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创新小论文

2024-09-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物理实验创新小论文(精选11篇)

物理实验创新小论文 篇1

物理小实验是指穿插在物理课中,或者习题中一些内容简单、操作简便的实验。

很多老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这部分内容,本文就物理课堂中的小实验,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物理课堂;小实验;教学

《新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小实验也是物理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物理小实验,可以给物理课堂教学带来极大的好处。

这些实验内容简单、材料易得、操作容易,在教学中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安排。

物理实验创新小论文 篇2

本文将介绍几个在教学中简易可行的创新小实验, 并谈谈对小实验设计的思考。

一、几个创新小实验

【创新小实验1】:吹乒乓球引入惯性概念。

在“牛顿第一定律”的课堂教学中, 可用“吹乒乓球的实验”引入新课, 如图1所示。首先请一位娇小的女生吹悬挂着的乒乓球, 球很容易被吹动;然后让一位高大的男生吹看似完全一样的乒乓球 (此时的球已被教师偷偷换成一个内部装满小钢珠的乒乓球) , 结果是该男同学用最大的力气也不能将球吹动。奇怪的实验现象出乎所有学生的意料, 这样, 学生的好奇心被有效地激发了。

【创新小实验2】:用象棋子演示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在“研究平抛运动规律”的教学中, 可用象棋子演示平抛运动的分解。在超市购买象棋, 象棋子最好是木制的, 且表面涂有清漆, 这样的象棋子比较光滑。教师将两个象棋子对齐, 左手指轻轻捏着, 使棋子的截面处于竖直状态, 如图2所示。然后教师的右手指将其中一个棋子水平弹出, 另一个棋子做自由落体运动。通过听两个棋子同时落地的声音, 来研究和验证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这样的实验, 器材易取, 操作方便, 现象明显, 学生在课外自己也可以做。

【创新小实验3】:用纸和铁夹演示惯性大小的决定因素。

在“决定惯性大小的决定因素”教学时, 可用铁夹和纸做单手撕纸的实验。取一张废弃的答题卡 (也可以是A4纸) , 教师事先将其一端撕开五分之四左右, 但不要撕断, 如图3甲所示。先让学生用手拿着较大的A部分, 尝试中用力将较小的B部分甩断;再用手拿着较小的B部分, 尝试用力将较大的A部分甩断, 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比较来得出结论。然后教师用一个铁夹夹在较小的B部分, 如图3乙所示, 再让学生用手拿着较大的A部分, 将较小的B部分甩断, 通过感受将纸甩断的难易程度, 来体会惯性的大小由质量决定的结论。

【创新小实验4】:用怪坡实验演示能量守恒。

在《追寻守恒量》一课的教学中, 可通过“怪坡实验”引发“视觉冲突”。准备的器材有两块橡皮 (高度差约0.4cm) 、两根玻璃棒 (长约30cm) 、一个玻璃球 (直径约2.2cm) 。通过控制玻璃棒分开的角度———在高度较大的橡皮端将玻璃棒分开的距离大一些, 另一端的玻璃棒分开的距离小一些, 使玻璃球能够从静止开始沿玻璃棒从低处向高处运动, 如图4所示。实验结束后, 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出怪坡现象的本质原因:看似向上运动, 但小球的重心实际是下降的, 重力势能向动能转化, 从而追寻出机械能这个守恒量。

二、对创新小实验设计的思考

1. 取材要容易

在设计创新小实验时, 可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废物利用、拼装组合, 废弃的纸张、易拉罐、矿泉水瓶、乒乓球以及各种孩童玩具等都可以作为实验的器材。比如在设计气体膨胀做功的演示实验时, 选用一个无色透明大可乐瓶、一个与瓶口相配的橡皮塞、一个从废旧的自行车内胎上取下的气门芯, 在橡皮塞上钻一孔并将气门芯插入瓶塞中。演示时, 在瓶内滴几滴酒精, 用橡皮塞塞住瓶口使它不漏气, 但塞子不要塞得过紧, 用铁架台将瓶子固定, 用打气筒从气门芯向瓶内打气, 当气压足够大时, 塞子从瓶口冲出, 瓶内充满白雾。这个现象就说明气体膨胀对外做功, 使瓶内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瓶内部分酒精蒸气和水蒸气液化成雾状。

2. 操作要简单

创新小实验的设计宜简不宜繁。过于复杂的实验装置不易凸显事物的本质, 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演示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时, 就可以用激光笔代替原来的氦氖激光器做实验。还可以用激光笔的激光对准圆珠笔头的小口, 射到教室后面的墙壁上做光的衍射实验, 学生也可以拿白纸在中途挡住激光, 就近观察光的衍射现象等。用激光笔做微小形变的实验, 效果也非常好。用夹子夹住激光笔, 桌上置两个平面镜, 调整角度使光线经两次反射后照于天花板。当用力压桌面时, 桌子发生微小形变, 由于平面镜的光杠杆作用, 对形变进行了两次放大, 而天花板对光线而言则是一个斜面, 所以又进行了一次放大, 实验现象十分明显。这样的做法并不仅仅是为了节约开支, 由于器材为学生所熟悉, 学生更感兴趣, 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开发学生智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3. 现象要直观

