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政策(通用8篇)
关于转发城区养老政策扶持
三个操作办法的通知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各有关单位:
《苏州市城区社会福利养老机构政策扶持操作办法(暂行)》,《苏州市城区社会福利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政策扶持操作办法(暂行)》和《苏州市城区养老援助服务操作办法(暂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发给你们。请市各有关单位及平江、沧浪、金阊区政府遵照执行。其他市、区结合本地实际参照制定自行操作办法。
二○○六年四月二十六日
苏州市城区社会福利养老机构政策
扶持操作办法(暂行)
根据《苏州市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意见》,为进一步落实和规范城区社会福利养老机构的政策扶持工作,制定本操作办法。
第一条
社会福利养老机构是指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举办的,专门为老年人提供住养、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服务,并符合非营利性规定条件经民政部门“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的机构。
第二条
社会福利养老机构按服务功能分自理(被服务的老人日常生活行为完全自理,不需依赖他人护理)、半护理(被服务的老人日常生活行为需依赖扶手、拐杖、轮椅和升降等设施帮助)、全护理(被服务的老人日常生活行为需依赖他人护理)和综合性四种类型。除政府办的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可用“ⅩⅩ福利院”、“ⅩⅩ敬老院”的名称之外,社会组织和个人办的社会福利养老机构一般采用“苏州市ⅩⅩ区ⅩⅩ养老院”、“苏州市ⅩⅩ区ⅩⅩ老年公寓”、“苏州市ⅩⅩ区ⅩⅩ护老院”、“苏州市ⅩⅩ区ⅩⅩ护养院”等名称。
第三条
要求享受政府社会福利政策的养老机构,须由举办地的区民政部门进行认定。社会组织和个人举办社会福利养老机构按照国务院《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和社会福利性质认定。具体程序如下:
(一)根据国务院《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民政部《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暂行办法》的规定,向拟办社会福利养老机构所在地的区民政部门提出筹建申请,并提供以下相关材料:
1.申请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2.申请人的资格证明文件(身份证明、固定住址、联系方式等);
3.拟办民办非企业单位养老机构资金来源的证明文件; 4.拟办民办非企业单位养老机构固定场所(房屋、土地权证)的证明和规划许可证件。
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组织和个人,华侨以及国外的申请人采取合资、合作的形式举办社会福利养老机构,须向省级民政部门提出筹办申请。
(二)区民政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会同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根据社会福利养老设置规划和材料审查,作出同意或不予同意筹办的决定,并以书面形式批复申请人。对同意筹办的发给“苏州市社会福利养老机构筹建批复书”,并根据建设规模,在筹建批复书上注明有效期(半年一档),最长不得超过2年。
(三)申请人在批复书规定的有效期内进行筹建,结束后向区民政部门提出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申请和社会福利养老机构性质认定,并提供以下材料:
1.申请登记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有关表格和社会福利养老服务组织机构认定申请表(由登记和认定的民政部门统一提供);
2.民政部门发给的社会福利养老机构筹建批复书(筹建期超过批复书有效期的,重新办理申请手续);
3.养老机构的所有权证明或租用合同书(至少三年以上); 4.规划、建设、消防、卫生防疫、污水排放等有关部门的验收报告或审查意见书;
5.验资证明及资产评估报告;
6.机构章程、服务管理、收费标准等公示制度;
7.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岗位设置名单以及有效证件、健康状况证明、职业资格证明复印件;
8.机构设施配备情况书(包括床位数量及房间使用面积占比,按自理、半护理、全护理三种类型的功能设施配备情况,公共活动、后勤保障等其他附属用房配套情况);
9.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四)民政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会同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对所报材料进行审查,并根据建设部、民政部《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和民政部《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进行实地验收。合格的,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和社会福利机构认定,发给《民办非企业单位证书》和《苏州市社会福利养老服务组织机构认定书》;不合格的,将审查、验收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办理民办非企业
单位登记和社会福利机构认定:
1.按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和社会福利养老机构性质认定要求提供材料不全的;
2.老人居室单人间使用面积达不到10平方米、双人间使用面积达不到14平方米、合居间每张床位平均使用面积达不到5平方米以上的;
3.开设半护理、全护理床位无呼叫设施的;
4.未经卫生部门批准的内设医务室,或者又未与有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签订固定服务合同的(开设全护理床位的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必须设置医务室);
5.无老人公共活动和接待来访场所的;
6.达不到无障碍设施基本建设要求的(在二楼以上开设半护理床位、全护理床位的必须设有专用坡道或电梯,四楼以上的必须设有专用坡道或电梯);
7.护理人员(不含其他工作人员)与床位设置数达不到规定比例的(自理床位1∶10,半护理床位1∶5,全护理床位1∶2.5);
8.厨师、医护人员无职业资格证书,护理人员职业资格持证率达不到规定比例的(要求2006年持证率达到30%以上,2007年60%以上,2008年含以后100%)。
第四条
各区民政部门负责受理社会对所辖社会福利养老机构投诉、举报的查处,在每年第一季度会同街道办事处按本操作办法第三条第(四)款的有关内容组织全面检查,重新签署“认
定书”的有效期。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或暂缓认定社会福利性质:
1.未经申请擅自改变床位设置数量,且床位占有房间使用面积达不到规定要求、护理人员数量达不到规定比例的;
2.建筑、环境卫生、消防、照明、报警、通讯、取暖、降温、排污等设施和生活设备发现严重问题,存在安全隐患或失去功能的;
3.服务对象超出老年人范围的;
4.入院老人档案不全的(入院老人的档案是指:入院协议书、申请书、健康检查资料、身份证和户口簿复印件、老人照片及家庭(监护)联系人资料、医疗保健记录等);
5.机构章程、服务管理、收费标准等公示制度不按规定上墙公示的;
6.年社会投诉、举报侵犯老年人权益在3次(含)以上且经调查情况属实的;
7.造假骗取政府扶持政策或其他违法事件的。
第五条
对持有“苏州市社会福利养老机构筹建批复书”的建设单位,发改部门给予优先立项;规划部门免收规划技术服务费;建设部门减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墙改部门免收新型墙体基金;人防部门减半收取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绿化部门免收绿化补偿或占用绿地费;房管部门减半收取房屋产权登记费;电信部门免收安装电话一次性接入费;广电部门减半收取安装有线电
