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文班总结

2024-08-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人文班总结(精选11篇)

小学数学人文班总结 篇1

——小学数学人文班培训体会 北京丰台区樊家村小学 马永艳

今年夏季,我有幸参加了小学数学人文班的学习。这期学习班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专家的专题讲座,也有学员之间说课、讲课的交流研讨活动,还有聆听市级研讨课进行互动讨论的机会。

回首这半年来的学习,我感到:自己在学习中又获得了成长。既有观念上的洗礼,又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又有教学技艺的增长。

一、在学习中成长

做一名优秀教师首先要学习理论知识。因为教育的热情再高,没有理论的指导,观念得不到更新,这样的教育,往往会南辕北辙,不能最有效的达到预期目标。正因为如此,学习理论成为了这次培训的重点,我也格外重视各种理论的学习。

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让我吃了一顿营养丰富的理论大餐,并引发我不断的反思,而且专家们的那种自信和独特的个性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正是缺少了一些理论基础,使得在现实教学中缺乏高度和深度。在学习中,我知道了多元表征、数学模型、数阵等专业术语,使我对数学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刘琳娜老师的讲座《如何把握学科本质,读懂教材编写意图》让我认识到了分析教材都分析什么。教材分析首先要弄清楚梳理教材的目的、学科的逻辑结构、学生学习的逻辑结构。

梳理教材可以从纵向分析(即同一版本教材各册的相关内容);还可以横向分析(即不同版本教材相同内容的比较研究)。我学会了如何分析教材,从哪些方面分析。

孙家芳老师的讲座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知道了可以从不同角度读教材:从教学目标的视角读懂教材、基于多元表征读懂教材、从人物的视角读懂教材、从命题的视角读懂教材、从核心问题的视角读懂教材、从题目的视角读懂教材、从编辑的视角读懂教材、从知识体系的视角读懂教材。另外,孙老师还给我们讲了如何改编题目,既有趣,又使我受益匪浅。

刘月艳老师的讲座《研究学生 了解学生》中介绍了研究学生的基本过程。研究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教材分析、研究学生的经验(生活经验、学习新知识的经验)、研究学生学习的困难——问卷、访谈、作业。我学会了如何分析学生。

刘晓婷老师的讲座《对小学数学中的“数的运算”的思考——以整数四则运算为例》中用大量的具体实例为我们讲述,让我对“数的运算”有了深入的理解。口算发展儿童思维的敏捷性,笔算发展学生思维与运算的协调性,估算发展儿童思维的反省性。应用直观材料发展儿童的算法,例如笔算可以用拆分法、补偿法,把正确的和错误的放在一起进行辨析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减少错误。

对反思,我在过去的理解就是“做错了,想想哪错了?怎么改?”或是“做得好,想想为什么会效果好呢,以后还要坚持”,片面的理解让我以为这就是“反思”的全部含义了,现在我懂得了反思不仅仅是头脑内部的“想一想”,而应是一个不断实践、学习、研究的过程。

通过听刘加霞教授“倡导案例式教学反思”讲座的学习,和自己亲自动笔写反思这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本组的指导老师教会了我们怎样写反思。她们也为我们这些年轻的教师指明了方向,做为教

师要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一句话:要让反思成为我们的习惯。我们要学会思考,学会反思。

通过聆听专家们的主题讲座,加深了我对课前备课环节的理解,也明白了教材分析不单单是就教材去谈教材。还要在教材分析中明确编者意图,我们可以借此落实哪些阶段目标?以往的教学,很多时候,我在备教学目标时只是照搬教参上的,没有真正去斟酌,推敲出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目标。通过培训,我也意识到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准确清晰,直接影响着教学环节的设计,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并最终指向教学任务的完成。正是从培训中,我知道了如何多角度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并如何确立教学目标的内容,进一步明确了应该怎样去设定教学目标。

同时这次培训活动中,我们还进行了学员之间说课、讲课的交流研讨活动,以及聆听市级研讨课的活动。通过这些研讨活动,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弦,看到各位老师朴实、有味道的课堂,再反思自己的课堂,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抓课堂问题的生成、对学生发言的倾听、各教学环节设计的具体意图„„还有很多的地方是要我认真学习,不断改进的。

二、在实践中进步

这半年来,我静静地聆听讲座,潜心地研究教材,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教学的成长。我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贫乏,也看清了自己身上的不足:安于现状,紧迫感、危机感少;终身学习意识少;无意义的耗费时间多,有价值的尝试探索少;课堂上自己说的多,给学生的机会少。通过培训,我清醒地认识到:激情和创新是成就你走向名师的必要因素。

