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活动评析(精选11篇)
设计意图:
微笑使人快乐、健康,微笑使人漂亮。由于多种压力的影响,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往往缺乏应有的微笑,有的甚至不善于交往,不会关心他人。为了使幼儿从小懂得微笑能给人带来快乐,学会关心他人,萌发爱心的情感,我设计了这个教学活动。活动目标
:
1.理解并初步学习完整地讲述故事。
2.能围绕故事主题大胆表述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3.学会关心他人,初步体验当把快乐带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能得到快乐。
活动准备:
1.小蜗牛写给小朋友的一封信
2.信封一个,收信人为xx班小朋友,寄信人为一只微笑着的蜗牛。
3.故事图片四幅,内容分别为:(1)小鸟唱歌、大象干活、小兔送信、小蜗牛着急;(2)蚂蚁搬东西、小蜗牛微笑;(3)小蜗牛把信交给小兔;(4)朋友们高兴地看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呀?”(一封信)。这封信是谁写的呢?(小蜗牛)你怎么知道是小蜗牛写的啊?
2.猜猜小蜗牛在信里说了些什么?(幼儿猜测)
3、信里到底说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老师读信)信里说了什么?
4、那你们知道小蜗牛为什么会寄这封信吗?我们来听一个故事,名字叫《微笑》。
评析: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不再使用“信”的交流,再加上幼儿平时缺少生活经验,对“信”的概念不是很理解,因此我请幼儿“猜猜小蜗牛在信里说了些什么?”的时候,幼儿一下子呆了,好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二、完整讲述故事
1.提问:故事讲完了,你在故事里听到了什么呢?
小蜗牛把微笑送给了谁?森林里的每一位朋友分别是谁?
2.小结:森林里的每一位朋友是指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每一样动物。
3.森林里的小动物收到小蜗牛的信,心里感到怎样?
小结:对呀,微笑是一样好东西,它能给孤单的人带去快乐,让难过的人高兴起来。评析: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依据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还不稳定的特点,通过这个故事,让幼儿初步理解“微笑”的含义。
三、看图片分段理解故事
1.出示图片1:
老师给这个故事画了一些美丽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提问:师:“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小蜗牛它怎么了?(心里着急)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那么小蜗牛的心里为什么着急呀?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
讲述A段:提问: 小蜗牛的心里为什么着急呀?(幼儿回答)
小结:原来小蜗牛看见大家都在为朋友们做事,自己也想为朋友们做点什么,可是他除了整天背着沉重的壳,慢慢地在地上爬以外,别的什么也干不了,所以它着急了。
评析:孩子个体的、零散的经验,需要教师进行梳理、提炼,因此,设计提问有利于孩子们进一步消化、吸收故事的内容。2.出示图片2,讲述B段。
提问:小蚂蚁在干什么?小蜗牛怎么做的?
小蚂蚁是怎样夸奖小蜗牛的?(幼儿学说:“小蜗牛,你的微笑真甜呀!”)
评析:在活动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提问,为幼儿提供讲述的空间,启发幼儿用宏亮的声音、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并且注意为每名幼儿创设讲述的机会。
3.出示图
3、图4,提问:接下来小蜗牛又会做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老师讲述故事)
小蜗牛做了什么啊?朋友们都说小蜗牛了不起。什么叫了不起?
小结:了不起就是别人想不到的,他想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他做到了,就是了不起。
提问:小动物们都觉得小蜗牛很了不起,那小朋友有没有觉得小蜗牛很了不起呀?为什么?(讨论)
小结:原来平时能见面的朋友收到了小蜗牛的微笑,不见面的朋友也收到了!近处的朋友收到了,远方的朋友也收到了!认识的朋友收到了,不认识的朋友也收到了!他们都很开心、很快乐,老师也觉得小蜗牛真的很了不起,我们一起拍拍手表扬它!
评析:教师根据幼儿对故事的理解以递进的方式提问,这个环节其实重在揭示思想内涵,进行情感教育,我将它贯穿到整个故事的情节中,它是解决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通过提问和幼儿讨论,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鼓励幼儿自己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师幼完整讲述故事
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一边看图一边跟着老师来讲一遍故事,好吗?
五、情感交流
提问:你喜欢故事里的小动物吗?为什么?你想把快乐和微笑送给别人吗?你想把快乐和微笑送给谁呢?(讨论)
你们知道现在最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是谁吗?(四川人民,他们那边正在闹7.8级的大地震)你们愿意为他们做点什么呢?(捐款、捐衣物„„等)
小结:我们顺湖(1)班的小朋友也是一些有爱心并愿意帮助别人的人,真棒!那我们就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吧!
评析:引导孩子围绕“微笑”线索展开讨论,并让幼儿孩子们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孩子们已被“微笑”这根线牢牢牵住,身心投入,思维积极。好多小朋友都想到了四川地震,我也正好借机向幼儿进行爱心教育,充分体现了时效性。
六:邀请舞《歌声与微笑》
今天有这么多的客人老师来到这里,我们邀请她们一起来跳个舞,把微笑和快乐送给她们好吗?(幼儿邀请教师与之共舞)
评析:情感交流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孩子们的生活经验。音乐又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快乐。让孩子们在优美、富有节奏的《歌声与微笑》的音乐声中互送微笑,体现了“情感与音乐”的交融,使活动在轻松、愉快、温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让孩子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微笑的美好和所蕴涵的力量。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我以讨论、交流的形式进行,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明白了微笑使人快乐,并知道如何去关心别人,表达自己的爱。活动主要分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开始,我利用“小蜗牛来信”的方式导入课题,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微笑,主要是为孩子们体验微笑所带来的快乐作铺垫。由于平时幼儿很少接触“信”,对“信”的概念不是很了解,因此我让幼儿猜猜小蜗牛会在信里说些什么?小朋友一下子呆了,卡住了,真的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第二个环节,我通过猜一猜、听一听、说一说,充分理解故事内容,真正感受到了小蜗牛把微笑送给大家,让大家快乐的情感。
第三个环节是微笑传递快乐。主要是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幼儿进一步感知微笑,体验微笑,传递微笑。这个环节体现了新《纲要》的理念,注重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交流,幼儿在轻松的气氛下愉快地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相关的经验。
第四环节是探索带来快乐的多种方法。自由探索让朋友快乐的多种方法,能充分发挥孩子的思维能力。正好结合四川“汶川”地震的事例,培养他们关心他人,萌发爱心的情感。在自由探索的基础上,通过个别介绍,使孩子们的多种方法得到提炼和整合,给予孩子自信、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充分体现幼儿自主探索、自由表达的活动过程,把幼儿推到主体位置,充分体现了课程整合的教学思想。
活动班级:中一班
活动教师:幼儿园专门的男性体育老师
活动时间:周一上午9:10-9:50
活动道具:木块, 木板, 录音机
二、活动过程
在活动开始之前, 老师带幼儿进行了热身 (先是带着幼儿跟随音乐跳了一支节奏感很强的舞蹈, 然后带幼儿围绕操场中间跑了一小圈) , 在老师的带领下每个幼儿从体育器材室拿一个木块和一个木板搬至活动开展区域, 活动就正式开始了。
首先, 老师创设了一个情景:
“你们喜欢当兵吗?现在你们都是小士兵, 我们必须到对岸去执行任务, 可是现在的面前有一片沼泽地, 怎么办?”
