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路计划

2024-08-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重走长征路计划(通用12篇)

重走长征路计划 篇1

红军长征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方面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为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八万六千人,分别自瑞金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转移时经过: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智取腊子口——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

1935年10月10日,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长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毛泽东评价红军长征是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1、红军长征的起点: 江西瑞金地区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江西于都县贡江镇

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湖南桑植县

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四川苍溪县红军渡

一、红九军团长征出发地——福建长汀县

红军长征第一村:闽西是红军的故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西有10万儿女参加红军。在这块红色土地上,不仅确立了党和军队建设的纲领,而且,在发展壮大红四军的同时,还先后建立了5个军的红军部队,诞生了红一军团。闽西是红军长征最远的出发地。1934年9月30日,红九军团奉命从长汀钟屋村出发,开始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踏上二万五千里的漫漫长征路﹔长汀钟屋村成为长征第一村。

一、红

五、红八军团长征出发地——江西兴国县

五、红三军团长征出发地——福建宁化县

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河南省罗山县铁铺镇何家冲

2、湘江战役:湘江战役在国民党方面称作全州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3、通道会议:1934年12月10日,中央红军开始进入通道县境内。此刻,“左”倾冒险主义的领导者李德、博古等人,不顾红军湘江战役后兵力折损过半的实际情况和敌人张网以待的险恶局势,仍然坚持从通道北进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师的既定方针。3万多人的中央红军将面临一场生死决战,随时都有全军覆灭的危险。在这危急的紧要关头,党中央主要领导同志于12月12日在通道境内恭城书院召开了紧急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博古、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朱德,以及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会上,毛泽东同志力主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方针,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

4、黎平会议:1934年12月15日,中央红军占领黎平。18日,党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会议讨论红军的进军路线问题。会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主持会议的周恩来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与会大多数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

5、猴场会议:1934年12月31日,在瓮安县草塘(猴场)镇西一公里的下司宋家湾。猴场会议是红军进入贵州后,于遵义会议之前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初步恢复了党的优良的政治工作的传统;复活了毛泽东同志正确的军事方针,为红军长征的胜利作了准备;确立了政治局决定重大问题的原则,为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奠定了基础。

6、突破乌江天险:1935年1月2日,风雨交加,天气阴沉。早晨6点钟,长征红军的先遣团赶到了贵州省乌江渡口--龙溪,准备突破乌江,进军遵义城。1月4日,雾茫茫,对岸还在响着稀疏的枪声。8个战士跳上竹排,约定竹排到达对岸时,鸣枪两声作为联络信号。抢渡的战斗开始了。竹排缓慢地离开了岸边。但是,汹涌的江水把竹排冲到了下游,8名战士也被漩涡吞没。第一支竹排渡江失败了,风还在刮,雨还在下。杨团长和黎政委痛悼牺牲的战士,随后坚定地说:“一定要渡过去!”十几个战士又跳上了竹排,第二次试渡渡江成功!第二天上午11点钟,红军先遣团全体指战员胜利地渡过了乌江。

7、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8、青杠坡战斗:青杠坡位于土城东北3公里处,是习水县城到土城的必经之路。1935年1月24日红一军团进占土城后,进至黄陂洞、复兴场受挫。红军主力陆续抵达土城。川军刘湘一面调重兵封锁长江,一面派八个旅向松坎、温水、赤水、叙永、合江一线推进。27日,郭勋旗部尾追至青杠坡与红军后卫接火。此时红军前有阻敌,后有追兵,军委决定在青杠坡歼灭尾追的郭勋旗部4个团。28日晨,战斗打响,毛泽东等到青杠坡附近的大埂上指挥。由于判断敌情有误,敌参战部队实为8个团,且还有增援部队赶到,我军部队阵地被突破。危急关头,朱德、刘伯承亲上前线指挥作战,毛泽东、周恩来命令干部团发起冲锋,夺回阵地,同时电令红二师从元厚火速回援。经过反复争夺,红军占领主阵地营棚顶,由于敌情发生变化,未能达到歼灭尾追敌人的目的,红军伤亡3000多人,歼敌3000多人。毛泽东等当机立断,指挥红军撤出战斗,改变行军路线,西渡赤水河。

9、扎西会议:1935年2月4日,各路中央红军开始向扎西地域开进。中共中央于2月5日至10日先后在威信境内的水田寨花房子、大河滩庄子上、扎西镇江西会馆召开了政治局常委会议、政治局会议和政治局扩大会议。因为扎西是会议结束的地点,又是威信县城,所以当时中央首长的电文以及后来众多老红军的回忆和专家的论文,统称这三次会议为“扎西会议”。扎西会议圆满解决了遵义会议提出的而未能解决的问题,并作出了一系列事关党和红军生存与发展的重大决定和决策,顺利实现了党的最高权力交接。扎西会议是“党在历史转折关头的一次重要会议”,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篇章。

10、娄山关战役:1935年2月26日的娄山关战斗,打通了中央红军前往遵义的最后一道大门。两天后,当毛泽东随军委纵队路过此时,站在浴血后的娄山关上眺望50公里以外的遵义时,思绪涌入这位诗词大家的胸怀,随即在胸中草成一篇传世佳作《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江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1、四渡赤水: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5月9日,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三个月的时间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而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到: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12、再战遵义城:1935年2月18至21日,中央红军全部东渡赤水(二渡赤水),回师黔北。川敌3个旅由云南东北部的扎西向东追击;黔敌急调遵义及附近的部队向娄山关、桐梓增援;吴奇伟纵队的第59、第93两师由黔西、贵阳地区向遵义开进,妄图阻止并围歼红军于娄山关或遵义以北地区。2月24日,红一军团攻占桐梓,25日,红

