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考试大纲(精选8篇)
(初试科目只提供考试大纲,复试科目只提供参考书目)命题学院/部门(盖章):经济学院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431 ]金融学综合 说明:
可使用简易计算器。
以下考试大纲内容是根据往年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教指委提供的考试指导意见编写,如教指委下达2018年新的考试指导意见,我校将在此处更新以下内容,请考生关注。
一、考试性质
《金融学综合》是2018年金融硕士(MF)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金融学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金融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与金融学和公司财务相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由各培养单位自行命题,全国统一考试。⑵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允许使用不含存储功能的计算器。⑶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金融学部分60%,公司财务部分40%。
金融学题型:简述题 60分(5小题,每题12分),论述题 30分(1题,30分)
公司财务题型:简述题 30分(2小题,每题15分),计算题 30分(2小题,每题15分)
四、参考书目
《金融学》第五版 曹龙琪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年6月
《公司理财》(精要版)原书第十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Ross编 谭跃 周卉 丰丹译 备注:考生也可以根据考试大纲自行选择参考书
五、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金融学
一、货币与货币制度 ● 货币的职能与货币制度 ● 国际货币体系
二、利息和利率 ● 利息
● 利率决定理论 ● 利率的期限结构
三、外汇与汇率 ● 外汇
● 汇率与汇率制度 ● 币值、利率与汇率 ● 汇率决定理论
四、金融市场与机构 ● 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 货币市场 ● 资本市场 ● 衍生工具市场
● 金融机构(种类、功能)
五、商业银行
●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 商业银行的风险特征
六、现代货币创造机制 ● 存款货币的创造机制 ● 中央银行职能
●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七、货币供求与均衡 ● 货币需求理论 ● 货币供给 ● 货币均衡
●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八、货币政策
●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 货币政策工具
●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九、国际收支与国际资本流动 ● 国际收支 ● 国际储备 ● 国际资本流动
十、金融监管 ● 金融监管理论 ● 巴塞尔协议 ● 金融机构监管 ● 金融市场监管
第二部分 公司财务
一、公司财务概述 ● 什么是公司财务 ● 财务管理目标
二、财务报表分析 ● 会计报表
● 财务报表比率分析
三、长期财务规划 ● 销售百分比法 ● 外部融资与增长
四、折现与价值 ● 现金流与折现 ● 债券的估值 ● 股票的估值
五、资本预算 ● 投资决策方法 ● 增量现金流 ● 净现值运用
● 资本预算中的风险分析
六、风险与收益 ● 风险与收益的度量 ● 均值方差模型 ●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 无套利定价模型
七、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 贝塔()的估计
●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
八、有效市场假说 ● 有效资本市场的概念 ● 有效资本市场的形式 ● 有效市场与公司财务
九、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 ● 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 ● 资本结构 ● MM定理
十、公司价值评估
● 公司价值评估的主要方法
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金融学综合》431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
一、考试性质
《金融学综合》是2018年金融硕士(MF)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金融学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金融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与金融学和公司财务相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由各培养单位自行命题,全国统一考试。
⑵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允许使用不含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⑶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金融学部分60%,公司财务部分40%。
金融学题型:简述题 60分(5小题,每题12分),论述题 30分(1题,30分)
公司财务题型:简述题 30分(2小题,每题15分),计算题 30分(2小题,每题15分)
四、参考书目
《金融学》第五版 曹龙琪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年6月
《公司理财》(精要版)原书第十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Ross编 谭跃 周卉 丰丹 译
备注:考生也可以根据考试大纲自行选择参考书
五、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金融学
一、货币与货币制度
● 货币的职能与货币制度
● 国际货币体系
二、利息和利率
● 利息
利率决定理论
● 利率的期限结构
三、外汇与汇率
● 外汇
● 汇率与汇率制度
● 币值、利率与汇率
● 汇率决定理论 ●
四、金融市场与机构
● 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 货币市场
● 资本市场
● 衍生工具市场
● 金融机构(种类、功能)
五、商业银行
●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 商业银行的风险特征
六、现代货币创造机制
● 存款货币的创造机制
● 中央银行职能
●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七、货币供求与均衡
● 货币需求理论
● 货币供给
● 货币均衡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八、货币政策
●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 货币政策工具
●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九、国际收支与国际资本流动
● 国际收支
● 国际储备
● 国际资本流动
十、金融监管
● 金融监管理论
● 巴塞尔协议
● 金融机构监管
● 金融市场监管
第二部分
一、公司财务概述
公司财务
● 什么是公司财务 ● 财务管理目标
二、财务报表分析 ● 会计报表
● 财务报表比率分析
三、长期财务规划
● 销售百分比法
● 外部融资与增长
四、折现与价值
● 现金流与折现
● 债券的估值
● 股票的估值
五、资本预算
● 投资决策方法
● 增量现金流
● 净现值运用
● 资本预算中的风险分析
六、风险与收益
● 风险与收益的度量
● 均值方差模型
●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 无套利定价模型
七、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 贝塔()的估计
●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
八、有效市场假说 ● 有效资本市场的概念
● 有效资本市场的形式
●有效市场与公司财务
九、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
● 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
● 资本结构 ● MM定理
十、公司价值评估
● 公司价值评估的主要方法
(一) 金融资产的内容
金融资产主要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贷款、垫款、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债权投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衍生金融资产等。
(二) 金融资产与非金融资产的区别
金融资产是《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的主要内容。该准则指出, 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 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比如, 甲公司需要筹集资金5000万元, 可以发行债券来筹集。购入债券的一方, 取得了收取债券本金和利息的权利, 形成金融资产;发行债券一方负有到期支付本金和利息的义务, 形成金融负债。又如, 通过购销合同, 赊销一方取得了收取货款的权利, 形成金融资产 (应收账款) ;赊购一方负有支付货款的义务, 形成金融负债 (应付账款) 。因此, 简单地说, 金融资产就是合同权利, 金融负债就是合同义务。金融资产与非金融资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属于合同权利。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债权属于合同权利, 属于金融资产;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与合同权利无关, 不属于金融资产。从现钞的来源来看, 由于金属货币在大宗交易中不方便交割, 可以将其存入钱庄, 钱庄出具收据 (银票) ;以后持票人可到钱庄兑换等额金属货币, 见票即付。这个“收据”慢慢演变成了由国家统一印制, 从而有了现钞。可见, 现钞就是一种见票即付的合同权利, 属于金融资产。
二、金融资产的初始分类与再分类
(一)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企业从证券市场上购入的股票、基金、债券, 如果是为了短期获利而购入, 应当归为本类。第一类金融资产在账务处理时记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 其特点是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 而且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如果企业购入大量股票、基金, 在股市行情暴涨时, 将给企业带来巨额盈利, 在股市暴跌时, 将使企业产生巨额亏损。因此, 将公允价值计入当期损益很可能使企业形象受损, 不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为了回避这个缺陷, 许多大企业将购入的股票都归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因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 规避了利润的巨额波动。例如, 2007年末, 万科股份将购入的4.8亿元股票全部归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为零;又如,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在2007年末在总资产79亿元中, 交易性金融资产为0.86亿元,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25.46亿元, 可见将购入的股票绝大部分都归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二) 持有至到期投资
即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 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 企业持有的、在活跃市场上有公开报价的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 可以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作为一个重大事项, 一旦承诺, 就必须一直持有至到期;如果违背承诺, 将部分债券出售, 是要遭惩罚的, 即应将剩余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全部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额资产。如果是有正当理由, 如发行债券的公司出现了财务困难等“独立事件”, 可以免于惩罚。
(三) 贷款和应收款项
此类金融资产是指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 一般企业因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形成的应收款项、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等, 由于在活跃的市场上没有报价, 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 从而可以划分为此类。除此之外, 企业购入的债券, 如果该债券没有上市, 就不能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 应该作为“贷款和应收款项”类, 因为其符合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特征。