对于每位教师都要面临的备课和上课任务,在这次培训中我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日常琐碎的班级工作,面对很多要批改的作业,再加上班内的后进生,使我们已经忙得不可开交,谈何每天细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

有选择性地开展教学研究,保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做到充分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可谓:量不在多,贵在精。我想这样一种教学做法的转变,才能真正意思上运用到我们的现实工作中,才能让学生获得更为有效的学习。

这学期我针对本册教材中“数与代数”领域的教学内容,精心准备了几节组内研究课,多次邀请主管主任和同年级组的老师来听评课。每次讲课后,听了大家的评课,让我都有所收获。正是这样的锻炼,使我感到,自己的进步越来越快。

在课堂上,我积极营造具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他们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我力求做到:先尝试后讲解,先猜想后验证,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去倾听、交流、归纳,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动力,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着眼于方法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等各方面的训练。

培训的时间是短暂的,但是我的受益却是永久的,通过集中理论学习,小组交流,使我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我不仅感受到了许多特级教师的风趣幽默,学到了专家的新思想和新理念,更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高尚的师德、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广博深厚的教学功底,这一切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励我前行。

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我的学习还要继续下去,因为我懂得了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数学思想、数学意识、数学精神和数学美感等品质,才能将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地传授给学生,以达到教学的高效率。而要想对得起可爱的孩子们,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这都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我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相信通过我自己的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不断进步的。

小学数学人文班总结 篇2

片断一:“百分数的意义”的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叫百分数”, 揭示课题“百分数”。

师:谁知道它有什么特别的写法?

有几位学生举手, 教师请一位学生上台板书。学生正确地写出了6/100=6%, 只是百分号写得不太规范与美观。

师:百分号有特别的写法, 百分号应该先写左上的小圆圈, 再写斜杠, 然后写右下的小圆圈。

教师边说边把刚才学生写的擦去, 自己重新写上。

思考:这里教师第一问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只是想引出百分数的写法, 就不如不设问, 由教师自己介绍就可以了, 这样效果不错。现在问题已经提出来了, 而且学生也板书了, 只不过写得不太规范、不太美观而已, 但这也是他的学习成果。教师不作任何评价, 反而擦去了, 这随意的一擦, 擦去的难道仅仅是这个写得不太规范、不太美观的百分数吗?

片断二:“小数除法”的教学。

课始, 教师出示条件:妈妈买12千克梨, 一共需付16.8元, 通过让学生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每千克梨多少元?”解决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问题。课尾, 为了延伸教学内容, 教师问: “对于课始的例题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冷场, 无人举手回答。过了一会儿, 一位学生小心翼翼地举起手, 教师请他发言。

生:“还要找回多少钱?”

全班哄堂大笑, 教师跟着乐了:“怎么提出这个问题呢?”这位学生满脸通红。

师:“再想想, 还能提什么问题?”

更加寂静。教师也算是急中生智, 从衣兜里掏了1元纸币, 一边甩着一边走动着。

师:“还能提什么问题?还能提什么问题?”

学生除了沉默, 还是沉默。

无奈之下, 教师只能自己公布答案。

师:“还可提1元钱可买多少千克梨, 列式是12÷16.8, 这是一道整数除以小数的题, 大家回去后思考一下。”

思考:为了引出这么一道题, 竟花了六七分钟的时间, 是不是值得?对于那位回答问题的同学, 教师的态度会对其造成什么样的心理伤害? 这些确实值得思考。日常生活当中, 我们购买物品, 一般情况下, 都不会正好付出所需的钱款。也就是说, 都有一个付出、找回的过程, 这是孩子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 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这个问题。况且教师没有规定提什么问题, “找回多少钱?”为什么就不对呢?当不明个中道理的教师非要往死知识上引, 即使拿出一元纸币甩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 这个时候学生的头脑中只能是一片空白。哄笑冲走了思考的兴趣, 哄笑也冲淡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片断三:“简单统计”的教学

学生完成书上的练习。教师巡视, 有意拿几位学生的作业, 准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展评。其中一位被拿走作业本的女孩表示自己还没有完成, 教师点头示意知道了。教师一一展示学生的作业。最后, 也展示了这位女孩的作业。

师问:“这幅统计图有什么缺点?”

