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理想教学设计

2024-10-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共产主义理想教学设计(精选8篇)

共产主义理想教学设计 篇1

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教育。提高学生立志成才的自觉性,并在行动上努力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复习提问上节课结束之前,我们布置了一道思考题,现在请同学来具体分析一下。(学生回答,教师归纳)(1)一个人不能没有理想。有无理想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之一。人能在定的理性支配下,指明一定的目标自觉地进行创造性的活动。人如果没有理想,就会等同于一般动物。莎士比亚说:“人要是在他的生命盛年,只知道吃饱睡足,他还算个什么东西?简直不过是一头畜牲!”此话虽然尖刻,但却道出一个道理:人活着总有对生活的想法,也即理想,理想人皆有之。(2)一个人只有树立崇高的、远大的理想,才能真正生活得很好。托尔斯泰说:“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这段话说明不同理想对人的生活质量、层次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低微的理想会把人降低到与动物差不多的地位;崇高的理想则会把人引向高尚,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诗人于沙写过这样的一首诗:有它,无它,不一样有它,像船儿有桨能漂滩,能斩浪无它,像一只花公鸡只知为觅食奔忙有它,即使天黑下来也看得见光亮无它,纵然在大白天眼前也一片迷茫它的名字——叫理想

导入新课人类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创造历史,是通过各种典籍一代一代的传播下去的,有时候,一种思想、一本书会产生改变历史进程的伟大动力,1998年是《共产党宣言》出版150周年,150年前出版的这本小册子,就产生过这样的影响。100多年来,尽管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共产党宣言》的魅力,仍然深深地吸引着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人们,为人类的崇高理想——共产主义而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共产主义理想的产生,是人类长期追求美好社会理想的延伸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二、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1.人类对理想的追求经过了漫长道路(板书)(1)古人对理想的追求(板书)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地追求理想和不断地实现理想的过程,从古到今,无不如此。古人对理想的追求,有时表现为对古代神话传说的附会,请同学们看投影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这则神话故事就表现了古代人民想追求光明、征服自然的执着理想。有时表现为对未来世界的憧憬。例如教材上所举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的大同社会,“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有时表现为劳苦民众寻求自身的自由解放,例如教材上举的“等贵贱、均贫富”,“均田免税”,“平买平卖”,“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等口号和社会理想,都反映了劳动人民为争取自由和解放、改善生活处境的愿望和要求。有时则表现为对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宏伟蓝图的描述。到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之后,在人们的社会理想中,产生了空想社会主义者。(2)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想(板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0页第4自然段至第91页第4自然段,了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过程,并思考:①空想社会主义对历史发展有贡献吗?②空想社会主义为什么又是空想的呢?(学生看书、思考、回答后教师归纳,边出示投影片边讲解)①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仅比较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的某些矛盾和罪恶现象,而且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主张和设想,包含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萌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的:a.从客观历史条件看,是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的产物。19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不成熟;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还没有充分暴露,无产阶级在政治上尚未成熟,这种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决定了他们的社会主义必然是空想的。b.从主观认识看,他们不懂得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不懂得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历史使命和伟大力量,因而找不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正确途径。“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19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出版,使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从空想变成了科学。(3)共产主义理想的产生(板书)请同学们看书第92页最后一段并思考,共产主义理想是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凭灵感或推理发现的?它是怎样由空想变成科学的?(学生看书并回答,教师归纳,注意强调:集中了、吸取了、继承了、总结了、揭示了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板书)这是因为它代表和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是为了少数人,而是要为全人类谋利益。b.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进步的理想(板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2页这段小字,并和以前的社会形态相比较,就会发现,共产主义社会确是人类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学生看书)c.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科学的理想(板书)我们教材第92页引用了恩格斯的一段话,从这段话我们看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规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因此,共产主义理想是最科学的。首先是因为它是根据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科学结论。其次,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和阶级斗争的必然产物。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无产阶级,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奠定了坚定的阶级基础,指明了正确的途径。第三,它是100多年来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所证明了的客观真理。长期以来,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者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和大胆探索,因此,共产主义理想不仅是一种理论或设想,也是当今世界上马克思主义者的重大实践,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量显示出不可抗拒的力量。这个问题我们后面还要讲到。提问:共产主义理想是我们的最高理想,但当今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们,共同理想是什么?2.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板书)(1)首先,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基础和必经阶段(板书)这个原理告诉我们,任何质变都是从量的积累开始的,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因此,共产主义理想、共产主义实践也是经过了若干阶段才发展起来、才能实现的。我国各族人民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就是总的发展过程中一个阶段的目标,它的实现就是为共产主义创造条件和打下基础,人类历史就是这样一步步地接近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从这个意义上讲,昨天李大钊等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而抛头颅、洒热血是为了共产主义理想,今天,每个公民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是为共产主义理想增砖添瓦,请同学们看教材第93页的图片和小字资料。同样,作为中学生,今天在校期间努力学习,提高能力、觉悟,明天走上社会干好本职工作,为共同理想贡献力量,也是为实现最高理想所做的努力。《共产党宣言》的出版、发行、得到传播的历史,便划出了共产主义运动从产生到发展的轨迹。(出示投影片)1. 1848年2月

《共产党宣言》首次在伦敦出版

2. 1872年6月

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德文版作序

3. 1882年1月

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俄文版作序

4. 1882年6月

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德文第三版作序

5. 1888年1月

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英文版作序 6. 1890年5月

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德文版作序

7. 1892年2月

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法兰文版作序

8. 1893年2月

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意大利文版作序

9. 1920年8月

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在上海出版

10. 1930年3月

华岗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在上海出版

11. 1938年3月

成仿吾、徐冰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在延安出版

12. 1943年8月

博古校译的《共产党宣言》在延安出版

13. 1948年

莫斯科外文局《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出版

14. 1958年

中共中央编译局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出版

15. 1964年

中共中央编译局根据德文重新校译的《共产党宣言》出版

16. 1978年

成仿吾的《共产党宣言》新译本出版

17. 1998年2月

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150周年纪念版和珍藏版

共产主义理想教学设计 篇2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开放的体系, 需要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联系当代社会时势, 帮助学生从各种实践中充实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 应该说课程要求是很高的, 加上马克思主义原理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就讲授的内容来讲也是十分丰富, 既要面面俱到, 又要安排得当, 需要抓住一个“一以贯之”的主线, 才能破解一线教师如何组织和教授此课程的难题,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认为以理想信念教育作为设计课程体系的红线, 既能灵活调整教学内容, 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基础知识详略得当的安排教学内容, 又能抓住课程的精髓, 以达到“形散而神不散”的教学效果。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主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内容丰富, 看似纷杂, 但如果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线加以梳理, 却有明显的条理和层次性。

该课程包括三个依此递进的内容要求:首先,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理论武器, 是无产阶级的理想信念, 同时无产阶级的解放与人类自身的解放是一致。所以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是人类共同的崇高理想, 理当也是中华民族追寻的崇高理想。其次, 马克思主义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归宿, 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是一致的。最后, 马克思主义指出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仍然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改革开放,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我国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分析, 指出市场经济的并不是万能的, 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的经济体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社会主义作为更为先进的社会制度才能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促进社会的发展。所以发展生产力与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一致的, 这就进一步说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

通过这三个层次的分析, 我们发现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是贯彻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发展规律及政治经济学的一条红线, 课程内容虽然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却不难发现这些内容的安排和讲授都是以贯彻坚持马克思主义正确指导,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理想理念”展开, 也就是说把握了这一点, 也就把握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和灵魂。也为我们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从教材体系向课程体系转换找到了“支撑点”。更为一线教师紧密联系实际, 开拓课程内容, 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2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课程总体设计

