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共8篇)
归纳整理
通过实验活动,探讨研究并解决科学研究、生产、生活、环境保护中面临的一些问题是化学学科永恒的主题。在学习中,要求同学们能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问题、设计实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巩固知识、提高认识、增强能力。
1.实验方案的设计
实验设计考查的发展方向是以化学实验为基础,联系科学研究、生产、生活、环境保护的实际去发现并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去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得出科学的发现和结论,它包括物质的制备、物质的鉴别、物质的分离、物质的组成分析、气体的净化与转化等的实验方案的设计。设计实验方案的试题大多思考性、综合性较强,解答时必须联系自己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进行适当的类比、迁移、重组后从已知条件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步骤。
2.实验方案的评价
实验方案的评价包括实验原理及方案的评价、实验装置的评价、实验操作的评价、实验现象的描述与结论分析的评价等。进行评价时一般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理论上是否正确、操作上是否简便、会不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所需药品或原料的来源是否丰富、实验方案是否安全等等。实验评价的考查范围包括对课本中重要的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对为解决科学研究、生产、生活、环境保护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所设计出的实验方案的评价。
问题探究
问题1某工厂的废水只含硫酸镁和少量硫酸,课外活动小组以此作为课题,探讨如何从中回收纯净的硫酸镁固体。他们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方案,请你参加讨论:
(1)方案一,选用镁粉为试剂。
①往废水中逐次加入镁粉,当观察到时,说明加入镁粉的量已经足够。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接下来的操作方法依次是和;
(2)方案二,选用氢氧化钠溶液为试剂。
①向废水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当时,停止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为了得到纯净的硫酸镁溶液,接着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请简要写出操作过程);
③……,得到硫酸镁固体。
(3)比较两个方案,假设实验中都没有损耗,那么,最后得到的硫酸镁固体的质量是否相同?,原因是。
(4)请你继续探究,设计新的方案(使用的试剂必须是与镁粉和氢氧化钠属不同类别):你选用的一种试剂是(写化学式);该试剂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分析] 此题较为综合,即考查了基本的化学反应,又考查了实验操作,还考查了新的实验方案的设计。此题能体现同学们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同学们今后设计实验方案奠定基础。请同学们对从硫酸镁和少量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回收纯净的硫酸镁固体的实验方案进行讨论,需要同学们熟悉有关物质的性质、实验现象和相关的实验操作。
[答案](1)①镁粉有剩余,溶液中不再有气泡产生Mg+H2SO4==MgSO4+H2↑②过滤,(2)①不再生成沉淀
H2SO4+2NaOH==Na2SO4+2H2OMgSO4+2NaOH==Mg(OH)2↓+Na2SO
4②过滤,取出沉淀,加入稀硫酸,至沉淀恰好完全溶解
(3)不同,方案一中加入镁粉,增加了硫酸镁的质量(4)MgO,Mg0+H2SO4==MgSO4+H2O(还可能有其它合理答案)。
问题2某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性
学习课上展示了一套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假
设每步化学反应都完全,氧化铁样品中的杂质不
参加反应)。xkb1.com
查阅资料:草酸在浓硫酸存在时加热发生如
下反应:
H2C2O4
CO↑+CO2+H2O
通过讨论,同学们对这套装置有了多种认识。
(1)第一小组同学说:从实验安全和实验操作程序看,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开
始先加热___(填A或D)处,实验结束时,应_____(填先或后)停止D处的加热;从环
保的角度讲,在E装置后还应对尾气进行处理,其方法是:。
(2)第二小组的同学说:用该实验装置可以检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产物,其中B
装置的作用_______;E装置的作用___;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小组的同学说:利用这套装置还可以测定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他们的测定方法是:称量氧化铁样品的质量10.0 g,样品与玻璃管的总质量为60.0 g,完全
反应并冷却后再称量玻璃管与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57.6 g。计算实验测得氧化铁样品中氧
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4)第四小组同学说:利用这套装置还有另外测定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的方法:
先称量氧化铁样品的质量,再分别称量E装置在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即可计算求得样品中氧
化铁的质量分数。但按此方法实际实验测定结果却偏大,分析造成偏大的原因可能是。
[分析]本题较好的体现了“理在书中,题在书外”,掌握好书本知识是解题的基础;利用化
学计算的某些原理对实验中出现的数据进行处理是该题提出的能力要求;能否根据实验的具
体情景对某些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体现了同学们思维的境界。本题(1)、(2)两问的思维
原点为课本中重点出现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这一重要的化学实验;解答第(3)问,须运用“反应前固体的质量之差==参加反应的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解答第(4)问需
要考虑装置E和空气相连通这一具体的实验情景。
[答案](1)A、先、点燃或用气球收集
(2)除去CO2;检验CO与Fe2O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3CO+Fe2O
32Fe+3CO
2(3)80%
(4)原装置中空气含有的二氧化碳被E装置吸收
问题3请完成以下探究过程:
问题:如何鉴定孔雀石[Cu2(OH)2 CO3]加热分解的产物?
假设:假设孔雀石加热分解的产物是H2O、CO2和CuO。
设计实验:实验①:按右图进行实验,证明分解产物中有H2O和CO2。高温
该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接,接;按此顺序连接的理由是:。
实验②: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孔雀石完全分解后,试管中剩余的黑色固体是CuO(用图
示或文字说明均可):。
现象和结论:实验①中:U形管中的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证明产物中有;
证明产物中有CO2的现象是。实验②中(你设计的):因为有现象,所以黑色固体中有铜元素;因为有现象,所以黑色固体中有氧元素;由此
可得到结论:产物中有CuO。
[分析]熟悉各套装置的功能、知道混合气体中各种成分检验的方法及实验的先后顺序、灵活
运用有关物质的性质是解答此类问题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或能力。要对混合气体中的各种成分
进行检验须遵循“先验水,后验其它”的原则,其中检验水用无水硫酸铜,检验二氧化碳用
澄清石灰水。xkb1.com
[答案]设计实验:①deb(或e,d,b)必须先通过无水硫酸铜检验水蒸气,否则,因
澄清石灰水中水的挥发或冷凝作用而干扰原产物中水蒸气的检出;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时须
遵循长进短出的原则。②待反应后的试管冷却,拔下橡皮塞,用一根长导管向黑色固体通
氢气,一会儿,加热试管,当看到黑色固体变红,试管口有水珠时,停止加热,冷却,停止
通入氢气(本问题是开放的:用图示、或其他合理解答均可)现象和结论:①H2O(水)澄
清石灰水变浑浊②试管中黑色固体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出现(解答要与设计实验②相
匹配)
学以致用
1.将一块光亮的纯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表面变黑。对黑色物质的来源,提出
3)加工成的“珍珠粉”是一种名贵中药材、保健品,可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假冒的“珍珠粉”,仅用肉眼观察难辨真假。为了向消费者提供鉴
别方法,须找出真假“珍珠粉”理化性质上的差异。工商局提供了真、假“珍珠粉”样品,请你展开探究:(只要写出猜想、方案,不需要说出方案实施的具体结果)
猜想一:真、假“珍珠粉”的气味可能不同。
