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教育工作制度(精选12篇)
一、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体育工作任务
1、积极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指导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教育学生掌握“三基”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养成锻炼学惯,提高运动水平。
三、体育课教学
1、根据教学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年级授课计划,体育教师应认真备课、上课,努力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
2、体育课应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重视,要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以保证提高学生身份素质,提高自我运动能力。
3、体育课应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严格要求,严格纪律,以保证体育课的正常进行。
4、注意安全教育,防止事故发生。
四、体育课与健康课常规要求
1、体育课教师和学生必须穿运动鞋,穿便于运动的服装,不准穿大衣、裙子、拖鞋、皮鞋、高跟鞋等。
2、体育教师要有高度事业心、责任感,认真备课,选好场地认真授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3、上课预备铃响,体育委员必须迅速整队、集合,向老师报告全班应到人数、实到人数。
4、凡特殊情况不能上体育课的学生,须向体育老师请假,坚持学习,否则,以旷课论处。
5、体育教师在体育课进行过程中,要认真搞好教学,还要注意学生安全,教育学生不做危险的动作和事情。
6、课结束时,必须整队集合,清查人数,老师小结,违者以早退论处。
7、体育教师做好考勤登记,每周一小结交班主任、教导处,以上七条请班主任和全校师生配合实行。
8、体育与健康理论教学要求与其他文化课常规要求先等同。
五、课外体育活动
1、组织学生每天做课间操、眼保健操,每班每周参加二次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2、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开展经常性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定期进行达标测验。
3、建立学校体育运动队,坚持业余训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学校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培养骨干。
4、每年举行一次球类运动和田径运动会,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六、卫生工作
1、凡我校学生都必须养成文明整洁的良好习惯,必须参加本校的学生活动。
2、禁止有害公共卫生的一切行为,违者为学校卫生服务一次。
3、教室和公共区每天一清扫,每天进行检查,每月进行评比。
农村学生在学校里上的心理辅导课的次数可说少之又少, 要通过心理辅导课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不现实的。“体育是整个学校教育内容的一个方面,它与德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相互联系,生理与心理相互制约,彼此促进”。
(一 )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
人无完人,每一个学生都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是可以转化的, 如果学生心理消极的一面得不到及时发现和重视,任其发展,消极的一面就会占主导地位,从而发展成为“心理病人”。体育教学不注意到这一点的话,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毫无作用。
(二 )心理健康对学校体育的影响 。
健康心理是保持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热情的精神支柱。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就高,就能正确对待运动中结果,增强掌握技术,提高水平,增强身体健康的自信心。相反,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就不高,就不能正确对待运动结果,就没有信心掌握体育技术,就会缺乏提高身体素质的自信心。
二、农村学校如何加强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的研究
(一 )人员配备 。
要加强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的研究, 学校首先要配备合格的体育教师。就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形势看,一所中小学校按规定配备合格的专职体育教师已经不是问题。
(二 )体育教师要认真做好学生心理信息的收集工作 。
学校对学生个体的教育是阶段性的, 而对教育对象整体的教育来说则是长远的。我们对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进行研究时,要将个体信息与整体信息、阶段信息与长远信息进行对照分析、总结, 做好教学研究的经验积累和工作改进工作,避免走弯路。
(三 )周密地计划 ,认真地落实 。
1.体育教师对每阶段的教育目标、任务要明确。 在全面研究分析学生信息的前提下确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研究计划使教学研究工作有的放矢。有步骤地实现短期和远期教育目标。体育课堂是学校开展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研究的主要载体, 体育教师统筹研究制订好体育课时计划并认真实施是关键。学生心理整体得到发展是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所以, 体育教师力争把课时计划与学生心理整体性发展有机统一起来,让学生心理受到全面持续的良好影响,在老师的教导、活动下主动、健康地发展。
2.落实课时计划时 ,体育教师要注意活动的针对性。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性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分好相应的练习小组,分别配置合理的练习内容、易难度、练习方法等,而且机智地给予活动指导,调动学生活动情绪,增强练习的效果。对于个别特殊学生,应给予及时关注,多给予帮助和鼓励,使学生的心理向积极的方向转化,使其积极地融入活动中尝试成功且具有成就感。总之,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教学方法上的建议
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坚持把尝试成功的教学方法贯穿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效果显著。
(一 )在教学中 , 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而设计相应易难度的练习或比赛,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学习成功,从而感到满足和增强自信心等。
(二 )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是每一位体育教师都能够做到的事情,“鼓励并帮助学生建立一种正确的有成败因果关系的知觉模式,使其树立只有努力才能成功,不努力注定要失败的信念”。但要让学生在学习成功的同时做到正确对待目前的成功和全面认识、审视自己的身心健康水平,以及正确认识自己体育与心理健康的价值。体育教师要充分认清学生个体的能力(包括智力、体育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一定努力获取成功。
(三 )学生对体育一开始是感兴趣的 , 体育教学让学生长期在体育活动不断尝到成功喜悦的滋味, 有助于学生体育兴趣和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的提高, 从而伴随体育活动自觉地受到积极影响和教育。
一、继续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1.全面推进学校体育改革。研究制订《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实施意见》,召开全国学校体育工作推进会议,展示交流体育教学经验和成果,推广“一校一品”教学模式,实施学校体育示范引领项目。印发全国第十三届学生运动会规程。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2.加强高校体育工作。印发《全国高等职业学校(专科)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研制《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指导意见》。积极推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贯彻落实,研制《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达标工作专项评估检查办法,组织开展高校达标专项评估和检查工作。组织开展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换届工作。
3.加强学校体育运动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推动落实《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加强校园运动伤害风险防范,研制学校体育运动保险制度,鼓励各地在实施校方责任险的基础上,政府购买学生意外伤害险,试点推行学生体育安全事故第三方调解办法。
4.完善学校体育评价机制。深入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检测评价办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落实,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继续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抽查复核工作,发布2015年学校体育年度工作报告。开展学校体育专项督导工作,验收各地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
二、加快推进校园足球的普及
5.深化足球教学改革。推动各地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积极推进足球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发布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指南、学生足球运动技能等级标准,规范指导校园足球教学。研制校园足球课余训练大纲,指导学校合理组织校园足球课余训练。依托有条件的单位遴选和建立5-6个校园足球运动研究基地,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建设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资源库,启动450节校园足球教学示范课和365集面向中小学学生的足球技能示范视频的开发工作。组织开展校园足球教学交流活动。
6.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竞赛。积极开展2015-2016赛季校园足球四级联赛,组织实施学生夏(冬)令营活动,拟选送一批优秀足球运动员出国培训。印发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方案。试点推动竞赛体系改革,搭建完善校内、校际和选拔性竞赛体系。完善竞赛监督制度,严肃赛纪,规范青少年观赛行为,形成良好的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风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学生足球运动员注册管理办法,推进学生注册共享机制。
7.加强足球师资队伍建设。制订校园足球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组织开展国家级青少年校园足球骨干师资专项培训,开发相关培训资源,拟培训5000名足球教师、1000名足球教练员,200名优秀退役运动员,着力提升足球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继续实施引进外籍足球教师支持项目,支持地方聘用150名左右的足球外教。选派部分优秀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管理人员、教师、教练员、裁判员到国外参加专业培训和交流活动。
