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2024-08-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科学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科学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篇1

王正忠 四年级上册:

1.第一单元第7课《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后渗透此法。

2.第二单元《溶解》资料库中的“清理海面溢油”课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指导学生学习资料库的“清理海面溢油”时相机渗透此法。

3.第三单元第7课《保护我们的听力》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指导学生了解噪声后相机渗透此法。

4.第四单元第3《运动起来会怎么样

(一)和第4课《运动起来会怎么样

(二)》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在这两课归纳总结时分别渗透此法。

四年级下册:

1.第一单元第2课《点亮小灯泡》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指导学生了解我们身边有哪些可再生能源后相机渗透此法。

2.第三单元第7课《食物包装上的信息》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知识延伸时渗透此法。

五年级上册:

1.第一单元第二课《种子的发芽实验

(二)》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交流实验信息结束后相机渗透此法。

2.第一单元第8课《维护生态平衡》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学习‘鹰、兔、草’后相机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学习‘是什么引发了沙尘暴’后相机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3.第二单元第6课《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学习‘分析我们获得的信息’后相机渗透这些法律。

4.第三单元第2课《地球内部引起的地形变化》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学习‘地球内部的运动’后相机渗透此法。

五年级下册:

1.第二单元第8课《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指导学生在‘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的探究活动结束后相机渗透此法。

科学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篇2

一、通过科学课,引导学生珍爱自然与社会

孩子们与 生俱来的 好奇心 ,是进行探究的另一个源动力。但他们的 好奇心往 往是盲目 的 ,甚至在某些时候, 为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会 破坏自然 中的和谐 ,导致不良后果。这时教师如能加以适当的引导, 就可在孩子的头脑中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 为科学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学生在学习《种凤仙花》这一单元时, 首先是让学生认识植物、了解植物、熟悉植物,其次,让学生懂得植物的栽培和管理而获得知识,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凤仙花》的生长过程。凤仙花要经历种子———发芽———长出茎叶———长出花蕾———开花———结果———形成种子这几个阶段。 最后向学生渗透德育思想, 教育学生知道劳动的辛苦, 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保护环境,让学生学会做人, 使每个学生都成为社会的一朵“花”。

二、通过科学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强化科学的探究活动的课程。自然课老师要结合多方面的内容,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让学生从小就懂得能够运用观察 和探究这 些学习方 法 ,加深对相关知识的了解。

孩子们都喜爱动物, 有的还和动物友好相处,了解动物,也是孩子们乐意的事。利用这一优良的资源让学生学习了《养蚕》这一单元。让学生结合家庭《养蚕》的经验和技术。让学生观察和研究,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 力和探究 能力。如学生在喂蚕时,把桑叶、白菜叶等很 多植物的 叶子摘下 来 ,让蚕自己找食物, 结果知道蚕喜欢吃桑叶,也吃莴苣叶、榆树叶等叶。其他植物的叶根本不吃,让学生掌握了 蚕一生的 生长变化 过程, 总结出蚕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蛾四个时期的变化。教育学生了解我国是丝绸大国,闻名世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把爱祖国和爱家乡结合起来,让学生开展爱祖国、爱家乡的活动。

三、通过科学课,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人进入社会以后, 合作和交际能力的大小, 决定了这个人以后可以走得多远多高,因此,合作和社交作 用会变得 越发明显 ,这种人与人的交流则是社会生存法则的必然手段。学会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正确处理、维持好这些关系, 对孩子们将来在学习上、生活中的成功有着直接的作用。学生学会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自然课堂上,老师就要帮助学生明白这些道理, 进而帮助学生达成这个目的。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对集体的概念十分淡薄,有些甚至自私、不愿与他人交流、分享等等。科学课新课程理念的全面展开, 就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空间。

开学初, 首先让班中的孩子自由结合研究小组, 再由老师进行调整,充分考虑学生的成绩、能力、性格、性别等因 素 ,以致各个小组发挥出最大潜力。 教学安排上,每节课都大量运用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小组评价等协作环节,让孩子们 学会与他 人交流分 享、尊重彼此的观点、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不推卸责任、共担后果等品质。研究小组的形成,突破了班中原有的“小 集体”,强化了学 生的集体观念, 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 大大加深了生生交往上的深度与广度。

小学科学课中应渗透品德教育 篇3

关键词:小学生;科学课;品德教育

处于孩童时期的小学生,心智仍在刚开始发育的阶段,因此自身的好奇心较重。科学课正是为了满足小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一个基本的好奇欲望,同时小学科学课的内容又直接决定和影响了学生的日常行为。在明确认识了小学科学课的重要性时,想要实现品德教育的价值,首先要明确以前小学科学课教学存在的与之相关的问题,然后探析满足现代学生需求的品德教育的有效方式。