方案一:取样,分别闻一闻它们的气味,分辨气味有无差异。
猜想二:。
方案二:。
猜想三:。
方案三:。
3.实验室可以选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混有氯化氢、水蒸气)和进行有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如果要证明制得的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应把A装置与E装置连接,E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如果要验证制得的气体是二氧化碳,除A装置外,还应选用上述装置中的(填装置序号,下同)。
(4)如果要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请从上述各装置中选择适当的装置进行连接,连接顺序是,其中B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4.为验证Fe、Ag、CU的活动性顺序,小红同学用了三种试剂(其中只有一种盐溶液)进行实验,小朗同学用了与小红完全不同的三种试剂(其中有两种盐溶液)进行实验,她们都取得了相同的实验结果。请写出两位同学在实验中所用的试剂的化学式:
(1)小红同学;(2)小朗同学。
5.课堂上同学们利用甲图装置做过氧化氢分解实验时,带火星的木条很难复燃,于是老师加了一个u形管,如乙图,带火星的木条较易复燃。
请回答: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用乙装置后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2)中推测的原因,请你设计一个新的改进装置(可用图示或用文字叙述改进要点)。
6.我国青海湖地区素有“夏天晒盐,冬天捞碱”之说,其中捞出的碱主要是碳酸钠和少量氯化钠的混合物。小王同学以捞出的碱作为样品,并用以下一套装置对样品进行分析,根据量筒中收集到的液体的体积(相当于二氧化碳的体积)来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已知:HCl+NaHCO3===NaCl+CO2↑+H2O;CO2在饱和NaHCO3溶液中溶解度很小)
(1)在A和B 两套装置中,哪一套装置更合理________(选填“A”或“B”)。
(2)准确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锥形瓶中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是否有明显影响? ______(填“有”或“没有”)。
(4)若实验中用的盐酸是浓盐酸,则测得的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与实际值相比会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是考查考生综合实验能力的主要方式, 因其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灵活性, 是历年高考的“重头戏”, 也是历来高考主观试题中的难点和失分点。此类试题能全面综合地考查考生的化学知识、实验技能、思维过程及书面表达能力。因此, 在高考中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 复习时应当高度重视。
【考情分析】
2011年各地高考化学试卷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内容考查情况见下表:
预计2012年的高考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题仍有下列趋势: (1) 掌握化学实验的记录方法和运用化学知识设计一些基本实验。此类试题多为, 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 得出正确结论;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考查实验设计的基本技能。 (2) 化学实验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此类试题多是利用给出装好药品的单个实验装置, 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正确连接, 或给出全部或部分实验环节, 根据实验要求安排正确的实验步骤或补充实验, 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或改进的实验综合能力。 (3) 评价实验方案。题目给出几种实验方案, 要求评价方案的优劣, 可以从原料的利用率、环保、原理、操作等角度分析, 考查综合评价能力。 (4) 探究性实验方案的设计。这是新课标高考命题的一大亮点, 并且有将实验操作与定性、定量相融合, 由定性走向定量的探究, 将无机化工流程图与实验操作相融合的趋势。
【知识概述】
一、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1.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内容
设计化学实验方案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观察现象→根据物质性质提出假设→寻求能够证明或检验假设的方法→根据设想的方法选择适当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设计恰当的实验步骤→实施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数据→验证实验结果是否符合实验预测 (假设) 。
2.化学实验设计的步骤
(1) 明目的, 定原理:
首先必须认真审题, 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 弄清题目有哪些新的信息, 综合已学过的知识, 通过类比、迁移、分析, 从而明确实验原理。
(2) 选仪器, 配药品:
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 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 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能否腐蚀仪器、反应是否需要加热及温度是否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等, 从而选择合理的化学仪器和药品。
(3) 设装置, 写步骤:
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 以及所选用的仪器和药品, 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学生应具备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 实验步骤应完整而又简明。
(4) 记现象, 录数据:
根据观察, 全面而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
(5) 析结果, 得结论:
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 通过分析、计算、图表、推理等方法, 得出正确的结论。
3.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主要类型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主要类型有实验基本操作和步骤的设计、物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物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实验 (有验证性和探索性两种类型) 的设计、物质纯度测定等定量实验方案的设计等。
4.解答化学实验设计题的策略
(1) 确定实验方案要根据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是解答设计性实验题和评价实验方案的核心, 是设计实验的依据和起点。实验原理一般可以从题给的化学情景, 并结合元素化合物、化学基本原理等有关知识获取。
(2)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科学性、可行性、简约性、安全性和程序合理等。
(3) 解析设计要求, 调控实验条件, 合理选择仪器, 拟定实验步骤, 得出正确结论。
(4) 实验设计还应注意:题目有无特殊要求;题给的药品、装置的数量;实验过程中的隐蔽性操作;会画出简单的实验装置图;药品的规格;要防止倒吸、防爆炸、防燃烧、防暴沸、防氧化、防吸水, 冷凝、冷却、水浴加热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同一仪器在不同位置的作用等。
二、探究性实验方案的设计
探究性实验是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 通过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 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识活动。较为完整的探究性实验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验目的、假设与预测、步骤、观察与记录、分析与评价。
分析近几年高考化学试卷可知, 探究性实验题的考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实验中反常现象的探究, ②对反应机理的探究, ③对最佳反应条件的探究, ④对最佳反应装置的探究, ⑤对反应产物的探究, ⑥对最佳反应步骤的探究等。
三、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评价
评价实验方案的前提是明确实验目的, 进而从实验目的的角度评价实验设计是否可行。在同样达到实验目的的前提下, 应尽量选择最优实验设计方案。在评价实验方案的优劣时, 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①原理简单、正确。力求选择反应速率容易控制的实验方案, 以有利于对生成物的控制和实验安全。
