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校年工作计划(要点)

2024-09-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学校年工作计划(要点)(精选8篇)

小学学校年工作计划(要点) 篇1

一、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采取自培、走出去、请进来,提高名师、骨干教师业务素质,带动全体教师。

二、继续严格控制班容量

争取三个学校2014年新招一年级班容量均控制在60人以内。

三、财务支出节俭

总校、西校区两个学校不安排大的修建项目,所拨经费维持正常的办公用品、水电费、取暖费、桌凳更新、电教设备维护等支出。

西校区有两个安全隐患需消除:一是校门南边有20多米围墙严重倾斜,需拆除重建;二是3号楼的二层楼道走廊栏杆年久松晃,需要加固。

四、家乐园分校基本设施、人员计划1、2014年拟招生5个班300名学生,需配教师15人;教师办公桌椅15套,资金3万元;学生桌椅300套,资金5万元。

2、2014年将有学生600人,需配图书15000本,每本平均15元,需资金225000元。

3、基本体育器材1万元。

4、教师电脑36台,11万元。

5、会议室兼多媒体功能室60万元。

6、2014年冬季取暖费(1-3层)24万元。

小学学校年工作计划(要点) 篇2

1. 精心谋划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兽医工作, 努力提高兽医服务水平

(1) 调整思路, 明确目标任务我国已进入经济社会加快转型的关键阶段, 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 养殖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产业结构的调整, 对兽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关国际组织将兽医服务定位为全球性公共产品。兽医工作在保障动物产品生产供应、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兽医工作的两大任务是有效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动物防疫目标是逐步消灭重点动物疫病。要不断提高兽医行政执法水平, 加强制度建设, 构建完善长效机制, 切实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适应人们对动物产品消费的数量和质量需求。

(2) 理清兽医工作职责, 提高兽医服务水平要构建兽医工作责任体系, 着力提高兽医工作组织管理水平。在继续坚持动物防疫地方政府负总责的框架下, 强化管理相对人的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责任, 构建"地方政府负总责, 生产者承担第一责任, 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兽医工作责任体系。要履行好兽医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责。要把兽医公共服务的统一性与市场服务的多样性有机结合起来, 处理好政府兽医工作机构与社会化兽医服务组织的关系, 发挥好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作用。同时, 加强政策引导, 构建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 提高兽医行业自主服务水平。鼓励大型企业中的执业兽医参与社会化服务。

(3) 强化政策研究, 增强兽医工作的针对性围绕兽医工作中心任务, 组织开展兽医事业发展重大政策调研。结合实际, 提出符合事业发展需要的政策建议。重点组织开展兽医法律法规、基层兽医服务体系、重点动物疫病防控政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兽药质量监管及兽医工作基础建设等的调研。积极为推动兽医事业科学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出谋划策, 做出贡献。

(4) 结合实际, 建立健全兽医工作长效机制要按照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要求, 制定禽流感、口蹄疫防治计划, 猪瘟、蓝耳病、常见猪病及常见牛羊病防治指导意见。启动实施畜禽健康促进计划, 加快推动种畜禽主要动物疫病的监测净化工作, 严格种畜禽养殖的市场准入标准。各地要以实施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为契机, 结合当地实际, 制定辖区内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和重点动物疫病防治计划, 大力开展宣贯工作。

2. 强化措施, 毫不松懈地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1) 着力强化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和监测等基础工作

按照2012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 抓好春秋两季集中免疫, 加强日常补免, 尽力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当”。按照2012年国家动物疫病监测计划、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做好疫情监测和预警工作, 严格疫情报告和核查制度, 要充分发挥中央、省、市、县、乡五级动物疫情测报体系和动物疫情测报站的作用, 保证疫情信息及时、报告准确。重点组织开展口蹄疫、禽流感、布病等疫病病原学专项监测, 做好疫情形势研判, 为制定完善重点动物疫病防治计划提供科学依据。继续开展种畜禽场主要垂直传播性疫病监测工作。完善应急防控机制,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应急管理等相关业务培训, 及时果断处置突发动物疫情。统筹做好常规病防治工作, 加强对生猪、牛羊疫病防治的指导。

(2) 着力强化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的防范坚持内防与外堵相结合, 加大边境地区防控力度。加强非洲猪瘟、小反刍兽疫等外疫防控技术储备。做好非洲猪瘟风险分析评估。加强边境地区监测、疫情排查、边境督查等防控措施。做好边境地区联防联控, 积极协调有关部门, 建立健全跨部门协作机制。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 果断处置突发疫情。继续推进马鼻疽消灭工作。

(3) 着力强化布病等人畜共患病的防控继续加大对布病的防控力度, 有效遏制人畜共患病的上升态势。积极争取政策, 做好实施“布病防控三年攻坚计划”的准备工作。按照《全国布病防治工作方案》要求, 分区防治, 分类指导;实施好14个部委联合下发的《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 (2010-2015年) 》, 对包虫病重点省份, 要开展疫情调查, 加强免疫、检疫、驱虫等各项防控措施, 要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做好综合防控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大对血吸虫病家畜查治、家畜圈养、封洲禁牧、安全牧场建设等综合防治措施力度, 巩固防治成果, 严防疫情反弹;做好狂犬病、结核病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3. 切实做好兽药监管工作, 提高兽药质量

(1) 强化兽药质量安全监管继续实施兽药良好经营规范 (GSP) , 规范兽药经营活动。继续加强兽药质量监督抽检工作, 强化抽检结果利用, 实施检打联动, 进一步提高兽药质量安全水平。完善兽药标签和说明书范本。加强兽药监管信息建设和运用工作, 提升兽药监管信息化水平。紧紧围绕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继续做好疫苗生产、供应以及质量监管工作, 满足防控工作需要。继续健全完善驻厂监督、飞行检查、批签发等监管措施, 深化经营、使用环节监督抽检模式, 确保兽用生物制品安全有效。加大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罚力度, 严格查处违规生产企业, 确保疫苗质量安全。

(2) 健全完善兽药政策法规和标准开展《兽药管理条例》执法情况调研, 加快推动《兽医器械管理条例》立法进程, 抓紧推进出台《兽用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管理办法》;完成《兽用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兽药注册评审程序》和《飞行检查工作程序》制修订工作;启动《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管理办法》、《兽药注册办法》、《兽药GMP培训指南》、《兽药GMP检查员管理办法》和兽药注册及分类资料要求调研修订工作;开展2010版《兽药典》未收载品种兽药标准的清理和发布工作;推进2015版《兽药典》编纂工作, 开展兽药标准修订工作。

