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第五单元

2024-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化学九年级第五单元(精选9篇)

化学九年级第五单元 篇1

1.2.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在一切化学反应中不变的有原子数目、原子种类和原子的质量(微观)。(宏观不变的有:物质总质量、元素质量、元素种类)

4.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5.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例如C+ O2CO2

宏观上: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通常的读法)

微观上:1个碳原子和1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质量上:每12份质量的碳跟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可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6、化学方程式的书写:①写(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②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是等号两边每种元素的原子个数都相等。)③注(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特殊状态气态↑或固态即沉淀↓)

7、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①注意:

(1)在进行计算之前必须先检查以下几项,否则所有的计算都是徒劳!a.化学式写正确b.方程式要配平c.相对分子质量计算要准确

(2)已知量、未知量单位要统一

(3)所带入的量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

化学九年级第五单元 篇2

博识磬口灼灼消释凛冽精魂脂肪嘻笑朔方褪尽蓬勃

弥漫处子含蓄敏捷凝望隧道恬静惆怅须臾瞻仰率性

斑斓笑靥消融缱绻朦胧荡漾契合闪烁浸润冗杂寥寥

二、识记下列四字词语

旋转升腾呼之欲出五脏六腑丝丝缕缕情趣盎然春心荡漾铺天盖地

纷纷扬扬寥寥数语美艳之至引人入胜目光灼灼漂泊动荡醉眼朦胧

三、理解下列成语的意思

1. 呼 之欲出 :形容人像等画得逼真 ,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 ,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也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

2. 五脏六腑:指人体内的全部器官。

3.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4. 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

5. 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 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

四、识记下列文学常识

1. 《雪》的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现代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散文诗集《野草》等。

2. 《读〈雪〉需 要联想 》的作者是王蒙 ,当代作家、学者,著有长篇小说 《青春万岁 》《活动变人形》等。

3. 《灵 魂的柔软和坚硬 》的作者是黄蓓佳 ,当代作家 ,代表作品有 《夜夜狂欢 》《午夜鸡尾酒》等。

4. 《简洁精纯的〈雪〉》的作者是斯妤,当代作家,曾获“鲁迅文学奖”。5. 《〈雪〉的独特之处》的作者是李允经,鲁迅博物馆研究员。

五、背诵下列语段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化学九年级第五单元 篇3

【单元概述】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列强先后走上了对外扩张的殖民主义道路,他们通过殖民掠夺、种族灭绝和奴隶贸易等手段,迅速积聚起巨额财富,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同时,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也带来了亚非拉地区的贫困与落后,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印度的章西女王和拉丁美洲的玻利瓦尔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课标要求】

1.知道“三角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2.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知识结构】

第15课 血腥的资本积累

第16课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能力提升】

1.资本积累的血腥本质。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持,而这些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进行疯狂的海外扩张和掠夺。西方国家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对亚非拉地区的人民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这些罪行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殖民掠夺、种族灭绝和“三角贸易”。马克思曾经这样描述资本原始积累:“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2.印度爆发反英大起义的根本原因。

印度反英大起义发生在1857-1859年,在这个时间段里发生这样大规模的起义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各个行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棉纺织业发展更为迅猛。一方面,棉纺织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棉花作为原料,英国本土不盛产棉花,印度却是一个产棉大国。英国可以利用宗主国地位,从印度进口大量的廉价棉花。但印度本国也以棉纺织业的发达著称于世,因此不愿意把大量棉花运往英国,这就是一个矛盾。另一方面,英国棉纺织商品急需寻找市场,于是英国人就把眼光瞄准了地广人多的印度。英国物美价廉的棉纺织品,严重冲击了印度本土的棉纺织业,使印度大量的棉纺织工人失业。这样,英国和印度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引发了波澜壮阔的印度反英大起义。

3.辩证地看待殖民扩张。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方殖民者的殖民扩张持续了近500年。对于这种殖民扩张,传统的看法就是“一边倒”,认为这种殖民扩张给殖民地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阻碍了当地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世界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事物的另一面。比如,殖民扩张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瓦解了殖民地的旧式经济,用强制的方式使世界日益融为一个整体,在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的近代化。当然,我们不能以此为理由美化殖民扩张。

【典例解析】

例1 一位美国史学家描述道:“……乘船在悲惨的中段航程中横渡大西洋,这些黑色货物上了镣铐,锁在甲板上,没有卫生设备,他们忍受着可怕的待遇……”“这些黑色货物”将会被贩卖到( )

A.欧洲 B.非洲 C.美洲 D.亚洲

解析:根据“中段航程”、“横渡大西洋”、“黑色货物”这些词语,我们可以确定这位史学家所描述的事件就是三角贸易。三角贸易分为三段航程:首先,从欧洲出发,来到非洲;其次,把黑人奴隶从非洲运往美洲;最后,卖掉黑人后把金银或工业原料从美洲运往欧洲。因此,中段航程应该是到达美洲。

