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小星星》教学设计

2024-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歌曲《小星星》教学设计(精选8篇)

歌曲《小星星》教学设计 篇1

《小星星》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首歌曲,歌曲富有童趣,易于幼儿理解。歌词浅显易唱,歌曲旋律简单,朗朗上口。针对儿歌的性质和小小班幼儿学习特点,我就把目标定位于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自己动手来粘贴小星星,使幼儿喜欢参加音乐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体会到快乐。因此,我选择了这节音乐活动课《小星星》

活动目标

1、能够跟随音乐的节奏学唱歌曲

2、能够自己动手粘贴小星星

3、喜欢参加韵律活动体验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儿歌的内容,从而完整的唱出歌曲

2、听着音乐,自己动手粘贴小星星

活动准备

1、歌曲《小星星》

2、星星图片(20份)

3、图谱一幅

4、夜空背景一幅

5、星星魔法棒一个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啊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魔法棒,它会给我们带来有趣的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出题目《小星星》并告诉幼儿这首歌曲是四分二的节奏。

二、教学过程

1、发声练习(发声练习之前,告诉幼儿唱歌的姿势,自然发声不大声喊唱。小猫怎样叫,喵喵喵喵喵)

2、教师清唱(教师打着节奏演唱这首歌曲,请幼儿仔细的听,并让幼儿说出他们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教师出示图谱,与幼儿一起读一遍歌曲)

3、完整的欣赏音乐(老师也坐在小椅子上,与幼儿一起欣赏音乐)

(1)集体唱(教师弹琴与幼儿一起学唱这首歌曲)

(2)分组演唱(男生女生分组来演唱歌曲)

个别演唱(请个别的幼儿到前面来演唱歌曲)

(3)集体唱(小朋友们,听清楚不要喊唱,要用我们最好听最自然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吧)

4、放音乐(随着音乐,请幼儿把小星星贴在夜空中)

三、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今天魔法带给我们的《小星星》这首歌曲,你们学会了么?

歌曲《小星星》教学设计 篇2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这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认识到毛泽东、朱德等为中国作出的伟大贡献。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难点:

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

三、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 再现历史, 组织活动, 问题探究。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 快乐体验, 分组合作, 探究实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相关资料和图片

学情分析与教学策略:

初二的学生要激发高度学习积极性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怎么样让学生参与进来, 怎么样将课堂气氛调动起来成为老师需要考虑的重点, 所以我采用适当的影音材料、学生编演历史情景剧来叙述教学内容, 用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设计启迪学生思维,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四、教学过程

课前音乐:

《太阳最红, 毛主席最亲》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北伐战争》, 知道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 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消灭了三派军阀中的两派, 革命成功在望, 但国民革命失败了, 这是为什么呢?

生: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 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师: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 革命者有没有因此而屈服?

生:没有。

师:对。毛泽东主席说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 揩干身上的血迹, 掩埋好同伴的尸首, 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师:平地一声雷, 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什么事件呢?

生:南昌起义。大屏幕显示板书:一、南昌起义

根据大屏幕提纲的条目:

南昌起义时间、地点、领导人、意义, 观看《南昌起义》视频资料, 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 感受革命者的英勇无畏, 了解有关情况, 再组织学生结合课本学习和探究“南昌起义”相关知识。然后仔细观看南昌起义动态地图, 了解其路径, 知道队伍的行进方向:南下广东。

师:出示问题: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 为什么要南下广东?引导学生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考虑。

生:分组讨论、分析、总结, 弄明白当时革命者面临的的形势与南下目的。然后小结南昌起义主要知识点, 知道建军节的来历, 屏幕展示江泽民题词。

师:在南昌起义革命者同敌人浴血奋战的时候, 中国产党中央召开了一次重要的转折性会议, 制定了针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策略, 指明了革命的方向。让学生阅读课本小字“八七会议”, 了解其知识点, 并提问:此次会议派谁去湖南领导秋收起义呢?。

生:了解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 为学习秋收起义作了铺垫。

师:多媒体屏幕显示:二、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组织学生看课本, 了解秋收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结果、影响。

师: (展示秋收起义动态地图, 指导学生看地图) 秋收起义的目标攻占哪里呢?