5、红9军团在桐梓西北地区阻滞川敌,红三军团一举攻占娄山关,歼敌一部。26日,红军主力在娄山关及其以南击溃王家烈的部队,攻占板桥,残敌向遵义逃跑。27日,红

一、红三军团乘胜追击,在遵义以北击溃黔敌3个团的阻击,28日凌晨再占遵义。接着于遵义以南忠庄铺击破敌吴奇伟纵队两个师的进攻,歼其第59师大部,重创第93师,战役结束。这次遵义地区的作战(遵义战役),是红军在敌情非常严峻的情况下,5日之内连下桐梓、娄山关和遵义,共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2个师、8个团,俘敌3000人,取得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13、巧渡金沙江:

从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在昆明市禄劝县皎平渡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江绕圈子,时东时西,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1935年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1935年5月9日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红军早已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的走了,体现出了将士们的机智。为了巧渡金沙江,红军在此战前威逼昆明,迫使敌人调回部分兵力,使防守金沙江的兵力和滇北兵力减少,为红军渡过金沙江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调动了敌人的兵力后,红军又以一昼夜行进100公里的速度,快速赶到金沙江边,并偷渡成功,牢固地控制了渡口,为大部队渡江创造了条件。通过广阔战场上的机动战,调动和打击敌人,并最终实现渡江北上,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胜利,是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的生动体现,使红军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典范!

14、彝海结盟: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的先遣部队于1935年5月21日到达四川冕宁县大桥,经过调查研究工作,找好了向导和通司(翻译),于22日进入彝区。在红军过额瓦垭口时,发现树林中有成群结队的彝人出没,并发出呼啸,企图阻止红军前进。部队被迫缩短行军距离,走到彝海子,突然从身后额瓦方向传来枪声,也涌出成百上千的彝人,手舞大刀簪矛和棍棒,高声吼叫着向红军掉来。接着,后面传来消息说:“跟在后面的工兵连因掉队和没有武器,所带的工具,器材都被彝人抢光,衣服好剥尽,被迫走原路退回出发地。这地,先遣部队面临着前有包围,后有袭击的严重局面,红军坚持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决不打枪,于是部队停止前进。肖华报告刘伯承、聂荣臻后,刘件承立刻骑马来到彝海子边。同时,要基小叶丹带领当家娃子(即从奴隶中选拔的管家)消马尔各子也来了。果基小叶丹见了刘伯承,便要摘牛黑帕子行磕头礼。刘伯承急忙上前扶住说:”大哥不要这样。“果基小叶丹问:”你是刘司令?“刘伯承答:”我是司令。“果基小叶丹接着说:”我是小叶丹,我们大家讲和不打了。“刘伯承即告诉果基小时丹说,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为受压迫的人打天下的。共产党实行汉彝平等,同彝族是一家人,自己人不打自己人,要团结起来去打国民党军阀,以后红军回来,大家过好生活。这样,通过通司和沙马尔各子作翻译,很顺利地达成了协议。于是,刘伯承和果基小叶丹欣然决定,在彝海子边打鸡吃血酒结拜兄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实践中的第一次体现和重大胜利,给奇迹般的万里长征增添了最光彩的一笔。在通过彝区的过程中,中国工农红军提出了:”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设立夷人政府,夷族管理夷族“等主张,为革命胜利后制定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5、强渡大渡河: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准备渡过大渡河。24日晚,先头部队赶到石棉县安顺场,占领了该地。25日晨,刘伯承、聂荣臻亲临阵地指挥。红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挑选17名勇士组成突击队。7时强渡开始,快接近对岸时,杨得志命令再打两炮,正中川军。突击队迅速控制了渡口。随后,红1军团第1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大渡河。

16、飞夺泸定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1935年5月25日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城。中央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大渡河以南的企图。打破了蒋介石妄图把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反革命迷梦,是红军长征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胜利之一。这次胜利体现了红军无限忠于人民革命事业的大无畏精神。

17、爬雪山:1935年6月8日晚,红军先头部队占领宝兴县灵关场,9日顺利过宝兴县城,由陈光率领,担任先遣队的红二师四团开始向长征途中的第一座大寻山--夹金山进军。

夹金山,是邛崃山脉南部的高山,位于宝兴县的西北、阿坝州懋功县以南,海拔4000多米。山上云雾缭绕,白雪皑皑,积雪终年不化,空气稀薄,没有道路,没有人烟,气候变幻无常,时阴时晴,时雪时雨,忽而冰雹骤降,忽而狂风大作,有”神山“之称。歌谣说:”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不可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 当时正值盛夏。但一到雪山脚下,朔风呼啸,雪花满天,温度骤降。战士们身着单衣、脚穿草鞋,要翻山,困难特大。6月的骄阳,失去了往日的威风,却把白雪照得晶莹闪亮,晃得人睁不开眼。虽然太阳当头,山风却冷得刺骨。12日拂晓英勇的红军战士喝一些烈酒、姜汤、辣椒汤,不畏高山严寒,沿着崎岖狭窄的泥路,穿过透骨的晨雾,经烧鸡窝、一直箭、五倒拐等地,向山顶爬。战士们爬上顶已是中午。他们用镐创开雪路,后续部队沿着他们的脚印前进。草鞋,渐渐地裹满了冰雪,脚冰得失去了知觉。山上狂风四起,雪花随风扑面而来,像刀割一们拍打着战士们仅用单衣遮盖的躯体。有些战士草鞋穿烂了,只好光着脚爬过雪山,许多人得了雪盲症,只好让人拉着下山。对红军中的大多数战士来讲,爬雪山是长征中最艰苦的经历。

