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服务创新研究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餐饮服务创新研究(精选8篇)

餐饮服务创新研究 篇1

亮化温馨工程引深“五型”创建

——凤矿工会开展“怃恤金”、“助学金”入户活动汇报材料近年来,凤凰山矿工会紧紧围绕集团公司工会创建“五型工会”工作部署,深刻领会“从零开始、思想先跳一跳、跳出工会看工会、立足工会干工会”的工作理念,在矿工会“树形象、创特色、出实绩”的工作思路指引下,创新服务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创新活动形式,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创造性地采取“加减乘除工作法”,开展了“怃恤金”、“助学金”入户活动,实现了对困难群众的零距离帮扶。自2007年9月开展“两金入户”活动以来,经过实践检验、总结完善,“加减乘除工作法”逐渐形成独具凤矿特色的工作机制,使得温馨工程亮点更亮、品牌更响,得到全矿职工群众的广泛赞誉。

一、用好“加法”,树立形象

一是加大学习力度。

自开展“五型工会”创建活动以来,凤矿工会广泛开展宣传、积极营造氛围、认真组织学习,通过周一全员学习会、每月两次主席例会、主席办公会特别辅导以及自学等形式开展理论学习,加深对“五型工会”内涵的理解。“两金入户”活动正是广大工会干部经过深入学习,从思想根源找差距、从实际工作找不足、从细枝末节找漏洞而取得的成果。

二是加强理念渗透。

矿三届二次会代会召开后,新一届领导班子确立了“以服务树形象、以细节创特色、以务实出实绩”“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千不该万不该都是我的不该”的工作理念和服务理念。通过理念的渗透,让工会干部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工作定位,理解了在扶贫济困工作中“态度决定工会形象、态度决定工会作为、态度决定工会品牌”的深刻道理,实现了工作理念的转变。

三是加速作风转变。

年初,在集团公司工会全委(扩大)会上,郭爱堂主席提出了水性管理的工作思路。凤矿工会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结合“心系企业、热爱企业、奉献企业”主题教育,提出工会工作必须具备水的特性的要求,即:方式上灵活、服务上细腻、胸怀上博大、意志上坚定、活力上持久。“两金”入户活动就是学习了水的渗透性,改领为送,让工会干部走进职工群众的家庭,走进职工群众的生活,走进职工群众的酸甜苦辣,真正在心灵深处找到了工作作风转变的动力。

用好“加”法,使得工会组织在广大职工群众中树立了务实、贴心、热忱的良好形象。

二、用好“减法”,赢得口碑

一是减少中间环节。

享受“怃恤金”的对象是病亡职工遗属,享受“助学金”的对象则是工、病亡职工、困难职工的子女以及孤儿。他们当中以老弱病残、孤儿寡母居多,大多存在着不方便来工会领取抚恤金的实际困难。为了实现对他们零距离的帮扶,给予更多的精神慰藉,我们每月按期送

款上门,为他们减少了中间的领取环节。每次送抚恤金,家住中区4号楼的一位大妈总是说:“真是太谢谢你们了!如今儿女们都分流了,原以为会不方便,没想到在家暖和和的就把钱拿到手了!”

二是解除群众疑虑。

随着企业的迅速发展,职工群众、特别是老年人,对新的政策、制度、决策不熟悉,不免产生一些疑虑。为此,我们以“两金”入户活动为契机,在困难群众的思想沟通方面作了很多尝试,在入户送款的同时宣传有关法律法规,让他们了解政策、明确权利、认清形势、感恩企业;建立了入户人员工作登记本,做好走访记录,对于困难群众提出的问题,能答复的当场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随后派专人答复。

三是减少群众信访。

自工会信访办成立以来,每月的来信来访都有近20件,而且大都是困难职工家属来访。“两金”入户活动开展后,将职工群众“上访”变为工会干部“下访”,使得信访率明显下降。对于有些问题,我们不等职工群众来访,就已深入了解并主动解决。今年6月份,我们在入户中得知病亡职工郭保松遗属李春梅老人不慎大面积烫伤不能行动时,及时送去200元救济款,老人激动地说:“你们真是好人,真的是急群众所急。”

用好“减”法,使得工会工作赢得了广泛赞誉。

三、用好“乘法”,扩大影响

——影响一片职工。

2007年9月,我们了解到工亡职工陈捆胜之女陈茜考入大学、正在为学费犯愁时,主动为她办理了“金秋助学”资助手续。矿长王锁奎、矿党委书记张恒兴、工会主席杜国林亲手把助学金送到她手中。同时,经过与集团公司工会协商,又为她在市总工会申请到5000元助学金。陈茜热泪盈眶:“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回报企业、回报矿山,决不辜负矿领导的关心和支持。”这样感人的事例不胜枚举。职工群众看到了矿领导的爱民之心,看到了工会组织对贫困家庭的深切关爱,让爱心像星星之火一样在矿山中广为传播。汶川大地震后,在全矿的捐助热潮中,困难家庭捐款最踊跃,有的多次捐款,有的有多少捐多少,他们说:“只有经历过痛苦才更了解困难的滋味,灾区人们比我们更困难!”

——带动一个整体。

“两金”入户活动的广泛开展,使得基层工会全面动了起来。走访困难职工、了解困难情况、尽力帮助解决,成了整个矿山工会的工作风尚。“两金”入户活动主要针对在矿的病亡家属,受到工作人员紧张、涉及面窄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但是基层工会的帮扶工作弥补了这一缺憾。“有病必探、节日必访、有难必帮”的三必访制度在基层得到了不折不扣的落实。洗煤厂职工戚广晨癌症晚期,住院花费很多。我们为他办理了各项保险赔付和救济,派专人定期往返天津送款、慰问,洗煤厂工会还发动职工多次捐款,形成了“有难必帮”的良好氛围。

——引领一个主流。

目前,“两金”入户活动累计为760余户(次)困难群众送去“怃恤金”,为26人次送去“助学金”,有效缓解了困难职工的生活和子女就学问题。如今,只要拿起电话,他们就能听出工作干部的声音,甚至叫得出名字,会亲切的说:在家呢、在家呢,你们来吧,又要辛苦你们了!“两金”入户活动像一股暖流,温暖了困难群众的心田、温暖了矿山的每一个角落。

用好“乘”法,以点带面,工会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四、用好“除法”,展现作为

一是消除不积极因素。

多元发展的社会现状使得少数职工产生了得过且过、怨天尤人的思想,情趣不高雅、业务不上进、工作不积极。如何教育他们、改变他们是关系到矿山长远发展、凝聚创业合力的大事。我们把“两金”入户活动作为了解职工群众思想状况的有效工具,寻找典型、深入调查、研究策略,动员老人对子女进行忆苦思甜教育,让职工了解矿山发展的艰苦历程、明确当前的不利因素、展望凤凰山经济共同体的美好未来,发挥了入户活动跟踪调查、掌握实情、不断改进的重要作用。

二是消除不稳定因素。

发展离不开稳定的基础,职工队伍的稳定是凤矿的重中之重。近期,人员分流频繁造成人心浮动,生产队组技术力量下降,安全压力增加,以及社会上不良团体的引诱,构成了矿山职工队伍不稳定的基本因素。我们不断扩大“两金”入户活动影响力,广泛调研,让“下”和“入”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北京奥运期间的维稳工作中,“两