生:长沙。

师:请同学们看地图分析一下攻打长沙的计划是否可行?

生:不行。

师:结合秋收起义动态地图进行归纳总结:三支大军分别从安源、铜鼓、修水攻打长沙, 都受挫, 队伍到达文家市, 然后提出问题:攻打长沙不可行, 那该何去何从呢?现在我们来观看历史情景剧:文家市决策, 看看毛泽东是如何决策的? (学生表演) 学生表演完后师提出:毛泽东在文家市是怎样决策的?

生: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 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师: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历史剧想一想, 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呢?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师点拨:城市里敌人力量强大, 敌强我弱, 攻打和占领大城市是不可能的;而以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作为落脚点, 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 这是当时唯一正确的选择。

师: (过渡) 要去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 假如是你, 你会选择哪里呢?为什么?

生:讨论、分析、总结、归纳, 知道选择井冈山作为革命根据地的有利之处。

师:出示秋收起义提纲, 总结:向井冈山进军, 为中国革命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

生:小结一下秋收起义知识点, 感受毛泽东英明决策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师:出示秋收起义队伍继续南下的图片和地图, 引导学生了解“三湾改编”。队伍到达井冈山, 建成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请同学们阅读教材55页:红军的歌谣, 反映了红军战士什么样的精神? (展示材料) 进行革命乐观主义教育。

生:通过动态地图加深印象, 知道党确立了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齐读歌谣, 读完后思考) 回答: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师:朱德和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 也来到井冈山。教师展示动态地图、红军会师图片、红军军旗图片, 设问:假如你是一位导游, 全班同学是游客, 你怎么向你的游客介绍井冈山会师的情景呢?

生:思考、组织材料, 然后发言, 以导游身份向游客介绍, 使大家掌握井冈山会师的情况 (时间、地点、人物、结果) 。

师:出示井冈山会师的提纲。

生:复述提纲内容,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师:在国民党右派的白色恐怖下, 更多的革命者发动起义,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出示星火燎原动态图。

生:通过看图认识到井冈山的星星之火, 已形成燎原之势, 并通过比较认识到最大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央革命根据地。

师:出示本课知识结构总图。

生:复述结构图, 掌握相互之间的关系, 在头脑中形成知识框架。

师:小结本课, 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同学们通过对今天这一课的学习, 大家知道, 今天的幸福生活, 是革命者抛头颅, 洒热血, 斗智斗勇得来的, 我们要倍加珍惜, 努力学习, 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强大。出示“一试身手”练习题, 并根据做题情况分析、总结。

生:认真做题, 检测本课所学。

师:大家今天学习状态和效果都非常好, 让我们用一段口诀来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生:齐读本课小结口诀:

武装反抗国民党, 南昌起义第一枪;秋收起义湘赣边, 进军农村向井冈。

革命根据地开创, 两军会师红旗扬;中国革命危转安, 星火燎原势高涨。

《鲜花和星星》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词,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在朗读中体会课文。

3.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展开想象,体会儿童生活的情趣,引发儿童对身边事物和大自然的关注与热爱。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展开想象,体会儿童生活的情趣,引发儿童对身边事物和大自然的关注与热爱。

教学准备:草地、星星、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我们今天还要到大自然,继续去了解鲜花和星星。去之前,老师要先检查一下你们的准备情况。看课文中的这些词语你能读准吗?

2.复习生字词(出示:喜欢、夏天、满地、一朵、那里、星星、晚上、花儿、睡了、数着、满天、一颗)

a.指读、齐读。b.注意个别轻声。

3.小结:这些轻声,读课文的时候你就能感受到了。

【设计意图】诗歌中轻声较多,这是不能被轻易忽视的,所以,我在教学中专门把轻声提出来,先让同学们自读,然后再请读得好的学生当小老师领读。选中的这些词语也大致概括了诗歌的内容,词语的先读为后面的通读全诗以及感情朗读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细读课文第一段

1.(出示大自然美景图)看!我们的大自然多美啊!有绿色的草地(师相机板书)一年四季都开满了美丽的鲜花,你知道夏天有哪些花开吗?(指说)

2.(出示鲜花图)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这些花什么颜色都有,真是“五彩缤纷”。你们来夸夸这些花吧!