8.加强特色学校及试点单位建设。推动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试点单位加强建设、深化改革、提高水平和办出特色,发挥其在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中的骨干、示范和带动作用。研制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及试点单位考核评价与管理办法,并组织遴选第二批特色学校。
9.加强校园足球场地建设。推动各地落实足球场地建设规划,把校园足球活动的场地建设纳入本行政区域足球场地建设规划。加强校园足球运动伤害风险管理,推动各地试点校园足球保险基金的做法,提升校园足球安全保障水平。
10.破解改革难题,形成良性工作机制。会同中国足协共同研究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中的急需完善的政策,处理好校园足球和青训体系的关系,对接好校园足球四级联赛和U系列竞赛及选拔机制,建立健全足球运动员注册共享机制,研制一批青少年校园足球行业标准,加强对青少年校园足球的指导。
11.鼓励社会参与,总结各地经验。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支持校园足球发展的积极性,启动全国校园足球接受赞助和收益分配管理办法的研制。开展校园足球调研工作,总结各地经验做法,积极筹备全国校园足球推进会议。
12.加强典型引领,强化宣传工作。加强正面宣传,做好政策解读。大力宣传校园足球改革发展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及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鼓舞士气、提振信心。争取中央电视台、教育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等对转播校园足球四级联赛和有关大型活动的支持。继续组织校园足球先锋和校园足球神州行。组织专家团队开展足球科学研究和科普知识宣传,向社会、家长和学生广泛进行宣传,形成全社会关心、热爱和支持校园足球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全面推进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
提升学生健康素养和体质健康水平
13.做好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根据新《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修订《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研究制定加强学校食品(饮水)安全管理等相关文件。会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并督促各地做好食品(饮水)安全等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多途径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
14.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继续落实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相关文件,推进并扩大高校艾滋病防控试点工作,探索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普及教育与针对有特殊需求学生的干预服务相结合的模式,及时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召开高校艾滋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及高校艾滋病防控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强调工作要求,总结经验,推进工作。组织开发大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网络课程,并利用智慧树网平台,向高校学生推送。通过教师培训、优秀教案和优质课展示、网上有奖知识问答等多种途径推进中小学健康教育,扩大健康教育受众面,提升健康教育实施效果。
15.做好学生视力保护、学校结核病防控及藏区包虫病预防教育等工作。研究制定高校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修订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以及学校结核病防控相关文件。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做好结核病等传染病防控及藏区中小学生包虫病预防教育工作。联合教育报等媒体,宣传推广各地开展学生视力保护工作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16.继续开展学校卫生队伍能力提升工作。开展中小学校校医队伍建设调研工作。举办学校卫生人员业务培训班。组织开展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论文评选活动。继续配合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实施“健康守护行动”,即通过配备校医室器材、培训校医、开展健康教育等,促进学生健康。
四、深化学校美育综合改革,
进一步强化美育的育人功能
17.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分省推进学校美育综合改革,启动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签署工作,推动以省为单位确定推进学校美育综合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强对各地制定实施意见和组织实施的指导与检查。举办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领导干部学校美育工作专题研修班。召开高校美育工作会议。建立各地美育工作沟通交流机制,建设一批学校美育综合改革实践基地。
18.以开齐开足美育课程为重点,深入推进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工作。举办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展示活动。加强美育课程信息化建设,统筹整合学校与社会美育资源,加大区域内美育统筹力度,探索大中小学美育课程开设模式。依托高校力量,建立学校美育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及专业艺术院校对口支持中小学校美育基地,构建美育协同育人机制。
19.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积极探索创造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美育活动形式。大力弘扬民族文化,深入推进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和基地创建T作,举办好高雅艺术进校园、全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结合传统节日探索学生群体性艺术活动的展示形式。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建设一批体现正确育人导向、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美育环境示范学校。
20.推进美育评价工作。指导实验区和各地贯彻落实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制度、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制度和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组织第三方机构编制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五、深化国防教育和学生军事训练改革
21.健全军事营地机制,引导学校军事教学改革。创新方式方法,丰富活动内容,以引领学校深化军事教学改革为着力点,探索建立学生军事营地育人长效机制。继续会同军地有关部门举办学生军事训练营,2016年第三届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拟于8月份举办。
22.继续开展专题培训,提升学校国防教育管理水平。继续委托国防大学和空军指挥学院举办3期高校领导干部国防教育和学生军事训练工作专题研修班。继续委托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举办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专题研讨班。贯彻落实《关于印发<教育部干部培训项目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认真组织实施好研修班项目评估工作。举办2016年度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和高中阶段军事教学高级研修班。
23.开展军事教学检验,建立学生军训质量监测机制。以提升学生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为目标,将军事教学检验范围扩展至10公里野营拉练、无线电测向、核生化防护、识图用图等军事项目及军事教师教学能力。试行分区域学生军训年度报告制度,以视频、汇编或现场展示等方式促进学生军训工作经验交流。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开展学生军训质量监测、学生军事素养评价、学校军事教学改革、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等领域的专题研究。
本学期,我服从学校工作安排,担任三年级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为了扎实做好本分工作,我还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体育与健康教学理论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工作中,我尽职尽责,面向全体学生,为人师表,深受师生的好评。我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二、广播操工作
在开学初我重点抓了广播操,这学期开学就教学生学习了新操《七彩阳光》,因此,我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点对广播操进行教学的,第一,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做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重视做操、自觉做操、坚持做操、认真做操的良好习惯。第二、体育教师要正确运用示范。示范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通过示范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因此,要求教师示范要清楚、准确、规范、优美。第三,讲解要少而精。我在广播操教学时的讲解,主要是结合我的示范动作,让学生加深对动作的理解。第四,口令要清楚、洪亮、准确。第五,纠正错误动作要及时。另外,在广播操教学过程中还得到了班主任的大力支持。所以广播操的质量,在很短的时间内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渗透思德教育 通过教学和游戏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
四、队列队形训练
这学期我重点抓了队列队形练习,因为学生经过一个假期,对队列队形有些陌生,如不及时抓紧复习,一旦学生养成坏习惯,再纠正就困难了。
除此以外,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器材进行教学,贯彻实行快乐教 育,保持每课有游戏,让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当然,在这个学期的教学工 作中,仍有许多的不足之处,这有待下学期的改进。
李志勤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2021年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在九年级最后一学期里,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认真选择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法及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使学生在运动中积极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
