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图腾读后感5000字
《狼图腾》这本书已经热了一年多,现在才写评论有些晚,因为我对时下流行的商业炒作总是心怀疑虑,直到发现很多人都读过,才决定也去一读这本媒体盛赞的“奇书”。于是一些想法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首先,作为一本小说,本书的文学性实在不敢恭维。其实既然作者不够专业,善良的普通读者完全能够理解并原谅其写作技巧的拙劣。然而,作者无法将意图表达的观点融入故事情节中去,便每每在一段描述后,插入大段议论,手法简单到只能用“甲说”、“乙说”,“甲又说”“丙插话说”之类的语句来表现,实在业余之极。小说不是论文,这些大段的生硬说教,粗暴打断读者的连贯阅读,以作者的观点强行代入读者的思考,阅读时的乐趣与思考权利荡然无存,即使作为普通读者也无法忍受。然而,作者仍然无法完整清晰阐明他的观点,只好在最后亲自代入主角,开讲一堂伪学术报告---之所以用伪字形容,实在是这篇文字不过貌似有学问的学术报告罢了。这种文体也能当作小说发表,我多少理解了中国现阶段小说不景气的原因。在我看来本书更象一部论据过于冗长的学术论文。
如果抽掉作品中的论文部分,此书倒也勉强可称作一部描述草原风情的好小说。说勉强,是因为该书的文字水平一般,读完全书,作者极力赞美的狼不但没能感染我,反而影响了这种孤傲动物作为一种象征在我心目中的形象。
看在小说的情节不同寻常,就算作好小说吧。书中传递的草原风土人情是否真实倒无所谓,情节是否真实也不是评价小说优劣的标准,至少可以当成奇幻类小说阅读 而小说中人物的塑造则面目模糊甚至虚假。先看作者着力刻画的蒙族人物。全书中的第一智者毕利格老人,一望而知只是一个象征符号,作者硬生生编造出来的一个用于说教的工具罢了,具体原因非我这完全业余的普通读者所能说明,只要有阅读过几十本小说的经验就能感觉到。现实生活中的确有这么智慧的老人存在,但作者把他作为一个小说人物则塑造的很虚假。既然只是一个没有文化、奴隶出身的人,怎能时刻都在与主角进行汉蒙文化比较的讨论与交流,说出那么多睿智的话呢?勇士巴图在马群保卫战惊鸿一现后,便没有什么戏分了,此人塑造的虎头蛇尾。本来我一直以为可以在后文看到有关他的更多更精彩的故事,然而我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尾。小说这个完全让人出乎意料的情节倒是有些欧。亨利的味道啊。其实作者完全可以通过对他的描写表现蒙族人民的勇敢彪悍、豪放坦荡等等优点,而不是一味干巴巴的大唱赞歌,这才叫小说手法。只有嘎斯迈与巴雅尔两人虽然戏分不多,却个性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至于小说中的汉族主人公,则形象苍白平面,在本书描写的年代里没有感觉到起伏变化,不象知青,更象一名老成的文化比较学学者。
其次,来看看这部学术论文中的论点、论据、论述方法。
那些诸如环保、生态平衡的论点,虽不新鲜但绝对正确,我要举双手赞成。但是,观点没错,实现方法却很需要商榷,这些问题即便是专家们,也无法轻易研究出解决之道,而且这并非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本书的主旨无它--血统论罢了,其他的只是高贵血统民族的必然表现。
这个观点更不新鲜,早在二战时的纳粹德国就有臭名昭著的血统论。犹太民族是低贱劣等的“渣滓”、“寄生虫”,必须要被铲除,由高贵的雅利安族日耳曼人统治世界。我没有发现作者大力赞美的游牧民族高等论与纳粹的血统论有何本质区别。而且作者一再提及,华夏文明绵延之功全在于狼性的游牧民族对羊性的农耕汉族不断“输血”,就差直接道出“血统论”三字了。
