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教材分析2

2024-05-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2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2 篇1

教学内容: 本组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诚实与信任》《珍珠鸟》《九色鹿》。《诚实与信任》一文情真意切,生动感人地讲述了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珍珠鸟》和《九色鹿》都谈到人与动物建立信任、友好相处的问题。前者应引导学生品析语言,体会作者的爱鸟之情;后者情节生动,语言浅显易动,应应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读懂课文,复述课文。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帮助学生认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

3、学会本组课文的生字新词,会用“居然”“不由自主”“只好”“竟然”造句。

4、了解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以及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

5、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人要守信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帮助学生认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

2、了解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以及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人要守信用的道理。

课时划分:

诚实与信任 2课时

珍珠鸟 3课时 九色鹿 2课时

练习六 3课时

19、诚实和信任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导学生通过文章中具体的语言材料,认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打电话”这部分内容的朗读中,认识、体会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教 法:启发 讲述 学 法:自主 合作 探究 教具准备:小黑板 投影片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感知大意

认知目标: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

能力目标: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目标:初步体会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人间真情。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同学们,小时候你们一定听大人讲过《狼来了》这个故事,那个牧童站在山坡上焦急地呼救为何山坡下的人不去救助呢?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2、是呀,这个牧童不诚实,就得不到大家的信任。只有诚实,才能得到信任。(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诚实和信任的课文。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由轻声读三遍课文。

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课后的生字表。第二遍,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围绕诚实与信任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三遍,读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2、交流自学情况 指名读课文 引导说出课文大意

引导思考:课文是分几部分?可分成几段?

1、(1—3)“我”深夜驱车发生事故,留下字条主动承担责任。

2、(4—10)小红车主人对“我”的诚实和信任深受感动。

3、(11)小红车主人的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三、精读理解课文第一大段

出示:“我”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车祸的?从什么地方看出“我”的诚实?

1、自由轻声读第一段。思考问题。

2、讨论并回答:“我”是在自然环境很恶劣、小红车主人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的情况下发生车祸的。

出示:天很黑,又有点雾,尽管有路灯,能见度仍很差。从“我”的想法和做法都可以看出“我”是个诚实的人。

3、指名读1—3自然段。评读。

4、齐读。小结:在常人看来,这场车祸,责任并不完全在“我”的身上,况且当时周围并无一人,“我”完全可以置之不理,而“我”留下了字条,也留下了“我”的诚实。

三、练习写字。

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讨论如何写好生字。范写“驱、障、寄”。学生描红,临写。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

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人间真情。

能力目标:能分角色朗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情感目标:认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品读课文

1、自读课文,围绕问题同桌合作学习

自学要求:认真朗读课文4——10自然段,体会人物对话,从中读到了什么?

2、指名分角色读

3、交流

从“我”的“对不起”、“不小心”、“表示歉意”、“把钱寄给你、”“费用由我来支付”看出了作者诚挚的歉意和诚实的态度。从“向你表示感谢的”、“使我很感动”、“留下诚实和信任”、“再一次谢谢你”等词语表示车主主动打电话给作者的目的不是索赔而是真诚地感谢。

4、重点句理解

出示句子,朗读并理解:

“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指名读

自由读,说说从中理解了什么? 指名分角色朗读。指名演一演。

5、略读课文第三部分

齐读第11自然段。

讨论:为什么车主的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脑海里?

二、总结课文

师述:本文写“我”深夜驱车撞坏小红车的反光镜,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留下字条承担责任,感动了车主。说明“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三、回归整体 听读课文,读读出示的句子,说说作者为什么以“诚实和信任”作为题目? 引导学生思考:还有什么更好的题目?

四、拓展练习

1、迁移:试着围绕一个中心与同学、老师或亲戚打电话,做到条理清楚。

2、拓展:收集有关“诚实”的故事或名人名言,并适当地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

19诚实与信任

比金钱更重要

深深印在脑海里 课后反思:

20、珍珠鸟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里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居然”、“不由自主”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4个自然段。

3、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重点: 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 法:启发式 情境式 学 法:自主 合作 探究 教具准备:小黑板 投影片 课时划分: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感知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本学期我们学过《鸟语》这一课,懂得鸟儿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人和鸟儿友好的相处的乐趣。

二、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简介珍珠鸟:珍珠鸟体形小,因它后背有珍珠似的白点而得名,是一种观赏鸟。

三、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

(1)、给课文各自然段写上序号。

(2)、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3)、读读下面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拨开、细腻、淘气、索性、帮晚、呼唤、扭动、不由自主、信赖、居然、神气十足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

3、检查自学。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下列生字: 撞、傍、蹦、唤、肩、腻、扭、赖、蔓、雏(2)、解释词语

拨开、细腻、淘气、呼唤、扭动

(3)指名学生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4)、齐读课文。

四、细读课文

1、第1、2自然段。(1)指名读。

(2)第1自然段开头用“真好!”反映作者什么样的心情?(高兴、喜悦)这一段最后一句话里的“巢”指什么?(鸟的窝)“舒适而温暖的巢”是谁给珍珠鸟安排的?(是课文里的“我”给安排的)这反映“我”对珍珠鸟什么的感情?(反映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3)“我”对珍珠鸟还有哪些表现?齐读第2自然段再回答。“垂蔓”、“蒙盖”、“幽深的丛林”是什么意思?“我”把鸟笼挂在窗前一盆吊兰的下面,让珍珠鸟得到了一个安全的环境,也说明我对珍珠鸟的喜爱。

(4)小结:想想,这两个自然段用怎样的语气来读。(5)齐读第1、2自然段。

四、写字指导

1、提示生字描红的注意点。

2、学生用钢笔描红这些生字。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三遍。

2、读、抄词语。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文讲了哪四个内容?

2、从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

二、学习第3、4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珍珠鸟雏儿的外形特点怎样?

三、细读“活动情况”

(一)整体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4--6句,简要说说每一节中珍珠鸟的活动情况

2、板书: 笼子周围 屋里 小桌上 “我”的窗口

(二)细读句4

1、自由读句4 导读: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珍珠鸟的可爱?用“о”圈出有关词语;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用“--”划出有关句子。

2、关于珍珠鸟的可爱(以句子为单位,交流圈划的词语、体会)(1)“„„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a 读句 交流词语。b 进行补充发言。C a生进行朗读。D 余生评价 指名再读 E 齐读:增加难度

(2)”„„竟然„„小桌上„„“(3)”„„挨近„„蹦„„俯„„喝茶„„偏„„瞧瞧„„“(4)”„„啄„„笔尖„„。“(5)”„„啄„„手指„„。“(讨论方法同句①)

3、流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

4、配乐朗读

(三)同法学习句5

1、指读、圈划

2、交流

3、激趣:同桌对演,一生扮演珍珠鸟,一生扮演珍珠鸟的爸爸和妈妈,表演它们呼唤应答的过程。

(四)同法学习句6

1、默读圈划

2、交流

3、想象,珍珠鸟趴在作者肩上甜甜地睡着了,它做的梦也一定会又香又甜,它会梦到些什么呢? 四.学习悟出道理

1、示句:”信赖„„境界„„“ a.:”信赖“的意思?谁信赖谁?是一下子就信赖的吗?看看板书,说说珍珠鸟是怎样信赖我的? 板书: 信 信 信

b.珍珠鸟为什么会逐步信赖”我“? 板书: c.理解”美好的境界“(看板书回答)

d.配乐赏读。找出文中”美好的情景“朗读 e.给文章插图起名字,可以用三个文末一节中的词语。

2、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一只活泼可爱的珍珠鸟,体会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还懂得了:只有信赖,人鸟才会和平共处,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所以,我们人与人之间,只要互相信赖,也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板书设计: 笼子四周 屋里 小桌上 ”我“的窗上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练背第4-7自然段。

2、用”居然“、”不由自主“口头造句。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巩固练习教学过程: 组词。

拨()淘()唤()扭()拔()掏()换()钮()扒()竟()陪()概()趴()竞()部()慨()

解释下列带点字在句子中的不同意思。熟

(1)雏儿在我肩上睡得好熟呀!()(2)秋天,果实成熟了。()(3)米饭煮熟了,香喷喷的。()深

(1)珍珠鸟在里面,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2)这个问题他讲得深入浅出。()(3)夜已经很深了,王老师还在备课。()(4)对他的遭遇,我深表同情。()(5)我俩已认识十年,友谊很深。()

