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校核要点

2024-09-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文校核要点(精选5篇)

公文校核要点 篇1

——江一坚

党的机关公文,是党的机关实施领导、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如果出现差错,其负面影响有时是难以估量的。因此,务必要严把公文校核关。在工作实践中,我感到提升公文校核水平,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先排后校。公文文稿起草完毕后,首先按照规定格式排版,打印后再作校核,以避免校核时出现两个版本不一致的现象。如一次,有一份申报省级文明单位的报告,校核人员的是起草后打印的文稿,没有校核正式排版的文稿,结果正式印制时,由于印刷厂的同志不清楚使用何种文种,将“报告”误印成了“请示”,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逢文必核。校核公文时,不管篇幅长短、字数多少,内容如何,都要认真加以校核,不能因为有的文稿篇幅短、字数少,内容简单就放松校核,或者不去校核。如一次,遇到一份组织干部职工,通知要求各单位于10月15日前上报参观人数。由于通知的内容是参加摄影展,校核人员没太重视,没有认真校核,结果文中“9月15日前上报参观人数”的错误没有校出。使通知下发后,要求上报时间比下发通知的时间还早,闹出了笑话。

三、每字必核。一份公文文字表述是否准确、通顺、简练,人名、地名、时间、数字、引文是否准确、规范、严谨等,都要坚持一个标点一个标点地校,一个字一个字地核。校核文字量大的文稿时更要精力集中,不能有任何疏忽。有一次,校核人员校核一篇比较长的文稿,由于到最后放松了警惕,忽略了对公文抄送范围的校核。该公文应抄送省政协党组书记、副书记,结果印出后却成了“省政协党组书记、副书记处”。一字之差,使收文单位产生了歧义。

四、校写分离。只要条件允许,公文起草和校核最好由不同的同志来进行。因为,公文起草人员在起草文稿过程中思维模式和视觉模式已经形成,若起草好的公文文稿再让其校核,就很可能发现不了存在的问题,甚至是明显的问题。

五、急文稳校。校核工作实践证明,出错率较高的公文往往是急着要发的公文。校核人员在校核时急于出手,往往不能平心静气,导致出错率较高。因此,在校核工作中,一定要调整好心态,越是急件越要沉住气、稳住劲。如一次,校核汇报去年工作的报告。报告中先后两次出现“今年工作如何如何”,很明显,时间上出现了错误。但当时由于报告急着发出,这个明显的错误并没有在初次校核中被发现。

公文校核要点 篇2

一、看标题

标题校核在整个公文校核中处于首要位置。一般来说,公文的标题由大标题和小标题组成,其中,公文的大标题由公文的“主题”和“文种”两部分组成,它直接决定了整个公文的内容、性质和用途等,是一个公文的灵魂;而小标题则是大标题内涵的分层次展开,是公文各部分内容的核心思想,它在各部分中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先看公文的大、小标题有利于校核者了解公文的整体结构与大致内容,仔细校核好大、小标题不仅给整个公文的结构、框架定好了位,而且给余下的校核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行文规则的要求与相关的知识,一个公文一般只能有一个主题;公文的文种是表明公文性质、用途的统一规范的称谓,不能生造和错用,否则就会影响公文的效用。因此,在大标题的校核中,第一要校核标题所体现出的主题是否鲜明,而且是否只有一个主题:第二要校核公文的文种选择是否恰当。在此前提下,大标题的文字表述也十分重要,如果大标题的语句不通、意思模糊甚至还有错别字,则整个公文的质量也无从谈起;第三要校核文字表述是否准确明了,有无错别字;第四要校核句子成分是否齐全,主谓搭配是否合理等。

在公文小标题的校核中,除了校核文字、语句外,关键是要校核各小标题的内涵之间是否相对独立,有无交叉重叠现象:各小标题之间是否存在严密的逻辑关系。此外,从大、小标题的关系看,大标题的内涵覆盖所有小标题,小标题是大标题内涵的分层次展开。所以,在整个公文标题的校核中,还要看看所有小标题的内涵整合起来后是否已经完整地表达了大标题所体现出的公文主题;大、小标题之间是否有包含与被包含的逻辑关系。