重走长征路计划 篇2

作为一所以红军长征命名的学校,“长征精神在长征”是上海市长征中学的德育理念。长征中学的“长征精神教育”课程重要的载体是依托长征镇人民武装部,共建“新长征军校”,联合开展“重走长征道路,弘扬长征精神”红色之旅活动。此课程集国防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为一体,通过5年一轮的长征行活动,让新时期的学生亲身体验长征精神,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最为英勇的伟大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从2007年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开始,到2016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这十年间,长征中学师生代表们寻访了长征出发地、长征转折地、长征会师地直至长征胜利落脚点。他们从南昌到瑞金,从于都到遵义,从赤水到红原,穿过腊子口,登上六盘山,落脚吴起镇,抵达革命圣地延安。沿着红军先烈的足迹,长征中学的学生们跋涉在红色大地上,一路收获珍贵的记忆,受到心灵的震撼。

重走长征路 篇3

来到拓展基地,远处山峦起伏,近处草木葱茏,一群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在培训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换上了崭新的浅蓝色的军装,戴上有着鲜红五角星的八角帽,在红旗下像模像样的敬礼,真像一个个小红军。

第一项活动是过草地。

同学们背上重重的背包,个个精神抖擞,排着整齐的队伍,迈开轻快的脚步,在响亮的口号声中走在崎岖山路上。一开始我们的队伍还是整齐的,但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背包变得越来越重了,汗水不停地往下流,把衣服打湿了,两条腿也像灌了铅一样沉重,队伍越来越散。

老师见我们叫苦连天,一边走一边给我们讲故事:“红军过草地时非常艰苦,没有吃的、没有喝的,只能吃野菜、树皮充饥,甚至把皮带煮了吃。平整的草地上处处有危险,一不小心踩到泥潭,人就陷下去了……我们过的这片草地,和红军过的草地,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哇……”听了老师的一番话,我们齐齐地叹了起来,身上似乎注入新的力量,鼓足劲向前走去。 好不容易过完草地, 经过短暂的休息,继续第二项任务:飞夺泸定桥。

老师告诉我们,这是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5日。泸定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境内的大渡河上。大渡河自北向南,河宽100多米,浪大水急,两岸谷壁陡峭,简直就是天险。沪定桥由13根铁索组成,敌人知道红军要从桥上过,提前把桥上的木板全部烧掉,只剩下摇摇欲坠的铁锁。红军22名勇士在枪炮弹火之下,成功横渡铁索桥占领了桥头。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敌人歼灭红军的企图。这个故事听起来真是惊心动魄!我们眼前不由自主浮现出英雄们飞夺泸定桥的画面,个个热血沸腾!

老师把我们带到第二个训练场地,远远地看到一根根铁链横穿在空中。我心想,这样的桥怎么过啊?老师告诉我们要领:两只手紧抓住一根铁链,双腿夹住另一根铁链,交替向前攀爬。“一定要坚持,只能向前,不能后退!”老师的话音一落,我们一个个冲上去,抓住铁链开始攀爬。

可是,吊在空中时我们才发现,简直是“寸步难行”啊!我大胆地尝试并按照老师教的动作要领艰难的攀爬几步,也许是因为前面的任务消耗我太多体力,腿一软,一下子从铁链上掉了下来,摔在下面的安全网上。我吓得魂飞魄散,忍不住哭了起来。老师赶紧把我解救下来,并鼓励我:“红军战士一定要坚强!我们的老红军前辈过草地时不幸陷进泥潭,为了不连累大部队宁愿牺牲自己。飞夺泸定桥时,也有战士掉进滔滔河水里,但红军没有退缩,战胜了天险,打败敌人。是他们的牺牲付出,让我们过上了幸福日子。你遇到的这种小事根本不算什么,勇敢起来吧!”老师的话重重地敲在我的心头,我抹了一把眼泪,重新爬了起来,走向铁链……

经过这次重走长征路拓展训练,我和同学们都震撼了,进一步体会到红军精神,一种不被困难打倒的精神,一种不怕牺牲为祖国为民族献身的精神。

重走长征路活动方案 篇4

一、绿野重走长征路活动的特点:

绿野将上线重走长征路板块,不断推出形式灵活多样的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的活动,每一个绿野会员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参与。

这次活动极具参与性,适合广大的绿野会员参与。重走长征路,可以走一省,可以走一段,可以走一天,可以走全程。可以去登雪山走草地,可以去祭奠红军烈士墓,可以去探访红军活动纪念地。可以设计一段红军走过的徒步路线路书,可以参与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知识答卷。同时,绿野论坛将通过专题,为活动提供全方位的大力支持与报道,让广大的绿野会员参与一次有意义的大型活动,相信每一个走过长征路的朋友都会对人生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绿野重走长征路活动,倡导艰苦奋斗,爱国环保。所过之处秋毫无犯,走一山清一路,尊重当地居民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以红军的精神走红军之路。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篇5

在20xx年6月11日,作为一名今年刚被党组织讨论吸收的预备党员的我,有幸参加了单位组织的重走长征路活动。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的来到单位院内,生穿红t恤,佩戴共产党员标志,乘车到六盘山山顶,参观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重走革命先烈走过的历程,并进行了宣誓,我满怀激情地参加了每一项活动,认真感受到了长征精神带给我们的震撼,仔细品味着每一次心灵交流的感动,切身体会着团队协作的力量。

这次活动组织严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效果良好,既对全体参加活动的集团干部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又增进了大家的团队意识和进取精神。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次“红色之旅”、“教育之旅”、“快乐之旅”和“团结之旅”。

