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理想的小学作文

2024-10-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的理想的小学作文(精选15篇)

我的理想的小学作文 篇1

如果有人问我的理想是什么,我要大声的告诉她,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老师。老师是一位辛勤的园丁,哺育着祖国的花朵;老师是一根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老师是春蚕,牺牲自己,装饰別人。

理想是春天的第一朵鲜花,是秋天的第一枚果实,要当好一名老师的理想时时鞭策着我要努力学习。三年级的时候,我负责出黑板报,我非常珍惜这个机会,我认真努力地写好每一个字,老师夸我的粉笔字写得刚劲有力。我还特别的喜欢朗诵。我经常请教老师怎么读好古诗词,怎么读好一篇文章。我的老师细心的教导我,从字到词再到句子,不厌其烦。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练习朗读。老师说我的朗读能听出抑扬顿挫,我开心不已。要当一 名优秀的老师,必须搏览群书,只要一有空,我就会沉浸在书的海洋里获取知识,我相信多阅读,会离我的理想更近一步。

理想是人生的目标,只要你努力,一定会到达你的人生目标,实现理想。理想是希望,放飞理想,就等于放飞希望。我将要像我的老师一样,不辞辛苦,用我所学的知识灌溉祖国的花朵,长大后当一名好老师。

我的理想的小学作文 篇2

——题记

工作至今, 已有26个年头, 26年来一直从事着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 从最初的钻研教材、解读学生、探讨教法, 到之后的反思课堂、研究学法、思考教学, 始终沿着探寻小学数学教育真谛之路碎步前行。期间有快乐, 也有苦恼;有成功, 也有失落。无论怎样, 只要看到学生有了新变化, 教学又有新思路, 所有的烦恼与失意瞬间都化成了工作上的充实与感动。

每每重新梳理那些感动的瞬间, 发现自己更喜欢从“小事”中、“细节”处研究课堂, 研究教材, 研究学生, 研究教学。

从“常态”中, 探寻数学教育的内涵

日常教学工作中, 那些每天都要做的常规, 往往最容易被我们忽视, 而这些又恰恰是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 它们不仅是数学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板书问题, 就是一个经常被大家忽视的“小事”, 但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事”往往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下面结合板书设计的内容, 谈谈怎样丰富数学教育的内涵。

【教学案例】

板书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能精炼地展示知识结构, 有效地引领学生的思维,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 传统课堂中的板书过分强调预设的内容, 忽视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资源, 从而造成板书与课堂教学实际相脱节的现象频频发生。这种预设式的板书, 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教师的惰性, 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处理好板书设计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非常重要。

1.在研读教材中梳理思路

要想设计出既符合实情又能发挥实效的板书, 首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的编排意图, 把握了教材的重心, 才能够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 这是构建板书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在“小数的性质”一课中, 通过研读教材, 明确了小数性质的教学起点与地位, 制定了以“探索性质——归纳性质——应用性质”为主线的教学思路, 力求借此引导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经历“认识——内化——运用”, 最终形成完整的小数性质知识结构。

2.在酝酿预案中构建雏形

教师在课前都要认真备课, 精心设计教学预案, 并在不断的修改完善中, 构建板书雏形。如在酝酿中的“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考虑到学生正处在第二学段的起始, 经反复思考, 制定了一明一暗两条教学路线。围绕着一明一暗两条线交替发展的教学预案, 初步设计出了相应的板书内容:

这样设计的初衷是想在学生验证小数性质的过程中, 及时整理他们的思考流程。同时, 也想借此引导学生对“小数的性质”的认识由形象向抽象发展。

3.在组织教学中实施设想

一个好的板书设计, 只有预设是远远不够的, 要想把预设好的板书设计转化为现实, 还需要借助精心组织的课堂教学来实现。为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明确的构建板书的意识。本课教学中, 当教师把海尔兄弟测量结果“0.20米、0.2米”板书出来时, 学生一定会有质疑, 此时, 引导学生借助自己手中的工具,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探讨与验证。通过验证, 让学生发现0.20米与0.2米是相等的, 从而补上“等号”的板书“0.20米=0.2米”。再引导学生观察两个数量的特点, 学生会发现, 左边的小数比右边的小数末尾多一个零。根据学生的反馈, 板书并画上箭头。

接着, 引导学生讨论:“小数的末尾去掉零或添上零, 大小会怎么样呢?”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板书。

此时, 对学生来说, 他们只感受到0.20米、0.2米两个数量之间是相等的, 并没有认识到0.20与0.2两个小数之间也是相等的。为了深化学生的认知, 教师擦去两个数量后的单位, 问此时的0.20与0.2还相等吗?随着学生不同验证方法的证明, 逐步发现不仅0.20米与0.2米相等, 0.20与0.2之间也是相等的, 进而升华对小数性质的认识。

4.在处理细节中完善结构

板书设计的内容也应根据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完成“小数的性质”验证后, 就有必要开始思考“应用”这一环节了。在预设的板书设计中, 没有小数性质的应用这一环节。但是,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出乎意料的思考与讨论, 延伸了这一内容。

生:老师, 我发现根据小数的性质化简就是去掉小数末尾的零。 (学生边说边用手画线比划着)

师:是吗?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 看是不是这样?

生 (观察后) :真是这样的。

相机对板书进行了补充:

通过这样的补充, 就很直观地把“小数的性质”的内涵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了, 不仅看得清楚, 而且便于学生掌握。同时, 学生根据这样的思路, 还发现改写小数时也可以整理成类似化简小数的样子。经过几番讨论与争议, 最终确定了改写小数的方法, 一种是在原小数的末尾添上0, 另一种是运用类似化简的方法根据需要去掉小数末尾一部分零。为了与其他箭头有区别, 有学生建议两者之间画曲形的虚线箭头。

经过学生的补充, “小数的性质”板书内容, 比预设饱满了许多, 不仅把小数性质的内涵清晰地展现出来了, 还把它的具体运用也清晰地展示出来, 同时, 还把定义与运用之间的联系也表现出来了。

从以上的案例中不难看出, 板书设计这样的“常态”工作, 不仅要精心预设板书内容, 更要积极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因势利导地予以调整, 让板书真正成为引领学生学习、提升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成长的“指南针”。同时, 其思考的过程, 也有效地丰富了数学教育的内涵。