4. 加大执法力度, 努力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1) 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全面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意见》, 扎实推动动物卫生监督各项工作的开展。严格执行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六条禁令”。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整顿。开展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执法能力考核, 重点解决差额补贴、自收自支的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以及不具备独立执法主体资格和独立账号等突出问题。完善动物卫生监督法规标准体系。强化养殖环节动物卫生监管。贯彻落实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加强屠宰环节动物卫生监管。健全生猪定点屠宰环节“瘦肉精”监管制度和措施, 推进产销联动、检打联动, 落实屠宰企业主体责任, 强化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规范动物卫生监督行政行为。开展年度行政处罚案卷评查、行政许可档案抽查, 规范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和行政强制行为, 提升动物卫生监督依法行政水平。严格动物卫生监督证章标志管理。强化使用监管, 严查违法、违规、违纪行为。推进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 推行动物检疫证明出证电子化。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模式创新试点。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队伍的培训。

(2) 深入开展兽药残留监控工作加强兽药使用监管, 实施好《动物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 强化畜禽等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测。继续实施兽用抗菌药使用整治行动, 强化抗菌药监管和科学用药宣传,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兽药重点品种安全再评价工作。加强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 保障用药安全。

(3) 加强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积极推进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 加快推进生物安全区建设与评估。研究制定生物安全区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意见, 完善无疫区管理技术规范, 制定生物安全区标准。在6个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省份开展跨省调运动物卫生风险评估试点。强化已建成无疫区的监测、督查。开展省级动物卫生风险评估试点工作, 各省份要组建动物卫生风险评估机构, 建立专家队伍, 开展技术培训。

(4) 积极推进动物标志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和推进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完善畜禽标志和养殖档案管理等办法, 制定数据库建设等规范标准, 制定追溯体系建设规划。完善中央和省级数据中心建设。制定发布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的考核评价指标, 加大宣传培训和监督检查力度。

(5) 加强兽医实验室和动物诊疗机构的管理加强兽医实验室管理, 就是要健全完善兽医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强化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严格动物病原微生物菌 (毒) 种管理。深入推进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 组织开展实验室能力比对工作, 提高实验室检测诊断能力。加强动物诊疗机构管理, 就是要重点规范城市动物诊疗市场, 着力培育动物诊疗机构发展, 推进动物诊疗机构的标准化建设。

5. 不断创新兽医管理体制机制, 提高机构队伍工作能力和水平

(1) 深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在巩固现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 继续采取积极有效措施, 按照“完善机制、提高素质、增强能力”的要求, 深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要全面总结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深入研究进一步完善兽医管理体制机制的政策措施;要坚持改革方向不动摇, 特别是要处理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与乡镇综合改革和地方机构改革的关系, 避免各级兽医工作体系产生新的波动;要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 规范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标准化运行。

(2) 加快新型兽医队伍建设加强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创新兽医队伍管理手段;深入推进执业兽医制度建设, 继续做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 研究完善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长效机制;加大执业兽医制度宣传力度, 加强从业资格准入管理和从业行为监管。继续强化官方兽医队伍建设, 做好官方兽医培训工作。努力提升官方兽医队伍整体素质;加强乡村兽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和管理, 强化乡村兽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落实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经费, 加强经费使用管理;加快建立地方兽医行业协会,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行业协会各自的资源优势, 形成推动兽医事业发展的合力。

6. 加强兽医科技工作, 为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1) 加快兽医科技发展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 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推进成熟技术产业化。加强兽用生物制品应用技术研究, 完善产业化品种结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配套技术。加强中兽医和中兽药研究, 发挥中兽医和中兽药在动物疫病防治中的作用。有效利用各级兽医机构和人才队伍, 抓好综合配套技术、集成示范技术、快速检测技术的推广应用, 积极探索针对各类养殖场所的疫病综合控制措施, 促进风险关键点控制技术在从农场到餐桌全过程中的应用。

7.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不断增强参与国际兽医事务的能力

学校后勤管理工作要点研究 篇3

关键词:学校;后勤管理;教学;现状;实际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063-01

做好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意义是非常重大的,首先其对顺利办学来说是物质基础,涉及到校舍、物资供应等,只有在后勤工作保障和完善的前提下学校的教学工作才能够正常的开展和进行。其次好的学校后勤管理工作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起在校学生的学习热情,完备、科学、先进的教学设备在提供给学生良好教学环境的基础上还让学生彻底的摆脱了后顾之忧。第三,好的学校后勤管理还为教师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最后好的学校后勤管理工作还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

一、当前学校后勤管理工作问题

(一)社会化程度低。从当前学校后勤管理的形式来看,虽然已经形成了后勤实体,不在依附于学校本身,但是后勤管理的思想人就比较保守和落后,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理念不足,尤其是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仍旧是比较传统的,绩效评价方面的制度完善程度也不够。从学校后勤管理的融资能力来看,学校对后勤管理持续的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就使得其社会化的意识严重的被弱化,无法实现自我融资。

(二)对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认识不到位。当前很多教职工对学校的后勤管理低偿服務有很大的不理解,并且觉得学校后勤管理收费是不应该的,这种思想是很多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瓶颈。已经对其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所以要想更好的进行学校的后勤管理打破原有的管理理念则变得非常重要。对于后勤管理人员来说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来武装自己也意义重大,但是当前学校后勤管理人员多不思进取,工作当中创新意识不强,抱着“铁饭碗”的思想从事工作,工作效率低下、服务质量没有办法保证。再有学校后勤人员的人才选拔、评比、职称评定等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比较落后的,并且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这些都和后勤管理理念落后有着一定的关系。

二、学校后勤管理要点分析

(一)“四化”管理理念的确认。笔者对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目标总结为“四化”,分别是制度化、标准化、精细化、责任化,“四化”的具体内容如下:

1.制度化: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之下制度化是后勤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有利保障,学校的后勤管理应根据实际需要,建立起相关的制度,用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实现制度化的生产资料分配以及资产利用。制度化的后勤管理工作同时也是学校现代化管理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对于后勤管理作用的发挥意义重大,是保证后勤管理稳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所以当前的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应该逐渐的走向制度化发展的道路。

2.标准化: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要想更加的科学则必须以标准化作为理论的基础,利用标准化的要求来建立起和后勤管理工作相匹配的制度,保证资产、物资、职责等的分配有序进行,同时标准化的学校后勤管理工作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的效率,保证服务的质量。

3.精细化:精细化是确保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施行方式的方向性,在科学、精细化的分工下,是实现后勤管理工作由内到外效果最大化的有效途径,保证了后勤管理当中的各项工作向着更加科学、统一的方式发展。

