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实施情况

2024-11-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业科技实施情况(精选8篇)

农业科技实施情况 篇1

xxxxxx农业科技实施情况

xxx期间,特别是近几年来,xxx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把农业农村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围绕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积极落实支持和加强农业的政策措施,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坚持不懈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科技措施得到有效推广,主要农产品产量全面增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村改革和发展取得很大成绩。

一、农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xxx期间按照区域比较优势,优化品种布局,以品种改良和科技推广为重点,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后续产业。

(一)优质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冬季农业开发取得新突破。全市先后建成了以xx为重点的优质米基地。以xxx为重点的优质玉米基地;以xxx为重点的加工型马铃薯基地;以xxx为重点的优质小杂粮基地;以xxxx重点的优质油菜基地。2005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xxxx万亩,粮食产量xxxx万吨。受结构调整、城镇及道路的建设发展等因素的影响,面积、产量虽然比xxx年的xxx万亩、xxxxx万吨分别减少xxx万亩和xxx万吨,但作物的布局、产值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优质粮食生产稳步发展,产量、产值和效益大幅度增加,农民来自于优质粮食种植方面的效益明显提高。xxxx年,全市推广种植优质稻xxx万亩,优质玉米xxx万亩,优质专用小麦xxx万亩,优质饲料大麦xx万亩,优质油菜xx万亩,优质小杂粮xxx万亩,引进种植日本黑大豆xx万亩。xx年,全市完成冬季农业开发面积xx万亩,产量xxx万吨,产值xxx亿元,实现农民增收xxx元。

(二)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1)以xxx等为重点的优势产业群已初步形成。一是xxx产业提升取得明显成效。xxx期间,通过实施国家xxx基地和市级xx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全市大力推广良种及配套技术,xx原料基地得到了巩固和提升。xx年,全市完成xxx种植面积xx万亩,累计完成高优xxx建设面积xx万亩,xxx良种覆盖率提高到xx。xxx榨季,xxx总产量xx万吨,入榨量xx万吨,平均xx率xxxx%,产糖xxx万吨,产酒精xxx万吨,分别比“xxx”末增xxxxx,出糖率增xxx个百分点,食糖增xxx万吨,酒精减xx万吨。xx季蔗糖实现产品销售收入xxx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xxxx万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xx。实现利税xxxx万元,万吨xxx创利税xx万元,蔗农收入xxxx万元。二是茶叶产业得到巩固和发展。xxx年,全市茶园面积xxx万亩,采摘面积xx万亩。累计建成高优生态茶园xxx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xxx,其中无性系良种无公害茶园xxxx亩,通过有机认证的茶叶面积xxx万亩。实现茶叶农业总产量xxx万吨,比“xxx增xxx。完成工农业总产值xxx万元,比“xxx”末增xxxx。三是林果、蔬菜产业稳步发展。xxx年,水果累计面积达xxxx万亩,比“xx”x增xxxx。产量xx万吨,比“xxx”末增xxxx。蔬菜播种面积xx万亩,产量xxx万吨,产值xxx亿元。同时,柑桔橙、番荔枝、香蕉、木瓜、亚麻、蚕桑等特色优质产业开发取得新的进展,全市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产值和产量大幅度增加,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畜牧产业加快发展

一是肉类总产量持续增加,人均占有肉奶蛋明显提高,畜牧业产值持续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明显提高

xx年全市生猪存栏xx万头,出栏xx万头;大牲畜存栏xxx万头,出栏xxx万头;羊存栏xx万只,出栏xx万只;家禽存栏5xxx万羽,出栏xxx万羽;全市肉类总产达xxx万吨,比九五末净增xxx万吨,年均增xxx,禽蛋产量xxx吨,奶类xxx吨,比xx净增xx吨,人均占有肉奶蛋xx公斤,比xxxx增加xx公斤,畜牧业产值达xxx亿元(现价),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xx,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中来自畜牧业的占xx。xx年全市预计生猪出栏xxx万头,大牲畜出栏x万头,羊出栏xx万只,家禽出栏xxx万羽;肉类总产达xx万吨,比“xx”x净增xx万吨,年均递增x,完成计划数xxx万吨的xx;禽蛋产量xxx吨,完成计划数的1xx;牛奶产量xxx0吨,完成计划数的xx;人均占有肉奶蛋xxx公斤,比“xx净增xx公斤,年均递增xxx,完成计划数的xxx;畜牧业产值达xx亿元(现价),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xxxx。

农业科技实施情况 篇2

一、清水河县基本情况

清水河县位于呼和浩特南部, 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境内山多沟深、土地零散、水源奇缺。全县总耕地面积106万亩, 其中水浇地不足3万亩, 基本是坡梁旱地。平均海拔1373.6米, 年均气温7.6℃, ≥10℃的有效积温2961.4℃, 无霜期146天, 年降水量416毫米, 且多集中在7~9三个月;年蒸发量在2400毫米以上, 春夏持续干旱, 是典型的旱作雨养区。天时左右丰欠, 雨水决定收成, 是当地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

二、清水河县旱作农业实施情况

为摆脱当地农业生产年年抗旱、年年受灾的被动局面, 清水河县立足实际, 积极调整种植思路, 倡导“精准”农业, 积极探索丘陵干旱山区发展农业的新路子:一是通过打机电井、利用县境的几条河流, 配套节水灌溉设施, 利用滴灌、坐水、点浇等技术, 尽力为作物提供抗旱保苗的“救命水”和作物生长关键时期的增产水。二是通过建旱井、蓄水池塘等设施, 将较大强度降雨所产生的地表水积蓄起来, 在需水时由太阳能供电提水供给作物, 达到坡梁地高效利用雨水的目的。

在实施旱作农业过程中, 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模式:一是“大田+覆膜+滴灌”穴播种植禾谷类作物;二是“中棚+滴灌”高垄种植马铃薯、瓜菜等经济类作物;三是“雨养+集雨补灌”力保作物产量的提高。