从“整合”中, 探寻数学教育的活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 数学教育的手段也在不断更新, 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 使数学教学得到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撑。信息技术手段给原本生硬、抽象、静态的数学定义、概念、原理等, 赋予生动、形象、可视化的外壳, 让很多教师讲不清、学生听不懂的数学知识, 通过多媒体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不仅通俗易懂, 而且形象生动。下面就“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 谈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学案例】

“圆的面积”是小学六年级的重要学习内容, 在此之前, 多边形面积学习的思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 是通过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得出来的, 梯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也都是通过转化成已知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的, 然而, 之前所有的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 图形之间有很紧密的内在联系, 而圆却是由曲线围成的, 怎样把一个曲线图形转化为一个已知的多边形后得出圆的面积公式, 这就需要通过“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方法, 而这又是教学的难点所在。因为这一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表述清楚, 如果用教具的话, 等分圆就是一个难点, 更别说展示等分的过程。然而, 如果采用几何画板制作的圆面积公式推导动画, 就能很清晰地展现等分圆的过程及组合成长方形的过程, 学生能直观感受到“化圆为方”的过程, 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圆的面积公式, 更适时渗透了极限思想。

几何画板制作一个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动画如下。

第一次变换:设置t1为6, 即把圆等分成6份, 让学生初步感受“化圆为方”的可能。

通过等分、变形后, 圆已被重新组合成一个类似长方形的图形, 但此时与长方形的特征不是很吻合, 学生还是难以认同转化后的图形是长方形。

第二次变换, 设置t1为12, 即把圆等分成12份, 让学生感受到“化曲为直”的变化过程。

当把圆等分成12份后, 发现组合成的图形越来越接近长方形了, 通过动画展示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 分的份数越多, 组合成长方形的可能性越大。

第三次变换, 设置t1为36, 即把圆等分成36份, 让学生体会到“化圆为方”的方法确实可以把圆转化成同等面积的长方形。

当把圆等分为36份后, 再组合成的图形与长方形几乎没有区别, 此时, 学生真正的体验到“化圆为方”的力量, 也体会到转化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意义。

几何画板中的动画功能, 巧妙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无法解决的“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过程展示, 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 体会到转化的可行性以及其中蕴含的数学价值, 有效地解决了数学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的无法言说的抽象性问题。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 给数学教育, 特别是小学数学教育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活力。

从“细节”中, 探寻数学教育的张力

人们都说细节决定成败, 在数学教学上更是如此, 往往一个平时不注意, 或很少关注到的细节, 却成为影响教学成效的关键所在。因而,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除了认真钻研教材外, 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变化, 要从学生的学情中发现教学中的问题, 反思问题的原因所在, 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下面结合课例谈谈如何拓展数学教育的张力。

【教学案例】

A老师

师: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围的过程, 之后又出现三组数据) 如果小棒的长是4cm、5cm、9cm, 能围成三角形吗?

生1: (不假思索地说) 能围成。

师:能吗?赶紧用课件演示。

生2:我觉得能围成, (边说边用手势比划) 每个角是180°, 我用小棒试过的。

生3:行的, 就是扁一点。 (边说边比划)

师: (指着课件上的图, 赶紧说明) 两条边与第三条边都重合, 怎么行呢?

生: (似懂非懂地看着大屏幕) 。

教师赶紧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特点。

B老师

师:这三条边能围成三角形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拿出小棒试了起来。很快有小组举手了。)

生1:我们组认为能围成。

生2:我觉得不能围成, 因为4+6=10cm, 10cm等于10cm, 重合了。

师:你们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吗? (指生2的) 能围成三角形吗?

生: (还有不少学生) 能!我们试过的。

C老师

师:如果两条边的和与第三边相等时, 能围成三角形吗?

生1:能围成。 (指着自己摆的说)

生2:不能。 (却说不出理由)

师:能吗?课件演示。

师:大家看后, 你们认为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 能围成三角形吗?

生: (一部分学生赶紧说) 不能。

师:所以, 只有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 才能围成三角形。

……

【现象分析】

无论是A老师, 还是B老师, 抑或是C老师, 教学中, 均采用了小棒作为围成三角形的操作工具。三位教师提供的小棒为两类, 一类是圆柱形的, 另一类是长方体形的, 无论是哪一类的小棒,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小棒不仅有“长度”, 还有一定的“厚度”。

数学意义上的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 而这三条线段是没有“宽度”和“厚度”的, 是抽象线段。小棒表面上是有一定距离的线段, 实际上, 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线段, 因为它不仅有“长度”, 还有“厚度”, 与其说这些小棒是线段, 还不如说它们是一个个“长方体”或“圆柱”。

当操作“任意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小棒时, 有人能搭建起三角形, 有人不能, 究其原因, 一是学生年龄小, 动手能力差,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 很难准确地把小棒摆到相应的位置上, 有时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 让本不能摆成的图形, 摆成了;二是思维定势的影响, 学生刚摆过“任意两条之和大于第三边”的三角形, 此时再摆“任意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 思维定势影响他认为可以摆成;三是缺乏严格意义上的规范操作。

左图在操作过程中, 没有注意到小棒与小棒连接之处必须是相同的端点对应相同的端点, 只有这样按照统一规范的要求, 才能真实的反映问题。

右图在操作过程中没有问题, 问题出在小棒上。我们搭建三角形时, 常识中都是使用小棒的某一个面, 且使用的面是统一的。而在实际操作中, 由于小棒有一定的“厚度”, 当出现“任意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 往往无意识中会用到“长方体”内部的“斜边”, 而两条短边内部的“斜边”长之和是大于第三条边的。造成有些学生认为“任意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能搭成三角形的错误现象。

【应对策略】

教学中如何避免出现以上三位教师课堂上的尴尬局面呢?

