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教育

2024-08-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环境教育教育(精选8篇)

环境教育教育 篇1

这让我想起了一位校长。他是二战后一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后来成为美国一所学校校长。每当有新老师来到学校时,他就会给这位老师一封信,这封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集中营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人所不应该见到的悲剧: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妇女由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儿童是由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所以,我怀疑教育的意义,我对你们唯一的请求是:请回到教育的根本,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不应该造就学识渊博的怪物,或者是多才多艺的变态狂或受过教育的屠夫。我始终相信,只有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书写字算术的能力才有价值……

我想,作为教育者,要使学生具有人性的人首先是用自己的言行教他们永远不要伤害别人;然而反观教育群体,时有老师奸污学生、体罚学生等现象发生,何也?

当下的教育过分强调学生的发展,反而忽略了教师的自我发展。一旦教师离开了自我发展,教育就难以深入发展;教育之所以称之为教育,在于教育者首先是自我教育的人,唯有自我教育方可教育他人。

试问一些不讲诚信的老师如何教学生去讲诚信?不懂得感恩的教师如何教学生去懂得感恩?古人讲反求诸己,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追求的便是自我教育。

想起某年高考,由于学生要去另一所中学考试,我班学生由别班班主任带队,但晚上返校时一学生很委屈地跟我说:“某某班的班主任不让我们上车,她说先让她的学生上了,我们才上,我们都被赶了下来。”听了这话,我当时真不敢相信,但学生委屈的眼神告诉我,这是真的。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位班主任却是一名优秀班主任。这样的教育如何谈得上真正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只能是自私狭隘的人。

七年前福建《新教师》杂志卷首语栏目曾推出我的“一点教育”观:对于立人,我们可以这样概括,幸福一点、诗意一点、快乐一点、阳光一点、高尚一点、纯粹一点、无私一点、诚信一点、自主一点、自由一点、发展一点、个性一点。

“一点教育”观当初主要指向学生的,现在我以为更适合在教育者身上,让我们主动成为这样的人,方可把学生培养成这这样的人。因为我更相信教育是言传身教的。

而让我们感到危机的是,教育者并没充当好教育者该有的角色。比方说,现在一些学校为了迎合检查,教师公然作假,做假事、做假人、说假话,教育之瘤毒可见一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捏,与之俱黑。”若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成长,教育的土壤何其恶也。

教育,当让教育者自我教育,让我们主动成长。唯有如此,教育的源头才有活水,教育的清流才可润泽孩子,教育才能称得上教育。

作者:吴春来

环境教育教育 篇2

1 如何进行教育成功或者失败的判断

经过漫长的改革开放岁月, 我国已经和世界接轨, 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我国在教育领域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现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已经全面落实, 实现了教育大众化, 并且已经成为了位居世界首位的教育大国, 这就目前取得成绩来看, 我国教育已经算的上是非常的“成功”了, 但是在社会上还是有诸多人对其不满。目前人们最为关注的就是教育公正性与公平性, 这也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在我国人们普遍都觉得只有享用良好的教育资源才能够让教育获得成功, 但是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大部分人都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 这就导致教育不公的现象出现, 所以人们就觉得享用不到良好的教育资源就意味着教育失败。对此不难看出, 人们认为教育公平性是基于社会公平基础上的, 如果不能够拥有良好的教育资源, 那么在社会当中的发展情况自然也就是不同的, 这就导致不公平现象出现。不能享受良好的教育资源是个人以及家庭的不幸。

教育是为家国以及人民群众服务而开展, 同时还肩负着道德塑立以及知识传承的重任, 所以社会以及人民群众对于教育的满意程度是判断教育成功或者失败的一个最为客观的指标, 但是在理论上对教育指标分析, 我们分别要从外在向度以及内在向度两个方面来对其进行观察。

1.1 外在的向度

对于外在向度的观察相对较为简单, 主要就是通过一些市场调查, 收集具体的数据, 然而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考评, 另一方面, 也可以将我国教育发展的速度作为切入点, 将其进行比较, 经由我国教育历史以及国际教育的比较, 我们不难发现, 近些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并且还在继续以惊人的速度进行扩张, 并且人们配到教育资源也逐渐变多, 教育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 可见我国在教育行业的投资之大。综上所述, 外在向度对于教育成功和失败判断的客观指标就是:享有教育资源的充裕性以及可获得性。目前, 我国在这一方面所获得成就相当惊人。

1.2 内在的向度

对教育事业成功判断的内在向度具有三项指标:人们是否能够获得公平对待、是否能够保持对个人潜能的尊重、教育是否能够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但是这三项指标都带有很强的主观意识, 非常难以进行客观评定, 但是相对外在向度来说, 内在向度更具影响力。

(1) 人们是否能够获得公平对待。

公平往往不是绝对的, 而是相对的, 所以人们想要获得教育的公平, 就必须要在基于社会公平的基础上, 然而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想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还十分的困难。

(2) 是否能够保持对个人潜能的尊重。

这个问题相比公平对待的要求而言, 难度更高, 因为想要保持对个人潜能的尊重, 就必须建立在平等的上, 就目前我国的国情而言, 想要实现教育平等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3) 教育是否能够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

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是希望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然而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是重视智的发展, 而其他方面的教育力量相对薄弱, 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也是当下对于教育失败判断最为主要的原因, 对于这样的教育模式人们叫做“填鸭式”教育。

2 我国的教育焦虑现状

在我国教育焦虑的状况普遍存在, 具体就是指的担心孩子分配不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从而影响到孩子社会上的发展,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2.1 独生子女居多

由于计划生育的政策的实施, 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 这就使得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投资力度加大, 因为其高成本投入, 所以害怕失败的心理也就越严重, 提出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等等口号, 各个各样的培训班, 甚至是胎教层出不穷, 就形成了一种畸形的教育情结。

2.2 地域发展不均衡

由于我国经济资源分配不是很均匀, 就导致教育资源分配出现不公平现象, 然而这一情况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是行不通的, 这就导致教育竞争越演越烈, 使得处于竞争劣势的群体获得教育发展的机会越来越差。

3 社会参加教育治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 教育已经和社会的各个方面联系紧密, 虽然也提出了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理念, 但是其结果还是差强人意。

在当下有的教育甚至已经在向商业化转变, 严重的脱离教育本质, 目前由于一些重点院校的优势资源就是应试教育, 并且这些学校已经和当地政府利益精密结合, 要是一旦实行素质教育, 其优势将荡然无存, 对此就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 一般喊着素质教育, 然而却在推行这应试教育。事实上一些学校已经开始产业化教育, 比如:择校费、资料费、创建培训班、重点班、普通班等等, 这样就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 并且利用教育来创造经济效益是有害无利的。对此, 我们需要社会参与, 让其反映出社会诉求, 强化教育组织的自律性, 从本质上实现教育治理。

摘要:当下教育的成功或者失败可以从不同的层面上去衡量, 然而社会对教育的满意程度却是一个基本指标。当下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导致教育出现不公的现象, 另一方面, 也有教育机构逐渐将教育事业商业化, 这就要大大降低了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这样就会使得人们对教育焦虑, 并且出现一些急功近利的行为, 这不仅仅让我国的教育事业得不很好的发展, 并且还容易让学生走上歧途。对此我们需要对教育进行治理, 这就需要社会的参与, 充分发挥教育专业精神, 加强其自律性, 并且要彻底的摒弃教育功利主义, 从而实现教育的内在追求, 让教育本质得到体现, 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肩负起社会责任, 让教育走向成功。

关键词:教育失败,驾驭焦虑,教育治理

参考文献

[1]王洪才.教育失败、教育焦虑与教育治理[J].探索与争鸣, 2012 (2) :65-70.

