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工作案例反思(通用9篇)
从事教务工作已经多年了,教务忙碌而充实,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务工作的重要与不易。回想过去的一年,虽然我在领导的关怀下,在各位老师的配合下,保证了教务工作的有序开展,但其间由于自己业务知识不够全面,工作方式不够成熟也出现了一些工作上的失误。
记得本学期期中考试,英语组提前收卷后就将学生放学了,这时离正常考试放学时间还有十几分钟,一部分监考老师收卷后也没有要求学生按正常时间放学,并呆在教室管理纪律。对于这个现象我并没有太在意。因为第二场考试提前收卷已经像是一个惯例了,以往也会有自觉的班主任主动进班,所以,在思想上我并没有认识到这样做是教务工作的失误。当一位家长向校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在交卷后被同学意外弄伤之后,校长提醒我:教室出现“真空”状态,如果学生出现安全问题该谁负责呢?我无言以对了。因此,在自己的业务水平上,我仍需要加强学习,增强自己的管理意识,遇到问题举一反三,考虑事情全面一些,才能让学生舒心、家长放心。
除此之外,在工作上还存在一些懒散情绪。其实,自己外出听课时,也注意到会务组会将相关上课老师的教学设计、教材内容以及相应的时间及场次安排装订成册,方便听课老师及时掌握课堂动态。但当学校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时,由于自己带了六年级的毕业班,班上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需要我及时处理,并且,这次还承担了“三校教研”的一节语文课,所以对学校教务方面的工作考虑得不周全,也没有十分积极地出谋划策,即使有时候想到了,一通忙活之后,可能又忘了付诸实践,其实准备好听课的相关材料,这只是一点细节而已,可是细节却最能够反映出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以及处室人员的工作能力。这是我在事后的一些想法,其实,追根究底还是自己在心理上存在一些推诿因素吧。
针对他的情况, 我首先从他的家庭入手, 了解他不好习惯的来源。利用家访的机会, 我与他的家人取得联系。从中得知, 他从小就有心脏病, 前年刚做完手术, 而爸爸妈妈都在外地打工, 他没上学前班, 现在妈妈一直在陪着他, 只是关心身体和生活, 忽略了孩子的教育。因为他这种情况, 家长处处迁就他, 使他养成了这种性格。和他的家长谈完话, 家长愿意和老师配合, 监督他。现在他完成作业的情况变好了。我在学校经常对他进行思想教育, 上课时多夸他, 教育他等。经过一段时间, 季同学每天坚持完成作业, 书写认真, 学习态度端正。进步的孩子都值得表扬, 在课堂教学中, 我及时表扬他, 班级中的事情尽量叫他去完成, 让他感受到老师在关注他。其次, 充分发挥集体和班干部的力量。我组织几名同学来帮助他, 把品学兼优的班长调去和他同桌, 跟他一起玩, 一起做作业, 让他感受到同学对他的帮助。使他养成课堂上不再讲闲话、遵守纪律的好习惯。为了让他找到自己在班级的位置, 树立自信心, 我决定让他负责教室的开 (关) 灯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我发现他有了可喜的进步。再次与他聊天的时候, 他告诉我, 现在他在班里很快乐, 因为他觉得老师喜欢他, 自己是班级不可或缺的一员。现在的他, 是我们班里的小明星, 还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班主任如何在班级中与学生相处融洽, 使学生快乐地学习、成长呢?
1.与家长多沟通, 用爱心感化
每个问题学生都有不为人知的一面。对于班主任来讲, 不能因为他难管, 就置之不理。教育学生, 首先要与学生家长之间建立一座家校连接的桥梁。本案例的家访就是很好的方法, 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 性格的养成, 这样老师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对于季同学这样的孩子, 要多与家长沟通, 敞开心扉, 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对学生“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用师爱去温暖他, 用情去感化他, 用理去说服他, 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2.展开友情攻势, 感化学生
学生在学校相处时间最长的是同班同学, 同学互助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 是建立友谊的桥梁, 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融洽的同学情谊能使学生在学校中快乐地学习、生活。同时, 班主任要在其中起到引导作用, 通过引导同学之间相互教育、感染, 可促进同学间的情感交流, 转变学困生的学习态度, 使其努力积极地学习。
3.在班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班主任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觉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员, 让每个学生都有班级荣誉感。在本案例中, 我让季同学负责灯的开关工作, 既是任务, 也是给他的信任, 这样能使他找准自己在班级的位置, 从而肯定自己。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 我们应以赏识的眼光和积极心态看待每一个学生, 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有了老师的信任、尊重、理解, 学生才能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 2008.
