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

2024-1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精选8篇)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 篇1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1

区域活动的幼儿评价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重视,要提高幼儿语言表达潜力、建构技能、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潜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团队精神,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在新《纲要》精神指引下,我们努力改变区域活动中幼儿评价方式,体会到有效的观察为区域幼儿评价带给依据,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评价的结果为幼儿的学习带给新的平台、幼儿、教师都是评价的主体。幼儿是区域活动的主人,也是区域活动成效落实的主体,因此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还要关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状况,教师依此进行指导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评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状况,主要观察以下几方面:

一、幼儿的兴趣基础如何

区域活动具有自由性、自主性、个性化和指导的间接性等特点,每个幼儿能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动进行探索、学习。兴趣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一个根本要求。但是,在现实的许多区域活动中,一些幼儿的兴趣比较短暂、容易转移,很难长时间专注于某一活动,致使许多活动都是浅尝辄止,如:主题活动《蚂蚁王国》,开始我们只是在美工区里投放蚂蚁图案让幼儿进行涂色、绘画,剪纸(蚂蚁图形),刚开始第一天,幼儿的兴趣比较高,到了第二天,入区时,孩子在区里待的时间变短了,过了几天,就已经很少有幼儿光顾这个区域了。于是,与班上老师交流,重新调整这个区域的材料,材料之间有层层递进关系,容易激发幼儿的兴趣,而在群众活动中,常引导幼儿介绍与交流自己的发现,在此过程中,幼儿对如何运用所有的材料装饰蚂蚁,包括用什么图案、什么颜色搭配以及用泥工、手工制作蚂蚁等。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始终持续良好的工作状态,对活动充满热情,实现了幼儿与区域活动之间的用心互动。兴趣是的老师,评价幼儿对区域活动是否感兴趣,主要看幼儿是否喜欢活动,在活动区域中持续时间的长短,因为幼儿只有感兴趣了,注意力才会集中,才会在此过程中用心探索。

二、幼儿能否依计划活动

区域活动不是幼儿随心所欲的活动,也不是幼儿在活动区无所事事的活动,更不是幼儿在活动区到处转悠的活动,幼儿园区域活动强调幼儿要依计划开展活动。所以,制定计划是幼儿进行活动的起始(当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幼儿要能决定自己选取什么区域、做什么、如何做、如何度过在区域的时间,也即幼儿要在头脑中构成一个比较明确的活动意向。在活动过程中,依活动的意向执行、完成活动。每一天下午离园前,教师指导幼儿制定计划,让幼儿有一个明显的目标方向,待到明日入区时,幼儿能有秩序、规律的操作。

三、幼儿的参与状况

评价幼儿的参与状况要观察幼儿是主动、独立地选取区域活动,还是盲目服从别人,或模仿别人选取区域活动;做出选取后在区域是坚持玩一段时间,还是频繁地变换材料,甚至在于各个区域中游荡;此外,还能够观察幼儿是否关心自己的活动成果,如果幼儿用心参与活动,就会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或最后的成果很关注,透过对活动成果的了解,获得成就感,或是将自己与同伴相比较,对自己进行定位。这些方面都能够使我们对幼儿的活动参与做出评价。如:在《蚂蚁王国》这主题中,让孩子到户外观察蚂蚁,孩子们很兴奋,双眼睁得大大的,生怕错过一点小细节,有的幼儿甚至一边观察一边思索,脑袋里出现了很多的“什么”,在回忆时间里,孩子们获得很多有关蚂蚁的知识。幼儿幼儿甚至因为自己的发现获得成就感。

四、幼儿的社会交往水平

对区域活动中幼儿的社会交往水平进行评价时,主要是看幼儿是经常一个人单独活动,还是常与别人合作;在合作时是,还是服从者,合作时在团体中处于什么位置;活动中能否与同伴轮流分享,是否经常与别人发生冲突,经常采用什么方式解决冲突等,不同的表现反映着幼儿不同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如:在建构区,老师带给废旧鞋盒,目的让孩子们利用这些鞋盒搭建一个蚂蚁窝,鞋盒大小不一,幼儿要想自己一个人完成这项工作很难,需要同伴的协助,那么幼儿就会想起找自己伙伴商量一齐来搭建这蚂蚁窝,在合作的过程中,孩子们慢慢学会与人交往的潜力。

五、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自我、社会关系、社会规则等社会性客体和社会现象及其关系的感知、理解的心理活动。社会认知的资料十分广泛,从其对象看,社会认知包括对自己、他人、社会关系(、友谊、公平等)、社会群体、社会主角、社会规范和社会生活事件等的认知;对人的认知又具体包括认识人的情感、意图、知觉、思维、态度、动机、行为等心理过程或特征。认知又是智慧的直接根源体现,它虽然是内隐的,但能够透过幼儿的区域操作活动表现出来,所以,评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认知水平能够透过观察幼儿的操作来,尤其是对智力操作材料的状况加以分析。如智力操作的材料是复杂还是简单,是单一还是复合;操作方式是单调重复,模仿别人还是富有创造、善于变通;操作结果是单一的产品,还是多样化的表现,如绘画、拼图、手工、创编故事等。从中分析,即可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进行评价。

六、幼儿区域规则遵守状况

区域活动是幼儿的一种自由、自主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能够为所欲为。事实上,区域如果想真正成为一个幼儿自由活动的场所,幼儿内在地遵守一些规则是保证区域自主、有效开展的前提,因此区域活动中幼儿能否遵守规则就成为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于幼儿遵守规则的评价首先要观察幼儿能否自觉遵守区域规则,如娃娃家要脱鞋进入,活动区门口会画几对小脚印,自觉遵守的幼儿会主动脱掉鞋子摆在小脚印上,然后进入;其次,观察幼儿能否解读区域环境中的暗示规则,如:在图书区的墙面上贴有读书的顺序卡通及小宝宝把食指放在嘴唇边让大家小声“嘘”的动作,即暗示幼儿进入图书区时要持续安静,并要遵循看书的顺序:取书——看书——收书。总之,幼儿对区域规则的遵守能够更好地反映出幼儿的规则意识与自我控制潜力,对于区域活动的有效进行是必要的。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2

幼儿园区域活动,在我们的幼儿园工作中很熟悉,我们的区域活动很容易流于形式,使得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显得鸡肋一般。尤其是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这个主角的位置在哪我们教师是跟孩子一齐玩,还是只做一个旁观者。在这几年的工作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让幼儿主动参与区域活动,主动探索学习。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意愿,激发幼儿自由探索的愿望,培养孩子动手动脑的本事,孩子能够自由选择游戏的材料、方式等,按照自我喜欢的方式进行游戏,让游戏真的成为孩子的游戏。教师协助参与,促进幼儿发展。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环境的创设者、条件供给者、观察指导者,教师要注意不断的在不一样区域来回的观察和参与游戏,不能只参与一个区域中与孩子游戏而忽视其他区域幼儿的指导,针对幼儿区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与幼儿一齐操作、发现,一齐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

区域活动的指导,教师的介入要适时适度。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要发挥孩子的主导地位,按照孩子的意愿进行游戏,不代表教师能够不管不问,而是要找准时机予以介入。比如在孩子有求助行为的时候;发生纠纷现象的时候,发生困难的时候等。教师介入活动时还要适度,多给孩子鼓励、启发、暗示,比如孩子在活动中向教师求助的时候,不是直接告诉他“你应当这样做”,而是说“你能够试着这样做”,尽量让孩子自我去发现与探索。

总之,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最欢乐的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学会做观察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我们要创造一个适合幼儿主动发展的环境,以游戏为基本形式,调动孩子活动的主动性、进取性,为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努力。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3

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幼儿在这个学期中,明显进步了不少。就拿区域活动玩的情况来说吧。以前和现在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第一,玩区域活动时的主动性。现在孩子一到教室就知道要开始玩区域活动了,基本上不需要老师的提醒了,都能自己主动去选择区角玩了,至于有几个新来的就另当别论了。以前,孩子还处于稳定情绪的情况下,个别还要老师的安慰等,部分幼儿还有点害怕,一进来就坐到椅子上,有的自己坐一会儿就去玩了,而有的则要老师叫了他以后才去玩。

第二,玩区域活动时的意向比较明确。以前,孩子玩区域活动时,基本都是想到哪里就到哪里,特别是喜欢到人多的地方,还有就是比较依赖老师,看见老师在哪里就去哪里,玩的时候随意性也比较大,很容易摸不着头脑。现在,孩子在玩区域活动时,最大的区别就是男孩子喜欢搭积木、串珠等建构材料,女孩子则喜欢扮家家。在玩的时候,他们选择了自己喜欢去的地方,并能简单的摆弄一些玩具,为自己提供一定的帮助,有时候还会和自己的小伙伴进行简单的交流商量。建构时也有了方向,要给谁搭建一所房子,朝着这个方向搭建成功,并有了喜悦的心情。

第三,玩区域活动时的耐心也渐渐养成。以前,孩子是很容易被别人给打扰的,一有什么新奇的马上放下自己玩的玩具,去玩别人的玩具了。所以也造成了玩具到处乱放。现在,孩子虽然也会有所走动,但不会像以前那样把玩具拿来拿去,如果实在是没什么好玩的才去别的地方玩。像搭积木那里,几个孩子要玩很长时间,先是个别幼儿自己的搭建,后来变成大家一起搭建,但是也难免会出现乱玩的现象。这个要以后慢慢培养的。

相对而言,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孩子都在进步,老师也为他们高兴。区域活动也是在一天一天的摸索中,让孩子成长的,毕竟有太多的东西要让孩子学会。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4

游戏是为了寻求快乐而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但幼儿游戏决不是单纯感觉上的快乐,而是伴有生命充实感的快乐。游戏是幼儿的活动,与学习活动,劳动活动有着不少的区别。它有这样的一些特点:第一:游戏是幼儿主动自愿的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不是在外强制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是幼儿出于自己的兴趣与愿望自发自愿主动进行的活动。幼儿游戏的类型很多,区角游戏、角色游戏和晨间自选活动,其中银行、幼儿园、娃娃家、医院、理发店、食品城等是角色游戏、区角游戏、晨间自选活动。

本学期,我们根据园务计划精神和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积极地为幼儿创设、完善了游戏环境,通过发动家长、幼儿等多方面地收集游戏玩具和材料,认真地按计划对幼儿的游戏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通过努力,孩子们在游戏中交往能力、合作技能、表现欲望、创造性等得到了一定发展。以下就本学期的游戏情况作个总结。

在角色游戏中,角色是游戏的中心。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扮演某一种假想的角色,以假想的方式把头脑中已有的表想重新组合,从而反映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并参与___的社会生活。幼儿在游戏中,经常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为之争吵不休,对于我们中班的孩子,不仅要进行品德教育,让他们懂得互相谦让,同时也着重对幼儿协作意识进行培养。

