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人员安全管理制度(精选9篇)
一、为维护信息系统安全,确保各业务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重要区域信息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非本单位机房工作人员进出机房、办公区等重要区域,须按本制度进行审批。
三、因工作需要进出机房、办公区等重要区域,相关区域负责人员应根据操作内容,确定进入人员,选择进出时间,填写《出入机房申请表》、《机房外来人员登记表》,重大操作原则上应放在业务数据录入或备份之后进行。整个工作过程需由相关科室工作人员陪同进行。如遇审批领导不在,而又必须紧急处理的,需由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向负责领导电话报告,并准予进入,待领导回来后补办相关手续。
四、非本部门人员,严禁单独进入机房、办公区等重要区域,确需进入的,相关机房值班人员必须全程跟踪,严禁从事非业务范围内的其它任何操作。
五、外部参观人员出入机房、办公区等重要区域,由单位领导或科室负责人陪同进行参观,相关区域工作人员需做好登记备案工作。
五、进入机房的人员要保持机房的清洁、卫生。严禁在机房内吵闹、吸烟、吃零食,严禁携带任何易燃、易爆、腐蚀性、强电磁、辐射性、流体物质等进入,避免对机房设备构成威胁。
六、相关人员进入机房,原则上须两人同时进出,并按规定进行相关业务操作,严禁随意对设备进行操作,严禁接触与业务无关的设备,如违规造成网络和业务系统事故的,将追究操作人员的责任。
七、进入机房人员在机房内完成相关工作时,需保证机房正常的环境秩序,认真填写机房内工作内容后方可退出。
八、机房、办公区等重要区域配备监控设施,未按规定进入者,如造成损失和泄密等不安全后果的,相关重要区域负责人和相关重要区域工作人员,给予严肃处理。损失后果情节严重的,由本单位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如触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者,移交公安、司法机关处理。违反本规定,给国家、集体或者他人财产或人身安全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或刑事责任。
附:《机房外来人员登记表》
关键词:外部环境,企业管理人员,胜任力
0 引言
现今时代,企业所处的外部发展环境变化越来越剧烈、越来越复杂,企业经营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这也就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管理人员的能力状况,对企业的生存发展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然而,到底具有什么样特征的管理人员才更能适应企业管理活动的要求呢?是要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还是要有较高的学历,或者是接受过管理学的专业训练,还是其它?关于胜任力的研究也许能帮助我们回答这个问题。
就胜任力的概念来看,人们常用漂浮在水面上的一座冰山来对各种职位人员的胜任特征进行描述,其中,知识、技能属于表层的胜任特征,易于识别;社会角色、自我概念、人格特质和动机、需要等,属于深层的胜任特征,隐藏在水下,难以用常规的测验进行识别。但是,在工作情境中,深层胜任特征是决定员工的工作行为表现是否优秀的关键因素。企业管理人员的胜任特征也是决定企业管理活动是否高效、企业目标能否实现的最关键因素之一。
1 胜任力的内涵
在1911年的时候,泰勒就认识到了优秀工人和普通工人在完成工作时存在着差异,他曾建议管理者用时间和动作分析方法,去界定工人的胜任特征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但最早提出胜任力这一概念的则是哈佛大学的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Clelland),他于1973年正式提出了这一概念,并于1982年在与Boyatizis合著的《胜任的经理:一个高效的绩效模型》一书中将胜任力的概念明确表述为:“个体的潜在特征,可能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或社会角色的方面,或者他/她所运用的知识体。”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则认为,胜任特征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Spencer,1993年)。同时,并非所有技能、知识等都是胜任特征,只有满足了三个重要条件的,才能成为胜任特征:(1)与工作绩效有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预测员工未来的工作绩效;(2)与任务情景相联系,具有动态性;(3)能够区分业绩优秀者与一般者。
2 企业管理人员的胜任特征
Guglielm ilno认为一般的胜任力包括三个方面:概念胜任力,即决策能力、为组织利益寻找机会与创新的能力、分析能力以及企业家一般的思考能力;人际胜任力,即沟通、领导、谈判、分析及自我成长的态度;技能胜任力,即计划个人事业、掌管自我时间的能力等。Raelin指出,胜任力包括:管理工作,管理人,技术领导,客户关系,道德规范,沟通,团队导向,系统整合,财务管理,危机处理,实践导向,质量保证。
Spencer列出的能预测大部分行业工作成功最常用的20个胜任特征,主要分为6大类:(1)成就特征,包括成就欲、主动性、关注秩序和质量;(2)助人服务特征,包括人际洞察力、客户服务意识;(3)影响特征,包括个人影响力、权限意识、公关能力;(4)管理特征,包括指挥、团队协作、培养下属、团队领导;(5)认知特征,包括技术专长、综合分析能力、判断推理能力、信息寻求;(6)个人特征,包括自信、自我控制、灵活性、组织承诺。
许多研究表明,公司的业绩受企业经营者个人特征和相关因素的影响。经营者胜任力是知识、技能、个性特征的综合体。亚当和切尔将企业经营者胜任力分成了四个职能性管理胜任力,即商业战略、营销战略、财务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在每个领域里,又有不同的个人品质、知识和技能。杜肯等人认为,中小企业中的高层管理者有四个主要的胜任力,即智力、个人特征、社会能力和管理能力。戈斯等人通过问卷调查,归纳出远见、人事、操作、资源和战略为企业家的管理胜任力。
仲理峰、时堪认为我国家族企业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包括威权导向、主动性、捕捉机遇、信息寻求、组织意识、指挥、仁慈关怀、自我控制、自信、自主学习、影响他人等11项胜任特征。
有些研究者从行为的角度来研究企业家的胜任力。如米顿确定的一系列企业家成功的行为包括:远景规划、抓住特别机会、承担责任、对控制的把握、是非明辨、风险偏好、关系利用、提高能力和拥有特定应会的知识。麦克利兰也曾研究过成功企业家的行为胜任力,包括前瞻性、成就导向和承诺。伯德将企业家的胜任力分为四个必要的行为:随时保持警觉、维持战略焦点、有抱负、企业联合。
有些研究者用数量的方法将企业家胜任力的构成进行划分。如胡德和杨认为,企业家成功的因素主要有创造性知识、技能和行为、精神以及个人特征。
时勘、王继承等(1998年)运用BEI技术,对我国通信业管理干部的胜任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通信业管理干部的胜任特征模型包括10项:影响力、组织承诺、信息寻求、成就欲、团队领导、人际洞察能力、主动性、客户服务意识、自信和发展他人等。