关键词:特殊学生;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反思
在任何一所中学或者任何一个班级,都会有特殊的学生。他们或肢体残缺,或是父母缺损,或家庭教育不和谐,或者他们有不为人知、不愿公开的私隐,使他们成为特殊的学生,而且种种不利因素时时制约着他们在学生时代的许多方面得不到健康发展。无疑,他们和别的学生一样都具有成长和被人理解的渴望,因此如何关注这些特殊学生,如何给这些特别的学生以特别的爱,如何为这些特殊的学生创造条件和机会,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就是我在高二生物教学过程中经历的一个真实的案例。
案例故事第一部分:一次例行的单元测验结束了,我给没有过关的学生布置了惩罚性作业,看着他们痛苦的表情,我违心地说:“这都是为了你们好。”其实这是为了摆脱他们班生物成绩倒数第一的名次。
课后两个女学生找到我,其中的一个女生告诉我,她的同桌因为治病,请了一段时间的假,考试的那部分内容没有学习,因此想免去惩罚性作业,我同意了,但同时给生病的女孩找了个学习较好的同学给她补习。我觉得我处理的很不错。
首先,我处理这件事情的时候以很平和的态度倾听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状况,而且很负责任地帮她找了提高学习成绩的帮手,还给她做了提高学习成绩的初步计划,一切似乎都是按照一个负责任的教师的思路在进行。其次,对于高中生物来说记忆积累性的知识点很多,需要持之以恒的学习和应用,所以这种结对学习的方式对辅导和被辅导的学生都有益处,是个双赢的方法。
案例故事第二部分:两天后的课间,有个女生塞给我一封信,说是生病的那位女生写给我的。我带着迷惑回到办公室,打开精致的信封,在折叠整齐的信纸上,这位女生告诉我了她的病情和学习的情况,内容大致是:她患的是一种不常见的病——癫痫,同学们都不知道她的病情,爸爸妈妈带她治疗了多次,效果也不明显,她在学校边学习,边服用中药治疗,心情不好,也没心思学习。最后她说:老师,我知道您是为我好,我会好好学习的,但希望我不要让同学给我补习。原来,给她补习的同学为了完成布置的任务,很频繁找她补习,给她带来很大的压力。看完信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看来我忽略了很多东西。
貌似我们做老师的对学生了如指掌,学生的一举一动、成长轨迹、心理变化都在老师的掌控之中,其实我们忽略了很多的东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轨迹,父母、亲戚、朋友、同学、老师等,周围的人和事都影响着学生心理的变化,造就了每个独一无二的个体,而在处理教学中的问题时,用统一的,或者说约定俗成的方法显然不一定能完全解决所有的问题。时代在前进,学生在变化,教师的教育手段也要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才行。对于教师来说“好心”是必须具备的,但如果“好心”办了坏事,产生了不好的结果,那么“好心”就变成了失职。
我们忽略了什么呢?那就是认为学生就是学生,学生来学校,坐在教室里面的任务就只有学习。判断学生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就是学习成绩的好坏、考试分数的高低。忽略了学生和我们一样都是有思想、有认知的人。面对上级部门对教师评价只看考试成绩高低的情况,老师们牢骚满腹,却不去换位思考一下,自己认为不合理的事情,凭什么就要只以成绩去评价一个学生。其实我们忽略的太多了。
案例故事第三部分:又一次例行的单元测试结束了,生病女孩的考试分数很低,在惩罚性作业的名单上我划掉了她,很复杂的心理,或许有一种补偿在里面。布置完作业就下课了,在去另一个班的路上,那个女孩快跑着追上我,不好意思对我说:“老师,我没考好,我也做惩罚性作业吧。”她那充满歉意的眼神深深地刺痛了我,怎么回答她呢,或许也只有说几句鼓励和安慰的话。
那一段时间,我都在思考着这件事情。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不一样,我们都了解多少呢?其实很多学生都很体谅教师的教,我们老师更要体谅学生的学。就像小学三年级的女儿一样,每天回到家就写作业,除了吃饭的时间,一直要寫到10点左右,看着小区广场上欢笑打闹的孩子,我多想让她出去玩,可是我却没有勇气迈出这一步。同事的孩子小学5年级,语文老师给孩子布置的听写和背诵内容如果不能完成,就会罚抄写200遍,错一个200遍,5个就是1000遍,谁能理解这样的疯狂呢?
学习应该是快乐的,不学习就不会进步。但到学校就是学习知识的观点是错误的,学生在学校的大家庭中还要学习交往的技巧、合作帮助别人、培养良好的习惯等。我的学生时代16年,现在教师工作也将近15年,人生的前半部分绝大部分是在学校度过的,中国的教育在变化,但是在行政干预、社会舆论的影响下越来越功利化了。有学校的口号是“学生苦学,老师苦教,学校苦抓”,三个苦字代表了学校的苦衷;还有的学校在高三年级进行高考宣誓、定高考目标,学校更像是在做给某些人看;考上大学的人数是奖励的标准等都是学校在做给上级行政部门和社会舆论看的面子工程。
所以,我决定取消惩罚性作业,我要了解孩子们都在想什么。了解他们才能教他们。
有一件事至今印象深刻,我的57名可爱的学生小学毕业了,我们当时难舍难分,许多人都流下了伤心的泪水,我也不例外,因为我和学生有着深厚的情谊。之后过了很长时间,那些学生的音容笑貌还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说实话,我是真想他们,当我经常流露出这种想法时,有的同事就给我泼冷水:你想他们,他们可不想你!我无语了。有一天在办公室,突然隐隐约约听到有人叫我的名字,我以为是错觉,仔细听听,确实是有人在叫我的名字,而且声音是从学校大门那传过来的。我感到很奇怪,急忙出去一看,原来是我的一个学生,因为有人考试用他们班的教室,所以放假一天,我见到他很高兴,他说的第一句话是:老师,我可想你了,来看看你,可是传达室的叔叔不让进,我想不能白来一趟吧,没有办法就大喊你的名字,这招果真奏效。我笑了笑,把他领进办公室。
许多同事当时也听到了学生叫我的名字,事后他们问我,学生怎么能大声呼唤老师的名字呢?可见你和学生的关系真的如同朋友。对此,我很骄傲。
