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英语(精选6篇)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58人,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学习,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初步学会独立识字。能运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说话,会给部分学过的词语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能听懂别人讲的一件事,边听边记住主要内容,并能复述。能正确朗读课文,会默读课文,能说出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理解课文,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也有少数同学不仅基础较差,而且还非常马虎,缺乏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毅力,梁婉诗等同学,他们是复习阶段重点抓的学生,希望从习惯到最终成绩都能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二、复习内容和重难点
复习内容:八个单元32篇必学课文、听说训练、习作训练及练习。复习要求: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掌握本册中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并能根据拼音写出已学的汉字。
2.复习掌握本册所学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复习辨析同音字和形近字,进一步培养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3.复习掌握部首的几种特殊情况,能在字典中选择恰当的意思。4.复习掌握本册《词语表》中的词语,懂得意思,能口头或书面运用。
5、复习正确转述别人的话,复习讲述一件完整的事,复习听写
一段话的能力。
6、复习能借助重点词句,背诵指定的课文。复习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方法。复习课文与课题之间的联系。复习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和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7、熟读32篇课文,理解内容,并能按要求朗读课文或背诵、默写课文。
8、复习有顺序地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事物的方法,能有条理地记述一件事;复习信件的书写格式。复习重、难点
1、从汉语拼音入手,正确认读、默写学过的词语,掌握一部分多音字的读音和组词,掌握拼音的标调规则,能正确区别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
2、熟练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以及练习中的读读背背和成语。
3、根据每个单元的训练类型进行训练讲解,使学生正确掌握,灵活运用。
4、加强阅读训练,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5、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认真审题,正确选材,叙事完整,条理清楚。
三、复习措施
1、采取单元复习和各种归类复习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牢固掌握。
2、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认真地分析,采取结对子、一帮一等
方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提问、多辅导。
3、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先全面复习每一课,再重点攻有关重点课文的重点段落。
4、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学生出题,抢答,抽查,学生互批等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5、优帮差,加强合作与督促。
6、课堂上教会学生抓住每篇课文的知识要点,重点突破,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相机进行口语交际实践。
7、加强检查的落实,必要时动用小组长和班干协助,力求重要地方人人过关。
第一单元
复习课时及时间:
教学目标: 掌握29个生字及相关的词语句子、段落。理解课文内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背诵精彩段落。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字、词。教
学
流
程;动态修改部分
一、复习目标:
1、主体课文《古诗词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
2、“能说会写” “谈一谈观察的景象和感受”“观美景 写感受”
口语交际和习作。
3、“语文园地”中基础知识。
二、复习指导:
1、小组合作
2、归纳本单元的内容(字、词、句、段、篇)
三、知识梳理
教师巡视:
四、检查学生归纳效果::
五、更正 教师点拨:
六、当堂检测:
七、讲评,补漏。复习反思:
复习课时及时间:
教学目标: 掌握128个生字及相关的词语、句子段落。理解文章的观察方法,会写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字、词的掌握。
第二单元
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学会写作。教
学
流
程: 动态修改部分
一、复习目标:
1、主体课文《中彩的那天》、《万年牢》,《尊严》、《将心比心 》。
2、“能说会写” “以诚待人”
3、“语文园地”
二、复习指导:
1、同桌合作
2、归纳本单元的内容(字、词、句、段、篇)
三、知识梳理
教师巡视:
四、检查学生归纳效果::
五、更正 教师点拨:
六、当堂检测:
七、讲评,补漏。复习反思:
第三单元
复习课时及时间:
教学目标: 掌握26个生字及相关的词语、句子、会(读、写、解、用),大量阅读古典名著体会写作的方法,会写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基础知识,写作的方法,学会抓住重点词语,感悟故事说明道理。教
学
流
程: 动态修改部分
一、复习目标:
1、主体课文《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 》。
2、口语交际
3、“语文园地”。
二、复习指导:
1、小组合作
2、归纳本单元的内容(字、词、句、段、篇)
三、知识梳理
教师巡视:
四、检查学生归纳效果::
生字及相关的词语、句子、会(读、写、解、用),五、更正 教师点拨:
六、当堂检测:
七、讲评,补漏。
复习反思:
第四单元 复习课时及时间:
教学目标: 掌握28个生字及相关的词语、句子、会(读、写、解、用),通过读书体会不同风格文章表达上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字、词的掌握及运用。掌握写信的方法。
教
学
流
程: 动态修改部分
一、复习目标:
1、课文《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2、“语文园地”。
二、复习指导:
1、小组合作
2、归纳本单元的内容(字、词、句、段、篇)
三、知识梳理、教师巡视:
四、检查学生归纳效果::
五、更正 教师点拨:
六、当堂检测:
七、讲评,补漏。复习反思:
第五单元 复习课时及时间:
教学目标: 掌握19个生字及相关的词语、句子、会(读、写、解、用),感悟课文理解内容品味语言领悟写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作者把现实同幻想有机地结合的写作方法。教
学
流
程: 动态修改部分
一、复习目标:
1、主体课文《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
生命》和《花的勇气》。
2、“语文园地光”中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语言积累、古诗句欣赏、文化知识
二、复习指导:
1、小组合作
2、归纳本单元的内容(字、词、句、段、篇)
三、知识梳理
教师巡视:
四、检查学生归纳效果::
五、更正 教师点拨:
六、当堂检测:
七、讲评,补漏。
复习反思:
第六单元 复习课时及时间:
教学目标: 掌握22个生字及相关的词语、句子、会(读、写、解、用),体会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乐于与同学讨论疑难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
熟练掌握本单元的基础知识。教
学
流
程: 动态修改部分
一、复习目标:
1、主体课文《乡下人家》、《牧场之国》,《古诗词三首》、《麦
哨》。
2、“能说会写”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提出不同意见”、3、“语文园地”
二.复习指导:
小组合作
归纳本单元的内容(字、词、句、段、篇)三.知识梳理
教师巡视: 四.检查学生归纳效果:: 五.更正 教师点拨: 六.当堂检测:
七.讲评,补漏。
复习反思:
第七单元
复习课时及时间: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及相关的词语句子、段落。理解课文内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背诵精彩段落。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文章思想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字、词。体会文章思想内容。
教
学
流
程: 动态修改部分
一、复习目标:
1、主体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全神贯注》,《鱼游到了纸上》和《父亲的菜园》。
2、“语文园地”。二.复习指导:
小组合作
归纳本单元的内容(字、词、句、段、篇)三.知识梳理
教师巡视: 四.检查学生归纳效果:: 五.更正 教师点拨: 六.当堂检测:
七.讲评,补漏。
复习反思:
第八单元 复习课时及时间:
教学目标: 掌握27生字及词语句子、段落。理解课文内容,正确领悟课文的中心思想。通过名人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掌握生字词,品读课文,掌握文章的重点句。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字、词。借助中心句领悟课文的中心思想。了解英雄人物的高尚品质。教
学
流
程: 动态修改部分 一.复习目标:
1、主体课文《寓言两则》、《文成公主进藏》,《普罗米修斯》、《渔夫的故事》。
2、“语文园地”。二.复习指导:
小组合作
归纳本单元的内容(字、词、句、段、篇)三.知识梳理
教师巡视: 四.检查学生归纳效果:: 五.更正 教师点拨: 六.当堂检测:
七.讲评,补漏。
关键词:英语,教材,修订,容量,话题
2011年, 根据修订后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结合教材的实验情况, 《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 (七至九年级) 教材开始了新的一轮修订。截止到2013年, 整套教材的修订已经基本完成。修订后的教材仍以单元话题形式编排, 以主要人物的活动为主线, 各单元、各册之间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衔接, 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的学校、家庭等日常生活和活动, 但是话题更为广泛, 体裁也更为丰富, 结构也更加清晰。修订教材到底有哪些具体变化呢?现就本人工作角度的一点认识, 分析如下。
一、教材容量和难度减低了
1.总体编排体系。初中阶段教材编写继续采用教案式编排, 但修订后原九年级上下册合并为全一册。其中, 七年级分为上下册, 每册8个单元;八年级分上下册, 每册8个单元;九年级全一册, 共10个单元。这样, 原来的初中阶段6册调整为5册;原有整套教材44个单元降为42个单元;新授课由原有308个减为252个, 适当降低了教材容量。
2.单元结构。在保持教材原内容特点和教案式编排等风格基础上, 每单元由7+1模式改为6+1模式, 即将原来的7个新授课加复习课改为6个新授课加复习课, 以方便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安排教学计划。
3.具体内容。本次修订对语法、语音、词汇等进行了更为系统的梳理。改写或替换了部分课文内容, 对语法、词汇、功能意念的呈现重新进行了梳理和安排, 删除了部分超标词汇和超标语法项目。初中阶段词汇在小学阶段掌握423个核心词汇的基础上, 学生能使用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达到英语五级目标要求。语法教学从七年级上册开始系统介绍, 采用归纳法展示语法规则, 并对语法项目进行小结。从七年级上册开始, 在复习课中听与说部分增加语音练习, 引导学生发现读音规则, 及时总结归纳。
修订后的教材在保证教材语言地道生动的基础上, 同一单元话题下的重点词汇、语法和功能项目出现得相对集中, 在全书的呈现中做到螺旋式上升。教材的难度也相应降低, 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二、话题更为丰富了
本次修订参照修订后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24个话题项目表, 重新调整本套书的话题。七年级上册的话题基本没有变动, 只是将第8单元的话题由“讲英语的国家”改为意义更加广泛的“国家”;七年级下册的话题调整比较大, 将原有1~4单元的旅行浓缩到1~2单元, 北京之旅改成了围绕丝绸之路的中国之旅, 使得故事发展的节奏加快, 并扩展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学习。增加了学校生活、课外生活、英语学习三个单元, 就饮食、音乐、服装、学校课程设置等多方面进行中西方的文化交流, 使话题更为丰富。
