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的作文(精选15篇)
1、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认识马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感情。
2、通过“马的世界”的探讨,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了解有关的文化知识,提高人文素养。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认识马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感情。
2、通过“马的世界”的探讨,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了解有关的文化知识,提高人文素养。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及筛选信息的能力。
4、通过活动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提前一周布置,要求全体学生根据兴趣特点,按分成三个大组,若干小组,选出组长,提供各项专题活动的设计建议。广泛收集各种资料,在信息技术教师的帮助下,制作“马的世界”学习网页。
学生:预习《马的世界》,要求每位同学查找个以上以“马”为偏旁的字,二十个含“马”字的成语,了解它们的意思,会造句。根据书上的要求及老师的专题活动建议,个人收集资料,小组开展活动,资源共享。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法国作家布封说过:“人类所能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又剽悍的动物——马。”。马同人类同生死,共荣辱,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成为我们忠实的朋友。今天,让我们说马话马,走进马的世界,与马共舞。让我们走进第一站——了解汉语汉字中的马。
二、第一章:研究“汉语汉字中的马”
1、教师打开网页,进入“汉语汉字中的马•探究任务“一栏。
2、学生明确任务
全班分成两个小组:
A组任务:
①、列出十个以上以“马”为偏旁的字。(写在纸上)
②、想一想,这些字与“马”有什么关系?写出与“马”有关的义项,了解这些字与“马”的关系。
如:骁(xiāo)——好马
B组任务:
①、至少列举十个含“马”字的成语。
②、找出其中的褒义词(用不同颜色的字写出)。
③、明确这些词语的含义,思考它们表现了“马”的什么特点?(可口述)如:汗马功劳:汗马,将士骑马作战,马累得出汗。汗马功劳原指战功,现也指对事业的贡献。——这个成语能体现“马”的忠诚、勤劳。
3、学生分组活动,把研究的结果写在纸上或制作成powerpoint电子演示文
稿。
4、各组交流汇报
5、教师小结
6、成语、俗语接力赛
全班学生进入“马的世界•学习资源”,一分钟时间快记成语。比赛分两组进行,各组按座位顺序依次说出关于“马”的成语、俗语,不能重复,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说的成语、俗语最多。
二、讲述“历史传说中的马”
1、过渡:在我国古代涌现过许多与马有关的历史人物,流传着许多与马有关的历史故事,大家知道哪些与马有关的历史传说呢?
2、学生自由发言
3、师:这些故事中,有着重写马,体现马的精神,形象的,也有着重写人叙事的,告诉人们一件事情或讲述一个道理。下面,同学们打开“历史传说中的马•学习资源”部分,找出着重写马,能体现马的精神、品质的故事。
4、学生筛选资料,小声讨论。
5、全班交流,明确。
6、指导说故事
师:看了上面的故事,你认为马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
(对人忠诚、勤劳、善良的动物)
师:带着这种感情,咱们练习讲故事,打开“历史传说中的马学习指导”。
7、学生练习讲故事。
8、指名讲故事
9、小结:
这次综合性学习要求我们改写一个与马有关的故事。我们在改写的时候,也要注意以上两点,这样才能把作文写好。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汉语汉字中的马,了解到在古代,马与人们建立了亲密的关系。我们还欣赏了一些关于马的历史故事。这节课,让我们进入文学天地,走进艺术殿堂,欣赏一下艺术作品和文学作品中马的形象。
二、欣赏徐悲鸿的《八骏图》,进行学法指导。
1、让我们先来欣赏一幅徐悲鸿的《八骏图》。请大家描述一下画面,说说看到这幅图,你联想或想象到什么?
2、学生小声讨论,交流
3、指名说
4、教师总结,我们欣赏一幅艺术作品也可以用以上的方法去欣赏、品味。
二、全班同学确定专题,网上探究
1、全班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分组,确定探究任务。
艺术小组同学的探究任务:
在“艺术作品中的马学习资源”网页中浏览、欣赏各种与马有关的绘画、雕刻、摄影作品,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幅作品,制成电子作品。说出它的名称、作者,描述一下它的样子(画面)。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它表现了马什么特征、精神?它让你联想到什么?
文学小组同学的探究任务:
在“文学作品中的马学习资源”网页中浏览、欣赏有关马的文章,找出一篇能体现马的精神品质(风貌)的诗文,制成电子作品,读一读,并对它进行简单的评析。
2、学生进入“学习指导”,在“学习指导”中对学生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建议,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任务。
如:研究“文学作品中的马”小组学习指导
对古代诗文的赏析:
①朗读,然后把它翻译成现代文。概括一下这首诗(文)写什么?表现了马的什么精神风貌(或特点)?
②作者为什么要写马,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对现代诗文的赏析:
①朗读,思考首诗(文)写什么?表现了马的什么精神风貌(或特点)?作者借马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②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
3、学生分组活动,网上阅读,合作探究,制作电子演示文稿。
4、小组汇报,学生互相评价。
四、听二胡曲《赛马》,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要求:说话时最好用上关于马的成语,表达你对马的喜爱之情。
五、围绕话题,谈谈看法。
话题:我想对马说„„
六、小结:
今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对“马”进行了文化研究。地球是我们人类和动物共有的家园,动物是我们人类的生存伙伴,我们应该善待动物,关爱动物,成为动物真诚的朋友。
七、作业——与马共舞(任选一题)
1、所收集到的与“马”有关的资料中选一则,改写成一个小故事,要求叙事完整,描写生动,不少于500字。
2006年,内蒙古GDP已达4800亿元,增长速度高达18%,继续着经济快马的奇迹。有关专家认为,内蒙古正在“百米冲刺”。
那么,连续几年的“百米冲刺”,动力来自何处?