二、看内容

公文的内容是公文标题内涵的充分展开。如果说标题是公文坚强的“骨架”,内容则是公文鲜活的“血肉”。我们知道,缺少血肉的东西即使骨架再好,也只能是一具空躯壳。因此,公文的内容是公文的主体部分,内容校核在整个公文校核中处于核心位置。

根据行文规则,公文的内容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与要求、论述问题、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案等部分。在一个公文中,如果公文的内容不全(如,提出问题但无解决问题的方案),则难以完整表达行文意图,达不到行文的目的:如果公文的内容脱离实际或虚而不实(如,解决问题的方案脱离实际),则难有可操作性,即使成文也是一纸空文;如果公文的内容与标题不符,甚至离题万里,则整个公文就得重新研究,重新撰拟;如果公文的内容有违现行的政策法规,就得坚决取消。因此,在公文内容的校核中,第一要校核内容是否有与现行政策法规相违背、相冲突的地方;第二要校核内容是否与标题相符,是否充分表达了标题的内涵;第三要校核内容是否切合实际,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第四要校核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充分体现了行文意图,尤其要校核内容是否突出了行文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第五要校核各部分内容之间是否层次汾明,有无交叉重叠现象,是否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有无严密的逻辑关系。

三、看文字

文字是表述思想的工具,公文的内容要通过文字来反映和体现。在公文中,文字也是行文意图的主要载体。在公文标题准确、内容明了之后,公文校核就进入更细致具体的阶段——文字校核,它在整个公文校核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根据行文规则的要求,公文的文字要观点明确,表述准确,力求精练,而且要字词规范,朴实无华。因此,在文字校核中,第一要校核文字的表述是否准确,它所表述的观点是否明确体现了公文的内容和整个的行文意图;第二要校核文字的表述是否上下一致,前后一致,文字表述出来的内容是否逻辑结构清晰明了,有无上下、前后矛盾问题;第三要校核文字的选择与应用是否妥当,是否符合语法规范,包括文字中有无错别字与生造字、有无用词搭配不当与词序不对、有无成份残缺等现象:第四要校核文字是否精练,文风是否朴实,包括文字是否深入浅出,是否言简意赅,是否通俗易懂,是否规范准确等。除此之外,在公文中还有许多与文字校核相关的东西,包括标点符号、数字、人名、地名、专用术语等,它们是否准确也直接影响到公文的质量:第五要校核标点是否准确,人名、地名、时间、数字等是否正确;第六要校核引文是否准确,专用术语、俗话、简略表述等是否规范正确。

常用公文的写作要点 篇3

一、公文写作的原则

1合法性(1)符合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的宪法、法律;(2)符合本系统、本机关主管业务方面的有关法规、规章;(3)了解同层次有关系统、机关的重要决策并与之保持一致。

2实效性。(1)根据需要发文,反对形式主义与文牍主义。(2)公文的内容务求符合客观实际。(3)注重时效。

3规范性。要求主题明确,结构完整,格式规范。

4严谨性。要求用语庄重严谨,简明通顺,平实得体。

二、公文写作的程序

1写作前准备:(1)明确要求:(2)确立主题;(3)选择文种;(4)收集资料;(5)选择表达方式。

2撰拟文稿。(2)安排结构;(3)拟写提纲;(3)撰写文稿。

3审核修改。

三、选择文种的依据公文文种主要根据下列依据进行选择:

1国家关于公文处理法规中有关文种的规定;

2发文者与受文者之间的工作关系;

3制发机关的职责地位;

4行文目的。

四、公文开头(导语)的主要形式

1文体制发根据和目的;

2概述制发背景

3揭示全文主题

4阐明基本观点;

5以提问的方式写明公文的结论;

6表明批准、批转或转发执行的态度;

7表明贺意、谢意、敬意。

五、公文结尾(结语)形式举要

1使用专用词语、总结全文;

2概括与深化主题;

3再次强调行文目的或陈述具体要求;

4发出号召,提出希望要求;