可是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我的自信与骄傲。记得,又有55名学生即将小学毕业,步入中学的殿堂,我们同样在举行分别仪式,又有许多学生在啜泣,突然一个男同学站起来,我以为他要发言,就示意让他讲,没想到他很生气地说:“老师,请把钱包还给我。”顿时全班鸦雀无声,刚才还啜泣的学生也不解地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我立在那里,一头雾水,同时又有点生气,没有礼貌,连老师都不称呼,“什么钱包?我什么时候拿你的钱包了?”我厉声质问,好好的气氛被他莫名其妙地破坏了,我很生气。他理直气壮,丝毫不留情面地大声说:“刚上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花了两元钱买了一个钱包,当时忍不住在上课时拿出来看,你看到了很生气,给没收了,你还说,小孩子没有钱,要什么钱包呀,等表现好了再给你,我尽量努力表现得好点,没想到你一直没有还给我,现在我都小学毕业了,你怎么还不还给我呀?”我愣住了,学生也愣住了,他们不记得了,我也没有印象了。记得当时我努力让自己的记忆回到三年前,终于有了一点模糊的印象,好像有这么回事,不过钱包呢?我又仔细回想,可是记忆里一片空白。没有办法,我问学生:“钱包呢?我不知道放在哪里。”那个学生马上回答:“我知道,你当时随手扔到讲桌的柜子里了。”我马上动手找,果然找到了一个不起眼的钱包,就这么个破钱包,至于吗?当时我还这样想呢!我马上把钱包给了那个学生,他立刻打开看,然后不客气地说:“里面还有一元钱,是个硬币。”什么,还有一元钱?我压根就没有打开来过,这时已经没法追究一元钱的去向问题,甚至我都无法质疑其真实性,我赶紧从口袋里掏出一元钱给了他,没想到,他一把接过去,转身回到了座位上。我尴尬地站在那里,无法收场了,这是我从教以来最难堪的一刻了。不过还好,班长很善解人意,马上发言,打破了尴尬局面,学生们又跟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一样进行毕业分别仪式了,可是我的心却再也不能平静了……
三年级时发生的一件事,学生毕业时提起,可见这三年他一直耿耿于怀,一开始我很不解,不就三元钱嘛,至于嘛!小心眼,守财奴,没礼貌,我在心里这样说过他。可是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我知道他家条件不太好,父母离异,他跟着母亲过,母亲一个月只有不到一千元的工资,况且三年级的学生,还是小孩子,他喜欢这个钱包,不知道攒了多长时间,才买下了,这是他的心爱之物,否则也不会念念不忘。可是因为我的鲁莽,我的不以为然,竟然让他想了三年,盼了三年,我感到一阵心痛,我对不起这个学生,我现在完全理解了他,他每天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面对他的班主任老师,怎样进行学习啊!以至于毕业时连声老师都不称呼!想想这个孩子学习等各方面还不错,否则如果我的行为影响了他,致使他由于怨恨导致了心理疾病,那我不就成了千古罪人了吗?我这一生都不会原谅自己。
文/蝶舞天涯
从做班主任开始,我就感觉要把班级的卫生工作做好并不容易,学生要么逃避做值日,要么拖拖拉拉,要么敷衍了事。比如扫地不求质量,擦黑板只要看不到字即可。这些现象不只存在于个别学生。这个学期初,为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我在值日安排上动了脑筋。每一组值日生分成“教室扫加拖2人,倒垃圾1人,清卫角与报纸管理1人,教室外走廊、瓷砖、教室内前排地面粉笔头课课清1人,擦黑板及讲台整理1人,公共场地2人,值日检查及监督1人”共7个项目,轮到的小组做值日一星期。同时制定了《清卫条例》,要求轮到的值日生该严格按照条例值日。我以为自己考虑的很周到,但值日执行下来却不如人意。
第一个星期,地面打扫的学生头几天还比较认真,后有所松懈。据调查,因为有同学给他出点子:“只要把各走廊打扫干净就好了,因为每个同学脚下的垃圾很难看到,随便做做就算了,班主任也不会那么空每天都来检查你的值日情况的。”不过,为了让学生形成好的劳动习惯,第一个星期我亲自抓值日问题,因此教室给人一种干净明亮的感觉。期间对劳动委员进行了耐心详细地辅导,也召开值日监督员会议。第一个月中,班级的卫生还保持得不错。我以为我这回成功了,于是接下来我完全放手让劳动委员和值日监督员管理班级值日。
有一天,我趁上课,仔细观察了一下教室,有几处并不整洁:清卫工具不齐,垃圾桶外面有纸团,个别学生座位堆着垃圾而没有垃圾袋。我并没有马上指出,而是在课下直接提醒了劳动委员。但情况并没改变。经查明是劳动委员没有威信,有好几次,督促无效,但为了避免被我批评就亲自代值日生完成。我经过私下观察,了解到导致学生不听劳动委员督促的原因:第一、开始是提醒每一组的值日组长,但劳动组长没有做好,于是他又改为自己亲自提醒,时间一久,没有听他了。第二、自身也存在一些缺点,在同学面前没有威信。第三、当他碰到挫折时,自己也放弃了,有一段时间干脆就不提醒了。这样只要持续一星期,就可前功尽弃。仔细一想,其实和我也有关系。他跟我反映过这样问题,并希望我能再次召开值日组长的会议,而我的答复是:“你是劳动委员,完全有资格召开值日组长会议,你去组织吧,有什么问题可以来找我。”可他没有再来找我。估计值日组长会议并没效果,最后怕被我说“这个工作怎么没有做好”而亲自打扫起来了。可这样做只会助长值日生的懒惰行为。
在课间,我针对这件事情,在班级里面进行了思想教育——《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培养教育》,告诉同学们:“要成才,先要成人。对这一件小小的劳动,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而是关系到我们成人,成才的,非做不可,且非做好不可的工作。”或许,同学们不良劳动观念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这次教育只维持了两三个星期。当时我感觉没辙,能做的只有不厌其烦地通过劳动委员提醒值日生们做好值日。
秀)
导语:一句话,班主任在关爱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只有通过深入了解认真研究与控制对学生身心发展有影响的各种因素,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以下是本站小编整理的小学班主任案例分析,欢迎阅读参考!