学生评价:“少了表明各条形的数据。”

师:“以后在作图时可不能粗心大意! ”

显然, 在这位教师心中, 关注知识点比关注孩子的自尊心更重要得多。否则怎么会在明明听到女孩说自己没有完成后, 还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示她的作业, 甚至提出“这幅统计图有什么缺点?”的问题呢?教师本意上是好心提醒全班学生, 但是否就应该以牺牲这位小女孩的自尊心为代价呢? 对于教师的这种行为, 学生又会如何看待?课后, 我问这位女孩:“你伤心不伤心?”她说:“不伤心。”听后, 我哑然。如果这真是小女孩真实的内心感受, 那么, 我的心会流泪———我们的孩子对待这种伤害居然已经漠然, 这真是教育的悲哀。

罗列以上几则数学课上的教学片断, 旨在提醒广大教师提高警惕。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全面推行, 如果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更新, 只把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当做一种形式, 不从心底里把学生看做“人”, 并且是“发展中的人”, 那么一切的一切都将成为空谈。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 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数学新课标提出的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新课标指出:“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 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同时,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理解了这个辩证关系, 教师教学就不会仅仅关注数学知识, 还会体现数学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鉴于此, 针对上述教学片断, 我们形成如下新设想:

片断一:可以请这位同学说说他是怎么知道百分数的写法的, 及时表扬他的好学精神。然后让大家看看书, 由同学评价百分号书写时应注意什么。最后, 对这位同学说:“你能把百分号写得更规范, 更漂亮吗?”让他自己纠正, 不是绝好的机会吗?

片断二:当因学生提出“还要找回多少钱”这个并不符合教师教学思路的问题而全班哄堂大笑时, 教师不应跟着乐, 而应示意学生静下来:“我们先不忙于下结论, 还是来听听这位同学怎么想到提出这个问题的?”而当学生不能提出“1元钱可买多少千克梨?”这个问题时, 不如由教师出示算式:12÷16.8, 然后问:“这个算式表示求什么?该如何计算呢?这作为今天的家庭作业, 请大家思考。”

构建人文和谐的小学数学课堂 篇3

一、关注学生的差异,体现人文性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必定存在着差异性,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人文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有这样一些教师特别喜欢,让一部分思维敏捷、成绩优秀的学生回答问题,按照教师自己的意愿和教案编排程序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让还有的一小部分所谓的“差生”充当“观众”的角色,专门回答一些“对不对”、“是不是”和“好不好”之类的问题,以增强课堂的活跃气氛。这些教师的课,从表面上看学生发言积极,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肯定错不了。但是,我们如果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用人本教育的理念去思考去分析,就很容易发现其中的许多弊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让他们处于一种消极接受理解数学知识的地位,很少有亲自参与学习、探究数学知识的活动的机会,更无法感受到亲身参与这种活动的乐趣。长此以往,就会对学习数学失去信心,产生厌恶情绪。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这些所谓的“后进生”,要善于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正确地认识他们、平等地对待他们。

二、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人文资源

要构建人文和谐的数学课堂,就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挖掘教材的人文教育资源。小学数学教材中蕴涵着大量的人文精神因素:有以为他人、为集体做好事的内容;有祖国儿女为国争光的内容;有祖国发展变化的内容;有环境保护的内容;有著名数学家的介绍……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人文教育。如教师可以适当给学生讲祖冲之的圆周率,刘徽的极限思想、杨辉三角形,及古代著作《九章算术》……还可以结合史料背景如:“鸡兔同笼”、“七巧板”等中国经典的数学问题等展开学习。另外,不少历史故事中还蕴藏着常用的数学思维方法,如鲁班造锯与类比思维,司马光砸缸与逆向思维等。如果利用这些历史故事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材,介绍数学发展历史和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热爱,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此外,在数学教学中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21世纪国际数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问题解决”。因此,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未来社会的要求和国际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数学知识可能会被遗忘,但是数学思想方法却会让人终身受益。比如说我们只记得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却忘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我们就可以用“拼”的方法推倒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三、教师要学会人文性的评价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应该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与成效,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的变化和发展。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而长期以来,教师较多地偏重作业使学生形成解题技能技巧的操练功能,重视作业的短期功利价值,不太顾及长远的教育价值。学生成为作业的工具和应试的机器。而人文性的作业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如在学习了《认识钟表》后,可以让学生设计一张自己一天的生活作息表。还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合作的题目,如:学习了“百分数应用题”后,可设计这样的题目:班里分小组去某地旅游,甲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如果买3张全票,则其余人按半价优惠;乙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家庭旅游算团体票,按原价的80%优惠,这两家旅行社的原价均为每人1000元。(1)如果你们组去,你准备选择哪家旅行社呢?小组商量一下解决这个问题。(2)看到这些信息后,你们组对其他小组去旅游有什么建议呢?这样看似简单的作业却能让学生享受合作,享受成功,享受生活。