这时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开始讨论, 阳阳说:“我们可以把木板铺到地上, 爬过去, 这样就不会陷到沼泽地里了。”
“阳阳的这个办法简直太好, 我们开始铺路吧。”
这时孩子们把木板横着摆成了一行 (图1) , 老师看到了, 急忙纠正:“你们应该竖着摆, 摆成一列。”孩子们顿时不知所措, 这时老师拿过幼儿手中的木板, 一个一个快速的摆好 (图2) , 指挥幼儿开始爬到对面去, 过程中, 老师一直在催促幼儿快一点, 到最后还有几个幼儿没有爬过去, 老师就匆忙开始进行第二项活动。
“恭喜小士兵们安全渡过了沼泽地, 可是现在又有一个难题出现了在你们面前, 有一座大山, 我们必须在天黑前到山的另一边。我们该怎么办?”孩子们七嘴八舌, “我们爬山爬过去。”
“山太高了, 爬过去太慢了, 还有别的办法吗?”看小朋友们没有办法, 老师说;“我们可以凿一个山洞出来, 好不好?”这时调皮的乐乐一直嚷嚷着:“啊?凿山洞, 这也太洞。
后来在老师的一手操控和指挥下, 孩子们摆出来一个山洞 (将四五个木块摞在一起, 在每两摞之间搭上木板, 如图3)
孩子们成功后, 老师开心地说:“现在快去救你们的战友吧”, 然后孩子们排着队从搭好的山洞里钻了过去, 这时, 户外活动时间已经结束了, 另外两名老师开始组织幼儿站队, 先带着女生上厕所, 留下男生帮老师把木块和木板再搬回体育器材室。活动就这样结束了。
三、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活动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幼儿的主体性被剥夺。
在活动过程中, 教师提出了一个情景后, 没有给幼儿留下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 就把自己的计划和想法强加给幼儿, 活动完全按照老师的计划进行, 没有突出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即应以幼儿为主体。
2、老师角色扮演失误。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 一直以一个指挥者和局外人身份进行活动, 如果教师将自己作为其中的一员, 例如把自己设定为士兵中的小队长, 效果会更好。
3、体育活动时间安排不合理。
在活动过程中, 老师一直在牵着幼儿的鼻子走, 过程匆匆忙忙, 幼儿并没有从活动中获得乐趣, 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做好计划。
4、活动过于追求形式化, 却忽视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此活动的根本目的, 是为了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 包括攀的能力, 爬的能力等等。在幼儿园户外, 有很多器材可以直接利用, 教师的此次活动设计有为了盲目学习“安吉游戏”活动的嫌疑。
四、过程中应当借鉴的优点
1、活动过程中时刻幼儿的安全
在需要幼儿摆木块和木板的过程中, 老师不断提醒, 木块用左手抱, 木板竖起来用右手抱, 小心碰到周围的小朋友。
2、教师设置了吸引幼儿的情境, 激发了幼儿的参与兴趣
在幼儿园户外, 有很多可将简单的体育活动设置为过沼泽地, 凿山洞, 让枯燥的体育活动变得丰富多彩 (见最后附录图) 。
3、将社会教育与健康教育完美融合。
户外活动属于健康教育活动, 在过程中, 老师不断强调让小女生先过去, 结束后留下男生收拾道具, 潜移默化的对幼儿进行了社会教育, 让幼儿学会了谦让和分享。
五、解决措施
1、合理安排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 幼儿体育活动时间应该保持在每天一小时以上。本幼儿园将户外活动时间分为上下午, 对其时间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教师没有一定的弹性时间可以调整, 确保能良好的开展体育教学。
2、合理安排户外游戏和活动场地
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幼儿体育活动应当以游戏的方式为主。当幼儿园的场地和材料不是很充足的情况下, 各班老师应该互相协调和妥协, 提高活动的效率, 尽可能保证每个幼儿都能快乐的进行户外活动。
3、幼儿处于主体地位, 老师发挥指导作用
2.合作探索瓶中取物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增强规则意识,自觉维护生活的美好。
活动准备:
1.课件:15秒计时器、人们拥挤着上车情景、小朋友有序下楼情景、警报声。
2.每组一个玻璃瓶,瓶子里放入10个系上绳子的玩具;记录表一份。
活动过程:
(一)游戏:拉瓶中的玩具
桌子上有什么?瓶子里有什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瓶中取玩具的游戏!
