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高考复习资料

2024-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大附中高考复习资料(精选8篇)

人大附中高考复习资料 篇1

教师简介:

沈献章,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教学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海淀区进修学校高三语文兼职教研员,海淀区高中教学工作专家指导组成员,海淀区教委名师工作站专家组成员,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试题评价专家组成员,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考试》杂志特约编委,光明日报《考试》杂志编委,中央电视台《当代教育》国际网站高考语文学习指导主讲教师,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在线高中语文主讲教师。从事高中语文教学30年,教高三毕业班20年,尤其是在抓高三工作、高中教学管理和高考语文复习指导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主编、参编著作10余部。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人民网教育频道的视频访谈,我们本次访谈的主题是:2008年高考语文名师冲刺辅导,在距离高考还不到80天时间,我们特别邀请到了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教学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沈献章老师,首先欢迎沈老师的到来,请和人民网的网友做一个简短的交流。

沈献章: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接受人民网教育频道的视频访谈。

主持人:沈老师,目前全国大概有10多个省份考生拿到考试说明,现在考生最关心如何根据考试说明进行下一个阶段的语文复习,我们在人民网教育频道的网站上征集了不少网友的提问,下面就先请您就这些提问给我们一一作答。这个阶段考生非常关心下一阶段复习应该从哪下手,如何能够把这两个多月的时间利用好?

沈献章:这个阶段我们首先要做一个明明白白的竞争者,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彼”,就是知道高考考什么、怎么考?“知己”,就是说,高考的知识点我是否掌握了?每一个考点的解题思路、方法和解题技巧我是不是具备了,我们头脑里要想,我不能带知识的盲点进考场。

第二,这时我们要做到查漏补缺,温故知新。进入高三以来几次统考、本校的摸底考试、月考,这是最重要的综合训练板块,这时我们要汇集起来,认真“回头”。另外每周的练习要回头梳理,把历次综合联系放在一起看。对答好高考这张试卷意义重大。温习时,不仅要查补知识方面的缺漏,还要方法技巧、审题得失、规律把握,速度的掌控以及时间的分配等认真总结。

第三,要构建知识的网络。因为网络化的学科,是最便于提高学科能力的。它的特点是能够归纳、概括、有条理,它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最快的提取,又可以最容易最牢固的记忆,因为它是理解性的记忆。在使用时,容易与外界信息组合,很快从大脑里把信息提取出来。因此高考复习备考一定要知识网络化,使知识点上下连贯、前后贯通。

主持人:我国的成语数量相当庞大,有一些考生在解答成语题时,觉得记忆非常困难,有一种“大海捞针”的感觉,做这种题有比较好的方法吗?

沈献章:成语是我们高考必考题,它是最有语文特色的,成语是高考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纵观全国十几年考试的难点,我们应该从六个方面来准备成语:一个是高考命题常常出在词意理解的错误上,在这个方面设置题,大多不是使用频率很高,也不是非常生僻,就是说限于常用和非常用,因为中学生掌握的成语有限,所以考到的成语不一定是你熟悉的。例如“田先生生气了,涨红了脸说道:“你们说的都是杯弓蛇影、纯属无中生有,完全不符合事实。”(北京海淀区03年期末考试题)“杯弓蛇影”用到这个句子里是不对的,因为“杯弓蛇影”是把杯子里的蛇影错当做毒蛇,疑神疑鬼,它的同义词是庸人自扰,也并不是无中生有。所以这个成语,大家对这个真正意思是理解错了。

主持人:是不是因为口语中,不是很常使用这样的成语,由于这样的现象导致同学们遇到这种成语时,感觉到比较生疏?

沈献章:我们要记忆大量的成语,要积累,积累阅读也好,积累多时,你调用时,你就方便了,而且也准确了。

第二个特点,高考命题人常常考查的感情色彩的错误的认识。在成语里有很多成语意思是相近,但是有不同的感情色彩有的表示肯定和赞许,有喜悦的色彩,这是褒义词,有的表示否定或者贬斥,有厌恶的感觉,感情色彩不同,使用场合不同。因为成语在感情色彩上,细微的差别出题人会设计陷井。比如说“无所不为”、“处心积虑”、“趋之若鹜”这些都是贬义词,“雨后春笋”是褒义词。

例如:几乎所有的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几个人就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就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了。(2002年高考题)

这个意思是春雨过后,竹笋长得又多又快,用雨后春笋形容造假者多,这就不恰当了,因为这是褒义词,他是比喻新事物大量涌现,不能有来形容反面事物,后大家忽略了雨后春笋的感情色彩,就是因为他说食品场就多了,仅仅从多的角度来理解雨后春笋,而没有从感情色彩上理解,就落入陷井了。

第三个特点,命题人常常在成语适用对象上设置错误,因为有一些成语的意思是相近的,但是在使用范围上有细微的差别,或者使用对象上有差别。有的成语的意义轻,有的重。有的成语只可以跟这类词语搭配,有的跟那一类搭配,有的只适用于人,有的还可以适用于物,有的可以在所有的语境中使用,有的是只可以在一定语境中使用,如果不了解这些,在解题时就会容易出现差别。比如说“美轮美奂”,只可以形容建筑物,比如说“炙手可热”是形容气焰神圣,“洗心革面”是针对人的。例如: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继续向高层次、高水平攀登。(2000年高考题)这个成语就用错了,因为“洗心革面”是清除内心的罪恶,单从革面两个字感觉是改变刊物的质量是说得过去,但是整个成语意思来讲,就用错了,以因为洗心革面是彻底的悔改,刊物决定继续提高稿件的质量,这个对象是刊物,刊物不是人,它更没有悔改之意,所以这个成语用到这里就错了。

我们既要理解成语的意思,同时还要看成语放在语境里是不是恰当。

第四,望文生义的错误。比如说“不刊之论”,考生一看就认为是不能刊登的意思,其实这个“刊”不是刊登的意思,是修改的意思。古人的话,是把字写在竹简上,写错以后,用刀把木简一削就可以了。这个刊左边是“干”右是立刀,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橡皮擦,是修改的意思。“首当其冲”、“万人空巷”、“釜底抽薪”,都是这样从字面理解就错误了。最近我们海淀区考了一个题目,由于工作负担过重,收入差别过大,以至公司出现骨干员工跳槽的现象,这对那些人才力量不丰厚的公司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必将影响公司的发展。釜底抽薪的字面意思是抽出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个地方不是解决问题了,在这个语境里应是雪上加霜。骨干员工跳槽了,本来就是工人少,又有人走了,的确是“雪上加霜”。

第五个考查的成语错误是容易混淆的错误。比如“应接不暇”和“目不暇接”,这两个成语,非常容易混淆,应接不暇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一路上风景优美看不过来,一个是形容人、事很多,应酬不过来,而目不暇接是形容东西多,眼睛看不过来,这个意思跟前面的第一层意思有相近,而跟应付不过来意思差别比较大,比如说“耸人听闻”和“骇人听闻”,耸人听闻是故意夸大,而骇人听闻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都指社会上发生坏事,这样的成语特别容易混淆,所以考察时要放到一起用心比较,看他们细微的差别在哪。

第六,我们语言逻辑上的衔接错误。运用成语不仅要弄懂词意还要符合语法的规范和符合逻辑,不符合逻辑就前后矛盾,或者照应不当,我们在应用成语上常常犯逻辑上的错误,所以命题上常常从这个方面来设置陷井。比如说,有这样一句话“对新教材的修改,大家已经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最后我想再补充几点,就全当是抛砖引玉吧”“抛砖引玉”是以自己的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意

见,这是谦虚的话,因为这是放在首先发言的场合,引出别人的意思,这时,是别人说完了,你最后说,还存在什么抛砖引玉呢?

主持人:还有一些考生在诗歌鉴赏方面有一些疑问,比如说接下来请沈老师说一下诗歌鉴赏题的备考和建议?

沈献章:我认为是三懂,一个是要读懂诗,二是要看懂题。三是要懂表达。就是说人家从哪个方面来提问,我来从哪个方面回答。

读懂诗,就是说要注意抓诗歌的密码,我们说密码就这么几点,一个是题目,比如说,朱熹的《观书有感》中的“半庙方塘一鉴开,云影天光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也感”这个标题是这首诗的诗眼,一定要从“观书”这个题目上,来理解这个诗的意思,不看标题,单看诗歌内容,就很难抓住一个主题,就是抓不住要点。所以要看标题。

第二,抓注释,这样是命题,特别是为学生提供理解诗歌内容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肯定是在解题上对我们有帮助,比如说有一年高考题是,《塞上闻笛》中的“一夜梅花笛里飞,冷沙晴槛月光辉”,这里的“梅花”不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看的梅花,不是植物梅花。

第三抓诗眼,比如说“一上高城万里愁”这个“愁”是这个诗的表现手法。比如说比喻,拟人、双关、烘托、寄景,抒情。

第五抓意向,它实际上这是约定成俗的,比如说“鸿雁”、“杜鹃”、“杨柳”、“菊花”,一看“鸿雁”,我们就知道是书信的意向,“杜鹃”一般是跟悲哀联在一起,“杨柳”是送别,是依依不舍,“菊花”是高洁的。

主持人:您能不能就诗歌的鉴赏常见题型给我们讲解一下?

