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新教师培训资料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新教师培训资料(通用8篇)

幼儿园新教师培训资料 篇1

费力不讨好小李老师:

1. 过生日:主题班会:班级凝聚力、感恩、成长。

2. 生病:第一时间通知父母

3. 意外受伤:向学校汇报、通知父母

4. 学习不好课外辅导:与科任老师沟通,重视同事间写作,不要单打独斗 班主任工作核心:防患于未然

工作重点:规则意识、责任意识、集体荣誉感。

例:狼爸虎妈:建立规则意识

班主任一天必做:查考勤、看学生状态、收作业、班主任工作日志

早到的学生:提醒家长适时到校,让家长安排早来需做的事情

早到抄作业:多观察、查清原因再下结论,不要轻易许诺(首因效应)

班主任团结的力量:家长、科任老师、后勤老师

班长辞职:先肯定他的工作,发掘优点,有潜质,多鼓励,分析辞职原因,提出解决办法。

班集体形成:正确的舆论(班风建设)

与家长沟通小能手(能说会道)

动态、静态教育:静态(陶冶情操:板报、展板)

尽可能要求一个人,尽可能尊重一个人:D

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尊重平等

对学生具体指导比向家长汇报好

多找自身原因不要把所有问题归结于学生,不要把所有问题归结于态度。——教育政策法规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我国以法律形式规范的中小学教师管理制度:

教师的法律地位;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聘任制度;教师考核制度;教师奖惩制度;教师培养与培训制度;教师工资和福利制度; 教师医疗制度、离退休制度、病假制度、女教职工产假制度、探亲假制度、教职工福利补助制度等等。

权利和义务关系:

权利:就是人在相应的社会关系中应该得到的价值回报,指法律对公民或法人能够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并要求他人相应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的许可。义务:就是人在相应的社会关系中应该进行的价值付出。

法律对公民或法人必须作出或禁止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

这两个词是以“对称”的形式出现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在社会主义社会,权利与义务是一致的,不可分离,在法律上一方有权利,他方必有相应的义务,或者互为权利义务;任何公民不能只享有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会只承担义务而享受不到权利。

权利:

1.教育教学权;2.科学研究权;3.管理学生权;

4.获取报酬待遇权;5.民主管理权 ;6.进修培训权;

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遵章守制、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聘约、完成任务;

3.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开展各项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学生的行为,批评抵制有害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如何做到正确的惩戒而不是体罚和变相体罚:

教师实施教育惩戒时须遵循的原则:

 目的正当性原则;

(恨铁不成钢,过分冲动;拿学生出气;)

 惩戒的措施的必要性和程序性原则;

必要性:有无必要,对学生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惩戒措施是否属于合理范围,具体学生能否承受;

对学生会起到什么样的影响,(最少侵害,起到效果)程序性:(针对长时间停学、开除等)

1.实施前,书面通知学生及监护人;

2.通知被处分学生及监护人,并告知学生申述权;

3.做出严重惩戒,要经校务会集体讨论决定,并备案;

4.学生受到惩戒时,可要求举行听证会

学生合法权益:1.财产权 :物权、债权。2.人身权:A人格权:生命健康权、姓名肖像权、名誉荣誉权、自由权、隐私权B人身权 3.受教育权

突发安全事件应对:1.及时进行抢救;2.尽快通知家长;3.主动向上汇报;4.注意保

1.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品评教育,不得开除。

2.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态度,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予以

行政处分或者解聘:A.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B.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C.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一、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二、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1.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2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3.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三、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一、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大型集体活动,应当采取下列安全措施:1.成立临时的安全管理组是机构;2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3安排必要的管理人员,明确所负担的安全职责;4制定安全应急预案,配备相应设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犯罪法》

一、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习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

良行为: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损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二、“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危害社会、尚不构成形式促发的违法行为:

三、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3多次拦截

殴打他人或强新股索要财物;4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5淫乱或色情卖淫活动;6多次偷窃;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8吸食注射毒品;9其他 ——教育学

一、杜威提出儿童中心论,教育方法:活动教学。

二、夏朝那时的学校与现代意义上不同是养老、习武兼教育的场所:雅典斯

巴达

三、20c主要派别:德国的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法国的制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系统科学的教育学,批判教育学。

四、人身心发展基本特征: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五、素质教育的含义: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坚持教育为社会注意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8

11994实施教师法,1994中共中央进一步加强改进德育工作首次中央文件明

六、教育目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七、教师应扮演的角色:诊断者 传授者 指导者 评价者 管理者 研究者 协调员

八、如何理解师生关系的多重性质:师生关系包括教育关系,道德关系和心理关系

九、课程如何分类: 1学科、2活动(卢梭 杜威)、3综合(融合、广域、核心)、4隐性(杰克逊1966)、5必修、6选修、7国家、8地方、9学校

十、课程计划的含义和结构是什么: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

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指导性文件,也叫课程方案。

课程计划主要由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实施与评价、课程管理等组成。

十一、教学的主要原则: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巩固性原则、4循序渐进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十二、教学方法的含义: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琐采用的手段和整套工作方式。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十三、常用的教学方法: 1语言传递为主: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其中:讲授法的具体方式有讲述、讲解、讲读、讲演。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4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5以情感陶冶为主: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十四、德育内涵: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具体指教育者根据一定那个的社会道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品德形成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内化与外话,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小学德育任务:热爱祖国的教育 热爱中共 热爱人民 热爱集体 热爱劳动 艰苦奋斗 努力学习热爱科学 文明礼貌遵守纪律 民主与法制观念启蒙 良好意志品格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启蒙

德育主要原则:1方向性、2知行统一、3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4教育一致性和连贯性、5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德育方法:说服教育(常用根本)、榜样示范、指导实践、陶冶教育(出风化雨)、品德评价