“金三角”的火车头地位
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市,被誉为拉动内蒙古”经济发展的火车头”。2006年,三市GDP达2700亿元,占全区56.25%,对内蒙古经济增长的贡献达60%以上,而三市的面积和人口分别仅占全区的20%和25.4%。
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市位于内蒙古中部的土默川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上,三市毗邻,互为犄角,相互间距离不超过200公里,北枕大青山,东依蛮汉山,黄河过境而出,煤炭、稀土、铁矿等资源富集。
“十五”末的2005年,三市GDP总量达到2051亿元以上,经济增长速度平均达到23.4%,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1.8%。有人说:一定程度上,闻名全国的“内蒙古速度”,说白了就是金三角的速度。
与“金三角”中的呼和浩特和包头比,鄂尔多斯是一个年轻的城市,是伊克昭盟撤盟设市的产物。但年轻不等于无足轻重,可以忽视。2006年,鄂尔多斯GDP总量已超过800亿元,人均GDP已达6645美元,与上年比,增加了2045美元,增幅达44.5%。
鄂尔多斯西、北,东三面黄河环绕,与包头、呼和浩特隔河相望,被人们称为西蒙“金三角”的金顶。鄂尔多斯汉语意思为“很多的宫殿”,境内有成吉思汗陵。很多人是通过羊绒衫而熟悉鄂尔多斯的,但真正让鄂尔多斯一飞冲天的,却是遍布于地下的煤。
鄂尔多斯有煤海之称。据鄂尔多斯国土资源局的公开数据表明,鄂尔多斯8.7万平方公里土地,70%以上已被勘探出有煤。已探明储量的准格尔、东胜和卓子山三大煤田的储量总共是1496亿吨,煤田总面积为10100万平方公里,仅占全部鄂尔多斯含煤面积的16.6%。从2003年开始,鄂尔多斯已经连续4年蝉联全国地级市煤炭产量的第一位。2006年,鄂尔多斯市煤炭产量为1 61亿吨,约占内蒙古自治区总产量的2/3,全国总产量的8%。
鄂尔多斯是从煤起步的,但却拒绝走单纯卖资源的道路。曾经有一位经济学家给他们算过一笔账原煤坑口价1吨60多元,而3吨煤加工成1吨汽油价格是3800元:1千瓦时电上网电价是O.26元,其中煤耗只占O.003元;1立方米天然气的井口价0.66元,加工成甲醇1吨市场价是2000多元。天然碱原料吨价是1000多元,加工成精细化工产品后附加值可以增加10多倍。这个运算公式点醒了鄂尔多斯人,于是,他们给自己确立了一个新定位——能源重化工基地,并制定了“大煤田、大煤电、大化工、大循环”的长远发展战略。
在鄂尔多斯落户的企业都知道,有几条“高压线”是不能碰的:煤炭企业不能没有下游产品即煤化工:煤炭资源不能直接挖出来卖或开电厂;环保不能出问题。
近年来,中国对能源的饥渴需求,促使内蒙古这样一个拥有煤炭以及电力的省份抓住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截至2006年年末,内蒙古煤炭产能超过3亿吨,电力装机容量近3000万千瓦,分别居全国第二和第七位。经济学家谢国忠表示:只要煤炭价格能保持稳定,内蒙古经济的繁荣就能够持续下去。
毋庸置疑,资源优势是书写内蒙古奇迹的重要因素。但是,对内蒙古来说,这还不是惟一的解释。
一个成就名牌的地方
2006年,随着“伊泰”和“远兴”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之后,内蒙古已有中国驰名商标15个,位居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和西部省区之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著名作家张抗抗说“我是内蒙古产品的忠实消费者一一喝的是蒙牛牛奶,穿的是鄂尔多斯羊绒衫,吃的是草原兴发绿鸟鸡。我是通过内蒙古产品真正了解内蒙古的。”
对普通百姓来说,又何尝不是通过日常生活用品与内蒙大草原发生着或多或少的联系的?我女儿小时候背《敕勒川》时,常常会不由自主地给“风吹草低见牛羊”续上伊利的广告词:“大草原,乳飘香”。
上世纪80年代,内蒙古的看家产业是绒、毛、肉等畜产品,而能打出自治区的也是以绒、毛、纺织为主的轻工产品,最著名的就是羊绒制品了。
内蒙古拥有丰富的号称“软黄金”的优质山羊绒资源,但长期以来却只是卖原料。1980年,内蒙古人在没有相关产业政策的情况下,首次以补偿贸易形式引进日本成套纺织技术和设备,建立了第一个外向型企业伊盟羊绒衫厂(鄂尔多斯集团前身)。
1982年,内蒙古第二毛纺织厂以补偿贸易的方式引进4800锭代表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毛纺织染色设备和先进技术,全面完成了技术改造,产品也开始外销。后来又成功嫁接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合资企业——青松制衣有限公司,组建了仕奇集团。仕奇西服是内蒙古第一个以广告形式向外宣传的服装品牌。当时任该公司董事长的李惠来说:那时候,最担心被追究盲目引进外资的错误。
呼和浩特地处北纬39.58度至41.36度,是世界公认的奶牛最佳养殖带。早在1000多年前,这儿就是重要的奶制品生产地和集散地,牛奶,奶油、奶酪、奶茶和奶酒等奶制品,都是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食品。但乳业大规模的商业化,深入国人之心,则应从伊利算起。
2006年前三个季度,伊利主营业务收入已达124.81亿元。不但建立了呼包、京津唐、东北为主的三大奶源基地,还在全国500多个城市建立了销售网点,并在北京、天津和上海建立了分公司。在《福布斯》评出的2006年度“全球最受尊敬企业”中,伊利成功进入100强。
内蒙古乳业的另一巨头则是蒙牛集团。从1999年成立起,蒙牛销售额便由0.37亿元迅速增加到2006年的162.46亿元。在同类企业中的排名由1116位上升到第二位。目前,蒙牛在全国15个省市建立20多个生产基地,产品覆盖全国,并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蒙古、东南亚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同时,蒙牛还投入上亿元科研资金,建成了中国第一个乳业生物技术平台,推出极品纯牛奶。伊利、蒙牛两大乳业巨头的飞速发展,使呼和浩特成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每周都有8趟草原牛奶专列开往全国各地。自2003年9月至今,已向华东、华南市场运送草原鲜奶100多万吨。