5说明公文生效、施行时间或宣布原公文废止以及处罚措施等有关事项。

六、书写文稿的要求

1撰拟文稿应用具有规范格式的发文稿纸。

2文字、图形、符号均应写在图文区内。

3使用碳素墨水、蓝黑墨水、墨汁等,原则上不使用圆珠笔和铅笔。

4对人名、地名、时间、数字、引文必须准确具体。

5引用公文须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

6日期应写具体的年、月、日并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7结构层次序数依次为“

一、(一)、1(1)”。

8文内使用简称一般应先用全称,并注明简称。

9公文数字,除成文时间、部分结构序数和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都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七、规范性文件的特点:

1文件所针对问题具有普通性。

2文件内容具有强制性。

3生效程序严格。

4语言运用规范。

5效用上具有独立性。

八、条例、规定、办法的结构

1标题。一般由内容加文种构成,必要时可在文种前加“暂行”、“试行”、“实施”、“补充”等限定词。

2发布或通过或生效日期。标注于标题之下用圆括号括入。

3正文。(1)总则,阐明制定目的、依据、适用范围,有关定义、主管部门。(2)-分则,阐明具体的规范内容(3)附则,阐明施行程序与方式、施行日期、有关说明事项。

九、规范性文件的写作要求

1维护文件的高度一致性。“

2维护文件的高度严密性。

3维护文件的条理性。

4维护文件的简明性。

5维护文件的稳定性。

6维护文件的连续性。

十、命令(令)的适用范围

命令(令)用于国务院发布行政法规;国务院及其各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省、自治区政府发布规章;国务院及其各部门,县级以下(含县)人民政府采取重大行政性强制措施、奖惩有关人员、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

一、命令(令)的特点及结构。

1特点:(1)具有法定的强制力(2)限定发布权限。(3)限定内容

2结构:命令(令)的总体结构由标题、正文、发布机关名称、发布日期、印章或领导人签章五部分构成。标题由发文机关、内容和文种构成,根据不同的内容性质”命令“、”令“、”嘉奖令“、”特赦令“、”通令“等。

十二、命令(令)的分类与各类令的撰写要点

1发布令。用于发布行政法规与规章,赋予所发布的法规、规章以立即生效并予以施行的法定效力。

2行政令。用于采取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实施行政领导和指导。

3任免令。用于发布任免事项。一般以”令"的名称颁布。

4嘉奖令。用于嘉奖有关人员。

5惩戒令。用于惩戒有关人员或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令)。

十三、决定的特点与结构

决定是国家行政机关用于重大事项或重要行动作出安排时使用的具有规定性与决策性的公文,决定有三大特点:即规定性、指导性、稳定性。

结构一般由标题、成文时间、主送机关、正文、制发机关几大部分组成。

十四、决定的写作要求

1决定的内容要求合法并符合实际。

2决定的结构必须合理,文字必须精炼。

十五、决定的分类与各类决定的撰写要点

1对重要事项(事件)作出处理或安排的决定。撰写这类决定,要求主题集中,重点突出;根据充分、事实准确;观点明确、入情入理;词语概括、简要。2对重大行动作出安排的决定。撰写这类决定,首先要讲清形势;其次要具体清楚地阐明重大行动的方针政策、原则、措施和步骤;最后要求层次分明,词语严谨、庄重,词义明确,语气肯定。

3规定重要管理原则、办法的决定。撰写这种决定,一般按条款形式安排内容,重点写明应当做什么和怎样做,词语概括庄重,准确有力,语气坚决肯定。

十六、指示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指示用于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是上级领导机关制发的指导性公文。有如下特点:

1法定作者广泛,不限定制发范围。

2具有强制约束作用。

3内容广泛、具体

十七、指示的结构与写作要求

指示的结构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制发机关名称和成文时间构成。

指示的写作要求是:

1有明确的政策依据和法规依据。

2从实际出发,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3指示的内容要求明确具体,即工作原则明确政策界限清楚,措施与方法具体;文字表述简明易懂,条理清晰。

十八、通告的适用范围及其特点

通告,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需要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广大人民群众需要遵守或周知的有关维护社会主义国家秩序,加强经济建设与行政管理的政策、措施与行为规范或其他需要引起警觉与注意的事项。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具有知照性与约束力,二是具有专业性。

十九、通告的结构与写作要求

通告的总体结构由标题、正文、发布机关名称与成文日期构成。其写作要求有三:

1内容明确具体.2分条列项表述,用语简明易懂

3勿滥制发通告,维护其严肃性.二十、通知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通知,是机关常用的公文,主要用于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者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和聘用干部。

其特点为:

1应用广泛,使用频率高。一是不受内容轻重繁简的限制;二是通知的作者广泛。

2内容单纯,行文简便。

3具有执行性。通知多用于下行文。

二十一、通知的写法

1指示性通知。写作时,要求明确交代制发通知的政策依据、法规依据及行文目的,并说明需布置的工作任务与执行要求。在写作上与指示的区别是,一般不用命令和告诫的语气。

2知照性通知。在写作时要求将说明的事项简要而周密地原原本本交待清楚,不必予以议论评价和阐发意义。

3转发公文的通知。有两种写作方法:(1)以简要的文字写明所转发公文的制发机关、标题与转发机关的原则要求。(2)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对受文单位提出如何贯彻执行的指示性意见。

4批转公文的通知。在撰写时,也有两种方法:

(1)对批转的公文表明态度或作出评价与简要批示。

(2)在表明态度之后,还要针对批转公文的内容,作进一步的阐述与论证,指出意义、执行重点与执行要求以及注意事项等。

5发布规章的通知。在写作时一般需要说明印发的意义和施行的要求,用以履行发布生效的程序。

6会议通知。在撰写时一般有三种形式:

(1)人数较少的一般性会议、只需简要写明会议的名称、目的、时间、地点、与会人员、准备事项即可。

(2)内容比较复杂、日期较长、与会人员较多的会议,要写清楚名称、期限、报到时间、地点、与会范围、差旅费报销方、准备事项与注意事项、入场凭证、联系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号码等。

(3)对于十分隆重的会议,在会议通知之后,还应附上会议日程安排和有关证件。

7任免与聘用干部的通知。在撰写时,需以简要文字分条列项写明任免的机关(会议)、日期与被任免、聘用人员的姓名与职务。

二十二、通报的特点及结构

通报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其特点为:

1具有教育性质。

2通过事实与数据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3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其结构为:

1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三部分构成。

2主送机关。(有时可以省略)

3正文。开头写明批评或表彰对象的基本情况;中心部分写明需批评或表彰的事实;结尾部分写明批评或表彰的决定,同时提出希望、要求。若情况通报则写明针对情况所提出的对策。

4通报的日期

二十三、通报的写作要求

1内容必须典型。

2材料必须真实

3应使用说明与叙述的表达方式,叙事平实具体,分析入情入理。其中:表彰性通报,重在把事迹写深写细;批评性通报除要求平实准确之外,还要注意不良影响;情况通报,应写明通报的情况,应采取的对策和希望与要求。

二十四、报告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及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的使用的陈述性公文。根据内容可分为工作报告、调查报告、答复询问的报告。其特点如下:

1使用普遍,适用面广。

2报告不需要批复。

3报告一般使用叙述的体裁。

二十五、工作报告的写作要求

1宜采用概括叙述的表达方式。避免逻列具体事实与数字。

2重点突出,中心明确。

3报告的内容应具有信息价值。

4点面结合。

5实事求是。

6不能夹带请求事项

二十六、调查报告正文的写法及要求

1写法:

(1)开头部分。①说明调查工作的基本情况;②概述调查对象的情况;③以议论、提问的方式揭示全文主题。

(2)主体部分。①按内容分列若干问题或若干方面,分别叙述;②按时间顺序或工作发展阶段安排层次;③按照对比的方式安排层次;④综合两种方式安排层次。即纵横结合式。

(3)结尾分。①以简要的文字概括全文,进一步点明主题;②展示前,寄托希望,发出号召;③对报告内容作必要的说明;④不写结语,让报告自行结束。2写作要求:(1)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2)在调查研究中提炼正确的主题(3)必须真实而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4)文字表述要求灵活、生动。二

十七、答复询问的报告的写作要求

答复询问的报告,是下级机关答复上级机关询问时使用的文种,写作要求如下:

1在开头处照应有关询问的内容和来文日期。

2内容集中。有针对性地回答上级机关询问的问题。

3内容准确。不夸大成绩,不掩饰过失。

4用语简明、得体、分寸适宜。

二十八、请示的特点与结构

请示,属于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或批准的呈请性公文。其特点如下:

1是一种使用比较广泛的上行文。

2属于要求领导机关必须予以回复的公文。

3内容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内无权处理或难以处理的问题或事项。

4表达方式上采用叙述和说明,忌用议论。

请示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标记、制发机关名称与成文时间五大部分组成。

二十九、请示的写作要求

1观点明确,申请的理由与事项清楚具体。

2层次清楚,文字表述明确具体。

3主题集中,一文一事。

4正确选择主送机关,不要多头主送。

5文字表述简明、简体。

十、批复的特点及写作要求

1特点:(1)权威性。(2)被动性。(3)针对性。

2写作要求:(1)行文前认真地进行调查

(2)批复的意见应明确、具体可行。

(3)批复的内容必须围绕请示的事项逐一答复。

十一、批复的结构

批复的总体结构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制发机关与成文时间四大部分构成。

1标题。标题要写明发文机关、内容和文种,与其它公文的不同在于,批复一般在标题中标明作者对所请示问题的态度。

2主送机关。批复的主送机关与请示的发文机关对应。

3正文。开头部分写明来文(请示)的日期和内容。中心部分写明批复的内容。结尾部分,用专用语结束全文。

十二、函的特点结构

函,指公函,用于平行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函具有以下等点:

1灵活简便

2种类多、使用的频率高。

3具有公文的法定效用。

函的结构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发文机关与成文时间几大部分

1标题通常写明发文机关、内容与文种。

2主送机关是对函负办理或答复责任的机关。

3正文一般包括三部分内容:(1)制发函的根据与理由。(2)商洽或询问(答复)以及请求批准具体事项。(3)结尾。

十三、函的写作要求

1以简要的文字、将需商洽、询问(答复)、申请、知照的事项(问题)明确、具体地交待清楚。

2用语谦和,讲究礼节。

3函是正式公文的文种,必须行文郑重。一切按正式公文的格式进行。

十四、函的分类与各类的撰写要点

函按内容可分三大类:

1商洽公务的函。这种函在写作时先写制发函的根据或理由,而后陈述需要商洽的具体事项。最后提出予以复函或予以尽决办理的具体要求。

2询问或答复问题的函。即问函或复函,前者要求集中询问一个问题,方便对方尽快答复。复函要求针对来函内容给予确切答复。先明确表明意见,然后说明理由或提出具体的处理的办。

3请求批准的函。用于向平行或不相隶属的主管机关请求批准有关事项。撰写时,要求理由充分,事项明确清楚。并在最后提出具体要求。

十五、会议纪要的特点

会议纪要,用于记载和传达会议情况与要求有关单位共执行的议定事项。是机关贯彻会议主要精神与议定事项的重要依据,也是检查议定事项执行情况的凭据。它的特点是:

1会议纪要制成于会议后期或会议结束之后。

2会议纪要具有一定的约束力,要求与会单位或下属单位予以遵守或执行。

3具有知照性、参考性、规定性、协议性、指导性等多种性质。

4会议纪要的结构由标题、成文时间、正文三大部分构成。成文时间一般标注于标题的正下方,外加圆括号。

十六、会议纪要的分类及其正文的定法

会议纪要,可以为例会、专题性业务会议、座谈会、现场会以及布置全面工作的会议的纪要。其正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1会议的基本情况。各类会议纪要的写法分别是:①专题性大型会议适合用归纳叙述法。②例会适合用分条列项法。③座谈会可在分述发言内容之前,概括介绍有关基本情况。

2会议讲座与决定的事项。①专题会概括成若干层次,按小标题分项叙述。②座谈会先按逻辑关系分列问题,再按发言顺序分别叙述。③例会按会议讨论的顺序整理纪要。

3写明会议的希望,要求或号召。

十七、会议纪要的写作要求

1要求真实、准确。写成后应提请会主持人审核与签发,重要会议的纪要,应经与会者讨论认可。2要求突出重点,简明精炼。

公文写作要点301-400题 篇4

基础知识(常用公文的写作要点)强化训练测试题(301-400)来源:考试大2006/6/29【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模拟考场视频课程

