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人教版教案

2024-10-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政治人教版教案(精选8篇)

高中政治人教版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的主要知识

(1)文化丰富精神世界

(2)文化增强精神力量

(3)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需要掌握的方法

理论联实际的方法及合作探究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学难点: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教学过程

(一)、丰富精神世界----文化塑造人生的一个重要内容

◇课堂探究:(1)你认为,这些语句为什么能够代代相传?

(2)你怎样看待这次评选的结果?你读过其中的作品吗?可谈谈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分享。

(3)你认为哪些书曾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能就此提供自己的说明或例证吗?

◇探究提示:(1)这些语句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杜甫、范仲淹的诗表现了诗人具有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怀,李白的诗具有不事权贵、正气凛然的气质。诗词中忧国爱民、正气凛然的情操感染了具有进步思想的人。因此这些脍炙人口的语句得以代代相传。

(2)同学之间讨论这次评选结果,请看过此书的同学谈一下读后感,叙述精彩的段落或者对自己启发、影响深刻的故事、语句、诗词等,谈谈自己受到了哪些影响。

(3)启发同学们搜集材料进行交流共享。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 径。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2.我国当前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改革开放以来,空前繁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治意识大大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课堂探究:(1)如果你参加了学校的社团组织和活动,谈谈印象最深、感受最强的体验。

(2)有人认为,参加学校社团组织和活动浪费时间、耽误学习。你如何评析这种看法?

◇探究提示:(1)启发同学们进行口头表达,培养思维和交际能力。

(2)启发同学们进行讨论或辩论。如,认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可以开阔视野,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

(二)、增强精神力量

文化对人的塑造,还表现在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种先进文化总是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优秀儿女,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威武雄壮的人生乐章。

◇课堂探究:联系当时的背景,从“铁人”王进喜的豪言壮语中,你能感受到精神的

力量吗?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铁人”精神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的典型化 、人格化。其主要方面包括:“ 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早日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干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对工作精益求精,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等等。40多年来,“铁人”精神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大庆人的共同理想、信念和行为准则。

“铁人”精神是对王进喜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体现了我国工人阶级精神风貌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完美结合。“铁人”精神是战胜困难、勇往直前、不断取得新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铁人”精神是 我们强大的精神支柱。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尤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2.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符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町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伞面发展起着不町替代的作用。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文化活动、文化消费在生活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日益突出。

◇课堂探究:你能对这个回答作}¨进一步的解释吗?

高中政治人教版教案 篇2

教学内容:梳理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及梳理本单元在高考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题

一、单元体制:本单元共三篇课文

《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三篇文章从题目上看均属散文,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神就是文章的情,形散而情聚,情感这条红线贯穿文章的始终。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然后重点读《记念刘和珍君》的第2部分及第4部分,体会《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当中的情感:

真的猛士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学生自主探究情感,老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板书: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小狗包弟,概括文章大意,然后探究情感,老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板书:

3.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体会其中蕴含了什么思想情感,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教师汇总:

二、链接高考:在考场中出现的与本单元相关的语言运用题

1. (教师投影,学生欣赏) 为刘和珍写一则颁奖词 (4分)

刘和珍———在黑暗的时代中,你没有沉论;在严酷的高压下,你没有沉默;在枪弹的攒射中,你依然前行。虑及民族存亡,你黯然泣下,为了国家复兴,你奋然前行。你如流星刹那间闪过,却爆发出夺目的光茫。

2.教师再投影课本中其他几个人物的颁奖词,学生欣赏

易水清寒,夺人心魄,因为它知道自己送走的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你的勇气砥砺了你手中的匕首,你手中的匕首又将你的名字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太子丹的邀请只是你义无反顾的契机,真正让你勇者无惧的是你心中的信仰;为国为民,才是侠之大者! (荆轲)

千军万马,战火纷飞,你是未能加冕的帝王;爱恨情仇,尔虞我诈,你是未能立业的英雄。但你的霸气是许多帝王所不及的,你的豪情是许多英雄所缺少的。霸王不成霸业却一样名垂千古。 (项羽)

含垢忍辱,你用顽强之志铸就了史家之绝唱;废寝忘食,你用赤诚之心完成了无韵之离骚。一部《史记》,讲述着一个史学家应有的良知;一部《史记》,见证了一个史学家对历史的忠贞;一部《史记》,记载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我们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 (司马迁)

3.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的几个人物颁奖词,思考:究竟应该怎样写颁奖词?颁奖词的写作

4.教师再读一则颁奖词,让学生猜写的是谁,进一步体会上面的写作方法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了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了“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刘伟)

三、作业:

高中政治人教版教案 篇3

教学内容:梳理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及梳理本单元在高考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题

一、单元体制:本单元共三篇课文

《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三篇文章从题目上看均属散文,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神就是文章的情,形散而情聚,情感这条红线贯穿文章的始终。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然后重点读《记念刘和珍君》的第2部分及第4部分,体会《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当中的情感: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学生自主探究情感,老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板书: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小狗包弟,概括文章大意,然后探究情感,老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板书:

3.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体会其中蕴含了什么思想情感,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教师汇总:

二、链接高考:在考场中出现的与本单元相关的语言运用题

1.(教师投影,学生欣赏)为刘和珍写一则颁奖词(4分)

刘和珍——在黑暗的时代中,你没有沉论;在严酷的高压下,你没有沉默;在枪弹的攒射中,你依然前行。虑及民族存亡,你黯然泣下,为了国家复兴,你奋然前行。你如流星刹那间闪过,却爆发出夺目的光茫。

2.教师再投影课本中其他几个人物的颁奖词,学生欣赏

易水清寒,夺人心魄,因为它知道自己送走的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你的勇气砥砺了你手中的匕首,你手中的匕首又将你的名字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太子丹的邀请只是你义无反顾的契机,真正让你勇者无惧的是你心中的信仰;为国为民,才是侠之大者!(荆轲)

千军万马,战火纷飞,你是未能加冕的帝王;爱恨情仇,尔虞我诈,你是未能立业的英雄。但你的霸气是许多帝王所不及的,你的豪情是许多英雄所缺少的。霸王不成霸业却一样名垂千古。(项羽)

含垢忍辱,你用顽强之志铸就了史家之绝唱;废寝忘食,你用赤诚之心完成了无韵之离骚。一部《史记》,讲述着一个史学家应有的良知;一部《史记》,见证了一个史学家对历史的忠贞;一部《史记》,记载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我们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司马迁)

3.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的几个人物颁奖词,思考:究竟应该怎样写颁奖词?颁奖词的写作

4.教师再读一则颁奖词,让学生猜写的是谁,进一步体会上面的写作方法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了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了“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刘伟)

三、作业:请大家尝试为霍金写一则颁奖词

高中政治人教版教案 篇4

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本课隶属于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从秦朝中央集权的形成之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主要围绕着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两条主线展开,而本课汉至元的政治制度恰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单元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课承接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下启第四课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因此需要注意课程之间的联系。然本课内容时间跨度大,政治制度变化多,需要加以补充说明,引导学生进行教学。

本课重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本课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教具准备:元朝行省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能够再现皇权与相权斗争、藩镇割据、科举考试等)。

课时安排:2课时。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发展变化与当时中央政权的强弱盛衰密不可分。理解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2)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作出过自己的贡献。

教学设计

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骆,名科航,科学的科,航天的航,以后你们叫我骆老师就可以啦。初来乍到,先了解一下,胡老师要求你们背的内容下去背没有啊,下面我抽查啦,谁主动来?那就课代表吧,中央和地方主要讲的是什么和什么的矛盾? 生:„„

师:看来还是不错的。(看来需要继续努力啊)闲话不说,我们进入今天第三课的学习。在此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

导入设计

导入:采用《好了歌》导入本课课程 汉:

师:同学们觉得当皇帝好不好? 生:

师:其实皇帝也是很烦恼的,为什么呢?大家看图上这首好了歌,皇帝愁什么呢?