参考答案:c

例2在英国迅速成长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过程中,下列选项中你认为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掠夺殖民地国家的资源和财富

B.扩大海外贸易的规模

C.加强对本国人民的剥削

D.地处大西洋航道的中心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能准确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并有一定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英国在18世纪后半期成为了最强大的殖民国家,拥有最广阔的殖民地。通过对印度和其他殖民地的掠夺,英国获取了巨额财富,为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殖民地也为英国工业的发展准备了广阔的海外市场。这些有利条件,使得英国最终成为了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参考答案:A

【模拟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开启了近代殖民主义狂潮”的两个地处伊比利亚半岛的国家是( )

A.英国和法国 B.英国和西班牙

C.葡萄牙和西班牙 D.英国和葡萄牙

2.1700年,美国的黑人只有2.7万人,到了1820年则达到177.2万人。黑人在美国剧增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自然增长

C.战争中难民的流亡 D.“三角贸易”

3.下列对“三角贸易”的评价中正确的是( )

①使英国许多城市兴盛起来②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③使非洲得到开发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洲的开发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三角贸易”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三角贸易”为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A.准备了雄厚的资金 B.开拓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c.准备了充足的劳动力 D.促进了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

5.“像海绵一样从恒河边上吸取财富,又挤出来倒在泰晤士河中。”这句话描述的是( )

A.英國垄断了黑奴贸易 B.英国成为了海上霸主

c.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 D.西班牙对拉丁美洲的掠夺

6.下列有关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爆发的主要原因是英国进行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

B.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九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感受和体验舞剧音乐的风格特点,逐步对舞剧这种艺术形式产生兴趣。

2、学会演唱《大红枣儿甜又香》,感受歌曲情绪,并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3、聆听舞剧《天鹅湖》选曲《场景》《拿波利舞曲》,感受乐曲音乐形象,记忆主题旋律。

4、欣赏民族舞剧选曲《快乐的女战士》《水草舞》《莫高绘画的舞蹈》,能够辨别这几首乐曲的民族风格,并能够记忆《快乐的女战士》主题旋律。

5、了解舞剧相关知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大红枣儿甜又香》 教学目标

1、通过唱歌教学,感受民族舞剧音乐的魅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2、运用对比欣赏、识读乐谱、模仿节奏、模唱与视听相结合等方式学唱歌曲;通过聆听、感知、表现等方法,用优美的声音表现歌曲。

3、用连贯的气息、优美的声音表现歌曲情绪、情感。了解芭蕾舞剧的相关知识及舞剧音乐的作用。教学重点

用连贯的气息、优美的声音表现歌曲情绪、情感,感受民族舞剧音乐的魅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1、导入

(1)教师播放《白毛女》视频片段。教师提问: ①这是什么表演形式?

②你能说出这部舞剧的名称吗?

③你在这段音乐中听出了哪几种乐器的音色?(2)教师总结。引出民族芭蕾舞剧《白毛女》,叫时间要介绍《白毛女》的创作背景。

2、学唱歌曲《大红枣儿甜又香》

(1)教师出示河北民歌《好八路》谱例,并范唱这首歌。(2)教师简要分析河北民歌《好八路》的特点,让学生试着找出主干音,并模唱旋律。

(3)对比欣赏《大红枣儿甜又香》,通过分析谱例,让学生找出相同的乐句并哼唱。

(4)教师分析两首歌曲的旋律特点,讲授歌曲创作的基本技法——变化重复与扩充。

(5)分句视唱乐谱,并尝试填词演唱。

(6)观看舞剧视频片段,体会喜儿得救后,亲手给八路军送枣的感激之情,引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7)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并带领学生划分乐句及“气口”,运用连贯的气息、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8)教师播放伴奏录音,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3、总结 师生总结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场景》

教学目标

1、在欣赏过程中,增进学生对舞剧音乐的认识,了解乐曲所表达的内涵。

2、运用欣赏乐曲视频、分析音乐要素、视唱歌曲旋律、对比欣赏等手段,欣赏《场景》。

3、能背唱《场景》主题旋律,知道模进创作手法,能够以模进的方式发展乐句。教学重点

欣赏《场景》感受乐曲音乐形象,记忆主题旋律;知道模进创作手法,能够以模进的方式发展乐句。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导入

(1)教师播放芭蕾舞剧《天鹅湖》视频片段。

(2)教师提问:①你看过这部舞剧吗?知道舞剧的剧名吗? ②它的曲作者是谁?