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案例分析及反思(优秀)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健康的成长和发展是班主任的义务,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落伍是班主任应尽的职责。班主任工作责任之重大,还表现在,使学习健康、理性的个性与个体的发展的同时,重要的是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心情愉快、积极向上。一句话,班主任在关爱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只有通过深入了解认真研究与控制对学生身心发展有影响的各种因素,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案例的基本情况:
这个学期,我班分来一个好特殊的女孩。说她特殊,一是因为她看起来灵巧活泼,内心流露出的却是消极低沉;二是头脑灵活,书写漂亮的她,作业总是不依时上交,且成绩不断下滑;三是本应活泼的她,却总喜欢一个人呆在教育或校园的一个角落,不与同学玩耍嘻戏;四是上课时,她时常发呆,伏案无语。
教育的理论依据:
我在使刘妮同学从痛苦、低沉、消极中解脱出来的教育过程中,是依据“教育基本原理”之中的“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去进行的。众所皆知教育与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关系是辩证的。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决定了教育活动要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期给予合适的教育,以促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决定了教育活动要因材施教。我就是依据上述的教育理论制订实施“情感沟通、托护心灵、种植品质、协调发展”的转变措施的。
教育方法:
尽管我留意观察了她一个多星期,并且从其他同学中打探了解,还是不知其所以然。为了解开她这个谜,我暗暗制订了一套读谜和揭谜的方案:
一、情感沟通
为了在保护她的自尊心的前提下,打开她的心扉。我乘同学们上自习课的时候,悄悄地把她叫进只有我一个人在的办公室。
待她坐定后,我用尽量轻柔的声音对她说:“刘妮同学,教师看到你开学一个星期都是闷闷不乐,忧忧郁郁的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你能否坦诚地跟我谈一谈?”我的话音未落,她竟然大哭起来,越哭越伤心。做了近两十年班主任工作的我被她那让人心酸的一哭,也变得手足无措。哭了好一段时间的她,呜咽着答道:“我……她痛苦……她难受……我想念我的妈妈……”在接下来的交谈中,我终于明白了她心中有一个极度的痛楚——十分疼爱她的妈妈,在做工时不幸被石头砸死了。这给她幼小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创伤。为了呵护好这朵被急风骤雨摧残的花蕾,我决定继续修正实施我的护花方案。
二、托护心灵
为了抚慰她受伤的心灵,让她尽快走出悲苦的阴影,拾回应有的天真和活泼。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做着下面的几项工作:一是利用课余时间,带着崇高的教育爱亲近她,并多与她谈心,尽量使自己成为一个她足以信赖的亲人角色。二是暗地里组织班委成员,给她送去同学的温暖,如送些小礼物、邀她做游戏、一块完成作业、结伴到附近走走等等。三是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取得其父亲的配合,用学校与家庭的合力,促其走出苦海,还她一个乐园。四是进行“秘密”的“日记对话”,进行心灵对白。所有这些,旨在让她感受老师圣洁的教育爱,让她感受集体的温暖情,让她再次融入祥和的家、温暖的校。使曾经受到情感伤害的她走进可避风挡雨的温馨的港湾。
三、种植品质
当她的情绪趋于稳定的时候,在直接和间接的交流中,我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她灌输诸如刚强、自信、协作、向往、奋斗、善良等精神品质。一步步使她明白:逝者如斯乎,明天己自为。让她知道,母亲撒手西去,给子女的是不幸,而子女不振作,却会给家庭带来更大的不幸,那些是九泉下的母亲所不愿意看到的东西。我在与她心灵对白的同时,辅导她缺漏的知识,并找机会以不同的形式表扬激励她,让她懂得,在逆境中的人应怎样倔强生存,怎样向命运挑战的道理。我还给她书写了几张书法,要她挂在自己的房间里自勉。
四、协调发展
在精心策划呵护这朵曾经被无情的风雨折腾的花朵的同时,我以她为引子,着力构建良好的集体:浓郁的学风、善美的人群。在使她走出苦海时,同学们给她的关心、体贴和爱护;在使她的学习成绩得到提高时,同学们给她的耐心帮助。她得到了集体春天般的温暧,集体也变成了一个团结互爱、互助共进的好团体。这,真是“一石击起千层浪,浪翻浪涌凝力成”。
教育效果:
在我的精心教育下,刘妮同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既走出了悲苦的阴影,又拾回了少年儿童应有的天真和活泼,消极与低沉也离开了她的身心。在使刘妮快乐、进步的同时,我所在的班级也同样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同学们合心帮助刘妮同学的过程中,班级也不知不觉快速成为一个有凝聚力,能团结互爱、互助共进的好团队。这难道不是一个“以点带面,牵一发动全身”的出实效的典型例子吗?