生:

师:很好,担心地方权利过大,这是历代帝王忌讳的问题,第一子目其实也就是讲汉唐宋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那么帝王们又是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第一课时:新课讲授

师:首先我们来看汉朝,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2页引言部分,思考:汉初实行了什么制度?出现了什么问题?如果是你,你怎么解决?(分小组讨论)

生:„„

结论参考:郡县封国并存、出现七国之乱(前154年,吴王刘濞联合诸王以清军侧之名造反,后来被周亚夫镇压)、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小组陈诉的过程中注意汉初既有郡县,又有封国,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武帝颁布推恩令。在七国之乱后补充酌金夺爵的故事(公元前112年))通过补充酌金夺爵,说明之后诸侯权利几乎被削弱殆尽。唐:

师:同学们听过新贵妃醉酒没?里面有句歌词剑门关是你对我深深的思念,马嵬坡下愿为真爱魂断红颜,是指的谁和谁? 生:杨贵妃和李隆基

师:对了,755年 也就是唐玄宗末期,安禄山和史思明造反,一直打到了长安,当时杨贵妃和唐玄宗及将士逃到了剑门关,美色误国嘛,而愤怒的将领要求处死杨贵妃,而杨贵妃为了心爱的人在马嵬坡自尽。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发生安史之乱,他哪来的胆子造反?请同学们结合12页教材谈谈你的想法。

生:„„

师:对了,唐朝的节度使在政治上掌握自主权,本地的事务自己就能自主,经济上掌握财权,军事上拥有精兵强将,简而言之,有权有钱还有兵,这就有了资本。从安史之乱后,尽管唐中央镇压了这次**,但大家看这么多节度使,唐朝的中央集权被严重削弱,出现了地方割据的局面,进入了混乱的五代十国,直至959年恭帝即位,当时他只有七岁,第二年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兵变,登上皇位。

宋:

师:宋太祖即位后,深感国家一直混乱肯定是不行呀,所以宋太祖就问天下之乱何故也?赵普就说了君弱臣强,建议收权制钱收兵。下面请大家阅读教材,归纳出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并在书上归纳出来。

生:„„

结论参考:根据学生回答的补充,主要有三点: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以防武人割据局面重现,地方官权力过大的问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师:内容有点多,但同学们想,造反的资本兵钱权,那么反过来皇帝要想加强中央集权,就必须得从兵、钱、权着手,同学们下去也可以以此为线索背诵。首先:兵,权收中央,抽调精兵。权,文官管理,通判监督。钱:地方小份,中央大份。(通过此说明地方没钱没权没兵,加强了中央集权)元:

师:同学们学过了分封制,郡县制,我们知道以前并没有省对不对?但我们看今天贵州省、四川省、云南省等等什么什么省,同学们知道这是起源于哪个朝代么?

生:元

师:对了,省起源于元朝。还记得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么?大家看这幅地图,成吉思汗带领铁骑三次西征,元朝的最大疆域高达3300万最大疆域的面积高达3300万平方公里,占了世界土地面积的22%,元朝为了管理疆域开始实行行省制度。而这项措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

生:„

结论参考: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化,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引导,着重行省是中国省制的开端。(通过对学生回答问题进行补充说明地方被制约管理,中央集权加强)师:对了,这位同学说的不错,同学们在书上勾画出来。从国、郡到省,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从我们今天来看,它是中国省制的开端。这部分需要背诵。

补充考点:展示分封制、郡县制、郡县封国并存、图片 师:大家观察这三幅图片有什么区别?注意角落的注释。生:„„

师:大家要注意如果在考试中给你类似的图片,你要注意观察,如果只有像第一幅图这样,你们要知道这讲了什么?分封制,哪个朝代,西周。如果只有郡,便是秦朝,郡县制,如果既有郡,又有县,便是西汉初期,如果大多数省,则是元朝的行省制度。

好了,今天的课程到此结束,这节课的内容总结起来其实就是地方权利被削弱,加强了中央集权。第二课时:推进新课

导入:复习式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好了歌讲到皇帝愁的是什么? 生:中央集权 师:除了中央和地方,上节课有同学提到了皇帝和宰相之间的矛盾,我们今天来看看皇帝是如何加强郡主专制的。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4页,分四个小组讨论汉、唐、宋、元皇权和相权存在什么矛盾?皇帝又是如何来解决这些矛盾的? 生:„„

师:同学们知道一人之上万人之下,说的就是宰相了,稍不注意皇帝就hold不住了,就像汉朝宰相就是集决策、司法、行政于一身,即使是皇帝对其也退让几分,这样君权便受到严重削弱。所以到汉武帝时期,任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为尚书令、侍中等,让他们参与郡国大事,这就形成“中朝”(决策机构);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形成“外朝”(执行机构)。如此一来,相权便收到了削弱,到东汉时期,大权由皇帝总揽。“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由此可见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师:同学们看书告诉我魏晋至唐,形成了一个特别重要的制度是什么? 生:„„

师:对了,从魏晋至唐,三省六部逐渐演变形成,那么三省分别具有什么样的职能呢?

生:„„

师:以前我就老是把三省的职能记混,大家可以这样记,门下省,就像你办事找人审议得先进门,所以联想门下的职能就是审议,中书省的中字,这就像一支笔,做了决策是不是得用笔批准。尚书省就是高大尚嘛,手持尚方宝剑无所畏惧,其职能就是执行了。同学们记住了么?三省六部最大的特点便是将相权一分为三,彼此牵制,这种制度一直被后代所沿用。

师:三省虽说分了相权,但三省的最高长官还是是宰相。同学们看到“学思之窗”,宰相李沆与宋真宗的这段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

师:因而宋朝统治者仍在设法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以进一步加强皇权。

(1)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2)枢密使分割宰相军事权。(3)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4)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由此一来,这些官员的设置大大削弱了宰相的权力,皇权得到加强。师:同学们看到教材,元朝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长官,上承天子,下总百司,到了元朝后期的时候出现反弹,宰相权利极大,大到什么程度呢?就算你是皇帝你惹我也需要掂量掂量,小心下台。

思考:中央对地方管理呈现什么趋势?说明了什么问题?

师:随机用ppt打出答案。趋势:宰相权力逐步削弱,皇帝权力逐步加强。显示相权与皇权矛盾一直存在并加剧。同学们看,从汉武帝重用侍从削弱相权,魏晋至唐采用三省六部牵制相权,到宋设中书门下,枢密使、三司使、参知政事分割相权,即使在元后期出现反弹,但总的趋势宰相权利是逐步削弱,皇帝权利不断加强的。

师:好了歌里说要是官吏选不好,贪腐问题治不了,这也是很头疼的啊。大家看到图片上面的三个人物,并结合教材,告诉我他们分别可以在哪个朝代任官? 生:„„

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进行补充评价。大家记住,察举制,举什么,举孝廉。九品中正制,品在古代就有门第的意思,比较注重出身,如果你是出身寒门,那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你一辈子都不可能做官。我们今天的中考、高考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补充:发展过程:

(1)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2)唐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完备。

(3)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4)明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

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它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政权。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课堂小结

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教案 篇5

x藏自治区经济社会飞跃发展

2015年9月8日上午10时,x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在拉萨市布达拉宫广场举行。1965年,x藏自治区成立,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x藏全面确立。昔日的农奴和奴隶有了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x藏自治区不仅享有一般省级国家机关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而且享有广泛的自治权。自x藏自治区成立以来,自治区-及其常委会共制定和批准了300件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定、决议,有效地维护了x藏人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特殊权益,促进了x藏各项事业的发展。50年来,x藏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飞跃发展。

设问:结合材料,说明x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x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审题指导]

命题立意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是我们坚守不渝的原则,坚持民族区域自治与国家统一领导的有机结合,有效促进了少数民族各项事业的发展

解题思路前一小问考查课本基础知识,依据课本所学回答即可;后一小问主要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四个方面的优越性角度并结合材料分析对x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尝试解答]

根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x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国情和x藏的实际。

作用:

①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x藏区域自治有机结合起来,把人们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情感结合起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证了x藏自治区充分享有广泛的自治权,能够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保障了x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密切了各族人民之间的联系,也使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了充分尊重和保护,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少数民族特殊利益和国家整体利益结合起来,调动了各族人民参加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了x藏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1.广西壮族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0多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世居广西的12个民族心相连、手相牵,共同缔造了一个文明和谐大家庭。可见在我国

A.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B.民族差异已经消除

C.伴随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民族问题已经消除

D.各民族逐渐走向大同

解析:选A由于我国民族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差异,从而导致民族差异与民族问题仍旧存在,B、C错误;各民族的团结统一,并不是要消除民族个性,D错误;“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世居广西的12个民族心相连、手相牵,共同缔造了一个文明和谐大家庭”体现了我国当前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2.《x藏和平解放60年》-指出:60年来中央对x藏的直接投资超过1600亿元,关系x藏长远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重大工程项目陆续得以实施。这一事实说明()

A.中央政府坚持贯彻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B.民族平等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

C.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D.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已经形成

解析:选A中央对x藏的直接投资关系x藏长远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说明中央政府坚持贯彻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故答案选A。B、D与题意不符,C说法错误。

3.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

A.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所有国家机构

B.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C.乡政府、镇政府、自治州和自治区政府

D.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检察院

解析:选B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而不是所有国家机构,故A错误,B正确;C错误,自治机关不包括乡、镇政府,自治州和自治区的-也是自治机关;D选项错误,自治机关并不包括人民法院和检察院。

4.关于自治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②自治权是我国各族人民普遍享有的一种权力③自治权是自治机关在法律、政策允许范围内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力④自治权只涉及政治、经济方面的权利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①③

解析:选D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机关在法律、政策允许范围内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力,不是我国各族人民普遍享有的一种权力,①③说法正确,②说法不对。④说法不对,自治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权利。

5.在我国,公民不论信教不信教,也不论信什么教,都是公民自由选择的权利,谁也不得强行干涉。这表明我国()

A.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B.坚持宗教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C.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D.倡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解析:选A公民不论信教不信教,也不论信什么教,都是公民的自由选择,这是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体现。

