上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谈谈自己读书的收获、推荐好书、背诵精彩篇章。还可以在全班展评摘录本、组织故事会、成语接龙等,让学生感受课外阅读的成果,激励学生课外阅读的意志。
3、创作法
要求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以各种形式展示出来,比如,自制录音磁带、自编手抄报、自编续集、小记者采访、红领巾电视广播等,评出最佳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课外阅读不仅是写作的前提,更是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乘着小学语文教改的春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延伸课堂教学,增长学生知识,加强学生课外积累,提高审美情趣,发展学生多向思维,让学生有更好的自我发展。
参考资料:
①《语文课程标准》第7页
②《语文课程标准》第17页
③④朱作仁《小学语文教学法原理》第431——432页
一、基础阅读
1、重点:《小学必背古诗70首》
2、必读:《繁星春水》《伊索寓言》《童年》
3、选读:《世说新语》
4、积累:多读《读者》《意林》《青年文摘》《格言》等期刊,还可以多看看报纸
阅读需要注意:
①识记作品名称、作家和主要人物
②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
③简要分析作品刻画人物的基本方法
④简要分析或评价作品人物性格或主要情节
二、课外读物
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外现当代童话等
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古今寓言等
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
诗歌散文: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朱自清名篇《春》、《背影》、《荷塘月色》及名篇《乡愁》、《再别康桥》等 长篇名著:《论语》、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鲁迅《阿Q正传》、老舍《骆驼祥子》、吴敬梓《儒林外史》、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罗曼·罗兰《名人传》、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儒勒·凡尔纳《海底两万里》、夏洛蒂·勃朗特《简?9?9爱》、傅雷《傅雷家书》、法布尔《昆虫记》等
当代文学:选“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
三、多查工具书
下面,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谈谈为了让学生“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我是如何布置语文课外阅读作业的。
一、着眼学法, 顺势迁移
学法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途径和手段, 要让学生“学会”, 更要让学生“会学”。在阅读教学中, 无论是理解词语、品味句子, 还是感受段落, 都应该重视学法的迁移, 由扶到放, 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同样, 在作业布置环节, 如果教师能引领学生总结本课相关学法, 顺势迁移, 指导学生完成课外的阅读任务, 那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根据探究话题, 一脉相承
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既要在教学过程中脚踏实地、训练到位, 还要在本课教学的基础上登高望远。这时, 根据课堂探究话题, 选择与文本中心一脉相承的文章、书籍推荐给学生, 让学生课内外联系, 读出感受, 体会思想, 加强情感的熏陶。
教学《黄河的主人》时, 我依据作者叙述的顺序, 先让学生感受黄河的惊涛骇浪、羊皮筏子的又轻又小、“我”的胆战心惊、乘客的谈笑风生, 再感受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明白课文运用了侧面衬托和正面描写的手法表现艄公的主人精神。在此基础上, 布置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大自然的主人》和一本书《鲁滨逊漂流记》。看看书中的主人公是什么的主人, 他们是如何成为主人的, 作者是如何表现他们的主人精神的。
2. 据学习步骤, 举一反三
我在教学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时, 采用了互动对话的教学方式, 在学生读通读顺古诗的基础上, 一边引领学生品词析句, 一边启发学生梳理学习方法。一课终了, 学生看着板书, 自己总结归纳出学习古诗的方法:读出诗中画、读出诗中境、读出诗中情。然后我布置作业, 让学生迁移阅读柳宗元的另一首写景诗《渔翁》, 阅读更多的写景诗。
美国心理学家比格指出:“学习的效率大半依学生所学材料可能迁移的数量和质量而定。因而, 学习迁移是教育最后必须寄托的柱石。”以上作业布置, 根据学习步骤, 举一反三, 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着眼点不仅是阅读数量的增加, 更是阅读质量的提升, 真正让学生掌握学法, 自主学习。
二、关注写法, 拓展延伸
作业的布置, 是课内外联系的桥梁, 要让这桥梁架构起语文学习的宽度与厚度来, 就必须像崔峦先生指出的那样:“语文阅读教学要走个‘来回趟’。”这“来”便是要弄清文本写了什么, “回”呢, 则是要知道作者是如何写的, 为何要这样写, 也就是要揣摩、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在布置课外阅读作业时, 我引导学生言意兼得, 不仅要理解文本内容, 体会思想感情, 还要引导学生在语言表达、写作方法上有所领悟、不断积累, 储备一定的写作知识、能力。