在以构建人文和谐的数学课堂为目标的同时,教师不能忘记你上的是一堂数学课,不能主次不分,过于强调人文性却失去了数学性。正如宋尖山老师所说的“数学要三句不离本行”。

小学数学人文班总结 篇4

新生乡中心校

刘克权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中,一学年又结束了。回顾一年的工作,思绪万千。

本年度,在学校的安排下,上期我担任三年级2班的数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下期担任二年级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这一年,在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各方面的工作。现将本学年的工作做一个小结,借以促进提高。

一、政治思想方面:

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思想端正,作风正派,言行一致,严于律己。服从工作安排,办事认真负责,严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力争思想上和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都树立起榜样的作用。

二、教学工作方面

1、认真备课。学生进入三年级后,空间概念加强了,动手实践的内容增多了。和二年级相比,每一节课的课后练习量有所增加。课后也会有一定量的练习。同时,学生还要面对课外活动学习的压力。所以我在备课时,不但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还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充分了解学生的现状,特别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备课时,先想到他们。思考如何设计课堂教学,使他们能够听得懂、听得高兴。我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学困生补课、辅导。备课时,多备他们视为重点内容之一,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2、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多练。精讲,要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所采用的方式不一定是教师讲授,有时采用“小组合作”,“学生自主学习”等方式进行。精练,指的是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选用的习题必须是符合学生特点的、学生容易接受的、有趣的。用少题精题,使全班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达到举一反

三、甚至达到举一反十的作用。这些精选题也可以在课后练习、也可以进行提高练习。这些练习使学生的家庭作业量有所减少,既达到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达到对知识能准确的掌握和灵活的运用。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 :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

3、还有一部分是,反映问题慢,基础太差,是造成了不及格现象。

总的来看,本学期以来我坚持做到了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不断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六班数学教学总结 篇5

教学工作总结

教 师:黎 斌

一转眼,又是一学期结束,我担任六(1)班数学教学工作。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习惯。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较的发展和培养。

七、认真搞好期末总复习。本学期的复习,有相当的份量,内容较多,任务也相对繁重。本学期的复习先拟定了复习计划,掌握了目的要求,明确了重难点及关键,拟定好了课时分配情况。然后按照计划进行复习,同时又灵活运用,对复习了的知识,又编了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力争人人掌握,做到了一课一

得,个个过关。

八、存在的问题与主要原因

1、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艺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2、对培养优秀生的拔尖工作和中等生的培优的工作做得欠缺一些。

3、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不足,缺乏与家长的交流。

4、对个别学困生的辅导还不到位,辅导方法不到位,进步不明显。

九、今后的工作的思路。

1、从思想上去辅导后进生,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中等生和优等生的培优工作。

2、进一步摸清学生的底细,采取分层教学,分层辅导,针对每个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辅导计划。

总体而言,这学期的教学有得有失,对于“得”我会把它当作自己的财富,对于“失”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去改善,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勤勉,务实地工作,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有效,让领导放心,让家长满意,让社会肯定。

一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6

天天向上

——2013年秋季一年级2班数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了一年级(2)班的数学课,经过一学期的努力,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基本知识如:学会并比较熟练的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钟表、分类等。但是也有个别学生由于基础差,作业完不成,学习习惯差造成了成绩较差的现象。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和教训,推动今后的教学工作,再上新的台阶,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2人,其中女生21人,男生31人。经过一学期的学习,班集体形成了比较好的班风。学生热爱自己的集体,有较强的集体观念,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乐于互助,大部分学生养成了比较好的行为习惯。在学习方面,在班内形成了比较好的学风。

二、主要成绩

这个学期本班数学成绩整体良好,参加学校组织的一年级数学口算有1个人获得三等奖。数学期中考试本班取得良好的成绩,优良率高达98%,合格率98%,总分4721,平均分为90.8。

三、主要做法

首先,一学期以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书山无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是无止境的,活到老,学到老。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所以我在这学期里,我努力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经验,改变旧的教学观念,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在自己教育教学之上。

其次,我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注重研究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上好每节课,并能经常听其他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注重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第三,面对后进生,我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我在学生面前不敢有丝毫虚伪与欺哄,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第四,根据各单元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数一数。我以学生常见的事物入手,从数花草、数书本、数桌椅、数铅笔、数同学、数老师、到数建筑物、道旁树„„从小空间到大空间,从课内到课外。认识了1到10各数建立数的概念。