字号:T T

试题326:有关会议通知的说法,正确的有()。A: 凡重要的会议均需要于会前制发会议通知B: 为提高效率,公文改革将逐步取消会议通知,重要会议也只需打电话即可 C: 会议通知发出之后,还要追踪了解落实情况D: 有关证件要随会议通知一道下发 答案: ACD

试题321:函具有灵活方便的特点,它的具体表现是()。A:平行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B: 不相隶属机关之间询问和答复问题

C: 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D: 可直接通过邮局投送 答案: ABC

试题322:通报的总体结构包括()。

A: 标题B: 主送单位 C: 正文D: 通报的日期 答案: ABCD

试题323:通报按其内容性质划分,可分为()。A: 表彰的通报B: 批评的通报 C: 指示性通报D: 情况通报 答案: ABD

试题324:通报有以下特点:()。

A: 具有较强的时效性B: 让事实和数据说话,而不过多地阐发和论证道理

C: 具有教育性质,主要起宣传教育、沟通情况、交流经验的作用D: 内容单纯,行文简便 答案: ABC

试题325:通报与通知的区别在于()。

A: 通报是用来传达重要精神和情况B: 通报的事例典型、情况重要,具有较大影响 C: 通报的目的是引起读者的广泛注意和从中受到教育,而不着重要求予以具体办理和执行D: 通知有主送单位,通报没有主送单位

试题327:在比较转发公文通知和批转公文通知的时候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区别B: 转发公文的通知不要附件,批转公文的通知要附件

C: 批转性公文在印发时要加上批语D: 两者在写法上基本一样 答案: CD

试题328:知照性通知的作用在于()。

A: 布置工作B: 交流信息 C: 商洽业务D: 通报情况 答案: BD

试题329:指示性通知一般适用于以下情况()。A: 布置需要执行与办理的一般性工作或具体事项B: 传达上级机关的决定和指法 C: 上级主管业务部门向下级主管业务部门对口指导业务事项D: 一般基层单位用以传达和布置具体事项 答案: ABCD