1. 根据作者写法, 乘胜追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 教学时我紧扣文体特点, 展开课堂教学三部曲:读成语, 说原因, 明观点;读例子, 说联系, 明对比;读启示, 说事理, 明写法。我还编写了一篇议论文《打开学问的另一扇天窗》, 布置学生课外阅读。这篇文章和《滴水穿石的启示》有异曲同工之妙, 同样突出了语言凝练、选材典型等特点, 同样运用了举例说明、正反对比等手法, 不同的是《滴水穿石的启示》从一种自然现象谈起, 得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取得成功的道理, 而《打开学问的另一扇天窗》是从国人学英语会说不会用的社会现象谈起, 引出要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的事理。
2. 根据读写方法, 顺水推舟
《诺贝尔》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这篇课文的最后有一道作业题: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 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教学时, 我利用这个问题来做切入口, 并且贯穿全文的教学。学生经过当堂读写, 已经掌握了诺贝尔小传的写法, 然后我出示诺贝尔的自传内容, 让学生评价, 大家都认为写得不好, 没有写出课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人格魅力。这时, 我才告诉大家这是诺贝尔自己写的, 看到大家为诺贝尔的谦虚惊叹不已, 我随即布置作业:“站在不同的角度, 会认识到不同的诺贝尔。诺贝尔的伟大精神和人格魅力, 不是我们今天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能完全涵盖的。老师推荐大家阅读《诺贝尔传》, 相信通过阅读, 你还能为诺贝尔写出不同角度的、同样精彩的小传来!”
一、变课外阅读为作文阅读
应该说,通过课外阅读可以让孩子积累大量的词汇,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写作水平,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课外阅读的一大目标,但是,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无奈很多家长(包括a一些语文老师)过于急功近利,把提高作文能力看成了课外阅读的唯一目的,总是希望通过课外阅读来迅速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于是,在此目标的引导下,片面要求孩子多读作文书,更有甚者,索性把课外阅读变成了作文阅读。
二、变课外阅读为应试阅读
近几年来,小升初考试如火如荼,这些民办学校的语文卷子范围广,内容深,难度很大。为了能让学生在这样的考试中考出好的成绩,一些老师针对考试的内容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划出了范围。大量的成语、谚语、百科知识等方面的读物占领了学生课外阅读的阵地,挤走了小学生原本爱读的童话、故事、小说、人物传记。更有甚者,有些“有经验”的语文老师还把自己辛苦整理出来的资料印发给学生,让他们反复阅读,机械记忆,通过这种“填鸭式”的课外阅读来迅速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事实上,上述做法的危害是很大的。首先,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利于知识的消化吸收。课外阅读应该本着尊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大量的作文书只能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厌倦,久而久之,便会失去阅读的兴趣,无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对于那些为了应付考试的大量的知识背诵,更是索然无味,学得囫囵吞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无从提起阅读的兴趣了。
其次,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不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将课外阅读与提高写作能力过分联系在一起,学生在阅读时满脑子都是写作方法、好词好句之类的东西,读起来味同嚼蜡,分外费劲,无形之中就会让学生觉得读书是一种负担。兴趣阅读与应试阅读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轻松活泼的,后者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这种负担既是生理上的,加重了孩子眼睛的负担,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又是心理上的,让学生觉得读书就是为了考试,无论什么书都会关系到自己的考试成绩。因此,无论什么书到了他手里都会变得异常沉重。这是一个相当恶劣的后果,最终导致一部分学生为了逃避读书而沉迷于无聊的漫画和虚幻的游戏世界,严重损害了身心的健康发展。
批注阅读《红绿灯下》学案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领会作者生活感悟。
2、学习几种批注阅读的方法。学习资料一
批注式阅读是指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感知,对文章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精彩片段、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注的读书方法。