截止目前, 全县共建成旱作滴灌面积1.36万亩, 其中采取农户联户经营模式, 引进推广以色列旱作膜下滴灌面积0.8万亩。在遭受持续高温干旱天气的情况下, 中棚旱作滴灌头茬种植香瓜亩产量1000千克, 二茬定植马铃薯脱毒苗亩产量1000千克, 亩收益近1.4万元;露地高垄滴灌繁育原种马铃薯亩产量2500千克以上, 亩收益5000元以上。

三、实施旱作农业的主要成效

旱作农业, 在节约用水、提高肥效、提早收获、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均显现实效:

1. 实现了由浇地到浇作物的转变。

应用旱作滴灌技术, 一改过去水源条件好的地方大田漫灌的方式, 而是根据作物的需水规律和需水量进行浇灌。使用这种浇灌方式, 突破了水源和供电条件的限制, 通过建设节水面、集雨水窖, 利用轮式太阳能板供电提水, 扩大了种植面积, 可以普遍应用。

2. 实现了节水、增产、增效, 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种植马铃薯为例, 经对比试验, 在节水方面, 采用膜下滴灌方式, 马铃薯生育期亩平均灌水105立方米, 较大田漫灌亩节水245立方米, 平均节水率70%;较喷灌亩节水140立方米, 平均节水率为57.1%。在增产方面, 坡梁旱地种植马铃薯, 丰收年平均亩产商品薯400~500千克, 亩收益400~550元, 欠收年只有200千克左右, 不够种植成本。实施旱作滴灌, 亩均投入成本约600~800元 (其中固定设施使用年限按15年计算, 每五年更换一次支管, 年亩均投入300元) , 马铃薯原种亩均产量在2500千克以上, 而漫灌马铃薯亩均产量为1800千克。在增效方面, 滴灌比漫灌亩节水245立方米, 比喷灌亩节水140立方米, 以井水每小时出水10立方米, 每小时用电费10元计算, 可分别节约水费245元、140元。刚增产、节水两方面, 较漫灌马铃薯亩增加收益945元, 较喷灌马铃薯亩增加收益140元。此外, 采用滴灌方式, 不用开沟、修渠、打埂, 将常规生产的追肥、打药和滴水融为一体, 可劳节省务开支, 减少劳动作业, 减轻劳动强度, 为解放生产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条件。

3. 实现了水分和肥料利用率的最大化。

采用滴灌方式, 通过封闭的管网将肥、水、药经灌水器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土壤中, 不仅避免水肥流失, 实现了水肥同步, 而且能够根据作物在不同时期对水肥的需求进行灵活调控, 提高了肥料和水分的利用率。在漫灌与喷灌条件下, 肥料的利用率一般为30%~40%, 在滴灌条件下, 肥料的利用率可达70%以上。而且, 种植马铃薯, 常规田亩需施马铃薯专用肥40千克 (折合人民币115元) , 肥料利用率为30%~40%, 那么薯农肥料上有效投入仅27.3~36.4元。而采取滴灌方式, 亩需施肥24.5千克, 只需投入63.7元, 亩节资51.3元。

4. 延长了无霜期, 改善了农作物品质。

使用膜下滴灌, 一方面, 通过增加地温, 有效避免了无霜期短这一制约秋粮作物生长结实的主要自然因子, 使农作物的品质得到了不断改善;另一方面, 为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水、肥、气、热等条件, 使作物的生长发育进程加快, 将农产品的上市时间提早近15天左右。

5. 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使用旱作滴灌方式, 作物从下种、出苗开始, 就得到了适时适量的水份和养份供给, 所以作物各类生长指标表现均优, 植株生长健壮, 而且比常规种植作物体内抗性增强,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强。

膜下滴灌因其低投入、高产出特征, 真正实现了农民用得起、能增收的目标, 随着膜下滴灌工程的不断推广, 必将成为广大干旱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途径。

四、主要做法及经验

旱作农业的推广、应用, 带动了清水河县干旱山区小香米谷子、马铃薯、瓜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为实现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进行了有益探索。其主要做法与经验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转变观念, 是发展旱作农业的关键。

为调动群众接受新科技的积极性, 清水河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舆论媒体和现场讲解、算帐对比等方法, 广泛宣传旱作农业在抗旱增产方面的优势, 特别是去年、今年连续二年农作物因持续干旱受灾, 旱作农业抗旱增效十分明显, 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支持, 一改过去推广新技术被动接受的局面, 而是主动融入到旱作农业实施中。

2. 积极探索, 是发展旱作农业的前提。

清水河县针对干旱丘陵区土地零散、水源条件差, 发展农业生产收入不稳定的实现, 坚持“种植一块成功一块, 培育一点引导一片”的原则, 运用培育典型、抓点带面、示范引导的办法, 今年在部分干旱区建成总面积3000亩的旱作示范点4个, 5~7月份, 县境干旱少雨, 而示范区作物长势良好, “雨养+集雨补灌”显现出抗旱、保墒、增产等明显的技术优势, 通过这种典型引路的方式, 为全县大面积推广旱作农业树立了样板、奠定了基础。

3. 宣传培训, 是发展旱作农业的动力。

清水河县在推广旱作农业集成技术, 在县有线电视台开辟专栏, 播放旱作农业专题片, 同时通过集中培训、以会代训、专题讲座等方式, 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2期 (次) , 培训农民0.4万人 (次) , 春播期间开展现场演示10余次, 受培训人员0.2万人 (次) , 印发相关技术材料1.5万份。通过广泛宣传和技术培训, 调动农民自觉应用旱作农业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推动旱作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4. 统筹力量, 是发展旱作农业的基础。

清水河县在推广应用旱作农业集成技术过程中, 实行县级分管领导包点抓样板、农业干部包片抓示范、乡村级主要领导包地抓建设的“三包三抓”责任制, 并且整合各涉农部门资金, 平整土地、修建水窖、建设节水面、铺设滴灌管道等, 保证了旱作农业的有效实施。在旱作农业生产上, 专门抽调技术骨干, 从地块规划、组织实施到产后等, 全程负责旱作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5. 加强领导, 是发展旱作农业的保证。