6.《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①能够使正常宗教活动得到法律保护②能够真正实现公民宗教信仰自由③有利于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④能够使宗教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选A材料强调“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体现了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能够使正常宗教活动得到法律保护,能够真正实现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有利于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A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我国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7.习总书记在做好x藏民族团结工作会议上作出重要指示:“努力把x藏建成民族团结的典范。”之所以强调维护民族团结,是因为()

①民族团结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②民族团结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

③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和国家统一的基础

④民族团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选D①说法错误,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排除;②说法错误,国家的统一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故排除;③④是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故本题答案选D。

8.某班高三同学就老师提出的“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涵”回答问题。下面是四个同学回答问题的要点,其中正确的是()

A.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乡三级

B.自治机关由地方的-和人民政协组成

C.民族乡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的自治机关

D.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解析:选D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而不包括自治乡,故A错误;自治机关由地方的-和政府组成,而不是由-和人民政协组成,故B错误,排除;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民族乡并不是自治机关,C错误。D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9.下列关于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②我国公民有信教自由和不信教自由③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④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选C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①错误;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③错误;②④属于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容,故选C。

10.为落实全面依法治国要求,我国采取一系列举措推动民族语言和汉语双语法官的培养。例如,截至2015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藏汉双语法官培训师资库和5个培训基地;x藏自治区有兼通藏汉双语的法官799名,约占全区法官总数的62%。为民族地区培养民汉双语法官有利于()

①民族地区各级法院变通执行国家法律

②保障民族地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诉讼权利

③民族地区各民族的相互沟通和团结

④确定民族语言作为民族自治机关公务语言的地位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选C本题的题眼是“为落实全面依法治国要求,我国采取一系列举措推动民族语言和汉语双语法官的培养”。为民族地区培养民汉双语法官有利于维护民族地区群众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参与诉讼的权利,也有利于民族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团结,故②③符合题意;变通执行权是民族自治机关享有的权利,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不享有自治权,①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双语法官的培养,与民族语言能否成为民族自治机关公务语言无关,④排除。

11.自治权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下列属于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的是()

A.x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开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专项行动

B.湖北省恩施州-审议《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自治条例(修订草案)》

C.香港特别行政区积极落实年行政长官普选工作

D.湖北省钟祥市九里回族乡政府表彰民族团结先进个人

解析:选B自治地方是指进行区域自治的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因此选项A排除;C不属于行使自治权,特别行政区不同于民族自治地方,故排除;民族乡不是自治地方,排除D。

12.2015年是x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50年来,政府斥巨资对寺庙进行保护维修,整理出版佛教典籍;同时创新寺庙管理工作,从底开始,自治区陆续选派7000多名优秀干部进驻全区1787座寺庙,与高僧大德和僧尼代表一起组成寺庙管理委员会或片区管委会,共同落实教育、管理和服务职能。材料反映了()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

B.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

C.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D.我国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解析:选D选项A、B与题意无关,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否适应国情,也没有涉及民族团结的问题,故排除;选项C说法正确,但是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排除;自治区派干部进驻寺庙,反映了我国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故选项D正确。

13.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8月13日清晨,上海玉佛禅寺全体僧众举行了祈福法会。8月15日上海玉佛禅寺、上海觉群文教基金会、上海觉群慈爱功德会共同捐款50万元,用于天津塘沽爆炸事故的救助救援。材料表明()

A.我国宗教本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B.宗教可以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C.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D.国家鼓励宗教界积极开展宗教活动

解析:选BA错误,宗教依然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其本质没有发生变化;B正确,材料中“上海玉佛禅寺、上海觉群文教基金会、上海觉群慈爱功德会共同捐款50万元,用于天津塘沽爆炸事故的救助救援”有利于社会和谐,体现了宗教可以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C与题意无关;D错误,“鼓励”说法错误。

14.60年来,宁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之初,全区生产总值只有3.29亿元,工业几乎一片空白,基础设施十分落后。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经各方努力,宁夏全区生产总值达到8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8年增长了59倍,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8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0859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比1958年增长了26倍和30倍。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绝对贫困人口从的52.7万人减少到目前的8.8万人。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工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基础设施条件极大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各族群众生活总体上实现了从贫困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正意气风发地朝着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目标阔步前进。

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取得上述成就的原因。

解析: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可从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宁夏人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国家的支持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答案:(1)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宁夏回族自治区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3)宁夏回族自治区坚持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4)宁夏回族自治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保证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

(5)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充分利用了本地区的优势,发展了本地的经济、文化,同时,也是国家大力支持和发达地区大力支援的结果。

15.2015年,x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x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各族人民充分享有宪法法律赋予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权利;反-斗争深入开展,社会持续保持稳定,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日益巩固。今后,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x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坚定不移开展反-斗争,坚定不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我们党为什么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x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

解析:解读设问,本题有两个构成部分,一个是中国共产党,一个是民族问题。具体来讲,首先是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可以从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进行分析民族团结对国家的重要性和对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其次,设问的行为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共产党原因类的题目,大致可以从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执政方式、宗旨、执政理念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我国已经形成了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局面。

(2)民族团结、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重视民族团结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4)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依法执政,提高执政能力;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教案 篇6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自尊的含义和表现。

2、理解知耻是自尊的表现。

3、认识到虚荣与自尊之间的差距,理解虚荣和自尊的关系。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期自尊的特点。

2、学习难点:了解虚荣心的含义,理解虚荣心的危害。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预习部分

1、什么是自尊?(了解即可)

2、自尊的表现?(理解并识记)

3、我们如何避免陷入虚荣心的误区?(理解)

五、课堂研讨部分

1、阅读教材4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根据你的理解,解释一下这种尊严和快乐是怎样产生的?

(2)在你的个人生活中,有没有过类似的情感经历?

2、阅读教材7页的表格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自己有哪些缺点?

(2)能否参照这个方案将它们改造一下?

3、阅读教材8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你认为他们的言行反映了什么心理?

(2)这对他们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

六、课堂交流展示部分

1、分组分别展示预习部分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以后,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第二部分展示内容是课堂研讨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七、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1、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2、辨析题:

“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豆腐渣”这种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八、达标检测

1、小学时,每次考试同学得多少分向全班公开,大家习以为常;上了中学,大家很不愿意公开自己的考分,尤其考分低的同学更不愿意。这是因为()

A.到了中学,同学间学习竞争更加激烈 B.从小学到初中,同学性格发生了变化

C.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自尊心在增强 D.公开考试分数是毫无积极意义的行为

2、当我们的某些长处受到他人肯定时,会感到格外高兴;当做了好事受到集体和他人称赞时,心情就十分舒畅。这是因为()

A.我们获得了他人的看法和评价 B.他人对我们的评价总是肯定的 C.我们的自尊心受到了肯定,得到满足 D.我们的虚荣心得到满足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 1.2 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尊重他人的概念。

2、认识到尊重他人的必要性。

3、理解自尊与尊重他人的关系,掌握尊重他人的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感受尊重的快乐。

2、学习难点:理解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预习部分

1、自我尊重与尊重他人的关系?(了解即可)

2、如何尊重他人?(理解并识记)

3、我们如何做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人?(理解)

五、课堂研讨部分

1、阅读教材9页的表格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在你的心目,这些“他人”是谁呢?

(2)你的存在对他人有什么意义?

2、阅读教材10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你有这些经历吗?

(2)如果有,你能怪谁呢?

3、阅读教材11页的表格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你有这些经历吗?

(2)请把你的这类经历写下了与大家一起分享?

六、课堂交流展示部分

1、分组分别展示预习部分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

示完以后,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第二部分展示内容是课堂研讨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七、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1、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2、材料:

从前,有个人到邻居家的菜园偷菜,恰好被菜园主任看见。菜园主任不但

没有制止,反而转身进了自己的家门,还把门关上。偷菜人说:“我被你看见了,现在没法做人了。”主人笑道:“你说什么话呢?咱们是邻居,你只是想知道我那儿的菜为啥长得那么好,对吗?我那儿的菜,好看,也好吃,不信?你尝尝。”说着,他真的从篮子里抱出两捆菜,硬塞到偷菜人手里。后来,这个偷菜人成为众口称赞的好人。

(1)菜园主任为什么不制止邻居的偷菜行为,反而要送他菜?

(2)偷菜人为什么会成为众口称赞的好人

八、达标检测

1、某中学生长期不吃早餐,并用省下的钱割了双眼皮。对此,下列看法正确的是()A.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此举是应提倡的 B.自己认为值得就做,让别人去说吧

C.这种过分追求外表美的做法是虚荣的表现 D.美丽的外表是获得自尊的必备条件

2、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 的人。()A.成功 B.惭愧 C.虚荣 D.知耻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 1.3 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明确人格尊严的含义。

2、理解宽容待人的必要性,做到尊重他人。

3、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在生活中不断体验自尊与被人尊重所带来的快乐。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自信有助于成功,树立自信的方法。

2、学习难点:维护人格,超越自负,告别自卑。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预习部分

1、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是什么?(理解并识记)

2、如何尊重他人?(理解并识记)

3、怎样做一个自尊的人?(理解)

五、课堂研讨部分

1、阅读教材12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晏子为什么坚持要从大门进城?