沈献章:我们要读懂试题有这么几点,一个是问“是什么”,就是要求回答使用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蕴含了什么道理?,比如说,《观书有感》有两首诗,这两首诗用什么修辞手法,这两首诗各蕴含怎样的读书道理,这是直接提问是什么?第二个是为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是,要结合具体的分析来解说,比如说,有一年高考题,考王维的一首诗《过积香寺》,问第三句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这两个字是诗眼,第三问是这样描写好在哪,这就要求分析表达效果了,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个角度来回答,常常是,有什么好处,这样的提问你就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法来讲它的好处。第四是怎么样,要求从手法角度来回答,比如说怎么表达。

我们搞清楚前两个读懂诗歌,知道它怎么出题来考察,就是应该我们如何在回答问题,就是懂得表达,懂表达,不举一个例子,《咸阳城西楼晚眺》第二、第三联更是为人称道,这首诗是千古名篇,请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从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妙处。二三两联,诗歌的内容我们应该说是回答这两联在景物描写上,颇具暗示性,并且寄托景物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这是总说,这两联如何把景和情结合在一块,第二联是写风云变化,风声雨来,预示着社会动荡的暴风雨即将横扫晚唐。三联是写秦宫汉阙,满目凄凉,鸟在凄凉的悲鸣,这时风、雨、太阳落山,鸟雀躲藏起来,这都宣扬一种悲苦和惊恐不安的情况。我们知道,他写的是什么景,这个景里蕴含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借这个景物的凄凉,抒发对晚唐满腔的凄凉之情。

主持人:在考生的答题过程中,他们觉得阅读是特别难以拿分的大项,但是在这个题中是不是也规律可遵循,是不是可以给介绍一下。

沈献章:现代文阅读要抓规律,抓住规律才抓住要害。我可以用五个方面概括,第一个纵观全篇,把握主旨,考生拿到一篇文章,首先要把全篇文章认真读一下,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和中心,这样从总体是把握这篇文章,高屋建瓴来看待这篇文章。大凡高考命题,总会是在主旨的考查上设置题目,有的是直接考主体,有的是间接考,有是放在选择题,有时主观题,所以把握主旨是最重要。

主持人:这是第一遍读文章要达到的目的吗?

沈献章:对,第二,划分层次,理清思路,我们在第二遍读文章时,较划分层次,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如果有中心句你要画出来,如果这个段里没有中心句你认为是什么,你就简单写两个字,旁边,做一个旁批,把这篇文章的大致意思勾画出来。也许高考题不直接涉及这块,但是划分思路,理清思路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主旨的把握。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综观全篇,划分层次,理清读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主旨,才能够解答后面的题目。如果我们把个事做好了,做后面的题就顺风行船,事半功倍,问题是我们有很多考生,看题,看文章觉得耽误时间,拿到文章,就走马观花看一遍,似懂非懂,就急于做后面的题,看到题干时,做着,一个是费时费力,我认为这是“欲速则不达”。不仅费时费力还常常耽误时间。

主持人:这个划分层次,和理清思路是不是也在第一遍读文章时,想抓住主旨时就开始做的工作。

沈献章:对,要同时进行。

第三,开始涉及到考题方面,筛选讯息,准确摘选,我阅读文章是把文章内容看得很清楚,这时五一看题干里,就很容易和前面的内容联系在一起,所以一看题干,题目设计什么段落,什么区域,我们就要找的对应的这些词语和语句,阅读题义一般是从文章中抽出几道题,所以答案是从显文里找,只要我们认真揣摩上下文眼,准确抓住关键的语句,大多数的题目,答案是可以在原文中抠出来的。

主持人:您说在看问题时,可能需要在原文中找一些段落,这种寻找的有没有快速的方法,从中怎么读,有没有速读的方法?

沈献章:第一遍读文章比较细致,文章的内容和要点心中有数,或者已经做上记号,这时看后面题时,很快就可以联系在前面,一看这题是什么意思,什么信息,很快就可以在文章中找到对应的词语和句子,而且筛选细节这个题,应该说比较简单,命题人不会设置很大的障碍。

第四,要归纳整合,引申转换,这是难度最大的最大题,要求考生整合信息,要么要求我们概括归纳,甚至分析评价,这个比筛选信息难度大得多,比如说信息整合,对信息,在原文中,不是说是现成让我们一言看出来,可能是散在全文中,有时是隐性信息有时是显性信息,有时要找到,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有时在文章中没有现成,这需要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有一些要点,还要进行引申转换进行表述,所以,现代文大阅读,在这两个题上,应该说是一个难度最大的,我们不求得满分,但是可以得70―80%得分就不错了。

主持人:您说这种语言表述归纳到这种能力,在平时如何进行培养?

沈献章:在平时阅读时,要养成好的习惯,我刚才说这都是我们应该是我们阅读良好的习惯。还有老师的指导下,如何去抓,抓主旨,抓要点,这篇文章的前后主要意思要明白是什么意思,做后面题,按照这个要点,主旨去答,一般来讲,可以说八九不离十,有时你的答案不一定和高考答案一样,有时考卷会在最后会有一个意思对接,只要你和这个意思接近就可以。

我说了四个方面,主要是从内容方面来理解对方,高考专家是从这四个方面来命题。除此以外,我们要明确这些手法的作用,命题者往是从文章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来出题对考生进行考察,因此我们要掌握常见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明确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这样对理解和鉴赏文章也是很有帮助的。我归纳了一下最近几年,全国高考现代文阅读有一些试题,大致是用了这样几种修辞手法,第一个是比喻、第二是拟人,第三是反衬,第四是对比第五是反复,第六是排比,第七是象征。可以说是一种表现手法,这几种也是在大纲里要求我们掌握的。

主持人:我们有一些考生对文言文阅读比较弱,一块是理解和分析,另一块是翻译,请您给我们展开详细说一下?

沈献章:文言文的阅读主要是理解。理解和分析文言文考察的重点和难点,突破这个难点和重点,也要讲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的做文言文。首先要做到两个通读,一个是要通读全文,通读全部分的试题,这是帮助考生整体上粗知文章大意,整体上了解文言文这段话要求考的是什么,通读的过程,我们要记住有实词,虚词和文言常识,文言句式这种东西,这时我们要对文章有一个五六分的理解了,两通读后,我们先不要急于做后的实词和虚词的题,我建议大家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因为这个题是对文章内容做出一个提示,就是理解和分析。为我们把握人物形象或者文章的中心提供一个参考。使我们能够更快的进入文本,这个题选项通常是三对一错,四个选项里,依照原文的行文先后顺序,对文章文已进行概括转述和分析,如果一上来就错误,这就太简单了,是大部分正确,可能只有一个词语,或者一两处甚至一处的错误。

正因为这种题四个选项是按照行文的顺序逐层转述,而且内容大部分正确,所以把四个选项当做理解这篇文章的一个拐杖。这时,我们对文言文要有一个八九分理解了。在这个基础上,做前面的四个题,我们就十拿九稳。

所以文言文的题不难,我们要全得分。有同学说,文言虚词和实词浩如烟海我怎么掌握。我说,文言虚词考试大纲明确规定,18个文言虚词,这几年都是这么考,而这些我们都在文章中学过要了解他们的词性,出题者把文本中文言虚词和我们已经学过课本的文言虚词进行比较,只要掌握18个文言虚词词性和词义你就可以掌握,即使是考的课外文言实词,但是知识点是在课内的,就是说文本之内的文言虚词我们都可以在课文中找到他们的影子和出路,在教材里可以找到答案。

主持人:只要把这些已有18个文言的虚词和词性词义搞清楚,到时对应一下就可以找到答案。

沈献章:对,就是初高中学的文言文每篇文言都要弄懂。

主持人:我们说翻译方面解题思路上有没有比较好的思路?

沈献章:六字真言,一个是“留”,比如说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古今词意都是一样的,我们可以保留下来,第二个是“替”,古今汉语是单音词,现在汉语是双音词的,翻译时,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比如说古汉语的走,和现代汉语的词不一样,古汉语的“走”是跑,现在汉语是“行”的意思,这是古今词义不一样的地方。我们要把这的清楚,要区分开来,还有单音词一个走是“逃”的意思,我们现在说是“逃跑”或者说是“逃亡”。第三个是“拆”,古今译意不同的,我们可以拆成两个单音词来解释,第四是“补”,补充句子中损失成分,根据前后意思是损失了什么成分,第五,“删”,删除不需要虚词,我们在翻译时不管它,第六叫“调”,就是调整顺序,文章中有很多,语句是不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如果我们不做调整,就不顺畅,比如说倒装句,我们把它调整过来,回到现代汉语的位置上去,这样才符合我们现代汉语的习惯。

总之翻译的方法是根据结构来确定词性,根据语境来确定词义,翻译时最好是直译,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主持人:有的同学说,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因为它分值很高,所以每年我们在作文这块,都是着力复习,但是这块的复习要想卓有成效,您说有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方面?