例:差生被老师发掘优点:知行统一原则、品德评价法

答:陈老师的方法用得恰到好处,树立了学生的信心,挽救了一个后进生。

从德育方面来看,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疏通原则,并在运用中“活化”了原则,以及运用了自我修养法,品德评价法等德育方法。解释:德育内涵、教学方法、师生多重关系性质

十五、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方式:

1、调查研究、2、行动研究(为改善教育教学实践而开展的研究)

3、经验研究、4、个案研究

五、5、叙事研究、6、实验研究 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1实物分析法、2观察法、3问卷法(适宜范围较大)、4访谈法、5测验法、6行动研究(改进教学、德育……)——心理学

一、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二、五要素:学生 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教学环境。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三、学生心理发展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关键期)、差异性(因材)

四、童年期、少年期、青年初期

五、关键期: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

六、提出认识发展的阶段理论:皮亚杰 :感知运动阶段0-

2、前运算阶段2-

7、具体运算阶段7-

11、形式运算阶段11-1

5七、人格: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重要组成部分)

人格的发展: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婴儿期:基本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0-1.5、儿童期:自主感对羞怯与怀疑2-

3、学龄初期:自主性对内疚感4-

5、学龄期:勤奋感对自卑感6-

11、青春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

18、亲密感对孤独感、繁殖感对停滞感、自我整合对绝望期

八、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 自我控制

九、成败归因理论:维纳。六因素:①能力高低;②努力程度;③任务难易;④运气(机遇)好坏;⑤身心状态;⑥外界环境

十、自我效能感:班杜拉 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维斯基·多得森 倒U曲线

十一、知识的遗忘:艾宾浩斯 遗忘曲线: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遗忘原因: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占统治地位)、同化说、动机说

十二、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 10以前他律阶段,10以后自律道德。(9岁)自我中心阶段2-

5、权威阶段6-

8、可塑性阶段8-

10、公正阶段10-1

2十三、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向全体正常学生:预防、发展)

十四、教师心理 教师的心理特征和职业成就的关系

一、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

二、教师的特征和职业成就的关系

1、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2、教师的人格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三、教师的期望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十五、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比较研究

1、课时计划的差异

2、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

①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②吸引学生注意力; ③教材的呈现;④课堂练习;⑤家庭作业的检查;⑥教学策略的运用

3、课后评价的差异

十六、教师成长的历程

1、关注生存阶段;

2、关注情境阶段;

3、关注学生阶段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十七、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的特征

2.已有的知识经验专家新手

3.定势与功能固着

高创造性的人特征:

具有幽默感

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

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

喜欢幻想

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有独立性

发散思维: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究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如:一题多解、编不同的故事结尾

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教学设计

一、理论依据: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初步认识线条、色彩与肌理等造型元素”的要求,结

合本课学习的三原色、三间色的美术色彩知识,教学设计旨在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目的的运用色彩。

二、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人美版教科书第5册第二节课内容,课业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课时为2课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色彩混合规律,学习使用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观察、制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唤起创作的欲望。

2.通过欣赏外国绘画大师的作品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度即对艺术作品的鉴别能力,通过艺术实践感受色彩造型的乐趣。

3.色彩知识的学习贯穿了小学阶段美术学习的始终,例如,第四册中《我们的小彩旗》、《漂亮的小鸟》、《彩蝶》、《海洋馆》,初步运用色彩表现作品。本课与下一课共同构成一个单元,为下一课《美丽的染纸》创作完整的滴染作品做铺垫。

三、学生情况分析:

1.在生活、学习中,就色彩知识而言,一二年级已经有所涉及,而且学生在创

作表现的过程中也始终在运用色彩,这节课进一步梳理学生对丰富多彩的原有色彩的认知,把学生感性的色彩知识理性化,从而真正系统学习色彩知识。

2.学生对色彩兴趣浓厚,好奇心强,态度热情。

3.教学中通过让孩子们动手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孩子自主探究意识与探究精神。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观察、体验三原色混合变化,了解其变化规律,学习相关的色彩知识,尝试用色彩滴染的方法,感受色彩变化的美丽;

2.过程与方法:

模仿书中作品,喜欢用不同方法滴染,灵活运用滴染效果进行创作,激发学生认识色彩世界的兴趣,自主探究三原色混合变化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养成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大胆想象和追求创意的习惯。

五、教学方法与媒体:

问题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发现法、欣赏教学法。挂图、范画、幻灯片、教科书。

幼儿园新教师培训资料 篇2

一、概念解读

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是指幼儿教师从非专业人员成为专业人员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品质的发展过程。

专业知识、自身修养和正确的儿童观, 是一名专业化教师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在教育过程中游刃有余的专业化教师, 具有运用专业知识判断、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 思考各种可能的行动方式, 并评估行动及决定可能产生的长远后果的判断决策能力。专业化的教师会利用自身可靠的专业知识及见解来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作出判断, 着眼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利益。因此, 有人说, 把握了新教师, 就等于把握了幼儿园的未来。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存在问题

近几年, 我国学前教育飞速发展, 但目前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还较低, 从总体上看, 大多数幼儿教师的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科研能力等均较为薄弱, 存在教学方法模式化、教育手段简单、知识面狭窄、教育技能应用性差等专业素养问题。

[案例]教研活动时, 我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交流了本学期的教研工作目标、重点和措施。其中为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结合上级教育部门检查考核评价的要求, 布置了较多的“作业”, 例:要读多少书, 写多少读书心得;要听多少节课, 写多少评课报告;要进行教学活动展示、课题研究, 要撰写案例分析, 要写高质量的反思和教育随笔, 要进行基本技能比赛, 还要进行这个检查那个考核……期间, 我看到不少老师的眼皮不断下垂, 面部表情晴转多云不断严肃, 底下有了窃窃私语。

