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与压强》教学设计(推荐10篇)
一、课型课时
第1课时: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形成压强的概念。课型为探究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会作压力示意图。
(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
(1)能设计并进行研究压力产生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建立压强的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体验压力的作用效果,调查、收集在生活中的实例,养成将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生产的意识,加深对压强知识的理解。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1)压力的概念。
(2)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帕斯卡。
(3)能运用压强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解释简单现象。2.难点
(1)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2)压强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四、教材分析
教材的编写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首先从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感受入手,激发学生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求知欲。通过方便、直观的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有关,帮助学生建立起压强的概念。在理解了压强的概念和公式的物理意义之后,引导学生应用获得的知识分析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五、教学思路
针对本节教学的基本要求,压强的概念是本节的教学重点。理解压强概念关键在于认识压力产生的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系。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先感受压力的效果,对压力有个感性的认识,再通过做力的示意图来概括出压力的概念。为了突破本节的难点――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再让学生在原图上作出重力的示意图,以此来得出压力的产生及压力大小与重力的关系。
学生知道压力的概念后,用一幅幽默插图引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还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由此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实验探究如图8-4所示,此现象学生易于理解并可由实验观察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受力面积有关。为了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就应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由此引入压强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再由简单的实例及压强概念得到压强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介绍压强的单位帕斯卡,并列举一些小数据使学生对1Pa的压强形成具体的概念。在理解了压强公式的物理含义,知道压强跟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后,留给学生课下思考交流增大和减小压强的途径,这对学生灵活运用压强知识很有好处,也很有趣味性。教具准备:海绵状泡沫塑料、砖头、三角板。
六、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小实验:如课本P136图8-1所示,让学生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着三角尺,两个手指的感受有何不同?
生:食指感觉有点疼,且肌肉凹得深;拇指不觉得疼,肌肉凹得浅。师:实验做得很好,讲得也很好。
(2).请同学们再看图8-2滑雪,说说为什么雪地行走,脚容易陷入积雪中,有了宽宽的滑雪板,运动员不仅不会陷入雪里,而且还能在雪地上滑行?
生:在雪地上行走,对雪地压力比较大,所以脚容易陷入积雪,用宽宽的滑雪板滑雪,对雪地的压力比较小,所以运动员不会陷入雪里。
生:在雪地行走,脚与雪地接触面积比较小,所以会陷下去,而用宽宽的滑雪板滑雪时与雪地的接触面积比较大,所以不会陷下去。
师:很好,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将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上述现象均由压力的作用产生,这一节我们先来认识压力,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及什么叫压强等。2.新课教学(1).压力的概念
放映幻灯片:茶杯放在桌面上;木块放在斜面上;往墙上按图钉。请同学们画出三种情况下压力的示意图。
学生画压力示意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请几位同学将压力示意图拿上来投影,交流。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三种压力的示意图。(放映幻灯片)
通过画出以上三种压力的示意图,同学们能交流概括出什么是压力吗? 生: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画出以上三种情况下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压力和重力一样吗?
学生画重力的示意图,教师巡视。生:(甲)图中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它的重力产生,压力与重力方向相同。(乙)图中木块对支持它的斜面的压力也是由重力产生的,但压力与重力方向不同。(丙)图中图钉对墙的压力与重力无关,压力方向也与重力方向不同。所以,有些压力是由重力作用产生,但大小不一定都等于重力,方向也不一定相同,有些压力与重力无关。我们可以得出压力的产生及压力大小与重力的关系。(放映幻灯片)(2).压力的作用效果
师:我们来观看一幅有趣的插图。压力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不一样,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生:⑴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⑵压力作用的效果跟物体间接触面积有关。
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都有关。
⑷可以通过比较压力作用下物体凹陷的深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师:你们准备如何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呢?
生:可以象课本P137图8-4,图(a)(b)(c)那样,将砖放在海绵状泡沫塑料上,第一次一块砖平放,第二次两块砖平放,第三次一块砖竖放,比较(a)(b)观察海绵状泡沫塑料的凹陷深度,来比较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比较(a)(c)观察海绵泡沫塑料凹陷深浅来比较当压力相同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师:实验设计很好,我们把这种方法叫什么? 生:变量控制法。
师:很好,同学们如果没有不同意见,可以分组进行实验,并讨论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教师巡视。师:请各组交流实验结论。
生:我们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生:我们的实验结论与他们组相同,通过实验验证了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师:祝贺同学们通过实验得出正确结论。现在我们知道压力作用效果的决定因素: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3).压强的概念
师: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都有关,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最简单的是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请同学们比较如图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放映幻灯片)生:左图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00N,右图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80N。师:物理学中引入压强用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
由压强的定义可以得到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通常用P来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则压强公式为P=F/S。
师:压强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由公式确定压强的单位是牛每平方米。人们给压强规定了一个专门的单位叫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这是为了纪念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在物理研究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1Pa=1N/㎡。
师:1Pa的压强很小,相当于把3粒芝麻压成粉,均匀地分布在1c㎡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强。下面有一些小数据可以让同学们对1Pa形成具体的概念。(放映幻灯片)
师:请同学们根据今天所学完成下面的例题(投影例题)。并思考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3.归纳小结及学习过程评估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什么?