沈献章:我想从高考的阅卷角度来谈我们现在冲刺阶段作文备考要注意什么问题。作文,、在高考语文中占的比重很大,可以说,是高考的“重头戏”。考生作文失分比较多的地方,我们从阅卷的经验发现,主要是存在这几大硬伤。第一个是标题,常言道,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阅卷老师对文章第一印象,特别是材料怎么做,话题怎么做,要求考生根据阅读所给定的材料自拟题目,阅卷老师很看重考生所拟的题目,一般来说,老师认为这个题目好,考生抓住了要害,首先印象好,应该是观点鲜明、言简意赅、富有文采,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我们现在,我们在高考阅卷常常看到有这样的作文,就是没有标题。可能是拟不好,要么是拟不好,要么有的考生是先写正文,再拟标题,等到文章写好,也可能是没有时间写,也可能是忘记了补写标题,总的是没有标题的,原则上是扣两分,但是实际上远远不是这样,是因为阅卷老师对没有标题的作文,产生了一种心理距离,看到这个作文不知道写的是什么,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看到眼睛知道你这个人就知道你这个文章是什么样,所以产生心理距离就不知不觉就拉大差距。

第二是审题,这一块可以说是丢分最多的地方。审题一错,后来就是全盘皆错,当然最近几年的高考材料作文,或者话题作文,主旨和寓意是比较明显的,但是有一些考生不是这么明显也不是这么看,他说,大家都这么想,这个中心,写出来文章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他就想另辟蹊径,结果造成立意偏差,下笔千言、离题甚远。还有,材料作文作完之后有一个要求,要求和注意事项这也是题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要求和注意事项有一些是限制,有一些是不限制的。可是有的考生漠视这个限制,不照章办事,所写的内容完全是另其炉灶,打一个比方,给了你一条鱼,让你做一道菜,红烧和清蒸都可以,但是你不用它做菜,丢了它,用肉做菜,这就不对了,所以审题很重要。

第三,入题,就是文章的主题内容要尽快表现出来,这样可以扩大文章的容量,可以尽量发挥每一题的现象,高考要求你更快进入主题内容,但是许多考生犯了入题满的内容,有一些考生把大段大段原材料都搬上来,把原来的剪辑材料就进行了扩张,有一些材料,是开篇摆材料,而真正说到内容时,却千呼万唤不出来,开篇很松散,占去了大量的篇幅,后面的立论就没有办法写,只可以一笔带过,草草收笔,这个文章的比例就严重的失调,议论文要尽早进入,抠住话题,三言两语,干脆利落,有道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考阅卷时,时间紧、任务重,老师们不愿意跟你慢慢磨,不理想的开头容易造成先入为主的感觉,即使你后面的论证也到位,也还上一定的档次,但是也难做出公正的判决。会影响你得分。这是行文的入题。

第四结尾,由于种种原因有的考生是来不及煞尾,或者用一个句硬断,或者点上省略号,或者干脆空在哪,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视为是没有完篇。阅卷老师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坏,首先看整体,所以考生交给老师无论如何也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成型的作文,古人写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这是有道理的,如果你这三点没有处理好,即使开头雕出凤头,壮大了猪肚,也会因为没有豹尾也不成一篇好文章。得不了高分。以上是从文章的内容来谈我们要注意的四项。

第五是卷面,在有一些考生中,卷面清洁似乎无关紧要,其实不是,清洁的卷面给阅卷老师的感觉很重要,尤其是高考作文,卷面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心情和情绪,比如说难以辨认的文章,马上给阅卷老师不好的感觉,无形中就会多扣你几分。而当我们一个阅卷老师,书写工整,字写得很漂亮的文章,一看心中先高兴三分,你的文章即使内容稍微欠缺,也许因为阅卷老师惜才而给你高出几分。是不是卷子上一个字都不能改,不是,改可以,但是改时,要改得清楚和整洁,哪一些地方删掉,哪一些地方千万不要让老师看的刺眼。还有错别字,高考作文出现一两个错别字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有七八个错别字,他们就会认为你的语文基础太差,你的得分就会大打折扣。

主持人:今年有考试说明中,对高考错字扣分有很明确的规定,上海每错三个字扣一分,有的是错一个字就扣一分,是不是错字就否定的考生的语文功底?

沈献章:的确如此,有一些地方,比如说,新课程改革的一些考试的省份,去年我们全国有四个省份进行改革,就是作文上一个错别字就扣分,就是因为我们现在社会上错别字太多,学生一提笔就写错别字,满街也都是错别字,这样我们要加大惩罚的力度,这对消灭错别字有帮助。

主持人:在字数方面有没有什么特殊的说法?

沈献章:文章是表情达意的方法,有则长,无则短,但是高考作文,考虑到考试时间的约束,对字数也进行了规定,最近各年考试是不少于800字,因为作文题是需要题目明确,错误少,考生要有写作这个能力,写出800字不成文章,但是有两种情况,一个是字数不够,尽管评分表述为每少50字才扣一分,实际情况,字数不足往往是被阅卷老师要么文章单薄,很难上档次,第二,就被人认为没有完篇,总之字数不足是作文很难上档次的。第二,字数太多,洋洋洒洒写一千四五百字,这样的作文给人一种臃肿的感觉,阅卷老师一看这种文章就反感,你的作文得分可想而知。还有作文写得长,花的时间多,检查前面的题就用的时间少,你整个语文得分也会受影响。所以总之,高考的作文的六大硬伤,我们学生要规避,我们对他们要引起高度的重视,我们把平时的作文当成高考的作文来看及严格的要求及规范化训练,我们的写作水平一定可以上一个台阶。

主持人:我们知道有一些考生为了能够在高考发挥自己的作文的文采,就会背一些名家名篇,为了做到心中有数,又会看一些历年优秀和满分作文,在心理形成一种既定的模式,希望在考试套用,您觉得这两种做法可行可取吗?

沈献章:在自己的作文里适当的引用一些名句名篇的确是可以使文章增加色彩,增加文采,可以多得一些分。阅卷老师会认为你的语言生动,但是名句名篇一定要用得恰当,恰当好处,如果是硬用上去,不伦不类,那么还不如不用。

主持人:刚才我还说到,现在特别流行看一些近几年的满分和优秀作文,希望可以在考试中套用这种模式,这种做法学生中间采用得多吗?可取吗?

沈献章:不要一味的套用,我们可以从满分作文中学一些自己应该掌握的东西,比如说有的同学,我从满分作文里我学他的构思立意,在另外一篇作文里学选材,其他作文我可能学文章的结构地或者说另外一篇文章,学习他的语言,总之的话,我学人家那个方面好的东西,我能够学得到,拿过来可以管用的东西,不要一味的模仿,以自己为主,借鉴别人的为辅。可以借鉴不可以套用。

主持人:在最后,请沈老师再给我们强调一下在答题时,各题型的时间如何把握,能够把它分配得更和?

沈献章:我认为语文的时间,大致可以划分三个阶段。

在两个半小时是这样的分配的,第一卷,用半个小时,第二卷,一个小时,作文一个小时,这是大直的划分,并不是一成不变,如果做前面的题时,比较顺手,要做到得心应手时,我们不必非要用半个小时。在正确稳妥的前提下,可以用较短的时间来完成,我建议大家,在诗歌鉴赏和现代文阅读上多花时间考虑,因为这部分题思考时间要长一些,作文一定要保证用一个小时来作,有的同学,用半个小时来做作文,这个作文肯定写不好,有的同学不会合理安排时间,常常前松后紧,前面苦思冥想,用了很多时间,后面是半个小时,作文要么没有完篇,完了也是思路不畅,或者七拼八凑,最后最好留五到八分钟进行检查,不要写完就交卷,这就没有检查的时间了,每课考试结束前15分钟,监考老师会提醒大家,这时我们要基本把题目做完,检查也不要通篇检查,在做的过程中,哪个题你感觉不可*,把握不大,这是我们检查的重点。检查时,也要注意到,一定要把你正确的答案确定后,你才能修改先前的答案,千万不要用后来糊涂的大脑去翻先前清醒时做出的判断。

主持人:有很多考生最后看来看去就想改答案,昨天政治老师也说了,应该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请沈老师说一下今年语文高考出现的变化情况,您具体的给我们说一下好吗?

