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师德学习心得体会

2024-08-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主题:师德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7篇)

主题:师德学习心得体会 篇1

还有德胜小学的茶艺表演。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每一页都渗透着茶的芬芳。源远流长的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赋予了茶深厚的文化底蕴。“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字都更改,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已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茶是一种健康之饮,更是一种文化之饮、灵魂之饮。中国是茶的国度,从茶的发现到茶的利用升华到茶与文化艺术的结合,有着悠久的历史,以茶敬客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礼节。一杯清茶,联系了彼此的友谊,许多风雅之士,也和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前的社会浮夸之风盛行,我们不难发现这对于孩子也有一定影响。急功近利、见利忘义、追求享受这些我们在孩子身上也能找到。在悠扬的古筝声中,静静地品茶,“忘却自我”,对人的心灵就是最好的洗涤。在茶艺展示中有许多动作,如“凤凰三点头”,包括动作、神态都在教育学生如何礼貌待人,这对当今的竞争社会而言是难得的。

主题:师德学习心得体会 篇2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去读,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 一开始,我觉得语文课老师不去讲,学生能明白吗? 一篇课文我们从字、 词、句、内容分析都讲得那样仔细翔实了,有些学生都还是马马虎虎,一知半解,如果真放开了,不知我们的学生能考几分。 再说了, 这简直就是对我们语文老师的否定, 难道这么些年来我们的工作就白干了,这样辛苦。可以说,我对这种做法还持怀疑态度。书中说要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悟、去想、去体会,教师不要死死扣住几个字词,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刨根问底,把很美的一篇文章教得支离破碎,失去了学习语文的乐趣,还浪费了学生的时间。

上一周,我们语文组内的集体备课活动中,学生一次无意中的回答让我似乎明白了让学生去读、去悟是完全可以的。 这次集体备课我上的是《 诺曼底号遇难记》 ,当课文进行到“ 人们惊慌失措,你推我桑,失魂落魄,船舱里一片混乱,照这样乱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就在这嘈杂声中,哈尔威船长和洛克机械师、奥克勒夫大副的一段对话稳住了局势,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时,怎样读这一段对话,我让学生进行分角色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表现出的超乎常人的镇定和沉着冷静。 举手的学生很多,他们都想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于是我问扮演洛克机械师角色的史××同学,怎样才能读好? 他说这时候机器已经瘫痪了,作为机械师的洛克,他心里一定很难过,所以我要读得沮丧一点,这一点还真提醒了我,说实话,在其他班上课时我还没想到这一点呢。 说得多好啊,我让学生送给了他热烈的掌声。 ……回想这节课,就是因为给其他班要上课, 还要照顾到给全县评优课的老师让路, 所以我们班挨到了最后,这样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读熟了课文,读出了文味。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就会去揣摩人物的思想,所以才有了刚才的一幕。 这两天的课,我尝试放手让学生去读、去讲,效果挺不错。

师德建设:开展主题教育月活动 篇3

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提升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强师工程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粤府[2012]99号)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的通知》(粤教师函[2009]82号)要求,省教育厅在今年9月份继续开展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

今年师德建设教育月活动的主题是“弘扬高尚师德,争做‘四有好教师”。主题活动以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特别是去年教师节前夕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为内容,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核心,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为根本要求,旨在通过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大力弘扬和培育新时期人民教师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良好职业道德,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增强广大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教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活动内容包括: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讲话精神;广泛开展以“弘扬高尚师德,争做‘四有好教师”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大力开展优秀教师表彰活动;组织开展师德楷模先进事迹宣讲活动;继续组织开展师德征文活动。

学习师德主题教育总结 篇4

20xx年12月3日下午,小学全体教师开展了师德主题教育。本次活动,主要是学习和弘扬宋耀平、王滟娜老师的高尚品德和献身教育的精神,进一步落实和推动XX小学师德建设工作的常态化和长效化,规范和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建设政治思想过硬、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师队伍。

一、加强领导,周密安排。

按照安排,我们结合实际,对师德建设主题教育及时进行了部署安排,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全体教师为组员的师德建设主题教育小组。

二、活动内容丰富。

1、观看宋耀平老师事迹视频

2、夏爱琼分享:《宋耀平依依不舍援疆情》

3、梁燕清老师分享:《学生联名信留下了“化学爸爸”》

4、罗敏惠老师用真挚的情感读《王滟娜老师写给孩子的一封信》

5、钟荣举、黄诗婷老师结合学习宋耀平、王滟娜老师事迹材料,敞开心扉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还谈到本学校发生的优秀师德表现事例,挖掘体现高尚师德修养的身边人、身边事;最后谈了自身在师德修养方面可以改进和需要努力方向。

三、总结到位,增强使命感。

最后,高永能校长做了精辟的.总结。其中,高校长提到,我们全体教师要从政治高度看问题,从民族团结的大局出发;我们要学习和弘扬宋耀平、王艳娜老师的大爱和无私奉献精神;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让学生喜爱,家长认同,好好诠释如何对学生的爱。

师德师风主题心得体会2022 篇5

作为新入职教师中的一员,我们真心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以身作则,自重自爱,处事公道,清廉从教。严谨治学,反对学术不端;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传递正能量,履行社会责任,贡献聪明才智。

我相信,教师团队中的负面案例只是个别现象,还会有千千万万个和我一样的热血青年投入到这神圣而伟大的职业中来。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在我的童年,当老师们问我们,长大以后想要做什么,有的同学说想要做航天员,有的说要做科学家,但是,最多的还是说要做老师,那些熟悉的话,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老师是蜡烛,照亮了我们,曾经的梦想如今终于要实现,却发现当年的熟悉的话并没有半分夸大,回头看去,教师于我、于我的人生都有重大的意义,韶逝,光阴不在。难能可贵的是我人生路上遇到过的每一位老师,都有着高贵的品质,能够严格律己,自觉的遵守十项准则,以触犯“六禁令”和“红七条”为耻,这给我的人生价值观产生了积极有限的促进作用,如今,站上三尺讲台,上有党的十项准则循循教诲,背后有恩师的殷切期望,面对积极求学的学子,我深深地感觉到责任重大。

主题:师德学习心得体会 篇6

幼儿园“把爱传出去”主题师德学习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我园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二、活动时间与地点