3.经你们一夸,花開得越来越鲜艳了。我们同学也准备了一些花,让你们的花也开出来吧!(生把鲜花图贴在黑板的草地上)这么多美丽的花朵“满地”都是,你喜欢吗?(出示:我最喜欢夏天满地的鲜花)读一读,让我听听你有多喜欢!

指导学生读出“喜欢”。

4.夏天啊,满地都是鲜花,可多了,多得引读“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夏天的鲜花不仅多,而且更美,谁来美美地读读这一段?(出示:我最喜欢……星星还多。)(自由读、指名读/评、齐读)

【设计意图】让所有学生在黑板的草地上贴出课前准备好的“五彩缤纷”的鲜花,来感受花的美而多,再进行感情朗读,评价朗读。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也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主要途径。让学生发掘自己生活实际,运用已有的生活积累,自主阅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通过美的鲜花和星星进行对比,去领悟语言文字。

三、细读第二段

1.到了晚上,花儿睡了,一颗颗小星星们眨着眼睛从天边跑了出来,小星星们都出来活动活动吧!(生拿着小星星图,齐唱《一闪一闪亮晶晶》)好了,小星星们,都回到天空中去吧!(生把手中的星星贴到黑板上的天空中)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不能长时间地集中,因此,我设计了唱歌、“贴星星”的一系列环节。这些环节的设计,和前一部分的“贴鲜花”看似一样,实则有区别。目的是既把孩子的注意力深深地吸引,又解放了孩子的手脚,让他们轻松地完成对文本语言的理解,充分体验朗读指导的实效性,努力构建和谐的课堂。

2.畦!这么多可爱的小星星啊!我们知道的星星有……(引说:北斗星、牵牛星、织女星……)天空中还有许多的星星没有名字呢!等小朋友们长大以后,就可以去探索宇宙的秘密,到时再给这些无名的星星都取名字,好吗?

【设计意图】说说知道名字的星星,再给没有名字的星星取个名字。通过这一活动设计,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宇宙奥秘,引发儿童对身边事物和大自然的关注与热爱。与预设的教学目标相吻合。也考察了学生词语的积累运用能力。

3.马上到夏天了,晚上,天很热,小丁丁和爷爷奶奶在院子里乘凉的时候,做了些什么?你准备做些什么呢?(指名说)老师小的时候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数星星了,你数过天上的星星吗?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呢?(生讨论)其实啊,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出示“这里一颗,那里一颗,真比地上的花儿还多。”)满天的星星闪啊闪,就像是天空中的小眼睛,你们喜欢这些星星吗?那就把你心中的欢喜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吧!(同桌互读)花儿多,星星也多,都是数不胜数,闪烁的星星,美丽的鲜花,大自然真是美妙极了!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这首诗吧!(出示全文,指名读,也可背诵)

【设计意图】朗读、讨论、交流,是感悟的基础。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运用已有的生活积累,自主阅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一年级的学生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所以,我借助色彩鲜明画面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他们通过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

四、迁移练习

学过了《鲜花和星星》,作者写的诗句那么美,小朋友们想不想也当一回小诗人,写出优美的诗句?

1.课件出示满地菊花图,学生填写

我喜欢

我喜欢

秋天满地的菊花:

这里( )

那里( )

真比( )

2.课件出示满地牛羊图,学生填写

我喜欢

我喜欢

( )

这里( )

那里( )

真比( )

会飞的小星星教学设计 篇4

合肥市六安路小学

李萍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边读边想象,会口头编诗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感受诗歌的趣味性,体会萤火虫的天真可爱。教学重难点:

边读边想象,并感受诗歌的有趣。

一、开启晨读

1、师:当我们从梦中睁开双眼,明媚的阳光又掀开了新的一页。亲爱的孩子们,让我们全体起立,站姿挺拔,调整呼吸,(出示:师:让我们一起用最美好的语言,生:让我们一起用最动听的声音,齐:开启这美好的一天!)(师生配合读)

2、师生合作读开启诗。

3、向同桌问声早。

二、复习诗

过渡:子曰:“温故而知新”让我们一起来温习学过的诗歌吧!