沈献章:今年的高考各个省的自主命题省份变化的情况不一样,北京的高考是这样的,北京高考考试说明上有两大变化,第一个变化是题量减少了,由原来25个题减到23个题,减这两个题,从考试说明我们来看,可能一个是现代文的小阅读一个题,还有一个是语用的题,这两个题得分加到诗歌鉴赏上去了,诗歌鉴赏的分值加得比较大,还有背诵默写上。为什么要减少题量,主要是考虑,语文题不是多多益善,题目太多,学生只是马不停蹄的做,思考的余地和时间就少,高考是考能力,这就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的时间,所以,北京这样改了以后,我认为后来也是符合现在考能力,加大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方面的一个考核。

再说,全国高考,现在题量一直是21个,其他自主的命题省份也是21―23道,北京今年是23个题,我认为还是比较合适的。语文卷常常被人说成是阅读量大、写作量大,一万多字的阅读量,他们称语文卷是“哈达卷”,就说明这个语文题量少一点好。

第二,高考阅卷的变化,以前,第一卷是机读,第二卷是人工来判,这一次都是合在答题卡上,都是用电子扫描以后,用无纸化阅卷,这样更加客观公正,至少有两个老师在阅卷,如果作文的误差太大,自然这个卷子就会就会调到第三个老师那里判,这样的话,就更加客观公正了。这是网络阅卷的好处,当然对我们考生至少有一个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个要求是两点,一个是书写清楚,要求是用黑色签字笔是写在答题卡上,并且指定的区域里,不能写在线外,写在这个红线之外,就扫描不进去,就等于没有答,这是一个书写要规范,要按要求办,第二书写要清楚,如果你写得太潦

草,扫描不出来,老师没有办法看,这肯定是影响得分,所以对北京的考生来讲,无纸化阅卷给我们提供两个要求,一个是规范一个是清楚。

主持人:您刚才说,现在无纸化阅卷在作文这块,要在指定区域内书写,如果有需要删除和增加内容是不是阅卷上留有这样的空间?

沈献章:空间很少,如果你真的在答题卡上某一个地方写错了,轻轻用黑笔划掉,然后还在这个位置把答案写出来,字要写小点,不要超过这个格子。

主持人:很感谢沈老师给我们今天做这么详细精彩的演讲,经过您的讲解,希望大家在沈老师的中讲解得到很好的启发,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可以利用不长的时间把语文复习更好一些,可以到比较理想的分数。

沈老师您还有什么要说的。

沈献章:语文是高考第一科,占的地方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满怀信心、胸有成竹、心态平和的对待它,语文考好了,后面几科考试就会有好心情,语文考不好,后面的几科就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说,心平则一路坦途;心躁,则一路坎坷,我希望大家,在高考中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希望大家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祝各位好运,谢谢大家。

人大附中高考复习资料 篇2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本文以下简称“复印资料”)是我国学术界中最具影响力的二次文献——专题期刊,兼具资料与评价功能。在信息冗余的时代,“复印资料”已成为我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影响力和人文社科学术研究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美国国会图书馆曾进行过统计,表明“复1印资料”始终居于该馆中文图书馆借阅之首位。“复印资料”在文章筛选中,严格遵循“学术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无论是炙手可热的名人大家,还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作者,最终都要凭借文章自身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代表性来决定其取舍,因而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作为“复印资料”文献系列之一,《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2,创刊于1991年,由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出版。创办21年以来,该刊提倡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知识与学术相结合,推崇创新、广博和实用的办刊特色,办刊严谨、科学、规范、实用,其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学外语教师、科研人员及其他语言教育爱好者,在中学外语教学与研究界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系统研究《中学外语教与学》转载文章的特色,不仅对了解国内高水平中学教育研究的动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对提升中学教育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水平、提升其自身学术成果质量有着较大的参考价值。

基于此,我们特就栏目设置和作者情况等几个方面对该刊2007~2011年间的载文进行相关统计和分析。

二、栏目的设置及分布

(一)栏目设置分析

栏目设置可以从多方位、多层次来突出期刊的总体设计水平,丰富相关的信息内容(陈天、张顺生2011:2)。有鉴于此,我们对《中学外语教与学》2007~2011年细分栏目设置进行统计,结果发现(见附表1):

1.该刊唯一连续5年开设的栏目是“教学设计”,充分说明该刊对此的重视。

2.栏目设置总体较多,5年栏目总数分别为16、18、21、11和19个,且内容变动较大。

3.载文数量5年分别为337、283、215、216和207篇,呈逐渐减少趋势,文章平均长度越来越长,这表明探讨问题越来越深刻。

4.2009年后剔除了“卷首语”、“佳作欣赏”和“咖啡话廊”等明显属于非学术性的栏目,新增了“教师发展”一栏。可见其办刊理念从“教与学兼顾”转为侧重“教”;从“学术通俗兼顾”转为侧重“学术”;从关注“常规”到“常规”和“热点”并重。

5.“专题”一栏所占篇幅逐年增加,体现其办刊越来越具有针对性、科学性。这些都对中学教育研究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

(二)栏目设置存在的问题

从统计结果看,我们也发现该刊栏目设置存在三个问题:

1.品牌栏目不够稳定,五年间只有“教学设计”是常设栏目,应当有相当一部分栏目保持稳定比较理想。

2.部分栏目设置大同小异,“高考研究”与“高考解析”,“课程改革”和“课改探索”,“前沿视点”与“理论前沿”等栏目似乎彼此重合,建议栏目名称保持前后一致。

3.有些栏目,如2011年新设置的“理论前沿”全年仅有1篇,显得过于单薄,应当酌情予以充实。

三、作者机构、合作及群体地域分布

调查作者群体机构情况及群体地域分布无疑有助于了解我国各地中学外语教学研究情况,统计发现(见附表2):

(一)作者所属机构情况

《中学外语教与学》转载文章作者群体分布近几年趋于稳定。作者群性质与服务对象紧密相关,中学一线教师是主力军(年均占比49.7%)1,且比重处于直线上升态势,由2007年的39.8%增至2010年的59.7%,并在2011年继续保持稳定。这也许是因为随着研究生教育的普及,许多地区招录硕士研究生为中学教师,原有师资力量也通过进修等方式提高了自身的科研水平。如此一来,中学英语教师的研究能力明显增强,将经验上升为理论的科研意识不断加深,其投稿积极性必然随之提高。高校教师在其自身能力、兴趣和职称评价机制的推动下对学术研究关注一如既往,在载文中也占相当大的比例(约27.1%)。其他人员则声音渐弱,大概是受市场经济的冲击而转移了兴趣,所占比重已由2007年的36.5%直线下降至2011年的14.5%。

(二)作者合作情况统计

论文作者合作度是在确定时间、地域内某种或者某类期刊每篇论文的平均作者数,它是期刊论文作者合作研究程度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一种刊物作者智能的发挥程度。其数值越高,合作智能就发挥越充分(舒畅、刘金龙2010:46)。我们也对相关情况进行了统计(附表3),发现:近5年间,《中学外语教与学》上合著所占比例由9.2%渐升至16.4%,跨单位的合作大量存在,特别是高校教师与中学教师的合作,作者们越来越注重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有无。这也侧面验证了,“分工合作,优势互补,是当今教育科研的必然趋势”(张世勇等2010:68)。

(三)作者群体地域分布情况

文章质量是刊物的生命,研究者的来源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范盛銮2007:127)。数据显示(附表4):被该刊转载作者分布在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证明该刊覆盖面甚广,是一本能够代表全国性中学英语教育研究情况的刊物。

除部分作者没有说明外,近5年被转载作者单位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781篇),占总数的62.2%,而中部地区(187篇)和西部地区(151篇)分别仅占14.9%和12.0%。以5年合计数为准,地区前5名分别为浙江(201篇)、江苏(196篇)、北京(100篇)、广东(73篇)和上海(46篇)。这一结果与其他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据统计,2001~2010年刊载在《中小学外语教学》地区排名前5名依次为浙江、江苏、北京、广东和湖北(陈天、张顺生2011:3)。《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1~2005年载文量地区前5名是浙江、江苏、上海、广东和山东(侯志红2008:82)。换言之,教研成果也说明:浙江、江苏、广东、北京、上海是我国内地毫无争议的教育五强地区。正如研究者所指出的,“科研水平是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舒畅、刘金龙2010:45)。我们还发现《中学外语教与学》办刊越来越规范,其载文中2007和2008年分别有85篇和41篇没有作者单位,2009年后这种现象明显减少了。

四、载文源刊情况

期刊被转载量反映的是期刊被转引的绝对量,数值越大,说明该期刊在学科领域的学术影响力越大。转载率指标反映的是期刊自身被“复印资料”转载的相对值,它消除了刊期和发文量的差异,能够直接反映某一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状况,便于期刊之间进行比较。各个期刊包括大学等机构都很重视这两个指标。

统计表明:2007~2011年间,《中学外语教与学》共刊载论文1258篇,源刊中既有《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英语教师》等学术刊物,也有《中学生英语》等教辅刊物。每年源刊至少56份,其中核心期刊年均约10份(见附表5)。我们根据期刊被选用次数排列出前5名(见附表6),其中,中学外语核心刊物《中小学外语教学》和《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因集中体现了中学外语教学研究的最高水平,毫无悬念地成为被转载来源佼佼者。近3年,仅两者被转载量合计达157篇,占总转载文量的24.6%。这反映出:《中学外语教与学》的确越来越重视学术;中学外语界两大核心刊物编辑态度严谨、刊物质量优势明显。

此外,该刊5年中还转载过《课程·教材·教法》《教学与管理》《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山东师大学报》和《教学月刊》等核心期刊的文章。

《海外英语》《英语知识》《英语沙龙》和《大学英语》等部分刊物则正从该刊逐渐淡出,这很可能是因为:这些杂志大多属于通俗杂志,而《中学外语教与学》的办刊宗旨已从“通俗兼顾学术”转为“学术兼顾实用”;这几者主要以大学为对象。

