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新媒体存在的问题(精选8篇)
【摘 要】新媒体时代,高校必须重视新媒介对网络舆情的影响,提高辅导员的网络素养,针对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对策分析
一、高校网络舆情现状
互联网时代,“自媒体”即时化的传播促进了表达权的回归,高校学生的话语表达和社会参与需求更加强烈,他们活跃于各大新媒体工具上,参与包括政治、娱乐、体育、生活等各类话题,渴望表达自身的诉求,并致力于引起一定的反响,希望得到及时的回应。新媒体的产生,使信息的传播载体、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将信息随便进行有机的整合,发挥信息的更大价值,但对网络舆情的管理带来新的挑战[1]。网络舆情就是网民在互联网上发布的一种有社会矛盾所引起的情报信息[2]。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使得高校在实际的思政教育过程中需要面对网络文化存在的多元化特点,进而通过正确的引导来实现网络行为上的不断规范[3]。网络的广泛应用给高校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辅导员应积极应对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引导学生合理的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诉求。但是,现实生活中高校学生的网络表达呈现出重观点轻事实,有主张少论据,言论感性化、情绪化、群体极化效应明显,意见领袖起主导作用,“正确的不发声”等特点。网络上的社会心态也在发生变化,不安全感和怨恨感交织,不同社会群体的基本诉求也存在差异。政府已经难以做到全面的信息监管,网民的“权利”上升为“权力”,政府的一元意见与社会公开表达的多元诉求,现实真实与网络建构的虚拟真实存在巨大反差,这给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带来新的挑战,网络思政教育越发重要,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研判能力和引导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二、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存在的问题
面对众声喧哗的网络舆论新格局以及高校网络舆情的新特点,高校对网络宣传、网络舆情应急管理、网络思政教育都非常重视,各高校辅导员也应积极提升网络素养,提高网络舆情的研判能力,主动应对高校网络新形势。但是,在实际处理网络舆情动态中,高校辅导员的网络舆情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权威信息发布不及时。学生都非常关注关乎自己利益的事情,辅导员对学生利益攸关事项需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占据舆论制高点,避免小道消息或者谣言带来负面影响。第二,行为反应较为迟缓。当出现舆情动态时,辅导员不能很快掌握第一手信息,反应速度不够灵敏,错过了防止谣言扩散的最佳时间。第三,应对引导机制有待完善。辅导员在处理网络舆情问题时,对舆情处理过于简单,没有应急预案机制,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减少谣言扩散,传播正能量信息。第四,网络素养教育有待加强。不少辅导员对学生网络宣传、网络思政教育、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视还不够,应急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整体网络素养有待提升。
三、高校网络舆情应对措施
作为高校辅导员,不仅要提高对网络舆情重要性的认识,加深对高校网络舆情特点的理解,还要学会一些紧急应对高校网络舆情的方法和策略。辅导员在应对高校舆情时,要坚持快报事实,慎报原因;重报态度,准报措施;再报进展,后报结果;求实为本,依法处置的原则,实际中要“敢讲、快讲、实讲”,要学会用新媒体工具在黄金4小时内及时发布权威信息,防止谣言占据舆论制高点,并将感情融入基本事实中,使发布者和接受者走进同一个情感空间里,围绕核心问题,抓住主要矛盾,攻其一点。此外,高校在发布权威信息时要坚守“七条底线”,即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信息真实性底线。高校在运用新媒体进行网络宣传时,要把握好“六个度”,即“温度、尺度、速度、高度、角度、气度”。辅导员在应对网络舆情时,要努力做到快速反应、系统响应、权威证实、真诚沟通、承担责任。此外,辅导员在应对高校网络舆情时应掌握以下具体策略:第一,高度重视高校网络舆情工作,主动进行网络宣传和网络思政教育。鉴于当前快速发展的网络形势,高校必须与时俱进,主动运用新媒体工具进行网络宣传,打破学校与学生的空间障碍,拉近辅导员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掌握学生的新动态,运用微博、微信、博客等发布权威信息,占领舆论的制高点,传播正能量,对学生进行网络思政教育。第二,完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事先做好网络舆情预案。“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网络舆情工作一定要重视队伍建设,注重各部门联动完善机制,平时注意提高辅导员的网络素养,将事情做到前头,事到临头才不会手忙脚乱。在紧急处理网络舆情时,辅导员不仅要快速反应,更要预先设置议程,掌握应对的主导权,做好舆情预案,从而从容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第三,线上线下联合互动,打造正面的网络形象。在处理好网络舆情的后,辅导员还要重塑正面的网络形象,改正错误,关注细节,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舆情危机,努力在学生中树立正面积极的网络形象,在转“危”为“安”的同时,要学会变“危”为“机”。
总之,高校辅导员面对新时期的网络舆情监控挑战,要在学习和交流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真正意识到关注网络舆情的重要性,端正了对网络舆情认识态度,增强了应对网络舆情的工作能力,掌握了应对网络舆情的各项措施,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服务学生、引导学生和教育学生。
【参考文献】
微信, 是腾讯推出的一款基于网络的能快速发送文字、图片、语音及视频, 并支持多人群聊的移动通讯软件。2012年8月, 微信新增加“微信公众平台”功能模块, 该功能是面向名人、政府、媒体、企业等机构推出的合作推广业务, 其中以政府为传播主体的微信公众账号就是政务微信。
2014年7月13日发布的《中国政务微信发展年度分析报告》显示, 全国政务微信总量已近6000家, 覆盖中国大陆31个省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报告指出, 政务微信已完成从政务信息发布和公众互动交流新渠道向综合服务平台的转变。[1]
政务微信的兴起推动着“微政时代”的发展, 如今, 政务微信的开通和使用情况已被纳入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政务微信逐步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发布权威信息、加强政民互动、引导网络舆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12.31”上海踩踏事件中的政务微信
(一) “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件
2014年12月31日晚, 正值跨年夜活动, 因很多游客市民聚集在上海外滩迎接新年, 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进入和退出的人流对冲, 致使有人摔倒, 发生了群众拥挤踩踏事件, 这次突发事件造成36人死亡, 49人受伤。
踩踏事件发生后, 上海市委、市政府在布置工作时指出, 通过组织集体采访、书面发布、政务微信等形式, 及时向媒体和社会发布相关信息。“上海发布”成为信息发布的主要通道, 在事件中发挥了积极正面的作用。
(二) 踩踏事件中“上海发布”微信平台的文本分析
2013年6月8日,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上海发布”办公室正式开通了微信公众账号“上海发布”, 并于7月22日通过微信认证。自开通以来, 平台一直坚持准确发布权威信息, 及时更新本地新闻, 并一步步完善便民服务。
“12.31”上海踩踏事件发生后, “上海发布”共推送34条相关微信, 其中工作政策类8条, 占总量的23.5%, 主要是市领导贯穿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指导意见, 积极部署救治工作, 迅速调查事件原因, 严肃处理责任人等内容。实时信息类共26条, 占相关推送总量的76.4%, 主要是实时新闻报道, 伤亡、救治情况及遇难者名单等。救助信息类的微信只有1条, 是公布为遇难者及伤员家属提供的24小时电话专线。
从统计数据和文本分析看出, 在推送频率上, “上海发布”每天推送1次微信, 每次推送2到5条内容。从1月1日到1月23日期间, 即从事件发生到事件调查报告发布会期间, 每天都会推送与踩踏事件相关的微信。推送时间一般为12点或18点左右, 其中有单独推送时效性消息。
在推送内容上, “上海发布”微信大比重地推送实时信息类消息, 其次是工作政策类, 救助信息类消息最少。从内容篇幅、字数来看, 实时信息类篇幅短小, 一般在140字以内;工作政策类有100字左右的短篇, 也有分类别叙述的长篇内容, 且多是新闻报道的方式。
从推送形式上看, “上海发布”利用了微信的优势, 每次推送的内容都包含了文字和图片。在消息群发时能从排版上看出主次之分, 可一目了然地看清所有的消息标题和主题。
在信源上看, “上海发布”的34条微信都是来自政府的官方消息, 且这些原创内容多是“第一手”消息, 成为政府发布消息的主要平台。