金”入户活动成为我们维稳的安全指标,在维稳网络运作下,凤凰山矿形成了“老人念好安全经、女人吹好枕边风、男人管好一家人”的稳定局面。

三是消除不和谐因素。

和谐是大繁荣、大稳定、大文明的综合体现。安全问题、家庭纠纷、治安事件、不文明言行都是不和谐的因素,这些因素客观地存在于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不和谐因素不能自动消亡,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两金”入户活动就是很好的途径。困难群众分布于矿山的每个小区,我们在入户调查的同时,会同居委会工会分片进行和谐指标考核,内容包括邻里是否吵架、有无不放心人、家庭是否和睦、有无居民参与不良团体等。和谐标准量化,是“两金”入户活动的新举措,我们将考核指标及时报送党政,为矿党政正确决策提供了宝贵依据。

一法多变,一劳多能,一举多得,“加减乘除工作法”推动着“两金”入户活动的细致化、务实化、规范化,是凤矿工会在“以服务树形象、以细节创特色、以务实出实际”工作思路指引下的工作创新。毋庸臵疑,“加减乘除工作法”的正确运用,推动了凤凰山矿“五型工会”创建活动的进一步引深,凝聚了职工群众的创业合力,促进了矿山的又好又快和谐发展。

餐饮服务创新研究 篇2

关键词:民办高校,服务创新,创新体系

一、引论

关于我国民办高校管理和发展的研究, 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在民办高校发展的外部环境优化。认为政府在政策制定上, 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应同等对待, 且要制定有利于民办高校发展的政策, 优化民办高校发展的环境, 支持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第二阶段集中在民办高校发展的内部管理规范。认为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除了外部政策支持外, 还在于内部管理的规范。第三阶段集中在民办高校发展的内部管理创新。认为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除外部环境优化、内部管理规范外, 更重要的在于管理创新, 以形成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 实现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拟将服务创新管理理论应用于我国民办高校的管理创新研究, 探索我国民办高校服务创新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为我国民办高校的管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理论基础与方法论。

二、服务创新

服务创新概念是在熊比特的创新理论上发展的。利用熊比特对创新判断的两个标准:创新是被应用于实践的新思想、新方法;创新能给它的实施者提供收益。Bilderbeek等学者在1998年提出了服务创新的“四维度模型”。该模型是一个适用于服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一般创新模型。该模型将服务创新的概念具体到四个维度, 是服务创新内容的深入和细化, 该模型的提出给企业服务创新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维度1:新服务概念。在制造业创新中, 产品和过程是有形可见的, 但在服务业中, 创新大多具有无形性, 创新结果并不是一个有形实物产品, 而是解决一个问题的新的概念或方法, 因此服务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概念化创新”。

维度2:顾客界面。服务创新的第二个维度是顾客界面的设计, 包括服务提供给顾客的方式以及与顾客间交流、合作的方式。

维度3:服务传递系统。“服务传递系统”维度主要指生产和传递新服务产品的组织。该维度侧重于服务企业的内部组织安排, 即通过合适的组织安排、管理和协调, 确保企业员工有效地完成工作, 并开发和提供创新服务产品。

维度4:技术选择。由于服务创新可以在没有技术参与的情况下发生, 因此技术并不是服务创新的一个必要维度, 它在模型中只是一个可选维度。虽然不是必要维度, 但技术仍在很多服务创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三、民办高校服务管理概念创新

服务创新的第一个维度是服务概念的创新。那么, 什么是服务概念呢?如果从服务对象的角度来看, 在校学生应是学校服务的对象, 学校应为学生提供高品质的教育服务。什么是高品质的教育服务?教育是一个特殊的服务产品, 它有-个提供和接受的过程, 也就是教育的适应性。笔者认为, 高品质的教育服务就是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提供适应的教育计刬, 让学生真正地学到知识、培养能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目前, 进入民办高校 (本科) 的学生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 (本科) :有一定的基础, 有较强的上进心, 且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 希望在大学阶段学到有用的知识;第二个层次 (本科) :基础一般, 上进心一般, 学习积极性不强;第三个层次 (专科) :基础较差, 缺乏上进心, 学习积极性较差。这些生源的特殊性在公办二本以上的高等院校是较少遇到的, 然而, 民办高校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从公办高校引入, 而公办高校的生源由于录取分数线的限制, 基本上要高于民办高校学生的层次, 这个高层次的教学模式用于民办高校的教学, 自然会给教和学带来一些问题。据调查, 在给民办高校本科班上课时, 认真学习的学生大概是1/3, 较认真学习但还是到课的学生大概占1/3, 而经常逃课, 即使到课也讲小话或睡觉的学生也占1/3。而在给专科班上课时, 听课的可能只有1/4的学生了, 绝大多数学生是在辅导员的要求下来到教室的, 书包有时都不带, 只带一个手机上课玩。教师在课堂上讲课, 讲到中途往下一看, 听课的学生屈指可数, 教学的积极严重受挫。有些教师在公办高校任教, 到民办高校兼课, 感受更深。一名教师讲, 他在公办院校很受欢迎的本科课程, 到了民办高校反应一般, 难以达到共鸣, 再给民办高校专科生上课, 情况就更差了, 讲课时眼睛不敢往下看, 若往下看, 课都无法讲完, 只好自我陶醉, 望着窗外或望着天花板讲, 一鼓作气、不停顿地把课讲完, 讲台上是教师大汗淋漓, 声音不断地讲课, 台下是讲话的讲话、睡觉的睡觉、玩手机的玩手机, 真是教与学的两重天, 这名教师讲他一进专科班的教室就心里害怕, 不知道这两节课如何完成。

究其原因, 应是教学模式与教学对象不适所造成的, 进入民办高校的本科生和专科生这个群体在学习上有他们的特殊性, 最主要的特征是基础差, 但产生基础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想学好, 但能力有限的;有不愿意学的;有受环境影响而没学好的等。其次是学习的积极性不强, 因为基础差, 学习不是他们的强项, 在学习上较难超越他人和超越自己, 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丧失了。对于这样的群体, 把公办一本的教学模式应用于他们, 自然会产生教与学不适应的现象, 其结果是学生难学, 教师难教。

要办好民办高校的教育, 形成民办高校的教育特色, 必须从民办高校教育对象的特点入手, 应用服务创新的概念, 重新设计民办高校教育模式。根据笔者的深入调查和多年的教学体会, 再结合服务创新的概念, 提出以下三种教育服务管理概念:

(一) 考研型教育计划

对进校的本科学生, 按其高考成绩, 在班级较多的专业中编一个高考分数较好、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考研究生为主要目标的学习班。这个班的教学模式可按公办高校教学模式实施, 并且増加考研指导和考研课程的开设。

(二) 应用型教育计划

对于没有编入考研教育计划的其他本科学生, 全部编入应用型教学计划。该教学计划应以应用型的课程开设为主, 全面采用案例或实验教学。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皆要重新设计, 不能完全采用公办高校的教学模式。

(三) 操作型教育计划

对于专科的学生全部编入操作型教学计划, 该教学计划以实际操作为主, 设置一系列的实际操作课桯, 以动手为主, 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皆要针对专业特点进行重新设计。

这三个教育计划, 是以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为基础而提出的, 其目的是为民办高校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使学生在不同的知识基础上真正地学到东西, 也为社会各个层次人才的需要提供培训。

四、民办高校服务管理创新体系

为了支持这三种教育计划的实现, 本文提出三个配套的服务管理子系统来给予支持, 形成民办高校服务管理创新体系。这三个子系统分别是:教育服务管理子系统、教师服务管理子系统、就业服务管理子系统。