可以预见,未来《中学外语教与学》转载文章源刊仍将秉承多样化的道路,其中,1.《中小学外语教学》和《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将保持主要来源刊物的地位;2.《教学月刊》《英语教师》和《课程,教材·教法》等学术含量较高的刊物地位或将得到提升。值得祝贺的是,2011年,虽然《英语教师》每期刊载的论文由原来的20余篇骤降为10余篇,且关注面也拓展到高校英语教学,但是《英语教师》2011年被“复印资料”转载量仍达12篇,可见刊物质量并没有受到影响;3.由于其突出的领域优势,《中学生英语》(教师版和高三版)等较成熟的基础教辅刊物将稳占一席之地。

五、单项技能教研情况

根据听、说、读、写、语法、词汇六个单项语言技能分类,我们也对被转载教研文章侧重进行了统计(见附表7)。

数据表明:3年间,仅以文章标题为参考标准,《中学外语教与学》中分论单项技能教学的文章和论文共226篇,约占载文总数35.5%。为取得对比数值,笔者进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输入篇名“大学英语”并含“**教学”,发现同年间,共有大学英语教学文章和论文9593篇,其中专述各单项技能教学的文章2285篇,占23.8%。可见,中学更注重分项技能培养研究。其尤以阅读和写作教学研究为多,3年合计数分别达65和62篇,占10.2%和9.7%。关注度呈稳定上扬趋势的是阅读和语法教学,单年占有比例分别从2009年的7.9%和4.2%直升至2011年的11.7%和10.7%。可见,规范读写能力一直是中学外语教学研究的重心。听力教研成果相对匮乏,3年合计19篇,占3%。论“说”的则只有13篇(2%)。值得一提的是,6项技能中,《中学外语教与学》曾于2011年特别设立了词汇巧讲妙学专题、写作教学专题和阅读教学专题,当年却没有转载专论口语教学的文章,可见中学外语教学对“说”的关注度有低入尘埃之嫌,这背后的原因恐怕比较复杂,但无疑吻合现行中高考题型特点。

六、结语与思考

经过统计分析,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学外语教与学》有着开阔的视野和显著的时代特征。转载作者以中学一线教师为主,他们在治学、教改等方面经验丰富,其真知灼见极具启发性。刊物本身经过多年精心整合,编辑质量稳步提高,其理论性、综合性、信息量和文章深度随之提升。从栏目设置到源刊都坚持与中学外语教学紧密联系,研究方法及视角多样化。总之,《中学外语教与学》洋溢着浓郁的学术氛围,其无愧于全国教育类权威期刊和中小学骨干教师必备刊物之称号。当然,本统计还反映出一些问题:

由于经济、地理等诸多因素的缘故,高质量论文的产出在地域分布上存在巨大差异。有些地区,如西藏、青海等,多年未见转载,应引起重视。

从可辨识的部分来看,《中学外语教与学》刊文作者中高中教师数量远超初中教师,能否认真挖掘和引领初中英语教师科研队伍是我们应当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呼吁,可能的话,知名中学外语期刊可以更努力地解决这一课题:如《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版)可以再分为高中版和初中版;《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可分为高中版、初中版和小学版;《英语教师》可分为大学版和中学版,甚至大学版、高中版和初中版。当然,初中英语教师本身“应当清晰认识到学术成果在年龄上的规律,把握规律,按规律行事,在年轻的时候,应该扎扎实实地积累知识和经验,真真正正地做学问,做到厚积薄发,集腋成裘”(李勇勤等2009:38)。这样,初中外语教学研究必将大有所为。

从单项技能教研调查中看到:目前为止,中学外语听说教学尤其是口语教学理论成果少得可怜。但实践证明,日常生活交往中,人们更多的是使用口头语言,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起着更直接、更广泛的交际作用。教育部2011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规定1:“英语课程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所以,中学外语听说教学与测试应是一个期待更多关注的领域。另外,考虑到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业已发生较大幅度的听说倾向,如何从这个角度建构好基础外语教学与高等外语教学的衔接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研究对象。

附:

注:1.机构分类以署名单位为准,中学教师指各类中学教师;高校教师指各类大学教师,包括在大学进修人员,如研究生等;其他人员指各级教研部门、出版社、杂志社及部分没有注明作者所属单位的数目。2.两个及两个以上作者撰写的论文以第一作者单位作为统计对象技术标准。

注:三个地区的划分依据是大陆目前对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即: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中部地区有8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地区包括的省级行政区共12个,分别是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和内蒙古。

注:《中学生英语》涵盖教师版和其他版。

注:1.以文章标题为基准,不重复计算,“听说”类计入“听”,“读写”类计入“读”。2.百分比是该年(或三年)刊文总量的相对值。

摘要:本文以《人大复印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2007~2011年60期转载文章总量为资料统计来源,从栏目、作者、载文源刊、单项技能教研四个方面对该刊载文特点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通过描述性实证研究,尝试从被转载情况这一角度梳理2007~2011年间我国中学外语教学研究概貌,以求为相关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学术成长提供某些参照。研究表明,《中学外语教与学》办刊与时俱进,转载文章体现出严谨与创新精神、涵盖了理论兼实践内容,同时体现出越来越鲜明的学术性和针对性,但在转载源文地域、初高中教师作者数量及单项技能教研侧重等方面尚存在不平衡问题,故期待进一步改善。

关键词:《中学外语教与学》,载文统计,分析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科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11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名[N].光明日报,2012-3-27(7).

[1]教育部.201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天,张顺生.2011.《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2010年载文(中学)统计与分析[J].中小学外语教学(3):1-8.

范盛銮.2007.小学英语研究历史与现状调查[J].丽水学院学报(3):105-108.

侯志红.2008.评析《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杂志(2001~2005年)[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112.

李勇勤,郑国华,李帅.2009.近10年《人大复印资料·体育》载文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0):35-38.

舒畅,刘金龙.2010.《中国科技翻译》(2004~2009年)载文分析与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3(1):43-48.

基于高考试题谈高考复习策略 篇3

(新课标2011年全国高考第26题)0.80gCuSO4?5H2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确定200℃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_____。(要求写出推断过程);

(2)取270℃所得样品,于570℃灼烧得到的主要产物是黑色粉末和一种氧化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把该黑色粉末溶解于稀硫酸中,经浓缩、冷却,有晶体析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其存在的最高温度是_____;

(3)上述氧化性气体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的浓溶液与Cu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在0.10mol?L-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搅拌有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8时,c(Cu2+)=____mol?L-1(Ksp[Cu(OH)2]=2.2×10-20)。若在0.1mol?L-1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H2S气体,使Cu2+完全沉淀为CuS,此时溶液中的H+浓度是_____mol?L-1。

二、高考试题命题的知识背景

五水合硫酸铜的结构:CuSO4?5H2O可写成[Cu(H2O)4]SO4H2O,晶体结构中,Cu离子呈八面体配位,为四个H2O和两个O所围绕。第五个H2O与Cu八面体中的两个H2O和[SO4]中的两个O连接,呈四面体状,在结构中起缓冲作用。其结构示意图如下:

由于五水合硫酸铜晶体中水有两类,一类是形成配体的水分子,一类是形成氢键的水分子,结合上有着不同,因此受热时也会因温度不同而得到不同的产物。五水合硫酸铜晶体失水分三步:

①两个仅以配位键与铜离子结合的水分子最先失去,大致温度为102℃。

②两个与铜离子以配位键结合,并且与外部的一个水分子以氢键结合的水分子随温度升高而失去,大致温度为113℃。

③最外层水的氢原子与周围的硫酸根离子中的氧原子之间形成氢键,它的氧原子又和与铜离子配位的水分子的氢原子之间形成氢键,总体上构成一种稳定的环状结构,因此破坏这个结构需要较高能量,失去最外层水分子所需温度大致为258℃。

三、高考试题的分析

首先,要认真分析坐标图。该图是热重曲线,横坐标是温度变化,纵坐标是质量变化,曲线是随着温度变化(升高),样品固体的质量也在变化(减少)。

其次,要读懂图中的信息。0.80gCuSO4?5H2O样品随着温度升高,在102℃时脱水,样品质量减少到0.68g,在113℃时又脱水,样品质量减少到0.57g,在258℃时再次脱水,样品质量减少到0.51g。

最后,要注意图中的细节。图中的曲线出现了平台,说明了在某一段温度变化内,固体的质量并不变化;而问题所提到的几个温度在坐标中并没有直接标出,需要考生从图中的信息中自己去寻找数据,这也是解题的关键。

根据图中相关数据,可以依次将几次脱水后的固体化学式计算出来。

(1)在200℃时(由图知温度在113℃-258℃之间),此时固体质量是0.57g,由计算②知固体的化学式为CuSO4?H2O,推断过程如上(也可以用减轻的水的质量计算)。