所设计的创新小实验现象要直观, 可见度要高。直观、形象、可见度高的实验可以起到“千言万语说不清, 一看实验就分明”的作用。如在做表面张力的演示实验时, 一般都是这样做的:“取一段金属丝做成环状, 把棉线的两端系在环的两点上, 然后把环浸入肥皂水里, 再拿出来, 环上就布满了肥皂水的薄膜, 此时薄膜上的棉线是松弛的。用热针刺破棉线左侧的薄膜, 右侧薄膜就会收缩, 使棉线向右弯成弧形;刺破棉线右侧的薄膜, 左侧的薄膜就会收缩, 使棉线向左弯成弧形。”在做这个实验时, 可以在棉线上穿上一小段空圆珠笔芯, 当用热针刺破一侧液膜后, 另一侧液膜就会拉着空圆珠笔芯迅速滚动起来。这样的创新设计就可以使实验的现象由“静”变“动”, 变得直观、形象, 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也会起到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4. 设计要科学

创新小实验的设计必须力求真实、正确, 符合科学性。实验有误差是难免的, 但不能为了避免误差而拼凑数据;实验不成功是正常的, 不能因此就用虚假的实验来替代;实验现象不明显也很正常, 不能因此就用电脑软件做出的虚拟课件来顶替。例如, 用大型示教用电流计演示LC振荡电路产生振荡电流时, 看到电流计指针来回摆动, 于是就解释说振荡回路产生了振荡电流, 这是不科学的。因为一般情况下LC回路振荡频率很高, 电流计指针根本来不及摆动。指针的摆动实际上是瞬间电流作用的结果。如果用示波器来观察振荡电流波形, 则既形象又科学。

物理实验创新小论文 篇3

1究思微型课中小实验的科学特点

物理微型课是近年来物理创新教学的一种模式,微型课是一节完整课的教学过程的浓缩,但没有学生的参与,常态课的基本环节,如导入、讲授、总结、板书、练习、作业等要素,在组织者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一般都应该具备.微型课具有“具体而微”的特点,执教者须突出教学重点、难点,须精选教学环节和精炼教学语言,方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实验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运用仪器、设备,排除次要、偶然因素的干扰,突出主要因素,使现象可反复再现的一种研究方法.实验不仅是物理研究的基础,而且还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实验能为学生创造一种基本物理环境,它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为没有学生的参与,主要由教师解说自己的教学过程因而微型课中的小实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就如画龙点睛之笔,起[JP3]着亮彩的作用.下面结合教学实例探究物理小实验的科学特点.

1.1因陋就简,取材方便

小实验需要的器材简单,基本取材于日常生活用品或废旧物品就可满足.如在讲解“与自行车有关的物理知识”时就可以找一辆自行车,让学生真正观摩自行车的各个部件并探究其中包含的物理知识.

自行车充气(图1):一定体积的气体,质量越大,压强越大.尾灯(角反射器,如图2所示)通过实物观察,让学生身临其境,切实体验生活中蕴含的物理知识,理解物理课标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深刻含义.

1.2方法简单,以小博大

简单实用是小实验的特色.它会打破学生对实验的神秘感和畏惧感,从而引发学生热爱物理实验的巨大热情.

北师大版课本上的精彩小实验.

例1在讲“光的折射”时有两个小实验(图3),把一根筷子插入水中,筷子看上去弯折了;透过压在书页上的玻璃砖看书,书上字的位置有些偏移.

通过这两个生活中常见的小实验,巧妙地引入“光的折射”这一物理现象.使学生兴趣盎然,乐于探究.

例2在讲“乐音”一节“音调”的知识点时,学生对“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没有直观印象,且理解起來很困难.教材就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小实验“拨动钢尺”轻松而又深刻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图4).

例3在讲“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知识点时,想让学生明白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也可以在液体中传播.但是声音的传播看不见,摸不着,难于理解.教材设计了两个小实验:“两位同学土电话”和“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伴随音乐表演”.现象明显,说理性强,直观明了.

1.3趣味性强,效果明显

实验是有趣的,小实验更是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如在讲“流体压强”知识点时,学生对流体压强的感知几乎为零.那么就可以做一个“吹纸片”的小实验,感知流速大压强小的道理,引发学生思考.看起来好像魔术一样的小实验,它将学生带入一个美妙的物理世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2究思创新小实验独特的科学作用

学生是实验主体,实验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整理数据的能力,而小实验的独特作用则体现在以下三点.

2.1能极大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学习物理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而蕴含着物理科学道理的小实验就是学生观察生活的切入点和重要载体.小实验来源于生活,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实验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更使学生着迷.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自己要创作小实验的冲动和热情.

学生自制物理学具,自我进行实验就成了一种自觉学习物理的必然结果.

2.2能极大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每一个大物理学家最初都是靠敏锐的发现能力找到平静生活现象中所深藏的物理奥秘.

2.3能极大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小实验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学生要学会根据实验的目的去设计实验的流程.北师大版物理教材中就有许多课外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例如学习了“密度”后,课后设计了一个实践作业:找一块包装用的硬泡沫塑料,测量它的密度,并与水的密度做比较.还有学习了“乐音”后设计一个实践活动:自己找一套水杯琴,调节杯中的水量使它们形成七声音节,然后用筷子敲击杯口来演奏乐曲.

小实验要求学生要独立设计实验,并测结果或者操作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设计能力,拓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

3究思小实验的创新特色

小实验贵在创新,只有妙趣横生,现象明显的小实验才能打动学生的心,才能引人入胜.

那么小实验的创新特色主要体现在原有改进、简单易行、直观明了、出乎意料等特色.

