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学习情况汇报

2024-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法律法规学习情况汇报(精选10篇)

法律法规学习情况汇报 篇1

为贯彻落实市卫生局《关于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学习活动的通知》的通知,落实我院《中医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院管理,规范执业行为,改善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保证医疗服务安全,我科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开展了医务人员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学习的活动。此次活动从强化组织领导入手,提高全科职工的认识,坚持抓落实求实效,使全员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现将我科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学习活动总结如下:

一、此次活动的指导思想明确,普法的目标是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治国方略。卫生系统学习法律法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规范管理,依法执业,减少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发生,保证人民群众的就医质量和就医安全。我院在学习卫生法律法规的同时,不断优化服务环境,规范服务言行,积极开辟“急救绿色通道”,努力为病人提供全程、优质、价廉的医疗服务。此次活动已被我院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二、为了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我科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并且明确科主任为科室法律法规学习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形成了院科两级普法网络。

三、此次卫生法律法规学习内容丰富,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对与医疗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条例,科室还开展了专题学习活动。

我科于1月6日起多次利用晨会时间进行了卫生法律法规学习,要求全体人员均参加学习,学习结束于1月30日进行了考核。

此次活动与“医院管理年”活动紧密结合,互相促进。通过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学习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医护员工遵纪守法、依法维权和治安防范意识及自觉与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意识,使更多的医务人员成为政治素质好、组织能力强、法律知识丰富的人员,为加强普法教育依法治理提供了条件,进一步强化了医院管理,使科内出现了安定团结、稳步发展的大好局面,两个效益同步增长。当前,虽然我科在本次卫生法律法规学习活动中做了相当多的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对照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将发扬成绩,纠正存在的不足,继续按照本次活动的要求,以“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方案,再接再厉,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把医院管理质量和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工作长久地延续下去。

法律法规学习情况汇报 篇2

各位领导、各位督学: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区政府对市教育督导室各位领导、各位督学到XX区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

按照市督导室《关于开展2008年教育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督导检查的通知》要求,我区成立了以主管区长为组长的区教育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自查工作领导小组,转发了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对区县人民政府实施素质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制度意见的通知》,制定了检查方案,对全区的教育督导检查工作进行了部署。

各单位根据市、区文件精神,结合各自职责,紧紧围绕市重点检查内容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区检查组对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教委、区劳动保障局、区人事局、区农委等相关责任单位的负责人及区政府特约教育督导员进行了培训,并对重点责任单位进行了随访督导和重点检查,保证了我区教育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自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下面就我区教育法律法规相关内容的执行情况向督导检查组进行汇报:

一、贯彻执行《教育法》第五十四条、五十五条关于依法保障教育经费增长的情况

(一)区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情况

按照教育部决算及全国教育经费公告中有关预算内教育经费和财政支出的计算口径,2007年我区财政支出为513999万元,预算内教育经费为131765万元,占财政支出的25.635%;2006年同口径预算内教育经费为107444万元,占同口径财政支出419199万元的25.631%。因此,2007年我区达到了《教育法》第五十四条“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的法定要求。

(二)区财政经常性收入及教育支出投入情况

按照本市统一界定的经常性财政收入口径计算,2007年我区经常性财政收入292000万元,比2006年同口径的241546万元增加了50454万元,增长比例20.89%。而2007年我区教育支出(含市、区级)91675万元,比2006年的72514万元增加了19161万元,增长26.42%,高于我区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比例,达到了《教育法》规定的“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要求。

(三)生均教育支出情况

2007年,我区教育支出(含市、区级)91675万元,在校学生人均为8862元,比2006年的生均6790元增加了2072元,增长比例30.51%。生均教育支出达到了《教育法》规定的“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经费逐步增长”的要求。

(四)生均教育支出公用经费情况

2007年,我区教育支出公用经费(含市、区级)为20145万元,比2006年的19277万元增加868万元,增长比例4.50%。生均公用经费1947元,比2006年的1805元增加142元,增长比例7.89%。生均教育支出公用经费达到了《教育法》规定的“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的要求。