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话题改为交通话题即Go with Transportation;八年级下册的话题对原有八年级下和九年级的话题进行了进一步整合, 比如:将The Olympics单元改为Be a Champion!删除对获奖个人和团队介绍的素材, 增加了反映奥运历史和奥林匹克精神的相关内容;Internet话题中补充液晶电脑的图片, 增加网络搜索信息、网络博客、视频聊天等内容;Know Our World单元减少地理内容, 增加不同国家的社会风俗及文化的内容, 使得对geography的理解不是记忆地名, 更是对一个社会在地理位置、历史发展、风土人情等因素上的综合理解。
九年级全一册在原有九年级上下册基础上做了较大整合, 例如:去掉了DNA作为单元的内容, 压缩与重新整合, 将其并入Look into Science单元中;将Pardon Me!和Culture Shapes Us合并, 使相关话题更为精练;改编原书单元题目You Can Write Poetry为Poems and Stories, 通过增加寓言和童话故事, 丰富文学题材;新增加了Movies and Theatre, Communication等单元。通过这些调整, 教材话题更加精练、深入。这些话题切合学生的生活和他们的认知水平, 结合自然地道的语言, 在螺旋上升中层层展开, 能够自然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总体安排如下:本次修订中通过调整教材单元和内容, 使其和小学内容衔接得更自然, 题材更为充实多样, 更具时代感。
三、结构更为系统清晰, 操作更方便了
1.修订后的教材结构清晰、系统完整。教材以话题为单位进行设计, 每单元设计6课。每个单元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学习活动, 在整套书中部分话题不断有重复和螺旋上升。每个单元围绕主话题设计了课文,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段学习目标, 围绕单元话题, 以教材人物之间的对话或故事展开话题, 逐步过渡到深入探讨单元主题。整个单元沿着浅入→深入→浅出的认知循环, 语言信息逐步深入, 话题逐渐展开。以八年级下册第7单元为例:
新授课两页对开, 左面是内容丰富的课文, 右面是形式多样的活动。每篇课文都是主话题下面的一个子话题, 最后一篇课文是对话题的回顾和总结, 复习单元所学。新授课设计有Think About It! (课前思考) 部分;另外根据内容适度穿插了Dig In (学习研究) 等板块。复习课引导学生对词汇、语法等单元重点进行横向复习, 并归纳、总结。
2.教材听说读写等活动融入了教科书中。原有在实验教材中与课文相配套的活动另外成册, 由于各地情况不同造成了学生活动方便。新修订的教材每课内容安排遵循“新授+活动”的形式, 新授课文后面增加的活动即Let’s Do It部分, 便于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Let’s Do It!中设计了与新授课相结合的活动, 每一个活动都经过精心设计, 分别从听、说、读、写等多种技能的角度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活动数量控制在3~5个, 分别从课文理解、听力训练、基础知识、小组对话活动及项目 (Project) 等几个方面着手, 每个单元各有侧重并保持整体平衡, 语用练习的形式多样, 有效控制学习过程的难度和进展幅度。
3.小知识板块, 增加教材弹性。根据单元具体内容, 适时增加了Dig In (学习研究) , Culture Tip (文化点滴) , Learning Tip (知识点拨) , Hands on Activities (动手做一做) 等板块, 和教材内容自然穿插?其中, Dig In引导学生就课文中关键内容作进一步思考;Culture Tip对课文中的文化背景或文化差异给出必要的说明, 渗透跨文化意识;Learning Tip是对课文中知识点的解释和说明, 便于学生能更好地把握语言要点;Hands on Activities则强调学生在动手完成规定任务的过程中, 实现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四、体裁多样, 时代感更强了
经过十年的实验, 教材原有一些时事性的话题随着时间的变化显得陈旧。修订中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及时调整, 将原有单元中时事性内容删除, 增加体现单元主题的内容。教材呈现方式以对话和故事为主, 结合海报、问卷、报刊电子邮件、网络视频、论坛、博客及微博等多种体裁。如:七年级上册第30课, 詹妮的奶奶过生日, 詹妮用微博的方式写出;七年级下册第11课, 詹妮从丝绸之旅回国后, 用论坛的形式介绍中国的饮食文化;七年级下册第13课王梅和詹妮用网络聊天工具交流学校生活, 七年级下册第26课Alicia和老师用网络视频电话交流英语学习。这些更有现代化的交流手段, 丰富了体裁, 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 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 教材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话题素材, 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语境支持, 便于学生用语言思考并做事情, 对同一话题可进行多方面、深入的探讨, 以此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五、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
本套教材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堂的主体地位, 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有意识地在各种活动中引导学生的创新、合作精神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
1.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目标。原有单元页以图片等非语言信息, 帮助学生理解单元主题;本次修订在保留这一特色基础上, 增加了We Will Learn板块, 将本单元的主要功能、语法和句子结构列到单元页, 使学生对本单元的重点一目了然, 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 凸显了学生的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2.活动科学系统, 有利于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在安排每课的活动练习时, 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 有的侧重于合作学习, 有的侧重于个体的思考。二者互为补充, 相得益彰。从八年级开始, 每单元以对话教学为起始课, 适当加大了教材中语篇的长度, 适量增加了针对语篇的阅读训练, 培养学生对语篇结构进行分析, 对篇章信息和主旨大意进行分析理解, 对写作方法进行比较, 设计了改写、缩写、仿写、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对学生的语言技能进行综合训练。