(1)演示“光的传播”

光在透明介质中的传播路径很难观察,在白天演示光学实验,学生无法看清光路.

可以找一个大的干燥的透明饮料瓶,用点燃的香烟向其中加注烟雾后加盖.用激光笔照射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或者在水槽中注入清水,滴入几滴牛奶,搅拌均匀,用红色激光笔照射,演示液体中的光路.

评估这两种方法都使原来不易被发现的“光路”变得清晰直观,器材简单,便于携带和反复试验.

(2)演示“光的折射”

如图5所示,用眼睛可以观察到石块,但用长竹签穿过细管却碰不到,用激光笔通过细管照射,石块可以被照亮.演示了光的折射.调整细管角度,把石块改为容器壁上的记号,再次做实验,演示“池水变浅”现象.

评估直观性强,创造性的用直线状的竹签比对沿直线传播的光路,学生易于观察和感受到光路发生了偏折的事实.

初二物理实验小论文 篇4

钢与铁都是铁磁质,但它们的矫顿力不同,钢具有较大的矫顿力,而铁的矫顽力较小。这是因为在炼钢过程中,在铁中加了碳、钨、铬等元素,炼成了碳钢、钨钢、铬钢等。碳、钨、铬等元素的加入,使钢在常温条件下,内部存在各种不均匀性,如晶体结构的不均匀、内应力的不均匀、磁性强弱的不均匀等。这些物理性质的不均匀,都使钢的矫顿力增加。而且在一定范围内不均匀程度愈大,矫顽力愈大。但这些不均匀性并不是钢在任何情形下都具有的或已达到的最好状态,为使钢的内部不均匀性达到最佳状态,必须要进行恰当的热处理或机械加工。

例如,碳钢在熔炼状态下,磁性和普通铁差不多;它从高温淬炼后,不均匀才迅速增长,才能成为永磁材料。若把钢从高温度慢慢冷却下来,或把已淬炼的钢在六、七百摄氏度熔炼一下,其内部原子有充分时间排列成一种稳定的结构,各种不均匀性减小,于是矫顽力就随之减小,它就不再成为永磁材料了。

大学物理实验小总结 篇5

可是一旦接触了实验,会发现不是那么的简单。当然有挑战就会有所收获。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真正了解大学物理实验这门课程。它是我们进入大学后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可谓受益匪浅。

物理实验这门课程,作为大学生,要知道遵守规定,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你用眼睛去认真观察,思考的同时要多动手;实验课程有它独到之处,需要你的严谨的分析问题。所以,它是培养我的严谨的态度,提高我们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个加强了基础能力。实验的同时,需要的还有我们的创新能力,这种要求是比较高的。

我们都很清楚,实验之前需要我们的认真预习,这让我们受益颇多。这却让我们有了预习的好习惯。

“实验就是为了让你动手做,去探索一些你未知的或是你尚不是深刻理解的东西。”动手能力的重要新不必多说,大学物理实验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这一平台,以提高动手能力。然而每个实验做起来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这又培养了我们坚持不懈的品质。大学物理实验让我感受的前辈伟人在开辟科学道路的艰辛。虽说我们的大学物理实验只是对前人的经典实验的重

复,但是对于一个知识尚浅、探索能力还不够的人来说,这些探索也非一件易事。大学物理实验都是一些经典的给人类带来了难以想象的便利与财富。对于这些实验,我在探索中学习、在模仿中理解、在实践中掌握。大学物理实验让我慢慢开始“摸着石头过河”。

在这一年多来的做实验当中,让我感受到那种出乎意料的无奈,而又诧异于柳暗花明的明了。总之,实验总会那么的新奇。我们期望与顺利,需要的是细致。

记得“牛顿环”的那个实验,我跟我的同桌做时十分的顺利,但最后的结果却是什么都没看到,后来经过老师的解释,才知道我们在调整镜子角度和距离时出错了,一节课的幸苦白费了,幸好最后做出来了。所以,在做实验时,每一步都要认真小心,考虑清楚后再动手,要不很可能前功尽弃了。

进而我又理解了合作的必要性。每次做实验时,我们都是两人一台仪器,互相帮助,分工合作,大大地提高了实验效率。而又提高了团队合作精神。

在物理实验课中,老师从实验原理到实验操作步骤一丝不苟的给与我们指导,努力使我们建立起一套系统、完善的思维方式。为我们以后课程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实验时,往往会遇到许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是仪器故障之类的问题。首先自己不能慌张,能自己解决的要结合书上的内容解决,实在不行的要去请教老师,不能盲目操作,造成仪

器的损坏。

我们要学习对观察到的现象和测到数据随时进行判断,以确定正在进行的实验过程是否正常合理。每次测量后应该立即将数据记录在草表内,并要注意数据的有效位数。实验结束时,要把数据给老师签字,确定无误后才行。离开实验室前,要整理好使用过的仪器,做好清洁工作。

书写实验报告是试验完成后的全面总结,用简单的形式将实验结果完整而又真实地表达出来。字迹端正,图表规范,结果正确。并及时上交。

实验课的开设,不仅使我们学到了专业知识,而且也让我们知道,要懂得团队合作。在做实验时,同桌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一起时,可以互补不足,分工合作,大大提高了效率,以至于不会手忙脚乱的,最后不知所云。

