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三个环节(精选11篇)
1、深刻钻研教材,灵活处理资料,注重人们实际生活的环境,从生活片段中选材,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很少做理论说教,它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为宗旨,以全面提高广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教师在钻研教材之时,应正确把握这一点,同时在教学活动中,也要把这一信息透露给学生,使学生能把握大体的学习方向。具体到每一个单元的教学活动,教师更应详尽处理教材。要吃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突出基点,把握深度和广度。联系当地社会环境与日常生活,选取学生最为熟悉的题材,考虑每一个学生本身的特点,对教材进行适当取舍与补充。
选好题材以后,要对它们仔细考究,认真梳理,理清层次,根据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程度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条理不紊,深入浅出,适当拓展。
2、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众所周知,一个不识字的孩童,不管在哪种语言环境下,都能用他所学会的语言与他人进行交际,这是为什么?虽然他不识字,更不会写,但他能听懂别人的意思,因此教师在语音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们要养成善于模仿、主动积极模仿的英语学习习惯。既要模仿单词的读音,也要模仿句子的朗读。不同语境中要有不同的语调,加强对连读和不完全爆破等朗读技巧的学习,让孩子们在语音阶段打下扎实的基础。以便学生以后能准确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意思。
我们有些中学生虽然记住了许多单词,学会了许多语法知识,都还是不能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这又是为什么?恐怕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平常因为没有适当的语言环境,缺乏最起码的口头交际训练,因而语言思维迟钝,反应呆板,该说话时头脑一片空白,即使有个别学生能说出两三句,也是在挤牙膏一样,结结巴巴,毫不流利。相信大多数英语教师在课堂上都碰过这种情形。由此可见,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的重要性!那么,怎样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呢?
3、利用信息技术,呈现教学过程
在信息技术的发达、学校网络资源的丰富前提下的今天,我们要充分利用已有条件,尽力改善教学手段和方法,努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更加直观更加贴近生活的呈现教材内容,使学生在有效时间内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这既是我们课题组将要研究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要努力解决的难题。
首先, 注重对学生观察方向的引导。
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 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这就说明:要写好文章, 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 就要多观察, 学会观察, 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将文章写好, 一定要言之有物, 而这个“物”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要靠平时对语言、对知识、对生活的积累。感受的敏锐性来自于细心的观察, 没有对周围事物进行细心的观察, 感受便无从谈起。因此, 首先要对观察能力进行训练。观察是立体的、全方位的, 而不是平面的、单一的。教师也应该有计划地提供给学生一定的事物, 让他们在特定的情景下去进行观察, 把学生引向真实的生活, 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 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也可以指导学生多看课外书, 引导学生通过看展览、听报告、参观访问等形式拓展视野;让学生读报、剪报, 留心社会, 观察生活。积累知识和素材。只有有了这个物质基础, 学生作文才能思之有据, 言之有物, 写之有序。
其次, 注重对学生感受能力的培养。
没有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 就产生不了写作的要求。没有写作的要求而又必须完成任务, 那么只能是编造一个故事, 无病呻吟。所以, 教师应该经常提醒帮助学生成为关注生活的有心人, 应该和学生一起来观察、理解、发现自然和生活。培养学生保持敏感的心理, 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对生活倾注情感, 做生活的多情人。
感受生活, 最需要倾注情感, 做生活的多情人, 生活才会有无穷韵味, 饱含诗意。只有有韵味、有情感、有诗意的生活, 才会真正成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也只有这样的感受才会写成文字、铸为文章。刘勰说“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文章要以情感动人, 则作者必须是一个有着丰富情感的人。在我们的作文训练中, 面对同一事物, 为什么有的学生能因之激起无限的情感, 写出声情并茂的好文章, 而有些学生却不能, 这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学生没有积极调动起内心的情感因素。“触景生情, 睹物生情”并不是说有景有物就能生情, 景、物、情是一个互动体, 一个内心没有多少情感冲动和体验的人怎么可能对外物生出情来呢?而对于情感丰富的人来说, 一个平常的动作, 一片普通的树叶都会触动他 (她) 的情思, 有情才会使他 (她) 所表现的事物灵动而富有韵致。
再次, 注重对学生思考深度的指导。
思考生活是使写作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坚持思考生活, 才会使生活更有品位, 更有理性, 更有深度。生活给人生命的真谛, 深入思考, 做生活的理性人, 才会让人获得一种有品位、有理性、有深度的独特感受。这种感受, 寓理于人、事、物、景之中, 写成文章, 给读者以思考、启迪, 让读者受用无穷。
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 或立意不深刻, 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 就是作者对生活思考得不够深入。而思考生活就要时时在意, 处处留心, 逐渐磨砺出能发现美的眼睛;其次要握思考的方法:要善于问为什么。倘若多问几个“为什么”, 就往往能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 使事物蕴含的思想和哲理渐渐显露。教师要指导学生深入思考, 遇事多想想:这是什么事情?为什么会产生这事情?这事情能表现人物什么思想感情?这事情的性质是什么?这事情将有什么样的结果?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社会现象、自然生态, 大都蕴含着一种哲理, 一种思想。看到流水, 想到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看到飘落的花瓣, 想到“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地扫描生活, 用自己的眼, 自己的心去感受、思考生活。生活越丰富, 学生作文的素材和情感内容就越丰富。