2、欣赏《场景》

(1)教师简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及芭蕾舞剧《天鹅湖》。(2)教师播放《场景》视频。提问:

①这首乐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②乐曲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3)教师出示主题旋律,学生划拍随音乐哼唱。教师提问: ①乐曲的速度如何? ②乐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再次划拍视唱主题旋律。(5)教师引导学生背唱主题旋律。

(6)完整播放乐曲,请学生记录主题出现个的次数。①记录主题出现次数。②对比不同乐段音乐特点。(7)教师引导学生听辨乐曲曲式结构。(8)完整欣赏乐曲,想象乐曲音乐形象。

3、课堂小结(1)学生单独或分小组发言。(2)教师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快乐的女战士》

2、欣赏《水草舞》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两首经典舞剧音乐作品,感受舞剧音乐的魅力,理解不同类型舞剧音乐的表现力,培养学生对舞剧和民族音乐的情感。

2、通过视唱主题音乐、对比欣赏等方法,感受乐曲音乐形象。

3、熟悉并记忆《快乐的女战士》的主题旋律;通过欣赏《水草舞》,感受乐曲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感受舞剧音乐的魅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队舞剧这种表演艺术形式有了初步了解,并且欣赏了两部中外经典舞剧选曲。今天我们要欣赏两首具有中华民族风格的舞剧音乐作品。

2、欣赏《快乐的女战士》

(1)欣赏完整聆听乐曲《快乐的女战士》。教师简要介绍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2)聆听第一主题。教师提问:这段主题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3)欣赏跟琴视唱主题。(4)欣赏再次聆听第一主题。

(5)聆听第二主题。教师提问: ①这段主题音乐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 ②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相比,有什么不同?(6)完整欣赏《快乐的女战士》。教师提问:第一主题出现了几次?(7)欣赏完整欣赏乐曲,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乐曲曲式结构。(8)教师播放《快乐的女战士》视频,学生感受音乐在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所起的作用。

3、欣赏《水草舞》(1)介绍作曲家吴祖强和杜鸣心,简介舞剧《鱼美人》。(2)教师播放乐曲《水草舞》。①教师提问:这首乐曲使你联想到了什么?为什么? ②师生互动并小结。③教师简单介绍乐曲《水草舞》在舞剧中的背景。

(3)复听乐曲《水草舞》。教师提问: ①这首乐曲由哪几个部分是相同的? ②乐曲表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

(4)再次聆听乐曲,当听到音乐变化时,请用自己的方式表示。(5)教师播放《水草舞》视频,学生体会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

4、课堂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莫高绘画的舞蹈》

2、竖笛演奏《丝路花雨》(片段)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演奏中国经典舞剧音乐作品,感受中国舞剧音乐,继续培养对民族舞剧和民族音乐的情感。

2、通过视、听、奏等综合手段参与音乐表现,使学生更好地感受舞剧音乐魅力。

3、竖笛合奏《丝路花雨》(片段),掌握“#1”指法;声部均衡、声音协调。教学重点

1、通过视、听、奏等使学生更好地感受舞剧音乐魅力。

2、竖笛合奏《丝路花雨》(片段),掌握“#1”指法;声部均衡、声音协调。教学准备 多媒体 竖笛 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敦煌莫高窟的有关视频和图片资料引入新课。

2、欣赏《莫高绘画的舞蹈》(1)聆听乐曲引子。教师提问: ①引子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 ②你联想到什么情景?

(2)聆听乐曲A主题。教师提问: ①A段主题音乐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 ②A段主题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你联想到什么情景?(3)聆听B主题。教师提问: ①B段主题音乐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 ②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你联想到什么情景?

(4)完整聆听乐曲。教师提问: ①乐曲由重复的部分吗? ②请写出主题音乐出现的顺序,乐曲的曲式结构是什么?(5)再次完整聆听乐曲,想象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6)观看《莫高绘画的舞蹈》视频,感受音乐在舞剧中的作用。

3、竖笛演奏《丝路花雨》(片段)(1)学生自主练习第一声部。(2)学生汇报演奏第一声部。(3)教师指导学生练习重点、难点。(4)完整吹奏第一声部旋律。

(5)教师选出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练习第二声部旋律(其他学生继续练习第一声部)。

(6)聆听录音,感受乐曲风格。(7)学生合奏《丝路花雨》(片段)

化学九年级第五单元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扩写与缩写的相关概念;

2、掌握扩写、缩写的基本方法;

3、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训练概括能力与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当堂实践,掌握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一首歌,名字叫《小芳》,有几句这样的歌词:“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美丽又好看。”到底美在哪里呢?这就要有具体的形象。所以歌中唱道:“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通过大眼睛和粗长的辫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来比较下面两个句子: A:冯巩对观众很热情。B:冯巩对观众很热情,他一走上舞台,就快步走向观众,一边挥手一边笑容满面地在大声喊道:“朋友们,我想死你们了!”