农业科技实施情况 篇3

关键词:农业;综合执法;执法水平

引言

2004年3月国务院国发[2004]10号文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印发,2004年11月农业部农政发[2004]4号农业部关于继续推进农业综合执法试点工作的意见印发,2008年12月农业部农政发[2008]2号文件农业部关于全面加强农业执法扎实推进综合执法的意见印发

截至2011年底,全国已有30个省、237个市(地)、2286个县(市)开展了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县级覆盖率达到应建比例的98.2%,农业综合执法县级全覆盖目标基本实现。经过数年的发展,很多农村的执法大队通过强化综合执法队伍的管理和相应制度的建设,有效的提升了执法大队的业务能力,对于当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的提升,农业安全以及社会和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不过农业综合执法在部分地区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法制观念薄弱,综合素质相对低下的问题,因此加强农业综合执法队伍的建设,提升农业综合执法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加强农业综合执法的主要措施分析

1.1 加强农业综合执法体系的建设 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完善,第一要设立综合执法机构。很多县市为了加强农业执法水平,对农业执法资源进行了整合,需要编制部门批准设立相应的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并明确综合执法大队的组织结构,形成农业综合执法的骨干力量。第二要明确综合执法大队的执法职能,一般而言目前综合执法大队的主要职能主要是负责农作物种子以及农药和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以及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对植物新品种以及农村野生植物的保护。第三要完善执法手段,这要从两个方面来着手,一方面要保障执法机构的经费,这需要政府将其纳入财政经费预算,确保执法的有序进行。另一方面还要完善执法手段,在执法过程杜绝暴力执法的问题。1.2 注重执法规范建设

为了保障农业综合执法行为的公正公平公开,需要组织全体综合执法大队人员认真学习,提升综合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并聘请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法律专家进行培训,还需要建设公平公正公开的执法规范制度,执法人员要通过培训进行上岗,在执法过程中要要进行亮证执法,并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的法律文件行使行政处罚权利。违法案件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在执法过程中要做到三公,行政处罚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1.3 完善执法制度建设

这需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完善,首先要建设投诉举报制度。在综合执法大队设立举报电话,综合大队的办公室需要配置专业人员受理投诉举报工作,并接待投诉举报人,并如实登记当事人的相关联系方式,当出现投诉或者举报之后,需要在两个小时之内将相关情况向综合执法大队队长回报。然后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于违法机关效能建设的相关规定,并被直接服务的对象投诉,或者是违反了国家新规定的行风建设行为规范,存在明显的吃拿卡要等行为,以及严重影响到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的执法形象是,都要给予责任追究,刑事案件交由司法机关处理。第三要建立备案制度,当综合执法大队出现行政处罚金额超过2000元或者以上的案件,则要报给上级主管部门备案。第四要建立报告制度,遇到重大以及突发性的农业安全时间要随时报告相关部门。

1.4 完善执法监督制度

有了综合执法大队,就要有相应的执法监督人员,因为目前综合执法大队还属于行政系统,其执法范围相对界限模糊,如果缺少了相应的监管,很容易造成执法存在问题,因此很多城市农村在建立综合执法大队的同时,还聘请专业的监督员,对综合执法大队的执法进行有效监督,这能够有效的促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将执法工作落实在公平公开公正的环境下执行。在提升执法水平上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监督管理人员日常的监督主要包括是否建立了农资商品经销台账,是否出具信誉卡以及是否出现经营假劣伪冒农资产品,对辖区之内的农资门店定期进行监督,配合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展开农资市场整顿,特别是对高毒农药的整顿。

2 总结

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以及农村经济规模化的发展,通过成立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等执法组织来加强农村执法,对于促进农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然除了设立相应的执法机构的同时还要完善相应的制度,特别是监督制度,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农业执法水平,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安全上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朱华兴,潘锦平.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势在必行[J]. 中国牧业通讯. 2010(01)

实施《科技进步法》情况调查 篇4

镇实施《科技进步法》情况调查

水阳镇位于宣州区北部、金宝圩之东,镇区面积平方公里,辖区面积平方公里,个行政村,个街道居委会,个村(居)民小组,万户,万人。万亩耕地,万亩水面。

自《科技进步法》颁布以来,该镇十分重视宣传实施。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共识,并把它列入“科教兴镇”工作的日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使全镇农业科技事业生机勃勃,取得了良好成效。好范文版权所有!

一、实施《科技进步法》成绩显著

×年水阳镇主要农产品年产量已达到:油料万吨,棉花万吨,粮食万吨,畜禽万头(只),水产品万吨(成蟹万公斤),蟹苗亿只,各类大棚蔬菜万吨。全镇种养加收入比和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和,即社会总产值和收入比例约为农业亿元,工业亿元,第三产业亿元。全镇万人口中,劳动力约万人。从业结构为:外出务工经商万人,养殖业万人,种植业万人,其他行业万人。

实施“科技兴镇”,推动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抓好科技开发、应用、推广,实现增产增效,是水阳镇一贯的经济工作指导思想。过去该镇“家家粮油棉,户户小而全”,死种田、种死田,农民越种越穷;如今“家家农渔副,户户多经营”,种田靠科技,经营讲效益,围绕市场转,农业非农化。种养加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公司农户”经营体制逐步形成,农业产业化从特色产品生产和经营突破(如河蟹、蟹苗、种鸽、水阳鸭脚包、禽翅、水阳酱瓜、水阳干子等),初步形成自己特有的产业链,开始从局部到整体发生转化,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好势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经济社会效益。

