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随笔写作

2024-12-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七夕-随笔写作(精选12篇)

七夕-随笔写作 篇1

七夕_随笔写作

遥望银河九万里,茫茫穹苍,隔江两分离!

惆怅浩瀚蓝天,星空泪水,一轮半月,残影疏稀……

漫长的等待,永恒的相守,在爱与被爱的世界,没有背弃!

啊!七夕——你在我的梦里,感天动地!

年年七月七,鹊桥两相依。家家乞巧日,盼月裁红衣。

你是人间最美的传奇!缠绵了红尘百千凄凄。

变换了沧海桑田,温暖了秋冬霜雪,从此天涯,没有孤寂!

淘尽了悲欢荣辱,远去了圆缺聚散,从此人生,相恋相惜……

飘泊的.远帆,谁在楼台痴痴地等?洒尽一江,秋水淋漓。

回眸钱塘西湖,断桥边千年红叶,在晚风中哭泣!

孔雀东南,仲兰离异。梧桐鸳鸯,终是归期。

丛中彩蝶飞舞,芬芳摇曳,天长地久,细诉永恒的美丽!

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打——在你的怀里,

我愿意死去,化成一堆永恒的山石,为你屹立!

流逝的风花雪月,我把爱化作满天的风沙,无边无际。

只为乞求,在我短暂的生命里,留你一脉纯情的记忆!

试问我深深爱着的人啊!你是否明白——我的坚定不移?

凝固了满天的寒星,憔悴了无边白云,为何不见你?

谁会陪伴我一世一生,白头到老,相偎相依!

当明月照亮了我孤独影子,是心湖,泛起阵阵涟漪……

一碧银河两夫妻,渺渺星空待时吉。

隔江凭栏秋月夜,缠绵对语鹊桥夕。

无限相思成痴笑,同心眷属等佳期。

七夕-随笔写作 篇2

语言流畅自然、观察敏锐细致是随笔的基本要求。从小学起老师就以强迫的方式来训练学生写随笔日记。经过近十年的强制练习,真正能表达真情实感进行作文的学生又有几成?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不应把模式化的应试作文强加给学生,强迫他们完成僵化的“模式随笔”。随笔的意义价值在于它能够自由抒发个性化情感。因此随笔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写作需要和有差异的作文内容选择,使学生由“不愿写”到“想写点什么”,习惯于主动写作反映自我的情感体验,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当学生乐于在生活中发现和筛选,并将情感灌注进文章,由此生发出的语言文字必然会有更高的自我追求。

随笔也需要讲理性。高中生的心智趋于成熟,他们对生活的理解感悟可以有一定深度。黑格尔说:“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而显现出来了。”生活触发我们的情感流露,对此的反复体验、整理生成了属于他们特定年龄阶段的审美形象。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写作仍然要依赖于理性分析,进行哲理化的探寻,挖掘生活底蕴。教师在随笔中不能一味强调学生的情感宣泄,更要引导启发他们对某一现象、某一事件进行深度思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发人所未发,得到一个不肤浅、不片面的理性认识。从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作文题来看,更多侧重对考生理性思辨能力的考量, 在感性认识中经过逻辑思维处理,升华出理性思考的结果。这对学生的矛盾分析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同时空洞的语言堆砌,泛泛的抒情描写遭到丢弃。在设计随笔作文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处理。例如可以就班级中发生的热点事件布置一篇随笔。学生普遍关心并引发议论的事件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灵与生活,莫不如把它摊开,鼓励学生深入分析发表个人观点,侧重衡量他们的逻辑思维水平,以此训练提升思辨能力。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学生对事物的思考探究习惯,潜移默化中让他们认识到平实而有文采、明理而深刻的文章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好文章。

随笔不是语文教学的附 加内容。随笔应该与课堂教学产生关联,成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不该给学生一种它是多余的、附加的作文作业的感受。我在讲《鸿门宴》人物形象分析之后,就布置一篇探讨项羽和刘邦人格魅力的随笔,字数要求不多,课堂上预留了20分钟时间。在学生对课文的热情没有消退时趁热打铁,激发他们对人物的深层理解,使随笔与教学内容交叉融合,显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带着饱满的热情、理性的芬芳。随笔讲评很重要。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外,还要看随笔的内容是否丰富充实有深意,更要重视评语的措辞。教师不是对学生的随笔进行高人一等的评判,而是真诚平等的交流沟通。评价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写作态度是学生作文难的突出问题。师生共同写随笔教学相长。就同一个现象题材,师生表达各自的情感和看法沟通感情,不仅可以把握学生思想的脉搏节奏、激发写作兴趣,而且还能体会到学生写作的甘苦,在讲评文本时,很容易评到点子上。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师生共同分享写作的喜怒哀乐、苦辣酸甜,更容易消除畏难情绪,起到预期效果。

短文写作阅卷随笔 篇3

Working in groups at school is an opportunity to learn about team work. Teamwork shows us how other people’s roles fit the purpose of the group, and it teaches to be patient and how to respond to different people.