1、齐读《谁会这样》和《回乡偶书》。

2、《回乡偶书》还可以唱呢!让我们一起唱唱吧!(齐唱)

三、新诵诗

过渡:看来大家都很喜欢唱歌,那么,在诵读今天的诗歌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会唱的同学一起唱。(播放歌曲)

1、喜欢小星星吗?今天老师特意送给大家这首《会飞的小星星》(出示诗歌),小星星怎么会飞啦?快到诗歌中找答案吧!注意要把字音读准确哦!

2、生自由读诗歌。

3、谁愿意读一读?指名读。

4、同学们读得那么开心,快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首诗歌吧!

5、喜欢这会飞的小星星的同学,请读出你的喜欢吧!(指名读)

6、当你和小妹妹看到这会飞的小星星时,你有什么感觉呢?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吧!(指名读)

7、下面让我们配合着来读一读吧!

8、大家读得这么快乐!让我们一起快乐地读一读吧!

四、欣赏、背诵

1、引读:夏天的夜晚是什么在闪闪发光?哥哥说是--------妹妹说是----------

2、到底是什么?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欣赏萤火虫图片)

3、喜欢这些小精灵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自己的喜爱吧!(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

4、谁已经记住它们了?(指名填空试背)

5、看着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你能背出当时的场景吗?(指名看图试背)

6、齐背。

五、拓展编织

1、这首小诗真是太有趣了,有位小朋友像你们一样喜欢这首诗,这不她还仿照这首诗改编了一首新诗呢,我们一起读读吧!(出示:会飞的太阳,齐读)

2、小朋友们,发挥想象,咱们也来仿照这首诗改编了一首新诗吧!(指名看图编诗歌)

六、结束诗

师:早上总是美好而短暂的,最后让我们一起用金子美玲的这首诗给我们今天的晨读画一个圆满的句号吧!

歌曲《小星星》教学设计 篇5

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二O一一年九月

临潼区雨金莹光幼儿园

2011—2012学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为了使我园幼儿能活泼、愉快、健康的成长,使我园的工作能上一个新的台阶,结合我园实际,特制定以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办园宗旨,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二、工作目标

根据各班实际,自主调节一日教学活动的时间或顺序,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现在的孩子多数为独生子女,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生活方式不同,多数幼儿养成乐私、任性、以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因此,我们要注意家园教育结合,让幼儿在群体生活中逐渐养成。团结、互助、和睦相处的文明行为。同时要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及时了解幼教动态,端正教育思想。

三、本学期我园的主要工作

1、安全工作

安全工作放在全园工作的首位,注重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初步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意识,争取家长配合,教育幼儿注意安全。接送车辆定期检修,不超载超速,防止各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2、卫生保健工作

建立健全幼儿园卫生消毒制度和疾病隔离制度,努力为幼儿提供干净、整洁的学习,生活和游戏环境,保证让每日的晨检制度,每日在幼儿入园同时进行晨检,园内厨房设备及用具等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

3、教学工作

为了和小学文化知识接轨,我园在教育幼儿学好语言、数学、拼音、英语初级学习的同时,还采用手脑算、舞蹈、电教、游戏活动等,使幼儿保持活泼愉快的情绪,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尽而起到开发智力的作用。同时要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采取灵活多样,动静交替的教育方式,努力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把工作计划落实到教学工作之中。

雨金莹光幼儿园

歌曲《小星星》教学设计 篇6

孩子对音乐往往是最敏感和亲近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孩子天生都应该是一个音乐家,每个孩子都喜欢畅游在音乐中,孩子内心世界如天空云彩,多姿多彩,如何让孩子的音乐灵性通过音乐教学插上翅膀自由翱翔,正是我们需要探索和实践的。