第一,利用游戏规则诱发幼儿的协作行为。规则提出:不仅是为幼儿的活动提出要求,也是对幼儿行为及其游戏开展一种暗示。如,在娃娃家,我们是这样引导幼儿确立规则:“小朋友在游戏开始前,要先商量,确定各扮演什么角色,然后再游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孩子是一家人,每人都要关心家里的事情和家里的人,不能想做什么就怎么做”。要求幼儿能提出自己想要担任的角色,并相互协商。用“一家人”将他们间关系明确,暗示他们在行为上要有协作。

第二,教师主动加入幼儿游戏。老师加入幼儿的活动中,可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也能为幼儿做出良好的榜样。如:一次,我在娃娃家当“妈妈”,磊磊当“爸爸”。早晨起来,我对磊磊说:“我给孩子穿衣服,你去买早点吧。”他回来时对我说:“我买了蛋糕。”吃过早点,我看了一眼手表说:“哎呀,我要迟到了,来不及送宝宝了,”说:“你快点走吧,我去送他”。开始时,磊磊是被动的与我交往,后来就变被动为主动,协调我们之间的行为。

此外,由于幼儿年龄小,他们参与角色的主要动力是兴趣和好动性。因此本学期在组织角色游戏时,在设置情景,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和鼓励幼儿去大胆尝试获取经验,从亲身体验中逐步认识自己。这样才能逐步变自发的好动为主动的活动,有利于幼儿自身潜力的发展。例如,在“食品城”这一角色游戏中,我们的小朋友能选择、利用各种材料制作他们心目中的特色蛋糕。他们在游戏中可以自由自在地随意选用材料制成心中所想的东西,大家都玩得十分开心。由此可见,在游戏中,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从中获取了经验,选择了自己感到好的方法,这样使他们在更好更快地掌握技能的同时,更增强了他们对角色游戏的兴趣和信心。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5

当鲜花在阳光之下娇艳的绽放,是绿叶最快乐的时刻;当孩子在游戏中探索,是孩子在自由的成长。在扎实践行《指南》大力倡导区域活动今天,我园的区域活动开展从模仿尝试蹒跚起步,在行动中研究学习不断改进,再在活动评比与展示中强化认识、快速提升,到如今的回归常态稳步前行。走出了我们独有的成长之路。

一、丰富理论知识,转变教师观念,了解自主游戏中区域活动实施方法

1、了解自主游戏中区域活动实施背景,转变教师观念

集体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在幼儿园老教师及转岗教师的思想中根深蒂固,要让区域活动真正走进幼儿园,首先要转变教师观念,让老师对区域活动形成正确的认识,从心里认可接纳区域活动。了解区域活动开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所谓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操作、探索和交往的活动。

皮亚杰认知理论提出:儿童是主动学习的,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教育应顺乎天性,注意因材而异。维果斯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这些为区域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撑。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最大限度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指南》需要遵循的原则中将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放在首位。游戏有其独特的价值,同时也有着强有力的律法支撑。《纲要》中也规定了“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准则,这些文件充分显示了游戏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地位。为区域活动在幼儿园的扎实开展提供了方向引领和政策保障。

区角活动凸显了幼儿的操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发现性学习。能促进幼儿自主参与活动、自发地学习;增进幼儿、师生交流,培养幼儿交往能力;锻炼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好奇好问的能力;增强幼儿表现力,促进幼儿社会性良好发展;拓展课程的组织形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效的规避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

通过理论学习,老师了解区域活动的相关知识,对区角活动有初步的认识,知道他的意义和对幼儿的重要作用,懂得它是幼儿园课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进行科学的区角环境创设和有效的区角游戏指导是幼儿教师的基本从教技能,解决老师对集体教学与区角活动之间存在矛盾的质疑,教师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少了畏难情绪,各自想方设法,给孩子提供最佳的区角游戏空间。

2、掌握自主游戏中区域活动组织方法,让行动有章可循

首先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走出幼儿园,参加县级骨干教师培训,回到园所进行二次推广培训,同时,在集中备课及教研活动时间组织集体学习,研读《指南》,明晰各大领域的核心价值,讨论实现核心价值过程中集体教学的弊端,引导教师看到区域活动的价值和重要性。并观摩优秀的区角活动及环境创设,向教师推荐区角活动相关书籍和文章,教师自主学习,从理论上武装自己,形成的整体认识。

自主游戏中的区域活动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分为角色、表演、美劳、建构、益智、运动六大类。区域活动的总体设计,要从三点上考虑:首先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比如小班孩子喜欢娃娃家,中班孩子对建构比较感兴趣,而大班孩子探究更感兴趣;其次要观察孩子,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再次就是要与日常教学相结合,不能与课程割裂。自主游戏中的区域活动的内容确定,要充分考虑生活性,操作性、教育性、时代性。比如“超市”,“小医院”、”点心坊“、”烧烤摊“等,就和孩子的生活密切相关。

活动室区角的创设一般以5—8个适应,涵盖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能同时容纳班级所有孩子进行活动。区域活动空间设计要遵循动静分开,比如建构区和图书区就不能相邻,会影响孩子阅读。娃娃家玩耍时声音较大,把它放到活动室门边的角落,既减少了对其它区域的影响,又使孩子来园自然入区,一天的开始就有一个快乐的心情;开放与闭合相结合,全是闭合的很占空间,与我们活动室面积相对狭小不符,缩小了孩子的活动范围,不利于活动操作;相关临近,比如科学区和数学区就可以紧邻设置,可以兼顾学科联系;巧妙留“死角”,如图书区就可以在一个相对独立安静的地方,光线要好,最好是自然光。植物种植观赏区可以放在阳台上、生活区,方便种植活动的开展,又有充足的阳光,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区域的分割可以用桌子,玩具柜,吊饰,积木,屏风等隔开;区域的标志要富有童趣,依据不同年龄特点用图片展示,大班可以有简单文字;区域材料的投放要将安全性放在首位,其次是多样性,探究性,层次性,发展性相结合。教师将所要教的知识物化到材料中,孩子通过操作材料,自己获取或发现其中的知识信息,同时获取相关的经验技能。区域材料的投放是区域活动的关键。材料的摆放要直观呈现,便于孩子取放,可以借助蒙氏的方法,让孩子根据标志自主对应放物。区域要有明确的规则,师生共同讨论后制定,规则展示要在醒目的位置,用图示直观展示,便于理解,大班可以图文并用。

在掌握区域环境常规创建方法的基础上,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到优秀幼儿园实地参观学习,并收集整理影像资料,返园进行二次培训。借助网络资源,收集区域活动相关图片和视频。大量的直观图片,供老师借鉴学习,老师心中的区角活动已经形成。

二、用理论指导实践,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改进

1、创设适宜的区角环境,投放丰富的材料

环境,教师,幼儿是区域活动的三要素。而环境是主要的物质因素。有了充分的了解和前期准备,教师从模仿开始,理论结合实际,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创建自己心中的区角活动环境。分析现有的空间条件,找出不能任意变动的位置,如门窗,壁柜等,再分析各种活动所需的活动空间、光线、材料存放、活动强度等,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统筹安排,画一张活动室的平面图,标上固定部门,如门窗厨壁等。然后在活动室的图纸上进行模拟摆设,以确定最佳方案。教师根据孩子的年龄不同及主题活动的相关内容,选择区域内容,投放区域材料。在教师实践操作的基础上,组织区角环境创设评比活动,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深入思考,不断完善。在评比的过程中,保教室设计科学的评价细则给老师以引领,督促教师丰富材料,让孩子有事可做。

2、合理安排一日作息,保障幼儿活动时间

为了避免区域活动材料成为一种摆设,保障孩子的活动权利,在一日幼儿生活作息表中,安排专门的区域活动时间,并加强督察,让孩子真正走进区角,进行自主游戏。通过孩子的操作让材料活起来,材料的适宜性彰显,有助于老师发现材料及区角设置的存在问题,在孩子的不断活动中改进,依据孩子的需要找到我们的不足。也为老师深入了解孩子,关注孩子的学习方法打开一扇窗。

3、设置样板班,树立区角活动“样板间”

在区角活动全面铺开的同时,在小中大班个设立样板班一个,选择教师综合能力较强的班级担任,教研组长全程跟进,大到设置几个区,区域怎么摆放,材料的投放,小到材料的调整,区域分界线的巧妙设置,幼儿特殊情况的处理,幼儿的观察指导评价等全部以身说法,在亲身示范的基础上,和老师共同探讨更好的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调整,反思,观摩,实验班的老师对区角活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于区角环境的创设也能根据孩子的与材料互动的反应进行有的放矢的调整,迈出了区角活动开展的第一步。无论是空间分割,材料投放,幼儿活动常规,区角氛围营造,教师指导策略都给其他班级提供了最直接的帮助。

4、开展常态教研,点对点解决问题

在集中力量抓好实验班的同时,区角活动全园推进。将区角活动的开展纳入每周的日常教研中,教师们带着活动实践中的问题来,在会上陈述自己的问题,在大家讨论帮助下形成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带着方案走;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后,老师们又带着行动的结果来,再次汇报交流自己的研究,请大家对自己的行动结果进行评议,集思广益后再带着更新的方案去实践教学,如此反复几次,原来的问题得以解决,新的研究问题又会生成,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推向深入。

园长与教研组长针对活动研讨表格设计交换意见,开诚布公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并能依据我园教师的现状对表格内容做针对性的调整,目的只有一个,开创我园教师区域活动研究的新模式,细化研讨内容,丰富研讨主题,将教研与区域活动充分融合,让研究引领发展,在研讨中提升,在互动中共进。通过区域活动的常态教研,进一步改变教师的教育行为,真正践行幼儿为本的教育观,将老师的目光从注重老师的教,吸引到幼儿的学,在活动过程中,注重教师支持幼儿学习策略的选择及运用,从幼儿活动的表现与反应中,去评析教师支持策略的科学性与适宜性,并提出积极的建议,和老师一起讨论最佳策略,在互动研讨中共同提高,达成共识,形成最适宜的幼儿学习支持策略,并推广至全园。通过5月份的家长开放日观摩活动,让所有参加活动的老师、家长,对区角的设置,材料的投放,如何观察幼儿,怎样给予幼儿最有效的指导等问题分别从主观组织,客观观察的角度进行观察与思考评析,提高教师指导区角活动的能力。