注意:

①无须写标题,不得照抄英语提示语;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内容必须结合校园生活中的一个事例;

④文中不得透漏个人姓名和学校名称;

⑤词数为100左右。

考生在今年的短文写作中失分的主要原因有:

1. 审题不细

试题写作要求中明确指出“内容必须结合校园生活中的一个事例”,不少考生觉得这个话题在教材中出现过且很熟悉,于是提笔便写,写得洋洋洒洒、头头是道且语言表达基本无误,但由于只谈了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缺少用校园生活中的事例来佐证,导致拿不到高分,令人十分惋惜。

(阅卷要求:无须写标题,不得照抄英语提示语。凡只抄入英语提示语而无任何个人观点表达与发挥的,一律不得分。文中不得透漏个人姓名和学校名称。凡透漏个人姓名和学校名称的考卷,一律作为问题卷上交)

2. 严重跑题

我们在阅卷过程中发现有不少考生将写作的话题写成了论述诚实的重要性;有的考生则将笔墨重点放在了保持耐心的重要性等方面,从而导致丢分。还有少数考生在短文写作中明确表明了反对teamwork的观点,与试题的写作要求明显不符。总之,今年的短文写作中,考生写作跑题现象非常严重,需要我们高度警惕。

3. 主体时态错误

阅卷中发现有的考生在描述过去发生在校园的一件事时,会误用一般现在时,给人感觉是该生英语基础知识很不扎实,一般此类文章进入第五档是有困难的。

4. 句子结构错误

如:When you living in school, ... (When you lived in school, ...)

There was an activity planted trees, ... (There was an activity in which we would plant trees.)

I played basketball is bad. (I played basketball badly./I didn’t play basketball so/very well.)

5. 词类拼写错误

此类错误不胜枚举,这里仅列举部分有代表性的词类拼写错误:

teached(taught), adviced(advised), planed(planned), sloved(solved), ourself(ourselves), successed (succeeded), winned(won)

此外,还有些考生将“合作 (co-operation)”,写成了“operation”。

6. 中式英语现象

Have a word said that unite is power.

考场作文(一):23分作文

Teamwork is very important in our life. Working in a group, we can help each other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

For example, in school life, we study in a class. The class is a group. We can learn more about teamwork. Some students’ English is very good, while other students’ math is better. We can help others in the subjects that we are better at. On the other hand, we can get help from others whose grades are better than us. It can teach us more about how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and work with others together.

In a group, everyone has his own role. They are all important. It makes up our team, and teamwork can help us live an easier and happier life.

点评 ①文章读起来通顺流畅,语句间使用了必要的连接成分和较多的短语,如for example, while, on the other hand;learn from, be better at, communicate with, work with, make up, live a ... life。

②文中有效地使用了非谓语动词作状语 (Working in a group, we can help each other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定语从句 (We can help others in the subjects that we are better at)等较复杂的句型、句式。

③层次分明。

④文中出现了词类错误,如us应改为ours。

⑤若将第二段最后两句合并为On the other hand, we can get help from others whose grades are better than ours, which can teach us more about how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and work with others together. 语言更显精练、地道。

考场作文(二):18分作文

As everyone knows, there is no deny that teamwork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daily life. Especially for us students in senior school, we should understand about how to cooperate with classmates, teachers and our relatives.

I remember a real story that happened in myself. When I was in Grade 2, my Chinese teacher told me that she wanted me to make the blackboard newspaper. I was glad to accept this task and then I spent my time on it. But, generally, I felt I couldn’t make it well so that I was very upset. But in this time, my friends gave their hands to me. We spared no efforts together to make the blackboard newspaper. Finally, our result got everyone’s praise in class.

At that time, I really feel the power of the teamwork is great. What do you think?

点评 ①文章要点齐全,使用了较复杂的语法结构(as everyone knows, 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how to cooperate with)和较多的动词词组(cooperate with, spend time on sth, give sb a hand, spare no efforts)及连接短语(especially, finally)。

②但文中出现了少许的词类错误, 如there is no deny that ... (denying)等,但不影响对文章意思的理解。

夏七夕随笔集 篇4

都说七夕这天,不会下雨,是怕雨淋湿了喜鹊的羽毛,冲垮了喜鹊用翅膀搭起来的桥。

可是,今年的七夕,天公一反常态,似乎忘记了亘古不变的浪漫,不合时宜的下起了零星小雨,从中午一直下到现在,全然不顾那如约飞来的喜鹊,更不顾隔河相望的思念,任由一帘清幽,流淌出萧萧的初秋。

细细的雨滴,淅淅沥沥,洗出了月桂的苍郁,说出了秦观的千古绝唱,也说出了我的淡淡忧伤。我在惆怅的边缘,翘首天穹,那细密的雨丝,湿润了我的头发,侵透了我的衣裳,些许的凉意让我抱起了双臂,我不知道那银河碧水边,横贯南北的桥上,是否已经搭起了一座彩桥。金风玉露夜,那痴情的人儿是否已望穿了秋水,踽踽宵行,执手相拥于桥上,更不知道那葡萄架下翠绿的叶缝里,是否滑落出守望的莺声燕语,不知道这氤氲的空气中,是否弥漫着思念的低吟浅唱……

千百年来,浪漫的风月在流年中几度轮回,牛郎织女的聚首缠绵,回眸凝望,是何等的苦怅,又是何等的浪漫!而在雨中,我无法看到那浩瀚的银河,闪烁的星星,更无法听到“千声玉佩过玲玲”,唯有用指尖去触摸那冷润的雨滴。初秋微凉,薄露形伤!

虽然“纤云弄巧,飞星传恨”,但桂花飘香,氤氲在天上,天上银汉暗渡,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而人间呢?人间的烟雨楼台,葡萄架下,痴情的男男女女,除了看到雨珠钻碎,听到散落满地的声声丝弦,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有人说:还看到了“牛郎织女渡鹊桥”,听到了“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殊不知,鹊桥是为有情人建造的,千年修来的缘,才能在上面走一遭。而人间的鹊桥,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只能让那些痴情的男男女女,隔河相望,直到韶华白发,最后留下的只是两颗孤独的星星。

夏天七夕节随笔作文 篇5

好的情书或许都很短很真诚,西北流沙中曾出土一块汉代书简,上书4个汉字——“幸勿相忘”,寥寥数字包蕴着绵延的情感。当然好的情书通常也会饶舌,是爱情使得一些木讷无的人变得“口若悬河”。