3.自我评价更加科学。单元复习听说部分中系统安排了对语音知识 (读音、重音、语调、连读等) 的学习和归纳;拓展欣赏部分与单元主题紧密结合, 在轻松的氛围中对单元知识作适当拓展。评价部分由原有的Do You Know?改为Self-Evaluation, 采用发现式的方法呈现, 不再是对学习目标的陈列, 而是提纲挈领, 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和总结本单元所学主要内容, 同时评估自己在这些方面的完成情况。
4.学习策略指导更为细致。教材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通过多种板块引导学生发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有意识地呈现学习英语的多种手段和方法, 鼓励学生动手动脑查找相关学习资料, 丰富学习资源, 收获成功的喜悦;适时对比和总结英语语言的规律, 如:英、美词汇的差异, 合成词的示例, 帮助学生借助联想和归纳来记忆词汇。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图书或求助于老师、家长甚至是同学来使问题获得解决。
5.教材进一步丰富了文化内涵。在英语国家文化基础上适当补充了其他国家文化的介绍, 并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比重, 渗透了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素材。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中外文化风俗、饮食习惯、禁忌幽默等, 使学生开拓视野, 理解和尊重外国文化、增强世界意识, 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同时更加热爱祖国的文化, 树立良好的价值观, 发展健全的人格。
一、教材分析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天气”、“溶解”、“声音”和“我们的身体” 四个单元组成。本册教材是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本册教科书中的每个教学单元都有七个课题,这七个课题即学习的内容,也反映了科学概念和过程与方法双向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并坚持较长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天气日历”则是观察记录的载体。教科书中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
“溶解”单元是从观察溶解现象入手,建立溶解的一般概念。这个概念可以看作是前概念水平,并没有涉及分子的运动与分布等问题。“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问题实际上已经向着溶解度这一概念发展了,但是在这里主要还是想渗透溶解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物质溶解的多与少和很多因素有关,如压力、搅拌、温度等,溶解与析出往往是可逆的。在“溶解的快与慢”问题中,温度对溶解的影响是最重要的。而方糖的溶解从本质上与搅拌加快溶解是一致的,只不过它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明增加物质与水的接触面(所谓咬碎)可以加快溶解。
“声音”单元的各组实验意在形成一系列发展性的概念。从物体的振动产生了声音开始,到用音量和音高来描述声音,直至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以及耳的功能等。教科书中的各种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声音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科学的理解。
“我们的身体”单元旨在认识自己的身体,倡导健康的生活。当学生开始关注身体的结构、身体各种器官的功能和工作时,他们对健康便会有新的理解和认识。
各单元内容在科学整体框架中的位置为:
生命科学——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4.我们的身体》
物质科学——物体与材料的特性——《2.溶解》
物质科学——光、热、电、磁——《3.声音》
地球与空间——地球和天空的变化——《1.天气》 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汇总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实践运用。大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不是很大。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有些班级学生思维较活跃,一些学生课外知识较多,大部分同学实验习惯较好。但个别男同学注意力不太集中,上课不能很好遵守纪律,在课堂中多关注学生倾听习惯和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
有些班级学生课堂纪律较好,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较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课外知识还不丰富。本学期还要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措施
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甚至用想象代替事实,以保证观察和实验中获得证据的有效性。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科学的本质,了解控制变量的实验的重要,并正确地看待误差问题。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图表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对学生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每周都要进行督促和检查。
4、耐心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五、教学进度表
·
周次
教 学 内 容 1
始业教育;我们关心天气
天气日历;温度与气温
风向和风速;降水量的测量
云的观测;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国庆放假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溶解的快与慢;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分离盐与水的方法;机动
听听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的变化;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声音的传播;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保护我们的听力;机动
身体的结构;骨骼、关节和肌肉
运动起来会怎样
(一);运动起来会怎样