1.“读懂”学生的心理是有效操作的前提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要想让每一个孩子通过课堂学习, 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教师必须要对学生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以上三节课中学生摆小棒出现的问题, 从某一个角度折射出教师对学生缺乏了解, 不了解这个年龄段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更不知道这些学生的操作能力处在什么样的水平。面对不熟悉的学生群体组织的操作, 自然很难达成课前的预设效果。因而, 教师要在课前深入了解教学对象, 全面掌握他们的学习心理, 根据学生已有的操作水平, 设置有效的操作方案。

2.“读懂”学具的性能是有效操作的条件

从以上三节课中可以看出, 正是由于忽视了对小棒的“厚度”这一不起眼的细节的解读, 酿成了无法说服学生认同“任意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的败笔。因而, 教师课前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的同时, 也应认真分析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具、学具的特点, 有效地整合教具、学具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 尽可能避免教具、学具对教学产生的负作用。

3.“读懂”使用规则是有效操作的保证

学生在使用小棒的过程中, 由于没有明确的要求与规范, 往往都是按自己的理解进行操作。这样做的后果是, 一部分动手能力强一些的学生, 通过模仿等活动, 无意识中形成规范的操作方式;而那些动手能力稍弱一些的学生, 在缺乏统一、规范的操作活动中, 很难达成操作效果。因而, 教师在每一次操作活动前, 应对操作步骤、学具情况、注意事项等有一个清晰交待, 学生在规范、有序地操作要求下的活动, 针对性强, 效率高, 负迁移少。

4.“读懂”课堂变化是有效操作的根本

教学中的机智, 体现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与水平。面对学生操作小棒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不应回避它, 而应冷静地分析, 迅速地找出原因, 快速拿出应对策略。这样做可能暂时偏离了教学的预设, 花去了宝贵的教学时间, 但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真正帮助学生从操作中感悟, 在感悟中发现, 在发现中提升。

课堂上“小棒”之类学具操作“小”问题, 不仅反映出教师对学生、教学、教育的认识水平, 更体现出教师在学具运用上的智慧。因而, 教师只有认真处理好每一次类似“摆小棒”的操作活动, 学具才能真正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学生才能在活动中感受到隐含的数学规律与思想, 发挥出数学教育应有的张力。

从“现象”中, 探寻数学教育的策略

我们当前的数学教学由于种种原因, 孩子们在学习相同内容时, 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效果。一个班因此会有不同的学习群体, 一部分数学能力强的孩子, 在成就动机的不断强化下, 会越来越出色;而少数暂时学习能力弱的孩子, 在失败面前会愈战愈败, 信心与兴趣也逐步地丧失殆尽。下面结合具体案例, 谈谈如何实施有效的数学教育策略。

【教学案例】

片断一:

……

师:大家赶紧做刚布置的作业, 看哪位同学做得又对又好。

师:怎么样, 都完成了吗?

众生: (陆续回答) 完成了。

师:老师想请三位同学来做一做, 下面的同学当裁判, 仔细观察他们做的过程, 好吗?

(由于很多孩子都想上讲台演示, 在选学生上来的过程中, 我有意挑选了小鑫。上来的学生大约几分钟就把题目做完了。)

师:我们大家都仔细看过了, 你们认为他们三人做得怎么样?

生1:小鑫竖式写得有点不对齐。

生2:他是对的。

师:可能是在黑板上不好写, 大家想一想小鑫整个计算过程有问题吗?

众生:没有。

师:大家感觉小鑫在课堂上表现怎么样?

生3:今天小鑫一定认真听讲了。

生4:小鑫学会了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的竖式计算。

生5:老师, 小鑫这几天上课都在认真听讲呢。 (他坐在小鑫边上)

师:小鑫, 真不错。看来只要认真努力就一定能取得进步, 你说是吗?

(小鑫小脸激动的通红, 兴奋不已地点点头。)

师:还想挑战更难一些的问题吗?

小鑫:嗯!

片断二:

……

师:小凡, 你怎么搞的, 昨天作业又没有交。

小凡: (茫然地看着我, 有点不知所措)

生1: (小组长) 老师, 他的口算题卡上许多错题都不订正。

生2:他还喜欢打人。

……

师:好了, 好了, 你先站着, 等会老师再找你。

(下课后我把小凡喊到办公室里, 对他没有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并且要求他今天上午一定要把昨天的作业补上。小凡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好像我不是与他说话。到了中午放学时, 小组长跑来报告说, 小凡逃跑了。)

日常教学中这类问题是常态现象, 教师在处理问题时大都受情绪与经验影响, 随意性很大。仔细比较以上两个片断中处理问题的细节, 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教育措施, 产生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效果。

在对小鑫作业的处理上, 我没有简单地个别表扬他, 而是把他放在学生之中, 让他细细地品尝自己努力得来的成果, 这些成果是活生生的, 是得到全体学生认可的。它就像在夜空中划亮的火星, 一下子就点燃起了小鑫的信心, 照亮了他前进的路。我想如果今后的每节课中都对与他相同的孩子多一些这样的“照顾”, 让他们也能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在处理小凡的问题上, 我过于武断与草率了。小凡不仅学习不好, 而且品行上也有些问题, 这些可能都先入为主, 左右着我对他的看法, 使我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方法简单, 态度自然也不好。如此一来, 小凡当然会与我对着干了, 采用拖、不理睬、不服从等方式抵抗, 其结果是越教育, 孩子反而越差。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今后在处理与此相似的问题时, 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 多了解一些学生的实情, 多与学生商量, 这样你提出的解决方案孩子才有可能自觉地去执行。

从以上的教学片断中不难发现, 有效的数学教育策略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更反映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层次与水平, 如果我们能用一颗包容的心, 平等关注每一个孩子, 你会发现学生的思维即使在某处短暂的“短路”, 一旦我们巧妙地“链接”上, 他们瞬间会跳动起明亮的火花。

此外, 我还从“研究”中, 探寻数学教育的厚度。数学给我的印象好像是抽象、理性、形式化, 怎样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把握学习内容, 一直是数学教育研究的主要方向。为此, 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教法, 深入研究学生, 特别应对教学素材要做深入的研究, 力争做到高屋建瓴地审视、解读教学素材, 夯实数学教育的基础。

李潇:我的理想就是俗人的理想 篇3

主要作品:《大男当婚》、《大女当嫁》、《麻辣婆媳》、《当婆婆遇上妈》等等。

李潇的性格看上去坦率直接,约好了去她家里拍摄,以为她怎么也得薄施脂粉捯饬一下,结果,她素着一张脸,穿着T恤运动裤就出来了。怎么拍?就这么拍!书架前抱臂一站,搞定!好在这位山东大妞身段高挑,眉眼生得热烈,反而很容易捕捉到一些独特的味道。她趁兴聊起其他杂志做访谈时,把她和几个女编剧浓妆艳抹,妆化得神乎其技,“那都不像我了”。