(2)理解晏子是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的?

2、阅读教材14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你认为司马懿“临辱不惊,御辱不怒”的行为是不知耻,还是有自尊?

(2)你是如何理解的?

3、阅读教材15页的表格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你犯过类似的错误吗?

(2)这名男生犯了错,陶校长为什么反而给他四块糖?

六、课堂交流展示部分

1、分组分别展示预习部分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

示完以后,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第二部分展示内容是课堂研讨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七、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1、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2、材料:

在唐朝玄武门之变中,魏征是站在李建成一边的,参与了谋划刺杀李世民的活动。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感到魏征是个难得的人才,不但没有杀他,反而重用了他,任命他为直谏大臣。由于李世民求贤若渴,且不计前嫌,虚心接受批评,从而功成名就。他统治期间,出现了封建社会时代少有的太平盛世。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结合材料,谈谈自己的认识

八、达标检测

1.“丑人俱乐部”有选丑比赛,冠军被授予“不美奖”。这个名字在意大利语里与“诺贝尔”发音相同,这个谐音给大奖增添了不少轻松幽默的情趣。在选丑比赛的背后,有许多动机,其中不应该赞同的是()

A.鼓励丑人勇敢地去生活,大胆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B.丰富丑人的精神生活,倡导“丑人也精彩”,让丑人活得更有尊严

C.联合全世界丑人,攻击、嘲笑那些美人

D.抗议“以貌取人”的不公平现象,为丑人争取应有的权利

2.在全班讨论会上,大家一致认为:“每当我们说起那些成功的经历,往往会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扬,于是充满了成就感;相反,如果提及那些失败的经历,常常会受到别人的取笑,充满了耻辱感。”最后,在“应该多说、多提哪一类经历”的问题上,大家议论纷纷。对以下议论应该赞同的是()A.成就感“养人”,耻辱感“伤人”──多说成功史,少说失败史 B.成就感“立人”,耻辱感“激人”──要说成功史,也说失败史

C.成就感“使人骄傲”,耻辱感“促人进取”──少说成功史,多说失败史 D.不管成就感、耻辱感,都是过眼烟云──不说成功史,也不说失败史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

2.1 “我能行!”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我能行”在思想上、行为上的表现。

2、什么是自负和自卑?

3、学会如何区分自信、自负、自卑。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理解自信的含义。

2、学习难点:了解自信与自负、自卑的区别。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预习部分

1、自信的含义?(了解即可)

2、自信的表现?(理解并识记)

3、我们走出自信的误区?(理解)

五、课堂研讨部分

1、阅读教材18--19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罗丹为什么能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

(2)把你的“我能行”填在空格内?

2、阅读教材19--20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说说你感触最深的“我能行”?

(2)谈谈材料中几个自信者在言谈、举止、为人处世方面的特点?

3、阅读教材21页的表格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青蛙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2)你怎样看待青蛙的行为?

六、课堂交流展示部分

1、分组分别展示预习部分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

示完以后,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第二部分展示内容是课堂研讨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七、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1、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2、材料:

杨杰是一名七年级学生。他胆子很小,老师提问时,从不举手。虽然老师

提出的许多问题他都会回答,但他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唯恐回答错了会遭到别人的嘲笑,他现在很苦恼。

假如你是杨杰的朋友,你会建议他从哪几方面矫正自己?

八、达标检测

1.节日来临,老师让几个学生负责布置节庆会场,并问:“行吗?”学生响亮地回答:“行,我们能行!”这是一种 的表现。()

A.自负 B.自卑 C.缺乏自尊 D.自信

2.班会上,老师要求每个学生夸夸自己,写出自己身上的10个优点。10分钟过去

了,小明一条也写不出来。他说:“我没有优点。”对小明的最好的建议是()A.要以人之长比己之短 B.要看到自己的不足 C.做人就应该高傲一点 D.要善于认识自己的优势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 2.2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班级: 小组: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自负、自卑的危害。

2、理解自信的意义。

3、正确地认识自我,客观地评价自己,走出自信的误区。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自负、自卑的危害。

2、学习难点:自信有助于成功。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预习部分

1、自负的危害有哪些?(了解即可)

2、自卑又哪些危害?(理解并识记)

3、自信者的哪些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理解)

五、课堂研讨部分

1、阅读教材23--24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这些想法的共同点是什么?

(2)你认为自负者还有哪些心理活动?

2、阅读教材25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自信对于他取得成功,起了什么作用?

(2)自卑的人会如何面对困难与失败?

3、阅读教材26页的表格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自负与自卑的人会如何从事自己的工作?

(2)回忆一次难忘的成功经历,说说当时的心理状态?

六、课堂交流展示部分

1、分组分别展示预习部分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

示完以后,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第二部分展示内容是课堂研讨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七、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1、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2、材料:

美国作家普拉格曼二战中受伤陷入绝境,他说“虽然我们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而且我还在流着血,但是我仍然看到了希望。我有成功的预感。”最后他们获救。后来普拉格曼回忆说“这次的经历一直留在我的心中,使自己有了不可征服的信心----坚忍不拔,绝不失望。”

(1)从这段材料中可以看出,普拉格曼具有怎样的心理品质?

(2)材料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八、达标检测

1.生活中有许多同学缺乏自信,主要原因是()

A.不相信自身的潜力,从而产生自卑 B.经常受到打击,从而失去自尊 C.自负,追求的目标根本不可能实现 D.自傲,自以为总比别人高明

2.小红觉得自己长得胖,学习成绩又不好,总是沉默寡言,她很想和同学交流,又怕同学瞧不起自己。小红的这种心理是 的表现。()A.自信 B.自尊 C.自傲 D.自卑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课题: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

第三课时:唱响自信之歌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树立在准确认识自我基础上的自信的生活态度。

2、在分析自己优缺点的过程中,培养悦纳自我的愉快心态。

3、能做到超越自负,告别自卑。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自信有助于成功,树立自信的方法。

2、学习难点:超越自负,告别自卑。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预习部分

1、如何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了解即可)

2、怎样增强信心和实力?(理解并识记)

3、个人自信与民族自信的关系?(理解)

五、课堂研讨部分

1、阅读教材27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这个盲人为什么能用自己的琴声唱响自信之歌?

(2)我们又该如何唱响自己的自信之歌呢?

2、阅读教材28--29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对于他人的评价,你有什么感受?

(2)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是怎样增强信心和实力的?

3、阅读教材30页的表格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童第周是怎样表现中国人的自信的?

(2)在当今社会,我们怎样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中国人的自信?

六、课堂交流展示部分

1、分组分别展示预习部分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以后,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第二部分展示内容是课堂研讨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七、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1、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2、材料:

李小虎从农村转到城市某中学,由于地方口语很重,外语成绩很差,穿的也很土气,所以他变得胆子小了,上课不敢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下课不敢跟同学说话,他怕同学发现自己一无所长,瞧不起自己,所以干脆就不发言,不和同学交往。

(1)你赞成李小虎的这种做法吗?

(2)如果你像李小虎一样面对同样的情况,你好怎么做?

八、达标检测

1.自负不同于自信,就在于()

A.自负者追求的目标太真实,实现不了

B.自负者的过分谦卑妨碍自己能力的发挥

C.自负者依据的事实虚假,追求的目标不可能实现

D.自负者认为自己应该成为人人羡慕的人

2.“在人生道路上,并不总是强壮的人取胜。但最终取胜的人,一定是那些认为自己能胜的人。”这句话说明()

A.树立信心才能增强实力,最终取得成功 B.自信的人生不可能遇到困难和挫折 C.强壮的人缺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D.实力,是支撑信心最重要的支柱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 3.1 自己的事自己干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自立的含义。

2、了解自立的表现。

3、掌握自立的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自立的含义和表现。

2、学习难点:自立的必要性。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预习部分

1、自立的含义是什么?(了解即可)

2、自立的表现有哪些?(理解并识记)

3、自立需要哪些能力?(理解)

五、课堂研讨部分

1、阅读教材34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小曦的东西自己拿,萌萌的东西却让大人拿。你赞同谁的做法?为什么?

(2)在你的身边有没有类似的现象?请你说一说。

2、阅读教材37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关于父母是否应当支付子女上大学费用的问题你同意观点一还是观点二?

(2)说一说自己同意的理由?

3、阅读教材38页的表格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还有哪些重要能力需要补充?

(2)根据你的理解,将上述能力按重要程度排序?

六、课堂交流展示部分

1、分组分别展示预习部分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以后,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第二部分展示内容是课堂研讨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七、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1、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2、材料:

《文汇报》报道,在申请哈佛AUSCR中美学生领袖峰会中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本来应该由学生自己完成的申请工作,却让很多家长给代办了。峰会的组织者说:“中国中学生,特别是学生领袖们,应该进一步加强自己的自立能力。”(1)什么是自立?自立意味着什么?

(2)中学生应如何增强自己的自立能力?