②装置最简。对于不同的化学实验方案, 在能达到实验目的的前提下, 尽量选择实验装置、实验步骤最简单的方案。
③操作方便。不同的实验方案, 需要不同的实验条件, 如加热、加压和催化剂等, 在选择方案时力求实验条件简单, 有利于资源节约。如尽量避免加热, 如果确实需要加热, 力求选择需要温度低的方案;如果能够在不加压或较小压强条件下进行的实验, 力求选择压强条件要求低的方案。
④药品价格低廉。在选择实验方案时, 应尽量选择消耗药品最少 (转化率最高) 、实验成本最廉价的实验方案。
⑤实验最安全。对不同实验途径、实验药品, 在能达到实验目的的前提下, 优先选择实验过程与操作最安全的途径。
⑥环保无污染。实验中可能产生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 应选择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实验方案。
【题型归纳】
题型一、考查物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物质制备实验方案设计思路如下图所示:
例1.将粗制的CuO (含少量FeO) 粉慢慢加入到30℃的浓盐酸中, 并充分搅拌使之溶解得溶液I。为了制得不含杂质的CuCl2溶液并制得CuCl2·2H2O晶体, 查阅到的相关材料如下表:
化学合作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方案:
方案Ⅰ:
方案Ⅱ:
请你参与以下问题的讨论:
(1) 方案Ⅰ中, 调pH的Y______ (填“能”或“不能”) 用NaOH溶液, pH调节的范围是______。X的名称是______。
(2) 方案Ⅱ中, 氧化剂X的化学式可以是______或______;调pH的Y是______;pH调节的范围是______。
(3) 从原子利用率的角度来看, 你认为方案Ⅰ中的Y最好选用______。从环保的角度来看, 方案Ⅱ中的X最好选用______。
解析:设计物质制备实验方案时, 应根据目标产品及所给原料, 列出可能的几种制备方案和途径, 从方案是否可行、装置和操作是否简单、经济与安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 从中选取最佳的实验方案。在制定具体实验方案时, 还应注意对实验条件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 制备的目标产品要容易分离出来。通过调节溶液的pH形成金属氢氧化物沉淀, 可以实现溶液中金属离子的分离。上述两方案都可以实现目标产物的制备, 都是合理方案。因此, 在物质的制备中选用试剂还要考虑到经济、环保和原子利用率等其他各种因素。溶液I中除了有CuCl2外, 还有FeCl2杂质, 根据查阅到的相关材料中的有关数据, 可通过形成金属氢氧化物沉淀来实现分离与提纯。
方案Ⅰ, 它是将溶液的pH调节至6.4~7.6之间, Fe2+不沉淀, 使Cu2+转化为氢氧化铜沉淀, 经洗涤, 再加入浓盐酸得CuCl2溶液, 然后, 结晶过滤得CuCl2·2H2O晶体。
方案Ⅱ, 它是先加入氧化剂X, 将FeCl2氧化为FeCl3, 为了不引入杂质, 氧化剂要用H2O2或Cl2。加入Y的目的是调节溶液的pH, 为了不引入杂质, Y可以是CuO、CuCO3或Cu (OH) 2CO3。将溶液的pH调节到3.7~4.4之间, 从而形成Fe (OH) 3沉淀, 而CuCl2不形成沉淀。然后, 结晶过滤得CuCl2·2H2O晶体。从环保角度看氧化剂用H2O2, H2O2是绿色氧化剂。方案I的Y最好选用CuO, CuCO3、Cu (OH) 2CO3与酸反应产生CO2, 不能进入目标产物, 原子利用率不高。
答案: (1) 能 6.4~7.6之间 浓盐酸 (2) Cl2 H2O2 CuO[或CuCO3、Cu (OH) 2CO3] 3.7~4.4之间 (3) CuO H2O2
题型二、考查物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物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通常有探索性性质实验方案及验证性性质实验方案两种。①探索性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主要是从物质的结构特点或所属类型的典型代表物去推测物质可能具有的一系列性质, 而后据此分别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 去探索它所可能具有的性质。②验证性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主要是对物质所具备的性质, 从化学实验上去寻求证据。要求设计出简捷的实验方案, 操作简便易行, 现象明显, 且安全可行。
例2.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金属的知识后, 探究Cu的常见化合物性质。过程如下:
【提出问题】
①在元素周期表中, Cu、Al位置接近。Cu不如Al活泼, Al (OH) 3具有两性, Cu (OH) 2也具有两性吗?
②通常情况下, Fe2+的稳定性小于Fe3+, Cu+的稳定性也小于Cu2+吗?
③CuO具有氧化性, 能被H2、CO等还原, 那么它也能被NH3还原吗?
【实验方案】
(1) 解决问题①需用到的药品有CuSO4溶液、______ (填试剂) , 同时进行相关实验。
(2) 解决问题②的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取98gCu (OH) 2固体, 加热至80~100℃时, 得到黑色粉末, 继续加热到1000℃以上, 黑色粉末全部变成红色粉末A。冷却后称量, A的质量为72g, A的化学式为______。向A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得到蓝色溶液, 同时观察到容器中还有红色固体存在, 则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3) 为解决问题③, 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图如下 (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未画出) :
实验中观察到CuO变为红色物质。查资料可知, 同时生成一种无污染的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
【实验结论】
(4) Cu (OH) 2具有两性。证明Cu (OH) 2具有两性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5) 根据实验方案 (2) , 得出Cu+和Cu2+稳定性大小的结论是:高温时______, 在酸性溶液中______。
(6) CuO能够被NH3还原。
【问题讨论】
(7) 有同学认为NH3与CuO反应后生成的红色物质是Cu, 也有同学认为是Cu和A的混合物。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检验NH3与CuO反应后生成的红色物质中是否含有A:_____ 。
解析:在进行物质性质探究实验方案设计时, 必须采用猜想论证法。首先要加工、分析课题给出的信息, 搞清实验目的;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提出尽可能多的合理假设;在假设的基础上, 合理应用知识和技能制定探究计划, 开展研究并科学合理地进行观察和记录, 最终得出结论。
(1) 要探究Cu (OH) 2具有两性, 则需用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Cu (OH) 2, 若Cu (OH) 2能溶解在NaOH溶液中, 说明Cu (OH) 2具有酸性;若Cu (OH) 2能溶解在稀硫酸或稀盐酸中, 说明Cu (OH) 2具有碱性。所以, 需要的试剂为稀硫酸 (或稀盐酸) 和NaOH溶液。
(2) 98gCu (OH) 2加热到80~100℃时发生分解反应, 生成80g黑色氧化铜, 继续加热到1000℃以上, 80g黑色氧化铜变为72gA, 所以减少的8g质量为氧元素的质量, 所以72gA中含64gCu、8gO, n (Cu) ∶n (O) =2∶1, 所以A的化学式为Cu2O。Cu2O在稀硫酸中发生反应生成Cu和Cu2+。
(3) CuO与NH3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Cu、N2、H2O, 所以无污染的气体为N2。
(4) Cu (OH) 2既能溶解在稀硫酸 (或稀盐酸) 中, 也能溶解在NaOH溶液中, 证明Cu (OH) 2具有两性。
(5) 高温时, CuO能转化为Cu2O, 说明Cu2O比CuO稳定, 则Cu+比Cu2+稳定。在酸性溶液中, Cu2O能转化为Cu2+, 说明Cu2+比Cu+稳定。
(7) 根据方案 (2) 中所述A与稀硫酸反应的相关现象, 可设计出检验A的实验方案。
答案: (1) 稀硫酸 (或稀盐酸) 、NaOH溶液
题型三、考查探究性实验方案的设计
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深度, 以实验探究为主, 通过列举资料、辨析等手段, 考查考生对比较、分类、概括等科学方法的应用能力。化学探究实验过程可简略地表示为:课题定向, 确定实验中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假设并设计方案, 构思原理、试剂选择、装置、步骤→实验操作→观察现象、记录数据→整理、思考, 形成结论。
例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网上收集到信息:钾、钙、钠、镁等活泼金属都能在CO2中燃烧。他们对钠在CO2中燃烧后的产物中的白色物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
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 钠在其中继续燃烧, 反应后冷却, 瓶底附着黑色颗粒, 瓶壁上黏附着白色物质。
【提出假设】
假设1:白色物质是Na2O。
假设2:白色物质是Na2CO3。
假设3:白色物质是Na2O和Na2CO3的混合物。
【设计实验方案, 验证假设】
【思考与交流】
(1) 甲同学认为方案1得到的结论不正确, 其理由是______。
