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教育特点

2024-12-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美术教育特点(精选8篇)

幼儿园美术教育特点 篇1

性、动态性。

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类型: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结构出发;„特征出发,„

内容领域出发;„性质出发;„

组织形式出发。3.幼儿园教育活动设

计的基本原则: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渗透性原则、开

放性原则。

4.学习理论与幼儿园

教育活动设计:行为主义学习

理论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认知派学习理论与幼儿园教育

活动设计;教学理论。

5.认知派学习理论与幼儿

园教育活动设计:认知派学习

理论主要受认知心理学的影

响,主要人物有皮亚杰,布鲁

纳,奥苏贝尔,加涅

6.加涅和布里格斯认为必

须强调四个前提条件(1)必须

为个体而设计(2)设计应包括

短期和长期阶段(3)设计应实

质性的影响个体发展(4)设计

必须建立在关于人们如何学习的知识的基础上。

7.关于皮亚杰四个发展阶

段:(1)感知运动阶段——(0~2

岁)(2)前运算阶段——(2~7

岁)(3)具体运算阶段——

(7~12岁)(4)形式运算阶段

——(12~15.16)

8.皮亚杰认识的三个特点:

(1).出现顺序不变(2)每个

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图示(3)每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的延伸

和发展

9.教学概念模式可分为(1)

卡罗尔学习模式(2)任务中心

模式(3)学习者中心模式

10.卡罗尔学习模式:学习程

度=(实际使用的学习时间/学习所需要的时间)

11.卡罗尔模式的五个变量:

(1)学习机会,(2)学习者的耐心和毅力,(3)学习者的理

解力,(4)学习者的能力倾向,(5)教学质量,前两个变量决

定学生实际使用的学习时间。

后三个变量决定学习所需要的时间。

12.教育活动内容的编

排:布罗纳提出的螺旋式

编排教育活动内容的主张;加

涅提出的直线编排教育活动内

容的主张;奥苏贝尔提出的渐

进分化和综合贯通教育内容的主张。

13.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设置与编排:

(一)从兴趣入

手..兴趣即是活动的内驱力也

是出发点,兴趣是基本要素,但也不乏虚构兴趣的存在,虚

构兴趣分(1)强加的安置(2)

点缀

(二)从经验入手。一切

学习都是在学生知识背景下的学习可以理解为:用原来的知

识经验尝试去解释新知识

(三)从教材入手。教材是教师和学

生共有的材料,教材也是教师

选定教育活动内容的主要依据

之一

(四)从联系入手。(1)

纵向联系分:上位知识和下位

知识(2)横向联系属于并列

14.教师从教材入手进行教

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和设定应注

意一下两点(1)对一个活动内

容或作品素材尽量从不同的层

面进行挖掘和内容设计(2)从

幼儿的视角出发,分析教材内

容所蕴涵的核心经验,从而设

计出为幼儿所需要的活动内容

15.幼儿园环境及作

用:

(一)幼儿园环境的分

类。(1)从其存在的形式来看

分为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2)

精神环境,主要包括集体氛围,活动气氛,园风,师生关系,教师的教风和人格特征

(二)幼儿园环境的教育作用;(1)

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2)

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16.如何在实际环境创设中

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自主性?

(1)教师要激发幼儿参与环境布置活动的需要(2)教师要指导幼儿的环境布置活动(3)教师可引导幼儿欣赏环境布置 17.幼儿园教育活动环境创设的原则(1)全面性原则(2)参与性原则(3)可变性原则(4)安全性原则 18.环境创设的可变性包括两个方面含义:(1)各种设施在空间设置功能上可随教育活动的需要而变化(2)布置的环境内容并非固定不变应随活动主题,节日季节等的变化而变化 19.幼儿园精神环境创设:

(一)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1)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2)教师应尊重和关爱幼儿(3)建立新型的师友关系

(二)帮助幼儿建立有好的同伴关系;(1)教师要为同伴交往创设有利条件(2)教师要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3)教师要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三)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1)教师应经常表扬鼓励幼儿(2)教师应持肯定支持的态度(3)教师应多接纳,多欣赏 20.教育活动组织与指导的基本原则:灵活性原则、主导性原则、针对性原则。21.师幼互动关系的内涵:

(一)师幼关系的基本特征。(1)师生关系是相互平等和民主的关系(2)师友关系是相互依赖和接纳的关系

(二)师幼互动的作用。(1)有小的生生互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2)师友互动是有效教学的实施的途径(3)教师在不同情境中与幼儿之间在语言行为等方面的有效互动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个直观而形象具体的范例(4)师幼互动是来自教师与幼儿双向的相互作用和影响(5)由于师幼互动中的教师角色和幼儿角色的特殊性在良性,和谐,平等的互动中能够使幼儿产生对教师的情感依赖

(三)师幼互动的类型与基本模式。(1)根据互动参与主体的不同可以将互动 分为教师与群体幼儿之间互动,教师与小组幼儿之间互动教师与个体幼儿之间互动(2)根据互动发生成场景的不同就可以将互动分为教学活动中的互动,游戏中的互动和生活活动中的互动(3)根据互动发起者的不同,可以将互动分为教师主动发起的互动和幼儿主动发起的互动(4)根据互动发起者的不同可以将互动分为正式的互动和非正式的互动 22.有效师幼互动的支持策略:

(一)激励式互动策略(1.)情境感染(2)语言催化(3)情感分享

(二)追随式互动策略(1)环境创设(2)变换调整(3)(耐心等待(4)及时反思

(三)挑战式互动策略(1)问题质疑(2)启发思考(3)推动深化 23.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基本原则:尊重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情境性原则、个别化原则。24.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对幼儿学习的评价、对幼儿发展的评价、对教师“教”的评价。25.对教师“教”的评价:

(一)对教育活动目标的评价(统一性、整合性、针对性、操作性)(二);对教育活动内容的评价(1)适宜性,有效性(2)针对性,挑战性(3)多元性,整合性(4)自然性开放性

(三)对教育活动方法的评价(1)适宜性(2)有效性

(四)对教育活动环境材料的评价(1)相宜性,启发性(2)多样性,开发性 26.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从老师角度考虑)

(一)对幼儿学习的评价(1)幼儿对教育活动带参与度(2)幼儿的情感态度(3)幼儿的学习方式(4)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互动程度(5)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力(6)幼儿的学习习惯 27.试述探究式学习模式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意义与价值

(一)满足儿童探究的本能使其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1)为儿童提供亲身探索主动发现和创造的学习环境(2)在不断的探究活动中引导儿童拓展探究范围,学习并获取更有效 的探究方法和手段

(二)促进儿童的积极性思维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培养儿童的问题意识,主动去发现和探寻隐含在现象或事物背后的问题,引发积极的思考合作和互动(2)发现和探寻隐含在现象或事物背后的问题,引发积极的思考合作和互动另一方面能够促使儿童努力地去解决一个个伴随着不断的探究而呈现的问题

(三)促进知识的整合,培养和提高儿童学以致用的能力(1)通过调动已有的经验实现在知识整合基础上更深入的探究和学习(2)能够在获取新经验的过程中促进学以致用能力哦的培养和获得

幼儿园美术教育特点 篇2

幼儿教育心理特点教育方法幼儿是人生当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想要做好幼儿教育,就要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教育特点。

1 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

幼儿阶段是人生旅途的一个初始阶段,这个年龄的孩子有着特殊的心理状态,处于一个对于周围新鲜事务极度好奇和模仿的年龄,而这个时期的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发育也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幼儿对社会的感知和了解较少,大脑和身体的发育还没有完成。所以,对幼儿的教育不应太重视结果,而是培养他的兴趣和爱好。过于追求教育的结果不仅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反而会打击幼儿的兴趣。对幼儿教育应该以鼓励和赞赏为主,从而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合理发展。