一、明确体育中考的目的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形成一至两项运动特长,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是奠定学生终身参加体育运动的重要前提,也是设置体育中考的目的所在。所以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感受到快乐,使其真正地从身体素质、心理健康水平都受益,让运动真正成为学生放松身心、锻炼身体的本能需要,是体育教学的根本出发点。
二、合理安排教学,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主
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把有身体素质内容的教学与学生有兴趣的教材进行合理搭配。如:速度类:短跑、跑的专门性练习接力跑训练相结合;力量类:俯卧撑、引体向上与高难度俯卧撑练习相结合;仰卧起坐与腰背伸动作练习相结合;爆发力类:立定跳远、跳台阶与蹲杠铃训练相结合。九年级学生需要加试两项体育项目,为了真正提高学生对技能的掌握能力,积蓄体能,在本学期也做了重点的备课,在常规教学中突出重点。
三、利用班级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按学生到身体实际能力进行分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活动,让有一定实际能力能达到中考项目要求的学生为组长,帮助老师训练和督促本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及成为课余体育训练的骨干,这样强对强、弱对弱到训练方法,能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另外充分利用小组评价这一有效手段,教学过程中注意及时评价学生,从中激励学生,教学效果更加明显,有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四、___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在身体条件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异以及运动技能的差异等方面。体育素质较好的学生更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更有机会体现自己的价值;体育素质一般的学生或者是一贯不愿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则可以通过体育骨干的帮教作用设施对口辅导,促进项目的有效提高。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可以从最基础的开始。慢慢学习技术、掌握技巧,在参与练习中慢慢培养兴趣。另外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鼓励互帮互学,共同发展提高,以促进全体学生体能的发展。
五、课堂教学与课外练习相结合体育课的致力点放在向学生传授运动技术并使学生很好地掌握运动技术上。课堂上周密考虑整节课中的各个环节,按备课要求和内容认真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保证学生有较多的时间进行练习,提高课堂锻炼效果。另外加强课外锻炼及辅导。根据课外体育时间充裕的特点,充分利用课间操与课外活动保障学生练习时间,把课外体育的施力点放在使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运动技术进行合理运动上,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对个别学生某些项目较差进行重点辅导,以使学生通过合理运动增进健康。
虽然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和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更严格要求自己,改进不足,为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范文仅供参考
一年级体育与健康教学工作计划
在素质教育中,体育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要把体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作为工作的主要方面。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体育的综合功能,树立“健康第一,安全至上”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体育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体质,使学生获得愉快地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为更好的圆满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特定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共有四个班,平均年龄在6——7岁左右,独生子女占大多数,他们除了具有同龄儿童活泼好动,兴趣广泛,争强好胜,善于模仿,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也存在注意力容易分散,以我为中心,怕苦怕累的特点。通过观察访问,发现他们尽管在年龄上、智力上区别不大,但在个性能力上却有明显的差异。有的胆子很大,教师面前无拘无束,能说会道;有的胆子很小,总是沉默寡言,害羞不敢大说话。一般学生在反应、速度、灵敏素质方面较好,力量和耐力素质较差,协调性普遍有待提高。
二、教材分析
(一)体卫常识
l、饮水有益健康:水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如何让饮水和养成合理饮水的良好习惯。
2、安全的进行游戏:游戏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不玩危险游戏和养成游戏出现意外应及时报告。
3、健康饮食益处多:健康饮食的重要性,知道食物的种类,养成不偏食、不挑食和常喝牛奶的好习惯。
4、阳光运动身体好:经常呼吸新鲜空气,到户外阳光下参加运动有益身体健康、少生病,增加免疫力。
5、不乱扔果皮纸屑:乱扔果皮纸屑的坏处,以及我们如何养成讲卫生爱学校的良好意识。
6、口腔卫生要注意:口腔卫生的重要意义以及我们如何做到保持口腔清洁。
(二)基本活动:
1、队列队形:是指全体学生按照统一的口令和规定的动作,进行协同一致练习。通过练习,能促进身体各器官正常的发育和身体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动学习的积极性,体验与感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树立个人与他人友好合,适应集体活动的社会意识和观念,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以及集体动作协调一的能力。
2、拍手操:是一种以手随节拍在身体不同部位击掌所进行的徒手操,由于击掌的声音使动作节奏十分鲜明,学生做起来很有兴趣,通过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动作思维能力,发展自我表现和群体合作的意识,对于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节奏感,养成良好的身体姿势,促进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发育和增强体质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3、跳绳:是基本体操内容之一,是一项简便易行、锻炼价值较大的运动。包括跳短、长绳两种方法,能发展身体灵敏、协调性,以及观察、判断、机智、坚毅、果断等心理品质,培养认真学习与锻炼的态度和集体协作配合,融洽合作的意识和作风,以及互相学习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4、技巧:学习象形、跪桥、纵叉、前滚翻等内容,是许多运动项目的辅助性手段也具有自我保护的实用价值,能增强神经系统的灵敏性、发展观察、判断能力以及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培养同伴间密切协作的优秀品质。
5、走和跑:是人体基本活动的能力之一,是小学低年级教学内容之一。走的教材主要学习一些走的方法,重点是上体姿势、上下肢配合及脚的着地动作。跑的教材主要学习30米快速跑、跑走交替、主要是培养跑和走的正确姿势,发展灵敏、奔跑和耐久力,体验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
6、跳跃:学习比较简单的跳跃内容,可发展身体灵敏素质和协调性,提高跳跃能力,努力使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并充满自尊与自信,体验群体活动的乐趣,培养自我调节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战胜自我,获得成功的感受。
7、投掷:主要学习掷远、掷准的方法,初步掌握动作连贯、协调用力的投掷技能,发展投掷能力和协调性,养成锻炼时注意安全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守纪律、听指挥和活泼有序活动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8、韵律活动:学习蹲踏步、小碎步、后踢步、踏点步等内容,发展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表现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小学生健美的身体姿态以及人际之间文明、高雅的交往能力和习惯,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9、游戏: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竞赛性、趣味性强,是一项综合性的体育运动,能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灵敏、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提高基本活动能力,学会自我调节,体验成败的心理感受,养成严以律己,宽厚待人的品德,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智力的发展,培养遵守规则、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善于思考和相互合作以及胜不骄、败不馁等优良品质,提高相互沟通、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确定教学重点为: 30米快速跑、掷远、跳短绳;教学难点为:跳短绳、韵律活动。
三、教学目标:
l、引导学生初步养成主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行为,认真上好体育课,表现出乐于学习和对体育活动的浓厚兴趣,并在活动中具有展示自我的愿望和热情,体验到体育活动的兴趣、情趣和乐趣。
2、引导学生通过各项体育活动内容,获得一些体育和健康的基础知识;初步学习和体验运动的技术与技能:学习科学锻炼身体和自我锻炼、自我表现、自我保护、自我评价的方法;培养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以及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的意识,懂得自我保护。
3、引导学生通过体育教学活动,逐步形成正确的动作姿势和良好的身体形态,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发展柔韧、灵敏、反应和协调能力,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增强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健康的意识和行为。
4、引导学生在学与练的过程中,体验参加不同运动项目时的愉快与紧张、兴奋与疲劳、成功与挫折等心理感受,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控自己的情绪,并在一定困难的条件下进行体育活动,逐渐形成克服困难与抗挫折等心理品质。
5、引导学生形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竞争进取的精神,以及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意志品质,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奠定基础。
四、教学措施:
1、全面学习和领会《标准》、《解读》的精神及实施建议,理解水平一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目标的有机整合,充分体现《标准》的教学理念,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设计和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教学实施方案。
2、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引入学生头脑,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知荣明耻,规范自己的行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表现,捕捉荣辱观教育渗透的实机,加强荣辱观渗透。
3、充分体现以身体练习为主的特点和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三维健康观,把学生的运动实践活动作为实现综合目标的载体,全面关注四个方面目标的达成,有目的、有计划、有侧重地灵活实施,始终把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贯穿于教与学全过程。
4、创设条件使学生有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喜悦的机会,增进自信心,产生良好的,积极的情绪体验,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5、根据小学生的自制能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情绪变化较大而身心发育快的特点,采用主题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同时加强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6、重视健康教育,充分运用雨雪等天气的上课时间,保证开展一定时数的健康教育内容教学。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采取恰当的措施保证学生的安全。
7、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求新、求变、求异的心理特点,多采用情景式学导式、主动式、合作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多运用模仿性、游戏性的联系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活动的乐趣、身心的愉悦。
8、严格考勤制度,严格课堂常规,严格考试制度,严密组织教学,改革评价方法,确立激励机制,不断强化优化学生参与体育的浓厚兴趣和成功欲望。
9、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合理设计教学过程,给学生营造良好的交往与合作氛围,提高学生间的友好交往、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相互提高的时间与空间。
10、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培养他们积极地回答和解决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探求各种体育活动的合理有效方法,从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主题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11、主动地融入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探索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内心世界,理解学生的心情和需求,从而创造出贴近学生生活的好教材,好题目。
12、关注讲解、示范地启发性。讲解时不仅要讲清动作的重点,指出难点,防止主观臆断讲解,还要善于运用术语。示范时,力求稳、轻、美,使学生在动态的示范中得到健与美的享受。
13、体现“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教师应根据体育与健康的目标,认真分析教材,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能水平,加强学生健康维护的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
14、应创设民主、和谐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情境,有效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船首式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通过体验、思考、探索、交流等方式获得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应对问题、自我锻炼、交往合作等能力,开展富有个性的学习,不断发展体育活动经验,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
1、加强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思想的渗透
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 课堂教育在体育思想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在这里需要耐心细致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地训练和培养, 使学生从中受益, 通过长期的侵润, 将体育锻炼潜移默化学生自省自觉的习惯, 将体育锻炼作为生活的一种基本理念。
(1) 首先要理清思路, 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难题, 找到切实可行的合理对策。教学中, 教师关键在于他的指导的作用, “指导”不仅仅包括常规的如知识引导、思想引导、品德引导、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兴趣的引导,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工作中要用好学生兴趣这一最好的老师, 因势利导, 结合学生的兴趣进行教育教学, 对学生兴趣进行正确的引导, 将这一思想贯彻在教育教学的始终。但在现实的教学工作中, 我们许多老师无视学生兴趣所在, 采用粗放的教学方式, 不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挖掘, 与学生缺乏沟通交流, 不征询学生意见, 死板地强制学生的共性统一, 而忽视学生个性之间差异性, 这样的课堂死气沉沉, 缺乏生机活力, 沉闷无趣, 师生都感觉乏味。以上这些问题主要归咎于教师过于强化了“教”的作用, 而不重视“导”的作用, 而无视学生兴趣、个性之间的差异, 一味按照自己意志, 灌输教学。当今社会是个个性张扬的社会, 我们提倡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理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 充分考虑学生意愿, 让学生自由发展自身个性, 让学生喜欢课堂, 并将之作为充分展示自身个性的舞台。
(2) 在学生发展自身兴趣的过程中应注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育教学不仅仅要使学生达到强健体魄的生理性指标, 还应张扬学生个性, 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快乐, 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乐趣,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兴趣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科学系统地向学生展示各项体育运动的魅力, 让学生接触尽可能多的体育项目, 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运动的快乐, 这会进一步促进他们全身心地投入, 得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与此同时, 教师本身也能在育人成才、教人向善的过程中保持着良好的教学感受, 教学相长, 构建起一个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环境。
(3) 注重因人、因地制宜, 注重体育教学活动的灵活性和自由性。体育课的教学不必太注重规律, 我们要勤于思考、大胆实践、善于总结, 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 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 一切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得这条主线应贯彻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实现体育教学的四个目标, 教学过程趣味横生, 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有声有色。
2、维护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其教育传承的功能
(1) 师生之间应相互尊重、平等、有爱, 在此基础培养师生之间的健康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需要教师从传统的“师道尊严, 四书作风”的观念上转变, 向亦师亦友的角色上转换, 把学生当成与你在人格上完全平等的主体来看待,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亲其师, 信其道”, 建立起相互尊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高效地开展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2) 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榜样的力量。“言传不如身教”, 体育教师本身更应是学生的榜样, 日常教学活动中用自己一言一行影响学生, 使学生耳濡目染得到教育。我们还可以学生当中树立起学习的榜样, 这样的榜样贴近学生, 能够充分发挥出榜样的教育同化作用, 激起学生学习赶超的热情。
3、重视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思想教育
现在这些在校的学生是我们国家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力支撑, 因此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提倡终身体育教育不仅是个体健康发展的需要, 对于提高民族体质、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在这样的要求下, 体育教师应认真研究终身体育教学方式和内容的创新实践, 通过兴趣引导和客观的考评促使学生喜欢体育活动, 树立学生的终身体育观, 将学校体育作为实施终身体育教育过程中的起步阶段, 逐步培养树立起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为此,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 应抓住体育教育的重点和核心, 摒弃重技术技能的传授和重纯身体素质练习的短期效应的旧观念, 更加注重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4、结语
在教学活动中, 我们教师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 不断完善自身的体育教育思想理念和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在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训练、传授技术技能的同时, 加强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情感的培养, 树立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使学生从中受益终身。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历, 阐述了学生体育思想教育基本原则, 分析了思想素质教育的重要和紧迫性, 并介绍了对当代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思想教育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关键词:体育教学,思想教育,相互渗透
参考文献
[1]侯玲.体育教育:现代大学生的必修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 (10) .