长征是历史上第一次、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战胜艰难险阻、战胜敌人的英雄壮举,是无数红军烈士的鲜血铸成的历史,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今年是我们党成立90周年,是长征75周年的日子,但是长征精神永不落伍,依然散发着激荡人心的神奇魅力,它不仅激励着中国几代人,而且在全世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和前仆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长征精神更是革命先辈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团结协作的长征精神紧扣着时代脉搏一起律动,将永远奏响出时代的最强音。

身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预备党员,我对长征的了解和认识大都来自于影像和文字。这是当代人的缺憾,亦是一种历史记忆的淡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用如椽的大笔和包举宇内的诗情,为我们勾勒出当年的长征景象。然而诗歌毕竟是诗歌,多了分浪漫,多了些豪情,多了点希望。相信很多人都心存疑惑真正的长征到底是怎样的?长征途中的人们的心灵感受如何?历史是无法回溯的,记忆并不能复原历史,但“重走长征路”为我带来了希望,使我深深感受到了长征中的艰辛。

也许重走“长征路”,许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没意义”的感慨,但我认为重走长征路的意义不在于复制,而在于以当代的心灵和文化去体验当年的长征精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亲身实践得出了“长征不可复制”的结论,并得以用现代人的眼光重新感受历史。

它能让我们接近真实地感受到历史。如果知道自己有多辛苦,你就能知道红军有多少倍的辛苦,从而明白社会的进步来之不易,如果能感受到作为个体在动荡年代把握自身命运的力量是多么微弱,你就能知道和平的珍贵和战争的残酷。不能领会长征的精神,永远无法感到雪山的震撼之美,不能怀着感恩的心去体会,永远无法从那些日益荒芜的古战场上品咂出大喜大悲。重走长征路,是我们当代中国人的心灵选择,是我们党优良传统的精神追溯,更是我们彰显民族精神的一次契机。

【篇二】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主席《忆秦娥·娄山关》中的词句,描述了长征的艰难,抒发了决心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引导中国革命走向新胜利的豪情壮志。

80年前,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它是红军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伟大史诗,是人类战争史上的空前奇迹。长征是举世无双的,正如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所言:这是一场激动人心的远征,它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然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

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不管你对长征的描述是悲壮的还是伟大的、是艰险的还是苦难的,也不管你从理论上对长征理解得多么深刻、对长征路线有多么的熟悉,如果你没有实地走一走,亲身去感受、去体验,那你的理解总是不全面的,你的认识总是肤浅的,你永远感受不到红军长征的艰险与苦难。

其间我也先后赴陕、渝、黔、赣等地区参观学习,走了部分长征路,实地感受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艰难困苦。透过长征路线上的遗址、标牌、陵墓、纪念馆,我看到了革命先辈们留下的长征印痕。苍莽险峻的娄山关、波涛汹涌的大渡河、瑟瑟萧寒的泸定桥、荒无人烟的沼泽地、白雪皑皑的大雪山……

每个难关,都是一座丰碑,铭刻着红军先辈们金戈铁马、气壮山河的光辉业绩。

在这些红色“丰碑”中,更有令我留连忘返的赤水河。四渡赤水,是毛泽东驾驭战争、指挥作战的神来之笔,他满腹韬略,沉着镇静,指挥红军时而北渡,时而南涉,声东击西,神出鬼没,在国民党数十万大军重重包围之中,穿插迂回,犹入无人之境。令军事专家叹为观止的四渡赤水之战就神奇地发生在这里。

当我来到元厚、土城、太平渡、二郎滩和茅台等渡口,站在岸边,仰望群山,我仿佛听见了马达声、马蹄声、脚步声、吼叫声和隆隆的炮声在山谷回荡;俯视河面,又仿佛看到了波涛汹涌的江水冲击着红军的竹筏、木船、浮桥,凛冽的寒风吹打着湿透衣衫的红军战士。我仿佛看见红军先烈殷切的目光,那目光里充满着期待和勉励,仿佛在告诉我们:打江山难,守江山难,建设江山更难。

战争年代的长征永远地完结了,但建设现代化军队和建设伟大祖国的新的长征已展现在我们面前。在高科技条件下,面对着“信息化”、“太空战”、“数字链”、“一体化”等深奥而又陌生的名词,我深深地感悟到: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要走好新长征之路,打赢未来战争,必须像先辈们一样付出更多的艰苦和努力。我们要很好地学习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的长征精神,在新长征路上记载下我们创业的足迹。

【篇三】

20xx年11月16日xx区工商局在xx副局长的带领下进行了一次重走长征路活动,在这次活动中,领导精心筹划,细心安排,在注意每一个细节的同时着重突出了此次活动的重大意义,他们希望,这次活动不单只是一次对革命前辈的纪念活动,同时这次活动也会是我们所有成员的一次踏实的自我践行,一次震撼的自我触动,一次全面的自我升华,希望我们大家通过这次活动对于习关于两学一做的精神有一个更加深入的学习。

通过重走长征路,我们在了解革命先辈光辉事迹的同时,也会让大家通过自身作为与革命先辈的事迹对比来对自身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对于如何做合格党员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目标。什么样的党员才是合格党员?身处艰苦环境却依然坚定革命信念的才是合格党员,就如同革命先辈们面对雪山草地依然斗志昂扬;面对艰难前程依然坚持革命理想的才是合格党员,就如同革命先辈们面对二万五千里长路依然一往无前。所以,重走长征路,不光是为了纪念革命先辈,同样也是为了践行我们的革命誓言,以革命先辈为目标,做一个合格党员。