生:(1)我知道了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力不是重力。
生:(2)我知道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用压强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计算公式:P=F/S,压强的单位是Pa.师:同学们表现很棒,归纳得很好。4.课后作业 第1、2、3题。5.板书设计
第八章 压强
第一节 压强(第一课时)
一、压力
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二、压强
1 所必需具备的相关知识
(1)判断所要解答的压强压力总是是属于固体的还是液体的。
看问号即可。如果问题是“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多大?”则为液体压强问题;如果问题是“杯子对桌面的压强、压力各是多大?”就是固体的压强压力问题。
(2)知道比较液体压力的特殊方法。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不一定等于容器中液体的重力,它们之间的关系与容器的形状有关。关系如图1:
巧记口诀:“底大压力大”,因为容器侧壁的压强也通过液体传递给了容器底部;“底小压力小”,因为容器侧壁承受了一部分液体的重力。
这个知识点提供了一种在常规方法无法解决情况 下的液体压力比较方法。
2 固液体压强压力问题的解题规律
(1)首先判断所要解答的压强压力问题是属于固体的还是液体的。
(2)如果属于固体的压强压力总是。一航方法是:先算压力,再用算得的压力求压强(P=F/S)。
(3)如果属于液体的压强压力问题,一般方法是:先算压强(P=ρ液gh),再用算得的压强求压力(F=PS),若上述一般方法无法解决,需用“比较液体压力的特殊方法”(前面已述)。
3 典型例题解析
(1)固、液体压强压力的计算
例1 如图2,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某容器内装有500mL的水,容器质量不计,水面高8cm,容器底面积为50cm2,求:(1)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2)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和压强(g取10N/Kg)
分析 按上述解题规律,先判断第(1)问属于液体的压力压强问题,应先用P=ρ液gh求压强,再用F=PS求压力;第(2)问属于固体的压力压强问题,应先用F=G求压力,再用P=F/S求压强。
解 (1)P=ρ液gh=1.0×103kg/m3×10N/kg×0.08m=800Pa
F=PS=800Pa×50×10-4m2=4N
(2)F=G=G水=ρ水V水g=1.0×103kg/m3×500×10-6m3×10N/kg=5N
P=F/S=5N/50×10-4m2=1000Pa
(2)固、液体压强压力的比较
例2 如图3所示甲乙丙三个容器底面积相同,内装深度相同的同种液体,容器自身重力不计,放在水平桌面上,则
(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P甲____P乙____P丙
(2)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关系F甲____F乙____F丙
(3)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关系P甲____P乙____P丙
(4)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关系F甲____F乙____F丙
分析 (1)(2)问属于液体的压力压强问题,应先用P=ρ液gh比较压强;(3)(4)问属于固体的压力压强问题,应先用F=G比较压力,即先解决第(4)问,由生活经验可知,丙容器盛水最多,故容器最重,对桌面的压力也最大。
解 (1)=;=(2)=;=(3)<;<(4)<;<
例3 如图4甲所示为一矿泉水瓶(水不满),若将其倒置如图4乙,则瓶盖受到的压强与图4甲中瓶底受到的压强相比将_____;压力将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 此2问均为液体的压旨压力问题,先由P=ρ液gh,h变大,可得P变大;再由F=PS,P变大,但瓶盖面积比瓶底面积小,即S变小,故无法确定F是否变化。这种情况下,一般方法无法解决,不要忘记采用特殊方法:“底小压力小”,正放时,F=G水,倒放时,F 解 变大;变小。 你会了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做以下两题。 1、轮船在10m深的河里航行,船底距离河底6m,水对船底的压强多大?若船底有一面积4cm2的小洞,用塞子堵住洞口时,水对塞子的压力是多大?(g取10N/Kg) 2、一个盛满水后瓶盖密封的硬料瓶,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5甲所示,水对瓶底的压强为P1,瓶底对桌面的压强为P′1;将瓶倒置后,如图5乙所示,水对瓶盖的压强为P2,瓶盖对桌面的压强为 P′2,则( ) 一、 选择题 1.关于压力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压力都是由物体的重力产生的 B. 压力的大小总是等于物体的重力 C. 竖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D. 压力的大小有时等于物体的重力 2.一位同学在结冰的湖面上行走时,发现脚下的冰面就要破裂,他就地慢慢趴伏在冰面上, 然后向岸边的人呼救,他趴在冰面上是为了 [ ] A.减小压力 B.增大压力 C.减小压强 D.增大压强 3.下面措施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 ] A. 拧螺钉时,在螺母下面垫加一个较大的平面垫圈 B. 双脚陷进泥里,当拔出一只脚时,另一只脚会陷得更深 C. 纸盒包装饮料常配有一根一端很尖的塑料吸管 D. 房屋的地基比墙宽 4. 如图所示的各事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 5.如图所示一块砖将它分别平放、侧放、竖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1、P2、P3,则 [ ] A.P1=P2=P3 B.平放P1 最大 C.侧放P2最大 D.竖放P3最大 6.一个中学生双脚站在水平地面上,他对地面的压强值接近于: [ ] A. B. C. D. 7.重2N、边长1dm的正方体木块,被3N的水平力压在竖直墙上,如图, 木块对墙的压力、压强分别是(g取10N/kg) [ ] A. 1N,100Pa B. 2N,300 Pa C. 3N,300 Pa D. 5N,500 Pa 8.一个均匀的木块,如图放在水平桌面上,若沿虚线切去一半,将其放在它的上边,此时地面受到的压强是原来的: [ ] A. 1倍 B. 2倍 C. 1/2倍 D. 1/4倍. 9.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 [ ] A. p甲 C. p甲>p乙 D. 无法判断 10.如图,两个形状、大小、材料完全相同的实心物体1和2,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产生的压力F或压强p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 A. F1=F2 B. F1>F2 C. p1=p2 D. p1>p2 11.甲、乙两个密度之比3:2,高度之比2:1的金属圆柱体,如图所示放在 水平地 面上,比较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则 [ ] A. p甲=p乙 B. p甲 p乙 D. 无法判断 12.两块质量相同密度不同的正方体金属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比较金属块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 A. 密度大的对桌面压力大 B. 密度大的对桌面压 [ ] C. 密度小的对桌面压力大 D. 密度小的对桌面压强大 13.用水平力F拉着木板A在水平桌面上向右运动。木板A从图示的位置运动到三分之一的长度伸出桌面外的过程中,木板A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压力不变 B.压力变小 C.压强减小 D.压强变大 13.如图所示的方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如果沿图中虚线所示的.位置将方砖的右半部分切去,则剩下的一半方砖对地面的压强为 [ ] A.P B.2P C. D. 14.如图所示,木块甲重3N、乙重5N,叠放在一起放在水平桌面上,甲对乙的压强与乙对桌面压强相等,甲、乙底面积之比为 [ ] A.3:8 B.3:5 C.5:3 D.8:3 15.如上题图所示,甲、乙两个正方体,甲的低面积是乙低面积的1/4,甲的密度是乙密度的8倍。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时,甲对乙的压强为P1,将甲乙的位置互换,乙对甲的压强为P2,则 [ ] A.P1>P2 B. P1 16.将质量相等的长方形铅块和铝块,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铅块对地面的压强大 B.铝块对地面的压强大 C.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一样大 D. 它们对地面的压力一样大 17.在水平放置的书架上,如图所示,并列放10本完全相同的书(每本书与书架的接触面积相同),书架受到书的压力为F,压强为P.当取走右边的4本书后,其余6本书不动,书架受到书的压力和压强又为 [ ] A.压力为3/5F,压强为3/5P B.压力为F,压强为3/5P C.压力为3/5F,压强为P D.压力为F,压强为P 18.如图所示,A、B两个正方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B对地面的压强为p1,若取走A,B对地面的压强为p2,已知p1:p2 = 3:2,若A、B的边长之比为LA:LB = 2: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B的体积之比VA:VB=8:27 B.A、B的密度之比ρA:ρB=9:4 C.A、B的质量之比mA:mB=1:2 D.A、B的物重之比GA:GB=2:3 19.已知长方体A、B的密度之比为2∶1,底面积之比为l∶3,高度之比为2∶3。将B放在水平地面上,A叠放在B上面,如图甲所示,B对地面的压强为pB。若把B叠放在A上面,如图乙所示, B对A的压强为pB。则pB∶pB 为 [ ] A.4∶9 B.3∶1 C.13∶3 D.13∶27 20.正立方体甲和乙的边长之比是2∶3,将它们分别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时,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均为p。将甲如图所示放置在乙上面,乙对桌面的压强为p。则p∶p 等于 A.9∶13 B.13∶9 C.9∶4 D.13∶4 21.一只底面积S的箱子,当放在面积为2S的桌面上时,箱子对桌面的压强为P,当放在面积为S/2的水平凳面上时,箱子对凳面的压强是: [ ] A.P/2 B. P C. 2P D. 4P 21.甲、乙、丙三个实心的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力相同,它们的密度分别为甲、乙、丙,且甲>乙>丙。若在三个正方体上分别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甲、F乙、F丙,使三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则力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为 [ ] A.可能是F甲>F乙>F丙 B.可能是F甲=F乙=F丙 C.一定是F甲 22.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把它们分别放在体积略小的正方体丁的上方中央,则三个正方体对正方体丁的压强大关系为 [ ] A.P甲 C.P甲>P乙>P丙 D. P甲=P乙>P丙 23.把同种材料制成的两个正方体甲、乙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乙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如图所示,把甲放在乙上,则乙对桌面的压强为 [ ] A.P1+ P2 B.P12+ P2 2 C.(P13+ P2 3)/ P2 2 D.(P13+ P2 3)/ P12 二、填空题 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⑴ 3.45×102cm2= m 2 ⑵1.96×105Pa= N/m2 ⑶ 4×10-6m2= cm2 ⑷ 5.6MPa= Pa 2. 30N的力作用在0.5cm2的面积上产生的压强是 Pa。如果受力面积不变,要产生 8×105 Pa的压强,压力应为 N。 3. 