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风险控制措施

2024-06-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重大风险控制措施(共8篇)

重大风险控制措施 篇1

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的管理制度

为加强在建工程安全管理,根据公司有关规定要求,结合本工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预防控制措施,在工程施工到容易发生重大隐患的部位应加强对工人的教育,本预防控制措施在施工现场严格执行.(一)倾覆事故

高度超过20米的大型脚手架;附着式整体提升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吊蓝架;6.5米高的满堂脚手架。预防控制措施:

(1)为防止事故发生,塔吊必须由具备资质的专业队伍安装,司机必须持证上岗。安装完毕后经技术监督局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操作工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不得违章作业,严格执行“十不吊”。操作前必须有安全技术交底记录,并履行签字手续。

(3)脚手架支搭必须先编好搭设方案,经有关技术人员审批后遵照执行。

(4)所有架子工必须持证上岗,工作时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支搭脚手架按照方案施工。做好脚手架拉结点拉牢工作,防止架体倒塌。

(5)所有架体平台,加设好后,必须设各方;专业技术人员签字后,投入使用。

(二)坍塌事故

深度超过1.5米的沟槽及深度超过5米的基坑土方开挖施工作业。预防控制措施:

(1)基础开挖前先采取井点降水,将水位降至开挖深度以下,防止开挖时出水塌方。

(2)挖掘土方时,必须由上向下进行。禁止采用掏洞、挖空脚底和“伸悬土”的方法。禁止随意敲击、刨挖和玩弄,以防止塌方事故。

(3)由于基坑、基槽的开挖深度大。在坑、槽的周边设置防护栏杆,防护栏杆应符和《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4)深基坑挖土时,操作人员应使用梯子或搭设斜道上下,禁止蹬踏固壁支撑或在土壁上挖洞蹬踏上下。

(5)作业中,作业人员不得在阶坡、深坑和陡坎下休息。作业时,应随时观查边坡土壁稳定情况。如发现边坡土壁裂缝、疏松、渗水或支撑断裂、位移现象,作业人员应及时撤离作业现场,并立即报告施工负责人及时采取措施,待险情排除后方可继续作业。

(6)因基坑土方超挖引起支护结构破坏。应暂时停止施工,保护支护结构稳定情况,在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7)材料准备

开挖前准备足够优质木桩和脚手架以及脚手板,装土袋,以备护坡用。同时准备两台大功率的抽水机,以备应急。

(三)触电事故 预防控制措施:

(1)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必须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进行,并做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经审批后实施。(2)对新进场人员及所有工种进行安全用电知识教育。非电工不得乱接用电设备、维修机械设备。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3)施工现场必须使用五芯电缆和省安监站准许使用的配电箱和开关箱,必须做好保护接地和接零及漏电保护器,预防机壳漏电造成人身伤害或雷击造成火灾的发生。

(4)各种配电箱和开关箱,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增设屏障,并悬挂醒目的警告标志牌。(5)坚持临时用电检查制度。

(四)高空坠落事故 预防控制措施:

(1)脚手架材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的杆件连接必须使用合格的玛钢扣件。

(2)结构脚手架立杆间距不得大于1.5米,大横杆间距不得大于1.2米,小横杆间距不得大于1米.脚手架必须按楼层与结构拉结牢固,拉结点的垂直距离不得超过4米,水平距离不得超过6米。拉结所用的材料的强度不得低于双股8号铁丝的强度。高大架子不得使用柔性材料拉结。在拉结点处设可靠支顶,脚手架的操作面必须满铺脚手板,离墙

面不得大于20cm,不得在行空隙和探头板、飞跳板、脚手板下层设水平网,操作面外侧应设两道护身栏杆和一道挡脚板。

(3)脚手架必须保证整体不变形,凡高度20cm以上的外脚手架纵向必须设置十字盖。十字盖的高度在20m以下的必须设置反斜支撑,特殊脚手架和20m以上的高大脚手架必须有设计方案,脚手架结构计算书。特殊情况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4)井子架的吊笼出入口均应有安全门、两侧必须有安全防护措施。吊笼定位托杠必须采用定型装置,吊笼运行过程中不得乘人。

(5)1.5*1.5m以下的孔洞,应预埋长钢筋网或加固定盖板。1.5*1.5m以上的孔洞四周必须设两道护身栏杆,中间支挂水平安全网。电梯井口必须设置高度不低于1.2m的金属防护门。电梯井内首层和首层以上每隔四层设一道水平安全网,安全网应封闭严密。楼梯踏步及休息平台处,必须设两道牢固防护栏杆或用立挂安全网防护。阳台栏杆应随层安装,不能随层安装的,必须设两道防护栏杆或立挂安全网加一道防护栏杆。

(6)无外脚手架或采用单排脚手架高4m以上的建筑物,首层四周必须搭设固定3m宽的水平安全网,网底距下方物体不得小于3m(高层不得小于5m)高层建筑每隔四层固定

一道6m宽的水平安全网,接口处必须连接严密与建筑物之间间隙不大于10m,并且外边沿高于内边沿,支搭水平安全网,直至没有高处作业时方可拆除。

(7)临边施工区域,对人或物构成危险的地方必须搭设防护棚,确保人、物的安全。高处作业使用的铁凳、木凳间需搭设脚手板的,间距不得大于2m。高处作业,严禁投扔物料。

(8)高空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经过现场培训、交底、安装人员必须系安全带。交底时按方案要求结合施工现场作业条件和队伍情况作详细交底,并确定指挥人员。在施工时按作业环境做好防滑、防坠落事故的发生。发现隐患要立即整改并建立登记。在隐患没有消除前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如有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险情,应立即停止作业。

(五)火灾预防控制措施:

(1)项目部安全员负责对新进场工人进行消防知识培训,尤其时对特殊岗位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并负责对消防设施的检查指导。

(2)加强对各种消防器材、消防设施的日常管理,要配齐、配全灭火器。消防栓确定专人负责,定期检查、测试,随时保持良好的状态。每月检查一次灭火器及消防设施。

(3)油漆仓库、木材堆放应设在有充足水源、消防车能驾驶到的地方,仓库四周应有不小于3.5m的平坦空地作为消防通道。(4)临时宿舍不得乱拉乱接电线,不得使用电炉子,以免引起火

灾。

(六)食物中毒、传染疾病: 预防控制措施:

(1)工地食堂必须办理卫生许可证,从事炊事员必须办理身体健康证并每年体检一次,杜绝有传染疾病人员从事吹施工作。炊事员工作时必须穿工作服和工作帽,保持个人卫生及食堂环境卫生。

(2)工地食堂墙壁全贴瓷砖,安装纱窗、纱门、排气扇、抽油烟机。设挡鼠板、灭蝇笼。食堂设置距厕所不得少于50m。(3)食堂生、熟食品的炊具必须分开使用,炊具用完后必须使用药物或进行热力消毒,不得购买腐烂变质、过期的食品,不得加工凉拌菜。

(4)施工现场应设置保温桶三个,并加锁。项目部保证提供足量开水,满足施工人员饮水,所有人员严禁喝生水。

(七)重物打击

临边、洞口防护不严;高处作业物料堆放不平稳;架上嘻戏、打闹、向下抛掷料;不使用劳保用品,酒后上岗,不遵守劳动纪律;起重、吊装工末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龙门、井架吊篮乘人。预防控制措施:

(1)凡在距地2m以上,有可能发生坠落的楼板边、阳台边、屋面边、基坑边、基槽边、电梯井口、预留洞口、通道口、基坑口等

高处作业时,都必须设置有效可靠的防护设施,防止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

(2)施工现场使用的龙门架(井字架),必须制定安装和拆除施工方案,严格遵守安装和拆除顺序,配备齐全有效限位装置。在运行前,要对超高限位、制动装置、断绳保险等安全设施进行检查验收,经确认合格有效,方可使用。

(3)脚手架外侧边缘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搭设脚手架必须编制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操作层的跳板必须满铺,并设置踢脚板和防护栏杆或安全立网。在搭设脚手架前,须向工人作较为详细的交底。