也因为她的不造作,她聊各种事,囧事,二事,八卦事。她说北京的女编剧们有一个聚会,谁的戏收视率高,就请大家一起聚餐。很多时尚和文艺圈的人把这种雅聚称之为“沙龙”,李潇则说,“我们是‘大姨妈聚会’,二十多口子,有家属的带家属,没家属的带朋友,然后大家在一起八卦、吐槽、交流一下‘骗子公司’情报,或者哪个人不好合作,以后要注意什么的”。

显然李潇身处这个八卦资讯发达阵营是快乐的,自己喜欢的事与自己所做的事,就这么宿命相依,是天生的福气。所以,她不讳言自己有着很“八婆”的一面,她的剧本素材积累,很多时候是八卦来的。

“别人家发生什么事,发个微博什么的,我绝对是第一个留言的。由于我不会开车,我出行坐公交、地铁,好多素材就是听来的。我曾经为了听两个女孩讲他们家的事儿,从公交跟到地铁,又换了一趟地铁,直到把她们聊的事听完。就是觉得她们说得事好玩,而且两个女孩是北京人,说话特逗!”

因此,去菜市场,逛街、蹓弯儿,她带着耳朵留着心,路人的生存百态,都被她一一写进剧本里,成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家庭故事。而她也乐于在微博上分享自己的生活趣事,抑或是写作苦闷时,反而憋出各种有趣、逗闷子的桥段。

前几阵微博流传一位因长得太帅而被驱逐出境的沙特小王子美图集,她用几条围巾把爱人老于COSPLAY,拍下来上传到微博,写道:因为过于美貌而被阿联酋驱逐出境的沙特,噢不,特傻小王子!

还有不少开自己玩笑的:听说平眉显小,就让老于帮我改善改善眉形,结果他没搂住,一猛子给我画成了新右卫门……

其实,也不知李潇文字里的这种好玩是怎么来的,总之看人是极爽利的一个人。再看李潇近年来的剧作,跟她类似的形象不乏其人,她笔下麻辣风趣的台词,也成为流行段子穿插在形态各异的故事里。这样的写作个性,也使她在都市情感这一领域相对出挑。去年热播的徐峥主演的《大男当婚》,以及此前小宋佳主演的《大女当嫁》,在剩男剩女剧中算是翘楚之作,很多人以为不是一个八零后女编剧所能驾驭。李潇也并不居功,坦言自己命好,遇到了合适的、优秀的演员。

从她第一个正儿八经的剧本《搭错车》开始,当时是李雪健病愈复出的第一部戏,因此格外重视,给还是新人的她不少提点和帮助。此后,看上去一路都是大牌策划、导演、演员的合作,郑万隆、高希希、李少红,等等。包括刚刚开机的《大丈夫》,由王志文、俞飞鸿、李小冉主演,因此在主创聚餐时,她害羞地说自己就是个追星族。

问李潇刚毕业就开始改编经典《搭错车》,并与大牌导演合作压力大不大?她说:“没有想那么多,当时快大学毕业了,就想着怎么把这个活儿干好,能拿到这笔稿酬,够我下个月的生活费就好了!”甚至对于导演高希希的名字,她单纯只是觉得,一个男人叫“希希”,听来蛮好玩的。

“我觉得有一点运气的成分,我写这个戏时正好我父亲身体查出问题,需要化疗。而这正好是一个写亲情的故事,越写越带入自己很多情感,后来跟李雪健老师聊这个事,写的时候真的当他是父亲的感觉,这个非常重要,情感对于作者来说,太重要了。”

除了情感的投入和台词的幽默,在技巧日益成熟后,李潇在人物性格上也尝试幽默的设计。《大男当婚》中的曹小强(徐峥饰),一个顶着外形压力、房贷压力、年龄压力的穷屌丝,能在各类女性中间游走,凭借的是他的幽默风趣和诚实守信的双重性格魅力。她说,收视率出来后,男性群体比女性多,高学历比低学历多,觉得特别欣慰,这鼓励着她以后在情节上更多地加强喜剧和幽默手法。

“但喜剧的东西,目前的观众接受度有限,要半步半步的往前走。”李潇说。

当然,对于一个80后年轻女编剧,半步半步,可以走很长很长。

Q&A'

与健康相比,所有的剧本都不值一提!'

Circie :你平时时间是怎么安排写作时间?最大的享受和痛苦是什么?

李:我和老公是同行,所以我们生活比较同步,每天生活的都比较规律,都是赶本子的时候连轴转,经常是一边吃泡面,一边赶稿。最大的享受就是定稿了,把最后一笔稿酬收了,然后就直接玩去了。最痛苦的事就是这稿完了,还要修改,改了又改。就我个人来说,特别不喜欢改剧本,创作是一个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过程。写第一稿时激情是最高的,包括你对人物,是最有感情的,甚至有时候演员和导演提出来的意见,是对这个剧本有摧毁性的影响的,这对于编剧来说是一件很抓狂的事。

Circie:遇到这种事是怎么和制片方过招?

李:我还真遇到过,但是为了生存,为了自己的剧能拍出来,愿意委屈求全,别人说怎么改,就怎么改。我觉得等有话语权了,再去争辩这个事情。

Circie:据说很多编剧和制片人为了剧本,都抑郁了,你的性格不会有这种事情吧?

李:我觉得还是有特别焦虑的时候。但是我觉得可能单身的编剧,出这种问题的几率会特别大,因为编剧的生活空间比较狭窄,如果没有一个引导的话,的确容易抱怨。说直白点,我要有什么事,就可以问问我老公,让他给我支支招。现在越写越觉得没必要为这种事抑郁,和健康相比,所有的剧本都不值一提!

Circie:你是一个会谈价钱的人吗?

李:不会,我一般要钱都和人家硬着头皮要的。上一个老板说下一部戏可以涨稿酬,我就会说,行,等戏确定了再说。我有拖延症,让我觉得不舒服的事,尽量往后拖,能拖多久,拖多久,要稿费的时候,得下很大决心才能和人家开口,我觉得写字的人都有这个毛病。

Circie:你和你爱人有没有互相捉刀的时候?