视初装费。
第六条
对持有签署有效期限的《社会福利养老服务组织机构认定书》的养老机构,日常经营享受以下扶持政策:
(一)费用减免政策。免征营业税和暂免征企业所得税,暂不征收自用房产、土地、车船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免收城市人防建设资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治安联防费,暂不征收污水排污费,减半收取义务植树费,救护车及生活用车养路费经报请市交通部门审核、省交通主管部门批准后减免征收,用水、用电、用气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使用电话及办理其他有关电信业务执行住宅电话资费标准,有线电视月收视维护费按居民收费标准执行。
(二)培训和用工政策。对吸纳持有苏州市《再就业优惠证》的人员,政府免费提供养老护理等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后经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的发给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可申请享受社会公益性岗位政策。
(三)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政策。对内设医务室的社会福利养老机构申请医疗保险定点,在符合同等条件情况下给予优先审批。
(四)政府资助政策。对社会力量兴办(新建)、主要为本地老年人服务的社会福利养老机构,根据自理、半护理、全护理床位的相关设置要求,暂按每只床位2500、3000、3500元的标准分3年给予资助(自理床位按1000、750、750元三次拨付,半护理床位按每年1000元三次拨付,全护理床位按1500、1000、1000
元三次拨付);以社会独立法人名义经营的社会福利养老机构,以收住6个月以上本地户籍以及子女为本地户籍的老人数,按自理、半护理、全护理三种类型,暂分别给予每月50、80、100元床位补贴;对取得ISO质量体系认证的社会福利养老机构,给予一次性5万元的奖励补贴。
补贴经费的拨付:在每三月份集中办理。领取兴办(新建)资助经费的,须提供由所在街道办事处核定认可的新增床位证明;领取床位补贴经费的,须提供由街道办事处核定认可的入住协议及收费收据;领取ISO质量体系认证奖励经费的,须带上认证证书、有关材料并提供证书复印件。具体由区民政审核汇总后报区财政核拨,同时抄报市民政局备案。每年年终,市财政局根据区财政的拨付情况进行结算。市承担30%,区承担70%。
第七条 本操作办法制定前已经建办并取得《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的养老机构,如要求享受政府社会福利政策的,可按照本操作办法规定的条件,向所辖区民政部门申请重新认定,并办理相关手续。对符合认定条件的,换发《社会福利养老服务组织机构认定书》,享受除兴办(新建)资助政策以外的其他扶持政策。
第八条
本操作办法从2006年1月1日起实行,由市民政局负责解释。
(此页无正文)
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
发民公财建规房交水卫环
改政安政设划管通利生保
委 局
局 局 局 局 局 局 局 局 局
市劳动和社保局
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 市广电总台 市市市
地人残税防
办 联 局
市国土资源局 苏州供电公司 苏州电信局 苏州燃气集团
苏州市城区社会福利居家养老服务组织
政策扶持操作办法(暂行)
根据《苏州市加快发展养老事业的意见》,为进一步落实和规范城区社会福利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的政策扶持工作,制定本操作办法。
第一条 社会福利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是指依托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居(村)委会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组建或以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名义举办,专门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日托照料、家政料理、康复护理、精神慰籍、医疗保健等服务,并符合非营利性规定条件经民政部门“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的机构。
第二条
社会福利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分服务中心、服务站两大类型:服务中心是指依托街道(镇)社区服务中心组建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举办、并有20名以上专业服务人员队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不作要求)、具有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直接服务功能的机构,名称统一为“苏州市ⅩⅩ区Ⅹ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站是特指依托社区居(村)委会服务站组建,主要协同服务中心受理服务咨询、申请,跟踪服务质量,组织社区活动,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间接服务的机构,名称统一为“苏州市ⅩⅩ区ⅩⅩ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
第三条
要求享受政府社会福利政策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须按照国务院《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取得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后再向所辖区民政部门提出社会福利性质认定申请,获取《苏州市社会福利养老服务组织机构认定书》。
第四条
服务中心、服务站申请获取《苏州市社会福利养老服务组织机构证书》分别按以下条件提供相关材料:
(一)服务中心:
1.申请人的身份证明(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和个人身份证复印件);
2.社会福利养老服务组织机构认定申请表(由认定部门统一提供);
3.服务项目、服务承诺、收费标准等公示制度;
4.具有20名以上(签有劳动合同)专业服务人员的名册及健康证明、身份证、职业资格证书(要求持证率2006年达到30%以上,2007年60%以上,2008年含以后100%)复印件;
5.日托照料场所符合用房安全、消防安全、卫生防疫、污水排放等相关证明(没有日托照料服务内容的组织机构不需提供);
6.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二)服务站:
1.申请人的身份证明(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和个人身份证复印件);
2.社会福利养老服务组织机构认定申请表(由认定部门统一
提供);
3.服务项目、服务承诺等公示制度; 4.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五条
区民政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会同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根据社会福利居家养老服务设置规划,作出认定或不予认定的决定。予以认定的,发给《苏州市社会福利养老服务组织机构认定书》,并签署有效期限;不予认定的,应给予书面通知,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第六条
区民政部门负责受理社会对所辖社会福利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投诉、举报的查处,在每年第一季度按本办法第四条内容组织全面检查,重新签署“认定书”的有效期。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或暂缓认定社会福利性质:
(一)已被撤销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的;
(二)年固定服务对象(连续时间6个月以上)在10人以下的;