诸如此类的现象可谓比比皆是。如有的幼儿教师带班时间满足于集中教学, 不愿开展以发展幼儿主体性为主的活动区教学, 不愿观察幼儿, 不愿动脑筋去建构和开发适宜幼儿发展的园本课程;不带班的时间, 热衷于网购、聊“八卦”、听歌、看电影……

(二) 原因分析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自我引导的持续发展过程, 因而, 在专业成长过程中, 教师的主体性是非常重要的。[5]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包括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 其中外部要素包括关键事件、关键人物和关键时期;内部要素包括个人的性格特征、学习习惯以及自我发展的需求和理想。[6]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和归属需要, 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教师作为特殊的群体, 也需要首先满足一些基本需要, 而后才能自发的趋向追求更高的需求。幼儿园是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外部因素, 幼儿园的政策制度、领导水平、人际氛围、教师评价方式和运行机制等, 都影响着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应对策略

从一名新教师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再到一名专业化的教师,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激发教师内趋力, 不断学习, 不断积累、不断反思、总结经验, 主动发展, 将自己的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更需要幼儿园以人为本, 尊重教师的主体性, 加强培训, 提升教育理念, 为之成长创设适宜的平台, 最终实现教师的自主成长。

(一) 激发内驱力, 寻求主动发展, 发挥教师主体性

1.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教学首先是一种道德和伦理的专业, 新的专业精神需要重申以此作为指导原则”。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以热爱孩子、热爱教育事业, 对工作倾注自己的全部爱心和责任为起点。因此, 幼儿园要结合《纲要》, 从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 更新教育观念, 加强新教师的思想建设, 把师德修养放在首位, 加强精神塑造, 唤起他们的职业自豪感和幸福感, 以激发主动发展的内趋力。

2. 塑造积极阳光的个性品质。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性格特征, 优良的性格特征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推进作用。自信、合群、坚韧、宽容、踏实、自尊等性格特征对教师专业发展尤为重要。每个教师都应以积极主动、吃苦耐劳、善于思考、坚韧不拔的态度和意志品质, 来实现自己作为教育生活主体的地位, 关注自己在教学方面的成就与贡献, 更关注教育教学工作对自己人生的意义。调查显示, 影响教师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都与幼儿园的管理制度具有直接的联系。因此, 幼儿园应创设和谐的幼儿园管理制度, 完善教师成长的途径, 倡导和谐上进的人文氛围, 以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自我认同、他者认同和对工作的兴趣等, 搭建教师快速成长的平台。

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和理想。自我发展需求和理想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因, 可以促进教师学习的主动性。教师是否热爱工作、是否熟练掌握教学基本功、是否渴求教育理论与经验、是否具有一定的可塑造性, 都可归结于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和理想。因此, 教师应有成为名师的坚定信念和敬业、乐业的精神, 做好个人专业成长规划, 并朝着目标一步一步去努力实现。调查发现, 大部分教师认为自主阅读对自己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一方面, 自主阅读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教师获得专业知识;另一方面, 通过阅读大量经典名著, 教师情感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听专家报告、同行交流研讨、各种短期培训、学历进修等都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二) 创建成长平台, 提升专业理念, 追求专业化成长的更高境界

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研讨和解决教育问题推动教育过程最优化, 通过重新审视教育实践追求实践过程合理化, 对幼教实践进行持续不断的实践和批判性反思, 在使儿童获益、幼教质量提升的同时, 也使自身获得切实有效的发展。

1. 创设丰富的教学实践和学习交流的机会。

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强化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必须重视新教师在幼儿园日常教学的过程中, 领会幼儿园各领域教学的要求和特点, 要充分利用教学实践、观摩学习、互动交流的机会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2. 开展主题式园本研训。

园本培训与教学研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培训与教研的目的在于学习、更新教育理念与方法, 有针对性地研讨、解决本园教师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在互动、讨论中增进团队交流, 提升团队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 促进教师间的互学互助与自我反思。把园本培训与教研活动整合, 研训一体, 有利于提升幼儿园的整体办园水平, 并为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师资保障。如:我园在广泛征集教师意见的基础上, 从老师们在组织幼儿一日活动中存在的最棘手、最期待解决的问题入手, 确定了《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策略》和《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与组织实施的策略》两个园本研训主题, 旨在提升教师解读与指导幼儿学习、交往和游戏等行为的专业能力。培训形式有专题讲座、有观摩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录像、有同事之间的现场教学观摩及教育活动决策训练等。将教研与培训结合, 改变了传统的园本培训和教研活动形式单一、教师被动学习、效率低下、专业发展水平不高的现象, 把培训和教研整合, 使培训和教研内容成为教师最迷茫最迫切解决的问题, 学习和研讨就有了动力。以自己熟悉的幼儿园和幼儿作为研究的对象, 研究从实践中开始, 在实践中进行, 以改善自己的教育行为、提高教育实践的质量作为检验研究成果的标准。这种对自身教育实践的研究是教师获得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更是幼儿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

3. 通过反思来提高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反思是教师通过着眼于自己的活动过程来分析自己做出某种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的过程, 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手段。对于幼儿教师培训而言, 经验是培训活动无法超越的, 而教师的反思能力则是可以通过各种干预性研究得以加强。因此, 积极引导教师进行专业反思是帮助教师认识问题的关键, 它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指向教师专业行为与活动的反思, 其作用是直接促进教师对专业行为的改进, 提高教学成效;二是指向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 引发教师对目前自我专业发展状况和发展水平进行思考, 进而促使教师更加清楚今后专业发展的方向。教师只有对自我发展、角色定位、社会环境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分析, 才能对面临的各种机会进行评估, 确定专业发展目标, 把握最佳发展机会。

摘要:从一名新教师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再到一名专业化的教师,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激发教师内趋力, 不断学习, 不断积累、不断反思、总结经验, 主动发展, 将自己的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更需要幼儿园以人为本, 尊重教师的主体性, 加强培训, 提升教育理念, 为之成长创设适宜的平台, 最终实现教师的自主成长。

关键词:专业成长,新教师,培训策略

参考文献

[1]丽莲.凯茨著, 廖凤瑞译:《专业的幼教老师》, 台湾倍谊基金会出版, 第2页.

