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剪纸)教案(二年级下册)

2024-11-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科技(剪纸)教案(二年级下册)(精选5篇)

科技(剪纸)教案(二年级下册) 篇1

剪纸欣赏

教学目标:欣赏我国民间剪纸艺术,培养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教学准备:课件,剪纸标本。教学过程:

一、用课件展示多个民间剪纸图样介绍剪纸艺术的起源和剪纸类等。

二、出示一些简单的剪纸样本,让学生感受剪纸的艺术美。

三、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一些剪纸艺术。

四、教师小结。

第二课 对折剪纸——苹果

教学目标:

1、发现生活中美的形象与图案。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制作有趣的对称图案苹果。

3、欣赏我国民间剪纸艺术,对自己的创作充满信心。教学重点:对称剪纸的基本制作方法。教学难点:图案的疏密关系。教学准备:学具:剪刀、彩纸等。

教具:优秀的剪纸作品和范作、剪刀、彩纸。教学过程:

一、欣赏作品,揭示课题

1、欣赏作品 欣赏三张水果剪纸 欣赏三张对称剪纸

学生观察、发现:两种剪纸有什么不一样? 你欣赏到的后三张图案有什么特点?(对称)

2、揭示课题 对称剪纸

3、这些都是民间剪纸作品,美不美?

二、欣赏与发现,尝试剪窗花

1、对称剪纸

出示几张对折剪纸的图案

2、学生活动:

研究——设计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怎样表现外形?(抓住特征)怎样设计制作花纹?

3、小结——对折方法可以是多样的,教师可启发学生灵活运用对折方法剪、花纹。

用剪刀先剪出外轮廓或大的造型,再剪出细小部分。

4、学生尝试、质疑问难(基础好的学生进行创作)

5、作业要求:图案有创意

三、作业评价,课堂小结

1、学生作品贴展示

2、小组互评、自评。

3、教师点评、小结: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为聪慧的中国劳动人民所创造,人们剪的作品美丽有趣,真了不起!反思:进行民族艺术熏陶,激发学生对我国民间艺术的热爱。让学生自己发现、互相探究,发挥主体性注重主体性,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研究。本课教学中我注重活动性,学生在自主研究的活动中,了解折纸方法。注重差异性,让基础好的学生进行创作,一般的学生可仿照。

第三课

小亭子

教学目标:

1、运用对称剪纸的方法剪小亭子。

2、学会画剪纸图

3、激发对中国传统剪纸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彩色长方形纸,剪刀、胶水、白纸人手一份。范例一幅

重点难点:

会对称折剪纸、会看步骤图,按意愿进行装饰。

教学过程:

1、欣赏范例:

师:瞧,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剪纸,请你们猜一猜,是怎么做出来的?

生自由讨论

师:我们发现这幅是将纸怎样折后一下子剪成的。

2、分析与讨论:

教师示范操作

3、学看步骤图:

4、学生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剪好后将纸打开,贴好后添画……

5、学生作品欣赏、互评。

第四课

剪纸的发展

教学目标:介绍剪纸的发展过程,感受剪纸艺术的演变,欣赏多幅剪纸艺术。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入:你知道剪纸这一艺术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吗?

二、教师通过课件介绍剪纸艺术的演变过程。

三、欣赏各个朝代的剪纸艺术。

四、教师小结,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第五课 椰子树

教学目标:

1、学习椰子树的折剪方法,会用剪刀在其边缘剪出空缺。

2、感受剪纸的美以及体验协作成功的快乐。准备:剪刀、范画、手工纸、底版纸。教学过程:

一、引导同学们想象,激发同学们活动的兴趣。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议论)

1、暑假到了,去海南旅游了。海南盛产什么水果?

2、椰子树你见过吗?是什么样子的?

3、(出示教师范画)在大海边种满了椰子树。

二、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剪出这么漂亮的椰子树吗?

1、蝴蝶的剪法

对折—椰子树画一半——剪刀剪(在剪好的叶子树身上剪去不同的形状)

2、把椰子树贴在画好的大海边,成一幅美丽的画,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贴。

三、学生剪纸,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学生协作完成画

1、指导能力强的学生剪各种不同的椰子树。

2、指导能力弱的学生照样子剪椰子树。

四、欣赏小组作品。

请小组代表介绍作品,每组的椰子树有什么不同。

第六课 熊猫

教学目标:

1、发现生活中美的形象与图案。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制作有趣的对称图案熊猫。

3、欣赏我国民间剪纸艺术,对自己的创作充满信心。教学重点:对称剪纸的基本制作方法。教学难点:图案的疏密关系。教学准备:学具:剪刀、彩纸等。

教具:优秀的剪纸作品和范作、剪刀、彩纸。教学过程:

一、欣赏作品,揭示课题

1、欣赏作品 欣赏三张动物剪纸 欣赏三张对称剪纸

学生观察、发现:两种剪纸有什么不一样? 你欣赏到的后三张图案有什么特点?(对称)

2、揭示课题 对称剪纸

3、这些都是民间剪纸作品,美不美?

二、欣赏与发现,尝试剪窗花

1、对称剪纸

出示几张对折剪纸的图案

2、学生活动:

研究——设计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怎样表现外形?(抓住特征)怎样设计制作花纹?

3、小结——对折方法可以是多样的,教师可启发学生灵活运用对折方法剪、花纹。

用剪刀先剪出外轮廓或大的造型,再剪出细小部分。

4、学生尝试、质疑问难(基础好的学生进行创作)

5、作业要求:图案有创意

三、作业评价,课堂小结

1、学生作品贴展示

2、小组互评、自评。

3、教师点评、小结: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为聪慧的中国劳动人民所创造,人们剪的作品美丽有趣,真了不起!

第七课

对折纸欣赏

教学目标:让学生欣赏对折纸的作品,找出对折纸的剪纸特点。

感受对折剪纸艺术作品的美。教学准备:课件,剪纸作品 教学过程

一、出示几张对折纸的剪纸,让学生欣赏,并说说剪的是什么,7 说说自己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二、让学生说说对折纸的剪纸方法和特点。

三、课件出示多个对折纸剪纸作品。学生一边欣赏一边感受剪纸带来的快乐。

四、教师小结:这一节课我们欣赏很多对折的剪纸。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第八课 剪纸的历史记载

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剪纸的历史记载,让好地培养学生对剪纸的兴趣。教学过程:

二、提问引入:你知道剪纸这一艺术在我国什么时候有的?

二、教师通过课件介绍剪纸艺术的历史记载。

三、欣赏各个朝代的剪纸艺术。

第九课平衡剪纸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单个剪纸的基础上学会平衡剪纸,尝试剪出多个平衡相连的剪图案。教学过程:

一、出示平衡剪纸样品,介绍平衡剪纸的特点。

二、教学平衡剪纸步骤。

三、学生自己尝试剪纸。

四、出示学生的作品,集体点评。教师小结。

第十课

花朵剪纸1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对称纹样。

2、学会对折一次剪纸的方法,剪出角花纹样。

3、培养学生手脑协调的能力和简约、概括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对称(对折后剪)剪的认识和剪贴方法步骤。角花的设计制作的步骤、方法

2、难点:纹样的简约、概括、变化、虚实得当。

教学准备:角花纹样剪纸范品,长方形彩色纸,底纸,胶水、剪刀。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其历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纪,但人们认为它的实际开始时间比这还要早几百年。剪纸常用于宗教仪式,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板书课题)

二、新知。

教师传授角花的折纸方法。

1、指导学生看书自学,教师提问:栀子花、报春花分别怎样折纸?

2、学习设计描绘花纹。

3、剪制纹样。

请看老师剪。(教师示范剪)

是不是很难?你们自己剪剪看。学生试剪,教师观察,发现问题提请大家注意。针对学生在剪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边讲边示范分解步骤: 贴。

在考虑好构图大小布局的基础上开始粘贴。剪花最好贴在有色底纹纸上。鼓励同学们套色剪贴。

三、补充观摩。

教师将收集的图案给学生看,稍加特色说明,引发学生的创作愿望。

四、随后作业。

布置学生剪出大小形式各异的角花,剪得好而快的同学可让其粘贴在底纸上,提请注意底纸要尽可能把角花衬托明显。教师巡行指点,并不断出示剪得好的角花,加以表扬。

五、学生自评、师生互评作业,课堂总结。

反思:用剪刀剪弧形是本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他们之间的水平也有很大差距,有的学生已经能够在剪好的小花的基础上,创造镂空的图案。创作作品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作品更多的是给予 鼓励的评价,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十一课 花朵剪纸2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对称纹样。

2、学会对折一次剪纸的方法,剪出角花纹样。

3、培养学生手脑协调的能力和简约、概括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对称(对折后剪)剪的认识和剪贴方法步骤。角花的设计制作的步骤、方法

2、难点:纹样的简约、概括、变化、虚实得当。

教学准备:角花纹样剪纸范品,长方形彩色纸,底纸,胶水、剪刀。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节学习了栀子花和报春花的剪纸,还记得方法吗?

二、新知。

教师传授菊花的剪纸方法。

1、指导学生看书自学,教师提问:菊花,睡莲分别怎样折纸?