不过如今“情书”这个词视乎已经被淹没。当鸿雁传书的记忆渐渐消散在时代的高速节奏中,时至今日,还有多少都市人愿意静静的坐在书桌前提笔写写,更别说“情书”了。

每当214或七夕到来之时,满都是火红的玫瑰、精致的巧克力以及那些扑面而来的广告、MV,却难寻觅用手中的笔在满载心意和思绪的纸上留下的那一抹真心和感动。

真的,当你提笔之时,你只有全身心投入其中,笔下才能写出东西。QQ或短信的零星文字,哪怕是最多情的“honey”“daring”之类的洋码子,虽带新意,却也在键盘之下显得那么的干瘪,甚至有时充满应付和欺骗。笔下写出的东西,真的是满怀感情的。

时间流逝,很多事都在变。就像中国以前是没有情人节的,就像以前提笔倾述是没那么难能可贵。不知道会不会有一天“情书”也只能被列为神圣的“情感遗产”。是不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最美好的东西会被完全淹没,被彻底的忘记。是不是沧海桑田,月光的河也终还是要成为要命的沙漠。或许是现实,但现实太冷漠。还是希望能多一份真实。

学生随笔写作的策略与实践研究 篇6

一.帮助学生寻找随笔的材料, 在观察中搜集一手资料

由于随笔是随性之笔, 题材广泛, 对于一些生活经历丰富, 习作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来说, 他们是有很多内容可以写的, 比如旅游见闻、生活所思等等。但是对于一些积累比较少的孩子, 他们的生活圈子很小, 很少有外出的机会, 再加上他们本人不善于思考总结, 所以让他们写随笔, 他们往往感觉比较困难。针对这种情况, 我采取的办法是提供一些渠道, 让他们从中寻找能够入文的材料。比如, 学了《莫泊桑拜师》后我让孩子们利用上学放学的机会观察路上的见闻。

因为是新修好的中心路, 所以走的人很多, 才半个小时的时间内已经有七八辆车子飞驰而过。我看见的第一辆车子是三轮摩托车, 车厢里堆满了大米、黄豆和花生。这辆车子行驶得很慢, 一边开, 一边通过扩音器喊着“调换大米啦!谁家有黄豆和长生果哦?”喊话的是一个中年男子, 黑黝黝的面孔, 眼睛很大很亮, 脸上一直露着一种亲切的笑容。印象最深刻的是一辆白色的帕萨特, 这种轿车在我们农村很少见, 开车的是一个染着黄头发的小伙子, 只见他戴着墨镜, 嘴里还叼着一根香烟, 手随意地搭在方向盘上, 车速极快, 车里的喇叭声音很大, 好像是一种很喧闹的摇滚乐。

从这篇随笔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个孩子对于观察的一种热情, 他对于路过他家门口的车子都进行了仔细地观察, 两种不同类型的车子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个兑换大米的汉子, 很显然是一个风里来雨里去的生意人, 所以面色黝黑, 但是这样的人往往又是很精明的, 从眼睛大而亮, 一张堆满笑意的脸以及不断的吆喝声可以看出这个人很会兜生意。

二.开设有意思的随笔交流课, 在分享中体味习作的乐趣

如何增强随笔应有的效果, 让学生逐渐喜爱随笔, 主动去撰写随笔呢?我以为开设一堂有意思的随笔交流课很有必要, 恰如其分的作后讲评也是一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途径。讲评课上老师把有新意的随笔读一读, 精彩独到的地方评一评, 含意深刻的内容点一点, 通过读、评、点的分析, 放大学生表达上的妙处, 让学生充分享受自己习作的成功之处。除了教师讲评, 有的时候还可以充分发挥伙伴的评价作用, 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其中评价, 生生评价是基于同龄人的认识基础, 对于写作者的选材和立意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每周二下午的第二节课是我和学生约定好的随笔交流课, 一到交流时间, 每组前后六人会自动结成一个随笔交流分享小组, 他们每一个小组都有自己别具一格的名称, 比如“阳光灿烂”“动力火车”“快乐三组”等等, 课上, 小组成员交换阅读, 选出本周内的最佳作品一篇, 被选中者上台朗读, 其余同学担任大众评委, 负责打分。评分标准是满分10分, 朗读7分, 内容3分。要求朗读者声音响亮, 感情充沛, 内容真实, 语言流畅。大众评委酌情扣分, 但必须阐明得分和失分原因。根据大众评委赋分, 评出前三名进行适当奖励。一学期有四次进入前三名, 则被封为“班级写作达人”。每次的随笔交流会总是我们班最热闹的时候, 随笔交流课上, 六个小组的孩子们都兴致勃勃, 展示的展示, 评价的评价, 场面非常热烈。

从学生的评点中, 我充分感受到了生生评点的重要性, 作为同龄人之间的点评, 孩子们的眼光可能要比成人更加独到一点, 在他们的眼里, 儿童化是一个基本准则, 只有儿童化的语言才能够吸引儿童。当然, 孩子的评点也是需要老师去引领, 平时多注重在语言文字、结构上多加训练, 孩子们才会更加有的放矢地学会点评。

随笔交流课带给班上学生的进步是令人欣喜的。很多学生都在不断地记录、不断地评点过程中收获了写作的甘甜。班上有近一半的学生习作发表于省市级刊物或者在各级各类的征文评比中获得奖项。

为了能让班上一小部分有习作热情但习作水平不高的学生也能品尝到随笔带给他们的甜头, 我特意安排专人每天写一则“友情提示”, 内容包罗万象, 不仅有校园新闻也有国内外大事, 没有内容写的学生可以就“友情提示”上提醒的内容作为随笔的内容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关于“随笔写作”的教学叙事 篇7