分析:教师开宗明义,直接点题,提出具体任务“瓶中取玩具”,把幼儿的注意力和思维迅速集中到活动内容中来,导入环节符合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
1.第一次嘗试
(1)介绍游戏规则。小朋友们4个人1组,共同完成任务。时间只有15秒,当计时器“嘀——”地响一声的时候,你们用手拉绳子,把玩具从瓶子里拉出来;计时器再次响起时,大家要立刻放下手中的绳子,把拉出来的玩具摆放到桌子上。
(2)幼儿分成4组比赛。
(3)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在黑板上的表格中记录比赛成绩。
小结:请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玩具都挤在瓶口,没有被全拉出来?怎样拉,才能把瓶子里的玩具都拉出来呢(幼儿大胆猜测,教师请个别幼儿表述猜测结果)?
分析:第一次尝试前,许多幼儿都跃跃欲试,只想着尽快把自己手里的玩具拉出来,却忽略了方法,因此,4个组中,只有第二组拉出了2个玩具,其余几个组都没有拉出。难能可贵的是,孩子们都真实地记录了本组的成绩,他们对下一步的探索活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有个细节值得商榷,就是在分组比赛后,孩子们都急于展示本组的成绩,但是 “选组长”一环节的设置,无疑使幼儿展示的欲望遭到搁浅,因此,此环节可以在介绍游戏规则时完成。
2.第二次尝试
现在就请小朋友们去试一试,一个一个地拉,看能不能把瓶子里的玩具全部拉出来!(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测再次实验,完成记录表相应内容。)为什么一个一个地拉,还不能全拉出来呢(请个别幼儿讲述猜测结果)?
小结:拉球要一个一个地拉,先拉上面,再拉下面,这样才能拉得又快又多。接下来,我们再实验一次,看这回哪组拉出来的玩具最多。
分析:通过第二次尝试,幼儿基本上了解了秩序的重要性,并且知道要“一个一个地拉”才能快速将玩具拉出,这些经验都不是教师灌输得出,而是在探索中发现的,体现了“做中学”的思想。
3.第三次尝试
再一次分组尝试,完成记录表相应内容,体验遵守秩序所获得的成功。这回你们都把球拉出来了吗?你们是怎样配合的?
小结:通过3次尝试,我们知道了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的重要性。只有一个一个排好队,有秩序地拉玩具才能拉得又快又多。
分析:有了前两次探索的基础,幼儿又进入到了第三次尝试活动中。这一次,幼儿都已具备有关互相配合、巧妙拉出玩具的经验,加上教师的梳理,“秩序”在幼儿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为之受益。第三次尝试,4个组的幼儿都互相配合,将瓶中的玩具全拉了出来。此时,教师欣然,幼儿畅然,活动进入了小高潮,同时巧妙地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二)联系生活,感受拥挤的危害
1.(播放幻灯)看图片1:人们拥挤着上公共汽车。请你们看一看,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应该怎样?如果你来上车,你会怎么做?
看图片2:小朋友有秩序地下楼。这回你看到了什么?这样做安不安全?
小结:是啊,拥挤既不安全也不文明,我们要像图片中的小朋友那样,一个跟着一个有秩序地下楼,这样做既安全又文明。
2.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需要排队及遵守秩序?
小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需要排队和遵守秩序,比如说:我们游戏的时候,上厕所的时候,散步的时候,乘电梯的时候,过马路的时候,都需要遵守秩序,这样做既安全又文明。
分析:通过对两幅图的对比,幼儿进行了观察和思考,理解了“秩序”的重要。在讲述“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需要排队及遵守秩序?”时,幼儿能够根据个体的经历和体验大胆表达,想法也很多。值得提醒的是,教师小结时,语言宜简练,不必一一重复幼儿的答案。
(三)安全演习,紧急撤离
在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发生了大地震,许多人都被压在倒塌的房屋中无法逃生,但是有一所学校叫桑枣中学,这所学校的学生都顺利地逃出教室,没有一个受伤,你们猜猜他们是怎么做的?(幼儿讨论原因,再次感受遵守秩序的重要性。)
因为他们平时做了很多次逃生演习,当地震来临的时候,同学们都没有慌张,而是一个跟着一个有秩序地逃走。现在,我们也来进行一次地震演习,请小朋友们把自己的小椅子一个接着一个排放好,组成安全通道,大家听到警报声就从安全通道上有秩序地撤离。(幼儿将小椅子拼搭成一条长长的通道,在警报声中一个跟着一个从通道里有序撤离。)
分析:教师预设的“演习”活动,帮助幼儿亲身体验了秩序的重要性,实现了由“知”到“行”的过渡。真实的体验活动也让幼儿的情绪达到新的高度,教育活动形成高潮。
活动评析:
“瓶中取物”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游戏,这个游戏不仅好玩,还值得我们深深思考:“秩序”意味着什么?怎样才能帮助孩子们理解“秩序”,进而内化为一种行为?曹婷老师就把这种思考带入了集体教学中。
本活动充分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的理念,在活动中,教师巧妙设置了“如何把玩具从瓶子拉出来?”这样的问题情境,通过“提出问题——猜测验证——得出办法”一系列的探索过程,使全班幼儿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并发现了“用最短的时间将玩具从瓶子里拉出来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地引导幼儿发现“秩序”的重要,以此达成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能够按照条纹的数量及颜色排列的不同将小鱼归类。
2。提高幼儿的图形评价能力。
活动材料:有条纹的大鱼卡片18张 小鱼卡片18张
活动流程:观察大鱼卡片――游戏:大鱼找小鱼――游戏:找呀找
活动过程:
(一)情境引入:
“在蓝蓝的大海里有一群大鱼在快乐的游来游去,他们开心的游着游着,发现自己的鱼宝宝不见了,这可怎么办啊?”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
教师依次出示6张不同条纹的大鱼卡片,引导幼儿一一比较并发现说出身上的条纹有哪些不同之处。
(二)游戏:“大鱼找小鱼”
引导幼儿来帮助大鱼找宝宝,在找的时候要注意鱼宝宝要和大鱼妈妈行的一样的颜色。
教师出示任意一张大鱼卡片,幼儿在自己材料中找出3条与大鱼身上条纹完全相同的磁片小鱼放在一起。要请幼儿说一说你的小鱼宝宝是什么颜色的?颜色是怎么排序的?