2、学习设计描绘花纹。

3、剪制纹样。

请看老师剪。(教师示范剪)

是不是很难?你们自己剪剪看。学生试剪,教师观察,发现问题提请大家注意。针对学生在剪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边讲边示范分解步骤: 贴。

在考虑好构图大小布局的基础上开始粘贴。剪花最好贴在有色底纹纸上。鼓励同学们套色剪贴。

三、补充观摩。

教师将收集的图案给学生看,稍加特色说明,引发学生的创作愿望。

四、随后作业。

布置学生剪出大小形式各异的角花,剪得好而快的同学可让其粘贴在底纸上,提请注意底纸要尽可能把角花衬托明显。教师巡行指点,并不断出示剪得好的角花,加以表扬。

五、学生自评、师生互评作业,课堂总结。

反思:用剪刀剪弧形是本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他们之间的水平也有很大差距,有的学生已经能够在剪好的小花的基础上,创造镂空的图案。创作作品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作品更多的是给予鼓励的评价,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十二课

花朵的欣赏 教学目标:让学生欣赏花朵剪纸的作品,找出花朵剪纸的剪纸特点。感受花朵剪纸艺术作品的美。教学过程:

一、出示几张花朵纸的剪纸,让学生欣赏,并说说剪的是什么,说说自己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二、让学生说说对折纸的剪纸方法和特点。

三、课件出示多个花朵纸剪纸作品。学生一边欣赏一边感受剪纸带来的快乐。

四、教师小结:这一节课我们欣赏很多花朵的剪纸。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三课 有趣的六角剪纸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对称纹样。

2、学会对折一次剪纸的方法,剪出六角花纹样。

3、培养学生手脑协调的能力和简约、概括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对称(对折后剪)剪的认识和剪贴方法步骤。角花的设计制作的步骤、方法

2、难点:纹样的简约、概括、变化、虚实得当。

教学准备:角花纹样剪纸范品,长方形彩色纸,底纸,胶水、剪 13 刀。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其历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纪,但人们认为它的实际开始时间比这还要早几百年。剪纸常用于宗教仪式,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板书课题)

二、新知。

教师传授角花的折纸方法。

1、指导学生看书自学,教师提问:制作六个个相同的角花分别怎样折纸?

2、学习设计描绘花纹。

3、剪制纹样。

请看老师剪。(教师示范剪)

是不是很难?你们自己剪剪看。学生试剪,教师观察,发现问题提请大家注意。针对学生在剪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边讲边示范分解步骤: 贴。

在考虑好构图大小布局的基础上开始粘贴。角花最好贴在有色底纹纸上。鼓励同学们套色剪贴。

三、补充观摩。

教师将收集的图案给学生看,稍加特色说明,引发学生的创作愿 望。

四、随后作业。

布置学生剪出大小形式各异的角花,剪得好而快的同学可让其粘贴在底纸上,提请注意底纸要尽可能把角花衬托明显。教师巡行指点,并不断出示剪得好的角花,加以表扬。

四、学生自评、师生互评作业,课堂总结。

第十四课 剪纸的象征意义

教学目标:介绍剪纸的象征意义,感受剪纸艺术对我国的影响。教学过程:

一、欣赏各个地方的剪纸作品。

二、介绍作品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寓意。

三、讲授剪纸象征的意义。

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无论用一个或多个形象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同时,又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来多种吉祥物,把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喻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

民间剪纸之所以能够得以长久广泛的流传,纳福迎祥的表现功能是其主要原因。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 15 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传达出来。民间剪纸《鹿鹤同春》是民间传统的主题纹样。据记载,鹤即“玄鸟”,玄鸟是“候鸟”总称。在民间文化中鹿称为“候兽”,鹤称为“候鸟”,鹿鹤同春是春天和生命的象征。民间鹿与禄同音,鹤又被视为长寿的大鸟,因此鹿与鹤在一起又有福禄长寿之意。在民间社下,人力劳动魔和死亡的痛间剪纸以各种望,袒护生命,对生命的崇拜

四、教师小结

会生产力相对低下的情况成为生存的保证,摆脱病苦是人们永恒的理想。民形式表达出对生命的渴颂扬生命,表现生的欢乐,成为人们虔诚的信仰。

第十五课 剪纸作品欣赏

教学目标:欣赏剪纸作品,感受剪纸作品的美好寓意 教学过程:

一、欣赏剪纸作品。

二、介绍剪纸作品《连年有余》

三、介绍剪纸作品《鸳鸯戏水》

四、介绍剪纸作品《蝴蝶》

五、介绍剪纸作品《龙》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篇2

所教年级:四年级

所教册次、单元: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设计主题:Unit 2: What Time Is It ? A—Lets talk

一.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本課为对话教学,主要教授句型:What time is it ?Ittime for...句型。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以对话内容为线索,以活动为中心。在教学中我从本班实际出发,合理安排了一系列的听、说、演、唱、玩等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语言交流情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灵活运用、使他们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本课学习的目的。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注:含本课时在本单元的教学定位分析)

本课教学的句型what time is it ?It is time …句型是本单元的重点句子。它将贯穿本单元,通过对句子的掌握,使学生能够了解和运用这个句子。进而为以下教学内容打下基础。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2人,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很浓,知识储备很好,但有四分之一的学生素质较差,语言运用能力也较差,学习比较被动。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我班的学情,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能听懂、会说句型:What time is it?It is….Its time for….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运用。

2.能理解并运用Just a minute.Lets run!和go home三个短语和句子。

3.教育学生要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按时作息。

4.熟练掌握问句What time is it?和相应的问答以及句型Its time for….的用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问句:What time is it?和相应的回答。

2.Its time for…的用法。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一些习惯表达法的理解和发音,比如:Just a minute. shool is over .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中文为主 + 所教学科目标语言)

1) warm-up

设计意图:播放英语歌曲,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复习第一课时学过的句型,在问候中提到了Kids 这个单词,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这个单词的意思,为“Go home ,kids “ 这个句子的学习打下铺垫。

1.Sing a song

2. 出示上一节课的图片,复习学过的单词组。通过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lets do的内容.

3.问候学生:Good morning kids , .what time is it ? 让学生用Its … 、Its time for…句式来回答问题,对于回答不正确的学生,给予指导。

2) Revision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既练习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复习了所学知识,并且为新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游戏:“听句子,拨表针”

老师说出Its time for music class 等句子,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将自己的表针迅速拨到相应的位置上。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对又快,并给予鼓励。

2.教师出示课件中的作息时间表。找学生到前边来向全班同学用所学的句子进行表述。比如“Its …oclock .Its time for…

3) Presentation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借助图片,和教师形象的肢体语言,以及游戏等环节,利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灰太狼,喜羊羊的形象,将“大灰狼,几点钟了?”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没有学习压力的状态下,自然地接受语言信息,体会语言在情境中的运用

1.教师设计导语并且出示“下课”的图片,说: school is over ,让孩子理解句子的意思。教师出示已经准备好的钟表并向其他同学提问:What time is it? 引导学生回答 ,练习几次后教师示意学校的放学时间,待其他学生做出回答后, 教师自然引出Oh,its 4 oclock now.School is over. 教师领读School is over.然后将School is over.Lets go to the playground.合起来分男女生练读,并引导学生回答:OK. 反复进行练习。

2.教学Just a minute.

教师说:School is over. But I want to know Where do you want to go?教师出示课件,出示(Let.s go to the playgroud , Lets go home Lets run)句子,通过肢体语言告诉学生这几个句子的含义 。并且通过不同方法读句子。But Where do they want to go?教师故意设下疑问,然后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录音。教师假装没倒好磁带,边说Just a minute,边摆弄录音机,让学生在这个情景中领会Just a minute的含义。提问学生回答,对于回答好的学生进行表扬。接着教师领读Just a minute。

3.教师用英语说:我累了,让我们做个游戏吧!学生戴上头饰扮演灰太狼的角色,老师扮演喜羊羊,看课件的钟表,做“wolf ,wolf what time is it ?的游戏。根据回答的时间说出Its time for( lunch/breakfast/dinner/English class/school) , 让学生来判断喜羊羊回答的对不对。教师多找几个学生做这个游戏。

4.小组分角色扮演来模仿刚才的游戏来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找最好的小组到前边进行表演。

5. Lisen to the tape .

(1)出示对话的图片的课件,让学生拿出课前老师发给的问题卡片边听边看边思考:

Picture 1:Where do they want to go?

Picture 2:Where are they now?What time is it now?

Picture 3:Whos the man?What does he say?What time is it now?