一、学会观察,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观察指导对学生积累习作素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帮助学生学会寻找观察对象,要经常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及时捕捉新鲜的有意义的目标,如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多姿多彩的自然现象、生活中的偶发事件等。其次,教师应教给学生观察的顺序,使他们学会有条理地观察,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选择恰当的观察顺序。第三,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的重点,重点的要让学生仔细观察,次要的或跟观察的事情无关紧要的都不必多说。实践告诉我们,小学生只有有了方法,有了明确的目的去观察,才能看得细致,看得全面,才能真正积累习作的“原材料”。
二、广泛阅读,规范语言
妙笔生花离不了语言的支撑,习作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因此,要让学生写好,就要让他们学会积累规范的语言。在平时的阅读中,要善于发现文章中的好词好句,把它们摘录到自己的摘抄本上,日积月累,可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在今后习作的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会使自己的习作增色不少。所以平时我就会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广泛阅读,不知不觉之中把精辟感人、幽默风趣、形象生动、含义深刻的语句和一些常用的歇后语、成语等积累到脑子中。同时,我觉得广泛的阅读可让学生从书本中间接开阔视野。这样学生积累的习作素材多了,写起来便可以信手拈来,举一反三。具体做法是:1.对课本中的让学生背诵的篇段精心指导,赏析领悟好词、佳句的精妙之处,在习作中指导学生使用;2.每学期开学后,给学生推荐一些好书目;3.每周可以让学生把认为是优美的或是有趣的句子、词语记在记录本上,每周定期交流。这样从低年级开始,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积累一定的习作技巧,更可以培养孩子习作的兴趣。
三、重视评讲,共同提高
习作初稿完成后一定要倡导学生修改。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的确,好的文章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学生写完草稿后,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誊写,而应该引导学生自评自改。一方面,修改习作时,要指导学生用上语文教材里统一使用的修改符号,便于理解。另一方面,习作修改也要逐步提高要求,应该先从练习订正字、词、标点、句子、段落开始,然后逐步过渡到对整篇文章的写作顺序、结构层次等方面的修改训练。还可以采取同桌互评、小组评议等多种形式,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提高习作水平。
从三个环节入手有效组织语文课堂教学
高平
无论是在传统的语文教育背景下,还是在大力推进新课改的今天,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如何有效组织语文课堂教学,都是广大语文教育界同仁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一般来说,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这里所谓的备课,并不是单一的备教材,还包括备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深入课堂,广泛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与思想差异。从而针对课文内容与学生差异,精心设计面向全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符合课标、难易适中的问题情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除了精心备课,语文课堂教学还需要有效组织。良好的教学秩序和高质量的教学水平最终是通过课堂教学体现出来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教学氛围。
一、导入环节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开始一项新的工作或进入新的学习状态时,充满热情和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导语的设计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的干劲,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比如,教学《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课时,可设计导语为:“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然后板书课题。这比‘今天我们来学习艾青的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更能激起学生学习此诗的兴趣和激情。
二,正课环节
这是教学中最关键的一环。教师应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法。总的来说,就是要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以主动学习的权利。叶澜教授曾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驯兽式’的活动。”教学中,教师只是学生建构知识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要扮演好这个角色,除了熟练地驾驭教材外,还应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具体做到“准、活、精、情”。
所谓“准”,是指三维教学教学目标定位要准,重点要突出,杜绝知识性错误;所谓“活”,是指教法要灵活,注重采用启发式教学。确保学生“爱听”“爱学”,课堂气氛活跃;所谓“精”,是指教学语言要精练,要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不说无关的话,而且说得恰到好处;所谓“情”,是指情感要丰富,课堂上要尽量陶冶学生的高尚的情操。
比如,教学《大堰河―一我的保姆》一课时,应该把目标确立为:“知识目标: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义;了解排比、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在诗的运用和作用;能力目标:学习用诗歌的形式描写并抒发感情;学习、把握诗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参看农垦三亚高级中学陈飞妃老师《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此外,还应最大限度地发挥表情艺术和体态语言,力求感染学生。
三、作业环节
作业是教学效果的反馈,教师可据此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情况,因此作业布置也显得尤为重要。不能只图批改方便,而布置一些答案唯一的作业,而应注重作业的生活性、实践性与创新性。因为,学生是人,而且终究要成为社会上独立生活的人。通过作业引导,使其早日走近、认识生活是有深远意义的。如学完《孔雀东南飞》后,可布置作业为:选择本诗中感兴趣的片段,可以大胆想象,扩展细节。改写成故事或者续写本故事,题目自拟。此作业可使学生从课本走向生活。