造句。

不由自主-----居然------板书设计:

珍 珠 鸟

住处:舒适 温暖 安全

雏儿 外形 小脑袋 红嘴红脚 毛 整个身子

活动 起先 渐渐地 后来

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课后反思:

21、九色鹿

教学要求: 基础目标:

1、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意思,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报答的品质,谴责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

2、让学生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发展目标:

1、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实施开放式教学,通过多渠道的说话训练,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能有创造性的复述、表演这个童话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表现调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的有关词句,反复朗读,认真体会,感悟理解。

教 法:启发式 情境式 学 法:自主 合作 探究 教具准备:小黑板 投影片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感知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童话、民间故事吗?你读过哪些童话和民间故事?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民间故事——《九色鹿》。(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布置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九色鹿是一只什么样的鹿?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检查生字词语,(出示)

(1)皇、榜、斥 自读;(2)指名领读。

(3)提醒易读错的字音。(4)开火车认读。(5)齐读。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评议。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理清脉络。划分段落。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第2~5自然段);第三段:(第6~9自然段)。

三、指导写字 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字。

哪些地方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范写“谢、誓、魂”。学生用钢笔描红。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童话故事——《九色鹿》。

2、九色鹿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指名说)

3、故事中有两个主要人物:九色鹿和调达。同学们对九色鹿都很——喜欢,而对调达都很——讨厌。(板书)你为什么会喜欢九色鹿,而讨厌调达呢?(板书)。

二、精读训练

(一)学习第二段。

过渡:现在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看课文是如何来体现这两个主要人物的特点的。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配图的课文录音)

1、故事听完了,请同学们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1)九色鹿对调达有什么“恩”呢?

(2)面对不图报答的九色鹿,调达是怎么做的呢?

2、讨论交流思考题(1)(救命之恩),你能把书上描写的具体的情景说一说吗?

(引读)调达得救后,连连向九色鹿叩头,感激地说——(生答)。面对救命恩人,调达的心情肯定十分激动,谁能读出调达当时的语气。(指名读)

让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感谢九色鹿吧!(学生齐读)九色鹿救了调达却不图报答,它只要求什么?

3、交流思考题(2)。(郑重起誓)想象说话练习。(对,调达郑重起誓,你能想象一下,他当时是怎么说的吗?(大屏幕出示题目)

4、小结。师一边叙述,一边屏幕出示板书。(当时,九色鹿救助了调达,调达非常感激,愿意永远做它的奴仆,但九色鹿不图报答,只要求调达不泄露自己的住处,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

5、同学们肯定想把这个故事有声有色的讲给大家听,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屏幕上的提示练习讲故事,要求加入自己的想象,注意表情,并加入恰当的动作,同学们可以站起来练习。

指名小组分角色表演读。同学们简单的给予评价。

(二)学习第三段。

过渡:但是调达却没有遵守自己的诺言。下面我想请4个同学分自然段读下面的课文。谁愿意?(指名)其他同学在认真听的同时思考:调达做了些什么?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

2、交流思考题。(告密、带路)

3、调达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因为他看到了重金悬赏的皇榜。)想象说话练习。(是呀,重金悬赏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同学们想象一下,面对重金悬赏的皇榜,调达会想些什么呢?)

4、这就是那个又是叩头,又是感激,又是郑重起誓的调达吗?想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

5、指导朗读九色鹿说的话。

面对这种背信弃义的小人,九色鹿也非常气愤,请同学们练读九色鹿说的话,体会它当时的心情。(练读、指名读)

真是太令人气愤了!让我们一起来怒斥这个小人吧!(齐读)

6、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国王听了之后——(学生说),调达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九色鹿得到了人们的保护,请大家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调达受到了重重地惩罚,如果调达现在在你的面前,你最想对他说什么?(如果调达在你的面前,他肯定会被你感动的。)

2、教师总结。

我们做人要正直、守信用,可千万不要背信弃义、恩将仇报、见利忘义。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应该像九色鹿那样救助他人,不图报答。如果调达在看到皇榜时就能遵守自己的诺言,懂得这些做人的道理知恩报恩,故事又会怎样发展呢?(学生想象)

四、布置作业

1、根据老师指导的第二段课文的复述方法,练习复述整个故事,回家讲给家人听。发挥你的想象,改编故事《九色鹿》,下一节课请同学们汇报交流。

板书设计: 21 九 色 鹿

九 色 鹿 救 调达(见利忘义)

出卖 课后反思:

练习教学要求:

1、处处留心,读短文,理解诚信对于做人的意义。

2、读读背背,积累成语。

3、写好钢笔字。

4、做做说说,学会搜集和处理资料。

5、学写毛笔字。教学重难点: 处处留心,做做说说 教 法:启发式 情境式 学 法:自主 合作 探究 教具准备:小黑板 投影片 课时划分: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处处留心 教学过程:

一、自由读短文,要求:

1、读通读顺,划出疑问处。

2、了解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完成文后的练习题。

二、学短文:

1、指名回答: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分小组探讨:

哥俩生意破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指名回答。

3、完成课后练习,集体订正。

(3)“我们最值钱的东西”指兄弟俩原先做生意是能诚实,守信用。弟弟可能会说:“我明白了,做生意最重要的是诚信,不能欺骗买东西的人啊!”

4、联系自己的生活和相关人和事,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学名言:

1、自由朗读名言,你对哪一句感受最深?谈谈你的感受。

2、试背诵名言。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读读背背 教学过程:

一、成语积累:

1、学了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后,你们悟到了什么?

2、读读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3、查阅词典,结合实际,说说你对成语的理解。

4、交流:

肝胆相照:比喻真心相见,赤诚相待。

开诚相见:跟人接触时,坦白直率。

同舟共济:同乘一条船过河,比喻团结一致,共同战胜困难。

心照不宣:彼此心里明白,不需要说出来。

志同道合:志向相同,意见相合。

亲密无间:形容非常亲密,没有任何隔阂。

荣辱与共;光荣和耻辱一同承担。

唇亡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冷。比喻关系密切,厉害相关。

5、齐读成语,说说看这些成语都和什么有关呢?(讲的都是人与人相互间应该信任、互助、亲密合作。)

二、分组读背成语

1、教师巡视检查

2、小组竞赛

三、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出示字卡,指读生字:庞、磨、府。

3、观察范字,要注意笔画。(都是半包围结构,都是“广”字头在包围,并且“广”字头的一横都较短,而一撇要写得长些。)

4、描红仿影后在田字格里书写。

5、总结。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了解一些现代兵器的有关知识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应搜集核潜艇的有关资料,了解有关核潜艇的知识,并能熟练介绍给学生。

1.指名读本次说话要求。2.指导:

(1)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要求是什么?(复述老师所讲的内容)

(2)师生共同讨论复述的注意点:

①认真观察图画,仔细听老师介绍;

② 按照提示作相应的复述;

③ 复述时内容要正确,语句要通顺,条理要清楚。

(3)教师指图介绍核潜艇的特殊性以及它能完成的军事任务。3.练习。

(1)出示提示(1),请学生自由复述。

(2)同桌互查练习复述。

(3)指名复述,师生共同评价。

(4)同样方法练习复述提示(2)。4.反馈。

每组选择两名同学上台前指图复述,全班评价,表扬优秀的学生。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半单元共编排了三篇课文《雾凇》《春联》《古诗两首》。《雾凇》一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的瑰丽和奇特,向学生展示了一派北国风光,还说明了这一奇观的形成原因。《春联》是一篇介绍春联的通俗小品史,介绍了春联这一中国独有文化的内容和形式特点,告诉学生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处处可以学习语文。《古诗两首》则是要增强学生的古诗积累,教学时应充分挖掘诗歌的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他的阅读古诗、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4、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5、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教学重难点:

1、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2、对课文中出现的五副春联的理解以及让学生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课文中出现的春联的特点:对仗、音律美,这些因为是初次接触,学生可能较难理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课时划分:

22 雾凇

3课时

23 春联

2课时

24 古诗两首

2课时

练习七

3课时

22、雾凇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其中绿色通道内的五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