(二)后勤管理机制的健全。对于学校来说,后勤管理工作要想发挥出更好的效用,则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在不断完善有关制度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有关人员的管理,不断的健全管理机制。第一,要不断的对学校后勤管理的内部机构设置进行优化,精简管理人员,并将各项管理工作责任到人,有效的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第二,采用考核的方式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素质,可采取绩效考核的方式进行,让管理人员的工资水平和其服务挂钩,提高其工作效率及质量。

(三)处理好承包和监督管理之间的关系。在学校的后勤管理当中学生宿舍、食堂、超市等都属于基础性的设备,那么针对这些基础设备所开展的后勤管理工作则属于基础性的管理工作。很多学校这些后勤服务采取的都是承包的方式,但是由于监督管理的不到位,食品安全、校园安全等问题频发,在排除学生自身原因之后,承包方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些甚至还对学校的管理工作造成了重大的影响,故学校后勤管理应该充分的认识到自己对于承包方的监督以及管理的责任,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保证其为师生创造出更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总结:

表面上学校后勤管理和学校的发展关系并不大,但实际上其对学校的整体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到了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等是否能够顺利的进行。当前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中存在着社会化程度低、对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认识不到位、后勤管理机制灵活程度不够几个问题,要想使得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与时俱进,需要在确定“四化”管理理念的基础上不断的健全后勤管理机制,并有效的处理好承包和监督管理之间的关系,这不仅是有效破解当前学校后勤管理滞后的有效措施,也是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当中的要点。

参考文献:

[1]刘强.重庆高校社会化中发挥育人功能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6月.

[2]焦岩,田书义.强化后勤管理行为,重在全员教育[J].高校后勤研究,2007年第 4 期.

[3]李凤祥.浅谈中小学后勤工作中蕴含的育人功能[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年第 11期.

2014年学校工作要点 篇4

2014年是我校“教育科研成果年”,是我校教育质量年,也是师德建设年。其工作目标:“争创星级平安校 争创初中教学十六冠,争创目标考核一等奖”;教育教学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教育工作作风更务实,管理精细化;教学科研评审申奖,质量再提高,开展让磨课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打造“快乐高效课堂”;安全稳定强责任,校园更和谐,争创星级平安学校、和谐校园;规范行为,以德育人,立德树人,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加强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强化素质教育,活跃校园文化;师德和思德建设,校风行风好;认真研究“师德修养提升,教育理念提升,教育质量提升,校园文化提升”;坚定不移地提高办学质量,一丝不苟地抓安全稳定工作,提升办学品位,彰显办学特色,传递正能量,彰显学生个性;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让庙安师生提速奔跑;为落实质量管理、高效快乐课堂教学,完成各项工作目标要求,特制定此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这一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宣传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实质,把广大干部师生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三中全会的决策部署上来。围绕“做优秀学生,当人民满意教师,办人们满意教育”目标,提高教育质量,确保安全稳定,努力建设书香文化校园,切实注重教师队伍数量向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转变,注重学校育人向注重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转变,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始终。坚持“校园文化立校,规范管理治校,名师群体兴校,质量品牌强校”总体战略思路,围绕实现“出名师,育名生,塑名校”“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成功的教育”办学目标,以“自信自强 做人读(教)书”,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以打造快乐高效课堂为重点,以培养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师生精神面貌为基础,以严格规范为准绳,以质量为生命,以“把学校做精”、“把管理做实”、“把教学做活”、“把团队做强”“把学生做亮”的质量理念,唱响“用质量赢得尊严”的主旋律;做强教职工团队,做亮学生行为,转变工作和生活作风,努力实现教育观念有新跨越,学校管理有新举措,校园文化办公室文化建设有新亮点,教育质量有新突破,办学水平上新台阶的工作目标,切实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全面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管理效益和办学水平。

二、工作思路:外树形象,内强素质,规范管理,减负提质,强化村小管理;

工作目标:师德修养新变化,教育观念新跨越,教学质量新突破,校园文化新特色,学校管理水平大提升。

三、质量方针

课堂教学效益至上,学校利益至上,师生发展为本,优质服务为先,科学管理导向,质量品牌为根。

四、质量目标

1、校内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为零;重大教育、教学责任事故为零,争创星级平安学校;争夺初中教学16连冠,升国重16名;年终目标考核一等奖;小学教育教学上台阶;

2、努力构建学习型团结型学校,倾力打造书香文化校园。开展“四爱”活动,写字和口算、对话等教学活动,做到教师教学“六认真”工作,保证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

3、德育活动在落实构建学习型学校的基础上保证教育质量,加强师生礼貌礼仪教育,加强师德,注重政治学习,关爱留守学生,加强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寝室文化特色和“三风”建设;

4、职高送生全面完成,学生毕业合格率达100%。

5、加强校务公开、后勤工作保障率服务满意率在90%以上。

6、学校经济运行稳步好转,消赤化债,由副校长分管后勤和基建,学校发展进入良性轨道。

7、积极做好小伙房项目建设,该变村小的精神面貌,让校园得到净化、亮化、美化。

8、改变学校师生窗户,确保防寒保暖和安全防护。

9、加强学校党建工作,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师德师风建设,积极开展“快乐大课间”主题活动,严格执行教师职业道德一票否决制。

10、实施每周一行政人员和教研组长听课日。

11、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和评优选模制度。

五、质量战略对策 坚持依法治校,以制度建设规范人。完善学校管理体系,理顺学校管理体制,健全完善学校《2014年奖励性绩效考核方案》。在逐步实践修改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交账制度》,为学校科学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精神和物质保障。

2.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主管理凝聚人。

学校以育人为宗旨,教师以育人为己任。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的原则,学校的一切管理活动必须坚持以教职工为本、以提升教职员工的生命价值为本的原则,以事业凝聚人心,大力实施“教师健康工程”建设,提高教职工归属感、使命感、责任感;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努力提高管理决策水平;提高家长及社会对学校满意度、认可度,从而扩大学校知名度、美誉度。3.坚持典型引路,以榜样的力量引领人。

一是班子成员要牢记八个字:“定位、亮本、自律、创新”,做到履行职责、展示风采、自强自律、务实创新,成为教师向前看齐的典范,带领教师不断前进,不断超越。

二是以“三名工程”建设为切入点(名师、名生、名校)用身边鲜活的榜样引领广大师生,培育校园主流文化。涌现大批以“老实人”为代表的智者、勇者、行者,使之成为学校发展的主流群体。以“德业双馨”教师的示范作用和以老带新,以能带新,以强带弱,实施名师群体兴校战略,促进优良校风、学风形成,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4.强化管理改革,以完善的管理体系、科学的管理机制激励人。