我们当然需要物资条件的满足,同样更需要精神信仰的追求和道德理想的抚慰。作为人类,我们要远离自残与战争。我们正在迎来一场新的长征,这场长征显然不是战争意义上的长征,不是所谓战胜“敌人”的长征,而是人类为改善自己的命运和前途,获得真正幸福与快乐意义上的长征,是建设与创新的长征,是和平与发展的长征。我们重温长征的丰功伟绩。我们提倡一种民族的凝聚力精神,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必经雪山草地,重走长征流血牺牲的道路。作为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当年的长征己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今天我们纪念长征,纪念一代英烈,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就是要提倡一种民族的凝聚力精神,这是一种信仰,正如十九大精神,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长征正是这种精神信仰。

二万五千里长征虽然结束了,但是革命的长征还在继续,我们今天的长征正是决战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要继承长征意志,一路高歌前进,迎接最后的凯旋时刻。

【篇四】

长征,是一个可以经典永流传的历史,我们要铭记它;

长征,是一个连绵不断的精神河流,我们要传承它。暑假期间,我们的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云南省昆明市的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在翠华乡、九龙乡、皎平渡乡等地,我们踏着先人的足迹,感受当年的情怀。

毛主席长征路居纪念馆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禄劝时,毛泽东主席曾在翠华办事处界牌村一汪姓农民家住宿办公。据当地乡镇府相关负责人介绍:1935年5月1日,中央军委纵队和红五军团由寻甸柯渡出发,经鸡街进入禄劝到达翠华小仓。红军总部驻扎小仓村,朱德总司令曾在一户李姓家里住宿办公,毛主席在界牌小村汪家住宿。一张四方桌,一张门板床,毛主席也照样认真办公。嗒嗒嘟嘟的电报声,传出红军的坚定信念。

普渡河铁索桥

1935年4月底5月初,中央红军军委纵队及五军团由寻甸县柯渡镇经鸡街镇至禄劝县九龙乡三哨来到普渡河,跨过铁索桥,到达翠华界牌村宿营。1936年4月9日,红二方面军长征途经九龙乡三哨村委会至普渡河铁索桥。然而,铁索桥已被敌军占据封锁,给我军过桥造成极大困难。为避免伤亡,红军决定转至铁索桥下游的小河塘渡口渡河。在渡河中,被敌军发现情报,四师与之展开战斗。四师铁索桥战斗,虽歼敌一部,却也付出了较大代价。

九龙烈士红军洞

烈士红军洞,位于九龙金钟山,是一极深的落水洞。1935年5月红军长征路过九龙地区,留下了一部分伤员。5月3日,王其英等十七名伤员不幸被敌人抓捕,凶暴的敌人对他们进行了严刑拷打,但红军伤员无一屈服。最终卞邦友等五名战士被强迫带走当帮工,而其余十二位战士被带到落水洞进行“处决”。敌人“行刑”的时候,英勇的战士们不让敌人肮脏的树枝触碰自己,高喊“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先后纵身跳下落水洞。当地人民为纪念壮烈牺牲的红军战士,他们把这个落水洞命名为“红军洞”。

九龙木克壁画

1935年5月1日,红一方面军、红三军团来到禄劝的宏德、木克一带宿营。红军在木克张有功家墙壁上留了许多革命宣传画,其中最著名的有《工农暴动起来,实行打土豪分田地》。九龙政府办公室的主任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向我们更具体地介绍了木克壁画的由来:当红军在毛主席正确战略下成功从铁索桥撤离之后,敌人发现了这部分壁画并欲将其销毁,当地一个聪明的长工在壁画上糊上了仙人掌汁以保存壁画原状,再糊上了石灰将这些壁画掩盖了起来,直到改革开放后慢慢被当地村民发现。壁画深受群众的喜爱,并保护至今。

将军树和将军石

皎平渡,位于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境北部皎西乡皎平村委会洪门产村,距县城140多公里。两岸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峰峦叠嶂,是云南与四川之间的主要渡口之一。来到皎平渡,我们参观了将军树、将军石、金沙江,并且采访了船工后人。

据皎平渡乡政府工作人员姚鑫慧介绍,当时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来到皎平渡,曾将战马栓到一棵杉乐树上。后人为了纪念,将此树改名为将军树。其外,姚鑫慧女士还向我们介绍,金沙江边上有个大石头,当年刘伯承就是站在这个大石头上指挥红军,使红军有条不紊地顺利渡江。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长征过云南时,三万多人靠七条木船,在37位船工七天七夜的奋力摆渡下,不费一兵一卒,毫发无损地顺利渡过金沙江,打破了“自古金沙夜不渡船”的传说。

据当年的船工张朝满的女婿向我们描述,当时37位船工运送完红军后,为了保证船工们的生命安全,红军决定把属于地主的船只炸毁,属于船工的船只保留。另外,红军经过皎平渡,不拿百姓一针一线,尽管自己的粮食短缺,仍然赠送粮食等物资给船工们。

尽管我们的活动只有短短几日,但我们立志为禄劝红色长征遗址的保护与传承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时间不会停下脚步,但我们可以慢下来,感受我们道路上发生的故事,一起为红色文化的保护和长征精神的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五】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主席《忆秦娥·娄山关》中的词句,描述了长征的艰难,抒发了决心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引导中国革命走向新胜利的豪情壮志。

80年前,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它是红军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伟大史诗,是人类战争史上的空前奇迹。长征是举世无双的,正如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所言:这是一场激动人心的远征,它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然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

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不管你对长征的描述是悲壮的还是伟大的、是艰险的还是苦难的,也不管你从理论上对长征理解得多么深刻、对长征路线有多么的熟悉,如果你没有实地走一走,亲身去感受、去体验,那你的理解总是不全面的,你的认识总是肤浅的,你永远感受不到红军长征的艰险与苦难。