周三中午(3月9日)13:00 三楼会议室

三、活动流程

(一)教师自主讨论题目,说说自己的做法。

主持人小结:

在200应征者中,只有一个人被雇佣了,她并没有解释他的理由,他只是说了以下的话:“给医生钥匙,让他带着老人去医院,而我则留下来陪我的梦中情人一起等公交车。”每个人都以为以上的回答是最好的。但没有一个人(包括我在内)一开始都没想到。

启示:因为我们从未想过要放弃我们手中已经拥有的优势(故事中的车钥匙)?有时,如果我们能放弃一些我们的固执、狭隘,和一些优势的话,我们肯能会得到更多。

(二)把爱传出去

教师每人先谈谈自己对班级搭班教师欣赏的优势,让我们平时没有机会表达的爱借今天这个机会表达出来。希望能让我们四幼大集体下的每个班集体都能在有爱的气氛中工作。

主持人小结:

在一起都是缘分,不管是什么缘分,我们都希望是一份美好的缘分。希望我们能继续成为对方眼中欣赏的那个美丽的人。不管是着装美、心灵美、能力美、人际协调美还是各种各样的美,只希望我们四幼每位老师能越来越美,随着时间的静养,能慢慢滋养出美好的气质,毕竟这是一个主要看气质的时代。

(三)游戏“一站到底”

游戏玩法:3人一组,想办法站到一张幼儿的椅子上,1分钟到,坚持不落地的小组获胜。将现场老师3人一组分组。(主持人分礼物)

(四)故事分享:最棒的玉米,最棒的你

故事分段欣赏:

1.第一段欣赏完提问:玉米此时心情如何?大家猜猜这根玉米最后是什么境遇?

2.第二段欣赏完提问:老婆婆为什么不摘最棒的玉米?

3.第三段欣赏完提问:到这里,最棒的玉米已经干瘪了,它内心是怎么想的?听到此时你们想到了什么?

4.第四段欣赏完提问: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主持人小结:启示(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认真做!认真做的事情重复做!重复做的事情创造性地做!)希望得到的启示能对大家的工作、生活有所帮助。

(五)阅读“八心”“十比十争当”

主持人:四幼是我们生活与工作成长的平台,让我们人人争做四幼的好老师。

(六)签订《**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承诺书》

(七)布置作业:周四离园前上交师德学习反思体会稿一份(电子稿与文稿)师德学习体会一份,字数500字以上。文稿于3月11日周五前上交教科室,电子稿发送到QQ邮箱:„„。

四、具体工作安排

1.活动主持与策划人:许**

2.活动摄影:周**

3.活动通讯:邱**

4.活动场地收拾:大二班

5.活动上传:许**(微信公众号、教育网、园研训网)

6.会议记录:夏**

主题:师德学习心得体会 篇7

当今, 语文学习进入“死读书, 读死书, 读书死”的瓶颈, 学生不爱读书、不爱国语的现状让人担忧。为了改变这种现状, 让学生从内心爱上语文、认同母语, 罗庄区以“主题”组合策略这一核心内容为突破口, 大力开展了语文主题学习的实验探索。

“主题”原是音乐中的一个术语, 意思是主旋律, 后来被引用到文学创作中, 含有主意、主旨、中心思想的意思。而在语文主题学习中, “主题”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既指文章的中心思想、主旨, 还包含类似的题材、写法、语言风格和表达规律等。李希贵《在反思中重建——关于“语文主题学习”的思考和探索》一文中指出, “主题学习”主要是围绕某一主题选择几十篇主题相关、相近、相似, 甚至相反、相连续性的文章, 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读本。[1]语文主题学习, 就是围绕一定的主题, 充分重视个体经验, 通过与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 在重过程的生成理解中, 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这样, 就将语文教材零碎散落的, 甚至单一的内容整合起来。在主题学习引领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密度高, 容量大, 综合性强, 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是多方面的、立体的, 如信息资源的获得, 知识以及能力的掌握与提高, 价值取向的形成等。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 谓之乌合。”在语文主题学习中, 主题是统帅、是灵魂, 语文主题学习中“主题”的核心地位越来越被重视, 但是如何更好地选择、组合, 目前都在探索中。我们将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有机结合, 逐渐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主题组合策略, 掀起一场语文学习的革命, 让语文教学回归母语教育的本色, 使母语文化能够渗透到学生的人格中去, 促进学生生命发展。

一、源头活水堪涤尘

窦桂梅老师在《回到教育的原点》一书中, 指出语文应“为学生的生命奠基, 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奠基”, “学好教材, 又要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要超越课堂;尊重教师, 又要超越教师”, 呼吁回归教育的原点。而语文主题学习“主题”的确立, 更要追根溯源, 唯有源头清澈, 江海才能不浑浊。“当一个主题愈有意义, 愈被深入或精致地处理, 愈能置于情境脉络, 愈能根植于文化、背景、认知以及个人的知识中, 学生便愈容易学习、记忆和生成。”[3]从主题教学的视野看, 语文学习既要着眼于民族的未来, 又要着眼于学生个体的发展, 引领学生关注文化, 亲近母语, 在他们熟悉的系列生活中, 寻找语言文化的根源, 汲取语言文化的汁液, 让他们在语文生活中找到精神的栖息地, 在立体多维的大语文学习中, 沐浴母语文化的光辉, 通过体验与熏陶, 理解与扬弃, 鉴赏与反思, 使得语文素养在对精神相通的主题学习中获得质的提升, 从而夯实学生语言文化的根基。

如果说“语文主题学习”中的主题是学习过程的核心和统帅, 那么语文课程标准便是语文学习王国里的“一国之君”。因为课程标准是教育部就中小学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时间安排的教育指导性文件, 是编写教材、实施教学与教学评价的依据, 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是一切教学改革试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任何学习方式的变革都离不开课程标准的指导。我们在进行语文主题学习探索时, 一定要在语文课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这一核心理念的指导下, 深入挖掘教学内容, 确定单元主题。