一、小学科学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重视度问题

作为科学生活的小学科学课教学,其实一直存在一大问题,即教学方式不适合。单看小学科学课的教材内容,可以看出是一种比较偏向生活,趣味性较高的学科,和其他较专业和复杂的学科不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该较高,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多数人轻视和忽略了其重要性。大部分学校、教师和家长,都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教育教学的核心,这对科学课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因为这种不重视的观点,就容易导致学生没有实际应用的机会。任何知识只有在学生掌握的同时,拥有较多的应用机会,才能达到的真正的目标,而小学生本身自我学习和实践的意识与能力都有不足,只有课堂几十分钟的学习是不够的。最终导致学生学无所用,学生自然无法把科学课学到的实际应用的知识实践化。

(二)学生的问题

对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因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不同,自身都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学生自己在经过科学课的教学后,如没有教师的安排或家长的陪同,是很难自己完成有效的实践过程的。小学生大致可以分为积极、被动和消极三种类型。积极型的学生首先心态上也较容易接受科学课教学,与教师的互动也较多,但这类学生少之又少。而被动型的学生,只是在有教师指导和监管的情况下才可进行较有效的学习,离开教师则会变成低效或无效的学习。消极型的学生则是因多种原因所造成自身对于学习无兴趣,在课堂上只是按照教师的吩咐,敷衍地完成学习任务,课后也不会花费多余的时间去学习和实践。

二、如何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品德教育

(一)品德教育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品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落实到人们的日常行为中去的,而对于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基础阶段的小学生,品德教育融合与科学课是目前教育领域必不可少的,而想要在小学科学课真正实现品德教育的价值,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即思想与行动。在思想上,首先把科学课所教授的内容与思想品德相融合,如,教学初期讲到的“植物和动物的成长”“生命相关知识”时,则可以把爱护动植物的观点加入其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详细讲解动植物生长每一个阶段和周期的变化,通过复杂化动植物成长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懂得生命延续的困难,从而达到令小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珍贵的目的。行动则是教师可安排学生养育花草,并且花草的选择要尽量简单和大众化,让学生自己付出行动去令一颗种子变为花草植物,令学生更加具体和直接地明白生命成长的不易。爱护花草、动物则是品德教育的基础所在。

(二)生活化的科学课教学内容

科学课教学与品德教育,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上,因此过于理论化的教学是阻碍其教学效果的根本原因。针对这一点,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制定的教学内容,首先应尽可能的生活化,这就需要教师提前对学生进行调查,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喜好和生活环境,从而令科学课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通过把科学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喜好和生活结合,则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令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所学是可以真正地实际运用的,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这就避免了教师空谈品德教育,但小学生并不能对品德有一个清晰和明确的认知。品德教育不是一种不明原理的统一性思想,而是具体的行为准则,只有当小学生明白了运用品德的重要性才能真正从心里接受品德教育。

(三)增加课堂互动效果

课堂上学生的表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体现了课堂教学气氛的活跃,而课堂的气氛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教学的效果。只有教师在讲,学生静止的听的课堂教学,势必是低效的教学。在给小学生尽可能自由的表达机会的同时,又不影响课堂纪律和教学进度,则可以让小学生通过把科学课教学内容拟人化并进行表演。如,植物、动物、昆虫、阳光和水。教师可以安排不同性格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内容则以品德教育为核心,让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元素,进行拟人化的对话。通过把动植物和大自然拟人化,加上教师的从旁协助和引导,则可以把品德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思想中,最终化为实际的行动。

科学、生活与品德是密不可分的,而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两者又是现阶段自身成长最为重要的部分。科学知识的学习不是用来破坏,而是通过合理的认识到理解,最后到实际的行动。而只有当把学生的实践、兴趣和生活相结合后,才能真正让品德教育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具象化。

参考文献:

[1]吾永花.对小学科学课教学方法的思考[J].青年文学家,2009(3).

[2]邓贤模.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方法研究[J].好家长,2016(20).

[3]徐婷婷.浅谈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12(1).

科学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篇4

李晓景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各种新兴的产品充斥着市场,其中不乏大量的化学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污染的程度越来越严重,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环保教育是事关千秋万代的大事,必须从小抓起。而我们农村地区由于多种原因,环保意识更是极为淡薄,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增强农村地区的环保意识。小学《科学》为环保教育搭建了一个极好的平台。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积极挖掘教材内容,有机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幼小的生命在科学课堂学习中浸染绿色。