(三)服务项目超出老年人服务对象范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不按此要求执行)和服务人员职业资格范围的;
(四)未经申请备案擅自增加服务项目且服务人员无职业资格的;
(五)服务项目、服务承诺、收费标准等公示制度不按规定上墙公示的;
(六)服务记录造假骗取政府扶持政策的;
(七)年社会投诉、举报侵犯老年人利益在3次以上且调查后情况确实的;
(八)有其他违法事件的。
第七条
社会福利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持签署有效期限的《社会福利养老服务组织机构认定书》享受以下扶持政策:
(一)免征营业税和暂免征企业所得税,暂不征收自用房产、土地、车船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
(二)免收城市人防建设资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治安联防费,减半收取义务植树费;
(三)用水、用电、用气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
(四)安装电话免收一次性接入,使用电话及办理其他有关电信业务执行住宅电话资费标准;
(五)安装有线电视减半收取初装费,月收视维护费按居民收费标准执行;
(六)救护车及生活用车养路费报请市交通部门审核、省交通主管部门批准后减免征收;
(七)对吸纳持有苏州市《再就业优惠证》的人员,政府免费提供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后经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的发给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可申请享受当地社会公益性岗位政策;
(八)享受政府资助,社区卫生服务以外的服务中心暂按固定服务(连续时间6个月以上)每50户老年人家庭5000元/年给
予补贴;服务站暂按每年给予5000元补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暂按固定开设每50户老年家庭病床1万元/年给予补贴;对取得ISO质量体系认证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给予一次性5万元奖励补贴。
补贴经费的拨付:在每三月份集中办理。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领取服务补贴经费的,须提供由所在街道办事处核准认可的服务协议及收费凭证复印件;服务站由区直接划拨;领取ISO质量体系认证奖励经费的,须带上认证证书、相关材料并提供证书复印件。具体由区民政审核汇总后报区财政核拨,同时抄报市民政局备案。每年年终,市财政根据区财政的拨付情况进行结算,市承担30%,区承担70%。
第八条
对本操作办法制定前已经建办并取得《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如要求享受政府社会福利政策的,可按照本操作办法规定的条件向所辖区民政部门申请重新认定社会福利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并办理相关手续。对符合认定条件的,换发《社会福利养老服务组织机构认定书》,享受同等扶持政策。
第九条
本实施细则从2006年1月1日起实行,由市民政局负责解释。
市发改委 市民政局 市财政局 市公安局 市卫生局 市劳动和社保局 市水利局 市地税局 市
残
联
苏州燃气集团 苏州供电公司(此页无正文)
苏州市城区养老援助服务操作办法(暂行)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苏州市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意见》,切实做好对居家养老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实施援助服务工作,制定本操作办法。
第一条
养老援助服务工作由各区民政部门统一负责,各街道办事处会同辖区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站具体组织实施。
第二条
实施养老援助服务的对象为苏州市户籍并实际居住在平江、沧浪、金阊区范围内,符合下列条件的老年人:
(一)年满60周岁、日常生活需要半护理(需依赖扶手、拐杖、轮椅和升降等设施帮助,下同)或全护理(需依赖他人护理,下同)的“三无”对象、低保和低保边缘孤寡老人;
(二)年满60周岁、日常生活需要半护理或全护理的市级以上劳动模范;
(三)年满60周岁、日常生活需要半护理或全护理的重点优抚对象(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遗属,残疾军人,在乡复员军人和带病回乡退伍军人);
(四)年满60周岁、日常生活需要半护理或全护理的归国华侨;
(五)年满80周岁、当地(苏州市范围内)无子女照顾或子女残疾的老年人。
第三条
实施养老援助服务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居家养老援助服务:由街道办事处按照市劳动部门钟点工规定工资标准与辖区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签订服务合同,对援助服务对象按每天1张/1小时的数量发放服务券(服务券由各区民政局统一负责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援助服务对象提供上门服务。
对“三无”对象服务券的发放量可根据其服务需求酌情增加。
(二)机构养老援助服务:对生活不能自理需要进养老机构的“三无”老人,由街道办事处负责安排进养老机构养老;对生活不能自理需要进养老机构的市级以上劳动模范、重点优抚对象、归国华侨和本市无子女照顾或子女残疾的80周岁以上老人,按所入住的养老机构收费标准(不含医疗费、伙食费)给予20%减免。
第四条
申请养老援助服务,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由本人向居住地街道办事处提交书面申请表(表格由街道办事处统一提供),并提供相关的证明复印件。
(二)街道办事处接到申请表后及时会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对申请人进行调查评估。对符合条件的,签署“审核同意”意见并附相关证明复印件报区民政局审批(居家养老援助一式五份,机构养老援助一式四份);对不符合条件的将申请表退回申请人并当面说明理由。审核时间最长不超过10个工作日,如遇特殊情况,应予以急事急办。
(三)区民政局在接到街道办事处报批申请表5个工作日内
作出审批意见,并会同街道办事处按照不同的援助方式分别按以下方式操作:
1.申请上门援助服务
(1)区民政局将签署“同意申请”的申请表一份留底,其余四份反馈给街道办事处,分别用于街道办事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申请人本人留存。
(2)街道办事处按批准之日起向申请人发放当月的服务券,并向申请人告知服务券的使用办法和定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位置。
(3)申请人与定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签订服务协议。服务中心按照服务协议提供服务,服务后按服务时间向申请人收取相应的服务券,定期凭服务协议及复印件、服务券,向所在街道办事处结算服务费用。街道办事处按照与服务中心签订的服务合同结付服务金。
(4)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协助街道办事处对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进行跟踪。
2.申请入住养老机构减免金
(1)区民政局将签署“同意申请”的申请表一份留底,其余三份反馈给街道办事处,分别用于街道办事处、申请入住的养老机构、申请人本人留存;
(2)养老机构根据批准接收申请人入住,对申请人按实收费,开具的收费凭证上须注明各收费项目和收费金额,便于街道办事
处审核发放减免金;
(3)街道办事处对持有区民政局签署“同意申请”申请表、入住养老机构协议和付费收据的申请人,按付费收据上可减免的收费项目发放20%的减免金。“三无”对象按标准结算。
第五条
各街道办事处所垫付的养老援助服务经费,凭居家养老服务协议复印件和服务券、养老机构服务协议和收费凭证每半年一次造册汇总,由区民政审核汇总后报区财政拨付,同时抄报市民政局备案。每年年终,市财政根据区财政的拨付情况进行结算,市承担30%,区财政承担70%。
第六条
各区用于养老服务事业所必须的日常管理经费包括聘用必要的人员、印制相关表格开支,由各区统筹安排。
第七条
本操作办法从制订之日起实行,由市民政局负责解释。
市 民 政 局
市 财 政 局