学校管理从经验型管理转化为科学型管理;从“他律管理”转化为“自律管理”;健全和完善奖惩制度、奖励性绩效分配等制度,坚持常规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

5.加强队伍建设,以搭建多元平台发展人。

提高教育质量要从教职工的再教育抓起。学校的当务之急是下大力气建设一支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教职工队伍,以保证学校的持续发展。一是加强师德教育。要通过开展主题教育,引导教职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校荣我荣,校衰我耻,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使自己的能量最大限度地释放。要有效进行人文环境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增强教职工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二是要有效提高师能。要落实教研常规制度,让听评课成为教师一一种自觉行动。开展因时施教、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特长培养,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意识与能力。6.向“优质轻负”要质量,以 “有效教学、有效训练、有效科研”促进人。

一是要牢固树立“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是学校稳定、持续、全面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观念。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工作的重点是课堂、核心是落实、关键是教师。教师要管教管导,要切实在学生合格率、优秀率、提高率、安全率、稳定率等方面出点子、想办法、下功夫。学校将把教学质量、巩固率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

二是要规范常规教学管理。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繁简恰当,加速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加强薄弱学科、薄弱班级的教学管理,有效抵制不良教风。加强起始年级、毕业会考科目班级的质量管理。

六、优质目标

A、狠抓学生学习规范,以学习习惯的养成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B、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点。深入开展教学“六认真”(即备课、上课、教研、批改、辅导、考查),提高教师整体业务素质;

C、继续创建书香校园:规范抓、扎实抓、坚持抓,创品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更多教师争做学习型教师,更多班级成为特色鲜明的书香班,更多学生成为有一定文化底蕴的书香少年。

D、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策划举办好“快乐大课间”、第七届 艺术节,举办“第七届冬季阳光体育运动会”。

E、继续狠抓考纪考风,纯校风。

七、轻负策略

A、提出“让学生有充足的休息时间、自我学习时间、自由活动时间”,控制学生学习时间,明确各年级体育活动时间,实行“大课间30分钟”制度。

B、要求全体教师树立“抓质量重在平时”,切实做到课内注重全体,课外辅优补差,注重个性特长的正效应。明确小学阶段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不让学生输在起跑线上;中学阶段重在学习方法引导,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八、德育管理:以“成才先成人”“先做人后读书”的育人理念为己任,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理念。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小学生以训练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为重点,以激发学习兴趣为突破口,中学生以训练培养生活自律、学习自觉为重点,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突破口,实施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力以赴提高德育实效。

十爱育人方法: 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 用爱的心情倾听孩子;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用爱的想象调动孩子;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 用爱的语言激励孩

子;用爱的管教约束孩子;用爱的胸怀包容孩子;用爱的机遇留给孩子。

九、安全和后勤管理:努力提高后勤保障质量,以优质服务、安居校园、人文校园留住人。

一是加强学校安全防范,努力建设平安校园。坚持“校园安全是首要质量”发展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以“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和“安全事故为零”为目标,力争做到“五严”:严格管理制度,严控教学事故,严防设施伤害,严堵意外伤害,严追有关责任。

二是继续加强后勤管理和后勤队伍建设,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改善师生的工作、学习环境和条件。搞好预决算和营养餐工作,生活服务部门要坚持“把孩子当作自己孩子对待”的服务理念,强化程序化、精细化管理,杜绝工作马虎、得过且过工作作风出现。让学生睡得安稳、让家长放心,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努力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

2020年学校党政工作要点 篇5

2020年是全面贯彻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精神、推进高质量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开局之年。学校全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党支部建设年、师德师风建设年”为契机,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学校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队伍建设为关键,全力推进高质量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努力开创新时代学校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1.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筑基,用“两个维护”铸魂。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自查和解决落实“两个维护”中存在的温差、落差、偏差。认真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严格落实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谈心谈话等制度,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2.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制定并落实党委中心组、党员干部、教职工、学生政治理论学习计划。统筹线上线下载体广泛深入开展学习,着力提升政治理论素质。组织开展“壮丽70年,阔步新时代”“我和我的祖国”等系列主题活动。召开2020年思想政治与意识形态工作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在全国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认真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组织签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严格管控校内各类讲座、研讨会、报告会、读书会、校园网络、微信公众号,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

3.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规范执行党委会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按照学校内设机构调整方案,选拔一批中层干部充实到相关岗位,推动学校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采取请进来、送出去、集中学习、网络学习等方式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着力提升广大干部的素质能力。修订完善中层干部考核办法,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高质量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把2020年作为“党支部建设年”,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完成党总支和党支部委员会换届工作,开展“两化一创”强基引领活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开展基层党建工作评估,持续开展党总支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积极对接教育部党组“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开展党支部书记轮训,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党员示范岗”“特色党支部”创建活动。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方针,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发展党员的工作。做好困难党员的定期慰问和突发特殊困难党员的及时救助。

5.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定学校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方案,落实领导班子进课堂、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进社团、进讲座、进网络要求,深入一线密切联系学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排查整治”的部署要求,改进会风文风,提倡开短会、专题会、现场办公会,提倡短、实、新文风;针对检查多评比多等问题,从学校各部门做起,把一些不必要的层层检查、层层汇报、层层开会、层层留痕等减下来,严格控制和规范各类评比达标表彰活动,进一步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切实整治“文山会海”,给二级学院松绑减负。

6.从严抓好党的纪律建设。强化党的纪律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严防“七个有之”,做到“五个必须”。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把党的纪律挺在前面,树立纪律权威。进一步推动学校以案促改制度化常态,防范廉政风险,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强化纪委监督执纪问责职能,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签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加强在重大项目建设、大宗物品采购、招生录取、干部人事、职称评聘、学生奖助学金评定等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

7.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统战群团工作。制定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继续开展结对帮扶、志愿服务、道德讲堂、文化大讲堂、普法教育、两争两创等活动。持续开展“文明职工、文明处室、文明学生、文明餐厅、文明宿舍”评选,营造崇尚文明、践行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打造美化、亮化、净化的校园环境,完成省级“文明校园标兵”创建工作。

完善统战工作制度体系,认真落实学校领导联系党外高级知识分子制度,调动党外高级知识分子参与学校事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开展民族宗教知识普及性宣传教育,举办大学生宗教知识竞赛,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防宗教邪教及境外敌对势力向校园渗透。

加强党对群团组织的管理,组织召开学校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二次会议,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学校改革和事业发展的积极性。