(四)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该类金融资产包括二个内容: (1) 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2) 没有划分为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的金融资产, 可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将金融资产分为上述四类后, 不得随意改变。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一是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将某金融资产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后, 不能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其他类金融资产也不能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假如企业在股票行情好时, 将其归为第一类, 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使企业的利润大大增加;在股票行情不好时, 将其转入到可供出售金额资产, 股票的下跌就计入了资本公积。如果可以任意分类, 企业就能随意调节利润了。因此, 一旦归为第一类后, 不能再划分为其他类;其他类也不能划为第一类。二是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三类金融资产之间, 也不得随意重分类。如持有至到期投资如果没有正当理由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额资产后, 在随后的二个完整年度内, 不得将任何金融资产划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三、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
(一) 以公允价值进行期末计量的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分为四类后, 应将第一类和第四类结合在一起学习, 因为它们期末都按“公允价值”计量, 其中第一类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第四类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现将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和处置的会计处理归纳如表1:
(二) 以摊余成本进行期末计量的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分为四
类后, 应将第二类和第三类结合在一起学习, 因为它们期末都按"摊余成本"计量。按摊余成本计量最主要的是期末计算利息, 包括应收利息和利息收入。计算公式如下: (1) 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期限; (2) 利息收入=金融资产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期限。以下举例说明这二个利息的计算。
[例1]持有至到期投资按摊余成本计量。甲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1月1日购入丁公司于同日发行的三年期债券, 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该债券票面金额为100万元, 票面利率为10%, 甲公司实际支付106万元。该债券每年付息一次, 最后一年还本金并付最后一次利息。对该金融资产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单位:万元) :
(1) 2008年1月1日购入时
(2) 2008年12月31日计算利息
(1) 应收利息=票面金额100万元×票面利率10%×期限1年=10 (万元) , (2) 利息收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期限
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 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扣除已收回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2008年初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为106万元。实际利率, 是指将金融资产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 折现为该金融资产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实际利率可以采用插值法求得:该债券未来现金流现值=金融资产当期账面价值, 即:10÷ (1+r) +10÷ (1+r) 2+110÷ (1+r) 3=106, 当r=8%时:10÷ (1+8%) +10÷ (1+8%) 2+110÷ (1+8%) 3=9.2593+8.5734+87.3215=105.1542, 当r=7%时:10÷ (1+7%) +10÷ (1+7%) 2+110÷ (1+7%) 3=9.3458+8.7344+89.7928=107.873。
根据上述资料, 列出比例式如下: (r-8%) ÷ (7%-8%) = (106-105.1542) ÷ (107.873-105.1542) , r= (106-105.1542) ÷ (107.873-105.1542) × (7%-8%) +8%=0.8458÷2.7188× (-1%) +8%=0.3111× (-1%) +8%=8%-0.3111%=7.6889%。在求得实际利率后, 按照利息收入的计算公式, 可以计算出各年利息收入, 见表2:
2008年12月31日, 账务处理如下:
(3) 2009年12月31日
(4) 2010年12月31日
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计提减值的区别及原因
(一)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 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 应当确认减值损失, 计提减值准备。
(二)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不计提减值的原因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将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了当期损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价格波动有正常和不正常之分。如果购入的股票的公允价值变动属于市场的正常波动所致, 企业应将该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如果是发行股票的公司发生了重大的财务危机等导致股票价格暴跌, 使股票持有者发生了巨大损失, 该损失就不应"藏"在资本公积中, 而应该通过计提减值反映在利润表中报告给会计报表使用者。因此,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规定,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 即使该金融资产没有终止确认, 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中的因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 应当予以转出, 计入当期损益。该转出的累计损失, 等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取得成本扣除已收回本金和已摊余金额、当前公允价值和原已计入损益的减值损失后的余额。以下举例说明:
[例2]甲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1月10日购入A公司股票1000万元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则购入时账务处理如下 (单位:万元) :
2008年6月30日, 该股票, 公允价值下降为900万元, 则:
2008年12月31日, A公司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 发生了严重的财务危机, 已申请破产保护, 使该股票暴跌到200万元, 累计损失800万元, 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回升。甲公司应该通过计提减值将累计损失列报在利润表中:
借此小文,希望诸位看官能对金融市场有个初步的了解,并带起对金融的兴趣,去体验它历久弥新的魅力。
场景一:体育课下课
同学A:“渴死我了,借1块钱买瓶饮料,回寝室还你。”
同学B:“你又没带够钱啊……拿去拿去,不过也得给我喝一小口。”
金融
在这里,A和B之间就出现了资金上的流通,而这样做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A获得了足够的现金买水喝,B则通过利用这闲置的1块钱白赚了一小口饮料。
一定程度上,金融其实是一种互惠的行为,所以双方都乐于参与到金融行为中来,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金融市场的优点,这个市场也就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债券
债券就是平时说的“打白条”。体育课的例子其实就是一个口头上的债券。
◎A就是发行债券的一方,叫做债务人;而B就可以被视为投资方,也叫债权人;
◎1块钱是债券的本金;
◎A在保证过后归还本金的情况下,还允诺给B喝一小口饮料,这一小口饮料就是债券的利息。当然,在真正的市场里面,利息一般都是现金。
根据债务人的不同,债券会被冠以不同的名字。在国内平时接触到最多的,莫过于政府作为债券发行人的情况,这样的债券被叫做国债,或者国库券。
但是债券跟白条还不同。打白条,只要在期限内什么时候有钱了还上就行,或者是不规定期限,没还上的部分就一直计算利息。债券可是规定死了,哪天哪天要给多少多少利息,哪天哪天要还本金,早给晚给都不行。
关于债券,还应该知道:违约风险越大的债券,对应的利率就越高。
什么叫违约风险?说白了就是有借无还打水漂。
假如还有一个C同学也来借1块钱买饮料,但是C同学名声不太好,经常会忘记还钱,虽然他也答应给你喝一小口饮料作为利息。假如你只有1块钱,你更愿意借给谁?如果C愿意给你喝半瓶?你是不是就开始犹豫了?
在这里,这半瓶饮料和一小口饮料之间的差,就可以认为是你因为承担风险而追寻的更高的收益,也就是风险溢价。债券在发行时就明确了利率,因而在券商、投行里面债券相关的部门也被称为固定收益部门。
场景二:老王的书摊
隔壁老王想弄个书报摊,要10万人民币初始资金,但是搜肠刮肚只弄到了9万,于是他上你家来找你,看能不能凑上这1万。虽然都是要1万块钱,但是他给出了两种方案:
方案一:借1万,然后按照每年还4%的利率,也就是400块,在第5年还清本金1万。
方案二:借1万,但是这1万不还了,而是把这个报摊10%的经营权给你——如果一年就赚了10万,那年底就给你1万;如果效益不好,只赚了10块,那就给你1块;如果不好运,亏了,那你也不用另外再贴钱进去。而且你可以随时买卖经营权给别人,当然,如果报摊经营得好,你能卖的价钱就高于1万,报摊经营得不好,可能就只要再出5000块就能再获得10%的经营权。
股票(证券)
方案一其实就是债券,方案二就是证券。这里我们就可以通过对比看到证券的几个特性。
◎风险:赚多赚少说不准;
◎流动性:只要不愁买家就一定能转手;
◎管理权:持有证券时,其实投资者也持有了相应份额的管理权利。
所谓炒股票,其实就是证券在不同的投资者之间相互交易的一个过程。长期来看,股价反映的是这家公司的经营能力、内在价值;短期来看,更多的是反映了这只股票的供需关系。
假设你选择了方案二,以证券的形式入股。
两三个月过去了,老王的报摊生意很红火,越赚越多,这时候楼上老李也按捺不住要来分一杯羹。他很看好这个报摊,综合各方面意见来看,他决定以2万块买10%的经营权,并和你们一起经营这个报摊。这就是“长期来看,股票价格反映内在价值”。
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小区里面所有人都想分一点,但是你、老王、老李都不太愿意都分出去,只拿出来了1%。
老林和老王最熟,于是老王就按2000块卖给老林;这时候老张站出来,表示愿意用2500块从老林手上买这1%,于是股票价格就又涨了;老陈又跑出来跟老张说,不如2600卖给我吧,老陈这么一转手又白赚了100……这就是供不应求,价格在短期内上涨。
老王一看,这每1%可以赚600块钱啊,那我不如再卖一点,于是他表示按2600的价钱,谁都可以来买。这一下不再供不应求了,大家心里一算,“不对啊,老王你这1%的经营权只值2000,凭什么卖2600,不行,我只出2100,多一分钱不出。”这下轮到老王急了,只好老老实实2100成交,于是这股票价格“哗”地一下就跌下来了,这就是供过于求的影响。
上面这个例子,长期持有股权的老李,就是典型的长线投资者,而刚拿到股权,扭头又卖出去的,这是短线投资。
基金
基金指的是出于某种目的而设立的一定数量的资金以及管理这笔资金的人员。我们一般所说的基金,其实是狭义上的基金,指的是投资基金,换句话说,设立的这一笔钱是拿来投资用的。这笔钱从哪来?除了基金公司自己的钱以外,还有很多是个人投资者的钱。有人就纳闷了,我为什么要把钱给他们?
之前我们一直在说老王的书报摊,但其实这市区里面不只有老王这一个摊子,还有成百上千个。那么问题就来了,卖书卖报哪家强?
就在大家混乱之中,还记得那个综合各方面意见,2万买股权的老李不?他站出来说:“我这有一套很好的分析方法,可以很准确地预测哪个好,跟着我投资肯定能赚钱,你看我投老王那个摊子,就赚了多少多少。我预计我一年可以赚到多少。但是吧,我不能告诉你们我是怎么分析的,要不然我还怎么赚。”
大家一看,他之前还真的是赚钱啊,那不如就交给他好了。但是老王也不傻,帮你们管那么一大笔钱,我不能没有好处啊,怎么办?
于是老王跟大家约法三章:
1、这钱你随时可以投进来,但不是随时都能取走,要提前跟我说,而且不到一年就取的话,我还要扣一点钱。
2、钱放在我这,不管盈亏,我都要收管理费。
3、我不能保证你们赚,我只能说我尽量,反正各位自负盈亏。
这个样子,一个基金公司的雏形也就出来了。所以简单来说,基金公司就是这么一个运用自己的一套方法,帮客户进行投资,并从中获利的机构。
当然,真正的基金公司远不止这么简单。基金公司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资金规模、投资范围,做出许多个人投资者无法实现的投资行为,这也使其投资能力远不同于个人投资者,在此就不——细说。
场景三:买卖猪肉
假设你去菜市场买猪肉,老板看你每周都来,于是跟你说,平时我这猪肉价钱都是在变的,可能今天21,明天18,后天25,我也说不清下次你来会是多少钱。不如这样子,我们在今天做一个约定,不管下周猪肉多少钱,我到时就按20一斤卖给你,我现在也不收你钱,到时一手交钱一手交肉。
衍生品
说完了一些基础,我们稍微深入一点,简单地介绍一下金融衍生品。
衍生品:一种金融协议,本身并无独立的内在价值,价格完全由其他的基础产品(证券、债券、商品等)决定。最为常见的是远期合同、期货、期权等。
上述例子中的这种情况其实就是远期合同。通过这个远期合同,双方都是在避免猪肉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但其实这里面还隐藏了另外的风险,可能有些人已经想到了——万一这个差价太大,老板不肯按20块卖了?或者是我下周又觉得20太贵了,不去他那买了?这就是违约风险。
另一方面,远期合同还不规范,很难进行比较。质量:可能老板A给我的是上好的五花肉,老板B卖给我的五花肉里面注水了;成交时间:老板A只有下周一的远期合同,而老板B只有下周四成交的远期合同……
如此这般,想做个比较都难,更别提假如我这周不买肉,我把这个合同转卖给其他人。
针对违约风险和不规范等问题,就有人想出来一个办法,把这些合同集中起来,做成一个交易中心,规定可以交易的有排骨、五花、里脊,只有下周一和下周五的合同,而且要交易的猪肉都先交给交易中心,交易中心的质检员检验无误,从买家手上拿了钱,然后再把肉转交给买家。于是不同摊档给出的远期合同,在这里规范化,就变成了期货。这么一来,虽然手续上繁琐了一些,但是风险大大降低,而且可以更加容易地在投资者之间进行期货合同的交易。
在这之后就有人想了,期货够稳定,但是如果猪肉价钱都10块了,我才不想按照合同花20块钱买,有没有别的合同?