那天早上,我从家里沿溪岸散步出发,顺便观察周围的物象:混浊的溪流边,漂着许多垃圾;对岸的几丛芒草荆棘边,栖息着几只白鹭,还有几只在溪面上低低地、慢慢地飞着。听说白鹭对生活环境非常挑剔,而眼前这洁白与混浊两相映衬,竟是如此和谐!再往前走一段,水被橡胶坝拦着,下游裸露出了深深的河床,厂区排污出来的浓浓腐臭飘散回旋在鼻子里。这里曾经是自己小时候的乐园啊,那滔天欢歌的白浪,那偶尔出现几个旋涡的静静绿潭!只是,这一切,已经不再。

进入课堂,为缩短彼此距离,我谈了自己与学生的缘分,又谈了自己路上的所见所感。因为对白鹭与溪水“两情相悦”情景太熟悉了,所以许多同学有了表达的冲动。而这正是有效教学的交流基础。

恰巧这一天是“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之后就是“冬雪雪冬小大寒”的漫长冬季了,而且这时恰是学生刚学过的《滕王阁序》中的“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于是,我借题发挥,逗趣道:“我们该扯住这深秋的最后尾巴赶紧入题来回‘随笔’,请随我来吧。”借题发挥虽有巧合,却也能体现教学机智,用得好,教师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更大。我先给出了一个问题:“秋,你看到或联想到什么物象、人物或情感?”我想借此涤荡彼此间的陌生,激发他们的思维与热情。学生的答案很多:有落叶枯藤、凉风寒水、流云飞霜;有黄橙橙的橘子、四处飘香的丹桂、织满石壁的爬山虎;有丰收喜悦、成熟思想、沉重生命、沧桑岁月、离苦愁绪、思亲怀乡;还有求学者、开拓者、漂泊者、打工仔、城市房奴的命运;等等。一位学生说他联想到了“一年一年地过去,岁月不断消失”。这正是我想说的。我戏谑道:“你的思想和我共鸣,我担心你也会和我一样头发早早掉光了,也可以说是提前‘进化’了。”学生大笑。我又继续说:“上周五早读时,听到一中有个班主任说,他班级的一学生在树底下发现了一只死去的松鼠并掩埋了。”学生一下子沉静了,是的,生命是珍贵的。生命的教育比写作的教育凝重得多。在生活中,如花的生命不幸凋落的情况还少吗?这堂随笔课倘若能让学生进一步去思考活着和死去的话题,会更有“诗外”价值的。而后,我们又从生命谈到了孝道,谈到北大实名制招生“被限制推荐”的第一条就是:不孝敬父母。在这里,我们至少可以看到民族传统中某些渐渐涌起的浓烈情绪已经击中了很多人脆弱的心弦并引起共鸣。然后,又联想到刚学习过的《陈情表》以及《礼记》中的“五备”——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联想到自己高龄的父母,联想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忧”的古训。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思考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后的一道课外题目:你认为直呼父母的名字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还是文明堕落的反映?

教学生写随笔,要教学生合理的联想并讲究联想的深度。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创造一种师生亲密和谐的气氛太重要了。

之后,我们一起探讨随笔的特点:随时、随地、随意和随体。随笔写法似乎没什么限制,却往往因此让学生手足无措,不知道这没有限制的“大葫芦”该如何使用。我告诉他们,我们许多情感可以像王国维先生的“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一样,借恰当的事物去“附着”,力求做到用心感悟(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力求写得色彩斑斓、丰富多彩)、真实表达、个性彰显(如视角独特、联想与想象)和审美评判(立意高远、追求情趣、鲜活精美,这方面难度较大,可以先不考虑);我还告诉他们,他们曾经读过的蒙田的《热爱生命》、帕斯卡尔的《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巴金的《小狗包弟》以及即将学到的第三单元的课文都是很好的随笔范本。为让学生砌好第一个台阶,我强调随笔应该从“有意思”写起,再慢慢过渡到“有意义”,“玩”出语文的精彩。是啊,随笔材料实在太多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名山大川清风明月,悠悠浮云款款流水,古今中外名著逸事,人生世相人情冷暖,时事纵横邻里琐事……我还把学生的视野引向新近的事物:“翼装飞行穿越天门洞的杰布·克里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被作为战俘交换的以色列大兵沙利特、充满传奇而又个性毕露的苹果公司CEO乔布斯、中央关于文化发展繁荣的大讨论、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品,甚至我们县新立起来的招牌‘养生圣地’究竟应该用‘圣地’还是‘胜地’,等等。这些,都可以写入你的随笔。”

接着,我卖了个关子问他们说:“吃过瓜子吗?”这个问题太出乎意料,大家都笑了。学生开始分享自己吃瓜子的经历,有的学生为了展现个性,谈论的话题逐渐有了深度,比如有学生谈到母亲为自己剥小瓜子时自己体会到的一种浓浓之爱。我故意急急地说:“你就说剥瓜子的细节,说母亲的眼神、动作、言语。”这些,对于写人物的随笔来说太重要了。我又告诉学生:“爱并不是轰轰烈烈的,平常与非常都在你那冷静而真实的叙述中。如果能把几个镜头连在一起,再加入适当的景物和个性感觉,就是一篇很不错的随笔了。”我努力让学生知道写随笔真的不难,当然随笔的成功不是朝夕可得的,需要不断的揣摩与提炼。为能从感性去“消化”这吃瓜子中的“意思”,我让学生当场读丰子恺的《吃瓜子》片断,看作者如何写细、如何联想、如何做到生动形象。

关于“随笔写作”,学生在课堂那特定的时间会学到一些基本的方法,但只有让他们在课后细细体味才能“得乎其中”走出一片天地,语文的“玩”就是这样一个积累、尝试和超越的过程。鉴于此,我推荐学生再阅读梁实秋的《下棋》。