8.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召开2020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持重大事项请示报告、述职述廉、工作考核等制度,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党建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健全学校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扎紧织密制度笼子。适时开展党内法规制度执行情况、实施效果评估,增强党员干部制度意识、规则意识,强化制度执行力,推动制度落地见效。坚持“推动发展是第一要务,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切实解决党建、业务“两张皮”问题。积极探索“党建+”工作平台,推动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互促共进。

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9.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持续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将德育内容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升标准、严格要求,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建设一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品课、优质课。壮大思政教师队伍,力争师生比例达到1:350;打造以团干部、辅导员队伍、思政课教师为基础,以党支部书记为骨干的思政教育团队,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开展主题明确、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丰富育人载体,拓宽育人途径。

10.提升学生管理工作质量标准。组织召开2020年学生工作会议。提高学生日常管理,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评价标准、监督机制和考核办法。创建标准化学生公寓,全面提升学生公寓的建设档次和服务水平。强化资助育人理念,创新资助育人形式,实施精准帮扶,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提高辅导员工作的质量,推行辅导员下的班主任制,确保辅导员、班主任与在校学生比例稳定在1:200以内;加大辅导员培训和研修活动,举办校内辅导员职业能力比赛,不断提升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和能力素质;建立1至2个辅导员品牌工作室,推动辅导员事业发展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联系二级学院制度。

11.加强心理、体、美、劳教育。建立德智体美劳教育有机融合、协调发展的育人机制。加强心理健康指导与咨询服务,做深做细主题活动、心理剧、心理教育宣传月等工作,争创心理健康示范单位。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将成绩纳入学生综合评价,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最美大课间”等活动。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加快大学生艺术团发展,推动第二课堂成绩单信息化管理示范工作。开展劳动教育,将劳动融入学生学习和生活,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工作。

三、以“师德师风建设年”为主题,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1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列出师德准则“负面清单”,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学习宣传李芳、张玉滚精神,开展校内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弘扬高尚师德师风。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师德工程建设,出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方案,制定师德考核评价办法。深化师德师风综合整治,对师德师风问题随时掌握、及时纠正,确保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得到全面落实。

13.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完善教师培训联动机制,实施“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健全“双师型”教师认定制度,推进青年技能名师建设工程,组建技术技能大师库;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规范对外聘教师的管理,保证教学质量;做好教师高校教师资格证考取和职称评审工作。

14.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课程资源建设和应用为核心,以信息化竞赛为激励措施,开展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能力。实施教育数字化提升行动,推进信息技术与实训教学深度融合。利用信息化技术推动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和信息化优秀成果评选展示活动,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加快智慧校园建设,促进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创新应用。

四、全要素推动内涵式发展,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15.铸造素质教育品牌。突出素质教育目标,构建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体系和课程体系,将课程开发与建设作为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拓展素质类课程种类和数量,评选线上线下“金课”50门,积累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丰富素质教育内涵,注重素质教育实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思维、专业技能、审美和人文素养、体育和劳动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力争使素质教育成为学校育人的大品牌、新亮点。

16.丰富教学改革内涵。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学科、专业设置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学生就业有效联动,争创省级高职品牌专业群。开阔人才培养视野,尝试借鉴《悉尼协议》国际范式,开展专业认证探索与实践。推进基层教学组织达标创优建设,打通落实教学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努力探索实施“学历证书+若干专业能力证书(1+X)”培养机制,让技能人才不断“升级”。

17.提升教学工程质量。召开学校第二次教学工作会议,深化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统筹推进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资源库、优质教材、教学改革、教学成果、实训基地等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积极开展省级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工程,完成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收官验收,力争达到国家标准。针对性制定《学校质量发展规划》,加强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推进质量发展,力求教学质量、服务质量、管理质量综合满意度达93%-95%,以提升质量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18.深化招生就业创业工作。稳步扩大规模,计划招收xxx名高职高专新生,在校生规模达到x万人。全面提升招生质量,逐步由原来“追求量多”往“量稳质优”方向转变。召开就业创业工作会议,诊断形势,开出良方,打开就业创业工作的新局面。加大就业指导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以拓宽就业渠道为主线,扶持师生创业项目为辅助,力争平均就业率突破97.5%。注重创业教育,形成创业教育与竞赛实践双向互动、相互促进的模式。深度整合“发明杯”“挑战杯”“互联网+”等竞赛资源,形成从项目到比赛,从专业到创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9.拓展深化产教融合。深化与市、区的合作共建,加快推进与政府共建“xx大学”进程。推进现代学徒制实践,力争引进行业知名企业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促进“工”与“学”紧密结合,进一步实现教学服务企业,企业带动教学的双赢局面。筹划国家开放大学xx工程学院教学中心合作事项,积极寻求“一带一路”倡议下对外合作办学的可能性,争取引进用活优质教育资源。

20.提升科研服务水平。优化科研管理,细化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科研工作量要求,切实提升科研绩效管理水平,加大对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出台《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科研奖励办法》,激发教师科研热情。协调各类要素,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力争高层次科研成果实现突破。

五、夯实发展保障基础,优化办学育人环境

21.深化管理方式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推进二级管理体制改革,扩大二级学院自主权,全面推行目标管理、绩效管理,增强办学活力和创新能力,提升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修订完善职称评审、绩效考核和分配方案、资产采购、财务管理、内审内控等制度,着力构建涵盖各方面工作、内容具体详细、可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做到制度先行,程序规范,提高办学治校能力。

22.持续优化办学条件。统筹推进“一校两地三校区”协调发展。加速推进新校区建设,通过产教融合项目资金、发行政府教育债券和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等多元投资模式拓宽融资途径,确保新校区建设资金到位;加快推进新校区建设开工手续办理。力争2020年新校区投资x亿,建设x栋教学楼和x栋综合实验实训楼,完成部分学生宿舍、食堂和道路建设。强化两校区和谐均衡发展,同步推进西校区精品校园和东校区功能优化建设,校区投资xxx万元,完成教学楼、双创中心改造和绿化亮化提升工程,校区投资xxx万,建设1栋综合实训楼和1栋学生宿舍楼,整合校区教学资源,投资新建实训室20个。全面提升“互联网+”教育理念,加大信息化建设成果应用,推进信息技术和管理体制的深度融合,实现数字化教育和管理资源的“供给侧”改革,搭建全方位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化管理平台。

23.以人为本共建共享。提高教师的基本待遇、福利保障,争取职工综合收入人均增长10%,持续提升职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加快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改善师生学习、工作、生活条件,提高师生的满意度。