(4)模板工程的支撑系统,必须进行设计计算,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

(5)塔吊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具有力矩限位器和超高、变幅及行走限位装置,并灵敏可靠。塔吊的吊钩要有保险装置。

(6)严禁架上嘻戏、打闹、洒后上岗和从高处向下抛掷 物块,以避免造成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

重大风险控制措施 篇2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施工的石家庄地铁中山广场站到解放广场站区间配线起点里程K8+854.560, 终点里程K9+236.500, 全长381.94 m。线路为左右线分离式双洞, 断面有A~J断面共10种类型, 变化频繁, A断面和E型断面较长。最大断面为Ⅰ型断面, 宽度14.3 m, 高度10.75 m。区间轨顶标高56.863 m~56.307 m, 覆土厚度约8.6 m~10.6 m;区间线路纵向坡度呈“V”字形敷设, 最小纵坡2‰, 最大纵坡10‰, 线路在K9+004.265~K9+111.463段位于半径1 200 m的左偏曲线上, 长度107.198 m。区间正线设停车线及交叉渡线, 设区间排水泵房一座, 设施工竖井及横通道两座, 竖井结构净尺寸均为5.6 m×7.6 m, 横通道二衬内净宽为4 m, 施工完成后竖井进行回填处理。

区间隧道位于新百广场至火车站主要商业街正下方, 沿中山东路东西向布置, 地面车流、人流量较大, 两侧商业建筑较多, 地下管线分布密集, 区间下穿一道过街地道。由于本区间正线设有交叉渡线及停车线, 隧道断面变化较为频繁, 不宜采用盾构法进行施工, 为减少区间隧道施工对周边建构筑物及管线的影响, 降低隧道施工对周边商业及城市交通的干扰, 采用暗挖法施工。

2 施工风险及建议应对措施

2.1 粉细砂层小径距大断面开挖, 自身存在施工Ⅰ级风险

施工区间含停车线及交叉渡线, 结构断面跨度较大且断面变化频繁, 最大开挖断面宽度为14.3 m×10.75 m, 初支及内衬厚度分别为0.35 m和0.6 m, 左右线隧道净距在5 m以内, 最小仅有0.5 m, 相邻洞室施工影响大。结合工程经验, 一般两隧道净距小于3.5 m时, 需要对两隧道间土体进行加固。

建议采取措施:大断面采取双侧壁导坑法施工, 在砂层掌子面及超前深孔注浆的基础上进行径向加固, 相邻隧道中间土体在高度5 m范围内打设42小导管注浆, 如图1所示, 小导管间距按0.5 m梅花形布置, 横向加固长度与土体厚度相同。水平、竖向间距1.0 m×1.0 m, 注浆浆液采用水泥—水玻璃浆液。隧道近距离施工期间, 在先期施工的隧道内向后期施工隧道范围内径向注浆, 从而降低近距离施工的相互干扰, 采用密排超前小导管的预支护措施, 大断面初支外2.5 m, 初支内1 m范围内采用深孔注浆加固地层。

2.2 配线下穿上水、污水管线存在Ⅱ级环境风险

区间大断面下穿污水管、上水管、临近楼房地下室、基础。DN600, DN800污水管, 沿中山路下方, 东西走向, 管内底埋深均约2 m, 与大断面区间净距最小约6.5 m~7 m。DN600上水管, 沿中山路下方, 东西走向, 管顶埋深均约为1 m, 与区间垂直净距约7 m~8 m, 且区间拱部地层以粉细砂层 (4) 1、中粗砂 (4) 2为主。区间侧穿国际商贸中心两栋楼房, 分别为地上7层, 地下2层;地上5层, 地下2层, 箱形基础, 距离结构7.4 m;区间侧穿丽华商场砖混5层, 距离9.7 m。

建议采取措施:在管线两侧及下部各1 m范围内超前深孔注浆, 严格控制沉降变形。区间拱部密排小导管超前注浆, 初支外2.5 m, 初支内1 m范围内采用深孔注浆加固地层, 两线间地层注浆加固;大断面区间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 格栅密排。距离建筑物较近处, 打设600@1 000隔离桩。上水管向北改迁1.5 m, 原混凝土管原位更换为钢管。

2.3 配线下穿地下通道、电力沟存在Ⅱ级环境风险

1) 区间在K8+870处下穿黎明街地下通道。黎明街通道建于1998年, 埋深1.3 m, 矩形框架结构 (8 m×3.3 m) , 基础为混凝土条形基础, 基础高1.15 m, 地下通道下方区间为双线大断面 (12×9.735) , 顶覆土约8 m, 拱部土层以 (4) 1粉细砂为主。与通道基础间垂直净距约2.32 m。

建议采取措施:区间施工前预先对既有地下通道结构进行加固, 并封闭通道禁止通行, 隧道施工期间, 初支外注浆至通道底板, 初支内1 m范围内采用深孔注浆加固, 密排超前小导管等预处理措施, 开挖期间必要时架设临时支撑等措施。地下通道施工前增加超前深孔注浆, 注浆里程K8+854.56~K8+881.56, 注浆范围初支外2.5 m (地下通道下方注浆至通道底板位置) , 初支内1 m。密排小导管, 格栅间距500 mm, 增设临时仰拱。隧道施工前应分段对地下通道两侧墙下基础进行植筋, 采用钢筋混凝土将两侧基础进行连接, 从而增加通道整体刚度及抗变形能力, 混凝土结构厚度为0.4 m, 隧道施工前在通道内部沿通道纵向打设注浆导管, 纵向间距1 m注浆范围为通道基础以下1 m, 纵向为通道全长, 加固完毕后预留部分注浆管待后续跟踪注浆使用。

2) 区间在K9+860处下穿电力沟。电力管沟位于黎明街与中山路的交叉口, 呈南北走向, 宽1 m, 混凝土材质, 沟内底埋深为7.48 m。电力沟下部区间为双线大断面 (12.8×10) , 埋深约为8.107 m, 拱部土层以 (4) 1粉细砂为主, 区间与电力管沟垂直净距约0.627 m。

建议采取措施:区间拱部密排小导管超前注浆, 增设临时仰拱, 格栅间距0.5 m。电力管沟两侧及下部各1 m范围内超前深孔注浆加固, 控制管沟沉降变形在安全范围内。

3 结语

在地下工程的建设过程中, 总是会由于各种各样的不确定因素, 而给工程带来相当程度上的风险, 有了针对性强、效果好的应对措施, 还需要各级管理、技术、操作人员认真细致的工作, 才能有效遏制各种风险隐患, 保障工程的顺利实施。

摘要:介绍了石家庄地铁中山广场站到解放广场站区间暗挖施工的具体情况, 分析了工程施工存在的重大风险, 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应对措施, 以期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暗挖,风险,措施

参考文献

[1]石晨光, 王波.浅述地铁暗挖穿越环境风险工程的几项施工技术措施[J].建材发展导向, 2010, 8 (5) :93-94.

[2]苟明中.注浆在地铁矿山法隧道中的应用[J].铁道工程学报, 2007, 24 (5) :87-89.