3、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教 法:启发式 情境式 学 法:自主 合作 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九九歌》,揭示课题。

1、指名背诵《九九歌》。

2、古人从冬至起每九天算做一个“九”,从一“九”数起,二“九”、三“九”,一直数到 九“九”为止。其中最冷的时候正是三“九”,故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之说。

3、揭题。

在这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之际,在我国北方吉林却可以观赏到闻名全国的奇观——雾凇。

二、观看雾凇景观的投影片。

1、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2、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三、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生边听边思: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

3、自学课文。

4、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大地冰封 十里长堤 俗称 凝结 摄氏 零下

淹没 模糊 雾凇 缀满 镀上 缭绕 琼枝玉树

(2)释词。

(3)指读长句。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二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约在4摄氏度左右。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四、再读质疑

五、指导写字

1、自己设法记忆字形,有困难的做上记号。

2、交流记忆有困难的生字。

3、指导书写。老师范写“凝、摄、零”三个字。

4、学生描红、临写。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2、组词。堤()俗()模()凝()

提()浴()摸()疑()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着作者来到吉林欣赏这美丽的雾凇。

读课题(雾凇)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气而美丽的风景。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

观察插图,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 如此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

出示第二句话(自读、指名读)

过渡: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 师板书:奇观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我们的自豪心情。(配乐)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读到这里,老师想起了上节课同学们提的问题,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其他地方出现得很少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仔细地读读第二自然段,拿出笔划划你找到的词语和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自学、同桌交流、指名说(随机出示投影片)

1、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雾凇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师相机板书:水汽——遇冷——凝结

2、出示“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这符合一个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

3、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符合条件“遇冷”)

4、出示:“每当夜幕降临,„„银松雪柳了。”

谈谈你的体会,指名说。

a.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与原句比较)指导朗读

(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这三个叠词说明雾越来越浓,蒸腾的雾气受冷后凝成的冰晶把松针、柳枝裹了一层又一层。)

b.指导“最初„逐渐„最后„”指导朗读。(边读边想,在脑海中浮现出银线--银条--银松雪柳的一幅幅画面来)有感情的朗读。指导背诵。(抓关键词)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这雾气便(),(),笼罩着()。树木()。(),灯光,树影()。这蒸腾的雾气,(),(),()、()。最初像(),逐渐变成(),最后()。

自由背,指名背,齐背。

过渡:美丽的雾凇挂在道路的两旁,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

四、讲读第三自然段

观察插图,让学生形容一下

过渡:十里江堤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晶莹多姿,垂柳青枝变成琼枝玉树,一片晶莹洁白,江岸雾气缭绕,人在其中,犹入仙境,你也来赞美一下吧!(指名说)出示“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指导朗读)

五、指导赏背

课文虽然很短,但却把雾凇的美丽写得如此淋漓尽致。大家想不想把它印在脑子里?(那就请大家自练,然后选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段,背给大家听。

1、自由准备

2、自我推荐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介绍雾凇 教学过程:

一、评“最佳小导游”

同学们,吉林雾凇的奇特景观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谁愿意当个小导游,带着游客们边游览,边介绍呢?(评一个“最佳导游”,奖励)

二、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大家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去亲身体会一下。

我们祖国风景优美,资源丰富,名山胜水数不胜数,像我们学过的《九寨沟》,老师刚讲的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等,老师布置大家回去阅读一些介绍祖国名胜的文章,下周班队课我们举行“游大山名川,颂美丽祖国”朗诵会。

三、选词填空,再从中选择一个词语造句。

渐渐地 轻轻地 慢慢地

1、爷爷正在午睡,我()给他观赏房门。

2、雨()停了,太阳出来了,天边出现了一条美丽的彩虹。

3、天上的白云()漂移着,变幻着,令人产生无穷的遐想。板书设计

雾凇 奇观 水气——遇冷——凝结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课后反思:

23、春联 教学要求:

l、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背诵出文中的五副春联。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3、通过朗读感受音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秘。教学重点:

对课文中出现的五副春联的理解以及让学生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教学难点:

课文中出现的春联的特点:对仗、音律美,这些因为是初次接触,学生可能较难理解。

教 法:启发式 情境式 学 法:自主 合作 探究 教具准备:小黑板 投影片 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理解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首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歌、大家一定要仔细听,想想我们在什么时候能经常听见它。放歌曲(恭喜恭喜)

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春联大家基本都见过,谁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春联告诉给大家呢?

2、同学知道的春联还真不少,那春联的内容到底有哪几个方面呢?下面我们一起去看课文第一自然段。

板书:内容

3、轻声朗读第一自然段,用“——’画出春联,用‘“_”画出春联的内容。

描写春联有哪几方面内容的句子读一读。教师在出示的段落中画出,生读一读。

4、描绘美丽春光的是哪一副春联?

指名回答后出示: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指名读。

从哪几个词中看出春光是美好的?(芳草绿 杏花红)个别、集体读、指明背。

5、出示: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指名读。

从这副春联中你看到了祖国什么样的景象?从哪几个词中看出?(千山秀 百业兴)你能带着你的这种感觉把这副春联读好吗?(个别、集体)这里的“神州”指的是什么?(学生可能不知道;师提示指“祖国大地”)读、背。

6、课文中还有两种内容的春联,大家一起把它们找出来、读一读

出示: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梅开春烂漫,竹报岁车安

7、结合春联内容,同桌进行讨论。

出示幻灯: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这副春联讲的是书上哪方面的内容?

(2)从哪几个词中可以看出?

反馈:

提示:“门第”指的是人家。“竹”指的是爆竹。(引申)

“岁”在这里指的是一年。

8、试着给课外的春联分一下它属于哪种内容。

出示:描绘美丽的春光 ——家家致富家家乐 处处迎春处处歌 展现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艳阳照大地 春色满人间

歌颂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祖国与天地同寿 江山与日月争辉 表达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四化宏图展 九州春意浓

看了这么多的春联后,请同学用书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春联的内容怎样?板书:各种各样

9、出示:“我们测览„„百花园中”指导朗读

10、引读:欣赏了这些春联你会感到„„

你读了上面的哪副春联后有这种感觉的?

11、出示:“新春佳节,家家„„的气氛”

分组朗读。边读边想:这一段是用什么方法来写的?指名回答,适当点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春联内容。

二、精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过渡:春联不仅有各种各样的内容,还有一些特点呢?不信我们一起看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板书:特点

1、轻声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在书中找出描写春联特点的句子。指名交流。

2、指导体会对仗。

出示: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

读读这幅春联,体会对仗的朗读感觉,从哪几个词中可看出(舒眉辞 开口贺)

适当点拨 辞:送走

书上是怎样把它分别对起来的?

请在前面几副春联中挑你最喜欢的一副,试着给它对对看?

引读:看了这几副春联,我们可以发现每副春联的上下联不仅„„而且„„这就是一开始所说的,春联是讲究对仗的。

板书:对仗

3、出示:选择正确的关联词语。

()细心揣摩体会,()能从中学到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

(如果„„就„„,因为„„所以„„,虽然„„但是„„)

齐读第二自然段。

4、老师读第二幅春联,听听老师读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交流——这就是抑扬顿挫。和谐悦耳。

板书:抑扬顿挫和谐悦耳 齐读

试着读出这种特点

板书:声律美

5、对春联:

出示:载歌载舞庆新春 人新事新时代新

碧波跳红鲤 同心同德于四化

山美人美风光美 绿水跃白鲢 小结过渡:课文给我们介绍了春联的两个特点后,又将说什么呢?

三、精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

2、出示:开耷有益齐读卷有两种解释(l)试卷(2)书本 清为它选择正确的解释。你能说说“开卷有益”是什么意思吗?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板书:值得一学

四、小结 文章为我们介绍了春联的内容以及特点l还告诉我们读春联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让我们对春联有了许多了解、同学们,春节马上又要到了。你们千万二要忘了注意一下周围的春联哩!

五、布置作业:抄写课文中的五副春联。板书设计:

内容 各种各样 23 春联 对仗

特点 值得一学

声津美 课后反思:

24、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

3、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语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教 法:讨论 讲述 学 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元日》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

3、完成“语文天地”中“学习显身手”。

4、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学生们,十二月份结束了,我们将迎来新的一年。新岁月的第一天是什么节日?