0.5m2的面积上受到104帕的压强,则受到的压力为 N。如果保持压力不变,要产生105 Pa的压强,受力面积应为 m2。 4. 水平桌面的面积为1m2,上面放着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物体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是10dm2。则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为 N,对桌面的压强为 Pa。(g=10N/kg) 5. 两物体所受压力之比是2:3,受力面积之比为2:5,两物体所受压强之比是 。 6.中国救援队在某国地震灾害的救援行动中使用了一种气袋。受力面积为1m2的气袋可顶起质量为68t的楼板,此时楼板对气袋的压强为____________Pa。(g=10N/kg) 7.甲、乙两个正立方体都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如果它们的密度之为3∶2,那么,它们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 8.为了方便盲人行走,在马路两旁的人行道上铺设了有凸棱的盲道,如右图所示。李刚在盲道上行走,感觉到脚有些不舒服。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这是因为:走在盲道上,脚与地面的 减小了,从而增大了 。 9.一块砖平放和竖放在地面上时,其受力面积之比为4:1,则平放和竖放时,对地面的压力之比为 ,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 10. 用4N的压力作用在1cm2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强是________Pa;若保持压力不变,要产生2×104Pa的压强,那么受力面积应变为________m2。 11.设长方体砖块的三条棱长之比为1∶2∶4,如果将两块砖A、B按右图 方式置于水平地面上,则砖块A对砖块B的压强与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之 比PA∶PB=________;砖块A对压块B的压力与它们对地面的压力之比 FA∶FB=__________。 12. 甲、乙两个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质量之比为1:25,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甲、乙的密度之比为 。 13.长方体铁块对地面的压强为P,对地面的压力为F。若铁块的长、宽、高都增加1倍,则它对地面的压强是____________。 14. 正方体甲和乙的边长之比为1:2,将它们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时。 甲对乙的压强为p1,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2;如果已知p1: p2 =8:5, 那么,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 甲:乙 =________。 物质名称 密度(kg/m3) 铅 11.3×103 铜 8.9×103 铁 7.8×103 铝 2.7×103 15.有A、B两个正立方体,它们受到的重力之比GA∶GB=2∶3,把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且pA∶pB=1∶3。 把A叠放在B上后,B对地面的压强变为pB。 则pA∶pB=____________。 16.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实心金属块,放在面积为1m2的水平桌面的中央,对桌面的压强是2700Pa,通过查表,请你判断它可能是金属 .(g取10N/kg) 三、作图、实验探究题 1.在下面的各图中,画出物体对支承面的压力的示意图。 2. 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若干个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物体放在同一水平细纱面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纪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而各组却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 表一 表二 表三 实验序号 压力(N) 受力面积(cm2) 实验序号 压力(N) 受力面积(cm2) 实验序号 压力(N) 受力面积(cm2) 1 6.0 10 4 3.0 10 7 3.0 20 2 9.0 15 5 4.5 15 8 4.5 30 3 12 20 6 6.0 20 9 6.0 40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3与6)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2)分析比较 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3)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的现象,归纳得出结论: 。 (4)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各组沙面的凹陷程度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的现象,归纳得出结论: 。 3. 小明同学利用砝码、小桌、装有沙子的容器等实验器材,做“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 实验, 如下图所示. (1) 保持小桌与沙子的接触面积不变,改变小桌对沙子的压力,小明发现压力越大,小桌陷入沙子越深,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__有关. (2) 保持小桌对沙子的压力不变,改变小桌与沙子的接触面积,小明发现接触面积越大.小桌陷入沙子越浅,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有关. 4.王强同学想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两个因素”。他找到一块长方形木块、一个质量 为100g的砝码和一大块泡沫塑料。利用它们可以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两个因素。 请你帮他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 (1) ; (2) ; (3) ; 得到的探究结论是: 。 五、简答与计算题 1.滑雪是人们在冬季喜爱的运动,为什么人们在滑雪时要脚穿又长又宽的滑雪板? 2.圆柱体A的底面积是50cm2,圆柱体B的底面积是30cm2,圆柱体B的质量是6kg。把它们如图所示放置时,圆柱体A对圆柱体B的压强为1×104Pa。求: ⑴圆柱体A对B的压力; ⑵圆柱体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某动物保护组织在我国西南边陲云南寻找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野牛时,采集到了野牛在水平沙地上站立时留下的脚印石蜡模型。经测量该石蜡模型的平均厚度为2cm,质量为450g;对该沙地进行抗压实验,发现使沙地达到相同深度的压强为2×105Pa。已知石蜡的密度ρ蜡=0.9×103kg/m3,取g=10N/kg,试求: ⑴ 这头野牛在水平沙地上站立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⑵ 这头野牛在水平沙地上站立时对沙地的压力。 ⑶ 这头野牛的质量。 5.某地要建一座高15m,宽2m,高1m的纪念碑,碑下基石的高度为0.5m。为使此建筑对地面的压强不超过8×104Pa基石的面积应多大?(石料的密度为2.5×103kg/m3,答案保留整数) 该节课是典型的科学探究实验课,虽说是以学生实验探究为主,但老师在新课教学中的引入和实验过程中的疏理点拨要有艺术技巧,尤其是让学生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并且给学生机会,到前面展示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说明现象表明的结论。我认为调动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是,把课堂尽可能还给学生,学生能做,能讲的,老师就不能代替。老师是引导者、合作者。本节课前播放美国电影《龙卷风》片段,让学生见到龙卷风产生的危害,将“父亲”从地下室内“吸”上了天空,引起了学生极大兴趣。引入新课,采用了演示实验方法,晃动塑料管,泡沫小球从塑料管中飞出,象天女散花,使学生感受到了物理现象的神奇,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本节课教学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为中心,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器材,自己亲身经历观察、操作、制作、实践等各种探究活动,得到最直接生动的实验事实,获得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创设物理情景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实际应用拓展问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由“流体与流速之间的关系”和“飞机升力的产生原因”两个核心问题组成,是大气压强、液体压强等力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实例虽较为常见,但学生很难解释其中的奥妙,教材抓住初中学生具有强烈求知欲望的特点,利用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物理规律,学会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学情分析】 1.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跟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相关现象并不十分清楚,对此存在好奇心,有强烈的探索欲望。 2.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压强、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相关知识,奠定了知识基础。 【方法运用】 整节课的设计围绕一条主线“巧设情景──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生活应用”来进行;“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研究采用以学生自主实验为主,分组讨论,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方法,而教师以引导为主,适时地在各个活动的关键环节进行指导,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扩展。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用其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⑵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认识并归纳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⑵体验由气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 ⑵培养学生愿意观察生活,探索未知世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探究获得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难点:运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日常生活的现象,理解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漏斗(2个)、乒乓球(2个)、铝质硬币、黑板擦 每组学生:白纸(2张)、蜡烛(2支)、火柴、笔管、水槽或脸盆、适量水、注射器、带大头针的泡沫块(2块)、机翼模型(自制) 【教学过程】 一、设计小实验,引入新课 一上课分别让两位学生做用漏斗吹乒乓球的实验,把乒乓球放置于漏斗里,一位朝上用力吹,一位朝下用力吹(如图1)。 吹前先让其他同学猜,哪位同学的球会被吹走,哪位同学的球不会掉下来,然后实验。