[2]王安全.教育失败的人性理念及其修正[J].教育导刊 (上半月) , 2010, 3 (3) :5-7.

[3]宋园园.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大学语文教育滑坡的原因及解决途径[J].探索与争鸣, 2012 (4) :77-79.

[4]于海阔.教育失败与不教而诛——《青春禁忌游戏》不只是游戏[J].电影评介, 2011 (7) :111-112.

[5]何康.不要轻易判断教育失败——回应《小刺猬》[J].思想理论教育 (下半月行动版) , 2009 (11) :91-92.

环境教育教育 篇3

问:我的孩子在学习上一点耐性也没有,好几次都是做着做着就不耐烦地把作业本一丢,说:“老师要我们做这么多习题,我做到明天早上也做不完!”然后,不是起身吃水果就是上厕所。看得出来,他就是不想再做作业了。我很生气,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康馨

答: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可能会有如下反应:

1.“说的什么话!做功课专心点,赶快做!”

2.“老师布置的作业一定得做完,要有耐性!”

教导孩子学习要有耐性,需要智慧和方法。上述两种反应中的教训语气,很难让孩子培养出学习耐性。其实,家长可以有第三种反应。你可以对孩子说:“我有个主意,你做完6道题后拿来给我看看。”这种渐进式的完成作业的方法,不仅让孩子不会因功课太多而感到压力,还能帮助孩子培养耐性。

要说,孩子就是孩子。面对挑战,碰到困难,有些孩子很容易放弃,父母们常因此生气,并感到无奈。其实,与其抱怨孩子没耐性,不如着手培养孩子的耐性。

培养孩子的耐性不是跟孩子讲大道理,除了让孩子在游戏或运动中学习“等待”来磨炼耐性外,父母也应以宽容之心来对待孩子。比如,外出用餐,通常孩子吃得较快,他们不会像大人那样慢慢地品尝食物,或者边吃边聊,而是吃完饭后就坐不住了,到处乱跑,或者催促父母快吃。此时,父母不要生气、斥责或限制孩子的行动。有效的处理方法是对孩子说:“你不是带了纸和笔吗?趁现在有空,给妈妈画一张画吧。”从而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他感兴趣的地方,帮助孩子学习等待。

举一反三,父母在陪孩子看医生时,别忘了让他带本喜欢的书或玩具,以免孩子因候诊太久而失去耐性。父母在打电话时,为避免干扰,不妨让孩子做个生日卡片给外婆。父母带孩子上街购物,不妨给他一张清单,让他帮助自己找要买的东西。诸如此类的做法,相信聪明的父母们能想到更多。

此外,父母的以身作则也十分重要,如果父母连开车和做家务都显得烦躁不安或忍不住生气的话,那么,孩子自然也很难学会做一个有耐性的人。

自理教育要狠心

问:我的孩子不知怎么搞的,老要大人跟在他的屁股后面催着、喊着,他才懒洋洋地行动起来。从早上起床、吃饭、上学,到放学后做功课、洗澡、睡觉等,无一不需要我催促、提醒,甚至要大声吼叫才能完成。这简直让我烦死了!不过即便如此,孩子做事依然慢慢吞吞,有时还对我的催促装聋作哑,充耳不闻。对此,我苦恼万分。

李文娟

答:这是许多妈妈共有的困扰,妈妈们之所以成了“闹钟”妈妈,是因为她们给了孩子过多的不必要的注意力和服务,反而让孩子无法独立自主地生活。如果你不想再做“闹钟”妈妈,如果你期望培养出一个独立自主、有责任心的孩子,就需要采取一些策略。

面对孩子以不当行为来获得注意,妈妈应停止原先的不断提醒或唠叨,尽量忽视其不当的行为,不给予注意。但是,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你应该立即给予注意和鼓励,如“今天功课做得很快,我看到你很用功、很认真!”“早上不需要叫你,你自己就起床了,而且准时出门上学,我很高兴!”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孩子的不当行为会愈来愈少,适当的行为会愈来愈多。

同时,要使孩子能够照顾自己的生活,除了忽视和鼓励外,妈妈还可以让孩子面对自己行为的结果,如赖床的结果是来不及吃早餐就去上学或者上学迟到,做功课拖拉的结果是晚睡而导致第二天精神不佳等。

一位妈妈告诉我,她女儿总是赖床,让她格外烦恼。还有一位妈妈告诉我,她在天天催女儿起床的情形下,终于有一天忍不住大发脾气,质问女儿:“天天这样喊你,我真受不了!如果你是我的话,你会怎么办?”谁知,女儿悠悠地回答:“妈妈,如果我是你的话,我就不会管她,由着她。起床晚了,上学迟到,自然有校规和老师处理。”真是太棒了!这种做法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让孩子自己承担“自然的行为结果”。

许多研究发现,不只是青少年讨厌父母的唠叨,小学阶段的儿童也不喜欢父母唠叨。他们害怕爸妈开口闭口的“想当年……”更受不了父母的一堆大道理。其实,孩子在成长中自然会学习到道理,我们不要低估了孩子的能力。但是,父母总是忍不住地说大道理,且非要像念经似的多说几遍才安心。然而,多说无益。停止做“闹钟”父母吧!父母们,请放下忧虑,让你的孩子自主学习责任感,即使他会有一些错误和过失,不过请你放心,他会成长的!

安全教育要细心

问:前天一家人去商场购物,孩子的妈妈、姥姥在看衣服,我和孩子在一旁无聊地等着。突然,我想可以借商场环境教育一下孩子。“如果和爸爸妈妈走散了,你怎么办?”我问。孩子有点疑惑,赶紧上前一把抓住我的手。的确,商场里人这么多,万一孩子走丢了,如何是好?由此,我想到孩子的安全教育不是小事,尤其现在孩子放假或春节期间,父母必须加倍小心。请问,父母平时应该怎么教育孩子,才能让孩子在与父母走散时,把危险降到最低呢?