关键词:轻松体育;高等学校;体育教育
1“轻松体育”的内涵及健身特点
1.1“轻松体育”的内涵
“轻松体育”(Light Physical training)是欧美体育界提出的较为适合大众健身运动的一种新型体育运动形式。“轻松体育”也称“轻体育”或“快乐体育”,追求的是体育运动以人为本的原则,为身体的健康而运动的方法。其精髓所在就是——静不如动,生命在于科学地运动,通过这种轻度运动,有效地促进身体健康。崇尚“轻松体育”的人认为动比静好,而且轻度运动比重度运动更有益于身体健康。因为机体的轻松运动或者是适量运动,在未引起身体疲劳感时,有利于身体新陈代谢加快,促使身体各系统的功能增强,促进健康。美国一位体育学教授通过研究“轻松体育”运动者和中度体育运动者的血液样本发现,轻度体育运动对于身体免疫功能的促进效果比中、重度运动更好。
1.2“轻松体育”的健身特点
“轻松体育”具有以下健身特点:一是体能消耗少。近年来,一些体育研究者证实,追求高负荷的运动量、体能极限消耗往往是造成身体伤害的原因。“轻松体育”是一种负荷较轻,不追求大运动量,力求对身体各系统的功能起到调节作用,使锻炼者心情舒畅、愉悦的运动。二是运动方式灵活。“轻松体育”不拘泥于任何方式,散步、慢跑、跳交谊舞、大众健美操、扭秧歌、练气功等等,一切按照自由喜好随心所欲地选择。三是技术要求低。“轻松体育”没有过高的技术与规则要求,只要有健身愿望,就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运动。四是经济负担小。从事“轻松体育”大可不必进入专业的游泳馆、滑雪场、健身房。可以在公园、马路、广场或在家里进行。五是时间要求松。“轻松体育”在时间要求上非常宽松,可以利用工作的间歇时间进行,可以利用茶余饭后的零散时间进行,可以早、晚进行,时间安排可长可短,依照锻炼者自身的体力、兴致、忙与闲的具体情况而定。
2发展高校“轻松体育”教育的必要性
2.1发展学校“轻松体育”教育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目前部分高校体育教学存在偏重运动的外在表现形式,强调运动竞赛和学生过于依赖外界的扶持;过多活动项目缺乏终身受益的内容,既不能适应个体活动的开展,又不适应毕业后的传承。“轻松体育”在高校学生中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如果能够把“轻松体育”教学引入体育课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一定能在大学校园里引起一场深刻的体育革命。“轻松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将占有重要位置,一是它有利于促进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符合现代快节奏社会生活的要求;二是它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三是它自由、简单、易学、易练、易普及;四是它深受大学生的欢迎,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五是它能够打破“运动”体育一统天下的局面,为学生提供更大的体育空间。
目前我国知识分子普遍体弱多病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据《光明日报》报道,我国有关部门的专项调查结果表明,2002年全国人均期望寿命为71.8岁,2005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3岁,而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仅为58岁,低于全国人均期望寿命十几岁;许多有名的知识分子、科学家英年早逝的现象更是令人痛心不已。对广大知识分子的身体健康予以密切关注和努力提高其身体素质已刻不容缓,知识分子忽视体育锻炼导致的健康危机引发人们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忧虑和深刻反思。大学教育是他们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高校体育应该顺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发展高校“轻松体育”教育,营造良好健身氛围,这将有助于大学生走向社会时保持一个良好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作和生活。
2.2发展“轻松体育”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人们拥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人们意识到,闲暇时间内的生活质量决定着人的生命质量,而“轻松体育”不仅可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而且也可以满足人们身心需求与情感愉悦,同时也能够增进社会交往,给人们营造一个轻松、和谐、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高校体育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加强对学生“轻松体育”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及体育态度,注重培养学生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引导他们在闲暇时间内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充实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更好的调整与发展,这对避免不良社会现象的发生和抑制不安定的社会因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3发展“轻松体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本质上得到完善,在根本质量上得到提高,在整体功能上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高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应强调素质教育对人的本质的影响。现实中,高校体育往往过分注重短期效应而忽视长期效应,造成了高校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的脱节,这与素质教育目标相违背。在高校体育中开展“轻松体育”教育,会使广大青年充分认识体育锻炼在现代人生活中的重要位置,意识到正确利用闲暇时间去从事健康文明消遣体育活动功能,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并让学生学到因地、因人制宜自觉地选择健康、科学有益的体育娱乐方式和手段,为空闲时间开展体育活动做准备,这不仅在时间、空间以及形式上给体育的素质教育提供保障,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实施,而且也有利于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紧密衔接,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3“轻松体育”教育的基本内容
3.1树立“轻松体育”教育理念
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构建面向大众的体育服务体系的同时,要大力倡导在全民健身中广泛开展“轻松体育”运动。当今社会,人们愈发重视身体健康,特别注重体育健身。健康是金的道理人人皆知,可具体操作起来却是困难重重。许多人认为“体育运动”是一种比较专业、正规的身体运动,特别是部分人受“竞技体育”的影响而望“体”兴叹。有些人设计了体育锻炼计划,却因工作、生活和时间等方面的原因,而使得“计划不如变化快”,或者是形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局面,最后也是不了了之。对于这些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前面提到的群众体育现状中许多制约因素,“轻松体育”则可以迎刃而解。因为“轻松体育”对技术和体育器械要求极低,哪怕毫无运动基础的人,只要有健身的欲望,即使没有体育器材,只要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健身运动,就可以立即进入角色。
当代休闲体育研究学者于光远先生早在1983年就指出:“我国体育竞赛是很重视的,但体育之外的竞赛和游戏研究得很不够。”“轻松体育”是竞技运动以外的一种大众健身运动形式,它较竞技体育的运动形式、方式更贴近人们生活,而且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人们闲暇时间增加时,应该珍惜“轻松体育”提供的健身机会,应当努力引导人们确立新的闲暇价值观和体育观,本着“生命在于运动”、“以人为本”的宗旨,科学锻炼身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应当摆脱传统体育认知观念中许多束缚,树立起“轻松体育”这一新理念,利用“轻松体育”这一运动形式为全民健身服务。
3.2拓展“轻松体育”娱乐化教学内容体系
娱乐是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轻松体育”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它不仅包括体育游戏,体育舞蹈,健身操,软化后的以娱乐为主的对抗性竞技项目等内容,而且还包括经民族传统健身项目改编的各种健身活动,如太极拳、太极扇、新编大秧歌等。时尚、新颖、刺激、好玩的体育休闲娱乐内容给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发提供许多遐想。“轻松体育”教学内容应选择以娱乐、健身为目的的体育活动,其拓展要体现时代性、季节性、地域性等特征,要有利于形成长久的体育行为习惯。还可以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运动训练、群体竞赛等融为一体,用“轻松体育”的模式进行教学。这些体育休闲娱乐项目将给大学生们广阔的选择空间,这些项目有的是智力与体力的考验、有的是刺激性的、有的是消遣性的、有的是生活技能学习的、也有的是胆识探险、挑战自我等等。通过体育休闲娱乐的活动,同学們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娱乐、锻炼、学习、提高、发展,从中获得了乐趣、增进健康,增加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与协同,热爱生活、享受生活、肯定自我。
“轻松体育”是将体育向“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上转移的一种尝试和突破,同时也是体育课娱乐化的一种趋势。
3.3健全人性化教学评价机制
考核目的不是学习的终结,重点要放在学习的过程上。注重学生的参与态度,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体验,是发展大学体育的使命所在。“轻松体育”教学评价可运用学生互评、教师典评等灵活的方法,参考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如出勤率、学习态度、进步情况等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
另外,可参考学生上课的次数来评价,学生修满36个标准课时即可获得1个学分,无需另外考试。而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定,大学生毕业时必须获得4个体育学分,因此学生可通过在整个大学期间修满144个标准课时来获得这4个体育学分。
4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轻松体育”是融智力开发、自然条件、游戏的趣味、刺激的诱惑、协同互助等因素为一身的体育活动,可增进同学间的友谊、人际关系,追求身心放松和舒畅,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学生的运动激情和个体表现欲望。它既能满足学生身心健康的短期效益,又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展现个性价值的长远目标;既有“好玩”的特征,又适合时尚潮流的特征。在“轻松体育”的运动氛围中,每个人都可从中获得乐趣,进而最大限度地拓展快乐生命的视野,真实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享受生活情趣。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学校体育教育,应该将发展“轻松体育”教育作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切入点,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使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顺利接轨,从而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为终身体育的普及构筑起坚实的依托。
参考文献:
[1]卢元镇.社会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卢元镇.论消遣与娱乐——中国体育社会学评说[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3]胡小明.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胡小明.小康社会体育休闲娱乐理论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1,(01).
