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外活动工作总结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音乐课外活动工作总结(共8篇)

音乐课外活动工作总结 篇1

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忙碌中一学期的活动即将过去。在过去的一年当中忙碌着、辛苦着、奔波着同时也收获着,新的一学年即将开始我们在坡走进新学期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回顾上一年的苦辣酸甜来激励和鞭策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下面我就把音乐兴趣小组在工作的所获所缺做简要的汇报总结:

在本次训练中,我们组建了舞蹈队及合唱队,认真编排,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训练,参加了县、乡举办的艺术节活动,并获得一定的成绩。这也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这所地处偏远的农村学校,有这样的成绩也不错了。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感受力的基础和前提,爱好多,情趣广泛,艺术感觉才好。只有孩子对什么东西感兴趣了,他才会注意的看,注意的听,耐心的体验、观察、感受。兴趣是情感的基础,“情趣情趣”,“情”和“趣”是分不开的,对什么东西感兴趣,对它的感情就会越深。兴趣广泛的人感情就是丰富。基于这一理念,我想到了在“玩中学”的学习方法,其方法就是在于把学生从强制被动地位中解放出来,努力使学生把对基本技能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让他们始终处于一种对音乐技能的向往和渴求当中。在“玩”的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学生不断的尝到成功的喜悦,不断的超越自我,学生就不再感到枯燥和乏味,兴趣就成了最好的老师。这样,把握学生的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万万不可在此时过分的强调歌唱技巧而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应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技巧的培养

由于音乐是技术性很强的艺术,离开了技能、技巧,美丽动人的艺术效果便无从谈起,音乐也就不复存在。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对学生舞蹈技巧的训练主要在于激发学生自己练习的兴趣,换一句话说就是让他们自己渴望自己“玩”得更好,在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运用中,学生之间的相互指导、相互学习很重要。当一个学生或几个学生自己先摸索或先学会了某个动作后,就先让他们展示一下,并介绍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互相交流,互相传递,共同提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群体合作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对高素质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多,企业家们大声疾呼:学校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不可否认,我们的教育是存在很多的弊端的,比如,我们的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天生好动,喜欢聚在一起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当学生掌握了一些舞蹈与合唱技能后,教师便可以引导他们去排练,在排练的过程中,必须是大家共同合作,齐心协力的结果,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的合作精神。

六、培养学生坚定、顽强的毅力

学习舞蹈及合唱不仅能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同时也能培养出学生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学习音乐本身就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同学们往往在刚开始时还能坚持住,我经常给学生讲一些专业人事的故事,使同学们树立信心、坚定信念。这种精神对学生文化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都是非常有益的。

音乐课外活动工作总结 篇2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外活动,沟通策略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师是沟通学生和音乐的重要桥梁”,同时由于初中音乐课外活动的多样以及和各个群体之间的关联,初中音乐教师的活动组织工作要比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更具社会性。学生音乐课外活动的开展需要得到社会方面的帮助,因而也需要音乐教师发挥自己的沟通能力争取企业、家庭等各方面对初中音乐课外活动教学的支持。另外,初中音乐教学涉及的知识内容庞杂,想要提升学生音乐学习效果,需要教师能够在课外活动教学中进一步和学生沟通交流音乐学习经验,从而提升学生音乐学习效果。

一、信息沟通策略

教师为了更好的开展音乐课外活动教学,在和外界进行沟通的时候要采用先列举后论证的方式,循序渐进、以理说服人。在沟通时通过主客体身份、主张的转变,最终达到自己的“推销”主张。比如在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歌剧欣赏《图兰朵》选段的时候,教师为了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组织学生在课外合唱练习《图兰朵》。老师组织学生尽心尽力合唱《图兰朵》的时候遇到了服装问题。之后,教师应用学校办公室管理留言平台向校长和其他领导发出了《关于合唱队员服装问题的申请报告》,在提出的申请中教师言辞恳切的表达了自己希望学校为合唱提供服装支持的愿望。在申请中,教师重点表述了这次合唱比赛的重要性,且参赛服装是影响比赛成绩的关键。参赛服装的租赁费用很高,长期使用的话还是购买比较合适,校长在教师有策略的提议下为这次合唱购买了服装。

二、组织信息的沟通策略

教师在音乐课外活动的组织沟通中要采用策略花的沟通方式,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第一,在沟通的时候教师需要明确是和谁沟通。第二,教师要明确为什么沟通。第三,教师要明确、梳理自己需要沟通的信息。第四,教师要明确在什么场合下沟通比较好。另外,教师的沟通语言要做到简明化、清晰化。教师在沟通的时候要尽可能应用较少的语言表达完整自己的观点,在节省沟通时间的同时也能够让倾听者感到自己被尊重。沟通语言的清晰化是要求教师要应用明确化的沟通语言,在沟通的时候不能使用晦涩难懂的语言。

三、渠道沟通策略

第一,沟通保持和善幽默。教师在和人进行沟通的时候为了消除对方的抵触心理,需要适当的采用幽默语言。心理学行证明了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时候,人的内心态度会趋于一致,对于不喜欢的人,如果做出了友善对方的行为,会在人们思想上提升人们接受别人的意愿。第二,认可观点起步。音乐教师在课外活动开展的沟通中需要从大家认可的观点上说起,让沟通对象在在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的偏执,从而对音乐教师的教学提出重要的意见性指导。第三,运用榜样效应进行沟通。在非班级的授课模式下,音乐课外活动开展针对的学生了来自于不同的班级,不是音乐教师班级的学生。如果教师在音乐课外活动教学中给予这些学生一定表扬性的语言能够增强学生音乐学习的热情。

四、文化沟通策略

第一,找出文化认同的共同点。音乐课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发展内容,为此,教师在沟通交流的时候需要找到自己和其他学科教师之间的特点,形成一种工作配合上的默契。教师要通过沟通让所有教师认识到音乐课外活动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第二,促进学科之间的文化融合。音乐教师应该在沟通交流之前掌握信息源、明确信息沟通内容,采取有效的方式将信息转化为学生、家长、学校管理人员能够接受的形式。比如,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外活动中的开展形式可以是为语文教师提供诗歌朗诵的背景音乐、为英语教师排练英语表演唱、为物理教师提供共振原理的弦乐器、为历史老师找到古琴编钟的历史故事等,通过音乐教学和其他教学的融合丰富和完善音乐课外活动的内容。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初中音乐课外活动开展所遇到的多种矛盾问题,需要音乐教师能够排除各种沟通障碍,通过有效的沟通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经过实践研究证明,沟通是初中音乐教师组织开展音乐活动的重要技能,需要初中音乐教师根据实际教学不断挖掘和探索初中音乐课外活动沟通技巧。

参考文献

[1]高瑾.初中戏曲音乐教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

[2]《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总目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3:120-168.