王鹏

答:总结平时的安全教育及其他家长的经验,提炼出以下几点友情提示,已经做到的家长们请继续绷紧安全之弦,没有做到的家长对照之后,可以加强训练,给孩子提前打好预防针。总结如下:

1.出门前要提醒孩子,一旦与大人走散,如果周围没有警察、保安或者工作人员,最好站在原地等爸爸妈妈,不能乱走乱窜。

2.不要害怕、惊慌,更不能哭闹。一旦哭闹,就会让坏人知道孩子和大人走散了,这样会更危险。

3.如果周围有警察、保安或者工作人员,最好在第一时间请求他们的帮助(让孩子认准穿制服的人),能够清楚描述自己的处境、状况,并提供家长的联系方式,或让工作人员帮忙广播寻找父母,请他们来认领。一旦联系上爸爸妈妈后,就要乖乖在服务台等候大人。

4.对于可疑的陌生人坚决不予理睬,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能要、给的食物不能吃,一定不能跟陌生人走(有些骗子会说要带孩子去找爸爸妈妈)。

nlc202309032309

5.在平时,教孩子记住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工作单位和姓名。这样有助于孩子在求助时及时找到家人。

6.平时可以通过绘本、动画片、视频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润物细无声,让孩子从中学会保护自己,分辨好坏,并适当地让孩子了解现实社会与警示案例,不可盲目相信陌生人。

7.父母带孩子去公共场所时,一定要牵住孩子的手,叮嘱孩子紧跟大人。

8.父母不得已要暂时离开孩子,一定要交代孩子自己去哪里,多久回来,叮嘱孩子别乱跑。

自尊教育别灰心

问:我常常感到孩子没脸没皮的,每次批评他之后,他一点也不在乎,有些时候甚至还有破罐子破摔的倾向。这让我很痛苦,也很焦虑。我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怎么会生下这么一个毫无自尊心的孩子呢?

吴静

答:孩子的自尊主要来自父母对他的评价,当孩子深感父母爱他又尊重他时,他的自尊便会迅速提升。很多孩子知道,虽然父母爱他,但未必尊重他。比如,当孩子与客人攀谈时,你可能会命令他不要多嘴,或者代他表达某种意思,甚至嘲笑他的幼稚和愚蠢……这些不明智的举动无疑会极大地损伤孩子们的自尊心。

建议你:

1.带孩子多做一些“平等”的活动,让孩子得到这样一个信息,在父母心中有他的位置,比如听他讲故事。不要小看这些小事,它们正是在孩子心中筑起自尊之宫的砖瓦!

2.帮助孩子学会“取长补短”:父母的任务便是当孩子可靠的同盟军。当他沮丧时,为他鼓气;当他遇到困难时,为他提供克服困难的“工具”,其中一个“工具”就是“补偿”——不仅让孩子看到自己的短处,还要看到自己的长处,绝不把自己看得没有一处闪光点。

3.为孩子在竞争中鼓劲:当孩子在智力、体质或外貌上“相形见绌”时,父母应帮助他在充满竞争的世界中学会适应,并勇于拼搏。孩子得知有父母作强大后盾时都会勇气倍增的。不过,在鼓励孩子勇于拼搏的同时,你也应教育他领悟真正的人生价值,很多时候,善良、正直、真诚,比成功更重要。

4.让孩子学会严于律己:处罚会不会使孩子灰心丧气?答案取决于父母处罚孩子的方式和动机。切记不要在众人,尤其在孩子的朋友面前处罚孩子,也绝不能将处罚孩子当做父母泄愤的手段。还要让孩子认识到,如果一个人完全不要纪律约束,那么他便没有人尊重。

5.别过于看重成绩:入学后,如果孩子成绩不理想,会使孩子很快就失去自尊。这时,如有可能,请家庭教师也许能助孩子一臂之力。要是孩子尽了全力成绩依然不佳,别训斥或讥笑他,原因很简单,人人都会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时候。

6.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成年人的许多能力,实际上是在童年时培养起来的,因而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具有与其年龄相适应的责任心,不能什么都由父母包办代替。孩子长大一点后,父母要多鼓励孩子“自作主张”。

【编辑:杨子】

环境教育教育 篇4

8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和通讯技术(简称ICT)的急剧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渗透到了社会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也影响到教育领域。它不仅为普通教育,也为各级各类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和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包括对远程教育的影响。

从对一般教育的影响来说,ICT的大容量和高速度能够储存和快速处理大量的信息,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得教师和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十分方便地获取所需信息。交互式多媒体计算机能够综合提供文本、图形、音频、图象、动画以至于电影和虚拟现实等多种形式的信息,使学生得以获得全面而真实的信息,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它不仅使学生能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量的最接近原意的信息内涵,而且由于多种感觉通道的信息加工,大大减轻了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信息转换方面的认知负担;它的交互性使学生与计算机之间能进行积极而频繁的信息交换,计算机在提供给学生大量信息的同时,还能不断获取学生的反应,监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其反应作出反馈;计算机还能对教学过程作实时监控与个别化教学,学生除了作出反应外,还能不断了解自己反应的结果,并能获得帮助和鼓励。此外,交互式多媒体网络环境中信息的组织形式呈非线性结构,知识呈现不再像书本那样是线性的、静态的、不可改变的,学生只能按照课程的原作者与教学设计者所设定的序列获取信息。在交互式多媒体网络环境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任务要求以及认知方式,选取各种形式的信息组织学习材料,组成各自不同的“课本”,并从中生成知识。这种教学情境,极为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发现、探索和生成知识,有利于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远程教学大大克服了教学在时间与空间方面的局限(这也是本文下面要重点研究的问题)。通过互联网络,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获取某一地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同类课程的数据库,远隔千里的师生或同学可以进行协作学习,学生甚至可以与知名学者和科学家进行交流。无怪人们把信息技术所引起的革命称为教育领域的第三次大革命。在教育史上,教育的责任从家族转移到学校和教师手中是教育领域的第一次革命;而印刷术的使用使教科书成为向学生传播知识的主要工具,这是教育领域的第二次革命;以计算机炽心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传递信息的载体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可以说是教育领域在新时代的又一次革命,或称为第三次革命。

ICT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在各级各类教育系统的广泛应用及其潜力的发挥,使传统教育愈来愈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信息社会对整个教育体系无论从目标到内容、教学方法到教学组织形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将促使传统教育体系和教育观念发生彻底的变革,同时,对远程教育的教与学的理论和实际也提出了众多值得研究的问题。下面结合远程教育的情况略作分析:

一、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不同媒体条件和不同的教学水平考虑不同的远程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教学目标的问题。未来社会对教学目标的要求与过去最大的不同在于未来的信息社会对公民在能力上的高要求。它要求公民获得以下一些能力:信息处理(组织、获取、操作和评价)的技能、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协作的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不仅是基础教育的目标,而且应该是匕首一教育的目标、远程教育的教学目标。学是在教学设计中要牢牢把握住的。然而,这些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并非在远程教育发展初期就被自觉地认识到,而 需要有一个过程。

众所周知,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ICT的发展,远距离教育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时期(参见李康,.3《中国电大教育》)

1.从80年代初,由于十年**所造成的人才断层,急需尽快培养大量人才。为此,环节展了以广播电视教学为主的大规模的传递和大规模的接受并加以辅导的传统教学模式。此时,教学研究的重点在于制作了由优秀的专家讲授的录像带。这种大规模的教师加媒体的教学传递模式确为解决当时客观上的人才短缺起了极大的作用,但是在教学观(目标)上还是因袭传统的教学思想。

