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课程期末开卷考试考试试题(精选6篇)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
1、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能够反映中华民族最为本质和最具特色的内涵,由此最能体现中华民族基本精神的基本载体.她是从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积淀中抽象出来,足以影响整个社会发展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她是对中华民族共同精神、思维方式、心理状态和价值取向的高度概括和总结的一种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本质、最富特色的文化。这种文化是是一个民族劳动、智慧的结晶,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它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既无时不有,又几乎无处不在。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以下特点:崇尚伦理道德的人际关系;重视政务的价值取向;推尊入世的处世哲学;强调统一的政治理念;光宗耀祖的功名思想;“和为贵”的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
2、蝴蝶装
蝴蝶装是中国古书装帧形式之一。它始于唐末,盛行于北宋。蝴蝶装的装订法,是每页从中缝将有文字的两个半页对折,背面空白处在外,然后把这样对折的一叠散叶用一张纸从前包到后面,并将各页折口处牢牢地粘连在这张纸上,以免脱落,这样就成了蝴蝶装的书。
蝴蝶装书籍继承了折叠形制书籍翻阅方便的优点,装订成册后又不易断裂、散乱。其所以得名,是因为书册打开后左右对称,犹如蝴蝶展开双翅。省称“蝶装”。蝴蝶装用以包裹书册前后的封面封底的纸叫“书衣”(今称“书皮”)。书衣封面左边有时贴上张狭长的签条,叫“书签”,上书书名、册次。书册的上端叫“书头”或“书首”,下端叫“树根”,右边粘连的一边叫“书背”。左边翻阅的一边叫“书口”。
3、二十四节气(这个ms每年都考)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化,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汉武帝时期,史学家司马迁与星官射姓、历官邓平制定著名的《太初历》,第一次把二十四节气列入历法。一般来说,二十四节气的顺序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首都地区(黄河流域)的自然想象而制定的,而全国面积广大,各地的具体地理自然条件不同,故需要通过“农谚”进行调节。例如北方:种瓜种豆,南方:插田莫迟疑。
4、印刷术
所谓印刷术,就是对原稿的图文进行复制的技术。它的最大优点是能够经济地、大批量地复制,便于广泛、迅速地传播知识。
中国古代印刷术主要包括两种形式: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在总结前代印章、石刻经验的基础上,晋代人发明了墨拓技术,隋代人则在墨拓技术的基础上发明了真正的印刷术——雕版印刷。现存最早的印刷作品是《金刚经》。雕版印刷术先后传到了日本、朝鲜、越南、伊朗及埃及西欧。宋代毕昇在长期雕版实践的基础上于公元1041-1048年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印刷术的西传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德国宗教改革和反封建斗争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继造纸术之后又一项伟大的信息技术革命。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开创了出版书籍的历史新纪元。
5、纪传体
纪传体是继编年体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史体。它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这种体裁的文献的体例主要包括本纪、史表、史志、列传、论赞等形式。本纪反映一朝国政大事;史表通过表格形式勾勒历史轮廓和线索;史志是反映国典朝章及自然、社会历史的专篇,为后人研究古代社会有关领域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列传反映各类典型人物;论赞则是一种评论历史人物的体例。
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也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被称作“正史”的“二十四史”是纪传体文献中的佼佼者。“二十四史”是随着历代封建王朝的兴替逐渐形成的。“二十四史”规模宏大,叹为观止。上自黄帝下至清末,洋洋洒洒多达四千余卷。自始至终,惟用纪传体例贯穿,系统地反映了中国古代以来各个方面的历史。
6、三省六部制
隋唐时期,隋文帝参酌魏晋制度,建立了三省六部制的中央管制格局。这一制度经过唐代的充实和发展得到进一步完善。“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三省的具体职责是: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门下省掌封驳审议;尚书省职责为执行,总领六部。六部的具体职责是:吏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礼部掌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之事;兵部明职掌全国军卫﹑武官选授﹑简练之政令;刑部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工部为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
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在于分散了丞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把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和监督,提高诀策正确性;同时,又将尚书省权分六部,即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加强了皇权。
7、纳采
纳采指男家请人向女家提出缔婚的请求,也就是“提亲”。纳采时,要奉赠礼品。由于娶妻结婚是关系到整个家族的大事,因此,对于纳采对象的选择是非常慎重的。通常从官宦人家到普通百姓,共同奉行的择偶条件是门当户对。在此前提下,再考虑家贽、家世、家风等。
8、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因此重阳节又多了一层新含意。
9、祖先崇拜
书266页
以祖先亡灵为崇拜对象的宗教形式。在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图腾崇拜过渡而来。即在亲缘意识中萌生、衍化出对本族始祖先人的敬拜思想。最初始于原始人对同族死者的某种追思和怀念。氏族社会的演进确立了父权制,原始家庭制度趋于明朗、稳定和完善,人们逐渐有了其父亲家长或氏族中前辈长者的灵魂可以庇佑本族成员、赐福儿孙后代的观念,并开始祭拜、祈求其祖宗亡灵的宗教活动,从此才形成严格意义上的祖先崇拜。
其崇拜行为的特点,首先是将本族的祖先神化并对之祭拜,具有本族认同性和异族排斥性;其次是相信其祖先神灵具有神奇超凡的威力,会庇佑后代族人并与之沟通互感;最后超越了原始图腾崇拜和生殖崇拜的认识局限,不再用动植物等图腾象征或生殖象征来作为其氏族部落的标志,而以其氏族祖先的名字取代,由此使古代宗教从自然崇拜上升为人文崇拜。祖先崇拜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教传统中尤为突出。
10、(姓名)避讳措施
主要措施是改字法、缺笔法和空字法。
1、改字法是用同义或同音字以代本字。以用同义字为最多。此法在秦汉时期已经使用,后代继续沿用。例如《史记·秦始皇本纪》,秦时,改“正月’称“端月”。这是因为秦始皇名政,与正月之“正”同音,因而避讳。
2、缺笔法是用本字而省缺笔划。此法大约始于唐初,宋代以后颇为盛行。如唐太宗名李世民,唐《于志宁碑》为避讳,书“世”作“卅”孔子名丘,为封建统治者奉为圣人。
3、空字法是将本字空而不写,或画以“□”,或书以“某”字,或直书以“讳”字。如汉景帝名刘启,在立他为太子时,有司因避讳而曰:“子某最长,纯厚慈仁,请建以为太子。”(《史记·孝文本纪》)
11、禅宗
P287页
12、家范
又称“家训”、“家规”、“家约”等,是家长为后辈子孙或族中成员规定的立身处世、居家治生的原则、教务。它是一种训诫活动,也是一种文献。
作为文献,家范主要涉及的内容有:一,敬祖孝亲;二,睦亲和宗;三,亲里睦邻;四,忠君急公;五,劝学育才;六,教女训媳;七,婚嫁延嗣;八,居家治生;九,积德行善。
家范是家长制定的,体现家长意志的产物。具体分析有:一,由全族通议,族众共同制定;二,族长和宗子制定,这种较为普遍;三,由家族内的尊者或贤达制定;四;由单个家庭的家范演变而来。其中,影响甚大的家范有:颜子推的《颜氏家训》、范仲淹的教子《尺牍》、司马光的《涑水书仪》、朱熹的《家礼》等。
家范在加强同族同宗的认同感和维护家族秩序,促进家族共同体的存在与发展,以及维护地方治安,保证国家的赋税徭役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13、线装(书)P62页
书籍装订的一种技术。它是我国传统书籍艺术演进的最后形式,出现于明代中叶,通称“线装书”。实际上在装订时,纸叶折好后须先用纸捻订书身,上下裁切整齐后再打眼装封面。线装书一般只打四孔,称为“四眼装”。较大的书,在上下两角各多打一眼,就成为六眼装了。讲究的线装,除封面用绫绢外,还用绫绢包起上下两角,以资保护。线装书装订完成后,多在封面上另贴书笺,显得雅致不凡,格调很高。