“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设置一些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作业,让他们通过亲身实践去体验所学知识,将会受到新的启发。如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后,可要求学生回家观察父母亲的背影,然后写一写自己的情感体验或得到的一些感受。
此外,作业还需创新。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型的人才,需要的正是创新,就作业这一不足道哉的环节来说,也应体现创新。比如,与其让学生抄写“沙漠、戈壁、排球、老人、报刊、电影”这几个词,还不如让学生用这几个词写一段话或编一则故事。可见,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不能过于单一化,而应从多方面出发。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全面发展。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放得开,又要统得紧。只有在教后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寻找不足,不断地思考解决策略,才会总结组织课堂教学的经验教训,才会上好每一堂课。
教育家吕叔湘说过:“学生的学,应当由被动的学向主动的学转化。”“变教师的外部给予为学生的内部求索。
吸收这一教学思想中的精华和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使师生双边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发生重大变化--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上,因势利导发展学生学习能力,以开发学生智力为主线,使学生通过读、思、议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我们把这种学习归为三个环节。与之相应的教学形式也称为“三环教学模式”。
第一环:自学质疑。师生认定学习提纲,然后让学生按提纲进行自学,在反复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思考和解答问题,同时把疑难问题记下来,以备在第二环解决。
第二环:议论说理。学生分小组按自学提纲进行议论、说理,教师巡回启发诱导,也可参加小组讨论,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因材施教,让学生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弥补缺陷。然后让小组代表汇报议论结果,并说理,其它同学可补充意见或提出不同见解,让学生通过议论、说理,明白道理,得出正确结论,遇到不易弄明白的疑难问题教师可加以点拨,对悬而未决的问题,可留给学生课外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三环:练习提高。教师精心选择和设计练习题,注重双基,培养能力。通过练习使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运用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题目应深浅适度,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又不加重学生负担。
根据教材内容、课型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三环教学模式”,可活跃课堂气氛,培养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新授课应遵循知识迁移规律,联系已学的有关知识,着重弄清新知识,并组织当堂练习。根据新课内容不同,“三环教学模式”可采用不同形式,自学讨论内容也要因教材区别确定。例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时,由学生自学课本,教师再利用教具进行演示,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和单位等概念,再让学生自学课本,用自备的小方块各摆一个任意的长方体,然后按自学提纲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发现规律:长边的块数/宽边的块数×层数=总块数,又找出长方体长、宽、高与块数间的关系,进而得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最后进入第三环,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正确迅速地计算长方体体积。
这节课,学生看书自学两次,三个环节不是平均使用力量,也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运用“三环教学模式”让学生发挥自学、议论、说理等主体活动的作用,教师则启发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练习课应体现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通过独立练习,针对性练习,技能技巧性练习三个层次使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巩固记忆。在练习课中“三环”可同时进行,也可越过某一环,在思维升级的关键之处伴之以讨论、说理环节,让学生互帮互学,共同提高。例如教学“相遇问题”之后的一节练习课,首先出示求时间,求距离的两个基本题让学生解答使新知再现,第二步让学生把基本题改编成求两人还相距多远的相向运动问题,又编成不同时不同地出发的求时间的相遇问题(实际这样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既是自学,也是练习,还伴有说理过程),部分学生改编、解答有困难,可让学生讨论解决,再进一步把题目改编成已知两地距离,相遇时间和其中一个速度求另一个速度的问题,让学生再一次讨论得出两种解法,通过这样的练习,全班学生对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有了更进一 步的理解,学生能顺利地独立解答书本上相应的习题。运用“三环教学模式”在练习课中把学生思维由一个层次引向另一个更高层次,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犹如江海之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复习课应让学生通过回忆、观察、比较对知识进行归类整理。“三环教学模式”的议论说理环节宜用在复习课的归类整理知识方面,教完六年制数学第八册应用题之后,学生对小学阶段涉及的二、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应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上复习课时让学生通过编题、变题、组题练习出现归下应用题、求平均数问题、相遇问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三类典型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及解答关键,然后出示条件:甲村每天修水渠30米,乙村每天修水渠的长是甲村的2倍,让学生讨论尽可能多的补问题,再解答,又让学生加添条件后再补问题,学生踊跃发言,练习应用题达20个,学生对这类由简单到复杂的一般应用题的结构特点,也有了较清楚的认识。独立完成书中复习题后,启发学生议论,对已学应用题进行归类,并要求学生对各类应用题举1至2例,这节复习课三环穿插进行,不但加大了课堂练习密度,而且使学生弄清了知识脉络,巩固了技能技巧,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
通道侗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海浪