(二);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机动
复习
你的家乡有哪些名胜古迹或值得一看的景观?选择你最熟悉的一处地方,给大家介绍一下。
二、基础知识。(46分)
1、写字考查。(9分)
①请你认真抄写唐代诗人张必的诗句,做到规范、漂亮。(3分)
凌霜尽节无人见,终日虚心待来风。
②请你用正楷字正确地书写下列词语。(6分)
zēnɡ yuán xīn xiānɡ mí màn
ɡuī lì ān wèi jǐnɡ tì
2、请你补充词语。(6分)
( )妙( )肖 ( )( )人口 失( )落( )
( )涌( )急 ( )( )自荐 安( )无( )
3、请你按要求写句子。(8分)
①请你用“舍己为人”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黄鹤楼是我国江南三大名楼。(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火车快开了,爸爸还没来,我急得团团转。(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精彩回顾。(17分)
①在本册课文中,我们跟随作者攀登了气魄雄伟的(长城),参观了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莫高窟),认识(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哈尔威船长,聆听了(飞夺泸定桥)和(草地夜行)两个长征中的故事,感受到了(“神州”5号)发射成功的喜悦,懂得了(勇气)和(自信)是成功的朋友。
②有关黄鹤楼的对联:( )(一幅)
③(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④毛泽东在《七律· 长征》中有一句诗:(大渡桥横铁索寒)是描写飞夺泸定桥的。
⑤写四个带“然”字的词语。(四字词语)
⑥《警惕大自然的报复》一文告诉我们一个(谁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谁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道理。
5、品读句子,完成要求。(6分)
“黄山归来不看松”。是呀,黄山群松的气势,天下何处能再现?黄山松那生命的活力,又有什么地方的松树能与之相比呢?
①请你改写上面的句子,将句号去掉,句意不变。(4分)
“黄山归来不看松”。是呀,黄山群松的气势,天下不能再现。黄山松那生命的活力,没有什么地方的松树能与之相比。
②对“黄山归来不看松。”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
(围绕着“黄山松独特的美”来答即可)
三、阅读天地。(18分)
(一)《丰碑》片段(8分)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4分)
(1)覆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晶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军为什么“愣住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想对军需处长说些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10分)
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至今,历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月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者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么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结束的。
1、用“﹏”画出原文中的一个设问句。用“—”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2分)
设问:请问历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
反问: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么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
2、“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个比喻句,把(长征)比作(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2分)
3、请把短文按总分总的关系分成(3)层,用“//”文中标明。(4分)
一层:1、2句 二层:中间部分 三层:最后一句
4、你还知道长征中哪些故事?请写出其中的两个。(2分)
四、快乐习作。(30分)
请以“一件令我________的事”为题写篇作文。
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2)内容具体,语言通顺。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单元)
7未来的智能汽车 教材简析 《未来的智能汽车》是第4单元的一篇以现代科技为内容的主体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未来用计算机控制的全新智能汽车。文章通过想象向人们介绍了具有特殊功能的未来智能汽车舒适、安全、快捷、方便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为科技事业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设计理念 1以读为主,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阅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说明顺序。 3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基础知识训练,思维创新和表达能力训练,有效落实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未来智能汽车的特点和功能,理解“科技会推动社会的进步”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从整体到部分的说明方法。 4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惬意、智能”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未来的智能汽车的特点和功能。 2理解、体会未来智能汽车的特点与功能方面的一些专业术语。 教学准备 图片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同学们,汽车是我们很熟悉的一种交通工具。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高科技产品――未来的智能汽车。板书课题,理解“智能”的意思。 2播放影视资料,了解汽车的发展史。 3汽车发展到了今天,与人们的生活已经密不可分。这节课,我们将了解和认识一种智能汽车,它将把我们带入未来崭新的科技时代。