笔者统计了每条微信内容下的阅读量和点赞数, 从侧面观察微信的关注度。34条微信中, 有10条的阅读量超过了10万次, 且点赞数也高达2000至3000个, 主要是关于踩踏事件现场新闻、伤亡救治情况的微信, 公布遇难者名单的微信, 事件调查发布会的微信等。其他的微信阅读量普遍在4000次, 较多的则有8万余次, 点赞数一般是200到300个之间。
三、政务微信在突发事件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 缺乏对“急救知识”的普及。在案例中, 政务微信在发布信息时没有任何关于急救自救知识的推送, 当人们把目光聚焦在踩踏事件上面时, “上海发布”错过了最好的普及机会, 而缺乏急救知识也是这次事件伤亡惨重的一大原因。
其次, 推广力度不大, 影响力不足。一方面政务微信的官方认证程序较为复杂, 而且微信平台具有一定的私密性, 使得关注政务微信的渠道受限。很多政务微信持消极态度, 不积极进行推广, 当突发事件发生后, 不能通过微信平台进行有效的信息传播, 在受众中影响力微弱。
另外, 忽视“联动功能”。在突发事件中, 政务微信与电视、报纸、微博等平台的资源整合度还不够高, 一方面出现同质化现象;另一方面造成了内容的断层现象。
最后, 未充分运用微信的平台优势。微信包括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等表现方式, 但“上海发布”在推送微信时, 多使用文字和图片, 很少运用语音这一微信独有的形式。在突发事件中, 政务微信可以通过语音推送直接还原新闻现场, 增加强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四、结语
政务微信凭借其自身的特性及优势, 在新媒体时代下, 尤其是当突发事件发生后, 可以成为政府信息公开传播的主要渠道, 对于公布情况、缓解公众恐慌情绪, 有效制止谣言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党政机构来说, 正确运用政务微信, 可以帮助其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 并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所以, 党政机构应该克服政务微信在发展中的问题, 充分合理地运用这一新兴媒介, 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改变了旧有的信息传播方式。在新媒体时代, 政务微信逐步成为政务信息发布的重要平台, 特别是在突发事件中政务微信发挥了重大作用, 但同时存在着一些问题。
关键词:政务微信,突发事件,上海踩踏事件
参考文献
[1]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中国政务微信发展年度分析报[R].2014-7-13.
[2]何新田.反思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公共安全管理应是大城市的一张名片[EB/OL].http://yuqing.people.com.cn/n/2015/0105/c354318-26327259.html.2015-1-5.
关键字:新媒体;农业传播;研究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126-01
在农业传播的应用的大背景下,新媒体传播逐渐扩大并深入到农业行业的各个角落,也为农民的生活、农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变革。但是,新媒体传播自身存在许多缺陷,这些不足可能导致的后果也是不可预计的,因此,研究这些问题并找出解决的办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媒体在农业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媒体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在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偏远山区的网络基础设施仍然非常不完善。目前,我国农村网络信息服务虽然已经延伸到基层,但是村级信息服务点尚不健全,各农村网络覆盖狭窄,信息传递在县镇二级到最终用户之间形成了“梗阻”。就我国农村目前的现状来说,全面实现信息网络“进村进户”的目标有着很大的困难。
(二)涉农信息网站发展困难。做农业不容易,做农业信息网站更不容易。从2013年5月开始新浪农业官方微博停止更新;同时,作为互联网四大门户中的唯一的新浪农业频道早已从导航栏上消失,也已经停止内容更新。农业信息网站要想生存必然存在很大的问题,要么靠其他业务来补贴,要么只能靠国家政策来扶持。
(三)媒体供给信息与需求脱节。大多数涉农新媒体都位于大中型城市,涉农信息的传播系统混乱,传播时效严重滞后,导致很多农户生产的农产品经常容易错过市场最佳时机,出现供需脱节、时效迟滞的现象。新媒体信息服务企业责任心不强,农民对这些农业新媒体不得不持怀疑态度。
(四)主体对新媒体应用能力不强。硬件设施负担能力弱。近些年来,我国农民的人均收入逐渐增长,但是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农民收入依然处在较低水平,他们的消费能力较弱。由于农民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所以我国农民对信息的搜集整合能力普遍处于较低水平。我国每年大约有一万多项的最新农业技术和科研成果,但这些新成果的实际利用率却不到百分之十,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新媒体传播与利用力度不够。
二、促进新媒体应用于农业传播的策略
(一)提高政府对新媒体作用的意识。政府需要重新审视制定的农业信信息化政策。政策制定要切实可行,还要有连贯性和必要的配套设施,使新媒体有效的应用到发展农业经济和服务农民的过程之中,做到实事求是,而不是流于形式。加大对新媒体也就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式必要的,但是网络上的农业信息内容投入也是必不可少的。另外重要的还是要保证信息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可用性。政府只有制定良好的政策,为农业传媒市场制定激励机制,才能为农业传媒市场注入活力,从而提升农业信息传播效率,降低农业信息传播的综合成本。
(二)提高农民应用新媒体的意识。在农业传播的各个环节中,农民属于媒体信息的接收者、使用者,他们是信息最终归宿,这也就意味着农民对信息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显得格外重要。新媒体在农业传播中的效果如何,农民利用新媒体的意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目前最关键的就是要提高农民对新媒体的认识与利用,提高其利用互联网的意识来服务于农业生产和销售提高农民利用新媒体的意识在当前是非常必要的,而前提条件首先就是要改变农民的传统农业经营理念,要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信息时代信息才是最宝贵的财富资源,及时了解市场动态,为自己发财致富提供支持。
(三)大力培养农业信息人才。要解决农村地区缺乏农业信息类人才的瓶颈,首先要解决的是能在农村基层扎根的心系三农的人才。因此,应该在职业技术学校中大力培养农业信息人才。对于这类学生的培养,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有农业知识又要有信息传播课程,培养既有丰富的信息传播专业知识,又能掌握专业的农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进行学科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主动适应农业信息对新媒体的运用。
(四)加大对农业信息化的资金投入。
第一,政府资金投入。每年国家财政都会在农业方面拨付大量资金,用于解决农民生产生活问题,如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水利建设资金、农业种植补贴资金等。
第二,企业资金投入。中国的农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尤其是现在中国的城镇化不断在推进,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的状态下,农业需要引入的资金技术太大了。因此必须吸引一些带型企业的资金投入。
第三,农民自身资金投入。农民作为农业信息应用的主体和农业新媒体传播发展的受益者,在农业劳动生产中要学会使用知识致富,主动寻求商机,积极学会使用互联网工具去发现周围人难以发现的新机会。
(五)制定完善的政策制度。
1.制定完善的协调分工制度。中央政府部门作为牵头的负责机构,要强化相关组织管理体系,通过制定合理的部门协调分工机制,强调各部门的职责,督促各下级政府机关单位要积极配合当地通信部门努力建设农业网络体系,打破各行业部门单打独斗的做法,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调和讲求实效的新机制。
2.制定完善的引导和激励机制。首先要制定完善的税收补贴机制。对于农业新媒体传播服务体系的建设,前期采取政府财政输血的运作机制,中期建立政府补贴与企业让利相结合的运营机制,后期逐步建立农民的消费转移机制,引导农民进行信息消费。
其次要制定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制定利益分配政策时要着力解决各主体在农业信息项目中共同投资、协同服务、共同获益的原则,这是解决利益分配中的各种矛盾,实现农业信息化的可持续运作的有效途径。
3.制定完善农业信息搜集反馈系统。建立有效的农业信息搜集体系,鼓励农民自己对自己的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活经验进行总结;鼓励农业从业者及时向系统投送及时有效的需求信息;鼓励政府农业部门经常下乡搜集农业情报,充实农业信息数据库系统。在农业信息传播体系运行过程中,任何环节的问题都应该有人负责汇报,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及时查找问题,为壮大我国农业新媒体传播事业及时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方晓红.经济信息在苏南农村的传播现状调查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4).