(一) 教育服务管理子系统

该系统的任务是:提出新的教育概念, 设计新教育概念下的教学方案, 实现新教学方案的组织计划和新教育计划的技术支持。结合服务创新的“四维度模型”, 该系统的四个维度创新如下:

笫一个维度:根据民办高校的持点提出新的教育服务管理的概念。以上提出的三种教育计划就是民办高校教育服务管理概念的创新。

第二个维度:新教育服务管理概念实现的教学方案、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创新性设计。

第三个维度:新教育服务管理概念实现的组织保证, 即实现新教育服务管理概念的教师队伍和组织安排。

第四个维度:新教育服务管理概念实现的网络技术支持平台建设。

(二) 教师服务管理子系统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教育计划实现的基本保证, 以上三种教育计划分别需要三支不同的教师队伍予以支持, 需要针对民办高校教师管理的现状提出相对应的教师服务管理概念和管理方案, 为新教育计划的实现提供组织保证。结合服务创新的“四维度模型”, 该系统的四个维度创新如下:

笫一个维度:根据新的教育服务管理的概念提出配套的教师服务管理概念。

第二个维度:教师服务管理概念实现的管理目标、管理方法、管理内容的创新性设计。

第三个维度:教师服务管理概念实现的传递系统和组织保证即学校与学院两级教师管理组织方案。

第四个维度:教师服务管理概念实现的网络技术支持平台建设。

(三) 就业服务管理子系统

三种教育计划培养的学生各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 为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管理服务和为社会提供适应的人才, 民办高校的就业管理需根据三种教育计划, 依据培养学生的特点进行优化设计, 结合服务创新的“四维度模型”, 该系统的四个维度创新如下:

笫一个维度:根据新的教育服务管理的概念提出配套的就业服务管理概念。

第二个维度:新就业服务管理模式的管理结构、管理内容、管理方法的创新性设计。

第三个维度:新就业管理模式实施的传递系统和组织保证建设即新就业管理模式织组体系的建设。

第四个维度:新就业服务管理概念的网络技术支持平台建设。

参考文献

[1]孔颖.我国民营高校发展中的热点研究问题[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08, (1) :18-22.

[2]孙广勇.民办高等教育的地位变化与政策调整[J].高教探索, 2008, (3) :84-88.

[3]周彬.民营高校办学策略探析[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9, (3) :34-37.

餐饮服务创新研究 篇3

摘要:物流信息服务作为物流产业、服务外包以及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是为制造业、商务流通企业以及物流服务企业提供服务的。企业为保证其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进行创新,于是服务创新便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文章基于学术要求和市场实际需求,在界定服务创新概念的基础上,采用规范性研究方法,对物流信息服务企业的服务创新过程模式进行了探讨,并对服务创新过程中需要企业关注的工作内容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今后相关服务和产业研究提供研究基础。

关键词:物流信息服务;服务创新;过程模式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国内环境的不断变化,物流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凸显其战略意义,正因如此,2009年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随着信息的生产和利用的社会化程度的不断增加,通信、计算机软件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服务的产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各种各样的信息服务也逐渐渗透进各种行业,并对这些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信息产业对于物流产业的带动作用也越来越显著。

随着竞争不断加剧,传统的物流方式正向现代的方式转变,物流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信息化手段以更大程度地满足生产制造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的需求,物流企业对于物流信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物流信息服务便是专业化分工、物流产业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加剧的产物,并且显得越来越重要。物流信息服务实现了从最初的依附于物流业和信息产业、到逐渐剥离于这两个产业,直到最终实现了成为一种完全独立的产业的螺旋式上升过程。物流信息服务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工作和服务产品影响企业的物流活动水平,并通过自己的劳动成果以及与客户企业的交互沟通促成或帮助他们进行创新。有利于提升我国整体的物流活动水平。

伴随着物流信息服务企业的蓬勃发展,它们也面对着许多来自于企业内、外部问题。“不创新即灭亡”,如果不开展服务创新,企业便会停滞不前,不进则退。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向前发展的动力。于是,服务创新便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方向。

目前,我国的物流信息服务在服务理念、服务模式、服务产品、服务过程以及服务技能等方面还不完善,还有许多开展创新的空间。例如,现有的物流信息服务仅仅局限于提供物流信息系统,缺乏其他相关的物流信息服务,因此,亟需不断进行服务创新活动以保证能够不断为生产制造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和物流企业提供完善的物流信息服务。但现有的物流信息服务的服务创新理论研究十分匮乏,无法为物流信息服务企业的服务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因此,迫切需要对物流信息服务企业的服务创新进行科学的研究,以指导实际的企业和产业活动。

在服务创新研究领域中,服务创新的过程研究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一方面,物流信息服务企业应该遵循怎样的过程模式进行服务创新:另一方面。服务创新过程中各个步骤和阶段又应该重点关注哪些工作内容,是一个非常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本文通过规范性研究法提出物流信息服务企业的服务创新过程模式,并指出过程中各个阶段需要关注的工作内容。本研究的物流信息服务创新过程范畴包括:服务创新从产生到展开和实施的过程。本部分将物流信息服务企业服务创新的产生作为起点,主要研究服务创新整个的实施过程。

二、物流信息服务企业服务创新的概念

正如RUST等所说,“为了有效保持竞争力,所有企业都必须成为服务型企业”。因此,服务创新发生的范畴十分“宽泛”。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服务业;制造业工业;非赢利性的公共部门。因此,服务创新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进行界定。从广义上讲,服务创新是指一切与服务相关或针对服务的创新行为与活动。相应的,从狭义上讲,服务创新是指发生在服务业中的创新行为与活动。本研究主要针对的是狭义上的服务创新。

邢文刚等(2005)服务创新是指提供与以前不同的服务满足,即服务组织通过服务概念、服务传递方式、服务流程或服务作业系统等方面的变化、改善或变革,向目标顾客提供更高效、周到、准确、满意的服务产品,增强顾客忠诚度,创造更大的价值和效用。

Rob Bilderbeek等f1998)提出很多服务创新是无形的。他们通常不是实物,而是一个提供解决问题的新的概念或者理念。

李刚等(2004)曾经提出,服务创新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业利益或者社会利益。他们从服务包的角度出发,认为服务创新是对服务包的改变,其最终效果是达到差异化。并认为只对某些无足轻重的内容进行修改,而无法对顾客需求产生影响的活动不能叫做服务创新。服务创新是一个过程,应当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分析顾客需求。寻找可以进行创新的切入点。

正如所有的管理研究的领域一样,服务创新的概念同样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但是综合看来,学者们共同认可的是:服务创新是为了改善企业提供的服务产品而开展各种活动的过程。结合本研究确定的服务创新的范畴为狭义的,即服务业的服务创新,本研究给出对于服务创新概念的界定:发生在服务业中。企业为开发新服务产品或者为持续改进现有服务产品所发生的一切活动的过程。

本文给出服务创新的定义是:企业中与开发新服务或持续改善现有服务有关的活动和过程。

三、物流信息服务企业服务创新的过程模式

一直以来,学者们对于服务创新的过程均开展了一定的研究。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Sundbo和Gallouj根据学者们构建的各种创新过程模型和服务创新驱动力模型提出的服务企业服务创新的一般过程模式。这个过程模式提出了服务创新过程的它对服务企业创新过程实施和正式组织的一般过程进行了描述,是一个适用于绝大多数创新性服务企业的典型的创新过程模式。该模式特别适用于那些采用“模块化”或“顾客化”生产方式的服务企业,