2、板书课题:元旦即元日。(齐读课题)

3、从课题里。你联想到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

⑴、指导看书上的插图,问:这篇课文图上有什么?

⑵、出示小黑板上的诗句,指定学生读。

⑶、全班齐读。

⑷、出示生字5个,(开火车读)

爆 屠 曈 换 符

⑸、出示生词,同桌读。

爆竹 屠杀 苏醒 交换 符号

2、熟读课文,理解诗句。

⑴、学生自由读诗句。画出不懂的词语,结合上下文或已有的知识,连起来想一想全诗的意思。

⑵、小组交流自己所画的词语,不能解决的小组讨论。

⑶、全班交流,重点理解“屠苏”“新桃”“旧符”。

(屠苏,指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来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大小朝东喝屠苏酒,据说此酒可以避瘟疫。)

(桃符,古代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即现在的春联。)

⑷小组讨论:“说说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

⑸、指定学生说诗意。

⑹、全班齐读全诗。想象过年的画面,带着辞旧迎新、欢度新年的喜悦气氛诵读。

⑺、分组接背诗句。

⑻、指定学生背诵。

⑼、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

⑽、同桌互相背。

三、扩展

1、指名背诵。

2、你还知道古时候过年有哪些习俗?

四、指导写字

五、作业布置: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户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江雪》 设计理念

1.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自悟自得。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教学过程

一、谈雪激趣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怎样的雪景?你们看见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诗人柳宗元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出示雪景图)

二、初读感知,想像画面

1.听老师配乐朗读,尽可能在脑海中想像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2.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想像画面。⑴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⑵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⑶提出不懂的问题。3.指生朗读。

4.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进入情景,自主学习

1.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2.学生交流。**说

(1)播放音乐,指生描述: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接着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连几天也不停,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见一只鸟在飞,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见行人的足迹。但在冰天雪地里,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却孤零零地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2)刚才这位同学描述的好在哪儿?(强调用自己的语言,自然生动有创造性地描述。)(3)你有什么补充的? **画

(1)展示有代表性的简笔画。(2)用诗句来描绘自己的画。

(3)引导讨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 **读

(1)抽生读。

(2)集体评议。(师指导读好停顿、节奏、韵脚。)(3)练读。

想同学所描述的情景,边想边读。看同学的简笔画,边看边读。

听音乐感受诗的意境,边听边读。(4)抽生背诵。

四、课外延伸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优秀诗文还有很多。课后同学们从他的作品中再找一二首自己喜欢的诗。课后反思:

练习7 教学要求:

1、完成《处处留心》这一段习作,让学生初步认识对联的特点。

2、读读背背,诵读八个成语与三副对联。教学重难点:读读背背 教 法:启发 讨论 学 法:自主 合作 探究 教具准备:小黑板 投影片 课时划分: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处处留心 教学过程: 一处处留心

压岁钱怎么用(口语交际)

一、导入课题。小朋友们,过年的时候,你收到过长辈送给你的压岁钱吗?今天我们口语交际的话题就来谈谈压岁钱怎么用。随机板书课题:压岁钱怎么用?

二、小组交流。你用压岁钱都做了些什么?在小组内讲给小朋友听听。

三、小组汇报。

1.每组推荐一位小朋友,上台讲讲你是怎么用压岁钱的?其他小朋友请认真听,看看台上哪位小朋友说得清楚、明白。2.学生上自讲述自己对压岁钱的使用情况。

3.学生评价:你认为谁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明白了? 4.台下学生说说自己和台上哪位同学的做法一样。5.如果台下小朋友有自己的做法,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教师小结。下面讨论讨论,你认为谁的压岁钱用的最有意义,谁说得清楚、明白。(小组交流)

五、谁愿意当一次小评委,评一评谁的压岁钱用的最有意义?为什么你认为他的压岁钱用的最有意义?

六、教师小结。小朋友评价得都很有道理,所以我们的压岁钱应该用在孝敬长辈、学习、帮助他人等该用的地方。

七、小组准备短剧。下面我们小组交流一下,你们最欣赏怎样用压岁钱,编一个短剧表达你们的意思,一会儿我们上台展示。

八、小组汇报。

1.老师指导一组学生表演,学生分角色扮演,目的是使学生交谈起来。2.再请一组学生表演。

九、教师小结。会天,小朋友明白了应该怎样花我们的压岁钱才有意义,希望大家按照我们说的去做,好吗?

学习两首诗,总体是采取先读、二互相交流你读懂的和没读懂的地方,三感悟插图与诗文的联系,四联系诗意背诵古诗,最后讲到“文如其人”理解作者写作时的内心真实感情。学生学的还可以,四年级了他们懂得借助字典、词典、古诗资料来学习了,这是件好事。但现在种类繁多、错误百出的工具书却对学生影响甚大。在教学中忽然发现自己要是再不好好学古诗、背古诗,可就不行了!习作七

看图写文

一、教学目标:

1、图文对照,读懂要求,初步感知看多幅图作文的方法。

2、按“习作要点讲座的提示”,通过讨论领会看多幅图作文的有关要求,即“根据图意”加上适当“想象”,把事情写得“连贯”、“具体”的要领。

3、按照“作业”的要求,看懂四幅图的图意,仿照“例文“的写法,连贯具体地说、写《车祸》的故事。

二、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三、教学设计

(一)看图说话

1、出示《打预防针》的挂图。

2、小组学习:看一看,说一说。

3、小组汇报。

4、师生点评。

(二)自悟要求

1、自由地读例文,找一找、划一划,比一比,说一说,你们刚才说的和文章有什么不同。

2、组织学生自由地表达。

3、教师总结:想象合理、丰富;表达具体、生动、连贯。

4、明确要求:要想把看图习作写好,必须是达到以上要求。

(三)复习方法,自主学习

1、说说我们在三年级时学会的看图的方法。

2、总结:

(1)总体看图,确定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2)细看每一幅图,用一句话说说图意。(3)看图时先看主景,再看背景。(4)根据主景和背景,展开合理想象。

3、用小黑板出示方法。

4、出示《车祸》挂图,根据上述方法,先自由练说,再小组合作学习。

5、师巡回指导。

(四)习作指导

1、小组推荐或自荐练说。

2、生生互评,教师点评。

3、指导如何写具体:

(1)人物是活生生的,应该怎么写才能把他们写活?引导说出要写出人物的表情、语言、动作及心理活动。这样才能写“具体”

(2)如何把四幅图写连贯?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地点变化,时间变化、心理活动或语言自然过渡。指名说。(3)学会首尾照应的写法。① 小朋友的表情照应。② 妈 妈的表情照应。③ 自然环境照应。

(4)小组练说,师生点评。

4、教师读下水作。

(五)成语超市

毫不犹豫 热火朝天 气喘吁吁 恍然大悟 一蹦一跳 全力以赴 配合默契 二话没说 乐不可支 专心致志 一言不发 疑惑不解 焦急万分 不动声色 万分羞涩 连连称赞

(六)练写修改

压岁钱怎么用(口语交际)

一、导入课题。小朋友们,过年的时候,你收到过长辈送给你的压岁钱吗?今天我们口语交际的话题就来谈谈压岁钱怎么用。随机板书课题:压岁钱怎么用?

二、小组交流。你用压岁钱都做了些什么?在小组内讲给小朋友听听。

三、小组汇报。1.每组推荐一位小朋友,上台讲讲你是怎么用压岁钱的?其他小朋友请认真听,看看台上哪位小朋友说得清楚、明白。2.学生上自讲述自己对压岁钱的使用情况。

3.学生评价:你认为谁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明白了? 4.台下学生说说自己和台上哪位同学的做法一样。5.如果台下小朋友有自己的做法,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教师小结。下面讨论讨论,你认为谁的压岁钱用的最有意义,谁说得清楚、明白。(小组交流)

五、谁愿意当一次小评委,评一评谁的压岁钱用的最有意义?为什么你认为他的压岁钱用的最有意义?