实验现象与学生猜想会有很大差距,鼓励不相信的同学可以再亲自做一下,此时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入新课“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师:介绍流体和流体压强。液体和气体都具有流动性,统称为流体。如:空气、水等。流体流动时的压强称作流体压强。 二、进行新课 1.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师:空气流动时流速时刻变化,气体压强是否变化,如何变化,下面我们来探究他们之间的关系。 提出问题:气体压强与流速有什么关系?(课件出示) 教师:在猜想前我们先来个“吹硬币”的比赛。(课件出示吹硬币的相关情况)每组派一个选手上讲台参赛,对吹过栏杆的选手进行表扬。 根据实验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做出合理的猜想。 教师:根据力学知识硬币能飞起,说明受力情况是怎样的? 学生:受向上的力。 教师:硬币飞起时谁跟它接触,谁才能给它向上的力? 学生:空气。 教师:也就是说硬币受到大气压力,上下表面的大气压力不同,上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小,可以说上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强小。那么吹气使硬币上下表面的空气有什么不同? 学生:上表面的空气流速大,下表面的空气流速小。 教师:据此同学们猜想气体压强与流速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流速越大,气体压强越小。 猜想:流速越大,气体压强越小(课件出示) 教师: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可以用几个实验验证一下。 实验一:(如图2)在两纸中间吹气,观察两张纸的运动情况。(课件出示) 教师:如果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你们认为这两张纸应怎样运动呢? 学生:两张纸应该会向一块靠拢。 教师:各组实际来做一做,看看是不是这样。 学生操作,教师边巡视边与同学们交流。各组叙述观察到的现象并简单加以分析。 实验二:两只蜡烛点燃,间隔一定的距离,从中间用笔管吹,观察发生的现象。 教师:按照我们的猜想,两支蜡烛的火焰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火焰向中间靠拢。 教师:各组实际来做一做,看看还是不是这样。 学生操作实验二,教师边巡视边与同学们交流。各组叙述观察到的现象并简单分析。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实验验证,证明了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 结论: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课件出示) 教师:根据我们的结论,同学们思考讨论,为什么用漏斗不论向上吹还是向下吹乒乓球都不不会掉落到地面上呢? 学生:讨论后发言。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并通过课件图片详细讲解。 2.探究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师:液体流动时是否与气体的性质一样呢? 实验三:(如图3)让穿有大头针的两个泡沫块漂浮在脸盆的水面上,用注射器向两个泡沫块中间喷水,观察泡沫块的运动情况。 各组同学认真操作完成实验三,请各组代表发言叙述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 学生:观察到的现象:两个泡沫块互相靠近。原因中间水流速度大压强小,外侧水流速度小压强大,使两泡沫块向中间靠近。说明液体流速越大产生的压强也越小。 教师:同学们分析一下发生在1912年远洋货轮“奥林匹克”号身上的撞船事件。(课件出示详细经过) 学生:看完后结合刚得出的结论“液体流速越大产生的压强也越小”讨论分析。 教师:介绍航海规则其中一条规定是“两艘轮船不能近距离同向航行”。 教师:(总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课件出示) 3.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请学生思考列举生活中与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相关现象,并加以简单解释。教师从中引导补充归纳总结。课件出示:列车安全线、汽车高速驶过后总是尘土飞扬、诗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八月秋风尚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诗句、非洲草原犬鼠洞穴分布图、飞机起飞等。 4.飞机的升力 教师:几十吨重的飞机之所以能腾空而起秘密在于其机翼。大家观察一下飞机的机翼,看它的截面是什么形状?(课件出示飞机和机翼截面图) 学生:认真观察。 教师:这样的形状有什么好处呢?我们用自己制作的机翼模型来做一个小实验。 实验四:两同学从两边拉平绷紧机翼模型的细线,固定机翼模型,另一同学用嘴对着机翼前端细线位置用力水平吹气,观察发生的现象。 学生合作操作实验,观察到机翼向上翘起。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飞机飞行时,机翼的形状决定了机翼上下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是不同(如下图所示),从机翼横截面的形状可知,其上方弯曲,下方近似于直线,因此,飞机飞行时,空气和飞机做相对运动,相同时间内,由于上方的空气比下方的空气走的距离要长,所以机翼上方空气流动比下方要快,压强变小。机翼下方空气流动较慢,压强较大,上下的压强差造成了空气对飞机有一个向上的升力。 教师:同学们思考,如果把机翼反着安装使用会收到什么效果呢?一般用在什么地方?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跑车的尾翼,防止飘起来。 三、作业(课件出示) 1.把长10cm左右的饮料吸管A插在盛水的杯子中,另一根吸管B的管口贴靠在A管上端。(如图4)往B管中轻轻吹气,可以看到A管中的水面发生怎样的变化?自己准备器材做实验并解释现象。 第1节⦅压强⦆ 教 学 设 计 学校:古浪县定宁初级中学 科目:物 理 年级:八年级 教师:刘彦文 日期:2017年4月11日 【课题】 第九章 第1节 压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理解物理中的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2. 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压强概念。教学难点:比值定义法定义压强。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列举实例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一头削尖的铅笔、四角小桌、海绵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实验 提出问题 :两个手指的受力有什么不同? 两个手指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观察两个手指的凹陷有什么不同? 和这个实验类似的情况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再看一个图片。 两个人对雪地的压力是差不多的,但压力的效果相同吗? 你觉得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带领学生分析 引导:上面这些现象都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关。 二、新课讲授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首先让我们用实验来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觉得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什么? 那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来分别研究两个因素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呢? 我们把压力作用面积叫做受力面积。PPT展示实验过程,引导学生得到实验结论 (一)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引导: 从刚才的分析可知,如果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大小,怎么办? 那要是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怎么办?在前面的学习中有没有能借鉴的方法。非常好。压力和受力面积的比值可以定量的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我们给他起个新名字叫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二)压强 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 用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p。FS压强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压强越大,压力产生的效果越明显。提出问题 根据压强的公式,压强的单位应该是什么? 为了纪念科学家帕斯卡在物理学,特别是压强知识上的贡献,我们把N/m2用一个专用名称代替:帕斯卡。2.压强的单位: 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 将一张报纸对折一下,平铺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 Pa。1 Pa表示物体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PPt展示例题 水平桌面上放一本书,书所受的重力为3 N,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5×10-2 m2,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 引导学生完成计算,纠正计算过程中错误(过程略)提出问题 拖拉机在泥泞的田里工作,为了不陷进土里,我们用了什么办法减小它对地面的压强的? 类似的事例你还知道哪些? 展示各种减小压强的事例,带领学生分析 (三)减小或增大压强 1.减小压强可以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提出问题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坐软沙发比坐硬板凳要舒服呢? 展示各种增大压强的事例,带领学生分析 2.增大压强可以增大压力或者减小受力面积。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进而形成压强的概念,并讨论了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和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事例。 四、反馈练习 1.如图所示,A、B、C三个实心物体的体积、密度均相同,它们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A、FB、FC,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A、pB、pC。则三个压力的大小关系是 ,压强自大到小的顺序是。 2.人在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与人站立在地面时相比较()A.压力不变,压强改变 B.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C.压力改变,压强改变 D.压力改变,压强不变 3.小丽买了一只西瓜,她用塑料袋提回家,走了没多远,就感到手被塑料袋勒得很痛,根据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请你帮助她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说明这样做的道理。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 压强 一、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二、压强 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 pF用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S。 