在这个模式中,创新过程可以被分为三个阶段:概念阶段、发展阶段和保护阶段。其中,概念阶段主要是指概念发展和把概念转化为可实现的创新项目的初级阶段。创新概念可能来源于市场(顾客)或者企业内部的员工,还可以来源于员工与顾客的交互过程。销售员在此过程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发展阶段是创新被发展并具体实施、使用的阶段,如将某新服务产品投入市场时,进行一定的组织创新等。在发展阶段,包含若干参与者和组织部门。这个阶段又可以被划分为两个子阶段。是由一个阶段(员工企业家精神)发展到另一个阶段(项目团队)。这两个子阶段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保护阶段是指创新性企业在创新产生的时候就必须保护自己的创新不被竞争对手模仿,尤其是产品创新的时候。保护意味着首先要保护包括企业形象、市场定位和品牌,并隐藏好创新的过程和如何进行创新;然后在运用一些正式的手段,如竞争条款和知识产权等,对

企业的创新进行保护。

Stmdbo的研究更多的是从各个分割的阶段进行服务创新过程和相关要素的角度出发,但实际企业在创新过程中是不可能将阶段划分得如此清晰。因此,Sundbo的研究可以成为我们研究物流信息服务创新过程模型的一个不同阶段性相关要素的理论基础。

除Sundo和Gglou{提出的服务创新的一般过程之外,另外一个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是Voss(1992)提出服务创新的过程。Voss指出,服务创新首先开始于服务创新的概念的产生。这些概念是通过一些技术性的方法获取市场需求的信息,并以此开发新的服务概念与创意,再发展这个服务原型(Service Proto~pe)。为了确保这个创新的可行性和可控性,通常是企业内部先进行服务原型的测试,或者是通过部分顾客的使用之后再加以修正,最后才大规模提供给顾客。这个过程必须要严格遵守一点规则,那就是新服务一旦投入市场之后,必须进行通过一定的方式或流程对其进行持续性改进,以利于下一个创新活动的产生。

Yoss的研究便是基于一个整体的过程即服务创新从产生到实施的过程,同时还伴有不断校正的作用。这个模型为物流信息服务创新过程模型提供了另一个思路。即服务创新必须要不断地进行持续改进。

除了以上的研究,国内的学者也对服务创新的过程进行了一些探讨,李刚、余倩(2004)也曾提出了服务创新过程。

OECD(1991)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并且一定要与投入市场才能称为创新。Garcia和CMantone(2002)也提出创新是一个过程。Voss对服务创新的描述也可以理解为他将服务创新定义为一个过程。笔者认为他们的研究与Voss的服务创新过程的研究角度基本相同,也与本文对服务创新的定义相互吻合,即服务创新本身应该就是一个过程,基于这种过程的思想,本文也将物流信息服务的服务创新首先定位于一个过程,因此实施服务创新活动也是对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本文提出物流信息服务创新的过程模式。

1,步骤一:服务创新的产生。本文认为服务创新过程应该是开始于驱动要素的驱动,这种要素可能是内部的,也可能是外部的,或者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

关于服务创新的驱动力研究是学者们最先研究的服务创新领域之一,这是服务创新研究的一个基础性内容,J.Sundbo和F.Gafiouj在对多个欧洲国家的服务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服务创新驱动力模型。Sundbo和Gallouj把单个企业作为识别驱动力的界面,将驱动力主要分为外部驱动力和内部驱动力两种。外部驱动力主要包括轨道(Traiectories)和参与者(Actors),内部驱动力主要包括管理和战略(Management and Strategy)、创新部门和R&D;部门(Innovation Dpt,And R&D;)、员工(Emplovees)三种形式的驱动力。

在物流信息服务产业,根据这些重要驱动要素的相关内容,其中的社会轨道和管理轨道均属企业环境要素。而其中顾客要素、竞争者要素、和研发部门要素将直接对服务创新进行驱动,而环境要素、技术要素、服务专业要素、战略和管理要素不会直接促使企业产生服务创新,它们是作用于直接性驱动要素,并进而促使企业进行服务创新。因此,服务创新的驱动要素可按照下属方式进行分类:

(1)直接性驱动要素。直接性驱动要素主要包括顾客要素、竞争者要素、研发部门要素。

(2)间接性驱动要素。间接性驱动要素主要包括环境(社会、管理)要素、技术要素、服务专业要素、管理和战略要素。间接性驱动要素是通过直接性驱动要素作用产生不同类型的服务创新。

根据本研究前面的研究结果可知,物流信息服务企业服务创新驱动要素包括直接性驱动要素和间接性驱动要素。其中间接性驱动要素通过直接性驱动要素对物流信息服务企业产生作用而开展服务创新活动和过程。

在驱动要素的驱使下,企业就会有创新的意愿。物流信息服务企业在不同的驱动因素作用下具体的作用路径不尽相同,但整体模式基本相同,即直接或通过直接因素作用的间接驱动因素作用下,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一定的变化,此时企业产生服务创新的意愿以应对这些变化,这种意愿不一定是由企业通过正式的行政方式确定下来,很多情况下,意愿是在无意识下产生的。而这种意愿的强烈程度在一定时间内会促使企业通过正式的方式展开创新活动。

2,步骤二:服务创新的设计。在创新意愿的促使下,企业开始准备进行创新。因此,设计便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在这个步骤,企业主要设计的是创新的维度,即在什么地方开展创新,以及创新的具体实施活动。

本步骤,创新设计的核心主要就是物流信息服务产品的开发与改进以及开发与改进所需要的一切活动,包括新产品创新、服务传递系统的创新等。其中物流信息服务的服务产品包括物流咨询服务、物流信息系统和其他增值服务。

设计活动中,企业要关注的应该是如何应用知识以实现创新,开展何种类型的创新,以及采取服务创新的方法。

3,步骤三:服务创新的测试及反馈。确定设计方案之后,根据Voss对于服务创新的描述,应该在一定范围内对这种服务创新进行测试,并及时得到反馈,以修正这些创新活动,实现最初的创新意愿,使创新能够实现其开发新服务或者持续不断改善现有服务的目标。

测试活动应该首先在小范围的部门和受众顾客范围展开,并全程监控整个过程,以便实时获取顾客和员工的反应与反馈。同时,要保证整个过程具有连续性和延续性,不能仅凭借很短时间内员工和顾客的反应就忽视测试结果反馈的延迟性。

这个过程是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4,步骤四:创新的实施及反馈。经过测试之后,创新活动就可以投入市场开始实施,这个实施过程中企业应该重点关注的是服务创新能力。企业需要具备超凡服务创新能力才能够将服务创新的设计通过与顾客的接触传递给顾客,并且保证整个过程从始至终均能够达到预期的服务创新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将创新的结果反馈。反馈过程重点关注的应该是服务创新的绩效的评价。

5,辅助活动:创新的保护。基于Sundbo(1998)年对服务创新一般过程模式的阐述,创新的保护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物流信息服务本身是一种与顾客交互非常频繁的服务类别,因此,服务会完整呈现在顾客面前。随着竞争的加剧,竞争对手之间能够互相掌握各自的信息。因此,服务创新的设计、测试和实施过程均要注意辅助以创新的保护。整个过程可以通过增加申请自主知识产权等方式实现。