[2]顾荣芳等著.从新手到专家——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1.

如何有效开展学校新教师培训 篇3

【关键词】开展;新教师;培训

随着学校老教师的退休和高职高专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各学校每年都引进一些高学历的硕士生,甚至博士生来充实本校教师队伍,虽然他们学历高,知识渊博,但不一定在教学中就能得心应手,做到游刃有余,为了让新教师尽快由原来学生的角色转化为教师,理解并初步掌握教学标准,形成教育教学能力,迅速融入学校的教育文化,更好更有效地适应学校教育工作。我校为新教师安排从七月份至次年六月份为期近一年的相关培训。首先明确培训指导思想和确立组织培训实施机构,扎实有效地开展培训工作,以下是我校对新教师进行培训的内容,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重视新教师岗前培训

我校大多新教师是医、护、药专业类和其他非师范类毕业生,在学生阶段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和教学基本功训练,缺乏教育理论知识和心理教育学知识,对教育规律和教师的特点、学生的心理规律了解甚少。因此每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派本年度新教师参加由省教育厅、省师资培训中心统一组织的高校新任教师岗前培训,以《高等学校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为依据,围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政策法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基本技能主要内容等,采取专题讲座、典型报告、教学观摩、微格训练与课堂教学实践等形式,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高等教育法规概论》、《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等课程,同时开设“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形势”、“教师专业成长与职业规划”、“科研项目申报与成果管理”等专题讲座。让新教师及时了解高等教育的方针、政策、法规,高校教师职业的特点和要求,熟悉高等教育的法规,掌握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方法和技能,提高职业道德修养。通过岗前培训帮助新教师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念,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具备初步的教育教学能力。因此,岗前培训有利于新教师实现角色转换,使新教师一踏上教师岗位就有所遵循。培训结束并经考试考核合格者,须获得《省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作为取得教师资格证及确定助教(或讲师)职务的重要依据。

二、校内培训工作的实施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培养教育新教师爱校如家、爱岗敬业的良好师德,以抓新教师基本功为重点,提高新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通过自学、专题讲座、导师指导、思想汇报和检查评价等手段,促进新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形成努力钻研教学、热爱教学工作,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尽快成长为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新生力量和主力军。在校党委、行政的统一领导下,由主管校领导负责,教务处、督导室、各系(部)及各教研室共同负责新教师培训工作,由教务处组织和落实具体培训事宜并负责检查结果。

(一)院校情况介绍

在通过暑假为期一个月的岗前培训后,9月初秋季学期开学时,安排校内第一次培训,可邀请学校领导或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院校情况介绍。一是介绍院校概况,包括发展历史沿革、校区分布、办学思想理念、校训、发展目标战略、院校规模、招收学生层次、办学规模、重特专业等;二是解读院校教学、科研、人事等相关政策,增强新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把个人成长与院校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投身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去。

(二)一对一的导师辅导制

建立和完善新进教师助教制度,实施新、老教师结伴成长计划,各系(部)指定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如教研室主任、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教学督导等)作为指导老师,一对一地进行辅导,指导教师制定详细的可实施指导计划,对新教师的备课、上课、实训(践)课等教学过程进行全程指导。新老师通过听指导老师的课,了解一堂课的结构,学习怎样备课,撰写教案,了解教学规律;同样指导教师也随机听新教师的课,指出教学中的优缺点和改进措施。新教师在接下来的两个学期中一边上课一边跟指导老师交流教学体验、教学心得、咨询在教学中遇的问题,在实践锻炼中成长,最终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学艺术和技巧。

(三)教研室集体备课,开展教研活动

教研室集体备课,对新教师上讲台施教,为其教学提供最基本的质量保证。新教师在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中,跟着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共同制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等,也可共同学习教育新思想、新理念,共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帮助新进教师逐步成长。

(四)优质示范课观摩

学校安排教学名师、赛课获奖教师等教学效果显著的老师进行校内示范课,组织新教师旁听,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等。教学观摩后,要求新教师写教学观摩记录,总结主讲教师的授课技巧和教学特色,并进行反思和体会。

(五)信息技术培训

当前处于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渗透到教学、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基本掌握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主要内容包括办公信息技术(Word、Excel)、PPT课件制作、网站建设与维护基础。配合信息中心建立各位新教师在网络办公中的登录帐户,方便新教师通过无纸化办公系统接收最新通知和文件。

除此之外还需对新教师进行教务管理系统的日常使用培训。一是新教师可以在管理系统中下载各类教学文件模板,统一教学资料;二是学生成绩的录入。作为一线教学的教师,要根据平时成绩、实训(践)成绩和期末考试给学生一个综合的评定,并将最终评定成绩录入教务管理系统中。应着重加强培训如何快速准确的录入成绩,一旦录入提交后不允许再修改。

(六)新教师公开课评比

为了检验培训效果,促进新教师的成长,学校组成专家组,如教研室主任、督导委员、分管校领导、系(部)和教务处负责人等,对新教师的公开课进行考核评比,评比指标包括:设计的教学目标、组织的教学内容、使用的教学方法、具备的教学素质和体现的教学效果等,通过公开课评比,学校既要对新教师付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果进行肯定,又为以后需改进和努力的方向提出意见和建议。

(七)培训评价和激励

学校对各系(部)培训工作进行随机检查,内容包括新教师各类教学文件、听课记录,指导教师对新教师的培训指导计划和指导记录。新教师在学期末提交培训总结,指导教师对新教师培训情况作出客观公平的评价。根据检查的结果、自我总结和指导教师的评价,对在新教师培训工作中认真负责的指导教师和表现出色的新教师进行表彰,并组织到省内兄弟院校参观学习。

总之,新教师培训工作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着重加强新教师教学实践技能和专业实践技能的培训,通过新教师培训工作的实践和经验总结,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新教师培训机制,并不断加强培训管理,提高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妙娴.浅谈高校新教师培训体系的设计[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7).