“文章切忌随人后,自成一家始逼真”。这堂随笔教学,我希望让他们学会只眼独具,再细心“编织”而能独出机杼,进而收获独到之见。学生很聪明,但是我担心他们的惰性和躁性。教学除了鼓励,也要鞭策,他们如果能有所感悟并愿意尝试,那就如播撒的种子开始萌芽了,而这之后的成长得注重“肥、水、保、管、工”了。最后,我把自己写的一篇小随笔《写在长寿边上》发给他们,试图告诉他们如何在众人的共同认知中显示出自己的个性化思考。班级的任课教师谢老师说我很勇敢。其实,不是我勇敢,而是学生喜欢看自己身边尤其是自己老师的文章,而且因其亲切更愿意借鉴和尝试。我想,只要有助于教学相长,这样的“勇敢”是值得的。

这样的课,随意且随性,但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紧跟学生的思维。这一堂课很难说教给了学生什么,但至少给了他们一个“游戏”的引子,至于更丰富、更艰难的“玩”法,只能鼓励学生自己去积累与尝试了。

七夕学妹入梦来心情随笔 篇8

又是七夕,追忆桂子。

桂子是我同窗学妹,小名桂子,清丽典雅之貌超凡脱俗,那个南笙川妹比之怕也逊色几分的。

不知何故,今年岷江堤岸桂花开得特别早特别多,而且香味浓郁。我天天晨跑总是要去的。莫不是桂子见我天天在她身边,不再孤独,终于舒心早早地笑了。

我却笑不起来,心里那缕哀思虽经岁月洗涤,但却始终化不开。那年,桂花飘香时,桂子离开了她姐姐,瞬间,姐姐抱住她失声痛哭。姐妹情深,睹之潸然泪下。

桂子姐姐在一家银行工作,她怕桂子受后妈欺负,就把桂子从成都接了过去。我多次听姐姐夸桂子聪明伶俐,先是不以为然,后来学习上老要沾她点拨的光,真就服了。桂子的悟性远在我之上。

自古红颜命薄偏偏让桂子碰上了。那天我见她静静地躺在那里,眼角还挂着泪珠,似有无尽的`心事来不及诉说的哀痛……

盖因桂子,珍爱桂花。我家露台花园那盆四季桂就是我种下的,呵护有加。或许这花就是桂子的化身,一年四季笑脸灿烂,我就如见桂子一般百般珍爱着。去年杂事缠身,订好回成都的票又退掉了。今年三月赶回成都,见露台花园的四季桂奄奄一息的样子,心碎一般地痛了。这是少了我呵护造成的呢!于是驱车买来最大最漂亮的花盆,全部换上买来的袋装新土。我给挂子换上了最漂亮的衣裳,但始终不见桂子笑容。瞧,岷江堤岸桂树花香四溢,我就觉得桂子还在怨我冷落了她,怨我不知她埋藏的心事……

好在经过我的护理,桂子又容光焕发,还生出许多新枝。桂子安好,倏地就想到桂子姐姐。桂子走后,桂子姐姐也调走了。冥冥天国,我陪伴桂子。茫茫人海,桂子姐姐踪影难觅,祈福姐姐:一生安好!

七夕至,感怀如潮涌:

形似神俏羞南笙,清丽典雅同窗妹;课间轻吟凤头钗,操场嘻逐蝶双飞;

花容失色弹指间,香散红消桂子泪;坟头青草凝泪珠,恰似学妹青丝垂。

写作方法教学随笔 篇9

----教学随笔

六年级学生以步入习作阶段,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也面对重重困难。如:识字量还远不够,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随着识字的增多,也多了起来,这样使学生在运用上就出现了问题。写白字,错别字,成句不成段,更不懂段与段的关系。使学生在习作中不知如何下笔,不知从何写起.就这一严重问题。我先是针对易错的字重点从字意上做分析理解,来加深学生的记忆。然后再课文讲读时,重点让学生多读,并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了几部分写的。哪部分是主要内容。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使学生真正懂得为什么要学写作,怎样去表达自己的心愿,学会从多方面去表达。

为了摆脱习作困境,初期教师在每次习作之前,要给学生多读几篇范文。让学生知道习作是让他们干什么,当学生听后一定会恍然大悟,哦,习作就是这么回事。会点燃学生沉默以久内心。知道用习作来表达。

对于学生爱写错别字,我觉得这样比较好。首先让学生随身带字典,随时可用。然后在课堂上写作时,教师应给学生交流的空间,这样通过生生交流会给学生解决很多问题,同时教师要在学生中间给与耐心地指导,不要让学生感到一种无助的感觉。我这样做能有半年了,感觉效果很好。以往习作要求学生写三百字,学生都叫苦不迭。现在学生习作,从不为字数发愁了。而且也知道怎样去够段了,并能够叙述完整的一件事了。

写好作文要讲究方法

浅谈预初年级随笔写作指导 篇10

关键词:随笔;写作;生活化

随笔是一种轻松随性、无拘无束的写作状态,几年的高中任教经历让我相信写随笔是比较受学生们欢迎的一种写作方式,在这种高度自由的写作中我们往往能看到学生心灵与智慧的闪光。可是这样的想法在我去初中部轮岗、开始任教六年级预备班时碰了钉子。

为了保证一定的写作练笔量,初中部也在六年级预备班选择了每周写随笔的做法。可是几周下来,我发现学生的随笔缺少期待中的亮点,题材内容上多是一周的流水账,或者只是小学作文内容的重复,随笔成了“鸡肋”,甚至一种负担。了解下来,普遍的反应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大多是命题式写作,没有写随笔的习惯,一下子给了太大的“自由”,反倒觉得无从下笔、无话可说了。对此大家无奈地表示如今的孩子生活太单调,缺少体验,自然也缺少话题。而学生对每周一次的随笔则敷衍了事,甚至有些厌烦,因此我们在第二学期结束了之前的无为而治,开始尝试着做点什么。