[5]周爱光.论我国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9,(03).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重视体育课的教学和新课程标准的全面落实,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目的,以提高课堂效益为目标。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保证体育的活动时间,丰富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完善体育的设施与配备,加大对体育的教学与训练的管理力度,努力使我市的初中学校体育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二、工作重点
1、以课程标准的改革为指导,全面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在教学管理方面,进一步注重教学改革,要加强快乐与终生体育教学的全面落实;全体体育教师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精读细研《新课程标准》与《体育与健康》课本,课堂教学根据课改标准结合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好教学计划,要重视教学模式的设计,多渠道创设情境,活化教学过程;为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平等,充满生气与活力的学习与练习氛围。特别要加强《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研究,重视体育篇与健康篇的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注重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努力提高我市的初中体育课教学水平。
2、抓好早操、课间操与业余训练
(1)早操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保证正常的作息制度,各校要认真组织,专人负责,开展好评比活动。
(2)快乐大课间
保证时间,注意做操的队形与质量,要提高学生对做好眼保健操与广播操的认识,要将校园舞广泛开展起来,上午要以做规定操为主,下午以自主兴趣练习为主。班主任必须跟操,体育教师要做好技术指导,领导要有专人负责,开展好评比活动。
3.业余训练
制定好业余训练计划,切实抓好训练工作,做到科学选材与训练,根据项目的特点抓好各个时期的训练;高水平学生要重点培养,走出去,请进来,加大这部分学生的训练力度,尽量保证学生能够高中上学,特别处理好学习与训练的关系,继续加大对特长学生的训练力度,注意选材,要保证质量与人数,努力提高我市的竞技体育水平。
二、工作重点
1)教学要依据《体育与健康》课本为本结合好本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体育部分的教学一定要系统完善,健康部分要按课本的章节模块进行系统全面地学习。
2)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性质和目标
教师应在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并准确把握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3)加强双基教学,提高学生的技术与能力素养。
在教学中,应加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与基本技能的教学,特别注意掌握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4)研究教材,恰当组织教学内容,精心编写教案与学案。
在处理教学内容时,首先应加强本教材的研究。在广泛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编写高质量的教案与学案。每一专题结束,要进行一次测试,每个模块结束,要进行一次统一考试。
5)研究课堂教学,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三个学段的学习,应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在讲评的过程中,渗透双基,归纳知识,形成知识链,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6)切实解决练习中的主要问题。
7)切实发挥教研组和备课组作用,搞好集体教研
教研组是教学研究的实体,提高教学质量,教研组工作的落实是关键。教研组长要对学科的教学全面负责,制定并落实好教研组工作计划,组织教师深入开展教研活动,切实做到各项工作都要有计划、有落实。各备课组要在集体备课、听评课活动中发挥其职能作用。集体备课要做到有计划、有活动记录。
8)加强校际、学科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可以尝试进行联合教研,广泛收集各种教学信息,随时交流,建立良好的学术环境,共同提高。
9)重视体育课堂教学与中考
体育课教学必须要保证时间与质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身体、心理健康,以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同时,充分利用好可以利用的时间,把体育篇的相关知识在体育课教学中加以学习。初一、二必修教学,各个学校要在提高的基础上创出经验;初三要围绕中考有针对性的抓好练习,体育课堂教学必须抓好,制定好切实有效的计划,认真抓好各项工作,做到科学安排,万无一失,为2011年的中考打下坚实基础。
10)业余训练
世纪学校的篮球去年获得了潍坊政府教学成果奖,2000年也在潍坊中学生篮球比赛中
获得了男
一、女二的优异成绩,为我们体育争得了荣誉,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各个学校要制定好详实的业余训练计划,切实抓好训练工作,做到科学选材与训练,根据项目的特点抓好冬训;成绩突出的学生要重点培养,望广大教师要提高这方面的境界与意识,走出去,请进来;要加大这部分学生的训练与管理力度,尽量保证学生能够考入高中,处理好学习与训练的关系,努力提高我市的竞技体育水平。
回首近几年来的工作,忙碌中感觉塌实,辛苦中留下回味,勤勉间播种了收获。今后的工作还等待着我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我市体育将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创新的工作思路、塌实的教研作风与优异的教学成绩去迎接新的挑战。作为一名体育教学的组织者与实践者,要不断学习,刻苦锻炼,博采众家之长,要结合自身实际与本学校的具体特点进行突破和创新,形成本校的教学特色与风格,实现自我超越,步入体育教学的艺术殿堂。
本学期,我班体育工作在教育局和学校的总体布署下、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正确方向,明确全体学生健身计划。在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同时,紧紧围绕教育的实施,全神贯注抓好课堂教学,业余训练使我班体育工作得到长足的发展,丰富了校园生活,增强了师生的身体素质健全了学校体育教学制度。现就本学期我开展的体育工作做如下总结:
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抓好体育教学工作。我能认真研究贯彻执行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立“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目标,结合德育、智育和美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培养新型、现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准备。
在教学中能以现代课堂理念,规范自己平时能认真加强体育新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实践教科研意识,教学水平有明显的提高。我能认真做到经常性地对教学工作进行反思、总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认识和掌握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新的规律。根据所制定的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上好每节课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平时能常抓不懈推动“二操一活动”有序开展体育新课程学校“两操一活动”是反映学生整体面貌的形象“工程”是学校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抓好“两操”也是学校管理工作方面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两操”更能促进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一学期来我配合学校工作继续严格规范广播操进出场的纪律及做操质量做到出操静、齐、快动作规范、美观。继续实施“领操周周换”制度不断改进广播操动作质量树立班上领操员榜样模范作用。经常和班上的体育委员谈心加强体育检查工作定人定时间督促两操一活动的正常开展。
关键词:中小学生;体育教学;健康教育
中小学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的结合已经逐渐成为体育教学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地向前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面临着新的发展前景,将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是21世纪体育教育前进的方向。将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完美地结合到一起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教师只有弄清楚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的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才能够更好地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一、中小学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的区别和联系
1.体育课堂教学和健康教育的区别
中小学体育教学坚持以完善学生身体健康为主,以学生为主体,能够通过体育课堂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从而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达到锻炼学生身体的教学目标。通过体育教学还能够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品格。而健康教育更加侧重于让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能够养成健康的作息时间等,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减少不良生活习惯所带来的对健康的危害。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增加疾病防护意识。
2.体育课堂教学和健康教育的联系
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有着很大的联系性,从两者的最终目的来看,都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能够更好地成长。体育教学正是健康教育在某种意义上的一种手段,而通过体育教学最终又能够实现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从实施对象来说,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都是以学生为主,只不过健康教育的对象更加广泛。
总之,虽然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存在着一些区别,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最终都是为了促进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发育。
二、中小学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及途径
1.更新教师教学观念,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提高教师对健康教育观点的认识