针对区角活动的材料投放问题,有的认为区角就是充分的自主活动,孩子是主人,教师给孩子提供相关领域的材料,且都是开放性的材料,一物多玩,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充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教师只能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孩子的表现,在最恰当的时机给予孩子帮助,而且介入的时机与方法一定要科学有效。与有教师认为在孩子活动以前就预设活动内容的做法有分歧,大家在相互的探讨与交流中,心中的疑惑解开了,同时对区角活动也有了更明晰的认识。同时也促进了区域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的无缝对接。材料投放就是教师在用隐形的手掌控孩子的活动,集体活动的前期经验获得我们可以在区角中完成。教师可以通过孩子的区角活动了解孩子的已有经验水平,以便于更有针对性的开展集体教学。集体教学的延伸活动也有一大部分在区角中完成。针对集体教学时间局限性问题,在孩子们意犹未尽时,可将教学活动的学具材料,投放至区角,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如语言活动《小花籽找朋友》,教师在上课结束后,将头饰,图片,图画书等材料投放至语言区,孩子们兴趣极浓,在充分表演故事的基础上,还进行故事创编和续编,图画书也让孩子们爱不释手,提高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早期阅读习惯的养成。还有的科学活动不适宜采用集体教学,如大班科学活动《测量》,更适宜在区角完成。让孩子们在充分操作与探究中发现现象,启迪思维。所以说,区角活动的内容教师是可以预先设置的,只要我们的材料投放足够科学,能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再加上我们老师的科学引导与巧妙介入,孩子们会在完全自主的情境中收获成长。

材料投放的有效性与适宜性,取决于老师对孩子们需要的正确解读,而要了解孩子,细致科学的观察孩子是前提,只有我们老师心中有《指南》,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典型特征及教育目标都了然于心,那么我们就能在各种活动中有的放矢的实施我们的教育,不错失任意一个教育契机,找准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给孩子提供他们需要的支架,帮助每一个孩子实现从应然水平到实然水平的一次次飞跃,促进其全面发展。

教师现场观摩区角活动的开展,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审视孩子的活动,教师的角色定位,发现孩子的精彩,看到材料的不足,并以活动中的老师为镜,照出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的行为,找到区角活动中自己的位置。观摩活动后的专题对话,教师们各抒己见,有质疑,有震撼,有反思,对教师的促进作用很大。老师们在观摩,学习,摸索和实践中,对区角活动的质疑在逐渐减少,班级的区角创设初具模型,区角活动的开展老师心里有了谱。区域规则由原来的教师说了算,变成了现在的孩子说了算,教师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和孩子一起发现问题,启发引导孩子制定规则,保障活动的有序进行,如区域的人数限制,图书区的安静读书,轻轻翻书,不在书上乱涂乱画等。孩子们自己制定的规则,在用自己的小手将规则用图画表达,张贴,大大提高对规则的遵守程度。因为他们不但知道了要这么做,还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

5、进行阶段性经验交流,同伴互助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对老师的`区角活动指导水平有了更清晰地了解,对老师的薄弱环节也了然于心,在期末请区域活动开展比较好的实验班级班长做经验介绍,通过身边榜样的分享,让老师们少了一份障碍,更好的借鉴,完善自己的工作。如中班老师分享的教师活动介入策略“如何面对孩子活动中的纠纷”:当幼儿因材料发生矛盾时,教师不应以裁判的身份介入,以自己所看到的瞬间景象或孩子的报告匆忙替孩子做出决定,而应该引导幼儿双方充分表达,将自己的游戏想法告诉同伴,引导发生矛盾的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同时理解对方的想法,需求,并自主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赞赏出现亲社会行为的幼儿。(师幼间的精彩对话摘录:明明:我想要这个这个盒子。师:可以给琪琪吗?琪琪:不可以,我也要盒子。师:那怎么办呢?都想要盒子,可是只有一个盒子。明明:轮流玩!师:好主意,可是谁先玩呢?琪琪:我先玩,然后明明玩.师:可以吗?明明:不行,我先玩,然后她玩,(琪琪立刻答应,松了手。明明拿了就走,叫住)。师:琪琪对你真好,她让你先玩,你应该对她说什么?明明:谢谢!师:这个琪琪让你先玩,下次你让琪琪先玩,好吗,(点点头),师大加赞赏琪琪:你让了明明,真好,轮流玩,两个人都能玩到!)通过老师细腻的过程的呈现,教师们一目了然,被老师的教育智慧所折服,老师给了孩子尊重与理解,并给他们提供了最好的机会,学习交往,解决问题。

教研组长对活动的开展情况做以总结,并根据活动的存在问题,做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解决大家践行中的共性问题,答疑解惑,点对点解决问题,把区角活动开展有力向前推进,我们的区角活动翻开新的篇章。

6、邀请专家来园,答疑解惑

在已经有了实战经验的基础上,带领老师走出幼儿园,参观优秀园所的区角环境创设,开阔眼界和思路取长补短,并邀请专家来园进行专题讲座,与教师进行专题对话会,为教师答疑解惑。老师们带着问题学习,带着疑惑观摩,少了盲目性,有了专家的引领,方向更加明确,

三、以课题为依托,让自主游戏的区域活动走向深入

在不断摸索向前的过程中,不时回头看,找问题,查漏洞,将区域活动开展引向深入。在区角活动的开展中,教师的有效指导成为我们的一大瓶颈,自主性的区角游戏活动开展不够。区域活动的评价过于笼统,浮于形式,形式单一,老师成为绝对的主角,少了孩子的自评与互评等问题依旧存在。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以课题研究为依托,引领老师就一个点不断走向深入。我园申报的市级课题《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策略》也让我们的教师角色定位,教师观察能力有进一步的提升,进一步解决区域活动开展的实际问题。

随着自主游戏的区域活动不断深入,老师眼中有了孩子,对孩子有了敬畏之心,只有读懂孩子,才能谈得上教育孩子。教师唯有不断学习,才能踏进孩子们那神奇而美好的世界。区域活动是孩子需要的,有助于孩子快乐成长,更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令牌。唯有在区域活动这片沃土上不断耕耘,才会让它硕果累累,那就让我们聆听花开的声音,等待孩子们意外的美好。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6

我们班的孩子今年自小班升入中班,我发明他们开始喜欢为团体为同伴干事情,便在班级建立了值日生工作。全班幼儿分成五组轮流举行,每一天由6-7名幼儿共同做当天的值日工作,我主要按幼儿的本事以及来园的早晚给他们分配值日项目。

开始时,孩子们对值日生感到十分新鲜和洽奇,每一天都开心地早早来园,进取完成我分配的任务。可是过了不久,我就发明值日生来园总是你早我晚,有时候大部分幼儿都来园了,值日生还没到,当我询问缘故原由时,孩子却无所谓地说:“我忘了!”。尽管值日生都能按照我的要求去做,但时常出现干事不当真、坚持欠好,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醒。这时,小朋友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思考,某一天,在我正准备安排值日生工作时,郭子豪小朋友说:“教师,今日我不想当卫生员了!”,“为啥子”我急切地想明白缘故原由,“今日我想当景象形象员!”孩子的回覆似乎提醒了我,原先对做值日生他们有本身选择的愿望,做啥子值日也有本身的设法。可是以前,值日生都是由我来安排孩子做的,从未思量他们的兴趣和需求。我们说要把属于孩子生活和选择的权力还给孩子,那么值日生工作为啥子不让他们自选呢!于是,我紧之后说:“能够呀,今日就由你们来选择做啥子值日生吧。”孩子们立刻又变得兴抖擞来,这个说:“我今日要当接待员!”阿谁说:“我要当监督员!”。那一天,我异常注重观察他们,发明孩子们对自选的值日项目充满兴趣,都能当真负责地做好各自工作。以后值日生我班开展起来了。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7

每一天午睡起床后,搬把椅子坐在孩子们中间为他们梳辫子已成为我生活的一种享受。其实我并不太会梳理头发发,每次给孩子们扎的辫子总是歪歪扭扭的,但孩子们喜欢,我就沉迷不醒。并且它也让我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孩子,触摸孩子的心灵;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因人施教,适时指点;让我和孩子们之间更加信托、感情好、和谐。

每当这时,我们之间的距离拉的更近了。孩子们总是唧唧喳喳的和我说个不停“教师,我妈刚给我买了电子琴!教师,那首歌我会了!教师,我敢走独木桥了......”当然,此时也是我了解他们生活、心理和举行适时指点、鼓励的好时候。“你最喜欢教师啥子你不喜欢教师啥子你最愿意参与哪个活动你此刻睡觉还用妈妈陪吗......”这些他们日常平凡避而不答的问题,这时就会都争着回覆,并且绝没有谎言。就这样,我把每一天起床后给孩子梳理头发作为一种和孩子交流的方式,把梳个漂亮的发式作为对孩子的一种赏封。

看到梳好小辫的孩子一个个满意的回到座位上,脸上洋溢着无以言表的欢愉,此时,我与孩子一样幸福。我的幸福也就是在这日复一日泛泛、平淡、平凡的工作中,不断发明新奇、新鲜、新意中积攒起来的。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8

本学期,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班开设了巧手作坊、生活区、数学区、小熊超市、阅读区、表演区,坚持每天开展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现将半年来的活动情况作一简单总结。

一、材料的投放

1、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材料。

如果在活动区内提供的材料难度相同,对于一部分幼儿可能过于简单,容易完成,这样就会使其失去兴趣,不利于其进一步发展。而对于另一些幼儿可能又太难,通过努力却达不到,这样也会使其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在了解每个幼儿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考虑个体和个性差异,在活动区内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供不同程度的幼儿选择。如:在美工区投放折纸材料,让幼儿练习能折双三角物体时。教师就可以投放利用双三角原理折叠的难易程度不同的多种物体,让幼儿自由选择。这样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就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家园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准备活动材料。

在这个学期的区域活动中,我们有部分的材料是来自对各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瓶子、种子、绒线、蛋壳等等,都来自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收集。幼儿对各自带来的东西都很感兴趣,我们投放以后,都纷纷去尝试着玩。这样,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园之间的联系也进一步紧密。

3、区域材料能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

我班能把区域活动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环节,及时地把主题活动进行过后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们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相关的主题探索与操作活动。美工区里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题活动开展后投放的,这样幼儿基本都了解了怎样操作,也更感兴趣了。

二、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

1、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

我们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尽量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仔细观察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对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

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发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们在数学区设计了“玩牌比大小”的活动,能力较好的幼儿既能按照规则玩一个一个比,还能自己创出两个两个或三个三个比;但是有几个幼儿不会玩,还有对活动不感兴趣。于是我们就针对这样的差异性作出调整。我们把“比大小”该成了“排小鱼”的游戏,当牌排到相同的点数时,就可将相同点数之间的牌全部吃掉。更改游戏规则后,能力差的幼儿也都想到数学区游戏了,还自己比起谁赢的牌多呢。

通过努力,我班的区域活动在园内评比中获得一等奖,虽然孩子的游戏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问题,如在手工区活动时,有的孩子会相互模仿,动脑不够;在超市中,孩子交往性的语言还欠缺;在表演区域中,我们准备的道具还不能满足每个孩子的需要,因此,在下学期的游戏开展过程中,我要对这些问题制订出针对性的计划和方案,让每个孩子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游戏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9