王重鸣等(2002年)对正副职管理胜任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管理胜任特征由管理素质和管理技能两个构成,但在具体的要素上,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具有不同的结构要素。正职的管理素质维度包括价值倾向、诚信正直、责任意识、权力取向等,而管理技能维度则包括协调监控能力、战略决策能力、激励指挥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对于副职来说,管理素质维度由价值倾向、责任意识、权力取向等三个要素构成,管理技能维度由经营监控能力、战略决策能力、激励能力等三个要素构成。正副职层次职位在管理胜任特征上形成差异结构:正职的战略决策能力更为关键,而副职的责任意识更为重要;同时,正职岗位在诚信、正直和开拓创新能力两个要素上有更高的要求。
以往的胜任力研究,大多根据“人员-职位-组织”匹配的原则,对职务的胜任力要求作出层次安排,并考虑组织战略、组织文化特征、高层管理哲学/风格对胜任力的要求。胜任特征的研究最初都是针对个体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后,人们越来越注重从组织战略理论的角度,对组织的核心胜任特征进行研究。
3 外部环境的特征
企业的外部环境特征包括政治-法律、经济、技术、社会的因素。众所周知,从07年8月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一直到今天还在不断的深入,不断的演化,并且到目前为止还看不到结束的迹象。这场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政治、社会因素的变化,对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导致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变化更剧烈、更复杂、更加难以预料、更加难以应对。国内实体经济疲软,目前面临产能过剩局面,国内大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国内投资规模缩减;国际经济形势则继续恶化,导致外需不足,企业所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而严峻。以GDP增长率来说,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2012年7月13日表示,根据英国共识公司最近的一次预计结果,金砖五国中,2012年第二季度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在5%左右,巴西的经济增长率在1.2%左右,南非的经济增长率也比较低,发达国家则更低,欧元区预计上半年要负增长0.3%,美国一季度的折年率也有下调,下降了1.6%左右。中国2012年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则同比增长7.6%,时隔三年以后经济增长速度又一次回到了8%以下。
4 企业管理人员胜任特征与外部环境的匹配
以往的关于企业管理人员胜任特征的研究,一般通过行为事件访谈(BEI)、专家小组、360度评定、问卷调查、胜任特征模型数据库专家系统和直接观察等方法,考虑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因素的很少,大多是从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的职位要求出发来分析的,所总结出的胜任特征是概念胜任力、人际胜任力、技能胜任力、成就欲、团队领导、人际洞察能力等与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密切相关的方面。但是现在企业的经营环境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剧烈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的复杂性已经凸显了出来,以后还很有可能会继续下去。对于企业管理人员的胜任特征的分析,就有必要考虑到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这么一个影响管理人员工作绩效的重要因素了。在如今这种企业外部经营环境急剧变化的时期,需要更多的考虑企业管理人员对于这种变化的认识和适应能力。不同的管理人员,不同的认识、适应企业外部环境的能力,更容易导致不同的工作业绩。这构成了优秀管理人员与平庸管理人员工作绩效差别的一个重要来源。
这样一来,结合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近期发生的众多企业经营成败的案例,以及相关的企业管理人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表现,对于企业管理人员的胜任力要求,应该更多的凸显出戈斯等人提出的远见、战略,米顿提出的远景规划、抓住特别机会、风险偏好,麦克利兰提出的前瞻性,伯德提出的随时保持警觉、维持战略焦点等等这样的一些与企业管理人员对于外部环境的识别密切相关的因素,总之,可以归纳为对于外部环境的机遇与威胁的识别,以及战略目标的制定。对于外部环境的机遇与威胁的识别、战略目标的制定这两项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内容,也是对于企业管理人员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的基本要求,只有做到了这最基本的两点,才有可能对于企业的外部环境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企业的发展方向有正确的把握,企业的发展才可能顺利,企业管理人员的业绩才可能优秀。否则必将使企业身处危机四伏的环境而不自知,使企业的发展遇到重重困难与险阻而难以克服,企业管理人员自身也不可能取得优异的业绩。
[关键词] 外部措施 中小企业 驻外营销人员 营销腐败
驻外营销人员的管理是中小企业管理重点中的一个难点,直接影响中小企业的终端市场和对外扩张。现在很多中小企业资金回笼不畅,销售状况不佳,已经严重影响企业的前途和命运,营销工作成为中小企业的“瓶颈”因素。
驻外营销人员是企业中一个较特殊的群体,它和企业高层之间的联系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约束,较少地处于总部严格管理之中,容易导致对决策的贯彻执行力度不强,容易导致总部和驻外机构的信息不对称,更容易孳生营销腐败问题。
一、中小企业中的营销腐败现象
中小企业通常只能派少数的营销人员负责外地市场的运营,也难以像对待主要目标市场那样去严格监管,因此中小企业驻外营销人员的腐败现象屡有发生。
现实中的营销腐败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吃回扣、获取差价、截流促销资源以及多报虚报差旅费等。吃回扣是现今营销领域常见的一种腐败形式,销售人员可以利用确定产品经销及代理权、分配旺销产品对客户的出货量和出货时间、控制区域广告和促销投放等机会,狠狠地“宰”经销商一把。获取差价又是如何操作呢?举例来说:某企业营销人员工资不高,但某些能力平平的市場经理却“富得流油”,原来他们是利用窜货来谋求非正当收入。如两湖地区市场的营销费用考核为5%,而东北新市场的费用考核为15%,这样负责两湖地区的经理和东北市场的销售经理、经销商联合,把产品从东北倒给两湖地区经销商,然后三方瓜分营销费用差额。截流促销资源也是营销腐败一个表现,如公司企划部与销售部通常激烈地争论一个问题——“究竟是用5%还是用6%的促销力度?”难道那1%对促销活动的效果真的很重要吗?也许这个1%是可以有较大价值,但是销售人员对于促销资源的要求似乎总是越大越好,这中间的原因除了要应对越来越竞争的市场之外,还可能有另一层含义:促销费是很多营销人员“灰色收入”的主要来源。多报虚报差旅费在现实中也常成为营销人员另一个生财之道,能通过电话联系的事情一定要亲临现场,能在各种年鉴、调研报告和网络中取得的资料,却非要不远千里进行一番实地考察,并且营销人员对经常性的出差往往乐此不疲。