重大风险控制措施 篇3

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要求,目前国务院国资委已经成立,各省国资委基本到位,年底以前地市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将陆续到位。随着新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的建立,各级国资委作为国有企业出资人的三项基本权利,即选择经营者、重大决策权、资本收益权也将到位。

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明确要求,国资委不能干涉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不能做“婆婆加老板”。但是“婆婆”和“老板”的界限在哪里?如何界定维护出资人权利和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界限?已经成为各级国资委面临的难题。

在当前,企业的重大决策风险突出表现为企业的投融资风险,各级国资委对企业的投融资行为管不管,如何管,已经成为当前的矛盾焦点。

二、历史与现状的矛盾

由于国有企业出资人缺位,长期以来,一直是企业负责人,尤其是“一把手”决定重大投融资行为,报有关政府部门审批后执行。

一方面,国有企业乱投资、乱担保、乱拆借问题突出,在“海南房地产热”、“期货热”、“”股票热“中,损失惨重的多数是国有企业,充分暴露了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漏洞;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打着宏观调控、治理”重复建设“的旗子,对国有企业的投融资行为进行审批。

结果造成一方面国有企业上项目审批手续繁琐,一个项目一年甚至几年批不下来,耽误了不少市场机遇;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自主决定投融资行为,客观上造成了不平等竞争,束缚了国有企业的手脚。同时重复建设屡禁不止,以“五小工厂”为代表的落后生产能力长期淘汰不了。所以,上届政府朱镕基总理多次讲,“实践证明,行政审批制管不住重复建设”。

如果说在国有企业出资人缺位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审批国有企业重大投融资行为还可以理解,那么在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大背景之下,在各级国资委建立之后,有关政府部门继续审批国有企业重大投融资行为已经明显不合理。有关政府部门只行使审批权力,不承担决策失误的责任,审批既缺乏的法律依据,又侵犯了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合法权利,属于明显的“越位”。

面对政府部门的越权审批,面对不少国有企业乱投资、乱拆借、乱担保,对国有资产造成重大损失的现状,建立与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机构对企业重大投融资行为的风险控制机制,已经是各级国资委面临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实际包含三个内容:管不管,如何管,管到什么程度。

管不管。长期以来,由于国有企业法人治理水平低下,内部风险控制制度不健全,一部分国有企业负责人不经科学论证,盲目、随意、甚至出于自身的利益进行重大的投融资,屡屡给企业和国家造成巨大损失。这方面的例子实在太多,教训极为沉痛。特别令人不能容忍的是,在国有企业,许多重大决策失误找不到责任人,没有人为此承担责任。所以,从历史教训和现实情况看,各级国资委对国有企业重大投融资行为必须管,必须建立健全对国有企业负责人,尤其是“一把手”重大决策的约束机制,不管绝对不行。

三、“少数人生病,少数人吃药”与“少数人生病,多数人吃药”

建立与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机构对企业重大投融资行为的风险控制机制是为了防范风险,避免国有资产损失,使国有经济更好的发展,而不是束缚国有经济的发展。所以,工作的重点应放在防止国有企业乱投资、乱担保、乱拆借,应该是管住不规范的企业,同时要放开好企业的手脚,实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不能对所有的国有企业一视同仁,实行一种标准。

从实践看,国有企业发生乱投资、乱担保、乱拆借的重灾区,主要是那些法人治理机构不健全,内控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的企业。从规模看,基本是中小企业,从行业看,基本是商贸企业、投资性企业。在内控制度比较完善,尤其是主营业务已经上市,法人治理结构水平较高的特大型国有企业,乱投资、乱担保、乱拆借,盲目投资、决策失误的情况不是很普遍。

例如,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100多家企业,规模有大有小,管理水平差别极大。如果对所有的企业实行一种标准,一视同仁,实际是“少数人生病,多数人吃药”,只有对好企业和坏企业区别对待,分别管理,才能达到“少数人生病,少数人吃药”的效果。

四、如何避免“少数人生病,多数人吃药”,做到“少数人生病,少数人吃药”

从行政部门审批制的经验教训看,建立国有资产出资人机构对企业重大投融资行为的风险控制机制决不能再走审批制的老步子,必须有新思路。特别要注意决策权力主体和决策责任主体的一体化,避免决策权力主体和决策责任主体的脱节,出了问题找不到责任人。要做到谁决策,谁负责,出现决策失误,要追究决策者的行政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

建议结合董事会试点和完善授权经营制度,从建立对监管企业管理水平和内控制度的评级制度入手,将国资委监管企业按照管理水平分为优、良、中、较差、差五类,分别对应A、B、C、D、E五级。对A、B两级,在企业内控制度完善,管理水平较高,决策程序和责任主体明确的前提下,国资委将重大投融资决策权授予企业董事会。对C级,企业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即将制定的《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办法》等制度严格履行报批程序。对D、E两级,鉴于企业管理水平较差,内控制度不健全,原则上不允许企业进行新的投融资行为。

经过建立评级制度,对不同级次的企业分类对待,使好企业能够放开手脚,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及时决策、科学决策,同时规避风险。使不规范的企业难以乱投资,避免风险。从而达到“少数人生病,少数人吃药”的效果,避免“少数人生病,多数人吃药”。

五、困难与风险

从目前看,国资委建立与完善对企业重大投融资行为的风险控制机制还存在比较大的困难,处理的不好,还会带来风险。

有没有能力。首先,国资委的人员多数来自原经贸委、企业工委、财政部、中组部,有企业经历的人员很少。第二,国资委虽然是特设机构,但是使用行政编制,“一个萝卜一个坑”,吸收外部人员进入国资委很困难。第三,目前国资委工作人员收入水平较低,企业的优秀人才不愿意到国资委工作。信息不对称。面对几十个行业,180多家企业,国资委的工作人员不可能比企业人员更了解具体投资行为的优势和风险所在。如果企业想上一个项目,总能找出许多理由,国资委的工作人员审核的过程,实际是“业余队员”和“专业队员”的比赛过程。结果往往是“业余队员”赛不过“专业队员”。以上两个原因,容易造成国资委对企业的重大投融资行为的审批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盲目批”现象与“盲目不批”现象的并存。

决策责任。国资委对企业的重大投融资行为的审批过程,也是决策责任沿着审批环节上到国资委的过程。如果处理不好,容易出现决策权力主体和责任主体的脱节,一旦出现投融资决策失误,难以找到责任主体,实际是走了行政审批的老路。

重复审批。目前,在以国家发改委为代表的行政部门仍然坚持对国有企业重大投资行为审批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已不堪重负,如果国资委再加上一道“投融资审批”,会不会置国有企业于死地?

《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十条规定,“所出资企业及其投资设立的企业,享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企业经营自主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支持企业依法自主经营,除履行出资人职责外,不得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其所出资企业的企业国有资产收益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对其所出资企业的重大投融资规划、发展战略和规划,依照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履行出资人职责。”

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 篇4

为加大项目安全管理力度,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使工人的身体健康不受伤害,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

绿色环保施工;增强安全意识;

确保安全生产;杜绝恶性、突发事故发生。

二、指标:

1、重大伤亡事故率为0;

2、重大火灾事故率为0;

3、轻伤事故频率低于4‰;

4、安全防护合格率100%,优良率40%;

5、文明施工合格率100%,优良率50%;

6、三级安全教育率100%;

7、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

8、重大隐患及时整改率100%,复查合格率100%;

9、“三宝”的正确使用率100%;

三、控制措施:

1、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有岗有责,分工明确,从制度上完善项目的安全管理。

2、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做好安全生产法的宣传落实工作,增强职工安全防范意识,为施工安全提供必要的保障,形成一个良好的生产氛围。

3、项目经理部成立安全领导组织机构,紧急事故救援组织机构,防火组织机构等各项机构健全,责任明确,保证突发事件能够及时高效处理。

4、各项组织机构

安全组织机构: 组长:孙志强 副组长:陈杰

组员:刘振军,王惠青,周奎超 安全员:李桦,杜洪雷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组长:孙志强 副组长:刘振军

组员:程德辉,申细旺,王利军 安全防火组织机构: 组长:孙志强 副组长:王慧青 组员:申细旺,王利军 危险源辨识评价领导小组: 组长:孙志强 副组长:陈杰 组员:周奎超,王慧青

5、做好各项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工作,及时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入场教育,使作业人员能够熟知本工种的操作规程和现场的相关安全知识,杜绝“三违”事件发生,保证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6、抓好现场特种作业的持证上岗工作,保证各特种作业人员经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后,持有效操作证上岗,持证上岗率达100%。