在明确了课程体系教学目标后, 即坚定共产主义理想,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现实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如何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机结合, 完成合理课程设计, 关键是抓住学生这个中心, 即课程设计能够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知识基础, 灵活剪裁课程内容, 积极调动学生使其充分参与到课程教授中来。换句话说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如何从“平面”的书本转化为课堂的“立体”, 关键是将书面凝练的语言, 转化为生动的现实内容, 通过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切实关切, 真正让教学内容入心、入脑, 并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念的分析论证, 不断端正和强化学生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具体来说, 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调动学生“知、行、意”综合参与, 落实到本课程即要求通过对崇高理想的追求, 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知识, 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三者各有侧重, 同时又密不可分, 其中所贯彻的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的辩证关系, 知行统一的认识方式, 这也恰恰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事求是的精髓。在总结课程体系设计上应该有如下清晰的认识:

(1) 在课程的讲授时应一开始就应引导学生关注“理想信念”这个主题, 反思人生价值, 关键在未来“理想”设计上下功夫, 引导学生将马克思主义基本愿意这门课程作为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科学认识来加以把握, 正确认识到这种科学认识并不是分类别类实用技能的传授, 而是通过唯物辩证的哲学观思考才可获得的“为人”“为事”之道。具有整体性和长远性, 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课程, 需要长期的磨砺和修养, 要掌握马克思主义, 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认识上, 应强调马克思主义虽然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上, 在深刻认识世界上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科学认识, 但就其自身而言, 同时也是在唯物科学认识之上的理想信念, 不但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同时也是实现无产阶级自身解放和人类崇高理想的理论武器。

(2) 在课程设计中, 还应积极借鉴中国传统“知行合一”的优秀传统, 将“行”作为“知”的一种延续, “行”的实践意义正是对理想的一种追求, 对现实世界的改造。“行”随离不开现实的条件, 但这不是对理想的放弃, 反而是对现实的一种升华, 通过对“行”的坚持, 理想活动才具有了成为现实的可能性。现实是理想的对立面, 人在面对现实时需要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理想, 所以人需要有“意”的进行实践, “意”不仅是现实对理想的修正, 更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中的坚持和丰富。所以在新的课程体系的设计中, 课程的教学不仅要专注知识的灌输, 而且应积极在调动学生“情”“意”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行”的渴望, 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对课程理论的学习。

(3) 我们应该对“理想信念”本身有更加深刻分析, 才能扩展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路。“理想”来源于现实, 其本身就是我们认识现实的一种深刻方式。或句话说, 不同的理想信念, 不同的世界观使我们在面对现实的本身所认识的结论和对此的态度就可能是就是不同的。崇高的理想, 尤其是人类的共同理想积, 能使我们更加深刻和全面地认识现实, 把握现实的本质, 改造现实本身, 本身就能使人呈现出在全面科学基础之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反之, 消极的思想使人满足于低级的趣味, 不对现实做深刻的分析, 缺乏实践动力, 满足一知半解, 肤浅认识, 对待现实态度消沉。换句话说, 在对“理想”的把握上, 我们应该注意“理想”本身就是现实的一部分, 即是人的一种现实状态。一些标榜为“理想”的东西往往却是对现实的一种沉沦和对理想本身的一种放弃, 是缺乏科学认识的一种错误认识, 最常见的就是所谓升官发财的“理想”。这也就要求我们在课程设计中更应关注“现实”, 一方面着眼于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关切点和兴奋点并没有错, 但同时如何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更为关键, 崇高的理想是对现实的超越, 是一种直面问题, 敢于承担的勇气, 从现实中实现升华才是展开理想教育的关键。马克思曾经说过, “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正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键不是要简单地解释和回避问题, 而是要通过实践努力寻求问题的出路。

(4) 理想信念教育课程设计内容的展开与对于现实问题的关注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从根本上讲社会才是更大的学校, 实践才是最好的教材, 课程的学习看似在课堂之上, 当效果的取得却往往在课堂之外。引导学生“国事家事事事关心”, 通过辩证分析来激发学生的理想信念, 把握正确的实践方向, 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认识, 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 才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效果的关键。也就是说, 课程设计的内容应该以现实的问题为焦点, 以学生的关切和关注为出发点, 展开课程教学, 重在对现实问题的分析, 指明科学理论和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以及作为改造现实的强大理论武器, 引导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崇高理想, 坚定学生自觉实践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同时, 在内容的具体展开中, 应注重对现实问题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 力求辩证全面, 这才能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贯彻其间, 才能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复杂关系。

总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在内容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讲解, 而关键是对马克思主义这一实现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崇高理想的认同, 最终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中去。理想信念决定着人生的方向和意义, 而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关键就是要为学生指明正确的方向, 帮助人确立科学的价值理想, 所以, “理想信念”教育必须“一以贯之”, 坚持不懈, 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育的核心内容。

摘要: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授课过程中如何贯彻理想信念教育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也是是这门课程自身的要求和灵魂, 而在贯彻中如何避免零散, 而使其作为一个贯彻课程始终的一根红线, 首先需要结合理想信念的教育要求, 对课程的要求、课程的目标、教学备课内容做一个总体的设计, 这就需要对理想信念教育的地位, 实现的方式在总体上有一个有明确、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理想信念,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设计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 (教师参考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共产主义理想教学设计 篇3

因此,让学生聆听智者的教诲,呼吸英雄的气息,培养他们悲天悯人的情怀,应该成为高中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一、聆听智者的教诲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不仅仅是诗书使人拥有一股“文气”,也是指诗书让人有了做人的精神底蕴。在历史的长河中,在书本的字里行间记录了多少先贤圣哲,他们用超拔的智慧“立德”“立功”“立言”,期待着后来的聆听者和对话者。高中学生都面临着学习、生活、人生选择的种种压力,他们需要指引前行、塑造自我、面对世界的智慧。因此,教师应牢牢地把握好语文课堂这一阵地,让更多的智者走近学生的视野,走进学生的生命。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不是求得一个华丽的结业或高考的分数,而是让学生能够“还生命以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是自我觉悟、自我塑造的过程,还是让学生眼光向外、了解社会人生的过程。真正的生活智者,从来不是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的空想家, 他们要积跬步而至天下。古人的豪气奋发或隐逸归去等种种理想,都指向了自我心灵,都有着对自我人生和家国天下等外部环境的深刻思考,这些都可能为学生即将展开的人生做好铺垫。通过语文课堂,让学生聆听智者的教诲,可以引导他们审视海阔天空的世界,体验复杂的人生真谛,使他们多一分智慧去面对现实,面对人生。

二、呼吸英雄的气息

年轻气盛、热血满怀的高中学生大多有一种英雄情结,语文教材也往往以一种英雄情怀、英雄形象等无法抗拒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需要英雄,需要精神支柱;教育需要英雄,需要学习榜样。所以,教师可以细细挖掘教材,把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建设成为学生情趣盎然的、能够呼吸英雄气息的精神家园,利用语文教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想感情的养成,立场观点、意志性格的建立。例如,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蔺相如为了不与廉颇发生冲突,遇见廉颇“引车避匿”,这种“先国家之急后私仇”的精神,此种高风亮节,多么令人钦佩;而廉颇知道此事后,“肉袒负荆,至蔺相如门谢罪”这种知错即改的胸襟,又是何等光明磊落。人格尊严的表现不仅仅是强硬,强硬只是人格的外层警卫;到了内层,人格的天地是清风明月。