汉族的确有很多缺点,需要深刻反省。然而,这种批评反省是否就意味着对游牧民族的极力赞美呢?作者把一切正面事物都归功于血液中有狼性的游牧民族的贡献,而把一切负面情形都归罪于所谓羊性的农耕汉族。汉唐的强盛,是因为“狼性”,尤其是李唐统治者的游牧血统;宋明的军事软弱,则是“羊性”太重,而近代清政府对西方殖民者的软弱表现,也是因其狼性退化。
作者对于这种武断简单到荒谬可笑程度的逻辑观点所使用的论述方法,主要有两种。
其一、有罪推定法。如同司法上的有罪推定论。作者把一切正面事物的原因都归功于草原狼,无所不用其极的证明,再推论得了草原狼真传的游牧民族因此是多么优秀以致完美。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令人叹服。比如,作者看到自己的宠物狼一离开大地就恐惧之极的情形,竟联想到希腊神话里不能离开大地母亲的安泰,并进而推断出“游牧的雅利安希腊人”很可能也曾经养过狼,才编写出这个神话。并进而宣称,这个神话在东西方都曾产生过重要影响。该神话或许在西方有广泛深入的影响,但对东方的影响不知根据何在。又比如推断游牧民族学会驯马的原因,是恰巧抓到一匹被狼牙骟了却又侥幸未死的野马而总结出的。并随口总结,该技术的难度大大超过远古农民驯化野生稻,而贡献则远超“中国人的四大发明”。这种做学问的方法与态度,令我佩服的五个身体都投到地上去了,这深得胡适先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方法前半句的真传呀。而论述中使用的文字,情感充沛澎湃,很有琼瑶阿(这个字请读三声)姨近年来电视剧的语言风格。
与有罪推定法同时使用的是“为我所用法”,即不顾历史真相,只选用对其论点有利部分,且不提那是否是历史真相。
作者号称学贯中西,指点历史、引经据典,我对此甘拜下风。我的历史知识大多来自于小学和初中时代的历史课,且多年来不学无术,还忘了大半。作者引用的史料,不但全未看过,有些连书名都不知道。但我残存的历史知识至少还记得以岳飞、文天祥、袁崇焕为代表的广大汉族群羊当时是如何英勇顽强抵抗侵略的事迹。作者对此只字不提,却一味大肆宣扬当时的汉族政府多么懦弱,汉人又是多么软弱的不堪一击,难道就因为北宋政府投降金人,就将整个汉族的性格、抵抗事迹全部都否定了?莫非作者认为这段历史是被心怀偏见的汉人学者进行了篡改?那么,又如何解释软弱到如此不堪的汉民族竟让世界上“最勇猛智慧”的蒙满民族花了几十年时间才征服的事实呢?
蒙元政权攻打南宋时,遇到了在世界其它地区难以见到的顽强抵抗,蒙古大汗蒙哥就战死在四川。在连年战争中,中原百姓被屠杀了1/2到1/3,约3000万-5000万人,西夏的党项族基本上全族覆灭。注意!这不是在战争中军队的死亡数字,完全是被屠杀的平民百姓死亡数。这样大规模的屠杀平民连后来制造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满清也要甘拜下风,即使后来使用了现代化方法,屠杀了600万犹太人的纳粹也会自愧不如,
因为“最软弱不堪”的南方汉人的顽强抵抗,元代在强分天下人为四等时,蒙古统治者报复性的将南方汉人的地位定的最低,广大的汉族人民沦落为被残酷剥削压迫的奴隶,过着猪狗不如的悲惨生活。当时蒙族征服世界过程中对各地人民的屠杀 劫掠、对世界文明造成的破坏与倒退简直罄竹难书,不是作者的信口开河就能否认的。
作者无法否认上述历史真相,只好略过不提,或宣称这是心怀偏见的民族的 。作者博学多识,恕我学识浅薄,从未见过这种做学问的方法。
作者竟然宣称,汉族的“懦弱羊病”必须依靠“狼血的输入”才能救治,尽管过程是痛苦的却绝对是必要的。这种公然宣扬劫掠合理、屠杀有功的逻辑与近几年某些日本强盗的逻辑何其相似--不正是因为日本的侵入,亚洲各国人民才一举推翻了西方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嘛?