(2)方法一:可以结合问题的相关信息大胆猜测,由(1)已经计算出在200℃时固体是CuSO4?H2O,在258℃时固体质量又减轻,则减轻的应为水的质量,由此得出270℃所得样品应为CuSO4。方法二:270℃大于258℃,直接由前面的计算③知,所得样品应为CuSO4。因此,在570℃灼烧是CuSO4受热分解,得到的黑色粉末应是CuO,另一种氧化性气体应是高价态的SO3,由此可写出该固体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uSO4△CuO+SO3↑。黑色粉末CuO溶解于稀硫酸中发生反应生成CuSO4和H2O,经浓缩、冷却,析出的晶体为蓝色的CuSO4?5H2O。再由图观察发现,开始升温时,晶体质量并无变化,当温度到102℃时,晶体开始脱水,因此,CuSO4?5H2O晶体存在的最高温度是102℃。

(3)由上问(2)知SO3和水反应生成硫酸,浓硫酸与Cu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生成CuSO4、SO2和H2O,因此可以写出化学方程式:2H2SO4(浓)+Cu△CuSO4++SO2↑+2H2O。

(4)该问第一空涉及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CuSO4+2NaOH=Cu(OH)2↓+Na2SO4;Cu(OH)2Cu2++2OH-,欲求Cu2+浓度,必须先求OH-浓度。当溶液的pH=8时,由公式pH=-lgc(H+)可算出其c(H+)=1.0×10-8mol?L-1,又由水的离子积常数KW=c(H+)?c(OH-)=1.0×10-14可计算出c(OH-)=1.0×10-6mol?L-1;Cu(OH)2处于沉淀溶解平衡,可用溶度积公式Ksp[Cu(OH)2]=c(Cu2+)?[c(OH-)]2=2.2×10-20进行计算,得出c(Cu2+)=2.2×10-8mol?L-1。第二空涉及化学反应方程式:CuSO4+H2S=CuS↓+H2SO4,由化学反应方程式知H2SO4和CuSO4物质的量相等,如果忽略通入气体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则H2SO4和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也相等,故c(H+)=0.2mol?L-1。

四、高考试题的评价

本题是考查新课程中的“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内容,主要考查硫和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相关计算。该试题以CuSO4?5H2O晶体受热脱水知识背景为基础,以图表形式给出相关信息,由于图表不像文字信息那样直接具体,它具有形象、抽象、隐蔽、信息量多等特点,需要考生自己寻找、挖掘、提炼,考查了学生接受、吸收、整理化学信息的能力。第(1)(2)(3)问环环相扣,前一问的结果又是下一问的开始。第(1)问就是含结晶水合物受热失水的简单计算,只要找到相关数据,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出比例式,运用初中方法就可以计算出结果。第(2)问考查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式的书写、图表信息的处理。第(3)问考查的是浓硫酸的特殊性质——强氧化性,作为高中元素化合物重点知识,教材中设置了一个“浓硫酸与铜反应”实验,并附有两幅相关图片,还写出了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详细地进行分析,这体现了高考试题向教材的回归。第(4)问考查的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涉及的知识较多,但都符合考试大纲的相关要求:“了解水的离子积常数,了解溶液pH的定义,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了解难容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了解溶度积的含义及其表达式,能进行相关计算。”

五、高考复习策略

为了配合和推进新课程改革,充分利用高考的导向功能,各地高考试题在难度上都加以控制,和以前的高考相比较,化学试题难度均有所下降,考试内容减少,考生的选择程度加大,体现了人文关怀,落实新课程理念。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增加了一些的新内容,也删除了许多陈旧的知识,尤其是元素与化合物知识整合成两章内容,有的教师怕遗漏知识或者是为了知识的完整性,将删除掉的内容又搬回来学习,这完全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理念。只要我们认真研究新课程教材(含初中的新教材),依据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结合高考试题分析,就会发现,高考命题还是严格遵守这些要求的,只是考查的形式、方式各有不同。如前面分析的高考第26题,虽然它的知识背景复杂深奥,我们没有学过,但是,它考查的只是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体现了高考命题“高起点,低落点”,“来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原则,也是“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虽然新课程对计算能力要求降低,不再作为单独的知识模块考查,而是将各种计算分散融入各试题中,但是,基本的计算能力还是要加强,如以化学方程式为依据的计算,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物理量的转换计算,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相关计算要熟练掌握。因此,教师在教学复习时,要注重巩固双基,提高能力,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考试大纲为要求,以教材为依据,做到“纲举目张,有的放矢”,这样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提高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1421775.htm.

[2]教育部考试中心编.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00—205.

乡镇人大换届资料 篇4

选区选举工作小组:

你选区报来的关于县人大代表正式候选人名单的报告收悉,经胡总乡选举委员会审定,同意你选区、、、同志为胡总乡第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正式候选人,请以选举委员会的名义予以公告。

此复。

胡总乡选举委员会

年月日

正式候选人预选办法

(年月日选区预选大会通过)

第一条根据选举法和省选举实施细则的规定,结合本选区实际,制定本预选办法。

第二条本次预选由选举委员会派员(或委托的选区负责人)主持,代表初步候选人不得主持本次预选的投票,也不得担任预选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本次预选实行差额选举,本选区将预选产生代表正式候选人名。本次预选选票上的候选人按姓名笔画顺序排列(与初步代表候选人公布名单一致)。

第四条本次预选设监票人、计票人个人,由选民推荐产生。

预选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选民对于确定的代表初步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可以投

第五条反对票,也可以投弃权票,但不可以另选他人。

第六条预选大会上,主持人应如实向参加者介绍代表初步候选人的情况,并说明产生代表正式候选人的人数,但不得作出任何有利于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的暗示或诱导。

第七条预选时,可安排每位代表初步候选人作分钟以内的简短陈述,向参加者介绍自己的情况。超时陈述者,由主持人中断其陈述。

第八条选民凭选民证或身份证领取预选选票。每个选民在预选中只有一个投票权。预选不实行委托投票。

第九条选民对某个候选人赞成的,就在这个候选人姓名上面的方格内画“○”,反对的,就在其姓名上面的方格内画“×”。既不画“○”又不画“×”的为弃权。

第十条预选票要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符号要正确,字迹要清楚,书写模糊的选票,可以辨认的部分有效,无法辨认的部分视为无效。

每张预选选票所赞成的人数,多于规定应选代表正式候选人人数的作废,等于或少于应选代表正式候选人人数的有效。

第十一条投票结束后,由选举工作人员当众打开票箱,清点选票,并将结果报告大会主持人。所投票数多于投票人数的无效,等于或少于投票人数的有效。

第十二条预选中如遇票数相等,不能确定代表正式候选人时,应当就票数相等的候选人再次选举,以得票多的确定为代表正式候选人。

第十三条计票结束后,按得票多少的顺序,产生本选区的正式代表候选人名。

第十四条预选结束后,由预选的工作人员填写好选举结果记录表,报告会议会议主持人。监票人、计票人签字后,连同预选选票一并报送选举委员会审核,并向选民公布计票结果。

第十五条本办法经预选大会通过后实施。

第十六条本预选办法由选举委员会解释。

主持人工作职责

正式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活动的主持人,由选举委员会决定。主持人的主要职责是:

一、确定见面活动的时间、地点、程序和参加见面人员。

二、客观介绍正式代表候选人的情况。

三、正式代表候选人应按规定的时间陈述,超过规定的时间的,主持人要及时中断其陈述。

四、指定专人对见面活动进行认真记录并填报相关表格。

五、在正式代表候选人的陈述中,有违反宪法及法律的言论,有违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论,有对其他候选人进行人身攻击和政治性攻击的言论,主持人应终止其陈述。

六、及时解决见面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七、完成选举委员会委托的其他工作事项。

八、见面活动结束后,向选举委员会书面汇报见面情况。

候选人陈述须知

一、正式代表候选人须在选举委员会统一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陈述。

二、正式代表候选人陈述的内容,除本人基本情况、简历和履职设想外,继续提名的人大代表候选人,还应谈自己在过去一届中代表选民所作的工作,谈如果继续当选有何打算;其他候选人则应就如何当好人大代表作表态性及设想发言。

三、正式代表候选人的陈述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的程序安排,不得在程序以外自行安排。

四、正式代表候选人的陈述不得出现任何进行人身攻击的言论,不得有违反宪法、法律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

五、正式代表候选人陈述必须是口头陈述。

人大附中高考复习资料 篇5

本报北京2月25日电(记者原春琳 谢湘)“高考一定要降低难度。”在2月25日教育部组织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座谈会上,清华附中的特级教师杨建宇这样建议。

杨建宇曾参加过高考评卷,在他看来,现在高考题非常难,一是尽出偏题怪题,二是专门在细腻的地方考察学生。北京高考连续几年,不管是综合排名还是单科第一名,都是女生。他做过统计,学生失分,70%是粗心。在这方面,女生天生比男生有优势。“我们的考试考到这种程度,在1分、2分上,在细心不细心上分出优劣,这限制了学生活泼的创造性思维。”杨建宇说。

别看1分、2分,对于老师都是大事。他谈起了自己的苦恼:带了多年的高三毕业班,自己成天就是教孩子怎么得分,选择题是选B还是选C,有什么办法能得分高一点。而学生们一进高中,瞄着高考,实际上学校是在用高考指挥教学,高考成了名副其实的指挥棒。“这一辈子等于就做这些事情,这有悖于我们的教学规律。”杨建宇说。还有就是命题科学性的问题,能否利用这些资源把题出的更好一点,科学性更强一点。

吴彬是一家书店的老板,也很同意这个观点:降低高考难度,少出偏题怪题,逐步提高自主招生比重,给个别科目不拔尖,但是综合能力强,专科不突出的孩子更多的选拔机会。

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高考试卷的命题工作。

考试中心的副主任李光明也感觉到高考录取评价的标准太单一。一张卷子千校一样,不论是一流大学还是普通大学还是高职高专,就是一张卷子、150分钟的考试考出水平,而且就是用一个分数来进行选拔。“是不是以后可以采用多张卷子,分类考试?”