2.随着客观上对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远教工作者开始注意在大规模的教的同时,还要注意学习者的个别差异问题,学习者在非课堂教学条件下的学习特点及其规律,包括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学习监控能力的培养,学习过程中的社会交流等问题;注意研究适应教和学这两方面的的特点来设计教学。教学研究的重点由只研究教的方面转为同时兼顾教与学两个方面。

3.90年代以来,由于以计算机为中心的通信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远教的传递手段日益多样化,远教工作者对于开放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认识日益提高,教学研究的重点移向学生。

这几个阶段虽然有一个发展过程,但是在远程教育中,目前可以说仍是这几种情况并存的局面。因为,事物发展总是不平衡,特别是所具备的技术条件的不平衡,使得以上三种情况目前事实上带同时存。例如,有些急需的大规模培训项目,目前仍然需要采用大规模的专家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有些地区则可以通过电话线路,进行有声的交互式教学;而一些条件特别优越的和行业则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设备,如电话线或互联网络,实施面对面的实时交互式远程教学,并以电子通信为辅。让边远地区全都使用互联网络进行教学,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应该承认当前远程教育发展的实际差别和不同水平,不能以一种条件下的远程教学规律取代各种不同条件下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条件设计教学。技术条件差,并不意味着必然要采用传统观念和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技术条件好,如果观念不改变,也可能走老路。关键在于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

要根据远程教育的教学目标、远教学生的特点以及结合所具备的媒体条件来设计和选择教学方法。即使是在大规模的以教师加媒体的传递条件下,在只有单向传递没有交互作用的条件下,教师也不应该再象以前那样直接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出现,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在精心设计的学习环境中进行探索,在此过程中获得并建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要做到讲解本身生动有趣,有启发性;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整个教学过程的各环节的配合,如辅导课、自学和讨论等环节,以培养学生自己理解和建构所学知识,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来设计教学。这些环节在远程教学中,比起基础教育的教学来讲占着更重要的地位。辅导课是电视课的延伸,它以辅导教师与学生的面对面的讲授弥补电视课交互作用的不足,这是当前远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它又必须从属于电视课,作为其重要的补充(参见蒋建新,.10《中国电大教育》);此外,如何指导自学和如何组织讨论等环节,这些都应该在教学设计时通盘考虑(参见尹炎,1996.2《中国电大教育》)。又如,在具备双向交互作用的条件下,无论是通过电话线还是通过互联网络,教师又应该如何利用这种先进的技术条件发挥其多重角色的作用?比起单垧的传递模式而言,双向交互作用的技术更有其优越性。但是,它也存着与其他教学环节的配合问题。笔者曾经为江苏电大的教育技术学的学位班讲授教育心理学课程。当时教学虽然具备了通过电话线的双向交互作用的技术条件,应该说比起单向的电视教学的传递条件要好得多,但是,学员们普遍反映,只有通过最后的面授辅导,才真正对该学科有深入的理解。这些看法,一方面反映了各个教学环节配合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使我检讨自己最初缺乏对这种技术条件下设计教学的特殊性的认识。其实,最重要的还不是技术条件,而是对远教中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特点以及师生关系的认识,是教育观念的问题。

二、远程教学中如何考虑学生特点

传统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而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新的学生观则认为,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成人教育,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总是在他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其对新知识的意的理解并发展其认知结构的。在以自学为主的在职远程教育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的特点更显突出。在远程教育的教学设计中,与基础教育一样,都必须考虑学生特点,如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学习基础)和不生的个别差异等。问题在于如何分析和认识远教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和学习特点。

1.远教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了适应越来越高的社会要求,目前我国远程教育从层次上讲,已经从80年代初的大学专科教育,扩大到专升本和研究生水平的学位班;人涉及的专业范围来讲,也越来越扩大。这是因为,一方面,社会上各企事业单位对工作人员撑历要求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强,致使对继续教育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而远程教育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远教学生的学习动机看,他们既有为了得到学位或学历证书以满足社会上对资格要求的外部动机;也有为了充实和提高自己以适应工作需要的强烈的内部动机。笔者从江苏电大学位班教学中深深体会到这一点。学员们每周末用三天时间,放弃休息以及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不辞辛苦地从全省各地区集中到省城进行学习,这种精神是极其可贵的。针对这种动机特点,教学设计中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充实性和实用性,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满足,体验到学习的收获从而使其内部动机得到更大的增强;另一方面,也应该有必要的作业和严格的评估测试要求,并给予及时的反馈,正确运用外部动机以促进其学习。

2.远教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学习基础)。一般说来,远教学生都是在职学习,他们有一定的文化学习基础,但是已有知识往往比较过时或不能适应当前实际工作的需要;他们在其工作领域中积累了一定的实际经验,甚至有非常丰富的经验,这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极其有利的基础。在他们的实际工作中,也积累了一定的自学经验,尤其是在职教师,其自学能力和学习上的自我监控能力往往胜过全日制学生。但是,他们存在着比普通学生更大的差异,例如年龄差异、学习基础的差异、环境因素的差异(工作和家庭生活负担情况)、学习时间的多寡,等等(参见赵建新,.12《中国电大教育》;高文浩,1996.7《中国电大教育》)。如何针对这种极大的差异,在有奶的时间内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取得最佳学习效果?为此,对他们的辅导要求和教师的支架作用应该更高、更有效。这些因素都晨教学设计时应予重视的问题。

3.远教学生的自学。在远教学生的学习过程吕自学占据自重要的比例,如何根据他们的学习辨认式上的个别差异,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自我计划和自我调控作用,对于其学习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友爱见尹炎,1996.2《中国电大教育》)。这是一个尚待探索的领域。在心理学的研究中,皮亚杰划分儿童认知发展阶段。他认为,有人即使发展到了成人,还是达不到形式运算的水平,有些认知心理学家在研究元认知时(人们对其认知的认识,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计划和自我监控都是属于凶认知研究的范围)认为,不是人人都能具备元认知的能力的。但是,成人学习中,如果能针对学习方式的个别差异,着力于培养学习学习中自我调调控能力,将会大在地提高其学习效率。

如上所述,远教中的学生特点是非常显著的。如果教学中能针对这些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远程教学中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扬长避短,就能实现有效教学,发挥远程教学的优势。

三、远程教学中教师如何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和支架作用

教育随笔写作:为做教育而做教育 篇5

昨夜,从六点到七点半,在电脑上翻看一个又一个文件,细数着一个又一个专题教育,开学的第一周,乃至第一个月,对于学校而言都是异常忙碌的时日。

除去正常的教学活动之外,开学的第一个月,照例是学校的“安全教育月”、“法制宣传月”,今年开学第一天是3月5日,学校还要进行“学雷锋月”的一些活动,3月8日感恩教育活动,还有在愈来愈重视绿化和环保的今天,“3月12日植树节”一定是要举行一些活动的,“4月5日清明节”的“祭先贤”以及“踏青”活动,一定也要安排在第一个月里进行,如果安排在节后进行,就失去了活动本身的教育意义。

其中“安全教育月”里要开展的活动,除了营造好宣传氛围之外,还要出一期黑板报,制作版面、包括交通安全、食品安全、防火、放电、防踩踏、,要举办手抄报比赛一次,要召开专题讲座一次、安全测试一次、安全演练活动一次、班级主题班会若干次、要求学生登录安全教育平台若干次,观看安全教育视频和网络测试。