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一个幼儿都有其自身的性格特点,和发展特点,应全面考虑这些问题,用鼓励和发现的态度对待每一名幼儿。同时应注意的是,幼儿的自身情况都不相同,发育的程度也不相同,一部分幼儿发育的较快,而一部分幼儿可能智力、能力等发育的较为缓慢。教师不能歧视发育较慢的幼儿,要注重幼儿的心理状态和自尊,多对其进行鼓励照顾,增加他的自信心和兴趣,使他们也能在各个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为他们以后的成长打下基础。

2 重视幼儿的想法和行为

幼儿虽然心理和生理年龄较小,但是他们都具有独立的人格,他们同样需要尊重和爱护。由于幼儿年龄较低,接受知识较慢,一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容易带有情绪,而这种情绪对于幼儿来说是伤害很大的,不仅影响幼儿的自信心,还会影响幼儿在日后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点,同时要注重对其心灵的呵护和关爱,像尊重一位成年人一样尊重幼儿的想法和行为。在和幼儿说话时,也要给他们发表意见和想法的权利,并耐心的倾听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要注意说话的语音和语调,不要让幼儿产生畏惧,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说话时尽量和幼儿在同一视线内,如交谈时蹲下来,或是把幼儿抱起来。总之,要让他们感受到平等和尊重。这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够对事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表达,幼儿的想法和状态初期通常是通过肢体行为来进行表达的。当幼儿无法准确的表达自己想说的意见时,教师切忌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了解其真实的意图,对其肢体动作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和解释,不能忽视幼儿,更不能置之不理。遇到事情时要对幼儿讲道理,讲清楚为什么,不应以其年龄小听不懂为由,硬性规定条例,让其遵守,这样只会增加幼儿的逆反心理,对其以后的成长发育都很不利。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较为丰富,有时可能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的举动,不要对幼儿的天性一概抹杀,要善于走进幼儿的心中,了解他的想法,对其进行鼓励和引导,对于他们的奇思妙想给予尊重和保护,让他们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3 幼儿教师要有一定的素质

3.1 要有一定的责任心和爱心

幼儿的心理年龄较小,行为不成熟,且不同的幼儿的性格特点不同,照顾幼儿会比较费心和烦心,这就需要幼儿教师有一定的责任心和爱心,能够从心底里真心喜欢幼儿,教师既要有温柔的一面,能够让幼儿感受到关爱和温暖,还要有严厉的一面,能让幼儿对其听从,能够发现幼儿的问题,耐心的解决,同时平时做事要足够细心,能够及时发现幼儿的问题并解决,幼儿由于心理年龄较小,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差,幼儿教师要有一定的责任心,当好幼儿教师这个角色,从生活上、教学上给与幼儿关注和爱护,把幼儿的健康成长看做是自己的责任,用心去教育幼儿。当幼儿有叛逆心理时和较为顽皮时,教师应细心教导,引导其改掉自身的缺点。这都需要幼儿教师有一定的责任心和爱心,真心喜欢幼儿,去教导幼儿。

3.2 进行一些必要的常识性教育

幼儿教学是为以后的教学打基础。因此,在对幼儿的教育中,要对其进行一些常识性的教育,要对周围事务有一个初步认知和了解,学习一些基本的常识,能够认识普通的生活事务,如什么是苹果、香蕉 ;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 ;什么会伤害自己。同时要对其进行礼貌等方面的教育,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尤其是细小的方面,教师的任何行为都会被幼儿当作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更要注意自己自身的小细节,为幼儿做出一个良好的榜样。

3.3 丰富幼儿的教育形式

幼儿教育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应在幼儿教育阶段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提高幼儿的兴趣,引导其对知识产生兴趣,这些对幼儿的长远发展是很有帮助的。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选用颜色鲜艳的物品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耐心地对其进行启发式提问,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引导幼儿表达,耐心倾听,锻炼其表达的能力。幼儿教育的方法应区别于成人教育。幼儿教育的教学内容不同于别的年龄的学生,幼儿主要处于一个认知阶段。因此,教学内容主要应以生活中的常识为主,内容应是五花八门、色彩缤纷的。在教学过程中,就更应丰富其形式,不能用对于成人教育的方式来教育幼儿,唱歌、舞蹈、游戏、画画等丰富多彩的形式都应运用到幼儿的教学中,这样教授的知识既形象又生动,同时使幼儿更容易从心理上接受,这也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出发,结合自身的情况,尽可能的丰富幼儿教育的形式,解放幼儿的天性,对幼儿进行全面的教育,使其全面发展。

4 多与幼儿的家长进行沟通,更好地沟通和配合,促进幼儿的成长

遵循幼儿特点开展随机教育 篇3

关键词:随机教育;必要性;方式方法

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理念的日渐更新与快速发展,随机教育以其特有的教育优势成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所广泛关注与讨论的热点教育形式之一。那么,究竟何为随机教育?幼儿园阶段展开随机教育存在哪些必要性?在幼儿日常生活中展开随机教育的方式方法又有哪些呢?现对上述三大问题展开分析与讨论。

一、随机教育的定义

所谓随机教育,是指教育工作者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机与机遇,将正确的行为处事准则以及科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等快、准、稳地灌输给受教育群体脑海之中的一种教育形式。随机教育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教育形式,其最鲜明的优势在于可以有效将原本零碎、分散的教育时间化整为零、零存零用,并最终确保良好教育效果的“零存整取”。从这一层意义展开来讲,随机教育的内涵与“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俗语遥相呼应,都讲究在快速、及时满足教育对象的需求程度的同时,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随机教育的必要性

在如今的幼儿教育实践中,随机教育这一形式越来越受到一线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高度肯定与重视。笔者认为,这与幼儿园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行为认知规律密不可分。

幼儿阶段的学生通常并不具备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这也使得他们极其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具体表现为: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不集中,很难全身心地真正投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教育教学相关活动之中。如此,幼儿园教师若是想单纯依靠课堂教学的模式对学生展开日常行为准则、科学理论知识等的教育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注定是不会收获预期良好教学效果的。

除此之外,幼儿阶段的学生很容易被自身的情绪、喜怒哀乐所支配,这也就使得他们的认知水平以及理解能力等在一定程度上呈现极不稳定的起伏特点。当他们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持有较强探究兴趣时,他们的思维呈现出极为活跃的特点,并且随之而来的学习欲望也能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同时能对相关知识内容形成深刻的认知与记忆;反之,则对教师所讲解的特定内容持有较强的抵触心理,谈不上持有强烈的学习热情,更谈不上保证自身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实现积极、主动地学习与记忆了。学习效果自然是不甚理想。

这些都决定了幼儿园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随机教育,即在幼儿阶段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有效融入特定主题的随机教育,相信,这样将在契合幼儿学生认知特点的同时,真正确保事半功倍的高效率、高质量教育教学效果,从而为幼儿身心的健康、和谐成长奠定良好、坚实的基础。

三、在幼儿日常生活中展开随机教育的方式方法

通过对自身幼儿教育实践的总结与分析,笔者认为,幼儿园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幼儿的随机式教育:

1.利用季节变化展开随机教育

季节变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人文知识,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与生动学习素材。笔者认为,幼儿教师与其选择死板、乏味向学生灌输“季节不同,致使每个季节的风光风景也大不相同”这一知识点,倒不如在不同的季节带着孩子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的怀抱中去真实感知季节变化带给他们的不同感受。相信,这一过程将是教师对幼儿展开相关科学知识的最佳契机。例如,春季,我们可以带着幼儿去野外郊游,去看看刚刚发芽的小草,刚融化了积冰的小河,带着暖意的微风;在夏季带着幼儿感受一下室外的炎热气候以及郁郁葱葱、正在急剧生长发育的高大树木;在秋季带着幼儿去郊外看看果树上的累累硕果、树木枝头上的黄色树叶还有正在准备飞到南方过冬的候鸟;在冬季带着孩子在雪后打一场热热闹闹的雪仗……这些都是幼儿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可以直接观察、了解到的。在此基础上,我们教师再趁势向他们讲解春、夏、秋、冬等四个季节变化的规律,他们自然是愿意接受,也乐意接受。如此,既保证了幼儿确切地学到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同时又大大诱发起了他们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实践表明,该形式的随机教育要远比以往单纯的说教式科学普及教育要更有趣,也更有效果。

2.利用周围环境展开随机教育

周围环境是每个幼儿赖以生存的基础,他们对其在很大程度上有着较强的探究兴趣以及观察、了解积极性。对此,幼儿园教师可以利用幼儿身边的周围环境对其有效展开随机教育,此举也可收获效果显著的教育教学效果。

对此,我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与感知体会。如,在夏季的某次班级教学活动中,天色突然暗了下来,闪电与雷声随即而至。随着天气情况的变化,幼儿们的注意力明显分散了,他们的思维活动很明显都集中到了窗外的天气变化上。面对这一情况,我没有强制要求幼儿回到学习活动中,而是顺应他们的思维变化,趁势对他们进行了一次雷、电相关知识的安全常识随机教育:下雨天最好还是不要用电器,并且要把电器的电源拔掉。因为,下雨天天气潮湿,用电器会有触电的危险;下雨天会有雷电的发生,家中正在使用的电器很有可能被室外的雷电所击坏;再有,夏季暴雨时,大家一定要记得转告家人,千万不能在室外手持含有金属成分的雨伞、羽毛球拍、铁锹等物品,因为金属制成的柱状物体很容易成为引发触电的导体,从而给我们的人身安全带来不必要的危害……如此,借助天气变化这一周围环境因素对幼儿展开了雷电等相关生活常识的普及,在向幼儿灌输安全知识的同时真正将随机教育的目标落实到了实处,取得了效果显著的教育成果。

3.利用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展开随机教育

生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会伴随着这样或那样的小插曲。幼儿教学实践也并不是像想象中的那样按部就班地进行着,也总是会因为幼儿一些不恰当的举动诱发很多突如其来的问题。对此,笔者认为,幼儿教师不可以一味地选择忽视或者刻意的遗忘,而应当将这些突然的事件作为对幼儿展开有效随机教育的一笔宝贵资源。相信,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我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如,由于年龄太小,班上的幼儿并不十分了解饭前认真洗手的重要性,吃饭前,要么略微洗洗应付了事,要么就是干脆连手也不洗就去吃饭。面对此种不讲究卫生的不良现象,我费尽心思、苦口婆心地对他们进行过几次教育也于事无补。恰好,有一次,园内有名学生在吃饭时突然因为肚子疼被送到了校医务室,医生在观察了孩子之后,得出:该幼儿不讲究卫生,在刚玩完泥巴,手并没有得到清洁的情况下就去吃饭是导致这次肚子不舒服的主要原因。在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我趁势对班上的幼儿展开了讲究卫生的安全随机教育:告诉他们饭前一定要认真、仔细地清洁双手,如果他们不能保证手的干净程度,那么他们将会像那名幼儿一样因为肚子不舒服而被送到校医务室接受治疗,严重的话还会吃药、打针。在我的这一番“威逼恐吓”之下,班上的幼儿们在饭前也都养成了积极洗手的良好习惯。困扰我多时的“洗手问题”也得以顺利解决。

总之,幼儿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作为一名具有专业幼儿教育素养的教师,我们必须认真观察、细致引导,认真发掘对幼儿生长产生重要影响的点滴教育资源,这样才能在贯彻、落实随机教育教学目标的同时,确保所教幼儿身心的良性、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小红.从小事着手 向幼儿实施随机教育[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1).

[2]刘改.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2010(24).

日本幼儿教育发展的特点 篇4

日本的幼儿教育为什么在世界上能有明显的优势,其特点是什么?本文想作一个简明的介绍。

一、举国上下重视幼儿教育

在日本,人们对幼儿教育的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留给子女最富贵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教育”已成为许多家长的座右铬,许多妇女一结婚就放弃工作,开始为将要降生的孩子作精心准备。她们纷纷进短期大学、母亲训练班等,学习如何实施幼儿家庭教育。社会上各个方面也都很重视培养下一代,许多工厂向幼儿园开放,设立专门的接待日。如面包工厂让幼儿参观生产面包的简单过程,并讲解简单的道理。日本土地最为紧张,但他们尽量给幼儿园盖平房,为的是把幼儿园的危险系数减到最小。

二战后,日本文部省就发布了<<保育纲要>>。1954年到1972年,又两次提出<<幼儿教育振兴计划>>。可见,文部省对幼儿教育的作用有着足够的认识,给予极大的重视,把它作为教育体系中重要的部分来抓。

日本国内从上到下,为何如此重视幼儿教育呢?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受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冲击。日本是一个自然资源极为贫乏的国家,它的发展靠的是科学技术。因此十分重视教育。科学技术与教育的关系在日本尤为密切。科学技术每前进一步,都对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三个特点对幼儿教育的影响是日本重视幼儿教育的重要原因。二是受早期智力开发研究成果的推动。60年代以来,大学教授伏见猛弥的英才研究所的研究促进了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此外,日本不仅在大学和研究所加强了对幼儿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研究,而且幼儿园也普遍开展科学研究。幼儿教育的科研成果也使家长和社会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早期教育的巨大作用,因而更加重视发展幼儿教育事业。

二、幼儿园发展速度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幼儿园发展速度快是日本幼儿教育的突出特点。在60年代,3-6岁幼儿入园率为26.9%,到1976年,2-6岁的幼儿的入园率达到63.5%,可以说是翻了一番多。到1981年,4-5岁的幼儿的入园率达到100%。日本幼儿园比英、美晚创办半个世纪,发展速度却超过了他们。为什么其入园率上升得如此之快呢?除了举国上下高度重视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的发展既为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也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教育内部分析,还有两个原因。其一,他们认为经过幼儿园的过渡,幼儿可顺利地从家族进入社会,较早地在集体中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变化的能力。其二,他们认识到如果不较早地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上学后,他们的学习能力便显著地不如受过幼儿园教育的儿童。

三、重视幼教师资的培养和提高

在日本,幼儿园教师誉为人生的第一个良师益友,是重要的智力启蒙者,因此,文部省十分重视幼儿园教师的培养的和提高,早在1949年就颁布了<<教育职员许可法及其实行法>>,要求知识广博,专业知识丰富,在修完大学所规定的学分,经过严格的考试后,才能取得教师录用资格。目前,日本有300所大学和短期大学设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发给委任证,证书分两级,一级证书授予普通大学毕业生(获得学士学位),二级证书授予大学里学习两年,获得62个学分者。此外,还有临时证书,它授予报考幼儿园教养员的高中毕业生中的合格者。他们只能当助理教养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并且获得规定的学分后,经鉴定合格者可获得正式证书。据1977年统计,持五级和二级证书的教养员已占96.5%持临时证书的只占3.5%。近年来,教师队伍的水平又提高了一步,四年制大学毕业生的比例逐年增长。因为文部省增设了四年制幼教师资培训课程,并充实了教育内容。