因此,腐败不能仅从人员素质上找原因,更应该从自身管理制度上找原因,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观念和经验的淡薄、自身制度的尚不完善,就必然存在诸多的管理空白,分析一些可能存在的营销腐败的漏洞,或许可以亡羊补牢。
二、遏制驻外营销腐败的外部措施
我们的中小企业正处于一个最需要营销而又最缺乏营销的时代,加强营销人才培养、提高营销素质水平是每个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就企业而言,现在面对众多的营销腐败问题,当务之急是从自身体制上找原因,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外部管理措施来遏制驻外营销人员腐败行为。
1.以科学的约束与激励机制提高驻外营销队伍战斗力
(1)科学控制驻外营销人员流动
营销业绩的达成,并不都是出于经济因素,营销人员与客户的感情因素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应保持营销人员的整体稳定性,但又要大力治理营销人员与客户过从甚密而产生的吃回扣等腐败现象。因此营销队伍的稳定应该是相对的,合理的流动可以有效改善营销队伍的整体素质。关于人才流动,发达国家有一个“四三三”理论,即在一定时期内,对40%的人员应当不惜代价保持其稳定,对30%的人员要尽可能使其稳定,对另外30%的人员则要逐步地辞退。若将这一理论应用到驻外营销人员管理上,就是对销售业绩和个人素质突出的,应以优厚的条件和科学的激励机制将其留住,对营销素质较高,但是一时成绩不佳的,应尽量将其留住;对表现出腐败行为等较差素质或者不能很好胜任本岗位的,则应坚决辞退,以补充新生力量。
(2)严格进行票据管理
一般来讲,票据是产生驻外营销人员腐败的必经之路,严格进行票据管理是维持驻外营销队伍走在正轨的一个重要方面。票据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便于掌握营销人员领用核销收据的最新动态,并对有票据遗失记录的人员进行备注;空白票据要专人保管,并要设立备查簿;每月由专人将银行对账单与账簿记录进行核对时,还要将票据的使用情况与银行对账单有关记录一一核对,做到账证相符等。另外,还可以从侧面了解驻外营销人员在外的日常活动,以尽量减少或消除驻外营销人员挪用公费的现象。
2.相互制衡授权
现今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问题是对驻外机构的治理结构不够健全,有的企业每个驻外机构仅有一、两名营销人员,没有严格的管理层级关系;有的企业驻外机构直接向高层决策者负责,而没人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把握驻外营销人员的自身活动和掌握市场信息;有的企业驻外机构完全是主管“一言堂”,不像在总部一样有多个部门、多名主管的制约,营销管理层没有有效的相互制衡机制……这些问题都是营销腐败问题产生的根源。
中小企业也应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积极完善对驻外机构的治理结构,规范企业的市场部和各个驻外机构之间的关系,规范大区经理和各个驻外机构主管,以及其他驻外营销人员之间的关系,形成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机制,解决总部和驻外人员的决策执行力和信息对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运作效率和效益。
3.制定营销监察和营销报告制度
企业总是致力于建立一个结构合理、布局科学、功能完善、可控性高的营销服务网络,营销监察和营销报告制度主要就是对可控性进行强化的一种制度。营销监察通常是定期与不定期、普查与抽查相结合以把握驻外营销人员工作状况,通过检查其每月客户拜访情况、业务往来情况、深入机构驻地实地调研等多种手段,积极防止营销人员腐败等违纪违法行为,对运营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纠正。
营销报告制度指驻外机构当出现、发生或者即将发生可能对企业的产品价格和客户等市场运作情况产生较大影响的情形或事件时,按照企业的营销报告制度负有报告义务的机构、人员,应当在第一时间将有关信息向责任领导报告的制度。同时驻外机构的信息报告第一责任人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驻外机构相应的内部信息报告制度,以保证总部能够及时掌握第一线的市场信息。
4.实行收支两条线
收支两条线是财政部门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有效办法之一,其目的是为了消除行政事业单位坐收坐支行为,堵塞预算外资金管理漏洞,预防和遏制腐败。对于企业的驻外营销机构这种管理制度也能够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
由于收支两条线是将收入与支出两个资金流分开,便于对资金的考核、监督与控制,中小企业完全适宜于借鉴这一原理用于对企业内部资金管理,从而形成企业资金收支两条线、防止驻外营销人员坐地收支的资金管理模式。规定驻外营销机构必须全部收入按规定上缴公司本部,不得留存或坐支;所有支出由公司本部根据预算下拨,收支差额留存公司本部,由公司本部集中使用。主要做法可以归纳为十六个字,即“集中资金、统一支付、预算管理、内部转账”。
三、结束语
一般来讲,一方面营销工作把握着中小企业的命脉——市场,是不可否定的企业工作重点;另一方面驻外营销人员由于自由度大、接触面广、思想比较活跃,是管理的难点,导致对驻外营销人员的管理,尤其是驻外营销人员的腐败问题,不得不引起特别关注。除了教育领导等方式外,从制度等外部措施来遏制驻外营销人员的营销腐败,对一部分中小企业逐步摆脱困境是势在必行,对另一部分中小企业迅速进行区域扩张,将市场做强做大是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孙淑英王秀村李军:入世后我国企业营销绩效评价的变革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10
[2]李晓:营销关系腐败构成和分析 [J].经营之道,2002.12
[3]Gary L Lilien and Arvind Rangaswaney, Marketing Engineering, Prenntice Hall,2002
[4]张云起许启发:营销“三建一防”工程[J].中国流通经济,2004第一期
外来人员主要是指来校工作、学习的非本校师生员工,如农民工、合同工、外包工、临时工(以下简称“四工”);
1、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各科室要把外来人员的治安管理纳入行政工作之中。
2、加强外来人员的治安管理是厂内治安保卫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保卫部门负责如下工作:对外来人员登记造册、建档立卡;
办理并查验外来人员出入学校的证件;对外来人员住地进行安全检查;
查处外来人员中违法违纪行为。
3、外来人员必须接受所在单位领导的管理,自觉遵守本条例。
4、外来人员除按公按部门规定办理暂住证外,“四工”人员应持有户口所在地乡或街道办事处的介绍信、务工许可证(待业证)、居民身份证和我厂用工部门(系、处、室、公司、中心等)出具的证明;
5、施工的建筑队等集体单位应与保卫部门签定治安责任书,并按工程费(包工费)提交百分之一(不低与1000元)的治安担保金。工程竣工后,由保卫处考核,无民事纠纷、无刑事治安案件、无治安灾害事故、无违法违纪违章人员者,如数退还。