“法制教育月”里,依旧要宣传,出一期黑板报,制作版面、禁毒教育宣誓签字一次、“小手拉大手”活动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生守则》和《三字经》背诵检查、绘画或者手抄比赛一次、召开专题教育讲座一次、法制测试一次、班级主题班会若干次。

“学雷锋月”里,除去正常的学校教育之外,至少要进行“校园卫生我维护”活动一次、“走进社区乐于助人”活动一次,还要家校结合,让学生在家帮助父母做家务。

3月8日感恩教育活动里,要为母亲制作精美贺卡、写一封信、帮助父母做家务、还要召开主题班会一次。

3月12日植树节,要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开展“我对小树(小草)说悄悄话”活动。

清明节放假前夕,要举行外出踏青活动一次,要举行“清明祭先贤”主题班会一次,要举行书法比赛一次、要讴歌英雄征文比赛一次。

林林总总的各种活动,已经占据了开学第一个月的整个时间。

“安全是教育的根本保障”,在学生安全的教育上,任怎么折腾都不过分,只有身体和心理都健康的孩童,才是一切教育的根本。

教育的本质就是“育人”,对待学生思想品质的教育上,任怎么折腾也不过分,让学生做一个讲道德、有品行之人,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春芽

可教育,也应该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

张文质老师说:“教育是慢的艺术”。既然慢,就如同和风细雨,而非雨疏风骤,需要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需要去慢慢渗透、给学生消化的过程、领着学生去慢慢享受整个教育的美好与奇妙。

希望与成长

陶行知老先生,更是把教育比作农业,那就需要在播种之后,精心地浇灌、施肥、除草,然后静静地等待,等待种子发芽、成长,硕果累累。教师更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有温度的环境,有着适合种子发芽、生长的湿度与温度。

简约

我相信,任何教育,都想以“美好”为最终目的,但倘若蜂拥而来,让人应接不暇,就很容易落入为“做教育”而做教育的俗套。

环境教育教育 篇6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内容摘要:面对21世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建设和谐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新观念,它蕴涵着政府如何实现均衡发展、规范办学体制、以及学校管理者、教师及教育改革的和谐,只有教育和谐了,才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和谐教育质量

面对21世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当今教师迫切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和谐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只有和谐的教育才能造就出社会需要的各种和谐发展的人,只有教育和谐了,才能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当前着力构建和谐教育,大面积提高我县教育教学质量,可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应对策略:

一、政府宏观调控,实现均衡发展,体现公平教育

我县教育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优质资源的均衡发展问题。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接受优质教育不仅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是改变自身或家庭命运、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途径。加快我县教育均衡发展,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质量教育的要求,特别是为社会弱势群体如下岗职工子女、农民工子女也能提供平等的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使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得到切实维护和保障,确保社会主义教育的公平、公正,既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实现均衡发展的关键在政府,政府要切实承担起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教育办学的主体是政府,学校的校舍等一些硬件设施的投入是政府的责任。政府应采取分区域规划撤并、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从政策上、制度上采取措施,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政府当前在教育的投入上,要加大对非重点但却是保留学校的扶持力度,因为弱势群体的孩子往往在非重点学校占了多数,只有坚持向非重点学校倾斜,才能缩短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办学差距,保障弱势群体也能享受优质教育的权利。在政策导向上,建立合理的资源配置机制,弱化或不实行重点学校教育资源优先配置政策,不再把有限的资金、教学设施和素质高的教师流向重点学校和已经规划撤并的学校。在办学条件上,政府要努力将区域内的每所保留学校都建成标准化的学校,使每一所中小学拥有大体均衡的物质条件和师资队伍,且缩短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老师收入的差距,从而给每个学校搭建一个公平的竞争舞台。另外,就我县而言,目前只有一所初级中学,是不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的。随着荣昌的跨越升位,荣昌城市环境的改变,也吸引了大量的外地人到荣昌投资、居住。这些“外来妹”的涌入,也带来了相关的问题。比如他们的孩子面临的教育问题.本来都已经超负荷的荣昌初级中学还能顺应历史的潮流吗?所以我认为还应该再建一所初级中学,不然,现在的荣昌初级中学人满为患,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如果我们的政府能够采取以上有效措施,促进区域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保证有限的公共教育资源的公平性,改造和消除薄弱学校,关注弱势群体,办好每一所中小学校,为每一个学生享有基本均等的受优质教育机会创造条件,相信就会解 1

决我县择校问题。同时,优质生源均衡分布在不同学校,原非重点学校现有了好的生源,必定大大调动这些多数非重点学校老师的教育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大面积提高我县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必将提升我县整体教育水平,学生家长满意了,我们的和谐教育局面就会逐步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构成。

二、规范办学体制,改革招生办法,体现公平竞争

我县荣昌中学、玉屏小学都是有悠久办学历史、有较高教学质量、有优秀教师队伍,在老百姓中有良好口碑的好学校。这些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都是由于地方政府长期培育、重点扶持、财政重点投入,才成为莘莘学子向往的殿堂。它们引发了我县严重的“择校”现象,加重了老百姓子女读书的经济压力,某些成绩不佳的学生可以用钱“买”进这些学校,在老百姓眼中教育成了富贵人的天堂,这是多么的不和谐,必将引发社会矛盾。另一方面,导致其他普通高中优质生源匮乏,戳伤老师积极性和教学热情,生源的优劣不同,又必然导致校与校竞争不和谐,才会出现“抢生源”的现象,这必定会成为教育发展的阻力。镇街中小学也一样,他们明明已经生源充足,却还是对其他学校的学生照收不误,于是就出现了镇街中小学大班额的现象,加剧了校际差异,导致一些薄弱学校生源严重不足、师资超编或优秀教师流失严重,某些薄弱学校甚至面临生存危机,这很难说不影响和谐教育的构建。

在教育发展的一定阶段,通过重点发展的模式,固然可以集中精力,办好一些窗口学校,并且通过窗口学校带动其他学校的发展。但过度的倾斜政策,使重点学校鹤立鸡群,人为地拉大了一般学校与重点学校的差距。也在广大的青少年心理上抹上人有三六九等,进重点学校的是好学生,进非重点学校是“垃圾学生”的阴影。在社会心理上每个人都想让自己或自己的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从而对重点学校趋之若骛,对薄弱学校避之惟恐不及,使重点学校的“成功”建立在薄弱学校的“失败”的基础上。实际上,薄弱学校接受了那么多弱势群体如农民工、下岗职工以及家庭较复杂的孩子,教育教学的难度是相当大的,薄弱学校的校长、老师是相当难当的,他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薄弱学校起到了社会发展的平衡器、稳定器作用。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改革招生办法,要从行政上、政策上、制度上采取措施,让它们与其他普通高中、初级中学公平竞争,在义务教育阶段坚决坚持“就近、免试入学”的原则,坚决不办各种名义的重点初中、重点小学。坚决制止乱办班、乱补课、“卖学生”行为。但本县实际情况却是,有些学校校内或者周末依然存在补课现象,而靠增加学生学习负担而取得“好成绩”,不但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滋长了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不正当竞争”:你补一天我就补两天,你一天上六节课我就上八节!你占了美术那我就音体美全占!很多时候,学校的补课成了让学校心理平衡、心里踏实的一种举措!再者虽然县教委三令五申不准优秀生源外流,可有些教师就敢冒天下之大不为,出现“卖学生”的现象,每年都有那么多“精英”流失,这也是我县教育水平不够高的原因之一吧,教委必须下狠心制止这些行为,取消重点初中、重点小学,体现学校公平竞争,构建和谐教育,我县教育教学质量必定大面积提高,我们的教育必定在更大范围、更高程度上让人民群众满意。