具体来说, 单元学习主题的确立要做到“提一纲抓三点理七线”。“提一纲”即主题确定要严格遵循《语文新课程标准》这一纲领性文件的规定。“抓三点”即要抓住那些连接着孩子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理七线”就是确立主题的七个依据:一是教材内容和单元教学重点, 二是课文内容及背景, 三是文章特色 (文体、语言、手法等) , 四是作者创作风格, 五是学情 (学习状况、学习兴趣、学习需求) , 六是教师个性特长和研究专长, 七是主题学习丛书编排模块。语文主题内容的选择是多角度的, 结构是灵活多样的, 教师要既能当主题教学的“设计师”, 更要能当主题教学的“建筑师”, 利用主题将儿童的生活兴奋点与语文学习建立起不同层次的密切关系, 让语文学习之海水天一色、一碧万里。

二、反弹琵琶巧匠心

语文主题学习的“主题”不是多篇阅读作品的简单累加, 而是零散知识点和人文内涵的有机融合, 是个性与共性的立体呈现。主题学习的过程是在跨学科、跨时空、多层面、多角度的反三归一的感性阅读中获得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的过程。在进行主题整合时, 我们从“求同、寻异、创新”等多个角度入手, 精心打磨主题, 将海量学习资源浓缩于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词或一句振聋发聩的话。反弹琵琶, 也弹出了生动的绕梁音。

1. 异中求同探规律

语文主题学习是通过阅读主题指向的阅读集合, 在反三归一的感性阅读中获得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阅读集合, 既可以是同一作者、同一背景、同一内容、同一出处等作品的“集合”, 运用同一体裁、写法、语言风格的作品“集合”, 也可以是能够诠释某种表达规律的作品的“集合”, 能够完成某些作品阅读方法的“集合”。

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 围绕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阅读主题。以同一作者为出发点, 引导学生阅读史铁生的《合欢树》《我与地坛》《来到人间》《病隙碎笔》《扶轮絮语》《命若琴弦》等作品片段, 设计了“聆听一个职业病人的扶轮絮语”这样一个阅读主题;以“母爱”这一相同的内容为切入点, 整合了《合欢树》《母亲的复活节礼貌》《母亲, 我不识字的文学导师》《儿嫌母丑》《母亲桥》《母亲的存折》《我在散场后等你》等文章进行阅读, 设计了“悠悠寸草心”这一阅读主题。在学习《散步》时, 为了更好地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整合《爱的信笺》《母亲的复活节礼貌》《童年的药箱》《奶奶的手》《我在散场后等你》《父亲为我蒙耻》《母亲桥》《幸福午餐》《母亲的存折》《唯恐花睡去》《那一天, 我终于读懂了爱》《父爱在我的名字里》等作品, 设计了“于细微处见真章, 一枝一叶总关情”这一阅读阅读主题。横看成岭侧成峰, 利用同一主题把海量作品融为一体, 通过群文多角度解读, 学生在饕餮阅读中探寻规律, 便会有“一览众山小”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2. 同中寻异提品位

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同样, 世界上也没有两篇完全相同的文章, 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即使是同一个人, 在不同时期写出的作品也不尽相同;同一主题的作品, 其表现形式也千差万别。实践证明, 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采用比较法进行阅读, 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开阔、深刻、敏捷、灵活, 提升阅读品位。

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 根据单元学习要求中“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丰富多样的情感”这一要求, 我们设计了“方寸之地万千情”这一阅读主题, 引导学生体会“爱”的七十二变。

如《散步》表达的是儿子对母亲的孝敬之情, 母亲对儿孙的慈爱之情;《秋天的怀念》怀念的是母亲对儿子的体谅、宽容、忍耐、希望、期待、遗憾, 表达的是儿子对母亲的愧疚、懊悔、感激和怀念之情;《童年的药箱》继母对儿子任劳任怨、体贴、关爱, 儿子对继母的排斥、误解、渴望、感恩;《父亲为我蒙耻》父亲对儿子失望、无奈、气愤, 儿子对父亲的悔恨、警醒、感恩等。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是探讨关于“成长”的话题。如果阅读仅仅是探讨成长是烦恼还是快乐, 学生的思维就永远停留在地面。我们在整合学习主题时, 以《丑小鸭》成长经历为引子, 设计了“做好人生的加减法——让丑小鸭带你去选择”这一阅读主题, 在阅读教材课文《伤仲永》《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同时, 海量阅读《生活充满选择》《选择与放弃决定幸福》《选择与放弃决定着你的生命》《弱者回首就变强》《放弃死亡你才能好好地活着》《成功就是选择与放弃》《选择进路与退路》《选择最合适的, 那才是最美的》《钻石就在你的脚下》《人生的加法与减法》《鹰的40年和70年的选择》等作品, 让学生追随作品中的主人公, 经历一次次决定生死的人生抉择, 从而感同身受地领悟:成长, 本身就是一个不断面临选择的过程, 要学会取舍。同是一块石头, 只挨了一刀, 充其量只能做台阶;经历千锤万凿就能成为万人朝拜的佛。

3. 发散阅读拓视野

发散性思维, 又称辐射性思维, 它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 探求多种答案, 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在时下的语文阅读学习中, 一种以课堂教学为主平台, 以课外群文阅读为基础, 以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审视、思考文章内涵为内容的发散思维训练, 逐渐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真正行之有效的发散思维训练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光乍现”的即兴之作, 而应该是经过周密策划、精心筹备的既定教学内容。关键是要选择“可发散点”, 即文本中蕴含的具有一定引发、激活思维发散活动功能的资源基础。换而言之, 就是寻找文本中的一些能够启发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的问题, 找到这些“可发散点”, 就找到了学习的“主题”。

如以“你是我的眼——课文标题的含义与作用”为主题, 引导学生海量阅读《散步》《爱的信笺》《母亲的复活节礼帽》《童年的药箱》《奶奶的手》《合欢树》《母亲桥》《母亲的“存折”》等文章, 总结标题的作用。以“此情可待成追忆”为主题阅读《童年的药箱》《好好活着就是爱》《母亲的“存折”》《秋天的怀念》《那一天, 我终于读懂了爱》, 感受“追忆”的叙述方式带给我们的温馨回忆。以“时间都去哪儿了”为主题阅读《母亲, 我不识字的文学导师》《父亲为我蒙耻》《合欢树》《上学》《父母亲的旅行》等文章, 按照时间顺序叙事的技巧, 聆听时光的脚步声。以“认识新闻”为主题赏读新闻体裁结构、语言特色。以“孙犁小说艺术风格鉴赏”为主题从语言风格、景物描写、人物刻画等方面品味孙犁小说的艺术特色。以“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为主题, 阅读反映战争的文章, 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正义与正义战争的伟大。以“速读训练指导”为主题海量阅读不同类型新闻作品, 进行默读、浏览、猜读等方法指导和训练, 指导学生准确概括人物和事件。