音乐课外活动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校外活动 青少年 品德教育

一、引言

目前,我国不同民族不同省份对于青少年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存在着差异。比如,北方广大农村地区的父母不会将孩子送到夏令营或是野外活动中,而城市的父母恰恰相反,他们热衷于将孩子送到校外的活动中去,让孩子多学习,多交流。当然,校外活动不仅仅是这些表现形式,还有其他的内容。校外的活动可以提供机会和时间,让学生体验品德重要性,可以让学生进行品德力量的思考。本文从青少年的自身特点入手,将校内的教育不足,以及如何在校外培养青少年的品德进行了详细的叙述。

二、青少年自身特点

青少年是指年龄处于11到17岁的孩子,这个时期是形成个人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受到的教育,无论是技能性的还是思想性的,都会对其一生的发展起到关键性的影响。首先,青少年的思想并不成熟,容易冲动,做事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主观方式进行,没有顾虑;其次,青少年缺乏生活经验和生活的阅历,对客观世界发生的事情,没有形成全面性的认识,容易武断的判断是非,体现出极大的幼稚性;再次,青少年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他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来源于教师、家长、同学、朋友等,存在着比较大的局限性,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

三、校内教育在德育培养方面的不足

对于校内教育而言,对于品德考察的要求比较低,并没有形成单独的课程进行品德教育。一般而言,学校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提高学生的技能,提高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对学生的德育培养关注度不够。接下来将校内教育中培养德育方面的缺失进行详细的叙述:

1.教育变革不够,缺少对品德能力的考察

我国的教育一直处于变革之中,并且程度不断地加深。但是,一直以来,没有将品德能力的考察放在重要的位置。比如,我国的品德教育课一直都进行着。但是,每个学期和每个学习阶段并没有进行考评,也没有进行档案记录。这样的管理制度下,青少年的精力不放在品德上,而是学习技能。长期发展下去,会导致青少年品德教育的缺失,容易受到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

2.教学任务导向,致使教师偏重技能教学

在学校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校看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般集中在文化基础课上,学校之间质量评估也是按照成绩进行排名的。这样的管理模式使教师只能进行文化课技能基础学科的深入讲解,品德教育得不到充分利用重视。

3.学校对于品德教育一直依赖于家庭教育

品德教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学校将这部分责任推给了家庭教育。父母需要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管理和培养,学校仅仅是进行重要的文化学习。很多父母由于工作压力或是其他的原因,对孩子的品德教育不够,出现了品德教育缺失的现象。

四、校外活动培养青少年品德的要点

1.理解校外活动培养青少年品德的意义所在

通过上面的分析已经得知,校内无法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做到位,学生的品德教育受到了很大影响。因此,在开展校外活动的时候,应抓住培养青少年的意义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首先,在校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操是对学生成长负责的表现,学生进入社会,课堂的知识是无法满足需求的,还需要高尚的素质以及品德教育下得到的好品质,品德教育做的好,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其次,品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融入社会。社会是一个大熔炉,每个人必须找到自己的位置,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打造美好的社会;再次,校外教育可以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青少年的品德来源于家庭、学校、社会,其中学校的校外活动是最能培养青少年的部分,通过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获得多种体会和感悟,甚至得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和技能,也可以有效地锻炼合作能力。

2.校外活动的项目内容要符合青少年的需求

在进行校外活动实践的过程中,组织者和活动的管理者应充分考虑青少年的内心需求,做到最大限度地符合他们的精神追求,不提供不健康、危险、难度大的项目。如今校外活动走向市场化管理,青少年进行活动的场所和方式渐渐放宽,导致大量的青少年走向了迪厅、网吧,这些娱乐的地方。青少年应在校外活动中积极与同学、朋友进行学习上的交流,相互启发、鼓励,将如何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进行挖掘,而不是一起去享乐。比如,参加夏令营进行户外锻炼,伙伴之间应相互帮助,学会在团队中成长,运用团队的力量发展自己,而不是单独地去游山玩水。

3.校外活动应增加老师对学生品德方面的指导

校外活动本身来讲是不需要有教师进行指导的,是自由的、个人的事情。但是,为了可以做好品德工作,应在活动过程中或是活动前后与教师进行沟通,获得教师的指导。这个时候,教师在做指导时,不应仅仅是做表面上的回答,而是进行活动内容的详细分析,将其中每个人的作用和过程中不同人的责任进行分工,确保大家都可以有所收获,并能从活动中获得收获。比如,集体出动进行实践活动,过马路时,需要有专人进行道路安全的管理,在实践的过程中,大家应懂得谦让和遵守规矩,保障不伤到自己和他人,安全的参与活动,安全的返回。如果有条件,教师还应让学生进行总结,将其中得失进行分析,使学生尽快地成长起来。

4.校外活动与社会号召结合起来,让学生直接感受正能量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国。每年国家进行大量的准备,来纪念先人或是庆祝重大节日。这些都可以加入到学生校外活动思想教育中,这些是我国的传统,也是民族的灵魂。学生有必要进行深入的了解,了解自己民族的智慧和品质,并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在自己内心深处形成种种的民族归属感。这些内容的传播和教育同样是对其品德方面的教育,并且作用更大,意义更加深远。比如,我国今年制定了第一个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日。在追悼死难者的活动中,就可以将这段历史进行传播,使青少年铭记历史的教训,努力学习,建设起强大祖国。

校外活动是对课堂重要的补充,也是对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每一次活动都是一次经历,都可以得到收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个问题的思考,由学生进行自我体会,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自身素质,最终成为德才兼备的学生。

五、结语

综上,将校外活动品德教育的具体方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现代教育中存在的缺点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校外活动的注意要点。只要学生、教师进行配合,充分地发挥集体的凝聚力,就可以使学生们认识到团结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孙耀,刘琪,杨鸣.大众健身行为的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8.