六、教师小结。小朋友评价得都很有道理,所以我们的压岁钱应该用在孝敬长辈、学习、帮助他人等该用的地方。

七、小组准备短剧。下面我们小组交流一下,你们最欣赏怎样用压岁钱,编一个短剧表达你们的意思,一会儿我们上台展示。

八、小组汇报。

1.老师指导一组学生表演,学生分角色扮演,目的是使学生交谈起来。2.再请一组学生表演。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2 篇2

一、 新课程标准内容

1.通过有关事实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知道万有引力定律.认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意义, 体会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

2.会计算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3.初步了解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 知道相对论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影响

4.初步了解微观世界中的量子化现象, 知道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能量变化特点, 体会量子论的建立深化了人类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

5.通过实例, 了解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 体会经典力学创立的价值与意义, 认识经典力学的使用范围和局限性

6.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人们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举例说明物理学的进展对于自然科学的促进作用.

二、教材内容框架结构的设计对比

新: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1 行星的运动

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3 万有引力定律

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5 宇宙航行

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旧:第六章 万有引力定律

一、行星的运动

二、万有引力定律

三、引力常量的测定

四、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

五、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六、行星、恒星、星系和宇宙

三、教材变化及意图分析

由以上教材目录对比可知:新教材大体继承了原教材的知识线索, 在关于“万有引力与航天”方面的知识要求没有大的变化。新教材在“行星的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之间增加了一节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旨在放缓万有引力定律发现历程的展现, 为学生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奠定更充分的知识基础;“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在“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后面, 用“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来作为必修教材力学的结尾, 是对学生所学经典力学的一次总结。

四、新教材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处理更注重科学过程与方法及情感体验

教科书的线索如下:

神奇的行星运动→第谷的观测数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行星对太阳的引力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太阳与行星之间的引力F = G·Mm/r2

虽然这个公式的形式与我们熟知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相同, 但它还不是万有引力定律。它来源于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而这个定律只适用于太阳系的行星, 所以我们还远不能称它为“万有”的引力。 牛顿的创造性工作是设想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引力跟地球与月球、地球与地面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同一种力, 并且证明了这一点。不但如此, 他还把这种力推广到一切物体之间。教科书接下来的线索则是:

太阳与行星之间的引力F = G·Mm/r2→?观测数据支持“地球与月球的引力”、“地球与地面物体的引力”的猜想→推广到一切物体 (万有引力定律) →测定引力常量 (后人的工作) →称量天体的质量、发现未知天体、航天事业。

教科书还抄录了一个“外行人”马克?吐温的话:“科学真是迷人。根据零星的事实, 增添一点猜想, 竟能赢得那么多收获!”杰出人物的心灵是相通的, 这话虽然出自外行人之口, 却道出了科学方法的真谛, 那就是:

五、陈述方式变化、从知识描述转化为问题探究

如STS《航天事业改变着人类生活》中对火箭的发射, 卫星的应用等介绍, 以多种栏目设置、打开科普视窗。可配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载人航天、探月到GPS的广泛应用, 增进科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

六、注重科学文化、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熏陶

领略前辈科学家不屈不饶的探索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第谷 哥白尼 开普勒 ) ;开阔学生的视野, 激励对未知的探索 (黑洞) (拉普拉斯 霍金) ;认识科学总是在探索更广泛适用的理论中发展 (爱因斯坦) ;体会名人名言的哲理 (马克·吐温 牛顿) 。为此, 在本章教学中要利用物理学史充分展示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过程, 多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巨大成就, 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有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经典力学的成就及局限性的介绍使学生意识到理论的发展是辨证的, 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七、要将科学探究贯穿于整个课程

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是新课程理念的精髓, 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环节。因此要引领学生改变学习方法, 教材的编排也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演示实验只写做法, 不写将要出现的现象, 更不写结论。鼓励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加强同伴交流、师生互动。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2 篇3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本组教材以“乡村生活”为主题,体裁多样,有古诗词,也有中国、外国作家写的散文,展现了一幅幅田园生活的画面,让学生了解乡村生活,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和乐趣。本组课文学习的,一要重视积累优美语言,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田园生活画面;二要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本组课文还安排了一个训练的重点:体会拟人句子的作用,在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中呈现出来。

教学目标:1.学会字词,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通过朗读感悟、分析词句,品味语言美,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农村的迷人。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夫妇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一是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美,特别是从未接触过农村生活的城市的孩子;二是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品词赏句和感悟文章情感的能力,班中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较强,一经点拨便能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情感也易被激发。但班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个性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一部分学生常是课堂的“守望者”,缺乏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习惯和专注学习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积极提倡和推行各种形式的合作型阅读的教学理念,相信能在发扬个性,分享思想和经验的基础上,面向全体,关注更多学生知识的接受力和情感的感悟力,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最终促进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养成。教具:有关乡下风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课件。21.乡下人家 学习目标:

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4.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5.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前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课文插图的挂图及投影片。3.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你去过乡下吗?说说你对乡下的了解。

我们基本生活在城市里,还是挺喜欢乡下的生活的。作家陈醉云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为我们具体的描述了乡下人家的生活,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感受乡下生活的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大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同桌互读,交流新字生词的读音。

三、再通读课文,找找中心句,谈谈乡下人家给你的印象。全班交流:“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你是怎样理解“独特”和“迷人”的?

小结: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吧。

四、练习书写,巩固生字词。

五、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二、品读课文,想象画面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乡村生活是多么淳朴自然,又富有情趣。能否将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一同来感受美、品味美。

三、组内品读,交流感受。

全班交流,指导朗读。a.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拟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觉生动、自然)

b.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对比的手法使人感觉别致生动、亲切可爱)c.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

四、默读课文,对照插图,想想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小组交流: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随学生回答,出示图片)(出示画面)瓜藤满架、花红竹绿、雨后春笋、鸡鸭觅食、院落晚餐、花香月夜。

同桌一起细细品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风景,划出有关的段落,美美地的读一读。(指导朗读)

句式训练:出示句式:乡下人家,不论,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用上这个句式来说说你现在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小结就是这样的乡下人家,门前花果香,屋后竹成行,真真切切的让我们感受到了——生齐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五、拓展练习:

除了课文中描绘到的画面,你能结合自己看到的,想像到的也来描绘一道独特、迷人的乡村风景吗?出示句式“乡下人家,______ 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交流:乡下生活留给你什么感受?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想画面。

仔细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并把它们背诵下来。

六、阅读链接

1.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2.想一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说说你的感受。3.全班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七、布置综合实践活动 22.牧场之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8个生字,理解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揣摩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不同的语言魅力。过程与方法:

欣赏图片,了解荷兰。读课文想画面,体味“牧场之国”的魅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牧场之国的宁静、和谐之美。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热爱。教学重点:

1.通过揣摩优美的语言,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异国田园风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语言的表达效果。初步感受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不同的语言魅力。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联系前文,激趣导入。

1、师:前面,我们了解了乡下人家的生活,感受到了乡下生活的美好,这节课我们就将去了解一个可爱的国度,请齐读课题——《牧场之国》

2、课题质疑

师:读了课题,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发挥想象,简单描述牧场之国在自己脑海中形成的画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助,认读生词。

3、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1)你知课文中所指的牧场之国是哪个国家吗?从哪儿知道的?(2)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根据学生的发言提取关键词语,板书:荷兰 碧绿草原 黑白花牛 成群骏马 绵羊成群)

三、自读自悟,交流讨论。

1、学生自由默读,品味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时适当地进行个别的学习指导。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相机指导朗读精彩语段。教学预设:

预设一: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你喜欢牛犊还是老牛?你会把它们比作什么呢?

2、师小结: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文化导致了我们在运用语言的时候形成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习惯。国家之间,东西方文化之间有着差异,同时也具有不同的魅力。

3、指导朗读

预设二: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想象如果你此时就在这宁静的牧场上,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2、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表现出牧场上的宁静之美吧!预设三: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文中那些地方提到这句话?一共提了几次?画出句子。

2、理解“真正”的含义吗。

3、教师小结:这句在课文中反复出现的话是一条清新柔和的线索,将课文各个自然段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却表达了作者对牧场之国最淳朴、最真挚的情感,告诉了我们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四、图文结合,欣赏牧场之美

1、跟随画面去领略那迷人的牧场风光吧!