(五)依法安排教育部门2008年预算情况

2008年预算共安排教育支出103771万元(区级),可比口径比上年增加20071万元,增长比例13.43%,高于区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比例12.86%,达到了《教育法》规定的增长要求。另外,还安排了区教育费附加5900万元,预算外资金1.61亿元,教育部门区级总财力达到12.5771亿元。

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和我区收支分类改革的要求,2008年教育部门预算中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预算安排义务教育经费57230万元,比2007年的46855万元增加10375万元,增长比例22.14%,高于区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12.86%,达到了《义务教育法》第四十一条“确保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的要求。

此外,如果年底区财政收入超收,还将调整教育部门预算,并与教育部门密切配合,继续推进教育预算管理改革,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以达到《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增长要求,促进我区教育事业发展。

二、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第四十二条关于依法保障义务教育经费增长的情况

2007年,我区教职工人均月收入3292元,比2006年的2985元增加307元。小学生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5117元,比2006年的4029元增加1088元,生均公用经费660元,比2006年的652元增加8元;初中生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13241元,比2006年的12355元增加886元,生均公用经费4397元,比2006年的4323元增加74元。因此,义务教育阶段教职工工资、生均教育支出及生均教育支出公用经费均达到了《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增长要求。

总之,我区遵照依法增长、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规范管理等原则,深化教育部门预算改革,细化预算安排,优化支出结构,在保障在职及离退休教职工工资津贴等人员支出的基础上,按照本市新的定额标准安排公用经费,优先安排“两免一补”,加大对为民办实事、办学条件达标、布局结构调整及优质资源整合、课程改革等重点项目资金的投入,依法保障教育经费,全面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二条关于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培训和均衡配置的情况

截至2007年底,我区实施义务教育的中小学共140所,其中小学97所,初中32所,一贯制学校11所。在校学生8.76万人,其中本市户籍学生4.16万人,外地来京借读学生4.6万人。在职教职工9108人,其中专任教师5869人。

我区坚持人才强教发展战略,从提高综合素质出发,大力加强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深化干部管理和教师培训,合理配置干部、教师资源,向农村校和薄弱校倾斜,全面提升教育管理和师资整体水平,促进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主要做法包括:

(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深入推进“灵魂工程”和“未来工程”

1、加强干部管理,推进“灵魂工程”

坚持党政一把手封闭学习制度,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管理水平。选好配强学校领导干部,加强对河西地区、原乡管校、原部门校等基础相对薄弱地区或学校领导班子的建设,加大调整力度,改善薄弱学校的干部队伍结构,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两年来,共调整任免干部167人次,其中,农村学校、河西地区、薄弱学校调整67人,占40%。

推行校长任期制,强化校长责任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2007年有10所学校进行校长任期制工作试点,目前已在47所学校推行。其中农村学校、河西地区、薄弱学校占22%。通过任期制加强学校建设和目标落实,带动各类学校的全面建设。

2、加强干部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根据不同岗位、层次、类别干部的特点和需求,分岗、分类、分层有效推进干部全员培训工作,同时加大对农村校、薄弱校及新任校长的培训力度,提高校长依法办学、民主治校、科学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近两年,共开办书记研修班、新任校长班、校长研修班、初中校长学习共同体专题研修班、资格培训班等不同类型的培训班10个,共培训276人。选派75名干部参加市级培训。各业务科室组织1700余人次学校中层干部实务和岗位培训。

3、强化后备干部培训,深化“未来工程”

召开后备干部培养工作专项工作会,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职责。着力加强后备干部梯队建设,强化后备干部培养的工作机制。开办“十一五”第一期后备干部培训班,共36人。建立干部成长档案,实行后备干部选拔、培养、任用一体化管理机制,为实现干部均衡配置奠定基础。

(二)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全面提升师资水平

1、重视师德建设,提高师德水平

坚持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组织师德内涵大讨论、师德专题报告会、师德模范张增甫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活动;开展师德先进评选,共评选出10名师德标兵、30名师德先进个人、11个师德先进集体,为加强师德建设树立了榜样。

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

一是落实全员培训,保证常规发展。2007年启动的“十一·五”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呈现了课程多、形式多、层次多、班数多、学员多的特点,两年来共开设课程91门,举办了158个班级,培训学员10702人次,满足了多种需求。