很多中小学体育教师认为体育这门课程是不重要的科目,教师的这种观念显然是错误的。很多的学校只是一味地强调理论上的重视,而在实际教学上却不付出行动,在这种巨大的反差下,体育教学往往遭到忽视。体育教学长期以来都没有受到教育者的重视,在长期忽视的情况下,难免会使得体育教学的质量提升不上去。体育教师首先要充分重视体育教学,虽然,体育这门学科没有列为考试重点考查科目,但是体育教学与学生的健康状况密不可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学校教育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要认识到健康教育才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任务。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要重视自己所教的科目,要让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锻炼意识,健康意识。所以,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想将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首先就要革新教师教学观念,重视体育课堂教学。
2.注重培养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
教师是实施教学任务的主要力量,教育的向前发展离不开教师,缺乏较为专业的教师也是不利于将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结合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部门要抓紧培养专业的师资力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师培养机制,能够让每一名体育教师都是专业的、合格的。培养体育教师的任务是艰巨的,需要教育部门专业人士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3.将“健康第一”的观点理论放在首要位置
中小学生虽然首要任务是学习,但是如果丧失了一个健康的身体,学习再好都是无济于事的。所以,比起灌输学生学习至上的思想观念,更应该注重灌输给学生“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寻找适合的教学内容,形成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强调学生要进行体育锻炼,掌握运动的知识,教师还应该适当地传授给学生健康运动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健康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体育练习。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爱好等各个方面,能够在教学内容上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能够正确认识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二者的关系,中小学生的成长发育是全社会都关注的问题,教师正确认识二者关系,并且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将二者结合起来,增强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
参考文献:
[1]李志华.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应用[D].云南师范大学,2009.
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如果以每学期上16周体育与健康课计算,小学阶段学生应上640节体育课,初中阶段应上288节体育课,义务教育阶段一共应上928节体育课。如何为学生上好928节体育课是值得我们广大工作者和体育教师思考、回答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基于此,笔者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论与实施中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求教于学校体育界理论同行与广大一线的体育教师,以期对正确认识理解与贯彻实施《课程标准》有所裨益。
一、如何认识体育与健康课与学校体育
关于体育与健康课和学校体育似乎是一个不辨自明、无需讨论的问题,事实非也。在学校体育实际工作中常常有两者的错位和缺位现象存在。如将体育与健康课错位成一般的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对体育课应完成的学习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方法却出现明显缺位。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深对学校体育和体育与健康课认识。只有正确认识与把握两者的关系,才能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只有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使两者相得益彰。
学校体育目的的实现从本质上讲是通过学校教育的一切教育活动共同实现的,其中主要的途径是学校体育。
1. 什么是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于小霞主编,《学校体育教育手册》(上)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P355)这一表述表明了学校体育是指学校为主体开展的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卫生保健等活动的总和。在学校体育中各个不同的环节和组成部分都具有独特的地位与作用,并相互关联共同为学校体育目标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2. 学校体育由哪些部分组成
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对学校体育的划分,学校体育包括: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课余体育竞赛。北京师范大学毛振明教授提出现代学校体育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作为学科的体育,即体育课。还有一个是校园生活的体育。
学校体育学将学校体育分为运动教育(体育与健康课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课余体育竞赛)、健康教育(营养、卫生、保健)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教育活动中的体育家庭中的体育)(潘绍伟等主编,《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无论哪种分类都说明,体育与健康课只是学校体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两者不是一回事。
3. 什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
“体育课程是增强学生的体能,传授体育的知识、技能,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的课程,它与德育课程、智育课程和美育课程相配合,共同实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方面的课程。”(潘绍伟主编,《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原来的小学体育课程与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统一改为“体育与健康课程”。这一课程名称的变化说明了体育课程定位的变化,是体育课与健康教育课的有机结合与融合。它反映了目前全世界许多国家对健康教育的重视,以及体育与卫生健康结合的趋势。基于此,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上述表明体育与健康课程只是学校体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应在学校体育的整体结构中发挥它独特的作用。
4. 体育与健康课与学校体育是什么关系
体育与健康课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学校体育的中心环节。体育与健康课是学校体育中由体育教师组织指导的,面向全体学生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教与学的过程。从这一意义上讲,体育与健康课是为整个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奠基的环节——为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方法,改善对待体育与健康的态度、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待体育的情感的基础。而各种各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则是进一步巩固、拓宽和加深体育与健康课所学习、形成、掌握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方法,用于锻炼、娱乐的实践,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
也就是说,体育与健康课是为整个学校体育奠定学生参与体育的知识、能力、态度的基础环节。必须紧密围绕教学、指导、引导、激发、培养这一重心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并以此作为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水平和质量的准绳。各种课外体育活动则是在此基础上的练习、拓展、运用、锻炼等。体育与健康课与课外体育应该各自有正确的定位,发挥各自的最大效能,并相互紧密联系和配合才能真正各得其所、相得益彰。否则,很可能出现职责不清、界限不明,将体育与健康课变成锻炼与达标课,导致整个学校体育的基础不牢、效果不佳的结果。
二、为什么说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种价值引导和目标追求活动
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人为的”、“为人的”活动。要正确实施体育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教育。“所谓教育,就是人们尝试持续在任何一方面改善他人心理素质结构,或者保留其心理素质结构中有价值的部分,或者避免不良心理素质形成的行动。”“只有当行动者把教育行动看作受教育者达到其教育目的的手段时,教育行动才会发生。没有目的便没有教育,所有教育都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在现实世界中,只有作为目的——手段关系中的一个成分,教育才会发生。因此,目的——手段关系才是对教育对象进行排序的富有成效的视角。”(教育目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成功:教育科学体系引论,德国布雷钦卡著,彭正梅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P18、P15)瑞士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过:“在课堂上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未来。”而教学的关键就是课程问题。作为整个义务教育课程有机组成部分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编制与开设之前,我们总是要对为什么要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如何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等问题及进行不断地追问,进行全面而深入地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明确而清晰的判断。
1. 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价值追求,达到一定的体育目标而展开的;而体育教育目标的确定又都是为回答和解决我国当下特定社会历史时期和学生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只有我们在编制与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前有正确价值追求和明确目标的前提下,体育与健康课程才可能是自觉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
2. 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既决定着我们用什么来体育,也决定着我们怎样体育。只有在建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明确目标的指引下,我们才能选择、创编适宜的体育与健康的内容、活动、方法和创设一定的教育情境来实现学习目标,并依据此来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评价。