内蒙古15个驰名商标中,13个都是农牧业产业化产品品牌。伊利、蒙牛成为全国乳品行业的老大,伊盛、科尔沁牛业、塞飞亚等成为牛羊肉产业和禽类加
工转化的知名企业。15个农牧业产业化品牌撑起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的半壁江山。
内蒙古在“十一五”时期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目标中确定,到2010年,内蒙古农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要实现销售收入2000亿元,主导产业原料基地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牧户占全区农牧户总数的比例达到60%,培养5到6个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农牧民人均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中获得纯收入2000元,占同期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46%。
可持续发展的新选择
“把种出来的饲草、玉米给羊吃,就如同把这些东西进行了深加工。1斤4毛钱的玉米、豆子,吃到羊的肚里,收到的可能就是8毛钱的羊肉。过去种地多,可收入不行,如今把有限的耕地种成羊的‘口粮’,1亩地能收到过去单纯种地4倍的效益……”这是达拉特旗展旦召苏木养殖户高楞给记者算的一笔账。
在内蒙古,“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要改成“风吹草低见舍饲”了。
内蒙古1.1亿头(只)的牲畜总规模,早已突破草原的承载量。目前约有70%以上的牲畜是在农区饲养,牧区已不是畜牧业的主产区。
每到春季,内蒙古就对一定面积的草场放春假,这一政策从2000年开始实行。2006年,内蒙古实行休牧、禁牧、轮牧(简称“三牧”)的草场面积已有6.4亿亩,占草原面积的70%,其中,休牧面积为4亿亩,禁牧面积为2.18亿亩,还有部分草场实行轮牧。距离北京最近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安排休牧面积2.46亿亩,居内蒙古各盟市之首。
随着“三牧”措施及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自治区西部地区禁牧区草场植被覆盖度由禁牧前的10%提高到现在的15%;牧草平均株高由禁牧前的20厘米增高到25厘米;产草量由禁牧前的每亩20公斤提高到25公斤。
内蒙古寻求可持续发展路径的另一个变化,就是要彻底摆脱贱卖资源的境遇。现在,内蒙古生产的3亿吨煤,大部分是作为初级产品出售的。早在5年前,内蒙古就规定,煤炭、电力项目的就地加工率不低于50%,但这一目标始终难以实现。
进入“十一五”后,内蒙古继续推动产业的升级,甚至不惜调低了发展速度。更可贵的是,将单位GDP的能耗指标下调25%(与“十五”期末比),比全国的20%还要低5个百分点。自治区主席杨晶说,内蒙古的重型经济结构,其消耗能源较高,需要提升产业层次、降低能耗。
同时,可再生能源,比如风能,太阳能在内蒙古能源建设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截至2006年底,内蒙古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超过50万千瓦,同比增长近1.5倍,约占全国总量的1/55。在内蒙古克什克腾草原、辉腾锡勒草原、达尔罕草原等地,一批规划装机容量百万千瓦级的风力发电基地正在加快建设。到2010年,全区风力发电装机总规模将超过500万千瓦。
内蒙古呼包鄂“金三角”地区也根据自己现有的优势,谋求变化。农畜产品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推广和能源工业进一步转化成为呼和浩特市工业经济的象征性主导力量。同时,乳业、电子信息、电力、医药发酵、冶金化工、机电装备六大主导产业集群也正在成长中。
在包头,冶金工业,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和机械装备制造业成为工业经济的主导力量。目前,包头的三大主导产业占工业的比重已经达到了87.7%。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钢铁、铝业、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已使包钢、包铝,一机、北方重工等骨干企业的技术达到国内或国际一流水平,并且正在形成强劲的竞争力。
今年2月份,内蒙古生产的第一辆乘用汽车在鄂尔多斯顺利下线,其重大意义在于,鄂尔多斯终于迈出了不再依靠能源生存的第一步。
大家一定在猜想:这么大的马,怎麽能当做宠物呢?哈哈!就让我来告诉大家吧!科学家们用一种名叫“改良药”的药剂把马的颜色,大小给改变了。使得高大的马一下子变得像狗一样小,让颜色难看的它一下子变得漂亮美丽。怎么样?神奇吧?那就继续听我讲下去。
这种宠物马十分漂亮,他们的毛有的是黄色的,有的是粉色的,有的是蓝色的……宠物马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尖尖的小耳朵竖立在头上,尾巴甩来甩去,有力极了!
宠物马饲养清理起来一点都不麻烦。喂宠物马吃饭时只需把“小马食品”给它吃就行了,而且每天只用喂一次。给它洗澡时,用清水洗就可以洗的很干净。在闲暇之时,你可以让你的宠物吗陪伴你,和你一起玩耍,让你天天开心。
我们住的房间正对印度门,旁边是一望无边的印度洋,天空中不时飞过一群群乌鸦,远处是著名的大象岛。我们很想去大象岛玩,可惜下着大雨,风浪太大,去岛上的船已经停了。
于是爸爸带我们去坐马车。高大的白色骏马拉着一辆华丽的马车,马车晃悠悠地行驶在马路上,迎面吹来凉爽的海风,那感觉真爽!奇怪的是,这些拉车的马眼睛都被蒙了起来,只听赶车人的鞭子指挥。原来,如果不蒙上眼睛,它们就会疯狂追赶路边行驶的汽车!
晚上,爸爸又带我们品尝了别具一格的土耳其菜,我们吃得津津有味,特别是开胃小点心,让我到现在想起来还流口水呢!