餐饮服务创新研究 篇4

学号: 1105050021 姓名: 马永宏

目录

一、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服务体系构建的基本内涵........................3

二、我国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服务现状..................................3 2.1社区体育管理职责不明.......................................3 2.2社区划分不明晰,导致管理机制不健全..........................3 2.3社区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管理水平与能力不够.....................3 2.4社区体育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4 2.5社区管理相对封闭...........................................4 2.6各种制度建设不够健全.......................................4

三、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体制与服务改革................................5 3.1广泛建立基层社区体育组织,实行民办官助、自营自治的组织管理形式5 3.2 实行半公益半消费式的社区体育组织经营模式...................5 3.3 制定与社区体育组织相关的政策和法规,规范社区体育组织的发展..5 3.4 建立对社区体育组织的评估激励机制...........................6 3.5 在社区体育组织中推行体育指导员制度,促进社区体育健康发展....6

一、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服务体系构建的基本内涵

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动员广大居民参加健身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帮助社区居民实现健身目标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社区管理职能的进一步扩大,在社区体育建设与发展宏观导向上,要逐渐弱化社区体育工作的政府行为,赋予社区更大的管理责任和管理权限、逐步向居民自治行为过渡,形成以政府导向为主,社区、项目协会都参与社区体育服务的多元化管理体制。

二、我国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服务现状

2.1社区体育管理职责不明

我国现行社区的居民自治组织,在理论上是社区事务的管理者,承担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工作,自然也应是社区体育的管理者。但现有的社区居民自治组织,距离真正代替政府和企业承担社会所赋予的管理责任还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为社区居民委员会职责模糊,工作方式带有较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社区居民委员会与街道办事处在事实上是被领导与领导的关系,使居委会的日常工作不得不服从于街道的安排,有80%的工作内容本应由政府职能部门或社会中介承担,过重的事务性工作弱化了居委会自治组织的管理职能,势必削弱其对社区体育的管理,社区体育在事实上陷入了名义上都在管事实上都不管或无暇管的恶性循环中。

2.2社区划分不明晰,导致管理机制不健全

我国由于对社区的研究起步较晚,社区到底如何定义和划分,至今尚没有一个权威的结论。如:社区是指居民所在的住宅小区,还是指其所在的街道管辖范围而划分的行政区,以及谁来管、如何管等问题,造成社区管理缺乏针对性和明确性。这种概念上的不明确,导致目前我国社区管理机制不健全。因而对社区体育而言,也就失去了推进社区体育管理的体制支持。这种划分的不明晰,最终导致我国社区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对社区体育开展而言,也就失去了广泛的动力支持。

2.3社区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管理水平与能力不够

目前,我国大多数社区居民委员会无专职社区事业干部,更无专职的社区体育管理者。同时在社区行政干部中,体育专家很少,缺乏开展体育活动的理论知识、经验和科学有效的锻炼健身方法,更缺乏社区体育活动的整体策划和社区体育活动的战略性研究,基本上处于想到就做,想不到就算了的随意状态。调查结果表明:70%的社区体育管理者认为每个社区居委会应建立1~2个社区体育活动组织,每个街道社区应建立5~10个社区体育组织,并经常开展活动,74% 的人认为每千人应拥有1~2个晨、晚练体育活动点,70%的人认为每个社区居委会应 配备1名、每个街道社区应配备2~4名专、兼职体育管理者,62%的人认为每千人应拥有5个社会体育指导员,每个体育活动点应有1~2名体育指导员,65%的管理者呼吁加快社区体育规章制度建设,认为社区所有的体育组织、体育活动场所都应有完备的管理规章制度[2]。由此可见,我国目前社区体育管理服务滞后于社区发展,具体的管理服务措施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2.4社区体育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

一个社区或一个街道往往有很多单位、企业、学校,它们都是各自为阵,相互独立,体育活动场所也封闭,形成各自独立的小圈子,没有与社区有机地联合起来,这就造成单位之间无联系,人与人之间缺少交流,资源人才的利用率不高,社区体育开展难以进一步发展。5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6表明,目前各类场馆中主要用于群众体育的只有10%,而且存在着开放利用率低、场地项目结构不合理、适应群众体育需求的场地严重缺乏等。在短期内不可能大规模增建大量体育设施的情况下,如何开发、整合和改造现有的一切可利用的场地设施资源,是解决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严重短缺的根本途径。

2.5社区管理相对封闭

体育活动作为现代人的需求,它不仅内容丰富多样,而且许多活动都以集体的形式出现,活动者作为集体的一员,承担一定的角色,在与同伴默契配合中,与对手斗智过程中,产生交流、合作的满足感。缺少交流,缺少体育健身伙伴,也成为阻碍社区体育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此外,正式的社区体育组织与自发性社区体育组织之间缺乏应有的联系和沟通。目前,我国社区体育的管理主要由社区体协等体育组织承担,而人们经常性的体育活动则主要由晨、晚练点等群众性社区体育组织来完成。而街道、社区体协受到人力、则力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尚未与辖区单位企业、社区自发性体育组织建立正常的工作联系与沟通,造成正式的社区体育组织与民间自发性体育组织在管理等方面的脱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社区体育处于一种无序状态。

2.6各种制度建设不够健全

通过社区体育服务的制度建设,一方面使社区体育服务的社会规范系统化、条理化和正规化;另一方面,使社区体育服务的社会规范内在化,被社区居民所接受和认同,社区体育服务的制度化程度越高,社区居民关心和参与社区体育建设的积极性也就越高。我国目前有些社区体育工作缺少规章制度,特别是一些社区对体育档案工作的管理欠规范,有活动无记载的现象普遍存在,社区体育管理服务的制度化建设迟缓,一些具体的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因此,不可

能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

三、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体制与服务改革

3.1广泛建立基层社区体育组织,实行民办官助、自营自治的组织管理形式

我国正在部分地区推行国家级社区体育组织的试点工作,但到目前为止多数组织还没有形成稳定、成熟的经营模式,且在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上不尽完善。

参考发达国家社区体育的发展经验并考虑到现阶段我国的国情,现阶段政府对社区体育组织的发展需要给予政策保障和部分资金援助,政府可以将市区(街道)内的公共体育设施委托给组织管理,组织负责自主经营,民办官助、自营自治是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与运作的主要方式和发展方向;社区体育组织的建立必须依托地方政府和各级体育管理机构共同参与)))地方政府主要借助街道办事处来负责组织的管理和监督,体育管理机构主要通过市区两级体育局群体处负责组织的指导,街道办事处负责成立社区体育组织指导中心,由该中心负责制定组织章程、建立组织组织管理机构并直接管理和指导组织的运作(属地化管理)。社区体育的组织体系以社区体育组织为中心,通过社区体育组织辐射到单项体育协会、人群体育组织和晨晚练体育活动点。在这个组织结构中政府可以通过组织建立起以社区整体为服务对象、覆盖整个市区的社区体育网络,组织负责与社区体育机构互通有无,聘用专业的体育指导人员,提供体育健康咨询、信息查询、体育竞技和休闲活动安排、场地租赁等服务。