压强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压强越大,压力产生的效果越明显。2.压强的单位: 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 三、减小或增大压强 1.减小压强可以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2.增大压强可以增大压力或者减小受力面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生活现象;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归纳、逆向思维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分析推理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培养学生交流讨论意识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难点: 对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探究活动,设计实验认识“升力”。 教学方法: 整节课运用小组合作实验,班级师生交流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进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研究中运用了归纳总结的方法。 教师用具 自制的多媒体课件、电吹风机一个、乒乓球一个。 学生用具 乒乓球两个、筷子一双、吸管一支、小纸船、水、纸、硬币、水槽、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吹风实验。电吹风放到讲桌下学生看不到的地方,向上吹风,在气流的上方置一乒乓球,乒乓球悬在空中,手向左微推,松手球回。手向右微推,松手球回。 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就会知道了。 二、新课教学 要想知道为什么下面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本完成学案。 师:液体和气体,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具有流动性,统称为流体。两个实验的共同之处是:流体在运动时才导致现象的产生。我们猜测流体流动可能与流体的压强存在有某种关系。那么这可能是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生:(学生提出的三种猜想) 1、流体流动越快,它的压强越大; 2、流体的流动越快,它的压强越小; 3、流体的流动越快,它的压强不变。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师:今天,我们来探究流体的流速与压强关系。 学生的实验器材:乒乓球两个、小木条两根、饮料吸管一支、装满水的水槽一个、两只小船、注射器一只、两张纸等器材。 师:自由选择器材,做一到二组实验,提供几个参考实验装置,同学们也可以自己设计别的实验。 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师:研究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大家在小组内讨论,研究实验方案,用眼睛去观察,用大脑去思考,将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小组交流,看看在实验中能发现些什么?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看看哪一小组做得最好?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进行分析、论证与交流 师:把你所看到的、所想的说出来与大家交流。学生展示(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并回答: ⑴图1:把两个乒乓球放在两根小木条上,相对靠近一些,用一支饮料吸管向它们中间吹气,两个乒乓球互相靠近。 结论:流动气体的压强,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小。 ⑵图2:在两张纸中间吹气,结果看到两张纸不但没有被吹开反而向中间靠近。结论:流动气体的压强,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⑶图3:用注射器向漂浮在水面的两只小船喷射水流,可观察到两只船向中间靠近。结论:流动液体的压强,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师:让每组派一个代表就刚才的实验演示。 师:综上所述,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并介绍伯努利物理学家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举例,并能用本节所学知识简单解释现象。例如:(1)大风吹过走廊时,门帘会怎么样,为什么? (2)为什么火车站台都有一条安全线?火车行驶时严禁人们进入安全线以内的区域?(3)解释升力产生的原因。(学生解释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展示。)(4)并排行驶的两船不得靠得太近。 (5)踢出的香蕉球。(利用课件模拟展示)(6)驶过的轿车后面树叶向中间飞起。 三、总结扩展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四、布置作业: 1、通过对香蕉球的了解,试着完成学案中的自学练习题最后一题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公开课教案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案例 玛纳斯县电厂学校 教材内容分析 1课程标准解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因此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其中科学内容包括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部分。科学内容中的举例是对科学内容要求的进一步解释,活动建议是为教学提供参考的活动实例。大气压强包含于一级主题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中,大气压强课程包含了感知大气压强以及大气压强的测量以及大气压强的应用,大气压强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贴近学生生活,极易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展示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大气压强的测量是一个很好的科学探究实例,科学探究是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的相似的探究过程,主动获取物理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体现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注重科学探究”的课程理念。而大气压强的应用遵循了大纲中要求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以及时代发展的联系以及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能的要求,体现了“关系科技发展,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2教材分析: 大气压强为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四节,本节课程包括大气压强和大气压强有多大。教材首先给出大气压强的定义,接着教材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让学生观察生活中有关大气压强的例子,如:什么力量把塑料挂钩压在墙上。引发学生思考大气压强在生活中应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精神,和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接着教材引用德国马德保市长格里克做的马德保半球实验,加深学生对物理史实的了解和再一次有力的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接着实验探究大气压强有多大。在此处知识点教材包含了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用两个塑料挂钩的吸盘模拟马德保半球实验,用测力计测出拉开吸盘时的压力,从而测出大气压强。(此处较老的教科版直接用弹簧测立计测吸盘所受压力,实验误差更小。)接下来是视频实验——托里拆利实验,此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交流中,教材例举大气压强与天气的实例,把物理知识与科学和地理的联系,展示了“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的课程理念。 大气压强在人教版中包含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的测量。课标内容与教科版一样。人教版也是以例举生活中与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更加真切的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而在大气压强的测量中,人教版直接介绍托里拆利实验,接着是介绍了测量大气压强的仪器气压计。同时也例举了生活中气压计的应用——灭火器上的气压计。而人教版中教材设计了自制气压计——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此想想做做也很好的结合地理知识,注重新课程课程理念。总体而言,两教材都很好的结合了课程内容标准和课程理念。 3知识点介绍: 大气压强是在前面所学力和压强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研究,是压强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既是对以往固体液体压强知识的复习巩固,又是对压强知识的深化和提高,为后面研究流体压强奠定坚实基础,在知识结构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大气压强和生活息息相关,教学中先设问创设情景,再通过实验利用学生思维惯性造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析得出大气压强的存在。通过列举生产、生活中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利用大气压强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能解释由于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现象。(2)学会测量大气压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了解大气压强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实例及相关机械的工作原理。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和实践,感知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2)让学生经历自主动手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3)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趣味小实验、经历马德保半球实验、粗测大气压强实验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大气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我们时刻承受着大气压强却全然不知,初中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很多现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于大气压强的概念很陌生,对于生活中很多大气压强的应用也比较陌生,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在于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为了解决这个重点:我给学生展示一个趣味小实验——易拉罐“瘦身”,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会类比之前所学的液体压强,分析液体与气体的相似性,合理类推,得出大气压强的确存在。