14、造纸术
P112页
15、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成编於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一部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古典医学巨著。
在理论方面,确立起颇具特点的生理学说和病理学说。内径详细论述了脏腑、经络、气、血、精神、津液的作用及生理功能;还确定了虚实寒热四种基本病理变化,为以后的辩证施治打下了基础。
在治疗方面,《内经》特别强调“治病必求于本”和“救其萌芽”的思想原则。它通过阴阳五行说、四时六气论,使中医学整体观念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得到充分的反映。
16、请期
又称告期,俗称选日子。婚姻礼仪。六礼中第五礼。是男家派人到女家去通知成亲迎娶的日期。《仪礼·士昏礼》:“请期用雁,主人辞,宾许告期,如纳征礼。”请期仪式历代相同,即男家派使进去女家请期,送礼,然后致辞,说明所定婚期,女父表示接受,最后使者返回复命。至清代,请期多称通信,即男家用红笺,将过礼日、迎娶日等有关事项一一写明,由媒人或亲自送到女家,并与女家商议婚礼事宜。
17、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
主要内容有:寒食节、扫墓、踏青等。寒食节,纪念春秋时介子推的节日。扫墓来源于唐玄宗的规定,后来成为定制和习俗。扫墓的内容有:培土,修剪繁草,焚烧纸钱等。踏青即春游,也起于唐代,与扫墓相伴而兴。扫墓之余,全家人在郊野游玩,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调整精神,一举两得。除此之外,还有插柳、戴柳的习俗,寓意辟邪。后来逐渐成为春季全民性的野外游乐活动。清明节的节日情绪主要是配合两项活动:祭祖时“慎终追远”、哀伤庄重,踏青时,欢快愉悦。
清明节的祭奠仪式是个体与历史连接的精神脐带,使今人的身份清晰而神圣。“追远”不仅有“民德归厚”的教化意义,还会让我们获得面向未来的力量,确定个体与时代的历史位置。在崇拜“新”与“未来”的今天,这是必不可少的仪式。我们缅怀先人,祭祀先祖,因为他们是自己的来源,他们的辛劳和奋斗乃是我们继续前行的起点。这是尊重生命与敬畏历史的不绝之流。
二、问答题(每题10分,20分)
通过学习“中国文化史”,请你——
1、就“中国文化史”课简谈主要收获;
中国文化史是一门内容极其丰富的学科,老师在抓住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基础上,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向我们介绍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线索、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使我得到的知识连贯起来,形成系统。通过学习中国文化史这么课我的主要收获是:
1、学习中国文化史让我更加深刻理解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文明的渊源、传统文化与综合国力之间的关系。
2、学习中国文化史让我系统地了解中华先民在各类文明创建上广博而精湛的建树,激发了我的爱国热情。
3、学习中国文化史提高了我的文化修养。
4、学习中国文化史让我明白寻求文化借鉴的重要性。
2、客观评价科举制度历史地位。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为改变魏晋以来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的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中国以至东亚、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莫不受科举的影响。
积极影响有: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读书一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繁荣。对国家的政治统一和民族凝聚力的不断增强起到了“添加剂”作用。科举制对鼓励平民男子进学、对千百万家庭教育子女自强进取有着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文化的普及,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科举中有明算、明法、武举等科目,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重文轻武、重经轻算的教育传统有纠偏作用。由于中国科举考试的示范以及文官考试制度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驱使,西方国家在19世纪前后纷纷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
消极影响有: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对于科举制度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情况来看,明清以前的科举制利大于弊,明清之后的科举制弊大于利。
2简谈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5分
书289页
3、简谈你对中国土葬制度的看法,15分
土葬,葬式之一。又称埋葬。处理死人遗体的一种方法,一般是把尸体先装在棺材里,然后再把棺材埋在地里(区别于‘火葬、水葬’等)。中国的土葬形式主要有:竖穴墓(土坑墓),旧石器时代晚期一直流行;大石墓、瓮棺葬,流行于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石棺葬、砖石墓,战国时期以来一直流行;洞室墓,始于战国时期,盛行于六朝以至隋唐;木椁墓,始于商代,汉以后少见;船棺葬,战国末期到汉初盛行于四川一带。
对于土葬制度,我认为要辩证的看。土葬的好处有:第一,土葬很早就在中国盛行,作为回归自然的表现,符合汉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第二,土葬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传承着民族忠孝的崇高品德,对于教育后人,和睦家庭,融洽社会,安定国家有着其他任何方式都无法替代的作用。
但是土葬是一种陋习,给中国社会带来极大消极的影响:第一,尸体腐化会污染环境;第二,占地面积变大;第三,常常是封建迷信的土壤。2.简谈个人对中国传统节日看法
1、营造和谐气氛,2、纪念重要历史,3、美好的祝福和感受。(看笔记)补充:对传统节日文化意义的理解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些传统节日里,最容易唤起对亲人、对家庭、对故乡、对祖国的情感,唤起对民族文化的记忆、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唤起同宗同源的民族情、文化同根性的亲和力。在节日这一天,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里,涌动着共同的情感和期盼,这是最令人激动和自豪的事情。
1.人们通过感受传统节日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能够使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和力量,这对人的精神和心理产生的影响是难以磨灭的。
2.历经千百年,不论海内外,这些传统节日依旧能够吸引中华儿女广泛参与和共享,根源就在于她是美好人性的再现,是中华美德的缩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巨大的精神遗产。同时,它又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标志着民族的认同感,成为维系中华民族融合与统一的重要纽带,其传统已经成为国家和民族鲜明的文化和精神特征。这些节日的存在,已经成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纽带。
3.中华传统节日,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审美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谐为美的社会伦理思想,强调人与人的和谐、家庭和谐、邻里和睦到社会和谐的逻辑进程。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社会进步的渴望的文化价值观。体现了中华民族朴实、热情、开朗、健康的品质特征,民族性情尽显其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劳动、尊亲敬祖、敬老敬贤、慎终追远等传统伦理观念。
所以,我们对传统节日的研究,是对民族精神的追求,是对人生态度的探索,是为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传统节日的价值就在于它彰显民族情感、昭示人生意义、滋养民族精神、它是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
尽管各个传统节日的内涵不同,各自纪念与庆祝的形式不同,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就是对民族之根的认同,这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巨大文化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节日是值得全民族人民来纪念的重要日子。
中国传统节日是从远古走向现代,从民族走向世界。它既代表过去,也代表未来,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民族凝聚力的典型象征。