同时,我们还可以在本文中了解到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顺序和方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 思考文章说明的内容――未来智能汽车的优点。 3学生回答。 教师相机板书:优点舒适、安全、快捷、方便 (从智能汽车的优点入手,直奔课文中心内容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齐读课文1~3自然段。 写说明文一般情况都是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即说明介绍性的`语言,而这篇课文的前3个自然段却不是直接用说明性的语言。请快速读课文的1~3自然段,看看写了什么,怎样写的。 2理解故事。 为了说明未来智能汽车的优点,作者一开始就给我们讲了一个想象的故事。 3.理解重点句子。 (1)“他惬意地坐到座位上,安全带自动系在他身上。” 理解“惬意”的意思并造句,再读一读这句话,看看这句话写出了智能汽车的什么优点。(舒适、方便) (2)“一路上,汽车好像长了脚和眼睛一样,自动躲开障碍物,转弯,超车,洪刚则在座位上边喝牛奶,边欣赏着窗外美妙的景色。” 仔细读读这句话,想想这句话写出了智能汽车的什么优点。 (3)“瞧,洪刚的这辆车够神吧!” 怎样读好这句话?练读。指名读。 这辆车神在哪儿?它与现在的车有什么区别?(出示图片,指名回答) (紧抓一个“神”字理解,承接上文:它神在舒适、安全、方便、快捷;引起下文:它神在无人驾驶,无方向盘。它靠什么来行驶呢?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齐读第4自然段。 (1)这辆智能汽车由哪些部分组成呢?用笔画一画。 (2)看这些组成部分,想想智能汽车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板书:特点全部自动化) 5自由读第5自然段。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 (2)教师引导:这部分装置首先确定了你在哪儿和去哪儿,然后帮你选择最佳路线。 (3)打个比方理解,这部分就像汽车的什么?(大脑,指挥员) (4)再体会读这一段。 6分组合作学习6、7、8自然段。 (1)读一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2)打个比方来说明。 (3)汇报学习第6自然段的情况。课件演示,帮助理解。 红外线摄像机――计算机光学感应仪器――综合分析――发出指令 (扫描、监视) (4)汇报7、8自然段。学生自己板书6、7、8自然段打的比方。 7再默读4~8自然段。 看看这一部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板书:整体――部分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相互探究,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弄懂未来智能汽车的特点和功能,把枯燥的智能汽车原理知识变得有趣味。引导学生学习从整体到部分的说明方法。) 四、创新思维,训练能力 1做活动。 (1)创设情境。有一天,有个买车的人来到智能汽车公司,你们都是公司的业务员,你打算怎样把汽车的特点和功能介绍给他呢? (2)同桌练练。 (3)指名表演。 2欣赏未来智能汽车的图片。 3创新想象。 你还想让未来的智能汽车具备哪些功能,使它们更加完美呢? 五、总结课文,激发情感 同学们,汽车的出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使人们进入了科学时代。未来的智能汽车又使我们看到了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迅猛发展。我们从小就要爱科学、学科学,长大了用我们的知识、智慧,创造出更多的高科技产品,使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板书设计 7未来的智能汽车 整体特点舒适、安全、快捷、方便 全部自动化爱科学 部分功能交通信息的自动处理(大脑,指挥员) 自动控制(司机,驾驶员) 故障自动诊断 自动空调(环保员,清洁工)学科学 第2课时 一、回顾课文,感情朗读 上节课,我们了解和认识了未来的智能汽车,看到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激发了我们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大家愿不愿意把这种高科技产品介绍给家人和朋友呢?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名接读课文。师生评议并相机指导。 (通过朗读,强化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锻炼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认读生字,积累词语 1课件出示7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和1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学生自由认读。 2随意出示这19个生字,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并交流识记方法。 3出示重点字,如:“统、捷”等,看谁记得好、记得准。 4出示词语卡片:障碍、欣赏、瞧一瞧、控制、包括、系统、位置、选择、扫描、巡回、快捷、惬意。 5开火车,读词语。 6交流自己对词语的理解。 7练习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8出示多音字:供。学生查字典注音、组词。 三、实践活动,训练能力 1搜集有关汽车的图片或文字资料,选择你熟悉的一种汽车,并配上相关的文字,说明该车的特点功能。 2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发明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并介绍其特点和功能。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第八课《新型玻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2.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 5.句子训练。 教学重点 1.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2.进行词句训练。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日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三)理解词语。 (四)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重点 (一)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二)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谁见过玻璃?你能说说玻璃有什么作用吗? 教师板书:“新型” “新型”是什么意思? (新的类型、新的品种) “新型玻璃”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新型玻璃在哪里?