听完录音,每听完一幅图的内容就请学生回答问题,以检查对对话的理解程度。听完录音后让学生完成课件上的填空。

(2)Listen and repeat. 学生再次听录音后,完成课件上的填空内容。

六.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首先,在课堂上。我运用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和老师评价充分调动起了全班同学的学习兴趣,首先我利用教师评价对在进行角色表演中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加五分的鼓励,同学们的热情都很高,都想积极参与,效果很好。其次,在进行Lets play 的环节时,我利用小组之间的互评,结合教师的评价,对表演好的小组进行加分,并且通过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评出本节课最佳明星和最佳小组。

评价方法:

科技(剪纸)教案(二年级下册) 篇3

课业类型:

综合·探索课业类型:

综合·探索

教材分析:本课是“综合探索”领域的一个内容。剪纸是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美术形式。它来源于田间地头、窗前灶下,来源于一代代乡间妇女的巧手之中。学习本课可以使学生从中领略民族艺术初期的神秘、上升期的雄浑和成熟期的神韵,教材中选取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类型的剪纸作品给学生欣赏,使他们了解剪纸在我国历史文化中衍化出的不同风。复习剪纸的有关知识,学习欣赏民间剪纸艺术,通过作品欣赏及教师自己的示范引导学生进行剪制创作。

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欣赏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剪纸,了解剪纸的历史及发展,了解剪纸的造型特点及艺术特色。

应会:了解抓髻娃娃剪纸,并结合自己喜欢的形象设计制作。

2、隐性内容与目标

了解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民间剪纸作品,从而感受到剪纸中蕴含的民间文化。

教学重点:通过对不同地域、不同风格剪纸作品的欣赏,感悟风格多样的剪纸文化及其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对《抓髻娃娃》特点的把握及文化背景的了解。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彩色纸、剪刀、美工刀、胶水等。

教师准备:板书纸、彩色纸、剪刀、美工刀、胶水。

学情分析:学生没有系统学习过剪纸的技法及相关知识,因此本课要从最基本的剪纸知识讲起,对学生技法加强指导。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2、师生交流情感。

二、由“民间剪纸艺术大师”库淑兰引出课题

1、简介“剪花娘子”

师:同学们,今天,由《剪花娘子库淑兰》这本书,开启我们的美术课堂。大家可能纳闷:“剪花”什么?观察细心的同学可能知道了。在北方,人们习惯把“剪纸”称为“剪花”。

(1)库淑兰,1920

年出生在陕西省。她虽是农村小脚农妇,却有着“民间剪纸艺术大师”的称号和近乎传奇的生命历程。

(2)一次头部受伤晕迷,梦见自己成为“剪花娘子”,醒来后便对剪纸产生了浓厚兴趣。

(3)她的剪纸作品特点:与传统的单色镂空剪纸工艺不同,她采用多色、套色剪纸,分层粘贴而且边剪纸边即兴歌唱,常常是纸剪好了歌谣也编出来了。

2、提示课题

师:让我们带着对“民间剪纸艺术大师”库淑兰老人的怀念,进入本课课题《剪纸中的古老记忆》。

(设计意图:以剪花娘子的传奇生命历程来引入本课,使学生对剪纸艺术产生兴趣,同时,也对剪纸艺术的特点有初步的了解。)

三、了解剪纸艺术

1、剪纸的起源

师:谈到“古老”,我们先了解剪纸的起源吧。

师:剪纸是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美术形式。请大家拿出美术课前搜集表,哪组同学针对剪纸的起源进行课前的资料搜集。请汇报。

它起源于西汉,是古人祭祀神仙、祖先的活动。当时,用金、银箔镂空而成的装饰物,形成了剪纸艺术的前身。

2、剪纸分类

(1)按色彩分类:单色、套色、染色。

师:欣赏剪纸作品,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剪纸按色彩分类:单色、套色、染色。

(2)从技法上可分为:阳刻剪纸、阴刻剪纸。

阳刻剪纸的特征是保留原稿的轮廓线,剪去轮廓线以外的空白部分。它的每一条线都是互相连接的,牵一发将动全身。

阴刻剪纸的特点与阳刻剪纸恰恰相反,刻去原稿的轮廓线,保留轮廓线以外的部分。所以阴刻剪纸的特征是它的线条不一定是互连的,而作品的整体是块状的。

师:继续欣赏剪纸作品,从技法上剪纸可以分为阳刻剪纸、阴刻剪纸。大家来说说,阳刻剪纸有什么特点?阴刻剪纸又有什么特征?发挥咱们美术课前搜集表的作用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的种类,掌握技法。)

3、剪纸的特征

“千剪不连,万剪不断”。

师:欣赏了这么多剪纸作品,谁来归纳剪纸的特征?

4、剪纸表现题材

生活题材、神话故事、吉祥图案……

欣赏:《蝴蝶妈妈》

南方苗族民间剪纸的独特之处,表现在它的题材上,有许多与人类起源有关的神话传说。苗族人对蝴蝶花纹的喜爱,缘于古代的图腾崇拜。苗族的先民古代本来居住在江淮一带,彩蝶的飞舞。人头蝶身的剪纸图案,就是苗族古歌中的“蝴蝶妈妈”。苗族的先民认为蝴蝶生出了人类的祖先姜央,然后才有苗族,所以,蝴蝶也是苗族先民心目中的母亲。传说,蝴蝶妈妈生了12个颜色各异的蛋,并把它们交给宇鸟来孵化。第一个蛋孵化出来的,就是人类的始祖姜央。至今,苗族人民对蝴蝶仍有深深的崇敬之意。

欣赏:《姜央射日》

师:从这一系列剪纸中,我们发现剪纸表现题材有哪些?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少数民族的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知晓来自苗族的神话故事,使学生对具有民族特色的剪纸及题材有一定的了解。)

5、剪纸的流派

(1)南方派:秀气重装饰、细腻、秀丽的风格。

(2)北方派:雄浑大气、粗犷、质朴的特性。

欣赏:《抓髻娃娃》

师:这幅作品秀气重装饰而且细腻。而这张北方的《抓髻娃娃》则有粗犷、质朴的特性。这就是不同剪纸流派给人的不同感觉。

四、交流、研究抓髻娃娃

1、了解《抓髻娃娃》的基本特征

“抓髻”就是把头发梳起来的意思。抓髻娃娃既是生命和繁衍的像征,又是代表着避邪和祈福,又称平安娃娃。这就是北方民间艺人为什么喜欢将《抓髻娃娃》作为剪纸的表现题材。抓髻娃娃有性别之分,一般多为女性,也有的不象征性别的。

抓髻娃娃作为受惊驱鬼、辟邪招魂用的叫“招魂娃娃”、“送鬼娃娃”、“送病娃娃”、“辟邪娃娃”、“五道娃娃”或“纸人”。头立双鸟或戴花冠、花蔓或戴胜。双手外撇或上举,或双手抓鸟(双鸡),或一手抓鸟(鸡)一手抓兔,或一手抓鸟(鸡)一手抓鱼,或双手抓鱼;或双手举莲;还有双襟双鸟(鸡)、双膝双鸟(鸡),双足双鸟(鸡)、双脚蹬兔等等;男性抓髻娃娃为圆头,或一长辫,或戴圆形尖顶帽。)

师:“抓髻”是意思呢?请观察屏幕及黑板上的《抓髻娃娃》,小组讨论:“抓髻娃娃”有哪些基本特征?娃娃的五官如何表现?娃娃身上的纹样有哪些?“抓髻娃娃”基本特征:正面站立,圆头,两肩平张,两臂下垂或上举,两腿分开,手足皆外撇,说是保护娃娃的平安。一般手抓鸡、鱼、莲花等吉祥图案。

(设计意图:民间剪纸中的抓髻娃娃是作为受惊驱鬼、辟邪招魂用的,同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保护和繁衍之神。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全面地认识抓髻娃娃,从而对这一剪纸艺术中的传统形像产生兴趣和崇敬。)

五、教师演示剪纸《抓髻娃娃》

师:同学们,看看这个抓髻娃娃是怎么剪出来的?老师剪给大家看。

师:这抓髻娃娃基本上是对称的,我采用对折的方法进行画稿。(展示)这一环节要注意构图。请齐声背构图口诀。(构图口诀:上画下画要计划,偏左偏右都不可,根据画纸定位置,不能大纸画小画;不能小纸画大画)首先我,观察抓髻娃娃头部与身体其它部位的比例关系。

师:画五官(展示),然后设计内部纹样。

师:镂刻中间。由左到右先刻中间镂空部分,注意纹样的镂空及手和辫子的相互连接。

师:剪外形,完成(展示)。

师:剪纸的特点就是“千剪不连,万剪不断”。一气呵成。你们想不想试试?

剪纸步骤:

(1)画稿。抓髻娃娃对折构图,先画轮廓,再画出镂刻的五官、内部镂刻的纹样。

(2)镂刻中间。由左到右先刻中间镂空部分,注意纹样的镂空及手和辫子的相互连接。

(3)剪外形,完成。

六、实践活动

1、布置作业:

结合自己喜欢的形象,临摹或创作一个抓髻娃娃。(娃娃身上的纹样设计要丰富,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花、动物和娃娃结合。)

2、作业要求:

(1)安全使用工具,用后摆放整齐。

(2)剪好后,将作品粘贴到合适的卡纸上。

(设计意图:作业可临摹可创作,有易有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及操作速度,有选择性地进行作业。)

3、教师巡视、指导。

七、评价交流

1、展示学生的作品,互相品评。

2、欣赏优秀剪纸作品《手拉手娃娃》。

八、总结拓展

二年级下册教案 篇4

本设计力求体现抓住重点,辐射全文的教学历年,教学中教师最大限度地把教学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质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倾泻,一望无际、勃勃生机、储备、暴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诺亚遇事善于动脑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3.能转述诺亚方舟的故事。

4.学习写打比方的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认字,转述诺亚方舟的故事。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一次特大洪灾,把高原和山脉都淹没了,有一位非常聪明的年轻人建造了一条巨大的方方正正的船人们躲到船上在茫茫的、一望无际的水面上漂流,暴雨一连下了四十天,雨停后,这个年轻人放出鸽子,很快鸽子叼着一条橄榄嫩枝飞回,人们知道水已经退了,平安已经到来,后来人们以鸽子和橄榄枝作为和平的象征。想知道这个人是叫什么名字吗?