首先面临的就是起步阶段找不到话题这一棘手的问题。直接从生活中筛选、提炼素材对大部分预初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选择降低起点,通过由读入手、以读促写的方式加强引导与训练。上海二期课改新教材以容量大、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而著称,教材本身蕴藏了大量读写训练的资源,如课后的学习建议、单元综合学习等的练习设计都给学生们提供了素材上的好点子。与其漫无目的、为选材料而选材料,不如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写作训练设计,并结合阶段性的课文教学内容逐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掘自身的兴趣点和兴奋点。

比如课文《在那颗星子下》是舒婷一篇回忆校园生活的散文,语言生动形象,表现了少年真实可爱的心理,学生读后很有共鸣。教材中提供了这样一个课后训练设计:“文章为我们描写了有趣的学校生活,请你从自己的学校生活中,选一个生动的场景,把它写下来。”于是,我们尝试着利用课文阅读留下的热度,建议学生以此为话题完成周末的随笔并且作了一些简单的提示与指导。如对“有趣”、“一个场景”等关键词作了强调,为了避免节奏拖沓、东拉西扯,又建议构思时可将所写画面内容浓缩在一分钟内发生的事件。在之后的随笔中我们见到了许多让人印象深刻的文字,试举一例:

“嗒、嗒”,高跟鞋的声音传来,大家立刻把桌上的小说、零食收了下去,迅速拿出课本读了起来。老师进门时人人都窃喜自己动作神速。为了让早自习更加逍遥,快到点的时候,我们把教室门从里往外上上锁,并且发明了让我们颇为得意的暗号(所谓“暗号”就是先敲三下,停顿几秒,再敲五下,表示敲门的是“自己人”)。

这天,同学们像往常一样说说笑笑,好不快活!有了暗号的保护,大家更放肆了:有谈笑风生的,有吃零食的、看小说的。这时敲门声响起,仔细听后,是我们的暗号!第一排的小个子嘴里叼着根火腿肠,手里拿着本武侠小说,定定心心地去开门。门开了,人却定格在那里。侧身进来的居然是我们的班主任,小個子嘴里的香肠“吧嗒”掉在地上,可他还是忍不住喊了一句:“糟糕,有内奸!”

看得出学生们不是随便对付,而是比较用心地在写。因此与其让教材中的练习设计成为某种摆设,不如有所选择地加以使用,让课文教学与随笔写作遥相呼应、互相促进。当然,随笔不仅可以成为课堂阅读教学的袅袅余音,也可以成为课堂阅读教学美妙的间奏或前奏。一次,我在学生随笔中读到了这样一段文字:

如果去奶奶家时,闻到那一股独特的香味,那就一定是奶奶又在做烙饼了。每年奶奶都会做几次烙饼,每次都是从早忙到晚,做出一大篮子的烙饼,那时就相当于全家的节日。馋嘴的我和表妹就会守在厨房的门口,听着生的烙饼在油锅里“滋啦啦”地响着,等到第一锅烙饼煎好,奶奶刚把它们端出厨房,我和表妹就迫不及待地冲上去,全然不顾刚煎好的烙饼烫手,抓起一个就边吹边吃,热腾腾的烙饼的香味,夹着葱的香味,直冲我的鼻子。等到烙饼稍微凉了些,不烫嘴了,大人们也纷纷来品尝这美味了。等大家吃饱了,奶奶便把大篮子的烙饼分装在几个保鲜袋中,给她的大儿子家、小儿子家和女儿家每一家都装上几十个烙饼。我们一家三口也可以分到几十个,回家以后,烙饼也就成为了接下来几天的点心和早餐。早上,把烙饼蒸一蒸,配上一碗薄粥,薄粥的清爽与烙饼的香脆就完全结合了。

可惜,现在奶奶老了,做烙饼的次数也少了,家里除了奶奶也没有人会做烙饼了,这“手艺”也快失传了。明年暑假,我准备拜奶奶为师,学习做烙饼。

短短的一段文字既细腻生动又颇有意味,而此时正值要学习课文《稀粥南北味》,作者张抗抗通过在人生的不同时期、不同地方吃稀粥的经历折射出人世间的沧桑。因为对一些历史背景的隔膜,这样的作品对于六年级学生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总又有些东西是学生能够走近文本“将心比心”的:“吃”是我们最日常最物质的一种行为,但关于“吃”的记忆又往往与情感体验相伴。我在课堂上引入了这则由同龄人自己写的关于“吃”的随笔,一下子拉近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利用随笔帮助学生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使他们对这篇原本比较难理解的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课结束之后,学生们还意犹未尽,在之后的随笔中我们见到了《后街的天津锅巴》、《小吃伴我成长》等类似题材的小品。

这样的一些案例让我们更强烈地意识到阅读教学与随笔训练可以形成积极的互动。学生的随笔也需要更多的交流、更多的鼓励,哪怕是课堂上看似不经意地一提。当然,有时我们也不吝惜拿出课堂上的时间,定期进行专题交流,或全篇展示或片段呈现,做到随笔作业的及时反馈,让学生们的随笔拥有更多的阅读者、交流者,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写作热情。经过一段时间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随笔的写作兴趣大大提升,内容、样式也逐渐丰富起来,阅读面也逐渐由课内延伸至课外,触角也渐渐伸向书本之外,逐渐找到了选材方面的感觉,学着自己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如写停电之后的瞬间感觉、写在小区晨跑的全新体验等。随着学生随笔的不断成熟,我们一方面仍然坚持读写结合的引导,一方面也鼓励部分学生自由选材、自由发挥。