它有什么作用?) 教师紧紧地抓住学生的质疑,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以激励性的语言导入新课: 学习了课文我们就全明白了。 (二)教师范读课文。 1.学生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用笔画下来。 (1)夹丝网防盗玻璃; (2)夹丝玻璃; (3)变色玻璃; (4)吸热玻璃; (5)吸音玻璃。 2.这几种新型玻璃,课文是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介绍的? (课文是从1、2、3、4、5自然段中介绍的。) 3.第6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新型玻璃在现代化建筑中所起的作用和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三)指导分段。 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意思?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每个自然段讲的都是一个独立的意思,因此均可以独立成段。由此,可得出本课的自然段也就是它的结构段。 (四)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 1.划出生字、新词及不理解的词。 2.给生字按结构分类归纳。 3.运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例:熟字加偏旁“型、罪、恙、炎、调、促、粘、阻、踪、付、店、废。” 熟字换偏旁“浅”、“线”去掉“纟”换上“氵”;“粘”“战”去掉“戈”换上“米”;“调”“绸”去掉“纟”换上“讠”。 编顺口溜:两“火”“炎”。 编谜语。一“心”咬掉羊尾巴。(恙) 4.巩固练习。 以组词的形式来作巩固练习。 教师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 比一比,再组词。 型( )非( )足( )发( )付( ) 刑( )罪( )促( )废( )寸( ) 占( )周( )且( )浅( ) 店( )绸( )阻( )线( ) 粘( )调( )祖( )践( ) (五)理解不懂的词。 1.提出不懂的词,学生解答。 2.查字典,理解词义。 例:安然无恙――形容很平安,没有受到损害。 报警――一般指报告紧急情况。本课指发出紧急信号。是动词。 警报――发出的表示有危险的信号。是名词。 奇迹――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自动窗帘”――就是指变色玻璃。 “问世”――词典中解释是指著作等出版跟读者见面。联系上下文本课中的“问世”指“吸热玻璃”早就生产出来和用户见面了。 (六)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老师注意纠正学生的读音。 1.“看守”中的“看”读k1n,不读k4n;“粘在一起”中的“粘”在本文中读zh1n,不读ni2n;“调节”中的“调”读ti2o,不读di4o。 2.“促”“罪”“阻”“踪”是平舌音,“粘”是翘舌音,要读准。 (七)作业。 1.写生字、词。 2.练习读课文。 教学反思: 第二一、民国时期我国自编初中英语教科书的基本情况
1.1912—1922年初中英语教科书的编写情况。民国政府建立不久,便在教育领域进行了革新,1912年7月,民国教育部决定改行新学制,规定中小学校教科书一律采用“ 审定制”,即教科书可以由民间自行编写,但需呈报教育部进行审定,然后组织教科书审查会, 对审定后的教科书进行选定,最后通行使用。 新的审定制将教科书的编写权和审查权相分离,同时在各省成立了图书审查会,对教科书的采用予以监督,以选择适合本地区使用的教材。
然而“, 审定制”推行中途却接连发生变故,这主要受到了当时政局的影响,1913年10月,国会在军警的压力下,正式选举袁世凯为民国第一任大总统,12月22日,教育部下达了《 裁撤各省图书审查会令》,各省图书审查会随即解散;1914年1月28日,教育部又公布了《 修正审定教科用图书规程》,对1912年公布的《 审定教科用图书规程》进行了修改,删除了“ 任人自行编辑”的条款,这为袁世凯推行的“ 国定制”打下了基础;1915年12月11日,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帝制,激起全民公愤,全国各地纷纷起来讨袁,1916年,随着袁世凯的倒台“, 国定制”也宣告结束,并于1918年重新审定了教科书。在这一时期,我国自编的初中英语教科书除了“ 读本”外,还有 “ 文法”、“ 会话”等,如《 共和国教科书中学英文读本》 、《 共和国教科书中学英文法》、《 最新英华会话大全》,这一时期的教科书主要由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印刷出版[1]17。
2.1922—1949年初中英语教科书的编写情况。 民国初期,小学就已开设英语, 此后很多学者都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1923年,教育部公布的《 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 再次作出规定,英语始设于初中,并撤销了之前的教科书编纂处,改设为图书审定处,后又另设了编译处,这一时期自编初中英语教科书编审制度已恢复起初的“ 审定制”。 1927年,宁汉合流后,国民党政府开始对全国进行统治,其在教育领域也进行了改革,如设立了教科书编审委员会,规定中小学教科书的发行和使用一律要经过大学院审定等;1932年,教育部设立了国立编译馆,对全国通行的教科书进行审查,而后又着手编写“ 国定本”教科书,但因某些原因并未发行。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卢沟桥事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而此时国民党政府为了加强对教科书的管制,开始实行“ 国定制”,而唯一保持审定制度的则是初中英语教科书。因此,从1922年到1949年,我国自编初中英语教科书都是在审定制度下进行的,这一时期的自编初中英语教科书种类繁多,编写情况也出现了多而杂的局面,其中,大部分教科书是由商务印书馆、 世界书局、开明书局等七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书局联合供应[2]98。
二、民国时期我国自编初中英语教科书的演变情况