1、抓住“以听为中心”,把教学活动建立在听的基础上。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听”是一切教学的根本,如果忽略了学生听的能力的培养,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了,在聆听中我们可以感受美的音乐,也是在聆听中我们可以取长补短。因此本课设计从听入手,听出旋律的排列顺序,聆听老师的范唱,很多同学都认真的听老师的范唱,刘说“老师的结束句是越来越慢的”,张说“老师唱得是有轻有响的”,何说“老师唱的是有感情的”……从学生的回答中,我感觉到他们在用心聆听,也正是孩子们的认真倾听,帮助他们成功的学会了断音演唱与连音演唱,并能连贯的运用到歌曲中去,改变了第一遍演唱时只会直着嗓子的演唱,重新展现了小星星调皮活泼的音乐形象。

2、以音乐为主,从而领悟歌词含义

《闪烁的小星》虽然是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歌曲,但根深蒂固的东西往往也是很难改变的,孩子们已经习惯了一成不变的演唱,习惯了喊叫式的演唱,因此改变他们的演唱方式,用更富于感情更优美的演唱方式来表现歌曲,正是放在我面前的课题,由于旋律比较简单,孩子们对旋律的敏锐度还不高,所以决定从歌词入手,在大

家熟悉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歌词理解音乐,从而达到重塑音乐形象的目标。歌词“一闪一闪亮晶晶”、“星星眨着小眼睛”等句子都是小星星活泼可爱的表现,在实践对比中,学生感受到了要用断音的演唱更能凸显小星星的调皮,而歌词“太阳慢慢向西沉”是一副画面的展示,“满天都是小星星”是一种心情的感叹所以用连音的演唱方式能更准确的表达,学生在歌词中领悟到了隐藏的音乐情感,改变了演唱方式,用断音、连音相结合的方式,重新塑造了音乐形象,心随乐动。

3、营造充满美感的音乐教学氛围

歌曲《小星星》教学设计 篇7

一、做好教师自身的准备工作

作为一位高三的语文教师, 要做好以下工作。

1. 了解高三语文教学的特点和意义

高三的教学直面高考, 高考语文的命题特点是教学的指挥棒, 考纲是教学的中心。考试的具体形式决定了语文学科应试的程序化、规范化。考试的规格决定了应试时的心态, 其心态和考场技巧在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增大。这些特殊性必须在教学中加以认识并体现在教学中。

2. 认真研究新课标和《考试大纲》以及历年高考真题

《新课标》揭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规律, 与新形势下的高考命题相契合。而《考试大纲》既是对高考命题的制约, 又是对广大师生公布的最可信的、透明度最高的“信息”。解读它, 可以少走许多弯路, 少浪费许多时间, 从而抢得主动, 占得先机———确定教学的重点, 把握命题趋向。

3. 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

了解考试内容, 然后根据考点进行教学只是搞好高三语文教学的前提之一, 另一个重要前提是对教学对象的全面了解和把握, 争取做到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跟学生多沟通多交流, 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加深对他们的了解, 与他们成为朋友, 并尽可能地帮他们扫除各种障碍和压力, 尤其是帮他们解决心理上的问题。

二、把作文作为教学的主线贯穿始终

作文是高三语文教学的主线, 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作文的成败直接决定了语文科的成绩, 真可谓“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但也不必另起炉灶, 花大量时间来抓作文专项训练。我是这样做的:

(1) 学习“虚词、实词、熟语的正确使用”等专题, 为作文储备充足的词汇。在复习这些专题考点时,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作文的角度多积累词汇, 然后学以致用, 在写作过程中, 有意识地运用一些词汇。

(2) 学习“字形的识记、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等专题, 把它们和作文连到一块,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3) 学习“名句名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等专题, 丰富作文素材。考场作文要求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成篇, 学生平时若没有充足的素材储备, 即使有较好的写作技巧, 较强写作能力, 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三、做好学生的工作

俗话说:教一半, 学一半。因此, 教师在做好自身准备工作的同时, 还要做好学生的工作, 使学生愿学、乐学、巧学。

1.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

学生自我评价低, 自尊心、自信心的自我调控水平低, 是导致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说, 根据自信心的高低, 能够预测到语文学习成绩的发展趋势。因此, 采取积极的方法和有效手段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对提高学生语文成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 要积累就离不开记忆。高三学习要紧抓“听, 做, 想”, 前两者是基础, 后者是升华, 而且善“想”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我在复习时不搞题海战术而是精于讲述, 目的是给学生留出时间, 让学生自主学习。而且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 进行具体的学法指导。