监督,是人大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人大依法开展工作的神圣职权。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创新监督方式,抓好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三个环节,事前精心准备,事中认真审议,事后跟踪问效,努力优化监督效果。
紧扣主题精心准备
紧扣主题做好准备工作是优化监督效果的前提和基础,主要突出选题准备、法律准备、调研准备三个方面,为审议相关工作作好准备。
选题准备充分考虑各方因素。选题准备就是确定监督内容及对象。一是服务中心。紧紧围绕县委的中心工作确定监督主题,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2014年是通道侗族自治成立60周年,这是全县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围绕这一中心,在今明两年监督工作中,我们充分运用人大资源积极服务县庆重点项目,依法行使人大职权,为县庆项目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二是凝聚人心。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关注社会反应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群众的所需、所急、所盼,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今年,我县在确定代表视察对象时,根据群众反应的“县城居民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形势严峻”这一热点问题,我们将“县城居民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情况”作为代表视察的内容,充分反应了群众诉求。法律准备有的放矢。人大监督是依法监督,法律准备能保障 1
人大监督依法进行。法律培训是作好法律准备的有效手段。一是熟知法律条款。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基本上已有相关法律所涵盖,将监督内容涉及到的法律发放到人,让其熟悉法律条款和内容。二是懂得法律操作。邀请法律专家结合县情实际对监督内容相关法律进行法制讲座,理解法律实质,懂得正确运用法律开展监督的途径和方法。在组织代表视察县城居民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前,我们向参加视察的人员发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水污染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邀请县司法局法律顾问进行培训,保障了代表视察活动的顺利开展。
调研准备深入实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开展人大监督的主要方式之一,是会议审议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的依据。一是深入基层。“背起行囊下基层,放下鼠标接地气”,将最基层的群众意愿收集上来,将最基层的群众诉求反应上来,将最基层存在的问题反馈上来,为提高常委会审议质量当好参谋。今年,我们在对全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时,常委会派出三个调查小组深入到全县21个乡镇25所中小学校开展调研,通过座谈、问卷调查、走访师生和群众,对全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为客观,准确地提出审议意见作好了准备。二是提出建议。调查的目的是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和建议,从而促进“一府两院”及其组成部门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在组织对相关工作开展调查后,各调查组都要撰写调查报告,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侧重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结合县情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为常委会会议提出审议意见提供参考。
抓住关键依法审议
会议审议所监督的事项是优化监督效果的重点和关键。在进行会议审议时,突出问题查找、改进措施、意见提出三个方面,努力提高审议质量。
问题查找全不全。我们在审议相关工作时,既要听取调查组的调查报告,也要听取接受监督单位的工作报告。在听取报告时,对于问题的查找将两个报告相结合,相对照,既看客观因素,更看主观人为,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部摆在桌面上,通过会议审议,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在思想上形成共识,从而实现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合心、合力、合拍,共同促进工作的开展和提高。在制发会议通知前,主任会议在明确各位委员围绕议程进行调研的同时,会议明确一名委员针对其中的一项议程作重点发言,提前一周将会议材料送发给委员审阅,为审议时查找问题、分析问题作好充分准备。
改进措施行不行。查找问题分析问题的目的是为改进工作作准备。在审议相关工作时,接受审议的单位制定改进措施促进工作的发展是会议审议的重点。一看措施制定是否涵盖所有问题。针对工作中存在的所有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实现自身工作的全面提高;二看措施制定是否符合县情实际。措施的制定不能大谈空谈,要脚踏实地的根据县情实际,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实际
问题,破解制约发展瓶颈,化解社会矛盾。
意见提出实不实。审议意见的提出是接受审议单位进一步改进完善相关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常委会进行后期监督的依据。在提出审议意见的过程中,一是体现准确性。既看成绩,更看不足,把准问题存在的原因,就事论事,对相关工作应实现的目标准确提出审议意见。二是体现前瞻性。不拘泥现状,从社会发展的趋势、人民群众的期盼和需求提出审议意见。三是体现规范性。审议意见的落实要求在意见中予以规范,明确办理时限,明确办理标准,使意见办理落实有章可循。
严把标准跟踪问效
严把标准跟踪问效是优化监督效果的巩固和提高。在进行此项工作时,我们着重在意见落实、群众评价、问效措施三个方面作文章。
意见落实是否到位。我们针对每一项监督工作都会作出相应的意见,抓好这些意见的落实是监督到位的得力举措。一看报告事项。相关意见作出后,在规定的时限内接受监督的主体对意见的落实情况向常委会作出报告,在审议这些报告时,侧重在意见落实全不全,是否开创性地开展了整改工作。二看工作实效。在审议工作报告前,常委会委员针对要审议的事项开展调查,看现场、访群众、评实绩,用真凭实据评价工作实效。三看存在困难。对于工作中存在的无法解决或一时难以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和接受监督单位一起商量,查找、分析困难存在的原因,研究、制定解决办法。
群众评价是否满意。接受群众监督,让群众满意是坚持群众路线的体现,是开展人大监督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一是设立群众意见箱。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示人大监督工作开展的情况,充分接受群众反馈,将群众意见作为评价监督成效的主要参考。二是开展效果评定。邀请人大代表、群众列席会议,共同评定单位的工作成效。今年在对县国土资源局工作进行评议时,我们邀请部分全国、省、市、县人大代表参加评议会,接受社会各个层面的意见反馈和评价,最大限度的对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客观评定。