1.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编写的演变。 以1922年为界,民国时期我国自编初中英语教科书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由于教科书的编写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演变也是以1922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1912年12月,教育部公布的《 中学校令施行规则》 对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中的英语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进行了规范;1913年3月,教育部又公布了《 中学校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每一学年的教学内容都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划分。 1922年,新学制的正式实行成为初中英语教科书编写的转折点, 教学法也发生了变化;1923年,由胡宪生起草的初中英语课程标准正式编入《 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中,并予以公布,初中英语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变得更为明确,教学法也开始由翻译法逐渐转变为直接法;1929年,由胡宪生、 林语堂、张士一起草的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被编入《 初级中学暂行课程标准》中,在初中英语教学目的中增加了“ 作业要项”,拟向全国推行,但是由于“ 九一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等先后发生,《 标准》 只能暂缓推行;1936年,《 初级中学课程标准》 正式颁布并实行,但是在实行一年后,又发生了“ 七七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为了适应抗战的需要,《 初级中学课程标准》 与其他课程标准一样,又进行了重新修订;抗战结束后,国民党政府于1948年又公布了《 修订初级中学课程标准》,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上要求掌握语言的准确性以及认识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
2.初中英语教科书编写设计的演变。 初中英语教科书设计的演变同样是以1922年新学制颁布为界, 随着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演变,英语教科书编写设计也随之发生了演变。 由于1922年以前,英语始设于小学,自编初中英语教科书的编写既要能够衔接小学英语教科书,又要考虑到初中英语教授起点的要求,自编初中英语教科书就要分为两部分进行编写,如《 共和国民英文读本》 在编写设计上就是从字母教授开始,《 共和国教科书中学英文读本》 在编写设计上则并未从字母教授开始, 而是考虑的是与小学英文读本的衔接, 1922年的自编初中英语教科书在设计形式上基本上采用的就是这两种结构体系。 1923年,教育部公布的《 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明确提出,英语始设于初中,且提倡用“ 直接法”来进行英语教学,初中英语教科书编写设计也就随之发生了变化, 如在单词教授方式上,开始从整句教授,正式改变了以字母开始编写的设计形式;在语法编写上,不再注重理论、形式和规律,开始重视反复、模仿和类推;在综合练习上,不但注重发音、重音等语音的练习,还注重对问答、对话和手写的练习[3]34。
三、民国时期我国自编初中英语教科书的分析
1.民国时期我国自编初中英语教科书的特点。 民国时期我国自编初中英语教科书的指导思想非常明确, 如1922年之前的自编初中英语教科书主要采用的是翻译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汉语也被经常运用到,这种方法将语法视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而1922年之后的自编初中英语教科书主要采用的是直接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尽量不使用汉语,这种语法并不从语法解剖入手,而是重视对学生口耳的练习,学起来非常自然。民国时期我国自编初中英语教科书具有生活化和实用化的特点,教科书选取了很多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课文与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同时,教科书也适当增加了一些反映西方先进思想的内容,加强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英语学习实际应用的需求。
由于民国时期自编初中英语教科书增加了反映西方国家文化习俗、 生活方式的内容, 间接也起到了传播外国文化的作用,1927年之后,教科书也增加了宣扬本民族文化的内容,更加重视对学生道德的培养。 1936年之后,自编初中英语教科书又添设了一些辅助教学讲解的教授方法提示,这为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便利。 初中英语教科书内容的编写按照不同年级各有侧重,而且文章与文章之间存在一定的连贯性,都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很有逻辑性和层次感, 这为之后的以“ 单元”为体例的英语教材编写奠定了基础[4]29。
2.民国时期我国自编初中英语教科书的启示。 民国时期我国自编初中英语教科书已经走出了清末之前照搬西方教材的局面,在编写设计上不但吸收了国外先进的文化, 还加入了我国的本土文化, 成功转变了教科书编写视角,为我国近现代乃至当代英语教科书编写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和经验教训。 首先,由于民国时期对教材主要采用审定制度,自编初中英语教科书的版本非常多,一方面增加了学校和教师的选择性, 另一方面因教科书缺乏稳定性和统一性,学校要不断地选择新的教科书,英语教师又要不断钻研新的教科书,这也为英语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不便,直接影响到初中英语教学的效果。 民国时期教科书的出版主要由七家大的书局把控,虽然是“ 多纲多本”仍难满足出版业的利益,暴利出版的不良竞争时有出现,有鉴于此,新中国对教科书的把关非常严格,同时也加强了社会舆论的监督,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民国时期我国自编初中英语教科书非常注重多元文化的融合,这对当代英语教科书的编写也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新课改后,随着“ 多纲多本”的出现,新教科书的编写和审定应该考虑到民国时期的经验教训,应有一个详尽的评价体制方案,对评价体制进行及时的调整,以适应英语教学的发展[5]112。
【教科版四年级英语】推荐阅读: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教案06-22
教科版四年级上七色光11-28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实验报告07-07
四年级教科版品德教案07-02
八年级下册教科版物理07-21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12-11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期中10-07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期末10-18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10-22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习题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