其间我也先后赴陕、渝、黔、赣等地区参观学习,走了部分长征路,实地感受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艰难困苦。透过长征路线上的遗址、标牌、陵墓、纪念馆,我看到了革命先辈们留下的长征印痕。苍莽险峻的娄山关、波涛汹涌的大渡河、瑟瑟萧寒的泸定桥、荒无人烟的沼泽地、白雪皑皑的大雪山……

每个难关,都是一座丰碑,铭刻着红军先辈们金戈铁马、气壮山河的光辉业绩。

在这些红色“丰碑”中,更有令我留连忘返的赤水河。四渡赤水,是毛泽东驾驭战争、指挥作战的神来之笔,他满腹韬略,沉着镇静,指挥红军时而北渡,时而南涉,声东击西,神出鬼没,在国民党数十万大军重重包围之中,穿插迂回,犹入无人之境。令军事专家叹为观止的四渡赤水之战就神奇地发生在这里。

当我来到元厚、土城、太平渡、二郎滩和茅台等渡口,站在岸边,仰望群山,我仿佛听见了马达声、马蹄声、脚步声、吼叫声和隆隆的炮声在山谷回荡;俯视河面,又仿佛看到了波涛汹涌的江水冲击着红军的竹筏、木船、浮桥,凛冽的寒风吹打着湿透衣衫的红军战士。我仿佛看见红军先烈殷切的目光,那目光里充满着期待和勉励,仿佛在告诉我们:打江山难,守江山难,建设江山更难。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篇6

随后的2天行程中,全体共铸中国心专家志愿者兵分五路,分成“红一连”至“红五连”等五个连队,分赴广昌县人民医院及甘竹、头陂、尖峰等8个乡村卫生院和五保户家中开展健康咨询、义诊巡诊、爱心捐助、培训讲座、走访慰问等公益帮扶活动,共接受义诊咨询服务近4000人次,培训基层医务人员300余人次,走访慰问五保户39名,为老区群众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据了解,“共铸中国心”活动最早是由首都医疗卫生界专家及爱心人士为主发起并参与的,以“老少边穷”地区心脑血管疾病救助救治和健康关爱为核心的大规模定点、定向的主题公益行动。该活动自20__年发起以来,曾先后深入四省藏区、辗转10个省市、行程数十万公里,为30余万各族群众提供了直接的健康公益服务,挽救了400余名先心病患儿生命,让200多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为万余名基层医务工作者提供了专业技术培训指导服务,有力地提升了老少边穷地区的医疗卫生水平。

“重走长征路,激发正能量” 篇7

启动仪式上,全体同志向长征出发纪念碑敬献了花篮;中组部老干部局领导和江西省委老干部局、赣州老干部局领导分别致辞;中组部老干部局办公室副主任徐运喜向联合采访团进行了授旗;大家集体观看了于都县老年大学合唱团演唱的歌曲《红军渡 长征源》。

中组部老干部局三处调研员、副处长李忠平在致辞中指出,全国22家老年期刊联合发起的“重走长征路 激发正能量”主题活动,旨在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追寻红军足迹、寻找长征精神、记述长征故事等。希望大家不辱光荣使命,不负老同志和广大干部党员的期望,切实把这个主题活动组织好、开展好、宣傳好,传递更多、更好的正能量。希望老领导、老同志牢记党的光荣历史,“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继续弘扬长征精神,传承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在职党员干部更好地传帮带,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更多正能量。

仪式结束后,参加活动的领导、全国老年期刊分会联合采访团记者前往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毛泽东旧居——何屋等地参观采访。全国老年期刊联合采访团将从于都出发,沿着长征路线,追寻红军足迹,发掘长征故事,寻找长征精神。

重走长征路活动心得体会 篇8

在2013年10月27日,作为一名党员的我,有幸参加了单位组织的重温长征路活动。我们一行人从于都开始,怀着满腔激情地参加了每一项活动,认真感受到了长征精神带给我们的震撼,仔细品味着每一次心灵交流的感动,切身体会着团队协作的力量。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团结协作的长征精神紧扣着时代脉搏一起律动,将永远奏响出时代的最强音。

当代人对长征的了解和认识大都来自于影像和文字。这是一种缺憾,亦是一种历史记忆的淡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用如椽的大笔和包举宇内的诗情,为我们勾勒出当年的长征景象。然而诗歌毕竟是诗歌,多了分浪漫,多了些豪情,多了点希望。相信很多人都心存疑惑真正的长征到底是怎样的?长征途中的人们的心灵感受如何?历史是无法回溯的,记忆并不能复原历史,但“重温长征路”为我带来了希望,使我深深感受到了长征中的艰辛。

网上重走长征路心得总结 篇9

长征干部学院张旭敏老师讲授的《红军长征在阿坝》,让我了解了红军在阿坝州经历的艰苦历程以及阿坝州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贡献。同时也使我明白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革命精神内涵以及这段历史在中国共产党建设和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意义。通过参观马尔康红军长征纪念馆和两河口会议会址,观看了红军在阿坝期间的上百件遗物、文物、图片资料,再现了红军长征和在阿坝州开展革命斗争的壮丽画卷。在老师的讲解下,回顾了革命先烈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壮举。在长征干部学院教师的组织下,还赴梦笔山和日千乔沼泽地体验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艰难过程。这些使我对长征精神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过程中不仅要面对的恶劣气候和地理环境、应对敌人的围追堵截,而且党内还有不统一的思想存在。如果没有为民为国的胸怀,没有革命必胜的信念,没有团结的思想和严明的组织观念,就很难战胜这一切,并取得胜利。