(2) 乙同学认为方案2得到的结论正确, 白色物质为______。
(3) 通过方案1和方案2的实验, 你认为上述三个假设中______成立, 你的理由是______ 。
(4) 写出钠在C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 丙同学认为白色物质有可能是NaOH。你是否同意丙同学的观点, 并简述理由:______ 。
解析:本题以学生比较熟悉的“镁在CO2中燃烧的反应”为基础, 来探究钠在CO2中燃烧产物的判断。首先, 根据实验对产物进行了假设;然后, 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最后, 通过实验现象对提出假设进行验证和评价, 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Na2O与水反应生成NaOH, 溶液显碱性;Na2CO3溶液因CO
答案: (1) Na2CO3溶液显碱性, 也会使酚酞变红 (2) Na2CO3 (3) 假设2 方案2的①中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CO
题型四、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对几个实验方案的正确与错误、严密与不严密、准确与不准确作出判断, 要考虑是否完全合理、有无干扰现象、经济上是否合算和对环境有无污染等。
例4.合成氨是中学化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合成氨原理的理解, 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
图中, ①为广口瓶, ②为20%的硫酸溶液, ③为NaNO2和NH4Cl的饱和溶液, ④为装有用CuSO4溶液浸泡过的锌粒的燃烧匙, ⑤为棉线, ⑥为醋酸 (胶头滴管中的液体) , ⑦为石棉绒与还原铁粉的混合物 (两端用石棉堵好) , ⑧为滴有2~3滴酚酞试液的水, ⑨为2~3滴浓盐酸, ⑩为罩有铜丝网罩的酒精灯。
【实验过程】
(1) 按照装置图组装好装置, 备用。
(2) 实验开始时, ______ (填写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 。这样既说明了气密性良好, 又排尽了装置中的空气。
(3) 挤压滴管, 滴入醋酸 (不要稀释, 越浓效果越好, 可直接滴入冰醋酸) 1~1.5mL于广口瓶内的小试管里, 可发现小试管内气泡逐渐增多。A试管中除气泡增多外, 没有其他现象。
(4) 猛火还原铁粉, 约1~2分钟, A试管内______, 证明有氨气产生。
(5) 撤离A管, 通入B管口, 立即发现有______产生。
(6) 停止加热, 将燃烧匙上提, 直到离开液面。用棉线将广口瓶内的小试管取出。
【思考与评价】
①制取H2时采用的是CuSO4溶液浸泡过的锌粒, 其目的是______。
②上述步骤 (3) 中, 滴入醋酸, 并发现管内气泡逐渐增多, 醋酸在此的作用是______。
③上述步骤 (4) 中有氨气产生, 但A试管内不会发生倒吸现象, 其原因是______。
④仔细研究, 请写出该实验具有哪些优点:______。
解析:本题通过合成氨的反应原理的实验探究, 考查考生设计实验、综合分析和评价实验的能力。根据题意分析, 该装置是一个用广口瓶连接的复杂装置, 体积比较大, 容器多, 通过手捂升温对气体体积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而该装置又是不能被加热的, 因此通过改变温度来改变体积的方法是行不通的。题目中的要求“既说明了气密性良好, 又排尽了装置中的空气”给了我们以下提示:通过什么方法能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而又不引入杂质?唯一的办法就是使锌粒浸到稀硫酸中产生H2。要知道该实验的优点, 必须对实验过程进行探究:实验用的饱和的NaNO2和NH4Cl溶液在醋酸的作用下, 迅速产生N2, 又用CuSO4溶液浸泡过的锌粒 (组成原电池, 加快反应速率) 与稀硫酸反应产生H2, 最后浓盐酸验证NH3的产生并吸收多余的NH3。
答案: (2) 将铜制燃烧匙向下移动, 使锌粒浸到稀硫酸中, 立即产生气泡, 同时看到A试管内有气泡产生, 随之气泡逐渐增多 (4) 很快变红 (5) 白色浓烟 【思考与评价】①形成原电池, 加快反应速率 ②催化作用 ③在所得的混合气体中NH3的含量较小 ④装置简单, 操作方便, 现象明显, 实验时间短, 成功率高;整个装置全封闭, 无氮的氧化物产生, 无污染, 安全可靠;用醋酸作催化剂不需要加热, 同时产生N2的速率快, 气流平稳, 其化学方程式为
题型五、考查定量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定量实验注重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以及对实验流程的推理能力。对实验进行评价的关键是准确破译直接所测数据的含义, 进行合理取舍, 提炼出有效数据。一些数据隐含着化学规律及化学原理, 要找出数据的具体含义, 分析比较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 建立题中的隐含信息与题目解答之间的联系, 继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5.某课外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测定Na2CO3样品 (含NaCl杂质) 的纯度。请根据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方案一:沉淀法
(1) 将wg样品在烧杯中溶解, 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并用玻璃棒搅拌。
(2) ______ (填操作名称) 、洗涤、干燥, 称量沉淀的质量为mg。
(3) 根据以上数据得出的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方案二:气体法
学习小组利用以下装置完成实验。
(4) 根据上述实验装置可知, 乙中所盛试剂为______, 其作用是______。丁的作用是______。
(5) 学习小组通过测量丙装置实验前后的质量, 确定Na2CO3的含量, 但计算结果总是比实际值偏低, 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装置气密性良好) :①______, ②______。
(6) 在此方案基础上, 有同学提出用测量气体体积的方法确定Na2CO3的含量, 请依据此设想, 补充完整实验装置。 (画出实验装置图并注明所用试剂)
解析:近几年高考中, 有些省份对实验评价的考查涉及定量评价, 即通过对所给化学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 对实验进行评价。评价的关键是准确破译数据的含义, 进行合理取舍, 提炼出有效数据。一些数据隐含着化学规律及化学原理, 要找出数据的具体含义, 分析比较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 建立题中的隐含数据与题目解答之间的联系, 继而得出正确结论。
方法一:该方法原理是通过测定BaCO3沉淀的质量来测定Na2CO3样品纯度。m (BaCO3) =mg, 又Na2CO3~BaCO3, n (Na2CO3) =n (BaCO3) =m/197mol, 故Na2CO3样品的纯度为 (106m/197w) ×100%。
方法二:该方法原理是让样品与硫酸反应, 通过测定生成CO2的质量来测定样品的纯度。因此, 装置乙中应装浓硫酸以除去CO2中的水蒸气, 装置丙吸收产生的CO2, 装置丁防止了空气中的CO2、水蒸气倒吸而影响测定结果。测量结果偏低, 原因在于生成的CO2未被完全吸收;或是因为生成的CO2部分留在装置甲中;还可能是因为气流过快, CO2未能被NaOH溶液吸收完全。
答案: (2) 过滤 (3) (106m/197w) ×100% (4) 浓硫酸 吸收CO2中的水蒸气 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丙 (5) 装置中残留的CO2没有被丙中的NaOH溶液吸收 气流过快, CO2未来得及被丙中的NaOH溶液吸收
(6) 如下图 (答案合理即可)
【易错点回顾】
化学实验的设计和评价是综合应用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 结合化学知识, 根据要求设计实验步骤, 并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过程。在解答有关化学实验设计及评价试题时, 常见的错误有以下几点:
(1) 不能明确实验目的和反应原理而出错。由于未能通过审题弄懂题目要求“做什么”或“怎么做”, 就急于确定实验方案, 选择药品和装置, 确定操作步骤, 造成设计出与实验目的不符或不是最简单的实验步骤。
(2) 审题能力差, 挖掘不出隐蔽性条件而出错。由于审题能力较差, 不能充分利用题目中提供的条件, 特别是一些隐含条件, 对重要提示不敏感, 难以发现突破口。
(3) 不能灵活迁移而出错。由于缺乏思维灵活性, 不能准确理顺整个实验过程, 对新情境联想不到相关的旧知识点, 使其思维迁移受阻。
(4) 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表述不清而出错。由于思维能力不全, 书面表达能力较差, 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抓住关键, 实验结论表达不够准确、不精练、描述不完整等。
(5) 定量计算实验数据处理不当而出错。定量计算时, 不能很好地分析处理题给实验数据, 搞不清已知与未知的关系, 无法计算。
(6) 解决操作细节问题难与实验情景紧密结合, 出现违背科学性或违背常理的解答。如用H2还原氧化铜的操作时, 易错答成“H2还原氧化铜结束后, 先停止通氢气, 后撤酒精灯”。
(7) 设计过程缺少科学性、可行性、安全性、简约性。如点燃或加热通有可燃性气体的装置前, 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 否则易发生爆炸事故, 不符合实验设计的安全性。
【专项训练】
1.下列实验设计和结论相对应的是 ( )
A.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中, 加适量乙醇, 振荡后静置, 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