八、达标检测

1.下列不属于自立表现的是()

A.不需要别人的督促,自觉学习B.自己清理房间,协助妈妈做家务 C.遇到难题马上问同学 D.管好自己的零用钱,正常消费

2.下列事例不属于依赖的是()

A. 13岁的纤纤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B.娟子每天早上都由父母叫她起床上学,否则就会迟到 C.蒙蒙遇到事情不能自己拿主意,人云亦云 D.小明遇到难题先独立思考再请教老师或同学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 3.2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能力,为将来走向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2、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并在实践中体验自立的意义。

3、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明确在法治社会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培养自立能力要多实践、多锻炼。

2、学习难点:自立与依赖、管束与自立的关系。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预习部分

1、依赖心理的危害?(了解即可)

2、如何培养自立的能力?(理解并识记)

3、自立与帮助、依赖的关系?(理解)

五、课堂研讨部分

1、阅读教材41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这个学生以前改不了睡懒觉的坏习惯,有哪些原因?为什么她后来改正了?

(2)你认为自立自理的关键是什么?

2、阅读教材41--42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假设学校取消了班主任制度,没有班主任的约束,你该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

(2)假如父母因故外出一周,只有你一个人在家,你会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

3、阅读教材43--44页的表格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在以上情景中,你能看出这名中学生犯了哪些错误?缺少什么能力?

(2)培养自立能力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六、课堂交流展示部分

1、分组分别展示预习部分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以后,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第二部分展示内容是课堂研讨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七、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1、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2、材料:

李强强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上中学后很想自立,可做了几天就觉得很累,这时父母也说:“好了,强强等你长大了,自然就能自立了,现在有父母照顾你,把学习搞好就行了。”李强强心想也对,这样可以有大量的时间学习。

(1)李强强的想法对吗?这是一种什么思想?如何看待这种思想和李强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2)当我们有了自立的意识后,我们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呢?

八、达标检测

1.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要成为真正自立的人,只有()

A.告别师长,走向自我 B.挣脱家庭牢笼,独自闯天下 C.明确和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D.相互帮助,相互依靠

2.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要学会游泳,就要在水中反复练习。这告诉我们()

A.要培养自立能力,就要大胆地投身社会实践 B.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要做到自主 C.告别依赖,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D.梨子的味道很好吃,游泳有利于身体健康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第四课:人生当自强 4.1 人生自强少年始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自强的含义。

2、了解自强的表现和作用。

3、明白自强应从少年开始。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自强的含义。

2、学习难点:自强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预习部分

1、自强的含义?(了解即可)

2、自强的表现?(理解并识记)

3、自强和成功的关系?(理解)

五、课堂研讨部分

1、阅读教材47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小涛每天都要忍受疾病的痛苦,却在各方面都取得那么大的成绩,靠的是什么?

2、阅读教材48页的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自己、同学和家人有哪些自强的表现?

(2)选择最重要的一条填写在下表中。

3、阅读教材50页的表格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

六、课堂交流展示部分

1、分组分别展示预习部分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以后,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第二部分展示内容是课堂研讨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七、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1、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2、材料:

郎平小时候是一个弱小稚气的女孩,长大后却成为闻名世界的优秀运动员,这同她自觉树立目标是分不开的。“赶上同班同学—争取世界冠军—保持世界冠军”,是郎平不同阶段确定的不同目标。正是她的这种精神,鼓舞着新一代国家女排的姑娘们,终于使他们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一举夺得了世界冠军。(1)什么是自强?这种精神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2)如果郎平没有这种自强的精神,会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吗?这种精神究竟有什么重要意义?

八、达标检测

1. 是一种精神,一种美好的道德,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巨大的作用,没有它就不会有自立的人生。()

A.自强 B.自尊 C.自赏 D.自弃

2.小辉农校毕业时决心放弃在城市就业的机会,毅然回到农村。他选择了种植果树,利用所学知识,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成为当地有名的“苹果大王”。上述材料表明,一个人要自强,首先需要()

A.树立坚定的理想 B.摆脱家庭,自己干一番事业 C.到农村等艰苦的地方创业 D.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课题:第四课:人生当自强 第二课时:少年能自强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有理想的重要性。

2、掌握一些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尝试做自强少年。

3、初步形成自强的生活态度,立志做一个自强的人。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有理想的重要性。

2、学习难点:如何扬长避短,走向自强。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预习部分

1、树立坚定的理想和走向自强的关系如何?(了解即可)

2、怎样理解战胜自我?你有过战胜自我的经历吗?说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理解并识记第一问)

3、如何做一个自强的人?(理解并识记)

五、课堂研讨部分

1、阅读教材51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小辉成为“苹果大王”,理想起了什么作用?

2、阅读教材52页的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小梅在学习上的困难比正常人大,她为什么能实现自己的大学梦并事业有成?

3、阅读教材53页的表格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如果牛顿对自己的弱点无动于衷,学习上仍不努力,结果会怎样?

(2)对于自己的弱点,你是怎么对待的?

六、课堂交流展示部分

1、分组分别展示预习部分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以后,教师点拨、穿插、补充。同时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第二部分展示内容是课堂研讨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七、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1、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2、材料:

德国著名的文学家歌德,年青时一心想成为一名画家。他潜心钻研,刻苦练习,每天都认真地临摹和写生,克就是进步缓慢,无所成就。30岁时,苦闷

中的他来到意大利旅游。在观看了许多前辈绘画大师们的作品之后,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缺乏美术灵感,永远也不可能达到很高的境界。于是,回国以后他转而学习写作,很快就做出不凡的成绩,终于成为一代文学巨匠。歌德的成功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

八、达标检测

1.作家斯培克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会成为作家,曾几次改行。开始,因为身

高近两米,他爱上了篮球运动,但球技一般;后来又改行当了画家,但他的画技也无过人之处。他给报刊绘画时,偶尔写点儿短文,终于发现自己的写作才能,从此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由此可见()

A.没有理想,就没有动力,就会在困难面前放弃努力

B.自强的人不是没有弱点的人,而是勇于并善于战胜自己弱点的人 C.自强的人要善于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据此确定自己前进的方向 D.一个人只要能够及时改变目标,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想自强和成功,就一定要()

①认识自己的长处 ②认识自己的天赋 ③认识自己的兴趣 ④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

A. ①②③④ B.①③ C. ②③④ D. ①④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第五课 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5.1人生难免有挫折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能知道挫折产生的原因,从而认识到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

2、要知道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挫折大致有三种态度,并且认识到不同的态度会有不同的结果。

3、能列举出自己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并能正确的面对挫折。

二、学习重难点 1 学习重点:(1)挫折产生的原因

(2)人生难免有挫折 学习难点 :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会有不同的结果。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并力所能及完成同步训练的部分试题。

四、课前自主学习部分:

1、你了解邓亚萍的故事吗?她的成长历程中遇到了那些挫折?你从她的身上学习到那些精神?对你有哪些启发?

2、遇到挫折你会有哪些感受?说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从课本上查找出来即可)

3.自己总结一下挫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从课本上查找出来即可)

4、面对挫折大致有哪三种态度?不同的态度会有哪些不同的结果?

五、课堂合作研讨部分:

1、人人都希望时时幸运、事事顺利,“万事如意、心想事成”的美好愿望会实现吗?为什么?

2、列举出自己成长经历过的三次最大的挫折,并谈谈当时是怎么面对的。

3、讨论面对挫折的三种态度,并说说哪一种是正确的态度?

4、总结出面对困难和挫折应该怎么办。

六、课堂展示部分:

学生合作研讨完成后,即可把研讨成果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七、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1、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2、阅读教材62页情景材料回答:在你的人生经历中,遇到过类似的挫折吗?你是

怎样面对的?

3、阅读教材63页的情景材料,回答问题:是什么力量是这个登山者战胜风暴,活了下来?

八、达标检测

同步训练上的相应试题,老师选出适当题量的试题当堂检测。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第五课 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5.2 挫折面前也从容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能知道挫折对人们产生的消极影响和积极作用。

2、明确的找到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

3、找到战胜挫折的方法后,能主动、积极地迎战各种挫折。

4、要培养自己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1)战胜挫折的方法

(2)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如何积极主动、积极的战胜挫折?。

2、学习难点:面对挫折自我疏导的方法。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自主学习部分

1、阅读课本,谈谈挫折的消极影响。

2、阅读课本,谈谈挫折的积极作用。

3、列举出自己战胜挫折的三种方法。

4、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5、阅读教材,完成课本65页和68页情景材料后的小问题,直接把答案写在课本上即可。

五、课堂合作研讨部分

1、讨论生活中各自有哪些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比一比,看谁的方法更有效。

2、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如何应对错挫折?