二是开展新教师培训,把好入职教育关。坚持新教师120学时的培训制度,采取区校联合培训的方式,开展师德、心理健康、教学常规、新课程理论等培训。2007和2008年暑期,共完成了576名新教师和45名支教大学生的岗前培训,适应了新教师发展的需要。

三是开展“师慧杯”竞赛,加强基本功训练。在全区中小学广泛开展“师慧杯”教学评优活动,近两年共有316名教师获奖,其中河西地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共66校次、89名教师获奖,占获奖总数的28%。四是加强校本研训,重视学校科研。我区制定了《“十一·五”校本研训管理办法》和《“十一·五”校本研训督导评估办法》。召开校本研训经验交流研讨会。定期进行校本研训督导和评估,引导教师解决自身实际问题,促进专业发展。组织开展“学校科研负责人行动研究”,带动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实践水平。

五是加强班主任培训,促进教育教学双向发展。2007年以来,开办班主任资格班192人、提高班70人、“德育校本课程建设”专题班53人,其中农村校班主任23人,占10.8%。

3、重视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优秀人才

一是提高骨干教师待遇,稳定骨干教师队伍。我区制定并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通过提高待遇、加强培训和解决后顾之忧等措施留住优秀教师。108名骨干教师的子女在入学和升学方面给予了照顾;提高了骨干教师专项津贴的发放标准,人均提高240元/月。两年来,在提高待遇方面共投入270万元。二是强化导师带教,促进骨干教师发展。围绕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在全区实施“中小学教研组长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项目,有300名中小学教研组长参加。充分发挥“特级-骨干教师工作室”的导师带教作用,通过导师带教的方式广泛地指导青年教师成长。两年来指导青年骨干教师520名,参与带教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150人次。其中特别针对农村校城镇薄弱学校的教师成长,从带教政策等方面进行了倾斜。两年来共带青年骨干教师125人,占被带教师总数的24%。

三是开办骨干教师研修班,强化对骨干教师的培养。两年来共开设初中语文骨干教师研修班,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研修班、中学历史班、中学化学班、中学生物班、中学英语班等6个专业成长班,共培养骨干教师180人。其中涉及农村及城镇薄弱校教师66人。

四是开展国际交流,学习先进理念和方法。2007年暑期我区组织了25名骨干英语教师赴英国黑斯汀科技学院进行为期4周的语言及教法专业培训;组织了51名骨干教师赴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地培训;并在国内举办由外籍教师全程执教的40名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培训班,使教师专业发展更专、更精、更高。

(三)注重均衡配置,向农村校和薄弱校倾斜,促进均衡发展 我区高度重视中小学师资均衡配备工作。针对教师队伍存在的一线教师结构性缺编、农村学校和薄弱校的骨干教师严重缺乏,优质师资相对集中,非教学人员比例过大,校际间、学科间、教师能力间不均衡的现象较为严重等突出问题,积极采取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一是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近两年,我区在全市率先拨付专项资金补充教师结构工资,补充经费达到5700余万元,补充标准达到人均400元/月。在实际发放中,本着向义务教育倾斜的原则,中学补充标准达到人均600元/月,小学达到人均500元/月,在很大程度中稳定了教师队伍。二是有针对性地招聘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进行均衡配备,同时鼓励优秀师资向薄弱校流动。2007年以来共录用了576名优秀毕业生,其中包括博士生1人、研究生99人。在招聘指标上优先满足农村和城镇薄弱学校,为这些学校共录用了81名大学生,占总招录人数的14.1%。两年来,为农村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录用、调入、招聘优秀师资共140多人。

三是从外省引进骨干教师。2007年从外省引进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4人,充实了骨干教师队伍,解决了我区部分学校骨干教师严重缺乏的问题。

四是选派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缓解农村学校师资缺乏问题。安排新接收的45名大学生到我区初中建设工程校和农村小学开展支教工作。2007、2008两年共组织61名城镇学校优秀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组织20所城镇学校与周边农村学校建立“一帮一”手拉手关系。五是完善区级骨干教师评选机制,立足均衡发展,向一线教师、农村教师、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倾斜。2008年骨干教师推荐评选过程中,对农村学校教师给予政策倾斜。全区共有888名教师申报,其中农村校教师98人;评选区级骨干教师431人,其中农村校教师49人,通过率达到了50%。