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该气体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C.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Ba (NO3) 2溶液, 再滴加稀盐酸, 产生白色沉淀, 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
D.将含少量HCl的FeCl3溶液加热, 可得纯净的FeCl3溶液
2.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测量mg铜银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收集到的VL气体全为NO
B.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
C.操作Ⅱ应是洗涤
D.铜的质量分数为:
3.爆竹的成分之一是黑火药。它是由硫黄粉、硝酸钾和木炭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为了探究其爆炸原理, 某化学学习小组开展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1:
猜想2:
【设计实验】
为了探究黑火药反应原理, 设计如下图所示的装置: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取不同种的黑火药进行实验, 实验现象不同。甲同学的实验现象是A、B中溶液都褪色, C中无明显变化;乙同学的实验现象是A、B、C中都无明显现象。
(1) D装置盛装的溶液是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作用:______。
(2) 甲同学实验中, C装置无颜色变化, 由此推知______。
(3) 由甲同学的实验现象推知______正确 (填“猜想1”或“猜想2”) , 由乙同学的实验现象推知______正确 (填“猜想1”或“猜想2”) , 二者现象不同的本质原因是______。
(4) 现用一包黑火药, 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分离提纯硝酸钾, 简述操作方法:______。
4.某校化学小组的同学开展测定Na2SO3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中Na2SO3质量分数的探究实验, 他们提出下列实验方案:
【方案一】气体分析法
(1) 甲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 把xg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后, 测定产生的SO2气体的体积。实验开始时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2) 乙同学用图2代替图1中的收集装置, 则所测SO2气体的体积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你的改进方案是______。
(3) 丙同学用图3装置测定SO2的质量, 该装置存在较多缺陷, 从而导致实验误差, 请你指出其中的一处缺陷:______。
【方案二】沉淀分析法 (如图所示)
(4) 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该固体混合物中Na2SO3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_____ 。
(5) 丁同学在用方案二实验时, 发现实验结果与预期相差较大, 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及验证方法:______。
参考答案:1.B 2.D 3. (1) 澄清石灰水
例1图1所示实验装置应用于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和硫酸铜晶体,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图1
A.用图1甲装置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硫
B.用图1乙装置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水稀释
C.用图1丙装置过滤出稀释后混合物中的不溶物
D.用图1丁装置将硫酸铜溶液蒸发浓缩后冷却结晶
解析本题以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和硫酸铜晶体为题材,结合图示,考查了反应制备装置、气体收集原理及反应后物质的分离原理等。二氧化硫比空气重,瓶口向上,又在密闭系统收集,故收集时进气管应伸到瓶底,出口管在瓶口,故选项A错误。反应后的混合物有浓硫酸,浓硫酸密度比水大,稀释放出大量的热,图1乙装置是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水稀释,会导致水沸腾向外飞溅伤人,存在安全隐患,应把反应后的混合物慢慢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故选项B错误。图1丙是考查了过滤操作,未用玻璃棒引流,故选项C错误。选项D是从硫酸铜溶液蒸发浓缩后冷却结晶获得硫酸铜晶体,故选项D正确。
答案:D
实验目的操作
A欲证明CH2=CHCHO中含有碳碳双键滴入酸性KMnO4溶液
B欲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向混合液中加入浓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
C证明SO2具有漂白性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D确定碳和硅两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测同温同浓度Na2CO3和Na2SiO3水溶液的pH
解析本题以表格式呈现,考查了化学实验设计方案正误判断的知识。选项A的实验目的用酸性KMnO4溶液来证明CH2=CHCHO中含有碳碳双键,而CH2=CHCHO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醛基,酸性KMnO4溶液可以把两者氧化而褪色,达不到证明CH2=CHCHO中含有碳碳双键,故选项A错误。选项B的实验目的是欲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生三溴苯酚不溶于水,但能溶于苯,所以除去了苯酚又引进了新的三溴苯酚杂质,故选项B错误。选项C欲证明SO2具有漂白性,SO2的漂白原理是SO2与某些有色物质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无色不稳定的物质量具有漂白性,而本题的操作是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是因为SO2的还原性,将酸性KMnO4还原而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选项C错误。选项D是利用了非金性越强,其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形成的最高价含氧酸钠盐的水解程度就越弱的原理,因非金属最高价含酸钠盐水解呈碱性,所以可利用测定溶液的pH大小来比较碳和硅两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方案可行且好操作,故选项D正确。答案:D
例3图2所列各装置能够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图2
A.用装置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乙酸
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
C.用装置丙制取无水MgCl2
D.用装置丁制取乙烯
解析图2甲中NaOH浓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乙酸,乙酸乙酯在NaOH浓溶液中会发生水解而影响乙酸乙酯的产量,方案设计不严密,故选项A错误。图2乙中的目的是用AgNO3溶液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与AgNO3反应生成AgCl沉淀,促进氯气与水反应, AgNO3溶液也能吸收氯气,所以选项B方案设计错误。MgCl2·2H2O在加热时发生促进Mg2+的水解,生成Mg(OH)2, Mg(OH)2受热分解生成MgO,所以在氯化氢气流保护下抑制装置Mg2+的水解,并以氯化氢气流带走结晶水,故选择项C正确。图2丁是用浓硫酸与乙醇在170℃条件下反应备乙烯,该反应对温度控制要求较高,否则副反应较多,乙烯的产率低,温度控制不好就得不到乙烯,若反应温度在140℃时主要生成乙醚,所以要用温度计来调控反应液的温度,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液面以下,故选项D错误。
答案:C