为了集人才于幼儿教育领域,日本大幅度地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对志愿任教的学生实行奖励制度。幼儿园教师受到社会各界的尊敬。其工资比一般国家的公务员高出20%左右。所以报考幼儿教育专业的人很多,有可能选手选拔到更优秀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

四、重视幼儿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日本文部省注意协调幼儿园、家庭、社会三者对儿童实施的教育。他们在提高父母的教养水平上狠下功夫,主要通过两个渠道:一是学校教育,即从中学起就为女生开设家政课程,短期大学开设家政系等。二是作为社会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要一环来培训父母,例如开办“母亲班”、“双亲班”等。学习班分两种,一种是以幼儿的父母为对象的学习班,另一种是以即将做父母的人为对象的学习班。他们学习内容大致是幼儿心理学、生理卫生、家庭教育等。文部省每年定期编印有关家庭教育的资料,发至各都、道、府、县,向年轻夫妇提供教育幼儿的信息以及传授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这类教育通过函授、巡回恳谈、电视广播等三种方式进行,国家予以经费补助。日本还重视开展家庭教育的综合性研究。除了与家庭配合外,还与社会积极配合。根据<<儿童福利法>>在全国都、道、府、县或指定的城市设立“儿童指导所”,专门指导儿童健康和教育等工作。此外,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许多儿童公园、游戏场、儿童之家、儿童馆等设施,专供儿童游戏和学习。电视、广播、书刊、报纸等都有幼儿教育的领地。

五、重视立法,实施科学管理

重视幼儿教育立法,以法律为依据,是日本幼儿教育迅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原因。日本涉及幼儿保教方面的立法很多,如<<宪法>>、<<教育基本法>>、<<学校基本法>>、<<教职员许可法及其实行法>>、<<儿童福利法>>、<<儿童福利设施最低标准法>>等。这些法规既保护了幼儿及其受教育的各种权益,又使幼儿园、保育所的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总之,日本幼儿教育是很有特点的,有许多反映幼儿教育规律的经验,但并非完美无缺。可贵的是他们自己对所存在的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并在第三次教育改革中努力改善。

幼儿园美术教育特点 篇5

幼儿教育是教养机构根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幼儿的身心特点,对入小学前的幼儿所进行的有计划的教育,又称学前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逐渐倍受关注。而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是我国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研究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面临困境的原因,从而解决问题,摆脱困境,是当今社会的一大课题。造成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农村观念认识上的问题,也有客观条件不足等原因,要解决困境,就要针对这些原因进行全面分析,从而一一下手。

一、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农村是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也逐步加强,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如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教学方式向多样化、发散性转变;教学气氛有所活跃,由“教师讲解”变为“师生讨论”;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不再拘泥于书本知识。但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也面临着整体素质偏低、教育观念落后等等困境,使得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大打折扣。而造成这些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对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认识不足

一是农村家长对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认识不足: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给新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造成了很大的阻力。目前在农村,幼儿教师的地位仍旧不高,受老观念的制约,家长对幼儿教师工作的普遍认识是带带孩子,照顾好孩子吃穿,陪孩子玩玩游戏而已,甚至有人将幼儿教师看成“高级保姆”。农村留守儿童大量存在,一些儿童往往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带领,老辈对孩子过分宠溺,这又造成了教师与家长沟通不便,至使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压力增大。

二是农村幼儿教师对教师队伍建设认识不足:在农村学校,由于环境闭塞,教学资源严重不足,教师进行培训、考察等活动很少,使得很大部分农村幼儿教师对教师队伍建设认识不足,不能把对一系列教育概念的理解灵活地运用于课堂上,教师主动参与队伍建设的意识仍不是很强;三是农村学校及教育部门对教师队伍建设认识不足,不够重视:一些农村地区和学校的领导者不是教育出身,自身缺乏教育背景,缺乏教育理论素养和知识,仅停留在“事务型”领导层面,面对新形势下对农村幼儿教师的要求缺乏研究,并不能全面了解和掌握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二)农村学校经费不足,成为影响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原因

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巨大的经费支撑,但在农村,经济落后,政府又没有专项经费进行投入,因此,幼儿园没有经费投入到教师队伍建设中去,给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带来极大的困难:

新形势下要求幼儿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而这些转变前提是要有现代化教学硬件做支撑。但在农村幼儿园,学校经费紧缺,教学设备不足,教学硬件普遍跟不上,造成教学手段滞后。在农村的一些幼儿园里,只设置了黑板、椅子、塑料玩具等教学设施,缺乏城镇幼儿园常有的滑梯、跷跷板、电子琴等娱乐设施。部分私立幼儿园甚至只是“一间房、一个教师、一块黑板”,硬件设施远远跟不上。

新形势下的幼儿教育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幼儿教育的要求,教师传统的知识也不能满足幼儿教育的需要。因此,幼儿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但农村学校地域偏远,学校经费紧张,校内硬件配置不足,学校内多没有网络设备,图书馆里有限的刊物也是长期得不到更新。农村教师往往苦于没有资料可学,没有教学方法可借鉴,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想法无法探讨,研究新问题也缺少辅助材料。这使得大多数农村幼儿教师难以充分了解幼儿教学上的新理念和新要求,同时也难以吸取其它地区的先进方法与课程的随时动态。学校教学设备的缺失,使得教师无法实施新的教学方法.即使有好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也无法在课堂上有效地组织和落实。学校经费紧缺,幼儿教师参加省、市级培训的人数很少,造成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这就影响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与专业理论知识的完善,并影响到对现代教育信息的了解和把握。

(三)农村幼儿教师师资上的不足

农村师资力量薄弱,幼儿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男女比例失衡。据调查了解,在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中,女幼儿教师占绝大比例,男教师非常匮乏,由于农村一直奉行的“男主外女主内”传统思想,“家庭主妇”的传统角色让女教师难以突破;教师学历普遍偏低。真正从正规幼儿师范毕业出来的教师比较少,多数是从小学教师“嫁接”过来的,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年龄断层现象严重,处于30至40岁之间的教师较少,多数在20—30岁这个年龄段,大多数人要忙于恋爱结婚,用于学习和钻研业务的时间较少,加上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积累的经验少,业务还不很熟悉。另外一部分是50岁以上的教师,大多是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文革”时期的高、初中毕业生,自代课教师转成民办教师,再从民办教师转成公办教师,他们中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知识功底较差,知识结构老化,教育理论知识比较匮乏[1]。另外,许多农村多年没有新进幼儿教师,教师严重缺编,只能聘请大量的代课教师来完成正常教学,这些幼儿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得到同步提高。

教师流失现象严重。近年来,城乡差距不断加大,农村地域偏僻,环境闭塞,交通不便,而城市内交通方便、信息流通快速,各方面都比农村强,因此许多教师多有往县城、中心城市调动的意向。农村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农村幼儿园往往教师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地发放,虽然2002年中央作除了农村教育“以县为主”进行管理的决定,把教师工资转由县财政发放,但对于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县财政本身就困难,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财政收入明显下降,很多地方仍靠乡政府上划财政来支撑,造成中央下达的工资性转移难以支付、难以到位。而这些地区的教师工资仍无法按时足额发放。特别是班主任津贴、午餐补贴、地区性工资补贴等,多数学校无法兑现。不少农村幼儿教师无法享受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个别贫困地区的公办教师工作了三、四年竟然只拿到300—400元的见习性质微薄报酬。以上的一系列原因,使得农村幼儿教师都争先恐后地调动一切关系想进入县城幼儿园。而县城内一些幼儿园也会出现缺少一个幼儿教师,就从下属农村幼儿园中调动教学突出的教师上来,这样就造成了农村骨干教师的流失。另外,还有一部分农村教师见收入低,便转向其它行业,如停薪留职去沿海城市打工、经商,还有的教师一门心思考公务员。使得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雪上加霜。