并例举生活中有关大气压强应用,让学生更加真切的感受到大气压强存在。 教学难点:大气压强极大、不易测量,因此大气压强的测量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首先我会让学生分组进行用测力计拉开吸盘时大气对吸盘的压力,估测大气压强的值。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性活动,掌握科学探究方法。接着我会与学生一起观看托里拆利是呀,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托里拆利实验原理的理解。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设计理念: 本节课程包括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和测量大气压强,这两个内容都是本节课程的教学重点。首先我会给学生演示一个趣味小实验——易拉罐“瘦身”,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题——大气压强,接着我会给同学们讲马德保半球实验,并且用自制教具模拟马德保半球实验,并且我会引导学生对半球体进行受力分析,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大气压强的存在接着我会类比之前所学的液体压强,分析液体与气体的相似性,合理类推,得出大气压强的确存在。并例举生活中有关大气压强应用,并且例举生活中大气应用的一些相关事例,贴近生活让学生更加真切的感受到大气压强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首先我会让学生分组进行用测力计拉开吸盘时大气对吸盘的压力,估测大气压强的值。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性活动,掌握科学探究方法。接着我会与学生一起观看托里拆利实验,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托里拆利实验原理的理解。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 用演示实验、自制教具实验、自主探究、借助多媒体、讨论互动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环节 我将给大家演示一个有关于大气压强的趣味小实验,,调动课堂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出课题。新课教学环节 1大气压强的存在,我将用自制教具模拟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大气压强的存在,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实验的精神。模拟实验后我会引导学生对半球体进行受力分析,并类比所学过的液体压强,合理类推,得出结论——大气压强确实是存在的,从而从感性认识和理性知识两方面攻克本节的重点。并且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大气压强的测量 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后,我会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实验并思考:大气压强究竟有多大?并让学生利用我所提供的器材,结合课本上的想想做做,进行分组实验,估测大气压强的值。并随机抽取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并进行实验的误差分析。从而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估测大气压强后,我将通过播放托里拆利实验视频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为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托里拆里实验原理,我会与学生共同探究以下问题:1.插入水银槽后,玻璃管内水银有何变化? 2.玻璃管上方空置部分有空气吗?是什么?3.是谁支撑这段水银柱?4.如何计算大气压强值?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接着,我会向同学们展示玻璃管倾斜,让学生观察液柱长度和高度的变化,从而达到提醒托里拆利实验注意事项的目的。通过上述的自主实验和观察视频,也就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3大气压强的应用 物理来源于生活,也将回归于生活。首先我将带领学生利用我们刚才所学习到的知识来解密易拉罐“瘦身”的奥秘培养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将和学生一起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大气压强的例子,如:抽水机、宇航服,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最后我会与学生一起分析大气压强与天气变化的关系,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关系,注意学科之间的渗透与联系。课堂小结 结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我将在课堂小结部分,留下几分钟的时间让大家自主地进行交流。并让同学们在课后写一篇以“假如没有了大气”为主题的文章,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板书: §14.3 大气压强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三、大气压强的应用 抽水机、宇宙服 二、大气压强的测量 1.估测 2.精确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一个标准大气压:p1.013105pa 实验创新: 1易拉罐“变身”实验,此实验现象明显,很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 2自制教具模拟马德保半球实验,该实验不仅能作为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同时还能让学生初步的感受到大气压强极大。 3用两个塑料挂钩的吸盘模拟马德保半球实验,用测力计测出拉开吸盘时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在测出吸盘的面积,估算大气压强的值。此实验相比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吸盘所受的压力,误差更小,学生也更能读出实验数据。 案例评析: 设计特点: 整个教学设计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逐步引导学生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通过自主探究实验,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大气压强的极大,接着通过视频实验和四个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大气压强的测量原理,让学生理解性的掌握大气压强的知识,同时结合生活实例中大气压强的相关现象分析原理,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大气压强的作用。整堂课所营造的是一个轻松、活泼、有趣的氛围,达到让学生从好奇到逐步掌握知识的目的。2实施 课堂实施时,第一个引入实验如果是没有把握好时间,很有可能失败,教师可以这里录一个视频以备用。学生与教师完成粗测大气压强的值的时候,学生很容易由于没看清弹簧测力计的最大示数,引起很大误差。在这里老师可以多给几次示范。 3、创新点 1易拉罐“变身”实验,此实验现象明显,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 2自制教具模拟马德保半球实验,该实验不仅能作为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同时还能让学生初步的感受到大气压强极大。 3在讲解托里拆利实验的时候,用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托里拆利实验原理和方法。 教学资源: 教学课件:PPT习题: 1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用一根长约1米、一端开口的玻璃管,充满水银后,将开口堵住倒插于水银槽内,则管中的水银液面会下降,降到一定高度时,水银柱将。如果将玻璃管倾斜,管中水银柱的长度将,但水银柱液面所在的高度将。若用粗一点或细一点的玻璃管作这个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将,这是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同一地区的大气压强 如果管顶破一小洞,管内水银将。仪器 易拉罐“瘦身”实验 实验目的:感知大气压强 实验原理:当对易拉罐加热的时候,里面的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会将空气赶出去,此时用糯米团把它堵住,罐内几乎没有空气,此时罐外的大气压力就将易拉罐压扁了,我们就看到了易拉罐变身了。 马德保半球实验 实验目的: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原理:我们把马德保半球抽成真空后,球内没有向外的大气压力了,只有球外大气紧紧地压住这两个半球.此时我就很难拉开它了。 实验:用弹簧测力计,塑料挂钩吸盘,玻璃板粗测大气压强实验目的:粗侧大气压强。实验原理和步骤: 1将吸盘吸在玻璃板表面,认为吸盘和玻璃表面完全贴合,形成真空,吸盘只受大气压强的作用而吸在玻璃板上。 2.用弹簧测力计拉住吸盘,用力使吸盘脱离玻璃板,弹簧测力计抗拒的拉力就是大气压强产生的压力,计量最大脱离值,即为大气强的压力值。 3.利用压强公式P=F/S,用得到的压力值除以吸盘面积即大气压强。实验主要误差: 1我们得到的不可能是完全真空 弹簧测力计读数时不够快,很难读出其压力的大小。 观看托里拆利实验测大气压强 实验目的:测量大气压强以及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实验原理: 如图所示,设大气压为,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取管口的液片AB为研究对象,管内水银面上方是真空,液片AB受到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向下压强,同时液片AB受到管外水银对它产生的向上的压强,及由水银传递来的大气压强,即 水银处于静止状态,静止的AB液片受到的向上、向下的压强相等,即:,所以,所以 青州市何官初级中学 张振辉 电话:3571040 三、《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大气压强》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本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的第三节内容。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有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知识基础,并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实验能力,故对本节内容的处理拟以自主探究气体压强的相关知识为主。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和测量方法,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2)了解抽气机的工作原理。认识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3)通过对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重点: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难点:设计多种方法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测量大气压强数值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索,分析对比,指导应用。 