知名幼儿园新教师培训小结 篇4

开班典礼上,我们各自有了师傅,她们真诚、热情的指导与帮助,让我们在不断的反思中得以进步;故事比赛中,我们收获了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大胆表达的快乐,并从中知道了孩子需要怎样的语言;课件制作中,我品尝了自己寻找、制作过程中的甘甜,在边演示边讲解中,我明白了上课应用课件的举足轻重;演讲比赛中,我们畅所欲言,述说自己工作的得与失,表达源于安幼的真挚情感;考虑到专业的不对口,班里又组织了钢琴的学习,我们得以在技能上有所提高;一次次的集体学习与讨论,更是让我们收获了很多无法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短短一学期,因为这个特殊的班集体,我们对于幼教的理解,对于工作的领悟都逐渐深入开来,自身的专业教学、带班技能也有了诸多进步。

一、常规管理

还记得上完第一节课时,师傅给出的评价是:教态很好,常规较差。的确如此,当时的我所想的是:孩子就是孩子,过于安静,坐着不动的还是孩子吗?因此,导致课堂组织散漫。以后的日子,一次次集体听课的学习与反思,一次次师傅的悉心引领,慢慢地,我开始认识到让孩子遵守常规的重要与必要。就孩子而言,他们是张张白纸,还不能分辨对与错,很多举动都是无意识的。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抓常规虽然有其自身禁锢的强制性,却能够很直观地教会孩子分辨对错,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就老师而言,班级常规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试想,一个毫无纪律可言的班级,老师如何上课?良好的习惯需要自身的磨砺,而孩子更需要我们老师的参与和提醒。在他们做错的时候,老师及时地批评并指出错误,引导改正:做得好的时候,表扬和鼓励也是必须的。孩子的行为习惯往往只表现于一些细小的细节,因此,时刻关注孩子是抓好常规的前提。认识到这些后,我开始了系统的常规管理,从上午来园时的礼貌招呼,到离园前的谈话活动,每一环节我都提醒自己让孩子的有常规意识。由于刚起步,方式方法还很欠缺,于是,我经常向老教师请教一些可行性强的方法。个别孩子的坐姿不好,我请他到前面来做小老师,教小朋友练坐的本领,时间久了,他坐得也神气多了;洗手时有的孩子不擦肥皂,我请小值日生检查,孩子们的小手上就满是肥皂的香味了„„

常规的管理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我还需要不断的探索与思考。这一学期,和孩子的亲密无间,使得个别孩子很“油”,但我相信对孩子好,永远不是错误,只是“好”的得当与否还需要自己去把握。

二、教育教学

教学方面,从初时的迷茫,到后来的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直到而今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以此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这其中的转变得益于一次次活动的听评,以及培训班数次的理论学习。在备课中,我逐渐懂得认真研究教材,力求准确把握目标,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由于是初涉教坛,与孩子不够熟悉,与新教材接触的时间也不长,使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对课改的困惑,对教材的不解等,针对这些情况,我积极向师傅学习,学习她富有艺术的教学方法,吸收她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在工作中大胆实践将她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经验。认真参加园内的教研组活动、听评课活动,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及讨教经验,并利用课余时间寻找资料进行学习。在教学中,认真钻研幼儿发展纲要、吃透新教材,积极开拓教学思路,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先进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幼儿多方面搜集资料、自主探索、勇于探索的能力。由于有“每日一思”的相伴,每天我都会有不一样的反思, 如此,自己的收获多了,想法也逐渐丰富起来。并能够从中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开展活动。

在教育工作中,我积极寻求师傅的指导和帮助,努力学习教育的方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勤勤恳恳,认真做好副班主任工作,做好各项日常工作,搞好班级常规,努力使自己在工作中多一点科学的方法、艺术的手段,让每一个孩子都展开笑颜。

组里很注重青年教师的业务培训,安排了每周的带教听课。这样对于我们年青教师来说,一方面有利于接受其他经验丰富的老师教学上的特长和优点,另一方面可以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及时加以弥补,更有利于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每堂课后老师的评讲,更让我觉得受益匪浅。随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业务能力要求的提高,在以后的工作中,还需要不断的学习。

三、思想情感

幼儿新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5

下面,我将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提出16字理念来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一、幼儿为本

不论是继教中心的龚校长还是机关幼儿园万园长,都把《专业标准》作为重要内容向我们深入剖析和解读,可见,把握《专业标准》,使之成为我们工作的标准与指导,促进专业化发展,树立幼儿教师的职业新形象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观摩的三个教学活动:小班游戏活动《有趣的盐水》、中班绘本教学《小猪变形记》、大班音乐活动《问候歌》,老师们的教学风格各有特色,主任的课堂充满活力与新奇;情感丰富、细腻的主任引领幼儿进入充满趣味的童话王国;主任的激情与极高的音乐素养感染着、影响着孩子们,把常规的问候变得游戏化、趣味化,用琴声讲述故事,带领孩子们走进音乐世界。从她们的活动设计中能看出专业和严谨,都能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在活动中都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真正做了幼儿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引导者。