关键词:小学科学 课堂教学 环境保护 绿色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各种新兴的产品充斥着市场,其中不乏大量的化学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污染的程度越来越严重,人类的生存环境正因人类自身环保意识的缺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森林锐减、河流变黑、洪水泛滥、酸雨蔓延、土地荒漠化、沙尘暴肆虐、全球气候变暖„„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而我们广大的农村地区,环保意识还极为淡薄,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增强广大农村地区的环保意识,要从小学生抓起。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对农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而小学《科学》这一门学科又为环保教育搭建了一个极好的平台,科学课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主要阵地,科学课程是实施环保教育的重要资源,在科学课中进行环保教育是实施环保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小学生环保意识淡薄的成因分析

1、当前小学生环保意识缺乏的原因及表现

农村地区的孩子普遍卫生习惯较差,学校附近的村子随处可见的白色垃圾(早餐包装、尼龙袋、油纸、废弃物),以及孩子们不整洁的个人卫生状况,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些学生的家庭普遍缺乏环保意识。孩子们缺乏生态环保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环保知识浅薄

大多数学生对生态环保知识了解少,缺乏基本的环保常识。比如:白色垃圾、废弃电池等电子产品、干净的江河水变黑的危害等知之甚少。许多学生认为保护环境就只是不要随地扔垃圾、不要随地吐痰、看见废纸废物主动捡起。

(2)环保目的不明

对于为什么要进行环境保护?在对我们学校160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的学生都是认为不保护环境,地球就变成了垃圾场,大树、小草、花都会死,河水会变得不干净。学生们觉得我们环保就是让周围变干净,看不到垃圾,让大自然更美丽,人类生活更美好。其实环保的目的就是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研究生态系统被破坏的原因,寻找保护的途径与方法,自觉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均衡相处。

(3)环保意识缺乏

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意识到水、电资源的宝贵,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玩自然水、浪费水资源严重,也没有节约电的意识,教室里常常无人了灯还亮着,完全没有意识到缺水、缺电的严重性。这就需要学校进一步进行节约教育、环保教育。

(4)环保行为习惯差

学生普遍环保行为习惯差,明知不能随地吐痰,不能乱扔纸屑,不能进草坪踩踏,但是,校园里却经常看到原本打扫干净的地面常常会冒出纸屑等杂物;进草坪玩的学生也常有发现。

二、培养小学生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

(一)、充分挖掘小学科学教材中能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的内容

1、从学科的内容和特点来讲,小学科学课与环保教育有着更多的共性,其内容更丰富、知识面更广泛。(1)道德教育内容

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能力也是有限的。对资源的无节制掠夺开采,对环境的任意污染与破坏,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通过破坏环境来侵犯他人的利益,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必将受到社会的谴责,从而明确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新型环境道德观念。如四上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六下第五单元的《神奇的能量》„„(2)行为教育内容

要求学生成为大自然的优秀管理员,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讲究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收集废纸废铁,爱护花草树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主动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投身于环保事业。如三上第四单元的《它们是什么做的》;三下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六下第二单元的《遗传与变异》„„

(二)、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学生渗透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中,有许多环境现象和环保问题单凭口头讲述或学生讨论达不到形象、直观的效果,很难引起学生的关注或在他们心中产生震撼。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有关教学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插播一些录像,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将课堂引入全新的境界,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探究解决环境问题、保护环境的方法。例如,利用多媒体播放“白色污染”情况:原来清澈见底的河水不见了,河面上常常漂浮着白色的塑料袋、饭盒、泡沫包装材料等一次性塑料物品;在公园的绿树从中,绿荫地上,花坛里,不时可见扎眼的“白色”;在宽阔的马路上,一阵风吹过,路边的塑料袋吹上了天空,好像一只只断了线的风筝等。通过播放短片,让同学们思考、讨论:白色污染为什么会如此猖獗呢?教育大家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不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事,从而增强广大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进行环保教育。

我在教学《水污染》一课时,先带领学生到污染严重的河边实地的调查研究,看看水面上有哪些漂浮物?这些漂浮物来自哪里?闻闻河水有什么气味?因此,面对发黑发臭的河流,让学生想到的是“什么原因使河水发黑发臭?”、“河水发黑发臭有什么危害?”,从而使学生对水质污染有了一个更直接的了解,增加了他们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的环境探究意识。

在学习《从岩石到土壤》这一课时,课前带领学生走进自然,采集岩石标本和土壤标本,让学生从采集标本的过程中学习,初步感知不同的岩石、不同的土壤来自于不同的地理环境,从而增长一些地理环境方面的知识。同时,学生在采集标本过程中,接触自然,亲身体验,了解实际中的地貌,得到的知识远比单纯的岩石和土壤的标本要多得多。特别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还获得一些水土流失、树木保护水土、植物生长与土壤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增长了见闻,无疑有利于我们渗透环保教育。