今天,我们纪念传统节日,体悟各节日纪念的对象及意义,使精神生活更加充实,道德境界得以提升。周而复始,岁岁年年,体会中华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与文化取向,体会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的温馨与和谐。
关键词:开卷考试,教学改革
随着高等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专业课程教学上的投入逐渐增大,在教学的同时,研究如何做到真正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越来越成为教学改革过程中高校重视的研究方向。而作为学校检查学生成绩和教学效果的考试方式,在教育评价体系中一直都是最关键的重要一环。高校考试的目的、教育教学的任务在于检验学生在学期内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运用程度。而对于各门专业课程来说,考核的方式,以及采用何种考试形式,直接影响到评价的效果。
大学中专业课程采用的考试方式也有多种形式,包括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口试,设计和实践考查等等,[1]闭卷考试在目前的各类课程中使用得较多,但是在出题方面因比较注重学生对单纯知识点的掌握,而难于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灵活性与综合能力,同时也难以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学生往往在考试方面过多的注重考试技巧和窍门,而忽略必须具备的深究不舍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而开卷考试方式因为注重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考能力,以及对知识点融会贯通的能力,因而更加符合当今高校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高校中逐渐被重视并采用,但并非所有的开卷考试方式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笔者将深入分析和研究如何进行开卷考试,在开卷考试方面应做好什么准备来达到考核教学效果的目的。
1、开卷考试课程的选择性分析
开卷考试是大学教育考核方式多样化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但并非所有的课程都应该实行开卷考试,经过对该校测控专业课程进行分析发现,对于很多专业基础课程,比如:信号与系统,电路分析,数字电路等课程来说,开卷考试的实行,不能达到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由于这样的课程理论性比较强,需要大量练习习题来达到学好学透的目的,也是为高年级的很多专业课程打基础的,如果学生需要继续深造,在考研究生时,基础课程还是以闭卷方式为主,因此,这类课程在高校一般不适宜进行开卷考试。
在高年级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发现,专业课程是理论性和工程性都很强,覆盖范围很广的课程,这类课程往往不仅仅限于书本的知识点,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学习这些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希望能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然而,闭卷考试的考核方法,在学习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中,显得十分不灵活,教师上课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对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上,学生机械的学习和记忆来应付最后的闭卷考试,而考试过后,大多数的知识点很快就遗忘了,学生学习一般都缺少积极性,创新精神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都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在通过该专业的一些课程分析和总结中,我们发现,教师在对课程熟悉后,要仔细考虑,选择好各门课程的考试方式。
2、开卷考试的优缺点分析
在众多的考核方法中,开卷考试因为其符合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思想,因而被高校重视并流行,但在实行过程中,开卷考试也暴露出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因为开卷考试,教室的入座率会降低,学生没有压力,对知识的汲取量会减少;学生因为知道是开卷考试,因此觉得考试的弹性空间很大,很多同学认为开卷就是抄书,所以平时也不认真看书,不查资料,考试也不认真复习,到考场了在看书抄答案;对于答案,不关心正确与否,只求抄得越多越好,等等问题的出现,让人质疑该方法的实行,但是任何决策的实施都会有相应的政策加以辅佐,如果试行开卷考试,教师的教学以及考题则应该做出相应的变化和改革[3]。
3、教学方法改革
笔者以10级测控专业课程《现代测量仪器》为开卷考试课程的研究对象,学期为一学期,共60人。将该门课程的32个学时,划分为四个环节进行改革,为开卷考试做好准备。
3.1 课堂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中,坚持转变观念,改进教法,不能满足于讲清楚章节的基础知识,而同时要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学会融会贯通,在培养学生对具体知识点的理解上多下工夫,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在备课教案上,把理论知识讲清楚的后,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加案例,配合大量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这就需要在教学前就收集大量的资料,比如,讲到信号发生器的时候,把原理讲完后,根据收集的资料,讲解各个公司目前这款仪器的新型功能,发展趋势,结合一个案例,让学生深刻体会这个仪器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让学生理解了大纲要求的基础知识点,有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书本以外的相关知识内容,从而不被一本教材所禁锢了思维。但这一环节还是以讲授为主。
3.2 启发式教学环节
根据现代的教育法,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教学的发展趋势,并逐渐成为发展的主流,老师究竟应该运用何种手段去激发学生内在学习的动机,如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关键的问题是,学生要学会运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获得问题的解答,这样才能逐步培养起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的能力,也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才能逐渐激发出创新能力。采用启发式的教学过程,就必修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加强教学过程的互动性,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观念,让学生有效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积极主动的学习,让学习的内容变的有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这一环节老师只起点拨和引导作用。
在这一改革环节中,针对《现代测量仪器》这门课程的特点,笔者设计了比较重的学时,进行开放式的教学,这是这一改革的重点环节。比如在关于示波器和频谱仪这部分内容上,事先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带着问题,布置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并告诉他们查阅的方式,可以上网,或通过图书馆,或书店等方法查资料,同时也列举了一系列的参考书籍供他们去翻查,然后到了课堂上,先把问题简要的说一下,引导学生分析,然后分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内容准备发言,对于难度大的,理论性强的内容,比如频率采样的过程等,先由教师直接进行分析和讲解,然后在组织学生对难点进行讨论和质疑。
采用这样的启发式教学后,笔者发现,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参与到教学中来了,问题本身没有严格的对错,因而极大的鼓励了学生大胆假设,大胆创新,同时也引导了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就某一个问题进行质疑和讨论后,发现很多同学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仪器功能并进行探索,这是我们教学所希望看到的结果。
3.3 实验教学环节