小结:A句很概括抽象,B句描绘出他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具体形象,就能留给我们深刻的印象。把文章写好,有时必须略写,要用概括表达;有时必须详写,要用形象表达。

本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探讨扩写和缩写的相关知识。

二、扩写的相关概念及要求

扩写,就是对原文进行扩展、充实和深化,把简略的原文扩展成符合要求的文章。基本要求:

1、忠于原文。只要不改变原文的体裁、人称、主题、主要情节,增写的内容紧紧围绕原文的主题,突出重点,无论怎样扩展,都是合理的。

2、找准扩写点。片断扩写可以抓住原文的重点词语、关键语句等加以生发、扩充;全篇扩写要通盘考虑,根据原文体裁、主题等确定扩写点。

3、发挥创造性。要放开思路,发散思维,展开想象,合理创造。增加由原文扩展的细节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也可以增加一些议论、抒情,增加必要的资料或补充论据(议论文)。

三、扩写举例:

材料:武松打虎

梁山好汉武松在回家看哥哥的途中,在景阳冈遇到一只猛虎,在喝了十八碗酒的情况下把这只猛虎打死,为当地老百姓除去一大害。

示例:武松打虎 武松回家探望哥哥,途中路过景阳冈。在冈下酒店喝了很多酒,踉跄着向冈上走去。行不多时,只见一棵树上写着:“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冈客商,应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武松认为,这是酒家写来吓人的,为的是让过客住他的店,竟不理它,一步步走上岗来。走着走着,醉意涌上越发走不稳了,就选一块青石在石上躺下,很快的就睡着了。朦胧中,一阵腥风中听得一声吼,武松勉强睁眼望去,就着月光只见一只斑斓猛虎就在数步之外。武松叫一声不好,挺身而起酒意化作一身冷汗全去了。那虎跃起扑过来,武松闪过忙举齐眉棍向虎打去,虎向前一窜齐眉棍打在树枝枒,将树枝和棍都打断了。武松丢下断棍,那虎又向他扑来,向后一跃那虎就落在他的面前。急忙中用一只手尽力将虎头向地下按住,另一手举起钵大的拳头打虎的头。

虎极力挣扎,四只脚将地抓出一个坑,也难脱武松神力,也不知打了多少拳,那虎竟七孔流血不再动了,武松见虎不动了,松开手再拖那死虎却一丝也动不了,原来急切中已将力用尽,腿一软倒在地下动弹不得。

四、扩写答题思路

读:把握文本 审:针对题目,确立内容(写什么)添:(人物/环境)描写(怎么写)

五、扩写练习:扩写下面这段话。

父亲走在我旁边,他帮我拿着行李,满脸是汗,然后帮我把行李放到行李架上,我的眼泪止不住的流了下来。

扩写练习示例: 父亲走在我旁边,他的胸前挂着我的零食,背上背着我的特大号的装得满满的书包,肩膀上扛着我的行李。瘦小的父亲驮着这些大山小丘,如一辆超载的独轮车,每挪动一步都缓慢而艰难。父亲脸上的汗顺着面颊向下爬动着,滴滴嗒嗒从下巴上跌落。可能是汗液流进了眼睛吧,父亲边向前挪着脚步边夸张地眨动着他的眼睛,却没顾腾出手擦一下。终于蠕动进了车厢,父亲稍作喘息,铆了铆劲儿,一下子把那个装满书的大包举过了头顶,包颤巍巍的搭上了行李架的边缘,他又挺了挺身子,踮了踮脚,把包塞进了行李架。然后又一个,又一个„„,独自将一切都安排妥当,父亲才长出了一口气,挺了挺腰杆„„那一瞬间,我看见,他的衬衫如同水洗过的一般,紧贴在他的脊背上。我的眼泪止不住的流了下来。

六、缩写的相关概念及要求

缩写,就是在保持中心思想、保留主要内容的前提下,对原文进行压缩。剧情简介、小

说简介、报告纲要、著作提要、论文摘要都是缩写。

1、突出要点。要在认真阅读原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原文的主旨和内容,理清思路和结构,突出原文的要点。缩写不能加入新的内容。

2、适当概括。可遵行保持主干,删除枝叶的原则,恰当概括文意或摘取原句。3、文气连贯。要将保留的内容和压缩后的句段连缀成篇,上下句、前后文的文气保持连续、畅通。

七、缩写举例:

电影《举起手来》剧情简介:一位农民和几位八路军战士,为了保护国宝与一群日本兵展开周旋,并彻底消灭日本 鬼子的故事。

《西游记》小说简介:唐太宗贞观年间,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四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历经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七、缩写解题思路

留:主要情节删:与中心关系不大的人物、情节 改:以叙述为主,人称不变 连:条理清晰

八、作业设计

九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 篇6

一、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历史学家,江苏苏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与辨伪,有不少创见。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二、生词识记

程颐(yí) 譬如(pì) 腐草为萤(yíng)

虚妄(wàng) 盲从(máng) 停滞(zhì)

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指一些不着边际的,不可捉摸的事物。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攻击。

尽信书不如无书:语出《孟子·尽心下》。原指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辨伪去妄: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

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盲从:盲目地附和随从。

墨守:固执拘泥,不会变通。

停滞: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

三、整体感知

1.第1、2段提出了文章的总论点,这个总论点是什么?