比一比是建立在认识数的基础上的,首先是比多少的教学,其次是比长短和比高矮的教学,通过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来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建立了多少、长短、高矮的概念,学会了比较事物,培养学生用对比的眼光看世界。

1——5的认识和加减法,通过学生的摆小棒、红花、以及其他的学具,让学生学会了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学会使用>、<、=符号,同时通过学生操作得出3、4、5各数的组成,通过猜棋子的方法巩固了数的组成,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还让学生明白了加法各部分的名称和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学生能够准确的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认识了0这个数,明白了0的意义,会计算有0参与的加减法,更进一步掌握了数的大小比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通过学习学生认识了6——10各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让学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能够准确的进行口算。在这一单元设置了一次数学活动,学生亲身经历了用加减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连加、连减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从经历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连加连减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的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了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的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学会了用连加连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进一步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

认识物体和图形,本单元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和图形,通过操作和观察学生知道了它们的名称,掌握了它们的基本特征,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在平面图形的认识中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区别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通过反复的练习还是有个别的同学区别不开。

分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也能够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在分类活动中学生充分体验了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学生对蔬菜和水果的分类以及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分类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是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导致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识面的扩大就会容易得多。

11——20各数的认识。本单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理解了11——20各数的组成,读法和写法,初步认识了数位,运用数的组成正确的计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再次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渗透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9、8、7、6、5加几的方法,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得出计算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掌握了用凑成10的方法进行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同时学生还得出了小数加大数的加法计算方法。

认识钟表。本单元的学习以认识整时和认识半时两个内容为主,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了时针、分针,学会读钟面上的整时和半时,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总复习。我将这部分内容分为四部分进行复习,第一部分让学生熟悉0——20各数的排列顺序,数的序数含义和20以内数的组成;第二部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迅速准确的判断出怎样计算,并能很快的说出得数;第三部分复习基本的物体图形,进一步弄清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认识钟表的整时和半时,以及大约几时;第四部分是用数学的训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存在的问题与教训

班级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有少数学生学习较吃力,特别是作业的动作较慢;

2、少数学生学习不主动,需要教师的提醒;

3、有几个比较调皮的男生,对班内纪律有一定影响。针对本学期出现的这些不足,我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五、将来努力的方向

1、改变教育观念。明确教育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的。阅读教育期刊,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2、积极到其他学校听课,自己上公开课,大家交流、讨论。

总之,一学期来,工作上有收获,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今后我将继续更新观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争取做到更好。

执笔人:张翠婷

小学数学人文班总结 篇7

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种“教育感化”的形式, 它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集中在“人”字上。数学虽然是一门由严密的逻辑系统构造起来的学科, 它发展到现在, 其内容是高度的抽象形式化, 其表现在约定的符号形式化, 是理性化了的。但数学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中各个方面的点点滴滴。所以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又将服务于生活, 落实在学生方面, 就是要让他们“会思考”, “会应用”, “会解决实际问题”。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与培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教学内容的人文精神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也就是说, 人文性的数学内容, 绝非等同于现成的教材内容, 而应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现实而创造的产物。如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的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仅围绕算式讲解 (134+98=134+100-2;134-98=134-100+2) , 学生难以理解, 不明其理。可将枯燥的数字处理成鲜活的生活现实:“妈妈带了134元钱, 买了一口锅用了98元, 妈妈会怎样付钱, 手中还有多少钱?”学生通过联系“付整找零”的生活经验, 得出计算方法, 建立数学中凑整简算的想法。

二、学习方式人文精神

学习方式的变革, 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即数学学习的过程不能只是一个遵照指令进行程序操作的过程, 而是一个凭借经验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学生需要的, 不是去复制别人的数学, 而是去构建自己的数学。只有这样,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才有实现的可能。这种学习方式一方面可以增进学生间的合作精神与相互了解, 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独立个性。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时, 在学生掌握表面积的概念后, 我要求学生四人一组, 用自己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 引导学生开展如下的体验活动:观察、研究“如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有的一筹莫展;有的已动手在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有的拿着长方体模型在仔细地观察;有的在轻声讨论该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气氛比较活跃。等学生们都求出一定的结果后, 我让每一组推荐一人上来板演自己计算方法的理论依据, 再组织全体学生针对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评论与分析, 经过热烈的讨论, 最后学生一致认为“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 ×2”比较简便,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更为恰当。这样在小组的讨论与研究中, 每个学生都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 其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 相互间增进了了解, 也调动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情境的人文精神