4. 微课学习增情趣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 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 可以反复播放学习。在语文主题学习中, 因为“主题”的集中, 便于微课的制作与设计。所以在实验中, 我们借助于文字、视频、图片和音频等资源, 对学习主题进行跨时空的整合, 精心设计了不同主题的“微课”。

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端午的鸭蛋》《春酒》时, 按照“读美文之味—品语言之美—悟作者之情”的教学思路, 设计了《舌尖上的美食》《舌尖上的美文》《舌尖上的乡愁》等主题的微课, 引导学生阅读《粽子里的乡愁》《手把肉》等文章, 用各色美味图片吊起学生胃口, 用各类美文片段勾起学生的乡愁, 图文并茂, 加深学生的感悟。学习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安塞腰鼓》《观舞记》时, 设计制作了《修辞与文字共舞, 文字随艺术飞扬》主题微课, 播放不同风格的舞蹈、演唱片段, 指导学生利用修辞手法进行片段写作。引导学生阅读《秦腔》《家乡的皮影》《唢呐声声》等文, 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文字记录艺术, 让文字在笔尖舞蹈。

微课以其特有的优势将干瘪而毫无生气的知识变得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把枯燥的学习活动变得有声有色, 让学生们在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环境中学习语文, 让语文主题学习变得简单而有趣。

结语

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出了这样一种美学观念, 即“大方无隅,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直译过来就是“宏大的方正 (形象) 一般看不出棱角, 宏大的 (人) 材 (物) 器一般成熟较晚, 宏大的音律听上去往往声响稀薄, 宏大的气势景象似乎没有一定之形。”在几千年的实践中, 这种“厚德载物”“大象无形”的文化, 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底蕴和活力资源, 被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传承和发扬, 成为中华民族历经无数劫难而不衰败溃散, 并能够取得成功和辉煌的一个重大条件。语文主题学习的“主题”组合, 也可以用“大象无形”来阐释, 如果把主题仅仅定位于思想、知识或写作等技能层面上, 那么, 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支离破碎的, 离开人文关怀的滋养, 只能造就出一批批学习之匠。正如窦桂梅老师在《主题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一书中对“主题”界定:主题不仅仅是内容或情感, 而更应该是文化主题, 是那些连接着孩子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我们在学习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时, 首先感受到的是人世间的爱恨和冷暖, 领悟到的是大自然万物的生命短暂和崇高, 欣赏到的是社会历史进程中的神奇和悲欢……也就是说, 首先吸引人的是文字中的精神滋养而不是那些语言表达形式。这一个个情感激荡起伏的“点”, 或是对自然的关爱、对弱者的同情, 或是对未来的希冀等, 无不散发着人性的光芒, 这些正是语文主题学习最好的栖息地。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主题素材浩如烟海, 语文老师恰如魔术师, 用自己的智慧将碎片知识化腐朽为神奇。但是, 无论怎么整合, 万变不离其宗, 立足人性, 回归人性, 带着这样的“主题”出发, 语文学习才能享受到母语学习的饕餮盛宴。

摘要:为改变当前语文学习中的“不读书、死读书、读死书”的现状, 我们在进行“主题”组合研究时, 把零散的知识点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有机融合, 从“异中求同探规律、同中寻异提品位、发散阅读拓视野、微课学习增情趣”多个角度入手, 进行“主题”的组合与学习, 将海量学习资源浓缩于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词、一句振聋发聩的话、一个个情感激荡起伏的点, 带领学生寻找语言文化的根源和精神的栖息地, 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关键词:主题整合,人文关怀,求同寻异,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希贵.在反思中重建——关于“语文主题学习”的思考和探索[J].人民教育, 2012:15-16, 3-8.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超越·主题·整合[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3.

学习型组织与师德建设 篇8

一、学习型组织的含义及特点:

所谓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组织成员富有创造性,善于不断学习。

善于不断学习,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组织成员均应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组织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都要全心投入学习,尤其是管理决策层。他们是决定组织发展方向和命运的重要阶层,因而更需要学习。学习必须贯彻于组织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之中。不但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更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组织智力)的开发。

第二,领导的角色发生转变,实行自主管理。

在学习型组织中,领导是设计师、仆人和教师。领导的设计工作是对组织各要素进行整合的过程。他不只是设计组织的结构,更重要的是设计组织发展的基本理念。作为领导的首要任务是协助人们对真实情况进行正确、深刻的把握,提高他们对组织系统的了解能力,促进每个人的学习。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自主管理”是组织成员使工作和学习紧密结合的方法。通过自主管理,组织成员可以自己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自己选择伙伴组成团队,选定改革、进取的目标,自己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原因、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检查效果和评估总结。团队成员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能形成共同愿景(Shared Vision),它来源于组织成员而又高于成员个人的愿望。它能使不同个性的人凝聚在一起,朝着组织共同的目标前进;能以开放求实的心态互相切磋,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进行创新,从而增加组织快速应变、创造未来的能力。

第三,扁平型的组织结构

传统的单位组织通常是金字塔型的,学习型组织的结构则是扁平的,即从最上面的决策层到最下面的操作层,间隔层次极少。它尽最大可能将决策权向组织结构的下层移动,使下层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并对产生的结果负责,实现责权职的统一。从而使组织内部互相理解、互相学习、协调合作,产生巨大而持久的创造力。

二、师德状况的主要问题:

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它包括了教师的职业精神、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等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诸多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教师队伍中经济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点:

第一,只重个人利益,缺乏敬业精神。

笔者通过访谈法了解到:由于家教工作的报酬不菲,很多教师都在自己家中进行家教辅导。这种现象在大城市中尤其普遍,几乎所有重点中学的“主课”教师都或多或少的提供过家教服务。按照这一“行业”的市价计算,一名省重点中学的教师做一次家教的收入在400元左右,一个月在3000元左右。许多教师的家教收入比其工资和奖金都高。大量的从事家教服务,使得教师没有时间研究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从而导致了学校教学质量的下降。