二、实施《科技进步法》主要做法

⒈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虽已是人们的共识,但广大群众的认识仍不深,为此,水阳镇经常举办技术培训班,召开广播会,广泛宣传“发展科技”、“科技兴农”、“科技兴镇”的重要意义,引导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运用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发展科技经济。此外,还利用其它各种形式,把示范宣传引向深入。首先是大力倡导各级干部要做科技进步的带头人,要把科技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把科技工作作为各单位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号召村级干部要带头学科技、用科技。镇主要领导除亲自部署科技工作外,还亲自参与各项科技活动,经常与科技人员一起讨论,拟定主攻目标和发展方向,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并鼓励技术干部抓点指导,示范引路,全力推广,将全镇科技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其次是把科学技术推广运用和农民利益结合起来,向广大农户深入宣传,传播技术和市场信息,使广大农户真正感受到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了众多农户主动寻求科技致富的积极性。他们中有的自费外出学习先进技术,有的把技术人员请进家门传授技术,目前全镇上下“学科技、用科技、爱科技”蔚然成风。

⒉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广大农民素质

多年以来,水阳镇一直把科技培训作为全年工作的重点,结合上级部门安排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活动,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多次,参训人数余人次,发放各类科技资料近万份,召开广播科技讲座次,并认真做好《水阳农技》、《水阳渔业》、《调查研究》、《水阳经济》等宣传简报的编写发放工作,以一系列实际工作的开展,得到了村组干部和广大农户的一致好评,有力地推动了全镇农(渔)业技术知识的宣传、普及和应用。另外,该镇还通过与高校合作,加大了对农(渔)技(人员知识更新的投入和再学习、再培训,使他们有效地发挥最大能量,为广大农民服务,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科技进步。

⒊抓科技示范,引导农业生产发展方向

科技示范户、示范基地的建立对科技推广起到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的作用。去年水阳镇共确定镇级示范户户、科技示范村个、科技示范基地处,并确定小圩村为区科技局“”工程科技示范村。科技示范主要功能抓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试验及推广。去年该镇科技示范的主要内容有:安排亩棉花新品种,亩杂交水稻,亩葡萄,亩生态河蟹养殖,亩蟹、甲鱼、青虾混养,亩幼蟹培育等。科技示范有力地推动了全镇农(渔)业生产朝高水平迈进。

⒋抓新技术运用,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在原雁翅乡、杨泗乡使用杀虫灯防治病虫害基础上,去年水阳镇进一步推广杀虫灯的使用,全镇投资万元,共安装杀虫灯台。实行专人看管,定时开、关,对万亩棉花和万亩水稻进行物理防治,诱杀了大量棉铃虫、红铃虫、地老虎、玉米螟、夜蛾,以及水稻螟虫、飞虱、叶蝉等害虫。据农技站检测报告分析,这种物理防治害虫、适当配合化学农药防治做法,使亩用药费用减少元亩,防治费用减少元亩,全镇万亩棉花、水稻共节约总费用近百万元,使农药使用量减少以上,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在多年摸索试验基础上,去年又在全镇范围

内全面推广了河蟹生态养殖,努力生产出优质个大的河蟹,预计效益提高以上,并不断探索培育幼蟹技术,生产出优质河蟹苗种,成功注册了“水阳江”牌优质蟹苗商标,申报获得了国家科技部全国第二批“星火计划名优特产品(铜牌)”称号。另外一些蔬菜类等名优产品栽培技术也不断得到推广,新技术的运用大大加快了该镇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十分

明显。

去年水阳镇共引进名特优新品种个,试验示范面积亩。其中水产类个,分别是:福寿螺、宽体金钱蛭(蚂蟥)、梅花鳖和黄颡鱼等,养殖总面积亩。列入重点攻关的项目:宽体金钱蛭(蚂蟥)的人工繁殖技术、黄颡鱼人工养殖技术等,均获得成功。特别是福寿螺项目试养繁殖的成功,对该镇特种水产养殖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将提供重要的物质(饵料)基础保证,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宽体金钱蛭(蚂蟥)的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还得到了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两位两度来访教授的高度评价。

该镇还引进蔬菜类无公害栽培重点扶持项目新品种个,包括:樱桃番茄、日本红秀小南瓜、五彩椒、芦荟、芦笋、川山紫和京署号甘薯,因其品质佳,色彩艳丽,收获上市后受到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现已被一些高档宾馆作为高档蔬菜列为烹饪佳肴,一些大型超市也十分欢迎这种甘薯的深加工产品。

水果类个,即美国“红艳”草莓,该品种是目前国际上正在推广的一个优质草莓新品种。经过努力,安徽省黄河农业科技开发公司无偿赠送水阳镇株价值余元的原种苗,现落户该镇新建村,目前生长情况正常,将在正月结果,供应市场。

⒌抓好宣传工作与信息服务

去年该镇对全镇农业结构进行了一次深入摸底调查,对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了总结分析。自月份起,由镇广播站举办“水阳经济”专题宣传节目,对引进成功的新品种、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农网”下载的有价值新信息技术,先后进行了广泛宣传。“重阳节”物资交流会期间,又设展示台,在公开展示水阳镇农业结构调整最新成果的同时,特别推介、展示了该镇引进成功的多个新品种实物及大量图片资料,散发新品种介绍资料余份,镇广播站也同时开展了系列宣传报道。市、区有关媒体也多次对水阳镇农业结构调整进行了重点宣传,为推进该镇农业品种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与农产品销售渠道的畅通起到了积极作用。据统计,该镇全年利用“一站通”向全国发布供求等有关信息共余条,接到全国各地咨询电话多个,促进了新品种的引进,拉动了农副产品的销售,实现了开通“一站通”的初步价值,受到上级有关部门表彰与农民朋友的赞扬。这些科技兴镇的做法,不仅有效地扩大了水阳镇的知名度,还提高了全镇群众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兴趣,也增强了他们对运用科技手段,发展农村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三、××年实施《科技进步法》主要思路

一成立水阳镇科技进步领导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镇长任副组长,各有关技术部门负责人任成员。各工作站和行政村成立相应组长。形成全镇一盘棋,层层建立责任制,各部门密切配合,一级抓一级,齐抓共管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同时进一步完善科技工作考核、奖惩等配套文件,采用激励措施,推进科技全面进步。上半年还将对去年科技进步取得优异成绩的个人、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在全镇再度掀起学用科技的热潮。