(一)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作用及内容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是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宏观调控,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引导和促进各类资源合理配置,优化投资结构,减少和规避投资风险,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2006年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规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包括财务评价(也称财务分析)和国民经济评价(也称经济分析)。财务评价是在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的前提下,从项目的角度出发,计算项目范围内的财务效益和费用,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评价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国民经济评价是在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前提下,从国家经济整体利益的角度出发,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分析项目的经济效率、效果和对社会的影响,评价项目在宏观经济上的合理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内容的选择,应根据项目性质、项目目标、项目投资者、项目财务主体以及项目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程度等具体情况确定。对于费用效益计算比较简单,建设期和运营期比较短,不涉及进出口平衡等一般项目,如果财务评价的结论能够满足投资决策需要,可不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对于关系公共利益、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项目,除应进行财务评价外,还应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对于特别重大的建设项目尚应辅以区域经济与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方法进行国民经济评价。
(二)设计方案评价、比选的原则与内容
1.设计方案评价、比选的原则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要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经济评价,应系统分析、计算项目的效益和费用,通过多方案经济比选推荐最佳方案,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可行性、经济合理性、投资风险等进行全面的评价。由此,作为寻求合理的经济和技术方案的必要手段——设计方案评价、比选应遵循如下原则:
(1)建设项目设计方案评价、比选要协调好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关系。即在满足设计功能和采用合理先进技术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投入。
(2)建设项目设计方案评价、比选除考虑一次性建设投资的比选,还应考虑项目运营过程中的费用比选,即项目寿命期的总费用比选。
(3)建设项目设计方案评价、比选要兼顾近期与远期的要求。即建设项目的功能和规模应根据国家和地区远景发展规划,适当留有发展余地。
2.设计方案评价、比选的内容
建设项目设计方案比选的内容在宏观方面有建设规模、建设场址、产品方案等;对于建设项目本身有厂区(或居住小区)总平面布置、主题工艺流程选择、主要设备选型等;小的方面深圳市一览网络有限公司
中国最大最权威造价咨询行业专业招聘平台
有工程设计标准、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结构形式、建筑安装材料的选择等。一般在设计方案评价、比选时,应以单位或分部分项工程为对象,通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对比,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三)设计方案评价、比选的方法
建设项目多方案整体宏观方面的评价、比选,一般采用投资回收期法、计算费用法、净现值法、净年值法、内部收益率法以及上述几种方法同时使用等。对建设项目本身局部多方案的评价、比选,除了可用上述宏观方案比较方法外,一般采用价值工程原理或多指标综合评分法(对参与评价,比选的设计方案设定若干评价指标,并按其各自在方案中的重要程度给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和评分标准,计算各设计方案的加权得分的方法)比选。
在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多方案比选多属于本身局部方案比选,或者是更具体的、小的方案比选,一般采用造价额度、运行费用、净现值、净年值法进行比选,极特殊的、复杂的方案比选采用综合的财务评价方法。下面简单地介绍造价频度、运行费用、净现值比选法。
(1)造价额度法:甲方案工程造价为A,乙方案工程造价为B;如果AB,则选择乙方案。
(2)运行费用法:甲方案年运行费用为A,乙方案年运行费用为B;如果AB,则选择乙方案。
(3)净现值法:甲方案工程造价为A、年运营费用为N、年销售收入为P,乙方案工程造价为B、年运营费用为M、年销售收入为Q,计算期为10年。
甲方案净现值=-A×I1+∑(P-N)×In
(6-1)
乙方案净现值=-B×I1+∑(Q-M)×In
(6-2)
式中 I1——第1年折现系数;
In——第n年折现系数,n从2到10。
如果乙方案净现值<甲方案净现值,则选择甲方案;如果乙方案净现值>甲方案净现值,则选择乙方案。
(四)设计方案评价、比选应注意的问题
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比选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工期的比较。工程施工工期的长短涉及管理水平、投入劳动力的多少和施工机械的配备情况,故应在相似的施工资源条件下进行工期比较,并应考虑施工的季节性。由于工期缩短而工程提前竣工交付使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应纳入分析评价范围。
深圳市一览网络有限公司
中国最大最权威造价咨询行业专业招聘平台
(2)采用新技术的分析。设计方案采用某项新技术,往往在项目的早期经济效益较差,因为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需要有一段时间来掌握和熟悉新技术后方可实现。故此进行设计方案技术经济分析评价时应预测其预期的经济效果,不能仅由于当前的经济效益指标较差而限制新技术的采用和发展。
(3)对产品功能的分析评价。对产品功能的分析评价是技术经济评价内容不能缺少而又常常被忽视的一个指标。必须明确评比对象应在相同功能条件下才有可比性。当参与对比的设计方案功能项目和水平不同时,应对之进行可比性换算,使之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可比条件:①需要可比;②费用消耗可比;③价格可比;④时间可比。
(五)设计方案评价、比选对工程造价确定和控制的影响
工程建设项目由于受资源、市场、建设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拟建项目可能存在建设场址、建设规模、产品方案、所选用的工艺流程不同等多个整体设计方案,而在一个整体设计方案中亦可存在厂区总平面布置、建筑结构形式等不同的多个设计方案。显然,不同的设计方案工程造价各不相同,必须对多个不同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评价分析,为建设项目投资决策者提供方案比选意见,帮助他们选择最合理的设计方案,才能确保建设项目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做到技术先进,从而为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提供前提和条件,最终达到提高工程建设投资效果的目的。此外,对于已经确定的设计方案,造价工作人员也可依据有关技术经济资料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提出优化设计的建议与意见,通过优化设计和深化设计使技术方案更加经济合理,使工程造价能得到合理的确定和有效的控制。
深圳市一览网络有限公司
学生学习小组评价方案
一、遵循原则
1、公平、公开、公正原则;
2、激励原则;
3、互帮互助原则。
二、小组座次安排方案
八年级分组方法:
把学生分为①②③④⑤⑥六类,①为第一类,④为第二类,②为第三类,③为第五类,⑤为第四类,⑥为第六类,安排座次方法为:
从左到右排列,前排为:⑥④⑤,②①③后排为,依次排列。
七、九年级分组方法:
把学生分为①②③④四类,①为第一类,②为第三类,③为第二类,④为第四类,安排座次方法为:
从左到右排列,前排为:③④,后排为②①,依次排列。
三、小组考评办法
1、采用小组积分制和个人积分相结合的办法。
2、课堂积分办法: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解答一个问题、参与一次展示,六人小组按①④、②⑤、③⑥、分别计1、2、3分,四人小组①③、②④分别计1、2分,授课教师要及时填写在黑板右侧的课堂积分公布栏内,便于班级内部做好考评记录;每节课内,小组个人积分差距超出4分时,最高积分者回答问题时,不给该小组计分;上课个人积极回答问题,受到老师表扬的加1分;小组活动积极、活跃、效果很好、得到老师表扬的每人加1分;公开课积极回答问题,所有回答人员每人加1分。
3、教室内违纪扣分办法:学生必须做到入室即静,保护卫生,被老师点名批评每人扣2分。晚自习预习时间乱扔垃圾、闲聊、乱窜,不认真预习,有1人说话扣1分;课堂上,组间讨论声音较大、组员不认真倾听被老师点名的每人次扣小组积分2分;课间教室追逐打闹的每人次扣小组积分3分;若教室内打架斗殴、无理顶撞老师每人次扣小组积分5分,并计入小组档案;本学期内,若后期有两周小组表现为优秀或获老师点名表扬2次的可取消处分,否则,该小组取消学期评优资格
4、考试违纪扣分办法:若学校组织的考试或科任教师组织的随堂检测出现作弊,每人次扣小组积分5分,并计入小组档案,本学期内,若后期有两周小组表现为优秀或获老师点名表扬2次的可取消处分,否则,该小组取消学期评优资格。
5、作业完成积分办法:作业分小组上交,注明组别及分类等级,教师批阅时要分小组评定出等级,依次为优秀、良好、较差三类,依次给小组积分分别为3分、2分、0分;作业出现抄袭现象的每人次扣小组积分2分。
6、物品摆放积分办法:上课前,迅速做好课前准备,课桌上不的摆放与本节课学习无关的东西,没有做到位的小组每次扣2分。
