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续红楼读后感(精选3篇)
前两天,看到了一本书《刘心武续红楼梦》第八十一回至第一百零八回,就买来了看了下,觉得还不错,这本书真正的把曹雪芹红楼梦的真实结局再现了,唯一有点遗憾的就是笔法上虽然模仿曹公的笔法生动的写了出来,但是还是有点不近如人意的地方,必竟是现代人去写古代人的东西,是不能到那种境界的。不管怎么说刘心武先生还是做了,根据曹雪芹前八十回中脂砚斋和畸笏叟的书评和前八十回中的“草蛇灰线线,伏延千里”的伏笔,大体写出了曹雪芹的真实结局。红楼梦做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研究人员最多,争议最大的一部书,现倔流传于世的一百二十回通行本是高鹗、程伟元续写的后四十回,许多红学家都认为那不是这续写的后四十回完全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在《刘心武续红楼梦》一书中,就让我觉得印象深刻的是黛玉之死的.那一章节,那一回的回目是暖画破碎藕榭改妆冷月荡漾绛珠归天,并不是在一百二十回通行本里的黛玉焚稿断痴情的回目,在刘心武的回目中有就有了献花雪芹的原意在里面,冷月、绛珠,这两个词在前八十回中曾出现过,绛珠这词曾多次出现,说黛玉本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幻化成了人形,下世为人来还好神瑛侍者的情债,这就充分说明黛玉本不是凡人,好坏宝玉也不是凡人,黛玉的离去必定是壮美的,而不是像凡人一样焚稿断痴情。冷月一词好是在第七十六回中黛玉和湘云在凹晶馆中秋联诗中黛玉联的最后一句“冷月葬花魂”中出现的,面刘先生的黛玉归天的情节也亦设在了凹晶馆的水域,黛玉沉湖仙遁。仙遁只有天上的仙人才会仙遁,那是何其的悲壮。还有一个情节就是王熙风扫雪拾玉的情节,好多都说那是拾的宝玉身上的通灵宝玉,其实不然,那是拾的前八十回中提到的一个叫良儿的丫头在贾母房中丢失了一块叫“马上封侯”的玉,后被撵出了荣府,其实这玉并没有丢,面是在箱子底上了,后被忠顺王府的人抄家时不小心遗在了贾母到王夫人信处的夹道中,那时的风姐已经不是荣府二奶奶了,平儿取代了她,她只是个通房大丫头了。
这部书写了很多曹雪芹在前八十回留下伏笔的结局,看了后才体会到为什么曹雪芹对后二十八回的书稿遗失那么的惋惜。我记得张爱玲曾经说过她人生的三大憾事:一、鲥鱼有刺,二、海棠无香、三、红棂梦未完。前两件是不可能实现的,也是人力不可挽回的了,但是第三件还是可以的,现在不就有人做到了么,虽然不是曹雪芹的原稿,但是也是按曹雪芹的原笔原意的写法写的,也算是可以弥补一点点遗憾了,如果张爱玲泉下有知,她也稍稍可以瞑目了。必竟这世上她就只有两个遗憾了。
续本未见刊行,便已经成为读者热议的文化热点。至于刘心武的新续作28回能否超过高鹗版的后40回,尚待作品正式出版后方能一窥究竟。
据刘心武介绍,曹雪芹是写完了《红楼梦》全书的,曹雪芹全书为108回,曾经在小范围流传过。曹雪芹同时代里是有人读到过全本并留下痕迹的,从脂砚斋等人的批语里可以看到。很多资料证明曹雪芹和他的合作者都非常珍惜他的全本《红楼梦》,对80回后的文稿佚失痛心疾首。尽管曹雪芹书稿的后28回至今未找到,却是可以经过探佚加以钩沉的。传世的前80回“草蛇灰线,伏延千里”,传世脂评里对后28回内容的诸多透露以及其他一些资料,均是探佚的资源。
刘心武认为,清代的程伟元和高鹗出版的120回的通行本《红楼梦》,以活字排印方式推出,使曹雪芹的前80回获得推广流布,是有积极作用的。但他们对前80回手抄古本的改动,留下遗憾;而后40回基本上违背了曹雪芹的原笔原意。120回的《红楼梦》是一个接臂维纳斯。接得不好,允不允许有人试一试,接得好一点?这个事应该是允许有人做的,而且应该欢迎有人尝试。早在清朝,已有不少《红楼梦》续书出现,但大都是从120回续起,总不脱才子佳人大团圆模式。当代也有作家续写的,自由发挥的成分居多。而刘心武的这本续书则是通过对前80回的文本细读,以及探佚研究,力图恢复曹雪芹后28回原笔原意的一次尝试。刘心武说:“我是不自由发挥,戴着镣铐跳舞,这镣铐是我自己套上的。我是要把曹雪芹的原笔原意复原出来。”