6、外来人员应自觉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法律、法令,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及各项安全制度,配合做好保卫工作。
7、外来人员应自觉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法律、法令,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及各项安全制度,配合做好保卫工作。
8、外来人员应自觉做好防火工作,严禁私拉乱接电源,严禁使用电炉和随意生火,严禁在宿舍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品。
9、外来人员严禁赌博、打架斗殴、酗酒闹事和私拿、损坏公物;不得扰乱校园公共秩序,影响他人工作、学习和正常生活。
10、外来施工单位以及租赁学校场所进行生产、经营、服务、储运的单位,必须切实做好防火、防毒防盗、防灾害事故工作。
11、寄住人员必须按规定办理住宿手续,服从职能部门的管理,遵守宿舍规章制度,未经有关部门同意,不得私自留宿他人,严禁男女混住。
12、凡触犯国家和地方政府法律法规者,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凡违反校纪校规者,除行政处分外,给予必要的经济处罚。
13、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罚款10元至50元。
外来人员来校一周后,仍未按本条例办理有关手续的;
未经批准私自留宿他人或不按指定床号、床位住宿、男女混住的;
打架斗殴、赌博、酗酒闹事,扰乱校园秩序的;
违反门卫制度,不服从值勤人员管理的;
一、所有营运车辆必须自觉做好出车前、收车后的检查、维护保养工作,公司应配有专职检验人员,并做好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严防“病”车上路和机件事故的发生。
二、车辆的日常维护、一级保养和二级保养,公司和安全部门每月应编制车辆保养计划,严禁车辆带“病”行驶及拖保、漏保运行。
三、所有参加维修的车辆都要由专职检验人员进行检查、试车,在出具竣工维修合格证后方可参加运行。
四、提高车辆保修质量,建立车辆技术性能、维护保养情况档案。为断提高车辆维修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技术水平,以杜绝行车机件事故的发生。
驾驶员操作规程
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主要由人、车、道路和环境四个基本要素组成,而人是控制交通事故的关键因素,驾驶员的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此要求驾驶员必须按正确的操作规程操作。
一、出车前
1、应检查车辆技术状况是否良好,车辆证件是否齐备,随车设施是否完好有效,保证能随时接受出车任务。
2、保持车况整洁完好。
3、发车前确认无不安全因素方可起步发动。
二、运输
1、运输途中应根据道路交通状况控制车速,禁止超速和强行超车、会车。
2、长途运输应配备两名驾驶员轮流驾驶,不得因疲劳驾驶影响行车安全。
3、运输过程中如发生事故时,应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应看护好车辆、货物,共同配合采取一切可能的警示、救援措施。
三、验收
货物运输到达目的地,将货物交收货单位验收后,取得收货凭证交还托运单位。
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加强普运从业人员的安全知识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是增强普运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提高普运从业人员整体素质,适应道路运输管理要求的长效机制。
一、公司安全科负责从业人员的安全知识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安全科经理负责公司货运车辆从业人员参加安全教育和业务培训的落实工作。
二、安全科应根据车辆管理形式的变化适时调整安全教育、培训方法。即可采取集中办班或分片组织学习,也可采取从业人员签收学习资料、出版报、发短信等多种灵活方式开展有效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三、教育与培训内容:以普通货物运输的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普通货物有关专业知识为主。以形势政策和企业管理的需要自选内容为辅等。
四、每对从业人员开展的安全教育、培训内容资料,参加好安全教育、培训人员名单及考核情况要求存档备查。
五、对无故不参加安全教育、培训的从业人员要予以严厉批评并参加补救实培。
六、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安排的安全学习和培训。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
一、企业负责人、负有安全责任的有关部门(科室)和人员对企业内部安全生产要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排查治理安全生产隐患。督察整改效果,确保安全。企业安全检查每月不得少于一次。
二、做好检查记录存档工作,发现隐患要及时整改,一时不能整改的要制定整改措施。指定专人负责,同时要做好隐患登记台帐和相关资料存档工作。做到有检查、有结果。
三、企业要做到出车前后对车辆技术状况、标志标识、应急防护设备、车辆、从业人员有关证件进行检查,同时要求驾驶员要做好运输途中的安全检查。
安全例会制度
一、企业安全生产例会每季不得少于一次,特殊情况随时召开,参加人员,安全科经理及安全科全体成员,所有从业人员。
二、定期与不定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
三、企业每季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内容:结合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对发生的交通事故案例进行认真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教育从业人员,吸取教训,增强安全意识。分析安全形势,解决存在问题。
四、参加例会人员实行签到制,不得缺席,未到者按照公司有关规定进行处罚。确因特殊情况不能至会者,应在会后前来公司拿取会议资料。
五、做好相关记录和资料存档工作。安全生产例会记录内容包括:会议时间、会议地点、参加人员、参加人员签名、未到人员及缺席原因、会议内容等。
从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普运从业人员的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所有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不得无证驾驶、从业资格证必须按时进行年检。
第二条:公安安全科对从业人员要求每季学习一次,传达有关部门文件及主管部门的指示,宣传交通法规,总结交流行车安全经验。
第三条:从业人员应按时按规定对车辆进行定期定点二组维护保养。并做好车辆行驶里程记录及车辆主要配件更换记录。
第四条:车辆随时配备有效的消防设备,各种出车所需证件齐全有效。
第五条:及时参加公安和运管部门的车辆年审年检检测。如检测有问题,要及时处理。
法人岗位责任制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规范,掌握本企业安全生产动态,定期研究安全工作,对本企业安全生产负全面领导责任。