高考牵动千家万户。怎么让考试、招生在保证公平,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同时,又能减轻受教育者的学习负担呢?今天,一群来自社会各界的普通人,包括普通的在校大学生、私营业主、中学老师和公务员,接受《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的邀请,来到教育部畅谈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看法,发出自己的声音。

流动人口子女要高考父母必须在回乡重新择业和孩子失学间选择

北京一家设计工作室的老板杨永胜把自己的苦恼带到了座谈会上:到底要不要为了孩子的上学问题解散自己的公司?

尽管在北京工作了十几年,也算是个成功人士了,可杨永胜却没有一张北京市的户口。他12岁的孩子已经读初中了,再过两年就中考,没有北京户口就意味着孩子不能在北京参加中考。为了孩子的学籍,为了孩子继续升学,他必须带着孩子回到户籍所在地――西安老家。一旦回到西安,自己将面临重新择业和创业的问题。一些跟他干了十几年的老员工,知道老板的孩子要上高中,慢慢地都走了。

“面临同样命运的不是我一个人。”杨永胜说。他孩子所在的学校是北京的一所重点学校。据他所知,这所学校一半以上的孩子都是外地人。而这些家长,在北京都算得上是有“办法”的。更多的没有“办法”的家长面临同样的状况,不得不让孩子面临失学的命运。

刘国平是清华大学的研究生,他的同学通过对北京一所职业学校的长期调研,即将完成一份调研报告,报告得出一个结论:这些农民工子女是没有中学三年级的人。升到三年级时,他们会自动放弃学习,回乡或者去念中职,理由跟杨永胜的孩子一样。

“现在是人才流动时代,2008年全国约有1亿5千万投资经商务工人员,其子女入学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背景,如果不改革将耽误一代学生。”北京一家宾馆的经理兰惠泉说。

强调素质的考试改革对农村孩子公平吗

来自四川农村的刘国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与会者阐述了另外一个角度的教育公平。他的小学是镇上一所很普通的小学。小学升初中时,县里最好的中学招英语特长班,刘国平考上了。到了县里,刘国平才第一次意识到城市与农村的.差异如此明显:自己考了160分,在农村考生中是相对比较高的,可城里同学最低分数也有180分。要不是学校招生区分城市和农村考生,自己根本就没有上好学校的机会。

这个机会改变了刘国平的命运。此后,他一步步从四川的农村来到北京,来到清华大学。到了清华大学,一个感觉特别明显:农村的孩子越来越少。他一个老师的孩子去年参加了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老师很感慨地对他说:能够参加自主招生的孩子,绝大部分是城市里的孩子,而这部分孩子绝大部分上的都是非常优秀的学校。

前两天,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库晓慧的同学告诉她:为了普及素质教育,某省决定将音乐和美术作为高考的必考科目,而且占的分值也很多。来自河南农村的库晓慧有些生气:“这对农村学生公平吗?”众所周知,农村学校这些教育条件非常差,有些地方基本上不可能有音乐、美术教育。

“基础教育决定学生上什么层次的大学。”刘国平说:“学生从出生到基础教育阶段,已经分成不同阶层,各自的上升渠道已经有很大区分。高考改革最关键的是基础教育改革,基础教育的公平性决定了招生改革能否体现公平性。只有从这儿入手,才能体现教育公平。”

不合理的政策限制造成教育不公

高考每次一点小小的动静,都会引来家长和学生们的极大关注。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谈松华认为,高考不仅仅是一个考试,还有很多社会原因,这是社会竞争加剧带来的问题。比如说,农村的孩子和城市里处于弱势地位的孩子,要改变命运,要社会流动,最主要的途径是通过升学来改变自己的处境。再加上现在竞争也细化了,不同行业收入水平差距拉大,使得大家竞争心理压力非常大。“要缓解这个问题,细化到系统上,除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系统,还有一个社会系统,几个方面共同缓解,才能使竞争趋于比较合理的状态。”他说。

“真希望能早点结束这种煎熬。”作为北京的外来人员,杨永胜因为孩子的高考问题不得不准备返回西安老家。作为对城市发展作出贡献的一员,他认为这种教育并不公平,但是板子不能只打在高考上。在他看来,根本原因是不合理的政策限制。政府对人口管理采用的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它将劳动用工、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公民权益同户口性质相挂钩。在现实中严重阻碍了学生在学籍地接受完全教育的权利,有失教育公平的原则。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地方保护主义,也有既得利益在作祟。“就像挤公交车,挤上车的人就不愿意车下的人再上来,怕挤着他们,但是却忘了刚才等车、挤车的痛。”他说。

教育部能否敢为天下先?

“教育部能否敢为天下先?”杨永胜建议:在国家户籍改革无法立即实现的情况下,教育部能否率先打破户籍制度或者是政策限制。国家教育部应逐渐弱化和打破户籍制度壁垒,改革依附在户籍制度之上的教育入学体制,首先实行“在学籍地无条件接受高中教育和在学籍地参加高考”的制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应放松公立学校的准入限制,改过去的户籍限制为学籍年限的限制,如在城市学习达到一定时间,就可以和当地学生一样参加高中入学和高考,以保障流动人口子女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真实的学籍管理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高考移民的弊病。

这些年来,考试招生制度一直都在改革,改革开放30年更有比较大的变化。“有参加国家统一考试的,也有放到地方考的,有分类考的,还有自主招生的。”《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成员、文件组组长孙霄兵说:“但是根据新情况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这次我们感觉到改革进入到‘深水区’。所以,需要更多的从制度上、体制上更系统地来设计这个制度。”

★ 高考 作文题

★ 高考作文题

★ 重庆高考作文题

★ 全国高考作文题

★ 高考作文题全汇总

★ 天津高考作文题

★ 上海高考作文题

★ 高考作文题出炉

★ 高考语文作文题

北大附中数学初一(复习十二) 篇6

1.若a>b()

A.abB.3a3bC.3a3bD.a3b3 3

31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P(2m,m)在第一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

2A.0m2B.0m2C.m0D.m0

3.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1a)x2的解集是x2,则a的取值范围是()1a

A.a0B.a0C.a1D.a

1xa4.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b,且ab,则a与b的关系是()xb

A.abB.abC.ab0D.ab0

2xy1m5.在方程组中,未知数x,y满足xy0,则m的取值范围是()x2y2

A、m0B、m3C、m3D、m

36.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m2,10,2m1,则m的取值范围为()

A、3m13B、7m13C、0m3D、m13

x207.不等式组x40的解集为

x60

A.x>-2B.x>4C.x<6D.4

二.填空题

8.用不等式表示:b与2的和不大于3:;

9.不等式13x42的整数解为____________ 5

10.若a0,b0,且ab0,用“<”把a,a,b,b连结起来是_____________

11.当a=___________时,不等式

3x1a2x的解集是x2。24

12.已知关于x的方程4x2m12x5的解是负数,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13.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xa的正整数解为1,2,3,4,则a的取值范围是

14.已知 0

15.已知1x23则x的范围是三.解不等式或不等式组

16.25x86x

18. 2x15x

31

21

17.2x2x12319.3x12x12x8

2x152x3220.21. x52(5x)3x207(2x)

四.解答题

2(x2)3x322.解不等式xx1,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43

23.某班学生到学校阅览室上课外阅读课,班长问老师要分成几个小组,老师风趣地说:假如我把43本书分给各个组,若每组8本,还有剩余;若每组9本,却又不够。问该分成几个组?

五.解答题

24.从1开始,写出一组连续的正整数,然后擦去一个数,其余数的平均数为35问擦去的数是多少?