二提高信息服务水平。以镇信息服务站为主体,各村配备农业信息员,及时下载、发布有价值的政策、经济、技术和农产品销售的市场信息,制作水阳镇农业经济宣传板块。党政办创办《调查研究》,产业办创办《水阳经济》,镇广播站开办“示范户经验”专题节目,为镇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引导全镇发展经济,并定期宣传农业结构调整新信息和先进典型事迹。

(三)强化科技服务力度。在抓好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同时,不断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举办各类培训班,采取村组培训、党校培训、“绿证”培训、农广校培训和专家讲课相结合,重点传授最新的种养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逐步培训电脑应用技术,分层次进行。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好范文版权所有!型实体,支持、鼓励科技人员率先致富。

(四)加大开发性投入,合理运用资金。增加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开发、应用、推广的资金投入,教育、引导农民调整不合理的资金投向,政府将支农周转资金、土地开发费、水面增保费及承包费资金集中管理,实现重点科技项目投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配合金融部门做好“信用村”、“信用户”的评比工作,培养“诚信”理念,增强金融部门放贷信心。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遵循区划调整后新水阳镇整体发展、重点突破的思路,进一步加强小城镇建设步伐,重点抓好村组公路、全镇干线公路网、农村电网、专业市场建设,为科技开发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今年镇将投资万元,绿化镇党校和阳江敬老院;投资万元装饰、绿化当铺路旁花园;投资万元浇筑朝阳路停车场及地坪、公厕,还将铺设平方米彩色水泥人行道、排水管;投资万元建设接通雁翅镇郊两端道路;投资万修通扁埂村与镇主干道路的连通等。集镇门面房建设,水阳、雁翅、裘公、杨泗将审批新建近百幢门面房,并建造一幢近平方米的洗浴中心,进一步扩大集镇规模,美化集镇市容环境,创造条件,奠定基础,为今后申报科技生态镇综合试点开发项目作前期准备。

(六)搞活流通,加快科技、经济和经纪人队伍培养步伐。重点是加大对特种水产品养殖示范队伍建设和扣蟹销售经纪人的培训力度。在××年初步建立起户特种养殖示范户及名农业经纪人队伍的基础上,下大力气重点培养名营销大户,逐步成序列地改变目前各类人员队伍人数较多、规模较小、经营者素质较差的局面。

(七)××年科技进步试验示范推广主要项目、计划、目标。

今年是科技和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全面实施、努力攻坚的一年,总体上要完成和达到整个目标的。具体规划要落到实处,组织体系和激励制度全面生效,基础设施省市区重点项目要争取全面启动建设。

——水产品销售,以镇河蟹培育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代理和带动全镇扣蟹、成蟹和其它水产品销售。启动镇河蟹培育公司六个分公司水产品经营,重点完成亿只扣蟹和吨商品蟹销售,基本稳住全镇扣蟹和商品蟹外销价格,确保农民稳定增收。

——徐村金钱蛭(蚂蟥)争取扩大到亩,进行全人工孵化、育苗及成蛭养殖生长试验和有关数据测定,努力在—年内,在华东地区率先突破人工养殖关。福寿螺养殖在全镇普遍推广,今年争取扩大到亩,万只,产量吨。黄颡鱼扩大到亩,万尾,产量吨。南美白对虾,本地青虾混养面积扩大到万亩,产量吨。野生梅花鳖养殖面积亩,投放鳖苗万只,产量万公斤。

——新建村各类新品种蔬菜生产扩大到亩,栗村芦笋扩大到亩,全镇亩,产值万元。

——光明村红菱扩大到亩,吨,万元。

——乾兴村花卉,阳江、符桥、徐村等村草莓、美国红提、黄提、牧草等生产,扩大到亩,产值万元。

——中华绒鳖蟹扣蟹培育扩大到万亩,产量亿只,产值亿元。

——水阳镇区钱德明品牌系列鸭脚包、禽翅生产,全镇扩大到万只,产值万元。

——水阳镇区袁氏系列“水阳干子”生产,全镇扩大到亿块,产值万元。

农业科技实施情况 篇5

零陵区信息中心

2010年3月25日

区人大常委会:

区信息中心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省、市、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现将区信息中心近年来贯彻实施科技进步法的情况作如下汇报,请予审议。

一、贯彻执行科技进步法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信息中心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严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认真开展“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紧紧围绕电子政务这个中心,担负全区电子政务内外网的建设、运行管理工作,规化领导全区信息化发展以及全区重要事件、活动的图文资料搜集存储工作等,开展了大量工作。

(一)深入开展科技创新宣传。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颁布后,我中心突出了新特点、新提法,从政府、科技管理、企业、社会四个层面加大了宣传落实力度。把科技进步法作为主要内容,利用网络媒体等多种渠道,对科技进步法和自主创新典型进行了广泛宣传,使科技进步法深入人心,科技工作赢得广泛的社会关注。

(二)稳步推进全区电子政务内网建设。2009年,为确保全区电子政务内网建设的顺利实施,区委、区政府成立了电子政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责和分工,我中心拿出了电子政务建设详细方案,明确了建设实施的五个阶段:一是软件应用需求调研阶段;二是软件应用建设阶段;三是软件应用培训阶段;四是 1

软件试运行阶段;五是系统正式运行阶段。目前全区电子政务内网建设已正式启动,预计今年底会完成建设正式运行。全区电子政务内网建设主要是以区直单位和各乡镇办事处为接入点,建立保密性强、安全性高的内网系统及政府信息公开发布系统,实现区委、人大、政府、政协与各乡镇及区直部门之间的网络互联互通,满足各级政府部门内部办公、管理、协调、监督及决策的需要;建设零陵区政府办公自动化平台系统的建设,实现政府及各部门间政务信息的数字化传输和无纸化办公,实现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的公文交换与信息共享。目前,电子政务软件应用正在加紧建设,全区各单位电子政务操作管理人员和区级领导的电子政务办公平台软件的培训工作基本完成。