辽阔无垠的草原,碧绿的、宁静的牧场;丝绒般的草原与流淌的运河相伴在一起;牧场上,羊儿在悠闲地享受阳光,黑白花牛专注地品尝着鲜嫩的青草;除了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膘肥体壮的马儿飞驰到远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赞美牧场之国。此刻,你想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荷兰吗?)

五、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介绍荷兰的其它特点。

2、赞美荷兰。

高大的风车,迷人的郁金香,辽阔的牧场告诉我们——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生动优美的课文告诉我们——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让我们满怀着赞之情告诉所有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通过对于题目的想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还为在后面学习中,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来自于学生的发言,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上的自信心,还可以通过板书的内容引导学生要善于运用准确的词语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方面是对于比喻句的学习,另外一方面也引导学生一步步去体会中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差别。

主要引导学生体会两点:一是运用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来读书;二是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借鉴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充分体现大语文观,实现课内外融合。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运用资料的综合学习能力。

23.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2.课文插图。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一、谈话导入。

1.出示两首古诗题目,自读,思考:你从题目中了解到什么? 2.你还想了解什么?

3.简介诗人及背景。互相交流资料。

二、学习《乡村四月》,(一)、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二)、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三)、背诵,积累语言

三、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4.背诵。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

1.欣赏唐宋名家名词。对比: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2.解释: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简介:①渔歌子 词牌名 ②作者

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自读全词,整体感知。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读生字:塞箬蓑

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4.全班交流: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为什么不想回家?他心里想着什么? 5.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五、总结升华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2.背一背你喜欢的词。

七、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

八、默写两首古诗。24.麦哨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挂图或课件、麦哨实物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揭题导入,介绍作用 1.板书课题,质疑。

2.解释课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麦哨》,麦就是——(麦子),哨呢——(口哨),3.介绍作用:用麦秸做的哨子。把麦秸削孔,然后放在口中吹,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次。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出示词语,生读

湖畔 肚兜 嫩荚 麦穗儿 麦芒 擎起 包裹 嚼嚼 吮吮 直沁肺腑 撩起 你呼我应

此起彼落 茅茅针 麦秆似的 结出 黑白相间 乐谱 剥开 和着 多音字:和、应、结、剥

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

三、品读课文,初步感悟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 2.组内交流。

(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乡村孩子在田野中无拘无束地快乐游戏)

3.师: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牧歌,我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

4.学习写法:

师:麦哨声一呼一应,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你还发现什么也前后呼应着?(小结:课文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让我们一直沉浸在麦哨所吹响的田园牧歌里。)就像一曲合奏曲。)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四、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过渡: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声吹得那么欢快、那么柔美?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赏乡野生活里的“欢快”与“柔美”的画面。2.请大家自读自悟,边读边把“欢快”与“柔美”标注在相关的句子边。

3.随机交流所欣赏到的“乐”与“美”和画面,边交流边指导朗读,读出相应的感受。A、孩子们衣服美、外貌美。

“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

“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看图品味:碧蓝的湖水边,茵茵绿草地上,孩子们玩耍割草,就像是绿草地上盛开了无数美丽的花儿,好一幅色彩艳丽的画。B、田野里花果美:

“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哪些颜色映入你的眼帘?把描写颜色的词语圈划出来: 鹅黄嫩绿、浓阴、金黄、黑白相间、雪白、浅黄色

这些颜色是一起出现的吗?(圈划:前几天、转眼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好一幅变幻无穷五彩纷呈的画。)

4、仿写练习:(出示图片,看图,用“谢了„„结出”说一个排比句。)这段不但写出了田野里花果美,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田园里丰收乐。C、田园里丰收乐:

“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哪些词语让你看到了丰收的景象?(圈划:到处、密密的、一蓬蓬、丰满、齐刷刷。)重点品味“擎”。(与举、托相比,“擎”字更显出果实的丰满,突出麦子的自豪与献礼般的郑重。)

看到这么美的麦田,你想说什么呢?跳动的音符奏出的是什么乐曲?(整个田野就好象是一篇完整的,优美的丰收乐章。)D、小伙伴游戏乐:

“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如果你在这个运动场上玩耍,心情会怎样?读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对孩子们说?(读!)难怪“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E、茅茅针滋味美:“„„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 草地是天然的垫子,那茅茅针呢?(是天然的绿色饮料)

那种滋味会象什么呢?想象着这种滋味,我们也来好好尝尝吧!(读!)

五、学生自读,交流美句

1.同学们,刚才我们品味着课文,仿佛看到了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玩耍嬉戏的情形,那快乐美好的田园生活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再仔细读读课文,一定会发现课文中的好多词句也像麦芒一样齐刷刷的,也是那样的美。2.学生自读,寻找有规律的词句,交流美的语句,诵读积累喜欢的词句。(通过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等形式读出句的节奏美,积累词句)一声呼,一声应玩累了,喊渴了 密密的鼓鼓的嚼嚼,吮吮

你呼我应,此起彼落一张张一朵朵 一蓬蓬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3.你还有不会的吗?那么,课文为什么以“麦哨”为题?

总结:文章以麦哨为线索,以首尾呼应的音律,呈现了一派丰收在即的田园风光,从而隐喻出生活在田园里的孩子们,童年的生活就像麦哨的声音,这哨声是那么欢快、柔美,悠远,绵长。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领略了美好的田园风光和孩子们的欢乐,了解了作者的一些写文章的方法,希望你们也能像作者这样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准确而恰当地表达出来。

四、拓展延伸。

1.乡村的生活是如此的欢快、柔美,让人不由自主地陶醉其中,但是这仅仅是因为乡村景色怡人吗?同学们可以想想你们身边的老人、孩子、父母以及邻居,他们之间与“欢快、柔美”有关系吗?老人们健康长寿;孩子们聪明可爱;夫妻们恩爱美满;邻居们和睦相处。是呀,乡村的景色是怡人的,乡村的人们更是美,美在:朴实、热情、善良、纯真,美丽的景色和这些可爱的乡亲们构成了一副欢快、柔美、和谐的画面

2.有一位读者读了《麦哨》这篇课文后,激动不已,将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用28个字概括成一首精美的小诗: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2 篇4

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不拘一格的文章体式

课标定位:

1、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进一步培养诵读习惯和文言语感,背诵一定数量的我国古代诗文名篇,了解相关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体会其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审美情趣和传统品格,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为形成传统文化的底蕴打下扎实基础

2.学习鉴赏散文的有关知识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散文的不同艺术特性,注意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使阅读体验更多元。

考纲说明:

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展、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量层级。

选修古文单元,一方面,要继续必修古文狠抓基础落实的传统做法:熟读成诵,字词句的疏通整合,内容情感主旨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用来培养学生深度和广度思维,合作探究意识,读写结合能力等。稳中出新,实中求活。

单元定位:

1、本单元是选修三个单元的收束篇,应完成对前两个单元的呼应,使选修古文浑然一体:

选修古代散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重“形象”分析;

选修古代散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贯通”重“意蕴”解读;

选修古代散文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重“写法”赏析。

所谓“鲜活”,主要是指“形象”和“意蕴”的鲜活,三个单元内在的思想情感逻辑前后贯通,

体现了文学艺术的完整统一。

同时,本单元还是高三总复习前最后一个古文单元,充分利用本单元,系统梳理整合高中必修和选修古文,帮助即将迈入高三的学生,扎扎实实加强语文素养,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2、“文无定格”。

“文无定格”是指散文的体式灵活多变,形式多样,自由活泼,不拘一格。了解高中古文常见文体基本知识,能帮助教师确定课文需突破的教学点,帮助学生迅速大体把握文章的写作内容和意图。对必修选修课程中最常见的几种古文文体稍作梳理:

序---------必修:《兰亭集序》、《滕王阁序》,选修:《伶官传序》、《陶庵梦忆序》、《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序”有书序(《伶官传序》、《陶庵梦忆序》,意在简介文章内容、写作目的、心路历程、情感世界等)、赠序(韩愈《送区册序》、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主要意图应是对所赠之人的态度、评价、情感等,以及借此来抒已之怀)、宴集序。

记-----必修《游褒禅山记》;选修《文与可画oY谷偃竹记》、《狱中杂记》、《苦斋记》

志-----选修:《项脊轩志》。记和志都是古代记叙类文体。“记”通常用以记事、景、物;“志”则大多用于记录人物事迹,如墓志、人物志等。要理解作者写了何事、何景、何物、何人来抒发什么情感,表达何种观点。