对于当时的汉人被屠杀 、文明遭破坏毁灭,作者一直津津乐道,称这是绝对必要的。但是,他却为曾经“断送了七头有着高贵血统的小狼的快乐与自由”,而在内心深处备受“这笔血债的深深谴责和折磨”,“对这件最专制独裁的恶事,他简直无法面对自己年轻时期那些血淋淋的罪行。”我实在无法理解作者的逻辑--如果这也叫逻辑的话--难道几千万汉人的性命还不如七条狼命珍贵?!这种论调已狠毒的不似人类,对于非我族类之语,我无话可说。
此外,作者思维混乱,自相矛盾处比比皆是。明明是蒙元统治者完全拒绝汉化,甚至推行农田变牧场,也根本没有采用儒家思想治国,作者却宣称元代的衰亡是汉族地区的超大农田软化了狼性,而因了这次“输血”的软弱农耕羊却强健起来,把狼们给逐回草原。但因为受血者总是弱于献血者,所以明朝没有能征服北元。既然强化羊仍然弱于软化狼,朱元璋又是怎样打败当政者建立明代的?又如何解释采用了儒学思想治理国家的清代能长久统治?满清的所谓预防民族性格软化的措施怎能与蒙元时代比肩呐!这种混乱逻辑我无法理解。
再举一例,书中一再强调蒙古民族是最智慧的民族,却又借毕利格老人说,“可惜蒙族除了一本“蒙古秘史”,没有留下什么有影响力的书。”这本“秘史”是用汉字记录蒙语发音写成的。这就直接证明,作者津津乐道的高级血统拥有者当时连自己的文字都没有,或者虽有文字也还处在初级阶段,无法记录本族历史。我不知道连文字、文章典籍都没有的民族,其高级文明究竟是以何为载体的。而这本有影响的书也不过是蒙古统治阶层的发家史而已,我不要求这本书中阐述了多少高深的.形而上的哲学思想,至少能有些当时领先的实用技术也行,有吗? 作者也无法解释为何重新生活在草原上的蒙族,在明清两代六百多年中,未被农田软化不被汉族骚扰又已得了农耕文明长处的情况下,不但没有创造出任何更高级的文明,在清末时反而仍旧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作者不是一再宣称“农耕民族闭门造车,自给自足,是历史的支流,而游牧民族抢走了他们的发明创造,并把他们灭了国,灭了族,便继续在惊涛骇浪中扬帆远行,去创造发明更先进的文明了”?这更先进的文明究竟在哪里、是什么,作者从未提到。文明是要有载体的,以艺术、思想体系或者先进的制度等客观事物来体现,哪怕存留的只是一道残垣断壁也能静静的告诉世人曾经有过一段高级文明,而不是坐在那里高喊:我拥有多么高级的文明啊!
如果要将作者的这些矛盾一一挑出,把这篇文章写成一本书都不够。
众所周知,一个文明的社会是居民各有分工、各司其职,而不是全民皆兵。游牧民族的确相对强悍,而且凭借其高度的机动性在军事上占有很大优势。然而,军事优秀便是民族优秀、文明高级吗?野蛮常常披着勇敢的外衣,而愚昧则总是貌似淳朴。历史不是面团,可以任由某些人任意揉搓塑造。不论以何种角度评价,野蛮就是野蛮,愚昧就是愚昧,无容置疑。游牧民族不生产、不创造,完全依靠劫掠为生,甚至是部落内部之间互相劫掠,以屠杀取乐,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上几乎无一贡献,完全把自己一小撮人的幸福建立在世界上大多数人民的痛苦之上。如果这也叫高级,我实在无话可说。
且看作者的论调,“……性格这样软弱的民族,实在不配占据这么辽阔肥沃的土地,天理难容”。他的话让我想到近代清政府的丧权辱国,那么,就是因为清政府软弱,所以英国、俄国、日本等民族就有权力当中国的主人?否则阻碍历史发展?按照同一逻辑,是不是汉族的管理者被别人找到软弱现象--且先不论是否真的软弱--任何其他民族都有权力象蒙满民族那样屠杀、奴役汉民族?这个论点倒是与某些日本人很接近,“如此优秀的大和民族只能在狭窄的海岛上求生,而劣等的支那族却占据着广阔肥沃的土地,所以要进行民族扩张云云”。