(三)积极推进全区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加强了区政府门户网站的维护管理信息更新工作。利用中国零陵政务信息网,整合信息资源,以政务信息网为平台,依托强大的互联网技术,充分网络资源,把“推介零陵,宣传零陵”做为网站发展的主要目标。完善政务公开、招商引资、旅游开发以及风俗文化等栏目,并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相关活动制作网上专栏信息,全面打造零陵新形象,提升零陵知名度。对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政府网站上及时公布各政府部门的公开信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让百姓关注政府,让群众了解政府,提高了政府行政作为透明度。网站设立的《群众来信》《零陵论坛》、《便民服务》等栏目,使公众表达意见和建议的渠道明显增多,公众参与热情逐渐高涨。到2009年底,共收到群众投诉、建议建言等来信来稿1000多件,同时将来稿信件转至相关单位处理,并及时向网友进行回复。

(四)积极扶持企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扶持企业

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贯彻实施科技进步法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中心根据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大力扶持永州市三甲电子有限公司的生产建设。该公司隶属于三甲电子有限公司香港公司,是我区从珠江三角洲(东莞)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项目,为日本独资企业。该公司成立于2008年1月,总投资1000万元,建设8条电子原配件生产线,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主要生产电子产品DC小型马达,产品出口到日本和东南亚。为支持该企业进行新产品研发和扩大生产规模,2009年,我中心为该企业争取到省信息产业厅的信息产业发展无偿扶持资金50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认真分析了在贯彻落实科技进步法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全区科技创新宣传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我中心虽然对《科技进步法》进行了大力宣传,但是就全区而言,宣传的力度还不够大,科技创新意识还不够浓,在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还有一些死角,一些地方和部门还没有把“科技兴区”战略摆在突出位置,“口头科技”现象仍然存在。

(二)全区电子政务内外网建设在经费、技术人才等保障方面亟待加强。目前,全区电子政务内网建设正式启动,年底将完成建设正式投入运行;电子政务外网建设,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省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工作的通知》和《永州市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关于做好县区电子政务外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精神要求,也要在今年底完成建设,目前我中心正在制定具体建设方案报区委、区政府,还需要区财政投入一定资

金。我中心担负全区电子政务内外网的建设、运行管理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全年区级财政预算5万元的业务经费捉襟见肘,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仅有一个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网络维护专用车辆缺乏,单位仅有的一台小车已报废却无力更换。

(三)全区对信息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和扶持力度需进一步加大。我区引进了荣华集团、东湘锰业、远超氧业等一大批高成长性、高附加值、高科技的大项目、好项目,但是相对而言,在信息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引进的企业少之又少,必需要加大对这方面企业引进的力度,对已引进的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完成零陵区电子政务内网建设,维护管理好电子政务内网,保证零陵区电子政务自动化办公平台的正常稳定运行,保证政府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的公文交换与信息共享正常进行。

(二)接入零陵区电子政务内网的第二批单位,包括省市驻区单位和区三级部门的线路接入、硬件改进和软件培训等工作,实现零陵区电子政务内网的完整运行。

(三)有计划按步骤地完成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完成零陵区政府门户网站的硬件升级,对照《县区政府网站绩效评估考核细则》做好政府网站的栏目改版工作,进一步完善政府网站的公众参与和专题专栏的建设,提高网站的性能、形象,从而进一步提升政府网站的建设质量和日访问量。

农业科技实施情况 篇6

农业的重要性决定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国家要想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先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现代农业的发展对科技及其成果的需求和依赖越来越强烈。黑龙江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其粮食产量对全国粮食安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农业科技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高政府对农业科技认识,优化现代农业的科技政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但是,当前黑龙江省的农业科技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从现有的研究资料来看,绩效评价在农业科技实施绩效当中的应用较少。因此,本文通过绩效评价的方法对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结合实证研究更好地了解农业科技政策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得出符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的具有可行性的对策,以推进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好地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二、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科技实施绩效指标评价体系模型的构建

现代农业科技的有效实施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依据系统性、科学性与客观性、可行性的原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农业科技投入水平、支撑水平和、进步贡献水平3 个方面对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实施绩效进行评价。本文应用的数据大多数是以相对数值增长率计算得到的,并运用阀值法对部分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现代农业科技政策绩效评价指标数据。见表1:

资料来源:2008—2012 年《黑龙江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业年鉴》。

通过向专家提供背景数据,以匿名方式征询专家意见;对专家意见进行分析汇总,将统计结果反馈给专家;专家根据反馈结果修正自己的意见;经过多轮匿名征询和意见反馈,形成最终分析结论的专家打分法程序确定现代农业科技政策绩效评价体系各个指标权重的方法,请高校、科研单位中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的人员和教师,从事农业科技管理和推广工作的管理人员、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人员等20 人进行打分。根据打分结果,用求均值的方法计算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权重,得出2007—2011 年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科技政策评价指标的得分情况。见表2。

三、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科技政策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由表2 可以看出,农业科技投入得分较低且呈逐年递减的趋势。通过对农技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比重、农业技术人员增长率、农业科学科技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三个体现农业科技投入水平指标分析发现:(1)农技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比重虽然呈递增趋势,但增长幅度极小,由2007 年的0.47%到11 年的0.053%几乎没有变化;(2)农业技术人员增长率逐年下降,由2007 年的12.68%下降到11 年的-0.27%;(3)农业科学科技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由07 年的8.46%下降到11 年的6.6%,呈逐年递减的趋势,而且所占比重较低。对上述三个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黑龙江省2007—2011 年的农业科技投入水平严重不足。从分析中发现农业科技投入的不足对农业科技支撑水平有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农业科技支撑需要加强。从专家的打分可以看出,在3 个一级指标中,农业科技支撑水平的权重得分最高位0.47,说明人们对农业科技支撑水平关注度较高。但是就对数据的分析来看,黑龙江省的农业科技支撑水平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农业机械化、农业电气化、农田水利化、农业信息化、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水平虽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上升幅度不大。以上这些说明黑龙江省农业发展基本上还处于传统农业阶段,生产要素中科技成分含量不高。