三、提升校长能力工程,实行“中小学校长职务级别制度”。

校长是学校管理的中心人物,要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校长是关键。作为一名中小学校长,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学历教育和从事学术研究、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还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有教学和管理的成功经历;

2、有熟练的领导、管理和

激励技巧的实绩;

3、有精力、积极性的战略眼光;

4、对学校需要和社会需要有敏锐的感受能力;

5、有良好的交际能力;

6、能够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使骨干教师队伍得到充实。所以教委在选拔任用校长时一定要慎重。选定后加大“校长能力提升工程”,对校长实施各类培训。而实行“中小学校长职务级别制度”就是对校长能力的一种考验,“校长职务级别制度”是指通过考评校长的教育思想、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工作、校长素养、学校管理业绩等方面,给予校长相应等级的职称认定。按照中、小学两个系别,将校长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初级共六个级别。校长们的工资将由固定工资、级等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四部分组成,把校长的级别、收入直接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等全面挂钩。县教委将成立专门的中小学校长职级考评委员会。校长职级考评的评定全部实行“打分制”。如“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得10分”“小学近三年毕业考试及格率达100%、98%以上、95%以上分别得40分、30分、20分”“考重点率有提高或完成目标任务、高考本科上线率有提高或完成目标得30分”等等。每个校长级别确定、任期考核时,学生和家长也有发言权,考评专家组将召开专门的学生座谈会和家长座谈会对校长打分。此举能有效地促进城区学校校长与农村学校校长之间的流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培育优质教师队伍,实现“名师”共享。

构建和谐教育,目的在于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把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因素优化组合,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才。和谐教育的目标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而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质量必须要培育出优质的教师队伍,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

1、首先必须积极推进我县的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培训、学历提高、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素质,使每位教师都树立起现代教育价值观、教育质量观、教育法制观和教育管理观,并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每位教师应该具有教育公平的理念,新课程理念,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意识,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公平而热心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做到教育好每一个学生。而各级各类学校每周必须加强学习,假期的政治学习不能流于形式,由县教委和镇管理中心督查。对于师德师风确有问题的教师,县教委必须严加惩处。

2、要切实搞好我县的名师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评聘名师时,不能只看他在本校本班带出几个学生获奖(他是重点学校重点班就不足为奇),而应看他是否有全局观,对全县整个学科有贡献,如老师普遍反映好,科研论文、课题成果有推广和参考价值等,且其必须有奉献精神,为我县的新一轮课改探路立标。名师必须定期、轮流到薄弱学校示教、挂职,实现“名师共享”,让名师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使更多的学校、更多的学生享受优质的教育。

3、取消考调,建立教师、校长定期轮岗交流制度。请领导们调研一下吧,城里有些学校看起来缺编,但实际上还有一些教师在“待岗”,为啥要浪费资源呢 ?何不利用好这些教师呢?偏远地区学校缺编,而城里学校又在“超编”,把乡镇的优秀教师调到城里来,那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何年何月能提高呢?这不是又在加大城乡教育差距吗?我认为,不但要取消考调,县教委还可实行县域内的教师统一调配制。凡是在一个学校工作满六年的年轻校长、教师实行城乡互相交流,而且规定必须在另一所学校作出贡献的,方可再交流,对乡村教师再加大补贴,这样或许能促进大家的积极性,缩小城乡差距;同时实行教师引退制,就是像2003年那样,对达到一定年龄的教师,让他们提前离岗,因为这些人在学校大部分会其反面作用,学校管理有难度。然后面向社会招考,补充新鲜血液进教育战线,这样既解决了社会就业的压力,又减少了学校的矛盾,促进了整个教育的血液循环。

五、深化教育教学方式改革,加快中小学课程和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课程特点以及自身特长,形成特色。大胆试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并以此为突破口,深化各项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加强教科研活动,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搞好“数字校园”建设。要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除继续加强常规管理外,根本的出路就是教育科研,尽快在学校形成学教育,学科学,搞研究的良好氛围,通过管理和科研两条渠道,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上档次,上水平。县教委设立教科研专项资金,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必要的资助,同时每年对在教科研中取得显著成果的教师,予以表彰和奖励。学校要按照县教委对“数字校园”建设的要求,继续大力实施“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教育信息共享、教改成果共享和名师名校资源共享,以教育资源共享的新形式缩短校际差异,实行均衡发展策略,加快构建和谐教育,大面积提高我县教育教学质量。、让“绿色校园”、“人文校园”发挥作用。学校要按照县教委要求构建和谐优美的育人环境,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艺体活动,给学生发展个性、展示特长提供广阔的舞台,达到人与环境人与活动的和谐,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六、改革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绩效考核办法

县教委要进一步研究教育评价的思想、理念和策略,积极构建并实施行之有效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多元化发展性评价,建立多把尺子和度量衡,坚决摈弃只按学生分数评价师生的办法,树立新的质量观和评价观,加强研究学生品行养成教育的实践策略和评价办法,真正让评价发挥杠杆和导向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和终身发展。各校要在县教委的领导下,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办法,真正发挥绩效的作用,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大面积提高我县的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我们必须从大局着眼,小处入手,广泛征求民主意见,体察民情,关心民怨。切实把利益放在公众的渴求上,放在教师的积极性上,达成人心所向,和谐共振。相信大家携手进取,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创建和谐教育特色学校为抓手,狠抓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学校办学品位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一定会把我县教育谱写得像一首优美和谐的歌,唱响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

参考文献:《教育新理念》作者:袁振国教育科学出版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学习导引》作者:陈旭远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师文汇百科知识》作者:李刚

环境教育教育 篇7

目前,有些学生在生命、生存和生活方面的认知偏差,漠视生命价值、生存能力低下、生活方式亚健康的现实,凸显出对学生进行生命、生存和生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体育教育手段使学生认知生存的内涵及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在成长过程中将个人幸福、家庭幸福、团体幸福、民族幸福、国家幸福、人类幸福自然融为一体,实现人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体育运动与三生教育的延伸和衍生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针对当前学生体质的持续下滑尤其是学生生理机能和运动素质的下降提出了若干实施意见:“实施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春冬季长跑,建设校园体育文化,大课间体育活动”。这些举措无疑旨在提高学生健康成长做出的努力。但在活动实施评价过程中只注重提高学生的量化指标,对学生基本的生活能力,生存等能力的教育却未能进行有效评价,疏忽了情感上的教育和启发思维的教育。