[2]黄艳美.体育与健康[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数学课外活动工作总结 篇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激发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展开快乐而主动的探究活动这在教学改革中的首要话题,其地位不会因教学形势的变化而有所改变。课外活动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学习的平台与探究空间,可以更完美地体现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来展开数学学习,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数学原型。

熟悉的生活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学科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真实,这样自然能够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学习欲望。同时学生又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会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不断地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进而激起学生对数学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如计算是数学的重要内容,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是传统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在大量反复的题目训练中完成的。

学习枯燥,任务繁重,并不能激起学生参与计算的主动性,这样自然会严重地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可以在课外活动中开展富有竞争性的计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准;开展具有趣味性的智闯迷宫活动,迷宫中的重重关卡就是一道道计算题,只有准确计算才能到达下一关卡,错误的话就只能回到起点再重新开始。这样的课外活动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自然能够激起小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地爱上数学学科。

二、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1、提供更为宽广的思维空间。课外活动打破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将教学的视野引向生活,为学生提供宽广的思维空间,这样更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去努力地寻找规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与侧面来展开思考。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同时更能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解放学生的双手与大脑,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手脑并用,这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课外活动有着更充足的时间与宽广的空间,可以打破课堂教学中的种种限制,引导学生积极的动手动脑,以在动手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如我们可以让学生来制作模型,三角板、可以滑动的平行四边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在制作的过程中来加深学生对于这些模型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空间感,激活学生的思维。又如,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点来制订一些精美的图形。这样的课外活动集知识性、趣味性与创造性于一体,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动机,让学生在积极地参与中来展现个性,释放潜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独创性。

三、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成功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这些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实用性,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运用的机会,可以让学生在运用中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升学生学习动机。如学习了正负数,让学生利用这个知识点来帮助父母记录家庭各项收支,并计算出各种收入与支出所占的比例。这样在用知识服务生活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只有学好数学才能更好地为生活服务;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艰辛,增强家庭情感,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四、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素养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课外活动正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可以完成课堂教学所难以完成的活动。课外活动不拘泥于某一个内容、某一种活动,其内容更丰富,形式更灵活,活动更多样,这更加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知识的增长以及素养的提高。课外活动是以数学学科为主,但并不局限于数学学科,而是可以打破学科界限,横向联系,如让学生来写数学日记,表演数学小品等,这样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不仅可以感受到娱乐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情感、德育等的提高与培养。

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工作总结 篇5

小学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是教学活动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数学教学

少的一

一、组织灵活多样的兴趣小组

学科教学是班级授课制,教学目标面对全体学生,教学设计贴近生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要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必须让学生过着丰富的精神生活。学生在学习活动、体育运动、社会交往和其他方面的活动中,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情绪体验。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皮亚杰主张组织学生从事各种形式活动,使学生主体与外部环境客体发生积极作用,通过思维过程的同化、顺应,不断丰富认识结构,发展智力。

开展活动,目的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行动起来,如“数学知识调查活动”、“故事会”、“数学园地设计”等,人人带着任务参加,从筹备策划到具体实施,从查找资料到总结成果,从头至尾参与,能得到全面锻炼。有一次,趣味小组在年级里举行“有问必答”活动,搜集和编辑趣味题,发信给外班同学请求答复。同时自己也准备回答别人的问题。在有问必答活动中学生学会查资料、学会编题,学会写信和发信。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开展活动,组织兴趣小组要在“动”字上下功夫。

四、组织兴趣小组要挖掘内部因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长久

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只停留在表面是不能持久的,只有转向内部动力才能长久保持。

(一)加强思想教育,引发内部动力

在兴趣小组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活动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号召学生学习华罗庚等数学家追求真理、报孝祖国的高尚品质和刻苦学习的精神;教育学生在活动中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如何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等。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勇于克服困难,让学生健康发展。

(二)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树立自信

在兴趣小组活动中,教师应创设情境使学生全方位“动”起来,并使同学感觉:“只要我努力一定能成功”。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使他们更乐于参加活动。

(三)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学生拓宽了知识视野,适当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渗透集合的思想、对应的思想、统计的思想,可以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学生接触一些解答方法灵活多样。

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篇6

小学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是教学活动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数学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组织灵活多样的兴趣小组

学科教学是班级授课制,教学目标面对全体学生,教学过程按照统一的大纲和教材进行。但是,实际上,学生由于家庭影响不同,学前教育不同,性格特征不同,个人天赋不同,对数学学习的需要程度和能力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为解决统一要求与实际差异之间的矛盾,在活动课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爱好自主选择兴趣小组。可以参加本年级兴趣小组,也可以自发组织兴趣小组。

二、打破统一的课堂教学要求,选择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兴趣就是要唤起和保持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和好奇心,充分利用外部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选择新奇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应选择“摆火柴棍”、“七巧板拼图”、“照镜子”等游戏内容。如数一数,图中有几个长方形?

图83中有大大小小不同的长方形,学生需要用头脑中原有的长方形的表征来判断,还要观察每个长方形所处的位置,按照一定的顺序不重不漏地数出长方形的个数。这种看一看、想一想、数一数的学习过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选择活动内容应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根据“切身性策略”,学生如果遇到自己过去经验中熟悉的东西,与自己未来目标相联系的事物或使自己充当主要角色的事情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小组可以应用这一策略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如低年级同学遇到这样的题:小明用电脑打数,从1打到50,一共打了多少次数字键?学生在家里学习在学校上课都接触过电脑,对这道题感到亲切,生活中的电脑与数学中的数与数字的有关知识联起来,学生不感到枯燥。又如三年级兴趣小组有这样一道题:小华出生那一年,一月份有4个星期二和4个星期六,请制做一张这个月的日历表。日历表学生天天见,由自己设计制做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生说,在设计制做过程中好象找到了成为数学家的感觉,信心十足。

(三)选择活动内容应紧密联系课堂教学内容

组织兴趣小组活动如果局限于课本内容,学生会感到乏味;如果脱离课本内容太远,学生会高度焦虑,正常的动机激励水平应在上述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因此选择内容应体现综合应用学科知识的水平。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基本的计算法则和运算性质,并根据运算顺序解答四步以内的四则式题,在小组活动中可以应用计算法则和运算性质进行巧算。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基本数量关系,并根据这些关系解答简单的一般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可以应用基本数量关系,采用灵活的解题方法解答有趣的应用题。小组的活动内容来自课本、高于课本,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选择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应注意新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在“趣”字上下功夫。