批注式阅读,是一种研究性阅读,是一种以主动探究为核心的阅读实践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根据阅读的主题,结合自身的特点,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设身处地地与文本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全方位的直接对话,从各个方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阐释、发现和点评,并直接在文章中圈点勾画,注明自己思维的轨迹,打上自己认识的烙印,表达自己的实现感情,从而获得自我发展的过程。简而言之,批注式阅读可以使你的阅读由被动阅读变为主动阅读,这是一种有思考的阅读,是有深度的阅读,是有个性的阅读,更是一种快乐的阅读!阅读批注的一般方法有:
1.基础性批注:即对于文章中基础性知识的圈点勾画,比如划出需要注意的注音、生字词;把握文章的中心句或重点语句以及读后的内容概括。达到预习和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目的。
2.感受式批注:即记下读文章时的理解感受、心得体会、启迪收获。这种感受式的批注能帮助阅读者深入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
3.联想式批注:即写下由文章而联想到的文外知识(一首诗、一句格言等等)或自己的,社会的人或事。让阅读者能够调动知识积累由此及彼的将知识迁移拓展到文外。这种阅读方法有助于知识的迁移、信息的归类整合。
4.赏析式批注:选取自己喜欢的文段、句子或词语写出赏析类文字。5.质疑式批注:即写下自己在阅读时的疑问或者表达不同观点。
6.仿写式批注:选取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形式精美的语句,进行分析,运用联想想象进行仿写。这种阅读方法有助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批注符号:
“○○○○”圈,标在文章的重点词语下面。
“——”直线,标在文章中心句、重点理解的语句下面。“~~~”波浪线划在文章精美语句下面。“?”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
学习要求:认真阅读短文,思考:什么是批注阅读?批注阅读有什么意义?有哪些方法?符号? 学习资料二
红绿灯下
迟子建
①在城市,当你走到十字街头时,往往会与红绿灯相遇。
②说来好笑,我最初来到城市时,最怕的就是过街。在西安和北京求学期间,只要是有天桥和地下通道,我绝不走十字街。我对红绿灯不信任,它们闪来闪去的,像是两只鬼眼,变幻太快,常常是绿灯一亮,我起步走,却遭逢侧向驶来的一串汽车,它们占据了半边路,阻断你。等它们过去后,你再前行,绿灯的心房就颤动了,红灯随之亮起,你被隔在马路中央,身前身后是川流不息的车辆,有被钢铁夹击的感觉。此时我总会联想起卓别林的《摩登时代》中,那个被卡在机器中的工人,觉得自己是工业化时代的一个可怜虫。
③我喜欢回到故乡,其中的一个缘由是,在乡间路上,我不会为红绿灯左右。能够阻断我脚步的,有时是一群黄昏中归家的羊,有时是几只正午时通过堤坝,要下河戏耍的鸭子。
④据说在交通事故中,死于红绿灯下的行人占了很大比例。闯红灯,是肇事的元凶。有时是汽车闯红灯殃及行人,有时是行人闯红灯自蹈黄泉,这样的行人无疑就是举着阎王爷掷来的招魂牌在过街。不管责任在哪一方,倒霉的总归是人。所以家长送孩子上学的路上,在过十字街时,如临虎口,总要拉起孩子的手。在幼儿教育中,学会通过红绿灯下的街口,也成了必修课。走到红绿灯下,人的心就会紧张起来,你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稍有不慎,就会酿下惨祸。在我眼中,十字街就像匍匐在大地的十字架,它主宰着人的生死。
⑤我在哈尔滨生活以后,习惯了走红绿灯。前些年,每当过十字街时,看见绿灯闪烁了,我会一路飞奔,分秒必争,抢在红灯敲响警钟时到达街对面。由于年轻,体力充沛,我与绿灯的赛跑很少有输的时候。当街口的行人集体闯红灯时,我也尾随其后,大摇大摆地招摇过市。汽车像一支支飞来的箭,刷刷地在我们身旁呼啸而过,可是大家对它们毫无惧色,我也心底泰然。
⑥二○○二年初春,爱人离开哈尔滨时,带我去花店买花。我们到了海城街的鲜花批发市场,我选了一束红色康乃馨,几枝黄玫瑰。当我把玫瑰拿在手中的时候,爱人说,别老买黄色的,换点鲜艳的颜色吧。于是,我挑了两枝娇艳的粉色玫瑰。他捧着康乃馨,我拿着玫瑰,散步回家。经由红军街桥下的十字路口时,恰好赶上绿灯眨眼了,我说等下一个绿灯再过吧。爱人说,你跟着我,能抢过去的!他个子高,步伐大,很快就跑到街对面了。我呢,一见红灯亮了,腿立刻就软了,向回撤。这样,我站在街这头,他站在对面,我们中间,是一台连着一台的疾驰的车辆。车辆就像汪洋大海,把我们分开了。三天后,爱人在回故乡的山间的公路上出了车祸。故乡的路没有红绿灯,可是他为了早点回到工作的地方,急于赶路,还是出了事故。他的心中,看来一直亮着一盏颤动的绿灯啊。他是一个疯狂的旅人,只知道一刻不停地向前赶,赶,赶。这种“赶”,这种热情的“奔命”,使我们一个在此岸,一个在彼岸,永隔着万水千山。他像流星,以为自己生命的光华还很漫长,却不知道当他飞速掠过天际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永恒的寂静。
⑦爱人离去后,我身边没了陪伴的人,可是路还是要走下去的。我曾在十字街头为他焚烧纸钱,都说那是灵魂聚集的地方。再经过那样的路口时,我感觉有无数的灵魂在幽幽地歌唱。远远地看到绿灯要变幻了,我便会放慢脚步,在路边静心等待;人们蜂拥着闯红灯时,我也会原地不动,气定神凝地候着。红绿灯下那些步履匆匆、神色慌张的路人,在我眼里是那么的可怜可笑。
⑧我想,人生是可以慢半拍,再慢半拍的。生命的钟表,不能一味地往前拨,要习惯自己是生活的迟到者。人是弱的,累了,就要休息;高兴了,就要开怀大笑。郁闷的时候,何苦要掩饰自己,对着青山绿水呼喊吧。我们可以与友人畅饮,一醉方休;也可以对那些邪恶的人当面示以唾弃。我们可以在月夜下多几分缠绵,也可以在旅途中因着美好的风景而多几日的停留。随遇而安,随缘而行。随风而舞,随雨而歌!