李:经常会有,而且是他帮我的时候更多。去年过年的时候我在剧组写了一段时间,当时有思路打不开的时候,我们一起住在组里,可以给彼此很中肯的意见,所以我说搭档非常重要,而且要一个思路能互补的最好。我属于瞬间点燃,瞬间熄灭型,我老公是看上去对什么都没兴趣,但有兴趣后就会很持久的那种,所以特别建议同行都能找一个好搭档。

Circie:未来最期待的是什么?

李:期待赚好多钱,最好40岁之前就退休。但有人说编剧在这个年龄退休是暴殄天物,但我觉得身体会有一些问题吧。而且我是一个在文学上没有太多追求的人,包括对文字的敬畏。我就是一个挺世俗的人,我的理想就是俗人的理想,赚够了钱,和心爱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的理想小学作文 篇4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我的理想,如夜空中的点点繁星,数不胜数。

我人生的第一个理想是成为美食家。俗话说得好“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吃货,喜欢品尝各地的美食。因此产生了这个美食家的这个念头。但后来因为得了胃病的关系,许多东西都不能吃,我便放弃了这个理想。

我曾想做舞蹈家,之所以有这样的理想,是因为我从小开始习舞,我觉得跳舞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但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我遇到过许多磨难、挫折、困难。我是一个不会吃苦的人,便放弃了。

我从小就喜欢绘画,长大以后便对设计师产生了兴趣。设计师有很多类型:珠宝设计,服装设计,造型设计,品牌设计……但我唯独对服装设计感兴趣。

这个念想是源于一次偶然。那天我看电视,在换台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一袭黑色长裙,那是画出来的。虽然只有黑色,但是衣服的轮廓已经出来了,端庄且漂亮。那一刻我心里萌发了一个念头——服装设计师。

为了能更好的实现这个理想,我上网查阅了一些资料。服装设计师是指对服装线条、色彩、色调、质感、光线、空间等,进行艺术表达和结构造型的人。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服装设计师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不仅需要一定的`天赋,还需要勤奋,坚持。虽然这个梦的道路有些艰难,但为了我的设计梦,我会一直努力实现它!

我的理想小学作文 篇5

我想成为一名数学家也是有原因的:就是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学习数学,数学是我的兴趣爱好,我在做数学题的时候都是因一种非常开心的心情去做的,遇到不会的题我还会进行深入的思考。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做题的时候,而且我总是感觉书上说的,那些答案还是有些牵强,而且在一些规定的数字上面,我经过检验了好几组数发现,它相差的并不少,所以我很想把这些数字能在精确一下,所以我十分的想当一名数学家,等我长大以后可以接着钻研数学题,把一些规定的数字可以在精确一些。

有一次,我可以为了做一道数学题,晚上8点躺在床上睡觉的时候,我可以为了想题一直想到晚上12点,如果还是想不出来的话,我就会先小睡一会,然后等脑袋清醒清醒以后,再接这想题,而每当我写出来这一道难题我就会十分的高兴,那种心情就像在战场上打了胜仗一样的心情。

我想成为一名数学家也是需要付出努力的,我要在平时的时候训练一下我的记忆力,我还要拥有非常好的思维能力,在思考问题你的时候脑子要飞快的运转,再看见一道题的时候只是看一遍,脑子里就要有解题的的思路;而且在平时我要对数学题进行深刻的钻研,为以后成为数学家打下好的基础。

我的理想小学作文 篇6

关于我为什么想当设计师,这要从我小时候说起。上幼儿园时,学校可以报兴趣班,那时候我没主见,妈妈就给我报了大多数女生喜欢的画画和舞蹈。学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对舞蹈毫无兴趣,可对画画情有独钟。后来到了三年级,我对画画的兴趣有增无减,还让妈妈给我报了兴趣班。

现在我看见服装店里的衣服,不禁羡慕那些设计师,他们的设计是多么新颖独特,都有着自己的个性,最让我羡慕的还是他们的设计可以让人们看见!

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我会从现在开始努力,开始奋斗,我会从学习做起,因为我知道,一个只会画画却没学问的设计师是不会招大家喜欢的,同样,也就不会有人喜欢他的设计。另外,我还要抽时间画画,画出自己喜欢的衣服,我希望大家能穿上我设计的衣服。

我的理想或许非常遥远,但我知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宝剑锋从磨砺来,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在成功的路上越走越远!

我的理想 篇7

以《我的理想》为题,完成一篇习作。要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以及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注意运用从其他学科学到的材料,以丰富习作的内容。(人教六下“习作3”)

小时候,总认为“理想”二字不能代表我的未来,想当警察,想当医生,想当科学家……这些只不过是孩子一时的突发奇想罢了。

偶然的一次,读到列夫·托尔斯泰的一句话:“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我恍然大悟:原来理想并不是虚无的。这时,当作家的念头便强烈起来。

那就决定了吧,我的理想——长大后当一名作家。

当一名作家,每天在文字中尽情地遨游穿梭,不论你面前是空白的纸张还是冰冷的键盘,对我来说都有着魔幻般的魅力。在纸张上笔走如飞,在键盘上文思泉涌,因为我的创作,文字将变得熠熠生辉。每天一刻不停地捕捉脑海里飞速闪过的奇思妙想,再把这些零碎的“拼图”整理成一片完整而又无比瑰丽的“画面”。再细细地回味品尝这天籁,这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

完工后的文字是平凡的,因为这是我这个普通的人写出来的普通文字;可它又是神圣的,因为我的文字有可能会给更多的人阅读,让更多的人欣赏。无论是小说、童话、散文,还是诗歌,都是我自己用真心创作的。

当作家,会让我永葆童心;当作家,会让我学会接受爱、学会爱、表达爱;当作家,会让我的心灵每时每刻接受如阳光般烂温暖的洗礼……因此,我有N+1种理由来解释我想当作家的原因。

我想大声地告诉身边的每一个人:我的理想是作家,我想当作家!