呼吸英雄的气息,让学生能够面对“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勇敢而正确地前行。即使倒下时,也能用独立的头脑、坚强的心灵、高贵的品质站起来。

三、培养悲天悯人的情怀

悲天悯人的情怀是人生的大格局、大境界,语文教师应该自觉地认识到:学校所培养的,不仅仅是争取高分、获取荣誉的工具,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未来、人类的未来、自然宇宙的未来。

教师只有肩负起培养学生悲天悯人情怀的责任,才不愧于教师的使命。

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意义 篇4

沙健孙

2013-3-7 13:41:08来源:2013年1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报》

【核心提示】为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就确定的远大目标。共产党员“是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这是《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共产党员的本质所做的界定。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这个讲话非常重要。

为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就确定的远大目标。共产党员“是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这是《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共产党员的本质所做的界定。

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根本性的意义。一位老革命家曾经这样说过,坚持共产主义理想,我们党即使犯了严重的错误,也还总是会得到纠正的,因为党坚持的总方向是正确的;如果放弃了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前进的总方向不明确了,其结果必定是和平演变。这是讲得很深刻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工人阶级政党一旦放弃了共产主义理想,就会模糊自己的前进方向,降低自己的政治水准,就有可能蜕化变质,变成实际上属于资产阶级类型的政党。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共产主义分为两个阶段,就是它的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列宁把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尽管中国今天离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

还很遥远,但是我们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而社会主义正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这就是说,共产主义同我们今天的实际生活,同我们当前所做的事情,是有着内在的关联的。

对于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意义在于:

第一,只有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才会具有政治上的坚定性。为什么过去我们能够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走向胜利,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有共产主义的信念。苏东剧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低潮,一些不坚定的分子动摇了。但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仍然高举着共产主义旗帜在顽强地斗争,其原因也在于他们懂得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一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不会改变的。

第二,只有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才能在贯彻执行党在当前阶段的路线和政策时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在工作中,我们应该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从当前的实际出发,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任务而奋斗,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这样做的时候,我们仍然应该胸怀远大的目标,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全面、正确地理解党在当前阶段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办好当前的事情,并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进行必要的准备。如果我们忘记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忘记了我们所说的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虽然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向中级阶段、高级阶段发展,那么我们在工作中就不会有预见性、前瞻性,就容易迷失方向,成为没有战略眼光的事务主义者,成为自发倾向的追随者,丧失对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

第三,只有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才能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保

持住党的纯洁性。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老一辈革命家曾经反复提醒我们:我们现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更加要有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信念。他们还提出: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做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

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坚定性,来自理论上的坚定性。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依据对社会发展的科学认识,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期,仍然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所以,我们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重要的一条,就是应当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我的具体建议是:党的领导机关要开列几本书目,如《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等,在一定的期限内,要求所有县级及县级以上干部联系实际,认真学习。如果我们能够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同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献结合起来,而且学懂了、学通了,那么,大家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就容易有共同语言,党内在思想上、行动上的统一就会加强,各级干部在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时就会更加自觉地做到一个中心不偏离、两个基本点不偏废,而我们的各项工作就会做得更好。

共产主义理想教学设计 篇5

1、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b)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A.充分民主和人人平等 B.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 C.充分民主和高度发达 D.充分发展和人人平等

2、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b)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3、党组发挥(a)作用。A.领导核心 B.政治核心 C.政治保证 D.政治监督

4、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出发,提出了(a)这一重大战略思想。A.科学发展观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毛泽东思想

5、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a)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而作出的战略选择。A.初级阶段 B.中级阶段 C.高级阶段 D.发展阶段

6、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发展是(a)A.硬道理 B.强道理 C.新道理 D.大道理

7、邓小平强调,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让人们(a)。A.富起来 B.强起来 C.动起来 D.活起来

8、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d)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A.思想文化 B.社会需要 C.生活需要 D.物质文化

9、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c)的宗旨,老老实实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实实在在创造业绩,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管长远的事。A.为党服务 B.为社会服务 C.为人民服务 D.为国家服务

10、(b),就是包括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金融交易在内的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A.政府职能 B.国家职能 C.社会职能 D.政府部门

11、为了更好地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城市要把更多的财力等社会资源用于带动农村发展,并且更好地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a)创造条件。A.农民增收 B.农民创收 C.农民就业 D.农民培训

12、发展的目标是(b)的,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一种系统的、综合的、整体性的发展。A.计划性 B.总体性 C.社会性 D.国家性

13、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是统筹兼顾、(c)改革的主体。A.协调发展 B.改革创新 C.协调推进 D.因地制宜

14、(a)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A.党的建设 B.经济建设 C.政治文化建设 D.反腐倡廉

15、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必须坚持把(d)紧密结合起来。

A.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 B.加强党的建设和深化改革开放

C.改进党的建设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和谐社会

D.推进党的建设和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16、党员干部要带头弘扬(d)精神。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B.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7、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必须以(d)为根本。A.民主集中制

B.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C.保障党员权利 D.保障党员民主权利

18、(c)是党有效治国理政的根本保证。A.民主集中制 B.科学的领导方式 C.科学的领导制度 D.健全的法规制度

19、我省坚持以思想大解放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2008年9月开展以“坚持科学发展、加快(a)”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成效显著。A.富民强省 B.富省强民 C.富民富省 D.强民强省

20、我省2008年在全国率先颁行(a),以立法手段规范行政程序。

A.《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 B.《湖南省行政程序设计》 C.《湖南省行政问责规定》 D.《湖南省行政立法程序》 21、2008年,我省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和银行存款金额双双过万亿,在全国排位前移两位,步入全国“(d)”。A.十亿元俱乐部 B.百亿元俱乐部 C.千亿元俱乐部 D.万亿元俱乐部

22、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2009年9月开始,到(c)基本结束。A.20#年5月 B.20#年8月 C.20#年2月 D.2009年12月

23、学习实践活动基本结束后,要及时做好活动的总结工作,适时组织群众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满意度测评,群众满意度低的地方和单位,要认真分析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a)。A.“补课” B.“返工” C.纠察 D.检查

24、乡(镇)机关党员干部要按照“扎根基层、融入群众、掌握本领、树立形象”的要求,切实增强“科学发展上水平的能力、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b)、善做群众工作的能力”。A.避开社会矛盾的能力 B.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 C.触发社会矛盾的能力 D.弱化社会矛盾的能力

25、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和广大党员、教师中开展(d)主题实践活动。A.办人民满意学校 B.当人民满意教师 C.做合格的人民教师

D.办人民满意学校、当人民满意教师

26、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b)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共产主义 C.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7、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有关规定收受财物或者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b)论。A.贪污 B.受贿 C.挪用 D.行贿

28、我国社会存在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这个(a)没有变。A.主要矛盾 B.次要矛盾 C.内部矛盾 D.重要矛盾

29、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求我们在始终(b)的同时,努力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A.坚持改革开放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社会主义基本路线不动摇 D.坚持统筹全局,与时俱进

30、全面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进一步把握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a)的科学理论 A.兼容并处 B.与时俱进 C.相互制约 D.相互支持

31、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一是必须(b);二是必须正确处理好涉及全局的重大关系;三是必须把积极进取精神同科学求实态度很好结合起来。A.加强学习B.加强管理 C.加强交流 D.加强总结

32、所谓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就是倾听群众呼声,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b)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A.国家 B.人民群众 C.社会 D.个人

33、确立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A.科学发展 B.与时俱进 C.科技创新 D.改革开放

34、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仅坚持了(b)基本原理,而且抓住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符合历史进步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新期待。A.毛泽东思想 B.马克思主义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