有趣的物理小实验三年级作文 篇6

星期五的下午第三节课,金老师请来了仝喆的爸爸仝老师来给我们做有趣的物理小实验,大家都抢着帮仝老师做这做那,任汝迪忙这帮仝老师接了一杯水,做备用。 金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七个大字——有趣的物理实验。仝老师指着物理这两个字说:“大家都知道物理,这是我们上初中时学习的科目。现在我给大家做第一个小实验。”于是,仝老师给我们拿出了有两个密封的玻璃容器

中间有一个联通的管子,只要摁住其中的一个圆球,那里面的红色液体就会流到另外一个球里,仝老师问同学们这是为什么?“可能是有关于热量吧!”冯哲说道,仝老师说:“对,正是这样,就是关于热量,这些知识等大家升了初中就明白这是什么原理了。好,现在我做下一个实验。” 仝老师又拿出了一个小棍子,一个用来弹的铁片,有一个铁片有绳子拴着,于是仝老师说:“现在,我要做一个实验,我把一个小铁球放在上面,我弹一下,你们猜,铁球会不会飞出去?”我们班同学大声喊道:“不会!”“好,我们就做这个实验。”于是仝老师弹了一下,但是那个铁球纹丝不动的待在原位,一动也没有动,现在大家起了疑问: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班知识面广的任汝迪说道:“这是惯性。”仝老师说:“对,任汝迪说的没错,就是惯性,这个大家上初中也会学到的。” 下一个实验是:仝老师拿出一根普通的注射管,灌了水,又喷了出去,接着,仝老师又让我们班的大力士——张梦甜来把这个针管拔出来,张梦甜怎么也拔不出来,于是仝老师又找了我们班力气最小的.张文琪来拔,张文琪竟然轻轻松松的就拔出来了

这是为什么呢?张文琪说道:“我看到你在给张梦甜拔的时候你把那个眼堵住了。而在我拔的时候,你就松开了。”仝老师说:“对,这位女同学观察的很仔细,正是气压的原理,恩,这位女同学很聪明,接下来我们做最后一个实验。”  仝老师拿来一个分解成俩半的饮料瓶,又拿来一个乒乓球,有半个瓶子里装着水,仝老师把乒乓球放入水中,水的浮力把乒乓球扶了起来,然后,仝老师问:“你们说,我把这个乒乓球,放入带嘴的半个瓶子里,装满水,乒乓球会浮起来吗?”同学们还真是聪明,说:“不会。”仝老师实验了一下,确确实实的没浮起来。

仝老师又让我们班肺活量最大的苏永涛来用那个有眼的半个瓶子放上乒乓球,让他吹,苏永涛充足了气,使劲一吹,没吹上去,真奇怪

于是有让刘再前来吹,刘再前也是使足了劲一吹,咦?又没吹上去?真奇怪

于是仝老师又把它放到下面,说:“看看在来吹,会不会掉下去?”于是,仝老师让明明上去做实验,明明一吹却掉不下去,真奇怪,仝老师说:“这些道理等你们升初中才明白,其实你们正站在远方看着海边的小浪花,这点不算什么,我们中国还没有一个人获得诺贝尔奖呢!我们班同学有没有信心获得诺贝尔奖呢?”“想!”五十二个同学异口同声。

浅议初中物理课堂中物理小实验 篇7

一、初中物理小实验的教学现状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 设置了很多物理小实验。然而在现实教学中, 很多物理教师忽视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物理小实验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 可以很好的辅助物理课堂教学。物理小实验都是穿插在教学过程中, 其内容与教材紧密联系, 与生活密切相关, 题材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内容, 而且非常容易实现。如九年级课本中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一节中的硬币“跳高”比赛实验等。实验所需的器材随手可得, 实验操作简便。如制作针孔照相机、潜望镜等。通过物理小实验的教学, 可以拉近物理学习与生活的距离, 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 可以给学生大量动手操作的机会, 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让我们的物理课堂, 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二、物理小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是求智的动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 合理运用物理小实验,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思维异常活跃, 学习欲望高涨, 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 从而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物理课堂很多原理深奥难懂, 教学不当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物理的信心。而物理小实验取材都是来自生活, 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物理小实验教学使用的时间都很短, 但所起的作用却相当的大, 学生完成实验可以产生一种满足感, 成就感, 从而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增加了学习物理的信心和感情, 从而提升物理教学的效果。如在讲“平面镜成像”这节时, 过去一直采取讲述法导入新课, 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现在我运用物理小实验“用水浇不灭的蜡烛”导课:将一块平板玻璃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 在玻璃板前放一只点燃的蜡烛, 在玻璃板后放两只与玻璃板前完全一样的蜡烛, 且使其中一只蜡烛与玻璃板前蜡烛对称, 并点燃玻璃板后的另一只蜡烛, 然后, 用水分别去浇玻璃板后两只蜡烛, 让学生看到:玻璃板后的一只蜡烛很容易被水浇灭, 而玻璃板后另一只蜡烛却不能被水所浇灭, 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三、利用物理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课标中明确提出, 在物理课程教学中要培养学习的创新能力。物理小实验都来自生活, 可能有些实验的器材无法收集, 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寻找替代品, 让学生自己动脑, 开发学生的潜能。整个实验的过程, 由学生自主完成或者合作完成, 通过实验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学了“摩擦力”后, 让学生在家里做“筷子提米”的实验;在学完了《杠杆》一章后, 让学生做“蜡烛跷跷板”;在学了“光的反射”后, 让学生制作潜望镜等等。这些物理课外小实验以其小型、灵活、生动、多样等特点, 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 对培养观察的敏锐性, 以及意志、毅力和思维的独创性, 想象的新颖性, 操作的准确性等创造能力的基本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物理小实验在教学中的实施