一、教学引入———着眼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如碘、氟与人体健康、烤羊肉串让人欢喜让人忧、居室里的隐形杀手甲醛、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危害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化学问题, 其所包含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原理, 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中不断地产生好奇心, 提高求知欲, 就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探究解决的问题。
哈佛大学校长讲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 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瓦特看到开水可以将壶盖掀起就萌发出问题, 最终导致蒸汽机的发明;牛顿看见苹果成熟落地产生疑问, 最终导致万有引力的诞生。可见创新意识首先是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的求知欲望, 所以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利用化学现象的直观性、化学反应的趣味性、化学实验的动感性、化学知识的生活化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愿和强烈的求知欲。创新意识正是源于对事物待知领域的疑问产生的兴趣和下意识的求解欲望。笔者认为创新教育的实践首先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而课堂引入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笔者通过几年教学实践得出以下几种引入方法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一) 利用学生认识的局限性创设讨论环境, 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复习物质鉴别、检验有关内容时, 可讨论以下问题:怎样鉴别蒸馏水和饱和食盐水?学生回答 (几乎异口同声) ———用硝酸银溶液来鉴别。 (体现学生认知的局限性) 通过教师鼓励、提醒、引导,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就能使他们挣脱羁绊, 思维活跃起来。讨论结果:1) 尝味;2) 焰色反应;3) 测导电能力;4) 蒸干法;5) 测质量法;6) 比较生锈速度快慢;7) 比较密度法……这样的讨论环境, 使学生们大胆质疑, 新见解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二) 通过化学史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励他们的创新意识
如复习碱金属元素时, 给学生们讲侯德榜先生对人类所做的贡献和他充满睿智的创新思维非常必要。侯先生怀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 经反复研究和试验, 发明了“侯氏联合制碱法”, 其主要反应原理如下:NH3+CO2+Na Cl+H2O=Na HCO3+NH4Cl;
(三) 利用“错误”引入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引入可采取学生常见的错误思维、不成功的实验、科学史上的错误作为切入口,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继承的意义, 培养他们科学的怀疑精神, 帮助他们理解正误交融中的现象, 帮助他们懂得科学之路的曲折。可以想像, 当学生了解到科学史上许多权威都犯过较为严重的甚至幼稚的错误时, 他们质疑前人的勇气和自我创新的意识、信心不就会大大增强了吗?当然, 趣味实验引入课题, 化学小故事、小情景引入课题都能极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氛围———着眼于创新精神的鼓舞和激励
不敢想、不敢说、不敢问使很多学生的创新精神得不到鼓励而夭折, 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 创造一个“民主、科学、活泼、和谐”的教学环境。创新型课堂应是师生的群言堂, 是展示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教学艺术的神圣殿堂, 是真、善、美和谐统一的整体场所, 是知、情、意多向交流的互动补充。
创新教育要求“教师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见解, 宽容对待失误, 欣赏独特发现, 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改变“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打破“孤掌难鸣”的尴尬局面, 要允许学生对书本的观点、教师的讲课提出异议, 允许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培养善问的习惯, 激励质疑的精神, 提供动手的机会, 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提问条件, 转变严肃、严谨的教学观念, 发扬民主作风, 优化“互动”环境, 使学生快乐地、积极地、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师生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促进、共谋发展的双赢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 着眼于创新思维的调动和培养
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灵活性、独创性, 其主要体现在灵活性, 1) 思维方向灵活, 善于不同角度和方面思考;2) 思维过程灵活, 从分析到综合, 综合到分析, 全面灵活地进行综合分析;3) 迁移能力灵活, 能举一反三, 多解求异, 进行发散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帮助和引导学生创造性的思考问题, 注意一题多解的训练,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实验为培养创新精神提供了最佳环境,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把实验的改进创新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机结合, 不仅让学生明确实验改进的必要性, 学会改进的方法技术, 体验改进成功的喜悦, 更注重启发怎样改进得到更好的实验方案。尤其是开发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应用型实验, 可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化学实验的实用价值, 强烈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二) 着眼于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掌握探究的方法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课前备课做到“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
教师备课是为了更好授课,只有心中有数,讲课方能游刃有余。判断备课优劣的标准就是课程教学能否围绕知识要点,能否为学生提供可表达交流的学习环境氛围,让学生能够在专心听讲的过程中积累语言基础知识,提高语言表达基本技能。