难道还有谁在质疑,马儿是世界上最高贵的动物之一吗?我们有完美的身材、炯烔有神的眼睛、敏锐的耳朵都是许多人类心中的最爱。然而现在仍还有一些人用很残暴的方式强迫马干活,比如说:用鞭子使劲打我们,让白马变成红马,棕马变成花马,还给我们的腿上涂上什么过敏药膏,过一会腿就会像火烤的.一样。说到这,我为我的兄弟姐妹感到万分心痛,我不禁要说:“使用这种方法让马儿为人类工作,我们马绝对不会心甘情愿地帮助人类,可我们不会记恨主人。
咱们马,也是很讲人情的。你看,在抗日战争时期,只要是我们的主人死了,我们也会尽全力把他们弄到背上,然后把他带回营地,给他送最后的一程。
滑稽的场景也是非常容易出现的,比如说:当自己肚子饿了,突然看见主人那里有一片面包,就会偷偷地叨走食物然后飞快跑开,然而这时主人将不停的追我,直到累为止。还有时,由于主人常不来看我,所以当主人叫我时我故意当没听见,除非他来给我吃红萝卜,呵。以上决不能告诉我的主人啊。
我此时正陪同西蒙去清华外语系,他将要在那里朗诵他的诗歌。我想如果他确切地知道等待他的是一群多么热爱英语诗歌的中国学生,他一定会非常激动的。西蒙或许是第一位从太平洋彼岸到中国来朗诵诗歌的原住民诗人。当我向他提到此事时,他略带迟疑地说有可能他是第二名,或许与他同时代的原住民诗人西尔科(Leslie Marmon Silko)在八十年代中期就随美国作家代表团来过了。我只知道那次金斯堡、斯奈德、沃克等来过,不知是否西尔科也在其中。就算是吧,这也无妨,我敢说西蒙肯定是二十一世纪第一位到中国访问的美国原住民诗人。
西蒙不喜欢人用印第安人称呼他和他的文化,认为印第安一词只是欧洲人的一场错误。他也不喜欢用“土著”来称呼他的同胞,他认为原住民(indigenous)最合适。西蒙十分谦逊和蔼,一身原住民打扮,他属于美国原住民中住在美国西南地区的阿科马一族(Acoma)。看到他古铜色的脸就会让人想起美国大峡谷以南那乱石嶙峋、沟壑纵横的山土的颜色。西蒙出生于一九四一年,在保留地长大,会说阿科马语,当过兵,上过大学,担任过部落的副职,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上高中起就开始诗歌创作,年轻的他好读斯奈德和金斯堡的诗歌,后来在六十年代结识二人,成为忘年诗友。在上世纪六十到七十年代美国原住民文艺复兴运动中,西蒙赢得了盛名,于一九九三年获得原住民作家社团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从地理位置上看,西蒙属于美国西部诗人群体。的确,他成名以后除了应邀去东部几所大学朗诵外,几乎全在西部的几所大学任教,目前他所任教的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就该是最靠东海岸的学校了。所以,像其他西部诗人一样,西蒙擅长讲故事。他的诗歌像汩汩流下的山泉,在过去的三十几年中不尽地叙说着他的人民和有几百万年历史的土地的故事。讲故事,会讲故事,对他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爱好,一种技巧,一种潜伏在民族记忆中先后相传的自然天赋,而是个人和整个民族生存之所赖。当失去土地的部落老人在绝望中沉默,面对无路可走又无可奈何的民族大劫,仍渴望着生存下去,那力量来自于何处?
所以,你讲故事,
讲你的人民出生和成长的故事,
讲你的孩子出生和成长的故事,
讲他们的人生奋斗,
愿你讲述那样的历史,
诚心祷告,心怀谦卑,
鼓起勇气,一切就会这样延续下去。
那是唯一的出路。
那是唯一的出路。
(《政府说他们决不是来掠夺》)
这应该是隐藏在西蒙内心深处最原始的欲望。西蒙热爱土地,最热爱他熟悉的位于新墨西哥州的那片养育了他的红土地。凡食于土者,必唯土是依,他们对土地的感情和眷恋是不曾有过土地的人难以想象的。可以说西蒙的诗歌大部分都是写土地的。他用文字,用诗歌,用故事把土地的经历和他民族的经历联系起来,创造了一个个充满回忆的梦,并带着它走遍了世界。
西蒙的世界是记忆的世界,从他的朗诵中可以隐约听出文字、诗歌只是那个世界传来的依稀回声。他的世界中最感人最重要的一章是那些铭刻在失去的土地上的记忆,他的诗歌就像他们民族的创世神话所讲的一样,给了这些记忆以神奇的生命力。那声音仿佛是拂过峡谷的风,一遍又一遍地述说着土地的故事:“那是一八八二年,那年他们来了,他们说要丈量我们的土地。他们说是要让我们知道我们拥有多少地。真的,我们中有的人不相信我们的担心会是他们的目的,我们不希望他们呆在这儿。但他们派人来看我们的村庄和土地,丈量了我们的土地,不久,他们把丈量的结果告诉我们,说我们现在可以放心了,因为土地已经在政府文件中记录在案。”这是一段在部落里永远口耳相传的故事,它像以往部落里辉煌的业绩一样已经被记录在民族的集体潜意识之中,成为部落活生生的历史。西蒙在这一段部落历史之下,用诗歌记录下了土地的经历,记录了她被迫承载铁路、电线、天然气输气管以及高速公路、电话线和电缆线等不堪重负的喘息。土地在一天又一天地缩小,将如何向部落长老们解释?
家中的老人们不明白究竟。
很难给他们说得清楚。
他们口上的问题脸上的疑难
永远不可能回答。
你告诉他们,“政府需要路权。
它就会得到路权。”
他们问,“什么是路权?”
你回答,“政府要从你的土地上穿过去。
政府要你的土地。”
他们问,“是不是美国人要我的土地?”
你回答,“对,我的老大爷。”
他们说,“我已经给过他们土地了。”
你回答,“对,老大妈,您说的不错。
不过,他们还要些,来加宽他们的高速公路。”
他们一遍又一遍地问,“这路权
美国人要的,是不是说
他们要我们全部的土地?”