主题词:民政 福利 办法 通知
抄送: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军分区,市法院,市检察院。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六年四月二十七日印发
常州市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 到2010年底, 全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到68.51万, 占户籍总人口的18.96%, 2015年进一步增至22.46%, 呈加速增长之势。而70岁以上的老人有30.14万人, 占到老年人口的44%, 80岁以上的老人有8.9万人, 占到老年人口的13%。需要照顾的老人越来越多。与此不相适应的是, 常州市仅有老年福利机构91家, 床位11021张, 每1000名老人拥有的养老床位为16.09张, 虽然远高于我国每千老人8张养老床位的平均水平, 但与发达国家平均千名老人拥有50~70张养老床位相比, 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养老需求。而其中民办养老机构的床位才3300张, 约占全市养老机构床位总数的30%。
据相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 常州大约有6.8万名的老人想要入住养老机构, 到2020年时, 老人对养老机构床位的需求将超过12万。现状常州市公办养老机构的数量和床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老人的需求。民办养老机构的加入已经势在必行, 而且将逐步成为机构养老的主力军。
二、常州市现有民办养老机构的现状
1、民办养老机构资金不足。
举办养老机构, 投资巨大, 但是盈利小, 社会资本和风险资本都不愿意进入这一行业。这使民办养老机构很难做大做强, 有些托老中心减少硬件设施、聘请相对廉价的农民工作为护理人员, 甚至降低饭菜质量来达到减少开支的目的, 最终只会使老人们越走越远, 养老机构只能停业。常州市西夏墅镇留青托老服务中心目前就面临着扩建资金不足的难度, 银行贷款也对中小型民办养老机构实行大门紧闭。
2、政府的补贴政策并未真正考虑民办养老机构的需求。
常州市市区对社会投资新建养老机构和新增床位的一次性建设补贴资金为每张床位3000-4000元;对租赁创办养老机构和新增床位的一次性建设补贴每张床位1000元;对达到标准的民办养老机构, 按照入住老人数量, 每月分别给予养老机构自理40元、半护理60元、全护理80元的日常运行补贴。以常州市西夏墅镇留青托老服务中心为例, 政府每年按照养老院老人的数量给予一定数量的现金补贴, 金额大概占留青托老服务中心总收入的5%左右, 对于养老机构自身的维持和发展起到的作用真是微乎其微。还有一些经济困难的老人入住后, 虽然经常交不上费用, 但养老机构也不可能将其赶出, 民办养老机构在这方面的损失极大, 却得不到政府的帮助。
3、民办养老机构面临巨大风险。
目前, 很多民办养老机构都面临巨大风险, 究其原因, 涉及到老年人自身的体质特点、护理人员的专业程度、养老机构的硬件设备问题以及家属与养老机构的沟通等。例如, 在常州市西夏墅镇留青托老服务中心, 有些家属把患有老年痴呆的老人送入养老院, 但因表面看不出问题, 家属也对养老机构刻意隐瞒, 该养老中心就会以普通自理老人的收入标准将老人收入。结果老人经常到处乱跑, 而且不认识回托老中心的路, 使该中心为此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该老人的家属以家中无人照顾为由, 拒不领老人回家, 这就使得托老中心在经济和精神上蒙受双重损失。
4、民办养老机构专业护理人员人手少、素质低, 受过专门培训、具有专业资质的护理人员严重不足。
在常州市西夏墅镇留青托老服务中心, 大约有86位老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占到了托老中心人数的3/4, 也就是说, 该托老中心的12名护理中人, 每人至少要照顾7名老人。此外, 护理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在常州市西夏墅镇留青托老服务中心的12位护理人员中, 有1/4是文盲, 学历最高的也就是初中毕业, 护理人员基本是进城务工的农民, 普通话极不标准, 护理人员和老人之间往往沟通不畅通, 种种误会接踵而来。这使得服务质量和养老机构口碑明显下降, 这对于民办养老机构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危害。
5、民办养老机构缺乏专业的管理。
民办养老机构的开办人员一般学历都不高, 养老机构的管理人员也都是家庭成员, 理论知识不足, 管理效率难以提升。另一方面, 由于民办养老机构的利润微薄, 不可能引进专业的管理人才, 使得养老机构的管理水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需求。
三、常州市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对策
1、常州市民办养老机构要树立自己的品牌。
民办养老机构也属于市场经济, 竞争比较激烈。一般来讲, 老人和家属决定入住养老院之前, 都会对多家养老院进行参观和比较。结果有的民办养老机构人满为患、床位供不应求, 有的民办养老机构却是门庭冷落, 床位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所以只有民办养老机构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赢得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好口碑, 才能顾客营门, 真正为常州的养老职业做出贡献。
2、政府根据民办养老机构的实际需求, 制定新的补贴政策。
对于服务质量高、口碑好, 入住率高、入住人数多的民办养老机构, 可以提高补贴的标准, 激发民办养老机构的积极性, 提升整个养老行业的服务质量, 创建养老职业的新局面。除了经济补助之外, 政府还可给予一些政策支持。例如, 落实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政策。对民办养老机构实施税费减免政策, 免征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民办养老机构自用房产、土地、车船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等。
3、通过给老人购买保险等方式, 有效规避风险。
由于老人一般身体较差, 体弱多病, 一般的保险公司都不愿意为老年人办理意外保险, 为此政府就可以对该项目进行补助, 吸引民办养老机构和保险公司为老人办理保险, 为民办养老机构规避风险。另外, 民办养老机构在接收老人之前, 要对老人进行一定的了解和考察, 同时还可以让家属签订承诺书, 如果家属对养老机构隐瞒病情或老人的状况不适合在养老机构居住时, 家属需要承担责任并将老人接出。
4、定期举办员工培训, 提高员工素质, 帮员工购买三金, 稳定员工队伍。
椐笔者走访了解, 常州市的民办养老机构目前的盈利都不多, 很多都只能收支基本平衡而已。以常州市西夏墅镇留青托老服务中心为例, 该托老中心每个月要为员工缴纳社保基金5000元多, 一年下来就要6万多元。托老中心本来还略有盈余, 但此笔费用一交, 民办养老机构就很难盈利了。如果政府能对此补贴一点, 民办养老机构就可以承受得起, 这样才能使护理人员有归属感, 民办养老机构得到民众的认可, 政府的养老负担也就减轻了。同时, 政府还可以举办专门的养老护理人员培训班, 培养专业人才, 供各民办养老机构, 提高了养老的服务质量。政府甚至可以和常州大学城的高校联合开办此类专业, 为养老机构培养必要的人才。
5、组建行业协会, 互相取经, 提高管理水平。
各民办养老机构要经常互相联系, 举行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增加整个行业的紧密程度,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政府也可以开展各类培训活动, 组织各养老机构的负责人进行学习, 提高管理员的素质, 提升民办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摘要:本文以常州市西夏墅镇留青托老服务中心为样本进行数据分析, 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 探讨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以加快常州市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现状,政府补助
参考文献
[1]相海泉.养老服务社会化[J].当代医学, 2008, (1) .