经过这次党性教育,使我深刻地体会到:第一,一定要铭记历史,不忘初心。要学习革命先烈坚定的理想信念,增强自身的为民为国意识,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用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加强学习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在自己从事的职业教育工作中积极推进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实施,为促进温州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培养更优秀的人才,为中国走向世界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第二,一定要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和规矩。学习和发扬革命先烈严明的组织纪律性,从我做起,严格执行党的八项规定,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一切行动听从中国共产党的指挥,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滥用职权,不搞特殊化,不徇私情,一切为学生的成长着想,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以身作则,做一名师生放心的干部。

76岁,我为什么重走长征路 篇10

国际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纽约时报副总编辑索尔兹伯里多年来一直对长征心向往之。1984年,几番周折之后,他终于实现心愿,以76岁的高龄重走长征路,遍访在世的老红军,将长征的故事再现于世。

除了中国本土党史专家和经历长征的在世老人采访所言之外,作者还从大量中外当事人的回忆录中抽丝剥茧,以还原人物和事件的全貌。这里面就包括了长征初期的决策者、后来出言诋毁中共的李德,中共早期领导人张国焘,在台湾被捕叛变的中共高级干部、长征亲历者蔡孝乾等。对历史存疑的问题,如进行长征的决定,一、四方面军的冲突等作者也抱持开放的态度,多方采信,以期客观发掘史实。

全书甫一开始便突出了红军高层的内部斗争,借此揭示红军内外交困的情境和长征的前因……因此本书的重点决不在于简单地重述长征的艰辛,为红军树碑立传,而是希望将长征和中国革命的风云人物可信、全面地展现于读者眼前。

凡革命达成,均须借助传奇的引领。美国革命有福奇谷,爱国者为独立而战时人人心中铭记的传奇。经历这场考验之后,华盛顿和他的战士淬炼成一支铁军,一路走向胜利。

法国革命是攻克巴士底狱,十月革命是攻占冬宫。尽管巴士底狱当时只关押了七个囚犯,而布尔什维克步入冬宫时里面仅有几个十来岁的少年和一些妇女把守,但这不要紧,它们已经成了革命的象征。

中国1934年的长征不仅仅是象征。中国红军的男女战士用毅力、勇气和实力书写了一部伟大的人间史诗。

长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征程”,不是一场简单的战役,也不是简单的胜利。红军置之死地而后生,履险如夷地从蒋介石的手掌心里走了出来。在这场看不到尽头的撤退之中,红军一次又一次在千钧一发之际避免了失败与覆亡。长征没有计划,在筹备时毛泽东受排挤身处局外,出发前不久还对行动一无所知。而最终长征却为毛泽东和共产党人赢得了天下。在我们这个世纪中还没有什么其他事件能像长征一样让人如此神往,也没有什么事件像它一样如此深远地改变了世界的未来。1934年10月16日红军渡过中国南部的浅河于都,跨出了长征第一步,之后便一路径直走到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宣告共产主义在地球上四分之一人口所生活的土地上取得胜利。

1934年10月16日到1949年10月1日之间,中国的舞台上上演着英雄主义的悲剧和勾心斗角的政治迷局,有小丑跳梁也有军事天才闪光,有道德追求也有精神指向,还有阴谋诡计、血雨腥风和人与人之间彻骨的仇恨。莎士比亚也写不出这样的故事。而这一切尚未落幕,也许它永远不会终结。

这场大戏最早是由埃德加·斯诺报予世人所知。1936年他前往毛泽东和共产党人韬光养晦的陕北黄土高原探访。一年之前红军历经6000多英里行军,一路忍饥挨冻、转战四方,穿过世界上最崎岖坎坷的崇山峻岭,走过中国偏远荒凉的穷乡僻壤,跨过了二十四条河川,翻越了毛泽东所说的千座雄山方才到达这个地方。

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之时据说有八万六千名男女战士,而一年之后的1935年10月19日,随毛泽东到达陕北的可能只有区区四千之众。

我首次了解长征也是通过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很多中国人最初听说长征也是通过这本书的中文译本。长征让我为之神往,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和我一样。斯诺那时写道:“终有一天会有人把这一精彩绝伦的远征写成完整的史诗。”他曾一度希望自己来完成此事,但出于很多原因一直未能如愿。

经多年努力,在1972年,我首次来到中国。之后不久我向现在已故的周恩来提出重走毛泽东当年率领红军长征走过的道路并将这一故事记述下来。老中国通杰克·谢伟思也对此附议。十二年间我们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这个请求。

1983年8月,北京终于传来了消息:长征之门已经敞开,我可以支配有关资源、档案和历史资料。我可以重走长征之路,重新探寻二万五千里征途中的每一里。后来我了解到这个决策主要是两个人推动的: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将军和前外交部长黄华。

1984年3月1日,我和妻子夏洛特飞往北京,旋即对在世的高级将领、中共领导人的遗孀,档案保管员和历史学家开展了一系列采访。不久以后杰克·谢伟思加入了我们的行列。在北京待了一个月后,我们出发前往探寻长征的路线,一行人中还有长征专家、时任北京中国人民军事革命博物馆副馆长的秦兴汉将军和外交部资深译员张援远。

我们飞至江西省府南昌。这个省份就是长征开始的地方。我们前往共产党最早扎根的偏远山区探寻,采访了十来个长征的男女幸存者,在脑海中深深印下了当时促成这次险些成为致命逃亡的矛盾和危机。