四、完善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科技政策的对策建议

第一,加大农业科技的有效投入。一是明确农业科技投入主体。造成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低下的原因之一是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由于具有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外部性明显等弱质性特征,农业的发展必须通过政府干预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在存在市场机制内在功能性缺陷的情况下,只有政府对农业生产进行干预与指导才能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二是明确政府是农业科技投入的主体,不仅要求政府作为资金投入的主体,更要明确政府作为农业科技服务推广的主体,应加大农业科研投入。黑龙江省财政应大力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加强农业基础性、前沿性的科学研究,大力支持良种化工程,加快培育粮食、蔬菜、林木、畜禽及水产新品种等。保证高校科研人才的培养、鼓励农业科研创新、国家级和省级科研中心的建设和对科研项目的持续支持,保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和基础科研设施的财政投入。在保证投入的基础上加强统筹协调和统一安排,防止项目分散投资活充分投资,造成财政资源的浪费,力争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第二,完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科技创新是农业科技发展的灵魂,黑龙江省目前处于向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在农业科技发展中仍存在着科技创新需求乏力、创新速度缓慢等问题,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改进农业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使农业发展向科技驱动型转化,才能使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运用激励机制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明确和重视农业科研人员的创新主体地位,创新对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提高其在工作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保证创新主体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作用的发挥。

北京科技大学学校情况介绍 篇7

北京科技大学于1952年由北洋大学等5所国内著名大学的部分系科组建而成,现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1997年5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学校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

建校五十多年来,学校逐步形成了“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10余万人,大部分已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尤其是冶金、材料工业的栋梁和骨干。党和国家领导人罗干、刘淇、徐匡迪、黄孟复等都曾在校学习,另有31名校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大批校友走上了省长、市长的领导岗位,一大批校友担任鞍钢等国家特大型企业以及北大方正等大型高新技术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

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重点(专业)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8个部委级重点实验室,5个部委级研究中心。学校由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应用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以及研究生院、体育部、管庄校区、天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延庆分校组成。现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48个博士学科点,109个硕士学科点,另有MBA(含EMBA)、MPA和19个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3个本科专业。学校在冶金、材料、机械、矿业等领域的12个全国重点学科学术水平蜚声中外;管理、科技史等学科享有盛誉;控制、热能、力学等学科具有雄厚实力;一批新兴学科,如计算机、电子信息、环境工程、土木工程等焕发出勃勃生机。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其中本专科生13293人,各类研究生8278人(其中博士生1901人、硕士生4413人、专业学位研究生1964人),外国留学生318人;成人教育学院学生8489人,远程教育学生8881人。在站博士后110人。已形成研究生教育、全日制本专科、高职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多层次、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教职工总数2814人,其中专任教师1525人。专任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国家“973”首席专家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6人,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0人、讲座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3人次,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1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5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343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504人。人才梯队正在壮大,一大批中青年学者脱颖而出。

学校的科研实力十分雄厚。1978年至2008年4月底,共申请专利1531项,授权专利792项;有100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委级等各种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100余项(2006年:国家奖3项,省部奖32项;2007年国家奖6项,省部奖24项)。1999年教育部编辑的《中国高等学校科技50年高校获奖重大成果一览表》中收录北京科技大学12项重大科研成果,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据教育部统计,1995~2005年,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并列全国第1。据教育部的“2000~2004年高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统计排序”中,我校名列第11位。学校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九五”期间应用成果平均转化率达到72.8%,为社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0多亿元。近几年学校“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制氧系统研制与应用”、“岩土工程特大塌方预防与治理综合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基础及材料性能特征研究”、“宝钢高等级汽车板品种、生产及使用技术的研究”等大批科研成果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2007年发布数据,2006年学校师生发表论文被“SCI”、“EI”收录数量分别居全国高校第34位和27位。

学校不断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与国内80多个省市区政府、大型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同时,学校瞄准世界前沿,加强国际合作,先后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英国牛津大学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69所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

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学校学生在历年国家及北京市的各种竞赛中多次获得殊荣,特别是学校每年被评为全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学生代表队在全国第一、二、三、四、五、六届机器人电视大赛中稳居前三甲,两次获得冠军,于2005年参加亚太地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获得亚军。学校同时高度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努力营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先后被授予“北京市文明校园”和“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校”等光荣称号。

农业科技实施情况 篇8

庆阳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樊海龙

为了准确掌握庆阳市市情民情,增强做好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工作的主动性和可行性,我集中利用一周左右时间,采取查阅资料、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数据对比等形式,对庆阳市2004年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情况,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科技攻关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庆阳市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现状

2004年,庆阳市认真贯彻落实《农业科技推广法》,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不断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和农技人员的教育培训,努力做好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主要特点是:

1.1农业科技推广投入有所增加。全市当年共实施各种大小科技项目312项,投入科技专项经费812万元,同比增长21.6%,增加211万元。评出市级科技进步奖37项,同比增长48%,增加12项。全市先后有6个县(区)进入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行列,占县区总数的75%,有14个乡镇达到全市科技进步先进乡镇标准,达到全市乡镇总数的10%。全市科技对经济的支撑力明显增强,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8%。

1.2适用新技术引进推广步伐有所加快。全市当年共组织指导科技示范园26处引进推广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59项,引进农作物畜禽品种80多种。其中中优9507面包小麦、临单217玉米等新品种,新型环保沼气池、黄花切块育苗等新技术倍受群众欢迎。

1.3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得到逐步重视。各县及有关部门先后与中国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40多所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关系,聘请技术顾问87名,引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130多项(种),实施科技项目30多个。

1.4农业科技培训宣传力度有所加大。全市当年选派科技特派员170名,累计达到320名,分布在88个村、47个示范点和15户农产品加工企业。组织各类科技主题宣传活动600多场(次),开展各类适用技术培训班570多期,参训群众160多万人(次)。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部分县区对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工作重视不够。农业科技机构形同虚设,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部分领导特别是一些乡镇的领导存在重工业、轻农业的思想,对实施“科技兴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造成农业科技机构建设不被重视,农技人员经常被抽调从事非农技服务工作。据统计,一些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农技人员每年被安排参与和完成乡镇政府中心工作任务的时间多达100多天,相当部分被长期安排在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非农技推广业务工作岗位。一些乡镇为“卸包袱”,把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推向市场,任其自生自灭。据了解,全市现有的52个推广服务机构有13个实行自收自支,占25%。这些农技推广机构终日忙于从事种子(苗)、化肥、农药、兽药等经营,不能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和组织推广作用。