四、注重反馈, 提高质量

《星星变奏曲》的三要素教学分析 篇8

“三要素”理论是章建跃博士在研究高效数学教学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数学教学分析的理论模型。“三要素”是指:理解教材(内容的特点和价值)、理解学生(认知起点和思维障碍)、理解教学(学法指导分析)。

一.《星星变奏曲》教学分析过程

1.理解教材——内容及其解析

《星星变奏曲》以主人公对失落的梦的追忆为构思线索,把梦与血淋淋的现实作残酷的、令人震颤的对比,从而抒发诗人心中充满骚动的苦苦渴望。这首抒情诗以“星星”象征光明,即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但诗中的“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即它所显现的不是阳光普照的光明,而是茫茫黑夜中闪现的点点光明,寄托了诗人在现实中执著追求的理想。全诗由两个基本对称的诗节组成,每一节十六行,都以“如果……”的假设句起头,具有一气呵成的气势。整首诗都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抒情写意,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显示诗人对光明的渴求

这首诗的体裁是朦胧诗,朦胧诗的特点就是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或间接的表现经验,使诗含蓄、朦胧、意境优美,也就是具有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

这首诗的主题,表达的是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这在朦胧诗中非常有代表性。在艺术上,它也颇能体现朦胧诗的一些特点。如不直接表现或呈现思想感情,而总是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或间接地表现经验等。譬如,用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等来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而用夜、冰雪、冻僵的夜晚、僵硬的土地、被风吹落的星星等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等,这使得这首诗含蓄朦胧,意境优美。这种表现方式,和我国古代的诗词非常相像。

教学重点:对本首诗内容及主题的理解与把握

2.理解学生——教学问题诊断

诗难“教”,新诗更难“教”,当代朦胧诗尤其难“教”。选在人教版新课标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的《星星变奏曲》,就是这尤其难“教”的一首朦胧诗,更何况它还有朦胧之外的“变奏”!

初三学生虽然学过一些诗歌,并有初步的一点诗歌鉴赏能力,可学的大多是古诗,现代诗还是在这个单元第一次接触。对于《星星变奏曲》的教学,关键是其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其内容,一是对朦胧诗的理解,二是对《星星变奏曲》的解悟。可朦胧诗是特定年代——文革时期,特定诗人的特定诗歌,是当代的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一种新诗潮。有论者称,朦胧诗,是“诗人在觉醒与叛逆、迷惘与清醒、痛苦与庄严、失落与寻找、追悔与重建的感伤诗情中试图建构的一个新的诗学主题”。像顾城、江河和其他“朦胧诗人”所代表的这一代,都是在文革中长大,心灵的成熟包括着对苦难的承担,或者是在不断的受伤害中经历成长,而这种成长经历和体验对现在的学生来说距离实在太大了,所以这对学生来说,是在接触一块新领域,对这种诗歌的风格——较为隐晦而陌生,当然更难理解的是这类诗的情感。

朦胧诗是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因此这首《星星变奏曲》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同时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的创作手法和诗歌技艺方面也是难点。