四、教学资源与器材准备 (1)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九年级物理 (2)相关实验器材,如:水杯,硬纸片, 底部铺有沙子的瓶子,纸条,火柴,剥了皮的熟鸡蛋,塑料可乐瓶、针、开水、塑料吸盘、玻璃板。(3)多媒体课件,如:托里拆利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总结液体内部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及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在此基础上,利用空气的流动特点与液体对比引入课 题。 (二)、新课学习 1、演示覆杯实验,引入新课 (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掉下) (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往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没有掉下来)。再慢慢把杯口向各个方向转一圈,又看什么现象?(硬纸片仍没有掉下来)。 学生活动:动脑思索,回答问题,考虑这些现象与什么有关? 2、学生活动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塑料瓶变形”实验和“瓶吞熟鸡蛋”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原因。 3、历史重现,引人入境。 利用多媒体放映马德堡半球实验视频,回顾历史,感受著名的大气压存在实验。 4、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提出问题,探究问题: (1)什么是大气压强?产生原因是什么?(2)列举生活中应用的例子?注射器是怎样应用大气压强的?(3)你能将吸盘附着在墙壁上吗?试解释吸盘挂钩原理。 5、点拨精讲、解难析疑 学生活动:学生用弹簧秤去拉开在光滑桌面上的塑料挂钩的吸盘,并让他说出他的感觉,让学生体验大气压的大小,然后引出托里拆利实验。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托里拆利实验)(1)、讲解“托里拆利实验”,(2)、对比当年托里拆利实验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思索,两者为什么有差异呢?由此可猜想大气压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在学生讨论交流后引出:760mm汞柱就是物理学中规定的一标准大气压的值,等于1.013×105Pa。继续播放实验中的拓展部分,设疑:接下来的实验发生了变化?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实验步骤和现象,分析原因。(1)、玻璃管倾斜,水银柱怎样变化?你怎样理解高度?(2)、玻璃管提起些又怎样?(3)、向槽内再倒入水银结果如何? 分析:水银柱高度不变的原因是什么?(外界大气压强没变,等于液柱产生的压强,而液体压强只与密度、高度有关,密度不变高度自然不变与其他因素无关)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将液体压强公式与本节内容相联系,弄清实验过程,突破难点。教师的点拨,引导作用在此环节要发挥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 6、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生活中怎样测量大气压强?讨论后同学发言。(1)、课本上用注射器粗测大气压的方法。(2)、常用气压计有哪些,各自特点是什么?(3)、简单介绍金属盒气压计。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利用信息,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合作交流 的能力。 7、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导言:大气压是我们的朋友,大家生活在城市里,一定没见过活塞式抽水机和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离心式水泵,想了解吗?一起来吧! 先播放视频资料,了解离心式水泵。再请同学自主了解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的工作过程及原理,演示动画,共同探究,明确问题。 学生活动:自由浏览,利用信息资料学习。分组讨论,自主探究。 8、反馈练习:请同学点击“想想做做”,自我检测,分组讨论,提出疑难。教师点拨补充。(三)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课内容。 (四)达标反馈(幻灯片放映) (五)、课外作业 1、用刻度尺测你手掌的长和宽,粗略计算你手掌的面积;求作用在你手掌上的大气压力有多大?想一想,作用在你手背上的大气压力有多大? 2、结合课本P88页“想想做做”自制一个气压计,并用它测一测某一天中早晨、中午和晚上的气压,看看有什么变化。 六、教学效果评价 七、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压强是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压强是力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对与压强相关的物理现象较为熟悉,但压强的概念学生还比较陌生。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学生学习了力的初步知识基础上,和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压强是全章的基础,也是学生学好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重要保证。因此,搞好压强的教学是抓好本章教学的关键。 2. 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知识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压力及其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②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 ③知道压强增大和减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乐于探索、勇于探究物理的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 压强的概念统领全章、贯穿全章,因此压强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压强概念的建立。 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得出压强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关键:实验的成功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探究影响压力效果的因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而且增强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做好感受压力效果的实验就显得特别重要。 4.教学媒体:图片及多媒体课件。 二、学情分析: 由于八年级学生具备了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具有较强的科学探究意识,学生完全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探究,绝大多数学生能从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会对获得的信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 三、教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了情景法、合作探究法、启发引导法和多媒体辅助法等多种方法,并且能按照新课标倡导的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出结合学生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学法 根据以上教法及学生年龄特点,采用的学法主要有观察法、合作探究法、讨论交流法、自学法等。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知识的获得过程。在具体的探究活动中,通过学生自己体验,分析归纳,获得对压强概念的深入理解。 五、设计理念 本节设计总体思路是从有关压强的生活情景引入压强课题,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感受压力的效果,自然形成压强概念,并用所学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压强应用。充分体现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突出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六、教学准备 1、教学媒体准备:多媒体硬件和相关课件准备 采用多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使教学声图并茂视听并举,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实验器材准备:海棉、橡皮泥、肥皂、气球、砖两块、一只削好的铅笔、废旧玻璃输液瓶、水等。(盆盆罐罐当器材,拼拼凑凑做实验 、让土器材成为实验教学的生力军)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拿出一海绵,把瓶子放在其上面,用力向下压,提问: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投影展示图片:步行人和滑雪者对地面的压力差不多,但步行人去深陷入雪中,可滑雪者却陷入不多,两者产生的效果不同,压力作用效果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回顾:瓶子放在海绵上使物体发生形变,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观察图片,并引发对此现象的思考。 二、认识压力 演示小实验: 向下按海绵;将钢尺一端搭在讲桌上,另一端悬空,向下压悬空部分,让学生观察形变,描述力的方向。 学生观察现象,初步理解压力的概念。 总结:例子中的物体都受到了压力。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三、认识压强 1.探究主题的引入 教师提出问题: 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针对教师的设问积极猜想:可能与施加的压力有关;与接触物体的大小、形状有关等等。 抓住学生猜想中含有科学成分的部分,给予引导,逐步逼近主题。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2 【设计思想】 本设计在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同时,渗透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民主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并通过实验操作的方法加深理解。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观察法、探讨法、演示实验法、训练法,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物理》(沪科版)八年级第八章第一节压强第136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压力的概念和方向,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并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计算,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论证、概括出规律性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体会到客观规律的可认识性和有效的利用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学情与教材分析】 1.学情分析 对于初中二年级的农村学生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都不相同,这年龄段的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胜心理特点,且大多思维活跃,可塑性强,学习积极性高,平时由于注意激发学生的认识需要,使学生对物理有兴趣,学习有信心,且课堂气氛好,师生配合融洽。 