关键词 民办 养老机构 发展 现状
赣州市于2000年开始进入人口老龄社会,比江西省提前5年进入老龄社会。至2013年底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18万,占常住人口比重为12.8%。今后几年,全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以每年4%的速度增加。赣州市老年群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激增,并呈现空巢化、高龄化的趋势。同时,需要照料和护理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十分紧迫。为进一步了解赣州市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落实情况,选择赣州市民办养老机构作为调查对象,深入赣州市民办养老机构进行实地调研。
一、赣州市民办养老机构的基本情况
目前赣州市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共335家,养老床位为3万张,每千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26张。其中,县(市、区)综合福利院18家,光荣院和农村敬老院295家,老年公寓、养生院、养老服务中心等民办养老机构23家。已建成了一批特色民办养老机构。比如,添立养生院疗养康复式养老、杨仙老年公寓“候鸟式”养老等。但是按照“每千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50张”的国际标准,目前赣州市养老床位数量供给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这就造成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供需矛盾。所以,增加床位供给十分迫切,同时,赣州市老年人口呈不断增长之势,未来床位数缺额将不断增大,在公办养老机构床位数有限的情况下,需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满足市场需求。
二、赣州市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困境
1、传统养老观念未变
2013年10月,一项由消费者协会发起的有关赣州市老年人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的调查发现,赣州市90%的老年人不愿入住养老机构。原因方面,选择机构费用太贵的老年人占比为51.9%;认为符合要求的养老机构太少的老年人的比例达到48.4%。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赣州市老年人及家属的传统养老观念仍没有改变,老年人及家属对机构养老的接受程度较低,这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赣州市民办养老机构入住率较低。
2、缺乏相关扶持政策
赣州市很多规定停留在政策层面,现仅有一项“同级财政每年给予600元/床位的运营补贴”的政策去年才落实到位,大多政策操作性不强。赣州市民办养老机构绝大多数是以租赁或自家房产的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租赁房产的租金大大增加了机构的运营成本。从民办养老机构的实际政策需求看,在土地供应、水电优惠、医疗服务保障、贷款抵押、权益保障、养老服务人才培训等方面都缺乏完善的扶持政策。
3、养老法律法规不完善
兴办民办养老机构从事养老服务,属于高风险行业,机构需要承担老人意外损伤的风险,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身体机能下降,大部分年老体弱,很容易发生摔伤、跌倒等意外,机构内死亡现象也时有发生,家属在老人出事后基本把责任归咎于民办养老机构,使得机构的利益受到损害。目前的法律法规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没有明晰的规定,也没有相关法律依据,无法保护民办养老机构的合法权益。
4、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
近几年赣州市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较快,尽管目前有《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等来规范完善民办养老机构,但民办养老机构的运营管理仍属于放任状态,有关养老机构的收费标准、服务设施、服务内容、居住环境、人员构成等没有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还很不规范。
5、资金运营困难
赣州市民办养老机构运营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运营收入和自筹资金,机构运营融资难,筹资渠道单一。导致民办养老机构在资金运营方面产生困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多数地方政府在财政预算上对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没有专项经费,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第二,由于民办养老机构微利经营,风险大,投资回报周期长,很少投资方愿意将资金长期投入到民办养老机构的运营。第三,民办养老机构具有非营利和福利性质,我国政策规定民办养老机构不能获得商业贷款,机构的资产不能进行抵押而获得贷款,向金融机构贷款受限。
6、机构入住率低
不同的民办养老机构由于地理位置、服务内容、硬件环境等不同,收费标准也不同,调查发现当前民办养老机构收费相差较大,无统一标准。此次调查的民办养老机构小型的收费标准自理老人每月收费为1200元,半自理老年人为1800元,完全不能自理老年人为2200元,入住率为40.7%。中型的收费标准自理老人每月收费为1500元,半自理老年人为2000元,对完全不能自理老年人为2500元,入住率为49.2%。规模较大型的民办养老机构收费标准自理老人每月收费为1600元,生活半自理老年人为2000元,对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老年人为3000元,入住率为52.3%。赣州市2013年老年人的平均退休收入为1995元,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收费定位基本高于平均退休收入水平,甚至一些规模大,服务条件好的民办养老机构的费用远远超出老年人可以承担的范围,最终导致机构入住率低,运营成本增加。
7、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滞后
一是服务人员严重不足。据统计,2013年我市养老机构职工1009人,每个养老机构拥有职工数仅为3人。由于照顾对象的特殊性,工作具有苦、累、脏的特点,造成养老服务人员队伍不稳定。因人手不足,不少养老机构不得不聘用一些年龄大的农村及城镇下岗人员。二是服务人员素质整体偏低。养老机构绝大部分工作人员是高中及以下学历,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获得职业资格的专业人才仅占工作人员总数的8%。三是服务人员年龄偏大。2013年,全市养老服务机构中47岁以上工作人员占到养老机构职工总人数61.9%,而35岁及以下工作人员仅占22.2% 。四是服务人员福利待遇水平低。调查显示,民办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的平均工资在1600元/月左右。五是社会对机构养老的认同度不高。社会地位低是造成服务人员招聘难的重要原因。
基金项目: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张仲兵,徐宪.养老服务体系保障机制建设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4(2):108-112.
[2]刘晓静,张继良.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理念、路径及对策[J].河北学刊,2013,33(2):123-127.
广州日报评论员
2013-06-06 11:07:00
来源:广州日报 2013年06月05日
无论是公建民营、民办公助,还是政府购买服务、补助贴息,公共财政都应该在扶持民间养老的路上有所作为。
民政部起草的《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征求意见稿)》和《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按照两个《办法》,养老机构开设床位数限制将大大降低,凡有10张以上能够为老年人提供食宿的床位,即可申请设立养老机构。
“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是我国多年来沿用的养老模式。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口的攀升——据权威部门预计,2014年将超过2亿人,2026年突破3亿人——2个年轻人赡养4位甚至更多老人格局的形成,“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必然随之动摇。
老有所养是每个人最基本的理想之一,要将这点理想化为现实,并非易事。据2012年统计,我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仅为19.7张,不仅低于发达国家50%。~7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20%。~30%。的水平。按规划,到2015年,我国的养老床位要达到每千名老人30张。短短3年,要跃升10个千分点,难度可想而知,前景不容乐观。期望政府“尽孝”,由公共财政兜底,不甚现实。鼓励民办养老机构,向社会借力,势在必行。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1年12月印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明确未来养老事业的发展模式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民政部正在征求意见的《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征求意见稿)》,体现行业规范意识,并有意降低民办养老机构准入门槛,释放出相同的信号。开闸放水,引进民资,提速养老社会化,许亿万老年人一个美好明天,愿景是美好的。