二、揭示课题,

1.板书:

诺亚:传说中的一个年轻人的名字,

方舟:方方正正的船。

2.诺亚和方舟有着怎样的关系?

3.为什么以此为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诺亚制造了一条船。

生:以此为题突出诺亚是一位聪明而有奉献精神的年轻人。

三、认识会认字

出示会认字:瀑,倾,泻,淹,势,储,际,橄,榄,勃

1.学生尝试读。

2.教师正音。

3.找出这些字的同音字或者形近字并且组词。

瀑()

爆()

暴()

倾()

顷()

泻()

写()

淹()

掩()

势()

努()

勃()

勃()

储()

诸()

际()

标()

橄()

敢()

榄()

览()

4.教师读文。

(1)质疑:这些生字都躲在文章的句子里,你否是可以从句子里找出来?在文章里,它们和哪些字组成词?

(2)学生边听边标出会认字新词。

(3)标出全文的自然段。

瀑布倾泻淹没地势储备一望无际橄榄树勃勃生机

5.归纳学习方法:读中标生字、组词、形近字组词。讨论,朗读,发现。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观察课文插图:你发现了什么?

1.认读会写字:

2.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

诺亚造了一艘方方正正的船救了被洪水困住的人们。

3.诺亚方舟的作用是什么?

二、出示预习提纲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参与学习活动,扶助“弱势”群体

1.认读会写字,在文中标出生字

2.正确书写生字,组词,找出它们的形近字并组词。

3.找多音字组词。

4.找出相应的近义词,反义词。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成果。

A组:

生:我会板演并领读词语。很久很久、越长越高、又大又粗、一望无际、勃勃生机

生:我能把躲在在课文的句子中的会写字找出来,并写在田字格里。

舟充陆洪鸽灾备暴退

生:我能用适合我的方法识字:加部件识字。舟十几十口=船舟+叟=艘,加一加的办法记:充、鸽、洪

生:我能用猜谜语的方法识字。

B组:

生:我能用……像……似的……和各说一个句子。

生:我能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知道鸽子和橄榄树是和平与希望的象征。

生:我能用多音字“转、发、没、着、露”组词。

C组:我们组找到了相应的近义词。

D组:我们组会写反义词。

E组:用生字的形近字或同音字组词。

F组:读词语花篮的词。

G组:我们组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H组: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七、师生评价。

八、总结。

九、反馈测评。

【板书设计】

诺亚方舟

水淹没了村庄和农田→诺亚造方舟

放动物植物种子→鸽子带来了水退的消息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篇5

大脚丫

【教学目标】

1、学习在鞋垫上绘画,并能用对称的方法画出另一只鞋垫。

2、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新鲜的绘画或装饰形式的积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在鞋垫上绘画的愉悦情趣。【教学重点】能用多种图案或花纹装饰鞋垫。【教学难点】能用对称的方法画出另一只鞋垫。【教学准备】鞋垫若干双,记号笔,油画棒。【教学过程】

1、教师以儿歌《小兔子开铺子》引起学生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小兔子开的铺子吗?

师:听一听,小兔子的铺子里都卖了些什么啊?(教师朗诵儿歌并提问)

师:小兔子的铺子里卖的什么啊?还少些什么?

2、出示鞋垫,引起学生兴趣

师:瞧!这是什么呀?

师:是鞋垫,谁能告诉我鞋垫是用来干什么的?除了垫在鞋子里还能干什么?

师:看!老师用鞋垫做了什么?(教师出示画上画的鞋垫)

师:你们发现这两只鞋垫上的画怎么样?鞋垫上的图案哪些地方一样?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3、出示示意图(图上有装饰正确和错误的两双鞋垫,让学生进 一步理解对称的含义)

师:看图上的鞋垫哪一双是正确的,哪一双是错误的?

师:小朋友们,看一下自己穿的鞋的鞋底,图案是怎么样的啊?(请学生仔细观察自己鞋底上的图案有什么样的规律,再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判断)

师:怎么样,观察好了没?图上的哪双鞋垫是正确的?

教师总结:

鞋垫上的对称图形,不仅形状一样,大小,颜色也是一样的,而且所对称的地方所在的方位也是一样的。

(教师出示小兔子,并以小兔子的口吻与学生对话)

师:小朋友们好,我的铺子里有好多种鞋垫就是没有你们这样画上画的,你们能帮我做一些吗?

4、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对称的关系

5、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结果进行评价

选一双装饰正确的,一双错误的,让学生集体评价。同时根据同伴的作品从所装饰的图案的大小、颜色等方面进行评述。(引导学生注意正确和错误装饰方法,强调对称)

6、学生互相欣赏作品。

第2课

剪刀添画

【教学目标】

1、了解添画的基本方法,掌握如何使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统一的相关知识。

2、利用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采用剪、画、贴的方法进行装饰和添加。

3、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创作精神,让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根据图片情境添加内容,学习简单的添画方法。【教学难点】使内容和环境尽量可能统一。【教学准备】风景图片、剪刀、胶、彩笔„„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

1.出示课前收集的风景图片。

2.赏析风景图片。

教学意图:了解图片内容,为添加做铺垫。

二、想一想:

1.思考:我们可以给图片上添加什么?

2.赏析书中作品,说一说制作方法。

说一说添加应注意的问题。

三、添一添:

1.提出添画要求:

巧妙运用图片,内容与添加相统一,注意近大远小的关系,构图要美观。

2.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四、赏一赏:

1.欣赏作品:找一找添加巧妙的作品。

2.谈谈添画的体会。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老虎的基本形象特征,正确地画出不同形态的老虎。

2、通过画老虎,学生能掌握利用椭圆形动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和善于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圆椭形并用基本形画老虎。

【教学难点】画出老虎的不同动态。

【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彩色粉笔、老虎动态变化分析图一幅、老虎在森林中活动画一幅。

2.学生准备:塑料水彩笔、美术课本、图画纸。

【教学过程】

1、猜谜语游戏导入课题。

第3课

小老虎

2、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与想象。

通过出示多媒体课件,出现歌曲《两只老虎》精彩的动画和音乐,让学生边欣赏片中拟人化的老虎形象,边引导学生进入老虎形象的想象之中,并伴随欢快的节奏来轻声哼唱而展开联想,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

3、情境对话让学生欣赏与判断。

为了把避免绘画技能的简单枯燥传授,我设计将范画的出示用投影仪放出。并根据出现的老虎范画,教师扮演老虎角色来配音,与学生进行情境对话。学生在这种童话故事般的对话中,不知不觉地明白如何艺术表现老虎的形状,色彩,花纹等绘画技巧知识。

4、音乐情境中的创造表现。

学生在歌曲旋律《两只老虎》的轻声伴奏下,自由自在地用画笔来描绘艺术化的老虎,学生完全可以边哼唱边画,甚至在手舞足蹈中去描绘。

5、自主评价式的新颖展示。

根据歌曲的意境,我用彩色纸制作了三个漂亮的“老虎”分别取名:《自我创新》、《模样好看》、《颜色鲜艳》。让学生将自己的画放进自认为适当的小屋里,自己对自己的画作最初的自我评价。然后再由师生共同欣赏简评。

6、表演唱。

再次播放歌曲,师生一起大声学唱歌曲,并在有歌词“真奇怪、真奇怪”的地方,一起加以拍手节奏练习。然后,根据歌词意思自由想象加上各自的动作边舞蹈边演唱,结束课堂学习。第4课

动物聚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团、搓、压等技能表现出动物的脸部特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2、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愿意自主选择动物头型进行创作。

3、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用团、搓、压等技能表现出动物的脸部特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教学准备】

1、牧场的背景图。

2、KT材质的圆形、三角形、梯形头型的动物范例若干,圆形、三角形、梯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请学生参观牧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听说今天开心牧场有一场动物聚会,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引导学生发现牧场里空荡荡的,怎么一个动物都没有呢?

(二)以猜谜语的形式一一出示范例。

1、师:噢,原来小动物们都躲起来了,让我们把它们请出来。

师说动物谜语,学生说对谜底师随即出示范例,并引导学生想象三角 形、圆形、梯形的还可做成哪些动物?