35、(a)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指标,它包含了经济发展目标、政治发展目标、文化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目标、人民生活目标等多方面的内容。A.小康社会 B.小康生活 C.共产主义社会

D.有中国特色的共产主义社会

36、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共分()部分。A.六 B.七 C.八 D.九

37、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a)A.马克思主义 B.马列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38、(a)是党的力量保证。A.集中统一 B.民主集中 C.党内民主 D.党的团结

39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c)队伍。A.支部书记 B.领头羊 C.带头人 D.排头兵

40、为战胜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在抢抓机遇中实现后发赶超,省委省政府清醒认识危机背后蕴藏的重大机遇,变被动为主动、化危机为机遇,把(c)作为应对危机、科学跨越的策略和技巧。A.科学跨越 B.后发赶超 C.弯道超车 D.抢占先机

41、党章明确指出,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全面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全面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反对一切“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d)A.形式主义 B.官僚主义 C.拜金主义 D.“左”

42、党员领导干部还必须参加(d)的民主生活会。A.党组织 B.党委 C.党组 D.党委、党组

43、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和自治州的代表大会,(d)举行一次。A.每两年 B.每三年 C.每四年 D.每五年

44、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是(a)。A.人的全面发展 B.人的片面发展 C.人的多面发展 D.人的四面发展

45、科学发展观核心是(a)。A.以人为本 B.以党为本 C.以国为本 D.以家为本

46、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已初步建立,市场的微观基础已初步形成,政府主要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要强化政府的(a)和公共服务的职能。A.社会管理 B.社会服务 C.公共管理 D.人民服务

47、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致力于发展社会生产力,(d)是历史发展主体、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根本力量,未来社会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必须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国家 B.公民 C.社会 D.人民

48、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根据(b)基本原理,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A.共产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49、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按照(b)、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A.德育全才 B.德才兼备 C.与时俱进 D.坚持创新

50、要始终把学习(b)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来落实,坚持学在前面、用在前面,带动党员和群众学习。A.科学发展 B.科学发展观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解放思想

5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开始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作用的条件下,政府的工作重点要转向市场机制存在缺陷或失灵的领域,把社会管理工作放到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突出加强(d)。A.公共服务 B.经济调节 C.市场监管 D.社会管理

52、国家在西部地区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必须要有新的举措、新的思路就是(b),藏富于民。A.技术支持 B.少取多予 C.扶贫开发 D.贷款优惠

53、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c),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A.重要战略期 B.重要机遇期 C.重要战略机遇期 D.重要战略发展期

54、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必须坚持以(c)为主线。A.执政能力建设 B.先进性建设

C.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D.维护党的领导核心

55、为战胜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在抢抓机遇中实现后发赶超,省委省政府清醒认识危机背后蕴藏的重大机遇,变被动为主动、化危机为机遇,把(c)作为应对危机、科学跨越的策略和技巧。A.科学跨越 B.后发赶超 C.弯道超车 D.抢占先机

56、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模式,为了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2009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建设(d)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点。A.50 B.80 C.90 D.100

57、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b)是难点,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予以突破。A.乡镇、村

B.“两新”组织和流动党员 C.街道、社区 D.卫生单位

58、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要在全省城乡基层党组织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富民强省”主题活动,引导基层党组织争创“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c)”等“五个好”。A.干部作风好 B.群众觉悟好 C.人民群众反映好 D.基层工作好

59、要紧密结合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实际和特点,明确活动主题,精心设计载体。积极开展(a)的党员“双培”等活动,增强党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A.把党员培养成高管,把高管培养成党员

B.把党支部书记培养成高管,把高管培养成党支部书记 C.把党员培养成负责人,把负责人培养成党员 D.把党员培养成掌权人,把掌权人培养成党员

60、流动党员的学习实践活动原则上由(b)负责,流出地党组织协助。A.当地党组织 B.流入地党组织 C.外地党组织 D.挂职靠地党组织

6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abd)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毛泽东思想

D.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6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力(abcd)。A.转变职能 B.理顺关系 C.优化结构 D.提高效能

63、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能力的培养,重点是提高(abcd)本领。

A.谋划发展、统筹发展 B.优化发展、推动发展 C.群众工作、公共服务 D.社会管理、维护稳定

64、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应重点加强年轻干部的(abcd)。A.党性修养 B.能力培养 C.作风锤炼 D.实践锻炼

65、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必须从(a)中产生。A.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 B.中央委员 C.中央政治局委员 D.中央书记处书记

66、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在(a)领导下进行工作。A.党的中央委员会 B.中央政治局

C.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D.中央书记处

67、新中国建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a)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关于发展问题的很多重要思想。A.一 B.二 C.三 D.四

68、江泽民同志始终强调抓住发展不放松,提出了“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a)”。A.第一要务 B.第二要务 C.首要任务 D.重要任务

6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a),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A.改革开放 B.统筹安排 C.重点发展 D.与时俱进

70、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保障人的(a)为重点。A.权益 B.进步 C.人格 D.自由

71、重建(d),就是要我们有所敬畏,像圣徒般虔诚地敬畏终极价值,把终极价值当作评价我们一切制度和规范,以及政策措施优劣的最高标准、终极标准,对一切现存的规范和政策进行全面的审视和追问,用终极标准去衡量它的好坏,并把这种追问当作一种信仰去追求,当作一种永恒的精神去弘扬。A.人与社会的联盟 B.人与人的联盟 C.人与自然的联盟 D.人与终极价值的联盟

72、(a)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毛泽东思想

73、开展深入学习实践(d)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A.马克思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科学发展观

74、政府要减少对市场直接干预,加强对市场行为、(c)的监督管理。A.市场管理 B.市场规律 C.市场经济 D.市场秩序

75、(c)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A.工业现代化 B.农业现代化 C.经济现代化 D.科学现代化

76、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c),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A.重要战略期 B.重要机遇期 C.重要战略机遇期 D.重要战略发展期

77、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必须把(d)放在首位。A.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B.坚持科学发展观 C.解放思想 D.思想理论建设

78、(d)是党的生命。A.集中统一 B.民主专政 C.人民民主 D.党内民主

79、为战胜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在抢抓机遇中实现后发赶超,省委省政府清醒认识危机背后蕴藏的重大机遇,变被动为主动、化危机为机遇,把(c)作为应对危机、科学跨越的策略和技巧。A.科学跨越 B.后发赶超 C.弯道超车 D.抢占先机

80、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要在全省城乡基层党组织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富民强省”主题活动,引导基层党组织争创“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c)”等“五个好”。A.干部作风好 B.群众觉悟好 C.人民群众反映好 D.基层工作好

81、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分3个阶段,可压茬进行。第一阶段是学习调研,第二阶段是分析检查,第三阶段是(b)。A.检验提高 B.整改落实 C.自查自纠 D.上级检查

82、流动党员的学习实践活动原则上由(b)负责,流出地党组织协助。A.当地党组织 B.流入地党组织 C.外地党组织 D.挂职靠地党组织

83、党组织讨论决定问题,必须执行(b)的原则。A.个人服从党的组织 B.少数服从多数 C.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 D.全党服从中央

84、党组织对党员作出处分决定,应当实事求是地查清事实。处分决定所依据的事实材料和处分决定必须(b),听取本人说明情况和申辩。A.政治保证 B.保证监督 C.政治核心 D.领导核心

85、党的十七大进一步阐述了(a)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A.科学发展观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毛泽东思想

8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a),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A.改革开放 B.统筹安排 C.重点发展 D.与时俱进