六是发挥导师带教作用,带动农村校和城镇薄弱校教师专业成长。全区共确定带教导师131人,每位导师至少要带1名农村校或薄弱校的教师为徒弟。导师带教成效明显,目前带教的农村教师中已有8名教师被评为市区级骨干。

七是实施联片教研。充分利用特级教师、知名教师资源,建立区域学科研讨制度,充分利用优质学校教育资源,通过研讨会、学科教学沙龙、网络教研等形式,加强学校之间教师的沟通,不断提升农村校、薄弱校教师专业化水平,从而实现学校学科教师梯队建设以及学科间的均衡发展。

八是利用初中建设工程“春风化雨”项目培训,促进我区薄弱校教师队伍建设。两年来开办“春风化雨”培训班10个,350名初中教师参加培训。通过培训,教师的师德水平、学科素养和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全区初中教师队伍的水平明显提高。

九是建立教师发展工作站,采取集中指导与整体帮助相结合的方式,以点带面,集中就某一地区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教师队伍进行专题、专项的发展指导,然后再通过逐步渗透,扩大影响,带动一批教师专业化发展。此项工作目前在东高地地区试点,已经组建了针对东高地地区教育发展的由8名特级教师组成的教师指导团队,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十是进一步发挥完善“特级-骨干教师工作室”的职能,努力为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空间。工作室特别关注并指导小学薄弱校教师专业化成长。根据小学薄弱校教师发展需要,工作室的导师对花乡6所小学及丰台二小教师专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提出“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口号,并通过举办讲座、听评课、问题研讨等方式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了区域整体的教学质量。

以上是我区教育法律法规相关内容的执行情况和主要做法。在市政府、市教委、市教育督导室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区教育近几年发展迅速,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学校办学水平和干部管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成效也很突出。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困难,我区教育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校际之间的发展还不平衡,农村校和城镇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化素质与现代教育的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师资总体水平不高,优质师资相对缺乏。

针对以上问题和困难,我区将积极采取措施,结合教育布局调整,选好配强农村和薄弱校党政正职领导干部,继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力度,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

进一步加大农村和薄弱校优质师资引进力度和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制定相关制度和激励措施,在教师引进、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待遇等方面在政策上进一步倾斜,辅之以教师合理的流动制、轮岗制、交流制等配套政策和措施,保证农村和城镇薄弱学校有比较稳定的师资队伍。继续鼓励优秀教师向农村和城镇薄弱校流动,进一步发挥优质学校在教育教学、教科研等方面的指导和辐射作用。

各位领导、各位督学,我区从人口数量上来说,属于教育大区,但优质教育资源还是相对缺乏,与首都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继续坚持内涵发展,实施人才强教,坚持科研引领和管理创新,努力提高各层次学校的办学质量,以促进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法律援助工作情况汇报 篇3

一、健全站点建设,完善法律援助网络

1、乡设法律援助工作站,4个行政村均设了法律援助工作点,确定了法律援助联络员和宣传员,将法律援助工作延伸到基层,及时了解和掌握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需求,正确引导困难群众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2、加强与各村和民政、残联、妇联、团委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接待来访困难群众,受理法律援助申请,从而方便低保家庭、经济困难群众和青少年寻求法律援助,维护其合法权益。

二、开展法律援助宣传,提高弱势群体法律援助意识

1、通过法律援助联络员专题会议,人民调解员培训及其它会议,对法律援助意义、受案范围、申请条件和流程进行讲解,方便在具体的工作中宣传法律援助工作。

2、在法律援助宣传月、“三下乡”、江淮普法行等活动中,组织工作人员设台解答群众法律咨询,发放《法律援助指南》和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等宣传材料,内容涉及婚姻家庭、老年人维权、劳动争议、申请法律援助等方面的问题,使群众了解到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法律援助制度的公众知晓率和知晓程度。