(四)、结合环保节日,开展宣教活动。

一年一度的环保节日有:中国植树节(3月12日)、世界气象日(3月23日)、世界地球日(4月22日)、爱鸟周(各地有异,一般为4月至5月初的一周)、世界无烟日(5月31日)、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月17日)、世界土地日(6月25日)、世界人口日(7月11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9月16日)。通过这些节日,配合有关主题,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利用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展览;排演环保节目;进行环保知识的问卷调查等,逐步培养学生的环保参与意识。

(五)、让环保教育得到课堂拓展,学练结合,让学生形成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还要让课堂得到拓展,让学生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最终让学生形成合理利用自然环境的能力,发挥学生的环保作用。

(1)根据学习生活需要,有效使用废弃物,进行课堂环保拓展教育。

教师在教学准备时,会发现我们诸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很多教具、学具都可以利用被人丢弃的废纸板或废木条等废弃物来自己制作而成。为此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积极捡回废弃物,为教师制作教具或为自己制作学具,还可以实行一些制作比赛,评比后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让学生养成了环保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减少污染、变废为宝的良好习惯。

(2)参与社会调查,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环保能力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的方式,拓展课堂教育。如每年寒、暑假就给学生布置一个家庭作业: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利用假期时间,调查一下你所在的村组和家庭每季度用的水电,并认真分析是否达到了节约用水电的要求。或者利用假期,自己去捡废弃物去卖,看能否给自己挣本子费。这样不仅巩固了所学的课堂知识,而且久而久之,环保也就成为学生自觉的一种能力。总之,21世纪是科技发达,经济迅猛发展时期,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生存环境任重道远。把对少年儿童环境意识保护的培养和教育,不仅迫在眉睫,而且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当然学生的环保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发展的实际,我们必须针对生活中不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时制定环保教育目标,更新环保教育策略,使环保意识教育真正的起到实效。

参考文献:

《中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科学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篇5

摘 要: 环保问题,说起来挺复杂,似乎离孩子很遥远,但其实早就渗透在幼儿园小、中、大班各科教学中,只是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幼儿园科学活动应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将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之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作者结合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阐述了运用陶行知理论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 陶行知理论 科学活动 环保教育

单纯学科学是单调枯燥的,特别是幼儿由于年龄小还不能理解许多复杂和抽象的概念,他们必须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动作学习,否则很容易厌倦。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怎样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进行科学活动呢?怎样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看法。

一、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环保教育。

幼儿是具有很大自我发展潜力的个体。思维是感性的、形象的,对幼儿来说,最有效的学习就是感兴趣的学习,对感兴趣的东西,他们会学得积极主动、效果好。在幼儿丰富多彩的一日活动中,处处都隐藏着知识和道理。我们要树立“时时处处有教育”、“方方面面有科学”的观念,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有效组织科学活动,并在无形中渗透环保教育。

散步是一项较轻松的活动,它不同于幼儿园的各种教学活动,因而师幼心情舒畅、愉快。虽然散步活动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所占的时间不长,但它是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必要环节。如在散步时,孩子们很自然地簇拥着老师慢慢走,如果一部分孩子突然不走了,那么他们一定是有了新的发现。如地上的蚂蚁,或者跳跃的蚱蜢。此时,老师就要抓住时机,走过去与他们一起观察,共同讨论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师幼心灵沟通。又如,带孩子们做操时,突然,一群小鸟从天上飞过,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转移了,会不约而同地抬头望着天空,兴奋地挥动着双手高声喊“小鸟、小鸟”,孩子们多么希望小鸟能停下来,可是小鸟越飞越远,直到在空中消失,他们才失望地回过神。很快,他们又进行热烈的讨论:“那是什么鸟?”“飞到哪里去了?”“我还见过别的种类的鸟?”老师可以顺应孩子们的兴趣点,将早操暂停积极加入到孩子们的讨论中,并加以引导:“小鸟为什么听不见你们的声音?”“小鸟为什么不掉下来?”“我们小朋友要学会爱护、保护小动物,因为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开阔幼儿的视野,而且可以拉近师幼距离。

又如春天正好是花儿开放的季节,我们先是带幼儿观赏校园中的花草树木,通过闻花香、观花形、观花色等途径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引导幼儿与花交朋友。再讨论“如果花被摘了,会怎么样”?幼儿的回答都是“会疼的,会哭的”,让幼儿懂得不摘花。