每一天的午睡起床后,在孩子们吃过点心后,我都会组织孩子们坐下来稍作休息,安静以后为接下来的个别化学习做准备,顺便也检查一下自我和同伴的鞋子有没有穿反,衣服有没有塞到裤子里等等,帮忙幼儿整理好衣物。这时,辰辰喊道:“教师,子杰的鞋子穿反了。”子杰看了看自我的鞋子,立即换了过来。紧之后,灿灿又跑到我面前问我:“教师,你看我的鞋子对了吗”我说:“你的脚穿得舒服吗?”(其实,他穿的是对的)他便走开了,可没想到他回去后,竟然把正的又换成了反的。依依发现灿灿的鞋子穿反了,提醒他把鞋子换回来,灿灿把两只鞋子一齐脱了下来,在那儿比划了半天,可穿到脚上的却还是反着的。很明显,他对鞋子的正反根本分不清楚。

对于中班的孩子,大部分幼儿都能穿对裤子和鞋子。而对于这几个个案,我觉得原因有两个:一是家庭因素。家人过于溺爱孩子,任何事情都包办代替,帮忙而不是教会。二是客观条件。由于这两个孩子的年龄较小,阶段发展相比较较迟缓。所以,虽然是中班的孩子,但还是常会出现把鞋子反穿的现象。但毕竟只是中班的上学期,所以只要重视教育和引导,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最终,在自由活动中经过同伴互助,相互监督的过程,也让幼儿学习了如何关注自我的同伴,关心他人,培养幼儿一种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10

幼儿园区域活动以其独特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所喜欢的一种活动。一学期来,我园通过对区域活动中区域的设置、区域材料的投放、教师如何进行区域活动的导入和结束评价,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进行指导等一系列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其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重视区域的创设,让区域成为幼儿自主活动的天地

我园场地小,条件有限,但自从开展区域活动的研究以来,幼儿园通过组织教师们进行有关知识理论的学习,认识到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各班教师能想方设法利用幼儿园的现有条件为幼儿创设活动的空间,把室内一切可利用的空间划分、布置成多个区域。

《纲要》中提出:应“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因此,幼儿园要求教师们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设区域,重视各区域的功能,挖掘区域活动的价值,同时还要求教师将现阶段各班的主题教育内容融入到区域活动中与区域活动结合,让区域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补充、延伸,让幼儿在区域中通过与同伴共同学习、共同操作、共同探索,得到发展和提高。

另外,幼儿园还要求教师们充分利用户外场地为幼儿开设活动区域。户外的活动场地比室内的活动场地要大,可以减少幼儿间的相互干扰,有利于幼儿处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中活动,能充分发展幼儿的个性,激发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户外活动环境还能更好地促进幼儿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让各区域都“活”起来,使之真正成为幼儿自主活动的天地。

二、重视区域材料的投放,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幼儿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经验的。适宜的区域活动材料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能力和自主性,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因此,材料对区域活动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材料的投放方面,教师们一直认为材料丰富就是东西要多,所以,大家总喜欢把材料同时一古脑儿全投放到区域中。结果造成因材料过多,幼儿无从下手,不知如何操作的现象。根据出现的问题,幼儿园组织教师们开展了“区域活动中材料应该如何投放的探讨与交流”活动,总结出:材料的投放要有计划、有目的、分期分批有层次地投放。通过实践:现在,教师们在投放材料时不仅能考虑到所投放的材料能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欲望,而且能考虑到所投放的材料的多用性、安全性和开发性。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11

我们班幼儿通过两个月的区域活动,他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思维相对性地得到了提升。本月我们开展的区域有:美工区、图书角、表演区、建构区、小超市等。在各个区域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主题活动开展自主游戏,为幼儿提供丰富有效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主动探索、学习。

在材料的准备上,家园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准备活动材料。在这个学期的区域活动中,我们有部分的材料是来自对各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小超市里的饮料瓶、各种各样的盒子、都是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的;为了丰富班级的植物角,我们发动家长和孩子,利用各种废旧瓶子在里面种植各种种子、花卉等,家长和孩子们积极参与、发挥想象、把废旧瓶子装扮地很有创意。幼儿对自己自己带来的东西都很感兴趣,投放以后,都纷纷参与到其中。这样,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园之间的联系也进一步紧密。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能够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操作情况和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们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在发现问题时,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加与孩子。同时我们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我们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1.但是在区域活动开展的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

2.在材料的提供上还不够周到,材料单一,幼儿活动时兴趣不高,积极进去工作的幼儿不多。2.和同伴合作性不是很强,活动中幼儿对于美工区、建构区的参与性强,较多的幼儿都选择了这几个活动区。活动中幼儿都是各自操作,但体现不出合作行为。

3.区域材料更换不是很及时,因此幼儿在区域工作的持续情况不好,部分幼儿不能把整个过程都完成。

4.区域活动的正确指引有时不到位,也就是幼儿在区域工作时的目标不够明确,这也说明了老师的引导欠缺。

所以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要真正成为孩子的合作者、引导者。首先,在活动中,我们要相信孩子,将角色转向幼儿的合作者及引导者。其次,在幼儿的活动中,我们要关注他们的活动,了解他们当前已有的经验,观察他们对什么感兴趣,是否应在哪方面给予帮助。不能急于用自己心目中的游戏水平做标准来要求孩子。注重幼儿能力差异,安排适当内容。在区域活动的实践和观察中,我们要不断的积累经验,只有做到从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尊重孩子的想法,开展区域活动的才有它的真正意义。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12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提供给儿童一个适宜的环境,使其在此环境中发展自身的能力。要以儿童的主动学习为中心,有效地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本着这样的教育价值观,我们从小班就开始设置了丰富有趣的区域活动。升入小班后,幼儿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有明显地提高。例如:幼儿的动作更灵活有条理、理解能力增强,好奇心、求知欲加强,开始学习探索与发现物间的关系,开始学习合作等等。下面我就本阶段的区域活动情况作一简单地总结。

一、活动区设置情况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我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学初,我们在保留了小班的娃娃家、搭搭玩玩、语言角、自然角的基础上,新增添了益智区、和美工区。但是经过一段时间我们发现这些东西已经不能满足幼儿幼儿游戏需要。于是我们对活动室、午睡室、以及室外的走廊和盥洗室进行了统一的规划和部署,丰富了区域角。我们首先取得家长的支持,大胆的使用叠床,将午睡室的空间利用起来。在午睡室里我们布置了娃娃家、小手动一动、以及益智区。我们很快发现小班时的娃娃家也已经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因此我们在娃娃家里增添了小厨房(在小厨房的位置上我们尽量要它靠近水源),要幼儿在小厨房里自制点心,感受自制食物的快乐,我们把它叫“爱心”食物。在“卧室”我们请幼儿根据季节变化为娃娃选择合适的衣服。这样娃娃家就能很好的满足幼儿需要,也要他们体验到了自己劳动的快乐和成功感。

在娃娃家边上我们用不同柜子将空间隔开,设置了益智区和小手动一动,使每个区呈半封闭状态。这样既保证了界限清晰,又保证了幼儿在游戏中相对独立、不受干扰。在小手动一动中,老师利用诸暨特产珍珠蚌来做各种有趣的动物植物,让这个活动显得较有特色。我们还利用各种没有用的东西来做各种各样的玩具,使废变宝,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环保。

在活动室里,我们设置了自然科学角、小画家,以及语言俱乐部。在一开始我们在语言俱乐部里只是单纯的放了各种书籍,幼儿往往看了一会就没有兴趣了。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制作了各种各样的手偶和指偶,并搬来木偶台让幼儿来表演老师在课上讲的故事,或者是表演幼儿自己从书上看来并熟悉的故事,这样一来我发现幼儿的兴趣提高了很多,也能先把书认真地看完,再来表演故事。在小画家中,我们将和幼儿一起出去秋游时,带回来的苍耳在麻袋上粘贴图画。这一活动让幼儿觉地自然界的植物也能画画。因此幼儿非常感兴趣。

我班的盥洗室较大,我们利用这一特点,大胆的在盥洗室里设置了了沙水区,让幼儿在教室里也能感受水与沙的乐趣。在活动室的门口的走廊里我们根据空间的特点设置了“家家乐”购物中心。在整个空间布局的安排上,我们尽量遵循动静分开,由静到动的顺序,同时,在进区口时,让每个幼儿用自己的小娃娃做进去卡,区前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来限制进区人数。

在活动区的材料投放中,我们在各个区域投放不同的材料。首先我们要保证材料的安全和卫生。我们在保证一些必备材料的基础上,根据主题的要求和阶段的目标,及时添加更新、补充新的材料。

其次,我们要有层次的投放材料。区域活动的材料,是操作的工具、探索的学具,是幼儿学习的物质基础。例如:在沙水区,第一层次:引水小实验。第二层次:水力发电机。第三层次:测量雨量。因为层次的目标不一样,材料的投放也要随之不同,难度不一。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使学习活动真正体现“下能保底,上不封顶的需求。”

二、幼儿的活动情况

在幼儿活动中,开始我们采取了完全自主的方式,但是游戏中发现有些幼儿游戏的目的性不明确,不清楚自己想玩什么,往往是哪里热闹就往哪里窜。常常会出现有的区“人满为患”,有的区则“门庭冷落”情况。

在活动中,我渐渐的发现幼儿之间的交流增多了,有了合作的倾向,但有的时候帮别人玩成任务往往会替代帮忙。

大多数幼儿在活动中体现出“喜新厌旧”的情况,大多数幼儿喜欢新鲜的材料与内容。对第一次玩的东西非常感兴趣,但一但完成任务,一般就不愿再次操作。因此幼儿在活动中的持久性显的较差,往往不能坚持。

幼儿幼儿未能完全摆脱自我中心以及对活动的需求日益增强,幼儿之间会出现争吵。如,抢同一中材料,抢同一样玩具。

孩子门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后也有明显的进步:

1、规则意识、交往能力加强了。如在家家乐购物中心,幼儿能井井有条的进行挑选物品。而且在选好东西以后能到营业员那里付相应的“钱”。

2、.幼儿知道了废旧物品可以利用,以及垃圾的分类,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就能主动的将垃圾放到活动室里相对应的垃圾箱里。

3、木偶表演区丰富了孩子们的语言,交流能力和表演能力。

三、教师的指导

我们认识到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自己观察者、指导者、鼓励者、支持者。教师在指导中要把握好一个“度”,这既是一个观念问题,有是一个教学技巧和教育艺术问题。因此我们在活动要“有目的引导,适当引导”。

1、合理制定活动目标

在每月我们坚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学计划、主题内容以及上周活动情况,制定合理明确的区域活动目标。

2、观察幼儿,及时合理引导幼儿,师生互动,关系融洽。

针对幼儿没有目的性的盲目选择,我们在尊重幼儿意愿的前提下,教师会给一些幼儿进区的建议,保证每个区都有孩子玩,每个孩子都有区可玩。在活动的指导中,教师始终把幼儿的需求放在首位,尊重孩子的发现,及时为他们增添新的材料,以平等的身份提出合理的游戏建议。