出台“规划”、“办法”并不难,要真正将许多原则性规定落到实处却不容易,关键看以什么心态对待。如果抱着“甩包袱”心态,放手民资进入养老机构,自己作壁上观,其进步意义就将大打折扣。无利不起早,民办养老机构不可能做赔本生意,赚钱是必须的,于是“钱从何来”便是个大问题。
羊毛出在羊身上,像目前90%的民办养老机构的盈利模式一样,利润纯粹从入住老人缴费中来,而没有其他“活水”注入,这和老人自己出钱请看护并无本质区别。沾不到公共福利的甘霖,这种养老不是众望所归的模式。非但如此,处于自负盈亏、自生自灭的粗放状态,大多数民办养老机构普遍存在的硬件条件较差、服务水平不高、医疗配套不足、收费偏高等问题,也难有改观。
对公立和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政府有较为明确的思路。譬如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要求采取“民办公助”等形式,支持其发展。很多时候,对营利性养老机构较为避讳,政策措词较含糊。既然要向社会借力,希望民间力量分担责任,就不应对营利性养老机构这支中坚力量视而不见,也不应回避公共财政的责任。
第一条为规范民办养老机构资金补助的条件和程序,促进民办养老机构健康发展,有效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14〕64号)、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实施意见》(昆政发〔2014〕5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自2014年起,市级财政每年从一般预算中安排不低于20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和运营补助。各级民政部门福利彩票公益金每年留存部分要按不低于50%的比例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业。各项财政扶持项目支出从该项经费和福彩公益金中统筹安排。各县区根据需要相应安排资金并纳入本级预算,并不断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第三条补助对象
本市行政区域内,由政府机构以外的法人、公民个人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利用非国有资产,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租赁等方式举办的为老年人提供住养、护理、托管、医疗等服务的机构,包括养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老人护理院、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医养结合服务设施等。第四条补助条件
申请补助的养老机构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要符合《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T50340-2003)、《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CJ122-99)、《养老机构安全管理》(MZ/T032-2012)等要求。
(二)符合国家消防安全标准,获得卫生防疫许可。
(三)与入住老年人签订入住养老机构协议书。
(四)通过民政部门和工商部门年检,达到合格或基本合格;补助内无严重责任事故与重大服务纠纷。
(五)有专业的财务人员,有完善的财务制度。
(六)入住老年人满意率达90%以上。
(七)能够按照民政、工商等部门要求开展工作。第五条补助项目
凡属补助对象、符合补助条件的养老机构,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申请享受以下相应补助项目:
(一)一次性建设补助。
(二)床位运营补助。
(三)人员补助。
(四)其他补助。
第六条补助金额、条件和资金
(一)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补助
对建成通过验收且依法登记投入运营的民办养老机构,根据实有床位数,省、市、县各级财政按照确定的资金补助办法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2015年至2017年,对用自建产权用房新办民营养老机构、用租赁用房新办民营养老机构且租期5年以上的,入住率达到30%以上的,新增床位按每张分别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10000元、5000元。
(二)床位运营补助
对民办养老机构接收老年人,各级财政给予床位运营补助:入住满6个月以上的,每张床位给予每月50元的运营补助。
(三)人员补助 对取得养老护理职业资格证书,在民办养老机构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的人员,按照高级、中级、初级不同等级,在职在岗期间,分别给予每人每月150元、100元、50元的护理补助。
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补助、床位运营补助和人员补助资金除省级补助外,不足部分由市、县两级财政按比例分板块共同承担(即第一板块:市、县(区)两级财政按照5︰5比例承担;第二板块:市、县(区)两级财政按照6︰4的比例承担;第三板块:市、县(区)两级财政按照8︰2的比例承担)。其中,市级承担部分:50%的资金从福彩公益金中安排,50%的资金由市级财政预算安排。
(四)其他补助
落实培训补助,对符合条件的城镇失业人员、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企业职工参加定点培训机构组织的养老服务相关技能培训的,可按规定享受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补助。县(区)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新录用员工,在签订劳动合同之日起6个月内开展岗前技能培训且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岗前技能培训补助。把农村护理员纳入农村劳动力培训范围,在妇女就业培训中,增加养老护理技能培训,并按规定落实培训补助。对主城区范围内的养老服务机构录用符合条件的城乡就业困难人员,依法缴纳社会保险满12个月并办理就业登记手续的,按规定给予企业用工补助和社会保险费补助。对养老服务机构招用见习训练结束后1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的,给予养老服务机构一次性600元/人的用工补助和社会保险补助。该补助与见习训练留用奖励不得重复享受。上述资金按《昆明市鼓励非国有企业就近就地吸纳安置劳动者就业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昆政发〔2012〕12号)执行。
第七条一次性建设补助的申请和拨付
(一)申请。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在每年12月31日前向所在县区民政部门提出申请,填写《昆明市补助养老机构审定表》,并同时递交养老机构投资人(或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复印件、房屋产权证明或租赁合同复印件、《养老机构用房协议书》、《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以上资料一式3份)。
(二)审核。县区民政和财政部门对提出申请的养老机构进行初审,初审合格后,在《昆明市补助养老机构审定表》上盖章确认,与上述材料(一式2份),一并于次年1月31日前上报市民政局。市民政局复审合格后报市政府批准。
(三)拨付。经市政府批准后,市财政局将补助资金于每年第一季度向县区财政下拨上一一次性建设补助资金。县区财政部门再将市补助资金和本级配比资金一同下拨县区民政部门,由县区民政部门组织发放到养老机构。第八条床位运营补助的申请和拨付 养老机构床位运营补助资金,应主要用于改善住养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包括养老机构的基础设施改造,设备更新和添置,购置老年人服务用品和其他为入住老年人服务的项目。
(一)申请。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在每年12月31日前向所在县区民政部门提出申请,填写《昆明市补助养老机构审定表》,并同时递交养老机构投资人(或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入住老年人花名册、补助资金使用计划(以上资料一式3份)。
(二)审核。县区民政和财政部门对提出申请的养老机构进行初审,核实养老机构实际入住老年人情况,审查上一次补助金使用情况和本次补助金使用计划等,审查合格后,在《昆明市补助养老机构审定表》上盖章确认,并将本县区同类申请汇总后,填写《昆明市养老机构床位运营补助汇总表》,于次年1月31日前报市民政局(一式2份)。市民政局不定期组织抽查,复审合格后报市政府批准。
(三)拨付。经市政府批准后,市财政局每年第一季度拨付上一床位运营补助资金。县区财政再将市补助资金和本级配比资金一同下拨县区民政部门,由县区民政部门组织发放到养老机构。
第九条人员补助的申请和拨付 人员补助对象是指:取得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的养老护理职业资格证书并在民办养老机构从事养老护理工作满六个月以上的在岗人员,按照高级、中级、初级不同等级可享受补助。