人大附中高考复习资料 篇7

这里所说的“两纲”, 就是高中化学《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其实把握了这“两纲”, 就是把握了高考的信息。在高考化学备考复习中, 我们对一些来自方方面面的高考信息, 一定要谨慎对待, 决不可让其干扰自己制定的按部就班的复习计划, 更不可贸然猜题和押题。眼下, 社会上有好多人都在进行高考命题方面的研究, 可以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 这些“成果”不能代表命题的方向, 更不可能体现命题人的意志。在一年一度的高考来临前, 总会各种“预测”, 比如, 今年要考什么?在实验上肯定要考什么?在有机物部分肯定要考什么?试题的难度上今年较之往年会有什么变化?今年的热点会指向哪儿?……其结果呢, 那些所谓的神秘“预测”, 都一一被否定。

所以, 教师不仅要自己不偏听偏信, 也应告诉那些平时不好好学习只想临时抱佛脚的学生不要寄希望于各种捷径, 告诉他们, 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认认真真地按照“两纲”复习, 完完全全地从“两纲”中把握高考的信息, 踏踏实实地达到“两纲”所预期的目标, 圆圆满满地完成高考任务, 顺顺利利地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

二、分析高考试题特点, 牢牢把握复习方向

我们在高考化学复习中, 常常把复习分三轮或者三个阶段进行, 我们在第一轮应该做到的是梳理知识要点, 构建知识体系。做到这一点, 必须研究近些年的高考试题, 特别是对那些比较经典的, 每年出现频率比较高的题例进行大量的练习, 同时还要以“考纲”作为基本框架, 以课本作为基础, 以教师的讲解和点拨作为重点, 对课本知识进行再认识, 把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进行扩展, 力争对知识形成理解上的升华。“考纲”提供的信息是颇具权威的, 它在宏观上为我们指出了复习的方向, 而高考试题的命题, 总是与“考纲”相向而行的, 它与“考纲”从来不会南辕北辙。

所以, 我们务必要在把握复习方向的基础上, 认真研究历届高考真题, 因为这些历届的真题, 对我们的高考复习迎考和揣测命题趋势, 均有极不错的参考价值, 用它们来指导我们的备考复习, 会使我们复习的方向、深度、难易更有针对性。此外, 如果我们能够对那些较为经典的高考试题来一番改造、翻新、拓展、延伸、整合, 这些高考试题肯定能成为我们复习的训练素材。从基础做起, 把基础夯得实实的, 是复习成功、高考成功的首要任务。

三、字斟句酌精读教材, 反复阅读复习到位

对于化学复习, 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蓝本, 高度重视知识的“五性”统一——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应用性的统一。

1. 全面性。

这里所说的全面性, 是指在复习中, 对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 不论是初中的, 还是高中的, 都要一个一个地复习到位, 不能有半点疏漏。

2. 重点性。

这里所说的重点性, 是指集中一切力量, 花费十分力气, 对教材中关键性的知识 (即人们常说的考点) 进行反复阅读, 深刻理解, 做到以点带面, 让知识形成结构。比如, 同分异构体的本质是分子式是相同的, 而结构是不同的, 向内有组成元素量的关系相同, 向外却有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与判断等。

3. 精确性。

这里所说的精确性, 是指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描述要做到科学、准确、全面, 比如, 使用化学用语必须规范, 对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的表达必须全面、正确、无误等。

4. 联系性。

这里所说的联系性, 是指化学教材中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前因后果, 比如, 与离子反应有关的知识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的判断、离子的共存问题、离子的浓度大小比较、离子的检验与推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等等。

5. 应用性。

这里所说的应用性, 是指通过系统的复习, 要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比如, 教材中的元素周期律、周期表, 它们涵盖的内容就十分丰富, 我们复习了以后, 就必须能运用其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 能运用其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 能运用其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此外, 我们还必须重视化学实验内容的复习, 通过复习做到:能熟练地进行实验操作, 深入地理解实验原理 (如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 , 能亲手设计实验, 处理实验结果等, 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只要将上述的“五性”实现和谐、完美的统一, 在高考中就能确保无虞。

四、科学训练注重讲评, 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在化学高考复习备考中, 总要进行几次模拟考试, 至于模拟试卷的设计, 必须紧贴近些年的高考真题, 要求每一位化学教师必须做到:在积极吸纳各地高考信息的基础上, 兼顾各个考点, 精心设计或者精心挑选3~5套模拟试卷, 定时进行应考预练, 其目的十分明确, 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答题速度和准确率。学生应考预练后, 教师首要的工作就是做好每一套试卷的讲评。讲评时, 还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积极引导学生从知识、思维、答题习惯等方面反思自己的答卷情况, 要在试卷上做好记录。

尤其是套题中的一些重点的习题, 我们在讲评中, 不妨推行一种方法——“说题法”, 为学生固定一套模式, 要求学生在说题时都要按照这种模式说下去, 即:请你说说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哪些?—→该题是怎样考查的?—→做该题时你是如何思考的?—→你为什么按照此思路思考?—→解该题的方法与技巧有哪些?—→关键的步骤是什么?—→如果该题做错了, 错在什么地方?—→是思路和原因还是解题的疏忽?—→以后如何克服?学生按照上述模式对问题陈述下来, 就会使当时考场的情景再现, 再度体验知识的应用, 从而发现自己的误区, 感受考题的精妙。

小议高考数学复习 篇8

關键词 高考数学 复习 针对性 实效性

一、资料的选择和处理

我们的数学复习资料只有一套,而且是由高三的数学老师集体研究后定的,选择标准是既简单又比较全面系统。在利用复习资料复习时。我们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讲解时可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删减。

二、复习步骤和目标

(一)基础复习(第一年的9月到第二年的3月)。

以复习基础知识为主,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做到不放过,复习透,复习精。做好相应的巩固练习,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解题思维。掌握一定的解题技能技巧,使他们学会找解题的突破口。

(二)专题复习(第二年的4月)。

题目的难度较第一轮略有上升。先是分章节的综合训练,教师主要是评讲卷子,针对卷子中学生暴露的问题一一点评;然后是针对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第二轮主要安排:选择题、填空题、函数与导数、数列、三角、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八个专题。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试能力。

(三)综合复习(第二的年的5月)。

根据各地的高考信息选择好冲刺训练的模拟试卷,通过规范训练,发现平时复习的薄弱点和思维的易错点,提高实践能力,走近高考。这时候是高强度的训练。训练考试技巧和学生的应试心理,并注意非智力因素的训练。5月底6月初,回归课本,查缺补漏,再现知识点。树立信心,轻松应考。

三、复习措施

(一)认真阅读考试说明,减少无用功。在未进入高三复习之前,我们几个上高三的老师首先认真对考试说明进行学习领会,体会说明对知识点是如何考查的,了解说明对每个知识的要求,做到重点内容重点复习。

(二)加强高三老师的协作,发挥集体智慧。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针对复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集体备课(每周一次),共同研究寻找对策,加强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精心筛选各类高考信息。

(三)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与习惯的指导。在学习兴趣方面我们采用1.鼓励学生,2.帮助学生(多辅导)3.抓基础降难度等方法。经常指导和帮助学生,要求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学能力。

(四)夯实基础,强化通性通法。高考对基础知识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点。因此我们在复习中很重视对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的理解与应用。在选题时都选用常规方法解决的题。

(五)抓住重点内容,注重能力培养。高中数学主体内容是支撑整个高中数学最重要的部分,也是进入大学必须掌握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每年必考且重点考察的内容。象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直线和圆锥曲线、立体几何的三大角度、数列、概率、导数等,把它们作为复习中的重中之重来处理,一个一个专题去落实,要通过对这些专题的复习向其他知识点辐射。

(六)切实抓训练,在高三第一学期坚持每两周考一次考试,用单元题和综合题考,第二学期每周考一次考试,主要用综合题考。在试题的选择上,立足于中、低档题目,注重知识的巩固和滚动,并要求做到批改、讲评及时、到位。除了正常的考后试卷分析,我们对每次考试、都要分析学生知识点的得分情况,分析各次考试学生的得分点是否有变化、有提高,并采取相应措施。把能够得分的题型通过练习、讲评,让学生一一突破。有目的解决学生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七)抓好解题指导。合理选择解题方法,优化运算途径,这不仅是迅速运算的需要,也是运算准确性的需要。运算的步骤越多,难度就越大,出错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因而根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合理地选择解题方法、优化运算途径不但是提高运算能力的关键,也是提高其他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因而我们在复习中特别注意解题方法指导,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八)细心审题、耐心答题,规范准确,减少失误。我们在数学复习时,除抓好知识、题型、方法等方面的教学外,还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要求学生规范书写。

(九)抓思维易错点,突出典型问题分析。由于学生知识水平、能力的不同,在应用概念、性质、定理、公式解题时常忽略存在条件,忽略挖掘问题的隐含条件而造成解题失误,在教学时我们在这些方面认真讲解,反复练习,并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数学改错本,对错误作记录。同时要求学生去反思错解原因。

(十)很抓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与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的要求较高。数学能力只有在数学思想方法不断地运用中才能培养。

(十一)统一讲评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课堂教学中我们以落实基础、熟悉方法、培养能力、规范要求为目的。在第二轮、三轮复习中,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将会充分地显示出来。为此,我们注意“同步”与“异步”相结合,“统一讲评”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十二)多讲应试原则:做高考题的原则是先易后难,先做简单题,再做复杂题,无须拘泥于题号次序。先熟后生,先做那些题型结构和内容比较熟悉的题,后做那些题型、内容甚至语言比较陌生的题。碰到似曾相识的题目,更要注意彼此的区别;万一有偏难题,要及时自我安慰,对别人可能会更难。坚持“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先同后异、先小后大、”的基本原则。

(十三)对应试心理进行指导。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为学生减压,使他们平时感到有希望,考时不觉心理有压力,高考时保持最佳状态。

上一篇:《曹刿论战》阅读题及答案下一篇:基于利益博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