[2]王序勉.关于新媒体视域下农业信息的传播[D].华中农业大学,2015.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1.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难以共享
各级、各部门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互联互通程度低。设备和软件存在重复购置,网络设施和传输通道分配不尽合理,内网、专网和外网的隔离方式还不明确,部分单位没有自己的内部局域网和政府网站,没有开发自己的业务应用系统,部门之间网络差距和信息差距较大。缺乏区域性的政务统一基础网络信息平台。
电子政务现行建设和管理体制导致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各自为政,缺乏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部门之间相互封闭,信息化建设和信息资源拥有情况互不熟悉,资金和设备比较分散,信息沟通和管理协调难度增大,形成了网络上的“纵强横弱”和不同程度的“信息孤岛”,资源浪费严重,信息共享程度低,导致整合范围广,整合难度大。
缺乏电子政务发展总体框架和相互关联的部门规划。一些单位和部门过分夸大本部门局域网的特殊性和工作信息的保密性,提出独立建设网络平台、数据中心、容灾中心、安全认证中心等,很少考虑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与互操作。部分单位在推进自己部门内部的信息化建设中,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和发展定位,也没有与其他相关业务来往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没有和市信息化办协调,各自为政,盲目投资,导致一些资源的重复建设。
电子政务信息网络资源的标准规范尚未统一,条块分割,整合程度差,缺乏有效的统筹规划,造成了信息资源难以共享。
2.办公自动化和应用系统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当前电子政务应用处于个别政务流程信息化阶段,流程整合和服务创新刚刚起步,政府部门之间协同办公的程度较低。对业务管理系统和网络应用有迫切的需要,但多数政务部门的信息中心独自成功开发具有较高适用性和易用性的业务应用系统的能力有限。
办公自动化、决策支撑、应急指挥、社会保障、医疗保险、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等应用系统的本地特色不足,低水平重复开发严重,缺乏结合本地实际的自主开发的软件产品。已建成的大部分应用系统的业务流程相对固化,更新缓慢,软件系统不能随着政府机构改革和业务流程的变化而变化;有些单位还在使用单机版的应用系统;应用系统的应用和服务领域窄,一体化程度低,跨部门业务协同和互动系统几乎空白。
3.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
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各级各部门信息网络安全保障措施大不相同。个别应用系统建设和使用比较好的已经应用网络安全系统,防火墙、入侵检测设备、杀毒软件基本齐备,而有的连基本的防病毒软件都没有安装。大多数没有综合实施CA认证、数据备份、防火墙等三种以上安全保障措施,也没有制订相应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应急处理突发事件能力不够强,多数部门的安全应急队伍尚在建设当中。还没有统一的安全管理机制,整体防护能力不高,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人才缺乏。
4.缺乏电子政务专门人才,机构职能有待强化
专业的电子政务方面的人才缺乏、分散,公务员计算机整体水平偏低。目前,普遍缺乏专业的电子政务方面的人才,尤其是缺少具有信息技术和行政管理经验的通才。由于待遇相对不高,吸引力有限,人才存量不足,流失严重,远不能满足各部门对信息技术和电子政务方面的人才的需求。以贵阳市为例,17个市政府组成部门和市直部门中有3家单位没有设立类似信息中心、信息科这样的专职部门,已经设立的信息中心(或类似机构)级别待定或者较低,仅有部分单位拥有自己的专职网络和计算机维护人员,专业的电子政务人才极其匮乏
信息化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尤其在县(区),无专职的信息化管理部门,没有建立信
息化领导小组,有些部门甚至没有专职的信息人员,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困难。对信息化工作重视不够,对信息化的认识还停留在单一建网站和网络铺设上。这些落后意识和管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子政务进程与应用。
5.信息资源未能实现共享和共用
部门业务系统的各种数据的格式不同,平台不同,信息交换渠道不畅,信息资源无法共享,可重复利用度低。
此外,电子政务政策制定、法制建设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亟待加强。电子政务运维的创新机制不足。电子政务建设所需要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尚未形成,资金投入不足。
为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近期内应该采取下列措施:
(一)加强宣传,突破误区。电子政务是近些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出现才兴起的一种新的政府治理方式,其概念、内涵和特点尚不为大多数公务员所理解。实际上,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许多人对电子商务还是一知半解,对电子政务就更是一无所知了。因此,当前必须就电子政务与传统的政府治理的差异、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的区别、电子政务对信息产业的引导作用等加强宣传工作,破除各种错误熟悉,使各级领导树立正确观念。
(二)统一规划,加强领导。可以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经验,在国务院建立电子政务的领导机构,统一领导、组织中心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为此,可以推行“总体统筹、分工负责”制。“总体统筹”就是:国务院领导机构对全国政府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制定统一标准、相关政策法规及治理办法,对重大工程的资金进行统筹安排。“分工负责”就是:各部委、各地方按照统一的规划、标准,负责具体项目的实施。
(三)以发展电子政务、实现“电子政府”为目标,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改革政府治理模式,优化业务工作流程。这是实现政务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实施电子政务工程不能简单地将现有业务、办公、办事程序原封不动地搬上计算机,而是要对传统的工作模式、工作 方法、工作手段进行革新。
(四)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和改造政务数据库。这是电子政务工程的要害和难点,必须打破各级政府和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整合政务信息资源,重视对信息资源的不断开发、更新和维护;推动政府信息资源对社会的开放,使之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健全和完善政府专网,加快建设宽带高速政务网络系统。规划、引导国家骨干通信网络和社区宽带网建设,促进无线上网、数字电视与呼叫中心等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加快各地“数字城市”和政务网络系统建设,进一步改造各级政府与上级机关联通的专用通讯网络(政府专网)。
(六)吸引私人部门与非政府机构参与电子政务的建设,确保电子政务顺利发展。在确保政务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通过合理方式授权企业参与筹资、建设、运营和治理。这样既可
减轻政府部门的预算压力,确保维持政府网站运行的资金来源,企业也可通过产品开发、技术咨询与服务、数据的商业再开发而获得利润。实际上,有些地方已经尝试过这种方式并获得成功。建立电子政务 研究、咨询、统计和评估等方面的非政府机构,促进电子政务的改进与提高。
【主持人口导1】雨涵
谋民生之利,解民众之忧,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雨涵。欢迎您收听呼和浩特市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FM92.9 AM882为您送出的全媒体民生服务平台——民生服务零距离节目,今天的节目由我和呼和浩特广播电视台主持人东海共同为您主持,此刻我们的节目也正在呼和浩特新闻网进行图文直播,另外三大市属媒体也将参与全程采访工作。直播间的热线电话6246089、6246289全线开通,也欢迎您的收听,并进行实时的互动。【主持人口导2】雨涵
在日常生活中,一提到呼和浩特市政务服务中心,您会想到什么?其实这里就是一个政府相关部门集合在一起的综合服务大厅,各种与行政事宜相关的办事窗口。所以它也是为民办事的平台,当然,这里的办事效率如何?服务态度怎么样?有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的形象。那么很高兴,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呼和浩特市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和大厅审批办负责人,他们是:呼和浩特市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 任建平;呼和浩特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科科长张圳喜;呼和浩特市政务服务中心地税局审批办副主任文金托娅;呼和浩特市政务服务中心工商局审批办副主任何燕。
欢迎你们做客直播间。下面的时间我们就交给今天的嘉宾主持东海。东海,你好。【主持人口导3】(1)东海
雨涵、各位嘉宾以及收音机前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每周三上午8点锁定呼和浩特市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FM92.9 AM882为您送出的全媒体民生服务平台——民生服务零距离节目,今天很高兴能和呼和浩特市政服务中心的相关负责人一起陪伴收音机前的听众朋友们一起度过这一个小时。我们知道呼和浩特市政服务中心是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主要负责监督、管理市级各部门所承担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和服务事项的办理工作,监督和指导各旗县区政务服务工作,我们也知道,首府百姓办理相关的很多行政事项都要来到我们呼和浩特市政务服务中心。收音机前的各位听友如果您有什么问题需要咨询,请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6246089、6246289,来参与我们的节目。那么,我们想问市政服务中心副主任,任建平,任主任,我们的政务服务大厅有哪些职能?老百姓可以在政务服务大厅办理哪儿事务?