在高校的专业课程中,实验是一个重点,光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这样只会停留于纸上谈兵的阶段,实验过程与理论过程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因此,在任何课程里,实验环节越来越受到教学上的重视,配合实验过程,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理论知识,并进一步指导创新。
对于《现代测量仪器》这一门课程,也设计了一定学时的实验环节,实验过程进行开放式实验,将实验室开放,把全体同学分成了1 2个小组,按小组进行实验项目,按小组提交实验结果和报告,因为进行小组考核,所以小组即是一个团队,全体人员都必须参与进来。这样的方式为接下来实行的开卷考试做好了前期准备。
4、正确认识开卷考试
在考试前,要做好动员工作,告诉学生不能单纯性的记忆要点,而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正确运用知识上面来,理解知识,并融会贯通,在《现代测量仪器》这门专业课程上,笔者告诉学生,要大胆的发挥,比如仪器,不能只知道某一型号仪器的原理,功能和作用,还要学会如何去设计方案,如果某一部分电路不正常了,导致仪器不能工作的时候,如何创新性的修改设计或提出应急方案,等等,这将是考试的重点掌握方向,因此,在考前就已经让学生知道,开卷考试,不是拿着书本去考场上抄书,如果你不深刻理解书本上的知识点,并学会运用,如果不广泛的查阅资料,考题是做不出来的,胡乱抄一通,只要写满就能及格的思想是错误的,是不能做出设计性题目来的。同时,告诉学生,开卷考试并不是降低了他们学习的要求,而是改变了考查的重点,更注重学生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的正确认识开卷考试。[2]
在试题设计方面,考卷考试不同于以往的闭卷题型,更多的以分析,设计类题型出现,在考虑到题目量的同时,也要考虑到试题深度和广度,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和综合性。不是很容易能总结出答案的,而答案也并不唯一,这也增加了考核的难度,只有能拟订出一份高质量的试题,才能真实考核学生的水平。
5、结语
在现代高等教育中,培养树立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掌握科学方法是21世纪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大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考核方式的改革也是我们值得研究的方向,开卷考试的方式符合现代培养人才的需要,但暴露出来的很多问题也值得研究,本文通过《现代测量仪器》这门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系统阐述了以“知识立意”的闭卷和以“能力立意”的开卷的不同,[4]在开卷中值得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如何转变教学的侧重点,对于开卷考试这样的方式,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并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欧阳曙光.浅议开卷考试课程的教学问题.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2]刘成,门阑.高等体育教学专业《营养学》课程实行开卷考试的实验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1)
[3]高英武,廖晓莲.机械设计课程考试方法的研究与实践.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7)
[4]李振华.浅析大学教育中的各种考试形式.考试周刊,2008(4)
国家开放大学2021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试题(开卷)
论述题(30分)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即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进入21世纪,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促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加深,经济全球化使世界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和国际兼并,资本更加集中,少数大资本集团对世界范围内生产经营的控制力越加强大。它们凭借雄厚的资本,控制着技术、生产、原材料、流通等等。理论联系实际,阐述你对垄断资本主义的认识。
《资本论》中讲得很清楚,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和动机是追求资本价值的无限增殖,是通过榨取剩余价值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一点正是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的东西。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家只是作为资本的人格化才受到尊敬,作为这样一种人,他同货币储藏者一样具有绝对的致富欲。但是,在货币储藏者那里,这只表现为个人的狂热,在资本家那里,却表现为社会机构的作用,而资本家不过是这个社会机构的一个主动轮罢了。”这就说明,资本家只不过是资本的人格化。资本为了追求利润从来不择手段,《资本论》中有一段话非常有名,是马克思引用当时一位作者的话:“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者利润太少口就像自然界著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口它就保证被到处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链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闯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着绞首的危险。”所以说,监管是需要的,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要监管的是资本无限追求利润的贪欲,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不可能做到真正有力监管的。因此,马克思讲“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而垄断资本主义,则是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最高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资本关系的社会化随之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新的变化,垄断组织的统治成为经济生活的基础,资本主义就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
马克思认为,垄断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反面,“因为竞争从历史上看在一国内部表现为把行会强制、政府调节、国内关税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取消,在世界市场上表现为把闭关自守、禁止性关税或保护关税废除”。这就是说,在世界市场上,资本主义垄断主要表现为闭关自守的单边主义、禁止性关税或贸易关税保护主义与排外主义。
操纵货币与劳动力的不平等交换,损害了市场等价交换的原则。马克思说:“工人的客观劳动条件(生产资料)和主观劳动条件(生活资料),是作为资本、作为被他的劳动能力的买者所垄断的东西与他相对立,否则工人就不会出卖自己的劳动能力了。”资本对劳动力市场的垄断是获取剩余价值的主要手段。资本主义“最大的交换,不是商品的交换,而是劳动同商品的交换”。马克思揭露了这种货币与劳动力等价交换掩盖了事实的不平等。马克思认为:“平等和自由不仅在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交换中受到尊重,而且交换价值的交换是一切平等和自由的生产的、现实的基础。作为纯粹观念,平等和自由仅仅是交换价值的交换的一种理想化的表现,作为在法律的、政治的、社会的关系上发展了的东西,平等和自由不过是另一次方上的这种基础而已。”等价交换是平等自由产生的真正基础。但是,资本主义垄断支配下的货币与劳动力交换,彻底地损害了市场等价交换的平等原则。平等和自由只剩下一个毫无实际内容的空洞的纯粹观念,法律的、政治的、社会的关系的平等自由则完全脱离了这种现实基础而成为了一个虚幻的幌子。与其说它维护了交换价值交换的原则,不如说它直接损害了市场等价交换的原则。
独占市场财富的增值,牺牲了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消费。在资本逻辑支配下,资本主义的唯一需要是生产与积累财富的需要。而“生产处处从属于作为前提的消费”。这种前提就是资本、货币财富的积累。资本与劳动力的价值交换,目的不是人的全面发展需要。马克思认为:“资本换进的这种劳动是活劳动,是生产财富的一般力量,是增加财富的活动。”生产离不开消费,生产即是消费,消费是生产的前提。消费分两种消费,一种是生产资料的消费,一种是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生活资料消费。但在资本家那里,消费只是限于劳动力作为生产财富的一般力量与增加财富活动的生产与再生产的需要。资本家阶级独占了市场财富的增值,并以奢侈品消费资料形式“只进入了资本家阶级的消费”。市场财富的增值,并未如斯密所愿在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诸如满足交换价值交换带来的全面需要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消费。