幼小的心灵,最怕早早被扭曲,受伤的花儿,最需备至的呵护。刘妮同学的变化、班级的进步,折射出班主任工作的方方面面。情感沟通,托护心灵、种植品质、协调发展,看来不只是一副“疗伤”的良方。
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案例分析及反思(优秀)
一堂课上,我发现班里有个学生上课发言很积极,是个可爱的男孩,我也对他另眼相看,认为他是个可塑之才。没想到他说得和做的是另外一套。做作业时动作很慢,思想很不集中,回家作业经常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我内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他没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个他人喜欢的人的念头。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好!”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跟他同桌,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事前,我先对这个女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使其进步。”这位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教育他。有时,这位同学也会产生一些厌烦情绪,说他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此时,我就跟她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这位同学的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甚至自己当起了值日生,劳动也更积极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此,我会心地笑了。后来,有一次我找他谈话时,他说:“老师,某某同学这样关心我,爱护我,帮助我,如果我再不努力,对得起她吗?”我笑着说:“你长大了,懂事了,进步了。我真替你高兴。”
案例分析:
一、以人为本,付出师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黄某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我让这位同学与其它同学交朋友做起,和好同学一起坐,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更新教育观念的今天,作为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树立信心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愿:我们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捧起关爱之情,燃起信心之火,播下希望之种,使每一位后进生都能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共同把后进生转化成为先进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案例分析及反思(优秀)
从教以来,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已有八年时间,印象最深的是2016学接手的班级。在2016年学,学校安排我担任五年级三班的班主任,接任后发现该班学生分配不均衡:浮躁生多,后进生多,特别是有令老师和学生闻之色变的自封“四大金刚”的凌X勇,彭X城,凌X华,王X峰。开学已有二周时间,但班级仍象一盘散沙:上课纪律差,作业多人不完成且质量极差,同学们时有吵架打闹现象传到耳边,科任老师三两天就来告状。这些弄得我心烦意乱,火气直冒,真想狠狠收拾他们一顿。冷静下来后,我仔细调查、了解,查找原因。
经过了解,我发现造成该班如此混乱、难管的原因主要是他们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班干部的管理软弱无力、个人的自我主义太强烈。同学间不团结,不追求上进,缺乏竟争意识。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四大金刚”太张狂,无人敢管,大家在他们四人的不良影响下无心读书、无心上进。找出原因后,我决定对症下药:提高他们的自治能力,自我教育能力,以改变这种令人担忧的现象。
现代教育倡导的是“以人为本”的人文性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自我管理的主人。”还指出:“学生自治不是自由行动,而是共同管理,不是打消规则,而是大家立法守法。”因此,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我把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自我约束能力、自我教育能力作为班主任工作的突破口,改变了该班的“散、差、乱”面貌,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健全制度,民主制订班规班约。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美国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也就是说,习惯可以决定人的命运。因此,学生平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显得尤为重要,都关系到他们良好的道德品格和文明习惯的形成。而如果全由班主任要求学生怎样怎样做,学生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效果不明显。因此,我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学习学校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一日行为规范》等,然后召开主题班会,进行民主讨论,结合本班实际,让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经过讨论、修改、通过,达到统一认识,共同制订出一份班规班约。因为班规是学生们自己制订的,是符合他们的实际的,所以他们在情感和理智上都非常认同,执行起来也就十分有效,从而让每个同学严格遵守班规、并管理、约束好自己。如“四大金刚”本来十分喜欢讲脏话、戏弄同学的。但新的班规出台后,他们不便拆自己的台,那些恶劣行为也就有所收敛。整个班级的班风很快好转。
二、民主选举或“毛遂自荐”当班干部。
班干部就是老师管理好班级的得力助手,应该是同学们信任的“领头雁”“火车头”。俗话说,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因此,选好班干部是最重要的。我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互相观察,调查,举荐或自荐一些成绩好、品德优、关心集体、团结同学、有一定领导能力的人来竞选班干部,然后再全班同学民主投票表决。表决前,我特别询问“四大金刚”最信服班上的谁,他们一致选小婷,因为她不仅成绩好,而且待人对事公平公正,从来不会歧视他们。我马上选定小婷让大家投票,结果全班通过,她当选为班长。四个人喜滋滋的,胜似自己当了班长。事实证明,此举是正确的:有一天,四人中的凌X勇,彭X城又与别班的同学发生了摩擦,他们甚至搬起了长凳,眼看流血事件即将发生,而老师又去开会了,在这危急时刻,班干部们挺身而出,制止了这场事故的发生。特别是小婷,她的一声断喝,让两个失去理智的人清醒了,等我返回教室时,正看到小婷在教育他们,而他们面红耳赤、不停地点头。正因为班干部是他们选出来的,是他们信任的人,所以,他们更尊重班干部,从而也更加严格管理好自己。省了班干部和老师的不少操心。因此,班干部们办起事来效率很高,处理事情让大家心服口服。我认为这一举措大大加强了学生的自治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三、建立自主评价、竞争奖励机制。
一个班级,仅有民主的班风是不够的,只有调动起了全体同学的竞争竟识,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这个班级才会更优秀。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要使40多个同学不断进步、竞争,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激励他们、适时赞扬他们。我先在班上宣读了一套激励措施,鼓励他们展开竞争。然后就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每周小结一次,每月总结一次,评价结果公布在黑板上。其中单元测评、每周操行评分均前三名的同学可竞选学校的“一周之星”,并奖励两分操行分和一朵红花。此举一出,班上的学习气氛马上浓厚起来,他们在互相竞争,较量,争当“一周之星”。因此,他们大大加强了对自己的行为习惯的管理。例如我班上的从别校转学来的凌X立,第一单元考试只有18分,而且书写潦草、不做作业、也不接受同桌的帮助、辅导,老师教育也无效。但奖励机制出台后,他改变了:字一笔一划写好,主动请求同桌帮助,作业依时完成、上课经常举手发言,经过努力,他进步很大,同学们选他为“一周之星”,期末考试时他还取得了70分的好成绩。
四、民主管理,值日轮岗。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同样,不当值日生,体会不到管理者的苦与痛。基于他们的自治力差的原因,我特别设置值日轮岗的制度,让他们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让他们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自治能力。
此外,我还叫同学们主动“结队子”“手拉手”,做到同学间互相帮助、互相督促、互相管理、共同进步,不断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案例一:高强度螺栓脆性断裂
事件:辽宁某化机厂生产的卧式压力容器在产品检验中需进行大量的水压试验。该容器端盖用32根高强度螺栓固定, 螺栓正常工作应力的安全系数n=2.5。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 当班工人为了提高工效, 擅自将固定容器端盖的螺栓数量减了一半, 认为半数螺栓足以保证原有的密封和安全性能。结果没想到, 在试验中当内压接近规定的试验压力时, 全部螺栓突然同时崩断, 端盖飞出, 造成了事故。所幸尚未导致人员伤亡。
问题:2.5倍的安全系数为何不能保证半数螺栓的安全承载?螺栓断裂前为什么没有首先发生容器泄漏, 而是直接出现脆性的强度破坏?