要实现当一名作家的理想,我知道道路还很远,很远。我不知道长大后会不会如我所愿,但是至少到现在为止,作家仍是我生活的指路灯、导航台。我爱读书,作文也不赖,但毕竟离“作家”二字还相差十万八千里。所以,在目前这个基础上我还要不断地努力。最重要的当然是热爱生活,要博览群书,勤于练笔,掌握更多的写作方法。我已经开始了,开始加油,开始努力。我现在每天只要有空就会记下一篇日记,或多或少,那毕竟都是我的心血之作、真心之品。

随着我的努力,我的文笔一定会有所进步。我要和时间赛跑,和时间一起,不断地冲刺,不断地刷新我与作家的距离。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我的天资并不比其他人差,他们能办到的,我也能办得到!

这就是我充满无限憧憬与希望、带来无限动力和自信的理想——作家。我必定要用我的理想点亮我的人生道路!

(指导教师胡文杰)

教师点评

我的教育理想 篇8

教师爱学生,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孩子。每个孩子都具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只有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鼓励孩子去不断地自主探索,才能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教师爱学生,还表现在教育的民主性中。我们教育中的民主精神还不够,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命令学生服从,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太少。我们经常抱怨社会还缺少一些民主,可是社会民主的基础是学校的民主,没有学校的民主,谈不上社会的民主。民主精神的培养,要从小开始。民主体现在许多方面,包括教师与学生讲话、交流的方式,似乎是小事,但都体现着一种民主。中国的学生上课都是正襟危坐,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学生都是异口同声地回答。在外国教育家看来,这些是不可思议的——一个问题怎么可以齐声回答?

我们的不少教师,没有爱心,不是担任教书育人的角色,而是担任“教育警察”的任务;不是肯定成绩,而是发现缺点。当孩子们非常正常、非常优秀的时候,教师不去肯定他们、激励他们,而是将他的问题“放大化”。因此,我觉得我们很多教师扮演的就是一个“刽子手”的角色。在我们教师的手上,不知道失去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知道失去多少鲁迅、郭沫若,不知道失去多少非常优秀的人才。我始终认为,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爱心。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才会把他的青春、智慧,无怨无悔地献给孩子们,献给教育事业。

教育家和教书匠,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我们很多家长,在为孩子挑教师、挑班级的时候,都喜欢挑一个年纪大一点的“富有经验”的教师。我对他们说,你们不要这样,教育家不分年龄。今年全国十大杰出教师候选人,绝大多数人都是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很多都非常优秀同时又非常年轻。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

一个优秀的教育家,他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应该是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一个人为什么能够成功,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个有心人。

所以我说,如果你不信,你从今天开始,你就写教育日记,就做一个有心人,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一件事情,今天成功了,是怎么做的?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感受?今天发生了一个矛盾,是怎么解决的?今天产生了一个挫折,又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把这些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五年以后将那些最精彩的东西选编出来就是最精彩的书。那些“火花”的东西,对读者会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很多人,激动了一下,兴奋了一下,没有付诸笔端,这些“火花”不久就烟消云散了。做一个有心人,什么都能做学问。在有心的前提下,才能把各种碎片串成最美丽的服装。本来那碎片的东西,单独看好像没有价值,那不是因为它们没有价值,而是因为它们的价值没有被发现,没有被利用。如果你把它们加以组合,它们就会光彩夺目。所以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有心人。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把这一串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根非常美丽的项链。这样的教育科研应该鼓励。当然这并不排斥我们的教师和专家合作,进行一些理论上的探讨,但毕竟中小学的教育科学研究和大学老师的研究是不一样的。我非常赞赏教师记教育日记,让教师将自己的体会都记在本子上,就拿这个本子,可以在中国出版“中国教师日记丛书。”

我们的教师,还应该创造与众不同的品牌,打出自己的旗帜。实事求是地讲,现在我们有很多教师,包括评选出的许多优秀教师、特级教师都没有自己的特色。我们现在评选优秀教师、特级教师时,往往是看他发表的论著多少,而实际上很少探究他独特的一面。我认为只有真正建立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体系,才能成为一个教育家。“风格即人”,只有形成风格、体系,才能成为大家。

我的理想小学作文 篇9

每个人都有理想,可以是翻译员,作家,模特…而我的理想是小说家,因为我拥有了第一本作文选开始:那是我不禁感叹,别人都赐予文字生命,让人看了,可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作文。在一个夏天的傍晚,我在去补习的路上,望着那天穹,欣赏着夕阳。我想:阳光都永远追寻着太阳,这是它们的梦想吗?到了那里,老师出了一个作文题《家乡的变化》我写到:家乡的衣服,从那破破烂烂,单单调调 ,变成那高贵的,五彩缤纷的。夏天,人们……冬天来了,那人们穿着大大的绵袄……我爱家乡,我也爱那漂亮的衣服。”写完,我马上拿给老师看,迫不及待的让老师给我一个好评,可是,结果总是那么的悲痛欲绝,老师说:“开头没有引题,结尾写得不够好。”在回家的路上,我无精打采地望着那天上的星星,却发现它们的光芒永远是照耀着月亮。

这也是它们的理想吗??是的。所以,我要像它们一样,为了追求梦想而不放弃,是的,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是坷坦的,但我会像它们一样,一定,一定!

小学作文我的理想 篇10

直到五年级,我才发现,当作家并不是我想象中那么容易的,以我现在的作文水平,当作家还有好长的一段路程呢!上了六年级,要当作家的理由已经成了一个定型:要看到孩子们的笑容,孩子们的快乐就是我最大的快乐。现在这句话已成为我的座右铭。

可我必须为我的的人生做第二个打算,最先想到的就是老师。老师是一种如此神圣的人,当老师是一项如此神圣的工作。我们的尚老师说,一定要当大学老师,大学老师比小学、初中、高中老师都要好。可我认为,什么样的老师都好,我想让孩子们快乐学习,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我要当一名语文老师,把现在老师教授给我的知识全部传授给他们。

没错,当作家不是那么简单的,当老师同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似乎离我的理想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我始终相信,只要我朝目标努力前进,努力发展,理想终究会变成现实,目标会越来越近!要看到孩子们的笑容,孩子们的快乐就是我最大的快乐。耶!

光说不行,还得有行动。努力地干,踏踏实实地干,朝理想飞奔!