有,期权!期权有两种,买方期权和卖方期权。
老板跟你熟了,跟你说,不如这样吧,我这有优惠卡,1块钱一张卖给你,内容是这样的,下周如果你要买肉,而那时猪肉价格比20块低,你可以按照当时的价格来买,这张卡就没用:如果肉价比20块高了,你就拿这张优惠卡,不管肉价涨到50、100,我都按20卖给你,一张优惠卡仅限一斤猪肉,想买就买,不买就过期。这就是一个买方期权。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金融学》课程是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又是金融学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货币、信用、银行及金融市场、金融宏观调控、金融改革与发展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并掌握其运行的基本规律,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服务。
2.课程任务: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以下内容:
1)了解货币的产生,货币的职能,通过对货币形式发展的学习,充分认识并掌握货币如何通过其职能对社会经济生活发挥重要作用。
2)了解信用的职能与作用,掌握信用的各种形式,了解利息的一般分类和决定利率的一般因素,通过学习利率调节经济的机制,能解释并掌握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利率政策的客观性和杠杆性;
3)掌握国际收支的含义及失衡的原因、影响和调节;外汇、汇率的定义及标价法;主要的汇率决定理论;
4)金融与经济的互动关系;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金融压抑产生的原因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5)掌握金融中介的含义、性质和功能;金融中介的主要类型;
6)掌握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相关知识;
7)了解金融市场的特征、分类和机构,掌握货币市场与证券市场的金融工具,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效能,能够根据金融市场运作的基本原理解释与分析影响金融市场变动的因素,以及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8)了解金融风险的含义和风险转移策略以及金融监管的相关知识;
9)了解货币需求和供给的基本含义和种类,掌握货币需求和供给的基本原理,理解货币均衡的基本含义,理解货币供给均衡的实现及其社会总供求均衡的关系。
10)掌握中央银行的职能和主要业务,了解货币政策的目标,掌握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目标,分析货币政策的特点与效应,理解并掌握货币政策的运用及与财政政策的搭配。
11)了解通货膨胀的成因、类型及特点,掌握通货膨胀的产生与分配效应以及治理对策,能够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通货膨胀的根源。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达到以下目标:
1.使学生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利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金融监管等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有较系统的掌握。
2.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金融问题的现状,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课题与课时分配表
序号 课题内容 讲课 实践习题 小计货币 11 2利率 11 2汇率 11 2金融与经济 11 2金融中介原理 11 2商业银行 12 3非银行金融机构 11金融市场概述 11 2风险管理概述 11金融风险转移策略 12 3金融监管 11货币供给与需求 11 2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11 2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1 2合计 1413 27
四、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为:基础理论-金融风险转移―金融宏观调控。
本大纲分两部分,第1-8章按货币、信用、利息、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中央银行的顺序,依次学习有关金融学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有关基本知识、原理、运行机制。第9-17章介绍证券价值评估、金融风险、货币供求均衡、通胀、货币政策、金融发展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货币信用与经济运行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在学习《金融学》过程中,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货币信用理论为指导,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既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金融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又要有选择的吸收借鉴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理论成果和实际操作经验。
第一章货币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了解货币的产生,货币的职能,通过对货币形式发展的学习,充分认识并掌握货币如何通过其职能对社会经济生活发挥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第三节 货币制度
第四节 货币流通与货币计量
重 点:信用的形式货币的职能货币的作用
第二章利率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了解信用的职能与作用,掌握信用的各种形式,能根据信用的基本原理解释与分析经济生活中的信用机制,了解利息的一般分类和决定利率高低的一般因素,通过学习利率调节经济的机制,能解释并掌握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利率政策的客观性和杠杆性。教学内容:
第一节 信用概述
第二节 利息与利率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
第四节 利率的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
重 点:利率的分类、利率的结构
第三章 汇率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掌握国际收支的含义及失衡的原因、影响和调节;外汇、汇率的定义及标价法;主要的汇率决定理论;国际储备的含义及构成;国际资本流动的含义、成因及影响。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际收支
第二节外汇、汇率和外汇市场
第三节 国际储备
第四节 国际资本流动
重 点: 国际收支的含义 汇率的定义 汇率标价法
第四章 金融与经济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掌握金融的基本概念;金融与经济的互动关系;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金融压抑产生的原因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金融自由化及金融约束的内容。教学内容:
第一节金融的含义与范畴
第二节金融与经济互动
第三节金融与经济增长
重 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金融压抑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第五章 金融中介原理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掌握金融中介的含义、性质和功能;金融中介的主要类型;金融中介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
第一节金融中介的含义与类型
第二节 金融中介的性质与功能
第三节 金融中介的历史演进
重 点: 金融中介的功能金融中介的主要类型
第六章 商业银行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了解商业银行的产生、发展及其特征与组织形式,掌握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内容和特点。通过分析商业银行资本金特点,处理好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原则,并探讨我国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及经营与管理的创新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
第三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重 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
第七章 非银行金融机构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掌握证券经营机构的含义、类型及主要业务;保险经营机构的含义、类型及主要业务;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含义、特征及主要业务及其他非银行机构的相关知识。教学内容:
第一节证券经营机构
第二节保险经营机构
第三节政策性金融机构
第四节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
重 点: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含义及业务
第八章 金融市场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了解金融市场的特征、分类和机构, 了解金融市场的特征、分类和机构,掌握货币市场与证券市场的金融工具,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效能,能够根据金融市场运作的基本原理解释与分析影响金融市场变动的因素,以及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金融市场基础
第二节 货币市场
第三节 资本市场
第四节 金融衍生工具
重 点: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货币市场及各子市场的功能,金融市场及各子市场的运作与发展
第十二章 风险管理概述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掌握风险的含义及特征;风险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风险的分类及含义;风险管理的含义及技术;风险管理的成本。
教学内容:
第一节风险及其分类
第二节风险管理概述
第三节风险管理技术
重点:风险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第十三章 金融风险转移策略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掌握金融风险转移策略的分类;套期保值策略的原理;风险转嫁策略的原理及利用组合投资分散风险的原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金融风险转移策略与远期类合约
第二节保险、期权类合约与金融风险转移策略
第三节组合投资与金融风险转移策略
重 点:套期保值策略的原理利用组合投资分散风险的原理
第十四章 金融监管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了解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掌握金融压抑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分析并掌握金融改革的必要性。理解我国金融改革的过程及趋势。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金融监管理论
第二节 金融监管体制
第三节 金融监管内容
第四节 金融监管的协调与合作
重 点:金融压抑 金融发展
第十五章 货币供需与均衡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了解货币需求和供给的基本含义和种类,掌握关于货币需求和供给的基本观点、理论;掌握货币需求和供给的基本原理,理解货币均衡的基本含义,掌握货币失衡的理论模型;了解货币供求的基本原理,理解货币供给均衡的实现及其社会总供求均衡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货币需求