答案示例:本文的总论点是借用古代学者的名言提出的,总论点是:“学者先要会疑”,或者是“学则须疑”。如果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表达,总论点是“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

2.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案示例:这种写法,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这就使得论点的说服力更为增强。

3.第3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

答案示例:

①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联。这段讲了做学问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据是“靠别人的传说”,自己如何对待这“传说”,而下文紧接着就谈论这个问题。

②形成层进,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这段讲学问的基础是什么,下面进一步讲如何对待这个基础,内容深入了。

③铺石垫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这个关系到全篇中。动议题的问题,本段虽未加以论说,而“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这点已在本段得到说明,这就为后文论述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垫下了基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第4段可以分三层意思,是哪三层?

答案示例:

第一层(开头到“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指出“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种“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怀疑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第二层(“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有什么科学根据”)举二例(“三皇、五帝”的传说、“腐草为萤”的记载)具体说明如何以怀疑的精神对待传说。

第三层(末句“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指出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5.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4段还写第5段,是否可以去掉第5段?两段的内容有何相异?

答案示例:第4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待,第5段则说“我们不论对干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各种各样的书本,各家各派的学问,做学问者时时在评判,常常要弃取,这方面论及了,文章的论述才算是全面,漏掉了,将是缺陷。写了第4段,又写第5段,可见作者构思的周到。

6.第6段包含几层意思?彼此如何联系?

答案示例:本段包含四层意思:一、首句提出本段论点,即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二、(“对于别人的话……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讲道理论证论点。先从反面阐明,再从正面阐明。三、(“许多大学问家……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举实例论证论点。四、(“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到段末)归纳作结,照应论点。先从正面作结,再从反面强调:“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7.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答案示例:本文的语言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

四、课堂小结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作者关于怀疑与学问之间关系的论述对今天的治学者或读者都是富有教益的,值得我们学习。

★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

★ 五年级第五单元作文

★ 语文 -语文五年级下学期 第五单元测试题

★ 苏教版六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复习

★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

★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

★ 初二语文第五单元试卷

★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

★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学习点拨 篇7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点1: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质量守恒定律”作为初中化学课程的第一定律,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普遍规律,该定律的探究实验是第一个定量分析的化学实验,揭示了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定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说明: 1.“化学反应”是理解定律的先决条件。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只是研究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 中的质量关系,不能适用物理变化,因而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参加”和“生成”是分析定律的突破口。首先要弄清楚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指明的应该是什么。对于反应前的物质而言,这里一定要强调“反应物”必须是指实际“参加反应”的各物质,那么就不能将没有真实“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纳入其中。其次,对于“生成物”而言,应该是指反应后生成的各种新物质,其中包括生成物中出现的气体或者沉淀,也要将其纳入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之中。

3.“质量总和”是应用定律的关键所在。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应当选择在密封环境体系中。如果有一部分反应物是气体,只要参加了化学反应,那就一定要将其考虑到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如果生成物中出现气体或者沉淀,也要将其纳入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4. 质量总和“守恒( 相等) ”是研究定律的终极目标。质量守恒定律研究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总和关系,只是适合“质量守恒”,但不涉及体积守恒、分子数目守恒等。

例1 ( 2014. 毕节) 燃放焰火时五光十色,原理是某些不同的金属元素在燃烧时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有一种焰火的火药中含有Cu( NO3) 2,燃放时会产生绿色火焰,其化学方程式为:,X的化学式为:_______ 。

解析: 由可知,反应前铜原子是2个,反应后是2个; 反应前氮原子是4个,反应后应该是4个,包含在4X中; 反应前氧原子是12个,反应后应该是12个,其中8个包含在4X中; 由分析可知,每个X中含有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是二氧化氮,化学式是NO2; 故填: NO2;

知识点2: 质量守恒定律的拓展和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学习的核心知识和学习基石。由于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 反应物) 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 生成物) 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积极推广定律的广泛应用: ⑴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合理解释生活、生产和化学实验中一些现象,揭示和反驳伪科学,如水变油,点石成金等。⑵确定物质所含的元素种类及质量,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以及物质变化的化学方程式等。⑶引导我们从定量分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合理进行化学工艺、工业生产等,严格按照计划订单生产一定量的优质产品。

说明: 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角度,解释说明“质量守恒定律”的具体内容:

1. 一定不发生改变的六个要素

宏观方面有: ⑴物质的质量总和,⑵元素种类,⑶元素质量

微观方面有: ⑴原子种类,⑵原子数目,⑶原子质量

2. 一定发生变化的两个要素

宏观方面是指物质种类; 微观方面只有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3. 有可能变化的要素只有分子数目( 微观) 。

例2 ( 2014. 黔东南) 将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数据如下

下列所发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甲和丙两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1∶1

B. 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丙一定是化合物

D. 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甲质量增加了5g﹣3g = 2g,是生成物; 乙质量应该不变,可能做催化剂; 丙的未知数为( 3g + 2g + 9g+ 4g) ﹣( 5g + 2g + 6g) = 5g,质量减少9g﹣5g = 4g,为反应物; 丁质量增加了6g﹣4g = 2g,是生成物; 参加反应的丙等于生成的甲和丁的质量,所以推断,反应物是丙,生成物是甲和丁,符合“一变多”,所以是分解反应。A. 由分析可知: 该反应中甲和丙两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g∶4g = 1∶2,故错误; B. 乙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与反应,故错误; C. 反应物是丙,生成物是甲和丁,符合“一变多”,所以是分解反应,故丙一定是化合物,故正确; D. 反应物是丙,生成物是甲和丁,符合“一变多”,所以是分解反应,故错误。故选C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知识点3: 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反映化学反应的客观事实,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质量关系的重要化学用语。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为: ⑴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可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⑵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等。