传-----必修《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选修《大铁椎传》、《种树郭

橐驼传》。“传”体由先秦两汉历史散文发展而来,常用于记述人臣和庶民事迹的列传。高考古文阅读常选人物传记类作品,一般先介绍人物基本情况,再叙二三事来表现人物性格情态和精神品质。

赋(辞)-----必修:《赤壁赋》、《归去来兮辞》;选修:《阿房宫赋》。侧重于借景抒情,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把握借何景,抒何情,发何感慨。

论(说)-----必修:《过秦论》、《师说》;选修:《六国论》。“说”用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论”重在析理推论,《过秦论》、《六国论》均为史论,要明确作者借何古讽何今。

3、“贵在鲜活”。

鲜活体现在:

(1)、情感真切真挚真诚。如《种树郭橐驼传》中作者关注民生和社会的责任感和爱国情;《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老师关爱学生,学生敬重老师的师生情;《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豪迈之情;《项脊轩志》中感人至深令人泪下的亲情。白居易说“根情”,此言极当,情是文章的根本,无情,何来文章的鲜活。

(2)、取材世俗化和生活化。如《种树郭橐驼传》中驼背之人种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师生聊天;《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饮酒作诗;《项脊轩志》中非常平常的生活场景和日常小事,保持生活原汁原味,呈现生活千姿百态,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3)、形象鲜明生动活灵活现。如《种树郭橐驼传》中豁达自信技艺高超的种树者;《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各具鲜明性格的师生;《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飘逸洒脱的太白;《项脊轩志》中的慈母爱妻。

(4)、意蕴不落俗套,平中有味。如《种树郭橐驼传》以种树之道喻为官之道,不乏理趣;《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作者一扫“喜而复悲”的陈套,给人以乐观情绪的感染;《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高妙的教育艺术;《项脊轩志》一句嘘寒问暖的话,一棵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含而不露,韵味悠长。

(5)、语言极富个性,闻其声,如见其人。《种树郭橐驼传》中种树秘诀一番话,非常贴近生活真实;《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短短的对话中,情态性格志向各异的师生形象跃然纸上。《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诗化语言;《项脊轩志》中一句话见神态性格情感。

(6)、鲜活还体现在文章体式的自由活泼,不拘一格。比如:《种树郭橐驼传》,名为传记,实为寓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开对话体小品文之先河;《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揉诗、文、赋一体成为独具特色的诗化散文,《项脊轩志》,名为记物,但实际内容是记人。

4、,借助读写结合练习,引导学生扎扎实实提高写作能力。

(1)、选择熟悉的生活素材来写,内容细腻具体,避免空洞无物;

(2)、刻画鲜明灵活的形象,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说教;

(3)、具有真实情感和体验,让自己的文章充满情趣理趣,不作无病呻吟;

(4)、锤炼个性化语言,“唯陈言之务去”,鲜活生动;

(5)、写出有内容有情感,形象鲜明,意蕴丰富的好文章来。

5、引导学生初步探索阅读通法:读懂---读通---读透。

读懂是为了引导学生抓准文章主体,即景、人、事、物;

读通是为了引导学生明确景、人、事、物的特点;

读透是为了引导学生感悟景、人、事、物所蕴含的观点、道理、情感、思想、精神等。

散文体式 课文 散文读法:读懂

散文读法:读通 散文读法:读透 课时安排

寓言类传记 《种树郭橐驼传》 事:种树 特点:生活化理趣 情感:顺天致性 精读,三课时

语录体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人:师生 特点:个性化语言 情感:形象鲜明 略读,二课时

序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景:宴游 特点:真切化感情 情感:乐观洒脱 略读,二课时

志、记 《项脊轩志》 物:书斋 特点:世俗化情趣 情感:醇厚亲情 精读,三课时

这样的一个阅读通法,可以打通高考的`古文阅读,诗歌鉴赏,现代文大小阅读。以08高考为例:古文阅读写人(韩延寿),通过实施道德教化、下属自责、下属敬父等事,表现人物主张文德教化、和睦礼让等理政观念和律己严待人宽等人格魅力,表明作者对儒家“仁政”和修身等思想的赞同。诗歌鉴赏写人(顾炎武自己),人物特点是:惊、愁、存肝胆、鬓华;情感是:两鬓已白,惊时光易逝,叹年岁已高,愁复国无望,但依然有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爱国志肝胆心。现代文小阅读写物(塑料袋),物的特点是:污染重,解决难;情感是:环保意识。现代文大阅读写景(碧云寺的秋色),景的特点是:丰富多彩,情感是:唤起欢快情感,古今感受相通。

目标定位:

1、理解:

理解并梳理高中古文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的意义或用法,学会归类总结,注重在具体语境中来掌握文言知识,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据文体知识和作家作品知识来理解作者创作背景和意图;理解所写为何事,何人,何景和何物,整体理解文意,把握文脉。

2、鉴赏:

鉴赏本单元选文各具特色的文学韵味。

鉴赏《种树郭橐驼传》全文充满理趣,及新颖活泼富有创意的写法;

鉴赏《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个性鲜明的形象和亲切熟悉的生活气息;

鉴赏《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抒发情感不落俗套,精心锤炼语言;

鉴赏《项脊轩志》平常小事日常细节见真情的选材和抒情特点。

3、探究:

(1)、深入发掘文本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情感,民族审美情趣,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品格。

(2)、重视文本的个性解读,就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能成文;

(3)、掌握比较阅读方法,把高中必修选修勾连整合,提高思维广度;

(4)、注重课堂内外的小组合作探究,对某一专题有较深入的研究,提高思维深度。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2 篇5

教学内容:第六单元的四篇课文、生字、语文园地六。教学目标:

1、认识53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35个汉字。

2、了解课文内容,会背《古诗二首》和《雷雨》。

3、背会日积月累中的古诗《悯农》。

教学重难点:正确书写会写的生字。会背课文。教学过程:

一、我会读

今天我们来复习第六单元,请大家打开书,自由朗读本单元的课文。齐读课文。

二、我会背 对子互背课文。指名背诵课文

三、我会填词语语

一()彩虹

一()蜘蛛

()的向导()的空气

()的杯子

()地压下来

四、我是识字小能手

开小火车读本单元会认的生字,相机进行纠错。交流本单元易错的生字

五、我会给多音字组词

----()

绝句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2 篇6

一、复合教材单元内容有效组合的思路

复合教材单元内容的有效组合要追本溯源, 全面把握“教材”, 从整体上剖析“教材”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对各个要素和结构进行分析[4]。有效组合的过程不能只着眼于教学活动的各个变量和推演, 而应着眼于教学过程的整体最优的效果与效率[5]。依据《标准》, 遵循体育教学规律、运动技能迁移规律、健身原理, 再通盘考虑、充分研究与分析各类体育教学内容的可健身性, 教师的可操作性和学生兴趣、接受可能, 以及场地器材的经济性的基础上, 把握好体育课堂教学这个整体。在保证走、跑、跳、投等基本活动形式教学的基础上, 从运动的方向、形式、路线、距离、顺序、节奏、难度、负荷、场地、器材、规则要求、参与人数等诸多方面, 对各类体育教材进行有效组合, 使其成为有整体价值、相互融通的体育教学内容。

(一) 有效制订教学目标

依据《标准》, 在分析教材和学生学习水平的基础上设置最近发展区, 而课时教学目标则是在该区域内搭建的“脚手架”。课时与课时之间的教学目标又要相互对接、互为支撑, 为学生逐步认识、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架起逐级上升的“阶梯”。在现有的单元教学目标中相互融通、逐层推进, 有效组合后的教学目标对各课时教学目标起着指引作用, 把这一节课的目标放在单元的环境中去审视, 要循序渐进, 各有侧重, “做到位”却“不越位”, 防止学生在单元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饥一顿饱一顿”的现象。