(1)圆圆脑袋长耳朵,红红眼睛白白毛,爱吃萝卜和青菜。(兔子:圆形头型)

(2)尖尖脑袋尖尖嘴,狡猾聪明注意多。(狐狸:三角形头型)

(3)头上尖尖角,说话“哞哞”叫,只把草当饭。(牛:梯形头型)

(三)引导学生根据老师的范例说说三种动物的制作方法,教师小结制作方法。

(四)介绍操作材料,操作要求,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1、先想好自己要什么动物,选好头型底板。

2、在选用各种色彩的橡皮泥根据需要搓条、团圆、压扁,创意动物 五官。

3、做好以后可以轻声交流,动作快的学生可以再做不同的动物。

(五)展示学生作品在开心牧场,欣赏评价。

请学生说说哪个小动物最神气?为什么?(引导学生针对头型和色彩进行评价。)

欣赏完作品后,自然结束教学活动。

第5课

左邻右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写生窗外的景色,进行景物写生要素的指导。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记忆以及构思、造型用色等绘画的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审美感受能力或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写生窗外的景色,进行景物写生要素的指导。

【教学准备】录像、图片、儿童优秀美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播放录像中的窗外景色,引导学生初步欣赏,导入本课题。

二、学生回忆自家窗外的景色,并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1、自己家里窗外的景色好看吗?有什么特色?

2、有时候当你倚着窗户往外望还会有什么感想?

三、欣赏儿童优秀美术作品学习别人绘画优点:

1、看看内容。

2、画面的构图。

3、画面的艺术效果如何(用什么表现手法处理的)

四、组织学生观察窗外的景色并指导写生要素:

1、观察取景:进行取舍,避免面面俱到。

2、示范写生要点,强调构图的安排。

3、深入刻画,进行画面的处理。(简单说明)

五、学习要求:

1、写生窗外的景色。

2、也可以根据想象,画窗外的各种景色。

六、分组写生,师作实际指导。

七、展示作业,引导观摩互相交流评价。

八、拓展:课余有时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纸制作可以打开的窗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掌握“六面怪脸”的制作步骤、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做做玩玩中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六面怪脸的折法,装饰的想象发挥

【教学难点】想象大胆,奇特

【教学准备】课件,六面怪脸范品若干,卡纸,剪刀,绘画工具,双面胶,装饰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戴着面具出现,扮演主持人邀请学生来参加今天的化妆舞会。师问:欢迎来到老师的化装舞会,大家想不想参加呀?在舞会开始之前,我们共同来学习制作舞会的道具——六面怪脸。

第6课

六面怪脸

2.揭示课题:六面怪脸

3.问: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叫“六面怪脸”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课件揭示课题:六面怪脸)

二、探究制作方法

1.小组研究讨论:(每组桌上都有已完成的“六面怪脸”作品)

(1)大胆地动手拆一拆,看看它是由什么形状的纸组成的。

(2)想办法将拆开的“六面怪脸”再拼合起来。想想一张正方形的纸经过哪些方法可以做出怪脸来?

2.小组汇报研究情况,教师总结并板书:折、剪、粘贴。

3.教师让一名学生上台解说并演示制作过程(在实物投影仪演示),其他学生尝试用自己手中的纸做一做(不会做的可跟着小老师制作)。并请做得快的同学帮一帮身边的同学。

三、观察思考

1.欣赏祭祀活动场面,教师讲述什么是祭祀。

2.接着教师说明六面怪脸是从我们国家各民族的戏剧和传统祭祀活动上用的面具演变而来的。

3.课件出示各种“六面怪脸”范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大胆想象。

4.对比欣赏作品。(课件出示:五官画得不够突出和色彩对比不够鲜艳的作品与刚才的范品,进行对比)。提问:描绘“六面怪脸”重点要注意些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五官突出

(2)夸张变形

(3)色彩鲜艳

5.说一说:除了画的方法,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装饰这“六面怪脸”呢?(可以剪贴)。

你带来了什么东西?你准备装饰到怪脸的什么地方?

四、创作表现

1.要求:四人一组合作,制作一个可爱的“六面怪脸”,运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法进行有趣的装饰。

2.学生作业,教师辅导。(播放欢快的音乐)

五、交流评价

说说谁的最有趣?为什么?

六、游戏

每组派一代表戴上面具,其他组员跟在后面伴随着音乐一同欢快的举行这个有趣的“化妆舞会”,在舞会中结束这节课。(播放音乐组织学生跳舞)第7课

快乐的舞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简单认识各种舞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教学重点】感受舞蹈的快乐,并将快乐的舞蹈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欣赏感受

1、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又要到了,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可以欣赏到很多唱歌、跳舞的节目,你们都认识哪些舞蹈呢?能不能给我们学几个动作?

(生表演)

2、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六”一”节排了什么节目?

生:想!

师:好!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快乐的舞蹈》!

(出示课题)

3、播放舞蹈录像带

二、引导回答

1、师:舞蹈可以很好的将我们内心的快乐表达出来,可以作为我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可以给我们美的享受。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优美的动作?给你的组员模仿一下,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最会模仿!待会我们请每组推荐以为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好吗?

生:好!

2、小组交流,组内表演舞蹈。

3、师:同学们的舞蹈姿势都挺优美的!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

(生表演舞蹈)

三、综合体验

1、师:同学们,他们跳得怎么样?

生:挺好的!

师:大家想不想一起跳?

生:想!

师:好!那我们就来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待会我们围成一个大圈,听到音乐后,大家在原地想怎么跳就怎么跳!等音乐声一停,你们就摆出你们最漂亮的动作,然后停在原地不动!

2、播放音乐,学生跳舞。

3、(音乐声停止)好!扭扭你的脖子,观察你周围同学的动作,然后选择一个同学的动作记下来。

(生观察、记忆)

4、师:你观察到了谁的动作?谁来给我们学一学?!

(生模仿自己观察到的动作)

5、师:老师也观察到了漂亮的动作,我也把他记了下来,可是记的方法跟你们不一样,你们看!

6、师在黑板上示范。

7、师:这种用简洁的线条勾画出来的画,叫速写。这种绘画的方法对于五官不要求画得很象,重点在于人物的动作,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试着用速写的方法,把你刚才记下来的动作画下来?

生:能!

8、生作画。

第二课时

一、赏析评述

1、师:上节课大家都完成得不错,你知道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样表现舞蹈的场面的吗?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欣赏。谁来说一说,画上除了由跳舞的人,还画了什么?和我们的画有什么不同?

生1:他们的画上画有舞台!

生2:还有观众!

„„

2、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的画如果少了这些,就少了些快乐了。你们能不能将这些用上,让你们的舞蹈也快乐起来啊?!

生:能!

3、播放音乐,学生继续作画。

二、交流评析

1、师:请各小组的组长带领你们的组员去欣赏其他组的作品,选择一幅你觉得画得好的,给他贴上小贴片。

2、生互相欣赏,贴上贴片。

3、共同欣赏得票多的作品。

4、师:同学们!想一想,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

生:我学到了怎样画跳舞的人!

生:我学会了速写!

„„

三、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到的速写,不仅仅可以用来画跳舞的人,大家平常看到漂亮的东西也可以用上速写,将它画下来!

第八课 彩点点

教学目标:

1、欣赏修拉的作品,感受彩点画面的趣味,2、尝试用彩点合理的组合颜色画一幅的画,3、体验彩点组合画面的乐趣,同学合作愉快。

教学重点: 水色比例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

难点:水色比例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

教学准备:彩笔、画纸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个画满红色、黄色、蓝色的三个酒杯,2、演示在画了红色点点的酒杯中点上黄色,你觉得这个时候的酒杯里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再请你眯着眼睛看看,感觉怎么样?

二、探究发现

1、请学生上台来在另外两个酒杯中跟别添上蓝色和红色的小点点。

眯着眼睛侃侃同学的作品,现在酒杯里的颜色分别变成了什么颜色呀?

2、欣赏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你发现这幅画在用颜色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画给我们什么感觉?

3、拿出几幅范画欣赏、讨论这些画。

提问:“你们看漂亮吗?能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知道这几幅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吗?请你们选用桌面上的工具两人合作也来试试画一画。

(1)学生讨论作品的不足之处。

(2)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呢?大家讨论一下。

(3)学生共同解决不足。

4、下面来看看我的演示对你是否又有帮助呢?教师演示

(1)先把纸用毛笔涂湿,如天气较热,纸面上水分蒸发很快,可以涂两次,让画纸充分吸水,但纸面不能有积水,若有积水可以用毛笔将积水吸掉,使纸面湿润,保持平整。如作画在雨天,天气比较潮湿,纸面只要湿润即可,接着便是点色。在点色时注意:水和色的量比。

(2)色少水多,色水太淡。

色多水少,色水就滴不下来。

水色量比要适当,并要使笔肚吸色到饱和程度,即将笔竖起,用手指挤一下笔肚,使色水滴下来,毛笔沾色水,要使色水欲滴而未滴的样子,才能捏挤。

(3)彩点点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还可以把两个点并联起来,让它们相互交融、渗化,出现另一种颜色。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水与色的比例。

5、看清楚了吗?现在你的问题都能解决了吗?谁能来说一说。

6、学生回答讲解。

齐读儿歌:一点、两点、七八点,牵牵手儿拉长线,九点、十点、无数点,肩并肩儿连成片。

7、学生再次尝试绘画:既然问题都解决了,那现在请大家都拿起画笔,画出你胸中最美的彩点画吧。

8、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巡视。

(1)能基本掌握水与色的比例。

(2)能表现水彩色的特点。

三、评价总结

1、展示作业。大家的作品完成了吗?把你们的作品贴在黑板上,互相欣赏一下,再和范画比较一下,看看你们的作品画的完美吗?哪些地方不一样?