教师备课应该围绕课程教材,找出课程教学目标任务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能力水平,列出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积累、技能运用、情感态度),突出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重点知识应该在教学中反复练习;对于难点,不仅要备解决的策略方法,还要应该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发展。备学生,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以及性格特征等,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方法,让学生能够有所发展,为学生制定适宜的学习方案,同时应突出多元化和灵活性,引导学生因能选学。备方法,就是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选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在译林出版社初中英语七年级上7A Unit2 Let’s play sports! 的“Welcome to the unit中talk about the students’favourite sports”备课中,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建议学生围绕“sports”来实行层次性备课,使用like,love,enjoy,be good at,do well in让学生能够有的放矢学习运用。
上述三备运用,一方面,能更好地体现课程的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另一方面,能够为灵活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外作好准备。例如,在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译林出版社)的“Reading”环节教学中,在备课时,应该围绕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实际,突出阅读教学引导方法、文本语言知识点归纳、语言表达运用等内容,为各个层次的学生设计一定的学习方案。在备课同时,可设计导学案例(Plan-guidance),为学生设计阅读背景介绍,让学生能有初步的感知印象。同时,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设计分层思考探究题目,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需要灵活选择应用。
二、课堂教学突出“互动”:以任务引导合作互动交流
英语课程教学强调运用任务型学习模式来优化教学过程,就是在找出课程学习难点的基础上,多设计互动探究话题,引导学生在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学习和交流,增强认知感悟。用任务来引导合作交流和互动探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课程的理解感知,更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任务探究,应以优化学习任务为前提,注重探究和表达运用,让学生真正体味到自身的课程学习主人翁地位和作用。在教学中,应该关注如下几方面:一是设计富有探究性的学习任务,结合课程知识要点,突出差异性和多样化,让学生都能带着任务参与课堂学习,都有一定的学习目标和责任。二是发挥学生的学习力量,鼓励学生运用同伴交流、小组合作、师生对话、情景再现等方式来深化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增强认知体验。三是引导学生针对学习实际需要,尝试运用多样化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思维,为学生创设畅所欲言的表达学习环境氛围,以激活学生的英语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四是鼓励学生对合作探究能够不断总结概括,引导学生在自觉主动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
课堂的互动,不仅能够为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奠定基础,还能够让学生在互动过程中深化对课程知识的认知感悟,提高语言表达运用技能。例如,在7A unit 6 Integrated skills(综合技能)教学中,可结合阅读教学内容,建议学生运用同桌讨论的形式,完成A部分中的6个习题;运用小组交流的形式就7A Unit6 Reading “what we eat and how we live”中的部分难懂之处交流探究,形成一定的感知。像在7A Unit 6的“Task”教学中,可建议学生先运用小组讨论方式,就“What do we need to keep healthy?”和“What do we should do for healthy lifestyle?”来相互表达交流。通过这样的合作探究,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
三、课后教学反思注重“策略”:找出教学不足调整策略
(一)课后辅导,抓两头促中间
课后辅导学生,应根据学生的学习不同运用各异的策略,主要是“抓两头促中间”,及抓住学习优秀的学生和学困生,尤其是学困生,多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帮助他们(下转第48页)(上接第46页)打牢学习基础。对于处在中间的学生,则宜采取技能训练的方法,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在辅导中,应该注意长期性和重点性,即对学困生实行重点跟踪辅导,为他们制定相适宜的学习计划方案,让他们的反复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认知感悟,提高语言技能运用能力。
(二)作业批改,重基础提技能
批改作业应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作业来实行批改,特别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该采取精批和面批相结合的方法,找出他们学习薄弱环节,并帮助他们采取相应方法来提高自我。对一些基础性知识,应该多鼓励学生练习,增强认知印象。而对一些语言表达类作业,除了找出具有代表性的错误外,更应该让学生在纠正中不断深化运用。
根据学生的作业练习情况,鼓励学生建立错题集,即鼓励学生搜集相关的错题,并采用反复浏览的方法来时刻提醒自己正确运用。帮助学生打牢语言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正确思维运用,对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能力具有引导价值意义。
(三)质量检查,找问题寻方法
英语课程教学强调阶段性检查测试,注重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学习的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思维方法。在质量检测中,一方面,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及运用能力,了解学生的学习接受理解过程;另一方面,注重查找问题,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更好修正。
在实施质量检查中,应该注意如下的环节:(1)多为学生布置量性和多样化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实践训练过程中能够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感知。(2)注重学生的自我练习评价,引导学生在自主练习中不断自我评价,形成有效的学习思维方法。(3)多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问题,鼓励学生总结错误的教训,多反复训练。同时,在质量检测中,多注意题型的变化,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