再如,带幼儿参观小区时,发现道路上都是人们乱扔的垃圾,还有的人在树枝上系绳子用来晒被子,把树枝都压弯了。我就利用这个教育机会,和幼儿一起讨论乱扔垃圾的危害,不仅不美观,而且污染了生活环境。小区里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不乱摘花草,更不能砍树木或在树枝上悬挂东西。幼儿通过这次讨论,初步懂得了要保护周围的环境,有的小朋友还说回家后要发动家人一起参与环保行动。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理论的内涵是广博而深邃的,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更好地发挥了幼儿的特点,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幼儿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科学区中投放生活化材料,让幼儿通过各种形式初步了解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我们建立了科学探索区、自然角、饲养角等,方便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观察、操作,接触科学。在科学探索区提供瓶子宝宝,里面装有米、白芸豆、棉花。引导幼儿通过“猜一猜,听一听、动一动”等活动,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比较瓶宝宝中放入米、白芸豆、棉花后发出的不同声音,感受瓶宝宝中放入不同的东西摇晃后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些瓶子都是孩子在家里喝完的饮料瓶,让家长一起收集而来的。这样幼儿初步树立了废物利用的意识。

在科学探索区给幼儿提供一些物体,口袋里面装有海绵、粗抹布、丝绸、玻璃球等质地、形态各异的材料。引导幼儿用手感知物体的软硬、冷热、光滑粗糙等特性,并知道这些都是废旧物品,可以废物利用。

在自然角给幼儿提供小鱼饲养、种子发芽,让幼儿知道动物和植物都离不开水、阳光和空气,知道要保护自然资源。

三、利用生活化教学具,把环保教育渗透到数学和科学活动的实践中。

本学期我开展了一些科学活动:在活动《好玩的瓶子》中,我和幼儿一起收集了各种玻璃瓶和塑料瓶。先出示两个瓶妈妈,让幼儿通过摸摸看看玩玩比较塑料瓶和玻璃瓶的异同,并进一步发现两种瓶子的特性及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的一些关系。在此次活动中,幼儿了解了回收瓶子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还可以用瓶子做成各种装饰品美化生活环境。

在活动《神奇的口袋》中,我提供了各种软硬、冷热、光滑与粗糙的材料,发展幼儿的.触摸感知能力。在本次活动中,幼儿懂得了原来平时看来不起眼的东西,都可以收集好,可以废物利用。活动《会唱歌的礼物盒》,所用的材料是废旧盒子及小东西,让孩子们在听听、玩玩中感受到废旧材料也可以带来这么多乐趣。

四、利用家园互动,制作科学小制作,渗透环保教育。

本学期我们开展了亲子环保小制作,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利用家里的废旧材料,动手制作了一些小制作,孩子们知道原来废旧的材料可以再利用,制作成漂亮的装饰品和玩具。还开展了亲子环保袋的制作活动,家长们利用废旧牛仔裤、布、衣服等材料,与孩子们一起装饰、制作环保袋,既漂亮又实用,出去买东西的时候可以带上环保袋,这样就可以减少塑料袋的使用。

通过各方面的环保教育引导,孩子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环保习惯。他们会把果壳扔进垃圾筒,会用洗过手的水浇花,会主动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会告诉别人不要乱丢垃圾,会一起保护树木……家长们看到这些总是很欣慰地说:“我们的宝宝长大了,懂事了。”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关系密切了,交流更多了,大家都在为环保努力。由于把环保知识有机地渗透到各领域的教学过程中,幼儿们在获得各领域知识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获得各种各样的环保知识。对社会来说,更是培养了一批在今后和未来都能自觉保护环境的身体力行者。

三年级科学德育渗透计划(推荐) 篇6

一、学情分析:

小学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二、教材分析:

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 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生物、地球运动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学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价值观、科学知识。

三、教学措施:

1)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2)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

3)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4)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5)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7)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

8)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生物种养殖的课外实验,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科学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的探索 篇7

一、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

小学科学教材许多内容表现出鲜明的德育渗透倾向,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通过多种方式有机渗透德育。如在学习《生物与环境》一节时, 教师应让学生明白如果环境受到破坏, 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我们人类不应干扰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从而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爱护生物的思想感情。在教完《水和空气》后, 组织学生调查家乡的河流受污染状况, 问问大人他们小时候河流是怎样的?为什么现在河流会变成这样, 并写成调查报告;再讨论用什么办法可以使河流复原, 并组织学生向政府部门写信献计献策, 这样就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主人翁的责任感;最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让学生借助画笔, 创作一幅美丽的景物画, 比一比哪一组完成得既美丽又合理;也可让学生调查雾霾形成的原因, 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

二、科学探究中渗透德育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而且能让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是最基本的科学态度, 也是科学教学中要重点培养的。结合教材, 开展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途径。在科学探究活动中, 学生动手实验、收集实验数据、正确评价自己是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形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有很多的观察或实验活动, 由于一些非本质因素的影响, 学生往往会在认识和行为上产生偏差。这时, 教师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要求学生如实、客观地收集实验过程的所有数据, 学会尊重证据, 不能为了说明自己假设的合理性或产生与别人攀比的心理, 而随意地修改或有选择地记录实验数据。