物理小实验的实施, 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小实验涉及到很多教学资源, 需要我们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 制定解决问题的步骤, 指导学生完成小实验的实施。开展物理小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发挥实验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实施小实验前, 要对实验的主体对象———学生进行分析研究, 根据教材的主体内容, 制定对应的教学目标。小实验的实施前, 要检查学生对小实验的准备情况, 小实验的安排情况等等。完成小实验后还要对小实验进行评价, 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通过评价发现小实验的问题, 从而进一步改进教学, 有效促进学生发展。如温度计一课小实验:首先进行观摩导入, 请同学将自制温度计演示一下, 比较实验的效果, 分析原因。然后教师引导提出提问, 调查学生对温度计的液柱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认识, 引导学生思考;再进行自制教具小实验, 利用自制温度计进行实验;最后让学生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交流、汇报;对温度计的规律进行归纳和小结;从而得出“测温物质与量程”。

总之,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小实验教学, 贴近学生生活, 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通过小实验可以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探索物理现象, 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 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只有充分发挥小实验在物理学科调节教学中的作用, 才能使物理教学变化多样, 内容丰富充实, 使学生把知识学得更加灵活主动。才能更好地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摘要: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通过物理实验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以及增强探究能力。物理小实验是指穿插在物理课中, 或者习题中一些内容简单、操作简便的实验。很多老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忽视了这部分内容, 本文就物理课堂中的小实验, 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物理课堂,小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邢耀刚.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刍议[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1

[2]刘锦湘.初中物理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 数理化学习·综合版2010.9

探究物理“小实验”的作用 篇8

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材上安排了许多小实验,小制作及小论文等活动。它们紧密配合课堂教学内容以课外作业、家庭实验等形式出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但“三小”活动在实际教学中落实的怎么样呢?专家对此做过抽样调查:6。94%的学生表示经常开展一些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活动;37。5%的学生表示很少在课外搞这些活动;43。06%的学生表示想试试,但未付出行动。究其原因39。47%的学生觉得“不知道可以做些什么,无从下手。”38。16%的学生因作业负担过重无时间;10。53%的学生认为搞那些东西无助与拿高分;11。84%的学生没兴趣。可见绝大多数学生也不是不想去做,而是得不到老师的引导和启发。

本文意在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

1开展小实验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学生在刚刚学习物理的时候,对于这门学科的兴趣是很浓的,虽然学习

时间很短,所学的知识也很少,但此时学生很想用自己学到的这些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显显身手,课本的小实验则恰好满足他们的这种求知欲。老师从第一个小实验开始就应予重视,及时布置给学生,检查完成的情况给予评定、给予鼓励。提出改进意见,使每一个学生在做第一个小实验时都能尽可能得到指导和肯定。这样,完成第一个小实验,学生自然会想到下一个小实验,并努力为做好下一个小实验在知识和材料上做准备。去认真听课,努力学习,盼望下一个实验到来,如此下去,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爱好,还将会使一部分学生在某一个领域形成独到的见解和特长。笔者在教学中就有这样的深切体会,小实验能激起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就能克服在后来对物理学习的困难。

2开展小实验活动能克服分组实验的缺陷,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深化物理知识

有人曾对学生分组实验的态度做过调查:对分组实验很有兴趣的占学生总数21。17%;没什么感觉完成任务走人的占59。72%;认为机械无聊的占16。33%;显得机械,不明其原理只知道按章操作的占2。78%。这样做实验,收获不大。再说,现阶段往往是同一个班的学生同一个时间做同一个实验,用同样的方法同样的仪器,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得出同样的结论,这样就可能导致部分学生看到人家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甚至抄别人几个数据,不留心实验观察,更谈不上思考,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而小实验从内容到方式都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

小实验学生可以在家做,也可以在学校做,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同学共同完成,或和家长一起完成,从内容上看小实验往往包括多个物理现象,涉及到的知识有的甚至超出书本。学生要了解这些知识就需要查找资料和家长、同学讨论或询问老师。例如,在学习了凸透镜之后,部分学生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理解不深,在这里笔者穿插了一个“用水点火柴”的实验。使学生较顺利地接受了凸透镜聚焦的原理。以废照明灯泡或无色透明瓶、水、火柴为实验器材。把灯泡壳内装满水放在太阳光下,透过凸透镜将聚焦的亮点直接照在火柴头上,结果火柴就会被点燃。

学生通过对以上小实验的操作,对这些小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解释,能够体会知识的深奥无穷,从而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深化物理知识。

3开展小实验活动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和发展多种能力

中学生阶段是青少年智力和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实验的开展能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能力发展的客观环境。有计划、有步骤的小实验等课外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基础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学过照明电路后,组织学生安装简单的照明电路,学生会从物理知识的应用中看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还会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学生从书本上学习了一些物理规律、原理以后,要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这些规律和原理,光凭做题是不够的,可利用课外活动让他们做些小实验,例如,学过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外力成正比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制一个测力计,测量身边一些物体的重量,也可以作为工艺品自己保存或赠送他人收藏,学过杠杆平衡条件后让学生自制杆秤,放在家中,生活中可以使用。对一些重要的物理现象,实验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实验器材进行小实验。例如,用两个大小不同的广口玻璃瓶,木块,铁丝自制一个量热器就可以测定物质的比热,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另外,小实验不受教材限制,有针对性地及时做些典型的小实验,能解答疑难,深化教学内容,使学生有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让他们能享受到成功和发展的喜悦。例如,在“变阻器”这一节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制铅笔滑动变阻器,连接电路,控制小灯泡的亮度,让学生亲自感受到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也让学生认清了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线长度来控制电路电流的强弱。