二、应对困境实施的对策和出路

(一)在农村中完善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观念

要在农村中大力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要先使各方面都对农村幼儿教育有一个具体、深入的认识。首先,对于农村家长认为农村幼儿教师只是“带带孩子”的观念,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对种手段让家长了解幼儿教师工作的意义、手段、方法,从而改变其思想。对于留守儿童,幼儿园更要组织多方面的活动,利用手机短信、电话等方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学校及政府还要加大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宣传力度,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并及时传播。其次,农村幼儿教师对教师队伍建设认识不够,这就要求我们要对教师进行专门培训,通过实践探讨、专题讲座、行为反思、观摩录象等多种渠道让教师了解各地的幼儿教育内容及最新动态,在意识中树立提升自身素质、加强队伍建设的观念。并在农村各幼儿园、城乡之间加强幼儿园的交流与教学研讨,组织开展各种教学沙龙,在反复交流基础上增进教学手段。最后,应当让地方主政官员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参加一次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组织他们到农村幼儿园实地考察,并对他们进行一次教育发展的培训,从而使他们对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有一个现实、具体地认识,进而才能进一步解决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二)增加经费投入,以确保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持续进行

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地方基础教育经费投入负增长是近年经费投入的普遍现象,在农村中,农村财政基础薄弱,靠县级财政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根本不可能,因此只有靠中央和省级政府设立对基础教育长期投入的专项基金,才能确保农村基础教育的适度超前发展。建议中央政府将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投资列入教育财政经常性投资规划中,并有计划地加大幼儿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加大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经常性补助,并以专款形式下达到县;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并通过各种方式筹措资金支持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有关部门应建立长期有效的教育财政体系,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使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逐步缩小差距。

另外,针对经费缺乏的问题,农村幼儿园还可以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从书本中走出来,到大自然中去,因地制宜,挖掘资源,超越课堂,让学生现实地了解书本上所学的自然知识;在教具、学具问题上,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起开动脑筋,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作。从而弥补由于经费缺乏造成的教学硬件不足等问题。

(三)加强农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大力进行结构调整

1、强化政府行为,确保幼儿教师队伍稳定。

必须把幼教工作纳入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强化幼儿教师队伍管理,进一步明确幼儿教师的管理权限,统一招聘、管理农村幼儿教师。推行全县统一工资标准,采用政府补贴与学校承担的工资保障机制,落实好幼儿教师待遇问题,做到待遇留人、待遇进人,切实稳定幼儿教师队伍,奠定幼儿教育事业的基础。

2、进行农村教师免费培训,加强教师的自学自研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农村教师进行职前职后培训,提高幼儿教师综合素质势在必行。但由于经费原因,农村学校往往不愿或不能承担教师的培训费用,这样就造成幼儿教师在课堂上不能灵活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造成“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2]。因此,建议县级教育机关能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统一免费培训,让教师把课堂延伸到生活,把生活融入课堂,能在实践中逐渐探索多元的学生评价体系,逐渐开发和运用各种课程资源,把教学、生活和学生个性特长结合起来。教师进修学校也有责任帮助农村学校的幼儿教师提高专业知识。学校要创造多种条件,方便加强教师自学自研的能力,并为教师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创造机会外请专家指点、开阔教师视野,使教师树立教育理念,多往下跑,少往上调。

3、改革教师管理体制,进行结构调整

农村幼儿园教师结构不合理因为是影响农村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这个问题,县级有关机关应对农村幼儿教师结构进行调整:分流部分幼儿园的富余教师,调整部分幼儿园教师的学科结构,缓解教师紧缺的矛盾。学校富余人员多的应调整到教师缺少的幼儿园去;园领导和部分有能力上课的后勤人员应按规定上课;部分幼儿园某些学科的教师较多,应调整到缺少这些学科教师的幼儿园去任教。对于紧缺教师的专业,县另外应该拿出一部分编制,公开招聘幼儿教师。另外,幼儿园也可以聘用非师范专业的本、专科毕业生从事教学工作。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特点 篇6

一、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性质与特点

(一)幼儿园表演游戏是游戏而不是戏剧表演

对表演游戏的性质定位直接决定着我们组织幼儿开展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教师对表演游戏的指导行为。当我们把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性质定位于“游戏”而不是“表演”,并以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作为组织幼儿开展表演游戏的指导思想,用符合游戏活动本质特点的方法来组织幼儿的表演游戏时,表演游戏就呈现出不同于“戏剧表演”的面貌。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表演游戏与戏剧表演的根本区别在于:表演游戏是幼儿自己“自娱自乐”的活动,幼儿只是因为“有趣好玩”而在“玩”,他们并不是在为“观众”表演。事实上,他们心中并没有“观众”,他们也根本不在乎“观众”。“目的在于自身”并“专注于自身”是游戏活动的本质特点。促使幼儿持续活动的原因正是“好玩的”游戏活动本身,而不是来自外部的要求或奖赏。在这样的活动中,表演游戏的“游戏性”凸现出来而有别于“戏剧表演”,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挥,而且幼儿也在这样的活动中体验到了游戏的愉悦感。

因此,应当把幼儿园的表演游戏的性质定位于“游戏”而不是“表演”。如果缺乏“游戏性”,表演游戏就将失去其作为游戏活动的实质。

(二)表演游戏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

表演游戏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游戏活动的特殊性在于它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表演游戏以“故事”为依据的特点决定了表演游戏的“表演性”。从选择和确定所要表演的故事或作品的那一刻起,表演游戏就已经有了一个规范游戏者的框架。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自发地在头脑中将自己的言行与故事情节、人物联系起来,故事作为“脚本”规范着幼儿的行为,成为幼儿行为表现的框架和评价自己和他人游戏行为的尺度。正是基于故事或作品的“再现”要求构成了表演游戏“表演性”的基础,而且也正是这种“表演性”构成了表演游戏区别于其他类型游戏的根本特征。表演游戏如果缺乏“表演性”,也就缺乏了它自身作为一种游戏类型独立存在的依据。因此,“表演性”之于表演游戏来说,也是它不可或缺的特性。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正是表演游戏不同于其他类型游戏的特点。

(三)表演游戏需要教师的指导

表演游戏的“表演性”要求幼儿以自身为媒介,运用包括语言、表情、动作姿势等在内的手段来再现特定的故事,这种再现的过程本身对于幼儿来说是多种能力的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也是幼儿获得各种有益的学习经验的过程。关于幼儿表演游戏的一般规律和年龄特点的研究表明,幼儿的表演游戏要经历一个从一般性表现到生动性表现的发展过程。但是,幼儿自身并不能完成从一般性表现到生动性表现的提升,也不能完成从目的性角色行为到嬉戏性角色行为、再到更高水平的目的性角色行为的回归。表演游戏的“表演性”和幼儿表演游戏的一般规律和年龄特点决定了教师对幼儿的表演游戏进行指导的必要性。帮助幼儿完成从一般性表现到生动性表现的提升、从目的性角色行为到嬉戏性角色行为、再到更高水平的目的性角色行为的回归,正是教师指导表演游戏的目的和任务所在。这也正是表演游戏不同于其他类型游戏的特点。

二、表演游戏的指导原则

根据我们的研究,我们认为在组织和指导幼儿开展表演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游戏性”先于“表演性”