第二节 货币供给
第三节货币均衡
重 点:货币需求原理、影响货币需求因素、影响货币供给因素
第十六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教学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掌握中央银行的职能和主要业务。了解货币政策的目标,掌握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目标,分析货币政策的特点与效应,理解并掌握货币政策的运用及与财政政策的搭配。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第三节 货币政策工具
第四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中介目标
第五节 货币政策效应
重 点:中央银行的职能、中央银行的业务、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政策效应
第十七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了解通货膨胀的成因、类型及特点,掌握通货膨胀的产生与分配效应以及治理对策,能够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通货膨胀的根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含义与类型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型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效应及治理
第四节 通货紧缩的含义及成因
第五节 通货紧缩的效应及治理
重 点:通货膨胀的原因与效应
五、教学内容体系框架图
六、教学大纲说明
(一)学习方法
1.通过课堂多媒体教学了解理论知识;
2.通过课后的习题联系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由于第九、第十、第十一章对大一学生难度过高,所以略提一下,不详细讲述。
(二)考核方式
1.本课程为考试课程;
2.强调上课过程中,综合考查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和期终考核情况评分。其中平时的课堂表现和期终考核分别占20%,80%。
(三)使用本教学大纲的注意事项
1.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对授课时量和具体的课时分配进行适当调整,但由于教学任务的安排,建议不宜进行过多的调整。
2.应特别注意以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为主,教师侧重个别辅导,集中讲解。
(四)推荐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材:
1.《金融学》黄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版2000.12
2.《国际金融》钱荣堃主编南开大学版2002.4
3.《国际金融新编》 姜波克主编复旦大学出版 2001.5
4.《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 胡庆康主编复旦大学出版 2001.4
参考资料:
1.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金融、证券、投资类)
2.金融研究;
3.金融理论与实践;
4.国际金融;
1、复本位制之所以被单本位制所取代,是因为(B)A、投机造成 B、价值尺度只能是唯一的 C、金银价格波动难以维持铸造比较
D、政府规定的金银价格不合理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
2、纸币制度下容易发生通货膨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D)A、政府的货币政策失误
B、失去了金币的自动调节作用 C、纸币违背了纸币流通规律
D、纸币本身没有价值
3、按信用等级财政部发行的公债信誉度最高,但收益率却低于信用等级低的市政债券与公司债券,其原因是(C)
A.、政府债券供给量大
B、税收水平不同 C、违约风险的溢价补偿
D、市政债券公司债券发行量少
4、当人们预期未来短期证券收益率将上升时,长期证券的收益率曲线是(A)A、向上倾斜
B、向下倾斜
C、平坦
D、无法确定
5、在金融市场上,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利率的传导作用依次顺序是(A)A、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商品市场
B、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商品市场 C、货币市场、商品市场、资本市场 D、商品市场、资本市场、货币市场
6、股价指数反映了股票市场(A),它的价格运动是(抽象的),并呈趋势运动。A、一般价格水平,抽象的 B、具体价格水平,具体的 C、一般价格水平,具体的 D、具体价格水平,抽象的
7、根据缺口管理理论,当预测利率水平将下降时,应该(A)A、减少浮动利率资产
B、增加浮动利率资产 C、减少浮动利率负债
D、增加固定利率负债
8、根据持续期管理理论,当预测利率水平上升时,应该(D)A、延长负债久期
B、缩短资产久期 C、缩短负债久期
D、A和B相结合
9、当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不足时,最可能采取的措施是(B)A、向央行贴现票据
B、银行同业借款 C、出售证券
D、收回贷款
10、在常规性政策工具中,(C)既可以调节信贷结构,又可以防止金融恐慌。A、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B、公开市场操作 C、再贴现与再贷款
D、优惠利率政策
11、在货币政策目标体系中,宏观性由强到弱的正确次序是(B)A、操作指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 B、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操作指标 C、中介目标、最终目标、操作指标 D、中介目标、操作目标、最终目标
12、在央行的下列行为中,(B)可以导致基础货币的减少 A、在公开市场上买入公债
B、在公开市场出售公债 C、在外汇市场上买入外汇
D、在黄金市场上买入黄金
13、下列更清楚地表明了“货币只是一层面纱”的是(B)A、现金余额说
B、现金交易说
C、剑桥方程式
D、“流动性偏好”理论
14、按照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当市场利率无限高时,人们的货币需求取决于以下哪一项(C)
A、交易动机与投机动机之和
B、投机动机 C、交易动机与谨慎动机之和
D、谨慎动机
15、惠伦认为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影响最适度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因素?(A)A、货币的流通速度
B、非流动性的成本 C、持有预防性现金余额的机会成本
D、收入和支出的平均值和变化的状况
16、下列经济因素中,使商业银行持有较高超额准备金的是(C)A、当经济出于上升周期
B、市场利率上升 C、央行贷款条件苛刻
D、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水平下降
17、我国的货币供给有其特殊性,“倒逼机制”的提出说明了我国货币供给的(A、外生性
B、内生性
C、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D、稳定性
18、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货币数量的过度增加,这是(C)观点 A、凯恩斯学派
B、理性预期学派
C、现代货币学派
D、供给学派
19、《巴塞尔协议》中把资产按照风险分为(B)类 A、6
B、5
C、4
D、3 20、商业银行的二级准备是指(A)A、政府债券
B、公司债券
C、现金
D、超额准备金
21、央行提高贴现率()
A、表明央行开始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 B、央行开始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 C、可能和央行货币政策走向无关
D、央行有意增加其资产收益率
22、下面哪一种情况下利率会下降:()A、债券风险增加
B、收入水平增加 C、企业家对投资前景看好
D、货币供给增加
23、国家货币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利率是()A、实际利率 B、市场利率
C、公定利率 D、法定利率
24、在影响基础货币增减变动的因素中()的影响最主要。A、国外净资产
B、中央银行对政府债权 C、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
D、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债权
25、在间接标价法下,汇率的升降与本国货币价值的高低呈()变化。A、反比例
B、正比例
C、无确定关系
D、同比例
26、信用的基本特征是()A、无条件价值单方面让渡
B、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 C、无偿的赠与或援助
D、平等的价值交换
27、有价证券的二级市场是指()。A、证券发行市场
B、货币市场 C、资本市场
D、证券转让市场
28、属于准中央银行体制的国家或地区是()A、马来西亚 B、印度尼西亚
C、泰国
D、新加坡
29、在整个货币供应过程中,属于核心地位的是()。
B)
A、中央政府 B、中央银行
C、商业银行
D、非银行金融机构 30、发行价格低于金融工具的票面金额称作()。A、溢价
B、平价
C、折价
D、竞价
31、当黄金从众多商品中分离出来,经常地、固定地起着一般等价物作用的时候,他已经处于()
A、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的价值形式
D、货币的价值形式
32、()是费雪的关于货币必要的交易方程式。A、MV=PT B、P=MV/T
C、M=PQ/V
D、M=KPY
33、中央银行的特点不包括()。A、盈利性
B、有相对独立性 C、与政府往来
D、与金融机构往来
34、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金运用是()。A、存款
B、贷款
C、贴现
D、投资
35、凯恩斯学派认为,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是主要环节。A、货币供给 B、货币乘数
C、基础货币
D、利率
36、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经营目标主要是()。A、获得最大限度利润
B、贯彻政府的社会经济政策 C、追求自身安全性
D、实施货币政策
37、在下列手段中,中央银行可以灵活使用的市场性工具是()A、再贴现政策 B、公开市场业务 C、信贷规模控制 D、法定准备
38、最古老的信用形式是()。A、高利贷信用 B、资本主义信用 C、社会主义信用 D、奴隶社会信用
39、某商业银行一年期贷款利率在2002年2月8日为8%,若当时年通货膨胀率为5%,则该银行贷款的实际利率为()。
A、13%
B、8%
C、5%
D、3% 40、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A、差别利率 B、实际利率
C、公定利率
D、基准利率
41、我国的货币构成中,狭义货币是指()。A、M0
B、M
1C、M
2D、M1+M2
42、按证券发行的期限长短分,金融市场可以分为()A、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
B、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 C、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
D、即期市场与远期市场
43、凯恩斯学派认为,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是主要环节。A、货币供给 B、货币乘数
C、基础货币
D、利率
44、商业银行在需要资金时,可将收进的未到期的票据向中央银行转让,这种资金融通行为叫做()。
A、同业拆借 B、贴现
C、再贴现
D、转贴现
45、历史上最早的货币制度是()。A、银本位制 B、金本位制
C、金汇兑本位制 D、金银复本位制
46、下列可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是()。A、基础货币 B、存款货币
C、失业率
D、物价变动率
47、某商业银行一年期贷款利率在2009年2月8日为8%,若当时年通货膨胀率为5%,则该银行贷款的实际利率为()。
A、11%
B、8%
C、5%
D、3%
48、某股票当前的市场价格为10元/股,一位交易者以11元/股的协定价格买入看涨期权一份,支付的期权费为2元/股,则该交易者的盈亏平衡价格为()。
A、11元/股
B、10元/股
C、13元/股
D、9元/股
49、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是商业银行的(),且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A、资产业务 B、负债业务
C、表外业务
D、经营业务 50、费雪的现金交易方程式可表示为()。A、MV=PT