分析:关于螺栓工作时的安全程度, 当班工人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其实, 水压试验压力并不等于容器正常操作压力, 而是它的1.5倍。这是安全规程的要求, 对于压力容器这样的重要产品必须采用更为严格的质量标准。由于螺栓数减半, 螺栓实际应力为正常操作时的1.5×2=3倍, 对于安全系数2.5的设计显然已不再能满足强度条件的要求。通常的结构钢材被拉断之前会发生大的屈服变形, 由此判断, 似应首先出现容器泄漏并导致压力降低。此案例没有发生容器泄漏, 这是因为螺栓是采用经过热处理的高强度钢材, 其名义屈服强度已显著提高, 达到其强度极限的0.9倍。高强度螺栓直到断裂之前的塑性变形都很小, 不足以引起容器严重泄漏。容器没有首先泄漏, 也可能是因为螺栓在上紧的过程中, 其预紧力已经超越了规定值, 以此弥补螺栓数减半后总压紧力的损失。这一因素也会加速螺栓被“意外”拉断的进程并增加破坏时的脆性。
案例二:神秘的高压容器泄漏
事件:大连某炼油厂建厂初期对进口设备进行验收检测。一台受内压的高压容器在试压时端盖部位出现了严重泄漏现象。厂方首先怀疑密封部件存在质量问题, 经过仔细检测后排除了这种可能性。有人怀疑沿周边均布的高强度螺栓的预紧力可能不均匀, 实际上螺栓预紧是由专用设备按专门程序完成的, 可以保证螺栓力成对同步对称逐级地增加到预定值, 因此, 不存在压力偏心和压力不足的可能性。经过重复试验, 同样的泄漏现象依然如故, 神秘的泄漏使试压人员感到迷惑不解。大连理工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应邀参与解决这一难题, 提出了现场试验监测的解决方案。经现场实际测定, 在规定的容器操作压力下, 螺栓的紧固力偏小, 不足以满足密封条件, 而相应的螺栓工作应力仅达其屈服强度的一半, 即此时螺栓工作应力的安全系数n=2。按照设计说明书, 螺栓工作应力设计值取其屈服强度的0.6倍。在仪器现场监测下继续增大螺栓的预紧力, 直至泄漏现象完全消失, 最终的螺栓工作应力实测为其屈服强度的0.8倍, 相应的螺栓安全系数n=1.25。为保证设备正常工作, 按照上述测量结果需对原操作说明书做出相应的修改, 这一修改意见最终得到了技术转让方的认可。
问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上紧螺栓却还会出现容器严重泄漏说明了什么?操作规程规定的螺栓强度安全系数是n=2, 最终实际取用的是n=1.25, 这意味着已经不满足原强度条件, 并且相差甚大, 为什么会被允许?
分析:泄漏现象说明原设备密封操作条件未得到满足, 或螺栓的密封预紧力过小, 再加上螺栓还受到内压引起的拉力作用而使密封失效。由于紧固螺栓的程序完全是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的, 这说明规定的螺栓预紧条件与螺栓设计的强度条件相矛盾, 即原来的操作规程对螺栓采用了过大的强度安全系数, 以至于不能满足正常使用功能的要求。修正后的安全系数虽然低了很多, 但尚有必要的强度储备, 而且, 螺栓上紧程序是受到专用设备严格控制的, 超载的可能性远低于人工加载方式, 因此, 较低的安全系数可以被接受。否则, 若认为1.25倍的安全系数偏低, 必须修改设计, 换用更高强度级别的螺栓才行。
点评:反思上述两起涉及压力容器固定螺栓的事件, 一个是强度实效, 一个是密封失效, 分析所得的结论也截然不同。前者强调了满足螺栓强度条件的重要性, 试验中工人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才能防止事故发生。后者说明, 当严格论证后确认操作条件的某些规定是不合理的, 可以而且必须突破原操作规程的限制。两者的根本区别是:螺栓失效的性质和控制因素不相同, 因而, 主要矛盾也不相同。强度实效发生在极限状态, 那是个不可超越的限制;而密封实效时, 螺栓的工作应力距离强度极限尚远, 螺栓的安全系数需要根据密封工作条件适当地取值。必须指出, 当依据科学判断有必要采取措施突破操作规程的限制时, 必须要有可靠的安全监控手段, 同时, 还要经过必要的审批程序。
案例三:巧解断缆难题
事件:输油船穿梭在辽东湾的海上采油平台之间, 卸载储油罐中的石油。输油船在作业时, 用缆绳通过位于平台一侧的系缆桩来固定船位。2001年冬季, 船缆的巨大拉力曾造成了两起破坏事件。第一次, 固定系缆桩的地脚螺栓被拉断了, 说明船缆的拉力已经超载。为了减小拉力, 系船的缆绳增加为三根分别系在三个独立的桩上。在另一次输油作业接近完成时, 三根胳膊粗细的缆绳中的一根又被拉断了。这些事件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因为断缆可能导致船位瞬时失控, 万一与平台直接相撞, 后果不堪设想。有关方面请来专业人员参与探讨对策。观察发现, 船缆的巨大拉力直接来源于大面积漂流冰排作用在船体上的水平推力, 这个推力大小取决于冰在船体上破坏的强度, 可认为是个常数。另一个因素是船缆线的倾角, 即船缆线与水平面的夹角。断缆破坏是在船体装载和潮位变化的最不利组合条件下发生的。经过分析, 专家提出的了改变作业时间的对策, 由此避免了同类破坏的再次发生。
问题:船缆所受的拉力与时间存在什么关系?为什么改变输油时间能解决船缆的强度问题?