(三)游戏:“找呀找”
“大鱼领着小鱼宝宝游回家了,他们很感谢我们小朋友;于是把这些鱼卡片送给了小朋友;现在我们也来玩一个游戏,我施魔法把大家都变成鱼宝宝,咱们一起来玩儿一个小鱼的游戏吧!”
玩法:教师讲18条大鱼卡片分给幼儿。幼儿将卡片举在胸前,然后找到持有于自己的鱼卡片完全相同的卡片的幼儿,站在一起成为朋友;然后请幼儿自己检查谁不是自己组的?他应该是哪一组的?我们组的颜色是怎么排序的?
混合大鱼卡片,反复进行游戏。
活动评析:
1。预设的目标难易程度很适中,在整个活动的进行中目标一致贯穿于其中,幼儿参与状态很好。
2。目标中的第一点幼儿基本上都已达到,在比较时能够知道从鱼头的位置开始对比颜色,可以很清楚的把小鱼归类,只是在黄蓝绿红、黄绿蓝红这两种小鱼时,有一部分幼儿会分不清楚,还需多练习。
3。在环节进行中,幼儿会很认真的.从自己的卡片中找出和大鱼一样的小鱼宝宝,时不时还会很兴奋的说:“我找到了一条鱼宝宝”,大多数幼儿在操作时很认真,只要老师稍微一提醒,就可以很快的发现规律;个别幼儿还需单独多指导后才可以完成。
4。 在此次活动中,我主要是语言活动,更多的让幼儿融入到故事情景中,引导幼儿掌握一些比较的方法和排列的规律。
5。 在活动中我采用了反复的提问,引导法引导幼儿在我不断的语言刺激下能够发现排列的规律。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鼓励幼儿不怕黑。
2、帮助幼儿初步建立独立、自主的意识,并初步培养幼儿勇敢、乐观的个性品质。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带门帘的房子一座,蛋糕模型一只,狗、兔、猫、熊毛绒玩具各一。
【活动过程】
一、引入情境,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二、教师操作教具,师生共同探索故事情节。
1、幼儿猜想小动物在黑房子里发现了什么。
2、引导幼儿探索黑房子里有什么。
3、鼓励幼儿不怕黑,积极设法解救小熊。
4、揭密黑房子里究竟有什么。
三、教师再次讲述故事,揭示小熊在黑房子里吃蛋糕的秘密。
四、游戏:寻宝
1、怎样不怕黑
(1)幼儿讨论交流如何不怕黑?
(2)电话连线慰问汶川小朋友,并请他们说说如何消除当时周围黑暗环境的恐惧。
(3)小结:在黑暗的环境中或突变黑暗的情况下,不要慌张,动脑筋想一些便利、安全的办法环境变亮,或通过唱歌、自言自语等发出声音先将心中的胆小与害怕赶走。
2、玩游戏“寻宝”
【活动评析】
该活动选材独到合理、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抓住其胆小怕黑的心理为着陆点,设计新颖、富有童趣,以故事的形式层层递进,由始至终将幼儿的注意力紧紧围绕主题,并积极开动脑筋、大胆踊跃发言;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能随机应变,巧妙应答,特别是结合当前“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对幼儿进行适时的勇敢乐观教育,效果突出。
教学反思: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1.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教育幼儿爱护花草树木。
2.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能力。
3.了解树木和人类的关系。
二、听课评析:
重点了解树木与人类生存的关系;难点是树立幼儿的环保意识,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三、活动准备:
沙尘暴纪录片一盘;树木作用幻灯片一组;树宝宝头饰一个。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观看纪录片,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张光盘,大家看里面介绍了一件什么事情?”,
提问:你刚刚看到了什么?沙尘暴是什么样子的?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不便?沙尘暴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会有沙暴尘?
(二)展开部分 介绍树木与人类的关系
出示树宝宝,以树宝宝的口吻询问幼儿:
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树木对人类有哪些帮助吗?
结合幼儿回答情况,演示幻灯片。
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我们会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很愿意与你们做朋友,大家又应该怎样对待我们呢?
教育幼儿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听课评析:教育幼儿树立环保意识
人们不保护环境,会受到大自然的什么惩罚。
最后让幼儿讲一件自己亲眼所见或听说到的受到大自然惩罚的例子,并且打算怎样做一名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如何有效地开展时事评析教学活动?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略有心得, 现提出来以见教于大方之家。
一.有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通过时事评析活动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关注时事、积极参与时事评析的兴趣。
(一) 材料内容有趣。
老师遴选的材料要具有新闻性, 真实鲜活, 贴近学生思想, 直击学生心灵。
(二) 呈现方式有趣。
材料呈现方式要具有多样性, 文本呈现、图片呈现、音频呈现、视频呈现、老师介绍、学生播报等各种形式灵活运用, 尽量给学生带来视听的刺激和心灵的震撼。有时在呈现时事时可适当加点导语来激发学生兴趣。
(三) 评析过程有趣。
评析可采用访谈式、辩论式、沙龙式, 让学生去当主持人、当评论员、当记者、当辩手。每周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评出最佳主持人、最佳评论员、最佳记者、最佳辩手等。有时也可以在评析的基础上让学生写出时事评析小论文, 选出观点新颖、剖析深刻、层次清晰的小论文在班上宣读或张贴。通过各种手段来调动学生参与时事评析活动的积极性。
二.有序
(一) 时事选取有序。
选取的时事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贴近学生思想实际, 让学生感兴趣、有话说。老师在选取材料时要因学段因学情而异。低年级学生要更多地选取正面导向的材料, 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高年级学生可适当选取点负面材料以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社会正义感和责任感。能力的培养、素养的提高必须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时事材料的选择固然可以由教师来做, 但有条件的话最好让学生自己去做。学生选择材料的过程其实也是素养提升的过程。老师可建立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 鼓励学生充分利用阅读课和周末时间去选择时事材料, 然后小组交流, 向全班同学推举有价值的材料, 全班同学经过讨论再选取最有价值的材料。
(二) 活动组织有序。
制定活动规则, 建立奖励机制;选好活动方式, 做好评析准备;鼓励思想碰撞, 促成良性互动;适时点拨引导, 及时总结提高;建立时评档案, 汇编睿语奇文。
三.有招
(一) 激发兴趣有招。
多倾听, 多肯定, 培养学生自信, 润物细无声;多方式呈现材料, 多方式展开评析, 刺激学生感官, 撞击学生心扉;面带微笑, 语含幽默。
(二) 组织调控有招。
活动既要追求生动活泼, 又要做到有条不紊, 要让所有同学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时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别人发言时, 有同学在下面叽叽喳喳, 也有同学觉得“不过尔尔, 我也这样想的”, 因而满脸不屑地干别的事去了。真让他们说, 他们又支支吾吾, 不知所云, 或者信口开河, 言不及义。其实他们所谓的思想只不过是支离破碎的混沌感觉, 他们的盲目自信是建立在自以为是的错误自我体认基础之上的。对于这样的同学, 老师要让他们发言, 再请发言质量高的同学发言, 请同学们进行对比评价, 让他们在对比和别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 从而培养他们虚心倾听、尊重他人的品格。学生发言偏离中心或难有突破时, 老师要及时出手, 巧妙点拨。
(三) 点拨引导有招。
点拨要相机适时, 要言不烦, 结合具体事例从思维方法上入手。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念、发展的观念、全局的观念、长远的观念、辩证的观念思考问题, 透过现象看本质, 观点求新, 析理求深, 结构求密, 语言求活, 叙事求简, 引用求准。要在点拨中做到举重若轻, 四两拨千斤, 老师除了要有深厚的学养外, 课前还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深入研究材料, 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的措施要作周密的思考。
四.有效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发展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增强学生应用意识。
3.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他们获得积极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感受意义
谈话:每年3月12日是什么节日