【嘉宾】任建平(市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
呼和浩特市政务服务中心按照“集中审批职能、集中审批事项、集中审批人员”的要求于2009年2月18日正式运行。设立1个综合服务大厅,位于新城区丁香路2号;5个专业服务大厅,暨车辆和驾驶人管理服务大厅、出入境管理服务大厅、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大厅、房地产服务大厅、人才公共服务大厅。目前,全市具有审批职能的2 37个部门,共92项审批事项及175名审批工作人员,整建制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综合服务大厅开展集中审批服务。
呼和浩特市政务服务中心按照“依法、公开、便民、高效”的原则,主要办理涉及法人和社会组织的企业设立、固定资产投资、社会事业发展等审批服务事项,办理市级权限范围内涉及个人的有关审批服务事项。
【主持人口导4】好的,听过任建平主任刚刚对政务府大厅的介绍,相信收音机前的您,现在一定知道去哪儿办理您所需要的业务了。我们知道政务服务大厅是一个服务性机构,那么在这样一个汇集了多个部门的办事大厅。怎么能保证它高效、快速的做到一站式服务?从2008年开始政务服务中心审批事项由原来的708项减少到235项。2014年最终确定保留行政审批事项92项,减负65.15%。那么任主任,我们是怎么做到在短短6年,精简这么多审批事项的?为什么要精简行政审批事项?
【嘉宾】任建平(市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
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是国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都具有重要意义,去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就已说得很清楚,“简政放权”改革思路的核心就是转变政府职能,厘清和理顺政府与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说白了,就3 是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政府管住、管好它应该管的事。我市从2008年开始,先后4轮按照国务院、自治区、市委市政府行政审批制度的要求,将全市708项审批事项减少到92项,主要是按照以下原则进行清理:
1、合法效能的原则。凡是法律、行政法规已经明确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凡是法律没有明确要求、没有法定依据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律取消。
2、市场决定的原则。凡是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凡是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和自律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律取消。
3、就近便捷的原则。凡是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政府管理更有效、更方便群众办理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
4、合并管理的原则。凡是同一部门同一类审批事项,能够合并的进行合并。
5、加强服务监管的原则。凡是部门通过行政服务和加强监管能实现管理目标的审批事项,一律转为行政服务事项,并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跟踪服务和监管。
6、行政改革与法制建设同步推进的原则。纪检、监察、检察机关要依据法律法规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关政策,准确把握和严格区分改革措施和工作失职渎职之间的界限,最大限度允许改革过程中的尝试,积极支持和坚决保护改革行为。为了保证我们服务大厅办事高效快速,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固化审批流程。按照最大限度减少事项办理环节,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结时限,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原则,对进驻政务服务大厅集中办理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行政服务事项的设定依据、办理要件、办理时限、收费依据和标准等逐一进行审查和规范,对上百种办事流程逐一进行清理和优化,剔除不合理的环节,提炼出7种规范流程,绘制了每一个事项的审批流程图,明确了每个办理环节的办结时限和岗位责任,并通过开发符合我市实际的较为先进的行政审批管理系统,将每个事项的规范流程固化到行政审批平台。统一审批专用章。市政府于2009年6月18日下发《关于行政审批工作统一使用审批专用章的通知》(呼政发[2009]41号),规定从2009年7月1日起,市级各部门办理审批服务事项,一律统一使用部门“审批专用章”,取消部门公章和其它印章的审批职能。同时,经公安部许可和认证,在行政审批平台中为各部门统一制作电子审批专用章,用信息技术手段保证审批工作严格按照固化的流程规范运行,从根本上解决了多头受理和体外循环的问题。
【主持人口导5】听完任主任的解答,我感觉一个完备的政务服务大厅不光只是简单的汇集很多职能部门。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政务服务中心作为为民服务的“集中地”。它需要有套严密的管理细则,来疏导好这些职能部门。更好的为老百姓服务。那么我的问题又来了。任主任,一流的政务服务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有什么自己的特色和亮点? 【嘉宾】任建平(市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
市政务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依法、公开、便民、高效”原则,那么这个原则具体指的是什么呢,“依法”是指对每一事项的设定及内容都有法可依;“公开”是对行政审批事项名称、要件、时限、流程、收费标准等内容通过指南、网站、查询机等向社会全面公开;“便民”是为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集中审批服务;“高效”是最大限度减少审批要件、缩短审批时限、简化审批程序,为群众提供快捷的服务。同时,我们还提出了“把您的事当成我自己的事情去办”的服务理念,“把小事做成精品,把细节做到极致”的工作要求,“让政务服务更高效,让群众办事更方便”的工作目标,这就是我们打造一流政务服务环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09年8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在内蒙古考察期间视察了我市政务服务工作,对我市政务服务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示要求推广我市的先进经验。2010年6月,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在我市召开全国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政务服务经验交流会,总结和推广我市政务服务工作的先进经验。2014年年初,由求是杂志社主管主办的《小康》杂志联合触动传媒、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2014中国公共服务小康指数”调查,除了访问公众对公共服务的总体感受、总体评价、关注度、满意度等方面外,还重点对上海、北京、杭州、南京、广州、深圳、武汉、长沙、郑州、呼和浩特、西安、昆明、重庆、成都、沈阳这15个城市的公共服务质量进行了深度测评。经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加权处理,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监测统计数据和大量社会信息,得出本“中6 国公共服务小康指数”为75.8分,比上年提高0.6分。在15座城市的公共服务满意度排名上,呼和浩特位居第一,上海列第二,深圳排名第三,沈阳、北京、长沙、成都、广州、南京、昆明分列第四至十位。这也充分说明了我市打造一流政务服务环境取得了一定成效。【主持人口导6】东海
精简的这92项行政审批事项,未来还有没有减幅的空间?为什么?
【嘉宾】任建平(市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
清理审批事项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国家也在按照简政放权的要求,不断进行清理,目前,我市保留的92项审批事项,也只是暂时保留的事项,我们还要根据国务院、自治区清理、取消、下放事项情况和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清理,清理的结果有可能减少,也有可能增加,这要结合具体实际来确定。【主持人口导7】东海
老百姓肯定有这样的疑问,是不是行政审批事项,精简的越少越好呢?