按照作者的逻辑,我论证出“日本侵略有功论”。对于日本入侵中国的屠杀等各种罪行绝口不提,不讲南京大屠杀,不提慰安妇和731部队,只讲日本人兴办铁路(不提这是为了更方便的掠夺中国的自然资源)、开设学校(也不说这是为了进行奴化教育)、医院、甚至某个日本人救活了中国人的性命,把招募汉奸、妇女说成是团结广大各族同胞、促进民族融合,用这些个别事例来证明日本入侵促进了中国的进步,然后再说两句凡是战争都要死人,所以日本侵略者屠杀中国人没有什么特别。只可惜汉族地区的农田实在过于广大了,他们又没有采取预防措施,日本民族的个性也迅速软化,而因了日本民族的“输血”,中国“广大潜伏的狼性好汉终于揭竿而起”,将侵略者赶出国门。幸好有这次“输血”,否则已经几百年没有游牧民族输血经历的华夏文明就会被不肖的农耕汉族断送了。别说这两者没有可比性,当时的宋、明与蒙、满就是异族与异国的关系。就算将来世界大同,中国人与日本人成了一个国家中的不同友好民族,这段历史真相依然无法改变。
我无意煽动民族仇恨,挑拨汉族与蒙满等少数民族的关系。我只是对曾经的历史加以真实叙述,不能因为我们现在是生活在一个国家的友好民族,便否认历史上曾经不是一个国家的时代,那段蒙满侵略造成的屠杀奴役汉族、破坏文明的事实。人类上万年的文明发展史,也是一部文明与野蛮的斗争史。文明是高级的却通常是脆弱的,在与野蛮的角力中不但没有优势,却经常伤痕累累,甚至破碎。因此反思历史不是要进行什么报复清算,而是要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不要让文明一再裂成碎片。
我也无意将文章写成宋明衰败论及元清成败论,这无法容纳在一篇文章中--写成一本书都不够--而且我有自知之明,此事非我能力所及,我又不能采用作者的信口开河、断章取义法。我只知道,不管侵略者打着多么冠冕堂皇的旗号,主观上都是为了掠夺土地财富、劫掠人口充任奴隶,或者,如近代资本主义的扩张,也是为了抢夺原料市场份额罢了。至于在客观上带动了一些文化交流,对于一种文明破坏毁灭的程度与促进提高的程度孰高,有时也难以定论。华夏文明在历史上的动荡时期被游牧民族影响,遭遇“输血”,对其中的功过是非如此简单武断的遽下结论,这种方法不过是大多数网络写手的水平罢了。
通观全书中有点价值的文字,就是作者在为汉民族的文化开药方时,从游牧民族为农耕民族输入强悍血液开始,终于绕到了一些现代自由民主法治的观点,然而,从狼性格扯到现代公民社会的公民品格也过远了点。至于狼性格=刚强+开拓+奋发+智慧+……等一切正面品格的论点过于牵强,这个等式右边过于庞大,非等式左边所能负载的了。
狼是陆地上生物最高的食物链终结者之一,由于狼的存在,其他野生动物才得以淘汰老、弱、病、残的不良族群,也正因为狼的威胁,奇特的动物(包括我们人类自己)才被迫进化得更优秀。
狼是群居动物中最有秩序、最的纪律的族群,狼的十大特点:卧薪尝胆、众狼一心、自知之明、顺水推舟、同进同退、表里如一、知己知彼、狼也钟情、授狼以渔,以及狼的“团队精神”都是值得现代人学习的,而最值得我们称赞的是狼的战斗精神、协同作战、顾全大局,为了胜利,不惜鞠躬尽瘁、以身殉职……
一拿到书,我就被书封面上的那双幽幽的眼睛深深地震撼住了:那是一双冰冷的眼睛,绿莹莹的,目光如利剑一样夺眶而出,不禁打了一个寒战。透过它的眼睛,仿佛看到了草原深处的秘密,黑色的封面更增添神秘色彩,让人感到一种压迫感……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年轻的知青——陈阵来到蒙古的额仑草原,跟随睿智、崇尚狼图腾的毕利格老人,在这个山美水美的地方,渐渐地崇拜上了狼图腾。见识了群狼狩猎、挖狼洞、养狼崽、面临了狼灾……埋藏在陈阵传统意识中的狼的形象发生了转变,智慧、勇敢、顽强、忍耐、谨慎取代了先前的奸诈与贪婪。让他着迷,促使他不停地探索狼的奥妙。