3.2 实行半公益半消费式的社区体育组织经营模式

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区体育的发展程度决定:基层社区体育组织应该属于兼具公益性、非经营性和市场性、经营性的综合性实体。社区体育组织的管理主要是以民间自发、自愿、自治为主,政府在税收上给予优惠政策和资金上的适当补助,把社区体育变为半公益半消费的体育模式,更多地吸引市场的力量来配置现有的体育资源。在关键的经费问题上,社区体育组织除了争取政府补助和企业赞助外,可以向会员收取一定数量的会费,以补偿对指导 人员的劳务费用和对场地器材的磨损,并以此推动体育产业化的发展。

3.3 制定与社区体育组织相关的政策和法规,规范社区体育组织的发展

我国目前关于开办群众性体育组织的法规只有一项)))5社区体育组织的试点工作6。因为缺乏政策导向,社区体育组织的发展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

目前应建立权威的社区体育组织管理制度,让社区体育组织按照程序化来管理和运作,按照长效机制原则,细化管理服务职责,落实管理服务主体,制定社区体育组织发展的长期目标和科学的工作计划、经营规则,制订志愿者的负责制和奖励制,还要制定法规保障社区居民的监 5

督机制,让社区居民能够行使管理监督的权利,确保人人享有公平的参与社区体育的权力,真正体现依托于大众、服务于大众的社区理念,引导社区体育的健康发展。

3.4 建立对社区体育组织的评估激励机制

体育行政部门可以拟定针对社区体育组织的评估指标体系、制定评估标准,并分期(比如1次/年)对社区体育组织进行综合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组织的保障体系、管理体制、工作绩效、群众满意度等,通过评估可以有效激励组织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可以有力推动地方体育行政部门更加重视、关心和支持社区体育工作的开展。针对评估结果采用肯定成绩、指出不足、表彰先进、制定目标的一整套激励机制,可以帮助社区体育组织认识自身的不足和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从而保证其更好更快的发展。

3.5 在社区体育组织中推行体育指导员制度,促进社区体育健康发展

餐饮服务创新研究 篇5

一、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化发展的必然性

(一)迎合网络时代更高标准的需求。高校图书馆服务于在校师生,所拥有的图书类型可以满足不同群体及不同专业的需求。然而,在校的师生又分为不同的级别,老师有专职教师、有辅导人员,学生又分为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等多种层次。高校图书馆要想提供良好的服务给这些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人,不仅要有大量的图书储备,还要有完善的信息服务,便于不同需求的人群查阅资料获取信息。网络时代的显著特征是共享性和便捷性,面对图书馆堆积如山的图书资料,有时查阅起来既费时又费力,有些图书资料比较紧缺,从一个人手里传阅到另一个人手中,往往会耗费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共享性差。因此,将图书馆移动信息化发展,能更好地迎合当下的需求,将信息传送到网络管理平台,让资源更好地共享,确保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二)现代技术的有力支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作为高校师生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平台,近年来,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借助现代科技产品和技术,图书信息存储逐步数字化发展,相比较传统的图书管理,既方便又能及时获取即时信息,紧跟时代的步伐,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同时,借助计算机技术,利用编程将各类文献书籍录入系统,使图书馆馆藏书籍得到及时的数据更新,及时采购相关书籍,既省去了人力更新时间,又促进了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智能化和规范化发展。

二、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模式创新策略

(一)完善图书馆硬软件设施。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化发展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各大高校也将图书馆的硬件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但与国际水平仍相差较大,因此,目前各大高校首先应着眼于提高图书馆的硬件设施。其次,还要重视软件设施工作,当前各大高校的图书馆管理软件系统,大都是自发设計,各大高校之间软件设计人员素质高低不一,导致软件系统漏洞多,兼容性差,致使很多高校之间资源得不到共享。基于此原因,各大高校应该加强联合合作,聘请高素质的专业软件开发团队,研制出兼容性好、系统稳固的软件,让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共享,推动高校图书馆的移动信息化发展。

(二)完善图书馆移动借阅服务模式。据相关资料调查显示,各大高校手机客户端图书馆登陆量比例高达80%,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用手机或电脑登陆所在学校网上图书馆,进行借阅浏览书籍,这种阅读模式对传统的纸质媒体阅读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但这也是顺应当前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必然发展趋势。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完善网上图书馆管理工作,安排专业素质高、具备信息化管理经验的人才专职负责网上图书馆,确保网上图书馆分区明确,信息及时更新,并构建特殊板块,吸引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图书馆资源能被学生充分利用。

(三)开拓网上图书馆特色服务,吸引学生关注量。为了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推动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向信息化转变,各大高校应该将网上图书馆丰富化,增添特色教学项目,吸引学生的关注量和使用量。例如:与一些专业教育平台合作,引进一些免费视频教学软件,像免费讲座、日常考研课程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免费课程平台。除此之外,每个院系可以将社团优秀视频文件上传至公共平台,同时设置论坛评论区,让学生们对网上图书馆随时提出意见和建议,促使网上图书馆良性发展。

三、结语

总之,随着科技网络的不断发展,带给我们生活方便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改变。可以说,任何时代的到来,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变化,及时采取措施应对挑战,才能把握最好的机遇,创造最好的结果。因此,在推动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化的进程中,我们当前仍面临很多挑战,有技术方面的,有管理方面的。但无论什么样的挑战,图书馆移动信息化发展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当下经济的必然产物。所以,各大高校应该引起重视,正确面对当前面临的挑战,改进技术,创新模式,迎接图书馆移动信息模式的到来。

【本文系2015菏泽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信息消费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XYSK04】

【参考文献】

餐饮服务创新研究 篇6

摘要: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校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丰富创新创业教育载体,指导学生在创新创业中提升自我,全面发展,助力学生成才。基层团组织是联系青年、服务青年、引导青年的重要载体,我们要有效发挥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凝聚作用及引领功能,更好地探索基层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路径,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基层团组织 创新 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8-0054-02

创新创业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青年人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为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政策,我们要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以开辟第二课堂活动路径为抓手,以夯实基层团支部服务能力为保障,开辟基于学科特色的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新机制,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素养,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一、基层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性

基层团组织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服务大学生、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具有重要作用,基层团组织可以紧密联系广大大学生,以丰富的活动引导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活力。由于基层团组织的凝聚作用及积极引领作用,我们要有效地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基层团组织工作有机结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基层团组织要更多地从专业角度出发,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打造学生锻炼自我的实践平台,有力抓住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第二课堂,探索基层团支部服务学生创新创业的路径机制,调动基层团支部以及广大团员青年的创新创业热情。让学生们收获专业知识,提高实验技能,锻炼协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使学生们自觉用自我的青春做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做科研创新的践行者,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动者。

二、基层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路径

学院团委以“化学科技节”为基础,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设计与专业课程相融合的创新创业活动,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切实搭建创新创业“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将原来覆盖于学院科技协会的活动辐射于学院各个基层团支部,且从“学化学、赛化学、用化学”的创新主题扩大为“科技创业争先锋,化学创新助我行”集知识性、实验性、创新性、挑战性、文化性的综合性科技创新创业系列活动,旨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构建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引领全院学生增强对化学科学的兴趣,提高化学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让学生践行“勤奋严谨,自树树人”的校训、“学思并重,知行合一”的学风。通过实践探索,学院团委着力打造以科技实践为基础,强化创新创业意识;以科技立项为平台,增强创新创业知识;以专业竞赛为抓手,提高创新创新素质;以创业实践为依托,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服务路径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机制,提高高校基层团组织服务学生创新创业的质量,为高校的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一)以科技实践为基础,强化创新创业意识