2、互评作业。

教学目标:

1.欣赏优秀的卡通片,提高学生对卡通片的鉴赏能力。

2.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以及简单的制作过程。

3.激发学生运用所学创作可爱的有个性的卡通形象的欲望。

4.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以及简单的制作过程。第九课 动漫亮相 教学准备:卡纸。

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内容内涵很丰富,并且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非常感兴趣。教师可根据当地条件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灵活地处理教材。一般教学过程可作如下安排。

活动一:欣赏感受——分析评述——掌握特点——设计表现——探讨研究——课外延伸

活动二:了解方法——确定思路——创作表现——交流欣赏。

活动一可将欣赏和创作结合起来,首先给学生欣赏几个经典的、积极向上的中外动画片片段,美美地饱览卡通明星的多姿风采。然后再让学生讲讲最喜欢其中的那一个卡通形象,为什么?接着从片段中抽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卡通形象来分析评述其艺术特点。在分析时可采用直观的方法,如:讲解分析“唐老鸭”的形象特点时,将唐老鸭和生活中的鸭子放在一起,让学生发现区别在哪儿?并让他们自己总结,抓住生活原形的特点,运用夸张、变形、简练、鲜明对比等一些卡通形象的基本的艺术特点,为自己喜爱的小故事中的主角设计形象。

在让自己设计的卡通形象动起来这一环节,可让学生根据书上的提示图,自己探索制作方法。然后教师就一些难点问题提示后,利用课外做出来。

在这一阶段让学生掌握以下几点:

1、简单了解卡通片的制作过程、方法;

2、对优秀的卡通片有基本的鉴别能力;

3、掌握运用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造型规律进行卡通形象的创作。

活动二可由欣赏一本卡通连环画入手,来了解创作卡通连环画的简单方 法。创作过程如下:

1、根据故事情节,将故事分为若干个场景(策划文字脚本)。

2、根据每一个场景构思画面。注意每一副画面都要清楚地表达出故事情节。

3、创作绘制出每一副画面。注意:构图饱满,主要的形象要突出;同一个角色在不同画面中形象不能差别太大。

4、整理装订。最后同学们将做好的连环画互相交流观看,并评出最优秀的卡通连环画。在这一阶段应让学生将在动画片中所学到的简明、概括、夸张等手法,运用到连环画中的人物和场景的创作绘制中去。作业要求:

活动一:设计一个造型生动有趣的卡通形象并试着让它动起来。活动二;将你熟悉的小故事改编成连环画形式画出来。

第10课、民间玩具

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初步接触和了解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分析民间玩具的特色;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探究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接触和了解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难点: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山西民间玩具的特色。

教学准备:

学生:美术书、课前收集中国民间玩具的资料和图片或实物。

教师:中国民间玩具的课件或图片、山西民间玩具的实物

教学过程:

引导阶段

(1)课前同学们收集了中国民间玩具的图片,有的同学还找到了实物,对中国民间玩具也有了一点的了解。老师也找了一些中国民间玩具的图片,想看吗?出示课题:中国民间玩具

(2)播放中国民间玩具课件,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中国民间玩具,了解中国民间玩具的多样性。

(3)欣赏教材中的民间玩具作品,提出问题:

翻开课本,仔细观察,小组讨论:①图片有什么民间玩具?你见过吗?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②找出这些民间玩具的共同点?③它们在造型、色彩、材料上有什么特点?

由各个小组长汇报,师生共同总结: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特点是:色彩鲜艳、造型丰富、废物利用。

感受阶段

中国的民间玩具种类很多,这节课重点欣赏富有代表性的中国民间玩具──山西民间玩具(再次出示课题:中国民间玩具──山西民间玩具)

(1)出示山西民间玩具各种虎造型的民间玩具课件。

(2)小组围绕以下4个问题展开讨论:

A.这些民间玩具以什么动物形象进行夸张、变形?

B.民间玩具老虎的造型有什么特点:

C.民间玩具老虎选用什么材料进行制作?

D.你知道民间玩具老虎的寓意吗?

(3)小组汇报、师生共同总结虎造型的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用虎的形象进行夸张、变形,它具有造型粗犷、质朴、生动优美,注重装饰性,大胆取舍细节,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用布、面、土等材料制作,有勇敢、强悍、吉祥之意。

(4)欣赏各种山西民间玩具(出示课件:各种山西民间玩具),师生共同总结山西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山西民间玩具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民间艺人采取最简易、最便利的手工制作,利用最廉价的面、土、布、木、纸,凭籍灵巧的技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它是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物质产品。同时又是传授美的艺术品,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美与实用的和谐。山西民间玩具有着深刻的寓意,借助虎、鸡、鱼、龙、凤,这些人们喜爱的、有特定审美内涵的形象,巧妙地表达“吉祥如意”、“富贵荣华”的主题。山西民间玩具有造型粗犷、质朴、生动优美,注重装饰性,大胆取舍细节,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色彩在山西民间玩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以喜庆、吉祥为主题,因此,以它红火、热烈、艳丽的色彩而面世。

发展阶段

欣赏本地的民间玩具(学生带上家长收藏的民间玩具实物或图片,教师也可播放本地民间玩具的图片课件)相互欣赏,从材料、造型、色彩、寓意认识本地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拓展阶段

欣赏外国民间玩具(课件欣赏)让学生了解、体验外国民间玩具的多样性,感受艺术的多元化。

教学目标:

1.掌握蜗牛的基本形象特征,正确地画出不同形态的蜗牛。

2.通过画蜗牛,学生能掌握画圆形动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和善于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圆形并用基本形画蜗牛。

教学难点 :画出蜗牛的不同动态。

教具准备:

1.老师准备:彩色粉笔、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一幅、蜗牛在潮湿的草地上活动画一幅。

2.学生准备:塑料水彩笔、美术课本、图画纸。

教学方法:讲述法、演示法、练习法。第11课:小蜗牛慢慢爬 教学过程 :

1.导语 :在夏天的雨季里,同学们都见到过蜗牛爬行的情景,看它那背着自己的“小屋”在草地上自由自在蠕动的姿态,真惹人喜爱。那么大家想不想把它那可爱的样子画下来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画蜗牛。

2.板书课题:蜗牛

3.新授:

(1)讲解怎样画蜗牛。

(2)讲解怎样画各种姿态的蜗牛。

师:蜗牛喜欢在潮湿的地方活动。它们有向前爬行的,有向后爬行的,有抬头的,有低头的等各种不同的姿态。这些神态各异的蜗牛,我们该如何去画呢?

(出示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

(教师设问,各种姿态的蜗牛哪里在变动?)

(3)教师总结蜗牛动态画法规律。

强调:蜗牛不同动态的画法主要是肉体的变化,圆壳不动,因此画蜗牛先画圆壳,再根据蜗牛的不同动态画出肉体及触角。

(4)启发引导学生绘画:

师:蜗牛喜欢在什么地方爬行?

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让蜗牛自由自在地爬行。

(出示范画:蜗牛在潮湿的草地上爬行。)

4.课堂练习。

教师:同学们,如果你是一只蜗牛,会喜欢什么样的活动呢?

教师:如默默地爬行,与另一只蜗牛亲热地说话等。

教师:请两名同学说出自己要画的场面。

作业 要求:在草地上画出不同姿态的小蜗牛(最少五只)。

注意事项:

①抓住蜗牛圆壳和肉体的画法特点。

②注意圆壳和肉体的比例关系。

③色彩要活泼鲜艳。

(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课外作业 :

在生活中观察各种蜗牛的动态并写生蜗牛。

6.板书设计

课题(板书)

演示画蜗牛的步骤

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

教学目标:

1、认知:运用多种材料制作新颖漂亮的小相框,研究“立”起来的方法。

2、智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大胆创新的能力。

第12课、打扮相框

3、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动手制作的细心品质。

教学重点:材料的的创新与小相框的多种造型的设计。

教学用具:生活中的小相框实物;各种制作材料,收集生活中的可利用的废旧物品。(冰棒棍、牙膏盒等)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人,揭示课题。

课前师生准备小相框的实物。

二、小组研究:

(1)可以用什么材质来制作自己的小相框?

(2)什么样的相框造型与色彩能更好的烘托你的照

(3)怎样将相框的背板固定在相框上?

(4)参考收集到的资料,研究如何更好的为相框设立支架。

(5)学生发言:

结合实物、图片、教材,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一系列问题,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

三、实践活动:

作业:自选材料,设计制作小相框,装点自己的生活。比一比谁的相框更新颖、更漂亮。

四、作业评价:

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审美能力。

五、小结拓展: 还可以用其他的材料来制作吗?