7、完善“四口、五临边”的防护:施工通道入口处用钢管搭设安全防护棚,棚盖用60mm木板搭设双层棚盖,双层木板间距600mm,并在入口处悬挂安全通道标志牌;电梯井用Φ16钢筋接成间距100mm的钢筋门进行防护,平时不使用的楼层电梯井钢筋门上锁,电梯井内每10m设置一层硬防护,保证施工的安全;楼层预留的水平洞口,当洞口尺寸大于1.5×1.5m时,洞口用水平网防护,同时洞口周围设1.2m高的防护栏杆防护,当洞口尺寸小于1.5×1.5m时,用Φ16钢筋焊接成100×100mm钢筋网防护,钢筋网与洞口处预留钢筋接头焊接牢固,上部再覆盖木板等硬防护,并与钢筋锁定牢固;不使用的楼梯口用栏杆封挡严密,防止人员通行发生安全事故。临边防护:基坑边缘,用刷有红白相间警示标志的钢管进行防护,立杆间距2m,水平杆间距600mm,设两道水平杆:楼梯边缘采用Φ16钢筋焊接成临时护栏防护,并粉刷成红白相间的警示标志;楼层边缘用钢管作护栏,水平杆在0.6m,1.2m各设一道,同时每三层设置一道水平防护网。

8、抓好“三宝”的利用,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并用安全网做好“四口、五临边”的防护,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9、抓好现场的安全防火工作,做到制度安全,责任明确落实到人头,防火器具齐全,并按标准设置,现场各种消防应急组织机构完备,一旦发生火情立即行动,控制事故的发展状态。

10、做好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施工设备有专人管理、检查、维修、保养,记录安全,保证设备的完好率。

11、做好进场料具检查验收工作。凡进入施工现场的各种材料、工具、机具必须由材料员、工长、技术员联合验收,对不合格产品严禁接收入库,工人在进行施工操作时,对材料、机具等要进行检查,有问题的料具禁止使用。

12、工人作业时按规定着装,在有尘土及对听力易产生伤害的场所作业时,要戴口罩及耳塞等健康防护用品,以保证职工的身体健康。

13、工程中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要单独存放,同时加强保管和使用,保证施工中不发生意外事故。

14、加强现场的检查工作,搞好隐患整改,做到定人、定时、定措施,达到安全防范的目的。

15、加强施工机具设备的管理,现场施工机具经常检修保养,出现问题及时处理,严禁机具设备带病作业。

16、塔吊、龙门架的安全装置齐全,保险和限位灵敏可靠,架体稳固,安、拆有方案和审批手续,拆装企业有资质,作业人员有操作证,并同拆装企业签订合同,明确责任,施工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确保不发生各类安全事故。

17、做好施工现场的保健工作,施工现场设医疗保健室,备有常用应急药品,绷带等应急用品。对季节病、传染病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发现疫情及时治疗,发生异常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消灭“四害”,防止疫情和传染的发生。现场为工人提供充足卫生的饮用水,做好防暑、防害工作。

18、抓好现场的卫生工作,食堂炊具干净整齐,垃圾日产日清,并有防蝇、防鼠设施,厕所设专人管理,工人宿舍洁净、被褥整齐。现场场地平整,排水良好,道路通畅,料具堆放整齐,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休息的场所。

19、抓好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用品用具的采购管理,各项目经理部采购的各种安全防护用品用具必须是经国家安全认证的合格产品,产品的合格证、准用证等证件齐全,进场时严格验收,确保产品质量,保护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20、施工临时用电有施工组织设计,由电气专业施工人员负责安装和管理,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三级配电、两极保护,用电设备实行一机、一箱、一闸、一漏配置。生活区照明用电,一律采用36伏安全电压。

项目经理部

煤矿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 篇5

一、矿井火灾预防控制措施 ⒈防治矿井井下外因火灾的安全措施

⑴矿井井上、下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设计和建立消防供水系统,并在矿井投产的同时投入使用。

⑵地面建设的永久性水池其容量不得小于200m3,并设有备用水池,储水量不得小于井下连续2小时的用水量。

⑶消防管路必须铺设到主要进回风巷道道、采区进回风巷道、采掘工作面巷道、煤仓放煤眼上下口、卸载点、转载点等。

⑷胶带机巷每隔50米安设一个三通阀门,其它管路每隔100米安设一个三通阀门,皮带机头必须设三通阀门。

⑸三通阀门位置应便于使用和检修,并且进行编号管理。

⑹井下机电峒室、炸药库、风动工具清洗峒室的出口必须装设向外开的防火门。

⑺胶带机巷的皮带机头必须装设烟雾报警装置和自动洒水灭火装置。⑻井底车场、机电峒室、炸药库、风动工具清洗峒室等火灾隐患严重的地点及采掘工作面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

⑼矿井必须建立井上、下消防材料库,并库存足够数量和种类的消防器材。

⑽矿井必须建立矿井反风系统,当进风井口、井筒、井底车场及总进风巷发生火灾时必须在10分钟内完成反风操作,实现反风。矿井反风设施必须每季度检查一次,每年进行一次反风演习。

⑾严格执行采后封闭制,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必须及时回收设备、材料,并要在45天内修建永久封闭。

二、瓦斯事故预防控制措施

⒈防治瓦斯爆炸的安全措施 ⑴采掘工作面瓦斯爆炸的防治

①采区回风巷、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0%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②采掘工作面及其它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0%时,必须停止用电钻打眼;爆破地点附近20米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0%时,严禁爆破;采掘工作面其它地点风流中,电动机或其它开关安设地点附近20米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采掘工作面及其他巷道内,体积大于0.5立方米的空间积聚的瓦斯浓度达到2.0%时附近20米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对因瓦斯浓度超过规定被切断电源的电气设备,必须在瓦斯浓度降到1.0%以下时,方可送电。

③采掘工作面风流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查明原因,制定措施进行处理。

④矿井必须有因停电和检修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或通风系统遭到破坏以后恢复通风排除瓦斯和送电的安全措施。恢复检查人员检查证实无危险后,方可恢复工作。

临时停工的地点,不得停风;否则必须切断电源,设置栅栏,揭示警标,禁止人员进入,并向矿调度汇报。停工区内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达到3%或其他有害气体浓度超过规定不能立即处理时,必须在24小时内封闭完毕。严禁在停风或瓦斯超限的区域内作业。

⑤使用局部通风机通风的掘进工作面,应采用三专(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线路)供电;必须安装两台,一台备用,并指定专人看管,保证正常运行。

因检修、停电等原因停风时,必须撤出人员切断电源。

恢复通风前必须检查瓦斯,只有停风区中最高瓦斯浓度不超过1.0%和最高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10米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0.5%时,方可人工恢复正常通风。

停风区中瓦斯浓度超过1.0%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最高瓦斯浓度

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3.0%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控制风流排放瓦斯。停风区内瓦斯浓度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3.0%时必须制定安全排放措施,由通风部指挥进行排放。

⑥采煤工作面必须确保通风系统稳定,按作业规程要求,配备足够风量,工作面巷道要畅通,断面符合《规程》规定。

⑦采掘机组上必须安设记载瓦斯报警断电仪,一旦出现报警,应立即停止作业,由瓦斯检查员采取措施处理。

⑧瓦斯检查人员必须执行巡回检查制度和请示报告制度。并认真填写瓦斯检查手册。通风部门值班人员必须审阅瓦斯班报,掌握瓦斯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通风日报必须送矿长、总工程师审阅,对重大通风瓦斯问题应制定措施,进行处理。

三、煤尘事故预防控制措施

⒈防尘措施

⑴制定防尘管理制度,认真组织落实防尘工作和责任制。

⑵完善专业队伍,配齐各单位兼职粉尘防治人员,建立和完善洒水设施,建立冲刷巷道积尘制度,落实到人。

⑶积极推广防尘新技术,新经验,各转载点喷雾喷雾洒水自动化,积极组织实施回采工作面深孔注水,提高灭尘效果。

⑷逐步开展和加强粉尘的监测工作和防尘的监督工作,井下所有产尘点及工序,通风队每旬要测定一次,分析灭尘效果,并及时上报通风部,通风和安监人员要经常深入井下定期和不定期监督检查防尘工作。

⑸建立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和制度,没有防尘供水管路的采掘工作面不得生产。并确保水质、水量满足要求,防尘管路满足生产和防尘需要。

⑹为预防井下煤尘事故,切实做到如下几点:

①各采掘工作面严格执行综合防尘的各项规定,必须采取湿式打眼,冲洗巷道,使用水炮泥,爆破喷雾,出煤洒水,净化通风和个人防护等综合防尘措施。

②坚持使用放炮自动喷雾和净化水雾,管路无水或有水不用或无防尘设施,安监人员要严格执法,立即停止作业,各施工队组要有兼职防尘人员进行防尘工作。

③主要进回风巷、采区进回风巷、采煤工作面运输巷与回风巷、掘进巷道、煤仓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卸载点等地点都必须敷设防尘供水管路,并安装支管和阀门。各转载点必须有喷雾设施并正常使用,采煤机内、外喷雾齐全有效,支架装备,移架喷雾正常使用。

④井下防尘管路齐全有效,必须有水,每隔50米或100米要设一个三通阀门,方便巷道灭尘工作。

⑺井下所有煤仓都应保持一定的存煤,不放空,溜煤眼不得兼作风眼使用。

⑻合理分配矿井风量,控制风速,保证各作业地点风速不超过最高允许风速;增加风量、改变通风系统要相应地考虑防止粉尘飞扬。

⑼加强电器管理和放炮管理,杜绝电器失爆产生火花。放炮坚持使用水泡泥,封泥要封满封实,特殊情况下的放炮要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

量及安装质量是否符合要求。⒊煤尘爆炸的预防控制措施

⑴严禁使用非煤矿安全炸药,杜绝放炮违章操作。放炮使用水炮泥,炮眼封满填实,放炮前后认真实施放炮喷雾洒水工作。

⑵严禁在煤层中使用段发雷管或使用最后一段延期超过130ms的毫秒雷管。

⑶严禁在有煤尘沉积地方放明炮或在煤仓中放糊炮处理堵仓事故。⑷建立斜巷上山“一坡三档”防跑车安全设施,防止发生跑车引燃被扬起煤尘。

⑸防止局部火灾或瓦斯爆炸点燃被扬起的沉积煤尘。

四、火工品事故预防控制措施

1、爆破材料的储存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井上、下接触爆破材料的人员,必须穿棉布或抗静电衣服。

2、井下爆破材料库必须有专门人员看守,无关人员严禁进入。

3、爆破材料使用单位根据爆破工程量和消耗定额提出爆破材料的品种规格和数量,填写三联单,经单位盖章和值班领导签字后,由爆破员携带运输人员持本人爆破合格证和三联单到爆破材料库领取爆破材料。

4、领取爆破材料后,必须当时检查品种、规格和数量是否符合,从外观上检查质量和电雷管的编号是否相符,发现不符时,立即进行处理。

5、每次爆破后,爆破供应将使用爆破材料的种类、数量、爆破的工作情况和爆破事故的处理情况,填报爆破记录。

6、爆破工作完成后,爆破工必须将剩余的、不能再使用的爆破材料及处理拒爆、残爆后未爆的电雷管收集起来,清点无误后,缴回爆破材料库。

7、电雷管必须由库管人员先用电雷管检测仪逐个进行电阻测试,并将脚线扭结短路,合格后编号,只有经过编号的雷管才容许发放。

8、爆破工领取的爆破材料,不得遗失,不得乱扔乱放;不得转借他人,不得私自销毁、扔弃和挪作他用。

9、发现爆破材料丢失、被盗,爆破工应立即报告班组长和值班干部或

向公安机关报告。

10、井筒内运送爆破材料时,严禁将起爆药卷与炸药在同一容器内运输;

11、电雷管必须由爆破工亲自运送,炸药应由爆破工或在爆破工监护下由其他人员运送。

12、爆破材料必须装在耐压和抗冲撞、防震、防静电的非金属容器内。电雷管和炸药严禁装在同一容器内。严禁将爆炸材料装在衣袋内。领到爆破材料后,应直接送到工作地点,严禁中间停留。

13、所有的爆破人员,包括爆破、送药、装药人员,必须熟悉爆炸材料性能。

14、井下爆破工作必须由专职爆破工担任,并且爆破作业必须执行“一炮三检”制度。

15、不得使用结块等过期或严重变质的炸药,不能使用的爆破材料必须由爆破工交回爆破材料库。

16、爆破工必须把炸药、电雷管分开存放在专用的爆破材料箱内,并加锁,严禁乱扔、乱放。爆破材料必须放置在顶板完好、支护可靠,避开机械、电气设备的地点。爆破时必须把爆破材料箱放置在警戒线以外安全地点。

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篇6

本工程为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门急诊、住院综合楼项目部,地下室面积21173.33m2,地上面积67618.71m2,地下三层,地上二十三层,结构形式为框剪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根据本工程特点,以及对施工现场危害因素识别,对以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制定措施:

1、模板工程;

2、起重吊装;

3、临时用电;

4、高度超过20米的脚手架;

5、装饰工程的消防安全。下列为脚手架、起重吊装、临时用电、装饰工程消防安全等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详细控制措施。

一、模板工程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增高结构形式多样化,模板工程的重要性更为突出,模板工程施工的危险性越来越大,从多次模板坍塌事故中分析,应做好以下预防监控措施。

1、项目部应根据施工结构图,由项目技术员编制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其内容主要包括:

①该工程现浇混凝土工程的概况 ②拟造定的模板类型

③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计算及布料点的设臵

④绘制模板施工图

⑤模板搭设的程序、步骤及要求

⑥浇注混凝土时的注意事项 ⑦模板拆除的程序及要求

2、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后,应经分公司生产技术科审核,再由公司总工审批,报工程监理公司总监审查,各方签字确认后该方案才能实施。

3、项目部应根据专项施工方案规定采购符合的材料(钢管、扣件、木支撑、元钉、棉板等)。

4、专项方案确认后,项目技术员应按施工方案要求细致地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交底人、被交底人应双方签字确认。

5、木工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不能随意更换作业人员。

6、木工在施工过程如有变更时应用书面变更通知书逐级申报批准后方可变更。

二、起重吊装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塔式起重机是指:在施工现场使用的,符合国家标准的自购或者租用的塔式起重机。

(一)塔吊出轨与基础下沉、倾斜:

1、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将回转机构锁住,限制其转动。

2、根据情况设臵地锚,控制塔吊的倾斜。

3、用两个100t千斤顶在行走部分将塔吊顶起(两个千斤顶要同步),如是出轨,则接一根临时钢轨将千斤顶落下使出轨部分行走机构落在临时道上开至安全地带。如是一侧基础下沉,将下沉部位基础填实,调整至符合规定的轨道高度落下千斤顶。

(二)塔吊平衡臂、起重臂折臂:

1、塔吊不能做任何动作。

2、按照抢险方案,根据情况采用焊接等手段,将塔吊结构加固,或用连接方法将塔吊结构与其它物体联接,防止塔吊倾翻和在拆除过程中发生意外。

3、用1至2台适量吨位起重机,一台锁起重臂,一台平衡臂。其中一台在拆臂时起平衡力作用,防止因力的突然变化而造成倾翻。

4、按抢险方案规定的顺序,将起重臂或平衡臂连接件中变形的连接件取下,用气焊割开,用起重机将臂杆取下。

5、按正常的拆塔程序将塔吊拆除,遇变形结构用气焊割开。

(三)塔吊倾翻:

1、采取焊接、连接方法,在不破坏失稳受力情况下增加平衡力矩,控制险情发展。

2、选用适量吨位起重机按照抢险方案将塔吊拆除,变形部件用气焊割开或调整。

(四)锚固系统险情

1、将塔式平衡臂对应到建筑物,转臂过程要平稳并锁住。

2、将塔吊锚固系统加固。

3、如需更换锚固系统部件,先将塔机降至规定高度后,再行更换部件。

(五)塔身结构变形

1、将塔式平衡臂对应到变形部位,转臂过程要平稳并锁住。

2、根据情况采用焊接等手段,将塔吊结构变形或断裂、开焊部位加固。

3、落塔更换损坏结构。

三、临时用电安全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临时线路的消防安全控制措施:由于在装修期间需用大量的线路照明,在工程内假设了大量的低压线路,所以低压线路的铺设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由正式的电工安装临时用电线路和临时用电灯泡,其他任何施工人员不得随意在线路上私拉乱接照明灯泡,临时用电的闸箱非正式电工不得随意拆改箱内的线路。临时线路的设高度应符合要求。装修期间各工种的机械设备的线路不得有破损线路的接头应符合要求,不得使用破损的插头。施工期间电工操作人员要每天对线路和闸箱进行巡视、检查。