2.培养团队协作的合作精神

合作与交流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 其中包括了平等待人, 善于与人沟通, 能够团结他人, 合作共事的团队精神。如在教学《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时, 教师首先向学生讲解实验的名称与方法:淘气的小纸球——将一个空饮料瓶平放, 把一小张纸团成小纸球。将其放在瓶口内, 且面向自己, 使劲向瓶内吹气, 会有什么现象产生呢?教师让小组的学生们讨论预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接着让小组同学配合实验, 一名同学手拿瓶子, 将饮料瓶握稳, 另一名同学向瓶内吹气。只有这样, 实验才能按要求完成。这种教学方法, 既达到了科学教学的目的,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与互助的精神, 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3.培养敢于质疑的批判性思维

身处信息社会, 学生必须有选择信息、评价信息和作出决策的能力, 这需要学生具有独立的批判性思维。有人把批判性思维列为未来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五大技能之一。《美国学校教学课程与评价标准》指出:“在课堂中应该形成一种氛围, 以批判思维为教育的中心。”思维批判性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善于质疑, 不迷信课本, 不迷信教师, 对于同学的观点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在《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中, 当有学生指着从溶液中蒸发出来的白色粉末状物体说是盐时, 教师往往用先在水中加盐再烧的方式, 验证前一次实验中得到的白色粉末状物体是盐。这样的验证真的可以说明这是盐吗?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在此时教师最好能问一句:“你凭借什么知道这是盐?白色的物体只有盐吗?”从而引导学生向书本挑战, 对自己质疑。在课堂中, 多问一个“真是这样的吗”, 促使学生多反思、多质疑。这些看似平凡的反思、质疑必将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增强, 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产生积极作用。

4.培养规范细致的良好习惯

科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科学时要一丝不苟, 因此, 教师在教学训练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 培养良好习惯主要是通过不间断的反复训练来实现。良好的习惯来源于平时的点滴积累, 课前的准备、实验器材的整理与摆放、倾听别人的回答、耐心细致的观察……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勤提醒常要求, 通过严格训练来实现。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 正确、积极地引导, 从一点一滴抓起, 既注意循序渐进, 又贯穿始终。

三、科技活动中渗透德育

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科技活动, 有利于活跃学生的精神生活, 陶冶情操, 发展个性, 能收到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教育效果。为此, 我们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 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如组织科学兴趣小组、开展科学知识竞赛、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制作学具、实地考察等活动, 从而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育, 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以及立志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 并增强学生认识科学、改造科学的意识。

数学课中感恩教育的渗透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 感恩教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0-035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实施感恩教育要动之以情,以情感人。语文课很容易找到思想教育的切入口,思品课更不用说了,最难、最不自然的是数学课中的感恩教育。只要教师把握好时机、把握好教材、把握好方法,感恩教育也是能自然而然渗透在数学课中。

一、借助我国数学的发明发现,进行感恩祖先的教育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学生通过求多个相同加数的和用加法计算和用乘法口诀计算的比较,发现用乘法计算比连加的加法计算简单方便。教师引导学生:“这么简单有效的乘法口诀是谁发明的呢?”教师介绍,其实我国很早就使用乘法口诀了,只不过当时是将现在的口诀倒过来的,第一句就是“九九八十一……一一得一”简称“小九九”。最后,教师引出,古人这些数学的发现和发明,让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直接走了捷径。我们要学会感恩,要珍惜灿烂的古代文化,热爱自己的祖国,感恩自己的祖先。

二、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感恩家人的教育

小学数学一年级学习统计,教师出示学生熟悉的早餐图片(面条、面包、饼干、鸡蛋、牛奶或其他),引导学生在小组内统计最喜欢的早餐并完成统计表,再让小组汇报统计情况,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解答。教师通过多媒体现场制作统计图,再一次掀起学习热潮。教师可以结合统计结果教育孩子:“父母、有时是爷爷、奶奶,他们早早起床,给你放好了面条、做好了荷包蛋,是为了让你饮食均衡,保证足够的营养。可有的同学不吃家人辛辛苦苦做好的早餐,有的饿着肚子,有的喜欢买摊点上的油炸食品,这样做太对不起家人对你的关爱了。”教师引导学生感恩父母,不挑食,吃好早餐不让家人担心。

三、针对课堂上的精彩发言,进行感恩同学的教育

数学课堂上,经常会有令教师意想不到的精彩发言,有的语言组织得很好,逻辑思维很强;有的思路很特别,方法创新。针对这些学生的精彩发言,教师除了要表扬他们聪明爱动脑,还要感谢这些学生,引导全班学生,由于这个同学的精彩发言,活跃了课堂气氛,他的方法让我们大开眼界,拓宽了我们的思维,有指点迷津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学习上有帮助的人都要感恩,包括自己的同学。