二、师德为先

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我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好的职业修养是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师德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在师德修养上不断鞭策与提高,用自己的言行影响、教育幼儿,做好表率。努力学习桂贤娣老师“因生给爱法”,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爱的怀抱里成长,感受爱、学会爱;学习陶行知先生的赏识教育法;学习王校长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学习谢老师的敬业、乐业,做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幼儿教师。

三、能力为重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转变,人们对幼儿教师的定位不仅仅是阿姨、保姆了。《标准》指出:“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和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幼儿园教师定性为“专业人员”。正因为专业,我们更应该加强学习,强化说、唱、弹、跳、画等通识性专业技能和保教实践能力,提升保教工作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想法决定未来”,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个规划,简单的说就是“我要成为什么样的教师?”培训的第一天,龚校长就对我们提出了“新教师一年入门、三年成熟、五年形成教学风格”的期望,我们也正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这几天的培训,总有老师说:“这些培训课程,如《班级管理》、《信息化技术培训》、《教师礼仪》、《安全管理与教育策略》等等,你都学习过了,又要重学,累吗?”我想说的是,原来的我作为新老师学习时是茫然的,有困惑却不知怎么表达、怎么寻求帮助,而现在,重温这些课程,带着经历、边学边对比让我的思路更清晰,目标更明确了。因此,我们要把学习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反复学习,反复思考,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幼儿园新教师培训资料 篇6

2016年9月12日下午我参加了XXX区教育局新教师培训活动,在本次活动中多位来自山区的农村教师给我们分享了他们的教育理念和长期扎根山区的心酸与快乐,他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实践理论,给了我们强烈的感染与深深地理论指导。他们对孩子的爱和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让我感触颇深,以下是我这次培训的体会:

小树吐绿、春娥破茧,都是为了显示生命的存在,绽放生命,创造生命的辉煌。对孩子来说,筑快乐童年做阳光儿童,是心灵所需要的快乐生活。做为一名教师,担负着孩子的培养工作,首先要具备的是爱心。有了爱心,才会对学生产生耐心,耐心地去了解他们,宽容他们,鼓励他们,喜欢他们。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够和谐地相处,教师做的工作不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这些都会让学生终身受益。特别关爱后进生,对他们采取最多的是鼓励,并且要对症下药。从他们喜欢的、擅长的地方入手,让他们感到学习的乐趣,并且要耐心的对待他们。

教师刚入教,如何教好学生,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首先进入适应期,专业思想和专业能力都不成熟,这段时间确实得勤奋刻苦。我们还年轻,我们要为教育事业奉献微薄的力量。接着进入发展期,这是一个矛盾不断爆发的时期,我们在教育事业奋斗,一定会碰到许多的困难,只有不断发现问题,之后通过努力不断解决问题,人才会成长起来。然后,会过渡到成熟期。在接着进入高原期,这时人很难再发展,会出现停滞现象,但如果不断努力,就会达到突破。再者,让我不再彷徨,因为每一份职业都有它的成长过程。

在听完邓村小学的讲述后,我学到了很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在听教师的课中,我们通过对比,能及时地发现作为一名新教师,自己身上所存在的共同的弱点和不足,如:教师的语言、教态、对学生的评价,都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成长。所以,我在课堂上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语言的评价,对学生发言要面向全体,给学生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这学期的培训更注重了教师的实效性,让我充分体会到如何当好一名教师,如何在课堂发挥教师的作用。

幼儿园新教师培训资料 篇7

1. 新教师培训工作是新课改政策有效贯彻的根本。

对于初入职场的新教师, 虽然他们在师范院校接受了专门的教师工作培训, 但对于课程改革的理解和课程改革在基础教学中的体现却是茫然的。因此, 必须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教学需要和教师角色的定位对新教师进行培训。瓯海区教师发展中心十分重视新教师的培训工作, 在培训过程中, 每月安排专门的培训学习, 每周至少三次参加其他优秀教师的公开课观摩, 以获得教学经验, 使得新教师在走上讲坛后就能把握教学技能, 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

2. 新教师的培训工作关乎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是教师战斗的主阵地, 新教师刚参加工作, 初次走上神圣的讲坛难免存在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能力相对有限、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作为承担新教师管理和指导责任的校方, 应当采取适当的方法对新教师进行包括教学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培训, 使新教师能尽快适应学校的校园环境和教学工作, 由浅入深地逐步掌握教学方法, 并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新课改视域下新教师培训效果缺失的原因

1. 新教师培训效果的时效性与教师成长的过程性之间的矛盾。

新教师培训效果的时效性是指新教师在经过培训学习后能够快速提高教学能力, 最终通过短时期的培训实现教师素质的根本转变。新教师培训效果的时效性是社会教学需求的要求, 也是学校管理者的美好愿望。然而在实际过程中, 从教学观念的转变到教学能力的提高都需要一个过程和一定的时间。

首先, 在新教师的成长过程中, 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涉及教师的知识、观念、态度、信仰、兴趣等方面,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各个方面的认知度, 其中教师的信念、价值观的改变被认为是最难发生的, 通常需要较长时间。

其次, 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实践知识、条件知识和本体知识。其中, 实践知识指教师通过课堂实践积累和反复试验、论证的知识, 是使教师在面临实际课堂教学中, 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联想相应的背景知识和相关知识。条件知识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辅助教学的相关知识, 如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 通过这些辅助知识, 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学生的心理, 了解教学的程序, 条件知识是教师能够顺利完成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本体知识是教师的核心知识, 是教师作为教学工作者的必要条件, 它主要指特定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