攫取财富分配的统治权力,造成了市场财富分配的不平等。马克思认为,资本本是一种社会力量,但在私有制条件下,资本变成资本家攫取财富分配的私人权力。资本首先通过“占有他人的劳动”,占有他人的劳动创造财富的力量。而工人“为了一个既定量的劳动能力的价值而出卖劳动的创造力。相反,我们往下就会知道,工人必然会变得贫穷,因为他的劳动的创造力作为资本的力量,作为他人的权力而同他相对立”。工人就像以扫为了一碗红豆汤而出卖自己的长子权一样,通过所谓的等价交换,转让了自己的劳动创造力,放弃了自己占有财富的权力。这种权力结果变成他人的权力,及资本家的资本权力。
而分配是法权,资本家独占了资本的权力,分配原则就是按资分配。根据按资分配原则,财富的创造者只得到一碗红豆汤,而资本家则利用自己掌握的资本权力将劳动创造的财富据为己有,结果是贫富两极分化,工人必然会变得贫穷。马尔萨斯却认为:过剩人口与赤贫是一回事。因为,在自由工人的概念里就包含了赤贫。按照工人的经济条件,工人不过是活劳动能力而已,因而也有生活的需要。可是,他没有客观条件作为劳动能力来实现自己。按马尔萨斯逻辑,资本家的巧取豪夺可谓理所当然。马克思说:“假使资本家不需要工人的剩余劳动,那么工人就不能完成自己的必要劳动,不能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于是他便不能通过交换取得生活资料,如果他得到它们,那只是从国家的收入中拨给他的救济。”马克思批判了马尔萨斯这种荒唐的逻辑,说:“只有在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方式下,赤贫才表现为劳动自身的结果,表现为劳动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可以看到,当前美国加征关税,是攫取财富分配的统治权力国际化。在美国一些政客看来,资本家垄断财富分配的统治权力是正当的,其他国家只能是“赤贫”,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就是搭了美国“便车”。这是十分错误的。
(标绿色为新增试题)
一、单选题
1.说起文明的起源,最为重要的就是?C
A人类的起源 B文化的起源
C 农业的起源
D社会的起源
2.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是?B
A都在热带 B都在东半球C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D都最先种植了水稻 3.四大文明中哪一个文明与其他三个文明不在同一纬度上呢?B
A古埃及
B 中国
C巴比伦
D印度
4.中国早期农业的主要作物是?A
A小米
B小麦
C水稻
D玉米
5.以下属于小米生长范围的是? A
A小米生长范围很广泛大都地区都可以 B山坡
C河流边
D平原 6.真正出现将水稻转换成农业的地方是在?A
A长江流域
B海南
C广东
D西北
7.中国早期北方的文明出现在哪个区域? A
A黄河流域
B西部地区
C东北地区
D长江流域
8.中国历史的早期,现在称为先秦时期,可以划分为皇、帝、王、和哪个时代?A A霸
B 君
C主
D诸侯
9.三皇是指天皇、帝皇和?B
A海皇
B人皇
C世皇
D皇帝
10.五帝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尧?B
A炎帝
B舜 C水帝
D冥帝
11.有位历史学家叫顾继刚,他写了一篇文章,解释一个学说是?A
A递层演进说
B历史进化说
C 帝皇演进说
D传位演进说
12.中国古代传说故事大概是从以下哪个时期传诵而来的呢?D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春秋战国时期
13我们所说的中国文明到底有多少年的历史?C
A五千年
B三千年
C四-五千年
D一万年
14.世界文明的起源大概在?B
A公元前1500年 B公元前1600年
C公元前400年
D公元前2000年 第 15.我国在什么时候兴起了白话文运动?A
A清朝末年
B唐朝末年
C秦朝末年
D宋朝末年
16.我国在什么时候统一了文字?D
A清朝
B唐朝
C宋朝
D秦朝
17汉语属于哪个语系? C
A阿拉伯语系
B印欧语系
C汉藏语系
D阿尔泰语系
18我国哪一地区首先出现的文字?C
A西部地区
B东部地区
C中部地区
D南部地区
19.相比较而言,哪种方言最为复杂?D
A赣语
B湘语
C粤语
D闽语
20下列不属于北京的别称有?D
A北平B燕京
C蓟
D都城
21我国的文字最早出现在哪里?C
A南方
B北方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2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近几十年北方饮食的变化的是?C
A水稻的出现
B小米的减少
C紫薯的引进 D玉米的发展
23.北方菜偏重于以下哪种口味?A
A咸
B 甜
C辣
D 酸
24.南方菜偏重于一下哪种口味?B
A咸
B 甜
C辣
D酸
25.西部菜偏重于一下哪种口味?C
A咸
B 甜
C辣
D酸
26.东部菜偏重于一下哪种口味?D A咸
B 甜
C辣
D酸
27.酸菜可以减少以下哪种疾病的出现?B
A心脏病
B 结石病
C高血压
D动脉硬化
28.酸菜吃多了容易引发下列哪种疾病?A
A喉炎
B眼病
C头疼
D发热
29人类最初开始选择的定居地是在?C
A平原之下
B森林中
C山洞之中
D湖泊岸边
30.中国早期建筑是用什么来做成墙壁的?A
A夯土
B石块
C泥巴
D陶泥
31.以下属于西藏民居的是?B
A四合院
B碉楼
C土楼
D大房
32.以下属于云南特色民居的是?C
A四合院
B碉楼
C一颗印
D大房
33.以下属于福建特色民居的是?D
A四合院
B碉楼
C一颗印
D 土楼
34从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可以看出,中国各个地区的房屋结构基本都以哪种形式为主?B A土楼
B四合院
C 碉楼
D一颗印
35.中国房子的高度与宽度主要取决于?C
A统治阶级的要求
B气候的影响
C 木材的长度
D地理原因
36.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为反应哪一时期风俗的画作?A
A北宋
B唐朝
C清朝
D明朝
37.中国绘画强调的是?D
A逼真
B形似
C模仿 D神韵
38.中国何时发明了造纸术?C
A宋朝
B唐朝
C东汉 D西汉
39.中国人物画的鼻祖是?A
A顾恺之
B齐白石
C 郑板桥
D张大千
4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顾恺之三绝之一?A
A唱绝
B画绝
C文绝
D痴绝
41.我国山水画的鼎盛时期是在? B A唐宋时期
B五代时期
C明清时期
D当代
42.南派始创的浓密墨点法,又称?A
A落茄点
B落叶点
C 落点
D花落点
43.和亲政策实施后,新疆各国和中原地区的交往十分的频繁,汉朝政府总会给予当地国家以一些物资的帮助,而当地的国家在朝贡的时候,沿途各地都会给予访亲队伍很大的便利,对于所带物品都不收取关税,因此访亲队伍也会带些商品进行买卖,这个就是?D
A丝绸之路
B茶马互市
C茶马古道
D朝贡贸易
44.丝绸之路种哪种商品所占的比重很大呢?B
A马匹
B丝绸
C茶叶
D陶瓷
45.丝绸之路的第一次中断是在哪个朝代?D
A元朝
B明朝
C宋朝
D唐朝 46.丝绸之路的第二次中断是在哪个朝代?C
A元朝
B明朝
C宋朝
D唐朝
47.被称之为是“儒雅商帮”的是?A
A徽商
B晋商
C儒商
D粤商
48.位于十大商帮之首,久负盛名的是?B
A徽商
B晋商
C儒商
D粤商
49最擅长海上贸易的商帮是?C
A徽商
B晋商
C宁波商帮
D粤商
50.首都一般设在什么样的地区?B
A人口密集地区 B经济发达地区 C军事要地 D地形险要地区
51.从地形地貌来讲,首都一般设立在?D
A树木密集处 B丘陵地区
C山地
D平原地区
52.我国首都的区位,按时代来分,可以分成几个阶段?B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53.秦、汉、唐的首都都设立在? A
A西安
B杭州
C北京
D南京
54为了何种原因,秦朝开始修建长城?C
A抵御狂风
B对付西方列强 C对付北方游牧民族 D修建皇陵
55北宋的首都是在哪里?A
A开封
B安阳
C洛阳 D北平
56南宋的首都是? B
A洛阳
B杭州
C开封
D北平
57.云南发展成为全国人文地理资源大省,其人文地理资源的优势表现为?()C ①秀美多姿的自然风光②众多的名胜古迹
③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④令人敬仰的革命纪念地 A.①②B.②③C.①③ D.②④
58.昆明―古林-九乡-阿庐古洞的喀斯特奇观之旅,山、林、洞交相映辉,其形成原因是该地区的岩石多为()B A.岩浆岩 B.石灰岩
C.花岗岩 D.变质岩
59.云南拥有从海南岛到黑龙江之间的各种气候特征,其原因是()A A.复杂的地形条件B.跨多个温度带
C.森林广布D.天气变化无常 60.地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省是()D A.青海 B.四川C.陕西
D.甘肃
61台湾岛东侧的海底地形为()B A.大陆架
B.大陆坡C.海盆D.海岭 62香港和澳门共同的地理特征是:()C A.都在珠江口,毗邻特区,是世界上进出口船舶最多的商港
B.都被外国侵占了400多年,我国政府都是在20世纪末恢复行使主权 C.中国血统居民占90%以上,祖籍以广东最多 D.都是特别行政区,以制造业和旅游业为主
63.影响中国沙尘暴的沙源主要位于下列哪个国家境内()A A.蒙古B.阿富汗 C.吉尔吉斯斯坦
D.俄罗斯
64.当沙尘暴发生时,我国南方地区常伴有泥雨发生,其主要原因是()D A.含沙气流在南方山地迎风坡上升
B.含沙气流与南方暖湿气团相遇后被抬升 C.南方雨水把气流中沙粒冲刷下来
D.含沙气流与南方暖湿空气混合,暖湿空气沿锋面上升所致
65.下列有关我国自然资源地区差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A.在东部,北方的平原比南方多,但水热条件比南方差 B.西北地区的垂直地域差异显著,西南地区不显著 C.北方的可更新资源多,南方的非可更新资源多 D.南方的可更新资源多,北方的非可更新资源多
66.下列有关我国自然资源地区分布状况与其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C A.东部耕地多、西部草原多——土地利用方式不同