3、结合妇女节、重阳节、消费者权益日、助残日等节日活动,重点加强与节日相关的法律和法律援助条件、程序的宣传,增强了群众的维权意识、法律援助意识。三、规范服务,认真办理,积极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

将法律援助服务纳入到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中,方便群众办事,方便政府解决和疏导纠纷。认真接待来电、来访群众,设立“8576148”咨询电话,实行法律援助人员轮流值班制度,接待解答群众来电来访。工作人员做到:一是态度热情,对所有来访者一视同仁;二是说法透彻,为来访者宣讲法律,晓之以法,动之以情;三是引导有效,对来访者进行正确的疏导,引导他们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解决问题,防止矛盾激化;四是对来电、来访问题不推、不拖,及时处理。

县法律援助工作情况汇报 篇4

各位领导:

我县法律援助工作,通过县司法局领导的努力和县委、政府领导的支持,经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下面,就我县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向各位领导做一简要汇报:

一、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法律援助工作是为困难群众提供无偿法律服务,保护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直接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更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职责,体现的是党和政府对贫弱、困难群体的关怀,因此,作为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就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我县法律援助中心现有工作人

员3名,其中律师2名、法律援助志愿者1名。局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中心充分利用

这个契机,大家结合自己的工作特点,统一了认识,深知我们的工作清贫、艰辛,深知我们的工作就是

奉献,深知我们的工作就是一种责任。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使中心全体工作人员树

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体现在工作中,就是党和政府对需要法律援助的困难群众的关怀,就是给

符合法律援助条件需要法律援助的困难群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优质的法律援助服务。

二、认真宣传贯彻《法律援助条例》,进一步提升法律援助的社会地位和影响

《法律援助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全国性法律援助专门法规,为了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更好的了解和认识

法律援助,我县法律援助中心积极开展和参加各项法律宣传活动,上半年,利用三八妇女节、“3.15”

消费者权益日、“5.15”律师义务咨询日、“5.19”助残日及5月法制宣传月等契机,中心开展了以宣传

法律援助各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活动,印发宣传资料2000余份,解答法律咨询80余人次,通过形式

多样的宣传活动使法律援助工作进一步贴近基层、贴进百姓,同时也拓宽了群众学法知法的渠道。

三、健全法律援助工作网络,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机构建设。

法律援助机构是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基础和可靠保证。上半年法律援助中心,积极利用和整合司法局内

部资源,在各镇办事处司法所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基础上,与**县残疾人联合会在**县残联设立了法

律援助工作站。目前,以司法局牵头、工会、共青团、妇联、信访办、法院、劳动、民政教育、残联、扶贫、财政管理部门参与的法律援助工作机构已基本成形。

四、强化职能,认真办理法律援助案件。

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是法律援助工作的基本职能,县法律援助中心严格按照司法部法律援助案件统一受

理、统一审查、统一指派、统一监督的“四统一”原则,认真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在保证办案质量的基

础上,积极协调与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调查取证相关的党政机关,尽力降低办案成本,扩大受援面,在现

有经费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办法律援助案件,切实维护贫弱群众的合法权益,上半年,法律援助中心共受

理法律援助案件,其中民事 件刑事 件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案件全部给予

了援助,没有无故拒绝法律援助的现象,有效的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一些贫弱群众的合法权益。一些案

件还在社会上取得了较好的影响,赢得了政府和人民的赞誉。

总结我县的法律援助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离上级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具体表现在:一是法律

援助人员的业务素质还偏底,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二是法律援助经费困难,严重制约法律援助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法律援助的体制需进一步改革创新。

法律法规学习情况汇报 篇5

情况报告

2011年是“六五”普法启动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六五”普法规划和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精神,广泛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质,增强全社会依法管理和依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环境,根据《甘肃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组织参加全国百家网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知识竞赛活动的通知》(甘依法治省办发„2011‟16号)和庆市法治发[2011]7号文件精神,我局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开展网上答题活动。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局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安排部署,要求各乡镇司法所,各部门认真组织实施,动员各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勇跃参加网上答题活动。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转发了《甘肃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组织参加全国百家网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知识竞赛活动的通知》(华法治发„2011‟4号)。