我的理想之花 篇11

还很小的时候吧,我还没有来到深圳,仍在家乡。家乡出一种糖,很常见,叫“哒吧糖”。或许不是这两个字,但就是这么叫的。跟麦芽糖相差无几,只是还更甜更软些。记得卖“哒吧糖”的是一个老爷爷,满头银丝,脸颊上散发着明显的沧桑感。他身体不是很好,加上一副担子,更是不堪重负。每次都佝偻着身子上楼,还不时咳嗽几声。因为走不了多远,所以,尽管糖价不便宜,老爷爷仍赚不了多少钱,身上的衣物总是破旧而凌乱。但是,他对院子里的小孩,尤其是我,总是疼爱有加,总是把枯瘪的脸笑成一朵盛开的金菊,然后用一个袋子装上一块糖递给我们。然而院子里的孩子一般都不收,怕脏。这时老人的脸便黯淡下来,默默无语。而我为什么会收下呢,现在也记不清了。

岁月无情,老爷爷一天比一天衰弱了。以前,爬上三楼挨家吆喝还不成问题,现在,每上一层楼他就得停下来喘几口气,“咔咔”地咳。而他身上,也开始散发出了一种中药的苦辛味儿。老人病了。我心里第一次有了一种难过的感觉。我也曾经向老爷爷问起过他的儿女,老人沉默。邻居告诉我:“可怜得很!三年前女婿出了车祸,女儿带着两个孩子去了外地,一去就没回来过!”这让年幼的我不禁哭出了声。我多想为老人减轻一些负担啊!可我做不到。

有一次,放学回家,隔壁的林嫂在买“哒吧糖”。她只给了两块糖的钱,却装了满满一袋子。老爷爷想让她放一部分糖回去,谁想林嫂却大吵了起来。眼看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林嫂却还吵个没完,老人的脸就像吃了苦黄连一样,额头上渗出一层密密的汗珠。最后,老人只得摆摆手:“算了,算了……”我看不下去了,上楼拿出我的猪扑满,一口气跑下来,往地上一摔:“爷爷,这些都给你!”其实都是些面值很小的一角两角,但老爷爷笑了,把钱装回我的猪扑满里:“没关系,爷爷不在乎这些钱。”说着,又顺手往塑料袋装了一块大大的“哒吧糖”递给我。我啃着糖,还是为爷爷不肯收我的钱不高兴。突然,我郑重地对老爷爷说:“爷爷,我长大后一定要做一个和你一样的卖糖人,我要赚好多好多的钱,请最好的大夫来看好爷爷的病!”老爷爷突然流下了两行浊泪:“孩子,有你这份心就够了……”我吓坏了:“爷爷你别哭呀,爷爷你别哭呀……”

可是,这个理想再也不能实现了。后来,我来到了深圳。再回去时,老爷爷已经不在那儿卖糖了。听街坊们说,老爷爷的女儿在外乡生活得不错,把他接到身边去了。

现在,每每在街头,听见“叮、当”的吆喝声,看见小簸箕里的麦芽糖,仍不禁会想起老爷爷,想起那时稚嫩但坚定的理想。它承载了我童年最清澈、最纯净的爱。这个理想,虽然不可能实现了,却在我记忆的花园里,开出最美的花朵。

我的理想 篇12

现在蔚县的环境污染依然严重, 风起沙土飞扬, 风止雾霾遮眼。人们的生活陋习随处可见:随地吐痰, 随地小便, 随地乱扔垃圾。因此我要当县长。我想做好环境治理, 提高老百姓的环保意识, 让人们改掉生活陋习, 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我还要多植树造林, 养花种草, 让整个县城变成树的世界、花的海洋。

我所在的学校里, 每个班都有九十多名同学, 但仍然听说有的孩子因为穷而上不起学。如果我做县长, 会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在县城里多建几所学校, 让孩子们都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写字, 让他们不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

每天放学, 我们学校门口的马路至少会拥堵1个半小时。回家路过学校门口也是拥堵不堪。如果我真的成为了县长, 我会把目光转移到交通建设上。我要拓宽老城区的柏油马路, 在我们学校门前这条人民路上建立交桥、修地铁。让中小学生上、下学之路更通畅, 再也不堵车;让爸爸妈妈上、下班节省更多的时间;让县城内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清华大学的日晷上镌刻着“行胜于言”。我明白, 要实现理想, 只有行动。我相信, 只要我现在好好学习, 打好基础, 矢志不渝地奋斗, 义无反顾地攀登, 坚持不懈地努力, 我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

小作者从现实出发, 想象合情合理。按一定顺序写了成为县长后一系列的举措:从环境、教育和交通三个方面进行阐述。重点突出。

我的理想警察小学作文 篇13

从十岁左右开始,我最爱看的电视里的法治频道。里面警察的英勇机智、舍己为人的精神令我敬佩。警察在群众的眼里是守护神,在犯罪分子眼里是天敌。面对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他们奋不顾身,令我感动。一位警察说过:“只要还有一个罪犯,我们也要抓起来,直到天下太平”。这句话,让我敬佩这个职业,警察的形象,平凡却伟大,警察的职业,神圣而庄严。

如果这个梦想实现了,我一定会用尽全力和生命来保护人民,用力量和武器来打击犯罪。

小学作文-我的理想小学三年级 篇14

我的理想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 萧山人民路小学 301 杨诗雨

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理想,我也不例外,你们想知道我的理想吗?告诉你们吧!我的理想是当一名钢琴家。如果我当上了钢琴家,我会在舞台上弹奏轻快的曲子,让更多的观众喜欢上我;我会在萧山电影院办钢琴讲解会,让更多同学喜欢上钢琴,热爱钢琴;我要写出更多优美的曲子,让大家享受优美的钢琴曲;我还到国外去,让外国人也听一听中国人弹奏的优美钢琴曲。为了实现我的理想,我6岁时就开始弹钢琴,到现在,已经弹了三年了,五级优秀。

我的理想的小学作文 篇15

关键词:理想课堂,课堂互动,教学

“理想的课堂”,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为了实现这个教育梦想,多少教师一生都在追随,用自己的行动探究着,用自己手中的笔书写着,用自己的示范课阐释着……

提到课堂,可以说,每位教师都能在脑海中描绘出自己的课堂。虽然描述的方式、方法不尽相同,但其本质却是一样的。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都有自己的精彩瞬间。