二、领导编制和实施本企业中、长期整体规划及、特殊时期安全工作实施计划。建立健全和完善本企业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奖惩办法。
三、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保证体系,保证安全技措经费的落实。
四、领导并支持安全管理人员或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
五、在事故调查组的指导下,领导、组织本企业有关部门或人员,做好特大、重大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的具体工作,监督防范措施的制定和落实,预防事故重复发生。
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安全生产是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关键。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强化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安全生产,制定本制度。
一、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督”的安全生产体制,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各负其责。
二、加强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把安全工作切实纳入公司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公司从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业务操作规程、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安全例会制度,车辆、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三、设立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公司总经理是安全生产和工作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和工作负责全面组织领导,管理责任,对本公司的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必须亲自过问,协调解决;主管安全生产和工作的副经理担任安全生产分管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和工作负具体的领导责任,公司各责任人对各自业务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直接责任。
四、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公司全体员工都必须在自己岗位上认真履行各自的安全职责,实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五、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落实责任。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即纵向到公司各部门、职工,横向到每个从业人员。
六、公司要应当安排专项的安全经费,用于安全检查、安全宣传教育、安全例会,事故预防以及配备安全工作装备等开支。
七、公司应设置安全生产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的人员应相对稳定,责任心强,并具有一定文化水平,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安全生产管理经验,能运用专业知识的规章制度,开展安全生产工作。
事故处理紧急预案
运输是货物流通必不可少的手段和途径,在运输过程中必须有高度责任感和安全意识,事故一旦发生,可采取有效的方案尽可能减低事故发生的损失,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方针
保证道路普通货物运输安全是安全机构、部门、组织领导人驾驶员责无旁贷的责任,要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难与共,避免重、特大事故发生,重要的还是要从预防抓起,坚决做到以预防为主,防范于未然。
二、基本措施
1、建立公司交通事故应急指挥中心:公司安全科
2、建立公司交通事故处理应急小组: 组 长:杨能良
副组长:杨兴良 王长行 组 员:王敏
职责:接受指挥中心的各项指令,下达启动处置事故应急预案命令,组织指挥处置行动,组织调集人员、交通工具,并听从上级部门的指挥,检查监督突发事件的调查及善后处理工作。
为规范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防止人员伤亡事故,促进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如下几类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电工、金属焊接、切割、起重、厂内车辆驾驶、压力容器操作。
3、职责与分工
主管部门:安全部。负责组织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取证工作;负责建立特种作业人员档案,规范特种作业行为。
相关部门:
生产部、各工段;负责电工、电焊工、钳工、起重工、压力容器操作工的管理。
办公室:负责厂内车辆驾驶员的管理。
4 、内容与要求
4.1、特种作业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a --年龄满18周岁;
b --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相应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c-- 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备相应工种的安全技术知识,参加国家规定的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并成绩合格;
d-- 符合相应工种作业特点需要的其他条件。
4.2、特种作业人员在独立上岗前,必须进行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
4.3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通过市级以上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的考核,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
4.4 、各特种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管辖范围内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按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
训考核管理办法》(国家经贸委13号令)做好申报、培训、考核、复审的组织工作和日常的检查工作,
并建立特种作业人员档案。
4.5、离开特种作业岗位达6个月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核,经确认合格后方
可上岗作业。
4.6、特种作业操作证不得伪造、涂改、转借或转让。