B、P=KR/M
C、Md=kPY
D、M1+M2=L1(y)+L2(r)
51、历史上最早的货币制度是()。A、银本位制 B、金本位制
C、金汇兑本位制 D、金银复本位制
52、国家信用的债务人是()。A、中央政府 B、中央银行
C、商业银行
D、投资银行
53、在下列控制经济中货币总量的各个手段中,中央银行可以灵活使用的市场性工具是()
A再贴现政策 B公开市场业务
C信贷规模控制
D法定准备
54、在银行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是()A、中央银行
B、专业银行
C、商业银行
D、投资银行
55、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主要与具有稳定性的()。A、均衡利率相关
B、恒久收入相关 C、货币供应量相关
D、货币收入相关
56、商业银行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是()。A、资产业务
B、中间业务
C、租赁业务
D、负债业务
57、中央银行在经济衰退时,一般会()法定准备率。A、不变
B、降低
C、取消
D、提高
58、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工具主要是()A、大额可转让存款单
B、银行承兑汇票 C、金融债券
D、国库券
59、()是费雪的关于货币必要的交易方程式。A、MV=PT B、P=MV/T
C、M=PQ/V
D、M=KPY 60、长期以来,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层次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金融资产的盈利性
B金融资产的安全性 C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D金融资产的种类
61、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M=L1(Y)+L2(r)中,M与收入Y和利率r的关系是()。A、负相关、正相关
B、正相关、正相关
C、负相关、负相关
D、正相关、负相关 62、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具有灵活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A、公开市场业务
B、窗口指导
C、再贴现率
D、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63、商业银行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是()。A、资产业务
B、中间业务
C、租赁业务
D、负债业务
64、以货币供应量为分子、以基础货币为分母的比值是()。A、投资乘数
B、货币乘数
C、存款扩张倍数
D、贷款扩张倍数
65、在现代经济中,银行信用仍然是最重要的融资形式。以下对银行信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银行信用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
B、银行信用不可以由商业信用转化而来 C、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
D、银行在银行信用活动中充当信用中介的角色 66、最早的货币形态是()。A、实物货币
B、金属货币
C、存款货币
D、纸币 67、()的货币需求理论提出恒久性收入是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A、凯恩斯
B、庇古
C、弗里德曼
D、费雪 68、货币市场中有一个重要市场是()市场。A、股票
B、国库券
C、长期债券
D、信贷
69、年利率为10%时,100元存款存两年,按复利计算的利息为()。A、20元
B、21元
C、120元
D、121元 70、流动性最强的金融资产是()。A、银行活期存款
B、居民储蓄存款
C、银行定期存款
D、现金 71、费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的特点。A、相对稳定
B、相对不稳定
C、不稳定
D、不确定
72、商业银行在需要资金时,可将收进的未到期的票据向中央银行转让,这种资金融通行为称为()。
A、同业拆借
B、贴现
C、再贴现
D、转贴现 73、下列属于管理性金融机构的有()A、商业银行
B、中央银行
C、政策性银行
D、投资银行
74、复本位制之所以被单本位制所取代,是因为()A、投机造成B、价值尺度只能是唯一的 C、金银价格波动难以维持铸造比较
D、政府规定的金银价格不合理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 75、货币均衡的自发实现主要依靠()A、价格机制
B、央行宏观调控
C、利率机制
D、汇率机制 76、下列金融工具中属于直接金融工具的是()A、银行支票
B、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C、银行承兑汇票
D、企业股票
77、在间接标价法下,汇率的升降与本国货币价值的高低呈()变化。A、反比例
B、正比例
C、无确定关系
D、同比例 78、有价证券的二级市场是指()。A、货币市场
B、证券发行市场
C、资本市场
D、证券流通市场 79、利息是()的价格。A、货币资本
B、外来资本
C、银行存款
D、借贷资本
80、以金为货币金属,以金币为本位币,不铸造不流通金币,银行券可兑换外币汇票是()。
A、金块本位制
B、金本位制
C、银行券制
D、金汇兑本位制
81、某公司以延期付款方式销售给某商场一批商品,则该商品到期偿还欠款时,货币执行的是()职能。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储藏手段
D、支付手段 82、历史上,“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发生在()阶段。A、银本位制
B、金银复本位 C、金本位制
D、信用本位制
83、实际利率为负,则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是()。A、名义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
B、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 C、名义利率等于通货膨胀率
D、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无关
84、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是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这类贷款称为()。
A、正常贷款
B、次级贷款 C、关注贷款
D、损失贷款
85、某公司获得银行贷款100万元,年利率为6%,期限为三年,按单利计算,到期后应偿还银行本息共为();若按复利计算,到期后应偿还银行本息共为()。
A、11、91万
B、119、1万 C、118万
D、11、8万 86、商业银行同其他金融机构的区别在于能接受()。A、活期存款
B、储蓄存款 C、原始存款
D、定期存款 87、由非政府部门的民间金融组织确定的利率是()。A、一般利率
B、官定利率 C、实际利率
D、公定利率 88、养老或退休基金属于()期投资项目。A、长
B、中
C、短
D、永久 89、某企业将一张面额3000元90天后到期的半年期汇票到银行贴现,年贴现率为5%,则企业能获得的贴现金额为()
A、2976.5 B、2898
C、2962.5
D、2885.5 90、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基础性金融工具划分的标准为()A、交易对象的不同
B、偿还期限的长短不同 C、金融资本发行和流通的特征不同 D、金融工具发行时的地域不同 91、利息是()的价格。A、货币资本
B、外来资本 C、借贷资本
D、银行存款 92、在影响基础货币增减变动的因素中,()的影响最为主要。A、国外净资产
B、中央银行对政府债权 C、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
D、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债权 93、对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理想值的确定是指规定一个()。A、无弹性的固定数值
B、区值 C、随机值
D、有弹性的固定数值 94、货币均衡的自发实现主要依靠()。A、价格机制
B、中央银行宏观调控 C、利率机制
D、汇率机制 95、实行()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特征之一。A、固定汇率 B、浮动汇率
C、钉住汇率
D、一揽子汇率 96、导致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A、货币贬值 B、纸币流通
C、物价上涨
D、货币供应过多 97、下列哪个方程式中()是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A、MV=PT B、P=MV/T C、M=PQ/V D、M=KPY 98、在货币政策目标体系中,宏观性由强到弱的正确次序是()A、操作指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 B、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操作指标 C、中介目标、最终目标、操作指标 D、中介目标、操作目标、最终目标 99、在下列控制经济中货币总量的手段中,中央银行不能完全自主操作的是()
A、公开市场业务
B、再贴现政策 C、信贷规模控制
D、法定准备金率 100、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A、基准利率
B、差别利率 C、实际利率
D、公定利率 101、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A、财政预算拨款
B、发行股票 C、借款
D、吸收存款
102、最早的标志着资本主义新式银行制度确立的银行是()A、法兰西银行
B、德意志银行 C、英格兰银行
D、瑞士银行 103、“劣币驱逐良币”这一规律出现的货币制度是()A、平行本位制
B、双本位制 C、跛行本位制
D、银本位制 104、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于()A、1949年10月1日
B、1949年12月1日 C、1948年10月1日
D、1948年12月1日 105、单利是指()A、按市场利率计算的利息
B、以年为期限单位计算的利息 C、银行对逾期贷款的加罚息
D、仅对本金计算利息,对本金所生利息不再计息 106、我国商业银行目前风险管理的重点是()。A、信贷风险管理
B、投资风险管理 C、资产风险管理
D、外汇风险管理 107、贴现是商业银行的()业务 A、资产业务
B、负债业务 C、中间业务
D、表外业务 108、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是()
A、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 B、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 C、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D、以上都不对 109、现代银行业是通过从旧的高利贷银行转变而来和()的途径产生的 A、中央银行授权组建
B、国家所有制形式 C、公私混合型所有制形式
D、按资本主义组织原则,以股份公司组成的现代银行
110、某商业银行吸收存款100万元,假定法定存款准备率为6%,超额准备率为3%,现金漏损率为1%,其派生存款额为()
A、800万元
B、1000万元 C、900万元
D、100万元 111、新加坡实行的是()。A、准中央银行制度
B、单一型中央银行制度 C、复合型中央银行制度
D、高度集中的中央银行制度 112、属于货币政策远期中介指标的是()。A、利率
B、超额准备金 C、基础货币
D、汇率 113、现金交易方程式可表示为()。A、MV=PT
B、P=KR/M C、Md=KPY
D、M1+M2=L1(y)+L2(r)114、典型的外生变量是()A、利率
B、价格
C、汇率
D、税率 115、货币市场中有一个重要市场是()市场。A、股票
B、国库券
C、长期债券
D、信贷 116、信用体现的是()。A、买卖关系
B、赠予行为 C、救济行为
D、各种借贷关系的总和 117、由政府或政府金融机构确定并强令执行的利率是()。A、公定利率
B、一般利率 C、官定利率
D、固定利率 118、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由于()而相互提供的信用。A、商品交易
B、物质交换 C、互通有无
D、生产联系 119、最早的货币形态是()。A、实物货币
B、金属货币 C、存款货币
D、纸币 120、间接融资中的核心中介机构是()。A、商业银行
B、证券公司 C、做市商
D、保险公司
二、多项选择题
1、当债券的价格上升时,意味着债券的收益率下降,人们将()A、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上升
B、买入债券 C、持币
D、卖出持有债券
2、在货币市场上,可供选择的信用工具有()A、政府的长期公债
B、股票 C、商业票据
D、可转让大额存单
3、若某银行对利率的变化趋势无法作出判断,为了规避风险,它应该()A、保持浮动利率资产数量不变 B、保持零缺口 C、保持固定利率负债数量
D、保持负债和资产的久期相同
4、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有()A、为了改变银行形象