说明:

1. 书写步骤为: ⑴写: 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⑵配: 写好化学式,配平计量数; ⑶注: 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明; 生成气体沉淀,箭头要表明。

2. 常见反应条件有点燃、加热( △) 、高温、通电、催化剂等。当反应物中没有气体时,生成物中气体注明“↑”,当溶液中反应物中没有固体,固体生成物后注明“↓”。

3.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意义有: ⑴表示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⑵表示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质量比) ; ⑶表示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粒子个数关系( 化学计量数比) 。

例3 ( 2014. 遵义)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 1) 标出生成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__________;

( 2) 写出图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微观示意图看,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氧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碳显 + 4价,该反应的方程式是。故答案为:

知识点4: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要求化学方程式两边每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就需要配平,即在化学方程式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

说明: 1、观察法适用于一些简单、直观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直接判断出各种物质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

2、最小公倍数法: 确定出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某元素的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然后配上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使得该元素左右两边的原子个数相等。还有奇数配偶法、代数法等。

例4食品腌制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因亚硝酸盐易诱发癌症而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有人设想: 先向含有亚硝酸盐( 以Na NO2为例说明) 的腌制食品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铵,共热后生成无毒、无害的氮气、水和氯化钠; 然后再持续加热,使过量的氯化铵分解为氨气、氯化氢气体,经过这样的处理的腌制食品就可放心食用。请写出设想中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 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书写“陌生”化学方程式,要比常见的化学方程式写起来还要简单。首先根据题中提供的已知信息,确定好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状态,然后正确写出化学式,配平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状态即可。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知识点5: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数学计算方法是化学方程式的具体应用,其解题步骤: 设未知量→写出并配平化学方程式→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和未知量→列出比例式,求出未知量→简明地写出答案。

说明: 1.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计算的依据,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抓住四个“准确”: 准确书写化学式,准确配平化学方程式,准确注明反应条件,准确计算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其中化学式写错、不配平、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有误等是该步骤中常见的错误。

2. 化学方程式反映的是纯净物间的质量关系。遇到不纯物时,要先将不纯的已知量换算为纯净物的质量: 纯净物质量( g) = 不纯物质量( g) ×纯度。若是气体体积将换算为质量才可进行计算: 气体质量( g) = 气体体积( L) ×密度

例5 ( 2014. 葫芦岛) 小明在实验室里加热31. 6g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28. 4g。将剩余固体溶解、过滤、烘干上,回收二氧化锰。请计算:

( 1) 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 2) 回收二氧化锰的质量。

解析: ( 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生成氧气的质量; 当固体质量变为28. 4g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1. 6g - 28. 4g = 3. 2g。

( 2) 根据生成氧气的质量,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得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列出比例式,即可计算出回收二氧化锰的质量。设生成Mn O2的质量为x。

化学九年级第五单元 篇8

(总分:100分时间:80分钟)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班庄镇中心小学 万招娣 222132

童年的回忆,如闪光的星星那么璀璨美好;长征的艰苦,让我们倍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可爱的子弟兵,用铮铮铁骨捍卫着我们的家园……天真烂漫的我们,用信心挑战试题。

(一)生活皆语文(8分)

1.读新闻报道,回答问题。(3分)

2月11日,南京洪武北路一家花店,首次亮相的“七彩玫瑰”色压群芳,成为最引人注目的花卉,给今年的情人节带来新的惊喜和浪漫。据悉“七彩玫瑰”又称“彩虹玫瑰”,是在花茎不同部位注射不同颜色和剂量的鲜花染色剂,控制每个花瓣的颜色,最终呈现出绚丽的彩色花瓣,不过这花也不便宜,一束要上千。

(1)文中加點字的读音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花的花语。

玫瑰——() 茉莉花——()水仙花——()

2.五一期间,王一涵同学和爸爸妈妈去饭店吃饭。服务员送来菜单,哇塞,怎么这么多错别字?你能改正吗?请在错别字下面画横线,并在括号中订正。(5分)

冷菜:密汁小排、辣椒风爪、松脆罗卜( )

小炒:麻辣豆付、葱暴牛肉、鸡旦银鱼( )

主食:扬州抄饭、风味盖交饭( )

羹汤:木耳连子汤、波萝鱼丸汤( )

(二)温故而知新(41分)

1.我是小小拼音翻译家。(7分)

(1)在gē cǎo( )时,花儿散发出lǚ lǚ( )yōu( )香,令人陶醉。

(2)xǐ zǎo( )之后,妈妈用gē bo( )lǒu()着我,给我唱动听的歌谣,我们陶醉在hé xié( )、róng qià( )的氛围之中。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分)