87、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a)的关系 A.人口、资源、生态环境 B.改造自然 C.精神文明建设 D.人与自然

88、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挥人民(a)精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A.首创 B.团结一致 C.艰苦奋斗 D.创新

89、要实现全面发展,就必须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处理好由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伴生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因此,(d)是实现全面发展的正确道路和恰当途径。A.可持续发展 B.全面发展 C.统筹兼顾 D.协调发展

90、开展深入学习实践(c)活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A.改革开放 B.经济建设 C.科学发展观 D.科技发展

91、增加就业,就是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广开就业门路,努力把(b)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限度内。A.失业人数 B.失业率 C.失业团体 D.失业

92、中国共产党肩负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以及社会主义制度(b)的历史使命。A.高速发展 B.自我完善 C.高速完善 D.快速发展

93、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已任,坚持把(b)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A.马列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94、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c),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A.重要战略期 B.重要机遇期 C.重要战略机遇期 D.重要战略发展期

95、为战胜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在抢抓机遇中实现后发赶超,省委省政府清醒认识危机背后蕴藏的重大机遇,变被动为主动、化危机为机遇,把(c)作为应对危机、科学跨越的策略和技巧。A.科学跨越 B.后发赶超 C.弯道超车 D.抢占先机

96、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在基层开展,直接面对基层群众,群众的(c)更高,期盼更直接、更具体。A.期望 B.要求 C.关注度 D.理解

97、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b)是难点,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予以突破。A.乡镇、村

B.“两新”组织和流动党员 C.街道、社区 D.卫生单位

98、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要在全省城乡基层党组织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富民强省”主题活动,引导基层党组织争创“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c)”等“五个好”。A.干部作风好 B.群众觉悟好 C.人民群众反映好 D.基层工作好

99、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践行科学发展观要广泛开展以“争创人民满意的医院,(c)”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A.争当群众的好朋友 B.争当人民的白衣信使 C.争当人民满意的白衣天使 D.争当群众信任的好大夫

100、党的基层委员会是设立纪律检查委员会,还是设立纪律检查委员,由(a)根据具体情况决定。A.它的上一级党组织 B.它的上一级党委 C.同级党组织 D.同级党委

#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有权检查下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并且有权(c)下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对于案件所作的决定。A.批准 B.改变 C.批准和改变 D.批准和撤消

#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基层纪律检查委员会如果对同级党的委员会处理案件的决定有不同意见,可以请求上一级纪律检查委员会予以(d)A.改变 B.撤消 C.审查 D.复查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阐述了(a)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A.科学发展观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毛泽东思想 #新中国建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a)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关于发展问题的很多重要思想。A.一 B.二 C.三 D.四

#邓小平提出现代化建设要始终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a)”。A.硬 B.紧 C.挺 D.拿

#江泽民同志始终强调抓住发展不放松,提出了“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a)”。A.第一要务 B.第二要务 C.首要任务 D.重要任务

#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是(a)。A.人的全面发展 B.人的片面发展 C.人的多面发展 D.人的四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a)是发展。A.第一要义 B.第一意义 C.第一定义 D.第一主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a)。A.党的建设 B.组织建设 C.改革开放 D.作风建设

#社区作为区域性的社会共同体,集中反映了(b)改革中的许多矛盾。A.历史发展 B.社会发展 C.经济发展 D.生产力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共分(c)部分。A.六 B.七 C.八 D.九

#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以抓好发展为第一要务,以(a)为第一责任。A.维护稳定 B.自我管理 C.反腐倡廉 D.公共服务

#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要坚持把工作重心放在(c),抓紧抓好经常性、基础性的工作落实。A.机关 B.企业 C.基层 D.农村

#为战胜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在抢抓机遇中实现后发赶超,省委省政府清醒认识危机背后蕴藏的重大机遇,变被动为主动、化危机为机遇,把(c)作为应对危机、科学跨越的策略和技巧。A.科学跨越 B.后发赶超 C.弯道超车 D.抢占先机

#2006年7月,我省选拔5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到省直机关任正副处长。2009年又从406名竞争者中公开选拔了()名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到省直机关任副处长。A.50 B.60 C.30 D.15

#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要在全省城乡基层党组织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富民强省”主题活动,引导基层党组织争创“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c)”等“五个好”。A.干部作风好 B.群众觉悟好 C.人民群众反映好 D.基层工作好 #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分3个阶段,可压茬进行。第一阶段是学习调研,第二阶段是分析检查,第三阶段是(b)。A.检验提高 B.整改落实 C.自查自纠 D.上级检查

#各级党委要按照(c)的要求,切实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学习实践活动,确保中央和省委关于学习实践活动的要求落实到基层。A.党委负责、系统领导 B.党委领导、系统负责 C.党委负责、系统指导 D.党委领导、系统指导

#(a)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A.发展 B.改革 C.稳定 D.开放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c)A.物质文明 B.精神文明 C.政治文明 D.社会文明

#预备党员必须面向(b)进行入党宣誓。A.党支部所有成员 B.党旗 C.党徽

D.本单位所有成员

#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章(修正案)决议,将(a)写入党章。A.科学发展观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就是从客观现实出发,寻求解决新时期以人为本对执政党建设提出的一系列新课题。A.以人为本 B.求真务实 C.实事求是 D.与时俱进 #当前形势下,科学发展观对以()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更好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A.改革开放 B.科学发展 C.改革创新 D.科学创新

#加强安全工作,是政府履行(b)职能的重要方面。A.公共管理 B.社会管理 C.市场管理 D.国家管理

#(d)是加速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A.加速市场化 B.快速释放后发潜力

C.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和超越 D.科技进步

#(a)是社会组织安身立命之本。它包括对国家法律法规的遵守,对政府管理部门政策导向的积极响应等。A.公信力 B.公信度 C.自信心 D.诚信度

#抓紧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要以(c)为重点。A.提高能力 B.提高党性修养 C.提高素质 D.提高品德素养

#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在基层开展,直接面对基层群众,群众的(c)更高,期盼更直接、更具体。A.期望 B.要求 C.关注度 D.理解

#义务教育学校要围绕“关注学生身心发展,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b)”设计活动载体,为学生多样化发展奠定基础。A.促进师生互动 B.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C.促进老师与家长互动 D.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参加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是我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最基础部分,是直接面向群众提供(a)的主力军 A.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B.看病服务 C.养老服务 D.打针吃药

#(b),是我们的强国之路。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独立自主

#党员的第六条义务是:要切实开展(d),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A.自我反省

B.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C.自我教育 D.批评与自我批评

#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和自治州的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必须有(d)以上的党龄。A.二年 B.三年 C.四年 D.五年

#政府管理的本质就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A.为社会提供服务 B.为人民服务 C.为社会服务 D.管理社会

#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于坚持(a)。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马克思基本原理 C.邓小平理论 D.毛泽东思想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d)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A.与时俱进 B.邓小平理论 C.科学发展观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就是依法对市场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A.市场监督 B.市场监管 C.市场管理 D.市场调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开始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作用的条件下,政府的工作重点要转向市场机制存在缺陷或失灵的领域,把社会管理工作放到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突出加强(d)。A.公共服务 B.经济调节 C.市场监管 D.社会管理

#我们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既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又要注重社会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b)。A.统筹发展 B.协调发展 C.全面发展 D.规划发展

#实行(b),是维护社会治安的一项重要措施。A.治安联防 B.群防群治 C.群策群力 D.封闭式管理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c)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四项基本原则 C.改革开放 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必须把(d)放在首位。A.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B.坚持科学发展观 C.解放思想 D.思想理论建设