植树节是为了纪念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而设立的,时下阳春三月,万物复苏,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也到了,光明小学的学生们来到荒野上,想通过他们的辛勤劳动,绿化我们的祖国,美化我们的家园,让我们跟随他们一起去植树。(板题:我们去植树)
评析:通过介绍植树节的由来,丰富学生对植树节的了解和认识,加深学生对植树活动意义的理解,既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又激发起学生强烈参与活动的欲望,使得整个活动“曲调未成情已生”。
二、 观察理解丰富认识
1.观察情境图。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说说从图中知道些什么。
班内交流自己收集到的信息。
2.引导分类整理。
谈话:刚才大家找到了很多信息,这么多信息交流起来有些混乱,不利于我们有效地解决问题,那么怎样才能让这些信息更有条理、更清晰呢?
让学生在小组内把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整理。
班内再次交流,课件呈现以班级分类的信息图
评析:通过观察情境,收集信息,让学生感受到认真观察的重要性,再通过交流自己收集到的信息,使学生感受到分类整理信息的必要性,活动中不仅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而且对活动进行方法上的指导,行动上的指引,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作了良好的准备。
三、 自主探索
1.解决每个班各栽树多少棵。
谈话:三个班学生在植树中都遇到了一些问题,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吗?那怎样才能让这些信息更有条理、更清晰呢?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班内交流自己的思考。
提问:要求每班各植树多少棵,你能解决吗?
让学生自主解决这三个问题,班内交流自己解决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评析:由“这么多问题应该先解决什么”,促使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再通过交流自己解决每个班植树多少棵时的想法,不断丰富并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
2.解决每个班植树方案中的问题。
⑴谈话:刚才我们已解决了每个班植树多少棵的问题,那每个班的树分别又是怎样栽的呢?这里面的哪些问题你自己能帮他们解决,哪些问题你需要和小组内同学合作解决?
让学生先认真观察这些问题然后再尝试解决问题。
⑵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出哪个班的问题,是怎样解决的,还有哪个问题需要小组内共同讨论解决,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学生可能独立解决一班和三班的问题,对于二班的问题可能需要小组讨论共同完成。
班内汇报。
⑶回顾整理:这三个班植树方案问题,分别是怎样解决的?在解决中你遇到了什么难题,是怎样克服的?
⑷提出问题:你还能为这几个班设计出什么样的植树方案,小组内说说并解决这些方案。
评析: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注重独立思考与合作讨论相结合,小组交流与班内汇报相结合,解决问题与提出问题相结合,既发挥了学生个体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又发挥了小组学习共同体的辐射影响作用。而且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展现其深刻的思维过程,通过“你是怎样想的?”“遇到了什么难题?”“这些问题分别是怎样解决的?”等,让学生及时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评价,促使学生及时地把积累的经验方法内化整理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策略。
四、 拓展应用 反思内化
1.活动中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你还提出了哪些问题?活动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其实不止是植树问题,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蕴涵着数学问题,认真去观察与思考,然后提出问题来让大家共同解决。
评析:通过对活动回顾小结,引导学生及时对自己活动情况进行必要的反思整理,促使其认识深化、思维深入,能力提升。再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应用价值和实在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增强其应用意识。
总评:本节课是一个场景型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旨在通过一个植树活动场景,为学生提供一个信息平台,引导学生有效开展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本节课设计上能有机结合教材实际,充分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引导学生经历有序的活动过程
本节课注重提供时空,引导学生有序开展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亲身经历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能充分并有条理地进行观察、比较、讨论、反思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都能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2.注重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首先是注重通过情境的创设,唤起学生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责任感,激起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和兴趣;其次通过预设一些有针对、有挑战性的问题,如“怎样才能让这些信息更有条理、更清晰呢?”“这么多问题应该先解决什么呢?”等,使学生一次次地主动地参与到收集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活动中;第三是给学生提供较大的自主空间,如让学生自己去收集信息,让学生小组内去共同整理信息,解决问题时让学生先思考哪些问题自己能帮他们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和小组内同学合作解决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促使他们主动地开展活动。
3.增强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本节课注重及时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反思,让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及时进行回顾整理、反思评价,如活动中及时让学生反思自己是怎样解决每个问题的、遇到了哪些难题等,活动后让学生回顾自己解决了哪些问题,提出了哪些问题等,这样通过反思让学生认识更深刻,思考更深入,不断帮助学生把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内化整理,同时也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活动后成功的喜悦,使得活动更有效、更有意义。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手帕,初步了解手帕的用途。
2、能正确使用手帕,逐步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3、体验游戏活动带来的快乐。
4、了解生病的症状,知道生病后身体不舒服要及时告诉家长和老师。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教学重点:
1、幼儿如何正确使用手帕
教学准备:
1、准备好与幼儿人数相等的漂亮手帕
2、幼儿平时使用手帕的情景图片
3、实物投影仪
4、录音机、磁带
5、娃娃若干
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育理论:
1、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使用过手帕,知道手帕可以擦鼻涕,擦嘴等,但现在随着餐巾纸的泛滥,(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如何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手帕,从小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所以有必要设计《小手帕》的健康活动,让幼儿在玩手帕的游戏中,学会这个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知道节约是一种美德。
2、遵循以幼儿为活动主体,教师为活动的引导者。在整个活动中体现出参与性、互动性、趣味性。
3、充分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无意注意占主体地位,有意注意为次要地位,运用游戏的形式贯穿本节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一、老师以变魔术的方式引出课题手帕师:宝宝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猜猜老师会送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呢?