2.2全市农业科技推广经费投入明显不足。近年来,农业推广应用经费投入较前虽然有所增加,但总量不大,具体到各县区、各乡镇农业科技机构就更少。2004年农业科技总投入为812万元,除市直农业科技经费492万元外,8县区平均40万元,除留足县直农业科技推广经费外,乡镇农业科技投入所剩无几,平均不足2万元。由此产生以下问题:一是农技人员工作经费和基本待遇无法保障,许多工作无法开展。据统计,乡镇农技人员有80%以上不能按期领到工资,近50%的乡镇农技人员的待遇低于同级公务员水平;二是技术人员得不到及时的强化培训和进修,适应不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三是农技推广设施落后、设备简陋,除市、县统一配发的农技推广设备外,乡镇基本没有自行购置农技推广机具。长期以来,农技人员只能采取“鉴定靠目测、推广凭经验、服务靠嘴巴”的原始推广方法和服务手段,难于科学地开展地力监测、作物养分分析、种子、肥料、农药质量检验等科技推广服务。

2.3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人员素质偏低。在过去的机构改革中,农技站多数是在原老单位基础上组建,推广机构人员膨胀、超编严重。2002年,市、县、镇三级农技推广机构人数平均超编10.6%。机构超编,难以调进或吸收所需专业人才。非专业技术人员过多,农技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中高级技术人员少,技术骨干老化,推广队伍青黄不接现象比较严重。目前,全市科研机构总人数为740人,其中,高级职称的仅有12人、中级职称的43人、初级职称的95人,其他人员94人,退休人员225人。

2.4现行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体制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庆阳市现行的科技管理体制是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陈旧做法,一切工作靠政府安排、靠政府扶持,市场经济意识不浓。管理体制不顺,职能发挥不平衡。有的县区为片面的适应机构改革,仅在县直设立了农业推广机关,撤消了乡镇的有关站所,偌大的农技推广工作竟无人问津,管理上出现空白。有的县区把农技人员完全纳入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一切费用全部由财政拨付,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紧迫感不强,存在消时度日、蒙混过关思想。

2.5农业科技推广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从纵向比,农业科技推广宣传教育工作得到了很大加强,个别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从横向看,差距依然很大,好多工作还在起步阶段。宣传教育工作形式单一,停在点上,留在面上,没有建立长期持续宣传的工作机制,没有制定操作性较强的农民教育培训规划,日常工作仅限于每年开展几次集中性活动,深入田间地头宣传的少,进村入户宣传的就更少。宣传的内容陈旧,满足于一般性科技知识普及,对当前推出的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开展专题宣传的不多。由此造成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整体水平提高缓慢。加快全市农业推广应用工作的对策建议

针对我市当前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现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3.1更新发展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基础产业。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作用,是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的根本选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必须依靠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建议各级政府要从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高度,认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采取各种形式,广开各种渠道,向农民进行科普宣传,向农民提供农业科技信息。不断完善和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落实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充实和加强农技工作力量,搞活运行机制,为农民群众

推广应用农业科学技术提供良好服务。

3.2深化农技推广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业科技体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建议各级农业推广机构要顺应潮流,切实深化体制改革,逐步打破计划经济时期的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建立严格考核、竞争上岗、按岗定酬、以绩付酬的新型管理制度。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中介参与、农民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和建立种植、草畜、生态、加工为一体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扶持一批类似通达草业有限公司、通发牧业有限公司等 “公司+基地+农户”的种养加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集中资金、突出重点、全面规划、分步推进”的原则,选择一批类似临单217玉米、中优9507小麦、萨福克羊等技术成熟、简便实用、覆盖面广、转化力强,能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科技成果进行推广应用,把农业服务领域由产中向产前和产后延伸,由单项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在认真履行好国家赋予的公益性职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技术特长,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把开展有偿服务同农业科技创新结合起来,不断增强科技机构的活力和实力。

3.3立足大市场,选准好项目,实施科技攻关,开发符合庆阳农业实际的新技术

近年来,我市部分农产品已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地位,是我市农业发展的潜力和方向。但由于农药残留成分过高、品种单

一、品质不优、科技含量不高等因素,难于参与更大规模的国际竞争。为此,建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立足大市场,着眼大发展,结合市情民情,选准项目,做好调研,全面掌握国际市场的供求动态,系统了解我市农业科技与生产经营的情况,加快农业科技攻关,搞好先进适用栽培技术推广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积极推广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并在农产品包装、保鲜、储藏、深加工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不断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4加强农技推广人员培训,不断加快农技队伍建设步伐

农技推广人员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推广转化工作质量。建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按照《农业科技推广法》第二十七条关于“农业推广行政部门和县以上农业推广机构,应当有计划地对农业科技推广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组织专业进修,使其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的规定,研究制定培训计划,有目的、有重点、有步骤地加强对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实行竞争上岗制度,优化队伍结构,激发队伍内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技人才队伍。在此基础上,要认真组织开展农业科技业务培训,通过现场指导、专家咨询、科技赶集、技术讲座、发放科技明白卡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农民进行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和服务。县区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要及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村组、农户、田间,宣传惠农政策,开展现场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服务。

3.5加大科技经费投入,支持农业科技事业发展

要认真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法》第二十三条关于“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并应当使该资金逐年增长”、《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办法》第六条关于“各级人民政府每年都应在地方财政支农资金中安排百分之十和在农业发展基金中安排百分之十五以上的资金,作为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由同级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用于实施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的规定,进一步加大投入,设立农业科技发展基金,改善农技人员待遇,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提高服务能力。

3.6组建农技创新中心,完善农技推广网络

上一篇:日记雪400字作文下一篇:专业实习的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