【嘉宾】任建平(市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
关于行政审批事项的多与少,其原本就不该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恒数。作为国家行政管理的手段,行政审批事项的增与减,一定要以国家管理的现状与需要为前提。审批事项并非越少越好,比如涉及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就应该加强。【主持人口导8】东海
听了任主任的解释,我觉得,我们市民有了这样一个政务服务大厅,办起事来真是方便了不少。政务服务中心能不能最大程度发挥便民利民的作用,主要在服务,关键看队伍。那么张圳喜科长,市政府对政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提出了哪些要求呢?针对“门难进,脸难看”这一历史现象,我们政务服务大厅,有没有什么制度还监督窗口的工作人员?政务服务中心怎么能做到公开、透明? 【嘉宾】张圳喜 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科科长
简单的讲,我们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么政府要求各部门派驻的工作人员,必须是服务意识强、协调能力强、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开展行政审批服务工作,那么,政务服务中心在加强监督管理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是市政务服务中心建立了以《呼和浩特市政务服务中心运行管理办法》为核心的22项工作制度,形成较为完善的政务服务管理制度体系,为审批服务工作规范高效运行提供了健全的制度保障。
二是启用了“门禁”管理系统,加强了对工作人员的考勤管理,保证窗口随时都有人接待群众和 办理相关业务。
三是在管理过程中,建立值班巡查机制,对违反管理制度要求的工作人员,采取当面提醒、发放告知卡等方式规范工作人员服务行为。同时,建立对审批办及其工作人员的月考察、季考评和年终考核制度,8 加强对工作人员工作纪律、服务规范的日常管理,及时解决和纠正发现的问题。
四是充分运用行政审批管理系统、电子监察工作平台、效能监察视频监控系统,加强对审批事项办理的各个环节和事项办理全过程进行实时监察,加强对工作人员工作纪律、服务规范执行的日常管理,及时了解和掌握政务服务大厅工作情况,解决和纠正发现的问题。同时,在每个审批窗口设置电子评议器、放置群众测评卡,组织办事群众进行满意度测评,有针对性地实施管理。
五是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市政务服务中心对市级各部门和旗县区集中审批服务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年终考核,并占各审批部门领导班子年终考核的35%。同时,市政务服务中心负责各部门“审批办”工作人员的年终考核工作,评优比例按20%掌握,不占选派部门的优秀指标。
六是市政府行政效能投诉中心整建制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从监察的角度进行监督管理。
七是市委组织部在政务服务大厅放置“民意测评卡”、设置“意见投递箱”现场对各部门审批办服务工作进行评议,评议结果作为年终对部门考核的依据。
八是市政务服务中心和市政府行政效能投诉中心组成督查组,通过现场查档案、查审批管理系统等方式,对市级部门集中审批服务工9 作进行不定时专项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要求部门限时整改,进一步规范集中审批服务。
政务服务中心在公开、透明方面,我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在审批管理中,市政务服务中心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政务服务中心网站、政务服务大厅设置的触摸屏、LED显示屏以及各部门“审批办”窗口放置的服务指南手册等全面公开审批事项名称、设立依据、办理要件、办事程序、办结时限及收费依据和标准、承办部门、咨询电话等内容。办事群众可以通过电子查询机随时了解事项办理有关事宜,查询事项办理结果。工作人员按照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的要求,及时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通过向社会全面公开,全方位接受社会监督,实现了真正意义的阳光审批。
【主持人口导9】我们知道就在几个月前,新的《公司法》正式出台,包括我,我想很多听众朋友也对新的《公司法》有很多的不解,那么,我们请工商局审批办副主任何燕为收音机前的听众来做一个针对《公司法》的解读,在办理各项事宜,又该注意哪些问题? 【嘉宾】何燕(市政务服务中心工商局审批办副主任)
主持人好,大家好,下面我就新《公司法》的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具体内容:
一、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的具体内容。
(一)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
除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决定对特殊行业注册资本最低限10 额另有规定的外,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限制。不再限制公司设立时全体股东(发起人)的首次出资比例,不再限制公司全体股东(发起人)的货币出资金额占注册资本的比例,不再规定公司股东(发起人)缴足出资的期限。
公司实收资本不再作为工商登记事项。公司登记时,无需提交验资报告。
(二)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
公司股东认缴的出资总额或者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总额(即公司注册资本)应当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公司股东(发起人)应当对其认缴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自主约定,并记载于公司章程。
现行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决定明确规定实行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和保险经纪人、直销企业、对外劳务合作企业、融资性担保公司、募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劳务派遣企业、典当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实行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
鼓励、引导、支持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等非公司制企业法人实施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
(三)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
申请人提交场所合法使用证明即可予以登记。按照既方便市场主11 体准入,又有效保障经济社会秩序的原则,按照自治区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规定,进一步释放住所(经营场所)的资源,减少行政干预,适应新型业态的发展需要(具体规定另行发文)。
(四)取消冠“内蒙古”字样企业名称注册资本的限制。实现冠“内蒙古”字样企业名称在旗县、分局进行核准。
(五)取消冠“呼和浩特”字样企业名称注册资本的限制。实现冠“呼和浩特”字样企业名称在旗县、分局进行核准。
(六)改革检验验照制度。将检验制度改为企报告公示制度,从今年10月1日开始起市场主体按在规定的期限内通过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报送报告,并向社会公示,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查询。【主持人口导10】雨涵
这里是由呼和浩特市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FM92.9 AM882为您送出的全媒体民生服务平台——民生服务零距离节目。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市政务服务中心的相关负责人。您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拨打直播间的热线电话6246089、6246289,嘉宾将为您做现场解答。此刻我们的节目也正在呼和浩特新闻网进行图文直播,另外三大市属媒体也将参与全程采访工作。下面让我们听听其他媒体的代表,看看他们有什么问题。你好。
【记者热线1】(4)主持人好,我是……的记者**,很高兴参加这次节目。虽然我们充分相信,政务服务中心正在努力做到全心全意为我12 们的市民排忧解难。但一个良性发展的部门,需要不断的鞭策才能更好的进步。那么当老百姓在办理事务过程中,遇到问题或想提出意见时,会有畅通的渠道吗?
【嘉宾】张圳喜(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科科长)
群众办事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或想提出意见,请拨打市政务服务中心咨询电话:4668114;市政务服务中心监督电话4669315;市行政效能投诉举报电话:4669110。【主持人口导11】东海
好的,也提示我们收音机前的朋友们,在办事遇到问题时,及时拨打我们各部门的热线电话就可以得到解决。在我们的朋友当中,有很多人想下海经商,或者经办个体,这就涉及到了办理各种相关手续上的一些细节,需要申请工商执照,需要办理税务等等,那么请问地税局审批办副主任文金托娅,针对这些第一次办理相关文件的朋友们,肯定有很多环节上的不了解,从而就会跑很多冤枉路,花费掉很多冤枉时间和金钱,您能给大家说说一个正规,却省时省力的流程么? 【嘉宾】文金托娅(市政务服务中心地税局审批办副主任)
主持人好,大家好,下面我就办理税务设立登记方面的业务做简要介绍:
一、单位纳税人(主要是企业和从事生产经营的非企业单位,如事业单位或民办非企业等)
(1)《税务登记表(适用单位纳税人)》1 份(实行国税局、地13 税局联合办理税务登记证的,应提供2 份)。
(2)工商营业执照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原件及复印件。(3)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4)有关合同、章程、协议书复印件。(实际工作中此项仅要求章程复印件)
(5)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居民身份证或护照及其他证明身份的合法证件原件及复印件。
(6)纳税人跨县(市)设立的分支机构办理税务登记时,应提供总机构的税务登记证副本复印件。
(7)改组改制企业应提供有关改组改制的相关文件原件及复印件。
二、个体工商户
(1)《税务登记表(适用个体经营)》1 份(实行国税局、地税局联合办理税务登记证的,应提供2 份)。
(2)工商营业执照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原件及复印件。(3)业主居民身份证或护照及其他证明身份的合法证件原件及复印件。
(4)个体加油站、个人合伙企业及已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的个体工商户应提供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上述要件标准是根据《全国县级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1.0)》从2014年10月1日起执行的最新规范,较原先取消了经营场所证明(如房产证、租房协议等)和验资报告等材料,且减少了税务登记14 表份数,程序更为简化便捷。我们接收资料后会当场核对资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法定形式、填写内容是否完整,符合的即时办结;不符合的当场一次性告知纳税人应补正资料或不予受理原因,随后当场打印发放税务登记证件,发放事项办结告知材料或口头告知,以便纳税人办理后续事宜。
事项受理方面,市区范围内的纳税人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地税审批办办理,旗县的纳税人到当地地税机关办理。纳税人可以事先登录市政务服务中心官网查询办事指南,或者到国家税务总局官网查询办事指南、下载表格,也可以拨打4668126电话咨询,我们对您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如果您办理的事项不属于审批办职责范围,我们会告知您应去何处咨询办理。
【主持人口导12】听您这么一介绍,还真是,这样不仅方便了百姓的办事时间,还提高了各部门的办事效率。那是不是,意味着,我如果在赛罕区,只要前往赛罕区市民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就可以了呢? 【嘉宾】文金托娅(市政务服务中心地税局审批办副主任)是的。
【主持人口导13】我们政务服务中心下一步工作重点有哪些呢? 【嘉宾】任建平(市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
呼和浩特市政务服务中心将紧紧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工作,一是严格按照“能减则减、能放则放、能优则优、能快则快”的原则,通过取消、下放、15 整合和转变管理方式,最大限度的减少审批事项;二是进一步优化减少审批要件,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等,努力提高行政效能;三是以“精细化管理、标准化服务”为抓手,创新联审联办“绿色通道”制度、不断延伸延时、预约、上门等服务模式;四是按照“在办实事中改作风、在解难题中树形象”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三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基层政务服务机构建设,打造覆盖城乡、三级联动的政务服务体系。
【主持人口导14】我想问问,政务服务中心任主任,您认为做好政务服务的关键是什么?