三、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方法,组织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要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必须让学生过着丰富的精神生活。学生在学习活动、体育运动、社会交往和其他方面的活动中,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情绪体验。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皮亚杰主张组织学生从事各种形式活动,使学生主体与外部环境客体发生积极作用,通过思维过程的同化、顺应,不断丰富认识结构,发展智力。开展活动,目的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行动起来,如“数学知识调查活动”、“故事会”、“数学园地设计”等,人人带着任务参加,从筹备策划到具体实施,从查找资料到总结成果,从头至尾参与,能得到全面锻炼。有一次,趣味小组在年级里举行“有问必答”活动,搜集和编辑趣味题,发信给外班同学请求答复。同时自己也准备回答别人的问题。在有问必答活动中学生学会查资料、学会编题,学会写信和发信。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

开展活动,可以使客观事物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感觉形象,并依赖感知觉进行思维,形成抽象概念,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物,同时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自我表现和发展的机会。因此,组织兴趣小组要在“动”字上下功夫。

四、组织兴趣小组要挖掘内部因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长久

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只停留在表面的猎奇,是不能持久的,只有转向内部动力才能长久保持。

(一)加强思想教育,引发内部动力

在兴趣小组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活动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号召学生学习杨乐、华罗庚等数学家追求真理、报孝祖国的高尚品质和刻苦学习的精神;教育学生在活动中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竞赛中如何正确对待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如何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等。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勇于克服困难,在集体中健康发展。

(二)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树立自信 在兴趣小组活动中,教师应创设情境使学生全方位“动”起来,并使同学感觉:“只要我努力一定能成功”。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使他们更乐于参加活动。

(三)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学生拓宽了知识视野,适当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渗透集合的思想、对应的思想、统计的思想,可以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学生接触一些解答方法,如“假设法”、“图解法”、“穷举法”、“代数法”等可以使学生思维更灵活。

学生如果逐步学会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陶冶了情感、磨炼了意志、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数学爱好者和特长生的队伍扩大了。

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可以使学生乐学、会学、健康发展。正如汤世雄同志所说:“课外活动是当代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使受教育者生动活泼

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音乐课外活动工作总结 篇7

关键词: 游戏    校外儿童    音乐教学    应用分析

随着社会和科技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教育在注重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与主动性,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在校外儿童音乐教学中,教师寓教学于游戏之中,打破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共同在游戏中教学、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互动。

一、校外儿童音乐教学中应用游戏的意义

1.激发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校外儿童音乐教学课堂上,教师巧妙、合理地应用游戏辅助教学,游戏以自然的方式将儿童引进音乐教学殿堂。教师在游戏中教,儿童在游戏中学,激发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儿童愿意学习、主动学习。教师在组织校外儿童音乐教学时,将课程塑造成娱乐性音乐活动,这样一来,儿童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形式单一的自我介绍活动对儿童毫无吸引,以音乐中的某一节奏进行自我介绍广受儿童欢迎。以游戏形式组织儿童介绍自己,激发儿童兴趣,儿童乐于参与,在游戏过程中,既介绍自己,又掌握相应的音乐节奏。

2.化抽象的音乐符号为具体的形象。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校外儿童音乐教学中,只靠教师口头讲授是不够的,教师要将抽象的音乐知识变得具体、形象,让儿童在其中自我感知、自我体会。面对课本上枯燥、抽象的音符,儿童没有学习兴趣,但是,将这些抽象的音符用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时,可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小猫代替二分音符,“喵~喵~”,小鸭代替四分音符,“嘎嘎嘎嘎”,小鸡代替八分音符,“叽叽叽叽”。这样,儿童对音符的感知就不会那么抽象,课本上的音符不再那么枯燥、单调。同时,通过对不同小动物叫声的模仿,儿童掌握不同音符的时值特点。游戏将抽象的音乐符号具体化,教师在游戏中教,儿童在游戏中玩、在游戏中学。

3.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下,教师以讲授、教唱为主,学生被动地听、跟唱,课堂气氛沉闷、呆板,不利于教学活动组织与开展。这时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利用游戏加以引导,活跃课堂气氛。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每一个儿童都喜欢游戏。因此,在校外儿童音乐教学中,用游戏辅助教学,使每一个儿童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仅激发儿童学习兴趣,还活跃课堂气氛。师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有利于教师与学生轻松地教与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游戏在校外儿童音乐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1.游戏选择要有针对性。

游戏是多元化的,游戏涉及的内容很广泛,因此,在校外儿童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游戏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应用的游戏必须与音乐有关,注意音乐元素在所选游戏中占的比例,例如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组织听音乐猜歌名的游戏,培养儿童辨别能力。教师过于注意游戏形式,就会将游戏变成纯游戏,将音乐课变为游戏课,违背最初引入游戏的初衷,降低教学质量。

因此,教师在组织校外儿童音乐教学时,要铭记在音乐教学中引入游戏时应以音乐为核心,游戏要有一定的针对性。通过应用有针对性的游戏,教师和儿童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完成教与学。

2.游戏选择要有准备性。

游戏前的准备是游戏成功的前提,包括物质准备、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在开展校外儿童音乐教学活动时,首先,教师在课前要准备好本节课游戏需要的卡片、纸、笔等。其次,教师要对儿童原有知识的掌握有所了解,同时对新知识的讲授要有预见性。此外,教师要组织儿童安静地进入游戏,适当调控游戏进程。

游戏是开展音乐教学的辅助方式,游戏的选择与设计要根据音乐教学内容及儿童特点做到因材选择、因材施教。同时,对游戏难度的把握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三、在校外儿童音乐教学中如何应用游戏

1.通过情境表演游戏开展音乐教学。

在校外儿童音乐教学过程中,合理开展情境表演游戏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内容的情节性,在音乐教学课堂上鼓励儿童表演,从而激发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加深儿童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与掌握。比如在校外儿童音乐教学中,教师教唱《找朋友》这首儿歌时,可以让儿童分组进行儿歌内容情境表演,你扮演我的好朋友,他扮演她的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让儿童边唱边表演,在唱歌中表演,在表演中唱歌。通过情境表演,儿童可以更好地融入情境中,理解并掌握儿歌内容,同时较容易地感知儿歌传达的意义。