分析:三根船缆存在固定位置、倾角和系缆顺序上的差别, 构成一个静不定系统, 相应的拉力各不相同, 且总有一根处于最危险状态。若将船缆所受拉力的水平分量看作是一个常数, 则拉力的大小是船缆线的倾角的增函数。船缆强度分析的最不利条件在倾角最大时, 或者说船甲板处于最低位置时发生。我们知道, 一方面, 输油船的吃水深度会随装载量的增加而增大, 而海平面由高潮位转为低潮位可产生最大的落差;另一方面, 由于输油作业的耗时约为6小时, 与潮汐的周期大致相等。这样, 如果输油作业从高潮位的时刻开始, 装满船舱时又恰逢低潮位, 会产生最不利因素的组合, 这正是断缆破坏发生的实际情况。由于辽东湾的潮差很大, 它对船缆受力的不利影响非常显著。根据这一分析, 输油船采用了改变作业时间的建议:输油从低潮位时刻开始, 至高潮位时结束, 这样输油时船体吃水深度的增加会被潮位的上升所抵消。之后的实践表明, 这一不需花钱的对策巧解了断缆的难题。
点评:拉伸强度分析的原理极为简单, 可表达为F/A ([ (]。普通的计算例题虽然也存在不同的计算类型, 但通过强度不等式的定量关系, 完全可以举一反三。然而, 上述三个案例虽都涉及材料拉伸强度问题, 但事件中的突出现象、矛盾、问题、影响因素和解决途径却不尽相同。第一个案例中, 强度破坏的原因是减小了总螺栓截面积A。第二个案例中, 密封失效的原因是不适当地对螺栓取用了过低的许用应力。第三个案例讨论降低或限制轴向拉力F的途径。这些案例中存在比计算例题更多的内涵值得回味和反思。首先, 三个案例都没有归结为一个力学模型的数值计算, 而是将讨论的重点放在定性分析的过程上, 定性分析没有现成的公式可以套用;其次, 三个案例也并非是应用同一原理或方法, 实际上三个案例侧重于不同的主题, 因此也不可能套用某一思维定势从一个案例的结果中举一反三地推断出其余案例的解答来, 求解必须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第三, 案例本身并没有为我们直接提供一个对一类问题普遍有效的方法论, 仅仅是展现了不同事件的过程和结果的事实, 所有的经验教训, 心得体会都要靠案例分析的参与者们自己通过剖析和反思去领悟或感悟。置身案例情景, 情感交融的辨析过程创设了培养创新精神所需的良好氛围。
案例讨论和分析着重于对事件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方面和主导因素的辨识, 有利视角、有效方法、可靠途径的选取等, 这为参与者提供了难得的间接创新思维的机会。设身处地地情景运用, 深入细致地剖析反思, 使学生们切身体验当事者的困惑, 探索者的胆识, 质疑者的勇气和成功者的睿智。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的创新意识将得到激发, 创新思维将得到锻炼, 创新精神将得到升华。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之一。其关键环节是对案例的精选和开发, 使之具有更丰富的形式和内涵, 以便提供更广阔的创新思维空间。好的教学案例既能体现灵活运用科学原理, 又能体现益智和教育功能。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体会到, 开发利用优质案例资源是培育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同学们,今天来了这么多听课的老师,咱们都很紧张。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来放松一下,好吗?游戏名称:“抢数30”。游戏规则:两人对抗,每人每次只能报1~2个数,谁先报到数字30,谁就获胜。听懂了吗?(师生对抗玩两次,大家为获胜者鼓掌)
为什么老师每次能赢?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想!)我们今天就来共同探究“能被3整除的数”。等学完这部分知识后,你不仅能像老师一样玩游戏,甚至还会编好多游戏,并且能做到百战百胜!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掌握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你今天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来探究新的知识呢?(四人小组尝试,并作好记录)
在接下来的交流汇报中,学生自我否定了常规思路,产生极大的认知冲突,迫切需要得到指点。于是,我总结:按常规思路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因此需要寻找新的途径,请大家借助老师下发的计数器,按老师所提供的探究题合作探讨。
(事先,每人印发一张16开练习纸,上面印有4列计数器,每列4个。第1列给定3颗珠子,第2列给定4颗珠子,第3列给定5颗珠子,第4列给定6颗珠子。要求四人合作,每人完成一列,用规定的珠子总数任意摆4个自然数,再除以3写出结果,除不尽的用余数表示。)
探究思考题如下:
(1)做完后,你发现有什么规律?为什么珠子总数是3、6的时候摆出的任意自然数都能被3整除,而珠子总数是4、5的时候摆出的所有自然数却都不能被3整除?
(2)珠子总数是3,实质上就是这个自然数的和是3,因此能被3整除的数不与数的排列顺序有关,而与什么有关?
(3) 想一想:如果珠子总数是7、8、9、10颗……会是什么情形?你能总结出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吗?