4开展小实验有利于促进思想品德的发展

小实验不仅是一项科技活动,也是一种教育活动,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教师在组织小实验的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才能,注意对学生进行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让学生养成相信科学,尊重事实的习惯。懂得运用科学方法去分析去解决问题,无疑这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将起到促进作用。

小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精) 篇9

摘要:小实验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在课堂上、课后甚至在家里开展。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物品和工具,自制各种各样简单的仪器。在亲历亲为中,学生观察操作都比较自由,容易触发其创新潜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小实验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巩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

关键词:兴趣 操作技能 创新能力

实验是我们最喜欢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法。除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之外,其实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开展得更多的还是小实验。小实验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在课堂上、课后甚至在家里开展。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物品和工具,自制各种各样简单的仪器。在亲历亲为中,学生观察操作都比较自由,容易触发其创新潜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小实验虽然显得不太正规,但并不意味着可草率行事,这里仍然包括一个积极思考、认真探索的科学思维过程。因此小实验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巩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

一、小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果离开实验,离开生活,那么学生总会有“一学就会,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深刻体会,使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学、厌学情绪。而小实验,可以让学生体会亲自动手亲自实践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第一节物理课上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矿泉水瓶从中部剪开,用上部的漏斗和乒乓球做了两个小实验。先是将漏斗倒置,将乒乓球放在里面用手托住,分别向瓶口吸气和吹气,并将手指移开,发现乒乓球均不下落。学生们对吹气时乒乓球不下落感到不可思议,从而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另外,我又将漏斗(瓶口加盖)正放过来,将乒乓球放于漏斗中,向瓶中倒水,可以看到球浮在水面并随水位上升,然后我将水倒掉,将球置于漏斗中(将瓶盖取下),再往瓶内倒满水,会看到球没有上浮,将瓶盖拧上或用手轻轻堵住瓶口,乒乓球马上上浮,学生们感到迷惑不解,学习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此时学生们已是跃跃欲试了,因为他们会觉得这么简单的仪器,就可以做这么多的小实验,认识到物理应该是来源于生活,学习物理也应该是一件既有意义又非常有趣的事情了。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也会自己亲自做许多的小实验来探究物理的奥秘了。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利用一些随手可做的小实验来进行教学。用“土电话”的游戏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体会到合作的快乐;“手影游戏”、“纸锅烧水”使学生体会到魔术的神奇;“瓶口吞蛋”、“叉鱼游戏”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让两个学生“模拟平面镜成像”使他们感悟到科学的严谨;用“拔河比赛”的游戏来使学生明白拔河比赛实际上比的是什么;我还让学生在课后用蜡笔或彩笔做“颜料的混合”实验、用密度不均匀的糖水来观察“海市蜃楼”、用放大镜会聚太阳光点燃火柴等等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科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由于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非常浓厚,所以在课后,学生进行了许多小制作,比如自制了“蜡烛跷跷板”、“潜水艇模型”、“水果电池”、“潜望镜”等。学生在实验中发现:每一个实验的成功都来之不易,每一个实验都会给自己带来新的收获,都会有新的发现,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小实验可以巩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

每个小实验都包含着相关的物理知识,小实验的实施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现和再学习过程。通过一些课上课下的小实验,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加深理解物理知识与物理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后,我让学生课下用罐头盒做小孔成像实验,绝大多数同学课后都有制作,而且收获还不小,学生不仅从实验中知道了小孔成像的原理,而且观察到了成像的性质,更让人惊喜的是,很多同学还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了像的大小与烛焰到孔的距离以及盒的大小(屏到孔的距离)关系的结论,为后面的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让学生自己触摸咽喉,体会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两手相握,体会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手在桌面上推动,体会摩擦力的存在,随按压桌面压力的变化,体会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通过“大力士捍鸡蛋”的游戏来体会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硬币“跳高”比赛、自制喷雾器等实验,体会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堵住耳朵听课,体会空气是传播声音的介质;拍掉身上的灰尘、投递书本等可以认识理解惯性;让学生用两个弹簧秤互拉,来认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从而走出鸡蛋碰石头,石头对鸡蛋的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力的认识误区;让学生课后在空气中和水中分别托一下铁块,认识到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通过吊着的苹果能否打到鼻子的小实验,理解能量的恒定律;讲大气压时,用两个吸盘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我又将吸盘吸在黑板上,让学生感受垂直向外拉(克服大气压力)和水平滑动(克服摩擦力)所用力的区别,从而认识到大气压强很大……

小实验和小制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突破学习中的难点,并消除学生对知识的模糊或错误认识,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三、小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习惯、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以及勇于探索的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对实验操作技能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观察能力是实验操作中最基本的能力。让学生观察指甲剪上有哪些杠杆?观察家里用具和交通工具在哪些地方应用了摩擦?分别用到了哪类简单机械?观察各种家用电器的铭牌来了解它们的额定功率;观察家庭电路和组成;观察灯丝粗细来比较它们电阻的大小等等。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加强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真正做到了物理与生活的很好结合。