2.利用音准训练游戏组织音乐教学。

音准训练游戏能帮助儿童加深对音阶等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习与掌握,是一种很有效的教育教学措施。在校外儿童音乐教学中,音准训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是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然而,教师如果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游戏,将音准训练与游戏相结合,则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组织校外儿童音乐教学时,可以用小猫爬楼梯比喻音阶,用小白兔蹦蹦跳跳比喻小跳音程等,在这些比喻的基础之上,教师讲授相关知识,以这样一种方式,教师将教授的知识形象地展示出来,让儿童在熟悉的事物中理解音乐知识、体验音乐,激发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最终提高校外儿童音乐教育教学质量。

3.通过传统民间游戏开展音乐教学。

在校外儿童音乐教学过程中应用游戏时,不仅可以根据音乐教学内容创编游戏,还可以将传统民间游戏带到音乐教学课堂中。这样一来,在改善教学的同时,传播传统文化。例如将《抓妈荷》这样一个边唱边玩的游戏应用到校外儿童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向儿童讲述什么是妈荷、如何制作,要求儿童和家长一起缝制。在校外儿童音乐教学课堂上,教师首先介绍游戏的渊源、游戏背后的传统文化,激发儿童兴趣。儿童们拿着准备好的妈荷,和老师一起学唱《抓妈荷》这首歌。待儿童们熟悉歌曲旋律后,开始组织抓妈荷的游戏。在游戏开始之前,教师要解释清楚游戏的规则及玩法。通过游戏,儿童更好地感知这首音乐的旋律与节奏,同时对相关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

四、结语

在校外儿童音乐教学中,教师合理地应用游戏辅助教学,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合理应用游戏,激发校外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与主动性,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游戏中教,儿童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做,将游戏与音乐教学融为一体,不仅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映红.关于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研究与探索[J].价值工程,2010,06:121.

初二语文课外活动工作计划 篇8

活动是由共同目的联合起来并完成一定社会职能的动作的总和。而学校要丰富活动课内容,建立健全学校课外活动课课程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得建立起课外活动体系,帮助学生丰富学习生活。下面是东星资源网小编整理的初二语文课外活动工作计划五篇,供您阅读,参考。希望您能有所收获!

八年级语文课外活动工作计划1

在学校,课外活动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组织能力,通过相互合作,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为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现制定本学期的课外活动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现在学生的体质正在不断下降,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质,开展适当的课外活动是有用的,而且是必要的。学生们很喜欢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在以前的活动中,可以看出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思想上显得更加团结,在体质上更加强健,这是良好的反映。但也看出班干部在组织上还有点无序,学生在活动中还不能守好规则,自律意识不强。

二、活动目标:

1、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动手意识,培养探索科学的信心,发展学生创造生活美的能力。

2、丰富学生的课内外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可能。

3、加强活动的计划性,严密组织,提高活动效果。

三、活动措施:

1、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文艺活动,如:跳绳、踢毽子、新年文艺演出等,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2、利用班级图书角,组织开展读书活动。

3、在重大节日,开展适应节日特点的活动。

4、保证活动时间,在每天的课外活动中,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活动,切实达到活动目的。

5、做好活动的记录,在每次活动后都对活动的情况进行记录、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为后面的活动打好基础。

6、抓好个别辅导,让个别差的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7、发扬集体精神,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限度的发挥。

8、发挥年级组的合力,组织适合学生活动的班级集体项目,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八年级语文课外活动工作计划2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使课内与课外知识能更好地结合,以阅读儿童读物为辅助刊物,进行阅读活动。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使用的教材、家庭情况,特制定如下读书计划:

一、激发兴趣,主动阅读。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习的的老师。”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

1、故事引路——树立读书榜样 。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古代的有:《朱元璋放牛读书》、《匡衡凿壁偷光》 《屈原洞中苦读》近代的有:《闻一多醉书》《侯宝林抄书》《华罗庚猜书》;国外的有:《高尔基救书》……进行对比、教育,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愿望。

2、现身说法——激发阅读欲望。教师经常讲述自己小时候的读书故事,讲自己的阅读体会,或组织班级内爱读书的学生讲读书的收获,用“现身说法”的方式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推荐读物,优化阅读

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后,我也发现一些学生沉湎于武打、卡通漫画书籍,课外读得津津有味,课上还欲罢不能,将课堂上应学的知识和老师的要求置于脑后全然不顾。对学生来说,如果不分时间场合、不管书的内容、品质,而一味强调课外阅读,这不仅不利于学习,还会给学习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做教师的一定要适时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优化阅读内容。

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如学《祖父的园子》一课后,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学过《冬阳 童年 骆驼队》,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城南旧事》和高尔基的《童年》,学过《小嘎子和胖墩摔跤》,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小兵张嘎》,学过《草船借箭》,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课堂学完后,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激发他们课外阅读,去课外书本上找相关的答案。

2、推荐与习作相关的优秀书籍报刊。每个单元大纲都有提出相关要求的习作,选择相关要求的习作范文,从中去找一找,学一学别人如何组织文字,如何选材,也不失为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我曾先后给同学们推荐了《新作文》《小学生阅读与写作》《作文周刊》《百家作文指导》等。

三、培养习惯,高效阅读

1、为了提高阅读效率,我要求学生读书要做到“三定” :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半途而废。二是定时。保证每天20分钟的午读时间,并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规定好课外读书的时间,一周至少要安排四次,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好几天不读。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一本书准备多长时间读完,然后,坚决按计划执行。这些习惯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老师和家长要经常提醒、督促检查。

2、为了让学生读有所得,我要求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三、不断反馈,深化阅读

通过检查反馈,不断地改进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阅读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获取的知识才能不断增长。

1、加强学生家长与老师的互动督促。

2、举行班级“读书会”。

3、定期检查读书笔记。

总之,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要积极拓展学生阅读的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开辟绿色通道。让学生沉醉书海,在书海中吸取精华,浸润书香,陶冶情操,不断造就人才。

八年级语文课外活动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为指针,以《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的要求为目标,通过拓宽实践活动的领域,探究实践活动课型,建设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变化的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丰富的人文情怀,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和实践的能力。

3、培养一支有创新意识、有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研究能力的师资队伍。

三、实施策略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策略。

学校要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创新性的特点,实践活动要做到内容开放、过程开放和方法开放。通过课内和课外结合,拓宽实践活动的空间,充实实践活动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自主和指导相结合的策略。