四、利用数学实践活动,渗透感恩父母的教育

二年级有认识元角分的内容。这一内容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难度较大,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去超市买东西,超市的电脑能快速算好,并且现在的孩子很少不接触几分钱。由于与现实脱轨,一部分孩子无论怎么教,都无法换算。如10元钱,用了5元4角,还可以找回多少?每当教这块内容之前,我总是预先让学生到超市买东西,用10元钱,你买了哪有东西?课后让学生到超市记录各种商品的价格。课堂上,我结合教学内容,将孩子们记录的商品价格展示出来,罗列一个家庭一天生活上的费用并加起来。对于孩子来说,这个数字大得惊人,引导孩子体会生活的不易,父母养家糊口的不易,自然地对孩子进行感恩父母的教育。

五、结合数学考试分数,进行感恩教师的教育

数学考试分数一出来,肯定会出现有的孩子进步了,有的孩子退步了。对于进步的孩子,引导他们感恩父母和教师,因为他们的进步离不开父母的关心、教师的帮助。对于退步的孩子,引导他们下次更加努力,与教师、家长的期望还有一点点距离,这一点点距离并不大,通过努力是可以达到。低年级孩子试卷中常常会出现漏题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编一个故事,在投影仪上放那一漏题的试卷,开始讲故事:今天数学期末考试,早上出门时,兔妈妈嘱咐小兔子:“考试的时候仔细一点,千万别漏题。”考试前,教师和妈妈一样嘱咐小兔子。考试的时候,小兔子一会儿玩铅笔,一会儿看窗外,下面我们来看看小兔的试卷,有没有漏题呢?教师顺势引导孩子,教师跟妈妈一样,都是全心全意关注着你们,只有认真了、努力了,才对得起父母的养育和教师的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就是要将感恩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能挖掘的感恩因素有机结合起来,使感恩教育无声地、巧妙地融合在数学教学内容中。教师引导学生怀着感恩的心态投入学习和今后的工作中,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使学生对父母感恩,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感恩,对生活感恩,从而增强学生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意识,并使这种意识转化为孜孜以求,自强不息的学习精神。

科学计数法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篇9

主讲教师:赵福波

课题:科学计数法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第一章: 科学计数法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所熟悉的事物体会大数,并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大数。2.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3.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人口过快增长和人均耕地急剧减少的国情,让学生明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土地管理法》相关法律制定的必要性。教学重点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大数。教学难点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大数。教材分析

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大数,表示起来也会很麻烦,怎样简单准确地表示大数是学生们渴

望的,这时提出学生很容易接受。学会用科学计数法来表示大数,为学习后面的统计知识奠定基础。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调查一些有关祖国人口、资源、土地的一些数据资料,计算器。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我们伟大的祖国具有悠久的文明史,作为-个中国人,我们应为她而骄傲。课前,同学们已经对有关我国的人口、资源等做了一系列的调查,同学们查到了什么资料呢?谁愿意起来展示一下你的调查成果?

学生1:我在图书馆里查到了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我国人口大约为1300000000人。

学生2:我从公布的资料上查到了我国现有耕地面积约为1900000000亩。

学生3:我从电脑上查到了我国石油储量为24000000000桶。

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反馈,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沉思)

学生l:我发现我国的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教师伺机点拨:同学们的观察都是正确的,请大家计算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告诉学生美国现有人均耕地面积约9.7亩)。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比较,提问:比较我国在人口、土地方面与美国的差距,今后在这些方面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借机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让学生明白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我国实现可持速发展的基本保证。)

学生2:我发现这些数据都比较大,书写和读时都比较麻烦。(教师赞赏)教师:那么有没有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来表示这些比较大的数呢? 2.小组合作,探讨交流

刚才,同学们都已做了努力的思考,想必都有所发现。你把你的发现告诉其他同学好吗?大家可以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看谁的方法好。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伺机点拨。3.择优反馈,提升理论

小组交流结束,我们来比较一下,哪个小组的方法好?

学生a:对于较大的数,我们认为可以用数字与记数单位百、千、万、亿等合写的方法来表示比较简单。例如:1300000000可以写作l3亿。

学生b:我在查找资料时发现,有的数可以用一个数乘以10的几次方的形式来表示。

例如:1300000000可以写作1.3×l09。

学生c:计算器用1.e +48表示1000连续4次平方。

大家比较一下,那一种方法更适合于我们数学的记法,对于无论多大的数读写都更方便?

学生:l.3×109这种写法更方便,因为若带单位的话,例如:***00写作13000亿会受到限制。

教师:那么这种写法有什么特点呢?

归纳: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xl0n的形式,其中1≤a<10,n表示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科学记数法。板书课题:科学记数法 4.应用练习

(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696000000、3000010000。

(2)某校学生有3000人,每个学生的平均伙食费为350元/月,则这些住校学生一个月的伙食费是多少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结果表明)(集体订正)5.拓展创新

一个数如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同学们都会了,现在如果有一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你知道它原来表示什么数吗?