二是加强学习,为答题活动奠定坚实理论基础。组织全县干部职工12月3日进行了干部职工法律知识考试,同时还要求干部职工通过网上了解、集体学习、会议传达等方式,1

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关知识,掀起了全县干部职工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和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知识的热潮,为网上答题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本次参加考试的有各乡镇司法所、县直各部门共90多个部门。

三是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法制工作氛围。华池县将网上答题活动做为今年“12.4”法制宣传日活动重要内容,及早安排、及早部署、及早宣传,着手印制法制宣传资料,为全面推进2011年“12.4”法制宣传日集中宣传咨询活动做好准备,同时也我县“六五”顺利实施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法律法规学习情况汇报 篇6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及《银川市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西夏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从2012年5月11日开始至2012年6月20日结束。此次专项检查开展以来,共检查70家用人单位开展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情况专项检查。

一、专项检查的基本情况

此次专项检查各类用人单位,重点对劳务派遣企业、招用农民工较多的建筑、制造、采矿、餐饮和其他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个体经济组织进行检查。此次检查内容包括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情况;按照工资支付有关规定支付职工工资情况、遵守最低工资规定及依法支付加班工资情况;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情况;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以及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情况;其他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规定。此次检查采取听取用人单位汇报与书面审查签订劳动合同文本、缴纳社会保险凭证、职工花名册、工资表、考勤表等材料相结合的办法,认真审核用人单位的书面材料,对存在问题较多的用人单位,及时提出整改意见,要求其限期改正。同时本次专项检查共发放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资料2000余份,农民工维权卡1000余张,有效的宣传了国家的相关政策,增加了企业的劳动用工管理知识和增强劳动者的维权意识。

(一)劳动合同签订率稳步提升。《劳动合同法》实施三年多来,影响范围逐步扩大,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用人单位也由被动转为主动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辖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也逐年提升。本次检查各类企业70家,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100%,基本达到在员工入职一个月内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的要求。中小型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个体工商户的劳动合同签订率较低,只有20%。

(二)社会保险参保比例不断增加,险种逐渐丰富。随着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工作的深入开展,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不断提高,用人单位主动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的意识也不断提高。在本次调查的70家用人单位中,规模以上企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率达到90%,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都显增长态势。除养老保险、工伤保险一直备受重视外,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增长迅速,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也有所增加。

(三)工资支付基本符合工资支付的有关规定。在本次调查的70家用人单位中,中小型企业工资支付较为及时,100%的企业都能在当月足额发放工人工资。规模以上企业受财务核算的影响,一般下个月中旬或月底发放工资,个别私有小型企业存在拖欠时间较长的问题。

(四)无使用童工现象。自2002年《禁止使用童工规定》颁布实施以来,辖区未发现一起严重使用童工案件。

(五)女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符合法律规定。没有发现安排女工和未成年工从事禁忌劳动现象,没有因女职工怀孕而被开除的现象,女职工“四期”保护符合法律规定。

二、存在的问题

(一)小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劳动合同签订率、社会保险参保比例较低。

(二)建筑行业存在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大部分建筑业给劳动者缴纳意外伤害保险。

(三)签订劳动合同不规范,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小企业由于员工流动性比较大,又缺少专业管理人员,存在签订劳动合同不及时和劳动合同签订不规范的现象。一些企业只签订了一份简单的用工协议,缺少劳动合同的法定必备条款。劳动者自身不愿签订劳动合同普遍存在,觉得受约束不自由。

(四)有些私营企业经济规模不大,企业资金不够,给员工买保险增加了企业成本;还有一些中小用人单位中人员流动性较大,往往工作几个月甚至一个月就走人,企业认为替他们买保险麻烦不合算,所以这类企业都选择不替员工缴纳社保。

(五)有些用人单位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存在违反《劳动合同法》及其它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

三、建议与措施

1、针对一些员工不愿签订劳动合同,不愿单位缴纳养老保险(希望企业直接发放现金的形式进行补偿)这种情况,我大队将加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同时督促企业必须按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办事,有效维护劳动用工关系稳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针对企业存在问题,我们将给企业下达整改通知书,要求他们在限期内进行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企业,我们将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三、下一步打算