在学生充分合作探究后,我作出结论:“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上述教学片断,一改以往单一的结论式的教学模式,大胆探索,将学生自我实践活动融入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学得轻松实在,而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理念。这样的设计集中体现了以下几点优势:
一、较好地体现教师的角色地位的转换
新课程中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角色已不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通过对教材、对学生的潜心研究,融会贯通地处理教材,融入教师的智慧重新开发教材,进行二次重组,使静态的文本语言活动化,将相关的知识体系最优化地展示在各层次学生眼前。作为教者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与技能,更学到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获得更广泛的数学经验,这将有助于学生终生的发展。在整个教学流程中,教师充分相信并依赖学生,所做的只是围绕核心问题设计教学活动,并不失时机地参与到学生的研究活动中,建立平等、和谐、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样的教学设计节省的是教师大量空洞的灌输时间,有效地改变了以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结论式教学的倾向,真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较好地创设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景
国家《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需要与兴趣的数学,只有那些能够能够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的数学,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时间、足够活动机会的教学,那些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者要将数学活动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通过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实践,挑起认知的冲突,并紧紧抓住学生迫切想解决问题的契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欲,将学生很自然地领进“最近发展区”,向学生提供充分学习数学、探究知识的机会。我想,这样的教学情境,也许学生一辈子都难以忘却。
三、较好地瞄准了知识之间的最佳切入点
2、【投影出示1】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位叫小英的同学,她总是默默的坐在教室的一角。
3、听老师读画横线的话。
第一遍去掉“默默”,让学生体会“默默”说明了什么。第二遍去掉“总是”,再次体会“总是”说明了什么。第三遍去掉“一角”,体会“一角”又说明了什么。
整个这句话,我们读出了什么样的小英?(自卑、忧郁、孤单、沉默,板书:自卑)
4、是什么原因让小英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
5、那时的小英内心一定十分的——(生答:痛苦、忧伤、寂寞),他常常会想些什么呢?
6、过渡:多么可怜的小英呀!她对自己已失去了信心,她对生活已失去了希望,但是有一件事却彻底地改变了她,让我们先来看看改变后的小英。
7、【投影出示3】说也奇怪,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不再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这句话这样读行不行:她不再忧郁,她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甚至还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不行)为什么?(走进舞蹈房,更加说明小英敢于正视和挑战自己的缺点,树立起生活的信心)你认为省略号还省去了什么?谁来补充?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小英呢?(活泼、开朗、自信,板书:自信)
真替小英的变化感到高兴呀,就让我们高兴地来读读第5段吧!小英前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能从你的朗读中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吗?(分组读1、5两段。)
8、读到这儿在我们心中一定留下一个很大的问号,是……?(小英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你认为是因为什么?(掌声)从哪儿找到答案的?(指名读小英的来信)
过渡:掌声竟会有这么神奇的作用!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演讲中去。
二、感悟重点,领会掌声内涵
1、学生自由读2、3、4自然段,画出描写小英的句子。
2、指名读学生划出的句子。
从这些句子中你有没有感受到小英的变化?哪些变化?(鼓励学生用“先、然后、最后”来说,如:小英先是胆怯、自卑、痛苦,然后变得感动,最后是感激。)是什么让她产生这些变化的?(齐说:掌声)下面就让我们来细细体会小英的变化。
3、体会小英的胆怯、自卑、痛苦和无奈。
【投影出示】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的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1)谁来读第一段话?
小英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在那一刹那,小英首先想到的是什么?齐读。
(2)自由读第二段话,注意体会带点的词语。
“犹豫”是什么意思?(拿不定主意)小英犹豫什么?(上去还是不上去)
小英想上去吗?(不想)为什么?小英能不上去吗?(不能)为什么?
因此,从“慢吞吞”、“眼圈儿红了”我们体会到小英的内心是多么的——(生答:痛苦、无奈)。齐读。
(3)师: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小英终于——(引读)。小英一摇一晃地向讲台走去,走去,每一步都像他的心情一般的沉重,【投影出示】小英一边慢慢地走着,一边地想:。
齐读大屏幕上的三段话,好好体会小英内心的那种自卑、痛苦和无奈。
4、体会小英的感动。
(1)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这掌声是什么?这掌声犹如什么?(学生自由说,并让说得精彩的同学把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
(2)从“骤然间”你能读出什么?(掌声响的突然,掌声响的让小英出乎意料)听到这突如其来的掌声,小英内心是多么的——(生答:感动)
(3)【投影出示】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齐读。此时小英在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投影出示】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她地想。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的二、三两句话。(读出掌声的突然、读出小英的惊喜和激动)
5、体会小英的感激。
掌声渐渐平息,小英开始演讲了,她讲得怎么样?听了演讲,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同学们把要对小英说的话用什么表达出来?(掌声)这时的掌声又是什么?这时的掌声又犹如什么?(学生自由说,并让说得精彩的同学把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
再次听到这经久不息的掌声,小英内心又是多么的——(生答:感激)
【投影出示】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小英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无数的话语在小英心头涌动,她想说——(生答)小英什么也没说,只是向大家——(引读)
三、引导说话,读背作者感想
1、学到这儿,你心中一定也有许多话要说吧!对于掌声或对于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说,再次让说得精彩的同学把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
一齐读读黑板上同学们自己对掌声的感悟。
2、学生读完后,教师深情地读——【投影出示】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请把这句话记在自己的心里。
【教务工作案例反思】推荐阅读:
教务处上半学期工作小结与反思05-23
高中教务主任管理案例12-04
教务工作要点12-14
职教教务工作总结10-05
机构教务工作计划10-21
教务处长工作职责11-28
小学教务工作:政教工作总结10-11
教务主任工作职责专题07-19
高校教务处工作心得09-25
教务主任个人工作总结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