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人的实践活动, 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和应用题与现实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教师在编排教学内容时, 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课堂教学中虚拟生活场景,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抽象化的概念。例如:在教学体积这个概念时, 教师以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小故事引入:“一只乌鸦口渴了, 到处找水喝。”学生听到这儿都笑了, 禁不住异口同声地接了下去。教师笑着等学生说完, 紧接着问道:“为什么投下去的石子, 水就会升起来呢?”学生们一愣, 教师随即让学生在小组内开始讨论, 再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分析水上升的理由, 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加以概括、整理得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通过这个小故事的引入, 学生比较形象地理解了体积的概念。又如学习“连乘应用题”后, 教师可以出示这样的应用题:某超市运进20箱酸奶, 每箱24盒, 每盒1.8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如果你是超市经理, 你打算怎样卖?同学们个个都兴奋起来。

生1:我可以一个一个地卖, 单价×数量=总价, 先算共有多少盒酸奶, 再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生2:我可以批发, 一箱一箱地卖, 每箱价钱×箱数=总价, 先算一箱酸奶可以卖多少元, 再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这时, 教室成了虚拟的超市, 于是数学有回归到了它本应依存的天地——生活中。

通过这一系列场景的虚拟与设置, 启发学生以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问题, 引导学生用数学去探索这个世界。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被大大地激发起来, 并将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数学不再是一个个枯燥的数字, 而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四、课堂师生关系的人文精神

在课堂师生关系上, 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 以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精神为前提, 把学生当做是完整的、充满活力的、有感情自由个体, 课堂上让学生始终保持最佳心理状态, 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如:在长方体的体积时, 让学生动手做下面的实验:用36块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木块摆成一个长方体。边摆边问:每一层每排体积是多少?每层体积是多少?两层体积是多少?有哪些不同的摆法?让学生畅所欲言,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然后学生自己归纳出计算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这样教学, 巧妙地创设了一种师生间平等相处、情感交融、教学民主的课堂关系,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学评价的人文精神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生活中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 学生的个体发展、资质、能力、性格、学习方式等方面都极富个性, 最集中的表现就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 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 因而在课堂教学中, 就是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 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评价目标, 不仅要关注他们情感的形成和发展, 而且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后的结果与成效, 更要关注他们学习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教师还要经常找机会表扬学生, 以一种欣赏的眼光, 去审视每一个学生, 增强学生对自己的自信心。

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人文精神培养 篇8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放在了突出的发展地位,这是对传统教育漠视人的存在、否定人的个性的否定。这在日益重视人的价值地位尊严、宣扬人的思想解放和个性自由的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人文教育内容,挖掘这些人文教育资源,加大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力度,对于提高他们的人文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挖掘数学教材中的人文素材,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

在教学“质数和合数”的课堂练习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道题:把下面的偶数写成两个质数之和的形式,8=()+(),10=()+(),12=()+()。当学生解答完之后,追问学生:是不是所有的偶数(除了2和4以外)都能写成两个质数的和的形式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例举很多组合,教师都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接着,教师告诉学生,每一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质数的和,这就是二百多年前世界数学史上有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它被称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我国现代数学家陈景润为了给这一猜想找到规律,作出证明,草稿纸就用了几十麻袋。最后教师大张旗鼓地号召同学们要以陈景润为榜样,勇于攀登科学高峰。这样简单的几句话,学生深受感动和启发,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知识与精神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二、教材与现实相结合,着力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感

作为一个生活于现实社会的活生生的人,光有自觉或理性是不够的。只有拥有丰富、细腻的情感时,他才能体会这世界的一切之于人的意义,才能充分感受生活趣味,才能推动人们去从事有益的活动。因此,激发学生对人文的情感,教师应根据数学教材的特点,运用数学史科,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捕捉时机,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人文情感教育。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当学生通过测量自己制作的几种大小不同的圆的周长与直径,结果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一规律时,教师在夸奖了学生这了不起的发现,同时也自豪地介绍我国南北朝时代的数学家祖冲之(出示画像)在圆周率的研究上的巨大贡献:推算出圆周率的近似值到小数点后第六位,他的发现比国外数学家早了一千多年。此时,同学们对数学家的崇敬和热爱之情油然而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涌上心头,表示今后要更勤奋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三、鼓励学生参与人文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人文教育最容易流于形式,人文精神的培养要注重通过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生活中的人文因素,积极地去从事人文活动。