我们在活动中以间接指导为主。一是靠学具、材料为媒介。二是靠问题为媒介。当幼儿在活动中,出现学习兴趣减弱时,我们就作之没问题,引导幼儿去继续探索、去发现。如“也许还会有秘密呢,再试试看。”“为什么天平会倾斜,反过来试试”等等,激发幼儿继续探索和学习的欲望。

3、作好评价、提升经验。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 篇2

一、区域业态的新视点:从功能细分的专门区域走向共享区域

传统的幼儿园区域往往根据对幼儿发展的不同功能把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如积木区、娃娃家区、科学区、语言区、美工区、数学区等等。每一区域投放的材料不同, 幼儿所获得的经验也不同, 因而对幼儿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区域的功能是不同的、细分的。

近年来, 区域业态导入了一个新的概念, 即“共享”, 它不是在幼儿园户外场地上专设的大型体育器械及玩沙、玩水等“公共”区域, 公共区域更多指的是地域空间上的共同拥有, 突显的是空间的策略, 强调的是空间的有效利用。而“享”, 则是“享受”, “享有”, 不仅仅是地域的共同拥有, 更多的是时间、材料、计划及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共享。因此, 共享区域往往是在班与班之间相邻的空间, 或在某一宽敞、特定地点为全园幼儿, 或某些班级幼儿设置的活动区域。如, 笔者在幼儿园所进行的“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研究”也在试点的幼儿园利用方便的地理位置开辟了供小、中班级活动的“共享区域”。区域依孩子的年龄特点设置, 小中班孩子可以随时进入, 同时也有专门的小中班全体孩子按不同时段共同进入的时间。教师根据观察及幼儿需要灵活调整、投放材料, 区域不仅满足了孩子活动的需要, 而且也使小班与中班的幼儿扩大了交往的范围, 获得了相互分享经验的机会。所以, 共享区域突破了单一的空间的共享, 进入到空间、时间、规划与经验的共同分享, 这样, 共享区域就突破了原有区域细分的空间局限, 不仅扩大了幼儿的活动范围, 丰富了他们的活动材料, 而且, 由于大家彼此要共同规划区域, 设计活动内容, 收集并投放区域材料, 就使得区域业态全面更新, 使区域在整体上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

二、共享的新境界:从空间的共享走向材料、经验的共享

材料的共享共享区域突破了传统幼儿园区域活动仅限本班空间, 材料只属一个班级幼儿的状况, 利用幼儿园特定的大型场地及班级与班级相临的区域而创设, 不仅空间上共同拥有, 尤其突出的是创设了幼儿与更为广泛的材料进行互动的机会。不同班级 (包括同龄班级和异龄班级) 投放的材料不同, 不仅减少了老师的工作量, 减少了班与班之间投放材料的重复性, 而且, 由于相邻班级要共同计划区域活动, 共同面对不同班级幼儿的发展特点, 因此在投放材料时要考虑的情况更多, 投放的材料面更广、层次更多, 适应性更强, 真正实现了区域材料由过去单一、分隔到现在的丰富、共享。如我们所在课题活动的附属幼儿园在中班与大班所在的三楼一块大的场地创设了“社会一条街”共享区域, 有超市、银行、学校、邮局、理发店、饭店等活动区域, 因为要同时面对中、大班幼儿, 所以在投放材料时, 不仅要考虑中班孩子的活动特点, 也要考虑材料对大班孩子的挑战性, 所以几个相邻班级的老师要共同计划, 根据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及发展需要投放适当的材料, 使每一个幼儿进入这一区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喜欢操作的材料, 幼儿与材料之间拥有了更多的、更有效的建构与互动。

经验的共享共享区域突破了传统幼儿园单一的一个区域内, 几个幼儿小范围共同分享经验的局限, 走向了更多幼儿间经验的分享。不同班级、不同年龄段幼儿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激发, 真正实现了经验的共同分享。如在共享区域的“社会一条街”中, 几个大班孩子正在“超市”进行购物活动, 使用银行练习点钞用的钱币进行购物后的交款活动。由于交款发生了一些找钱多与少的争执, 吸引了正在“理发店”活动的三个中班孩子。他们被大哥哥大姐姐的活动所吸引, 于是慢慢地挤了进来, 看着并询问大班的哥哥姐姐在做什么, 发生了什么事?大班的哥哥姐姐说明了情况。中班三个孩子很好奇, 不断地追问, 而大班的孩子由开始应付他们的询问, 到后来主动地与中班的孩子一起讨论、计算, 在大班孩子的协助下, 中班孩子也获得了10-8=2的数学经验及超市购物自由选择, 出口必须付款的经验。共享区域由于不同年龄、不同班级幼儿之间接触互动的机会增多, 幼儿之间相互交往的丰富, 也增加了他们相互之间经验学习的深刻。

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共享传统的幼儿园区域活动由于区域功能细分, 区域的边界造成了区域之间的封闭与隔离, 而共享区域既强调区域的相对性、独立性, 更强调区域之间的互动, 这样就使区域之间的“边界”变为了“边缘”, 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共享成了可能。如在某海边的一个幼儿园, 在室外宽敞的走廊上形成了一个供小、中、大班幼儿活动的共享区域:贝壳、海螺陶宝区。这一大型的区域里, 老师利用海边的废旧资源———各种各样贝壳、海螺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用品等形成了一个由材料库、生产部、装饰部、包装部、销售部及展示厅等所组成的区域。在这一大的区域里, 区域之间的互动非常频繁而有效。不同年龄班级的孩子随自己的兴趣进入不同的区域, 有的孩子在生产部, 利用胶水、废旧贝壳等制作工艺品, 有的孩子对做好的工艺品进行涂色装饰, 有的孩子进行外包装工作, 还有的孩子对成品进行销售。可以发现的是, 区域活动中彻底打破了班级、年级之间的界限, 一些小班的孩子做能力要求比较低的工作, 或跟在比自己大的哥哥、姐姐后面做一些难度低的工作, 而中、大班孩子则进行更为有挑战性的工作, 或给小班孩子分配任务, 区域与区域之间没有绝对的分离, 区域之间通过互动真正拥有了共享, 包括材料的共享、经验的共享, 也正如克里斯汀·夏洛在《儿童像科学家一样———儿童科学教育的建构主义方法》一书所提及的:“互惠———被定义为‘相互依赖、相互作用或相互影响’———在这里指鼓励区域之间物品和材料的使用。”“学习区域间的互惠能够推动创造性的问题解决。” (2) 区域走向了新的境界。

三、共享区域开展的方式:平行、互补、合作

平行活动平行活动是指在共享区域内, 同年龄班级之间针对同一内容开展活动。由于所面临的孩子年龄相同, 在材料的投放、使用上班级之间可以相互利用与借鉴, 教师可以就某一内容在不同班级之间开展活动, 相互启发, 相互学习, 相互竞争。如社会一条街中的超市活动区域, 小班三个班级的孩子开展了包装糖果的活动, 孩子们要把彩色的纸剪成小方块的糖纸, 还要寻找到合适的“糖” (小塑料球) , 不仅要比哪个班级包得好, 还要比哪个班级包得数量多。孩子们信心十足, 干得热火朝天。不仅锻炼了手指的精细肌肉活动, 也获得了丰富的数量经验, 而且也激发了孩子们的竞争意识。

互补活动互补活动是指在共享区域内, 不同年龄班级针对同一内容开展活动, 一部分幼儿活动的成果成为其他幼儿活动的背景材料, 幼儿之间要相互协作、成果互补, 活动才能真正进行。如在上面所举的“贝壳、海螺陶宝区”, 由于这一共享区域内有不同的小区域, 孩子们进行活动时必须相互依赖, 相互协作, 也即, 制作区的孩子只有把废旧的贝壳、海螺壳等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成“工艺品”后, 包装区的孩子才可以对商品进行涂色、装饰与包装, 然后产品才能进入到“销售区”, 之间相互依赖, 相互协作。这就是共享区域开展的互补活动。

合作活动合作活动是指在共享区域内, 不同年龄班针对同一内容开展活动, 彼此相互合作, 开展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如在共享区域“插花工艺”活动中, 不同年龄班幼儿共同合作。小班孩子将五颜六色的橡皮泥粘在竹丝上, 成了一束束美丽的鲜花;中班的孩子则更多选择皱纸及较容易粘贴的彩色纸团粘在竹丝上, 做成漂亮的花束, 活动难度有了相应的提高;大班孩子选择更为丰富的材料, 如串珠、塑料管、塑料片, 以及收集的一些自然植物, 进行插花装饰, 这些材料对他们的挑战性更强, 幼儿工作的作品也更富有了艺术性和创造力。

四、开展共享区域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规则的制订是保障共享区域的出现不仅满足了不同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 而且也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更加宽松、自主的学习活动空间。然而, 共享区域所具有的空间共享、时间共享、材料共享、经验共享及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共享所带来的开放性、动态性等特点决定了区域活动的有序、高效有赖于必要的规则。因此, 共享区域的开展需要制订显性或隐性规则。规则是区域活动中幼儿必须遵守的法则或习惯。规则意味着共享区域的自主、秩序, 没有秩序只会有混乱。如果区域活动取消任何规则, 其结果是幼儿的自主及互动发展将不是越来越多, 而是越来越少, 所以合理、适宜的规则是共享活动开展的保障。

幼儿经验的积累是基础共享区域决定了不同班级、不同年龄幼儿参与活动时的交互作用, 而高效的互动建立在双方的经验交流与分享基础上。共享区域能否有效地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幼儿自身的经验积累。如果幼儿对某一问题或角色毫无经验的预备, 那么他们在共享区域中的活动也只能是“游荡”、“摆设”, 或表面的形式互动。如笔者在一共享区域活动中所看到的:“导游”带着旅游团成员前来竹乡一条街参观, 并到一茶吧休息喝茶。站在门口的“服务员”身上披着服务员绶带, 笔直站在门口迎宾, 既无热情欢迎的表情, 更没有角色的意识与行为 (服务员的语言与行为) , 那些装扮成游客的幼儿只好进来后自己动手倒茶倒果汁喝, 既不需要钱币购买, 也没有社会活动中的角色体验, 顾客与服务员角色经验的缺乏导致了活动的低效, 更使得共享无法实现。所以, 经验的缺乏使得活动无法触及幼儿内心的经验体系, 那么共享也只能停留于形式, 无法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交往互动是开展的前提共享区域与传统的区域相比, 更强调幼儿之间的互动, 因为只有交往, 材料、经验及区域之间才能互动共享, 幼儿的学习才有可能发生, 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才能得到修正、提升或发展。杜威曾指出, 经验不只是环境作用于人的被动的“遭受”, 还有人作用于环境的主动的“做”, 经验是人与环境交往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3) 。社会建构理论所关注的社会交往对于幼儿知识建构的价值和幼儿认知发展的非独立性也告诉我们, “当幼儿与他人共同活动时, 他们不仅仅是在对物体进行操作, 而且是在与他人共同建构。幼儿会不断地把自己的观点和行为与他人的进行比较、协调, 而与他人的观点所作的比较会引起幼儿的认知冲突, 幼儿必须在自己的认知图式和外界的冲突之间进行协调, 从而引起了自己认知结构的改变”。 (4) “幼儿最好的学习状况是当他们与人、材料、事件和想法做直接互动的时候”。 (5)