长期以来在幼儿园表演游戏中存在着“重表演、轻游戏”的倾向,为了让幼儿的表演迅速达到生动性表现的水平,教师往往采取立即示范或手把手地教等高控制的指导策略。这种指导策略忽略了表演游戏的“游戏性”,片面追求表演游戏的“表演性”。教师往往不给幼儿游戏的机会和时间,忽略幼儿游戏的过程,追求“即演即像”的表演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师幼关系变成了指挥者和被动执行者的关系,教师往往把自己对于故事的理解强加到幼儿身上,角色的对话、动作、表情以教师的理解和标准为主,表演游戏因失去了其“游戏性”而成为单纯的“表演”。

要改变这种倾向,在组织和指导幼儿开展表演游戏时,要遵循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游戏性”先于“表演性”,要按照游戏活动的本质特点来组织和指导幼儿的表演游戏,让幼儿在活动中产生“游戏性”体验。游戏性体验是游戏活动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心理成分和构成因素。决定和影响幼儿产生游戏性体验的外部条件是:幼儿是否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和可能,活动的方式和方法是否由幼儿自主决定,活动的难度(任务)是否与幼儿的能力相匹配,幼儿是否不寻求或担忧游戏以外的奖惩。

要确保所组织的活动是“游戏”而不是单纯的“表演”,教师首先应当保证幼儿拥有自由选择和自主决定的权利:即对作品或故事的理解和表现以及表现的方式方法,幼儿应当拥有自己的自由,而不是听从教师或由教师规定。同时,教师的指导不能剥夺幼儿的“游戏性”体验。教师必须按照表演游戏发展的一般规律(从一般性表现发展到生动性表现),给幼儿自主游戏、协商磨合的时间和空间,允许幼儿探索、讨论,尊重他们的理解与表现,扶持、引导而不是指挥、导演。

基于这种“游戏性”的要求,表演游戏中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合作关系。教师是幼儿游戏的组织者和扶助者,而不是凌驾于幼儿之上的指挥者、领导者。教师应当为幼儿开展表演游戏创设宽松自由的游戏环境(包括时间和空间),给幼儿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协商磨合而不是催促,鼓励和支持幼儿主动的探索和交往。活动的过程由教师和幼儿共同推动;活动的进展既来自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也来自于教师的建议和引导。

(二)“游戏性”与“表演性”的统一

我们在活动中可以看到:通过幼儿一次次的游戏活动过程和幼儿相互之间的评议,幼儿的表演游戏的“表演性”逐渐提高,由一般性表现向着生动性表现水平发展。同时,作为表演游戏基础的故事也从无到有,情节不断丰富和完善。

由此可见,表演游戏的“表演性”与“游戏性”并不是互不相容的,而是可以很好地融合交织在一起的。“游戏性”应当是基本的,它体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表演性”则是逐渐提高完善的,由“一般性表现”向“生动性表现”发展,作为活动的结果显现出来。所以,表演游戏的“表演性”并不一定要以牺牲表演游戏的“游戏性”为代价。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一定要学会“等待”,不要催促幼儿,不要对幼儿抱不切实际的期望,指望他们在听完故事以后能够立即“生动表演”。幼儿的表演游戏从“一般性表现水平”向“生动性表现水平”的提升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它需要时间,需要“重复”和“练习”。与其把活动看做“课”,不如把活动看做一个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的、需要多次重复的过程。“重复”是幼儿学习的特点,而且幼儿也需要“重复”和喜欢“重复”。不给幼儿重复的机会不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教师需要研究的是如何在活动的重复中引导和促进幼儿学习。“重复”不应当是简单重复,要维持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必须使重复具有新意和挑战。

三、表演游戏的教学潜能和发展价值

长期以来,表演游戏往往只是被当作帮助幼儿复述和记忆故事的手段,其教学功能被局限于故事教学的狭隘范围中。研究表明,表演游戏的教学功能可以超越故事教学的狭隘范围而扩展到幼儿园课程的各个领域,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学习和发展。

(一)表演游戏的教学潜能

研究表明,以童话或故事为基础的表演游戏具有丰富的教学潜能。在以童话或故事为基础展开的、以表演游戏为主线的系列活动中,幼儿不仅仅是在学习“语言”,幼儿的学习还可以扩展到科学、数学、社会、艺术等多个课程领域。

以“昆虫怎样过冬”系列活动为例,在这个以幼儿的问题和兴趣为中心的系列活动中,幼儿不仅学习如何从不同的渠道去获得信息、了解关于各种昆虫过冬的知识,而且运用各种表征手段(包括绘画、展览、绘制图书、故事创作和续编故事、表演游戏等)把自己的知识表现出来。幼儿在这个活动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包括态度、知识和技能等)涉及语言、艺术、社会、科学、数学等多个课程领域。而且,这些不同领域的学习经验是在作为一个整体的活动的自然展开中获得的,是整个活动的自然产物。由于幼儿学习的特点和对“有意义学习”的需要,幼儿园课程应当具有综合性和整合性。幼儿园课程的这种综合和整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实现,同时这种综合和整合也可以有不同的水平。合乎理想的综合与整合应当是自然而然地渗透,而不应当是各领域内容简单地、人为地拼接。当前的研究表明,表演游戏是一种可以整合多领域学习的理想途径。这种整合并不是课程各领域内容的简单拼接,而是自然的联系和渗透。

(二)童话与科学的整合

童话与科学的整合,是表演游戏所特有的教学潜能。

表演游戏以故事或童话为基本线索。童话和故事往往以虚构和想像为特征,童话故事中的角色往往是拟人化的动物和植物,非常符合幼儿“万物有灵论”的思维特点。故事和表演游戏本身所特有的拟人化特征为幼儿提供了展开想像翅膀的广阔天空,为幼儿探索自然界的事物与现象(尤其是生物现象)提供一个很好的、具有“发展适宜性”的背景,借助于多种多样的表征手段,幼儿可以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发现自然界中的生物现象,比如昆虫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形态、活动和习性、生物的繁衍和生长等等。可见,科学与童话之间并不是对立的、矛盾的关系,在幼儿的想像和游戏中,它们可以和谐地共处。

表演游戏作为种象征性游戏,可以很好地将科学与童话、事实与想像整合起来。在表演游戏中,幼儿感兴趣和关注的问题是角色的塑造及故事情节的表现和发展,这种兴趣和关注使得他们在探索和研究怎样把故事“演得更好”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比如青蛙妈妈是产卵还是孵卵;蜗牛是不是昆虫等)。通过对新的问题的探索研究和讨论,幼儿的知识经验获得进一步的丰富和扩展,新获得的知识经验又进一步丰富了故事和游戏。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不仅可以获得充分的表现,而且随着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又出现新的认知兴趣和需要,幼儿的探索研究和故事表演形成了相互补充的良性循环。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图式来说明这种互补的循环关系。

幼儿的探索研究与故事表演之间的这种关系,不仅说明了表演游戏的教学潜能,而且也揭示了游戏与幼儿园课程和教学整合的一般途径与方法。

长期以来,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存在着“游戏归游戏,上课归上课”、游戏和幼儿园课程无关、“重上课,轻游戏”的倾向。改变游戏和幼儿园的课程与教学的这种相互分离、脱节的状况是实践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原则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对表演游戏的研究,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在研究中,我们看到幼儿一次又一次地要求“再玩一遍”,同时我们还发现这种主体性表演游戏使幼儿产生了一种新的“工作与游戏混合”的活动体验。这种“工作与游戏混合”的体验正是成功整合幼儿园课程和游戏的重要标志。