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在什么背景下制定的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充分关注与研究了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的社会需求。现代生产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带来对人类身心健康的新挑战——主要表现在随着人们静坐工作和室内工作方式的日渐增多、城市化的生活人口的日渐增多和人们生活空间的大幅度减少,以及社会生产力的日益提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获得舒适、美食、“不劳而获”的同时,人们的身心健康正面临着历史中从未有过的危机与威胁: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肥胖症、糖尿病、心脏病等现代生活方式病的患病人数日益增多。这些病症主要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不适当所致,即人们常说的“吃出来的病、喝出来的病、懒出来的病”。因此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建立包括科学合理运动在内的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就成为保持整个民族、社会和国家健康和旺盛生命力的“国家战略大事”。在儿童和青少年学生中强化体育与健康教育就成为一件关系民族和国家的大事。20多年以来我的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结果表明,我国的青少年儿童的体质健康状况确实令人担忧,为此,2007年制定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动员和号召各级党和政府要高度重视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就是最好的见证。
与此同时,我们对近些年来的学校体育和体育课程教学进行回顾与反思。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学校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实践中确实存在一些不能适应现代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问题——培养了一些不喜欢体育、不懂体育、不会体育、不健康、不懂健康、不会健康、不从事体育的“体育毕业生”或称“功能性体育盲”、“功能性健康盲”。为此,我们必须建立学生在体育与健康素养方面和体质与健康方面的基本标准和要求。也就是说,作为国家意志的重要体现主要是对受教育者达到的符合社会需求的标准进行规范,而不只是具体的规范手段和过程。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呼之欲出。
课程标准这一用词在我国20世纪初的1912年就已开始使用,新中国成立后在学习前苏联的教育体系后课程标准由教学大纲所取代。在2001年新的课程标准制定时又重新启用的一个词。正确认识课程标准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内涵对于正确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结构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程标准“关于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门类各门类的水准和基本内容的规定。”(《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版P1248)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地区)教育部长会议中提出:“课程标准是我们希望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非常明确的阐述。”(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P172)
依据课程标准的定义,我们可以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解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对于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毕业的教育过程中在体育与健康方面应该知道什么、理解什么、做到什么等学习结果的纲要。简而言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就是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结果的纲要。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面向所有的学生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结果是要学生知道什么?会做什么?改变什么?它明确指向所有参加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学生,而不管他(她)的性别、健康、病弱等都应囊括其中。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特别要求为学生提供公平、平等、合理的体育学习机会。而部分在体育方面具有较好的天赋和潜力学生,完全可以超出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水准,向高一级水平,甚至更高水平努力。通过这一系列的标准,充分体现国家对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的基本要求。
四、为什么要组织专家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1. 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对于学校和体育教师来说究竟应该提出什么样的目标——给学生学习那些最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是十分艰难的,需要组织专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构建。
2. 在体育课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学很容易变成体育教师“照本宣科”将若干运动项目的技术、战术传授给学生,而不能明确意识到对于99%的将来不以体育为职业或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体育课程究竟意味着什么。需要有明确的引领与定向。
3. 编制良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过程,这些需要编制者对社会、学生和学科有深入透彻的了解与把握;有
4.《课程标准》明确制定了各级水平的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和实施的建议,为各省、市、自治区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和实施意见指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方向和重点。以保证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差异极大的中国都能达到基本的要求。
5.《课程标准》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指导学生学习掌握那些基本的体育与健康方面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提供背景和相关信息。为体育老师进一步加深对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学生的实际的认识,提高学校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的自觉性提供理论支撑。
五、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课程中扮演什么角色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体育教学过程的指导性文件是“体育教学大纲”。体育教学大纲“它规定了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教材的选编原则、范围、体系及各项教材的时数分配,体育课成绩考核的项目与标准及实施的基本要求等”(《学校体育大辞典》,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P480)的指导性文件。体育教学大纲实际上是体育教与学的内容纲要。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主要回答和解决问题——课程标准一方面要指明和规定学生所应学习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点、技能点,另一方面,还明确阐明学生 学习这些知识点、技能点的范围与程度,以及这些学习在学生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体能、技能、情感态度等变化。
“教育科学的主要问题不是教育行动,而是它们所发生的情境——教育情境为什么要发生,即教育者的目的;实现目的的客观或现实条件;作为和目的的主观手段的教育行动;教育行动的客观或实际的影响。我们只有了解教育者希望受教育者所要达到的结果,才能理解现实教育和想象教育在其主观上的意义。”(教育目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成功:教育科学体系引论,德国布雷钦卡著,彭正梅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P19)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过程中,第一扮演的是“引路者”和“指南针”的角色,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编制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指明目标与正确方向。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中,第二扮演的是“施工蓝图”的角色,为广大体育教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提供要建一个什么样的房子,如何建这样的一个房子的施工指南。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中,第三扮演的是“标尺”的角色,为广大的学校和体育教师组织体育教学活动和评价教学质量与效果提供度量衡。
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有所为”——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和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设计思路;明确制定了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明确划分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方面;明确确定了各学习方面的学习目标;明确规定了为了实现各级水平选择的创编教学内容的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有所不为”——依据运动项目学习的可替代性的特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没有规定运动技能和身体发展中全国统一的教学内容;没有具体规定内容的教学时数比例;没有规定具体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没有制定统一的体育课学习评定内容和标准。
【体育与健康教育工作制度】推荐阅读:
高一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工作计划06-08
体育与健康课10-25
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12-07
体育与健康教学标准07-01
体育与健康期末题07-21
小学体育与健康论文10-02
体育与健康期末考试10-06
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11-25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11-28
体育与健康水平一教案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