(1)我的父亲是闯莲花落(luòlào)的民间艺人。

(2)盘古睡醒以后,发现宇宙一片混(hùn hún)沌。

3.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产生)

B.香味袅袅地钻到我们心中。(用锥状的物体在另一物体上转动穿孔)

C.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说明母亲的嗓音像花香一样让我舒心、陶醉)

D.我见从妈妈口中掏不出什么秘密。(打听)

4.说些下列句中两个“重”字的不同读音和意思。(4分)

敌重兵,压黔境。读音:__________意思:__________

乌江天险重飞渡。读音:__________意思:__________

5.词句大练兵。(3分)

(1)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很多新词,请你写出几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视上正在播放大学生辩论赛的场面,我可以用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 等词语来形容参赛选手的精彩表现。

6.句子万花筒。(10分)

(1)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仿写句子)

小溪一路变换着调子,有时像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像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仿写一个排比句)

母爱就像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3分)

(3)把句子补充完整。(2分)

读着“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时,我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展开想象续写。(3分)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真是个淘气的小姑娘!请你展开想象,想一想小姑娘睡醒之后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请你接着写几句。

小姑娘醒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名言,谈感受。(2分)

礼貌比法律更强有力。 ——卡莱尔

礼貌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 ——梅里美

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镜子。 ——歌 德

读了这些名言,我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理解课文内容并填空。(12分)

(1)我从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可以感受到“爱如茉莉”。 (2分)

(2)《我和祖父的园子》出自萧红的《呼兰河传》, 评价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 ,一串凄婉的歌谣”。课文中的“我”回忆了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等童年在园中玩耍的情境,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之情。(3分)

(3)在第六单元的课文中,我们认识了 的彭德怀,我是从“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认识了 的人民子弟兵,作者先整体上写了抗洪救灾的场面,又具体描写了 救灾的事例,突出了军民鱼水情深。“__________

__________ ”表现了红军藐视一切困难的气魄。(5分)

(4)作者为什么以“月光启蒙”作为题目,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母亲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多是在夏夜月光下进行的,所以用“月光启蒙”作课题。

B.母亲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多是在夏夜月光下进行的,所以用“月光启蒙”作课题。

C.因为作者非常喜爱月光,所以用它作为题目。

D.月光朦胧,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激发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所以“月光”本身对孩子也有启蒙作用。

(三)积累与表达(5分)

2011年3月10日12时58分,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发生里氏5.8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公里。地震造成县城电力、通讯中断,天缘超市、永胜宾馆及多处民房倒塌,城区大部分围墙倒塌。该县目前启动了《盈江县地震应急预案》四级响应,积极开展救援工作。

1.读了这则新闻报道,你获得了什么信息,请你简单地概括一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时,受灾的人们内心充满悲伤,请你写几句话来安慰、鼓励他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学文以载道(16分)

陌生人的红苹果

黄文婷

一个微寒的夜晚,我搭上了从广州开往长沙的第58次列车。

我躺在铺位看杂志,听到一声温柔的呼唤:“小姑娘!”侧过脸,对面铺位上那位陌生妇女扬着手里的一只红苹果,对我说:“喜欢吃这个吗?”我笑笑,摇摇头。那妇女硬是把苹果塞到我枕边,我只好有礼貌地道谢。

夜深人静,拿起那只红苹果仔细地看,那是一只很精致圆滑的华盛顿苹果,发出诱人的香甜。她不认识我,凭什么送呢?我开始警惕起来,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吃了“陌生人”送的半只苹果,结果中毒了……我把苹果放下,打算天亮后物归原主。

第二天一醒,发觉对面的铺位已经空了,苹果仍在枕边,下面还压着一张纸条:“小姑娘,早上好!我知道你怀疑我的好意,不敢吃。女孩子出门在外多加一个心眼是好的,不怪你。苹果是我到广州开会时一位朋友送给我女儿的,可我女儿正在北京读大学。昨天一见你,便觉得你很像我女儿,一样留着长头发,一样长着大眼睛,一样穿着牛仔裤,一样喜欢躺着看书,于是我猜你也和我女儿一样,喜欢吃苹果……”我很内疚,她能把我想象得同女儿一樣可爱,而我却没有把她想象得像母亲一样可信。

苹果送到唇边时,我感到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只苹果……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2分)

()的苹果 ()的香甜 ()的陌生人()地道谢

2.阅读短文填空。

(1)我从文中的“温柔”“扬”“塞”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陌生的妇女”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她不认识我,凭什么送呢?”这句话是对“我”当时的描写,写出了“我”当时对这位“陌生的妇女”的高度警惕。(1分)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谈谈你自己的体会。(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句话和“爱屋及乌”这个成语的意思相近,请你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2分)

5.作者说“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只苹果”,你认为作者还得到了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我手写我心(30分)