(一)申请。养老机构在每年12月31日前向所在县区民政部门提出申请,填写《昆明市养老机构护理员资格认定表》(一式3份)。申请时应提交以下材料:
1、《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原件及复印件一式3份;
2、从业人员相应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式3份;
3、从业人员与民办养老机构签订的劳动合同(协议)原件及复印件一式3份。
(二)审核。县区民政和财政部门对提出申请的养老机构进行初审,核实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情况,审查合格后,在《昆明市养老机构护理员资格认定表》上盖章确认,与上述材料(一式2份),一并于次年1月31日前上报市民政局。市民政局复审合格后报市政府批准。
(三)拨付。经市政府批准后,市财政局将补助资金于每年第一季度向县区财政下拨上一人员补助资金。县区财政再将市补助资金和本级配比资金一同下拨县区民政部门,由县区民政部门组织发放到养老机构。第十条其它补助
涉及申领和拨付培训补助、用工补助、社会保险补助、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生活补助费等资金,按照省、市有关资金管理规定执行。第十一条监督与检查
(一)各级民政、人社、财政部门要严格按照政策规定进行审核。采取多种形式公开民办养老机构资金补助办法,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提出补助的申请应及时受理,对初审补助的养老机构名单,应采取多种形式予以公示。对拨付的补助资金要按时发放,不得无故截留或挪作他用。
(二)养老机构在提出资金补助申请时,要提供真实、有效资料。如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相关部门应及时制止和纠正,情节恶劣的直至取消其补助资格,并追回已拨付的资金。受补助的养老机构领取补助资金,均应填写《昆明市养老机构补助金领取表》,以备检查。
一、烧伤医院
烧伤医院于2019年8月19日成功备案为民办养老机构。该机构位于市街道中段,总建筑面积4297.31㎡,总使用面积703.09㎡。现有护理型养老床位49张,配备工作人员36名,收住养老人员49名。
该机构准备申报达标,经过评估后,存在消防安全标识设置不规范等问题,目前正在整改。我局将积极协调市消防救援大队,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力争明年通过达标验收。
二、养老中心
养老中心于2019年8月22日成功备案为民办养老机构。该机构位于市街道社区,总建筑面积4503.82㎡,总使用面积4200㎡。现有护理型养老床位100张,配备工作人员42名,收住养老人员84名。
该机构准备申报达标,经过评估后,存在新员工对初起灭火技能掌握欠缺等问题,目前正在整改。我局将积极协调市消防救援大队,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力争明年通过达标验收。
三、第二医院
第二医院于2020年4月3日成功备案为民办养老机构。该机构位于市街41号,总建筑面积4102.79㎡,总使用面1156㎡。现有护理型养老床位120张,配备工作人员9名,收住养老人员23名。
一、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存在营利性现象
根据我们对宜兴市部分民办养老院的调查, 有一家民办养老机构提供服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88%, 有的只占总收入的10%以内, 有的甚至没有这部分收入来源。在大多数机构的资产变动额为负的情况下, 该家养老机构当年的净资产变动额为370000元。民办养老机构作为民间非营利组织, 是可以有盈利的部分, 但不能以营利为目标。虽然我们无从得知该机构是否以营利为目标, 但是放在大环境下, 该机构提供服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太高。
(二) 缺乏民间资金的投入
接受社会的捐赠和资助, 是民办养老机构筹集经费的重要方式, 也是社会财力和物力的一种再分配形式。在我们调查的10家宜兴市民办养老机构中, 仅有2家是有接受捐赠的收入来源, 其捐赠收入也仅分别占总收入的1%和11%。他们大部分的资金来源于提供服务收入和政府补助收入。
(三) 资产列支科目不一致
在民办养老机构这个行业中, 资产的使用支出核算不一致, 就会导致同行业间缺少可比性。根据我们调查, 有不少家机构“业务活动成本”一栏为0, 这是否意味着没有发生和业务相关的任何费用。我们也咨询了相关工作人员, 发现机构并不是没有业务活动支出, 而是不少会计人员将其与“管理费用”混淆。比如人员的工资福利费, 有的单位放在了“业务活动成本”明细中, 有的放在“管理费用”科目下, 虽然都是属于费用的支出, 但是其核算缺乏规范性。没有严格按照《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进行核算。
二、资产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机构非营利性不明确
民办养老机构的“非营利性”决定了机构目标的特殊性。民办养老机构日益发展为国家养老服务业中不可或缺的社会力量, 其运营的目标不是营利, 而是致力于公益事业。民办养老机构存在的目的, 是为了向公众提供服务, 并且为了成功的达到这个目的, 必须在财务上创造盈利, 否则就难以为继。换而言之, 创造财务上的利润其实是一种手段。其可以通过提供有偿服务来增加收入, 可以有盈利的部分, 但是盈利也只能继续用来发展公益事业。
(二) 政府缺乏有效监督
针对民办养老机构微利经营的现状, 政府也有相应的补助措施。政府对民办护理型的养老机构择优进行床位补助。补助标准为苏北地区0.5万元/床、苏中地区0.4万元/床、苏南地区0.3万元/床。根据有关工作人员表示, 由于政府的补助是根据养老机构的床位数确定的, 也就是说, 养老机构当年护理型床位越多, 其能够获得的补助也就越多。这也就使得一些机构有机可乘, 在当年增加床位, 而在政府结算之后撤销床位, 或者将床位提供给不需要护理的老人。而政府不能有效监督, 也就导致政府补助未尽其用。
(三) 财会人员素质不高
资产能否有效管理, 也取决于财务人员的预决算。但我们发现, 民办养老机构盈利甚微, 其业务活动也比较单一, 所以对聘请的财会人员要求也较低, 低学历、兼职的现象十分常见。由于财会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缺少对民办养老机构的相关制度政策的学习, 只是记死账, 不能向管理者提供有效的信息, 导致资产管理效率低下。
三、资产管理问题的建议
(一) 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的调节, 以房地产推进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 提高投资者的积极性。具体思路为:政府批给房地产开发商的土地, 其中一部分用于建设养老机构, 以此作为房地产投资商对社会的捐赠, 用于形成集养老和社区医疗为一体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政府可以将该部分公办公营、公办民营或直接出租给符合条件的组织或个人创办民办养老机构。[2]通过这种大力度的政府扶持, 使得民办养老机构的创办者可以无后顾之忧, 将更多的流动资金投入到民办养老服务业务中。
(二) 加强创办者投入的资产管理
民办养老机构作为一种社会力量参与我国的养老服务行业, 创办者投入的资产必须, 与其机构规模和业务量相适应, 资金数额也必须达到民办非企业单位所要求的最低限额。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固定资产投入, 都需要经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 以保证投入的资产与实际相符。民办养老机构是属于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一类, 其资产的管理与核算需要严格遵守《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保证资产核算的合法性、准确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由于其“非营利”的特殊性, 创办者投入的资产都应归组织所有, 而不再属于个人。民办养老机构也应该切实加强资产的保全。
(三) 加强提供服务收入的管理
提供服务收入是指根据其章程等的规定向其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取得的收入, 比如医疗费收入、护工费等。对于养老机构提供服务收入这一块的不统一, 其相应的资产管理也就应当引起重视。有偿服务的收费标准必须经省级以上物价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准, 不得随意乱收费。收费票据作为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 其领购、使用、保管都应按民办非企业单位收费票据的规定管理。
(四) 拓宽筹资渠道
当下, 民办养老机构大多数会通过提供有偿服务来增加自己的收入, 但是社会捐赠这个渠道却越来越闭塞。人们愿意捐赠的原因, 很重要是因为他们确定自己的爱心会传递给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所以养老机构可以通过宣传沟通以及完善的资产披露机制, 与社会公众建立信任的桥梁, 在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 体现机构的非营利性。机构接受了社会的捐赠和资助, 就需要了解捐赠人和资助人发展某项公益事业的愿望和要求。捐赠人和资助人存在着捐赠和资助意愿的不同, 因此, 民办养老机构要按照捐赠者和资助者的意愿和业务范围将捐赠分门别类, 使捐赠资产的使用尽量契合捐助者的初衷, 提高捐赠和资助资产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2014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报告.