(《政府说他们决不是来掠夺》)
失去了土地意味着要改变千百年来习惯的生活方式。记得一个颇有声望的老师告诉他那个来自乡下的学生,说现代生活重要的不是土地而是金钱,现代文化是金钱的文化而不是土地的文化,毕业后应去挣钱而不是回归到他来自的那块土地,把数年的寒窗苦读白掷在创造没有前途的土地文化之中。我想他或许是对的,他为他的学生点出了现代社会正在经历的大变。作为阿科马人,西蒙可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土地文化与金钱文化之间力量悬殊的较量,他用诗歌记录了这场难以调和的冲突以及在冲突中人的命运,可以说他在用诗歌创造土地的文化。他的诗歌提醒我们,当发现连家中最不可缺的玉米衣物都需要钱才能得到时,那些祖辈与土地共生长而又失去了土地的部落经历了何种迷茫和恐慌:
他们要离开了
星期天从格兰茨市的集中地出发。
好像总是,总是这样的不可变更。
再见,再见,爸爸!爸爸,
一定要回来。别走。
爸爸。但他们要离开了。
去温斯娄,
福莱格斯塔夫,
塞里曼,
巴士窦。
我们要买每天的食物,
必需衣服,家,屋子和
窗户。在美国的包围中,
我们现在需要钱了。
?犹他州。
加利福尼亚州。
爱德荷州。
俄勒冈州。
孩子们要哭了。
妇女们要愤怒了。
她们非常愤怒。
默默地,我们走了。
我们不想离家,但是
我们走了。
(《最终答案:工作,离家》)
初读西蒙的这类诗歌,我恍然觉得他在表达着我们太平洋此岸的最近的一些社会关怀: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向和生存条件。或许我们能在打工仔诗歌中找到许多共同的声音:背井离乡的孤独感和滔滔掀起的乡愁。但是,西蒙的声音是独一无二的,他对土地的深情眷恋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现代世界那许多割断我们与土地的自然联系的诸种力量。
没人管你们了。”可您是否知道,这给我们带来了多少的不习惯呀!平日里,您的教育与管束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不可缺少的了,尽管有的同学有时会表现出不耐烦,不过现在我们太盼望您快点儿回来了。想起您,仿佛就能听到教室里您那荡气回肠的声音。幸运的是,在马老师离开班级的日子,班级秩序很好,同学们都很乖。
语文学习上,教实验班的袁老师给我们代课,虽然起初有些不适应,但在现在已经没问题了。虽只是我们的“代理班主任”,朱老师对我们班的管理却十分认真。已经过去一个星期了,虽然没说,但同学们心里却十分思念马老师。据说他还有大半个月才会回来,但我们总会联想马老师回来后的样子,一定瘦了,或许头上又多了白发。没有马老师的日子,我们的生活空虚了;没有马老师的日子,我们的心灵少了依靠。没有马老师的日子,一切都变了,教室中少了他那宏亮的声音,办公室里少了他那挺直的背影,这真让人不习惯。马老师,在这下面的大半个月中,我们一定会好好监督自己的学习,保证您在与不在我们都在刻苦用功。
马想象着有一天能飞上天去,能遇到祖先们所谓的伯乐,能像那些马明星们坐上游轮,到达地球的另一端。它就一直想象着,根本没有把自己归到现实的现在。
最终得忧郁症而死!告诫着人们,不要像马一样,只活在自己的想象中不能自拔。要想得到,就得坐上去。
你看那只高大威武的马!你可别小看它,它可是大名鼎鼎的九十九世纪的马呢!
它有两米高,三点五米长,一身棕色的毛油光发亮。它不但高大,而且非常强壮,全身长满了肌肉,腿粗粗的,脖子又粗又长,连内脏都长满了肌肉,壮得刀枪不入。最令人惊撼的是,它居然长了一对翅膀,这是一对可以伸缩自如的翅膀,有了它,马还可以飞呢!
和现在的马不一样的是,九十九世纪的马不吃草了,因为吃草不环保,所以它们吃的是垃圾和害虫。你瞧,它正在垃圾堆中狼吞虎咽,吃得津津有味呢!一会儿,一堆垃圾一扫而光了。它的消化功能无与伦比,即使再多的垃圾,它也可以吃完,还不用担心它像以前的马一样随地大小便,因为它可以将所吃下的.东西转化为营养和能量,它还可以预测哪一天将会缺少能量,提前储存呢!
以前的马很胆小,一遇到很大的声音就会感到恐惧甚至逃跑,但是九十九世纪的马就截然不同,它们就算遇到原子弹也不会逃跑,因为它的皮像盔甲一样非常坚硬,什么武器也别想攻击到它的一根毫毛。
它最神奇的地方还不是这些,而是它的“看家本领”——惊人的速度。
你看,它正在追赶世界第一**分子拉登呢!拉登正开着苏30号飞机拼命逃跑,“嗖”的一声就不见了踪影,哈哈,你别以为拉登又会像以前一样顺利地逃跑,瞧,马张开翅膀,像神州六号一样,“唰”的一声,停在拉登的前面,挡住了他的去路,只见从它的翅膀射出两枚网弹,网弹散开后变成一个巨大的网子,拉登只好乖乖地跪地求饶了。
2014年是马年,这次,我就带大家来追溯一下马的进化史,看看现代马的祖先是什么样的。
原蹄兽
出现于5 500万年前
6 500万年前,地球结束了恐龙统治的时代,体型相对较小的哺乳动物在那以后的几百万年时间里逐渐繁盛。此时,马的祖先原蹄兽出现了。原蹄兽的体长约1.5米,头部和尾巴都很长,四肢短而笨重,行走缓慢,常在森林或热带平原上活动,以树叶为食。
始祖马
出现于5 000万年前