六、课堂展示部分

1、说说各自的战胜挫折的好办法,看谁说的多、说得好。

2、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七、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1、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2、讲故事 每组讲一个有关战胜挫折的小故事。

八、检测达标

同步训练上的相关试题。(略)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第六课 为坚强喝彩 6.1 让我们选择坚强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能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说出意志坚强的表现。

2、能够认识到坚强意志是人们战胜挫折、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

3、能理解坚强意志的作用,并在实际生活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做一个意志坚

强的人。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1)意志坚强的表现

(2)坚强意志的作用

2、学习难点:坚强意志是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自主学习部分:

1、阅读教材72页情景材料,回答题后的小问题,把答案写在书上即可。

2、阅读教材73页的正文部分,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列出意志坚强的表现。

3、简要说明“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含义。

4、阅读教材75-77页,理解并记忆坚强意志对实现人生目标的作用。(1)

(2)

(3)

(4)

事实证明:

五、课堂合作研讨部分: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含义。

2、坚强意志对实现人生目标的作用。

六、课堂展示部分:

1、学生合作研讨完成后,把研讨成果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2、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诱惑,如游戏机、网络、不健康书籍等,我们还有很多不好的习惯,如贪玩、学习不努力、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等,大家交流一下,怎样才能拒绝不良诱惑,改变不好的习惯呐?

七、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1、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2、阅读教材76-77的名人名言,品味其中的含义。

八、达标检测

同步训练上的相应试题,老师选出适当题量的试题当堂检测。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第六课 为坚强喝彩 6.2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能列举出自己经历中坚强的意志品质。

2、学会如何磨砺意志。

3、通过学习,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1)如何磨练意志、学会坚强

(2)如何管理自己。

2、学习难点:如何能做到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自主学习部分:

1、列举自己的坚强的意志品质。

2、列举自己的懦弱的表现。

3、阅读教材80页的情景材料,说说齐白石为什么能够“化石成泥”?

4、如何磨砺坚强的意志?

五、课堂合作研讨部分:

1、怎样克服“睡懒觉、贪玩、爱上网打游戏”等不良习惯呐?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你是怎样理解的?

3、杨利伟怎么会成为“中国飞天第一人”?

六、课堂展示部分:

1、学生合作研讨完成后,即可把研讨成果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2、分组展示:如何磨砺坚强的意志。(必须人人过关)

七、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八、达标检测

同步训练上的相应试题,老师选出适当题量的试题当堂检测。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7.1 走进法律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到社会生活离不开规矩。并能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说明规矩的重要性。

2、能认识到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

3、能说出法律的三个特征,区别法律和其他行为规则的不同。

4、能自觉学法、守法、用法,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1)法律的基本特征

(2)法律的作用

2、学习难点: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自主学习部分:

1、阅读教材86页情景材料,回答:这两幅图说明了什么道理?

2、阅读教材87页的正文部分,列出法律的三个特征。(理解并背诵)

(1)

(2)

(3)

3、阅读教材88页方框内的表格内容,并根据要求填写。

4、能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法律和其他行为规则的区别。

(1)

(2)

(3)

五、合作研讨部分:

1、辩论:社会生活中能不能离开法律,正方和反方分别说出理由。

2、当你或你的家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的时候,你应该怎样做?

3、作为一个社会公民,你认为法律有什么作用?

六、课堂展示部分:

1、课前预习部分的四题可以分组展示,评价一下大家基础知识掌握的如何。

2、学生合作研讨完成后,把研讨成果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七、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八、达标检测

同步训练上的相应试题,老师选出适当题量的试题当堂检测。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7.2 法不可违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能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并知道违法行为的分类。

2、能区别三类违法行为的异同,并认识到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3、明确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并知道刑罚的种类和具体内容。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1)三种违法行为的异同

(2)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3)刑罚的种类及内容

2、学习难点:一般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的异同。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

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自主学习部分:

1、阅读教材91-93页情景材料,填写P93的表格。

2、什么叫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分为哪三类?

3、什么叫犯罪行为?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4、什么叫刑罚?列表说明刑罚的分类。

五、课堂合作研讨部分:

1、三类违法行为的异同

2、刑法和刑罚的区别

3、阅读教材95页的情景材料,讨论案中犯罪分子应受到什么处罚?并区分主刑和附加刑

六、课堂展示部分:

1、分组展示自主学习部分,教师点评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学生合作研讨完成后,把研讨成果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七、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1、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2、阅读教材96页的情景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八、达标检测

同步训练上的相应试题,老师选出适当题量的试题当堂检测。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7.3 防患于未然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能认清犯罪的危害。

2、从法律角度,能知道如何做一个负责人的公民。

3、能认识到自己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并增强防患于未然的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1)犯罪的危害

(2)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

2、学习难点: 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关系

三、学法指导

5、青少年如何预防违法犯罪?

6、结合100页的情景材料,分析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有哪些?(把表格填好即可)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自主学习部分:

1、阅读教材97页情景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2、道德水平高低和违法犯罪的联系。

3、结合98页的材料,分析犯罪的危害有哪些?

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作用是什么?

五、课堂合作研讨部分:

1、青少年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的危害。

2、结合自己实际,怎样预防违法犯罪。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说明了什么道理?

六、课堂展示部分:

1、分组展示自主学习部分,教师点评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学生合作研讨完成后,把研讨成果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七、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八、达标检测

同步训练上的相应试题,老师选出适当题量的试题当堂检测。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第八课 法律护我成长 8.1 特殊的保护 特殊的爱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能知道我国两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

2、明确法律为什么要对青少年给予特殊保护。

3、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并学会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1)为什么要对青少年给予特殊保护(2)家庭保护的具体规定,明确家庭的责任和未成年人的权利。

2、学习难点:四种保护的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自主学习部分:

1、凡未年满 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

2、党和国家对我们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无限关怀,制定了 和 专门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3、家庭保护的具体规定有哪些?

4、学校保护的规定有哪些?

5、社会保护的规定有哪些?

6、司法保护的规定有哪些?

五、课堂合作研讨部分:

1、家长成天打牌,不管孩子的行为对吗?学生维护自己的权利主要应以哪部 法律为依据?

2、家长对我们的抚养、教育、呵护,我们,应当如何回报家长?

3、学校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我们应如何对待老师和同学?

4、列举出社会上还存在那些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三例),那我们应该怎么做?

5、列举司法保护的具体规定体现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例子,并说明其原因。

六、课堂展示部分:

1、分组展示自主学习部分,教师点评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学生合作研讨完成后,把研讨成果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七、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1、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2、阅读教材107页的情景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八、达标检测 同步训练上的相应试题,老师选出适当题量的试题当堂检测。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第八课 法律护我成长 8.2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能了解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以及维护权益的有效途径。

2、学会善于用非诉讼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知道什么事诉讼,并知道诉讼的三种类型。

4、学会运用合法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1)如何运用非诉讼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如何运用诉讼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学习难点:怎样增强法律观念,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应具有的智慧。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自主学习部分:

1、生活中可以有哪些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我们怎样运用这些非诉讼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什么是诉讼?诉讼通常有那几种类型?

3、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侵害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4、作为青少年,应该怎样同穷凶极恶的违法犯罪分子进行斗争

五、课堂合作研讨部分:

1、阅读教材,列举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以及维护权益的有效途径。

2、阅读教材110页的情景材料,你觉得小苗应该怎么办?

3、阅读教材112页的情景材料,对材料中的两种观点进行辩论。

六、课堂展示部分:

1、分组展示自主学习部分,教师点评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学生合作研讨完成后,把研讨成果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3、当你放学回家时,看到一个陌生人正在家里盗窃,你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在这种突发情况下你应该怎么办?

七、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1、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2、小方和小明放学回家途中路过一家电子游戏厅,小方眼睁睁的看到小明被游戏厅

老板拉进去玩游戏。你认为小方应该怎办办?

八、达标检测

同步训练上的相应试题,老师选出适当题量的试题当堂检测。

九、学习反思

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教学初探 篇7

江西省从2008年9月起, 开始使用高中语文新教材, 我教了一轮半, 感觉新教材的体系和构建, 在试验修订本的基础上做了不少改革:一是高中语文分为“必修”与“选修”, “必修”五册, 每一册又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板块, 其中“表达交流”包括“写作”与“口语交际”, 建立了阅读、探究、写作、口语交际四线并行的教材编写体系;二是打破了以往比较复杂的记叙、说明、议论三个阶段的文体模式, 阅读部分不再以文体为中心编排, 而是结合能力培养目标和课文本身具体实际组织单元;三是编写了与教材相配套的语文读本, 作为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 供学生在课外阅读。读本不仅有传统的名家名篇, 也增添了新人新作, 可以拓宽学生视野, 把握时代脉搏;四是每篇课文后面设计了一些探究性习题, 便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五是新教材既注重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又注重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而且更重视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

阅读教材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阶段:高一阶段着重培养理解分析能力, 高二阶段着重培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高三阶段着重培养研讨、评价的能力。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人文性, 教材的文学气息浓, 对于丰富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意义重大;二是工具性, 重思维训练, 重能力培养。文言文的阅读仍然按朝代先后的顺序编排, 但是篇目有所减少, 难度有所下降, 这对于高一学生来说, 非常有好处。

写作教材分为互相衔接的四个阶段:第一册是记叙文训练, 主要教学生如何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培养学生的叙事能力;第二册是写景抒情文的训练, 主要教学生在文章中, 如何学会写景抒情和虚实结合,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第三、四册是议论文训练, 着重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 思辨能力;第五册是综合训练, 主要教学生如何使自己的作文升格。