5 、相关制度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6 、相关记录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由于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自身社会资本水平普遍低下, 其社会资本内部投资存在明显局限性, 因此, 必须由政府部门和第三部门共同配合, 采取有力措施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社会资本进行外部投资, 帮助他们有效增加社会资本积累、提升社会资本水平, 以更好地适应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大势所趋。
一、政府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社会资本的外部投资
(一) 政府通过公共政策减少对社会资本的消耗
1. 进一步加快我国户籍制度改革。
由二元户籍制度导致的城乡分割, 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流动的最大制度成本和城市化适应的最大障碍, 是他们无法融入城市、无法在城市中重新构建其社会关系网络的根源。不合理的户籍制度使多数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只能依赖于原有的以亲缘、血缘等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网络, 其社会资本的获取和投资也只能局限于狭小的、同质性强的小圈子。因此, 我国政府必须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 打破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 并逐渐剥离依附于户籍制度之上的其他各种不尽合理的利益, 给予转入城市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与当地居民平等的待遇。
2. 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目前, 大量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仍被排斥于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如果不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 就很难有效减少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社会资本的消耗。因此, 政府必须意识到及时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的重要性, 并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公共政策, 将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作为实施社会保障的重点对象。在社会保障项目中, 最重要的是直接关系到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生存和劳动力资源再生的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此外, 政府还可以考虑建立相应的社会救济制度, 在必要时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给予紧急救济、贫困救助或法律援助。
3. 实施城乡统筹就业战略。
我国城乡劳动力市场处于分割状态,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与城市居民的就业地位不平等。在劳动力市场上,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需要面对种种制度性差别、歧视和障碍。加之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在城市就业有一定难度。在这种情况下,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进城谋生只能依赖与自己联系紧密的低水平社会网络关系, 获取与就业相关的社会资源。因此, 政府应该实施城乡统筹就业战略, 建立起城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 利用规范的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城乡劳动力资源, 将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问题纳入城乡协调发展的共同政策框架下, 为其流动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和均等的就业机会。这一公共政策的实施, 将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减少对自身社会资本的消耗, 真正融入城市社会。
(二) 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以生产社会资本
1. 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提供职业培训机构。
提高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知识素养, 是增加其社会资本的重要渠道, 使之有能力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因此, 我国政府应以社会效益为中心, 设置符合市场运行规则和需求的各类职业培训机构, 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接受职业培训创造条件,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她们的文化素质, 从而达到生产社会资本的目的。另外, 各级政府应设立专项经费、专门机构来从事此项工作, 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创造条件, 并有效的生产有利于他们向上流动、最终融入主体社会的社会资本。
2. 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指导中心。
为了促进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社会资本的积累, 政府应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城乡融为一体的就业信息指导中心。该信息中心应成立动态管理网络或劳动力供需信息系统, 将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出台的有关农村劳动力供求方面的法律政府及规定, 全国各地的劳务市场和人才市场的运行和供求状况, 农村劳动力输入地对农村劳动力需求的数量及结构, 交通运输能力及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线路的交通运输紧张状况等基本信息输入计算机, 实行全国联网, 以便查询。同时, 该信息中心还应充分运用信息的导向作用, 增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信息导向, 按需流动”的就业意识, 引导他们向城市合理、有序地流动。