后来,地球上的火山频繁爆发,致使地球变得很热,在这种环境下,稍大型的原蹄兽灭绝了,一些体型较小的原蹄兽存活了下来,进化为始祖马。始祖马的身体只有狐狸那么大,体长约0.6米,高约0.3米,尾巴较短,四肢细长,靠脚趾行走。它们主要生活在森林里,为了在森林中隐藏自己和迷惑捕食者,始祖马身上布满了类似梅花鹿身上的斑点。
渐新马
在始祖马出现后,大约过了1 000万年,北美洲出现了大量由始祖马进化来的渐新马。与始祖马相比,渐新马变大了些,它们体长约1.2米,身高约0.6米,它们的脚部中趾逐渐发达,主要以中趾站立。渐新马仍生活在森林里,以树叶为食。
上新马
500万年前,一部分草原古马进化为上新马。上新马是最早的单趾马,它们的趾端已经变成了硬蹄,和现代的马很像。上新马的牙齿进化得更加完善,趋向于现代马的牙齿,吃起草来速度更快。现代马就是由部分上新马演化而来的。
草原古马
2 000万年前,地球的气候逐渐变得干燥,草原面积不断扩大,此时,出现了草原古马,它们有现代的小马那样大,背脊由弧形变为硬直。草原古马是进入草原生活的“开路先锋”,它们不再吃树叶而改为吃干草。由于草原很开阔,草原古马需要长距离地觅食、寻找水源,以及躲避猛兽侵袭,所以,它们的奔跑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四肢比例变得更像现代马。
家马(也称真马)
距今400万年前,现代马出现了,这些马一直在野外自由自在地生活着。它们的悠闲生活结束于4 000多年前。那时,中亚的牧民学会了驯养马,马成了帮助人们运输的家马。后来,整个欧亚大陆的人们都学会了驯马,野马越来越少。15世纪后期,家马才被欧洲人带到美洲和大洋洲。
马的形体,织着雄壮、神秘又同时清朗的生命之极美。而且,他的出现是有背景做衬的。
每想起任何一匹马,一匹飞跃的马,那份激越的狂喜,是没有另一种情怀可以取代的。
并不执着于拥有一匹摸得着的骏马,那样就也只有一匹了,这个不够。有了真马,落了实相,不自由,反而怅然若失。
其实,马也好,荒原也好,雨季的少年、梦里的落花、母亲的背影、万水千山的长路,都是好的,没有一样不合自然,没有一样不能接受,虚实之间,庄周蝴蝶。
常常,不想再握笔了,很多次,真正不想再写了。可是,生命跟人恶作剧,它骗着人化进故事里去活,它用种种的情节引诱着人热烈的投入,人,先被故事捉进去了,然后,那个守梦田的稻草人,就上当又上当的讲了又讲。
那个稻草人,不是唐吉诃德,他却偏偏爱骑马。
这种打扮的梦幻骑士,看见他那副样子上路,谁都要笑死的。
很想大大方方的送给世界上每一个人一匹马,当然,是养在心里、梦里、幻想里的那种马。
我有许多匹好马,是一个高原牧场的主人。
至于自己,那匹只属于我的爱马,一生都在的。
常常,骑着它,在无人的海边奔驰,马的毛色,即使在无星无月的夜里,也能发出一种沉潜又凝炼的闪光,是一匹神驹。
那是一匹强壮的雄马,一身枣红色的毛,两只像树叶一样的耳朵,又黑又有神的大眼睛。奇怪的是它的眼睛和鼻子离得很远,而鼻子和嘴巴却又挨得很近。两只眼睛相隔较远,中间居然还有一条白线把它们分隔开来。它的头部有一绺红棕色的毛长长的、整整齐齐的弯下来,摸起来很舒服。尾巴也长满了长长的毛,看起来高大和帅气!别看它的蹄子细,却很有力,若是人不小心被它踢到的话,那可是“伤不起”的呢!
我骑上这匹马,瞬间感觉我仿佛统领了天兵天将,在指挥着千军万马,有一种大将军的豪情万丈和威风气概!好神气呀!
这匹马的食量也不小,那次牧民伯伯刚给它喂了一满背篓的草,就见它张开大嘴、鼻子喷着气三下五除二的就吃完了,刚吃完就开始叫,我跑去问牧民伯伯,为什么马儿刚吃完就叫唤呢,是不是生病了?伯伯告诉我,那不是生病了,是又饿了。哈哈,是不是饭量很大呀!
原来这是英国的铁路标准,而美国的铁路原先是由英国人建的。
那么,为什么英国人用这个标准呢?
原来,英国的铁路是由建电车的人所设计的,而这个正是电车轨道所用的标准。
电车的铁轨标准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原来,最先建造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而他们是沿用马车的轮宽标准。
那么,马车为什么要用这个固定的轮距标准呢?
因为如果那时候的马车用任何其它轮距的话,马车的轮子很快会在英国的老路上撞坏的。为 什么?因为这些路上的辙迹宽度是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
这些辙迹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答案是古罗马人所定的。因为欧洲包括英国的长途老路都是由罗马人为他的军队所铺的,四 英尺又八点五英寸正是罗马战车的宽度。如果任何人用不同的轮宽在这些路上行驶的话,他 的轮子的寿命都不会长。
我们再问,罗马人为什么以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作为战车的轮距呢?
原因很简单,这是两匹拉战车的马的屁股的宽度。
先放下马的屁股。当你在电视上看到航天飞机屹立在发射台的雄姿时,请留意看看,在它的 燃料箱两旁有两个火箭推进器,这些推进器是由一家名为THIOKOL的公司设在尤他州的工厂 所提供的。如果可能的话,这家公司的工程师希望把这些推进器造得胖一点,这样容量就可 以大一些。但是他们不可以。为什么?