四、脚手架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本工程为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搭设最大高度在34.5米左右。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地下室顶采用单排脚手架与双排脚手架相结合的方式。脚手架拉接体系局部产生破坏,要立即按原方案制定的拉接方法将其恢复,并对已经产生变形的部位及杆件进行纠正。如纠正脚手架向外张的变形,先按每个开间设一个5t倒链,与结构绷紧松开钢性拉接点,各点同时向内收紧倒链至变形被纠正,做好钢性拉接,并将各卸荷点钢丝绳收紧,使其受力均匀,最后放开倒链。

五、装饰工程消防安全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装饰工程是指建设工程装饰装修阶段的施工生产过程。

(一)易燃易爆物品的消防安全控制措施;装修期间施工单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消防保卫方案,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和安全施工的各种操作规程,1、装修期间施工单位不得在工程内存放油漆、稀料等易燃易爆物品。

2、施工单位不得在工程内设臵调料间,得在工程内进行油漆的调配。

3、施工单位不得在工程内设臵仓库存放任何其他的易燃易爆材料。

4、装修期间工程内严禁吸烟,使用各种明火作业应得到消防保卫部门的批准。

5、装修期间要配备充足的消防器材。

(二)、临时线路的消防安全控制措施:由于在装修期间需用大量的线路照明,在工程内架设了大量的低压线路,所以低压线路的临时用电灯泡,其他任何人员不得随意在线路上乱接照明灯泡,临时用电的闸箱非正式电工不得随意拆改箱内的线路。临时线路的架设高度应符合要求。装修期间各工种的机械设备的线路不得有破损,线路的接头应符合要求,不得使用损坏的插头。施工期间电工操作人员要每天对线路和闸箱进行巡视、检查。

(三)氧气瓶、乙炔瓶消防安全控制措施:

1、装修期间工程内不准任何单位在工程内存放氧气瓶、乙炔瓶。

2、氧气瓶、乙炔瓶在施工作业时要与明火保持10米的距离。氧气瓶与乙炔瓶的距离应保持在5米以上。

为了保护在危险性较大部分分项工程进行作业的人员的人身安全,确保施工人员在发生意外情况时,迅速抢救伤员,降低伤亡伤害程度,减少损失。根据有关文件规定和公司需要,特制定以上危险性较大部分分项工程应急预案。

六、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整治措施

1、建立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公示和跟踪整改制度。加强现场巡视,对可能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并进行登记,掌握重大危险源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经常性地公示重大危险源名录、整改措施及治理情况。重大危险源登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危险源类别、地段部位、联系人、联系方式、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危害、施工安全主要措施和应急预案。

2、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要严禁“三违”,加强教育,搞好传、帮、带,加强现场巡视,严格检查处罚,慢慢就规矩了,懂安全了,会安全了。

3、淘汰落后的技术、工艺,适度提高工程施工安全设防标准,从而提升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水平,降低施工安全风险。如过街人行通道、大型地下管沟可采用顶管技术等。

4、制订和实行施工现场大型施工机械安装、运行、拆卸和外架工程安装的检验检测、维护保养、验收制度。

5、对不良自然环境条件中的危险源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并选

定适当时机进行演练,做到人人心中有数,遇到情况不慌不乱,从容应对。

重大风险控制措施 篇7

一、内部控制与现代审计的历史渊源

内部控制的思想和实践由来已久, 其产生和发展先后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风险管理框架等五个阶段。然而, 内部控制概念的提出及其演进与现代审计的发展密不可分, 其发展的每一阶段都被审计烙上了深深的印记。

从内部控制产生到20世纪30年代末, 内部控制的发展一直停留在内部牵制阶段。这一阶段, 内部控制主要是通过职责分工、业务流程及记录的交叉检查等措施, 防止错弊的发生, 保护财产的安全, 保障组织的有效运转。尽管当时对内部控制的评审没有专门要求, 但账项审计中不乏对内部牵制原理的应用。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AICPA) 在1929年就明确指出, 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的检查范围可依情况而定, 若内部牵制健全, 抽查就可以了。这是审计职业界第一次将内部控制与审计相联系。随后AICPA又发布了《独立公共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 (1936) 和第1号《审计程序公告》 (1939) , 对内部牵制的审查和评价进行了规范。

20世纪40年代起, 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研究日趋深入, 他们把内部控制从企业管理活动中抽象出来, 由实践上升为理论, 标志着内部控制制度阶段的到来。该阶段主要从财务审计角度定义内部控制, 并区分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该阶段内部控制评价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并渐趋成熟, 这主要表现在AICPA等职业组织对内部控制的完善和规范, 并以此为基础发布相关的准则, 要求审计师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研究, 实现了由审计中对内部控制评价作用的关注向将内部控制评价正式纳入审计准则的转变, 使内部控制评审成为财务报表审计的关键程序。制度基础审计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方法体系, 由此发展起来。

20世纪80年代起, 内部控制的发展进入内部控制结构阶段。美国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 (AICPA, 1988) 的发布, 标志着内部控制结构阶段的到来。该阶段开始把控制环境视为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取消了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的划分, 确立了一种控制结构, 并强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和运行应由公司的董事会负责。这既使董事会和管理层开始意识到内部控制及其评价的重要性, 也拓宽了内部控制的评价范围, 评价的目标也由最初单纯提高审计师的职业判断, 转向适应管理层的需要, 从而使内部控制的评价更具综合性和广泛性。该阶段人们不仅将内部控制视为从企业管理中抽象出来的服务于财务审计的一种工具, 而且提出了单独审核内部控制的要求。不过, 这种要求并没有制度化。

1992年美国COSO研究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发布, 标志着内部控制的发展步入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该报告既为理解内部控制提供了一个普遍的基础, 也为评价和改善内部控制提供了适用的标准, 极大地促进了现代审计的发展。1993年AICPA发布了《报告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该公告不仅明确地将内部控制审核作为一项独立服务, 对内部控制的评审提出了法定要求, 而且也为审计人员评估内部控制提供了详细的指南。同时, 该公告还拓展了内部控制评审的内容与范围以及验证业务范围, 实现了财务报表审计中内部控制评价向内部控制审核的转变。

为遏止公司财务造假, 美国国会颁布了SOX法案 (2002) 。该法案对公众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审计提出了法定要求。为此, 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 (PCAOB) 于2004年发布了第2号审计准则。该准则借鉴了SEC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定义, 要求审计人员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的同时进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审计, 这种审计应采用风险导向的方法, 评估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为加强风险管控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审计, COSO于2004年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将内部控制置于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之下, 以强调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内在联系与有机统一。该报告的发布, 标志着内部控制的发展步入了风险管理框架阶段。

总之, 作为一项独立的经济鉴证活动, 审计经历了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该过程虽受诸多方面的影响, 但内部控制无疑是一个关键因素。从详细审计到抽样审计, 从账项基础审计到制度基础审计, 再到风险导向审计, 每一个阶段都涉及内部控制, 只是对其应用的方式、深度和广度不同而已。可以说, 抽样审计的推广应用得益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存在及其评审;对内部控制评价的关注又导致了制度基础审计的形成;内部控制结构则把审计的目光吸引到审计环境的分析上来, 孕育了风险导向审计;重大错报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提出, 使内部控制的测试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作用更为突出;而SOX法案的颁布, 最终使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成为一项法定的鉴证业务。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审计的演进过程也就是内部控制评审发展的过程。内部控制与现代审计相互交织, 相辅相成, 互动发展。