实践活动要遵照新课标的理念,突出实践活动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实践活动的帮助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要在引导学生主动时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具体操作

(一)、以人为本,营造书香校园。

众所周知,由于社会媒体一些负面因素的不良影响及家长的溺爱,使现在一些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发生了偏移。他们不爱学习,不懂感恩,不思进取,毫无生活的目标和理想,骂人打架顶撞父母成风。常言道:要想除去杂草的办法是在荒地种满庄稼。由此可见,要想去除心灵的荒芜,就该播下知识的种子,多读书。为了使这项计划落到实处,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特作如下安排:

1、师生共读名著:语文老师组织学生学期内必读完相应年级语文课本后的几部名著,本年级组的老师也要求一并阅读。在学期末,将对师生的阅读效果进行统一检测,并计入教师考评。

2、每周增加一节阅读课,由语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选择健康有益的书籍并监督管理学生认真阅读,写好读书摘录,撰写读书心得。真正达到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培养读书兴趣,提高阅读及写作水平的目的。慢慢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多读书上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汲取营养,陶冶情操,正向发展,不断提高。

3、本学期,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晨会组织学生完成背诵《弟子规》、《孝经》,不是欣赏和死记硬背,而是要让中华传统美德真正走进学生心里并扎根,使学生懂得感恩,学会做人。学期末将采取“推荐+抽签”的形式,考察学生的背诵理解情况和生活实践中的表现。

4、各科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搞好学生相应学科相应内容的诵读训练。做到既有利于学科知识的学习,又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以发展为本,打造翰墨品牌。

1、从基础做起,加强学生的书写训练,做到人人达标。六年级增加一节写字课,由书写水平高的教师任专职的写字课指导教师,并定期展出学生成功作品。初中各年级由语文老师安排组织学生进行书写的强化训练并做到练有成效,定期展出新作品。同时,所有年级每天下午课前要进行十分钟的书写专训,由书写水平较好的小组长组织完成。

2、音体美科目除外,其他各科每学期要求每位同学至少交上两份内容健康、书写美观、设计精美的手抄报,能够展示我校风貌,张扬学生风采。分年级组集体评奖。

3、每个教研组每个月必交一份教研组小报(电子版),内容主要以本科知识精点,学法指导,学生作品,教学案例,教学随笔反思为主,要求教研组长组织,分工合作,科学排版,内容新颖。使其成为每位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成为我校对外宣传的窗口。

4、成立校园广播组:以班级为单位,要求自筹稿件,自选播音员,利用早晚饭后的时间进行广播宣传校园新人新事新风尚,宣传生活中美的发现,朗诵优美的散文诗歌名篇。让热爱朗读和写作的师生获得展示和提升的舞台。按六至九年级1至4班的顺序依次类推,每个班级负责一周时间的播报。老师和同学也可以自愿参加播报、积极投稿。将与综合考评挂钩。

(三)、以兴趣为本,塑造多彩人生。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本学期将组建各种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来努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增强学生对学校生活的喜爱,对七彩人生的热爱,变厌学苦学为趣学乐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有益的平台。

1、认真上好大课间。充分利用大课间做完操的时间组织乒乓球兴趣小组、篮球兴趣小组、长跑队、短跑队、田径队、校园舞蹈队、健美操队等到专门训练场地进行训练。由体育老师选派有组织管理能力的同学负责管理,让每位同学都充分活动起来。同时,要求每位教师没有特殊情况必须和学生一起参加间操活动,使全体师生都真正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2、认真上好第七节活动课。每天的第七节课重点开展学生的音体美英数写作兴趣小组活动。例如:音乐兴趣小组的乐器队、舞蹈队、合唱队、独唱队等,要选出秀的演员进行训练,编排,准备出秀的作品准备参赛和汇演。美术兴趣小组的素描组、水彩组、速写组等,要进行专门的培养和训练,拿出新作品收集展览,让学生品尝到收获的喜悦,成功的幸福。要让学生学到真东西,提高学习兴趣。

3、组织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例如,教师节朗诵会、秋季运动会、国庆演讲会、英语口语交际会、校园文化艺术节、新年联欢会、教师排球乒乓球赛、教师赛课等,让我们的教师及学生的学习生活真正丰富多彩起来,让我们的人生多彩阳光起来。

八年级语文课外活动工作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系列重要讲话为指针,认真落实自治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总目标再动员会议提出的在教育系统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的要求,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全面建立学校各族师生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长效机制,推动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始终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为“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五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根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将“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明确为目标责任制考核的权重项,与绩效考核挂钩,并成立专项活动领导小组,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并长期开展。

全州各级各类学校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制定出措施和办法,将“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融入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使“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成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新载体。

三、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实施,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育人的大格局,从制度、机制、政策上为各族师生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实现学校党支部的建设有新改善,民族团结有新进步,校园和谐有新举措,教育质量有新提升,安全稳定有新常态。

四、工作措施

(一)进入班级:学校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成效地开展各项班级争先创优活动并形成常态,努力营造优秀师生不断涌现的良好教育生态环境。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及教职工每人联系一个或数个班级,经常深入联系班级,落实六项举措,解决学生思想、学习等问题,推动班级各项建设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1.核心价值观进班级。每月给联系班级学生上一堂思想政治教育课,重点进行感恩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反分裂斗争教育,并用新颖的方式和鲜活的事例,及时解释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和疑惑问题。

2.团建队建进班级。不定时地主动与联系班级的班主任交流,深入了解联系班级的情况,及时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的团支部、少先队、班委会建设工作,尤其是学生入团、入队和相应的组织活动;每学期

至少参加一次联系班级的主题班会或重要活动,并进行正确引导。

3.安全法制进班级。每学期联合联系班级的班主任邀请专业人士,至少开展一次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讲座或应急演练等活动。

4.创先争优进班级。协助联系班级的班主任有效开展“文明班级”、“团结友爱先进集体”等各种形式的班级创先评优活动,使联系班级内“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团员”、“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等优秀学生不断涌现。

5.教改实践进班级。落实听课制度,学校领导和教师每周一次不打招呼直接进入联系班级听课,帮助授课教师及时转变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6.教育惠民进班级。每学期至少一次了解联系班级学生的奖、惩、助等情况,与班主任共同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尤其对新生、学困生、贫困生、毕业生等进行重点关注;以班级为单位每月公示资助资金的落实情况。