因为这些推进器造好后要用火车从工厂运到发射点,路上要经过一些隧道,而这些隧道的宽 度不过只比火车轨道宽了一点。
然而我们不要忘记,火车轨道的宽度是由马的屁股的宽度所设定的。
这是一本概括了大部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书,密密麻麻的字体,厚实的书册,无时无刻不让人感受到法律的严谨和公正。读着这本书,一股神圣感油然而生。这本书没有描述任何故事情节,却总能让人感受到这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一个个深刻的教训。
不由得又想到了前几天。我坐在家里,暗想:“好不容易来到的一个假期。不出去走走怎么对得起这大好光阴?”抱着这样的想法,我走出了家门,向商场走去。
走在街上,身旁是车水马龙,来来往往的人群占满了整个街道,小小的路口一时间拥挤不堪。望着前方一动不动的汽车和那些如同鱼儿一般的小型车辆,我摇了摇头,决定绕道而行,于是,我一边不停的说着“抱歉”,一边从那些缝隙中挤出去。
好不容易挤到了宽敞的马路上,我喘着气:“怎么过一个街比上战场还辛苦?”抱着一肚子疑惑,我漫步在人行道上,不知不觉走到了十字路口。红灯正在面前闪耀,“还有70多秒啊……”,我无奈的站在那里,身旁的自行车,电瓶车和摩托陆续从后方来到了我身旁,很快便有了小小的规模。“突突突……”一辆摩托先行发动,向前飞速驰去,周围的车辆也纷纷紧随其后,冲过了斑马线。“嗯?时间过得这么快?”我望向红绿灯,可时间还有50多秒!我望着远处快消失的车辆,叹了一口气。片刻前还声势浩荡的“等红灯大队”现在竟魔术般地变成我一个人,仿佛刚刚的车辆都只是幻觉一般。
乖乖地等红灯过去。脚刚刚迈出,一声刺耳的车笛声从后方响起,转头一看,一辆轿车正飞速冲来。我急忙向后倒退,下一瞬间,那银白色的车门便从我身前不到5厘米的距离闪过,后面的车辆也纷纷效仿,我只得等这“车队”过去,叫他们车队也不错,除了要求整齐且不断开的车队外,我真想不到还有什么使他们如此争先恐后。
好不容易等它们过去了,我一抬头,绿灯不知何时已变为了红灯,又是七十多秒的等待!
“算了算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过就是一分钟而已,不用那么计较。”我自我安慰着,但心头却依然点起了一团无名火。
被这一打扰,原本的大好心情被折腾得一点都不剩下,胡乱的四处走一圈,然后心烦意乱回到了家。坐在椅子上,仔细回想一下先前的经历,感受到的竟不再是愤怒,而是一种悲叹,或者说是一种怜悯。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式过马路”成为一个笑话,而不再是一种警示?当初是以一种调侃的口气说出的,但没有人知道,说出这句话的人是以怎样的心情说出的,也许是无所谓?还是无比沉重的?
我想是后者,不会有人看着自己的国法被人无视却还能无动于衷,埋藏在我们血脉中的那股民族荣誉感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消散,相反,它会愈加强烈!
爸爸关心地问他:考得怎么样?
小明顿了顿,故作神密地说:分数……是六加一十四……
妈妈吃惊地望着他:你说什么?……分数是多少?
小明头也不回地说:六加一十四!
爸爸顿时瞪大了眼睛,一言不发脸发黑;妈妈气得发脾气;奶奶也气得拍桌子;唯有在一旁吸烟的爷爷笑眯眯。
小明这才不慌不忙地说:还是爷爷了解我!————六加一十四分是附加题。
妈妈赶紧问他:到底是咋回事?
小明起身立正后,庄重地向全家人鞠个躬,一字一句地说:我宣布,本人的考试成绩门门都是九十六分再加四,还有六加一十四, 总分是多少,你们压着指头细算去!
蓦然间……
爸爸的脸色由阴转晴————乐呵呵;妈妈笑弯了腰,笑流了泪;
奶奶也因乐而笑得挫了气!
[关键词]汉唐美术 马 造型 差异
作为中国璀璨文明的封建主义时期鼎盛繁荣之最,汉代与唐代历来并称汉唐雄风。就美术方面而言,除“雄风”而外,两代造型图像样式的差异变化,论者以断代角度区别其形式特征者多,以文化心理角度论其所以然者少。本文试图借汉唐艺术中马造型的几例个案对比,浅指其文化内涵意义的不同之处。
马的造型在汉代各美术门类中非常普遍,现存最具代表性的精华当属甘肃武威出土的《马踏飞燕》及陕西茂陵霍去病墓的《马踏匈奴》、《跃马》,另外山东武梁祠画像石中的马亦是平面精品。从材质方面来说,华夏青铜铸造史至汉帝国建立时期已发展逾千年,其技术的精湛体现,仅需回味一下秦始皇帝陵墓陪葬坑出土的《铜车马》,便知对汉代人,以写实手法,使用青铜铸造出形象逼真、造型精美的马匹绝非难事。借助成熟的技术,汉人努力推动者历史进步的车轮。《马踏飞燕》没有满足于还原真实的马,它是一匹动态的马,它凌空飞扬的前进体态将马的自然躯体特征及其概念实质——飞速表达得淋漓尽致。这匹马右后蹄下的飞鸟不是艺术纯粹主义者眼中的画蛇添足,除去基座的功能,它表达了汉代对千里马的理想要求“及乌”,意即追上飞鸟。实际上《马踏飞燕》被认为是汉代选马的模板“相马法式”之一。抛去实用性,仅从艺术风格特征上,本件作品已经超越了逼真再现的模式追求,进而展现“飞腾”这一马之神韵。使马运动起来以体现飞扬和奔腾的形态是汉代艺术的标准图式,中国美术史论学者定格汉代艺术特征为“浪漫主义”。作为对比,唐代三彩马中未闻凌空飞越的造型体态。选取唐三彩马与汉青铜马相比有两个因素,其一,现存未见已有确证的唐青铜马,何以如此,尚待考古解释论证。其二,这两者从技术难度及尺寸大小方面非常接近,且均为雕塑工艺。唐三彩马造型大多彪悍健壮,四足挺立。其动态马匹造型或一前蹄抬起,或低首舔闻,也多为休息状态。唐马造型回归自然现实主义,以贴近生活化为主导思想,其与汉人艺术精神追求之大有不同,自是有目共睹。