当看见身经百战的狼王带领狼群围捕猎物时,他被狼群的智慧所吸引,也被狼群种种奇怪举动所迷惑;当他看见狼群陷入一个个艰难的窘境,却丝毫不胆怯、不退缩,反而齐心协力共同解决困难,他又为狼群非凡的智慧而赞叹。狼是一种多么神秘的动物!它的智慧无人能比,它的组织能力超于寻常,它的军事天赋与身俱来!并非人类所想的那么坏,其实,在蒙古人的眼里,它是毅力、智慧、团结的代名词。
陈阵模模糊糊地感受到了“狼图腾”是一个神秘、极具魅力和吸引力的图腾,它能在冥冥之中影响着一个人的信仰,让狼的精神走进人的内心深处 。世上曾有一个未解之谜:成吉思汗只有区区几万大军,却能够横扫东亚,建立一个强大而神秘的帝国?许多蒙古族人都毋庸置疑地认为:这是因为成吉思汗是草原人,他学会与狼打交道到,不知不觉中,狼的智慧已融入了他的思维中。无论是狼训练的方式,还是狼打仗的计谋都将给成吉思汗带来无穷的威力。
虽然狼偷食人类的牲畜,对人类来说是一大危害,但是狼也捕食草原上的鼠类,使草原的鼠灾得到大大的缓解。与人类相比,它运筹帷幄,坚强现实,不做白日梦,只为目标而奋斗,比起这一点,我们人类逊色了很多。但人类不肯正确的面对狼的优点和缺点,只是死拽着狼的缺点不放,一次次举起了屠刀……疯狂地消灭狼,恐怕,不久的不久,也将是我们人类的末日了。
在这本书的结尾,讲述了一个如噩梦般的悲惨结局:由于狼遭到了大量的捕杀,曾经美丽的额仑草原已经是一个山不再绿,水不再清,草不再肥,生灵不再丰富,鼠灾严重的地方。再度来到这里的陈阵,心里充满了无法发泄的悲痛和失望。
有一些书是你非常感兴趣,自始自终都兴致勃勃,手不释卷;有一些书是你刚开始看的时候非常感兴趣,越看越无趣,而最终放下,还有一些书是刚开始无太大兴致,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但后来竟看的如痴如醉,《狼图腾》就是这样一本书。
姜戎的这本书独辟蹊径,从另一个角度向我们展示了蒙古草原的生存环境。以前,我从未考虑过这样的问题,总以为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那是多好的一件事。作者让我们看到了事物的另一方面。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我们现在的教育。上学前,我们的孩子是各式各样的:圆形的、方形的、三角形的。可是经过学校的教育,最后都变成无棱角的,一个形状了。他们很乖,很懂事,不会反抗。真的就如同作者笔下那些乖宝宝似的小绵羊。慢慢地在中国所崇尚的儒家,大儒文化的熏陶下,与世无争,中庸之道,一味退避,一点点气概都没有,在现实中陶醉,就像行尸走肉般,完全没有了自我的精神。那狼来了怎么办,给它吃掉左腿后再将右腿伸过去吗,所以,一个曾是中国附庸的日本才能侵略中国吧。这样的成长起来的未来的栋梁如何能担当国家的大任呢?还有我们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宝塔型的家庭结构把小皇帝、小公主“惯、宠、溺”成温室动物,作为班主任老师我时常受到家长这样的电话:老师,家居住较远,能不能不安排我们孩子早晨值日?孩子听课不专心,可不可以往前调一调座位?可怜天下父母心,却不知如此温室的花儿,怎能耐得住风吹雨打?