体育教育是实现三生体育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体育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去面对、克服、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境和难题。如2012年北京特大洪水,洪水把车甚至矮小的房子都淹没了,唯有部分高高的大树还挺拔着,有些人就眼睁睁地看着大树挺拔,而自己被洪水冲走吞噬。如果遇到这样困境的人,具备攀爬或者游泳的基本生存能力,就可以延长被救助的时间或实施自救。许多调查研究表明,许多疾病或人的死亡与心理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心理情绪低落者会致使很多疾病生成和加速死亡,而体育锻炼能够缓解心理压力,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促使人体健康成长。

生命和谐是体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不仅给人身心健康,且能够给社会带来更多的美[4]。运动中,不仅展现了身体美、技术美、战术美、精神美、人文美、和谐美等生命因子,也体现了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体育教育中,教师教授学生怎么去追求和谐,怎么去学习和谐,可以在体育运动中体现。尤其是体育竞技,激烈的竞争,但是这种竞争是和谐的竞争,是追求生命和谐的象征。中美著名的“乒乓球外交”,奥运会的口号,均赋予了追求和谐而奋斗努力的精神。众所周知,生命的宝贵,生命的脆弱,身体是生命的一部分,所以肩负着身体教育的体育教育,对生命的教育密切相关。

生命和谐度,是人生追求的重要目标,幸福的重要基础,同时又与社会和谐有着分不开的联系。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乃在于全体人的幸福,当然包括一切社会成员的生命健康和应有价值的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生命和谐是整个和谐理想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社会成员的生命和谐,也是创建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个体生命的和谐度缺失,在道德自我约束下,易于引发个人对于社会,对于环境的非理性的冲击,常常会引发忧郁的、病态乃至于仇视的眼光看待社会和周围的环境,对社会和环境作出不理性的行为,导致做出与社会和谐的目标背道而驰的举动。因此,增进生命和谐度,无论是对于社会的和谐,还是个体生命的健康与价值,都是十分必要的。

“三生教育”是以人为主体的教育,是对人的生存环境,生存条件,生活质量和生命负责的教育。罗崇敏先生说:“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使人走向幸福”,客观地说,“三生教育”并不是教育理论创新,而是对教育本真的一种回归,所以三生教育就是一种教育本真的回归。对教育回归的教育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部艺教委专家周荫昌教授这样说道。

2 学校体育的目标与三生教育关系

三生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学校体育的目标[5]是增进学生健康,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形成运动的兴趣和锻炼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提高部分有特长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2.1 三生教育是体育教育的深层次的体现

增进健康与生存,生活和生命息息相关。健康被人们视为生存能力强,生活质量高,生命长寿的状态。持续有效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增进学生健康,而且能改善机体的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和适应性,提高机体神经、体液和生物节律性,从而促进循环机能、呼吸机能、物质与能量代谢、肾脏机能、内分泌机能、感觉与神经机能的发育和完善[6]。

2.2 掌握运动技能是生存、生活和生命的延续

人每天无论是通过徒手、器械或工具都离不开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和灵活性的运用,从吃、穿、行、乐的生活都离不开运动。基本的生存能力来自于技能的掌握,有了生存能力,才有生活和生命的论述。在体育技能的掌握过程中,首先是通过动作的纠正,从泛化、分化、巩固和自动化的过程转变,这种技能的学习,不仅仅是某个体育运动项目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更是为了将来生活和工作的生存能力储备而学习。在生活和工作中储备更多的运动技能,激发和提高运动技能,让人生在走、跑、跳、投中突显优秀,提高适应社会和坏境能力,提高生存保障,从而改善生活态度,提高生命质量。

2.3 体育运动是生存、生活和生命的需要

体育锻炼能够促心理健康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决定一个人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7]。人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交往能力、适应能力,是人体健康的2/3。通过中长跑体育锻炼,中长跑的形式进行体育锻炼,艰苦奋斗,不仅是对提高学生吃苦耐劳,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挑战,也是对学生心、智、体、能的磨砺。坚定的毅力等有积极作用,在兴趣爱好项目中,轻松愉快的活动不仅能减轻生理和心理负担,而且可以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无论是在对抗项目中和在还是集体项目中,通过团队合作,增加队友之间的默契配合,相互交流沟通,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增进师生之间,因此在增强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机体的适应和生存能力,对改善人的生活和提高生命质量有着积极作用。

3 将三生教育融入体育教育的方法及其途径

三生教育的目的在于教育青少年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珍爱生命,认识三生教育的本质、理解其意义、创造生命的价值,而体育教育是实现三生教育的重要载体与途径之一。在体育教育中融入三生教育必须结合生存,生活生命和教育的特征与目的,结合影响体育教育的因素,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及教学策略等具体情况展开。

3.1 从战略层面重视将三生教育融入体育教育中

一是要重视体育教育融入三生教育;二是要重视将三生教育融入体育教学改革之中,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价值观和传统教学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了“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辅之以配套政策措施,体育教育和生命教育从战略上予以高度重视。

3.2 切实将三生教育纳入体育教学计划和考核中

在体育教学中要结合学校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师生互动优势,以人为本,通过开展关于生命教育的专题教育、课外活动以及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学生运动技能之外的精神世界,拓宽渠道,改革体育教学方法与模式,生动活泼的开展体育教育,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使得体育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得以贯彻实施。

3.3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首先,对教师队伍进行业务培训,了解、领悟生命教育的内涵和本质,同时有针对性的进行生命教育的课题研究。其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加强对体育教育和生命教育的政策支持,加大财力支持,保障教学场地、器材等基本物质条件。

摘要:结合“三生教育”教育观与体育的教育价值分析,研究学者普遍认为“三生教育”是加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助推器,是实现社会与生命和谐教育本质的回归,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从体育教育的特殊性出发,探索“三生教育”教育观下体育教育的方法及其途径。

关键词:三生教育,体育价值,实现途径

参考文献

[1]罗崇敏.生命·生存·生活[M].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8:1- 38.

[2]郑锋,代春玲.大学生体育与健康[M].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0,7:1-29.

[3]耿培新.体育与健康[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6:1-51.

[4]李红.体育的美学价值与陶艺教育——兼论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1):76-81.

[5]兰亚强.新世纪学校体育功能和目标的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 2001,5(4):63-64.

[6]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2002.