B.北方多煤、南方多磷——地质史上植被覆盖情况情况不同 C.西南湿润、光照少、垂直地域差异显著——降水多、地形复杂 D.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田——灌溉水源的丰歉程度不同 67.我国西部地区的地理差异有()A A.甘新多沙漠戈壁,青藏多大河湖泊 B.陕甘宁地势低平,云贵川地形崎岖
C.新疆的河流皆为内流河,西藏的河流皆为外流河 D.青海高寒干旱,甘肃温暖湿润
68.青藏高原地区青稞、小麦、豌豆等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B A.气温高,雨量充沛
B.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光照条件优越 C.气温偏低,水分蒸发少 D.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69.青藏地区的农田、村镇、城市主要分布在()D A.三江源地区
B.横断山脉和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 C.藏北高原和昆仑山南麓
D.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70.长江和黄河均流径的省区是()。B A.西藏B.四川C.湖北
D.甘肃
71.我国直辖市中,人口最多的是()。A A.北京 B.天津
C.上海 D.重庆
72.四大佛教名山与所在省区组成不正确的是()。C A.峨眉山——四川
B.五台山——山西 C.九华山——湖南 D.普陀山——浙江 73.下列城市地处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内的是()。A A.太原 B.西宁
C.呼和浩特
D.成都 74.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发生在()。A A.战国
B.汉朝
C.唐朝
D.隋朝 75.下列省区中,稀土金属分布最丰富的是()。B A.湖南
B.内蒙古C.江西 D.广西
76台湾岛与海南岛的共同地理特征是:()C
A.东侧均濒临太平洋
B、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南 C.西岸都分布有盐场
D、地势均为东高西低 77.“扬州瘦马”现象发生在下面哪一类商人之中:()B A.鲁商B.徽商C.晋商 D.潮商 78.吴方言区不包括下面哪一个省份:()D A.安徽B.江苏C.浙江D.湖南
79.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分布说法错误的说是()B
A.在中国的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 B.在中国北部沿纬线分布,人口分散
C.是由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两条线路传播而来 D.宁夏、甘肃、新疆等地穆斯林分布较集中 80.崛起于蒙古高原的是什么民族()C A.苗B.维吾尔C.蒙古 D.汉 81.下列对徽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 A.宏村和扬州园林是徽商文化在建筑上的代表
B.徽商的日常居住地是徽州
C.“扬州瘦马”是伴随着徽商兴起的地域性文化人群 D.胡雪岩被称为“红顶商人”
82伍子胥是春秋末期下面哪一个国家的军事家:()B
A.宋
B.吴
C.晋
D.鲁 83.我国光能资源最丰富的是()。C A.东部季风区 B.西北干旱区 C.青藏高原区 D、云贵高区
84.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B
A第一位 B第三位 C第四位 D第六位 85.关于我国人均资源的说法,对的有()B A.矿产资源我国为世界人均值的五分之二 B.耕地和土地我国为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 C.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世界人均值的二分之一 D.森林资源我国为世界人均值的七分之一 86.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C A.北方多,南方少
B.西北多,西南少 C.南方多,北方少
D.东北多,西南少 87.下列土地资源中,我国人均最少的是()C A、草地
B、林地
C、耕地 D、难以利用的土地 88.下列属于难利用的土地是()A A.新疆的干旱荒漠地区 B.黄土高原C.江南丘陵 D.内蒙古草原 89.下面不属于草原文化特点的一项是:()B A.流动权比土地占有权更重要 B.创造丰富的精神、物质文化 C.文化以口耳相传 D.奔放,豪放
90.下列地名由于是军事驻地而得名的是()C A.吴堡
B.驻马店
C.蓝旗营
D.以上都对
91.中国人人种的现状是()D A.以蒙古利亚人种为主
B.有欧罗巴人种存在 C.新疆、藏族和彝族都有欧罗巴人种
D.以上都对
92以下什么民族和古羌人有血统联系()C A.回族 B.汉族 C.彝族
D.达斡尔族
93.文化扩散的途径不包括()B
A.人群迁移
B.文化生态形成 C.文化增加
D.文化冲突
94.龙门石窟是哪个宗教的建筑()C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都不是
二、多选题
1.下列不属于四大文明古国共同点的有(ACD)
A都在热带
B都在东半球
C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D都最先种植了水稻 2.四大文明中哪哪几个文明在同一纬度上呢?ACD
A古埃及
B 中国
C巴比伦
D 印度
3.中国早期主要的农作物是?AC
A小米
B小麦
C水稻
D玉米
4.以下属于小米生长范围的是?ABCD
A丘陵
B山坡
C河流边
D平原
5.中国历史的早期,现在称为先秦时期,可以划分哪几个时代?ABCD
A皇
B 帝
C王
D霸
6.三皇是指?ABC
A燧人
B伏羲
C神农
D人皇
7下列属于五帝的是?AB
A黄帝
D颛顼
C秦始皇
D禹
8.以下关于甲骨文说法不正确的是?ABC
A人们发现甲骨文是在清朝 B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字 C甲骨文刻在龟甲上
D目前人们已经完全“破译”了甲骨文
9.关于白话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白话文的形成是在唐朝
B白话文就是八股文的演化 C白话文在宋朝最为盛行
D我国在清朝末年兴起了白话文运动
10关于我国的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我国的文字在春秋时期就开始应用了
B要研究我国的语言就必须要同文字结合C我国在秦朝时期统一了文字
D中国的汉字可以和发音分开来谈
11关于汉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D
A汉语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语言
B研究言语要同汉字结合起来来研究
C属于印欧语系
D属于汉藏语系
12下列属于中国方言的是?ABCD
A赣语
B湘语
C粤语
D闽语
13.近几十年北方饮食的变化的是?ABD
A水稻的出现
B小米的减少
C紫薯的引进
D 玉米的发展 14.关于东部饮食说法不正确的是?BCD
A东部菜系味道偏酸
B东部菜系味道偏甜 C酸菜食多了容易引发结石病
D东部菜系味道偏咸
15.关于酸菜的说法正确的是?ABD
A酸菜是东北菜
B吃酸菜可以预防结石病 C酸菜是西部的主要菜系
D酸菜吃多了容易引发喉炎
16.吃的几个阶段解决了哪几个问题?ABCD
A温饱问题 B大锅饭问题
C打牙祭问题
D品味问题
17.关于人类最初开始选择的定居地说法不正确的是?ACD
A平原之下
B森林中
C山洞之中
D湖泊岸边
18.以下属于皇家园林的是?BCD
A苏州园林
B颐和园
C圆明园
D承德避暑山庄
19.以下不属于苏州园林特色的是?BCD
A“造景”
B气势磅礴
C象征权力
D宏伟
20.关于“一颗印”说法正确的是?AB
A是云南民居的特色
B是从四合院演化过来的C一颗印的形成主要是因为美观
D一颗印从外观上同印章没有必然联系
21.关于中国房屋建筑的高度宽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ABD A取决于统治阶级的要求
B取决于气候的影响
C取决于木材的长度
D取决于地理原因
22.关于中国绘画说法正确的是? BD
A追求极致的精美
B不追求形似
C色彩浓重
D追求神韵
23.顾恺之被称为三绝指的是?ACD
A画绝
B唱绝
C文绝
D痴绝
24.关于造纸术说法不正确的是? ABCD
A造纸术发明后才形成了国画
B《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C《寒夜》
D《试院煎茶》
25.关于中国山水画说法正确的是? ABC A南派始创了浓密墨点法
B我国山水画的鼎盛时期是在五代时期
C山水画南北宗之分是以艺术思想和审美思想来区分的 D山水画的鼻祖是顾恺之
26.丝绸之路两次中断分别是在? CD
A元朝
B明朝
C宋朝
D唐朝
27.关于徽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C
A被称为儒雅之商
B擅长海上贸易
C受到太平天国影响而衰落
D 是十大商帮之首
28.以下属于丝绸之路中所运送的商品的是?ABCD
A马匹
B丝绸
C茶叶
D陶瓷
29.关于晋商说法正确的是?ABCD
A晋商在明王朝经营边境贸易之时,不仅与当地的官员发生联系,同时,也和边境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发生联系。
B晋商是十大商帮之首
C清政府国力日危,无法偿还从晋商的票号中借取的钱财,极大的影响了晋商的经济。
D在钱的转换中,晋商通过对当铺和钱庄的改进,形成了票号
30.关于首都的说法正确的是? BD
A首都附近要有很多绿化带 B首都一般设立在经济发达地区 C首都要设立在人口密集地 D首都一般设立在平原地区
31.西安是以下哪个朝代的首都?BCD A春秋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32.北京是以下哪个朝代的首都?ABC