【嘉宾】任建平(市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
2009年8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在政务服务中心视察时曾现场问前来办事的群众“你们对这里的服务满意吗?群众一口同声的回答‘满意’,习主席说‘你们满意,我们就满意’”,所以,我认为做好政务服务的关键就是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让群众办事更满意。
【主持人口导15】雨涵
好的,导播示意有听众打进热线电话了,我们先来接听一下。您好。
【听众来电1】(8)你好主持人,…(热线内容1)【嘉宾】张圳喜(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科科长)
【主持人口导16】雨涵
这位听众您记下来了么?(恩,记下来了。)那好,感谢您的参与,再见。我们再接听一部热线。您好。【听众来电2】(9)是我么?主持人… 【嘉宾】张圳喜(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科科长)
【主持人口导17】雨涵
好的,感谢这位朋友,希望张科长的回答解决您心中的问题,感谢您的参与,再见。您现在收听到是呼和浩特市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FM92.9 AM882为您送出的全媒体民生服务平台——民生服务零距离节目,此刻我们的节目也正在呼和浩特新闻网进行图文直播,另外三大市属媒体也将参与全程采访工作。直播间的热线电话6246089、6246289全线开通,也欢迎您的收听,并进行实时的互动。【主持人口导17】东海
好的,也再次感谢来到直播间的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各位嘉宾。任主任,党的群众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呼和浩特市政务服务中心都开展了哪些活动?
【嘉宾】任建平(市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呼和浩特市政务服务中心作为第二批活动单位,在市委的统一部署下,在督导组的具体指导帮助下,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紧密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主要内容,紧密聚焦“四风”突出问题,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扎扎实实完成了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三个环节的工作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自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中心7个党支部,共146名党员全部参加教育实践活动,参与覆盖面达100%。中心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先后安排12次集体学习,采取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自学研读、撰写心得体会、党员干部讨论等方式,原原本本地学习了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王君书记等自治区级领导同志和那顺孟和书记等市级领导同志的相关讲话精神。分专题认真学习了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的有关文件、会议精神;学习了中央“八项规定”、自治区28项配套规定和市委30项规定;学习了自治区“8337”发展战略和市委“232”发展战略;观看了《失德之害—领导干部从政道德警示录》、《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焦裕禄》、《生死牛玉儒》、《抗日英雄贾力更》专题教育片,学习了先进人物的事迹。撰写心得体会150余篇。召开学习讨论会3次。大家认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切实提高为群众服务的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才能真正将党的群众路教育实践活动精神融入到实际工作中。中心先后组织11场专题座谈会、发出3000多份征求意见函、5次前往联系点,通过“坐下谈、上门听、面对面”征求到意见151条,针对群众意见反馈和查摆发现的问题,中心党组班子以高度的紧迫感与责任感抓好整改,确保活动取得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效。一是在活动中边查边改。突出抓好中央8项规定、自治区28项相关规定和市委30项规定,大力开展精简会议文件,按照可发可不发的文件一律不发的要求,今年召开的各类会议和发放的各种文件比去年减少近50%。按照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专项行动的要求,三公经费支出减少30%。二是落实第三环节开展专门整改。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迅速制定“两方案一计划一措施”,提出了20项整改落实、专项整治和制度建设任务,内容涉及加强班子建设、强化为人民服务、严格制度规范等方面,确保整改成效“不空”、“不偏”、“不虚”。三是专项整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为了进一步加强机部职工队伍建设、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能,结合工作实际,完善了《考勤制度》严格执行一天四次考勤签到制度和请销假制度,强化日常监督,一把手带头进行日常工作检查,对迟到早退、中途随意离岗、串岗、不在岗,工作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的干部职工给予警示谈话。通过集中整治,干部职工的自觉性加强,上班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工作效率更高,能够认真、按时完成相关工作。四是针对“审批多、办证多、收费多”的情况。通过取消、下放、合并和转变管理方式等措施,行政审批事项由264项减少到92项。通过优化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在所需材料齐全、各环节无缝对接的前提下,我市商业性开发建设项目审批从立19 项到施工许可仅需23个工作日,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批从立项到施工许可仅需33个工作日,极大地提高了审批效率。
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初步建立起以制度建设统领中心工作的长效机制。活动期间,中心党组组织相关科室对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等17项现行制度进行梳理评估,分别提出了修订、废止和新建意见,17项制度中保留11项、修订6项,另外新建7项。在6项需要修订的制度中,已经完成修订并印发的制度有3项,剩余3项制度正在修订当中;需要新建的7项制度,在活动中已印发2项,剩余5项将在整改后续阶段制定实施。通过制度建设的长效机制,一方面把作风建设、队伍建设、能力建设等内容纳入制度轨道,以行得通、指导力强、能长期管用的制度将活动成果和成功经验固化下来。另一方面推动了制度“废、改、立”工作的经常化长效化,确保宗旨意识得到全面、持续地体现。
【主持人口导18】东海
看来,我们围绕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任主任,今后将如何保持和巩固这些成果呢? 【嘉宾】任建平(市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
总体来看,中心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能够严格落实市委的各项部署,同时又能密切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活动开展的过程求实、方向求准、标准求严、效果求真,既锤炼了干部队20 伍的思想作风,又推动了中心工作,得到群众的好评。下一步我们要一是进一步严肃思想认识,大力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二是加强学习提高,运用活动成果推进中心工作。三是坚持善始善终,切实把整改措施落到实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虽然即将告一段落,但是我们明白这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后续整治整改、完善制度的任务还很重,有些情况复杂、涉及面大,头绪繁多的问题,解决工作还在攻坚阶段。这些未完成、未完善的工作,都需要我们用善作善行、善始善终的态度,对照任务书、时间表、责任人,确保整改措施一丝不苟地落实下去。
【主持人口导19】雨涵
近年来,政务公开在推动各级领导干部阳光用权、提升效能、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公开表面化、形式化的倾向仍存在于少数部门,主要表现为“五多五少”:形式多实质少,结果多过程少,原则多细节少,公众被动接受多、主动申请获得少,“正面”信息多、“负面”信息少。本文以我县为例,就政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产生原因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存在问题
(一)工作进展不平衡。一是“两头热,中间冷”。往往是各县级部门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热情较高,主要领导对公开的形式、内容等多次进行安排部署,干部群众对政务和村务公开的呼声也较高,但少数基层站所、窗口服务单位、镇村对公开认识不足,持观望态度;二是“温差较大”。各单位、镇村之间受主要领导的思想认识、单位的经济条件以及负责公开具体工作的人员素质的影响,导致政务公开工作发展不均衡。在县人民政府网政务公开栏目链接到的37个乡镇和部门中,有的部门公开内容详实丰富,部门动态、机构设置、文件发布、行政许可、人事公开、财务公开等内容一应俱全,且有专人实时动态监管,有的部门却只有单位简介,其它栏目都成了盲区,且常年无人更新;三是“时冷时热”。同一个单位或村在不同阶段开展不平衡,少数部门在安排政务公开时搞“一阵风”,工作部署之初干劲十足,公开内容较全面,更新较及时,但时间一长就变样了,内容陈旧,无人更新,往往是单位领导重视时连开“夜车”,第二天栏新、内容新、形式更新,领导不过问,则无人问津,甚至有少数单位政务公开栏已沦为小广告张贴栏。