在基层团支部中开展“创新创业伴我行”团日活动,旨在通过普及创新创业相关知识,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和热情,在全院内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其中主题可以以创新创业知识调研、科技in生活――科技知识进社区、青春行科普行――趣味科普知识进小学等实践活动,增强同学们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大家对于自然科学的兴趣,强化同学们的创新创业意识。向更多人普及科技科普知识,提升社会各个阶层对科普知识的兴趣。发挥专业优势,打造精品科技实践活动,让同学们走出校园,开展志愿服务,让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开拓创新创业思路,强化创新创业意识。例如学院团委组织各个团支部将趣味化学实验和科普活动带进天津河西区中心小学、南开新星小学、南开区实验小学、万科实验模范小学、南开区阳光100小学等五所小学及龙江里、天华里、邓店新苑三个社区,让学生将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带出课堂,走进小学、走进社区,用心意创造新意,努力营造“科技强国、创新圆梦”的良好氛围。通过社区食品安全科普活动,以宣讲、互动及实验演示等多种形式,让消费者掌握食品优劣的辨别方法,了解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共同营造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同时用自身行动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使全社会体会到科技创新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让更多的人认识化学、了解化学、学习化学、热爱化学。

(二)以科技立项为平台,增强创新创业知识

通过科技立项、科技讲堂、科技英语沙龙、学生创新创业沙龙等活动夯实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结合学生创新创业的要求,帮助学生开阔学生的实验思路,让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了解科技创新项目,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丰富自己的眼界,拓展自己的实验思路。通过开设创业讲座、宣讲、培训、沙龙等特色活动,以广大团员青年关注且喜欢的方式,增强创新创业知识,燃起学生们的创业热情。例如学院团委通过开展“未来千人计划”项目科技立项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开展创新项目,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参与科研创新的内生动力。以“未来千人计划”本科生科研立项活动为平台,探索基层团委服务师生携手科研、培育创新人才的新模式。通过科研立项,引领学生成为创新创业的圆梦人,鼓励学生要有勇于创新、敢于引领的境界和格局。学院团委以此科研立项为探索,努力成为人才培养的孵化器,努力在学院内营造人人参与科研创新的良好局面,让学院真正成为“未来千人”诞生的摇篮,在全院内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以专业竞赛为抓手,提升创新创业素质

在学院内举办化学知识与实验技能竞赛,为选拔与参与市级、国家级比赛做准备,在比赛中学生可以夯实基础知识,得到专业教师的专业指导,还可以了解到评委的相关建议,能够更好地以比赛提升自身创新创业素质。通过评选科技创新标兵、树立榜样的力量以及在科技创新竞争中增强创新意识,激励各个基层团支部更多学生参与科研创新。让更多的同学了解身边的科技创新榜样标兵,使其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自觉培养勇于探索、钻研学术的创新精神,引领学生做学生中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锐意进取的科研先锋,推动学院良好学风建设。

(四)以创业实践为依托,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为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创业,学院团委举办“科创杯”创业大赛,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实践,让同学们感受化学精髓,领悟科技精神的同时,将这种化学创新融入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未来职业中,并设计自己的创业生涯规划,善于发现专业知识领域的创业元素,通过切身参与创业,积累经验,提高创新创业能力。让学生们真正做到“敢创业!创好业!”。

通过发挥基层团组织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组织作用及引领作用,有效探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学生中营造“创新创业正当时”的良好氛围,让同学们勇于创新,敢于??业,用创新引领创业,用创业带动就业,帮助广大学生完成自我的创新梦、创业梦,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自身职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科技中介机构服务创新研究 篇7

1 科技中介机构在企业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21世纪是服务经济的时代。科技中介机构的迅猛发展和当代经济的服务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科技中介机构不再是形同虚设的“附属部门”, 而是在企业创新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使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越来越高, 未来企业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科技中介机构能力的强弱, 科技中介机构的国际化趋势使各国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而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依赖于服务企业的竞争力, 充满生机活力的具有强势竞争力的服务企业是科技中介机构兴旺发达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科技中介机构在服务企业创新推出高科技含量的创新产品、提高决策和应变能力, 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而且企业需要创新作为提升其竞争优势的最强劲的驱动力, 创新也应成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 科技中介机构在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2 科技中介机构服务创新分析

服务创新已成了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对于服务创新的研究还是一个相当新的领域。当人们在大量研究创新的时候往往会将思维定势在制造业的技术创新, 很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框架中有突破。针对服务创新的系统研究在西方学术界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主要集中在产品创新、流程创新和组织创新。服务创新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欧洲, 应用普及在美国, 特别在银行业、软件业、电信业等。与制造业以降低产品成本以取得竞争优势不同, 服务创新主要是通过提高服务质量, 提供可信赖、迅速有效的服务给市场带来新的价值来取得竞争优势。目前学者们研究服务创新主要集中在服务创新对其它经济部门的影响、服务创新的政策制定、服务创新的模型、某个行业的服务创新模式、信息技术对服务创新的影响、服务创新系统、服务创新政策的制定, 最近比较热门的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创新中的作用、知识密集型服务与其它经济部门的联系、服务创新与市场的关系等问题。从总体上看, 对于科技中介机构服务创新的研究已有相当大的进展, 但仍显得比较零散需要进一步系统化, 研究视角有待于进一步扩大。

3 科技中介机构服务创新策略

3.1 集群效应

科技中介机构可以汇集相近、相同类别企业集中经营, 扩大企业影响力, 采取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的方式来解决单个企业经营中的困难, 特别是对中小型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 也给同类企业带来相互竞争的压力和相互学习进步的动力, 促使企业不断改革创新, 投入更多的研发资金, 推出高质量的、新颖的新产品。科技中介机构就是在此过程中, 联系产品生产上游、中游、下游各个环节, 使集群中企业资源更加有效地得到配给。也可以建立人才资源档案, 有效地利用集群中人才资源, 发挥对科技创新的原动力。合理指导集群中物资等其它资源的生产规模和调配, 避免物资积压和资源的浪费。

3.2 示范效应

科技中介机构在建立集群的同时, 可以适当地设立示范企业, 并且采取动态调整的竞争模式。示范企业的建立可以为准备加入集群行列的企业提供模型, 为发展中企业建立学习的榜样, 将带动其它周边企业的竞争意识, 推动集群企业科技的进步, 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 形成良性循环。同时, 对示范企业自身也是一个很好的评价和推动, 促使企业自身技术的创新、人才的成长、设备的投入和竞争力的大大提升。

3.3 规避风险机制

科技中介结构应建立自身的风险投资意识。在集群范围内, 有着自身的竞争;在集群之外, 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这必然会出现优胜劣汰, 在集群中相对不成熟、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必然被市场所淘汰。如何在扶持企业的同时又规避风险就显得尤其的重要。根据风险投资理论, 应该在企业建立之初, 对企业给予资金的投入, 在后期只需给予相适应的政策扶持即可。在投资的可行性论证上要多下功夫, 合理有效地利用资金资源和土地资源尤为重要。

总之, 科技中介机构对服务企业竞争力的形成和培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能使科技中介机构更好地为企业创新及发展服务仍然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 根据不同企业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 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才是关键。

参考文献

[1]王秀丽, 王利剑.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的DEA评价[J].决策参考, 2009, 3.

[2]孙永波.服务企业国际化运营模式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2.

[3]朱军, 李春成.服务企业创新方式的案例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9, 2.

[4]耿佩民.服务企业的品牌培育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9, 2.