互动是课堂教学的本质。课堂互动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所谓课堂互动是师生双方或学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交流思想和情感、传递信息并相互影响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心灵的对接、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究,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中,并不是随意互动就能够提高课堂质量的,也不是单凭教师的意愿,想什么时候互动就什么时候互动,就能够有效果的。真正的互动,应当是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师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握课堂互动的最佳时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课堂互动的优势。“动”要恰当。通常在教学中我把握这样五个时机。

1“动”在学生情感的需要处

情感是人们行为的催化剂或驱动器。学生智力活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脱离他们自身的情感意识,他们的情感状态既可以推动智力活动的积极开展,也可以阻抑智力活动的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应“动”在学生情感的需要处,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参与互动,与学生形成包容、共享的互动关系,给学生更多的关爱与鼓励、更多的指导与帮助,有意识地与这些学生保持经常性地有效地互动,让他们获得某一种成功,从而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使课堂从“一言堂”变成了“众言堂”。

案例:八年地理上册《疆域》这节课,以往我的教学对“祖国”习惯于做“宏大叙事”,常使学生感到祖国尽管是一个伟大的存在,却与自己的生活存在很深的隔膜。那么我改变以往传统教学,首先在“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的背景音乐中,学生们轻松、愉快地走进本课,开始找寻中国的版图和位置。然后设计导语,这就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是我们灵魂的寄托和希望,那么作为一名中国人,你了解我们的祖国吗?你能来介绍祖国的概况吗?在情感的牵动下,让学生了解祖国,感受祖国,亲近祖国。从而大大丰富了学生对祖国的认识,增强了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

2“动”在学生层层质疑、解惑中

“疑”,在心理学中称之为“怀疑感”。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学生的探索精神往往是出自敢于提出问题,发现矛盾,为解决矛盾寻找突破口,质疑的过程也往往是思维创新的过程。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以往的教学,我总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后学生在问或者是学生问后我在讲。现在我鼓励学生敢于向老师、向教科书质疑,给学生质疑的勇气,使学生有了质疑的习惯,这样就能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立和谐的氛围,在民主质疑中互动,互动的质量就能够得到全面保证。

案例:七年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片段

师:我们生活的地方是地球还是“水球”?

生1:是“水球”。

生2:哪些实例证明水球?

生3: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世界的海陆分布;海陆面积比较。

生4:为什么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叫地球而不叫“水球?”

生生:讨论原因并回答。

通过层层质疑,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讨论,努力求证解惑,体会到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在不断发展,不断深化,永无止境的!

3“动”在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处

互动要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在学生自身知识经验和心理发展的基础上来设计的,通过对学生的深入启发,引发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互动中来。

案例:八年地理上册《疆域》中国的行政区划,由于本节内容相对枯燥,需要学生记忆、使用的知识点较多,这也是本课的难点所在,因此在设计此课的教学方法时,我有意识地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以顺口溜、游戏以及虚拟寄信活动等方法。通过反复读图及进行拼图竞赛(掌握行政区域位置和轮廓),心领神会(记忆行政区域名称、简称及行政中心)地理游戏。如此围绕本节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展开互动,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有效地实现了使学生尽快掌握本课枯燥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4“动”在学生体验感悟时

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是揭示出的规律,因此在课堂中尽量联系生活实际,回归生活实践,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个性的体验,都有自己独特的感悟,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学中,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主动交流自己的看法、体验和感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心理。

案例1:七年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片段。

师:你每天所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是从哪个方向升起,又是从哪个方向落下的?

生: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师:你在童年时代认为是天转还是地转呢?

生:小时候我认为是天在转。

师:那么现在呢?

生:应该是地转。

师:请同学们动手演示三球仪(太阳、月亮、地球),并观察,若地球不自转,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也会出现昼夜现象,但是昼一直是昼,夜也一直是夜。

师:在地球仪上选择几个重要城市,如北京、开罗、纽约等,让学生分别这些城市贴上了不同颜色,看它们随着地球自转,昼夜出现的先后顺序有什么规律。

生:排列出城市昼夜出现的先后顺序,并总结出:东方的地点要比西方的地点先看见日出。

通过提出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反思、感悟平时的观察,从而通过日常生活实践体验地理知识及其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案例2:七年地理上册《海陆变迁》花絮。

在学习大陆漂移学说这一问题时,让学生分组来体验,亲自讲解,其中三组的同学讲解的非常出色。他们组学生亲自动手,拿出教室里的水桶作为大洋,利用一张报纸作为整块的陆地进行演示。他们把报纸撕开,并漂浮在水面上,边演示边讲解。同学们非常活跃,课堂也因此而更加精彩。

5 动在学生汇报展示中

展示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最好手段,是一把“金钥匙”,千万不可看轻展示。另外,展示还是学习成果的最直观的体现,是教师进行学情调查的直接途径,是教师课堂决策的依据,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发源地,是课堂抵达“知识超市、生命狂欢”的保证。高效课堂的别名又叫“展示课堂”。缺少了展示,就等于“离魂寡居”,课堂就会变得“灰冷阴暗”,没有展示的课堂是畸形的课堂,是“死课堂”,是远离了人性的课堂,是没有温暖、力量、活力的课堂。

案例:七年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片段。

《大洲和大洋》我上了一节课改展示课。

教学环节:布置学生预习(课下)——完成自学报告(课下)——学生小组讨论(课上)——学生分组汇报展示(课上)

其中第四组展示花絮:

生(主持):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这个伟大母亲孕育了许多孩子,组成了一个大家庭,下面由我们四组来汇报展示这个大家庭的主要成员。

生(七名同学):大声齐说,我们是地球母亲的“七个儿子”。

生1:我是大儿子,我叫亚洲,大名叫亚细亚洲,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同学们看我的体态(高大胖)就应该知道我是老大。

生2:我是老五,叫南极洲。我居住在最南,这里的自然条件极其恶劣,气温最低,就连女娲都嫌弃我这太冷了,不愿在这里造人,因此我一个孩子也没有,但是我并不寂寞,因为我兄弟们的孩子经常到我这里考察、旅游,还修建了房屋。

生3:我是小儿子,我叫大洋洲,意为大洋中的陆地。由于我与其他兄弟们相隔较远,不经常接触,导致了我的性格也比较孤僻,因此我养了许多古老而稀有的动物,如:袋鼠、鸭嘴兽、鸸鹋等。

上一篇:qq空间心情说说下一篇: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