在对学生随笔进行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再一次意识到学生的潜能是无穷的,但有时候往往是我们的经验主义与放任自流的做法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那样非但起不到预想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另外,“修行”固然要靠“自身”,但教师的引导也必不可少。比起“指导”二字,“引导”二字可能更准确,引导预初年级学生进行随笔写作的尝试还很不成熟,然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读写结合,对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确是有一些积极意义的。

七夕-随笔写作 篇11

1. 采用身边之物,理解感悟,做到情真意切,不断丰富学生的写作源泉。

其实,写文章并不难,从幼儿到现在,这么多年的阅历,大至世界、社会,小到学校、家庭,每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理想和追求,也有各自五彩缤纷的色彩,天真烂漫的生活。这些都是同学们写作取之不尽的独特素材,只要拿起笔,“吾手写吾心”,写自己想说的话、你想象中的事,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就是一篇优秀随笔。

有位同学仔细描述了课间闲来无聊杂耍转钢笔的游戏,但笔者以为虽写的是一件小事,可是他把玩钢笔的细节描写得具体生动,突出了熟能生巧的主题,这比记流水帐好得多了。随即我进一步启发,如果能由此即彼展开联想,玩耍尚且要熟能生巧,那做其他事不更需要熟练才能“生巧”?这样一经点拨,学生从中受到了启发,原来这种小事情也可以写。随后我连续几周都推荐类似的写小事的随笔给大家点评,让学生领悟到随笔写的并不都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一个动作、一句话语、一点心情、一丝感悟、一缕情绪等,都是写随笔的良好素材,甚至可以从生活中、学习中悟出人生的道理。

2. 多读美文佳作,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动手写作的激情

于漪老师说:“阅读是吸收,吸收越丰富,下笔才会越有神”,那么如何将阅读与下笔联系起来?笔者认为应重视阅读课教学,拓宽阅读面,增大训练量。每周两堂阅读课单独开设,读的内容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采用专题阅读和自由阅读相结合的方式,教师作适当的点拨。专题阅读,即读老师推荐的精品和帮助学生选定的材料;自由阅读,学生读搜集或征订的有益书刊,要求每生都要做好摘记、批注,并有重点地选择某些自己想要学写的文章进行细心阅读。

有什么样的阅读趣味,便有什么样的写作风格。翻翻中学生的随笔,常常会发现,有的同学专写关于友情亲情的内容,夹叙夹议,情文并茂,让人为之赞叹;有的同学专写评论类的小短文,尖锐而明理,使人信服;还有的同学喜欢写神魔小说连载,这样的同学往往一发不可收,从头到尾,满本皆是。在肯定他们的同时,却也不由得为之担忧。第一,教辅书被排除在外,喜欢阅读课外书籍的人数与课外书籍的阅读量都在减少。现在,郭敬明、张悦然、饶雪漫等,都是青春派小说的掌门人,他们的作品,如《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樱桃之运》、《湖边有棵许愿树》都是排行榜上人气很旺的书。特别是时下流行的《诛仙》,令无数的男生为之痴狂,《恶魔之吻》则让许多女生为之痴迷。更何况有许多“书”,其实只是图画、动漫而非文字。第二,学生对经典的疏离正日甚一日,偏斜的阅读趣味已经养成。所以在具体写作时,还需要教师有意地引导中学生关心他人、关心天下事,培养敏锐的洞察力、明辨是非的能力,变封闭的知识结构为开放型的,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在随笔写作指导时还应鼓励学生作多种题材多种体裁的写作尝试,不以好之而常为,不以恶之而不为,真正提高写作能力。

鲁迅在《给赖少其》信中说:“文章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多看多练习,此外并无心得与方法的。”是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文学名著是优美的,美的事物和现象总是形象、具体的,总是凭着欣赏者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到的。特别是适合学生的文学作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诉诸学生的情感,能够激励学生,愉悦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用自己的心观察、感悟,真实、亲切、自然地流之于笔端,那就可能是成功的文章。

3. 运用赏识性的评价,让学生互相学习,互通有无,培养他们随笔写作的信心

每次作随笔评价时,应大胆鼓励学生,多作积极的肯定性的评价,通过师生互动找出学生成功的地方加以肯定、赞许。在肯定、赞许中,渗透写作理念、方法、技巧,如选材立意、联想想象、照应过渡、描写的巧设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在赞扬鼓励中掌握写作的方法技巧,提高写作水平。讲评面对全体学生,尤其是要鼓励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努力发现他们成功的方面,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片段,都加以肯定表扬。

笔者的主要做法有四种。一是选读随笔。每次随笔批改之后,挑选一些写得较好的在课堂上朗读,并适当点评。一次精当及时的点评,会让学生收获许多自信,并增强更好地完成下一篇随笔的愿望。二是出版《随笔选刊》。坚持每学期出二期《随笔选刊》,挑选写得较好的随笔,以手抄报的形式张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让大家都有机会共评共赏。结果是随笔被选上的同学觉得光荣,增添了自信和兴趣;没有被选上的同学,不甘落后,暗自加油争取下一次机会。三是推荐发表。将选中的文章向校刊或《春晓》等杂志社投稿。四是创作座谈。除了教师主导的活动外,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座谈,让写出好文章的学生谈创作过程,由于同学们在身份、阅历上的平等感,在语言的表达上更加容易相互理解,并从中得到启发。

教者切不可把随笔当作布置作文的领地,在题材、体裁、篇幅等方面加以限制,因其用心虽好,但局限了学生的思维活动范围,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思考力、想象力、表现力。随笔训练还是保持其“随”的特色为好,否则,会影响学生写作的兴趣,欲速而不达。另外,写随笔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写作水平,有的中学生把它当作倾吐心事的地方,可以理解,但不要使他们明确写作目的,把随笔和日记区分开来。