(四)教学反思,查遗漏补措施
课后的教学反思是对课前备课和课堂教学的总结和延伸,旨在更好吸取教训和总结经验。运用教学反思,能够让教师的教学技能更为成熟,让学生在学习总结中更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思维方法。教学反思能够起到有效的查遗漏补的作用。
在教学反思中,应该突出如下几方面:
1.反思教学的思维方法是否能够满足大多同学的学习发展需要,对后进生是否有一定的帮助。
2.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学生能够真正自觉主动参与课程学习。
3.反思教学是否能真正培养学生正确学习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健康。通过这样的反思,能够在深化教学思维策略的基础上,更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学习历史要把握好三个环节》的内容,具体内容:从初一开始,学生才系统的学习历史。虽然我们常常说学习没有固定的方法,但是好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的学习也是一样。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初一历史学习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从初一开始,学生才系统的学习历史。虽然我们常常说学习没有固定的方法,但是好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的学习也是一样。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初一历史学习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1、自学环节
①自读。反复阅读新教材,了解课文大意,掌握脉络,既读书又读图,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落实到教材之中。
②思考。积极独立思考,明确重点、难点。
③找出问题。将课文中尚未弄懂的问题记下来或在课本上做出标记。
④补习。补习旧知识,实现新旧知识的融汇。
⑤练习。寻找自学思考题答案。
2、听课环节
①全神贯注,努力排除一切干扰,做到眼、耳、手、脑多种感官并用,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②目的明确。带着新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和自学时存在的问题听课。
③多思、勤问。要确立多个思维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理解
所学问题,大胆回答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④认真读图表。历史教材有很多图表,学生应根据要求,认真的读,运用图表分析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观点。获取更多的历史知识。
⑤做好课堂笔记。要听记统一,有详有略,不但要用文字记,而且要利用图表进行记录。
3、复习环节
①尝试记忆。合上课本,回忆所学内容,如有模糊问题,翻开课本后再记忆。
②将知识系统化,要抓住中心问题,将新旧知识进行分析比较,使之纲目清晰,条理分明。
③整理笔记。通过尝试回忆,再一次阅读课文、图表,对笔记进行补充、纠正、整理,有利于深入掌握。
④填图表、忆图表。先做历史填充图,最后合上图表回忆,如有不太清楚的地方可阅图表后再忆,直到清晰为止。
⑤及时复习。只有复习才能不遗忘,才能记得牢固。
初一历史复习方法
制定规划
目前教师已经将历史复习进程进行了规划。学生需要根据课程的安排,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相应的内容。
本学期历史课程分成四个单元,除了单元要点知识之外,还需要练习相应的练习题。
构建知识结构
历史学习过程中会涉及很多细小的知识点。但知识点是可以形成知识结构的。比如:1.朝代的顺序。2.各朝代的建立者、时间、都城。3.各朝代的重大事件。4.各历史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对不同阶段重大事件进行整理,自然就能够理解阶段特征。(具体见下发复习资料)在构建知识结构的过程中,画思维导入是形成知识结构的有效方法。
落实重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重点内容的理解要求达到更高的水平。本学期内容中涉及到的重点内容有:原始农耕生产生活情况、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丝绸之路的路线和作用、江南开发的表现和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查缺补漏
在查缺补漏阶段,学生可以翻阅教材、记忆笔记、修改错误选择题等方式进行。
今年是四级党委集中换届之年,县级组织部门作为乡镇党委换届工作的主要组织实施者,要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党性最坚定、组织纪律最严明的优势,牢牢抓住舆论宣传、组织指导、监督检查三个关键环节,确保乡镇党委换届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宣传先行,营造良好氛围。一是加强业务知识学习。首先要加强中央、省、市、县领导关于换届工作的讲话、上级文件精神的宣传,让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乡镇党员干部对换届工作的指导思想、方法步骤、基本原则、时间要求等内容要做到了然于胸、心中有数。二是搞好舆论宣传。利用报纸、电视、网站等媒介,做好换届工作的宣传、引导,让广大党员干部掌握乡镇换届工作流程。特别是乡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副科级组织员等直接负责换届工作的干部,对换届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规定、换届纪律等要做到耳熟能详。三是倡树凭实绩选人用人导向。大力倡导“中心工作跟得上、改善民生办实事、加快发展真爬坡、重大事情拿得下”为主要内容的衡量干部实绩主要标准,让广大党员干部清楚这一标准、运用这一标准,真正把政治坚定、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干部推荐、选举上来,在全县营造一个凭实绩选人用人的良好氛围。
超前谋划,做到统筹推进。今年是县乡党委集中换届之年,组织部门和各乡镇党委作为乡镇换届的具体组织实施者,要当好 1
“指挥员”。一要及早筹备。成立组织机构,通过召开座谈会、培训会、动员会等,做到提前介入、超前谋划,及时制定换届工作流程、日程安排等,确保换届工作部署严密,稳妥有序开展。二要一线指挥。乡镇党委换届工作关系着农村基层的和谐稳定大局。广大组工干部要按照上级组织部门的要求,主动做到深入一线调研、靠前指挥,帮助乡镇干部熟悉工作业务、流程,指导建立领导机构、制订工作方案,为乡镇党委换届提供强有力的人员保证。三是统筹推进。乡镇党委换届工作之后,要进行县委换届,下半年还要开展农村“两委”换届。组织部门和广大组工干部要学会用统筹的方法妥善安排好全年的组织工作。对乡镇党委委员、上级党代表、农村党支部书记等相关人选要做到提前安排、谋划到位。同时,要加强谈心谈话活动,对相关人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让各级党员干部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