第二,教育观念落后,缺乏师生交流

有一部分教师仍然抱着相当落后的教育观念。他们从不敞开心扉与学生沟通,与学生地位不平等,不能大度地容纳学生的想法。他们处事专断,对学生漠不关心,使学生对教师总是避而远之,更谈不上互动与交流。长此以往,学生便失去了与教师沟通的愿望,其学习情况也无法得到及时的反馈,从而出现了师生间的矛盾与冲突。

第三,教学水平不高,缺乏创新精神。

有的教师缺乏爱岗敬业精神,在工作中得过且过。备课不认真或根本不备课,上课照本宣科,作业不布置,课后不辅导。对教学应付了事,使教学质量严重下降。2002年6月湖北省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会对8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高校教学的不满意率高达九成以上。其中认为“学校教学内容枯燥陈旧”“教学方式呆板,教学水平不高”两项分别为48.4%和44.9%。而在1995年3月的调查中,这两项分别为21%和13%。可见高校教师对待教学的态度在最近几年里出现了滑坡。

第四,只重个人利益,缺乏共同愿景。

教师团队之间充斥着许多个人利益和人际关系上的矛盾,从而失去了互助合作、共同进步的可能。学术上的发展也因此受到了影响,搞纯理论思辨的多,深入实践做实证研究的少,这与实证研究需要团队合作有关。更有甚者为了评职称、出成果,炮制出长篇累牍的“论文”、“专著”,随意侵占他人的研究成果,论文只求数量而不重质量。

三、对师德建设的建议

导致当前师德水平滑坡的原因有很多。客观上,社会价值体系的变化,教师任用制度的不完善等都是导致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主观上,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道德修养、人生观、价值观等也都与其职业道德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创建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使全体教师公正的得到回报?如何改善师生关系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化冲突与矛盾为合作与激励,使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去?这一系列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去解决。上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彼得.圣吉提出的一种学习型组织模型,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理念,使我们在重新审视师德培养和提高这一重大课题时,有了新的理论依据。

其一,教师个人家庭与事业共同发展。

解决师德问题,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使教师事业的发展与其个人及家庭生活获得平衡。在日常观念中,我们一谈到师德问题就首先想到安贫乐道、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而事实上要求所有的教师都无原则的放弃个人利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要加强师德建设,关键在于建立一种公平的管理体制使教师的付出与回报成正比,在教师为学校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要教师满足自身生活上、事业上的需要。在学习型组织当中,成员丰富的家庭生活与充实的工作相得益彰。学习型组织承诺支持每一位成员充分的自我发展,而成员也承诺对组织的发展尽心尽力。这样,个人与组织的界限变得模糊,工作与家庭之间的界限也逐渐消失。从而提高成员家庭生活的质量,达到个人、家庭与事业共同发展。

其二,改善心智模式,学会与学生沟通。

心智模式,即每个人看待与理解周围事物的思维模式;它决定我们如何认知世界,并影响我们采取何种行动。首先,必须学会首先把镜子转向自己,看看自己的心智模式有哪些缺陷。一个人只有不断地改善心智模式,改进教学中的缺点,工作业绩才能越来越辉煌。其次,必须学会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很多教师在工作中常被人误解。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先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有效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再去考虑是否别人对自己有成见。第三,必须开放心灵,容纳学生的想法。良好的心智模式是开放的,能够接纳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实现与学生的充分沟通。

其三,教师个体学习与团体学习相结合。

教师的劳动带有个体性、分散性的特点。因此,教师主体要强化自学意识,对教育实践保持高度的醒觉状态。运用理论知识对教育情境和具体问题做出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和反思,把教育实践者与研究者两重身份融为一体。但教师也必须意识到,个体学习的方式在目前知识激增,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囿于个人思维的局限性及模式化倾向,获取的知识必然十分有限,即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教师的反思性训练其实也必须要依靠专家和其他教师的指点和支持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因此,作为团体成员的教师应超越自我,学会如何相互学习和工作,在学习型团体中更好地促进自身的成长。

其四,帮助树立自我超越的意识。

“自我超越”是指学习如何拓展个人能力,创造我们想要的结果。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帮助树立、挖掘自我超越的意识,是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前提。具有自我超越品格的人,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的愿望。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作品一般,全身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要使教师实现自我超越,必须先帮助其树立自我超越的意识。面对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学校则应积极营造学习氛围,鼓励每位教师虚心学习,相信每一位教师都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与提高的欲望和自我超越的能力。

学习弘扬师德锻造师德心得体会 篇9

一、师德知识学习锻造师魂先立德,学陶师陶重实践。教师的职业道德应是集公民的思想、政治、法纪、道德等方面的优良素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统一集中的具体表现。这种表现概括地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二,教师应该热爱幼儿。热爱教育事业是一种理想与情感,爱生才是实施教育的基本触发点和着力点。

三,教师应当勤奋学习,走在时代和学生发展的前头。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是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劳动者,因之必须有真才实学。故此,当代师德对教师的要求也包容了“勇于和勤于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这一内容。

四,教师要尊重科学,遵循规律,认真负责,勇于创新。要善于从不同的科学领域撷取时代信息,提炼精髓,精心设计,合理运用乃至创造性地施为。

五,教师还要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现代教育是一种集体协调性很强的职业劳动,教师的工作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

综上所述,良好的师德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它是教师敬业乐教的动力,是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效益的保证,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催化剂。所以做为幼儿人要以高标准的师德观念规范自身的行为。

最后全体教师进行了庄严宣誓。

师德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通过师德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同时也感责任的重大。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进一步提高了业务素质,下面我从以下几个个方面谈谈我对本阶段学习的心得:

一、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除“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人事的教育事业,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

二、热爱、尊重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训练来要求。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将上一个新台阶,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更将跃上一个新高度。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教师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守则。否则,光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反而胡作非为,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出尔反尔而不可信赖。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

四、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

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所以,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仅仅熟悉教学大纲和本学科内容是不够的,教师的知识应比这宽广得多。通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教师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因为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从远古时代到未来世界他们什么都知道,并认为教师什么都知道。这种好奇心加求知欲是发展智力的动力,教师应珍惜它,而不能扼杀。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才多艺,和学生打成一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所以,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所以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