抒情随笔写作 篇12

冬天已经过去了,春天她还会远吗?瞧,那不远处的傲骨寒梅她也已经朵朵绽放在枝头,冷艳清绝,凌寒独自开放。那是冬日里最后的虔诚温馨告白,还是时光温润的痕迹里,卓然在守着回眸的一抹情深,一褶心动,这喜梅花儿开,痴痴等君来……

有位佳人,在隅一方。梅花,她清雅俊逸,娴静清幽,轻悄悄,笑盈盈,就这样在岁月匆忙搁浅间蘸满了冬情,布满了这新年的密语:春儿,她来了……

一种相遇,一笑倾城。红润的脸庞,芳香的气味,屈曲盘旋的枝干。早春的扉页刚被打开,这不,梅花她就雀跃般轻缀了疏枝,一抹酡颜醉红了一纸素笺,片刻开启了这新春的序章。嗅着这淡淡的花香,心中暗暗窃喜,不由挪动了脚步。那这朵朵春情,丝丝笑意,是梅花她在戏谑这缕缕未完的寒风,还是这喜庆的梅花她扼不住心底的暖,胭脂吐蕊,眉目传情,春光乍泄,千丝频弄小温柔,竟不由撩起心事,意悠悠。

凝眸成笑,“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一眸春情,一抹诗音。流年在时光的树上开花,岁月在年华的心中烙痕。温良的日子,清浅的时光,那这红尘深处,花开一缕香,悠绵的般若惊鸿间,是谁在指尖娓娓垂涎凝香?故事经年淡,余香意未幽,今宵别梦寒,又是谁心无杂念的捻字为暖,搓诗为情,着一笔月朗清风,踏一瞥云淡风轻,只为了这素纱半掩芙蓉面,一梦成痴却然已是千千年?

一种回眸,如诗如画。或许,这时光的脚步,抑或,这或深或浅的记忆里,都可在这一念花开间觅寻到那过往的温情吧。不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逐梦而去。倏尔,一枚温婉的情思就这样打破了这一直静静的涟漪。或许,这雪儿与梅花她更配吧。那这踏雪寻梅,又是何等的令人期待,著人向往。

谁知?果不其然,一场大雪愕然随梦而至。朵朵冷艳、瓣瓣柔香、缕缕幽芳的梅花不顾寒风翩翩起舞。轻叩季节的门扉,是这欣喜的梅花在给流年准备一个晶莹剔透的记忆,“梅花开了,我在花下等你。”还是这片刻驻足停留的梅花,她本想留一颗素心在尘世,任凭“梅枝摇曳,冷了旧词;花香纤纤,赋了心绪。”那这满腹心事的梅花她又湿润了谁?醉了谁的心房?是否又忘了这春已至……

“着意寻香不肯香,香在无处寻。”轻踏季节的流光,飞雪欣欣曼迎春。这无约而至的雪花,她又一次诗画了这季末的曙光。又或者,这一生所有的相逢都是温暖。那这脉脉温存的凝眸,她又氤氲了谁?光阴深处的重逢,雪梅相依,这诗中情,画中意,又是何人予?

触摸着梅花的灵动,不由的加快了脚步。落雪呢喃,暗香隐隐,情深痴缠。是雪儿,还是梅花?她又一次不小心搅了清幽,惹了眉眼,乱了思绪。是雪儿她不舍这尘世的味道吗?孰是这痴情的梅花一瞥惊鸿执着的在找寻那曾经的自我?那这滚滚红尘间,雪儿与梅花,是重逢,抑是擦肩,还是一次温暖邂逅的瞬间,凝望铸成了永远。“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念深深,情缱绻。漫步在梅花丛中,花枝轻颤,香气盈怀,撷影重重。乍暖还寒,恰是花开。是梅花她在痴等着雪儿,还是雪儿一直在盼着梅花。孰不料,此时,竟,“宣不成诗,曲不成调。”那这轻颤的悸动,不,梅花她的静,她的俏,她的万花丛中的一缕清幽,她那万里飘雪里的一抹映红,又从何处来,又将到何处去?是这浅梦易醒,只恐夜深花睡去,还是芳华一瞬,那萦绕在心房的暗香强烈感受到了这春的脉搏,春的生机,“怂”起了阵阵暖意?

然,这时,却又不知何人,落雨飞花,滴答弄弦,漫抚瑶琴,轻弹起了《梅花三弄》,曲调悠扬,回味不已。本欲折一枝寒梅赠与,但又恐惊了这份清幽。那这若干年后,卿又是否会了得这段青翠的记忆,念的这段昨日遗失的风情。

携梦而归。或许,这再寒冷的日子,也会因为梅花的点缀而变得生机盎然起来吧。瞧,这梅花,她深情,热烈,朴实美好。一缕淡淡的幽香,一酡浓浓的胭脂红,就这样旧尘涤荡尽,让春天行走在了心上,唤醒了这冬日里的眸光,将春情和笑意洒向了尘世。况味经年转,过眼云烟了。时间转瞬而逝,褪去了浮华,积淀了前行的力量。那这些柔和温暖的情怀,这喜梅花儿朵朵开,不也正是在指引我们走向这永恒的春天吗?

梅花,她是春的使者,她是冬日里的一抹生机,她更是那心底汩汩溢出来的温暖。又或者,我终是带着这满身的红尘走进这片梅林的。那这份撼动生命的懂,这缕冬天里的丝丝暖意,还有这流年里的倾情相遇,是梅花她在“踏雪寻梅”飘逸空灵的旋律里脉脉心语,攫取安暖,还是这份浅喜深爱的懵懂,那种相逢恨晚的怅然,这一指痴缠,眷眷心语,深情的在弹奏着这指尖年华。

上一篇:井冈山考察心得下一篇:建筑物保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