一到五册, 口语训练的内容依次是, 朗诵、演讲、讨论、辩论和访谈。这样编排, 由浅入深, 比较合理。

梳理探究部分, 内容非常丰富, 既介绍了历史文化知识, 又归纳了文言文的主要知识点, 还有对现代文化现象的探究等等。

名著导读, 着重介绍了新课标推荐的九部文学名著和朱光潜的理论著作《谈美》, 目的是引导学生课外去研读原著, 拓宽阅读视野, 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二、新教材教学理念

要在课堂上充分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 必须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果说一堂课就是一场戏, 那“我们语文教师不要追求像个演员, 而要努力做个导演”。我们要尽可能地导演出一场场精彩的“戏”, 让学生自己去揣摩, 去“表演”。但我们又不能要求学生“表演”时的一颦一笑都完全按我们的设计去做。教师既要把握正确的导向, 又要尊重学生, 鼓励学生创新,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 俯下身子, 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

不可冒犯的权威态度, 是创造力的极大阻碍。学生对老师往往有一种莫名的敬畏与盲目的崇拜。加上有些老师喜欢居高临下, 又不太愿意接受学生的批评, 甚至在课堂上还不时大声责备、呵斥学生。这样, 就容易使学生产生紧张、恐惧和抵制心理。心理学表明, 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紧张、不满甚至恐惧之中时, 他就会直接阻碍或者中断学生的智力活动, 使学生暂时丧失创造力。所以, 我在课堂上尊重学生, 鼓励学生, 并俯下身子, 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 虚心听取学生的批评与建议, 努力营造一种和谐、愉悦、轻松、民主的课堂气氛,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3. 尊重学生个性, 不将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

新课标的“课程目标”明确要求:“注重个性化阅读”, “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一千个读者心中, 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 要允许学生存异, 不要将自己的想法硬塞给学生, 也不要搞太多的标准答案。学生凡是有道理的、大致符合题意的想法或做法, 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因为允许学生存异, 实际上就是尊重学生个性, 鼓励学生创新。

4. 关注学生成长, 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

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 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因此, 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应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因素,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语文教材中许多生动感人的形象, 发人深省的哲理, 高尚纯洁的感情以及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等, 对学生品质的形成, 人格的提升, 都会产生非常有益的影响。

5. 树立“大语文观”, 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与实践。

何为“大语文观”?本人认为, “大语文观”就是不要将语文与社会割裂开来, 不要将教书与育人割裂开来。语文教育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基础的。语文教育, 不只是语言文字的教育, 不只是让学生学会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 同时在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美好健康的情感与审美情趣, 完善和提升自身的人文修养, 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 语文教育, 不能局限于语文课本, 也不能局限于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 而应该努力给学生创造广阔的阅读空间,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社会实践。关注课堂内外, 关注世间人生百态, 关注社会这本“无字书”, 对学生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三、新教材教学实践

1. 精讲“教读课文”, 指导“自读课文”。

新编语文教材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单元”, 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编排, 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 我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 每个单元精讲1—2篇“教读课文”, 以“课”为例, 举一反三。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 课文只是个例子。”因此, 我很注意学法指导, 自读课文, 一般放手让学生自学 (只是偶尔检测一下) , 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教学理念。

2. 高二选修, 打破常规, 进行交叉教学。

进入高二之后, 我敏感地觉察到了学生对语文课的厌倦。主要原因, 一是教材文体单一, 理论性强, 比较枯燥, 如《先秦诸子选读》;二是高二文言文太多, 学生学习感觉很累。为此, 我将《语言文字应用》与《先秦诸子选读》交叉讲, 将《现当代诗歌与散文欣赏》与《古代诗歌与散文欣赏》交叉讲, 效果不错。

3. 在语文课堂上, 我采取多种手段进行自主性阅读教学。

如师生对话式、学生分组讨论式、学生设计阅读题考查式、课堂合作探究式、快速阅读抢答式等。另外我还建立教学博客,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便利。

4. 开设图书馆阅读课, 每周一节。

教师推荐书目, 布置阅读任务, 定期检查学生读书笔记, 每学期评比一次。

5. 课外开展各种语文竞赛活动。

如朗诵竞赛、名著读书征文竞赛、演讲竞赛、辩论赛等。以“听说”促“阅读”, 以“阅读”促“写作”。使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语文基本技能得到全面发展。这样的活动, 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

6. 开展寒暑假读书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

每个寒暑假放假前, 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人物访谈,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后感和访谈录, 开学时进行评比, 评出优秀作品, 推荐给校报发表, 并进行物质奖励。

7. 鼓励学生订阅或借阅语文报纸杂志。

如《读者》《青年文摘》《读写月报》《阅读与写作》《名己读到的好文章, 拿到课堂上来与大家分享。

8. 重视“名著导读”教学, 并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由于学校图书馆的资源有限, 学生无法阅读完新课标推荐的十本名著, 所以我就下载名著改编的电影给学生看, 并布置学生写评论或读后感。学生喜欢看, 效果不错。

四、新教材存在的问题

这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总的来说, 是不错的。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还是编排方式, 都是比较科学的。但我在使用过程中, 也发现一些不足, 有一些困惑:

1. 选修教材的内容, 出现重复现象。

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既编入《先秦诸子选读》, 又入选《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 高二的选修, 由于教材后面没有相应的作文指导

和口语训练, 很多教师就将作文与口语训练扔下不管了。我布置学生写作文, 也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而口语训练, 也很少做了, 只是搞过一次朗诵比赛与辩论赛。

3. 高二的选修, 并没有真正给教师与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

高二有多门选修教材。可上面下达的通知说, 只讲《语言文字应用》《先秦诸子选读》与《古代诗歌散文选读》就行了。这三本书教师都必须备课上课, 而学生也都要学。教师没有选择科目的权利, 学生也没有选择教师和科目的权利, 这还叫“选修课”吗?我看, 如果高考的评价机制没有改革, 这“选修”形同虚设, 而且增加了师生的负担。

4. 高二文言文太多, 学生不堪重负。

我粗略地算了一下:必修五4篇, 《先去诸子选读》26篇,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7篇 (推荐作品除外) , 加起来总共57篇, 每学期28篇。学生不晕才怪呢!

5. 有些文章入选教材, 没有多大现实意义。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 新教材删除了不少经典作品, 如巴金的《灯》, 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 鲁迅的《药》和《阿Q正传》等。如果新入选的作品也是经典, 无可厚非, 可事实并非如此。如陆游的《过小孤山大孤山》, 我至今找不出它入选的理由———难道仅仅是因为小孤山大孤山在江西, 有地方特色吗?还有苏轼的《文与可画谷偃竹记》等, 也没有多少值得玩味的东西, 学生也不感兴趣。

6. 新教材入选的几乎都是文学作品, 而说理性, 思辨性的议论文太少。

而近几年的高考作文, 却经常要求学生写议论文, 写评论。这样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就出现严重脱节的现象, 也给教师的议论文写作教学带来不便。记得以前中学课本中有几篇很典型的议论文——《理想的阶梯》《谈骨气》《友邦惊诧论》《俭以养德》等, 建议重新入选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若干问题商榷 篇8

一、地理插图绘制不科学

地理插图是地理特有的语言,是地理教学重要的信息源和工具。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比较,是新课程理念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学生获取地理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增长地理技能。但是,新版教材中有部分插图绘制不精确、不科学,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理插图应有的功效,不仅给学生认知、理解新知带来困难,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十分不利。

1P15,在图1.18“黄赤交角与二分二至地球的位置(北半球)”中,把“太阳”画得距夏至点近(约5.5cm),距冬至点远(约5.8cm)。这显然有违于科学事实。正确的画法应该是:把“太阳”画得距夏至点稍远一点,距冬至点稍近一点。

2P20,在图1.24“五带的划分”中,图的右上方欧亚大陆的轮廓模糊,似乎是格陵兰岛的轮廓图遮盖住了这一区域。

3P30,在图2.3“热力环流的形成”中,图b A地标注的红颜色越向上越浓,会误导学生认为越向上空气密度越大。事实上是:随着高度的增加,空气逐渐变得稀薄;即使空气上升,也应是高空空气密度低于低空空气密度。因此,原图需要调整。调整的一种方法是:用同一颜色表示A、B、C三地的空气密度,都是下浓上淡,只是同一高度的高空A地比B、C两地的颜色浓一些就可以了。调整的另一种方法是用同一颜色的“小点点”表示A、B、C三地的空气密度,只是同一高度的高空A地比B、C两地的“小点点”密一些就可以了。

4P34,在“图2.10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中,代表北半球“盛行西风”的箭头画得应有一定的弧度。囚为水平运动的空气都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5P48,在图2.31“因海平面上升而受到威胁的孟加拉湾低地”中,等高线直接过河,显然不妥,这是因为河流水面高程一定要低于河流两岸高程。正确的画法是:等高线通过河流时应向上游弯曲。