7、考试积分办法:每次教导处组织的考试按小组均分排名依次积分,每名次间差距为1分;小组最后一名排名积分,每名次间差距为1分;学科测试获得单科第一的加1分,考试中单科第一加1分,两个单科第一,再加2分,三个单科第一,再加6分,依次类推。年级前50名的按照50—1类推加分;进步名次超过5名加1分,超过10名以上加5分。
四、小组成员职责
1、大组长职责:①管好纪律;②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学习问题);③提出困惑(大组讨论后仍无法解决的学习问题);④组织讨论;⑤督促检查(督促检查组员的预习,落实学习任务);⑥作好记录(各组员的积分记录,为小组内个人评比做好准备)。
2、小组长职责:①管好纪律;②检查落实(检查组员的预习,落实学习任务);③答疑解惑;④提出困惑(小组讨论后仍无法解决的学习问题);⑤组织讨论。
3、组员职责:①服从安排;②遵守纪律;③提出困惑;④认真倾听;⑤温故互查。
五、奖励措施
1、小组奖励措施:
①班内每周小组积分前三名的小组获“周优秀小组”,给小组每人颁发优秀胸牌一枚,必须佩戴于胸前。
②班内每周评比出进步幅度最大的小组二个获“周奋进小组”,给小组每人颁发奋进胸牌一枚,必须佩戴于胸前。不重复奖励,依次下延。
③每周班会,由班长和记录人员及时公布上周各组积分情况和评奖结果,颁发奖项,提出落后小组问题,督促其迅速改进。
④毎学期月评奖四次,当月获优秀学习小组或奋进小组累计三次的小组可进行评奖,由学校颁发“月优秀小组”胸牌一枚;学校每月张榜公布一次于校大门口,并告知家长。
⑤毎学期末,学校总评奖励一次,奖励采取班评比推荐,教导处考核,学校奖励的办法进行,获奖小组每人颁发“学期优秀小组”奖,并颁发奖品。
2、个人奖励措施:
①各小组中的大组长每周公布一次小组个人组内的积分情况,参与班内排名,积分排名前十名的个人获最佳个人“优秀个人”胸牌。
②班内学生在体育方面、文艺方面、劳动方面、学习方面、品德方面等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颁发“班级之星”胸牌。
③连续四周内获“优秀个人”胸牌和“班级之星”胸牌总和在四个或四个以上的个人获一枚“实验之星”胸牌。
④每月学校在校门口张榜公布校星一次,并告知家长。
⑤毎学期末,学校总评奖励“实验之星”一次,奖励采取班评比推荐,教导处考核,学校奖励的办法进行,获奖个人颁发“先进个人”奖,并颁发奖品。
备注:
1、严格按照本细则执行,如有异议,可提交班委会讨论解决。
2、此细则为暂行,尚在讨论商榷期,欢迎同学们积极提出好的建议。
3、如有不完善的地方,随时进行补充说明。
实验中学教导处
1.A D
2.⑴不能 在酸性溶液中,NO3-能将SO32-氧化成SO42-、造成结果误差。
⑵保证得到的沉淀都是BaSO4,没有BaSO4
⑶连续两次称量的质量不变。
⑷(
第二节:性质方案的设计
1.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小刀、一面涂有石蜡层的铜板。
实验操作步骤:
步骤
操作
现象
结论
(1)
在FeCl2(aq)中滴加Cl2(aq)
FeCl2(aq)浅绿色
Cl2(aq)能把Fe2+氧化为Fe3+
振荡,观察
溶液变成棕黄色
滴入3滴KSCN
血红色
FeCl2(aq)中滴入KSCN(aq),Cl2(aq)中滴入KSCN(aq)
无明显现象
将两者混合
血红色
(2)
FeCl2(aq)加入稀NaOH(aq)观察
白色沉淀立即变成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在碱性条件下O2可把Fe2+氧化为Fe3+
(3)
3mL FeCl3加入约10g铁粉、振荡、静置;观察
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
Fe3+可被Fe还原生成Fe2+
再滴入KSCN溶液观察A
无明显变化
(4)
在涂有石蜡的铜板上用小刀刻字(刻去石蜡,露出铜板),把刻过字的铜板浸在FeCl3饱和溶液静置一段时间,用清水洗净残液,再用热水除去石蜡观察
铜板留下明显的凹型字
Cu被Fe3+溶解
2.(1)研钵
Fe2O3+6HCl=2 FeCl3+3H2O或 Fe2O3+6H+=2Fe3++3H2O
(2)0.1mol/L KSCN;立即显通红色;FeCl3+3KSCN=Fe(SCN)3+3KCl
(3)加入的NaOH被HCl中和,未生成Fe(OH)3 红砖中Fe3+的含量很低,生成的Fe(OH)3浓度未能达到饱和。
针对性测试题一
一、选择题 1.B 2.C 3.BC 4.AD 5.B 6.B
二、填空题7.结构 性质 用途 制法;结构特点
8.溴水、Na2SO3溶液;溴水颜色逐渐褪去。
Na2S溶液、Na2SO3溶液、稀H2SO4。有淡黄色的沉淀生成。
9.(1)取少量氨水,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然后向其中加入少量CH3COONH4晶体,振荡,可看到红色变浅,说明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说明氨水是弱碱。
(2)取少量NH4Cl晶体溶于水,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说明NH4+水解,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说明氨水是弱碱。
第三节:检验方案设计
1. (1)给四种末知溶液编号。用四支试管分别取四种溶液各1ml。用洁净的铂丝分别蘸取四种测溶液做焰色反应,火焰显黄色的说明有钠离子。
(2)在(1)中不显黄色的三种溶液中各滴入5滴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迅速转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说明含有Fe2+。。
(1) 在(2)只有白色沉淀的试管中,继续滴加NaOH溶液,白色沉淀溶解说明原溶液有Al3+。。
(2) 在(3)中白色沉淀不溶解的试管中再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沉淀溶解说明原溶液含有Mg2+
(3) 另用四支洁净的试管,各取1ml原溶液。向各试管中滴加少量稀硝酸,再加适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均含有SO42-离子。
2.(1)C
(2)取等体积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入盐酸(记录滴数)直至不产生气体为止,所消耗盐酸的量较多的是碳酸钠,较少的是碳酸氢钠。
第四节:化学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
1.(1) ①b c a c d;
吸收NH3 ,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C中;固体由黑变红。
②(18mCuO/mH2O)-16 ③ A C
(2)AC
2.(1)HCl;浓H2SO4滴入浓盐酸中,吸水放热,使HCl气体逸出
(2)干燥HCl气体;冷凝回流乙醇蒸气
(3)CH3CH2Cl;CH3CH2OH+HCl
(4)CH3CH2OH和HCl反应生成CH3CH2Cl和H2O,无水硫酸铜遇水变成胆矾显蓝色。
(5)乙醇分子中的羟基可被氯化氢分子中的氯原子取代。
针对性测题(二)
选择题1.AB 2.A 3.B 4.D 5.D 6.C 7.A 8.D 9.AD 10.B
11.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简述)
①
溶解
将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入98%硫酸中,充份搅拌直到固体不再溶解。
②
过滤
安装好过滤装置,将①的悬浊液沿玻璃棒加入过滤器中过滤
③
稀释或沉淀
在另一烧杯中,放入适量蒸馏水,将②的滤液沿玻璃棒慢慢加入该烧杯并不断搅拌
④
过滤
重新安装过滤装置,将③的悬浊液沿玻璃棒加入过滤器中过滤
⑤
洗涤沉淀
向④的过滤器中注入少量蒸馏水,使水面浸过沉淀物,等水滤出后,再次加水洗涤,连洗几次
⑥
检验沉淀是否洗净
用小试管从⑤的漏斗下口取出少量洗出液,滴入BaCl2溶液,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沉淀已洗净。
12.(1)②⑤⑥③⑥④⑦
(2)NH4Cl KCl
(3)自然风干(因NaHCO3受热易分解)
13.方案Ⅰ:偏低
方案Ⅱ:①托盘天平(砝码)、药匙、酸式和碱式滴定管、锥形瓶
② B ③
方案Ⅲ: ①保证CaCO3完全分解
②应在干燥中冷却,防止生成的CaO与空气中的CO2、H2O反应,造成质量改变而产生误差。
方案Ⅳ:①A、B ②C ③偏高
方案Ⅱ
方案Ⅰ:气体体积难以准确测量
一、健全机制, 搭建平台———项目组活动制度化
1. 建立项目工作机构。
学期伊始, 我校在通过评审, 成功申报为苏州市“义务教育质量综合改革”项目学校的基础上, 就着手组建了项目领导小组, 并按照活动要求构建了活动网络, 搭建活动平台。我们成立了由校长室、德育处、教导处、教科室共同组成的项目领导机构。校长室、教科室负责项目方案的策划、制订。学校还专门成立了以冯美虹副校长为组长, 沈利民、朱曙岚、吴淑英等10位老师为成员的“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项目专项工作小组, 明确了各条线、部门的项目工作内容, 构建了以分管校长主抓, 德育处、少先队、心理咨询室等条线构成的活动网络。
2. 制订修改项目实施方案。
围绕研究目标, 结合学校实际, 我们先后制订了《生本教育形态下小学生评价机制的实践研究方案》、《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的实践研究方案》、《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实验项目方案》等实施方案, 在广泛征集意见的基础上, 几易其稿, 最后以“苏州市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项目之《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的实践研究方案》参加了4月1日市教育局举行的项目启动仪式暨专家首次指导活动的小组交流, 并得到了恽敏霞、吴举宏、董洪亮、陈玉琨等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的点评。专家指导组的加盟, 成为了我校项目研究的助推器, 让我们树立了信心, 增强了力量。之后, 我们按照专家意见再度认真修改、完善方案。