电子支付业务产品和服务创新研究 篇8

【关键词】电子支付;问题;服务;创新;策略

一、前言

科学技术的前进和发展,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重大改变,尤其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于传统金融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不仅让人们的金融意识发生了重大转变,而且让人们的投资方式产生新的转型,让企业的融资行为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在改变金融经营方式、企业经营理念方面的贡献也极大。也正是着眼于金融行业的整体发展,电子支付业务产品和服务创新的研究就成为必要,这是我国相关行业在此领域求生存、求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然选择途径。

二、电子支付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 网上支付硬件设施落后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硬件不断进步,但是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以及国内网络尖端技术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小型的银行机构或者企业,由于技术受限,不能及时更新网络硬件设施,由此对电子支付业务造成了安全隐患。

2.电子支付业务的支撑系统存在安全隐患

电子支付业务的支撑系统主要存在的安全隐患包括:信息泄露、假冒通信和假冒信息。电子支付业务依赖于互联网进行交易,所以互联网的安全关系着支付的安全。但是网络漏洞时常出现,导致信息泄露事件时有发生,所以网络无法保证信息的安全性。网络用户在进行交易的时候,不需要本人亲自操作就可以完成交易,这就为假冒通信创造了便利条件。不法分子只要使他的配置与总部配置一致,就能够骗过各种检测设备,与其进行通信,进行欺骗诈骗活动。最后利用虚假信息、假冒信息完成一些本已经完成的交易业务。

3.信用风险的恶性循环会危及银行业

电子支付功能主打的就是便捷,全部在网上完成,可以摆脱银行支付业务的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但是这种虚拟式的交易使交易对象变得难以明确,而且交易过程变得不是那么透明。所以电子支付业务相对于传统的银行业务存在更大的风险。负面公众舆论很有可能导致银行资金流转出现问题,客户流失,而银行本身并不是自己在做电子支付业务,通常是找寻第三方服务商来承担外包业务,而目前的第三方服务商仅仅由几家组成,如果其中一家资金链出现问题,那么将对银行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信用风险的恶性循环会危及银行业的稳健发展。

4.术规范和实施标准缺乏统一规划

目前我国各家银行的数据互不兼容,身份认证系统相互独立,不能进行资源的互换。身份认证的权威性不能得到控制,造成了各家银行对身份认证项目投资巨大,也浪费了资源,而制定技术便准规范,建立标准统一的银行认证系统可以解决此类问题做好标准的规划可使商业银行机构处在主动的局面。

5.监管措施不完善带来风险

电子支付业务完全没有以往的签字盖章凭证,这使得监管部门通过传统的监管方式不能收集到相关的交易清单和相关资料。而且在电子业务中,银行端可以无痕迹地修改,监管部门无法从中发现问题。监管问题导致网络诈骗时有发生,使各种电子支付业务存在风险。

三、电子支付业务产品和服务创新策略

1.支付产品多元化策略

目前支付产品业务主要集中在互联网平台,针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应该建立多元化产品发展策略。人们对便捷的支付方式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在线支付、线下支付相互补充融合已经是支付业务发展的大趋势,支付产品多元化趋势发展明显。许多消费者和商户希望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或者智能设备在线支付,避免传统现金支付或POS支付的弊端。传统的POS支付系统比较封闭,管理功能局限性大,存储空间小,运行速度慢,维护不方便,所以导致采购成本高。通过多元化的策略,新产品可以替代传统的支付方式,大大降低设备成本,又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优势,满足了消费者和商户的多元化要求。

2.业务创新金融化策略

互联网金融是时下热门话题,已经成为音量传统跨区域融合并创新发展的助推剂,大部门的互联网企业在中国的金融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瓜分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市场。银联支付作为中国最早的电子支付平台,在技术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通过业务创新金融化策略,充分分析自身和第三方资源公司的优劣势,以自己营运经验为基础设计出高端金融化产品。这种产品具有收益性高,风险性低,投资门槛低,操作便利,零手续费等优势。业务创新的策略不能仅仅局限在降价式的简单竞争手段,还应该积极探索更为庞大的商户群体和创造更高的服务价值。

3.市场拓展国际化策略

目前电子支付业务的国际化发展并不是很顺畅,主要是由于政策因素和外汇管理制度,大多数第三方支付还在积极探索。随着人民币国际地位的不断攀升,汇率市场化脚步加快,跨境支付市场将是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其潜力巨大。国际化策略能够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增加收入利润比。通过拓展国际市场为企业获得新的发展契机,为走向国际化发展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4.业务系统智能化策略

业务系统智能化包括对现有业务系统进行更智能化的改造,充分利用直联和间联渠道优势,实现交易种类的智能化判断和支付通道的自动路由切换,最大化地达到成本管控和获取收益的目的。业务系统智能化策略是基础建设的策略,只有基础牢固可靠,才能保障其他策略的有效实施。智能化策略有效地降低了企业成本,使企业业务稳定高效地运行。

5.商业模式平台化策略

商业模式平台化策略是以用户为主体,以服务为核心,综合第三方支付平台优势打造一个综合业务平台,提供以支付业务为基础的增值服务,来改变现有商业模式单一的缺点。商业模式平台化策略具体包括:营销合作、产品整合、自愿联合、技术开发、业务咨询。利用现有商户资源、产品信息、交易数据,建立一个综合业务平台,作为现有支付业务的增值服务附加功能。为有成长潜力的中小商户提供有偿的增值服务,帮助其提高交易量,协助其扩大市场份额,增加利润。同时,可以增加银联电子支付公司的交易量和利润额,用增值服务避免与竞争对手进行直接的价格竞争。

6.大数据化策略

互联网时代,数据占据着重要地位,大数据在金融业的地位不断攀升,其作为金融和新资产,将撼动传统的客户关系。通过收集、分析相关市场信息可以提前布局潜在的商业用户;也可以加强分线的可审性,打破行业垄断,提供更加贴近客户的服务。充分重视大数据策略能够提升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7.提升综合营运能力策略

运营能力是考验企业的实力的象征,提升综合营运能力策略包括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建立人力资源制度,各种奖惩机制和改善同行业不同行业的合作关系。如何做到提升综合营运能力,可以归纳为重视风险控制管理,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加强信息技术的开发和维护,强化网络安全建设,打开并维护合作渠道,深化与同行业间的合作关系。只有具备强大的运营能力,才能保障企业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在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四、结语

电子支付业务产品质量的提升,以及服务的优化是其发展的主要方向和趋势,也是社会对于支付行业所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标准。只有做好电子支付业务和产品的创新发展,才能够让人们的支付更加放心,才能够让人民的生活更加便捷,才能够带给人们更加高品质的生活享受,让人们享受到安全、高效的电子支付方式。

参考文献:

[1]丁爱琴. 电子支付发展现状、面临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J]. 金融纵横,2013,06:92-98.

[2]邢丘丹,常莹莹,杜占河. 商业银行网上支付业务的服务创新途径研究——基于服务创新与服务质量差距理论[J]. 经济与管理,2013,09:55-62.

[3]刘洋. 银行电子支付业务发展现状及建议[J]. 河北金融,2013,10:67-68.

[4]蔡东. 电子支付业务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J]. 中国金融电脑,2012,04:15-18.

[5]丁红. 商业银行在电子商务领域的服务和创新[J]. 银行家,2012,10:101-104.

上一篇:高三英语语法专项练习下一篇:喜迎国庆60周年祝福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