(二)进入宿舍:相关学校要建立联系学生宿舍工作台账,完善宿舍管理制度,建全考核考评机制,严肃工作纪律,教育引导住宿生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学校领导班子及教职工每人或数人联系一个学生宿舍,落实四项措施,深入学生宿舍与学生交流感情,关心学生冷暖,解决学生安全健康成长等问题。具体措施如下:

(三)进入食堂:相关学校要确保食品安全制度严格落实,通过落实五项措施,培养学生文明用餐的意识,查找食堂管理漏洞,杜绝

食材采购中的贪腐行为。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一名或数名食堂员工,要建立联系食堂台账,详细记录开展“活动”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况。具体措施如下:

1.领导责任进食堂。督促食堂管理员,根据《食品卫生法》制定食堂的各环节管理制度,包括:环境保洁制度、餐饮器具洗涤消毒制度、食堂财产管理制度、食品保管制度、食品留样制度、个人卫生及操作卫生制度,完善食品精加工、切配、烧煮烹调(加工)、熟菜加工操作等流程标准,要做到制度上墙;每学期开学前一周,督促检查食堂员工《从业人员健康证》的办理情况;每周会同食堂管理员对食堂工作进行安排和小结。

2.各类督查进食堂。学校成立伙食委员会,要吸纳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和食药执法人员,每学年进行成员更换;每周检查食堂的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督促联系的食堂员工按制度办事、按流程操作,严格落实食堂巡查领导责任;伙食委员会不定期对入库食材进行抽样和检查,杜绝以次充好、虚报斤两等行为,杜绝腐败变质食材经加工后上到学生餐桌。

3.文明就餐进食堂。学校值班领导每天会同食堂管理部门,引导学生有序就餐;指导联系的食堂员工,在食堂内开展光盘行动,杜绝学生浪费食物;在食堂墙壁、窗口、餐桌、洗碗池等处,合理张贴文明就餐宣传内容。

4.安全措施进食堂。学校要在就餐区、食品操作间、食材库房安

装监控设备;联系食堂管理员的校领导,要督促管理员每天进行晨检,落实食品留样制度,做好详细记录。

5.感恩教育进食堂。学校要在食堂醒目位臵公示学生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营养改善计划、牛奶计划等惠民政策及落实结果,并及时更新,常规性地在食堂向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四)联系学生:建立师生联系台账,并详细记录开展活动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况。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文娱活动,采用交流谈心、师生网上互动等形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校领导及教职工结合岗位职责和工作实际,每人联系数个学生。具体措施:

1.每学期开学,对联系学生中持有《低保证》、《扶持证》的贫困学生,做好建档立卡工作,并协助学校做好同相关部门的对接工作。

2.每周与联系学生见面一次,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困难,疏导思想和心理问题。

3.每学期对联系学生至少进行一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夯实学生反分裂斗争的思想基础,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习惯。

4.在寒暑假周五返校期间,必须确保一名校领导在岗,除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之外,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5.寒暑假期间,至少深入两名联系学生的家庭,了解学生假期的学习、生活、思想情况。

(五)联系家长:各级学校要高度重视建立“三位一体”联动管理机制建设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真正将此项工作落实到位。建立教职工联系学生家长工作台账,把联系家长的实效与个人年终考核挂钩。

学校和教职工要积极主动与联系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交流,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家校联系。具体措施:

1.学校要积极征求家长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主动与辖区相关单位进行沟通,着力通过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校内外教育体系,全力打造三方育人的良好格局。

2.学校领导和教职工每月与联系学生的家长沟通一次,掌握学生家庭状况对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并将学生在校情况及时告知家长,征求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建立联动互补的管理模式。

3.每学期至少召集一次家长,进行教育惠民政策的宣讲和《中小学生守则》的讲解,介绍学校的维稳措施,公布教育惠民政策的落实结果,引导家长注意在校园内外的言行以及配合学校做好学生养成教育,促使学生校内外言行一致。

4.在寒暑假的《致家长的一封信》中,要明确告知家长学生安全注意事项。

5.寒暑假期间,学校领导和教职工每人至少对2名贫困学生的家

长进行入户走访,详细了解情况,尽力帮助家长解决实际困难。

(六)与学生交朋友:建立交友台账,重点做好三帮三导。 学校领导及教职工通过多种形式与数名学生交朋友,营造共同成长进步的良好氛围。具体措施如下:

1.帮思想。与联系学生每周进行一次聊天,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家庭情况、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心理健康以及思想动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帮学习。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计划和目标的设立,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每月主动参加一次联系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拉进与学生的距离;不定期地对联系学生的学业进行辅导。

3.帮生活。帮助联系学生合理规划生活作息,对学生在与同学、老师交往中产生的矛盾主动予以协调解决,尽力帮助解决学生生活上遇到的实际困难。

4.成才引导。引导中学生端正成才动机,做好成才途径选择,尤其要引导好学困生树立积极的成才观;引导职业教育的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5.心理疏导。对于联系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厌学、自卑、孤僻、偏执等心理障碍,以及交友、升学、择业等方面遇到的困惑,要进行积极正面的心理疏导。

6.交友指导。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友观,通过“千校手拉手”、“融情实践”等活动,引导联系学生至少建立一个“手拉手”结对的朋友,促进各族学生互帮互助、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共同进步。

五、推进方式

(一)“观摩”引领。“活动”开展一个学期后,“活动”领导小组要在“活动”开展有序、实效明显的学校组织一次工作观摩会,观摩会结束后召开专项活动工作会,通报辖区各学校“活动”开展情况,点评各学校的不足和成绩,要有各学校领导班子和学校教职工代表、学生代表和学生家长代表参加专项活动工作会。

(二)“表彰”推动。州、县两级专项活动领导小组每学年组织一次专项活动工作表彰会,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表现优秀的教职工进行奖励,做好导向引领。

(三)“考核”兜底。领导小组按照《克州教育系统“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考核评价细则》对学校进行督查和考核,每学期组织一次专项督查。

八年级语文课外活动工作计划5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重在实践,重在体验,重在发展”为指导思想,认真开展三——六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增强孩子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转变孩子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的能力。