B、为了绕过法律对商业银行的经营限制 C、为了减少利率风险
D、为了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竞争存款客户
5、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缺乏弹性或灵活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A、公开市场操作
B、再贴现政策
C、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D、利率管制政策
6、货币政策作用的内部时滞效应是由()构成 A、认知时滞
B、中介时滞
C、决策时滞
D、市场时滞
7、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有()A、收入
B、市场利率
C、消费倾向
D、人们预期的心理
8、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的货币数量论是()A、费雪的现金交易说
B、马歇尔的现金余额说 C、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说
D、托宾的资产选择说
9、()可以用于治理通货膨胀 A、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 C、增加政府生产性支出
D、提高再贴现条件和再贴现率
10、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主要有()A、央行向金融机构贷款
B、央行向财政透支
C、通过购买黄金投放基础货币
D、通过外汇占款渠道投放基础货币
11、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有()。A、发行国家公愤
B、发行国库券 C、发行专项债券
D、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
12、利率作为经济杠杆,在经济中发挥着以下功能()。A、中介功能
B、分配功能 C、调节功能
D、国际经济功能
13、港币的发钞银行有()A、渣打银行
B、汇丰银行 C、巴克莱银行
D、中国银行
14、公开市场业务作为一项货币政策工具,其主要的优点有(A、影响力度大
B、中央银行具有主动性 C、具有可逆性
D、可以被迅速执行
15、倘若投资者对市场行情持看涨态势,此投资者应选择投资工具为(A、买入看涨期权
B、卖出看涨期权 C、买入看跌期权
D、卖出看跌期权
16、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其主要职责是(A、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B、吸收居民储蓄存款 C、维持金融稳定
D、对企业发放贷款
17、外汇市场是由()组成的进行外汇买卖的系统 A、各国央行
B、外汇银行 C、客户
D、外汇经纪人))))
18、在下列各项中,概括了中央银行职能的是()。A、跨国的银行
B、发行的银行 C、银行的银行
D、国家的银行
19、当代金融业务创新的体现是()。A、新技术在金融业中广泛应用
B、金融制度创新 C、金融工具不断创新
D、新业务和新交易大量涌现 20、商业信用是现代信用的基本形式,它是指()。A、工商企业之间存在的信用
B、银行与企业之间提供的信用 C、是买卖行为与借贷行为同时发生的信用 D、是商品买卖双方可以相互提供的信用
21、下列属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是()。A、期货市场 B、互换市场
C、股票市场
D、期权市场
22、以下属于投资型金融中介机构的是()。A、投资银行 B、保险公司
C、金融公司
D、商业银行
23、中央银行的特点包括()。A、是一国的金融行政管理机构
B、有相对独立性 C、与政府往来
D、与金融机构往来
24、下列属于短期信用工具的是()。A、回购协议
B、国库券
C、股票
D、可转让的大额定期存单
25、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包括()。A、再贴现
B、再贷款
C、购买有价证券
D、办理信托租赁
26、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有()。A、投资动机 B、投机动机
C、交易动机
D、预防动机
27、下列关于利息的理解中正确的是()。A、利息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 B、利息只存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中 C、利息属于信用范畴
D、利息就本质而言,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表现形式
28、按照银行营业时间,可将汇率划分为()。A、基本汇率 B、收盘汇率
C、远期汇率
D、开盘汇率
29、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A、参与者
B、交易价格
C、金融工具
D、组织方式 30、决定债券收益率的因素主要有()。A、利率
B、期限
C、发行价格
D、购买价格
31、下列属于存款型金融机构的是()A、保险公司
B、商业银行
C、信用合作社
D、信托公司
32、中央银行是在商业银行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它是一个国家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其特点可概括为()。
A、发行的银行 B、国家的银行
C、存款货币银行 D、银行的银行
33、根据通货膨胀的成因,可以将通货膨胀分为()A、需求拉上型
B、成本推进型
C、结构性
D、供求混合型
34、下列属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有()。A、法定保证金比率
B、不动产信用控制
C、优惠利率
D、道义劝告
35、下列属于衍生金融工具的是()A、股指期货
B、利率互换
C、股票期权
D、短期债券
36、信用的形式包括()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消费信用
D、国际信用
37、货币政策时滞以中央银行为界限可分为()。A、内部时滞
B、外部时滞
C、认识时滞
D、行动时滞
38、在下列金融机构中,属于区域性金融机构的是()。A、泛美开发银行
B、亚洲开发银行
C、国际复兴与开发银行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39、在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央银行“国家的银行”职能的内容是()A、充当最后贷款人
B、代理国库
C、代理发行政府债券
D、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40、我国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有()。A、利润的平均水平
B、资金的供求状况
C、物价的变动幅度
D、国际经济环境
41、按汇率受管制的程度划分,可划分为()A、固定汇率
B、官方汇率 C、浮动汇率
D、市场汇率
42、下列属于直接金融工具的是()A、商业承兑汇票
B、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C、银行债权
D、企业债券
43、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通过()投入市场,从而形成流通货币。A、再贴现
B、再贷款 C、购买有价证券
D、收购黄金外汇
44、金融工具具有以下哪些特征()A、变现力
B、安全性 C、收益率
D、偿还期
45、下列哪些国家和地区实行的是准中央银行体制()A、英国
B、新加坡 C、中国香港
D、中国澳门
46、金融市场的主体包括()A、金融机构
B、政府部门 C、企业
D、个人投资者
47、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A、自有资金积累
B、各项存款 C、同业拆借
D、再贴现
48、商业银行进行存款创造的前提是()A、部分准备金制度
B、吸收活期存款 C、非现金结算
D、存款乘数
49、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包括()A、存款负债
B、自有资本 C、附属资本
D、其他负债 50、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包括()A、安全性
B、风险性
51、货币的基本职能有()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52、传统的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有()A、信用中介
B、信用创造 C、金融服务
D、支付中介
53、对商业银行的性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商业银行是企业
B、商业银行是特殊的企业 C、商业银行是金融管理机关
D、商业银行是特殊的金融企业
54、下列哪些业务属于银行的负债业务()A、再贴现
B、回购协议 C、贷款业务
D、信用卡业务
55、西方商业银行在贷款业务操作中关于信用分析的6C原则的内容包括()。
A、能力
B、资本
C、品德
D、担保品
56、下列哪些银行是政策性银行()A、国家开发银行
B、中国银行 C、中国农业银行
D、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57、我国现阶段制定的货币政策目标包括()A、币值稳定
B、充分就业 C、国际平衡收支 D、经济增长
58、下列属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是()A、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B、公开市场业务 C、优惠利率
D、不动产信用控制
59、金融工具具有以下哪些特征()A、变现力
B、安全性
C、收益率
D、偿还期 60、按贷款风险程度,贷款可分五类,其中()是不良资产。A、正常贷款
B、关注贷款 C、损失贷款
D、可疑贷款 C、流动性
D、盈利性
三、名词解释
1、货币
2、联邦基金
3、道德风险
4、回购协议
5、通货膨胀
6、派生存款
7、无限法偿
8、价值尺度
9、内生变量
10、信用货币
11、金融市场
12、利率
13、派生存款
14、金融深化
15、货币需求
16、信用工具
17、通货膨胀
18、利率期限结构
19、间接融资20、金融创新
21、国家信用
22、期权
23、政策性银行
24、间接标价法
25、同业拆借
26、金融市场
27、中间业务:
28、窗口指导:
29、货币制度:30、银行信用:
四、简答题
1、试解释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中的“6C“原则?
2、请简述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政策的优缺点。
3、简述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都有哪些?
4、何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如何选定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5、商业银行主要有哪些中间业务?
6、简述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都有哪些。
7、银行信用与其他信用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8、简述金融机构体系的经济功能。
9、简述货币的基本职能,并说明其中哪几项是货币的派生职能。
10、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是什么?
11、根据通货膨胀的成因,可以将通货膨胀分为哪几种类型?请简要说明它们各自的特征。
12、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有哪些,它们与货币乘数的关系如何表现?
13、固定利率债券的价格与市场利率为什么是呈反方向变动的?
14、什么是汇率?请简述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
15、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必须遵循哪些原则?这些原则具体指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
16、资本市场有哪些特点?
五、论述题
1、基础货币是通过哪些渠道供应的?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量的关系是怎样的?
2、试论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3、论述影响利率水平的一般因素,你认为我国最近一次的利率调整哪种因素起了决定作用,为什么?
4、比较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特点,二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5、市场经济中金融体系是如何创造货币的?请简要论述。
6、如何理解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
7、请简要论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的构成及内容。