教师的指导是关键共享区域虽然强调幼儿主动的活动及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互动, 但教师的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教师才更清楚幼儿发展的现有水平及通过活动后的发展水平。没有教师的指导, 幼儿的发展只能是自发的, 而不是有意识的, 更不是有效的。HIGH/SCOPE课程所强调“主动学习”的五个要素———材料、操作、选择、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成人的支持中 (6) , 也特别关注来自成人 (尤其是教师) 的支持与指导。笔者认为, 共享区域活动中, 教师的指导是活动能否有效开展的关键, 因此教师需要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状况, 根据需要投放不同层次、适合幼儿活动的材料, 适时采取措施引导幼儿与材料、幼儿与幼儿进行互动, 同时, 还需要给予幼儿帮助, 并不断地协助他们扩展与建构自己的经验, 从而不断地引发他们的发展。离开了教师的指导, 这一切将是低效的, 甚至是无效的。

参考文献

[1][美]米歇尔·格雷夫斯著, 林翠湄译:《理想的教学点子1》,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第8页。

[2][美]克里斯汀·夏洛、劳拉·布里坦著:《儿童像科学家一样——儿童科学教育的建构主义方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第43页。

[3]王秀萍:《论杜威的教育经验观》, 《学前课程研究》, 2007年第2期, 第43页。

[4]朱家雄等:《从知识的个体建构到知识的社会建构——论瑞吉欧教育体系中的知识建构》, 《幼儿教育》, 2002年第6期, 第7页。

[5][美]米歇尔·格雷夫斯著, 杨世华译, 《理想的教学点子2》,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第7页。

幼儿园区域活动探析 篇3

一、探究区域活动优势,让幼儿快乐成长

孟母三迁,教出一代大家孟子——环境对幼儿影响是巨大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蒙特梭利认为:儿童对环境的依恋心理强烈,很想从环境中去发掘想探索的事情发展理解力创造力。在幼儿教学中,以上课为主的教育形式是不可能给幼儿提供很多发展幼儿主体性活动的机会,但区域活动却提供了较多自我表现机会,激发孩子的探究动机,产生自豪感、自信心,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为本,观察先行。”设计适宜的活动区域,如:生活区、语言区、美工区、科学区、建构区、角色游戏区、益智区、音乐表演区等,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接受教育,学会对孩子进行及时地观察、思考和指导是我们在区域活动中老师所要做的主要工作。老师在选择、投放和变更活动材料也是影响和规范幼儿的活动行为、支持和引导幼儿学习发展的指导之一。教师要根据每个幼儿不同特点和能力,让幼儿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提供表达、展示的机会,在独立的活动中主动地感知和思考,建立自己表象的概念,并通过语言、动作、图画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蕴含着顺应儿童求知天性的种种特点,是培植幼儿创造力的土壤,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能分享成功的经验,也可以交流失败的教训,还孩子游戏的权利,让孩子做游戏的主人,让每一个孩子在快乐的自主性游戏中健康成长。

二、分析幼儿园活动课程,巧接区域活动内容

在《幼儿园活动课程》课程教学中,我们习惯于就图讲图,而真正能开放孩子智力和能力的方法,是要将《幼儿园活动课程》巧接区域活动内容,针对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来设计课堂活动,对幼儿的多种知觉、感觉器官进行充分调动,让它们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幼儿的视觉、听觉来对绘本信息进行捕捉,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和交往能力的。《幼儿园活动课程》里的大多数内容都可以直接放入区域活动中去完成。如《我能,我会》《搭积木》《绿色的世界》《找一找》《图形物品大集合》《找我相同的》《喂喂小动物》《有趣的陀螺》《各种各样房子》《我最喜欢的汽车》《我的的开心法宝》《动物职业介绍所》《变废为宝》《制作拉花》《工具用处大》等。

如:《我最喜欢的汽车》教学片断:

1.请孩子到“科学区”参观各种汽车模型。

2.请孩子到“建构区”搭汽车模型,或作拼图游戏。

3.画出你最喜欢的汽车。

4.介绍你最喜欢的汽车。

生1:我最喜欢消防车,红的,好看。生2:我喜欢消防车,它会唱歌呢!生3:我喜欢消防车,它能救火。

师:你们还喜欢什么车?

生1:我喜欢救护车,上面的灯一闪一闪的,老远就能看到。生2:生病的人才喜欢它呢!它能快快地把病人送上医院。生3:我喜欢警车,出来威武。

师:除了威武,还有呢?

生:帮助抓坏蛋,帮助老百姓。

师:你们还知道什么车呢?

生1:我坐过公交车。生2:我家有小轿车,白的,妈妈说,白的雅气。生3:我家也有的,是红的,鲜艳。生4:我家有,我家有,是黑的,黑的大气!生5:我在“科学区”里看过跑车,太快了,电视上的跑车老翻跟头,开车的叔叔脸上都是血。生6:我会用积木搭跑车。……

6.这些车是怎么启动的呢?

出示:粘贴式的记录方式从各种各样的汽车玩具中选出了四辆,①回力汽车(先向后拉一下,然后放掉);②电池驱动;③拉绳启动;④直接用手向前推。让幼儿通过玩汽车,感受体验汽车不同的启动方式,然后记录下来。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孩子的回答很天真,从天真中,同时也可以看出文本与区域活动的关联。

三、圆融幼儿园区域活动,实现发展最佳效益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每个区的材料不是一层不变的,每个区的功能也不单一或专一的。我们幼儿教师要学会圆融幼儿园区域活动,如将建构区的眼镜、车子等放到角色游戏区中,让两个区自然结合,形成一个整体。区域活动不仅是活动材料,也是教学材料。区域活动是创造一个和谐的心理环境用宽松、温馨的环境吸引幼儿身心放松地参与,使环境中的每个人包括幼儿和教师都感到自在和愉快。活动材料不能太小,太小,小孩子会吞食,要消毒干净。活动区应突出自主,规则,探索,学习交往。不同区域的材料还可根据主题活动流通使用,整体发挥作用。

教师重点观察时,需要将视角定格于一定的活动范围,应做到静心、耐心和细心。通过提出问题或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随机指导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引导幼儿深入探索。如:玩“不倒翁的秘密”时,发现有的幼儿只满足于摆弄不倒翁,教师就可以先提出问题:“咦,这个娃娃为什么怎么样也不倒呢?”“你可以把娃娃打开看看。”当幼儿发现娃娃里面有个重物时,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幼儿比较:“哪这个娃娃里面也装上重物,为什么一推它还是倒了呢?”让幼儿进一步探索,了解重物还要固定在底部。

总之,区域活动举足轻重,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融合文本的特色和幼儿园的具体情况,为孩子创设适宜的教育教學环境,才能为幼儿教育增添更多的亮色。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篇4

在材料的准备上,家园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准备活动材料。在这个学期的区域活动中,我们有部分的材料是来自对各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小超市里的饮料瓶、各种各样的盒子、都是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的;为了丰富班级的植物角,我们发动家长和孩子,利用各种废旧瓶子在里面种植各种种子、花卉等,家长和孩子们进取参与、发挥想象、把废旧瓶子装扮地很有创意。幼儿对自我自我带来的东西都很感兴趣,投放以后,都纷纷参与到其中。这样,在幼儿参与活动进取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园之间的联系也进一步紧密。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能够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操作情景和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们一齐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在发现问题时,把自我的意见和想法强加与孩子。同时我们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我们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可是在区域活动开展的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善。

1.在材料的供给上还不够周到,材料单一,幼儿活动时兴趣不高,进取进去工作的幼儿不多。2.和同伴合作性不是很强,活动中幼儿对于美工区、建构区的参与性强,较多的幼儿都选择了这几个活动区。活动中幼儿都是各自操作,但体现不出合作行为。3.区域材料更换不是很及时,所以幼儿在区域工作的持续情景不好,部分幼儿不能把整个过程都完成。4.区域活动的正确指引有时不到位,也就是幼儿在区域工作时的目标不够明确,这也说明了教师的引导欠缺。

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总结 篇5

活动已经圆满收场了,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经验,一定有不少可以总结的东西吧。现在你是否对活动总结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总结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总结1

区域游戏是在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指导下,使儿童的认识水平、个性品质、社会化能力得到积极主动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结合主题活动和我园的教学特色开展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丰富有效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主动探索、学习,区域活动是体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育于游戏中的最好形式好之一。

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大班年级组一共开设了民间游戏区、编织区、美食区、印染区、服饰区、剪纸区、益智区、科发区、建构区、阅读区、表演区等,坚持每天开展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

一、材料的投放

1、结合幼儿园教学特色——民间游戏,挖掘农村资源,共同制作游戏器材。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有很大一部分的材料是来自对各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瓶子、竹竿、绒线、纸板、草席等等,都来自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收集并进行制作。幼儿对各自带来的游戏材料都很感兴趣,我们投放以后,都纷纷去尝试着玩。这样,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的前提下,也进一步开发了农村资源。

2、巧用区域活动器材,让幼儿人人参与各种活动。

民游器材种类繁多,如:民间游戏区器材有很多的品种,如:沙包、抽陀螺、滚铁圈、抬轿子、竹竿舞、跳布袋、旱龙船、踩高跷、抛绣球、推小车、风车、竹蜻蜓等近30个品种,但每班每种的数量较少,我们便把所有大班的民游器材集中起来进行整理分配,责任到班,每班负责管理5、6种,然后设计游戏方案和安排表,这样就可以让大班的所有孩子都能玩到所有的民游器材。

3、区域材料能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

区域活动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环节,及时地把主题活动进行过后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们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相关的主题探索与操作活动。美工区里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题活动开展后投放的,这样幼儿基本都了解了怎样操作,也更感兴趣了。

二、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

1、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

我们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尽量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仔细观察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对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

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发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们在民间游戏区设计了“旱龙船”的活动,能力较好的幼儿既能按照规则玩,还能自己组织进行比赛;但是有几个幼儿不会玩,还有对活动不感兴趣。于是我们就针对这样的差异性作出调整。我们把“同色的一双旱龙船”该成了“不同色的旱龙船”的游戏,如一只是绿色,一只是黄色,那么就可以按照颜色进行直观的喊口号进行游戏。游戏器材适当调节后,能力差的幼儿也有了很高的游戏兴趣。

三、良好的师幼互动

1、随时观察幼儿活动的情况,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助,满足幼儿的需要。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能够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操作情况和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们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在发现问题时,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加与孩子。