2012年中心学校春季工作要点 篇6

新的学期,新的起点。下学期,我们将狠抓学校管理,确保教学成绩稳步提升,同时,围绕校长队伍建设、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学模式探索、学校特色化建设等四个方面开展工作,大力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现将有关要点印发如下,希大家拿出具体措施,认真落实,确保各项活动落到实效。

一、校长队伍建设(xx负责)。

1、开展一次校长讲校和家长、教师、学生评校长活动。

2、培养学者型校长、业务型校长。让校长回归到书本、课堂中去,以此带动、促进学校的业务发展。

3、实行校长工作定期汇报制度,同时每月上交一份工作简报。要求内容具体、忌泛泛而谈。

4、召开一次学校管理现场会。

二、教师专业化成长(xx负责)。

1、继续开展好教师读书沙龙活动,督导教师认真撰写博文,力争在5月底前出版一期教师博文专辑。

2、开展好同读一本书活动。

3、探索实验开展一至二期教师大讲堂活动。

4、在六一期间,举办全乡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

5、鼓励教师搞教科研团体建设,6、组织编写小学生晨颂校本教材。教材分上下两册,上册供一至三年级学生使用,下册供四、五年级学生使用。

7、开展一次教师满意度测评活动。

三、教学模式探索(xx负责)

1、选派部分四、五年级优秀教师到灵宝、山东潍坊观摩海量阅读法教学模式,在我乡探索大单元教学法。

2、在一至三年级中搞好识字教学,力争三年级的学生认字量能达到3500字。同时将学生的认字量纳入学生的 考评之中。

3、在中学数、语、英学科教学中继续开展杜郎口教学模式,其他学科借鉴山东东庐中学导学案教学模式,乡中心学校给提供相关书籍和资料。

四、学校特色化建设(xx负责)

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曾提出的学生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体育、音乐、舞蹈、书法或在新教育、书香校园建设等方面,选取一到两种开展相应活动,力求师生参与面广、收到效果好,以此形成本校的特色。开学初学校要拿出自己的创建方案,交中心学校;学期结束时,乡中心学校要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评估。

五、作文月刊

各校每学期一刊,要切实选登学生的优秀习作,严禁抄袭、或从网络下载,学校将电子稿统一整理后上交乡中心学校,由中心学校统一印制、装订。

六、保障措施

1、各校长要高度重视各项活动的开展,给予活动足够的时间保证和资金支持。

2010年全省档案工作要点 篇7

一、围绕服务这个主题, 进一步使档案工作“进入主战场、服务老百姓”

对前几年坚持服务这个主题, 重点抓民生档案、农村档案、企业档案工作的成果不能估计过高, 要认真总结经验, 克服“差不多”思想, 再接再厉, 继续下功夫抓好档案服务, 尽最大努力缩小档案服务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

1. 要继续抓好涉及民生档案工作, 为“两个体系”建设打好基础。

凡是涉及社会保障、就业再就业、教育、医疗、诚信、物权、知情权和公共服务获得权等领域的档案都应列入我们的监督管理和服务指导范围。要与相关部门配合, 尽快使这些涉及民生、利用率又较高的档案数字化。要建立具体的保管利用制度, 实现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有条件的地方对涉及民生档案可以提前接收进馆, 以整合档案资源, 方便公众查阅利用。

2. 以非国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档案为重点, 抓好企业档案工作。

要通过培养树立典型、上门指导服务、利用协会和协作组互相促进等方式, 使企业充分认识建立档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引导企业档案工作走上“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路子。对非国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档案部门要组成服务小组, 由领导带队, 逐企业地上门服务指导。对企业档案工作做得好的典型, 要帮助他们总结经验, 利用媒体给以宣传。

同时, 要做好国有企业档案、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档案、旅游和自然保护区档案等经济科技领域的档案工作。

3. 采取整乡推进的办法, 抓好乡 (镇) 村两级档案建设。

农村档案既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又是涉及民生的重要档案工作, 而且还是我们工作的薄弱环节, 任务量相当大。各地要学习牡丹江、大庆等地的经验, 把农村档案工作列入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 引起地方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各级档案部门的领导和负责业务指导的同志, 都要具体抓好一个乡 (镇) 的档案工作试点, 同时要统一安排好业务指导力量, 由领导带队, 深入到乡 (镇) 村, 逐乡逐村地帮助指导档案工作。要明确乡村两级档案工作的具体责任人, 一般应由乡 (镇) 党委秘书和村会计具体负责。村级暂不具备条件的仍可实行村档乡管。乡 (镇) 级档案一般应统一到档案室集中保管, 以确保安全, 方便利用。

同时, 要继续抓好林权改革、社区和新的社会组织、经济组织的档案工作。

4. 加强查档、查文、展览、网站和编研利用等“服务窗口”建设, 完善服务设施, 改善服务方式, 提高服务水平, 追求服务效果最大化, 使各级综合档案馆成为名符其实的公共档案馆。

二、围绕发展这个要务, 全面加强档案基础业务建设, 不断提高档案工作的服务能力

各地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在总结“十一五”档案事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 提早做好“十二五”期间档案事业发展规划, 逐年有重点地解决本地档案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实现“以服务促发展, 抓发展保服务”。

1. 认真贯彻国家档案局8号令, 加大档案资源建设力度。

通过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8号令, 重新明确各单位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 加强机关档案工作。这项工作要在年底前完成。通过抓民生档案工作, 特别是抓好社区档案和新的社会组织、经济组织档案, 扩大监管范围, 扩张档案资源。通过借助地方政府发展文化建设的机会, 开展好档案征集活动。对历史档案抢救工作要进行阶段性的成果验收, 对有宣传价值的抢救成果要及时上报, 对抢救费的使用情况在上级验收前可请当地审计部门帮助审计把关。

2. 借助国家扶持中西部地区县级馆建设的东风, 全力抓好馆舍建设。

同时, 要特别注意加强档案馆的安全和保密工作, 堵塞漏洞, 确保档案绝对安全。

3. 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下发的《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 继续加大数字化建设投入力度, 尽快完成文件级目录数字化任务。

公开现行文件和查阅量较大的党委政府档案, 应开展全文数字化加工, 以方便查阅利用。

4. 加强档案法制建设, 依法加强对档案事业的行政管理。

要坚持档案行政执法检查与法制宣传相结合、与业务指导相结合、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实现行政执法检查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围绕创新这个动力, 继续深入开展向刘义权同志学习活动, 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在得悉解放军档案馆原馆员刘义权同志身患癌症仍忘我工作的感人事迹后, 作出重要指示, 希望全国档案工作者学习刘义权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各级档案部门要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精神, 继续深入开展向刘义权同志学习活动, 学习他的进取精神、拼搏精神、敬业精神、自律精神, 进一步提高档案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真正像刘义权同志那样“坚守平凡, 创造非凡”。