(三)表演游戏的发展价值

在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下的表演游戏往往只是故事教学的手段,同时在教师高控制之下的表演游戏鼓励的是幼儿对教师的模仿和服从,缺乏的是幼儿对创造的热情和渴望。这种被动的学习能够让幼儿获得的只不过是一些破碎的、静态的字词句,扼杀的却是幼儿主动探索创造的精神和充满童趣的想像与幻想。

以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为宗旨的表演游戏通过“创造”性质完全不同的师幼关系而赋予了表演游戏崭新的面貌,使表演游戏能够通过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有力地带动幼儿身心各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并因而呈.现出内涵丰富的发展价值。

可见,表演游戏的发展价值和教学潜能能否充分实现取决于教师的组织和指导方法。不同的指导方法可以带来表演游戏中不同的师幼关系和幼儿不同的行为表现,也因此决定了表演游戏不同的发展价值。

四、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一)指导表演游戏可用的方法

1.观察。

游戏是教师了解幼儿学习兴趣和需要的最好窗口。通过对幼儿学习特点、需要与兴趣的了解,教师可以与幼儿互动生成和发展课程。教师应该:①在日常活动中随机地观察,敏锐发现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要,然后以此为依据,及时地组织和指导幼儿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②在游戏中进行班级整体扫描式观察,观察幼儿的表情、言行,判断他们是处于积极主动的活动状态还是无所事事的消极状态,判断空间材料是否适合幼儿活动需要。③在游戏中有重点地个别观察,注意小组幼儿或个别幼儿的特定需要,适时适度地提供帮助。

2.提供材料。

在表演游戏中,教师提供材料的目的是支持幼儿的活动,而不能仅仅把材料当做“道具”。因此,什么时候提供什么样的材料,应当根据幼儿活动的实际需要。当幼儿还没有产生对材料的需求时,教师不必立即呈现自己认为必要的材料或“道具”。在幼儿眼中,教师事先准备的精美的道具并不比他们自己制作的道具更具吸引力,而制作道具过程本身就是个可以给幼儿带来快乐、蕴含着丰富的学习机会的一种活动,教师不能为追求“表演结果”或节省时间而省略这个颇具教育价值的环节。诸如纸、笔、盒子、木板这样的原始材料,可以为幼儿的探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3.组织讨论。

小组讨论与互相评议对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和表演能力的提高是极为有利的。

教师是幼儿表演游戏和小组讨论的组织者和支持者。在小组讨论中,教师的引导性提问十分重要。比如在“昆虫怎样过冬”活动中,在幼儿每次表演活动以后教师都会问:觉得演得好吗,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幼儿去反思自己的活动,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引导性提问向幼儿提出许多挑战,促使游戏不断向前发展。

教师应为幼儿的讨论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气氛。教师不应扮演“裁判”的角色来评定幼儿表现的“好坏”,也不应扮演答案的提供者来告诉幼儿应该如何做。教师应该不断激发幼儿思考,让他们自己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缺乏有关的知识经验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使幼儿产生有关“问题”的意识,让幼儿带着问题在游戏活动以外去寻找相关的信息而不是当场告诉幼儿答案。

4.记录。

记录的对象是活动过程及其结果,包括:幼儿的各种作品、所搜集和使用的有关物品和材料、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言谈及行为表现的描述等等。其形式包括图画、实物、照片、录音、录像、幻灯、文字说明等。记录的主体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幼儿。

记录的材料不仅仅是留作“展示”之用,给来访者(包括领导、家长、同事等)看的,而更应当做师幼互动的媒介和活动进一步发展的依据。

(二)中、大班幼儿表演游戏的指导

中大班幼儿的表演游戏具有一些不同的年龄特点,因此在指导上也要注意年龄特点。

1.中班幼儿表演游戏的指导。

中班幼儿表演游戏的年龄特点是:可以自行分配角色但角色更换的意识不强;游戏的目的性差,需要教师一定的提示才能坚持游戏主题;游戏的计划性差,展开游戏需要较长的时间;以一般性表现为主,以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因此,教师应为中班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时间和空间,并注意材料的结构化程度。幼儿的表演游戏需要一个安全、有趣的环境,因此要为幼儿准备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这个空间最好在一定时间内是固定的,给幼儿认同感和安全感。保证幼儿有不少于30分钟的游戏时间。为中班幼儿提供的材料要简单易搭,不能是那种需要幼儿花很长时间与很大精力才能够准备好的材料。当给中班幼儿的材料种类过多时会对活动造成干扰,所以,材料以2--4种为宜。

在游戏最初开展阶段,教师要帮助幼儿做好配组工作,讲解角色更换原则。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幼儿的游戏,不要急于示范,要耐心等待幼儿协商、讨论,提醒幼儿坚持游戏主题。在游戏展开阶段,教师应提高幼儿的角色表现意识,可以参与幼儿的游戏,为幼儿提供适当的示范。

2.大班幼儿表演游戏的指导

大班幼儿表演游戏的年龄特点是:能独立完成角色分配任务,并有很强的角色更换意识;游戏的目的性、计划性较强,能自觉表现故事内容;具有一定的表演意识,但尚待提高;具备一定的表演技巧,能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段,但表现水平尚待提高。

可以为大班幼儿提供较多种类的游戏材料以鼓励和支持他们进行多样化探索。在游戏的最初阶段,教师除了提供时间、空间和基本材料外,应尽可能少地干预。随着游戏的展开,教师应该及时给幼儿提供反馈,提高幼儿表现故事、塑造角色的能力。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教师反馈的侧重点应在如何塑造角色上。要帮助幼儿注意运用语气语调、夸张的动作、生动的表情来塑造角色。

幼儿园美术教育特点 篇7

关键词:幼儿,教学,心理特点

近几年来,我一直负责主抓我校的幼儿园工作,我经常与幼儿教师们探讨、分析当下孩子的发展变化和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艺术。走出去多学多看多听,将外校的先进的工作经验和教育教学方法学习回来。有时,我也找机会深入到幼儿班级中,多与孩子接触、交往,在相互交流的教学环境中得到教学相长。下面我就简单谈谈,在我代班工作中与幼儿们的生活接触,给我带来的教育启迪。

幼儿园的小朋友,由于年龄特点,见样学样,见话学话。这个阶段的他们是最天真无邪、惹人喜爱的。所以,老师要对他们每天重复式的问话、无厘头的问题,有足够的耐心去倾听、参与和了解。要多弯下腰来倾听他们的心声。在幼儿教学中,我们不是高高在上的王者,你也不要把他们当做什么也不懂的小孩子,要和他们平等相处。课堂上,要有耐心,下课时,要有爱心,做好沟通。每到下课时,总有小朋友喜欢围在我身边叽叽喳喳问东问西,而你只要在听完他们讲完话后,用一个细小的动作,比如:摸摸他的头或脸,给他们一个拥抱,他们都会开心和满足的,他们似乎看出你是尊重他们的。

幼儿们天生好动,有意注意力时间短,有些事情也不知轻重,常常会不小心或毛躁做错事情。那么,幼儿教师首先要有一颗包容他们的心,而且也应在教育教学以及生活中,多引导教育小朋友们要学会相互包容。一次,下午吃间食的时间,小朋友们在喝牛奶,张××小朋友,平时就是个好动淘气的孩子,他一下子把满杯的牛奶洒到了旁边李××的身上,李××被这突如其来的事件惊得不知所措地哭了起来。这时,我急忙跑过去,用纸巾给他擦拭干净。把张××小朋友叫到身边说:“你总是好动,这样毛躁,还会有下次吗?你去道歉好吗?”他说不会了,去给李××道歉,我又安慰李××说:“他不是故意的,你原谅他吧!”又对全体小朋友说:“小朋友之间都会有碰撞的,你们要学会包容对方知道吗?”幼儿们天真的眼神里带着肯定的点头。而李××则说:“老师,我是被吓哭的,我并没有怪张××,我知道他不是故意的。”这么小的孩子说的话像小大人一样。这与平时我们注重团结、包容、协作的教育教学内容是分不开的。