1重视良好的人文环境的熏陶作用

马克思曾说过,“环境造就人”。环境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是重要的,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可通过人际关系环境、自然环境和活动环境来体现。所以,在新学期开始教学之前,教师明确宣布:咱班无“差生”,过去的成绩代表过去,重看现在的学习,只要肯努力学习的都是“好学生”。这样,就为每个学生,特别是学习数学有困难的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在他们的心里种下自信、自强的种子,使学生坚信自己能够通过努力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在教室环境布置上,教师让学生选贴科学家的名言和故事,黑板报定期展出同学们的优秀作业。组织“数学小记者”专门在课间采访并收集同学们学习上的困难和对教师教学的建议等。小记者有权保密被采访者姓名,以便大胆、如实反映问题,且教师必须定时做好“答记者问”。这样,学生能在师生平等、民主、尊重、宽容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重视给学生表现人文精神的机会

富有人文精神的教育活动应该把教育教学活动看作是一种与人交际的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具体的知识、技能等,还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学活动还是一种生活过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传统的教育模式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以及怎样画轴对称图形就此结束了,而人文教育思想认为,有必要让学生有表达机会。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脱离课本到现实生活中观察,发现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亲身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学好数学知识就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期末向家长汇报数学成绩会上,教师要求学生与家长一同参加。会上充分肯定每位同学本学期学习数学方面所取得的可喜的进步,做到在家长面前不发卷子,不排名次,而是让每个学生在家长面前表示感谢,感谢他们在学习上给予极大的关心、帮助和鼓励,主动与家长沟通,并回馈父母的体贴和关爱,这是给学生表现的极好机会。

小学数学人文班总结 篇9

二年级数学教学,重在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着眼于发展学生数学能力。通过让学生多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本学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学期初,认真阅读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上课做到精讲精练,巧讲巧练。抓住根本,讲求实效,重视数学基本功训练,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的动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最大限度的调动全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注重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具。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扎实。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及认识规律,实物学具对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一定的作用。

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加强学生的基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会学习、爱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3、批改作业。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进行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后,给予好的评价,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4、注重对学困生的辅导。对学困生进行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5、做好测试评估工作。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

试的结果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着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态度。在讲评试卷时,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有关概念的归成一类进行讲解。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知识。

二、设计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

二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不算多,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效”的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测量自己的身高,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在举行这个活动时,同学们相互测量身高,提高实践活动的能力。

三、结合基础知识,加强各种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重视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例如: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先引导学生观察所比较的数的数位是不同的还是相同的,再根据位数的多少或最高位上的数的大小来判断所比较的数的大小。教学数的读,写法时,在举几个例子后,引导学生总结读法,写数的法则,这个过程本身体现了归纳推理。

四、勤与家长沟通,实现共同教育。

一年级一班趣味数学兴趣活动总结 篇10

趣味数学活动总结

崔新萍

数学兴趣小组是教学活动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数学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组织灵活多样的兴趣小组,为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数学兴趣的学生既打好数学基础,又开拓视野、开发智力。

一、转变教学理念,以新理念开新局

我查阅了关于新的教学方式的一些资料,并尽可能地参考与吸收。新课标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学生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的方式应该包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等。我经过探索实践,力求做到具有特色的以目标教学为中心,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突破口,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教学思路,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尽快实现教学方式的更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另外,我还给他们讲了一些数学家的故事,介绍了学习数学的一些有趣的方法,并提出了新学期的要求和目标。通过本学期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拓宽他们的思维,培养了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

二、加强兴趣活动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通过认真钻研教材,开展教学活动,数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采取多种游戏式的活动,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用多种形式的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 走进生活学数学。加强了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更深一步地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深入理解基础,能灵活运用,引导学生的思维从形象逐步过渡、上升到抽象,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学难题的直接兴趣。合理安排各个活动内容的先后顺序。兴趣中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同等优秀,总会有几个特别出色的,对待他们不可能跟其他同学站在同一角度出发,要求要高一些。另外,我经常引导学生养成总结的好习惯,以形成数学知识技能的结构。数学课堂上,我允许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理解,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热情。

三、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趣味数学兴趣活动,我对学生的学习,既关注他们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样可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四、问题与努力方向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生基础等因素,有时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1、继续加强专业理论和教法方面的学习;

2、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还有学习习惯。总之,趣味数学兴趣小组活动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计算能力,拓宽他们的思维,培养了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篇11