二、组织成员

以下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配备: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鄂汉东校长领导,丁红芳老师分管,教研组长宣洪波老师负责制订实施计划,印丽华老师负责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日常运作,宣纪珍老师具体负责课时安排以及调、代课。三、四年级由印丽华老师具体负责,五、六年级分别由刘彩娣老师负责,其他各班任课老师与班主任组成“导师团”对学生活动的开展进行研究性和指导。

三、研究目标

1、力求开展的活动丰富多彩,做到短线、长线活动相结合,使每位学生能将自己学习活动的过程形成比较完整的系列素材,并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出活动的实际情况,引起同班和评价者的重视,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判断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能通过利用各种符号与工具,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善与他人沟通,并能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与资讯。

3、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起自己是记录自己学习过程资料的著作者和负责人的意识,逐步养成不断反省学习活动,评价学习成果,改进学习方式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规划组织与实践能力。

4、通过对教师的月考核,进一步端正教师的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研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观察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并促使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

5、评价侧重于过程,体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他人的一种平等对话精神。

四、研究内容

1、主题生成

(1)依托学科课程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学科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整体发展,课程间的整合,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以及探索与研究精神。开学初,我们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由学科组商讨,确定各学科中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更好教学的活动内容:(英语)3A:用各种材料制作字母小卡片;4A:shopping跳蚤市场;5A:制作卡片;6A:搜集身边的英语,以交通标志为主。(数学)三数:调查周末一天的安排,摸牌和下棋游戏;四数:怎样滚得圆?了解自己,关爱自己;六数:大树有多高?(语文)三语:小小读书交流会,指导做采蜜集的方法;调查了解119、120、110等号码的功能,学会求救;寻找秋天的足迹;走进水果的世界;制作动物名片等;四语:“老师,您好”主题教育;“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系列活动;神话、寓言故事交流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网络知多少调查研究。五语:研究神奇的变色龙;我读书我快乐:《水浒传》、说名道姓。六语:学剪纸、读报和剪报等。

其他学科,如美术、科学,也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学科活动。活动主题、内容、方式自定。每次实践活动后,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习作的指导,记录下活动的过程及学生的感受。

(2)依托社会生活、社区资源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人们经常说“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的习惯。这是我们在这一方面确定课题的用意所在。例如: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本学期的中秋节、重阳节等)、家乡的桥等。

(3)依托已有的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新的课题。对原来开展过的有价值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可以进一步挖掘,生成新的课题。例如“日食知识”,以它为载体,生成新的课题,例如:了解星空、认识星座等。

2、参考主题

(1)传统节日研究(三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掌握节日时间、有哪些风俗习惯等为目标;中高年级除了达到低年级的目标外,增加传统节日的历史由来研究、动手做节日食品等实践活动。本学期对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重阳节等作长线研究。

(2)传统游戏研究(四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了解过去的一些传统游戏、规则并做一些与年龄段适合的游戏为目标;中高年级增加研究传统游戏与现代游戏的不同、自己动手做游戏工具等实践活动。本学期把滚铁环、玩沙包作为重点研究、开展活动的主题。

(3)农器具的研究(五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认识常用的农器具,了解常用农器具的名称、作用为目的;中高年级增加操作、使用的实践活动(“乐乐种植园”种植实践活动)。

(4)日食的研究(六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调查、了解历发生的日食现象为主,辅以观看影像资料;中高年级拓展到认识宇宙、星空,丰富天文科学知识,发展科学、创新意识。

(5)校园资源的研究

如“走廊文化的研究”、“科学宫动、植物主题研究”等,如“走廊文化的研究”:低年级以了解走廊挂图中的科学家、文学家等名人生平事迹、成果为目的;中高年级则增加阅读他们的著作、学习他们的研究精神等内容。

(6)时事热点的研究

如:日食知识、了解世博会、建国六十周年等,任课教师根据社会、国家、国际发生的热点事件开展研究、实践活动,具体内容、目标可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等适当制定。

任课教师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或专长,充分挖掘有意义的、可行性强的主题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然后根据活动效果同年级推荐或全校推荐。

3、校本课程

本学期校本课程实施内容和方式有所改变,具体情况如下:

校本1课程内容仍然为“植物与生活”,依托原有的校本教材,一年级的研究内容为:走近身边的植物,二年级:认识植物的组成部分,三年级:植物的分类,四年级:植物的作用,五年级:植物的种植与栽培,六年级:植物与文化。校本2课程内容则由原来的“让生活充满爱”改为走班形式的各类项目训练和学习,具体课程项目有:手工制作、篆刻、国际数棋、刻纸、口琴、编织、剪纸、古诗词赏析、经典阅读、思维训练、阅读与写作、七巧板等。

五、研究策略

1、进行有效的管理。

学校计划、年级计划层层落实。在学校综合实践教研组的带领下,各年级由年级负责人为小组长,带领教师认真制订年级计划,带着问题积极、认真地开展小组教研活动,提高实践指导水平。学校定期组织检查,提出意见,从而达到优化的目的。

2、组织有意义的校外活动。

适当组织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校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江边污水处理厂、社区调查等。但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3、开展好教研活动

(1)学期教研组每月进行一次综合课研讨活动,课后进行研讨和评议。同时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活动,及时分析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提高。本学期每班至少需上交学生研究性项目作业、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各两份,教学反思一份。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新老师要在课前向同年级组教师学习。这一学期,本教研组的每位老师都要上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同年级组老师观摩、评议,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3)认真进行总结和评价。在活动过程中注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每班在学期末提供至少一份项目作业参与评选,优秀的项目作业将对指导老师进行奖励。通过展板,力求实事求是地把每一个活动情况及经验及时、准确地记载下来。在此基础上,组织全校老师、学生参观,交流。另外,每个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和自身的研究,写好研究性的文章,积极向有关杂志和报纸投稿。

(4)加强研究,优化教学。我们把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五下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沙龙研讨日,教师们一起学习相关理论,提出活动中的困惑,共同解决问题,并把活动中好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4、完善学生、教师评价制度。

活动后师生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得失,有利于提高今后活动的质量。本学期我们将进行多角度的反思活动,努力提高实践水平。

对学生的评价通过三个方面来进行,首先是学生互评;其次是家长评价;最后是教师评价。这样,不但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对教师的评价,除了延续上学期使用的月考核制度外,还将随机进行学生调查问卷,从而促进任课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始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上一篇:寓教于乐下一篇:英语日记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