试题330:通知的写作要求是()。

A: 主题集中B: 重点突出,措施具体

C: 讲究时效D: 言语谦和,讲究分寸 答案: ABC

试题331:通知正文的中心部分在写法上()。

A: 可以采取归纳叙述的方法B: 可以采用分条列项的方法 C: 可以议论和描写、做到声情并茂D: 以上三种说法都正确 答案: AB

试题332:撰写提纲可粗可细,大致包括()。

A: 公文的标题与开头B: 表述层次、论点、论据、字数 C: 结尾及其它数据项目D: 审核修改 答案: ABC

试题333:书写公文文稿有统一的规定,这就是()。A: 用圆珠笔和铅笔B: 在统一印制的具有规范格式的发文纸上书写

C: 所有文字、图表、符号都应写在规定的图文区之内D: 要压住或越过装订线 答案: BC

试题334:公文结尾的方式很多,最常用的主要有()。A: 专用术语殿后B: 介绍制发公文的内容及背景

C: 强调、重申式D: 交待施行时间或处罚措施 答案: CD

试题335:动笔撰写公文前要选好文种.选择文种的依据有()。

A: 政策法规依据B: 工作关系依据

C: 职权范围依据D: 行文目的依据 答案: ABCD

试题336:公文开头的方式多种多样,最常用的有()。A: 开门见山,揭示主题B: 说明发文目的C: 引用名人名言D: 提问式开头或表态式开头 答案: ABD

试题337:确立公文的主题有哪些最基本的要求?()。A: 正确B: 集中 C: 深刻D: 鲜明 答案: ABCD

试题338:向上级行文,其文种可以选择呈请性的()。A: 请示B: 命令 C: 通知D: 报告 答案: AD

试题339:通知写作上的基本要求是()。

A: 讲求时效B: 重点突出、措施具体

C: 主题集中D: 寓事、理、情于一体 答案: ABC

试题340:公文特征的表现形式是()。A: 文种B: 地区 C: 时间D: 作者

答案: ABCD来源:考试大公务员 试题381:撰写决定、讲话稿等,选择表达方式侧重()。A: 议论B: 说明 C: 论证D: 叙述 答案: A

试题382:中国人民解放军某省军区向该省各市、县人民政府行文时可制发()。A: 命令B: 函 C: 指示D: 通知 答案: B

试题383:制发公文的目的和要求,一般是由()确定的。A: 撰笔者本人或团体B: 机关党政负责人

C: 行文的对象及行文内容D: 作者的上级机关 答案: B

试题384:只有国家各级政府机关可以使用()性的文件。A: 向上级请示性B: 行政管理命令

C: 沟通信息D: 针对性强 答案: B

试题385:在制定规定性文件时,确需以新规定取代旧规定,则应该()。

A: 在文中明确对有关文件的废止B: 因“不溯既往”,故勿须明确提出

C: 主管机关应给受文者作明确的解释D: 将新规定与旧规定放在一起,对比撰写,各个纠正 答案: A

试题386:在下列选项中,不宜发布命令性文件的单位或个人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度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C: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D: 县人民政府 答案: C

试题387:在命令这类公文结构

中,没有或极少用到的是()。

A: 发布机关B: 主送单位 C: 发布日期D: 领导人签署 答案: B

试题388:在公告的总体结构中,没有的一部分是()。A: 标题B: 正文

C: 主送单位D: 成文时间 答案: C

试题389:有关发布令的内容,不正确的是()。A: 发布令需写明发布的法规与规章的标题,批准的机关(会议)名称B: 需编制顺序号 C: 通常以“命令”的名称发布D: 一般由发布机关的领导人签署 答案: C

试题390:以上请示事项(),请即批复。A: 如有不妥B: 如无不妥 C: 可否妥当D: 当否 答案: D

试题391:一般基层单位,不宜随意运用公告的形式公布事项,是由公告的哪一个特点决定的()。

A: 公布范围的广泛性B: 郑重宣告的庄严性

C: 公告作者的限定性D: 郑重宣告的严肃性 答案: C

试题392:选择文种的重要依据之一是()。

A: 公文的内容B: 公文的主题 C: 公文的执行效用依据D: 工作关系依据 答案: A

试题393:下列有关布告的特点,不正确的是()。A: 受文对象广泛B: 布告一般由行政领导机关用于在所辖范围内发布政策、措施

C: 布告的使用范围较窄,而发布事项的适用范围较窄D: 布告可用报纸、广播、张贴等方式让全体人民周知 答案: C

试题394:下列内容,在规定性文

件中均包括的是()。A: 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领导签署B: 标题、主送机关、发布或通过或批准的日期、正文 C: 标题、发布或通过或批准的日期、章题D: 标题、正文、领导签署、章题 答案: C

试题395:下列公文中,不属于规定性文件的有()。A: 规定B: 命令 C: 条例D: 办法 答案: B

试题396:下列给出的四个文件标题中,格式错误的是()。

A: 《禁止向企业摊派暂行条例》B: 《××省政府办公厅公文处理办法(试行)》

C: 《国务院关于省、市、自治区排列顺序的规定》D: 《关于几个突出问题的规定》 答案: D

试题397:下列各项,作为规定性文件普遍特征的是()。A: 执行的时间长B: 针对的问题反复多次适用,涉及多数人而非特定人

C: 由国家机关制定D: 内容必须写得比较精细 答案: C

试题398:下列对规定性公文施行日期的规定,不合适的一种是()。

A: 自文件公布之日起施行B: 另行规定其它时间执行 C: 以另一规定性文件规定的施行日期为准D: 自文件拟定之日起施行 答案: D

试题399:条例的生效程序是()。

A: 由领导人签署B: 以会议的形式予以确认

C: 以会计的形式审批,在一定范围内正式公布D: 面向社会公开张贴 答案: C

试题400:条例、规定、办法的正文内容的层次组织以()为基本单位。

公文校核要点 篇5

近几年,随着公务员考试的变革更新,为了测查考生处理行政机关日常工作的能力水平和熟练程度,公文体裁的应用文写作在申论考试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现已成为申论考试中的常见题型,备受青睐,并有可能成为未来文章写作题的发展主流。有鉴于此,国家公务员网专家提醒广大考生,公文体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应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从平时做起、从真题练起,逐步提高各种公文体裁的文稿写作能力和熟练程度,在与公文题狭路相逢时能够战而胜之。