二、专家引领, 搭建框架———项目组研究活动有起色
5月27日, 我们报请市教育局基教处领导同意, 专门邀请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主任董洪亮博士来校指导, 区教育局陆巧明副局长专程陪同。学校校长室全体成员、项目组全体成员及教科室、教技室主任参加了这次活动。董主任从“你认为当前评价出了什么问题?”、“你认为评价有什么需要或值得改进的地方?”这两个问题入手, 仔细听取了与会成员对项目的认识、思考和设想, 并逐个耐心点评。在相互对话交流的过程中, 大家逐步统一了认识, 明晰了研究的思路———“以评价改革促进学校整体改革”。
在此基础上, 我们还制订了黄桥实验小学评价改革的行动方案。先期以行动研究的方式积极开展评价项目的研究。主要内容有———
1. 从立德树人的高度来构建立体的指标框架。
改“学业水平”为主的一维评价为立体的多维评价。把《意见》中的五大板块、20项关键性指标细化、具体化为学生能做到的, 可分年段来考查、可评比的评价条目, 并把评价贯穿于日常教育过程中。
2. 以增量变化来构建动态的评价体系。
把重总结性评价转移到重过程性评价上来, 关注师生在学习、工作中的增量变化, 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和闪光点, 并以合理的形式在各层级平台上展示。让评价成为与过程相平行的有效手段, 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和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3. 以集体力量来发挥评价的诊断作用, 培养师生自我意识。
遵循平行教育原则, 引导师生在班级评价、群体评价中认识自己, 提高自己, 完善自己, 培养自我意识, 提高自我能力。
三、规范管理, 夯实流程———项目研究工作有成效
依托江苏省教科研先进集体这个平台, 我们从一开始就把本项目的研究工作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来实施和管理。我们建立了项目研究的组织, 构建了项目研究的操作平台, 并成功申报了《生本教育形态下小学生评价机制实践研究》这一市级“十二五”课题。项目组先后活动4次。学校五年级全体学生还按照市局统一部署, 参与了上海市闵行区“绿色评价”改革项目的学业测试和问卷调查活动。此外, 我们还加强了项目管理, 营造良好的氛围。一是加强了项目信息报送工作。二是按照学校教科研工作规范开展好项目组活动。三是加强重点项目过程管理, 并做好相应的协调、跟踪、服务工作。
四、下阶段项目工作重点
董主任的来校指导, 为我校的项目推进开启了“以评价改革促进学校整体改革”的思路, 初步形成了我们黄桥实验小学评价改革的行动方案。下阶段, 我们将在专家的指导下, 因地制宜地以评价为主题, 优化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重点工作有———
1. 改变校园环境。就是用新的教育主张来改变校园文化, 优化校园环境, 把自己的教育主张充分地表现出来。
2. 改进教育教学过程。就是用崭新的教育理念来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一、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1.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及所选用的药品和仪器,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并且从几种方案中分析选择出最佳方案。
(1)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2)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如图2所示)
(3)物质的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
①对试样进行外观观察。
②对固体、液体样品只能取少量进行检验,留一定的试样备用。
③检验时除了要考虑各物质的特征反应外,还要排除物质间的干扰。
④充分利用离子的特征反应。
⑤确定检验操作顺序要“先简后繁”。
⑥确定物质检出顺序要“先活后惰”。
2.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1)首先必须认真审题,明确实验的目的,弄清题目有哪些新的信息,综合已学过的知识,通过类比、迁移、分析,从而确定实验原理。
(2)选择仪器、药品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反应物和生成物是否腐蚀仪器、反应是否需要加热及温度是否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等,选择合理的化学仪器和药品。
(3)设计装置、步骤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以及所选用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学生应具备识别和绘制典型实验装置图的能力,实验步骤应既完整又简明。
(4)记录现象、数据全面而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
(5)分析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推理等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化学实验探究
化学实验探究的基本程序梳理,可用如图3所示的流程图表示:
1.提出问题
要提出问题,首先得发现问题,在学习新知识、实践新方法中进行思考、对比、质疑,通过思考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通过探究能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物质的性质。此外,实验中出现异常现象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契机。
2.提出猜想
在实验中,发现了问题不要轻易放过,要查阅资料并与同学和老师交流、讨论,这时有许多问题就可能得到解决,而有一些问题的结论有多种可能(这就是猜想),只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所谓猜想就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解决提出的几种可能的情况。
3.设计验证方案
提出猜想后,就要结合实验室的条件,设计出科学、合理、安全的实验方案,对可能的情况进行探究。实验设计中,最关键的是试剂的选择和实验条件的控制。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实验方案可能会出现问题,要及时进行调整。
4.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认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并及时记录,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分析或计算分析得出结论,如不能得出结论,则要加做实验,或进行对比实验,或将设计的实验改进。若实验中遇到新的问题,则可以推出新的问题进行探究。
例(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
K1=5.4×10-2,K2=5.4×10-5。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4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
。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
(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含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图5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装置H反应管中盛有的物质是。
②能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
(3)设计实验证明:
①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
②草酸为二元酸。
答案:(1)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 冷凝(水蒸气、草酸等),防止草酸进入装置C反应生成沉淀,干扰CO2的检验
(2)①F、D、G、H、D、I CuO
②H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其后的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①向盛有少量NaHCO3的试管里滴加草酸溶液,有气泡产生。
②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草酸的2倍。
解析该试题属于典型的化学实验综合能力测试题,问题(1)与(2),为化学实验基本知识的考查,问题(3),注重侧重能力的考查,考查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具体解答见答案部分。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推荐阅读: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07-12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与实验方案的撰写方法09-25
语文阅读教学实验方案11-11
电子实验室建设方案07-04
实验中学阅读教学操作方案07-18
2实验示范校创建方案06-26
科学实验室实施方案10-21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活动方案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