2.教材分析 压强的概念是贯穿本章的核心概念,是本章后三节的基础,教材的编写采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路.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及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节的教学重点,用压强知识解释和解决问题和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分析、论证、交流、评估、最后概括出规律的方法的掌握,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图钉、方砖、泡沫塑料、水果刀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教师提问: 1.大家见过怎样用斧子砍树吗?是用斧刃砍,还是斧背?为什么? 2.同学们观察过自己的书包带子吗?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请大家拿出你们的三角板,按书中图的方法做一做.感受有什么不同,知道是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道理。 二、新课教学。 前面我们学过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等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力——压力 对于压力我们分析一下,我们知道压是个动词那么那我同学来给我们演示一下压这个动作。请同学演示自己据一些例子 请画出在下面四种情况下支持面上所受力的方向。 在物理学中,将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分析重力与压力的区别?以放在物理课桌上的课本为例。 分析归纳: 课本受到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桌面受到压力的施力物体是课本。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压力的方向是垂直于接触面的。 1.感受压力的效果。 2.实验探究 发给每桌一个图钉,请学生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地夹着图钉,感受一下,为什么两个手指的.感觉不相同呢? 举例:为什么人在雪地上行走时脚容易陷进积雪中,而穿上宽宽大大的滑雪板时不仅不会陷进雪里,还能在雪地上滑行? 1.压力的作用效果。 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情预设:学生的猜想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针对实际情况做好引导工作,为引入演示实验做好铺垫。) 学生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有关,或猜想还与其他什么因素有关。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两个因素有关。所以,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受力面积相同,研究压力大小对作用效果的影响;再控制压力相同,研究受力面积大小对作用效果的影响。 选用器材:两块砖和一泡塑料。 设计意图:把两块砖和一块砖分别放在泡沫塑料上所产生的压力大小不同,但把两块砖叠起来平放与一块砖平放的受力面积相同,因此,可以比较出压力的大小对压力效果的影响;把同一块砖平放与立放能保证压力相同而受力面积不同,可以得出受力面积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 参照课本实验。 (1)把一块砖平放在泡沫塑料上,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 (2)把两块砖叠放在泡沫塑料上,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 (3)把一块砖竖放在泡沫塑料上,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 收集证据:图(a)、(b)受力面积相同,但压力不同,图(b)受到的压力大,产生的形变大,作用效果明显。 图(a)、(c)压力相同,但受力面积不同,图(c)的受力面积小,产生的形变大,作用效果明显。 分析论证: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压强的计算 3.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FS。(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压强的单位是由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单位组成的复合单位,写作“N/m”,物理学中称为帕斯卡。帕斯卡是非常小的单位;我们把三粒芝麻压成粉,均匀地分布在1cm2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强约为1Pa。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信息窗”,让学生对帕斯卡有所了解。 【知识链接】 帕斯卡是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1623年6月19日生于法国克莱蒙费朗,1662年8月19日逝世于巴黎,享年39岁。 帕斯卡在物理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对流体力学、静力学和大气压强的研究。 托里拆利实验的消息传到法国后,引起了帕斯卡的极大兴趣,在1646年10月,他几次重复了托里拆利的实验,均获成功。1646-1647年,他准备了几根长度约12m的各种形状的玻璃管,把它们固定在船的桅杆上,分别用水和葡萄酒做实验,帕斯卡根据这次实验的结果,在1647年10月出版的《关于真空的新实验》一书中指出,管内出现的空隙确实是真空。 帕斯卡还做过大气压随高度变化和虹吸现象的实验。1648年9月19日,帕斯卡让他的内弟佩里埃把气压计带到克莱蒙附近高约1000m的多姆山,在山上进行实验,看出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山顶比山脚的水银柱高度低8.5cm);他自己也在巴黎的圣杰克塔顶做过同样的实验。帕斯卡把真空存在的论证和大气压强联系起来,进而把两者放在更为一般的“流体平衡”理论中来加以阐述,说山顶实验使他“亲眼看到自然界中最轻的流体——空气和最得的流体——水银之间的平衡。” 实际应用:比较坦克与图钉所产生的压强。 例题:一辆质量为12t的坦克,每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1.5m2;一颗图钉尖的面积是0.05mm,手指对图钉帽的压力是20N。试比较坦克对地面的压强与图钉尖对墙的压强的大小。 已知:坦克的质量m=12×103kg,履带面积S1=1.5m2,图钉所受压力F2=20N,面积S2=0.05mm2。 求:坦克对地面的压强P1和图钉尖对墙面的压强P2,并比较其大小。 解:坦克对地面的压力:F1=G=mg=12×103kg×9.8N/kg=1.18×105N。 地面的受力面积:S1=1.5m2×2=3m2. 坦克对地面的压强:P1===3.93×10Pa。 图钉尖对墙的压力:F2=20N。 墙的受力面积:S2=0.05mm2=5×10-8m2。 图钉尖对墙面的压强:P2==4×108 Pa。 比较可知,图钉虽小,但是它对墙面的压强却远大于坦克对地面的压强。设计意图:通过对压强的相关计算进行练习,加强对于压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应用. 交流与讨论: 估算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行走时和站立时的压强一样吗?如何估算每只脚的面积? 采用的方法:割补法测面积。 根据质量计算重力,得到人对地面的压力,代入公式P=FS进行计算。 4.压强的增大与减小。 提出问题:怎样才能增大压强?怎样才能减小压强? 分析归纳: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可以增大压强。 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可以减小压强。 应用: (1)把两个核桃同时放在一只手上捏,由于两个核桃互相挤压,其接触面积非常小,产生的压强很大,很容易把核桃压开。 (2)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它的科学道理是什么? 答: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应用:钉子、箭头、刺刀、长矛等。 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应用:建筑物的地基、载重汽车的轮子比普通汽车的轮子多、学生的书包做成双肩背且背带做得比较宽。 三、课堂小结。 1、基础知识。 (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相互接触,并相互挤压的那部分面积叫受力面积。 (3)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公式:P=FS,单位:Pa。 2、研究方法。 通过猜想、分析、制定实验计划、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分析论证得出压强的规律。 四、课堂反馈。 1、推土机对地面的压力也很大,为什么它可以在土路上工作而不陷入泥土中? (答案: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2、往地里打桩,为什么要把桩的下端削成尖形?(答案: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书包的背带为什么要做得很宽?(答案: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4.将边长为3dm的立方体铜块放在上表面面积为100cm2的水平放置的铁块上。求铁块上表面受到铜块的压强是多少?(铜的密度P=8.9×103kg/m3,g=10N/kg) 分析:找到受力面积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铜块的底面积900cm2,大于支持面的面积100cm,所以受力面积是100cm。(答案略) 【设计思路】 1.本节从学生常见的但没有思考过的现象引入新课,意图引起学生的学习物理兴趣;再介绍压强的铺垫重点知识压力,通过对四个图例的分析来理解压力的的概念;提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用演示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为了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压强的概念;之后对压强的相关计算进行练习,并口头解释压强现象,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找增大与减小压强的方法,突出物理学是描述自然现象,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学科。 2.在教学过程中总是鼓励学生积极动脑,通过演示实验的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精神。 【《压力与压强》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说课稿11-06 压强的教学反思07-15 压强教学案例设计09-23 1大气压强教学设计11-16 压强教学案例107-13 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教案06-26 青少年压力与吸烟10-25 心理健康与压力调试教案10-21 关于大气压强的实验09-22 压强和浮力复习提高10-04初中物理压力和压强达标测试题 篇3
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教学反思 篇4
《压力与压强》教学设计 篇5
压强教学设计 篇6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 篇7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篇8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篇9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 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