调动档案干部工作积极性, 目的是创新档案工作思路和方法, 转变工作作风, 提高工作效率, 推进工作落实。各单位、各岗位应该明确年度月度工作计划和具体工作目标, 一件一件地抓推进, 一项一项地抓落实。任务完成好的, 要给以表扬奖励。完成不好的, 要批评教育, 做到鼓励先进, 奖勤罚懒。对有指导意义的新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成果要及时上报, 积极宣传, 形成一种“以创新促发展”的好氛围。

要大力提倡抓点调研、面对面地指导服务的好作风。每一项重点工作、新的工作, 都应该先行试点, 探索方法, 积累经验, 然后在面上推开。尤其是对农村档案、企业档案等工作, 仅靠开会发文等一般号召是不会有太大效果的, 只有深入实际地具体指导服务才能有成效。

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 篇8

一、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1.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切实领会精神实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讲话精神作为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纳入干部培训教学计划。分专题、分领域举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培训班。组织高校开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专题研究。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

2.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党建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推动落实第23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各项部署。落实中办印发的《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切实推进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抓好院(系)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培训。研究制订《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加强中小学党建工作。加强民办学校党组织负责人队伍建设。切实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完善党建工作考评办法。严格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制度,切实提高党内生活质量。

3.做好教育系统宣传思想工作。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健全高校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课堂教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网络管理办法,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扎实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和使用工作,开展教材使用情况专项督查。研究制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和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制订实施高校思政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修订高校思政课建设标准,启动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推进高校思政课特聘教授试点,实施高校思政课择优项目。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计划”。实施“易班”推广行动计划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加强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和内容建设。组织高校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研制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办法。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

4.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落实密切联系群众等作风建设制度,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问题。认真贯彻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文件精神和制度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抓紧推动“两方案一计划”落实。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持续深入抓好整改落实。

5.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部机关、直属高校、直属单位、驻外干部队伍建设统筹力度,突出正确用人导向,继续深化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配合研究制订高等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干部管理监督,严肃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培训质量。研究制订直属高校、直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指导意见。

6.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廉政纪律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出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实施办法》,细化责任内容,实行“一案双查”。开展“两个责任”执行情况检查。加强教育系统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加大巡视工作力度,紧紧围绕“四个着力”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强化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进一步推进直属机关和高校廉政文化教育,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案件查处及问题线索审查处置力度,加强招生、基建、干部任用、校办企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

7.加强政风行风学风建设。进一步减少会议、文件,提高工作质量。完善督查制度,强化重点工作过程监控,认真开展机关作风评议工作。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健全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受理工作机制。落实窗口服务单位首问负责制。制订《教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推进教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学风建设综合治理,发布学校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推动厉行节约、节能环保工作,形成节约型校园建设新常态。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

二、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8.科学编制教育“十三五”规划。按照编制工作方案,研究起草教育“十三五”规划文本。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前瞻性、操作性,提升通过规划对教育进行宏观指导和统筹推进的能力。加强对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指导和监测,组织第三方机构研制教育现代化年度监测报告。

9.推动各省(区、市)和高校教育综合改革。组织开展《教育规划纲要》中期总结评估。继续跟踪指导上海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综合改革取得实质进展。指导各省(区、市)和高校制订实施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并做好报备工作。加强综合改革典型经验总结和推广。研究制订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

10.深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导督促各省(区、市)和有关高校研究制订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指导上海、浙江做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探索制订职业院校学生进入高层次学校学习的办法。研究出台《关于深化高中阶段学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指导和督促各地大幅减少高考加分项目,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完善自主招生,做好全国统一高考后开展自主招生的组织工作。继续推进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

11.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发布《关于推进管办评分离提高教育治理水平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入落实《教育部职能转变方案》。实行清单管理,依法明确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推进教育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推动所有高校完成章程制定工作,实现一校一章程。推动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章程建设。开展义务教育学校章程建设试点。加强学校章程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深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深入落实《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制度,深化招生、财务、干部任用等信息公开,完善监督检查机制。推进高等学校质量报告发布制度建设。启动全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开展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评估。扩大社会参与教育评价的领域,委托第三方参与教育评价。

12.推动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优化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推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优化东中西部高等学校布局。继续做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和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工作。印发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启动改革试点,有序引导部分有条件、有意愿的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推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制订高校分类体系和设置标准,加快建立高等教育分类设置、评价、指导制度,促进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推动各地优化城市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

13.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政策文件,召开全国民办教育工作会议。研究制订民办学校分类管理配套政策。推进独立学院规范发展。

14.继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建设。推进高级别人文交流框架内的教育合作。贯彻全国留学工作会议精神,制订《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管理规定》。启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加快外语非通用语种人才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和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监管。稳步推进境外办学。加大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建设。探索完善外籍教师服务和管理机制。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强示范孔子学院和网络孔子学院建设。拓展与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交流。

15.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力争基本实现学校互联网全覆盖。加快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国家教育决策服务系统建设和教育统计基础数据库建设。完善国家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继续加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力度,探索在线开放课程应用带动机制。加强“慕课”建设、使用和管理。推动高校仪器设备和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系统建设。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深化教学应用。提高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水平。推动实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继续办好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召开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举办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加强信息技术安全工作和教育信息化标准建设。

16.不断提高教育经费保障与管理水平。督促各地落实法定增长,推动各地建立各级教育生均拨款制度,依法保障财政教育投入。规范学校收费调整,完善非义务教育阶段成本分担机制,加强教育经费统计工作。健全监管体系,加强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强化内部审计。加强教育财务队伍建设,加快推进直属高校和直属单位总会计师委派工作,完善总会计师管理制度,开展全员培训。推进教育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学校实行“阳光财务”。

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引领、保障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17.加强教育法治建设。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制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文件,全面推进教育法治化进程。推动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加快《职业教育法》修订、《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和《校园安全条例》《国家教育考试条例》立法进程,积极推动《学前教育法》起草和《学位条例》修订。制(修)订发布《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规定》《高等学校国际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教师申诉办法》等规章。设立依法治教示范区。推进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关于加强法律顾问制度建设的意见》。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全面开展教育系统法治教育培训。

18.加强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制订法治教育大纲,统筹大中小学法治教育。组织编写宪法教育读本。建设国家青少年法治教育校外实践基地。推进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建设。开展青少年法律知识大赛、高校法治文化节等活动。实施中小学法治教育专任教师能力提高工程。