3. 建立和完善职业介绍中介机构。
政府应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职业介绍中介服务机构, 扩大其覆盖面, 增强其服务功能, 使之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有组织的转移方面发挥主渠道作用, 逐步形成包括信息咨询、职业介绍与培训在内的社会化服务网络系统。
二、第三部门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提供社会资本
“第三部门”包括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它主要是指有社会成员志愿加入的、从事志愿活动的非营利组织, 具有志愿性、非营利性和自治性等特征。第三部门在劳动力、政府、企业、社区、各社会团体及公众之间传递信息、物资和情感, 从各渠道聚集资源并进行操作、管理, 向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提供社会资本, 努力将他们带入经济、政治与社会发展的主流。
(一) 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培训
目前, 我国劳动力市场仍存在诸如“空头介绍”、“多头介绍”等以欺诈骗取钱财为目的, 严重损害前来求职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利益的非法中介活动。而政府力量有限, 暂时不可能花大量精力为他们解决这一问题。针对这种情况, 第三部门可以帮助农村外出务工人员, 为其提供免费就业信息和就业培训。一方面, 第三部门能成为就业信息集散地, 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大量准确及时的就业供求信息, 并运用科学手段归纳、分析所得信息, 倡导理性就业;另一方面, 第三部门能有效地建立规范透明的职业介绍及培训体系, 以诚信为本, 起到净化市场的作用, 并有利于各种劳动力参与公平、公开和有序的竞争。
(二) 提供救助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资金和物资等
在我国现行社会保障体制还不完善的现实情况下, 第三部门可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和维护社会公平, 设立针对需要援助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设立专门的基金会对其进行社会救济, 或者发展专门的慈善机构, 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支持、保护和服务, 并建议和发起大范围的社会救助活动, 为弱势群体谋福利。
三、消除市民歧视心理, 帮助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适应和融入城市
(一) 缩小城乡差距, 消除市民的歧视心理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以自己的生存方式在不断缩小着城乡之间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对立与差距, 在中国的社会变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发挥重要作用。因此, 应该引导流入地市民重视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城市、对社会的正面作用, 通过媒体着重做好正面宣传工作, 让全社会都高度关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群体并正视他们在城市化和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积极作用。同时, 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与城市居民的沟通, 逐步改变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歧视观念, 增强农民工对城市的归属感;并可以借此机会, 帮助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扩展自身的社会关系网络, 增加其社会资本存量。
(二) 帮助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转变自身观念
要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以平等的姿态顺利融入市民社会, 就必须帮助他们消除“末等公民”、城市过客心态, 确立其主人翁意识, 更快地融入城市社会生活;或者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成立“自管小组”, 实行自我管理, 以培养其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 使他们自觉地将自己与流入地紧紧联系起来。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相对匮乏, 社会资本对其就业有着重要意义。但因其社会资本以亲缘、血缘、地缘等非正式社会网络关系为基础, 数量少、质量低, 不利于整体向上流动和融入当地市民社会, 无法更好地适应我国供给侧改革过程中提出的加速农民工群体融入城市、推动我国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化的要求。因此, 要想增加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社会资本、提升其社会资本水平、扩展其社会资本网络,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第三部门为补充、以血缘、地缘等初级关系为依托、以业缘关系为扩展的农民工社会关系网络, 是比较理想的选择模式。从长远发展而言, 它能对增加和提升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社会资本产生积极作用, 有效推进我国供给侧改革过程中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化的进程。
摘要:社会资本是影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从农业到非农职业流动决策的重要变量之一。由于自身社会资本水平低下, 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基本属于“非正规就业”。要改变这种状况、使这一群体更好地融入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洪流, 不仅需要他们积极提升自身社会资本水平, 更需要政府制定公共政策减少对社会资本的消耗、提供公共产品生产更多社会资本;同时还需要第三部门的努力及市民社会为其提供相关保障。
关键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社会资本,外部投资,第三部门
参考文献
[1]李强.影响中国城乡流动人口的推力与拉力因素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 2003 (1) .
[2]Pirre Bourdieu.The forms of capital.J.G.R ichardson.Handbook of Theory and R esearch for Sociology of Education[C].N ew York:Greenwood, 1985.