⑨是的,我们要给自己多亮几盏红灯,让生命有所停顿,有所沉吟。这样的红灯,就是我们生命中不息的火焰!只有这样,弱的生命才会变成强的生命,暗淡的生命才会变成有光华的生命!当生命的时针有张有弛、疾徐有致地行走的时候,我们的日子,才会随着日升月落,发出流水一样清脆的足音。
学习要求:
1、朗读课文,完成基础性批注。
2、运用短文中的方法,自主批注阅读
学习资料三
1、关于迟子建
迟子建,女,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主席团成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一级作家。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发表以小说为主的文学作品五百余万字,出版四十余部单行本。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伪满洲国》《额尔古纳河右岸》,小说集《逝川》《雾月牛栏》《清水洗尘》,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我的世界下雪了》等。出版有《迟子建文集》四卷和三卷的《迟子建作品精华》。迟子建是当今文坛一颗耀眼的明星她是唯一一位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两次获得冰心散文奖、一次庄重文文学奖、一次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一次茅盾文学奖的作家。在所有这些奖项中包括了散文奖、中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奖等。
2、课外批注阅读《时间怎样地行走》
时间怎样地行走
迟子建
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掌管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它支配。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得做课间操,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虽然有的时候我们还没睡够,不想起床,在户外的月光下还没有戏耍够不想回家睡觉,但都必须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听从父母的吩咐。他们理直气壮地呵斥我们的话与挂钟息息相关:“都几点了,还不起床!”要么就是:“都几点了,还在外面疯玩,快睡觉去!”这时候,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敲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真想把他给掀翻在地,让它永远不能再行走。在我的想象中,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古板。但有时候它也是温情的,比如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可以放纵地提着灯笼在雪地上玩儿个尽兴,可以在子时钟声敲响后得到梦寐以求的压岁钱,想着用这钱可以买糖果来甜自己的嘴,真想在雪地上畅快地打几个滚。
我那时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的大手给放在挂钟里的。它每时每刻地不停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它不会因为贪恋窗外鸟语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脚步,也不会因为北风肆虐、大雪纷飞而加快脚步。它的脚,是世界上最能禁得起诱惑的脚,从来都是循着固定的轨迹行走。我喜欢听它前行的声音,总是一个节奏,好像一首温馨的摇篮曲。时间藏在挂钟里,与我们一同经历着风霜雨雪、潮起潮落。
我上初中以后,手表就比较普及了。我看见时间躲在一个小小的圆盘里,在我们手腕上跳舞。它跳得静悄悄的,不像墙上的挂钟那么清脆悦耳,“滴答——滴答——”的声音不绝于耳。所以,手表里的时间总给我一种鬼鬼崇崇的感觉,少了几分气势和威严,不值得尊重,以至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会磨蹭一两分钟再进教室,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寞。
后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时间栖身的地方就多了。项链坠可以隐藏着时间;台历上镶嵌着时间;玩具里放置着时间;至于电脑和手提电话,只要我们一打开它们,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时间。时间如繁星一样到处闪烁着。它越来越多,也就显得越来越匆匆了。
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了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它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我还看见,时间在我母亲的口腔里行走,她的牙齿脱落得越来越多。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鱼尾纹。
时间让一棵青春的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沾染上铜锈,让一座老屋逐渐鸵了背。时间还会变戏法,它能让一个活生生的人瞬间消失在他们辛勤劳作着的土地上,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亲,就让时间给无声地接走了,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脚印,只能在清冷的梦中依稀见到他们的身影。他们不在了,可时间还在,它总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在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