强化监督,确保风清气正。认真落实“两书一监督”工作法,确保“五个严禁,十七个不准和五个一律”要求落到实处。一是换届目标责任书。乡镇党委要向县委递交换届目标责任书,明确乡镇党委书记是本乡镇换届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整个换届工作负全责,进一步夯实乡镇党委书记抓换届工作的责任。二是组工干部承诺书。组织部全体干部要签订换届工作承诺书,承诺遵守“五个严禁、十七个不准和五个一律”的纪律要求,做到自觉维护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三是换届工作督导组。成立乡镇党委换届工作督导组,不定期深入到乡镇,对换届工作进行督导
关键词:数学学科;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丰富实践活动,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并且能够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简单的日常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努力创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积极引导学生把已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怎样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数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环节着手实施: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性
新课改以前,学生使用的教材大部分脱离生活实际,有些题目学生看不懂,即使有教师的讲解也觉得很迷惑。因此,许多学生对数学提不起兴趣,导致很严重的偏科现象。新课改实施后,在新课标指导下编排的教材在逐渐注重对接近生活的教学材料的引入,教材的内容更贴近生活。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如让喜欢看动画片的学生回家数数动画片里共有几个主要人物;在学习对称旋转时,给学生布置手工剪纸的家庭作业,让学生把教材上提供的情境融入自己生活里,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还可以把教材提供的场景作为例子,根据各班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如在乘法教学中,可以模仿教材上关于电影院座位的计算,让学生算算学校多媒体教室中的座位等。
二、教学手段生活化,使学生体验数学的趣味性
教师要坚持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有关的数学规律;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应密切结合教学内容,编排成科学的教学程序,使学生能在脑海中形成一条清晰明确的思路;教师应发掘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猜想,并自觉地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另外,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升华。从教学的手段来看,教师要重视实验,努力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他们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及科学态度。教师应学会使用先进的教学仪器,使数学教学现代化。如有些学生很难区分几何图形,教师可在教授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和圆这一单元时,使用投影仪展示学生平常见到的书、皮球、桌子、红领巾等实物,然后抽去这些实物,留下长方形、圆形、角、三角形、正方形等几何图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就在生活中,使学生在无形中体会到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作业设计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应用数学知识带来的成就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特别是小学数学往往能在生活中找出数学原型。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根本目标。由于课堂时间短,无法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作业可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趋近于生活的作业设计可以使学生将书本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联系,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也可以让学生拥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在题目的设计中适当安排几个可选条件,为學生提供多种应用选择,这样得到的解题答案具有多样性。可选条件的设置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当然,设计类似作业时必须注意到和其他学科的结合。如在房间布置设计的作业中,要求学生和家人共同合作,设计客厅的布局。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因此教育必须要根植在生活这片土壤中,才不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越是学生不熟悉、不需要的知识,其学习的被动性、依赖性就越大;相反,当学习的内容与他们熟悉的生活画面越贴近,学生愿意接纳知识的程度则越高。掌握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将数学的抽象与数学的应用两者结合,对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教授数学知识与训练学生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注入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在关心学生生活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这样教学,不仅能满足学生求知的心理,贴近学生的生活,也能给学生留下期盼和遐想,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主动将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数学课堂变成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学生生活的乐园。
参考文献:
[1]金微微.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化的关系[J].学生之友(小学版), 2009,(08).
[2]李媛媛.小学数学如何体现生活化[J].青年文学家,2011,(04).
[3]龚治珍.浅谈如何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小学数学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09,(07).
【教学设计的三个环节】推荐阅读:
主要教学环节设计06-06
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11-23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环节07-14
三个太阳教案教学设计10-03
教学的基本环节及要求06-26
指导教学模式的环节11-04
有效教学的三个维度07-10
教学计划的三个特征05-25
语文课堂教学环节11-25
高中五环节教学模式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