掌握金融市场的概念;熟悉金融市场的分类;了解影响金融市场的主要因素;熟悉金融市场的特点;掌握金融市场的功能。
熟悉非证券金融市场的概念,了解非证券金融市场的分类(股权投资市场、信托市场、融资租赁市场等)。
了解全球金融市场的形成及发展趋势;了解国际资金流动方式;熟悉全球金融体系的主要参与者;了解金融危机的教训。
第二节 中国的金融体系
了解建国以来我国金融市场的演变历史;熟悉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了解影响我国金融市场运行的主要因素。
了解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的有关情况;熟悉我国金融市场“一行三会”的监管架构。
了解中央银行主要职能;熟悉存款准备金制度与货币乘数的概念;掌握货币政策的概念、措施及目标;掌握货币政策工具的概念及作用原理;了解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第三节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
掌握资本市场的分层特性;掌握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主要内容与结构特征。
熟悉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熟悉场内市场的定义、特征和功能;熟悉场外市场的定义、特征和功能;熟悉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概念、上市公司的类型和管理规定;熟悉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挂牌公司的类型和管理规定;熟悉私募基金市场、区域股权市场、券商柜台市场、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的概念与特点。
第二章 证券市场主体 第一节 证券发行人
掌握证券市场融资活动的概念、方式及特征;掌握直接融资的概念、特点和分类;熟悉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区别。
掌握证券发行人的概念和分类;熟悉政府和政府机构直接融资的方式及特征;熟悉企业(公司)直接融资的方式及特征;掌握金融机构直接融资的特点;熟悉直接融资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第二节 证券投资者
掌握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概念、特点及分类;了解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及演化。
掌握机构投资者的概念、特点及分类;熟悉机构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熟悉政府机构类投资者的概念、特点及分类;掌握金融机构类投资者的概念、特点及分类;熟悉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的概念与特点;掌握企业和事业法人类机构投资者的概念与特点;掌握基金类投资者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掌握个人投资者的概念;熟悉个人投资者的风险特征与投资者适当性。
第三节 中介机构
掌握证券公司的定义;了解我国证券公司的发展历程;掌握我国证券公司的监管制度及具体要求;掌握证券公司主要业务的种类及内容。
熟悉证券服务机构的类别;熟悉对律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法律业务的管理;熟悉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的管理;熟悉对证券、期货投资咨询机构的管理;熟悉对资信评级机构从事证券业务的管理;熟悉对资产评估机构从事证券、期货业务的管理;掌握对证券金融公司从事转融通业务的管理;熟悉证券服务机构的法律责任和市场准入。
第四节 自律性组织
掌握证券交易所的定义、特征及主要职能;熟悉证券交易所的组织形式;了解我国证券交易所的发展历程。
了解证券业协会的性质和宗旨;了解证券业协会的历史沿革;熟悉证券业协会的职责和自律管理职能;了解证券业协会的机构设置。
熟悉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设立条件与主要职能;熟悉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登记结算制度。
掌握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来源、使用、监督管理;熟悉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设立的意义和职责。
监管机构
熟悉证券市场监管的意义和原则、市场监管的目标和手段;掌握我国的证券市场的监管体系;掌握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及其组成;熟悉《证券法》赋予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责、权限。
第三章 股票市场 第一节 股票
掌握股票的定义、性质、特征和分类;熟悉普通股票与优先股票、记名股票与不记名股票、有面额股票与无面额股票的区别和特征;掌握股利政策、股份变动等与股票相关的资本管理概念。
掌握股票票面价值、账面价值、清算价值、内在价值的概念与联系;熟悉股票的理论价格与市场价格的概念及引起股票价格变动的直接原因;了解影响股票价格变动的相关因素。
掌握普通股股东的权利和义务;掌握公司利润分配顺序、股利分配条件、原则和剩余资产分配条件、顺序;熟悉股东重大决策参与权、资产收益权、剩余资产分配权、优先认股权等概念。
熟悉优先股的定义、特征;了解发行或投资优先股的意义;了解优先股票的分类及各种优先股票的含义。
了解我国各种股份的概念;了解我国股票按投资主体性质的分类及概念;了解我国股票按流通受限与否的分类及概念;熟悉A股、B股、H股、N股、S股、L股、红筹股等概念。
了解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情况。
第二节 股票发行
熟悉股票发行制度的概念;了解我国的股票发行制度的演变;掌握审批制度、核准制度、注册制度的概念与特征;掌握保荐制度、承销制度的概念;了解股票的无纸化发行和初始登记制度。
掌握新股公开发行和非公开发行的基本条件、一般规定、配股的特别规定、增发的特别规定;熟悉增发的发行方式、配股的发行方式。
第三节 股票交易
掌握证券账户的种类;掌握开立证券账户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掌握证券交易原则和交易规则;掌握委托指令的基本类别;掌握证券交易的竞价原则和竞价方式;了解做市商交易的基本概念与特征;了解融资融券交易的基本概念。
熟悉委托指令的内容;熟悉委托受理的手续和过程;了解证券托管和证券存管的概念;了解我国证券托管制度的内容;了解证券买卖中交易费用的种类;了解股票交易的清算与交收程序;了解股票的非交易过户和担保业务;了解证券委托的形式;了解委托指令撤销的条件和程序。
熟悉股票价格指数的概念和功能;了解股票价格指数的编制步骤和方法;熟悉我国主要的股票价格指数;了解海外国家主要股票市场的股票价格指数。
了解沪港通的概念及组成部分;了解沪港通股票范围及投资额度的相关规定。
第四章 债券市场 第一节 债券
掌握债券的定义、票面要素、特征、分类;熟悉债券与股票的异同点;熟悉影响债券期限和利率的主要因素。
掌握政府债券的定义、性质和特征;掌握中央政府债券的分类;了解我国国债的品种、特点和区别;掌握地方政府债券的概念;熟悉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主体、分类方法;了解我国国债与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情况。
掌握金融债券、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的定义和分类;了解我国金融债券的品种和管理规定;熟悉各种公司债券的含义;了解我国企业债的品种和管理规定;了解我国公司债的管理规定;熟悉我国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的区别。
掌握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定义和特征。
掌握国际债券的定义、特征和分类;掌握外国债券和欧洲债券的概念、特点;了解我国国际债券的发行概况。
第二节 债券的发行与承销
掌握我国国债的发行方式;熟悉记账式国债和凭证式国债的承销程序;熟悉国债销售的价格和影响国债销售价格的因素。
了解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和地方政府自行发债的异同。
熟悉我国金融债券的发行条件、申报文件、操作要求、登记、托管与兑付的有关规定;了解次级债务的概念、募集方式;了解混合资本债券的概念、募集方式。
熟悉我国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发行的基本条件、募集资金投向和不得再次发行的情形;了解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发行的条款设计要求。
熟悉企业短期融资融券和中期票据的注册规则、承销的组织;熟悉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的特点、发行规模要求、偿债保障措施、评级要求、投资者保护机制。
熟悉证券公司债券的发行条件与条款设计;了解证券公司次级债券的发行条件;了解证券公司债券发行的申报程序、申请文件的内容;熟悉证券公司债券的上市与交易的制度安排。
了解国际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的发行与承销的有关规定。
第三节 债券的交易
掌握债券现券交易、回购交易、远期交易和期货交易的基本概念;熟悉债券现券交易、回购交易、远期交易和期货交易的流程和区别;掌握债券报价的主要方式;熟悉债券的开户、交易、清算、交收的概念及有关规定;熟悉债券登记、托管、兑付及付息的有关规定。
掌握债券评级的定义与内涵;了解债券评级的程序;熟悉债券评级的等级标准及主要内容。
了解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了解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熟悉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的交易方式、托管方式及结算方式;熟悉债券市场转托管的定义及条件。
第五章 证券投资基金与衍生工具
第一节 证券投资基金
掌握证券投资基金的定义和特征;掌握基金与股票、债券的区别;熟悉基金的作用;熟悉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概况;熟悉证券投资基金的分类方法;掌握契约型基金与公司型基金、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的定义与区别;掌握货币市场基金管理内容;熟悉各类基金的含义;掌握交易所交易的开放式基金的概念、特点;了解ETF和LOF的异同;了解私募基金的概念、特点;了解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概况。
熟悉基金份额持有人的权利与义务;掌握基金管理人的概念、资格、职责、更换条件、业务范围;掌握基金托管人的概念、条件、职责、更换条件;熟悉基金当事人之间的关系。
熟悉基金的管理费、托管费、交易费、运作费、销售服务费的含义和提取规定;掌握基金资产净值的含义;熟悉基金资产估值的概念及估值的基本原则。
熟悉基金收入的来源、利润分配方式与分配原则;掌握基金的投资风险;掌握基金的投资范围与投资限制。
第二节 衍生工具
掌握衍生工具的概念、基本特征;掌握衍生工具的分类;掌握股权类、货币类、利率类以及信用类衍生工具的概念及其分类;掌握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的定义、基本特征和区别。
掌握金融期货、金融期货合约的定义;了解金融期货合约的主要种类;掌握金融期货的集中交易制度、保证金制度、无负债结算制度、限仓制度、大户报告制度、每日价格波动限制、强行平仓、强制减仓制度等主要交易制度;掌握金融期权的定义和特征;熟悉金融期货与金融期权的区别;熟悉金融期权的主要功能;了解金融期权的主要种类。
了解人民币利率互换的业务内容;了解信用违约互换的含义和主要风险;掌握可转换公司债券、可交换公司债券的概念、特征、发行基本条件;熟悉可交换债券与可转换债券的不同。
掌握资产证券化的定义、主要种类;熟悉资产证券化各方参与者的条件和职责;熟悉资产证券化的具体操作要求;了解结构化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义和分类。
了解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动因、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特点与功能;了解我国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状况。
第六章 金融风险管理 第一节 风险概述
掌握风险的概念与特征;熟悉风险的来源、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掌握金融风险的分类;熟悉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的概念;熟悉宏观经济风险、购买力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市场风险的概念与特点;熟悉信用风险、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的概念与特点。