(二)公开内容的深度、广度不够。一是公开脱离重点,做表面文章。从县政府门户网站、子网站公开的具体信息看,应重点公开的政务信息存在“三多三少”,即:公开政策法规多,公开涉及资金管理、救助补助的少;公开部门职能、机构设置的多,公开部门履职信息少;公开工作事项多,公开具体措施和效果少。有的单位在面对反映权力运作的重点内容时设法回避,对干部关心的人事安排问题,搞“暗箱操作”,对群众普遍关注的重点项目建设、集体土地出租、集体资产流向等搞半公开、假公开或只公开总目不公开细目,甚至合并项目公开、转移项目公开,公开内容失真。有的单位为了显示政绩,只公开成绩,不公开问题。二是只公开结果,不公开过程,以事后公开代替事前、事中公开。部分单位在面对城乡低保、危房补助、项目建设等重大决策时只公布结果,对于决策过程却只字未提,导致政府公信力一降再降。特别是在面对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时,少数部门主要领导的第一反应是低调处理,往往留下一段官方信息的真空期或模糊期,从而导致谣言四起,对事件本身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公开载体较滞后。目前我县各部门的政务公开一般采用公示栏、广播、会议、文件等传统公开方式,虽有少数部门开设有网络公开平台,但和全省其他县区政务网站相比较而言,从网站内容、网站功能、网站质量、公共设施、公众参与程度等11个指标来看,我县仍处于发展型网站,在跨网站链接、时间便利性、弱势群体可访问性、受理速度等方面仍较为滞后,如不具备弱势群体的访问和服务功能,对一些调查、投诉、提问等交流平台的问题处理速度较慢,一些问题虽然显示状态为已处理,但并不能看到具体回复情况,在线处理业务和投诉的功能也相对较差。
(四)公开工作的程序不规范。政务公开工作要求按照“提议—审查—确定—公开—反馈—建档”的程序进行,有的单位公开内容未通过规定程序审查,仅由办事人员找出相关内容,主要领导一批,字一签,有的字还没来的及签就上墙公示了。有的单位认为公示上墙就万事大吉,没有建档,没有主动接受群众的质询,往往是只公开不反馈,只开花不结果。部分单位政务公开的时间和次数随意性较大,半年甚至一年才公开一次。往往是上级不检查不公开。有的单位以“定期公开”为借口,对一些突发性、临时性的事务没有及时公开,造成年初工作年终公开。
二、原因分析
(一)个别干部的“官本位”意识严重。一方面,少数干部对政务公开的认识不到位,怕暴露问题、怕揭短、怕麻烦、怕引发矛盾,引起上访,从而不愿或不敢公开;另一方面,受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臣民意识”、“服从意识”思想的影响,少数干部“只唯上不唯下”,把政务公开当作上级部门交给的任务,一切按要求行事就可以了,至于是否达到了公开的效果则无关紧要。
(二)群众对政务公开的参与度不够。一是部分群众缺乏常念“紧箍咒”的意识,对政务公开工作参与热情不饱满,监督意识不浓厚,监督的气氛不活跃。往往对公开泰然处之,漠然置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二是部分群众缺乏念好“紧箍咒”的能力,由于知识结构、能力素养的参差不齐,很多群众对财务收支状况、资产流向等公开内容一知半解,只知道公开了,具体公开效果如何往往说不清。
(三)知识结构受限。我县现在处于领导岗位的,特别是单位正职人员,都在30岁以上。根据《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30岁以上的网民占总网民的63.9%,而党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仅占整体网民的0.5%,这些数据从侧面反映出还有部分领导干部不会上网或者忙于应酬疲于上网,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政务公开与现代科技的有效结合。
(四)管理人员匮乏。目前我县各部门管理政务公开的工作人员多为兼职,尤其是镇村一级,工作任务繁杂,往往是一人身兼数职,加之干部队伍的青黄不接,导致公开工作疲于应付,无力创新。特别是要实现政务信息电子化,就势必要加强机关网站的建设,除了有服务器、电脑、光纤接入等硬件设备和一流的软件编程人员外,更需要有一流的组织、指挥、协调、推进网站栏目设置和内容建设的领导者。资金、技术和人员的限制让很多部门对电子政务望洋兴叹。
三、对策措施
(一)抓好政务公开的关键环节。一是强化公开重点,根据各部门的权力运行流程图和廉政风险防控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政务公开内容,实行“套餐+自选”的公开方式,把人权、事权、物权、财权等容易滋生以权谋私、滥用权力等消极腐败问题的事项和环节作为公开重点;二是创新公开形式,把传统公开方式与现代科技手段结合起来,既用好会议、文件、简报、公开栏等传统手段,又要积极探索运用网络、电视、电子显示屏等信息手段实行公开的方式,县级各部门可较多运用电子显示屏、互联网、电视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公开,乡镇和社区可以采用政务公开栏、远程教育等形式,村组可运用公示栏、村民大会、广播、党员活动室等形式;三是规范公开程序,各部门在政务公开的过程中要加大对群众反映意见建议的收集整理、整改落实和反馈工作。
(二)完善政务公开制度。一是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精简审批事项,该下放的下放,该调整的调整。减少审批环节,按照能减则减、能合则合的原则,简化审批手续。压缩审批时限,进一步创新审批机制,推行联合审批,建立帮办领办机制;二是加快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将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转让、产权交易、政府集中采购等全部纳入,做到“统一交易平台,统一发布信息,统一评标专家库,统一收费标准、统一交易规则,统一管理监督”;三是积极做好政务大厅建设,推行“一站式”服务,由窗口办事机构统一受理各类行政审批,办理结果统一窗口发送达申请人。统一部门业务办理、受理标准,明确办理各种业务所需提交的基础材料、办事依据和办理时限等,积极推出各种便民措施,如办理结果手机短信通知,办理过程、结果网上查询,行政审批事项网上预约登记等,提高政务公开水平;四是适度推进“三公”经费公开,加快推进覆盖县镇村三级的“电子政务”网络,对各部门的公务接待、公车管理等定期在全网公开。
(三)加快电子政务网站建设。一是加大对部门互联网建设硬件设施的资金技术投入力度,大力发挥网络系统信息量大、更新快捷、查询便捷、互动性强、传播广泛的优势,将其作为政务公开的主渠道,完善、充实网站政务公开栏目和行政管理系统政务公开版块,定期登载政策法规、办事程序、信息动态等,推行网上答疑、网上受理投诉,做到经常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分期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发挥信息系统中在政务公开中的核心作用;二是加强对政务信息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尤其是提升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和突发事件过程信息公开能力,确保各部门政务公开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最近几年新科技的快速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媒体发展形势, 新媒体在我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进而逐渐发展成为关注的焦点。随着新媒体行业发展的繁荣, 促使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分析新媒体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可以说, 在信息社会新媒体以其自有优势促使其成为人们获取各类信息的有效途径。在其不断发展与应用的过程中, 其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不利于新媒体自身的发展, 还会给人们获取信息大带来一定的影响。要想促进新媒体活的更好、更快的发展, 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各类问题的出现, 有效减少由新媒体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1 新媒体概述
在新媒体逐渐发展的过程中, 要想更好的促进新媒体发展, 就需要进一步了解新媒体所具有的特点。这样才可以确认新媒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相较于传统的媒体, 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媒体, 很明显的表现出及时性、互动性、共享性。信息数据在新媒体的帮助下, 传播速度非常快, 并且受众在获取信息的时候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也就为信息共享提供了有力的条件[1]。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 特殊的用户群体可以进行信息复制、下载等。在声音、图片、视频集为一体的新媒体中, 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应当获取的信息数据。从这就可以看出, 新媒体将传统的时空限制彻底打破, 在应用新媒体的基础上,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自由沟通。
2 新媒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很短的时间内, 新媒体的发展已经受到人们广泛关注。新媒体的发展, 我国并没有相应的经验, 这就导致了新媒体发展中出现多种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 滞后的法律监督。新媒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属于媒体行业的新兴领域, 而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相应的法律监督。从调查中了解到, 新媒体受众已经超过9亿, 但是我国至今并未形成专门的法律来监督该领域的发展。在没有法律监督的情况下, 新媒体的发展不能有效地进行, 并且在此过程中会滋生出较多的问题, 进而导致新媒体在最初发展的阶段, 潜力就被无限制的挖掘。没有法律监督的新生事物, 必然会带来很多负面的东西, 这些东西就成为新媒体发展的障碍。