A元朝
B明朝
C清朝
D汉朝
33.关于北京作为元明清首都说法正确的是?AD
A北京作为首都主要是其地理区位决定的 B北京自古以来就是各个朝代建都的地方 C北京自古以来有着极为发达的经济基础
D北京作为元明清的首都一个重要弊端是物资不足 34.有关我国石油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BD A.我国石油资源总量丰富,每年都大量出口 B.我国石油资源分布不均,南方多,北方少 C.目前,石油已成为我国进口量最大的商品之一 D.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主要的石油产地
三、判断题
1.说起文明的起源,最为重要的就是农业的起源
正确
2.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是都在热带
错误
3.四大文明古国大概都是在同一纬度上的 错误
4.中国早期农业主要作物只是水稻
错误
5.小米的生长范围很广泛,所以也是中国早期农业的主要作物之一 正确
6.真正出现将水稻转换成农业的地方是在长江流域
正确
7.中国早期北方的文明出现在长江流域
错误
8.中国历史的早期,现在称为先秦时期,可以划分为皇、帝、王、和君臣时代
错误
9.三皇指的是燧人、伏羲、神农
正确
10.五帝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正确
11.煮茶法的形成与流行是在唐代,茶走向寻常百姓,饮茶不再是官宦贵族的特权专享。
正确
12.中国古代传说故事大概是从春秋战国时期传诵而来的错误
13.确切的说,经过考证我国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
错误
14.世界文明的起源大概在公元前2000年
错误
15.我国在清朝末年兴起了白话文运动
正确
16.我国在秦朝时期统一了文字
正确
17汉语属于阿尔泰语系
错误
18我国在中部地区首先出现了文字
正确
19相比较而言,粤语是我国方言中最为复杂的语言
错误
20燕京指的并不是北京,而是河北廊坊地区的燕郊市
错误
21我国文字最早出现在黄河流域
正确
22近几十年北方饮食有所变化,水稻的增加、小米的减少,还有玉米的发展。
正确
23.北方菜偏酸,因为他们经常吃酸菜
错误
24.饮食酸菜可以减少高血压病情的出现
错误
25.酸菜吃多了容易引发喉炎
正确
26“吃”从发展的角度来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正确
27.人类最初开始选择的定居地是在山洞之中
正确
28.中国早期建筑是用泥巴来做成墙壁的 错误
29.碉楼属于西藏民居
正确
30.土楼属于云南的特色民居
错误
31.一颗印属于福建的特色民居
错误
32从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可以看出,中国各个地区的房屋结构基本都大房的形式为主
错误
33.中国房子的高度与宽度主要取决于木材的长度
正确
34.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为反应北宋时期风俗的画作 正确
35.中国画强调的是逼真
错误
36.中国在东汉时期发明了造纸术
正确
37.中国人物画的鼻祖是顾恺之
正确
38顾恺之被称之为痴绝、唱绝、画绝
错误
39我国山水画的鼎盛时期是在唐宋时期
错误
40南派始创的浓密墨点法,又称落茄点
正确
41.和亲政策实施后,新疆各国和中原地区的交往十分的频繁,汉朝政府总会给予当地国家以一些物资的帮助,而当地的国家在朝贡的时候,沿途各地都会给予访亲队伍很大的便利,对于所带物品都不收取关税,因此访亲队伍也会带些商品进行买卖,这个就是朝贡贸易
正确
41.丝绸之路中丝绸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 正确
42.丝绸之路的第一次中断是在唐朝
正确
43.丝绸之路的第二次中断是在明朝
错误
44被称为儒雅商帮的是晋商
错误
45.位于十大商帮之首,久负盛名的是粤商
错误
46.最擅长海上贸易的商帮是宁波商帮
正确
47.首都一般设立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正确
48.从地形地貌来讲,首都一般设立在平原地区
正确
49.我国首都的区位,按时代来分,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错误
50.秦、汉、唐的首都都设立在北京
错误
51.为了修建皇陵,秦朝开始修建的长城
错误
52.北宋的首都是在洛阳
错误
53.南宋的首都是在杭州
正确
54.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是宜昌、湖口。正确
55.中国最大的平原是华北平原。错误
56.长江与黄河均流经的省区是青海省、四川省。正确
57.太行山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华北平原、黄土高原。正确
58.中国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正确 59.茶马古道始于明朝。正确
60.茶马古道主要的运输工具是骆驼。正确
61.吴方言区包括安徽、江苏、浙江等省份。正确 62.《史记》是中国两汉文学的主要标志作品。
正确 63.唐代文学对日本、朝鲜、越南等许多邻国文学产生了一定影响。正确 64.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正确
65.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总体分布特点为南方多而集中,北方少而分散。
正确
66.中国近海中,属内海的海区分别是东海、琼州海峡。错误
67.京杭大运河由南而北沟通的水系分别是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水系。
正确
68.华北平原以黄河下游为界分为黄淮平原、海河平原两部分。正确 69.人口年龄结构一般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正确 70.我国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大陆架和深海盆地地形。正确 71..“两湖熟,天下足”中的两湖分别是指洞庭湖和鄱阳湖。正确 72.中国最大的盆地是准格尔盆地。
《课程与教学概论》
满分100分
一、辨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课程设计者的课程观不同,所以设计的课程也会有所不同。
答:对。因为课程类型;是指课程设计的不同种类或方式,是在不同的课程设计思想的指导下产生的。课程设计者的课程观不同,所设计的课程也会有所不同。一般包括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等。
2、生成性目标由于是在教育情景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所以它不需要在教育行为之前有一个意向性的提示。
答:对。因为生成性目标(evolving purposes)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它关注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而不象行为目标那样重视结果。持生成性目标取向的人更强调“教育基本上是一个演进过程,而且它是渐进生长的,它扎根于过去又指向未来,是一个有机的过程。生成性目标的思想来源可以上溯到杜威,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坦豪斯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生成性目标依赖教师的综合教育素质。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
答: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所具备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定向功能(2)激励功能(3)评价功能(4)聚合功能。
2、课程有哪几种类型,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1)以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方式为标准形成的课程结构。在不同的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有区别的。据此,通常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进入课程计划,使课程增加了一个新的种类,也是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变革,是课程史上的一大进步。(2)以知识的性质为标准形成的课程结构。知识的存在有分化与综合两种形态,由此形成了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分科强调各科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便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掌握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综合课程将相关学科和内容加以整合,从而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3)以管理方式为标准的分类。按照课程的管理方式,可以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选修课的设置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的兴趣和需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在课程内容的选择时,如何考虑课程内容本身的性质?