[3]詹姆斯·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4]罗伯特·D.普特南.繁荣的社群——社会资本与公共生活.李惠斌, 杨雪冬主编.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关键词:安全管理 人员知识 素养
0 引言
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搞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一方面取决于领导的重视,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知识与素养。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企业发展势头迅猛,这也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知识与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1 正确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
一名好的安全生产管理人首先要有正确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辩证分析生产与安全的关系,正确理解“安全第一”的方针。
人类生存发展要创造物质财富,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会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危险、有害因素产生事故,人们为了既能够得到物质财富又能够免受伤害所以产生了安全管理。也就是说安全是伴随着生产而产生的。安全的目的就是要使生产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以防止人身伤亡和设备事故以及各种危险的发生,从而保证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以促进生产率的提高。
“安全第一”是安全工作的指导方针,但这个“安全第一”是有条件的,它是指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企业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安全管理实际上是生产的一个分支,是为了保障生产顺利进行的,不能因为要搞安全就不要生产。但是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忽视安全,也必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使得生产中断。生产与安全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不能过分的强调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个方面,因此也就有了“五同时”。企业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没有生产活动,安全问题就不可能存在;没有安全条件,生产也不能顺利进行。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因此,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监管过程中,不应单纯地考虑安全和生产到底谁重要,而是要把精力放在整个生产工作过程中,放在如何协调好两者的关系上。正确了解“安全第一”的方针,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才能够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协调好生产与安全的关系,以科学的态度去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每一个不安全因素,落实整改措施,这样才能达到安全和生产的和谐统一。
2 掌握国家安全法律与法规
现代生产的特点是高科技、大规模,但是如果发生事故,人员死亡严重,损失也是巨大的。针对我国的发展现状,为了预防和遏制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的发展,安全生产法颁布了。安全生产法及与其相关的各类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是安全工作的根本。掌握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安全管理才能够有法可依。安全工作怎样开展,企业应对安全生产负有哪些责任,员工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各级责任人应该具备哪些知识,获得什么资格才能从事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都应该掌握。
3 掌握安全管理知识
安全管理是安全各项法律法规的具体实现。科技时代,仅仅用经验来进行管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安全管理的需要,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掌握现代安全管理理论,掌握以下管理方法:
①系统安全。把设备、设施、工作场所纳入到一个系统来研究,从整体来把握,从具体细节来控制,才能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②人机工程。控制住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是预防减少事故的方法。
③危险源、有害因素辨識。哪些状态是危险的,哪些物质是有害的,只有准确的辨识出来,才能够针对问题提出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因此危险源、有害因素辨识,是预防事故发生的最基础。要想能够辨识出这些因素,必须要掌握大量的安全技术知识,安全评价方法、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等等。
④应急救援。对于潜在的危险因素,要搞好预案的编制及应急响应训练。只有做好了防范措施,我们才能够在事故发生时,临危不乱,有效的减少事故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⑤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方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以上管理方法的综合运用。经过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推行此体系的实践证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有助于生产经营单位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采用合理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原则与方法,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有助于企业主动地贯彻执行相关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并满足其要求;有助于企业对潜在的事故做出响应;是前几项管理要点的系统的综合。因此对于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来说,必须要掌握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知识并深入理解其内涵,这样才能与日益发展的企业相适应,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4 安全生产技术
安全生产技术的学习是为安全管理提供坚实的知识基础,没有知识做后盾,管理只能是空中楼阁。安全工程是一个交叉的科学领域,它涉及建筑、矿山、化工、铁路等等一切可能的生产领域的知识,因此,只有尽可能多的掌握安全法律知识及安全技术标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才能够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发生事故时,才能够正确划分责任,依法提出事故处理意见。
各种行业技术标准是我们安全工作的行为准则,掌握了这些知识技术,管理才真正能够落到实处,同时知识技术又是我们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的前提。对事故现场的痕迹、状态、残留物进行怎样的分析、验证,我们才能推论事故是怎样发生的,针对事故我们提出什么安全技术措施,才能够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这些都需要掌握技术知识。而且对于安全产管理人员来说所,仅掌握所从事的行业的安全法律及技术知识是不够的,还要随时更新,深入学习。
5 职业素养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具备必要的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①要有责任心。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企业的一员,担负着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为企业的顺利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重任,需要有更强的责任心。因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容不得丝毫的懈怠。“在其位、谋其政、做其事、尽其责”。有了责任心方能敬业,自觉把岗位职责、分内之事铭记于心,该做什么、怎么去做及早谋划、未雨绸缪。
②要有协调、组织能力。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需要与同级部门、同行、职工、政府主管部门等单位打交道,需要与其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协调、解决生产安全问题,因此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需要较好的协调、组织能力。
③学习能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是不断更新的,安全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作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需要时时学习,与时俱进。必要时增加自身的内存条件,如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职业安全健康审核员等。
6 结束语
现代企业需要掌握专业理论和技术,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具备较强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能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策划,能与时俱进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而要想具备足够的知识与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积累与探索,相信通过持之以恒,不断地努力,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一定能够达到这样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隋鹏程.防止事故五项原理[J].现代职业安全,2006年第2期96-97.
[2]邢利军,浅谈如何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J].中国学术期刊电子出版社,2008年第4期.
[3]刘云江.民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分析[J].价值工程,2010(09).
1、管理人员在值班期间应做到认真负责,大胆管理,对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或违章作业者,要加以制止,并有权对他们提出批评教育。
2、管理人员值班期间要及时上岗,并对自己当班时发现的问题做好记录,及时上报,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参与问题的解决,工作时,脱岗,如有事要请假找其他人代替。
3、管理人员夜间值班要有电工跟班,要注意防火,严禁其他人用电炉子、电褥子,对违反者有权进行处罚和停止其使用。
4、值班期间应明确本职工作的目的,一切以干好本职工作为根本出发点,应从小事做起,时时处处作他人的榜样,并积极参加本单位的各项活动。
【外部人员安全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外部物流管理规定06-19
产品外部标识管理规定10-27
发票内部管理及外部管理09-20
对外部劳务队伍管理的思考10-04
质量管理体系内外部审核检查表06-11
外部环境10-11
外部化10-22
汽车行业外部环境分析10-06
内外部环境分析报告05-26
海外部工作目标及计划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