师:瞧:礼物就在你们的椅子下。(在幼儿的小椅子下放一块手帕)师:宝宝们赶快找一找,老师送你们的礼物是什么?(丰富词汇:手帕)
二、在幼儿玩、说、看、叠中学会正确使用手帕师:你们喜欢老师的礼物吗?知道这小手帕可以干什么呢?请你们拿出手帕,一起玩一玩。
师:手帕可以帮助宝宝们干什么是呢?(手帕可以擦汗、擦鼻涕等)师:娃娃家的娃娃流鼻涕了,谁来帮帮他?这样擦对吗?谁有不同的擦法?(请幼儿边说边做动作)。
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怎样擦鼻涕?(学习正确的擦鼻涕方法)师:娃娃的脸出汗了,谁来帮他擦擦?娃娃的手脏了,谁来帮他擦擦?(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幼儿学习用手帕擦汗,擦手)(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师:手帕的本领真大,会帮助我们做许多事情,让我们变得干净漂亮,你们喜欢手帕吗?
师:那我们应该怎样爱护手帕呢?(幼儿讲述)师:宝宝们讲得真好,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里的宝宝是怎样做的?谁做的对谁做的不对?(出示3张图,让幼儿讲讲怎样正确使用手帕)
(1)图片一:一位小朋友在叠手帕,放进口袋里;
(2)图片二:一位小朋友在洗手帕,放在太阳下晾干;
(3)图片三:一位小朋友在用脏手帕擦嘴,并放在嘴里咬。
教师小结:宝宝们都知道怎样爱护自己的手帕,手帕脏了自己洗,来我们一起来洗手帕。
(放洗手帕的音乐做洗手帕律动)。
师:手帕是我们的好朋友,每天和你们一起来上幼儿园。我们应该爱护它,来,我们一起来学叠手帕。看看谁叠得最整齐?(教师示范叠手帕,在实物投影上演示。教师边讲边叠。边对边、角对角、折一折)教师小结:听,手帕在说什么?“宝宝们,我喜欢干净,你们用完我后,请你回家后把我洗干净晾干,我喜欢每天换,用好后会叠好放在口袋里,每天要带我上幼儿园,和宝宝们做好朋友。”
三、结束活动,大家一起玩手帕变变变的游戏师:今天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就是手帕,我们带上手帕一起出去玩一玩吧!
教学评析:
本活动在小班幼儿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的。并提供了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操作材料—手帕。在活动开始时,采用“送礼物”的方式,给幼儿带来礼物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活动中,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初步了解手帕的用途,在针对“如何正确使用手帕”的这个教学重点时,先让幼儿边说边做动作,我再出示三张图片,让幼儿对手帕的使用有直观的了解。(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其次顺其自然引出正确使用手帕这个环节,最后又以送礼物的祝愿回到和手帕交朋友上来。在这节课中,一直以手帕为幼儿的活动对象,幼儿通过玩一玩、说一说、看一看、叠一叠的活动方式,循序渐进地让幼儿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手帕。在设计本活动时,处处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参与性,教师始终是活动的观察者、引导者。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小班健康教案评析《小手帕》含反思这篇文章共5091字。
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吃早餐》含反思》:小班教案《吃早餐》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健康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每日吃早餐的良好习惯,能干稀搭配地选择早餐,知道吃好早餐的重要性,初步了解吃早餐对身体的好处,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吃早餐》含反思教案吧。
何素玲
大班综合活动《爱》选题很好,情感教育是幼儿成长所需要的。现在的幼儿都生活在爱的包围中,长期享受着爱而不自知,教师能敏锐地观察出幼儿存在的情感缺失方面的问题,通过活动,帮助幼儿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教师在活动中以饱满的激情、亲切的笑容、娓娓动听的话语,引领着孩子在温馨祥和的氛围中回忆爱、表达爱。从多媒体的运用和故事的选择,都是比较有代表性,也符合活动主题,能更好帮助老师更好的达成教育目标。
这个活动也还存在几点不足:
1.引入部分较拖拉,重点部分不够突出。
教师在开头以欣赏《摇篮曲》引入,让幼儿说出听《摇篮曲》的感觉。再 让幼儿小组发言,说说爸爸、妈妈是怎样爱你的。在这部分环节中,欣赏《摇篮曲》说体会就用了将近10分钟的时间,又是小组交流后还个别发言说家人是怎样爱自己的,又用了10来分钟的时间。接着就以欣赏故事《神奇的伞》导入,请小朋友说说要怎样爱家人。整体感觉引入部分较拖拉,环节较为零散,重点部分不够突出。如果直接以故事引入,先请幼儿说说熊妈妈是怎样爱小熊的?再说说家人是怎样爱自己的?环节的衔接和过渡就更简洁顺畅,直接切入主题,就能更快更好的完成目标。
2.在交流分享部分形式不佳,未能达到交流分享的目的。
生:平安小学。
师:那你们知道这所学校为什么要叫平安小学吗?