答: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内容本身的性质,包括内容的重要性、实用性、正确性等。在知识爆炸的时代里,内容的重要性对于课程内容的选择具有相当大的说服力。但何谓“重要”呢?可以由下面几项判断:(1)他是知识和文化中最基本的成分(2)他是应用性和迁移力最大的成分(3)他属于探究方法和探究精神的成分。内容的实用性,是指课程内容杂实际生活中有用。
在考虑这一依据时,需要注意:(1)日常生活出现多的,不一定是重要的,出现少的,不见得没有用。
(2)日常生活不见得是最理想的生活,内容的选择如果以实用性为唯一标准,可能这世上维护这一不太理想的生活,对社会进步没有什么帮助。(3)实用的有立即与长期之分,不能仅仅考虑立即的实用性,不顾及长远发展的需要。内容的正确性可以由三个层面来判断。第一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避免错误的事实、概念、原则、方法,这是最基本的。第二,课程内容必须反映尖端知识的发展,陈旧的内容应排除在课程之外。第三,人类的知识,文化、价值、理想,有许多不是截然属于对或者是错的,课程选择就必须采取多元标准判断内容的正确性,将不同的现象呈现出来。
4、简述研究教学过程的意义。
答:研究教学组织形式有如下意义:(1)教学组织形式是完成教学任务,实施教学内容的重要保证。(2)教学组织形式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
(3)教学组织形式影响着教学效率的高低和教学规模的大小。(4)教学组织形式影响着学生不同技能技巧的形成。
(5)教学组织形式对学生的个性形成和情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5、简述根舍因的教学思想。
答:在教学内容上坚持三个特性,即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在教学要求上达到了四个统一,即教学与训育的统一,问题解决的学习与系统学习的统一,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在教学程序上遵循四个阶段:一是范例地阐明“个”的阶段,也就是要以典型事例来说明事物的特征;二是范例的说明“类”的阶段,主要是进行归类、推断、认识这一事物的普遍特征;三是范例地掌握规律的阶段,要求对事物提高到规律性的认识,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性;四是范例地获得关于世界关系的切身体验阶段。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包括哪些?结合实践谈谈您对其的深层理解。答:答: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包括:(1)信息技术教育;(2)研究性学习;(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4)劳动与技术教育。
综合课程的根本依据在于科学的综合和客观世界的整体性和相互联系性。人类社会发展是呈现出全球一体化、信息化、国家化的趋势对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方式等带来一系列的冲击,这是综合课程得以复兴和发展的时代背景。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要求课程的整合。其次,人类社会实际问题的整体性要求课程的综合。最后,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要求课程提供整体、综合的内容。综合课程的种类有: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一体化课程、核心课程。
2、怎样理解新课改的培养目标体现了21世纪新人的时代特征?
【简答】传统教学论有哪些基本特征? 1.2.3.4.5.6.强调教学论的哲学和心理学基础 强调提高学科的独立习惯和科学性 形成了教学论的基本范畴 形成了最基本的教学思想
注意理论和实践的互动,出现了专门的教学实验 出现了一大批对教学论有深入研究的教育家
科学主义教学论与人文主义教学论争论焦点?
科学主义教学论的基本特点是:
把教学主要理解为一个认知、理性和逻辑的过程,注意探寻教学的普遍规律和通用模式,在教学目的方面强调科学知识、技能和智慧的习得,在教学过程方面强调教学的精确性、控股执行、计划性,在课程内容方面注意吸收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 在教学手段方面重视新技术工具的使用 人本主义教学论刚好相反:
它把教学主要视为一种个性交往、情感交流、艺术创造的过程,教学的基本追求是价值实现、情感满足、艺术感受、心灵沟通 在课程方面突出人文知识的重要性
在教学方法上推崇即兴发挥、灵感直觉和主观感悟
【名词解释】课程标准 在我国,当前课程标准就是指学科课程标准。它具体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
第二章
【名词解释】隐形课程
隐形课程又叫潜课程或潜在课程,主要指正式课程以外的任何一种或全部的教育活动,比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班级活动等。
【简答】影响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 外部因素:1.社会
2.儿童
3.知识 内部因素:1.学制
2.课程传统
3.课程理论
4.课程自身发展的辨证否定之规律
第三章
【名词解释】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
【简答】确定课程目标的主要依据? 1.学习者的需要
2.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 3.学科的发展
【简答】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1.注重基础性 2.贴近社会生活 3.尊重学生经验
4.强化价值观和道德教育
第四章
【名词解释】课程开发
主要指使课程的功能不断适应社会、文化、科学等方面的要求,进而持续不断开发课程的活动与过程
【论述】泰勒目标模式
1.关于课程目标的选择与界说
“三个来源”: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 “两个筛子”:教育哲学和学习心理学 2.选择和建立适当的学习经验 3.组织学习经验
在处理学习经验的纵向和横向组织关系时,应注意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学习经验的组织还要确定组织的要素及其组织策略
学习经验的组织还需要确定组织结构,即课程的呈现方式 4.课程评价
步骤:1.解说目标
2.确定使学生有机会表现教育教育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情境
3.编制评价手段
4.解释和使用评价结果
第五章
【名词解释】教学
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机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简答】教学的本质是什么? 教学本质上是一种特殊认识活动 1.教学认识是学生个体认识活动 2.有教师教是教学认识的重要特征 3.教学认识具有间接性 4.教学认识具有发展性 第六章
【名词解释】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预期结果哦的标准和要求的规定或设想
【简答】教学目标的功能 1.导向功能 2.激励功能 3.标准功能
第七章:
【名词解释】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相关教学理论的演绎或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一种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基本教学范型。
【论述】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1.由单一到多样
2.由归纳到演绎再到归纳和演绎并举 3.由单维构建到整体构建 4.由刻板到灵活 5.由被动性到主动性
6.由传统方法到现代技术手段
第八章
【名词解释】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式的总称
【名词解释】发现学习法
发现学习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在其结构课程论中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
发现学习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并通过这一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相应的资料、材料自行进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验证假设,以此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第九章
【简答】教学手段的分类
1.根据教学手段作用的感觉通道分类:
1.视觉手段:印刷材料、图片、实物、模型、幻灯及投影 2.听觉手段:扩音机、收音机、录音机、语音实验室 3.视听手段:电影、电视、录像 4.综合操作教学手段:计算机
2.根据教学手段的载体性质分类:
1.以人为主要载体的教学手段 2.以物为主要载体的教学手段
【名词解释】教学手段现代化
教学手段现代化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 1.技术的现代化 2.教学理论的现代化
总的来说,教学手段现代化是指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教学,使得教学手段不断地朝着更能促进教学活动优化的方向发生变革的过程
【论述】教学手段现代化对教学的影响(利弊)利:1.扩大教学规模
2.提高教学质量 3.提高教学效率 弊:1.文化霸权
2.学生沉溺于虚拟世界,色情网站进入学生视野
第十章
【名词解释】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名词解释】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通常称作课堂教学,是把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我国目前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论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如何改革 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4.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缺点:
1.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2.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改革:
1.适当缩小班级规模,使教学单位趋向合理化 2.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
3.多样化的座位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
十一章
【名词解释】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教学评价就是依据一定标准,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论述】教学评价存在什么缺点,如何改进 1.重视发展功能,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
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体现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3.强调性质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科学化 4.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十二章
【名词解释】课堂教学管理
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遵循一定的规则,有效地处理课堂上影响教学的诸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简答】制定规则要素(制定课堂规则的依据)1.国家的法律和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 2.社会及家长的期望
3.学生对课堂规则的认识规律和态度 4.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熟水平5.学科特点
十三章
【名词解释】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名词解释】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论述】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选择题】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中国文化史课程期末开卷考试考试试题】推荐阅读: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07-04
电大中国特期末考试09-07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试题09-09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考试重点06-23
中国现当代文化史11-19
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10-22
中国文化简介06-10
中国文化经典06-17
中国梦文化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