环境教育教育 篇8

关键词: 教育技术专业 教育实习    问卷调查    实习基地

一、教育实习的重要性

教育实习是高师师范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学校培养合格教师的重要途径,也是师范生从学生角色转变成正式教师角色的重要环节,这一重要环节既是学生教学生涯的起点又是他们专业成长的关键。如果将师范院校比喻成教师培养的工厂,教育教学活动就是一道道生产工序,教育实习就是工厂成品出厂前的检验工序,对培养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帮助形成教师的个性品质、巩固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业思想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生在学校学到的大都是书本上的、分散的、间接的知识,要让这些知识被理解,变成直接知识进而形成一个知识群或适合教学要求的合理知识结构,就必须反复不断地进行实践应用。教育界普遍认为教师教育是一种实践性知识教育,教师应该着重教学实际工作中的“摸爬滚打”和“师徒相授”。

教育实习的内涵界定:教育实习指师范院校根据培养目标和任务,在实习指导老师的统一带领和指导下,到实习学校从事教学活动,担任班主任工作,参加教学研究活动和教育行政工作,等等。

二、我校教育技术专业教育实习的基本状况

我校教育技术专业主要是面向基础教育学校培养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为加强准教师和基础教育的双向沟通和联系,培养学生的从教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我校教育技术专业的教育实习工作安排如下:整个教育实习包含两部分,一是一到两周的参观或见习安排在大学一年级进行;二是集中教育实习,安排在大专第六学期,时间是八周,一般安排在毕业前夕进行,主要内容包括参观、试教、班主任工作、学校管理工作等。

三、我校教育实习质量的影响因素调查

本次调查,我们着重关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四大基本问题,即实习生的基本状况,教育实习基本过程,实习生主体和教育实习指导老师。

调查方法上,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和座谈访问法相结合。我们设置了《教育技术专业教育实习现状调查问卷》。

从实习生和带队指导老师的角度,问卷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调查:(1)教育实习开展之前的准备工作;(2)教育实习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3)实习情景对教育实习的影响;(4)学生对教育实习的认识在实习前后的对比;(5)实习生的教学能力和实习学校期望度的差异问题;(6)实习生参加完教育实习后的收获状况;(7)实习生对教育实习的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和实习形式的期待;(8)师生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认知和理解。

我们利用电话访谈和实地座谈的方法,与实习带队指导老师、参加教育实习的学生、实习单位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了解他们对教育实习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教育实习各个参与方对于实习的期望。

按照实习指导要求,实习指导老师每周两次随堂听课,了解实际小学信息技术课课堂情况,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的软件和硬件状况、教师上课的情感、态度、知识和技能等。

四、调查结果分析和建议

调查结果表明,我校在教育实习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存在以下问题。

1.教育实习准备阶段存在的问题

教育实习准备阶段的工作容易被忽略,准备不足。调查结果表明,参加教育实习的师生都认为在正式进入实习学校之前有必要开展实习指导方面的课程,为学生接下来的实习做好各方面准备,包括知识准备、技能准备、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所以学校在开展实习工作之前,要为学生做好必要的教育和督促工作,让学生了解小学信息教育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调查发现,大多数同学认为在教育实习当中,自己的信息教育技术实践技能、电教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网站的建设和维护能力较弱。同时,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以实践教学为主,实习生在课堂管理、师生沟通、课堂语言能力和课堂板书方面有很多欠缺。

实习准备工作要提前一个学期开始,从思想准备、物质准备、知识准备和技能准备四个方面开始指导性课程。首先,从思想上端正学生的态度,既不过度紧张又不掉以轻心,信心满满地参与到教育实习当中,让学生明白自己是第一次站上讲台,在教材、学生、教学情况都不熟悉的情况下,必须认真地下一番工夫做准备工作。接下来,在物质准备方面,主要指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习岗位要求,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物质模拟条件,从相关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前沿理论和技能重点、微格教室到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使用方法。知识准备指学生既要熟悉掌握信息教育技术专业的知识,又要了解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教法方面的知识。信息技术专业知识解决的是在工作岗位上教什么的问题,而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教法则是解决如何教和怎么教的问题。技术准备方面,强调师范生的板书能力(包括三笔一画,即钢笔、毛笔、粉笔和简笔画)、语言能力(包括普通话水平和语言组织的逻辑能力)和讲解技能(指教师运用语言和各种教学设备引导学生形成概念、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教育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实习时间上的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普遍认为,我校教学实践安排(大一第一学期见习一周,大三第六学期实习八周)较为合理。但有同学表示,一次实习不能满足需要,诸多曝露在实习当中的问题没有机会经过二次修改后的检验,所以为了保证良好实习效果建议实施二次实习。第一次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中段为期四到八周,那时大部分信息教育技术课程和教育心理学等课程已经修完,基本满足小学信息教育教育岗位的需求,而且经过两年半的大学学习生活,学生心理日趋成熟,可以基本胜任小学教师的工作。

(2)实习内容上的问题

就实习内容而言,教育技术专业的实习偏重技术方面且内容纷繁复杂,包括信息技术课程的讲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学校机房的管理、学校多媒体设备的维护、学校网站的建设和维护、班级管理工作等。有的实习学校怕影响正常教学秩序,主要安排实习生担任技术方面的工作,如从事课件制作、视频编辑、建设网站、制作网页,但讲授信息技术课程的机会不多。

在实习内容上,学生要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应用,加强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和整合,了解和掌握多功能网络教室的工作原理及正常使用和维护,掌握实际的组网技术和校园网的维护管理。

(3)指导教师上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99%的实习生认为指导教师在学生实习态度思想、教育技术专业技能、讲课技能、生活方面有积极影响,是影响教育实习质量的重要因素。

对担任教育实习指导工作的指导老师,校方应该精心挑选。他们不但是信息教育技术方面的行家,而且要了解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了解其教学模式和教改动态,同时热爱学生和实习指导工作,善于沟通交流。

(4)实习生自己存在的问题

调查中,我们发现有50%的实习生认为指导老师对实习效果的帮助最大,近30%的学生认为实习学校在实习当中的积极配合有助于实习工作完成,18%的学生认为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会大大增强实习效果。同时,80%的学生认为教育实习中最难的三个问题分别是: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纪律难管,以及理论知识讲解。

实习前的准备工作要认真完成,包括要有端正的实习态度、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的职业技能。同时,实习生可以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建立实习网站为自身实习提供实习动态、实习资源、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平台。

3.教育实习结束存在的问题

实习生在教育实习结束后,通常会有实习质量总结和评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8%的实习生对实习结束后的评价整改表示满意。实习评价的打分流于形式,一般都会给学生打优秀;实习生回到学校后,实习总结也是没有实质性的反馈交流,他们的体会和困惑没有真正的交流平台。

建立完善全程性教育实习评价体系,帮助实习生从实习条件、过程、结果三个维度,明确实习目标,让其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各项实习任务。

4.教育实习组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教育实习多采用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但实际上,联系合适的学校安置一个年级的教育技术专业实习生是非常困难的事。同时存在指导工作只是象征性巡视,實习完成后实习报告没有及时反馈。

从学校层面和系层面要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和安排实习工作事宜,跟踪了解实习生和指导老师的情况。同时,注意实习基地建设,力求做到合作共赢。

五、结语

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中理论和实践的纽带,是促进师范生职业化的重要环节。本调查从实习前的准备、实习过程中和实习结束后三个时间段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教育实习质量的影响因素着手,期望能够优化实习工作,培养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嘉卫.影响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主要问题和对策研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12).

[2]汪琼,熊澄宇.论教育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02,(4).

[3]徐方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职前教育实习模式的探索与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08.

[4]刘力为.吉林省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专业教育实习问题的调查与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7.

上一篇:发票专用章式样有关问题的通知下一篇:一岁三个月宝宝智力开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