6P78,在图4.18“河流堆积地貌示意”中,“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的标注指线指示位置不对,应由现在的指示位置改为指向河流的上一个弯曲处,或改为指向现在所指位置的河流的对岸。这是因为河水流向、流速受惯性的支配,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所以,相比较而言,河流不易于在凹岸形成河漫滩,而易于在凸岸形成河漫滩。现在“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的标注指线指向的是河流易受侵蚀的凹岸,而不是易于堆积的凸岸。

二、地理数据标注不确切

地理数据是对地理事物定量描述的主要语言,能准确表示地理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低、快慢等,明显反映出地理要素间的数量关系、依存关系和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分布、发展、变化等。是重要的地理事实材料。因此,地理教材中的地理数据一定要正确,地理常数的使用一定要前后统一,图形所代表的地理数据一定要准确,即数形要统一。但是,新版教材中的地理数据标注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1P9,在图1.9“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的差异”中,标注的热带雨林的生物量是2kg/(m2·a),亚寒带针叶林的生物量是0.8kg/(m2·a),前者是后者的2.5倍。按此比例,如果把代表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的圆柱高绘成0.5cm,那么,代表热带雨林生物量的圆柱高就应绘成1.25cm,但是,图中代表热带雨林生物量的圆柱高实际只绘成1cm。为体现科学的严肃性、精确性,突出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的显著差异性,给学生读图以尽可能鲜明的视觉刺激,建议把代表热带雨林生物量的圆柱高绘成1.25cm。

2P20,在图1.24“五带的划分”中,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标成了“23.5°”,南、北极圈的纬度标成了“66.5°,这与教材前面内容中的标注不统一。教材中,前面内容凡涉及黄赤交角和南、北回归线的度数标注的都是“23°26′,凡涉及南、北极圈的度数标注的都是“66°34′。因此,为使学生易于建立起前后知识间的联系,思考、探索地理现象间的因果关系,此处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标注宜改为“23°26′”,南、北极圈的纬度标注宜改为“66°34′”。

3P47,在图2.30"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中,水平数轴代表年份,在“1840”与“1880”之间标注的是“1760”,显然错了。此处的“1760”应改为“1860”。垂直数轴代表体积分数,在“300”与“320”之间标注的是“370”,也明显错了。此处的“370”应改为“310”。

再者,根据图的标注,大约在“1904”年的时候出现了两个二氧化碳浓度的数值。同一时间不可能出现两个二氧化碳浓度的数值。显然,此处标注错误。建议将代表二氧化碳浓度的两个“小黑点”由上下对齐改为左右稍微错开。

三、文字内容表达不准确

或因为对地理概念理解的不清晰,或因为对地理概念之间的关系把握得不准确,或因为地理判断不恰当等,造成新版教材中部分内容表达不准确或语意不明确。

1P11,“通常,黑子活动增强的年份是耀斑频繁爆发的年份,黑子所在区域之外也是耀斑出现频率最多的区域。耀斑随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这段内容语意表达模糊。因为,除“黑子所在区域”之上为“之外”外,“黑子所在区域”之前、后、左、右亦为“之外”,所以,“之外”方位指向不明。另外,用“之外”阅读起来也略显不顺不畅,拗口别扭。

太阳活动的整体性,一是体现在黑子和耀斑出现时间上的同步性,二是体现在黑子和耀斑出现空间上的一致性。“耀斑随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的表述,更多地表达出黑子和耀斑出现时间上的同步性,而没有充分表达出黑子和耀斑出现空间上的一致性。因此,“耀斑随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与“太阳活动的整体性”内涵上并不等同,也就是说。“耀斑随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并没有完全体现出“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因此,建议将教材中这段有关太阳活动整体性的论述修改为:“通常,黑子活动增强的年份是耀斑频繁爆发的年份,黑子所在区域的上方也是耀斑出现频率最多的区域。耀斑随黑子的变化而变化,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2P22,“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图1.27),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这部分内容表述不够全面、严谨。笔者认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及其相互

联系、相互制约,只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的一部分,而不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的全部,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还应包括由“宇宙物质”构成的“宇宙环境”。如光照、热量、太阳活动、潮汐引力和潮汐现象、天体撞击等,还应包括由“岩石圈”构成的“地质环境”,如能源、矿产、地震、火山、地壳运动及其他各种地质作用引起的地表形态变化等。因此,建议把教材中的这段内容修改为:“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宇宙物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图1.27)。”同时,在图1.27中“大气圈”的外部标注上“宇宙环境”,并添加从宇宙空间射向大气圈的表示太阳辐射的箭头。

修改后,教材在此提出既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又包括“宇宙物质”、“岩石圈”的自然环境的概念。建立起已学“宇宙环境”、“岩石圈”知识与新学“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知识的呼应和联系,既有利于复习、巩固旧知,又有利于探究、深化新知,以便于学生建立起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知识体系。

3P45,在图2.26“1991~2007年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中,图的标题语意表达所指对象不明确。建议在“台风”后添加“对我国”三个字。

4P57,分标题“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在“海洋”前加“世界”,表达上重复啰嗦。因为在此语境下,“海洋”就是指全世界的海洋。因此,建议将“世界”删去。

5P57,在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北半球冬季)”中,图的标题语意表达不清晰具体。“世界”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地球上所有的地方”。从大的单元来看,“地球上所有的地方”可分为陆地和海洋两部分。海洋中有洋流,陆地上没有洋流。所以,建议把“世界”改为“海洋”。

6P60,“阅读”中,“拉尼娜现象常与厄尔尼诺现象交替出现,但发生频率要比厄尔尼诺现象低。”这句话前后矛盾。因为,如果说两现象交替出现,那么两现象发生频率就应相等;或者。如果说一现象发生频率低,那么两现象就不会交替出现。可修改为:“拉尼娜现象常与厄尔尼诺现象交替出现,但发生强度和产生的影响要比厄尔尼诺现象低。”

7P68,“内力和外力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两者都属于自然作用。”建议将这句话中的“两者都属于自然作用”删去。这是因为: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有着多种形式的直接和间接的塑造作用。人类活动是外力作用形式中的一种,但显然不属于自然作用。

8P73,“在地貌上,有时候背斜发育成为山岭,向斜发育成为谷地。但是,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成谷地,而向斜……形成山岭。”这段话和上、下文语意衔接不够充分,对事物发展方向的可能性判断不够准确、严谨。这是因为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可能性要远大于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可能性。因此,原文可修改为:“在地貌上,背斜常保留住原有褶皱向上拱起的构造形态发育成为山岭,向斜常保留住原有褶皱向下弯曲的构造形态发育成为谷地。但是,也有一些背斜……成谷地,一些向斜……形成山岭。”

9P85,“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这段内容表述不全面,同时缺乏地理事项上的对应性。建议修改为:“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和生物循环等过程……”之所以添加“大气循环”是因为:“大气”是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一。“大气循环”是地球表层物质运动的重要形式,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发挥着与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生物循环同样重要的作用。

“大气循环、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和生物循环”四个循环之所以如此排序是因为:(1)对应前面“大气、水、岩石、生物”等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排序;(2)“生物”是“大气”、“水”、“岩石”等物质存在和发展的产物,是“大气循环”、“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结果。是先有“大气”、“水”、“岩石”后有“生物”,先有“大气循环”、“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后有“生物循环”。

四、知识呈现方式不合理

教材中知识呈现方式的不同,会影响到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重视的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熏陶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地理教材内容的编排和知识的呈现方式应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但是,新版教材在这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1P5,有关行星运行特征的叙述是:“(1)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具有同向性。(2)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具有共面陸。(3)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形状具有近圆性。”这种由陈述句直接呈现知识的表达方式,只会助长教师的满堂灌输,学生的死记硬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建议修改为:“(1)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相同吗?(2)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形状具有共同特点吗?(3)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相互间交角大吗?”这样,由陈述句改为疑问句,由直接呈现知识修改为引导学生依据给定的材料在观察、比较、归纳、概括中发现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思索、探究、发现的乐趣。

2P38,“东亚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比其他地区显著,所以,盛行风向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季风气候比较显著。根据图2.15完成下列要求。(1)……(2)……”建议修改为:“东亚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明显,季风气候比较显著。根据图2.15完成下列要求。(1)……(2)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比较显著?(3)……l即原序号(2)的问题|”把“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比其他地区显著”删除,而后提出“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比较显著?”有意留下“布白”、“空穴”,为学生提供探索、思考的内容和机会;在探索问题(1)的基础上,将思维的触觉深入一步,有利于学生深化对季风成因的理解和记忆。

3P77,在“图4.17河谷的演变”中,由图a到图b,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道越来越弯曲,河谷越来越宽阔,合乎逻辑,自然而然,让学生容易理解。但是,由图b到图c,河流的弯曲方向截然相反,中间转变突兀,缺乏渐变,让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因此,建议在图b和图c之间再添加1-2幅图,示意出由图b中河道到图。中河道弯曲的渐变过程。

参考文献

[1]袁孝亭,地理课程与教学论,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胡星荣,解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的“新”变化,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8(10).

[3]杨国栋,张明庆,自然地理环境组成要素的教材表述比较,地理教学,2006(9).

[4]林先发,司马志纯,论思维形式与思维方法,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

[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上一篇:课题研究申报书下一篇:加油员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