体积硕大的陵墓雕刻汉唐均有。花岗岩沉重坚固,利于矗立在陵墓边上显示威严,但不利于雕刻精微的造型细节。这一点汉代霍去病墓的《马踏匈奴》和《跃马》及唐代诸陵雕刻均无法避免,《马踏匈奴》是四足站立的姿态,尽管蹄下概念说明性地踩着翻仰的匈奴,它仍然脱离出了汉代马造型普遍运动的范式,幸而它的伙伴《跃马》展现着汉人在可能条件下,不遗余力尝试浪漫主义的追求。必须承认,即使在现代社会,让重达数吨的花岗岩马匹凌空飞腾也是无法达到的,《跃马》显然囿于这个技术条件,所以保留了马腹下大部分未加工石材做基座。但它仍然前蹄跃起,明确地实施着飞腾这一汉代马造型的基本理念。与这两匹石雕马相比,唐乾陵的《翼马》体现着唐马标准的站立范式,唐人显然希望它也能体现快马如飞的概念,但运动的马不是唐人的追求,所以通过添加翅膀来进行飞腾的说明。
山东武梁祠画像石是汉石刻艺术的成熟代表,其马的形象体现了汉代马造型的标准范式,或昂首阔步,或扬蹄飞驰,即使站立的马匹也同样处于蓄势待发的运动姿态。从造型概念和艺术精神上看,这些马匹基本是平面化的《马踏飞燕》,传达出汉人活力四射,跃马扬鞭以征四海的精神面貌。唐代同类石刻现存较少,唐代采用壁画来装饰布置墓室,且在为数不多的阴刻石中,未见马的形象。有鉴于此,从平面化及技术相近的角度出发,只能掇取唐代墓室壁画中的马匹造型来与汉代相比较。乾陵陪葬区章怀太子墓中的壁画中有《马球图》,其中所绘马匹能够代表唐代运动马匹之造型范式。唐代运动马匹均四蹄腾空,两前蹄并列前扬,两后蹄并列后踢。参看《昭陵六骏》中奔驰的马匹青骓、什伐赤、白蹄乌,无一逃出此等造型模本。但这种相对朴素的运动表现显而易见不能传达出更强的腾飞感,比之汉马,更觉踏实本分,强力彪悍,减去张扬奋进。唐人没有像汉人那样表现奔腾的马,尽管汉人在这方面做得更好。出现这种现象可以肯定不是由于唐代艺术家有反传统的需求,按照贡布里希的图像学原则,功能性满足是图像模式变化的第一需求。即唐代人不并不想表达汉人对马的飞腾和张扬概念,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汉唐图像模式之差别显而易见,遵从马列主义美学内容与形式统一原则,外在图像形式必然表达内涵概念,汉人及唐代人所需表达精神内涵之不同,昭然已现。汉人进取激昂,跃马纵横,唐人稳重强悍,不怒自威。从疆域及属国面积来看,唐极盛时期版图大于汉极盛时期。但从其美术图像所传达的精神信息来看,汉人倾向于外在的扩张奋进,开疆拓土。唐人则乐于内得安稳静逸,歌舞升平。如此汉唐之“雄”,可见不同。出现这种现象考虑具有以下几点原因:其一、汉代中心区域汉族构成帝国人口的绝对多数,血脉相对单一,汉与胡各方面有比较明显的区别,故而有志服四方、勒石铭功、武镇蛮夷的深层民族心理。以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之武功彰显为极耀之荣。反之唐代是中华各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族人民交错而居,又经魏晋南北朝战乱迁徙,北方各少数民族(鲜卑、契丹、羌等)已基本融入中原地区汉姓血脉之中,甚至据陈寅恪考证唐之帝氏李也出自鲜卑。李唐时期汉族中心文化区域民族心理上已不再有强烈的排外情绪。四海一家,征伐驱逐蛮夷之意日浅。其二,汉代西北方匈奴自冒顿单于起日益强大,与汉同时崛起,边患忧重。西域诸小国反复归属,对于河西走廊向外通商,构成极大危害。直至武帝倾国力征边,才在汉帝国建立近百年时彻底击溃匈奴,是以尊崇武威,进取扩张深入人心。唐代西北方无强大威胁,仅有突厥和回纥短期为患,吐蕃也兴起于唐的衰落割据期,而且由于上文所提及民族融合,对外关系相对稳定,加之其和平年代,国力丰饶,四方之国,唯我独尊。是以武功之彰,不及汉代。对比于汉代卫青、霍去病及飞将军李广,唐代几无声震四海之名将。仅郭子仪功成于挽救唐室,属于安国勤王,自无向外扩张之雄心壮志。故而汉以武帝,唐以太宗(谥文皇帝)称著历史,足见民族文化心理上,汉之尚武唐之崇文已经深入人心。就美术方面而言,便可以从马的造型就反映出这种区别。其三,从文化方面来讲,虽然儒家思想从汉武帝时期确立为中华正统,作为统治阶级建立社会秩序的纲常伦理一直延续。然而汉代前期道教思想盛行,甚至因窦太后倾心黄老之言,武帝也不得不在窦太后过世之后,才确立儒学为官学。道之无为、超凡脱俗,以俊逸为美,其后发展至魏晋更是以为极盛风范。在汉代美术图像中可见其影响,汉马的造型,迅驰洒脱,张扬若临风飘逸,不能不说这种观念已深入骨髓。唐时佛教极盛,内敛静谧,宽容有度是其行为准则,故而唐马的造型,安足本分,雍容华贵,没有凌轹外张的气息。其四,汉唐图像造型所反映出的民族文化心理或美学态度,应当视其自帝国建立至繁荣鼎盛期为主要根本。汉唐文化之所尊崇,都是极盛荣耀期的模本,从大的概括性特征来看,即使帝国衰落期的美术作品,也仍然遵循着各自代表性的造型模式和美术样本。这就是为什么东汉山东武梁祠画像石中的马匹如同平面化了甘肃武威的马踏飞燕的原因。
综上所述,汉唐马的造型呈现着大相迥异的视觉面貌,其文化美学中沉积着各自时代的深层文化心理。汉代的飞扬俊逸来自汉帝国武威四方的征服者心理及部分道教文化影响,唐代的雍容华贵、安然自足来自于唯我独尊的大国心态及部分佛教宽容思想影响。汉唐虽然都以其“雄”称著历史,但是其中内涵具有实质的不同。
【马的作文】推荐阅读:
马的自述优秀作文10-17
环保机器马的作文300字09-30
关于马的古诗06-21
关于马的俗语10-04
马的优秀教学设计10-06
初中语文《马的世界》教案12-11
马的歇后语及句子07-02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11-10
马的古诗词名句摘抄11-12
有关马的成语故事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