19.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方式。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方位占领高校法学教育和研究阵地,研究制订《高等法学教育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教学指导》。召开全国高等法学教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高等法学教育综合改革。深入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加强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校外法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大法学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力度。继续推进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双千计划”。积极推进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司法考试制度的有机衔接。

20.依法健全教育督导体系。深入实施《教育督导条例》,加快形成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开展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认定。制订《督学管理办法》。健全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开展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创新县(市、区)工作。开展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试点。做好专项督导。

21.推进国家教育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发布国家教育标准体系框架,制订教育标准制定审核办法,探索建立国家教育标准核准委员会。组织编制中小学学校建设标准。印发《义务教育学校安全规范》。制定关于规范中小学校服工作的意见,研制《中小学校服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加快基础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启动高职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发布部分职业教育专业顶岗实习标准。公布92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探索建立有关专业认证标准。

22.依法保障校园和谐稳定。创新校园安全管理,深化平安校园建设,积极培育平安校园建设优秀成果,运用法治方式研究解决平安校园建设面临的问题。加强学生安全法治教育,建立完善校园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突出问题集中整治行动,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加强学校安全形势分析研判,建立完善教育舆情处置和通报工作制度。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加强教育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内涵发展

23.切实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活动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继续推进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和“圆梦蒲公英”农村学生看县城活动。继续做好义务教育德育、语文、历史教材编写、修订、审查工作。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发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建设。制订《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继续支持校外教育,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试点工作。鼓励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指导家庭教育。

24.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印发《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探索推进体育考核制度改革,着力提升学校体育工作水平和学生健康水平。推进落实高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和年度报告制度。研究制订学校体育风险管理办法。研究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及与社会场地、设施的共享机制和新型安全保险制度。推进国防教育。研究制订深化学生军事训练改革意见,修订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

25.改进美育教学。印发《关于全面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意见》,召开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开齐开足艺术课,多渠道解决艺术师资短缺问题。建立艺术教育工作评价制度。推进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试验县工作。开展好全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高雅艺术进校园、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创建等活动。

2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各地落实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国家教师荣誉制度。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启动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深化教师培养培训改革。制订进一步加强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建立新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体系,统筹实施高校高层次人才计划。推进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完善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27.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推动各地实施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实施好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学前教育薄弱环节。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学前教育动态监管。推动各地建立学前教育教研指导责任区。做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区建设。办好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

28.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绘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进展态势图,定期通报各地均衡发展情况。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因地制宜保留并办好必要的村小学和教学点。进一步健全机制,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和帮扶工作。指导各地科学规划学校建设,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推动落实城镇新建小区配套学校建设政策,缓解城市大班额问题。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取得新进展。推动学校特色发展,提升学校品质。研制《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基础教育装备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的意见》。研制关于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

29.全面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推动各地普职招生大体相当,以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继续实施好普通高中改造计划和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改善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指导地方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研究制订普通高中工作规程。全面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开展高中创新实验室建设和创新活动平台建设。

30.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制订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制订行业企业办学指导意见,分类制订行业职业教育指导意见。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度试点。健全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研制中等职业学校部分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修订相关教材。审定公布“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实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行动计划、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职业院校规范管理行动计划。印发《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开展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诊断改进工作。出台《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完成第三批国家中职和高职示范校验收工作。推进职业院校示范专业点建设。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研究设立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推动各地办好相关活动。

31.着力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坚持中国特色、一流标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组织实施。继续推进医教、农教协同等协同育人,深化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探索推进医学教育分阶段考试改革试点,做好医学教育整体衔接。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建设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加强本科教学管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建立本科专业动态调整和专业预警机制。推进试点学院综合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继续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系列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加快产业行业急需人才培养。继续推进学位授权动态调整工作。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继续推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创业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面向自主创业学生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制度”。聘请各行业优秀人才担任学生创业就业指导教师。建设一批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实习实践基地。

32.充分发挥高校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扎实推进“2011计划”,加快构建完善高校科研创新体系。全面落实《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深化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方式和组织形式改革,启动高端智库建设。深化高校科研评价改革,完善高校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政策。组织开展第七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制订《关于全面深化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关于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创新的意见》。充分发挥普通高校及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职业院校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33.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推动出台国家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文件。办好开放大学,拓展推进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整体转型升级,推动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开展不同类型学习成果认证、学分积累和转换试点。研究制订老年教育发展规划。推动各地开展学习型城市建设,办好2015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遴选工作。

34.全面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研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办法》《外国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信息技术产品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做好《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宣传实施,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相关工作。实施“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进一步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加强语言文字监管体制机制和监测平台建设,发布年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开展中华经典资源库二期、三期工程建设和“书法名家进校园”活动、第18届推普周活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15周年宣传活动。联合中央电视台办好“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节目。完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体系。开展视障人员普通话水平测试,加强手语主持人才培养。推进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做好语言国情调查。做好民族地区语言文字培训工作。

五、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35.公平配置教育资源。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启动实施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行动计划。国家教育经费向边疆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倾斜。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研究扩大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推动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加大对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支持。继续做好定点联系滇西扶贫工作。实施《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编织保障贫困地区儿童成长的安全网。

36.继续大力推进入学机会公平。完善随迁子女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政策。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秩序,指导重点大城市进一步落实就近免试入学方案。改进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管理,提高中西部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缩小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

37.关心支持特殊教育发展。落实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继续实施特殊教育重大项目。扩大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规模,加强资源教室建设和无障碍设施改造。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孤独症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部)。发布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启动起始年级教材编写。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制订残疾人参加普通高考和研究生考试的特殊保障办法。组织开展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工作。

38.推进民族教育科学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召开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制订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意见。推进双语教育,加强双语教材和资源建设。完善少数民族各类专项招生政策。加强内地民族班教育管理服务。建设合格教师队伍,继续实施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夯实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推进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区教育科学发展。

39.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学生创业就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就业创业指导必修课和选修课。实施好各类基层服务项目。引导和鼓励学生到农村就业。鼓励更多学生参军入伍。加强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健全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创业就业的服务保障机制。推动实施“离校未就业促进计划”。完善学生就业信息和学籍信息沟通衔接,提高就业统计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40.落实和完善学生资助政策。落实好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国家助学政策,推动各地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和研究生资助政策体系。突出精准资助,坚决查处申请资助过程中的作假、冒领行为。落实资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继续强化资助资金监管。推动学生资助信息化建设。做好资助政策宣传。

上一篇:卫生系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汇报材料下一篇:公司安全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