#以落实党员(a)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A.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 B.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 C.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监督权 D.知情权、选举权、监督权

#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d)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A.首长负责制 B.集中制 C.民主制 D.民主集中制

#党的干部要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持讲学习、讲政治、(),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A.行为规则 B.行为规范 C.行为准则 D.行动标准

#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是随着(c)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A.科学技术 B.自然 C.实践 D.社会

#全面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b)上来。A.科学创新 B.科学发展观 C.经济建设 D.四项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d)之间的矛盾。A.劳动技能 B.科学技术 C.生产资料 D.生产力

#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a)的战略任务; A.“三步走” B.“八五计划” C.“十五规划” D.“十年计划”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A.发展 B.科教兴国 C.改革开放 D.与时俱进

#坚持统筹兼顾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必须重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创造(b)的外部环境,处理和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A.市场手段 B.公平竞争 C.政府手段 D.政府管理

#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c),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A.重要战略期 B.重要机遇期 C.重要战略机遇期 D.重要战略发展期

#坚持(c)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A.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B.党的群众工作 C.党对军队绝对领导 D.依法治国

#根据基层单位和党员群众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工作,大力宣传中央和省委关于学习实践活动的指示精神,宣传各行各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a)。A.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 B.先进人物 C.好的做法 D.领导集体与个人

#乡(镇)、村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紧密联系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和基层组织建设的实际,围绕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b)这一主题。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D.社会主义农村建设

#坚持(d)就是要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A.发展为了人民 B.发展依靠人民 C.发展造福人民 D.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已初步建立,市场的微观基础已初步形成,政府主要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要强化政府的(a)和公共服务的职能。A.社会管理 B.社会服务 C.公共管理 D.人民服务

#完善社会主义(a)体制是实现新时期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A.市场经济 B.计划经济 C.国家经济 D.社会经济 #我们要进一步坚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毫不动摇地沿着(c)的伟大道路走下去。A.改革创新 B.共产主义社会 C.改革开放 D.经济建设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成为带领人民团结奋斗的坚强领导核心,是通过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赢得的,归根到底,是通过坚持不懈地保持和发展党的(b)赢得的。A.革命性 B.先进性 C.创新性 D.开拓性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努力提高(c)。A.执政水平B.执政能力 C.领导水平D.领导能力

共产主义理想教学设计 篇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共产党人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如今,重新温习这些重要论述,依然能感受到其中的蕴含思想光辉—以信念铸魂,用信仰作骨,坚守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追求—对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我们才能面对困难百折不挠。回顾中国近现代史,西方列强用大炮敲碎了中国的大门,古老中国开始逐渐走向积贫积弱。中华民族不断寻找着救国图强的道路,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失败,直到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共产主义的火种开始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蔓延开来,使得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指引,我们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这种坚毅果敢、顽强不屈震惊了世界;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指引,我们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扫荡和国民党的封锁中,自力更生,鱼水相容,用小米加步枪,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指引,我们挫败了帝国主义的阴谋,在一穷二白的中国大地上建立了一个新中国;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指引,我们才能够拨乱反正,实现今日之辉煌。如今,在全面深化改革和落实十三五规划的伟大时刻,前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坚定信念,不怕困难,攻坚克难,必将创造新的辉煌。

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我们才能排除私心杂念,两袖清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出台了一系列党内法律法规,重拳治腐,有一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倒下了,身败名裂,归根结底,就是丧失了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精神“缺钙”,公心尽失,私欲膨胀。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曾对全党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共产主义的政党唯一的目的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接受人民的监督,这不随时间推移而改变,不随时势变幻而改变。共产党员丧失了理想信念,势必出现宗旨意识逐渐淡薄,热衷于搞形式主义,作风浮躁,不择手段追求个人名利,纪律意识日益淡化,目无组织、纪律松弛,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的纪律背道而驰,失去了对崇高事业的追求,执政意识弱化,缺乏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缺乏科学执政的本领。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党的事业和形象造成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全面从严治党,一个关键就是给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补足精神之钙,治病救人,重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公”心。

语文教育的理想主义特性 篇7

一.语文教材贯注了丰厚的理想精神

语文教材不管如何改版, 其理想精神都一如既往的丰厚。它关注高贵的理想精神, 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向导和动力:把阳光种进学生心田, 并且让它开出鲜艳的花朵;让懵懂无知的孩子变成勇敢而执著的生活强者。语文教材的内容, 大体从三个模块展开:道德理想、人格理想和社会理想。在道德上引导学生关注和同情弱小者, 憎恶强暴, 济危扶困, 总括起来就是善良———善心和良知。在人格上教会学生热爱和尊重生命, 崇尚自由和创造。在社会的理想层面上要求公正和进步, 面向现实而又超越现实, 通过对现实存在的审视、批判而指向理想的未来。

二.语文教师心中充盈着理想主义情怀

理想主义者的语文教师, 盈盈眸光深处, 会皈依单纯;灯火阑珊背后, 会选择平实。只有这样的语文教师才能引领学生遨游于理想精神丰厚的语文经典篇章中;只有这样的语文老师才能把教材中的深邃精神蕴藏释放出来;也只有这样的语文教师才能与教材内容灵犀相通, 谐和共振, 把教材的内容经过心灵的放大传达给学生。反之, 语文教师理想的沦丧会导致精神上的平庸和羸弱, 从而导致对教材中的理想因素视而不见、无动于衷, 教材中蕴含的精神矿藏就会白白流失掉, 只剩下讲台上声嘶力竭然而言不由衷的空喊。

只有语文教师的理想精神渗透在所有的语文教育活动中, 融合在自己的语文教学设计里, 一项项语文活动才会因为理想的贯注而成为淙淙流淌的小溪, 充满着欢乐和生机。语文教师的理想随着教师感情的汹涌, 通过教师的价值评判而形成一种心灵的召唤, 于是学生心灵中沉睡的高贵的种子睁开眼来, 开始思考和行动。被理想鼓舞着的人是不可阻挡的。在充满理想主义情怀的老师的组织带领下, 学生的语文学习就成了精神的探险, 惊心动魄又充满乐趣。

三.语文教育的过程符合理想的实践性

人的理想总是指向未来的, 它孕育于历史, 诞生于现实, 但又不会栖息于此, 理想总是不知疲倦地向未来冲刺。离开了实践的“理想”只能算是空想、幻想。语文教育就能把文化经典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把人类的总体的追求和个人的需要结合起来, 把社会历史、人生现实和语文活动结合起来, 特别是能够通过关注现实, 研究、批判现实, 进而设计人类社会和个体人生的理想蓝图。语文教育是引导学生于文化经典中寻根, 让他们崇尚伟大、神圣、辉煌、高贵、典雅的事物, 树立高尚的理想;指引他们关注现实、正视现实, 把理想的种子植根于现实;鼓励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实践理想, 实现精神创造。其过程是一个精神的吸纳和创造的过程, 在本质上具有实践性。理想的实践性在语文教育中表现为言语活动的过程性。语文教育的过程是符合理想的实践性的, 离开了过程性实践的语文教育无异于缘木求鱼。

四.语文教育的评价注重理想的因素

理想是语文教育的生命, 自然也就成为语文教育评价的重要指标。衡量语文教育是否成功, 并非看是否练就了学生的言语行为能力, 而要看是否培育起来了学生的理想精神。因为有高尚的理想才有正确的感情态度和价值观, 有高尚的理想才有坚定的信念和道义的承担。教育要实现的目标———“健全的人”就该是有梦的人, 有梦才有追求, 有追求世界才会精彩, 没有梦想的人, 他的世界是黑暗的。正如没有泪水的人, 他的眼睛是干涸的。所以成功的语文教育是要使学生胸怀远大的理想并坚定地去为它奋斗, 反之, 若学生理想迷乱、低俗或缺失, 语文教育就是失败的。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交汇 篇8