一、具有无限的爱生之心

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能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每个学生。”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情感在学习

主题:师德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师德学习对于教师的作用,犹如服用保健品,可以起到防病祛邪、固本培元的作用。

作用一:防私欲膨胀,祛浮华之邪

中医认为外邪入侵,容易使人生病。而当下一些群体的奢靡生活,确实对工薪阶层的教师内心会产生强烈冲击,因此导致教师心理失衡也是有可能的。吃饱饭、穿暖衣、居有屋,现阶段大部分教师都有这些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出有车的教师也为数不少。但是,如果想过天天吃海参鱼翅、开奔驰宝马、住别墅豪宅的生活,那就麻烦了。

如何克制“驿动的心”?我想起两句话:我们已经走得太远,已经忘了回家的路和心安处即是故乡。我们为什么要去寻找故乡?寻找回家的路?因为我们幼小时有一颗赤子之心,纯净又安定。而现在呢?神难安,心不定,否则就不会有“淡定”这个词了。

一次,我向同学抱怨工资低,他建议我多逛逛商场。我听了一愣:商场那么多东西都是我买不起的,逛商场岂不是更痛苦了?他说:“你看那些售货员辛苦不辛苦,他们能拿多少钱?你心理就平衡了。”这话在理。其实很多时候转念一想,我们的内心就会平和了。

作用二:固爱生之本,培乐教之元

爱生是师德之本,关键是怎么爱学生。

学生的相貌有美丑,智商有高低,家庭状况有贫富。既然都坐在我们的教室里,我们就要以公平仁爱之心对待他们。

学生的性格差别很大,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采用适当的爱的方式。特别是对一些遭受家庭变故、身体伤残、心灵上有一定创伤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多呵护他们。

我班上曾有过这样一名学生:她本來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由于家庭变故,父母离异,她脸上失去了往日的欢笑。这时如果教师过分关心,反而会让她联想到自己家庭的变故,更加伤心。于是,我要求平时和她要好的小朋友多和她在一起玩耍、学习。没多久,我就看到她恢复了往日的欢笑。

有一次我讲完《玛莎长大了》,问学生想不想长大。大部分学生说想长大,理由是可以买自己想吃的东西,可以穿漂亮衣服,可以自由自在地玩,可以帮助家人干活等。有一个男生却说:“我不想长大,因为我不想结婚。”他小小年纪,为什么害怕结婚?我课下找他了解情况,他告诉我:“我父母经常吵架,烦死人了!”我侧面一打听,确实如此。后来我就专门和他的家长沟通这件事,告诉他们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希望他们和谐相处,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家长受到很大触动,表示一定要改。后来,我找那个男生了解情况,他高兴地说:“爸爸妈妈比以前好多了。”

教师不仅要通过具体的行动去爱学生,还要直接向学生表达爱。用语言肯定,用眼神鼓励,用通知书的形式予以书面表扬,和家长交流时当面夸奖,去家访时直接称赞等,这些直观的表达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的爱。只有“亲其师”,他们才会“信其道”。

乐教就是充满激情地教书育人。教师热爱自己的工作,每堂课都可以精神饱满、激情四溢,用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用热诚的心去激励学生。有了师生的激情互动,最动人的乐章才会在课堂上奏响。

学习师德心得体会 篇12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总之,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

如果不常常处于学习状态,我们的知识结构不是社会的要求,因为在当今社会下,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因此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技术的发展步伐。

教师不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是同样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是照亮别人,充实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育事业献身。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

按照教师的思想品行,道德规范和职业操行的有关要求,规范、自律自己的言行、为人处事的方式。教师应自觉地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做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要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把它作为向国家和社会的奉献,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平台。其次要加强自律,这是培养良好师德的最好办法。同时,要有一颗进取的心,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昨天可能是一位好老师,今天可能是一位普通教师,明天可能被教师队伍淘汰。好教师的标准应该是动态的,是不断提高的。教师要有一颗进取心,不断学习,----------------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放眼世界,弥补不足,提高素养。教师应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们的思想、情感、个性需要,切实地关心和爱护学生,使学生健康成长。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通过学习,我决心以“优秀教师群体”为榜样,时时处处为之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工作,积极进取。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以饱满的热情和和蔼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时刻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安全工作。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让每一位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郑素珍

师德学习心得体会 篇13

作为师者,我深知肩上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教师的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会影响着学生。高老师谈到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以人格的力量去教育学生。反思自己或多或少还有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如对一些“问题生”经多方面教育后还是没有多大改进时,有些泄气,再面对他们时有些不良情绪带给他们,这样“问题生”的问题仍然有,人格偏执、迷茫、厌学弃学等。高老师还以老师面对小偷学生问题的案例,深入浅出说明老师以恰当方式宽容学生,是真正拯救了孩子的灵魂,高老师也因此说孩子有犯错误的权利,这让我更懂得教育中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说话不刻薄、不偏激、不挑剔、不夸大其词、不伤害学生的自尊…….,以良好的师德尽到自己的职责,坚信每个老师都会遇到令他烦恼的学生,但教育需要等待、需要耐心。懂得老师的工作不只是传授知识,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情感才能唤醒情感,老师巨大的力量在于作出榜样。高老师的为师风范深深影响着我,获益匪浅,今后我将努力做到:一、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干一行,爱一行,做到爱岗敬业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挑战更大,对自己的选择要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二、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自己应该系统地学习《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三、用爱心去浇灌学生,让学生茁壮成长。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四、孜孜不倦,积极进取。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在举国上下、大力提高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今天,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说,提高师德师风,做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显得十分重要,而好的教师一定要爱岗敬业,在强烈的职业感、责任感和事业心上狠下功夫、富有成果。下面想从三个方面说明爱岗敬业在师德师风上的重要位置。