而这才仅只是开始。我们一路追寻红军当年走过的路线,却并非每一里都走的原路。我们跳过了一些路程,特别是红军当年在贵州走过的一些穿插迂回的地方。我们选取了非主力部队行进的路线,爬上了距西藏不远、从金沙江渡口一路经火焰山和狮子山前行的崎岖山道,亲身体会了红军征途中的浑身疲累是何滋味。我们坐马骡从山中走出,又翻上了大雪山,路边的田野在5月底还是积雪累累。接着到了草地,这里同一战中的帕斯尚尔一样,曾将不计其数的战士拖入了无底的泥淖,连同那些伸出援手的人一起吞没,裹入永恒的黑暗。

我们在各种道路上总共行走了7400英里(约12000公里),主要乘坐吉普、面包车和军用汽车,全程历时两个半月。之后是越来越多的采访。1984年秋天又来了一次中国。

只有在当年红军行进的路上走过才能体会到毛泽东和红军战士曾经承受过的苦难。这里依旧是穷乡僻壤,没有城市,没有外国人。路过的一个个镇子都没人记得曾经有过外国人来访。

还没有外国人或中国人走过这条路线。一时之间也不会再有人重复我们的行程。

本书呈上的,就是五十年前长征的历史。这是从数以百计的采访和不尽其数的文件档案中提炼拼接而成。我向中国人提出了自己能想到的最难的问题。他们则尽力给出回答,有时要来回在已有的记录中检寻,直到最后找到缺失的事实。

长征可能有一点类似犹太人出埃及,有一点类似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有一点类似拿破仑进军莫斯科,我也惊讶地发现它身上还有美国马车大队穿越群山和草原征服西部的影子。

但没有比拟能恰如其分地形容长征。长征举世无双,迸发其中的英雄主义火花燃起了拥有十一亿人口的民族的梦想,使中国沿着无人能够臆测的命运一路向前。

重走长征路重温红色心征文 篇11

我敬佩毛主席,敬佩他那孜孜不倦的读书精神。他从小酷爱读书,每次阅读总要拿笔标记着重点,写下评论和感想,在段落旁边都画了许多圈点。他还特地锻炼自己在最嘈杂最热闹的城门洞里聚精会神看书。

可是,再回头看看自己,永远是被动者。比如老师让我们那笔做记号记录,我们才这样做,而且当在看书时,别人在那玩,干什么的,我的心思也就飞到了九霄云外了。读书时,人家是一句句推敲,我呢?囫囵吞枣,一目十行,甚至一本书看完,都不知讲什么内容。唉!

我敬佩毛主席,更敬佩他那坚强的意志,他说:“干大事业的人,必须锻炼自己有坚强的意志,强壮的体魄,他这样说,也这样做了。大雨天他在操场上淋,大风天他在城墙上让风吹身体,下霜时节他去野炊,露营,太阳下他脱了衣服晒晒身体,这样的锻炼使他有坚强的意志,强壮的体魄,有一次,我做数学导学案,眼睛一看,哇,这么长的题目,就不想,留给了爸爸做。其实,仔细一分析,是一个非常容易的题,真令人汗颜。

我敬佩毛主席,敬佩他那为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长征时,被疾病缠身,重病数月的毛主席,走不动路,组织为他配备了一副担架,但他不睡觉,而是开展特殊的“办公室”。

再看看我自己,自己的事情都做不好,还谈什么为别人服务,为祖国服务呢?唉,真是惭愧,同是人,为什么他能做到,我却不行呢!

网上重走长征路答案心得 篇12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灿烂篇章。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对党的坚定信念,是长征精神的根本要义;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是长征精神的集中体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是长征精神得以发挥的正确指南;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互助友爱的高尚品德,是长征精神转化成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条件;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帮助,是长征精神不可或缺的基础。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先进性之魂的集中反映,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的最高体现,也是取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资源。无论岁月如何更替,条件如何变化,这种精神都要发扬光大。

有什么样的精神,就有什么样的力量;有什么样的信仰,就有什么样的方向。缅怀长征历史,践行长征精神,凝聚起民族自强奋进的不竭动力,不畏艰辛、砥砺前行。如今,我们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在进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与昔日红军长征相比,任务、条件已大不相同。然而,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和考验,一点都不比当年的长征少,甚至更加艰险复杂。在这样的情况下,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仍然需要坚定理想信念,在弘扬长征精神中汲取奋斗力量,战胜前进中的困难。要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首要的是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不断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动力,把个人梦想同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不忘初心,笃定共同富裕目标继续前进,以扎实的作为,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兴旺、人民幸福做出贡献。

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有披荆斩棘、排山倒海、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发扬革命先辈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了胜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的英雄气概。要奋力拼搏,攻坚克难,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冲破思想观念障碍、打破利益固化藩篱,解决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难题,勇往直前,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解决前人想解决但没有解决甚至被认为不可能解决的问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不墨守成规,不因循守旧,实事求是,勇于创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弘扬长征精神,以坚定的意志迎接挑战。放眼世界,面对严峻的挑战、复杂的局面,我们更当高擎长征精神火炬,传承红色基因,凝聚中国力量。5月21日,华为创始人、CEO任正非针对相关热点问题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面对美国的“90天临时执照”,我们最重要的还是把我们自己能做的事做好,美国政府做的事不是我们能左右的。这样的回答,从一个侧面生动表达了中国企业面对风险挑战时的骨气、底气与企业家精神。这种精神与长征精神一脉相承。在新长征路上,我们要战胜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重大风险挑战,发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战胜困难,化解矛盾,奋力前行。只要我们牢记“最重要的,还是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就一定会取得新的胜利。

上一篇: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论坛下一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