关键词 弃台论 意识形态 现实主义 两岸关系

1949年蒋介石政权退居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两个同属“一个中国内部的两个政权”并立成为海峡两岸政治关系的客观表述,这也是“台湾问题”出现并见诸报端的逻辑起点。2008年以来,尽管两岸关系改善使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紧迫性和危险性有所下降,但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并没有本质的改变,中美之间围绕台湾问题的博弈还远远没有结束。

李鹏:《海峡两岸关系析论》,厦门:鹭江出版社,2009年,第132页。美国一方面声称“中美关系是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在“克里米亚问题”、“伊朗问题、”“朝核问题”、“东海与南海问题”等地区争端中需要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另一方面针对中国,高调宣布“美国要积极干预亚洲事务”,

“China Calls U.S. Warning on Diaoyutais‘Betrayal,” Taipei Times, (2013-01-20)[2015-03-12].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front/archives/2013/01/20/2003552952.尤其在中美关系最为敏感的台湾问题上,奥巴马政府致力于强化美台关系,持续对台军售,增加了台海危机爆发的可能性。正如美国在台协会前任主席卜睿哲(Richard C. Bush III)所说:“美国必须高度关注和重视亚太地区,亚洲事务就是国际事务,而台湾正是可以引爆中美冲突及影响亚太局势的敏感议题,美国对台政策必须谨慎,必须符合美国利益。”

Richard C. Bush III.The Response of Chinas Neighbors to the U.S. ‘Pivot toAsia.Brookings,(2012-01-31)[2015-03-17].http://www.brookings.edu/research/speeches/2012/01/31-us-pivot-bush.换句话说,美国涉台政策必须为“主导亚太,遏制中国,重振美国”这一目标服务。具体而言,中国崛起已经逐步打破美国的全球战略布局,在很难通过接触、引导成为“盟友”的前提下,防范、威慑甚至遏制中国非常必要;此外,意识形态的差异使美国从未放弃“改造中国”的幻想,“让世界看到美国巨大的影响力”

沈惠平:《试析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双轨政策”》,载《台湾研究集刊》2010年第4期,第20页。,和平演变中国更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

一、 争论中的美国对台政策

如果说2011年保罗·凯恩(Paul Kane)在《纽约时报》发表专栏文章《拯救我们的经济,放弃台湾》吹响了“弃台论”的号角,那么2014年2月25日现实主义大师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在《国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网站上发表的长文《向台湾说再见》(Say Goodbye to Taiwan)则把“弃台论”推向学界的风口浪尖。米尔斯海默在文中指出:“如果中国(大陆)继续其引人注目的崛起,台湾似乎注定成为中国的一部分,美国终究只好‘告别台湾。”

John Mearsheimer, “Say Goodbye to Taiwan,” National Interest,(2014-02-25) [2015-04-15].

http://nationalinterest.org/article/say-goodbye-taiwan-9931.该文从古老的政治思想到国际政治现实,从美国建国历史到冷战之后国际竞争格局,从民族主义兴起到国家战略安全等方面探讨了“美国应该放弃台湾”。

约翰·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唐小松、王义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44页。约瑟夫·奈(Joseph S. Nye)在《华盛顿邮报》也撰文指出:“如果我们停留在这些含糊不清的地方,我们可能会引发灾难……”

Joseph Nye Jr., “A Taiwan Deal,” Washington Post,(1998-03-08)[2015-04-17].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regional/.批评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与中国大陆玩暧昧”。艾弗里·戈尔兹坦(Avery Goldstein)在《国家安全》杂志上发文强调:“台湾并不关切美国切身利益,任何支持台湾‘独立的企图和行动都将导致与一个核大国的战争。”

Avery Goldstein, “Great Expectations: Interpreting Chinas Arrival,”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22,No.3 ( Winter 1997-98) ,p.52.以此呼吁美国政府调整对台政策。查尔斯·格拉斯(Charles Glaser)以《中国崛起会引发战争吗?》为题呼应“和台湾说再见”的“弃台”思潮,认为“台湾已经成为美国外交政策制定的战略负担,如果美国取消对台湾的承诺,中美两国的利益是吻合的”。

Charles Glaser, “Will Chinas Rise Lead to War? Why Realism Does Not Mean Pessimism,” Foreign Affairs,Vol. 90, No.2( March /April 2011 ) ,p.80-91.前美国驻中国大使洪博培(Jon Huntsman)和小布什时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哈德利(Stephen John Hadley)也几乎在同一时间就台湾问题发表相似的见解,认为“美台关系从属于中美关系,台湾对美国已经不再重要”。

与“弃台论”的现实主义考量不同,“盟友论”或“维持现状论”对“弃台论”的反击则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坦莉雅·林(Thalia Lin)针对米尔斯海默的“弃台论”发文反驳,称“两岸统一并不会来得这么简单,台湾不会简单接受北京的解决方案,美国理应专注于帮助双方在自由、民主、人权等核心价值上的发展。”

Thalia Lin, “Dont Say Goodbye to Taiwan,” National Interest, (2014-02-27)[2015-04-17].http://nationalinterest.org/commentary/dont-say-goodbye-taiwan-9966.随后美国参议院52名参议员致信奥巴马,呼吁奥巴马政府强化同台北的对话,他们认为尽管海峡两岸关系发展顺畅,但是美国应继续把台湾问题作为向中国施压的工具。如果说米尔斯海默、约瑟夫·奈等认为“弃台论”是中美关系和亚太权力结构变化使然,那么美国2016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前国务卿希拉里(Hillary Rodham Clinton)2012年的“夏威夷讲话”则是对“弃台论”的直接回击:“美国和台湾有着牢固的关系,台湾是美国重要的安全和经济伙伴。”

Hillary Rodham Clinton, “Americas Pacific Century,” EastWest Center, Honolulu, HI, Nov., 10, 2011.时任助理国务卿的坎贝尔(Campbell)也强调,“与台湾建立一个更加多样和强劲的关系已经成为美国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将推动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众多经济和安全利益。”

《专论:美国对台又有新伎俩中国应反制》,凤凰新闻网,2014-07-31[2015-04-16]. http://news.ifeng.com/taiwan/4/detail_2012_07/31/16431714_0.shtml.在台协会主席薄瑞光(Raymond F.Burghardt)指出:“美国协助台湾是体现美国对台湾的重视,也是对亚太其他国家的一种承诺。”其在出席CSIS举办的“《与台湾关系法》三十五周年”座谈会时表示,“美国对自己的军事力量有全然的信心,台湾与美国合作会强化台湾的‘不对称的战力以威吓敌人,同时美国也不会离开亚太”。这是美国政府首次以官方形式对“弃台论”进行回应。美国前防务官员贝德(Jeffrey A. Bader)甚至称“‘弃台论者只是一群在地上玩耍的孩童,水平根本不如在学校学习的学生。”

Shi Hsiuchuan, “Abandoning Taiwan Is ‘Unthinkable, ExObama Administration Official Says,” Taipei Times, Mar 28, 2012, P 3.