生:不知道。
师:现在你们就可以现场采访一下,请听课的老师帮助帮助你们。
(生走进教师中间采访。)
师:谁来说说你都采访到什么了?
生1:我知道平安小学最早叫“反帝战校”。
生2:之所以叫“平安小学”,是因为这所学校在“平安街”上。
师:其实“平安”二字还预示着幸福、吉祥之意。
师:(指最后发言的同学说)你的问题回答得很好,能告诉老师你叫什么名字吗?
生:我叫“迟名婧”。
师: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吗?
生:我妈妈说婧是“有才华的女子”,妈妈希望我将来可以成为一个有才华的女子,所以才给我起了这样一个名。
师:谁还想说自己名字的来历?
师:现在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有关起名字的故事好吗?
生:好!
师:从前有一位厨师,不但菜烧得好,而且喜欢舞文弄墨。一次,一位秀才故意刁难他,给他出了一道难题,要他用两个鸡蛋办成一桌酒席。厨师考虑了一下,欣然答应了。不一会儿,酒席办成了,厨师先后端上了4盘菜。
(生面露好奇神情。)
师:第一盘菜是两个炖蛋黄,旁添几根绿葱,厨师给它取名叫——两个黄鹂鸣翠柳。
师:第二盘菜是将熟蛋白切成小块,排成一字形,下面铺一张菜叶,叫——
生:一行白鹭上青天。(学生情绪开始活跃。)
师:这第三盘菜也有趣,清炒蛋白一小盘,取名为——
生:窗含西岭千秋雪。
师:第四道菜更特别,用调味品烧了一碗清汤,上面飘浮着两片蛋壳,称作——
生:门泊东吴万里船。(气氛高涨,笑声。)
师:秀才一见,佩服得五体投地,并胃口大增。哪一位同学来说说这位秀才是被什么所吸引了?
生:菜名取得好,吸引了他。
点评:这个问题的提出,不仅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本次活动的内容与平时的生活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更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脑的良好习惯。
师:什么东西都必须得有一个名字,那么你们在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是什么东西的名字?
生1:超市的名字。
生2:商店、饭店的名字。
师:现在我们就先从学过的课文开始,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你学过的课文中,哪些课文的题目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觉得这些题目都好在哪?
生1:我觉得《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题目起得很好,因为我们一看题目就知道作者这篇文章要写什么,这个题目开门见山,很明了。
生2:我觉得《丰碑》这个题目起得很好,因为在这篇课文中冻死的军需处长就像一座丰碑一样,而军需处长的精神就像是刻在丰碑上的字迹,很符合课文的内容,所以我觉得这篇课文的题目起得很好。
师:老师觉得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现在老师这里就有一篇同学们写的作文,这篇作文有3个题目,分别是“可爱的牡丹江”、“我发现了……”、“步行街、网吧和小路”,我们先来听听这篇文章都写的是什么,过一会儿请同学们根据这3个题目发表一下意见,说说你们觉得哪个题目起得最好,为什么好?
点评:这是最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癖好,充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学生发表自己意见和观点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学习、自我生成的过程。这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生1:我觉得“可爱的牡丹江”这个题目好,因为一看就知道作者要写的是什么地方的事,用题目说明了地点。
生2:我觉得“我发现了……”这个题目好,因为整篇文章每一段都是以“我发现了”开头,选择这样的题目很有道理,而且很有新意。
生3:我觉得“步行街、网吧和小路”这个题目起得好,因为这个题目用3个事物来代替所有描写的景物,这个题目很有味道。
师:我觉得这3个题目都很好,其实只要你选择的题目能够概括文章内容、符合自己的心意就是好题目。我们觉得文章的题目重要吗?
生:重要!
师:其实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话“文题如眼、题好文一半”,同学们,那是不是只有文章题目才这样重要,其他东西的名字就不重要了呢?
生:不是,我们调查的资料是给商品起名字,我觉得给商品起名字就很重要。
师:看来你们对起名字都很有研究,现在就给你们出一个难题,你们先给自己的小组取一个名字,咱们比一比看看哪组的名字取得最有创意最有特色。
(生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组名。)
师:你们各个小组都找的是哪方面的资料?
生1:我们组找的资料是企业与公司命名的规则。
师:现在就请你们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把自己的资料整理一下,然后共同来填写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过一会儿来分组汇报你们的调查结果好吗?
点评:学生们在汇总自己调查结果的同时就是在互相合作学习,这可以使他们在调查中学到的知识成倍地增长。真正达到一种知识上的资源共享,这正是合作学习的独特优势。填写调查报告的同时可以帮助学生们梳理自己的思路,对资料做进一步处理、分析,总结经验,得出规律。
生1:我们组调查的资料是企业与公司命名的规则:新成立公司最好与旧公司能有连续性,好让消费者产生“移情别恋”之心。如宝洁公司就有同一公司生产的多种洗发及洗涤用品问世。“声宝企业”与“新宝科技”也是“移情”之例。如果“爱之味”之后再出现个“海之味”的品牌或公司名,“康师傅”之后再来个“马师傅”,企业形象将会在大众脑海中更持续,因此很容易想!