刘心武感叹:“我是兢兢业业地根据前80回的伏笔写,追踪设计不敢稍加穿凿,很辛苦的一件工作。”他称自己续写《红楼梦》是“蓄谋已久”,他将自己研究《红楼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91年在《读书》杂志上发表《话说赵姨娘》,随机发表阅读《红楼梦》的感想。周汝昌先生读后主动写信联系刘心武,送他4个字:“善察能悟。”这给刘心武很大的激励。第二阶段从秦可卿入手揭秘《红楼梦》。第三阶段是探佚。探佚出来80回后是什么回目了,干脆就试写出来。从7年前就开始续写,高潮是完成这本书。“20年辛苦不寻常,了此心愿,乃我一生中的大快乐。”刘心武说,“我真正的初衷是为了向曹雪芹表示尊重、致敬。呼吁大家通过这样的推动力再去读原本。”
热点关注
尽管《红楼梦》的续本存世的就有一二十种,但近三十年间敢续写《红楼梦》的人寥寥无几,因为曹雪芹已达到了那样的文学巅峰,要想成功推出续作实在很难。所以,《刘心武续红楼梦》的出版,犹如一石激水,在寂寞文坛荡起层层波浪。一些专家学者也就此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
我想先谈谈《红楼梦》的探佚。《红楼梦》探佚本身有它的价值,《红楼梦》探佚学的创立也有它的过程。比如《红楼梦》古抄本里附带的脂砚斋批语,就透露出后二十八回的若干情节。最早注意到这些批语的是俞平伯,但他当时以为是另一部续书,没在意。脂砚斋的种种批语是曹雪芹最亲密的人给我们留下的无价之宝,是《红楼梦》探佚学成立的基础。我再谈谈曹雪芹原著和程高续本的关系。我曾专门写文章谈到程高续本背后有政治阴谋诡计。程高两人合谋炮制的“假尾巴”,与曹雪芹原著的思想感情、主张是相反的。这个“假尾巴”和曹雪芹原著是针锋相对的,它们的关系是“不共戴天”的仇敌关系。有观点说“曹雪芹原著不全无法流传,程高续本文笔艺术不如原著,但也不错,使《红楼梦》流传到今天”,这个说法骗了无数读者。我再谈谈续书。续书不是我们要求哪位作家来续的,如有作家根据《红楼梦》探佚的蛛丝马迹来续,我双手赞成,我们没有权力说,你别续,你续不好。刘心武先生经过了长期的准备,短期的突击,呕心沥血,完成这样一件了不起的文艺工作。我对刘续的评价是“佩服”!我认为续书不管怎么有缺点也是一件极大的功劳。刘心武先生续这后30回,其目的是为了揭破程高的阴谋诡计,告诉人们曹雪芹原著后边不是那个样子。能够完成这个目的就非常非常了不起了。出版社已经送给我刘心武先生写的续书,待看过后,才能有具体评价。
——周汝昌《通过续书还原曹雪芹本意》
自从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出土以来,很多人都想复原她的一双断臂。然而,几乎没有人会认同、认识恢复断臂后的维纳斯。因为恢复断臂后,也许就不是那个米洛斯的维纳斯了。但有人会说,米洛斯的维纳斯本来是有完整双臂的!不错,是曾经有过,古罗马的大角斗场也曾完整过,庞贝古城也曾存在过,中国大秦帝国的阿房宫也曾存在过,大清帝国的圆明园也曾完整过……但是,如果现在将大角斗场残缺的围墙全部补齐,将庞贝古城遗址的街道都恢复的笔直宽阔,将圆明园的园林都建造的郁郁葱葱,让阿房宫的每座宫殿都重新矗立。那么,这也许满足了一部分人渴望弥补历史缺憾的愿望,但是历史也因为假手现代人仿制的泥巴、砖石、屋脊而丧失了它远古苍茫的恒久魅力。我们真的很难想象张开双臂欢迎游客的维纳斯,也很难想象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种种非常确定、肯定以及一定的最终结局。我相信,失去双臂的维纳斯比传说中的维纳斯更有魅力。传说中的维纳斯拥有爱与美;失去双臂的维纳斯,拥有想象爱与美的无限空间。
——康震《〈红楼梦〉中的千手维纳斯》
在线阅读
第八十一回中山狼吞噬薄命女 河东狮吼断无运魂
凤姐强打精神,逗贾母开心。因琥珀正跟收拾餐具的管事婆子交代明儿菜谱,原是琥珀有些个伤风,出音不准,凤姐就故意大惊小怪起来,跟众人说:“琥珀今天真真吓了我一跳!”鸳鸯道:“只有我敢吓你,别人谁敢?”贾母因问:“谁吓谁呢?”凤姐就比比划划地说:“刚才琥珀跟大厨房交代,说明儿晚上老祖宗想吃剑池。可不吓了我一跳!想来老祖宗是想念金陵姑苏虎丘山了,那虎丘塔下面,有个剑池,原是吴王夫差蘸泉水磨利剑的地方。大家想想,纵使府里官中有本事把那姑苏剑池连夜搬过来,纵使大厨房能有海大的锅把那剑池蒸熟了端到这儿来,老祖宗可有多大的嘴巴、多厉害的牙口、多大的弥勒佛肚皮,把那美味吃进去?”说得大家忍不住笑起来。琥珀高声喊冤:“何曾说要吃剑池?我交代的是芥菜!南边又叫盖菜。”贾母知是凤姐又来斑衣戏彩,笑道:“我倒吃得动剑池,只怕你猴儿吞了那夫差剑,再动弹不得半步!”有的丫头还笑,王夫人只觉得不吉利,忙道:“时候不早了,老太太早些安歇要紧。”大家这才散去。(节选自《刘心武续红楼梦》)