第13课、杂技高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民间玩具“不倒翁”的科学性和趣味性;②运用平面或立体材料,设计一个“扳不倒”的立体造型。

2、过程与方法:①在“玩”中感受民间玩具“不倒翁”的科学性和趣味性;②在欣赏中感受“不倒翁”民间玩具的装饰色彩、造型特点;③在探究中,解决材料妙用和组构“扳不倒”杂质小演员的立体造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民间玩具“不倒翁”,感受其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奥妙。

教学重点:运用纸材设计制作“扳不倒”的杂技小演员立体造型。

教学难点:材料妙用;设计制作美观有趣的“扳不倒”造型。

兴趣点:玩“不倒翁”;想像杂技小演员有趣的动态。

观察点:“不倒翁”的造型色彩、花纹。

教具准备:不倒翁玩具,相关道具。

教学过程 :

一、欣赏玩具,导入新课。

二、出示“七品芝麻官”玩具,猜一猜:它是谁?

玩一玩:你发现了什么?(不倒翁的底部是圆的,较重,色彩鲜艳,形象滑稽、有趣------)想一想:小博士的话对不对?

试一试:出示道具,找一些能滚动的东西,放一些橡皮在瓶盖里边,再转动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

做一做:制作一个能滚动的立体造型并在上面设计一个动态美的杂技演员。(教师示范)

三、进入游戏,设计制作。

1、我们班要组建杂技团,每人制作一个小演员来参加表演,看谁能被选上,只要符合下列标准就可以:造型美、人物动态美、色彩美、扳不倒。

2、学生设计制作。

四、评价展示,表演。

玩一玩,评一评:看谁的杂技表演最有趣?

第14课、男生女生

教学目标:

1、观察男孩、女孩外貌上的不同,描绘出不同的形象。

2、引导学生自由设计制作男孩、女孩其它形式的作品。

3、在美术活动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教学过程活动一

活动内容:比比谁的嗓门大。

活动目的:初步感受男孩、女孩的不同,增强男孩、女孩之间友情,导入新课。

活动时间:3分钟

活动过程:

1、教师用哨声组织学生按男、女站好队

师:吹哨。

师:今天上课呀,老师用哨声来带大家做一个游戏,咱们先来赛一赛、比一比谁的嗓门儿大,好不好?

生:好。

师:教师哨声一响,男女同学各站一队,男同学右,女同学左,看男同学快还是女同学快。

师:吹哨。

生:排队。

2、男、女同学互相问好,初步感受男、女孩的不同之处

师:男同学向左转,女同学向右转,男同学喊:“女同学好!”,女同学喊:“男同学好!”,我喊一、二就开始。

师:

一、二喊

男生:喊。

女生:喊。

男女生:齐喊。

师:同学们喊得都很卖力气,那到底谁的声音大呀?

生:一齐回答。

师:好了,老师觉得男同学的声音很宏亮,女同学的声音很清脆、悦耳。(通过刚才的比赛,让同学们潜意识感到男孩和女孩在声音和其他方面是有区别的)活动二

活动内容:比比谁收集的图片好。

活动目的:资源共享,拓展认识。

活动时间:6分钟

活动过程:

1、贴图片

师:在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男孩和女孩的图片,现在请大家迅速把你收集到的图片贴在展板上。

生:贴图片。

2、观察、描述、介绍、分析图片

师:同学们搜集到的图片可真丰富,你们最喜欢哪个形象,同学们选一选,然后放在讲桌上。

生:任意选择。

师:同学们选的都很认真,我们一起欣赏这几幅。

师:老师发现了一张很有意思的图片,同学们看看是什么。

师:拿一张图片,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师:这是谁选的。

生:我。

师:你说说选他的理由,再绘声绘色的描述一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个小朋友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喜欢(就服装、动作等谈看法)师:这还有一幅,你们觉得怎样?

生:好。

个别生:不喜欢。

师:你说说理由。

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

活动三

活动内容:比比谁的想法、做法好

活动目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启发练习基本方法。

活动时间:10分钟

活动过程:

1、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

师:刚才咱们共同欣赏了许多的图片,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展示给了老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新朋友,他们一个是女孩叫丽丽,一个是男孩叫亮亮,他们非常想和大家见见面,你们想不想认识他们呀?

生:回答。

(老师出示展板,两个人体轮廓。)

师:咦,怎么变这样了,老师都分不出来哪个是丽丽、哪个是亮亮了。同学们,你们能看出来吗?

生:不能。

出示第二张展板,展板贴有各种服饰、造型。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材料,谁来给他们两个打扮一下,让我们大家一下就能看出来哪个是男孩、哪个是女孩?

2、引导学生合作完成男、女孩的装扮工作,深化对男、女孩的认识。

(选四名同学到展板前)

师:你们两个人一组,每组装饰一个人物。你们商量一下,哪个组装扮男孩、哪个组装扮女孩,怎么来分工?(同学进行装饰)

师:咱们下面的同学给他们加油,看看哪组装饰得又好又快。

3、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总结男、女生的不同之处。

(学生装饰完后提问)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能看出来谁是丽丽、谁是亮亮吗?(生回答)

师:同学们,为什么你们现在能看出来,谁来说一说?(生回答:女孩有小辫,喜欢穿裙子;男孩短头发,不穿裙子)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女孩子喜欢穿裙子,男孩不穿裙子。

一男生:老师我也穿过裙子。

师:是吗?什么时候穿过?(生回答小时候)那你现在为什么不穿了?

生:现在长大了,所以不穿了。

师:老师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说长大了是个小男子汉了,就要穿男子汉的衣服了,是吗?(生回答)

在这环节学生还会问一些其他问题,教师灵活处理。

活动四

活动内容:比比谁画的或制作的生动有趣。

活动目的:体验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和工具、材料进行创作练习的乐趣。

活动时间:21分钟

活动过程:

1、激趣创作。

通过刚才的游戏,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男孩和女孩的区别。现在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男孩和女孩的图片,请你们观察一下,这些照片上的人物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幻灯片展示有用绘画方法也有用不同材料制作的人物造型)。

生:回答。

师:这些作品你们觉得漂亮吗?(生回答)你们想不想亲自动手来绘画或制作一个男孩或者女孩的形象?(生回答)

师: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工具、材料,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纸盒、瓶子、水果、挂历、报纸、布头等),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拿。

2、学生创作,老师指导。

学生制作,老师巡回辅导,完成作品。

3、展示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师引导同学们自由观看,选择一些绘画作品和制作的作品从不同角度有所侧重的引导学生自评或互评。

4、集思广益,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咱们的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谁能给咱这节课起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学生发言)同学们起的名字可真有创意。

5、谈话总结,提出希望

第16课 信封娃娃

教学目标

1、了解信封娃娃的特点及不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学习会简单制作一个信封娃娃玩具。

3、在学习制作信封娃娃的过程中,体验动手操作、游戏活动带来的乐趣。教学重点:能够在信封的合理位置剪出伸手指的小孔。教学难点:能制作出表现自己独特喜好的装饰纸偶。

教学准备:信封、彩纸、剪刀、胶棒

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

1.导入【出示信封娃娃】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师:小朋友大家好,我是刘老师创造出来的,你们知道我是吗?生:„„师:没错,同学们真棒!我原本只是一张普通的信封,人们有什么要说的话就装在里面,邮递员在帮它送到收信人的手中。现在有了电话、电脑,我就下岗了。还好刘老师有办法,帮我打扮了一下,你瞧,我漂亮吗?(得意地笑笑)并取了一个好听得名字叫信封娃娃。板书课题:信封娃娃设计意图:出示信封娃娃, 导入课题.同时让学生简单了解什么是信封及它原有的作用

2、观察,思考:

老师把信封装扮了一个漂亮的女娃娃,那小朋友可以用信封做怎样的纸娃娃呢?(学生讨论: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卡通人物、人物„„)

【引导欣赏更多信封娃娃作品:】师:是的,信封娃娃的家族可大了,看,老师今天还请来了几位别的纸偶朋友。

师:你想不想拥有一个自己喜欢的信封娃娃呢?那就让大家看看我是怎样制作信封娃娃吧。3.学习制作方法:

教师示范:

a将信封对折剪一个圆(教师注意讲解位置)

b画好想画的图案(教师注意提醒画大)

c对准对折线,张贴

d装饰这样信封娃娃就做好了,试试你的信封娃娃会说话吗。

4.表演添趣,欣赏展评

(1)创作故事:

师:刘老师看到小朋友们制作的一个个美丽可爱信封娃娃,我想这些娃娃肯定有许多话要和我们说,如果几个信封娃娃走到一起的话,那肯定会发生动人的故事,现在小朋友

4人一组合作,让你们的信封娃娃见面,为你们组所做的信封娃娃们创作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吧!

(2)表演故事:请小组上台表演你们组信封娃娃的故事,其他小朋友可要注意了,你们就是评委,要评评哪些信封娃娃制作得好,我们要评出最佳制作小能手。

师总结:同学们太棒了!(教师及时给予奖励)

(三)课后提升

想一想除了信封还有什么材料可以制作成漂亮可爱的娃娃?课后动手做一做吧!