2. 新教师培训的政策性与教师成长的自主性之间的矛盾。

新教师培训必须遵守教育部的相关规定, 新教师的培训工作主要包括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行政法规、教育经验、教育方法指导等, 同时还包括一段时间的实践培训和见习培训。在新教师培训的政策方面, 贯彻了对新教师培训的强制要求, 而对新教师的自主学习和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的自我学习和持续学习上缺乏有效的指导, 这直接导致部分新教师自认为在师范院校中已学到了相关的知识和教学方法、教学理念, 无须再接受岗前培训, 因此, 新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学习积极性不高, 参与培训的内在动力不足, 再加上许多地方政策性的培训流于形式、缺乏创新, 与新教师的实际需求不符, 导致许多新教师对培训工作应付了事, 造成了培训效果不佳的现状。

三、“新课改”视域下新教师培训效果提升的对策

1. 培训应根据新课改的需要制定新教师培训的目标。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对新教师的培训工作应当根据《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师培训目标, 以帮助新教师自我对照、自我分析、自我明确发展目标, 制订自我发展计划。2011年9月, 为了解学员对培训项目的满意度及建议, 我们对参与培训的人员进行了相关调查, 调查方法选用调查问卷分析法。本次参加新教师培训的人数为126名, 符合考核的有118名, 收回有效问卷115份。采用“李克特量表法”问卷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调查。

问卷调研的主要内容有:项目的整体满意度;项目是否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培训主题、目标设置与定位是否符合学员的需求;培训课程和活动安排是否满意;培训资源的性质与整理是否满意;培训方式与方法的选择是否满意;培训是否对你的教学引发思考;培训内容对你今后的改进作用;培训主讲教师的水平、质量 (以上问题采用“李克特量表法”) 。访谈的问题有:您认为集中培训学习、研训员指导、指导师结对这三个方面的培训哪个最有效果、最有需求?为什么?您认为项目的优点或是给您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您对该项目今后的建议与意见是什么 (包括考核评价方面) ?

根据调查, 分析并提炼了以下问题:集中培训的课程设置应立足学员的需求;专家团队的组合应符合不同层次群的需求;课程资源的整合应突出科学化、合理化;培训的形式应体现分层次、分学科和多样化;指导师的配置应强调遴选制和责任到位制。

根据调研对原来的培训方案进行了修改, 调整为集中培训、学科研训员指导、师徒结对、自我研修四个板块, 集中培训内容主要有师德修养、德育教育 (班主任工作专题、教师教育心理专题) 、教学技能 (教育教学常规训练专题、作业设计和命题专题、新课改教材教法专题、教学基本功培训专题) 和教育科研四个板块。修改后的培训方案, 目标更明确, 内容更具体, 操作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强。

2. 新教师应当根据新课改的需要促进自我成长。

新教师一般刚从师范院校或其他高校毕业, 对教育、教学工作模糊不清。如果对新教师的培训工作不重视, 抱着应付的心态参加培训工作, 无疑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新教师对培训的认同心理是培训取得理想效果的前提条件。新教师的主要特点是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但缺乏实践经验和好的教学手段。通过培训和一定时间的见习后, 新教师之间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往往产生了较大的差距。分析其产生差距的主要原因, 不是个人的智力或专业知识的差距, 因为通过师范院校或高校的专业培养, 专业知识差距不大, 而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主要差距是因为新教师自我成长动力的不同。有的新教师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学习上积极主动, 充分学习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和教学要求, 并积极同经验较丰富的教师探讨、学习教学方法, 揣摩学生心理, 并将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在见习课堂中实践, 通过实践加深了对教学心理、教学方法的掌握和拓展, 并通过不断学习和揣摩, 形成独到的教学见解和具有较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 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而抱有相反态度的新教师则不思进取, 教学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不进则退。因此对于新教师来说, 应当将自身的教学成长作为职业中十分重要的发展内容, 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培训工作, 并不断促进自我成长, 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3. 新教师培训内容应当丰富且有实践意义。

传统的新教师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行政法规、教育经验、教育方法指导及实践培训和见习培训等。新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应当丰富新教师培训的内容。首先应当设置教育理论课程, 对新教师的条件性知识结构进行拓展。包括教学理论、师德修养、教育心理学、班级管理学、教材分析理论等。我们以市级课题“新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建设的行动研究”为载体, 以学员需求问题为研究基点, 构建培训课程资源网络菜单式框, 借鉴国内外优秀培训模式, 介入小组合作、开展诊断性研究、建立档案方式, 要求新教师制订一个个人三年专业成长规划, 还采用微格教学法对新教师进行教学实践指导, 具体做法是让每位新教师上半小时课, 其他参训新教师作为学生听课, 指导教师对上课全程进行摄录, 然后指导教师与所有学员一起边看录像边就教态、教学语言、教学过程等全方位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实践证明, 这种方法能使新教师直观地发现自己及他人在课堂教学上的不足, 乐意接受指导教师及学员的改进意见, 迅速走上课堂教学的正常轨道。

4. 新教师培训应当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新教师的培训模式除了传统的教授和见习之外, 应当针对新课改的实际需要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培训模式。如针对新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解不透彻, 可以制定专门的培训方案, 实施“双轨运行”的培训方式, 一方面由专门负责新教师培训的人员负责通识培训;另一方面由研训员与学校教研组负责课堂教学的指导, 让新教师通过针对性的培训方案, 理解新课改后教师在课堂中角色的转换和教学方法的改变。针对新教师的培训模式还应当具备可操作性, 如在培训中实行观摩优质课堂和实际课堂演练的方式, 使新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堂感染力并通过实际课堂演练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寻找自身的不足, 提高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张爱玲.教师的发展阶段与专业成长[J].小学科学 (教师论坛) , 2011 (5) .

[2]郑玉飞.新教师专业学习的教育社会学分析——伯恩斯坦社会学理论的应用[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1 (2) .

[3]朱枫.揭开新教师工作的新篇章[J].教学与管理, 2011 (4) .