二、内部控制防范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有效性

发现并及时纠正错弊, 防止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 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 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这也是内部控制与现代审计联系的基础。那么, 内部控制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防错纠弊、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呢?这与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类型及原因、内部控制防止重大错报的有效边界、设计或运行的缺陷及其固有局限性等密切相关。

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源于企业管理当局舞弊、员工舞弊或者错误, 而舞弊尤其是管理层舞弊又是重大错报的主要原因。诱使管理层舞弊的因素包括情形、动机和心态。情形是管理层舞弊的环境条件, 它包括所在行业的环境条件和企业自身的环境条件。这些情形诱使管理层采取不正常甚至不合法的手段, 粉饰会计报表以减少不利影响。动机是管理层舞弊的诱因, 如消除负面影响、获得业绩奖励等。心态是促使管理层舞弊由可能转变为现实的决定因素, 如管理层过分强调完成预期的利润或公司股价的上涨目标等。没有情形和动机, 舞弊通常不会发生;只有情形和动机, 但没有舞弊的心态, 舞弊一般也不会发生;情形和动机并存, 再加上作弊的心态, 舞弊就会发生。员工舞弊也有情形、动机和心态三个因素。

一般的, 内部控制只要设计严密合理, 得以忠实履行, 且运行高度有效, 不仅能及时有效地防止、发现并纠正各种重大差错, 而且能为防范重大舞弊行为提供必要的保证。其一, 严密、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能成功避免可能导致舞弊的情形出现, 切断舞弊的源头;其二, 即使存在舞弊的情形、动机和心态, 严密、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也能够为防止、发现和纠正可能发生的舞弊行为。毕马威会计公司 (1998) 对5 000家美国公司和组织的欺诈调查显示, 超过半数的舞弊行为是由单位的内部控制发现的。这是因为:

首先, 从契约经济学的角度看, 内部控制的建立和运行实际上源于企业这一系列契约组合的不完备性。从这层意义上看, 内部控制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兼具制度、系统和控制机制等多重含义, 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管理控制、公司治理层面的控制以及企业文化等内容。它以企业为有效边界, 防止企业内部的重大错弊。同时, 它也是为解决分权管理产生的不同层次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的一种制度安排, 主要关注董事会、经理层和次级执行层的关系, 这种制度安排对于防止中下层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的错弊通常是有效的。

其次, 内部控制的设计或运行可能存在漏洞和缺陷, 其中的重大漏洞和重要缺陷会影响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重大漏洞、重要缺陷是内部控制的一个或多个控制漏洞或缺陷的联合, 它很可能导致公司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无法被及时防止或发现。当然, 重要缺陷的严重程度要轻于重大漏洞, 但足以引起负责监督公司财务报告者的重视。一般的, 内部控制设计或运行中存在重大漏洞, 意味着财务报表很可能存在重大错报;内部控制重要缺陷的存在, 则意味着企业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较大, 应当引起管理层和审计人员的关注;内部控制不存在漏洞或缺陷或存在的漏洞或缺陷不重要, 则财务报表重大错报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小。

第三, 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使其对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只能提供合理的保证。这种固有局限性既可能存在于内部控制的设计, 也可能存在于内部控制的运行过程, 如决策中人为判断的错误或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所产生的设计缺陷, 人为失误或者执行者的串通、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所导致的控制失效等。这些固有缺陷提醒管理者和审计人员在任何情况下, 都不能将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视为零。

可见, 内部控制对于防范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虽然具有重要作用, 但由于它对重大错报的防范具有不同的路径, 加之其设计或运行中存在缺陷, 因而它在防范不同类型重大错报上的有效性存在差异, 也不能防范所有的重大错报, 仅能为财务报表的可靠性提供合理而非绝对的保证。这必然会对以内部控制评审为基础的现代审计产生深刻的影响, 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就审计中对内部控制了解的广度和深度、报表层和认定层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控制测试的必要性及其范围和程序、实质性测试的实施等做出合理判断和选择。

三、内部控制对重大错报风险导向审计的影响

作为与当代审计环境相适应的重大错报风险导向审计, 要求审计人员关注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 并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保证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它是对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继承与发展, 它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为起点和导向, 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并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 为查出被审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 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其业务流程和程序一般包括: (1) 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尤其是与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 识别和评估报表层的重大错报风险和认定层的重大错报风险 (“风险评估程序”) 。 (2) 对报表层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评估, 设计和实施总体应对措施。 (3) 对认定层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评估, 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包括进行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根据控制测试的结果, 审计人员应对认定层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行再评估, 并依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 设计和实施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实质性检查程序, 以合理的保证发现认定层的重大错报。

为保证审计目标的达成, 审计人员在整个审计过程中, 必须关注报表层和认定层的重大错报风险, 并将风险评估作为整个审计工作的先导, 将风险控制作为整个审计工作的最终归宿。这是重大错报风险导向审计的根本特征与要求。因此, 正确识别可能导致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因素, 准确判断内部控制对于防范报表层和认定层重大错报的有效性, 关注内部控制对审计的影响并据以制定和实施合理的内部控制评审策略, 是重大错报风险导向审计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

四、重大错报风险导向审计中的内部控制评审策略

重大错报风险导向审计对重大错报风险尤其是管理当局舞弊的关注, 客观上要求对审计策略进行战略调整, 主要包括: (1) 以风险源为导向, 实施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的审计战略; (2) 由“以证实性为主”向“以侦察性为先导、以证实性为补充”转变; (3) 将主要精力转向关注和控制管理当局舞弊风险上。而审计策略的战略调整也要求对内部控制评审策略进行调整, 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将内部控制评审作为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程序的有机组成部分, 与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相结合, 并贯穿于审计的整个过程。这是由重大错报风险因素构成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内部控制对防止管理当局舞弊的局限性等所决定的。如前所述, 财务报表重大错报可能源于管理当局舞弊、员工舞弊或错误, 管理当局舞弊是主因, 而导致管理当局舞弊的因素又包括情形、动机和心态, 这既涉及内部控制范围之外的环境, 又包括内部控制自身, 舞弊往往是上述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 内部控制了解程序本身无法使审计人员就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做出客观的评价, 而必须与对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处环境的了解相结合。ISA315要求, 审计人员应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获得足够的了解, 以能够对源于舞弊或错误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价, 并据以设计和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在审计过程中, 审计人员应同时注意捕捉、获取新的信息, 判断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结果的合理性, 以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所以, 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了解是一个贯穿整个审计过程的持续的、动态的信息收集、更新和分析过程。

第二, 内部控制的评审应紧紧围绕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识别与风险评估这一中心, 了解与评价同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相关的内部控制, 注意甄别内部控制设计或运行中的重大漏洞与重要缺陷, 注重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与控制。审计人员应当了解和评价与重大错报风险相关的内部控制, 以识别潜在错报的类型, 考虑导致重大错报风险的因素, 以及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需要了解的相关内部控制应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为重点, 重点关注其设计和运行中的重大漏洞与重要缺陷。对于旨在保证经营效率、效果的控制以及对法律法规遵循的控制, 如果其与实施审计程序时评价或使用的数据相关, 也应注意了解。对于旨在保护资产的内部控制, 包括与实现财务报告可靠性和经营效率、效果目标相关的控制, 在了解其控制各要素时, 可仅考虑其中与财务报告可靠性目标相关的控制。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应采用调查、观察及检查等审计程序。这些审计程序的实施也应以识别重大错报的类型并评估其可能性为核心。如对内部控制的调查, 应重点以公司治理和管理人员、内部审计人员、法律顾问、复杂或非正常交易的经办与记录人员、营销人员等对象, 以帮助审计人员了解编制财务报表的环境、内部控制的设计与执行情况、复杂或非常规交易会计政策选择与应用的适当性、法律诉讼案件、法律法规遵循情况、担保事项、营销战略、销售趋势等已导致重大错报的事项。