柔美月色中,母亲为我讲神话故事的一幕令人心动;抗洪救灾中,黄晓文拔掉钉子扛起沙包的一幕令人敬佩;自由的田园里,萧红和祖父快乐的一幕,勾起令我们对美好童年的回忆……在生活中,总有一幕最能扣动我们的心灵。请你以“那一幕,让我__________ ”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在450字左右,要把那一幕写得具体生动。

自我评价

小朋友,你能得到几颗星?请为自己评价一下吧!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

同学评价

老师评价

参考答案:

(一)生活皆语文

1.(1)xiàngxianpian(2)爱情忠贞清纯2.密蜜风凤罗萝付腐暴爆旦蛋抄炒交浇连莲波菠

(二)温故而知新

1.(1)割草缕缕幽(2)洗澡胳膊搂和谐融洽2.(1)lào(2)hùn3.B4.zhòng兵力雄厚chóng又一次、再一次5.(1)大腕 豆腐渣啃老族(2)头头是道 高谈阔论 娓娓而谈6.(1)大提琴一样厚重笛子一样清脆 (2)温暖的阳光 和煦的春风指路的明灯(3)略(4)略7.我们小学生应该讲礼貌,它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8.(1)你爸爸伏在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1)茅盾风土画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拔草铲地对童年快乐生活的怀念 (3)爱兵如子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上。英勇顽强黄晓文红军不怕远征难(4)C

(三)积累与表达

(略)

(四)学文以载道

化学九年级第五单元 篇9

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比较研读各课,了解古代社会现实,系统领会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2.掌握文言文中常用词语的用法。 3.了解文言文常见句式的特点。 4.通过收集资料,掌握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 5.通过各类知识卡片的收集、整理,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 教学步骤: 古代文学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无数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节课让我们进一步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吧! 一、自主复习,完成表格。 比较研读各课,了解古代社会现实,系统领会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古人写文章,往往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然。本单元课文涉及的时代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是古人的喜怒哀乐却通过他们的文章流传到今天,综合阅读本单元课文,完成知识卡片一。 课文题目 文章中心(政治抱负、思想情感等) 阅读启发 《陈涉世家》 《桃花源记》 《与朱元思书》 《捕蛇者说》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二、小组合作探究,掌握文言文中常用词语的用法。 文言文以单音词为主,复音词教少。一般来说,一个字就是一个词。需要注意的是,许多单音词的词义不是单一的,用法也很灵活。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加以分析,准确把握词义。 完成表格,并总结文言词语的常见用法,完成知识卡片二。 常见用法 例句 古今异义 楚人怜之 通假字 便要还家 词类活用 名词、形容词作动词 一狼洞其中 名词作状语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动词作名词 使动用法 君将哀而生之乎 意动用法 固以怪之矣 2.了解文言文常见句式的特点。 古汉语中,句子的表达方式和现代汉语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完成练习四,并总结文言文常见句式的特点,完成知识卡片三。 常见句式 例句 判断句 陈胜者,阳城人也。 省略句 触草木,尽死。林尽水源。 倒装句 宾语前置 微斯人,吾谁与归? 主谓倒置 甚矣,汝之不惠! 状语后置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三、拓展延伸:收集资料,掌握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学习文言文,了解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可以知晓我国古代的一些文化常识,对拓宽我们视野、增长见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借助课文的.注释或者参考有关工具书,完成练习五。 课后查阅资料,做一些古代文化常识的知识卡片。例如: 人名称谓 (1)人名。古人有名、字、号,当大官的死后有谥号。如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名和字之间一般有联系,如诸葛亮字孔明,孔明就是很亮的意思;也有反义的,如韩愈字退之,退之就和愈相反。 (2)一般称谓。直称姓名,用于自称,称轻视的人或客观介绍。称字、号、斋名、谥号表示礼貌、尊敬。还有称官爵名,称籍贯(如康有为称康南海)。有几项边称的,一般是先烈是先官名,次籍贯,后姓名,如“余在史馆,闻翰林(官名)天台(籍贯)陶先生言博鸡者之事”,“马副使(官名)鸣录(名)”。 (3)谦称。王侯自称孤、寡人,大臣自称臣,一般人自称仆、不地、不佞、愚等,女子自称妾。晚辈自称小子。 (4)敬称。对君王称陛丁、大王、皇上(已死的称庙号,如宋太祖,宋仁宗),对上官或长辈称公、君、足下、大人,对老师称子、夫子、师、先生。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长。 地名: (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2)八荒:为东、东南、南、西南、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茺为荒远之地。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 (3)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杨州、梁州、雍州。 (4)山东:指崤山以东。 (5)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6)江左:即长江以东。 (7)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8)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9)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恒山,中岳嵩山。 (10)南京又名建业。开封又名大梁、汴州、东京。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文言文的学习,关键在于积累和理解。本课的学习,在复习本单元六篇课文的基础上,着重于各类知识的积累,课后大家做好各类知识卡片,相信对大家今后的古文学习有很大帮助。

上一篇:精编作文结尾评语下一篇:师风师德自纠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