例:(1)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为7.2×105平方米。(2)山东省的面积约为l.5xlO5平方千米。(3)人体中约有2.5×l013个红细胞。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然后集中反馈、订正。科学记数法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你还能想到哪些应用? 学生:计算器中出现10的多少次方时。学生:如工商银行的存款总额。

教师:既然生活中有很多的地方用到科学记数法,我们就要对它有一个透彻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实例:

(1)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书约2亿册,居世界第五位。

①调查本校图书馆某个书架所存放图书的数量,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需要多少个这样的书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结果。

②调查本校的人数,如果每人借阅10本书,那么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大约可以供多少所这样的学校的学生借阅?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结果。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订正。

(2)美国在20世纪的四次战争,所花费的钱数(单位:美元,1美元=8.27元人民币)如下: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6.I3×l010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为4.48×1011美元;朝鲜战争为6.7×l010美元;越南战争为1.67×1010美元。

某市有1200万人口,年人均收入约为3万元,这么多人多少年的工资收入相当于美国20世纪四次战争的花费?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订正。6.小结回顾

通过这节课大家学到了什么知识?谁愿意起来给大家总结一下? 7.布置作业

科学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篇10

优秀教案

科学计数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对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进行简单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从生活中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法制教育渗透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二条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综合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国家依靠宣传教育、科学技术进步、综合服务、建立健全奖励和社会保障制度,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三条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教学关键:

感受科学记数法的作用,体会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的优越性及必要性;通过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人口过快增长和人均耕地急剧减少的国情,让学生明白相关法律制定的必要性。教学重点: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大数。教学难点: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大数。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互动交流

师:请同学们将课前对有关我国的人口、资源等做了一系列的调查成果作一展 生b:我在图书馆里查到了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我国人口大约为1300000000人。

生e:我从公布的资料上查到了我国现有耕地面积约为1900000000亩。

生d:我从电脑上查到了我国石油储量为24000000000桶。

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反馈,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沉思)

生f:我发现我国的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教师伺机点拨:同学们的观察都是正确的,请大家计算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告诉学生美国现有人均耕地面积约9.7亩)。

提问:比较我国在人口、土地方面与美国的差距,今后在这些方面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观察。

教师介绍,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二条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综合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条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师:从刚才同学们调查的数据中你发现这些数据有什么特点呢 生:我发现这些数据都比较大,书写和读时都比较麻烦。(表扬)师:那么有没有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来表示这些比较大的数呢?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伺机点拨。

三、择优反馈,提升理论

师:小组交流结束,我们来比较一下,哪个小组的方法好?

生a:对于较大的数,我们认为可以用数字与记数单位百、千、万、亿等合写的方法来表示比较简单。例如:1300000000可以写作l3亿。

生b:我在查找资料时发现,有的数可以用一个数乘以10的几次方的形式来表示。例如:1300000000可以写作1.3×l09。

生c:计算器用1.e +48表示1000连续4次平方。

师:大家比较一下,那一种方法更适合于我们数学的记法,对于无论多大的数读写都更方便?

生:l.3×109这种写法更方便,因为若带单位的话,例如:***00写作13000亿会受到限制。

师:那么这种写法有什么特点呢?

归纳: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xl0n的形式,其中1≤a<10,n表示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科学记数法。

板书课题:科学记数法

四、应用练习

(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696000000、3000010000。

(2)某校学生有3000人,每个学生的平均伙食费为350元/月,则这些住校学生一个月的伙食费是多少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结果表明)(集体订正)

五、拓展创新

一个数如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同学们都会了,现在如果有一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你知道它原来表示什么数吗?

例:(1)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为7.2×105平方米。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面积约为l.6xlO5平方千米。

(3)人体中约有2.5×l013个红细胞。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然后集中反馈、订正。师:科学记数法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你还能想到哪些应用? 生h:计算器中出现10的多少次方时。生m:如工商银行的存款总额。

师:既然生活中有很多的地方用到科学记数法,我们就要对它有一个透彻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实例:

美国在20世纪的四次战争,所花费的钱数(单位:美元,1美元=8.27元人民币)如下: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6.I3×l010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为4.48×1011美元;朝鲜战争为6.7×l010美元;越南战争为1.67×1010美元。

某市有1200万人口,年人均收入约为3万元,这么多人多少年的工资收入相当于美国20世纪四次战争的花费?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订正。

六、小结回顾

通过这节课大家学到了什么知识?谁愿意起来给大家总结一下?

七、布置作业

课本47页习题1.5中的第4、5题。

八、教学反思

上一篇:灵宝市召开新课程实验研讨会下一篇:英文初中毕业留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