生2:我们组调查的资料是商标命名的方法:月饼、动物饼干、半圆仪、三角板、鸭舌帽等等。采取这种命名方法,做到了名称和形象相统一,使人产生强烈的立体感,从而加深对商品的印象和记忆。特别是小食品、儿童食品,以商品的外形命名,名称和实物相统一,加快了儿童认识事物的速度,可以迅速激起儿童的购买欲望。
生3:我们组调查的资料是有创意的品牌命名:CD唱片的名字叫“双唐对话”。著名作家琼瑶的《还珠格格》,不论是小说或电视连续剧,不知吸引了多少爱做梦的少女。润发百年洗发精这数年来的广告片,更是充满浪漫、无尽的爱。“梦咖啡”,一个上班族皆知的精神食粮供给站。还有“梦幻几何KTV”等,卖的都是一辈子的憧憬、梦想。此外,篮球的“梦幻组合”,美国的“伦敦雾”风衣等也都是人们竟相追求的对象。
生4:我们组调查的资料是幽默命名技巧:“丽娜公司”在前几年推出一种既能抗菌又能除臭的袜子,以“足下登”作为品牌去抢市场!至1998年,该项商品营业额已达到九千二百万日元。1999年,公司发现这个品牌名不但不够切题,也不够一目了然,于是用“新满意足”作新品名,并在商品上大做文章,力求色彩多样来迎合大众的需求。
生5:我们组调查的资料是给文章命名的方法,直露法——直截了当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态度观点,这是
常见的拟题方法。如《一定要争气》《我爱故乡的杨梅》《秋天的怀念》《她是我的朋友》。比喻法——用美妙的比喻,唤起丰富的想象,引起立体式联想或情感的共鸣,从而吸引读者。如《第二起跑线》《夕阳红》《林海》《爬山虎的脚》《中国石》《十六岁的花季》。拟人法。把原本写人的词语用于描写事物,生动、含蓄、新颖。如《迟到的友情》《与祖国干杯》《我的新朋友——电脑》《骄傲的孔雀》《小蝌蚪找妈妈》。引用法——引人名、地名、诗名入题,别具风格。如《全神贯注》《江南雨》《春蚕到死丝方尽》。
师:一口气听了这么多的名字,听了这么多的命名规则,真让我这个当老师的也觉得受益匪浅,那你们在调查的过程中都有些什么感受呢?
生1:感觉调查资料是件很难的事,在网上找资料时“关键字”很难确定。
生2:调查的过程学到了很多知识。
师:现在我们就要来亲自试试取名字了,老师这里有5类物品,分别是:文章、图片、场所、物品、活动。你们可以自己选择—类给它取名,30秒时间商量一下选择哪一类。(发“研究计划”,自己练习。)
生1:我们组是为图片命名。(出示图片)我们给这张图片起名为“雪从手降”,因为如果我们再不注意保护环境,可能以后的雪真是人工降的了。
生2:我们组是给文章起题目,我们为这篇文章起名为“爸爸的脊背”,因为我们觉得这个题目可以表达出作者对父亲的一片深情。
生3:我们组是给活动起名字,我们为联欢会起名为“圆中缘”,第一个“圆”是团圆的意思,第二个“缘”是缘分的意思。
生4:我们组是给场所起名字,我们为酒吧起名为“不醉不归”酒吧。
生5:我们组是为物品起名字,我们为钢笔起名字为“特快”,这样可以让人联想到写作业特别快。
师:听了同学们的汇报,我觉得自己也特别受启发,你们让我想起了几千年前孔子说的一句话:“名正则言顺。”其实想取一个好名字并不是一件容易事,一个好名字往往是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学、民俗学精髓的体现,除此以外,它更是一个人形象、素质、品位的标志,换句话说,没有丰富的语文知识做积累,就不可能取出好名字,老师希望同学们从现在就开始认真地学习文化知识,将来真的能够名声显赫、扬名立腕、大名鼎鼎、声名远播。
评析: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新生事物,每个人对它都不熟悉,也都在积极地研究它。赵昭老师就是这样一位热心的研究者,他精心设计的这节综合实践课《起名字》在牡丹江地区引起了强烈反响。
这节课从整体上来看,赵老师既牢牢把握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些基本原则。又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根本特点,上出语文课的味儿。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一、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
“大语文”简单地说就是把语文教学置身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把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的一种教学思想。赵老师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把怎样给不同的事物起名字这样一个平时并不使孩子们注意却又现实存在,具有一定实践意义的问题摆在了孩子们面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课伊始,老师就结合当前学生所处的真实的具体的情境。提出“平安小学”为什么叫“平安”这样一个既直接而又与本节课内容息息相关的问题。从而巧妙地把语文与广泛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让语文学习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使学生感悟到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二、立足于语文本体活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尽管注重综合,把自然、社会、人类历史等方方面面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但它首先应该姓“语”。这节课,我们能明显地感觉到:课堂上,不管学习活动涉及哪个领域,采取哪些方式,其落脚点都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不是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例如:给一篇文章起名字。学生在激烈地讨论交流中,明确了文章的主旨,也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三、力求在用语文中学语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教材,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赵老师在这节课中尽可能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围绕着“起名”这一活动主题,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大量的阅读、调查。在这期间,学生无论原有的语文基础如何,都能在实际的语文阅读和社会实践中有所收获。
四、重视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
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特点,无论是学习方式的选择,还是研究专题的确定,完全取决于学习个人。在学习成果的探索方面,则更多地体现了探究学习的特点:教师不做绝对评价,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丰富的个性体验,把减少关注的重点放在学生探究过程的体验上,了解他们感悟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学习到了什么,这样一来,即使学习的探究实践最终失败,但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也是成功的。因为他们在走向失败的过程中同样获得了许多体验,也有许多感觉的生成,这就是他们的学习成果。
五、着眼于学习综合素质的发展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语文实践活动正是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最佳途径。赵老师能有效地利用这种途径,使学生在用语文、学语文的同时,了解到祖国灿烂的文化,获得了丰富的体验,养成了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这一切都将永远沉淀在学生的生命里。成为人格的一部分,构成完整的素质结构。
此外,和谐的氛围、民主的师生关系也是这节课取得成功的不可或缺的条件,课内外知识的探索、汇报形式的多样化等等,也为本课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幼儿园社会活动评析】推荐阅读:
幼儿园听课记录与评析06-05
幼儿园幼儿活动记录表09-28
幼儿园幼儿的教学活动观摩记录10-03
幼儿园大班幼儿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方案10-26
幼儿园社会课件10-21
幼儿园节日活动10-25
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幼儿园开学安全教育06-16
《保护动物》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案05-29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教案:猜水果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