小实验“自己会平衡的木棒”和“巧找薄板的重心”不仅复习了重心和重力方向等概念,还使学生学会了用悬挂法和支撑法(其实都是利用二力平衡)求不规则物体的重心,搞清楚“顶碗”、“走钢丝”等杂技技巧的道理。通过这些小实验增强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以及操作技能。

四、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

在课外实验中,没有现成的器材,这就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寻求性能相似的替代品,促使学生动手、动脑,这必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而且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般也只能自己单独解决,这必然会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比如学生们用老花眼镜、近视眼镜的镜片分别替代凸透镜(装水的圆形酒瓶亦可)和凹透镜;用自制橡皮筋测力计或拉力计测重力,用废旧的牙膏皮作浮

沉实验;用眼药水瓶和橡皮管做浮沉子;用自制的水气压计测量大气压……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制作并做好一些小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创新的能力。又如,利用注射器,你能做哪些实验?给你一个鸡蛋,你可以做哪些实验?再比如,给你一支削好的长铅笔,你能设计哪些物理小实验。(可探究“压强的大小与受力面积的大小的关系”;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细铁丝绕在铅笔的一端或用图钉压入铅笔的一端,制成密度计来测量液体的密度;取出铅笔,增加铁丝匝数,使铅笔悬浮以至下沉,来探究物体浮沉的条件;铅笔芯粉末可起润滑作用;可用铅笔分别观察光的折射、反射和直线传播;用笔芯做成滑动变阻器,控制灯泡的亮暗;把漆包线绕在铅笔上制成螺线管,探究电流的磁效应;将铅笔沿斜面滚下,速度很快,将其沿斜面竖起滑下,却很慢甚至不能滑下,或者手掌贴住桌面移动和隔着铅笔移动,能说明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将铅笔一端放在口中,轻轻敲笔杆几下,再用牙齿咬住笔杆轻敲笔杆几下,感受骨传导比空气传声效果好等等)在这些小实验的设计与操作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科学的成功,决定因素并不是人,是人的努力和奋斗。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现有材料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小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而且从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过程,领悟研究方法,学会科学思维,提高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科学

物理实验探究教学创新策略 篇10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目标,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特点,以探究性和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模式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实施新的学习模式,要注重学生3种能力的提高:一是自主学习能力;二是合作能力;三是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使学生的这些能力得以提高,笔者认为应从5个方面入手。明确实验教学目标,从教学方法的转变入手

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施要全面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个方面。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要转变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就是活动与探究。它要求教师在教材实验基础上,首先要进行创新设计,包括教具的改进设计、实验层次的安排、问题的设置及解决的方法等。这种设计目的是要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发挥主体作用,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例如在讲解“焦耳定律”内容时,焦耳定律演示器的演示效果很好,但原来教法是教师必须先把它的原理解释清楚,然后做两个实验:1)通过电流相同时,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大小成正比;2)导体电阻相同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现在笔者把课堂设计做了如下改进,就能更好地把学生吸引到实验中来:1)先给学生一段时间观察焦耳定律演示器,然后分组讨论,各组选代表发言,对正确组给予表扬、鼓励;2)出示2个实验目的,让学生自己针对演示器上的3块电阻丝设计出2个不同电路图;3)让学生到讲台上按正确的电路图进行演示。这样转变了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交流设计能力得到培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部分,不管学生个性差异如何,形象、主动的实验可以引起浓厚兴趣和探索欲望,使学生自己观察和动手操作。如在教学“连通器”这节课时,每个学生桌上都放了一个由软胶管连起来的2根直玻璃管,先引导他们观察其特征,指导他们概括得出连通器的概念,再让学生联想在生活和自然界中哪些东西的特征和连通器相似,从而说明为什么要研究连通器。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他们感到生活中确实需要连通器,使学生主动、积极探索以获得新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要从培养学生自信入手

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应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二是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三是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四是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把握。

一次,笔者在教学“光的直线传播”时,一位学生玩世不恭地拿出激光手电,红红的一束光在室内闪动。笔者正想制止,他却大胆地问道:“老师,这束红光是不是红外线?为什么与手电筒发出的光不一样?”由此,笔者表扬了他善于观察,并告诉学生这红光并非红外线,红外线是不可见光,这是由激光器发射出来的一束激光,同时说明了激光的特点。课后,笔者鼓励学生查阅关于激光和红外线应用的书籍。这个学生还建议笔者这种玩具激光手电作为光源进行实验,笔者采纳了他的建议,在教学“光的反射定律”时,就让每组准备了一个这样的手电,一小平面镜,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共同探究反射现象,归纳反射规律。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还使学生体验了主动参与和亲身实验的快乐。引导学生做好探究性实验,要从培养学生勤思入手

新教材增加了不少探究性实验,这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机会深入思考问题,并为解决问题提出猜想和设计方案。

例如在教学“探究浮力大小”时,笔者课前要求学生去猜想,并说明猜想的理由,同时要求小组设计出检验猜想正确与否的实验方案。通过深入思考,学生在课上积极参与,有的小组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有的猜想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有的猜想可能与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有的猜想可能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等等。同时都说明猜想的理由,制订验证的实验方案,并且小组按方案在课上进行实验。然后通过交流讨论,归纳出正确的结论。课后写出探究性的实验报告。这样既使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保证实验教学顺利开展,要从补充器材入手