思想决定出路,奴性的教育思想是教育不出强者。我们的教育思想需要强硬,需要狼性些。我们不愿意看到书中描绘的:狼在羊群中吃羊,其他羊都是默默地吃自己的草,或者无声地注视着这些;我们希望看到百舸争流、海燕翱翔大海,更希望看到风雨后彩虹。
意念的虔诚
推开腾格里的大门
走进草原――那块最后的净土
娴静的处女湖
守候着圣洁高贵的天使
轻轻滑翔
在你的呵护下
绝代风华的芍药
那一年她们
向你告别挥手
美丽的处女湖
――腾格里最后的泪滴
但,滋润不了眼前的黄沙万里
幽深的狼窟
孕育着千年勇猛不屈的斗士
艰难成长
在你的眷顾下
四只懵懂的小狼
这一天他们
幼眼瞢然
向你求助泪流
神秘的狼窟
――腾格里心中最后的藏洞
但,装不下几世的百步穿杨
碧波万丈
化作草原儿女的苦泪流下
沙场千里
讲述着狼军团的英勇厮杀
草原上的牧民之所以崇拜狼图腾,大概就是因为狼的桀骜不驯、有勇有谋、团结一致吧。他们敬重狼,但是不怕狼,有时为了生存也会杀狼。狼为草原除了许多灾害,所以牧民们爱护它。这种几千年维持下来的.人与狼之间的关系,正是草原上所有生物都必须遵守的自然规律。在这种关系之下,草原才不会变成荒漠,才会可持续发展。
对于一个民族,其民族精神中包含狼性与羊性两个方面,只有当狼性与羊性比例适当时才能又好又快地发展。《狼图腾》故事性强,哲理深刻,为我们呈现了蒙古族甚至整个华夏民族的精神图腾,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优秀的小说。
自由
狼都是自由的腾格里的孩子,它们骨子里有一种对于自由的不懈的追求。被陈阵饲养,或者说囚禁的小狼,虽然许多天性都被这种圈养的方式磨灭了,但是他的野性在群狼跑来寻找他的时候被悠长的蒙古狼嚎唤醒了。被人们猎杀、逼上绝路的狼,宁愿跳崖,宁愿被石堆活埋,也不愿落到人类手中。在人类的残酷追杀下,蒙古狼为争取更大的自由与生存的空间,以自杀式攻击围剿马群,把已经死亡的马群折腾得不成样子,以血腥的屠宰场和极大的愤怒给人们极大的震撼。
团队
狼大多是以集体生存的,一个家族中的头狼与大狼担当着重要的位置——捕食者与保卫者。在狼群遭到袭击时,头狼与大狼总是将容易逃生的路让给母狼、小狼和老狼,而自己把猎人引开,运用智慧与猎人周旋。除此之外,蒙古狼是一个大的团体,狼群捕食后不会把食物全部吃光,而是吃一半留一半,有些浪费。陈阵曾问过蒙古阿爸,阿爸解释道,这些都是为草原上流落的老狼、病狼、残狼留的食物。狼可比老虎花豹顾家,老虎打了食就自己独享了,狼可不是。你看吧,今晚上头狼一声嚎,和这群狼沾亲带故的就都来捡黄羊了,明早上保准没剩下的。狼想着别的狼,别的狼也想着它,狼群才抱团。狼可比人顾家,可比人团结。成吉思汗那会儿,学狼学的最到家,各个部落抱成团,要不咋能打下多半个世界?
平衡
美丽富饶的额仑草原是在老一辈牧民和几百只蒙古狼与狡猾的食草动物之间的斗争中一点一点省下来的,可是在兵团到了,帮牧民除了“狼害”、“鼠害”、“兔害”后草原却一点一点衰竭了。很多人会对此感到疑惑,但实际上,正是“狼害”对羊群等数量的控制,才使得草场可以可持续发展,当“狼害”等被完全除掉,人们的贪心使得草原上的羊群越来越多,成为“羊害”——这比“狼害”还要恐怖,狼群最多杀掉一个500只的羊群,羊群吃草过多则使整个草场沙漠化,几千只的羊都面临着饿死的危险。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狼群对羊的杀戮反而保证了羊群的食物充足,保证了羊群可以大部分存活,而非大批死亡。
敬畏
蒙古人对天,对狼都有一种敬畏,一种神圣的敬畏。他们遵循着腾格里给草原定下的规矩,不敢逾越;他们从不主动捕杀狼群,试图与狼群和平共处。狼对天也有深刻的敬畏,盛大的猎食活动后,狼以跑出的的圆圈以示对腾格里的感谢。而后来进入额仑草原的汉人们破“四旧”,对老一辈牧民的告诫不以为然,一味地围歼狼群,一味地增加羊群的数量,一味地增重草原的负担,破坏草原的生态环境,腾格里便给他们惩罚,草原上蚊灾、旱灾不断,牧民一点点陷入困境,这边是不敬畏腾格里后果。
狼性与人性
狼拥有一种至死不屈的精神,是流淌在血液里的倔强,是战斗中的勇敢与坚强。而人的天性却是像羊一样的懦弱,失去了野性,满满的奴性。当年成吉思汗狼一般的军队,以几万骑兵敲开富饶的农耕中原,以不可阻挡的气势与勇猛的狼兵吓坏了羊一般懦弱愚蠢的中原人。农耕社会的人们,远远比不上在草原与狼智斗,向狼学习的蒙古人。