(二) 有效选择教学内容

按基本活动能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练习形式为主线来选择, 使每节课、每个单元教学, 甚至每学期的教学内容都有一个科学、清晰、有利于知识和技能正迁移的整体逻辑结构, 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不仅要重视本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学练与整合, 也要重视其他学科相关知识的渗透与融入。最后, 将复合教材单元的两个内容整体优化并糅合在一起同步进行教学处理, 形成自然流畅、和谐高效的体育教学。它是在对传统意义上的体育教学进行分析、提炼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组合。这样不仅可以加快教学的整体节奏, 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而且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容量和形式, 充分发挥体育教材和运动技能之间的整体效应, 增强和提高教学效率。

二、复合教材单元内容有效组合的方法

(一) 有效综合同一故事情节

在小学水平一、水平二阶段, 由于在教材分类上不出现独立的运动项目, 因此较多的以故事和情景变化为依据来设计课题单元, 即一般以情境化的教学为主同时制订一个相应主题进行教学。这样教师就可以充分地利用故事情节,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将不同的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和体能发展方面的内容融合于同一个故事情节之中。在小学水平三和初中阶段, 在教材上出现了独立的运动项目和运动技术, 因此, 要将运动知识与技术、人的基本技能融入到同一故事情节中, 但是也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年龄特点等。在这些复合教材单元的组合中, 故事情节是内容组合的“桥梁”, 由于故事情节简单有趣, 学生会勇于挑战强者, 学练兴趣浓, 参与度高, 效果也好。

(二) 抓住体能和基本技能的关联性

抓住学生的体能发展和基本技能的关联性, 以其中的一个运动知识与技能为主进行重点研习, 同时渗透和带动相关的体能练习, 并在这个技能学练和相关体能锻炼过程中有机地联系和发展其他的运动技能。比如, 抓住学生喜欢打篮球这个激发兴趣的原点解决学生因重复学练枯燥的田径类运动技术而失去学习兴趣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说, 以篮球的多种学练内容和形式为主, 渗透和带动与田径类相关的跑、跳、投等运动技能的学习, 发展学生相关联的身体素质和体能。基于此, 复合教材单元的内容组合可以是运球与跑的单元, 运球与跳跃的单元, 足球与跑的教学单元、排球与投掷的教学单元等等。

(三) 衔接基本活动能力的片断或环节

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呈现出比较复杂的关系, 时连时断, 时分时合, 或你主我次, 我主你次, 但是如果能衔接好与人体基本运动能力相关联的教学片断或环节, 那么就可以构成自然流畅、高质高效的复合教学单元。反过来讲, 复合教材单元内容组合时, 可以注意衔接好人体基本运动能力的教学片断和教学环节。实践证明, 这样的复合教材单元, 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这样可以补充的是, 针对一些主题教学单元从基本运动能力的教学片断或者环节, 可以进行融合, 形成大的复合教材单元。

(四) 巧妙运用体育器材

通过巧妙地运用体育器材, 始终抓住全面锻炼与发展学生的理念设计教学活动的同时, 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练习手段, 把看似不相关的复合教材单元内容放在同等的位置上进行同步处理, 使得单元的内容处于互相交融的状态。比如, 竹竿舞、武术 (棍术) 、打“莲湘”与跨越式跳高这几种内容, 看上去没有关联的地方, 但是通过“竹竿”这一器材可以将这些内容进行优化组合。根据教学实践和课堂观察总结出教学内容为:用短竹竿做“棒操”, 学跳黎族“竹竿舞”, 练习“棍术”等;用短竹竿进行跳高的个人过竿练习, 再用小竹筒将短竹竿连接起来变成长竹竿, 进行小组合作的助跑起跳过竿练习;用短竹竿打“莲湘”或做放松练习, 或用短竹竿作“船桨”做划船放松等。基于此, 复合教材单元内容可以有效组合为:武术与游戏单元, 跳跃与游戏单元, 韵律活动与民间体育活动单元等等。在这些复合教材单元中, 体育器材是内容组合的“桥梁”, 适宜“一物多用”、“一物用到底”, 器材的选用既经济又便宜, 可以节约“能源”。

(五) 合理设计体育场地

从学校的实际和教学的需求出发, 将学校的场地合理设计为符合学生进行安全、适宜的体育活动的场地, 最大限度地、安全地提高体育场地的使用率。一方面要打破竞技化、成人化的场地规格限制, 改造学校成人化的场地;另一方面要根据学校的具体环境, 充分利用空地, 有效创设非专用的体育场地。最终设计出同一块体育场地能为不同的身体练习服务, 那么, 多块场地就能为更多的不同身体练习服务, 这样学校的体育场地的利用率必定大大提高, 复合教材单元的内容组合形式也会更加丰富。比如, 利用篮球场的三分线可以进行弯道跑的教学;利用田径场的跑道进行篮球运球技能的学习;利用足球场进行耐久跑的教学等。基于此, 复合教材单元内容可以有效组合为:篮球与跑的单元, 足球与耐久跑的单元等。在教学实践中, 如果出现多个班级学练同上一个教学内容时, 合理设计与运用场地, 班与班之间就不会出现冲突。

例析体育课中“教学任务和要求”

出现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叶会斌1曹强2季淑琴3

(1.浙江省嘉兴市三水湾小学, 314000;2.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研室, 314000;3.浙江省龙泉市绿谷教育集团水南小学, 323700)

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针对每一个练习内容给学生提出任务和要求, 这种教学任务和要求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分支结构, 只有“分支结构”构造得科学、合理、正确, 才能牢固地支撑教师的理想设计, 也就是才能优化体育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效率, 有效达成教学的目标。但是笔者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任务和要求”的设计不重视, 在教学中随心所欲, 没有认真研究学情、科学分析教材, 导致在结果上教学目标地达成不理想。对此, 笔者想通过一些案例来分析平时教学中“教学任务和要求”出现的常见问题, 寻求对策, 并以此引起同行们的重视。

一、任务要求模糊不清, 盲目练习

案例一:双手从头后向前投掷实心球一课, 教师的重点是教会学生投掷时身体的准备姿势。教学过程:教师首先示范, 然后学生们在教师的统一口令指挥下集体徒手模仿练习, 接下来教师提出任务和要求, 学生分组练习, 并互相指导。“学生们先互相看看, 哪个做得好, 哪个做得不好?不好的给他提示一下。”教师话音刚落, 学生们就进行自主分组, 模仿教师的动作练开了, 可是不一会, 大部分学生停止了练习, 只见有的在聊天, 有的在打闹, 即使有的仍在练习, 但是达成的效果也一般。动作一开始做得好的就是好, 做得不好的就是不好, 几乎无多大改进。

分析与对策:教师给予的任务和要求模糊不清, 让学生怎样练, 练多长时间, 要求怎样?学生怎么知道什么动作好, 什么动作不好, 他们的动作概念建立还比较模糊。教师就给予学生动作“好”与“不好”三个字, 看似简洁, 但对于技术动作的改进学生很盲目, 没有具体的检测目标, 导致了学生不知所措。教师应要求具体、目标明确、便于操作, 如任务:徒手练习2分钟, 学生2或3人一组, 一个练习, 一个在一边观察, 帮助改进, 看同伴是不是“两脚前后站立, 前腿伸直, 后退弯曲, 身体像弓, 双手手臂屈肘放头后”。学生在练习时就可以参照目标一一对照, 去互相指点和改进, 这样就能有效地改进和提高动作技术。

二、有任务没要求, 不知所措

案例二:如一节“过障碍练习”课, 教师用汽车轮胎做障碍物, 让学生跳进轮胎再跳出——绕轮胎跑——踩轮胎——提轮胎接力跑, 在每个环节教师只出示练习任务, 没有练习要求, 一个练习好了之后, 再进入下个内容, 学生练习完成之后不知所然, 不知所措, 为什么要这样做, 任务完成得好与坏有什么不同?

分析与对策:教师对学生在每个练习环节没有要求, 对练习结果也没有评价, 导致

参考文献

[1]顾渊彦, 史曙生.体育课程中的教学单元[J].体育教学, 2006 (2) :13-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 (与健康) 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顾渊彦.体育课程设计与教学单元构建——对教学单元界定的商榷[J].体育教学, 2006 (5) :17-18.

[4]许国志.系统科学[M].上海:上课科学教育出版社, 2000.

[5]巴班斯基 (吴文侃译) .论教学过程最优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上一篇:校长在学校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稿下一篇:小学五年级数学解方程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