对第一次离开父母的幼儿来说,入园都是一个艰难而极富挑战的过程。有的孩子适应能力强些,会很快融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但有的偏内向或任性的孩子则要经过较长的哭闹期,才能慢慢地适应新环境,这就需要我们幼儿教师对孩子倾注更多的关爱,运用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去鼓励、吸引幼儿的兴趣,帮助他们渡过人生最艰难的阶段。李佳(化名),性格内向,对父母的依赖性极强,刚入园时,总是哭闹,不吃、不睡,为了让她快速适应,我们一起研究她的问题,之后对她特别关注,经常用牵手、拥抱、表扬、鼓励等话语,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让她感受如妈妈一样的爱,又经常让她做老师的小助手,帮助老师给小朋友们发彩泥、发玩具,经常给她赞许的眼神,慢慢的,李佳竟然爱上了幼儿园,现在李佳放学离园时还很留恋呢。

在教学中,我也经常思考课程的内容怎样讲解,会给幼儿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何让孩子们掌握的知识更丰富,各方面能力都能提高呢?必须吃透所教学的内容,并尽量与生活实际和实践有联系。“伞”这一课的内容幼儿们很熟悉了,那么就来一次与伞有关的知识串烧大旅行吧!首先,安排一节美术课,画伞,幼儿们天性爱涂画,那就画各式各样、各种颜色的漂亮伞吧;说伞,伞有什么用途?孩子们争着说:“雨天可以挡雨,晴天可以遮阳,还有大的伞棚子……”联想什么形状的事物像伞,蘑菇、凉亭,讲一下伞形的作用;手工制作小伞,让幼儿们带着作品回家;唱伞的儿歌,表演伞的舞蹈,讲解生活中怎样安全用伞。课后,有的家长说:“我女儿说伞的用处可真不小呢,回家画雨伞可有创意啦!”

幼儿的教育教学工作,并不像小学、初中、高中那样,内容直接具体,任务性极强。幼儿这一阶段,不是学习知识的阶段,而是通过每天与教师还有小朋友们形影不离的集体生活中的各项细节生活、学习,在幼儿教师的细心钻研,耐心引导,在和小朋友过集体生活中,慢慢成长和养成的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阶段在习惯的养成上尤为重要。幼儿教育者们必须时时关注幼儿心理上的一些小动态,并掌握、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开展有真正教育意义的教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王亚萍.对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几点探究[J].新课程学习:下,2011.

幼儿园美术教育特点 篇8

关键词:幼儿;教学;心理特点

近几年来,我一直负责主抓我校的幼儿园工作,我经常与幼儿教师们探讨、分析当下孩子的发展变化和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艺术。走出去多学多看多听,将外校的先进的工作经验和教育教学方法学习回来。有时,我也找机会深入到幼儿班级中,多与孩子接触、交往,在相互交流的教学环境中得到教学相长。下面我就简单谈谈,在我代班工作中与幼儿们的生活接触,给我带来的教育启迪。

幼儿园的小朋友,由于年龄特点,见样学样,见话学话。这个阶段的他们是最天真无邪、惹人喜爱的。所以,老师要对他们每天重复式的问话、无厘头的问题,有足够的耐心去倾听、参与和了解。要多弯下腰来倾听他们的心声。在幼儿教学中,我们不是高高在上的王者,你也不要把他们当做什么也不懂的小孩子,要和他们平等相处。课堂上,要有耐心,下课时,要有爱心,做好沟通。每到下课时,总有小朋友喜欢围在我身边叽叽喳喳问东问西,而你只要在听完他们讲完话后,用一个细小的动作,比如:摸摸他的头或脸,给他们一个拥抱,他们都会开心和满足的,他们似乎看出你是尊重他们的。

幼儿们天生好动,有意注意力时间短,有些事情也不知轻重,常常会不小心或毛躁做错事情。那么,幼儿教师首先要有一颗包容他们的心,而且也应在教育教学以及生活中,多引导教育小朋友们要学会相互包容。一次,下午吃间食的时间,小朋友们在喝牛奶,张××小朋友,平时就是个好动淘气的孩子,他一下子把满杯的牛奶洒到了旁边李××的身上,李××被这突如其来的事件惊得不知所措地哭了起来。这时,我急忙跑过去,用纸巾给他擦拭干净。把张××小朋友叫到身边说:“你总是好动,这样毛躁,还会有下次吗?你去道歉好嗎?”他说不会了,去给李××道歉,我又安慰李××说:“他不是故意的,你原谅他吧!”又对全体小朋友说:“小朋友之间都会有碰撞的,你们要学会包容对方知道吗?”幼儿们天真的眼神里带着肯定的点头。而李××则说:“老师,我是被吓哭的,我并没有怪张××,我知道他不是故意的。”这么小的孩子说的话像小大人一样。这与平时我们注重团结、包容、协作的教育教学内容是分不开的。

对第一次离开父母的幼儿来说,入园都是一个艰难而极富挑战的过程。有的孩子适应能力强些,会很快融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但有的偏内向或任性的孩子则要经过较长的哭闹期,才能慢慢地适应新环境,这就需要我们幼儿教师对孩子倾注更多的关爱,运用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去鼓励、吸引幼儿的兴趣,帮助他们渡过人生最艰难的阶段。李佳(化名),性格内向,对父母的依赖性极强,刚入园时,总是哭闹,不吃、不睡,为了让她快速适应,我们一起研究她的问题,之后对她特别关注,经常用牵手、拥抱、表扬、鼓励等话语,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让她感受如妈妈一样的爱,又经常让她做老师的小助手,帮助老师给小朋友们发彩泥、发玩具,经常给她赞许的眼神,慢慢的,李佳竟然爱上了幼儿园,现在李佳放学离园时还很留恋呢。

在教学中,我也经常思考课程的内容怎样讲解,会给幼儿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何让孩子们掌握的知识更丰富,各方面能力都能提高呢?必须吃透所教学的内容,并尽量与生活实际和实践有联系。“伞”这一课的内容幼儿们很熟悉了,那么就来一次与伞有关的知识串烧大旅行吧!首先,安排一节美术课,画伞,幼儿们天性爱涂画,那就画各式各样、各种颜色的漂亮伞吧;说伞,伞有什么用途?孩子们争着说:“雨天可以挡雨,晴天可以遮阳,还有大的伞棚子……”联想什么形状的事物像伞,蘑菇、凉亭,讲一下伞形的作用;手工制作小伞,让幼儿们带着作品回家;唱伞的儿歌,表演伞的舞蹈,讲解生活中怎样安全用伞。课后,有的家长说:“我女儿说伞的用处可真不小呢,回家画雨伞可有创意啦!”

幼儿的教育教学工作,并不像小学、初中、高中那样,内容直接具体,任务性极强。幼儿这一阶段,不是学习知识的阶段,而是通过每天与教师还有小朋友们形影不离的集体生活中的各项细节生活、学习,在幼儿教师的细心钻研,耐心引导,在和小朋友过集体生活中,慢慢成长和养成的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阶段在习惯的养成上尤为重要。幼儿教育者们必须时时关注幼儿心理上的一些小动态,并掌握、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开展有真正教育意义的教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王亚萍.对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几点探究[J].新课程学习:下,2011.

上一篇:有趣的彩泥.(综合课教案)下一篇:两学一做考学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