其次, 新媒体内容良莠不齐。每天有新媒体传播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 而这些信息内容可以说是良莠不齐, 虚假信息大量存在, 公众对信息的鉴别不具备相应的能力, 所传播的信息存在不对称的情形。在此种情况下, 传播的信息内容良莠不齐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如蛆橘类谣言的产生给社会安定带来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 新媒体信息传播内容良莠不齐致使公信力受到严重的损害, 对于媒体行业来说, 公信力受到损害, 媒体发展根基就会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
最后, 舆论导向示范。作为信息传播媒介, 新媒体传播的内容对社会舆论具有重要的影响, 同时还会再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主流价值观。在目前新媒体负面舆论不断出现的情况下, 新媒体为了迎合大众的喜好就会大量传播一些不利社会健康发展的信息。较为常见的就是炫富报道常常见于新媒体信息传播前列, 进而给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影响[2]。与此同时, 新媒体对于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过少, 长期以往, 将会严重影响社会价值的取向, 同时也会影响新媒体自身的长期稳定的发展。
3 促进新媒体发展的有效策略
在社会主义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新媒体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 不仅不利于信息的传播, 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行业资深的发展。面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新媒体要想在发展中获得一个良好的效果, 就需要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 采取有效的解决策措施, 促使新媒体这一新生事物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3.1 完善法律法规
新媒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属于新兴领域, 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法律缺失问题表现得异常严重。加强法律建设具有紧迫性与必要性。从新媒体自身长期发展的趋势来看, 出台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 采用法律规范的手段来治理新媒体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非常重要。因此, 在新媒体逐渐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 促使新媒体发展能够朝着法制化的方向健康长远的发展。只有这样, 新媒体的发展才会沿着正确的方向迅速发展, 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有效的帮助。
3.2 加强监督管理
针对新媒体发展中表现较为突出的问题, 相关部门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规范该领域的发展。在此种情况下, 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监督管理。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审核传播的信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这几方面来加强监督管理。首先可以健全信息审核机制。针对新媒体所传播的信息, 通过审核的方式来保证新媒体传播的信息是健康的, 是有益于社会发展。其次, 网民实行实名制上网。信息传播者与信息受众, 由于都是在虚拟的环境中传递信息, 这给不良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为减少这种现象的出现, 网上实行实名制机制, 通过实名机制来规范网民的行为。最后还可以建立舆论危机预警机制。在新媒体逐步发展的过程中采取这几项措施, 有助于新媒体环境的净化, 保证各类信息的真实性, 避免网络出现暴力。
3.3 充分重视舆论导向的作用
新媒体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该领域在舆论宣传方面所具有的社会责任[3]。新媒体的发展应当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要求的基础上, 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报道各类新闻, 为社会发展传递正能量。与此同时, 我国还应当对新媒体的舆论进行有效地引导, 将新媒体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的基地, 促使新媒体信息的传播能够有益于社会的发展。
4 结论
总而言之, 新媒体属于新生事物, 在其自身发展的过程当中中, 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 在此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为促进新媒体更好的发展, 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该领域健康成长, 促使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摘要: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新的媒体形式不断涌现出来。其中微博、微信的出现可以说是打破了传统媒体格局。原来, 传统的媒体形式广播、报纸、电视等媒体形式收到了很大的冲击, 现如今信息的传播主要依赖于新媒体。在新媒体逐步发展的过程中, 其中出现的问题已经制约了媒体的发展。在发展趋势良好的形势下, 针对新媒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对促进新媒体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分析新媒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就其中产生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以期可以促进新媒体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问题,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白燕燕.浅议新媒体发展态势及对社会影响[J].中国出版, 2013, 10 (6) :56.
[2]齐强.浅论我国新媒体的发展现状[J].西部广播电视, 2013, 10 (15) :89.
最近,一些政务微博“任性”的表现引起网络热议:有的不分青红皂白“晒辛苦”“隔空喊话”,为大吃大喝、殴打记者的同行打气撑腰;有的“毅然”为违纪官员点赞,称其“正直、朴实、实干”;有的则连篇累牍上传不适当内容,令人大跌眼镜。遭到舆论抨击后,这些微博“任性”事件大都以当事人被处分收场。
政务微博“任性”事件成为公共舆论热点的背后,是政务新媒体发展蔚为大观的事实。据最新统计,仅新浪微博一家认证的政务微博数量就超过13万,政务微信也正在迎头赶上。许多地方都针对政务新媒体出台了严格的考核制度,涌现出一大批贴近群众需求、反应迅速、务实工作的政务微博、微信。从受众角度来看,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人们对早期电子政务主要的批评是“僵尸化”,这一问题已经得到有效遏制,今天人们对政务新媒体更多的期待是“人性化”。一些政务微博更新及时了,内容丰富了,但官腔也多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借助网络新技术在新媒体空间滋生蔓延,令人生厌,这是比“任性”问题更为庞大、更为坚固的存在。如何在实事求是的同时,学会用适应新媒体传播的语言、形式和公众进行沟通,实现“华丽转身”,这是当前政务微博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要人性,别“任性”。当前,政务新媒体相当一部分人性化不够和极小部分“任性”并存的事实说明,许多政务新媒体虽然进入了网络空间,但仍然没有找准自我定位,说到底是公权力的改革没有到位。政务新媒体虽然变换了更具个性的形式,但还是公权力的延伸,是公权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样需要贯彻群众路线等公权力的改革理念,需要谨守公权力“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底线。只有将全面深化改革的理念贯彻到政务新媒体领域,让公权力一方面接受新技术的洗礼,另一方面在制度的笼子里守住本分,政务新媒体才能做到拥抱人性,拒绝“任性”,为党和政府在网络空间的公信力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政务新媒体存在的问题】推荐阅读:
浅谈多媒体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6-01
新媒体时代的媒介融合07-21
新媒体运营的主要工作09-11
新媒体社交的运用特点10-11
新媒体的诞生与发展11-15
新媒体与新媒体下广告11-07
新媒体vs传统媒体10-11
新媒体运营经理的基本职责概述10-26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对比09-28
新媒体经济发展的途径分析论文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