一、责任感是师德师风的基础

对教育工作的强烈责任感是一种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感,也是爱岗敬业,热爱教育的师德师风原则的具体体现。一个人只有当他感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对社会对人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时,他才会全力以赴地去奋斗。我认为,教师的责任有三个方面。一是对社会的责任,我们是在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目前国家现代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我们就是要用自己辛勤的工作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二是对家长负责,家长把子女交给学校,交给老师,就是希望学校老师能把小孩培养成才,帮助他们学到各种知识,家长希望教师做到他们无法做到的事情;三是对学生负责,学生来到学校应该是有所求,不管他们的目的如何,他们的行为如何。在这一点上,教师就应该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让他们在知识,做人各方面得到发展。一个教师如果没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怎么担当得了吗?我从中体会到,从事教师工作的人,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因此,强烈的责任感是师德师风的基础。这是我对师德师风的一些体会。我自己要从以上各方面努力。坚持不断的学习,使自己能在不断更新的知识中汲取营养,能够把自己所学奉献给学生,更会在道德和作风方面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二、职业感是师德师风的前提

畅享“语文主题学习”之乐 篇14

在农村孤陋寡闻的我,直到今年才知道了“语文主题学习”这种新的教育理念。我一下被触动,赶紧上网去查,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深深吸引了我——语文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读出来的。这种闻所未闻的理念,像闪电般唤醒了我对教育的热情和对事业的追求,使我深感相见恨晚。我一改往日疲沓的风格,激情满怀,快乐地投入到学习的行列中去,深知提高自己就是对学生的现在和将来负责。

雕刻家一刀下去,看不出效果,而刀刀不停,最终就能创造出精美的艺术品。多读是“语文主题学习”的核心,多读可以让学生于无形中受到感染,在文字所传递的真、善、美中得到滋润,奠定精神底蕴;多读可以改变学生的气质,使其言谈举止悄然发生变化。读书也是惠及家庭、泽被社会的好事。

2014年的阳春三月,“语文主题学习”聊课活动在林州市姚村镇中心小学拉开了序幕。姚村镇邀请了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的侯华丽和李俊丽两位名师,与一线教师围坐在一起促膝谈心、深入交流,而姚村镇中心校领导、承办方姚村学区的校长以及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的领导则都坐到后排,只听不评,让教师们尽情交谈。这种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对教师学习热情的呵护,充分体现了大家对教育的支持。侯华丽、李俊丽两位老师阐述了“语文主题学习”的内涵,介绍了自己的做法后,各位参会教师积极发言,或请教、或质疑,把聊课推向了高潮。教师们真正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和成长的喜悦。

之后,姚村学区组织教师两次去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听课,零距离感受名师风采。侯华丽老师根据教师们提出的困惑,专门准备了不同类型的课,供大家观摩,这种谦虚、乐教的奉献精神感染着所有的教师。

我在“语文主题学习”的路上边学边仿,比葫芦画瓢。

案例一:

在教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时,我确定的单元主题是“与诚信同行”。学生通过精读课文有所感悟后,阅读了很多“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相关文章,受到很大启发。

师:“诚信是什么?”

生:“《朱晖不负友托》告诉我,诚信是生死相托。”

生:“《请你相信,我一定回来》告诉我,诚信可以创造人生的奇迹。”

生:“《诚实的分量》告诉我,诚信是一把打动人心的钥匙。”

生:“《诚实的果实》告诉我,诚实是生命的黄金。”

课后,学生都把自己写的小诗补充完整,配上插图,交给班长。班长不负重托,用心整理出班级第一本诗集,并画上鲜花,加上题词:“诚信之路,鲜花朵朵,芬芳扑鼻。”

一首首小诗,闪着智慧的光芒,带着灵动的气息。在“语文主题学习”的路上,师生共学,踏实成长,美丽绽放。主题学习让我们有了梦,且行且乐,点燃生命激情。

案例二:

我大胆尝试,把身边的实例和“丛书”结合在一起。在《大爱无类》主题教学中,我把自己写的随笔《守护母亲》(节选)推荐给孩子们阅读。

我的母亲瘫在床上三年有余,不能言,不能动,唯有左手稍微能动。每次去看望母亲,只要轻轻推门,母亲便醒,满脸的睡意瞬间没了踪影,用仅能动的一只手,捏搓着我的衣服,看我穿的薄厚,冷还是暖。接着用大拇指和食指揉揉我的手,看我是否瘦了。我手上胖嘟嘟的,母亲便知道我过得还可以,就抿着嘴笑个不停……

母爱,即使没有语言,也能表达!

读完后,学生都深受感动。只有一名女生表情木然,一声不吭。我请她谈谈感受,她说自己现在的妈妈是后妈,所以感受不到这种母爱。我启发道:“爱是可以唤醒的。也许你妈妈太忙了,子女又多,冷落了你。你要学着先爱妈妈,试着跟妈妈亲近,告诉她你很爱她。”

第二天,上过自习后,小女孩儿兴奋地跑到我面前,送给我一篇文章《唤醒的爱》, 原文如下:

吃过晚饭,妈妈疲惫地坐在床边,还在辅导弟弟做功课。我赶紧端着盆子去打水,先从暖瓶里倒了些热水,然后加了点冷水,伸进一个指头试试,不够热,又倒了些热水,正好。我小心地把水端到妈妈跟前,给她脱鞋、脱袜、洗脚、擦干、穿拖鞋、倒水。自始至终,妈妈感动得说不出一句话,反而像个孩子,眼圈红红的。她哽咽着把我揽入怀中。她的怀抱很温暖,和亲妈一样。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妈妈已经起来做饭,她给我烙了我最爱吃的鸡蛋饼,一口咬下去,满嘴香,我都不忍咽下去。吃完饭,妈妈破天荒地骑车送我上学,临走又给我买了零食,让我饿了就吃。我把零食紧紧抱在怀里,感激地目送妈妈离去。我咧开嘴笑了,眼里却噙着泪。我好幸福!