实验室是学生实验操作的重要场所,除按教材要求配备仪器和器材,同时应该设法多收集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等,以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只有这样,实验室才能真正成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的地方。

总之,教师只有不断改进物理教学模式,更新教育观念,实施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才能更好地在新课程改革下实施素质教育。■

初中物理家庭小实验的实践 篇11

关键词:初中物理;家庭实验;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18-0066-02

随着新课改的施行,新课程对于中学物理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进行物理知识教学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倡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中添加了一些课后实验,要求学生在课后根据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自行设计实验,利用家中的日常生活用品进行简易、便于操作的物理小实验,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大有裨益。

一、兴趣使然的精心设计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想使学生高效地学习某一学科应当首先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学生在最初接触初中物理时会比较茫然,面对完全陌生的学科显得手足无措。所以,教师在布置家庭实验前可以先带领学生进行几个比较具有观赏性和便于操作的物理小实验。比如“倒杯不洒”这个小实验,也就是“覆杯实验”,将一个杯子装满水然后盖上一张纸片,压严使杯口边缘与纸片间没有缝隙,将杯子倒转后水并没有洒出。大多数学生都会对此现象感到惊奇并在回家后亲自进行实验以验证其真实性,通过实验学生对大气压有了初步的了解,了解到水的表面具有张力,能够将杯子内外的环境进行隔绝密封,杯内没有空气就会与外界环境产生一个气压差,这个气压差能够将杯内的水托住,若杯内存在空气的话,那么杯内外的气压是相持平的,没有了气压差,杯内的水会因重力作用而洒出。通过这种贴近现实生活的实验,学生能够意识到物理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也明白了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在物理学习上会更加倾注精力和热情。

二、科学合理地实验准备

家庭物理小实验的很多实验器材都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寻找到,但是需要学生在平时多加留意和留心,将能够使用到的物品收集起来,可以专门准备一个箱子将物品都整理在一起。在最开始的时候学生无法了解哪些物品是在实验中能够应用到的。对此教师可以在初期指导学生拟定一张物品清单,让学生进行物品收集,在收集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思考。比如哪些物品可以用来实验,可以进行什么实验,是否能够找到其他更好的东西替代等。与此同时,学生在对这些物品收集时,教师应当告诉学生遵循二次利用的原则,进行旧物改造再利用,比如用过的医用注射器可以用来验证空气的可压缩性,家中老人的旧的老花镜可以当作凸透镜,进行光的折射实验。

家庭物理小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辅助和补充,应当具有科学合理的特性,教师在最初设计物理小实验的计划时应当先对教材有全面的了解,根据教材中的具体内容对实验进行可行性的设计,让家庭小实验和课堂演示实验共同服务于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使知识间的衔接更加紧密,避免实验目的虚大于实的现象,让学生在实验中对物理有着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对实验的整体内容进行设计,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思维创新意识,之后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器材、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进行针对性指导,让学生对实验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之后从中评选出优秀方案进行推广。

三、切合生活实际的实验选题

家庭物理小实验包罗万象,教师在进行选题时要结合所学教材的具体内容进行筛选,也要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使其贴近现实生活,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操作。选题也要注重实验的可行性和难易程度,避免学生在拿到题目后无从下手,不仅不能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提供帮助,反而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对物理产生惧怕心理。因此教师在进行选题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其一是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和提炼,作为学生的家庭物理小实验;其二是新教材中增加的课后小实验,这些实验的目的就是为教材的教学内容服务;其三就是将生活中和工作中与物理相关或者涉及到物理知识的现象或内容缩编为物理小实验,在进行此种选题方式时要注意的是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所涉及的面较为广阔,选择题材时要考虑到题材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是否在初中生的物理学习范围之内,避免出现超出课标的内容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压力。除了这三种选题方法,教师可以直接将物理习题中所出现的可行的小实验作为家庭小实验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实验验证,这是以实践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习题的解题思路。

四、引导性指导和鼓励性评价

做家庭物理小实验的根本目的就是协助教师进行教材内容的教学和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进行物理学习,教师将家庭小实验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因此学生完成实验后在课堂上进行实验结果汇报时,教师要根据学生描述的具体情况做出针对性的指导,但是最好以引导性的指导为主,不直接将正确的实验步骤告知学生,而是进行循循善诱的引导。例如学生在进行“覆杯实验”时用的是废旧报纸,导致实验失败水从杯中洒出,实验失败的原因是报纸密度较低且吸水性较强,当水渗过报纸后空气进入杯内使内外气压一致,水在重力作用下便倾泻而出。教师可以问学生报纸与复印纸或卡纸有什么区别,在密度、厚度上哪个更有优势,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在课后进行对照实验,最终顺利完成实验。

在学生进行实验成果汇报时,对于实验设计精良和结果误差小的学生要给予激励和表扬,对于实验失败的学生也不能进行批评打击,要引领学生对实验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改进,可以直接在课堂上进行改进实验,当场验证实验的改进成果。这样不仅可以安抚学生对实验失败的失落情绪,还可以帮助学生重新树立学习物理的信心。

结语

家庭物理小实验是近几年才被提出的理念,利用课后的家庭小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初中物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关于家庭小实验,教师要设计出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并且贴合现实生活的实验,做好实验准备,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树立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进而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上一篇:大自然的愤怒优秀作文下一篇:国培英语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