3.理解教学——学法指导分析

(1)这首诗教学的创新点之一是导入性学习活动的设计。根据对教材和学生地分析,这首诗有以下几种导入法:①借助音乐导入。多媒体播放星星与有关的音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一段优美的音乐,随着乐曲进入自由想象的空间,听完后把自己刚才想到的意境说出来。(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应变)今天我们来学习江河的一首现代朦胧诗《星星变奏曲》,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种导入能很好地引发学生的想象,但学生想象的那种意境,往往与诗歌的意境想去甚远,不能帮助学生很好的靠近这首诗的感情。②借助朦胧诗导入。用顾城的朦胧诗《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种导入能让学生先从简短的朦胧诗来认识朦胧诗的基本风格,再来学习较难的《星星变奏曲》,遵循学生由浅入难的认知规律,但不够简洁,一开始学生就被导得云里雾里,事实上学生不见得明白,更不用说学习下文了。③介绍朦胧诗的特点和作者导入。这种导入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但可能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以上三种导入方式的优劣分析,这首诗的导入方式可以是这样:首先问平时我们说的“话里有话”是什么意思?谁能解释并举例?这种语言的表意不是很明了,给人一种朦胧感。其次在播放舒缓的钢琴曲的同时,师深情地叙述诗人所处的特殊时代和特定的情感。然后说,江河他们一群进步青年为了要表达自己不能直接抒发而又难以克制的感情,就利用诗歌的形式用朦胧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今天我们来学习江河的一首现代朦胧诗《星星变奏曲》。这样的导入既可从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起点,从而初步体会到“朦胧”的意思,又通过听音乐激发学生想象的同时,了解“朦胧诗”产生的背景和诗人的情感,为后面对全诗内容和情感的把握做了很好地铺垫。

(2)这篇课文教学的创新点之二是探究诗歌内容活动的设计。如果只是简单地从字里行间让学生体会找到能表达情感的字词,这往往会破坏诗歌的意境。虽然《星星变奏曲》是一首朦胧诗,但诗人没有刻意去追求个人化的意象与词汇,涵义也不是特别的晦涩,“朦”而不“胧”,使“现实的黑暗”与“理想的光明”这个主旨在诗歌中表现非常突出。诗人把“星星”放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之中,让它所显现的不是阳光普照的光明,而是茫茫黑夜中闪现的点点“星”光。强烈表达了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所以像这类抒情性很强的诗歌,宜于朗诵,通过诵读,感知“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但也不是简单而单一地读,而是有层次地读。教者可采取听读、齐读、寻读、对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铿锵之声、音乐之美,也读出诗歌的情韵之流、意境之美。其中特别是“寻读”部分,教者借助“本诗的‘意象’有哪些和各自象征是什么?诗中的中心句(即诗眼)是什么?”的简要提问,引导学生读出了诗人笔下的“一颗炽热的心”、“二种黑暗的现实”(一种写满苦难的现实,一种像冬天般冰冷的现实)、“三个美好的世界”(一个富有诗意的世界,一个像夏夜般柔美的世界,一个像春天般温馨的世界)。

二.随感随想

1.教学分析的意义

教学分析能使教学“立意”更高,内在逻辑线索更明显,目标定位更准确;教学分析有利于明确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合适载体,从而能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并处理教学内容,使组织的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分析有利于明确内容呈现的各种可行方式,从而能使教学方式经历“多选一”的优化过程,并有可能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作出创新,使教学更符合语文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教学分析有利于明确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法指导更科学,教学更有效。教学决策之前的分析是不该被遗忘的教学起点。

2.教学分析的视点

“三要素”教学分析理论给出了相对稳定的分析程式:内容及其解析→教学问题诊断→学法指导分析。内容及其解析的视点是把握文本内容的整体性和联系性并分析本文给学生带来的教学价值。教学问题诊断的视点有:认知起点和认知障碍(预测学生学习新知识可能会遇到的思维障碍)。学法指导分析的主要视点有:分析教材内容呈现的各种可行方式,并指出各种呈现方式的优点和缺点,从中选择最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的教学方式;分析实现教学目标所需要的教学目标;分析实现教学目标所需要的学习方法和指导策略,特别是有利于促进学生有效思维的教师指导方法,进而构建合适的教学过程。

3.教学分析的策略

这一过程就是教师正确解读文本,理解本教材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教学内涵,认识它的教学价值,进而选择并确定适合本文和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其中教学方式的选择,需要教师对文本内涵多维加工,在可行的教学方式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运用,需要激活知识的“生命态”(实现书本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沟通,实现书本知识与学生个人经验的沟通,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命实践的沟通),需要根据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状况进行有效指导:思维跨度大时的问题暗示、困惑或认识模糊时的点拨,思维受阻时的“原认知提示语”发问、思维偏离方向时的干预、观念碰撞时的评价,回答不完善时的追问、回答有创意时的激励,以及问题解决后提出反思性的问题等。

上一篇:《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教学片段及反思下一篇:医院服务明星推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