摘要:民办养老机构为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却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在法治的和谐社会中,通过法律手段对其提供更多的支持保障,对于民办养老机构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现行法影响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主要问题,从解决横向、纵向、自身三方面问题,提出推进民办养老机构良性发展的合理措施。
关键词:民办养老机构;存在问题;法律保障
中图分类号:D922.18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24-0153-02
老年人作为一个社会应当予以高度关注的特殊群体,对其生活的保障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民生的促进。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情况严重,养老保障负担日益沉重,老人照料和护理的需求迅速膨胀,民办养老机构的存在必不可少。但是由于市场调节不足、自身问题众多、立法缺失和政府政策不稳定等诸多原因,目前民办养老机构处于一个经济入不敷出、生存步履维艰的尴尬境地。因此,从法学的视角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通过立法完善其保障机制有重要的意义。
1 现行法影响民办养老机构发展之主要问题分析
1.1 立法位阶较低——上位法缺失
我国老年福利社会化的推行还没有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做保证,在规制民办养老机构的立法上尚属空白。我国大陆地区亦无任何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来规范机构养老,现行规范机构养老的法律渊源基本是规章。由于规章的制定相对于法律、法规的制定,在立法资源、立法公开性和民主性上的不足,因此在“立法”时出现瑕疵的概率较高。此外根据《行政诉讼法》,规章在法院进行裁判时不能直接“适用”,只能作为“参照”,而其它上位位阶又对这一方面的具体规定缺乏相关立法,这就可能导致法院审理养老机构纠纷时无法可依。
目前养老事业的规制更多的依托于国家的政策目标和行政机关的规范性文件。采取这种方式,养老社会化的方式和进程往往具有不稳定性,同时这些政策也有自己的缺陷。很多政策具有纲领性,规范性不强;具有原则性,缺乏可操作性;没有把各方利益具体转化为权利义务,因此对行政机关和养老机构的约束力都不强。倘若出现行政机关与养老机构的行政争议,养老机构尤其是民办机构很难主张自己有什么“权利”,也就更难寻求法律救济。
1.2限价政策过时——法之滞后性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民办养老机构采用的都是政府指导价的收费形式。这样做虽然有利于避免民办养老机构间的恶性竞争,但限价政策却使得民办养老机构陷入了最大的危机:这些限定的收费标准大多是根据国务院2003年的限价规定所制定的,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形势脱节。政府核定的收费价格过于低廉,养老机构在环境营造、设施配置、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医疗保健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而入住老人的退休金一般都不高,收费只能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进而导致了民办养老机构成本居高不下,运营困难的局面。
民办养老机构的政府定价是通过我国《价格法》予以确认的,《价格法》第19条规定在目前我国多层级的政府管理体制下,重要的公益性服务的定价权限归属于哪级政府。作为重要的公益性服务的养老服务的定价权在地方定价目录中,其价格由省级价格部门确定。由此造成的结果则是养老服务的定价全国范围内没有形成统一性,致使在养老服务方面很难形成统一的立法。
1.3政策落实困难——执法中不力
①政府财政投入的不平衡。公办养老机构不仅由国家划拨土地、安排相关人员,而且由政府进行投入和扶持,在运营中也享受着种种优惠政策。而对比之下民办养老机构全部费用均由投资者个人承担,而且无法享受国家的政策优惠。这就造成了不公平竞争和社会公共资源分配的失衡。并且国家的有关规定表明养老服务机构是公益性的非营利性机构,更进一步地压制了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和生存。同时,养老服务业存在市场功能要素错位,公办养老机构和民办养老机构在服务领域、服务对象等各种要素中相互混杂。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运营政府承办的公办养老机构,公办养老机构的扩大投入则意味着可用于提供给民办养老机构的政府补贴要相应减少,造成了事实上的社会资源再分配的不公。因此在设立养老机构的问题上文章认为政府应当对公办和民办的养老机构一视同仁,从法律和政策上加以平衡和适度向普适化的民办养老机构倾斜,从根本上维护良好的竞争模式和市场化运作机制。
②税收优惠措施不足。文章认为,对民间资本的鼓励优惠多以政策、办法、意见、要点等形式出台,效力较弱,执行中也不会得到重视。时至今日,各地除了免税优惠外,其他政策大多未得到有效落实,这阻碍了其他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机构的积极性。此外,民办养老机构难以享受到政府补贴的另一重要原因是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管部门,许多扶持政策出台却没有被执行。更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许多应该给予民办养老机构的政府补助,都需要以民办养老机构的申请为前提,再由民政部门评估考核才能得以落实。这不仅提高了运作成本,也无端地为民办养老机构增加了一项义务,严重打击其积极性。同时,评估条件的过于严格,把一些民办养老机构挡在了获取补贴的行列之外,而资金补贴不足也使少量的政府补贴对于民办养老机构庞大的运营成本而言是杯水车薪。
2民办养老机构的法律调控设计
法律法规等相关制度的出台是一个行业规范化、制度化的保障。必须通过国家立法,在各方面制定出客观的规划和统一的标准,保障民办养老机构的科学发展,使其在具体运营中得到社会的支持和法律的保障。
2.1 提高立法位阶(解决纵向问题)
鉴于我国养老服务立法中上位法的缺失状态,建议国家把养老服务完全纳入到法律保障体系中来进行统一立法和规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由全国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养老服务法》,其中设置章节规范民办养老机构。国务院应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一部行政法规,拟称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福利机构条例》。同时法律法规可以设置国家范围内统一规范的民办养老机构的行政许可,这样也为地方政府规章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提供了相关法律依据。法律法规要维持高度的纲领性和稳定性及一定的前瞻性,同时注意与相关法的衔接,还要在设定的内容上体现扶持的力度。
其次,养老服务是系统性的工作,民政部作为养老机构的主管部门,规范民办养老机构的具体规范还应由其制定完善。目前我国民政部的规章随着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发展,已经不能涵盖养老服务的诸多方面,这就亟需出台全国性的《社会福利机构管理办法》来规范养老机构。文章建议《社会福利机构管理办法》从以下几个重点方面进行细化和规定:①民办养老机构的设置审批制度;②民办养老机构的管理;③政府扶持优惠政策;④法律责任。要明确有关处罚事项、处罚部门和申诉方式。
在法律和行政法规相对健全的前提下,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等文件的制定和修改就会有据可循。此外,地方各级部门可以根据地区的经济形势发展,采取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办法,及时地制定和修改民办养老机构的相关规定,实现民办养老机构从中央到地方统一全面的法律保障体系。
2.2 规范养老服务合同(解决横向问题)
养老服务纠纷处理有章可循是民办养老机构生存和发展的重中之重,文章认为这要求国家加快完善养老服务合同的立法,有必要在《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办法》中对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做出详细的规定。文章认为养老服务合同的条款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①双方当事人的姓名(名称)和住所;②服务内容和方式;③服务收费标准及费用支付方式。养老机构在签署合同书时应针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确定护理等级,并按当地政府部门制定的养老机构收费办法收取与护理等级相应的费用;④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⑤合同变更、解除与终止的条件;⑥违约责任。合同中应当明确规定养老机构承担民事责任的情形,同时也应该列明养老机构不应承担责任的情形,如养老机构在履行了相应职责后仍发生的不可抗力和老人违反管理规定等;⑦争议解决的方法;⑧当事人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2.3建立民办养老机构的行业管理体制(解决自治问题)
【苏州市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政策】推荐阅读:
苏州市简介11-08
苏州的佛教文化11-09
苏州市环保局11-13
苏州公务员考试:2015年江苏苏州市公务员考试公告07-01
苏州之旅的学生作文11-03
苏州市城市房屋安全管理办法05-25
苏州市城市环境管理若干规定10-14
《我眼中的苏州园林》阅读答案06-24
2008年苏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