2、用儿化的评价语言促进区域活动更好地开展。

如果有必要,我们常常深入到孩子中间去,了解他们的玩法、规则意识等,我们还常用“耶”、“真棒真棒啊”、“加油”等等儿化的语言对幼儿进行评价,并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努力,虽然孩子的游戏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问题,如在手工区活动时,有的孩子会相互模仿,动脑不够;在民间游戏区,孩子们的积极性不够,往往会产生游戏的倦怠感;在表演区中,孩子交往性的`语言还欠缺,因此,在以后的游戏开展过程中,我们要组织形式各样的幼儿活动来激发幼儿游戏兴趣。我们准备把游戏展示、活动比赛等形式加入到幼儿活动中去,班与班之间能跟深入的交流活动,取长补短,让每个活动区能精致的呈现,也让孩子们都能尽情的游戏。让每个孩子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游戏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总结2

按照教研工作计划,我区区域游戏评比活动在5月如期进行。活动经历了前期订案准备,中期活动比评,后期梳理展示三个阶段。

前期我们召开预备会,讨论制定评比方案,评委分组分工,为活动的有效开展做好充足的准备。中期,比评结合,以评促建。最大限度发挥评委的作用:一方面是评选优秀的区域活动,更重要的是通过有针对性、专业化的点评,让园所在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后期,一方面评委梳理我区区域活动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活动总结会上区教研员做代表梳理提升,并结合华爱华老师活动区游戏的讲座和《指南》解读,对我区教师在组织区域游戏活动中存在的教师观察、介入、评价等共性问题进行培训。另一面,组织教师到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园所进行观摩,展示园在活动观摩后由业务园长和骨干老师作经验介绍,帮助我区各幼儿园在组织区域活动方面有一个质的提升。

为期近2个月的区域游戏评比活动已落下帷幕,接下来就是各园所结合活动的开展,静下来考虑如何把区域游戏这个幼儿园重要的、最基本的活动方式长期地、有效地、常态化地开展下去!

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总结3

这学期本班区域活动是以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为主的,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鼓励幼儿自我发挥、便于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更好地促进了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们是根据我班特色以及幼儿水平等实际情况来设置的,同时,为幼儿提供了具有多用性和开发性的游戏材料,并以同伴的身份对幼儿加以适时的点拨指导,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及本班幼儿的发展情况,我们为幼儿创设了音乐区、语言区、科学区、美术绘画区、数学区等,户外区域活动区和一个“棋类”公共区域。

本班的游戏活动目标是:

1、创设一个幼儿喜欢的、自由的、开放的环境,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活动,培养幼儿积极主动、活泼开朗的个性,培养探索精神,提高幼儿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2、通过幼儿的动手操作,让幼儿多动手制作“变废为宝”的活动,培养幼儿粗浅的环境意识,知道许多废旧材料还可以再利用,并能制作出很多漂亮的作品。

3、数学区:了解物品的颜色、大小、形状、数量、方位等明显特征,尝试简单的比较、分类、喜欢操作、搬弄、尝试提问和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

4、“棋吧”:学习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学会玩不通的棋,能在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从而提高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和自制力,发展手脑的协调性。

5、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和同伴合作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和手眼协调性。

6、通过自主游戏,发展幼儿的想象、创造能力和探索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7、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学会谦让、礼貌地与同伴交往、合作,乐意共享自己和别人的快乐,进而构建和谐的同伴关系和师幼关系。

具体开展如下:主题环境下的区域游戏

第一主题:“特别的我”创设了美术区域、阅读区域和科学区域。

1、在美术区域中展示幼儿的《手指印画》、《脚印画》、火柴拼画《木偶娃娃》,让小朋友在日常活动中也能进行观察、欣赏、找一找自己的作品,提供机会让幼儿与同伴交流和学习,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

2、阅读区域:准备了各种“”、“口”、“足”字旁的汉字以及动作的图片若干,幼儿可以自由地取汉字图片卡并根据图片阅读汉字进一步了解汉字的特点。

3、科学区域:提供了各种可拆装的玩具、圆珠笔、钢笔等启发幼儿拆装玩具,探索玩具和笔的奥秘。

第二主题:“我们的家园”创设了语言区域、科学区域、表演区域和美术区域。

1、在语言区域中投放幼儿用书,及看图朗诵诗歌的图,内容有《家》、《从小爱祖国》、《我们的祖国真大》。

2、科学区域中,展示各种各样的标记,让幼儿能在活动中阅读各种标记,培养幼儿度阅读标记的兴趣,丰富幼儿的经验。

3、在表演区域中提供音乐磁带、绸带、服装及道具,让随着音乐表演《快乐的阿依古丽》《让爱住我家》《大中国》,让幼儿在表演活动中体验快乐。

4、美术区域中展示各种泥贴作品,并提供各种橡皮泥,让幼儿自主地进行泥塑装饰活动。

第三主题:“四季畅想曲”

1、美术区域布置《秋叶》《美丽的树林》《彩色的菊花》供幼儿交流欣赏,并提供相应的材料让幼儿进行排水画和油画棒创作活动,各种颜色的橡皮泥和简单的泥工板,让幼儿进行自主的搓长、团圆、压扁、连接等技能,塑造出各种各样的花朵形象。

2、阅读区域中提供幼儿用书,鼓励幼儿看图夹文内容、朗诵诗歌培养幼儿阅读的习惯和兴趣,提供“木”字和“雨”字的汉子和图片,感知汉子的结构和意义。

3、科学区域中投放师生共同收集的各种花草、叶子的图片、资料和书籍,鼓励幼儿自己阅读,丰富幼儿的经验,培养观察的兴趣。

4、自然角中用自作的纸盘若干放入各种各样的水果和干果,并在纸盘上写上水果的名称,这样幼儿在自主观察水果的同时进行配对游戏阅读相应的汉子,并师生共同收集花草和植物带到自然角写上植物的名称,制作班级植物调查记录表,让幼儿来记录这些植物名称、外形特征、生长的过程等。

第四主题:“彩色幻想曲”

1、在美术区域中提供各种纸、笔、颜料、剪刀等材料,让幼儿进行折叠、印染纸花活动,感知有趣的印染玩色活动。提供油画棒让幼儿进行蜡染刻画创造活动,进一步感知蜡刻画的奇特效果。

2、科学区域中用照片的形式展示加工食用的花,例如:做菜吃的花:菊花、西芹、百合、桂花、干贝、西兰花等,让幼儿能了解这些可食用的花。

第五主题:“动物大观园”

1、在美术区域中展示幼儿制作的纸工《螃蟹》和《蜗牛》,并提供彩色纸和剪刀,鼓励幼儿剪贴各种动物形象。

2、科学区域中:收集各种动物卡片,鼓励幼儿看动物卡片并根据谜语儿歌的格式讲述动物腿的数量等特征,尝试仿编儿歌。

3、音乐区域中提供磁带、乐器及道具,引导幼儿在表演区歌唱《张大爷爷家的小花狗》《三只猴子》《龟兔赛跑》《动物猜谜歌》。

第六主题:“海陆空总动员”

1、科学区域:展示各种带有轮子的图片以及轮子的统计表,让幼儿观察、感知各种圆形的轮子,收集各种交通工具的玩具和模型,并投放废旧纸盒,各种材料的彩色纸、冰棒、瓶盖、胶水、单面胶带、剪刀等材料,鼓励幼儿制作各种交通工具。

2、美术区域投放制作纸版画的材料,运用纸版画的表现技法,创作轮船等其他交通工具。

3、音乐表演区:投放乐器磁带、小红旗等材料,幼儿进行演奏打击乐《抬花轿》、演唱歌曲《公共汽车的轮子》《小海军》,表演舞蹈《火车舞》等。

户外区域游戏:

本学期户外区域游戏能带领幼儿进行走的游戏“熊和石头人”等,跑的游戏:“邮递员、鸡毛信”等,跳跃的游戏有“摘果果、小马运粮”等,平衡的游戏有“小飞行员、不倒娃”等,投掷和钻爬、攀登的游戏有“夺球、打狐狸、猫捉老鼠、小猴摘桃”等。

我们还和幼儿家长一起制作了“小飞碟”、“小辫子”、“纸足球”、“三角多用器具”等多种户外活动游戏器械,都是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

公共区域游戏

幼儿园区域活动研究情况总结 篇6

我园在研究的课题《如何搞活区域活动》的工作中,教师们在围绕着区域活动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进行研究与探索,总结如下:

本学期,在上学期的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继续以区域创设活动为主,围绕主题框架产生,考虑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的热点,跟随幼儿生成。三月份我园组织幼儿骨干教师到南黄幼儿园去参观学习他们的区域活动是如何开展的,听取园长的报告,并跟随教师听课学习,教师收获颇丰,都写出参观学习的体会和经验。

每月教师根据区域活动的情况教师做出反思,并进行集体交流总结。

本学期5月底我园组织教师针对本学年课题的开展情况,教师写出论文,进行集体交流,并对教师论文进行评比,按照实际性,价值体现进行评价。

在区域活动开展中,我园组织各班级对幼儿区角进行布置,按照各年龄班级的特点及幼儿的特点,利用身边的资源布置幼儿区角,让幼儿参与其中,活动中师幼共同参与,效果好。

自从10年我们在改进中,分出各角,孩子们似乎对角产生了特别浓厚的兴趣,竟在各个区域外排起了长龙。然而,经观察后发现,有部分孩子喜欢的其实并不是区域材料,而是在区域里那种相对隐蔽和自由的感觉。区域里有垫板,孩子可以在里面摸爬滚打,可以抱着从旁边架子拿过来的小狗娃娃玩起办家家的游戏,可以躲

在物架的后面干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孩子们的行为在告诉我们,他们渴望有属于自己活动的小空间,一个小小的区域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了。

另外,还在主题区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如酸奶瓶、海绵积木、木质积木、饼干罐等等。在投放材料时,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二是投放的材料要是孩子的兴趣点所在。所以在开展某一区域游戏前,老师们都要先与幼儿共同探讨,再根据幼儿的认识特点、兴趣及教育目标,为幼儿提供它们感兴趣的材料; 三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思维是直观、直接的,知识的迁移需要经验的积累,需要过渡的环节。所以,我们提供的材料都是以半成品的物品为主,让孩子们有游戏的替代物,给孩子们一个空间,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

正是由于我们树立了正确的区域活动的观念,把区域活动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本活动,并不断地学习借鉴→实践创造→反思提高,才使我们对区域活动内涵的认识,从最初的茫然、模糊到如今的日渐清晰。我们坚信,区域活动的内涵必定会在教师的开拓创新和实践反思中不断地推陈出新,而孩子们也一定会在区域活动这个适合他们发展的特殊“舞台”上健康成长。