[4]刘悦梅, 赵洁.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教学行为的比较研究[J].教学与管理, 2011 (3) .

幼儿园新教师培训资料 篇8

关键词:中小学新教师;培训;改进

G35.1

新教师,也称新手教师、新任教师,一般指入职三年以内的教师。这是新教师开始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适应期,也是专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为新手教师提供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培训,有助于促进其专业发展,缩短职业适应

期。在课改大环境下,对于传播新的教育理念、思想,教学模式、方法,提升学校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实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小学新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标:内涵窄化,难于落实。

长期以来,新教师培训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被窄化,人们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只侧重专业知识与技能,忽视了专业情感、专业价值观等的培养。而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与意识才是其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培训时缺少这种动力的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将难以变成教师的自觉行动。此外,新教师初入职场,对教师专业成长路径不甚清晰,难以做出具体科学的发展规划。目标规划若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必然会减弱它的可执行性。

2.内容:轻视实践,漠视差异。

一方面,注重理论传授,轻视实践指导。新教师培训内容多是依据培训组织者的经验总结,聘请的有些教育专家、学者缺乏与教育教学实际运作的接触,难以将艰深晦涩的教育學理论嫁接到教学实践之中,为新教师提供最切实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漠视差异,追求整齐划一。不能对新教师的学历背景、知识结构、教学方式进行详细的考察,选择适切的内容来“因材施教”,一味追求效率却减弱了效果。同质化的培训内容难以适应异质化的教师多方位、多层次需求,不能调动起新教师的培训热情与主动性。

3.评价:偏重形式,偏离本质。

当前的新教师培训评估主要集中在对培训活动的过程性材料的考核,而较少去关注新教师真正的内在改变,偏重形式材料,偏离培训本质。入职新教师适应单纯的教学工作本来就已经非常吃力,如果再强加一些没有实际价值的形式材料,会让他们因疲于应付考核而忽略自身素质的提升。培训之后的新教师部分技能与知识可能是内隐的,效果难以在纸上呈现,因为培训需要留给新教师一定的时间去反复思考、认真总结,最终内化为自身具备的素质。缺少导师、教研组对新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观察,最终给出的评价难免偏颇。

二、中小学新教师培训的改进

1.青蓝结对师徒化

开展师徒结对制的培训模式是现代新教师培训的大趋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新教师师徒化培训的理想期许。首先,拓展师徒帮带的内涵。现代意义上的师徒结对是“一对多”或“多对多”的形式。因此,师徒结对也应该有两种形式:其一是校内师徒帮带,让新教师与本校骨干教师共同组织业务结对,使新教师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与指导;其二是校外安排学科导师,为新教师提供更宽广的平台、更优质的资源,实现长远发展。其次,制定清晰具体的新教师成长规

划。新教师对自己的成长路径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不能准确全面地把握,需要优秀资深教师与其共同制定一份符合自己的发展规划。最后,给予新教师切实的反馈。新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需要得到及时的指导与反馈,唯此才能内化为自己稳定的教学经验,倘若长久搁置必然造成其发展的隐患。此外,培训专家与学科导师应定期下校调研,通过听课观课、座谈研讨了解新教师的计划执行、教学困惑、目标达成、其他需求等情况,给予指导性意见。

2.培训模式师本化

在课堂教学生本化的教育大潮之下,新教师培训需要一种“师本化”的培训体系。在培训中要把新教师的专业发展放在一个核心位置。深入调研,明确新教师的基本需求,并依照提出的需求调整培训方案,如加强学科培训、增加互动交流机会、时间安排上尽量集中等,使新教师培训更加贴近教育教学实际,更能体现培训活动的人性化,更好地服务于新教师专业成长。此外,培训活动课程化。将贴近新教师教学实际的培训主题固定下来,定期开设培训课程,尤其要设置激发教师自我发展需求与意识的课程,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到自觉的水平。编著开发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教材,提高培训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在新教师上岗之前就为他们发放培训课程表,提高其规划的执行效果。并且下发培训反馈表,对培训效果进行调查,为不断调整培训课程内容提供依据。

3.组织形式丰富化

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日益多样的背景下,新教师培训的组织形式也就有了丰富多样的要求。按培训内容的性质与组织形式的集约化程度可将新教师培训的组织形式分为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任何培训形式都适宜于相应的培训内容,我们排斥的只是单一的形式。集中培训主要是主题讲座,面向的是各个学科的所有新教师,多是关于“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师德修养”、“心理健康教育”、“如

何上好一堂课”等通识性的主题。这种形式尽管不能迅速提高新手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但极易操作,效率较高,可以为每个新教师提供对教师共性要求的指导,充分利用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效率。

4.效果评价科学化

培训评估工作对新教师的学习、工作具有激励和导向功能,所以对培训效果的评价考核务必保证科学化。首先是评价者的科学配置,“研训一体”。评价工作需要培训科与教研室的精诚合作。培训组织者与教研员、学科导师一同下校监督考核,将培训评价工作落到实处,执行有理有据。因为前者并不具备新教师成长的专业知识,但是却掌握着整个培训的过程性材料,教研员与学科导师具备学科专业知识,也了解新教师的具体教学情况,可以提出有效指导却不了解培训过程中的考勤、参与度等,两者相互合作能对新教师做出更科学合理的评价。其次是考察内容的科学选择,“质量结合”。重视新教师培训的量化考核固然重要,但新教师培训之后许多的内在改变不能外显为考核指标。此外,还可以打造网络平台,加强展示交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各学校新教师提供网上交流展示的机会。从而激发教师自我参与、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形成并完善推动教师自我提高的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钟祖荣.教师培训实效产生机理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12):1-4.

上一篇:记一次激烈的辩论会叙事作文下一篇:读《论语》心得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