书里讲的是陈阵和几个知青到了大草原上,和当地的老牧民一起生活时,经历了许许多多和草原狼之间的故事。几个年轻人刚开始看到牧民与狼的博弈,他们很好奇,然后慢慢地理解了牧民对狼的感情,并被同化,也对草原狼产生了尊敬和崇拜之情。随着故事里时间线的发展,草原上来了不懂草原的农耕干部,他们只晓得狼会吃牧羊,不懂得大草原的自然法则,他们不听老牧民的劝告,将狼群赶尽杀绝,他们把牧场迁到了草原上少有的“处女地”。表面上看牛羊有了好牧场,却不知道这已经破坏了草原上真正的平衡和宁静,狼群不见了踪影,大量的兔子和牛羊开始破坏草原。就这样,没过几年额仑大草原就毁在了这些不懂草原的干部手里了……
这本书深深地震撼了我:我敬佩蒙古族人的性格,他们豪迈奔放,敢作敢当,他们像狼群一样团结合作,为了团队的胜利,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我惊叹于狼群的力量和智慧,它们的作战方法令人难以置信,总是料事如神,战前会做好准备,打得人们措手不及。作为人类,我们要尊重大自然的规律,保护大自然,为了贪欲、为了眼前的利益去破坏自然平衡,最终只会换来沉重的代价。
读了《狼图腾》这本书后,我觉得草原狼是草原上的神,正可谓狮可牵,熊可牵,虎可牵,蒙古草原狼不可牵。蒙古草原狼是一种懂得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大集体,所以我们应该学习草原狼这种团结友爱的精神。正是因为草原狼是一种倔强的动物,人们是不能驯服它的,所以陈阵才会把小狼养死。如果是我,我会在大自然中认真观察狼,了解它的习性,而不会去养它。
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习草原狼这种团强合作的精神。正如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它却比花岗岩还坚韧。但是我们也不能像草原狼那样倔强,我们对大自然只能顺其自然,而不能强求,否则也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灾难。
是的,草原狼的这种团结的精神,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我们众所周知的,两弹之父钱学森先生发明两弹一星,但两弹一星工程绝不是靠钱学森先生一个人的力量所能成功的,而是一个团队团结协作的成果。正所谓一人难唱一台戏,这正是这个道理。
草原狼是一个团结在一起的强大的团体,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班级也是这样一个团结的强大的集体。我们坚信,团结力量大。
《狼图腾》这本书是一位朋友借给我的。当我一开始读的时候就被它那精彩的语句吸引住了。
《狼图腾》这本书可以称得上是一本奇书。它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描写草原狼的书。如今,狼在我们心目中早已变成谩骂与诅咒的对象,毫无崇拜可言。但在这本书中,狼可敬可畏,更多的是狼的优秀品质。从中,我也学到了狼优越的团队性与扶老携幼的品质。煌煌五十万言,显示出了作者的勇敢与智慧,还有充分的阅历。我也读出了草原狼的深沉与豪放,狼妈妈们急切的寻子愿望。其中生动的语句让我欢乐,让我忧愁,也让我悲伤。
这本书让我的心灵升华,也让我积累了许多好词好句。
【狼图腾读后感5000字】推荐阅读:
狼图腾读后感字以上12-15
狼图腾读后感50字作文10-05
狼图腾读后感1000字初中11-27
暑假读物高中生《狼图腾》读后感800字11-21
狼图腾读后感狼性11-02
狼图腾读后感初一09-25
小说《狼图腾》经典读后感12-03
读《狼图腾》几点读后感07-19
狼图腾的观后感01-12
狼图腾有感作文600字左右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