爱,真的可以唤醒。

稚嫩的文字直达心灵深处,我无比幸福:孩子们通过阅读,得到了心灵的教育和人生的成长。

师德学习心得体会 篇15

成为教师,扳指算来已经有二十个年头了,这么多年来,我最大的快乐就是看着自己的学生学有所成,走出校门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或是从事其他工作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之才。回想这些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我觉得做好一名教师,需要很多素质和能力,如过硬的知识储备,不断探索的创新能力,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一颗充满爱的心和足够的耐心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以学生为本,以教为乐,以教为荣。

“长路奉献给远方, 白云奉献给草场, 江河奉献给海洋……”这是小学时便会唱的歌曲《奉献》。那时候眼中所有代课的教师都是亲切又不失严厉的,对我们学生而言,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如同圣旨,甚至于比父母的话都管用。从那时候起,心中就有了一个坚定的认识:教师是一个光荣神圣的职业!如今,我也身为一名教师,在教育这块圣土上耕耘, “传道、授业、解惑,培养学生成长、成人、成才,肩上挑的是千斤重担,要尽力,更要尽心,不能有丝毫松懈。中学阶段虽然只是学生人生长河中的一小段,而这一小段正是长觉悟、长知识、长能力、长身体的关键时期,会影响一辈子的生活道路。教师要把心贴在工作上,培育学生健康成长,不辜负家长的嘱托和期望。教师的工作和家家户户紧密相连,和孩子的现在与将来紧密相连,因此我深感当一名中学教师神圣而自豪。

刚开始做教师时,我对两种学生特别喜欢,一是很聪明的,一是长相逗人爱的。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做了二十年教师的我,也在不断的成长,不断完善,现在的我,已经能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尤其是看到学生的年龄和自己孩子相仿,每一个都那么可爱,很自然地,能把满腔热情满腔爱,撒给每一个个性迥异,各有特色的学生。课堂内外,我总是以微笑面对学生,把乐观和自信,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学习师德规范心得体会 篇16

爱岗敬业 身正为范

郑艳芳

一直以为教师教书育人就是把自己的教学工作搞好就是很好的完成了任务。通过师德师风的学习,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位教师,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教好书,给学生讲讲道理那么简单,而是要从社会,学校,班级,甚至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掌握科学知识、养成健全人格,为国家、为社会培养负责任,有用的人才。教师的职责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什么是师德?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其内涵。

一、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地区与地区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区力的竞争,综合区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

二、要关心学生,在生活上和学习上,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

学生闹矛盾,教师给予合理的处理;学生犯了错误,耐心地进行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错误并及时改正。平时还可以抽时间和学生谈心、交流,和学生共同活动,缩短了师生距离,增进了师生间的相互了解等等。热爱学生,还表现在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平时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注意他们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差生,给予更多的关心,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尽最大的努力使他们健康成长。我们小学老师,跟学生的接触尤其多,老师的言行直接影响他们。所以我们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

三、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教师要知道教育是一朵云吹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心灵感动另一个心灵。我们要学会喜欢学生,喜欢和他们在一起,这样才可以发现他们的优点,我觉得“身临其境”才是最好的教育。

语文主题学习探微 篇17

关键词:语文主题学习 一课一得 教学相长

一、“读”占鳌头,课堂因读而精彩

1.精读。每个单元都有一、二篇比较有代表性的精读课文,对这一、二篇课文进行文本细读,掌握语文知识,突破本单元主题,学会阅读方法。依据课文训练的重点,筛选丛书中文章引导阅读。

2.品读。课本中除精读课文外其他的文本采取品读教学,这样会节省出很多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保证了丛书阅读时间。主要采用“以读代讲”“品味总读,适时点拨”的方法进行教学。这些文本不需要老师细致讲解,而让学生自己品读。老师适时点拨,学生通过老师适时的点拨和自己的揣摩玩味,有所感悟理解。

3.自主阅读。对于主题丛书的大部分文章,我采用“自主阅读”。“自主阅读”:3╱4的时间让学生围绕主题自主批注阅读,1╱4的时间讨论交流。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后进行集体交流对文章的认识,自己内心的感受,教师适时的进行点拨。让学生实现“我的课堂我做主”,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精彩的舞台。

4.欣赏读。老师从主题丛书中精选美文,推荐给学生课堂上对其进行赏析,诵读或摘记。师生共同欣赏品读,抓住文中优美,精彩之处进行美读、背诵。美读可以分角色读、表演读。形式多样,学生乐在其中。

在语文主题学习的课堂上,学生乐此不疲地阅读成为课堂的主角,而不再是观看教师“独角戏”的观众。语文课堂就在这春风化雨般的阅读中变得精彩无限。

二、一课一得,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

“一课一得”指一节课让学生有一个收获,获得某一方面的知识提升某一方面的能力。就一篇课文而言学习的内容可以涵盖字、词、句、段、篇到修辞手法、写作特点、文本内涵以及拓展训练,均要根据课文特点进行设计。

山东潍坊特级教师陈虹的课后,让我深深体会一课一得确实实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陈老师教授的是《女娲补天》一课,就抓住如何复述课文,认识神话故事的特点这一训练点。教师教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的方法复述课文,采用填空模仿动作的方法加深学生的印象进行复述课文,学生很快学会了复述课文。整堂课没有过多的修饰,没有深挖解词,没有逐句逐段地条分理析。简单地学习,让课堂变得干净,学生又有所得。

简单是一种美,一种境界。越是简单的东西越科学。老子曰:“多则感,少则得”。语文主题学习“一课一得”的理念,让教师的教学简简单单,让学生的学习轻轻松松。

三、创意活动让书香浸润学生生活

1.竞赛类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结合主题丛书的单元主题和题材特点设计和开展一些竞赛类活动,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成语擂台赛”“课本剧”“故事会”“话说三国人物”“读书笔记展评会”。

2.课前5分钟演讲。学校充分利用早读及语文课前5分钟时间开展“读书交流”“我的读书体会”“好书推荐会”等,这类以活动促读书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了读书的愉悦感,种愉悦感又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喜爱读书,学会读书的热情。继而与书为友,畅游书海。

3.开展班级“语文主题学习”读书会,校园读书会,亲子读书活动,师生读书会等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亲近文字,亲近文化,营造了一个自主阅读的空间,使学生在快乐自由阅读的同时提高文学素养。

4.“阅读之星”评选。每一学期每班评出10名阅读之星,学期末进行表彰发奖。阅读之星必须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较浓厚的阅读兴趣,能在班级或学校发起的主题阅读活动中起带头作用。认真阅读主题丛书积极参加学校、市区组织的阅读活动。读书量大,高年级一学期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丰富多彩的创意活动唤醒了孩子们的阅读意识,增强了阅读兴趣。一路读来,书香浸润着孩子们的生活。我们看到孩子们跃动的灵魂和飞扬的童年。

四、教学相长,实现师生双赢

上一篇:社会工作硕士下一篇:农远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