台湾问题攸关中国核心利益,美国对台政策直接影响“中美台”与“红蓝绿”大小三边的互动。在“中美”互动中,台湾成为美国牵制中国的筹码和工具,中美关系影响和制约两岸关系;在“美台”互动中,台湾处于受美国支配的地位,美国对台政策关系到台湾执政当局的大陆政策。从某种程度上说,美国因素之所以特别重要,根本原因在于两岸双方没能建立最基本的政治共识,缺少制度规范的两岸关系存在极大的“外部性”,双方无法降低成本进行有效的谈判“交易”。

刘国深:《两岸互动中的美国因素》,载《台湾研究集刊》2002年第3期,第42页。换句话说,美国“战略模糊”与“双轨并行”的对台政策看似难以为继,但却为美国赢得最大的国家利益。因此,美国坚持“两岸关系发展及台湾问题解决以和平为最高准则”

林冈:《台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载《国际问题研究》2009年第1期,第31页。的立场并不会随中国实力的提升而有实质性的改变,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交汇成为美国涉台思维的重要特征。从意识形态层面来说,如果美国对“中国的特殊使命和共产主义中国的认知”没有本质的改变,那么台湾将是美国“以台变华”的重要工具。从现实主义国际关系实践来看,中国快速崛起已经威胁到美国的全球霸权,如果美国“始终难以把中国当做可以合作的伙伴”,那么台湾将成为美国“战略东移、遏制中国”的前沿碉堡。也就是说,台湾对美国而言,战略地位将更加重要。

二、 理想主义与美国涉台思维

美国现实主义大师乔治·凯南(George Kennan)、威廉·威廉斯(William Williams)尽管对意识形态深恶痛绝,认为意识形态歪曲了世界的本来面貌,但是他们自始至终也没有精确地描述“意识形态”,相反不遗余力地倡导现实主义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自觉行为。

迈克尔·H.亨特:《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褚律元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第8页。美国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轨迹,没有经受过社会革命的震动,也未受过外国的入侵或占领,使意识形态成为美国政治文化中最为稳定的元素,这本身就增加了美国外交政策的见解和层次。

伊莱恩·泰勒·梅:《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第18卷,第1期(1994年冬季号),第77-78页。因此,美国把可以用明确的、正式的、甚至公式化的名词来表达的意识形态诸如法西斯主义、共产主义等视为反常状态,而对因为有着共识的基础的非正式化的意识形态缺少明确的认知,表现在外交政策领域就是对意识形态的存在缺乏自觉。正是这种“想当然”的“不自觉”行为成为了美国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特点。美国意识形态有三个基本要素:第一,一个伟大的国家应该追求什么,这种崇尚“国家强大”的逻辑又和传播福音、输出民主密切相关。第二,以种族为核心的民族主义,这种按照种族等级行事的逻辑决定了美国对其他国家的态度。第三,革命尽管可能是向善的力量,但却很容易发展到危险的程度,这种“美国特殊论”的逻辑又影响着美国对其他国家政治和社会变革的接受程度。因此,就不难理解美国为什么对“门户开放”、市场经济、民主自由等议题如传教士般坚持,甚至不惜以武力保护“信仰”。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蒋介石政权在国共内战中一败涂地,美国还坚持认为“美国需要耐心,在中国失去影响只是暂时的,待‘尘埃落定之后,美国的影响力早晚得以重返中国,美国人有朝一日将在中国重新担负起原先的使命。”

王缉思:《1945-1955年美国对华政策及其后果》,载袁明、哈利·哈丁主编:《中美关系史上沉重的一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461页。美国第二十五任总统麦金莱(William Mckinley)甚至高调宣称:“美国有责任建立殖民地,按照上帝的旨意跟着我们的旗帜前行去帮助‘受压迫的人民,向全世界各地普遍增加美国的力量和影响,美国人将由此受益,全人类也将因此受益。”

Robert C. Hilderbrand, Power and the People: Executive Management of Public Opinion in Foreign Affairs, 1897-1921, Chapel Hill, 1981, p. 40.简言之,根植于美国基因中的“国家强大”、“美国优越”与“自由民主”等具有强烈意识形态的自觉行为,在美国涉台思维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首先,“自由民主化”的台湾符合美国“国家强大”的逻辑。美国立国之初在如何使“国家强大”这一点上就有激烈争论。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认为美国对外事务应“少管闲事”,致力于美国自身的发展才能保证“美国既有的自由”。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则认为“美国远非‘至善至美的快乐帝国,在国际事务中力量、自我利益与情感表达非常重要”。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与詹姆斯·门罗(James Monroe)在激烈争论中把“自由观念和扩张性外交政策联系在一起,在如何使“国家强大”这一命题上达成了共识”。反映在美国涉台思维上,美国“国家强大”的逻辑不仅是利用台湾谋求在东亚乃至亚洲的主导地位,也是以台湾为“实验样本”传播福音、输出美式民主。具体而言,一方面“美国人确信自己已经是自由的乐土,需要世界各地怀着敬畏之心注视自己,按照自己的模式去塑造别人”,

迈克尔·H.亨特:《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褚律元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第47页。而台湾作为美国在东亚乃至整个亚洲树立的“民主样板”具有重大的象征意义:台湾的“民主试验”在美国看来证明了美式民主制度、价值观念能够与东方儒家文化相容。另一方面美国认为“自由民主化”的台湾在一定程度上可纳入美国“可控”的范围,从而保证了台湾海峡60多年的和平。这使美国越加相信“台湾经验”不仅是美国全球民主输出的道德要求,也是重塑东亚甚至整个亚洲民主秩序的重要一环。

自1996年开启所谓“总统直选”以来,台湾地区2000年、2008年两次实现“政权”的和平轮替,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民主巩固”的直观标准,美国国内(尤其是国会“友台小组”、自由派媒体、游说团体、军工利益集团等)因此出现一股强大的力量,要求美国政府正视台湾所谓“在保障人权、推进自由民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美国政府又利用这种“国内舆论”与台湾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民主化成果”和中国大陆在台海问题上“叫价”,大力推进“战略模糊”与“双轨政策”。这使美国政府既能够以“保护政治自由”为名回应国内压力,又能够在“台海问题”上占据战略主动,从中国大陆与台湾谋得最大利益。也就是说,“自由民主化”的台湾一方面满足美国在东亚儒家文化圈推进“美式自由民主”的尝试,另一方面又增强美国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实质影响力。换句话说,“自由民主化”的台湾使美国扩张性的台海政策披上神圣的外衣,让美国创造有利条件在国外土地上传播“自由”的努力成为现实。

迈克尔·H.亨特:《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褚律元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第47页。

其次,“自由民主化”的台湾符合美国“民族主义”的逻辑。民族主义之所以在美国外交政策中具有吸引力,是因为它提供了美国看待其他国家、驾驭世界的一种最现成、最有用的方法。民族主义这种稳定、牢固的刻板印象式的描述最容易被国内民众接受,也容易被政策精英熟练运用。在“扩张性外交政策”与民族主义的旗帜下,美国塑造了截然不同的中国人形象:一种是肯定的,适合美国心怀慈悲地去慷慨施恩;一种是否定的,适合美国恶语相加从道义上去批判,美国早期的地理教科书甚至把中国形容为“信奉异教仪式、愚昧无知、腐化堕落”的国度。

迈克尔·H.亨特:《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褚律元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第71页。美国根深蒂固的民族主义倾向使美国无法正视中国大陆谋求“国家完全统一”的努力,也无法客观公正地看待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在儒家文化的发展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1949国民党败退台湾,海峡两岸分治。此后几十年的历史强化了美国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偏见:台湾在美国的指导下走出了“劣性民族”的桎梏,而中国大陆则在共产主义的影响下越发偏离“自由民主”的轨道。

上一篇:介绍信怎么写?下一篇:环评报告表编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