第二节 风险管理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理论体系,投资策略
一、历史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随着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和研究的深入, 出现了许多不能被传统金融学所解释的现象, 比如, 利好兑现现象、传闻效应、小盘股现象、星期五现象、反应过度和羊群效应等。这些传统金融理论无法合理的给出解释的现象被称为金融市场中的“异象”, 金融市场里出现的大量的异象对传统金融理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特别是有效市场假说。因此, 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的金融学理论, 随之产生了新的理论——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理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Burrel在1951年发表的《投资研究实验方法的可能性》中主张把心理学和金融学研究结合起来, 提议用构建实验室的方法来验证理论的必要性, 认为将行为方法和定量投资模型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1972年Slovie发表了一篇启发性的论文《人类判断的心理学研究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自此, 行为金融学已现雏形。然而当时认识心理学尚处于形成阶段, 行为决策理论也还没发展成熟, 传统金融理论又比较完美, 所以这一主张并没引起足够重视, 甚至将行为金融理论视为异端邪说。1979年Kahneman和Tversky提出了对行为金融理论有重大影响的期望理论, 该理论是行为金融学的核心内容和代表学说, 是行为金融理论研究的奠基理论。20世纪90年代, Lars Tvede出版了《金融心理学》, 并创办了《金融分析家杂志》, 在1999年该杂志最后一期以专辑形式专题研究了行为金融学。由此行为金融学的理论研究进入了鼎盛发展时期。
二、理论基础
行为金融学 (Behavioral Finance) 是金融学的一个分支, 是指综合运用现代金融学、心理学、行为学和社会学等理论来分析金融市场微观主体行为及产生这种行为的更深层次的社会心理等动因, 以此来研究和预测资本市场的现象与问题并尝试解释与传统金融理论相悖的异常现象 (Anonymous Phenomenon) 的理论。其理论基础为:
1. 认知偏差理论。
Kahneman和Tversky (1974) 该理论认为, 人们常常依靠经验法则作出决策, 但经验法则很容易导致一些不自觉的偏差, 这些差被称为启发式偏差。包括习惯关注代表性特征是否出现的“代表性偏差”, 不自觉地高估容易联想到的事件的概率出现的“易得性偏差”和判断往往受初始信息影响而被固定的“锚定与调整偏差”三种形式。正是这些偏差的存在使投资者在决策时容易偏离“贝叶斯法则”预期。常见的认知偏差现象主要有:过度自信、参考点、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典型启示和损失厌恶与后悔厌恶。
2. 有限理性。
行为金融学者认为, 投资者是有限理性的, 投资者会犯错误。由于认知过程的偏差和情绪、情感、偏好、环境等方面的原因, 投资者无法以理性的方式对市场作出无偏估计。英国经济学家霍奇逊 (Hodgson) 从哲学、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行为决策不可能达到全智的理性程度。
3. 有限套利。
在现实的金融市场中, 套利交易由于制度约束、信息约束、交易成本约束等而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 在现实中尽管存在证券的价格与内在价值之间的偏离, 即理论上存在套利的可能性, 但由于风险和成本的存在并不能保证套利者获利, 从而造成证券价格与其内在价值的偏离。与套利有关的风险与成本主要有:基础风险 (找不到完全对冲证券所带来的风险) 、噪音交易者风险 (噪音交易者使得价格在短时间内进一步偏离内在价值的风险) 、履约成本 (佣金、买卖价差以及卖空证券所需支付的费用) 、模型风险、套利的时间跨度等。
三、理论体系
1. 前景理论 (Prospect Theory) 。Kahneman和Tversky在
1979年指出传统的预期效用理论无法准确解释个人在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行为, 他们将这种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行为总结成三个效应:确定性效应 (Certainty Effect) 、反射效应 (Reflection Effect) 和分离效应 (Isolation Effect) 。在对预期效用理论批判的继承的基础上, 1979年他们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模型, 即前景理论。与预期效用理论的量化表达形式不同, 前景理论是描述形式的:在财富的拥有量与变化量之间, 人们更加看重于前者;人们在面临损失时倾向于冒险, 而面临盈利时则倾向于接受确定性盈利;损失带来的痛苦大于盈利带来的快乐等。综合上述观点, Kahneman和Tversky提出了解释人们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行为模型。他们将个人的选择和决策过程分成两个阶段, 并且利用两种函数来描述个人的选择行为:一种是价值函数 (Value Function) ;另一种是决策权重函数 (Decision Weighting Function) 。其中价值函数相当于传统预期效用理论中的效用函数, 决策权重函数则相当于传统预期效用函数的概率p。
2. 行为资产定价模型。
与传统金融学中的CAPM相对应, Shefrin和Statman在1994年提出了BAPM。他们将投资者分为信息交易者 (Information Traders) 和噪音交易者 (Noise Traders) 。信息交易者是按照传统金融学中的CAPM进行投资的理性投资者, 不受认知偏差所左右;而噪音交易者则不按CAPM行事, 会被各种认知偏差所左右。市场中资产的价格是有这两类交易者共同决定的。当信息交易者在市场上起决定作用时, 市场是有效的;而当噪音交易者在市场上起决定作用时, 市场是无效的。
3. BSV模型。
该模型假定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存在着两种偏差, 一是代表性偏差 (Representative Bias) , 即投资者注重近期数据与某种模式的相似性来预测;二是保守性偏差 (Conservative Bias) , 即投资者不能快速地根据变化了的情况进行预测。代表性偏差会造成投资者对新信息的过度反应, 保守性偏差会造成投资者对新信息的反应不充分。
4. DHS模型。
该模型把投资者划分为有信息的投资者 (Informed) 和无信息的投资者 (Uninformed) 两类, 后者不存在心理偏差, 而前者存在着两种偏差:一是过度自信 (Overconfidence) , 二是有偏差的自我归因 (Biased Self Attribution) 。投资者通常会过高的相信自身的预测能力, 而忽视自己的预测误差;过分相信私人信息, 而不相信公开信息。在DHS模型中, 过度自信使私人信息比先验信息占有更高的权重, 从而引起过度反应。当公开信息出来后, 价格的偏差部分回归理性。当越来越多的公开信息出来后, 过度反应的价格会趋于合理。
5. HS模型。
该模型假设市场由两种有限理性的投资者组成, 即“信息观察者”和“惯性交易者”。两种有限理性投资者都只能处理所有公开信息中的一部分。信息观察者按照他们个人观察到的关于未来情况的信息作出预测。惯性交易者则相反, 他们可以根据历史信息的变化作出预测, 但是它们的预测是历史信息的简单函数。该模型将中期的不充分反应和长期的过度反应统一起来, 因此又被称为统一理论模型。
四、投资策略
行为金融学在建立自己的投资模型的同时, 也总结了行为金融投资者主张的投资策略, 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种:
1. 关注小盘股的投资策略, 又称小公司效应。
该策略认为, 一般来说小盘股比大盘股的收益率高。小公司的市值比较小, 易受到短期行为的影响。按照有效市场假说:股价已反映了所有能预测股价走势的信息, 从而股价的走势应是随机且不可预测的, 这就是Osborne (1959) 股价“随机游走”的基本思想。而小公司效应是对EMH的严峻挑战。
2. 反向投资策略。
是指买进过去表现差的股票, 而卖出过去表现好的股票的投资方法。如选择低市盈率的股票、选择大众都不看好的股票、选择接近股价历史低位的股票等, 往往可以得到比预期收益率高很多的收益。行为金融理论认为反向投资策略是对股市过度反应的一种纠正。
3. 动量交易策略。
这一策略的核心内容是寻求在一定时期中股价变动的连续性。如果股价变动的趋势是上涨的, 则采取逐步卖出的策略;如果股价的趋势是下行的, 则采取逐步买入的策略。
4. 成本平均策略和时间分散化策略。
成本平均策略指投资者在不同的价位分批买进不同数量的股票, 以防预测不准时摊低成本的策略;而时间分散化策略是指根据股票的风险将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的理念, 随着投资者年龄的增长而将股票的比例逐步减少的策略。采用这一策略不是追求效用最大化, 而是追求自身安全的最大化。
5. 集中投资策略。
此策略指选择少数几种可以长期投资过程中产生高于平均收益的股票, 或者说选择那些目前价值被低估, 但具有长远发展前景、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 将大部分资金集中在这些股票上, 不管股市的短期涨跌, 坚持持有, 直到这些股票的价值得到市场的发现, 推动股价升高。
五、总结
行为金融学突破了传统金融理论的最优决策模型, 从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出发, 使人们对金融市场投资者行为的研究由“应该怎么做决策”转变成“实际怎样做决策”, 研究更加接近于实用性。可以说, 行为金融学的发展是与其对传统金融学的批判相联系的, 但是行为金融学不是要完全否定传统的金融学理论, 而是要开创新的研究思路、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 使金融学理论更加接近真实的金融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 行为金融学还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赵洪丹, 丁志国.行为金融学理论研究综述[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2008, (6) .
[2]徐智斌.行为金融学对经典金融学的修正与创新[J].财经视线, 2007, (4) .
[3]薛阳, 杨秀萍.行为金融学及其发展中的自我挑战[J].经济师, 2007, (3) .
卖作品,还把股票市场的一些关联金融操作方法带入到艺术市场中
金融投资市场的人对艺术品市场的影响最大,因为他们不仅仅是买
最近股票市场热闹,人进人出有点2005年的架势了,看到有经济学家惊呼说中国股市和经济基本面、企业盈利能力已经没什么关系,全看金融、政策的走势而动,看到个帖子说,如果按照新闻联播上领导人市场的企业类型、重点支持的行业进行投资,收益可以上几十倍上百倍,似乎还真有点这架势。以前有人说中国股市是政策市,现在看,这里面已经包含了金融部分,盖因对中国金融业影响最大的的确就是政府的各种管制和放开政策,部委下个通知就是几万亿几千亿的资金进入某个行业,影响大了去了。
相比股市,艺术品市场是个小玩意,虽然政策关注要少很多,但和中国式金融市场也是息息相关。按理说股市繁荣,对艺术市场有影响,比如有的人不买画而去买股票了,可也有好处,就是股票发了财的,总还要消费点什么吧,艺术品比股票好的是,投资价值之外还有装饰、摆谱的作用,买几张名家名作挂在家里,也算是投资装逼两不误吧。
自从有了金融市场,也就有了专靠金融市场发家致富的金融投资业富豪,诸如对冲基金经理、投资人之类,市场好的时候是个快速造富的机器,尤其是19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剧,全球性的投资资本在各地掳食,造就了一批新富,大概可以和中东、俄罗斯的资源富豪比肩,也对艺术市场有很大的影响,他们喜欢刺激性、知名度高的作品,而且喜欢从拍卖市场或者知名画廊直接购买——因为慢慢寻找、交流和发现对于他们来说太浪费时间而且没有必要,并且他们中的一些人也把艺术品看作投资,买了放几年就卖掉。
其实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在2005年前后也有类似的情况,那时候从投资市场发家的一批人开始进入市场,比如刘益谦等人。同时,还有一批资源富豪崛起,常说的煤老板之类可作为代表,他们买古代书画、写诗油画、近现代书画之类,都是买大名头的作品。
当然,其他的实业领域的、明星娱乐业的老板等也有介入,但是现在看还是投资市场的人进入的影响最大,因为他们不仅仅是买卖作品,还把股票市场的一些关联金融操作方法带入到艺术市场中来,这对后来中国艺术品市场影响是很大的。可以说,中国在艺术市场的金融化实践方面是最为激进的,后来出现的各种投资基金、权益份额交易和文交所等,都要比国外的规模大、数量多,都在尝试用金融方式来对待艺术品和艺术市场。
【金融学考试大纲】推荐阅读:
金融学概论考试重点06-29
金融考试考点总结09-22
金融考试判断题10-24
金融法规期末考试06-28
金融数学考试题09-20
国际金融理财师考试12-25
金融统计分析课程大纲02-11
金融企业会计考试资料01-01
金融分析师考试一次性通过经验11-27
海南农村信用社考试资料:金融知识100题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