幼儿园区域活动研究情况总结

崖子镇中心幼儿园

幼儿园区域活动之我见 篇7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对于幼儿教育的理念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种观点是孩子还小,玩是他们的天性,没有必要要求他们能学会什么;另一种观点是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各种才能,应提早报各种兴趣班。对于这两种观点,我想我们必须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幼儿阶段的孩子最需要什么?我们希望他们以后成为怎样的人?我们应培养他们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他们?我想如果弄清楚了这些问题,关于幼儿的教育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幼儿阶段孩子的天性是好奇心大,在他们的眼中一切外界的事物都是新鲜的,他们总喜欢向身边的人问问为什么,因此他们有很强的学习动机。正由于他们这一身心发展特点,这一阶段的孩子更利于接受新生事物,有较强的记忆能力,相对来说学习优势也比较明显,所以我们必须肯定他们的学习能力,而不是他们什么都理解不了,学不会。当然,我们也应该正视这一阶段的孩子毕竟心智还都不成熟,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监督,他们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扰,集中精力时间短,对传统的学习不感兴趣、玩心大等。因此,我认为,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尤为重要,应重视开展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 幼儿的学习不在于学会多少知识,更多的是在体验中不断地认识世界,形成初步的基本生活能力,我们要科学的运用区域活动这一方式引导幼儿更好地学习。

一、创设教育情境,巧妙利用游戏的方式提高他们的独立能力

任何人都不喜欢被束缚,对于幼儿来说更是如此,他们喜爱自由。传统的观念是“老师或大人的话是圣旨,孩子必须听从”,这种思想万万不能有,应该尊重每一个孩子,平等地对待他们,并相信他们能够独立完成任务、解决问题。教师应尽量营造这种氛围,创设真实的教育情境,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给他们展示自己的平台,以树立他们的自信、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游戏是孩子们最没有抵抗能力和最可与参与的学习方式,教师最初可采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选择游戏也是有学问的,现在独生子女多,容易产生自私的现象,因此教师应专门设计一些合作完成、集体参与的游戏,让他们学会分担、分享,有集体意识和观念,利于他们今后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二、充分利用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大胆思考,不断创设变化的活动区域

为了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其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在各个功能区域放置丰富的学习材料或玩具,充分挖掘材料的功能性,进行必要的重复利用的同时,创造性地使用材料,营造不断变化的“新区域”。首先需要教师明确教育目的,再精心地选择材料或玩具,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创新。例如,教师可以准备彩纸、橡皮泥、彩铅、剪刀等,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进行创作,可能有的学生在纸上画画、有的学生做橡皮泥、有的学生剪纸,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小伙伴,用自己的作品再进行二次创作,最后经过小组合作,形成一个作品。这能培养学生学会开阔思维、与人沟通的能力,了解团队的力量。

三、教师要学会变化自己的角色,营造积极的活动氛围

身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学会与他们沟通,要和他们成为生活上的朋友,学习上的导师,最重要的就是信任。在不同的情况下, 需要教师不断地实现朋友与导师之间角色的转换。当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矛盾和争吵时,教师应当以朋友、伙伴的身份融入其中,了解清楚事实及缘由,然后采用公平的态度、和平的方式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让他们有明确的是非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而当学生产生明显的过错时,或产生安全隐患时,必须以导师的姿态严肃地教育他们。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尊重长辈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和纪律意识。

四、要让学生体验到快乐、享受成功的感觉,进行赏识教育

对于幼儿而言,他们尤其渴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同学的肯定。 所以教师要多多创造表扬学生的可能性,利用周围环境营造榜样的力量。可以利用教室的黑板或墙壁,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或设置标兵台,关注学生每天一点点的进步,让他们每天主动分享一点进步等形式。我想有时这比批评教育他们一顿还要管用。我一直认为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孩子最初都是一样的,之所以后来有差异, 有一大部分学生都是被其他更优秀的孩子给比下去了。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人无完人,我们要用宽容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我坚信只要学生是阳光的、快乐的,他们必然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成为栋梁之才。因为阳光的学生有一种积极的能量在吸引着更多美好的事和物。

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 篇8

【关键词】区域活动;自主性; 规则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126-01

区域活动作为主题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和延伸活动,一起组织形式的灵活,活动内容的丰富,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多层次,多角度动手,交往更好发展个性的机会。

通过几年开设活动区的实践,我积累了一些经验,与大家共同交流与研讨。

一、结合幼儿园自身特点,创设活动区

常常听到教师说:“我们的活动室这么小,孩子这么多,设那些区合适?”“怎样解决活动空间的问题?”在此首先我们要明确在活动区中是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定位。其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通过提供有发展价值的环境,适当、适时的提供幼儿发展机会和条件来实现,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应该改变活动区形式上的固定单一化。活动区得空间间隔,不再都是用柜子将每个区,局限在某一空间或固定在某一位置上,而是采取了灵活机动的办法分割教师的空间,每班根据具体活动至少有三个固定的区域:如小班设置了:结构区、积木区、娃娃家等。在中班设置了小制作区、图书区、生活劳动区等。在大班设置了:科学活动区、美工区、火红小超市等等。由于每个区域的活动空间和人数有限,当这些区域的标识已全被幼儿领走,分别进入各自所选的区域后,没有得到固定区域活动标识的幼儿可待特制的自由角色标识,随时可以用教师准备好的小垫子往地上一铺,就自成一区或三五人,开始活动。将活动去活动的内容与整个幼儿园教育有机融合,相互补充。使教师创设的固定的、灵活的区域都能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

二、我们要树立幼儿是活动的主题的观念

“幼儿是活动的主题”是幼儿园学前教育纲要的指导思想之一,它强调幼儿是在与同伴及环境的交往、实践活动中不断的发展的,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给孩子以自我发展的机会。确实,孩子与生俱来就对周围的环境有种好奇、探索,有一种主动了解的欲望,而教育就应该要保护孩子的这种“主动”。以往,在教学中我们比较习惯于教师先示范,幼儿被动模仿,教师灌输,幼儿被动接受,用接受式学习的方式让幼儿学习,这种学习方法在我们进行的区域活动中也留下了点滴的痕迹,表现在幼儿必须按教师的意志进行活动。比如,有时在区域活动中由于人数的限制,几个不愿意看图书的孩子或是调皮的孩子,為了照顾整体,被安排必须要看书,因为别的区幼儿已经满了,规定孩子要坚守岗位等,以教师的意志去规范孩子的行为。还有时,为了让活动室里的环境更好一些,就让几个画得好的幼儿或是手工好的幼儿在美工区完成我们的任务,尽管有的幼儿并不愿意。如果这样区域活动中孩子的自主性,主题性能体现吗?肯定不行。因此,要使孩子在区域活动中自主选择、自主交流、自主活动,必须具备幼儿是活动主体的理念。教师要学会与幼儿相处,在活动中要给与幼儿积极的期望。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作为活动环境的创造者,材料的提供者与活动的支持着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只有对孩子进行适时适度的指导,客观合理地组织评价才能帮助孩子制动探索,发现世界,主动改变自己的方式,超有现状,使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三、在区域活动中,帮助幼儿建立起适宜有效的规则,并让幼儿在活动中自觉地遵守

区域活动既是幼儿的一种学习活动形式,同时也是教师所组织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因而,区域活动规则的制订应该是由教师和幼儿来共同完成,偏废某一方都是不妥的。

如,有些区域因人数较多,而发生了幼儿争抢玩具、学具现象;有的幼儿在活动中无故中途退出而导致活动无法继续进行……诸如此类情况,教师便可以及时组织幼儿就发生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讨论,让幼儿明白,这一“问题”若不解决,将会影响到活动的正常开展;而解决“问题”的办法,便是共同商讨相应的活动规则。如有一次,我们在游戏区域投放了一个磁铁的钓鱼玩具,由于是新玩具,幼儿一到区域活动时间就争着往科学区跑。可是几个钓鱼玩具怎能满足全体幼儿参与的愿望呢?拿到的喜气洋洋,拿不到的则垂头丧气;胆大的与之争抢,胆小的细语相求。本应是安静的区域一下子热闹无比,区域活动也就无法正常开展了。怎么办呢?望着幼儿求救的目光,我把他们都召集在了一起。“大家都很喜欢钓鱼吧?”小朋友都用劲地点点头,“可是你们这样抢来抢去的,大家都玩不成呀!而且这样,玩具也很容易坏掉,坏了就没得玩了。”小朋友们都低下了头,“那怎么办呢?”“不能抢!”“大家一起玩。”“那怎么一起玩呢?”看到小朋友已初步达成共识,我又抛出了问题。“我们轮流玩吧。”“嗯,一人讲一次。”“没轮到的坐在位子上等。”“一个人不能用很久,要不别人就不能用了。”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的,一下子,活动规则就出来了,大家又开开心心地玩了。  采用这种方法制订的区域活动规则,由于是幼儿亲自参与制订的,又是他们活动的需要,因而,幼儿都较能接受并能在活动中自觉地遵守。

但有些活动规则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是要求幼儿在活动是务必要遵守的,对于这类规则,我们一般在活动前就明确提出来。例如,玩水区是幼儿最爱玩的一个区,如果没有一定的规则约束,对于3岁的幼儿来说,玩过后就很可能出现这样的情景:一个个满头满脸的水,一片湿漉漉的地……也许幼儿玩得很尽兴,但身体却受不了。这就要求我们在活动前就要向幼儿说明活动要求:玩水时不将水泼到别人身上,尽量不弄湿地板……

活动规则,是活动的一种行为规范和准则。幼儿的区域活动是在动态是进行的,因而幼儿在活动中还常会有不同的情况出现,而不同的情况可能需要不同的准则加以规范。所以,区域活动规则往往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而是需要逐步完善,逐步到位的。

四、区域活动中的材料投放要丰富得当,富有层次

投放材料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的质量,能使幼儿尽兴、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如:把一些泡沫、碎布、树叶、空瓶、纸盒等废旧材料,投放到操作区后,孩子们会把这些不起眼的东西,在他们富有创造性的小手中被制作成娃娃、汽车、螃蟹等他们所喜爱的玩具。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会从中体会到成功和快乐。当然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甚至同一年龄的幼儿,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并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提供材料时,既考虑到“吃不了”的幼儿,还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如为了有助于幼儿小肌肉发育和培养细致操作能力,我在设置“使用剪刀”的内容时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分成①剪桔子皮②剪长条形纸③剪图形三个层次,呈逐步递进,并按难易程度分装在三个小筐内投放,同时在最简单的小筐上贴上一个红苹果,表示这是最简单的,依次贴上两个、三个苹果,这样改变了材料投放的无序、杂乱现象,使教师对哪个幼儿达到何种水平做到心中有数;再如在指导策略上,对较内向、能力较弱的孩子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帮助,而对较自信、能力强的孩子则告诉他“我相信你自己会想出办法来的”,这样就能更大地发挥区域游戏活动的应有价值。

上一篇:舞蹈艺术赏析下一篇:四个一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