关键词:数学教学 人文关怀 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197-01

1 把人文关怀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

在准确、严谨与规范的教学语言中渗透人文关怀。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上起示范作用。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营造迈向成功、发展的支持性环境,在其中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在数学训练中进行语言训练。如,教师在课堂上出示这样一道文字题让学生列式:“比78多的数是多少?”结果学生却写出了两种列式。第一种是“78+”;第二种是“78×(1+)”。教师随机提问:为什么会有这两种列式呢?教师不给学生下结论,而是引导学生作进一步讨论、分析。最后得出“这个题目的文字叙述不严谨(或不准确),会使人产生两种理解”的结论。上述第一种列式是把“”理解为一个具体的数,第二种列式是把“”理解为分率,即指“78的”。最后教师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修改。教师提问:如果题目的本来意图在后者,这个题目的文字应怎样修改?引导学生修改为“比78多它的的数是多少?”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教师不轻易下结论,而是充分相信和鼓励学生,给予适当点拨引导,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在教学中既加强了数学能力的训练,又培养了严谨的治学态度;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又增强了其学习信心:既训练了语言文字能力,又训练了思维能力。学生也同时尝到了成功的快乐。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能充分利用语言文字优势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性关怀,学生就会迸发出强大的人格力量,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 把人文关怀融入数学作业批改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对学生作业的指导和批改,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作业。课堂作业以书面练习的形式为主。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检查指导,重点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在辅导中,若发现学生做题有误时,应主动给予指出。所用语言不仅要准确,而且要带着关心的语气进行提醒或讲解。万万不可粗言恶语地指责,也不能轻易地给学生讲答案。惟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免遭伤害,才能使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可以从中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学生也可以从教师批改好的作业中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努力方向。这可以使师生分别从中获取教和学的双重动力。如果教师在作业批改中不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往往会适得其反,并严重地制约着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传统的数学作业的批改方法通常是在学生作业中用“√、×”等符号标出正误,用“?”表示模糊不清之处,或用“ABCD”等英文的大写字母表示作业的优劣等级等。但是,单纯用这些符号或字母还是不能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师在批改数学作业时,除了采用符号或字母外,还应适当采用作文的批改方法,即用书面文字叙述的形式给予学生鼓励性的批示,写出给予学生指导性或纠正性的批语。而对于错误较多的作业,教师也不能划一个或几个“×”敷衍了事,或写“重作”两字以示惩戒等。这样,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由此丧失学习的自信心,产生自卑心理和对立情绪。教师必须对这些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辅导。当发现他们有点滴进步,就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心和帮助,体会到老师的爱心的温暖,由此产生新的学习动力去争取进步。可见,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一旦融入了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情感,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就有了较强的自信感和求知欲,其学习意志将随教师爱的情感的不断融入而变得越来越坚强,学习兴趣也就会变得更为持久。实践证明,如果数学教师在作业的批改中长期地渗透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其教学质量也就会逐步而稳定地提高。

3 把人文关怀融入数学学习评价中

随着当前课程改革的实施到位,学习评价对课程改革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学生的学习也具有比较强的导向、激励、记录成长和反馈功能。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新的学习评价必须冲破传统评价目标单一、方法唯量和功能偏移的瓶颈。要做到“促进发展、以人为本、强化激励、多元参与”,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的过程中就必须渗透人文关怀。如,在活动和游戏中进行数学学习评价。可以开展数学抢答赛,数学游艺活动,数学实际问题的解决活动等;评价方式要丰富多彩,要让特殊个体至少在某些方面有成就感,人人都能看到自己的成绩和努力方向。在评价中,要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和主人,使学生能自主地选择评价的方式和内容。如,在数学考试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出题型多样、难易程度不同的各种测试题,以供不同类别的学生自由选择。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快乐。在实施评价时,不以分数高低论英雄。只要学生能乐学善思、敢言即可,那就是个优秀的学生,就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也就是说,我们在评价时,不仅仅是看学习结果,我們更要关注整个学习过程。我们要做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但更为注重形成性评价:做到量化评价和定性评价有机结合,但更为注重定性评价;要实现由注重单一评价向注重多向度的综合性评价转变。另外,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难免在某一方面会失败,会遇到挫折。此时,教师就要及时地帮助这些学生认真总结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看到努力的方向,鼓励学生只要精神和决心还在,仍然是个优秀的学生。从而使学生再一次产生新的学习动力,去争取以后的胜利。从课程改革的实践证明,一个数学教师在数学学习评价过程中,如果做到了能够把自己对学生爱的情感不断地融入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始终注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激活学生潜在的人格力量,时刻能给予每一个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那么,其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上一篇:夫妻投靠户口申请书范文下一篇:XX年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