第三, 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和评价, 应区别报表层和认定层, 以报表层为中心, 分别确定其重点内容。这是因为, 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可能主要源于薄弱的控制环境及其对财务报表可靠性的广泛影响, 这种影响通常并不限于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与披露等具体认定层, 在某种程度上, 报表层的控制可能更为重要。与原风险导向审计不同, 重大错报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分别识别与评估报表层和认定层的重大错报风险, 分别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对策。与之相适应, 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了解与评价, 也应区别进行, 有所侧重。针对报表层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应侧重于管理当局舞弊情形、动机和心态是否存在、是否重要等, 具体到内部控制, 应着重于公司治理结构、组织结构、授权与责任区分、董事会及经理人员诚实性与道德观、管理哲学与经营方式、人事政策及实施、内部审计等内部控制环境。针对认定层的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应根据报表层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 确定应重点了解与评价的内部控制, 重点考虑某项控制是否能够以及如何防止或发现并纠正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与披露存在的重大错报, 主要了解和评价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健全、合理, 是否得到落实, 是否有效, 执行人员串通规避相关内部控制的可能性等。

摘要:重大错报风险导向审计是对原风险导向审计的继承与发展, 它带来的不仅仅是审计风险模型的变化, 更重要的是审计理念变化和审计策略的战略调整, 以及审计与内部控制关系的变化。本文从考察内部控制与现代审计的历史渊源入手, 分析重大错报风险导向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并提出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评审策略。

关键词:重大错报风险导向审计,内部控制,评审

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2010, http://www.cicpa.org.cn/Professional_standards

冬季道路交通风险及控制措施 篇8

【关键词】 陕西榆林;冬季道路交通;风险控制

陕西省榆林市位于陕西省的最北端,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的交界地带。其气候特征属于明显的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其四季分明,日差较大。陕西榆林地区气象灾害相对来说较多,几乎是在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霜冻、暴雨和大风等灾害的发生。这就导致了其冬季道路交通安全的风险较高,所以对于其冬季道路交通进行一定的风险控制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十分的迫切的。针对于此,本文主要以陕西榆林为研究对象,阐述我国冬季道路交通当中存在的风险,并根据风险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便于更好的保障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一、 冬季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形成原因

1、 交通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在我国冬季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当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各类的交通违法行为比比皆是。同时在冬季,因为接近我国传统佳节,就产生了正规营运客车超载运输,无照面包车和私家车也趁机招揽生意,还有很多报废车辆再次上路行驶。还有就是一些农用车在冬季农闲时节改装成运输车上路行驶,这都给冬季的道路交通造成很大的隐患,由于警力相对不足,管理不够完善,专项整治活动只能治标却不能治本,就导致了以上的交通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2、 道路上交通设施不够健全:针对陕西榆林的实际情况来说,目前道路上的交通设施还不够健全,道路的建设部门在进行道路的建设过程当中,并没有把交通设施的建设列为重点。甚至出现有些道路在交通设施尚未建设完全时就交付使用,这给道路行车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目前,陕西榆林就存在着很多的乡村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来说较少,甚至有些地区完全不具备交通标志标线和信号设施,这就使冬季道路交通的隐患大大的增加。

3、 道路路况差: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榆林市的整体经济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实际情况是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远远的满足不了突飞猛进的交通运输需求,这不仅是在榆林市,在我国的很多城市都有这样的状况。很多地区的公路的部分路段因为承担过重的交通运输任务,而造成了路面破损严重的现象发生。同时,还有很多地区的道路等级较低,需要改扩建,但是还没有付诸于实际行动,这就使得冬季交通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4、 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差:安全意识差的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在榆林有所体现,在全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如此。通过近几年道路交通部门的宣传工作,其辖区内的群众的安全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从现在实际情况来看,群众的意识提高的程度还不够。在榆林冬季道路交通上,我们仍旧可以看到很多的无牌、无证驾驶现象,不按规定强行抢道现象,超速、超载现象的发生。究其原因,这主要是群众的对于道路安全的主观认识不到位造成的,他们有真正的了解到违法的后果和对其人身安全的危害,同时还抱有很大的侥幸心理,这是十分不可取的。

二、 榆林地区的冬季交通的安全隐患

榆林地区除了和别的地区具备相同的冬季交通安全隐患,同时还具备其自身的特点。第一,因为榆林地处于毛乌苏沙漠和黄土高原的交界地带,这就导致了榆林地区的交通更加具备复杂性,同时由于,榆林地区四季相对来说较为分明,冬季雨雪较多这就造成了整个榆林地区冬季面临着,沙漠风沙过大,山区道路在下雪之后更加危险的状况发生。第二,由于榆林地区近年来的煤炭和石油的开发力度相对较大,在冬季道路上进行营运的大型运煤车辆以及油田的特种车辆进一步的增多,其对于当地的道路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损害,这也给当地的冬季交通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第三,由于榆林地区的煤炭和石油的开发,开发公司为了提高自身的收入,将很大的一部分运输的业务进行外包,大量的雇佣外来的车辆,在外雇的车辆当中,有两点对于榆林交通造成很大的影响。其一,外地驾驶员,对于榆林地区的路况不熟悉,很容易出现交通事故。其二,一些驾驶员的本身素质偏低,对于风险识别的能力差,这也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安全隐患。

三、冬季交通安全隐患的控制措施

冬季交通安全隐患的控制措施主要还是要从车管所的管理和群众的自主意识提高的两方面来进行实施,单一的方面进行管理都是不可取的,也是达不到最终的目的的,所以在进行对安全隐患控制时就需要对政府管理和群众意识提高两手抓,而且两手都要硬。

1、 车管单位要加强自身管理:从上文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造成榆林地区交通复杂性的原因,大多是由运输公司的驾驶员造成的,其中驾驶员疲劳驾驶、外地驾驶员对当地路况不熟悉,驾驶员的专业素质不过关都给整个榆林冬季交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所以,针对于这样的一种状况,车管单位必须要加强对于自身的管理。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遇到特殊天气需要出车的情况时,应该在出车之前对于线路进行勘察,确定无危险状况时在出车,同时车管单位的干部要随同出车。第二,在出车的过程当中,要和调度部门进行紧密的联系,及时沟通天气等信息,确保出车的安全。第三,对于车辆的安全性要有一定的保障,实行出车前、行驶中、回场后三检制度,确保车况良好。

2、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由于我国现在包括榆林市在内的大部分地区,人民群众对于冬季交通出行的安全意识理解的还不够透彻,所以就需要对于冬季安全出行的意识进行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的遵守相关的交通安全规定。在宣传的过程当中冬季交通安全知识为主要的内容,在宣传的过程当中要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宣传,在宣传过程当中要成一个系统,不能过于分散,使广大的人民群众摸不清头脑。在对于比较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例如无证、无照驾驶、超员超载情况都要进行着重的宣传,在具体的实施措施上要以客运站和商场等人员比较集中的场合处,设置咨询台、宣传展板以及给广大人民群眾发放宣传材料,大力宣传交通违法行为所带来的危害,倡导广大人民群众文明健康出行,从根本上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

3、事故多发地区设置应急预案:在陕西省榆林市其横山地区,因为自然环境相对来说较为恶劣,冬季降雪较多,路面容易结冰,很容易出现突发的交通事故。所以在对于这些地区,要建立充分合理的应急预案,使交通管理部门在恶劣的天气之下通过强化信息监控,可以在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尽最大可能减少出现事故的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同时还需要采用多种传媒方式,及时的发布恶劣自然条件下的天气信息,彻底的做好冬季道路交通的预防工作。

总结: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是针对于陕西榆林地区的冬季交通安全隐患出现的原因对我国北方城市冬季交通出现安全隐患的原因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从分析当中总结了有效的控制交通事故的措施,只要我们坚定不移的按照措施去做,那么冬季交通安全事故发生次数将会越来越少。

参考文献

[1]孙凤英,闫春丽.冬季冰雪路面行车速度与安全隐患分析[J].森林工程;2010(3).

[2]关春洁,井浩.高海拔高寒地区道路除冰融雪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11(15).

[3]郭子仪,罗茂盛,范振华.道路除雪化冰技术研究[J].交通科技;2011(5).

[4]陈骁.雪天安全驾驶技巧全攻略[J].机电信息;2010(33).

(作者单位:

上一篇:外拓营销活动总结下一篇:药品招标采购现状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