第18课 听听画画

一、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听觉,感知歌曲旋律,尝试初步记忆、理解歌曲内容,通过思考加工,用语言表述出歌曲的基本内容,并尝试大胆用画笔表现出自己所听所想。

2、通过听听、画画,培养学生的感官、理解、想象、表述创作能力。

3、让幼儿在作画的过程中,增加集体合作意识及生生协助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把感官所听到的内容并尝试用绘画表现出来。难点:把抽象的感官所听到的内容用画笔描述表现。

三、教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蜡笔、水彩笔或其他绘画工具的工具。(教师)多媒体课件一个、儿歌一首

四、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是否齐全。)

2、导入

出示“月亮小精灵”情景对话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谁来我们班上课了? 生:月亮小精灵

师:月亮小精灵告诉黄老师,它上次跟你们一起上课非常的开心,所以今天不请自来了,请同学们用掌声欢迎月亮小精灵吧!生:掌声„„

师:月亮小精灵今天带来了一个有趣的课题,请同学们睁大你火眼晶晶的大眼睛看看它今天带来了什么有趣的课题。

3、授新课 出示课题——听听画画(生齐读课题)师:月亮小精灵说今天它不仅带来了有趣的课题,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考考你们看看谁是千里耳,谁的耳朵最灵。

出示课件——谁的耳朵最灵?(通过提问激励学生学习的欲望。)多媒体播放儿歌——《数鸭子》,(学生听儿歌的同时要求学生初步记忆儿歌内容。)出示课件——你听到了什么?(学生结合所听儿歌及教师指导,用语言表述所感知到的儿歌内容。及时表扬耳朵最灵的同学们。)多媒体播放儿歌——《数鸭子》,加深学生理解及记忆能力。出示课件——神奇小画童激励学生作画热情

神奇小画童:呵呵„„你们的耳朵灵,我的画笔更灵,我的神奇小画笔可以把耳朵听到的东西画出来,你们能么? 师:同学们你们可以么?

生:能„„(回答得声音很自信)师:好,相信你们一定能战胜神奇小画童的神笔,现在你们就证明给它看吧!

4、学生练习(学生练习时,连续播放儿歌《数鸭子》,让学生边听边思考,然后进行描绘表现。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记忆及想象,尽情描绘表达。)

5、评画(选出优秀学生作品进行评比,评选今天的小画家。)

6、结束课堂

第19课 蹦蹦跳跳

教学目标:

1、学习折扎昆虫的制作步骤、方法和要求,培养动手制作能力和表现能力。

2、养成耐心细致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折扎的方法、步骤与要求。难点:制作精美而有创意。教学准备:自制示范品 剪刀 彩纸。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1、创设动物王国情境,导人新课。

教师提问动物王国里都有什么动物呢?让学生观察思考。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将事先扎好的青蛙、乌龟、蛇各1只贴到黑板上。

语言激发:动物王国里就只有这几个人他们好无聊又好孤单,他们好想有更多的朋友陪伴他们,那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帮助这些动物找到更多朋友呢?那么就等着我们同学们这节课扎出更多的小动物好么?。

板书课题:蹦蹦跳跳

2、学生试扎。

本课内容较简单,可首先让学生按教材示意图试扎,培养其识图能力和学习上的主动性。

思考并试折:

(1)书中的斑马是怎样折出来的?(2)同一形状的纸可以从几种角度进行斑马?(3)怎样才能将折好的纸扎成动物?

3、教师点拨。

根据学生试折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有选择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制作。

指导点:

(1)构思:不同动物的结构不同。要巧妙地利用材料的特性灵活折叠出新形状。(2)折法指导

4、学生完成作业。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点继续折扎或重新折扎。

作业要求:(1)折扎方法正确。(2)操作耐心细致。

教师继续全面指导。

5、作业展评,课堂总结。

第20课

小泥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3、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想象一定的情境,并根据情境做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教学准备:课件陶泥 教学过程:

一、走进教室 看一看

1、课件展示在教室里玩耍的小泥人的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引导学主回答出“什么人”、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二、做个泥人 试一试

1、师生一起随意捏个外形。

教师在视频展示台示范讲解。(强调“随意捏”,要大胆,可夸张一点)

2、指名展示,师主共同调整。

三、捏捏泥人 动一动

1、课件展示小泥人的不同动作,配欢快的音乐。

2、师主同做“小泥人的体操”。

3、教师提问:你是怎样让你的小泥人做不同的动作呢?

教师小结捏泥人动态的要求。

四、美化泥人 乐一乐

1、课件展示5张制作完整的小泥人图片。

提问:你觉得他们美吗?美在哪里?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师生共同总结美化小泥人的方法。并用课件展示。

2、师主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指名展示,师主共同点评、调整。

五、合做泥人 玩一玩

1、课件展示一组小泥人的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从泥人的动态、细节的美化以及组合几方面来欣赏。

2、分组讨论:我们的小泥人在教室的哪个位置做游戏,做什么游戏。

3、小组合作表现。

六、展示泥人 评一评

1、学生下位自由观赏交流,评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泥人和一组小泥人。

2、指名介绍、评价作品。

引导学生从小泥人的动态、美化以及小组的配合几方面来说。

3、教师小结。

第21课

猴子上树

教学目标:

1、运用剪、撕、拼贴、组合等方法,集体合作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运用剪、撕方法制作树。难点:树木造型美观,组合有变化。

教学准备:剪刀 卡纸 胶水 颜料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让学生回想周围被人类破坏了的自然环境,增强学生保护、绿化环境意识。

2、提问:

从刚刚的讨论中你明白了什么? 要改善环境,你有什么办法呢?(植树)

3、揭示课题:猴子上树

4、提问:

同学们知道每年的植树节是哪一天吗?(3月12日)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来表达自己保护环境的愿望。

二、剪、撕树形。

1、回顾旧知。

首先我们要撕、剪出一棵棵的树干能组合成林。(出示旧知课目)以前我们画过各种姿态的树,对树干和树叶有所了解,还用挂历纸撕过风景画,剪贴过村庄。现在我们要用学过的撕、剪方法来剪出各种形状的树干,撕出美丽的树叶。

2、出示一张挂历纸。提问:

谁来说一说,这张挂历纸哪些地方适合剪树干,哪些地方适合撕树叶?(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强调撕、剪树干、树叶时要选择适当的颜色。可两个同学合作,一个剪树干,一个撕树叶。

3、学生动手撕、剪,教师个别辅导。

三、组拼、粘贴成“树林”。

1、拼摆树木。

(1)出示“树干”、“树叶”示范拼摆成一棵树。(2)提问:还可以怎样拼摆?(学生变换组拼方式)(3)教师演示展示相同的“树干”、“树叶”,不同的拼摆方式。(4)学生上台用不同的树干、树叶进行拼摆。(两个同学上台拼摆)(5)小结:不同的材料,也有不同的拼摆方式。

2、树林的组拼。

(1)一棵棵的树拼摆好了,我们就该把它“种”到荒山上,组拼成树林了(出示组拼图1)

提问:你对这幅树林组拼图有什么意见呢?(没有层次、疏密变化)(2)(出示树林组拼图2)让学生明白组拼树林时要注意有远近层次和疏密变化。

(3)组拼树林需要大家集体合作。(出示学生组拼情景)提问:他们是怎样分工合作的?我们在组拼时应该怎样做?(学生回答)(4)教师归纳小结,提出作业要求:同桌两人合作将树干、树叶拼摆成一棵树,然后涂上胶,一起到“荒山”上来“种树”。(出示集体作业纸)(5)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教师对学生给予肯定。

第22课 剪纸动物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针对动物的形体特征来进行剪纸活动,在锻炼学生观察力的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剪纸的方法。

2、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3、体验、探索学习带来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剪纸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怎样剪出来才能像

五、教学准备:软纸,简单,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

第一课时.示范作品,激发兴趣。

(1)教师用投影展示一些作品(喜鹊登梅、五谷丰登、北京申奥、动物乐园等)引起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

(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a你还见到过哪些剪纸作品?

b这些作品是怎样做出来的?

(3)教师介绍剪纸艺术的历史及广泛用途。

2. 学习实践剪纸方法教师介绍工具、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纸样)动手剪刻。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教师巡视,适时指导。交流经验,总结方法(先刻小空,再剪大空;大空可对折后再剪;锯齿可连续剪。尽量避免断开或 走样)。3.课后搜集资料,加强练习

学生回家搜集一些资料(图书、图样、网上查询、向父母请教等),自己创作设计新图案来剪刻,说出你的创作意图是什么?

第二课时

一.介绍交流作品展示作品:

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学生课外完成的剪彩纸作品;

介绍作品:为了让同学们了解你的作品,请你把它介绍出来(创作意图及剪纸方法)。比较各自的作品:将自己的作品和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比较,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拓宽思路,想象创作

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几幅用彩纸随意折叠后剪刻的作品。

学生实践:拿一张正方形彩纸,随意对折、剪裁,可圆可方,打开剪纸,用投影仪放映。学生观察,46 发现了什么?(都是对称图形,几乎没有相同的作品)这时,同学们自觉地进入了由模仿到创造的学习氛围中,由于不受任何条件限制,他们的创作思维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发展,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 交流评价作品

展示学生的新颖作品,教师应给予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全心全意互相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四.课后提升

上一篇:瓶子幼儿园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下一篇:给环卫工的慰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