在刘心武《班主任》中有三个印象最深的情节:
一、主任满怀期待地问张老师是否愿意接收“坏学生”林宝琦;
二、谢惠敏满心愤慨批判《牛虻》是黄书;
三、张老师渴求的文学巨著竟被丢置杂物库,更被林宝琦之众玩乐。
学校主任满怀期待并不是期待张老师能够改造林宝琦,拉他一把,让他走上正道,而且因为无人接收而急于把坏学生脱手,免得惹得一身骚。在包括主任以及其他老师的思维中,坏的就是坏的,是不可能变成好的,就象林宝琦,打架斗殴,不学无术,偷看黄书,更是因斗殴进了警察局,已是无药可救,最好是被红卫拉去批斗。可见,中国人的固定性思维多严重,好就是好,坏就是坏,永远无法转换,犯了错就得永远背着“坏”的标签。
谢惠敏几乎是“四人帮”思想独裁阴谋的成品,她爱学习,懂礼节,疾“恶”如仇,她是众人眼中的“好学生”。但是,谢惠敏思想僵化,精神营养 馈乏,思想方式简单,“忠诚”被导向盲从,“坚定”被扭曲为偏执,她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尤其代表的是被时代荼毒的成长中的孩子。
而被丢弃在杂物库、被玩乐的文学巨著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全文通过这一线索深刻反映这一时期先进民主文化被丢弃被践踏,而所谓“正统”的腐朽文化被奉为信条的混乱状况。这些文学著作因为引导民主、思想解放而被批判为反社会主义,中国人也就失了一个认识世界,精神升华的机会,而这个机会对民主、解放思潮袭全球,而刚走上社会主义的中国极其重要,以致失去这个机会,中国离世界又远了一大步。
十年动荡,最终以粉碎四人帮为结局,这无疑应验了中国老话~邪不胜正。这样的胜利令中国可喜可悲,喜的是最后的胜利扼制了“文革”浪潮,没让中国走上不归路;悲的是这样的胜利背负了太大的代价,以致直至今日我们仍在承受文革余波.文革根本上是一场思想文化独裁专制阴谋,企图禁梏中国人的思想,通过压制民主来实现独裁。文革得到毛泽东的默认,实施得更彻底,破坏力也更大。有志之士在文革 中挣扎反思,试图以自己微薄之力唤 醒中国人。但被“正统”思想荼毒的中国老百姓并不领情,将之认为违法乱纪,钻社会主义空子,以致在文革结束许多年,阴暗的文化氛围低迷不散。
要说“四人帮”为何能在若大的中国掀起涛天巨浪,中国老百姓脱不了绝对关系。中国人向来推崇“正统”,所谓“正统”,就是领导者提倡的思想,无论对错,无条件遵从。这样的中国人没有灵魂,一切跟“正统”走,“正统”就是权威,遵从总没错。这样的思维残留至今,许多文革前出生的人至今仍不要承认“文革”的危害,认为文革是社会主义必走之路,所谓“文革”的危害只是后人对它的诬蔑。对此,我们只能呼唤中国人不要受“文革”余毒迫害,正确看待历史。一个民族的堕落总会激起一些爱国者救过之心。刘心武《班主任》中的张老师就是一个代表,张老师对孩子受“文革”荼毒而悲痛忧心,思索拯救中国未来之路。作者通过张老师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唤,与当时世界倡导解放思想和社会需要合拍,希望以此召回中国人的灵魂,让中国跟上世界脚步。
《班主任》为现在的我们揭示了“文革”这个新中国成长的伤痕,让我铭记历
【刘心武续红楼读后感】推荐阅读: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观后感07-12
四大名著红楼梦心得-《红楼梦》读后感12-25
关于四大名著红楼梦读后感-红楼梦读书心得10-29
《红楼梦》读后报告11-23
红楼梦读后心得01-14
红楼梦读后感字数09-14
名著《红楼梦》读后感01-16
作文:《红楼梦》读后感02-08
红楼梦读后感60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