明确申论考查的公文范围

申论考查的公文体裁为党政机关常用文书,属于广义公文,此处的“公文”只是一个泛称,包括法定公文和机关常用的工作事务性文书两大类。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狭义公文仅指《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所规定的文种;而广义公文则包括机关日常行政工作中所使用的各类文书,如讲话稿、宣传稿、新闻发布稿、规划、建议等,其外延无限宽广,几乎任何机关使用的文书都可以往“广义公文”的篮子里装。因此,考试命题不拘一格,通常只限答出“公文”的主体内容,考生作答时也不要过于拘泥形式,在一般政论文章的基础上,符合公文的写作规范即可。

国考市以下考生和省考备考要侧重公文能力培养

国考市地以下职位要求考查“贯彻执行能力”,从2010的考试实际来看,这种能力是以种类几乎无限的“软公文”写作来体现的,最典型的试题就是2010国考市地以下第三大题:A市市政府准备大力宣传推进对近海水域的污染整治工作,请你结合给定资料,以市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草拟一份宣传纲要。

要求:

1.对有关宣传内容的要点进行提纲挈领地陈述;

2.体现政府精神,使全市各界关心、支持污染整治工作;

3.通俗易懂。不超过400字。

题目要求写作的体裁为“宣传纲要”,“纲要”和宣传材料即属于法定公文之外的“机关事务文书”,写作依据是“政府精神”,目的是调动“全市各界的关心、支持”,以推动污染整治工作的顺利实行。显然,这里的政府精神,就是考试大纲中的“组织意图”,考生在把握材料文意的基础上,梳理出其中蕴含的“组织意图”,即政府推进该项工作的目的、预期达到的效果、准备采取的原则和措施,确定“宣传要点”也即答案内容要点,“提纲挈领地陈述”出来,即为符合公文写作规范的答案。

类似领会和贯彻组织意图、陈述执行原则和措施的文字材料,即为“贯彻执行能力”的载体,是国考市以下试卷必考的题型;而公文写作考查的具体实现形式,必将与广义公文的多样性相对应,形式灵活多样,题型多变,但基本要求万变不离其宗,核心要求是写出“体现政府精神”的工作要点,符合各类公文的基本写作规范,具备公文主体内容,一般无须写出严格具体的格式。

省级公考主要选拔市以下职位的工作人员,其申论考试与国考市以下试卷相同,也将广义公文的写作作为必考题型,例如2010年4月25日多省统一考试申论第二题,“假定你是某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请参考给定资料,为当地居民社区的宣传栏拟一份节水宣传材料。要求:1.体现国家节约水资源的有关精神,说明为什么要节水;2.简明、通俗,利于老百姓理解:3.不超过400字。”命题思路与国考第三题完全相同,连文稿体裁、提问方式也基本相同。

今年国考对公文写作的考查发生若干变化之后,省考一定会紧跟其后,进行相应的命题调整和提问方式变化,因此,报考国考市级以下职位和省考的考生要未雨绸缪,加强公文能力的培养,对照真题,进行多种广义公文体裁的写作练习,弥补自己因缺乏实际公文处理经验而导致的能力短板。

软公文写作要注意切合软要求

广义的公文随着机关工作实践的丰富,其外延不断拓展,体裁种类不断发展,从前景来看,几乎是无限的。但从写作要求来说,有的公文是硬性的,比如工作计划、规划等安排计划性的,总结、报告等总结汇报性的,格式体例和语言风格高度程式化,只陈述事实、做法而不带感情,有时提出强制性要求而无须缓冲和修饰,措辞严谨,语气平实;有的事务文书则是软性的,要考虑接受对象和使用环境,如演讲稿、宣传稿、新闻发布稿、答复等,必须考虑诸如群众和答复对象的理解程度、心理感受、精神需要等,与受众达成情感上的交流与共鸣,这就要使用柔性的语言和有技巧的表达方式,可以抒情而不能只顾陈述事实,多加缓冲修饰,使之易于为受众理解和接受而不能提出强制性要求。

上一篇:文秘专业教育介绍1下一篇:教育学校2016年暑假集中学习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