(一)劳动监察的重心向中小企业转移。在保证对大型企业正常监察力度的情况下,西夏区劳动监察大队将工作重心向中小企业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转移。一是加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他们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意识,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二是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日常巡查次数,一旦发现出现违法行为的苗头,及时督促其整改;三是对被举报、投诉的用人单位,一经调查落实证明确实存在违法行为,坚决追究其违法责任,做到举报一案,查处一家,警醒一片。

(二)加大对中小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的社会保险参保和征缴的查处力度,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针对非国有企业、个体工商户点多线长、流动性大的特点,积极调整工作思路,主动上门宣传政策,采取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督促其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

法律法规学习情况汇报 篇7

范文大全

(可编辑)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乡镇“从严治党、尊崇宪法法律知识答题活动”情况

汇报

J.om 8 乡镇“ 从严治党、尊崇宪法法律知识答题活动”情况汇报

xx生态旅游度假区xx乡采取四项举措,积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遵从宪法法律知识答题活动”有效开展。

一是明确活动责任。学习答题活动分别以科室和村党支部为单位,确定各科室负责人、村党支部书记为本次答题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发挥好表率作用,认真组织所属人员积极参与答题活动。

二是明确学习内容。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学习讨论《党章》《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等相关知识,为正式答题做好充分准备。

三是力争全员参与。乡党委要求,机关在岗在编人员,村“三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委”班子成员必须参与答题,确保实现全员覆盖,迅速掀起答题活动热潮。

四是注重成果运用。以此次答题活动为契机,深入学习《监察法》等知识,要求全体人员要结合本职工作,学思践悟、学深悟透,筑牢思想防线和法律基础。

重庆学习情况汇报 篇8

2012年3月1日至4月13日,受校党委委派,我们一行五人赴重庆市委党校参加为期45天的师资培训,感触良多,现汇报如下:

一、重庆市委党校的主体班课程与我们的课程设置有所区别。他们采用5+2的课程安排,5是指他们针对领导干部的主体班主要设置5个板块的教学,分别是理论武装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他们的基础理论将各个教研部的基础理论全部纳入理论武装的这一板块,并不仅限于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世界眼光即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发展研究,这一板块包括西方的行政改革、美国的经济政策,当今世界的思潮,当今世界的行政法治等内容;三项教育即理想信念、根本宗旨、廉洁从政,主要针对重庆的党性锻炼比如三进三同,结穷亲,大下放而展开;重庆战略,其中包括两个子方向即民生导向,助推公共富裕与民主法制保障民生发展,这一内容由学员根据自己的专业、岗位自主选择。就课程设置而言,这样分门别类的安排可以充分地改善教师与学员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能够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员学习的兴趣,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2能力建设即管理的方法及艺术,还有一个板块是是指学员的异地教学和学业汇报。

二、他们的学员考核方式可以为我们所借鉴。在学习期间,每个主体班会有一个教研部的教师做课题指导老师,下发研讨课题,将学员分成若干课题研讨组,每周有一个下午的课题研讨时间,让学员就课题集思广益进行探讨。学校要求每个学员根据研讨主体写相应的研究提纲,要求每个课题组根据研究内容写一份研究报告。每个主体班要选择一名学员将自己的研究心得做成PPT进行演示,而学校会在各主体班之间进行竞赛,这是他们学业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重庆市委党校比较重视学科建设。他们依据教师的专业优势进行相应的配置,让每一位教师依据专业特点申报专题,并且他们有一些专题是常年在主题班开设的。他们的专题更新速度较慢,但常设他们的每一学科至少有一位学术带头人,纵观他们的专题讲解会发现学术带头人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术带头人的授课风格及备课思路会影响他周围的年轻教师,会形成教研部不同的特色。

在重庆市委党校,他们的每个专题课都有两位教师在不同的主体班进行相应的授课。学校选择其中的一些专题设AB两角,其中A角是他们的学术带头人,而B角则是一位年轻的教师。也意味着B角的授课是在A角的带领指导下完成的,重庆市委党校的这一做法是为了提高他们的整体师资水平,使得整个师资队伍不至出现断层的局面。

四、重庆市委党校的教师水平高。首先表现在他们的理论水平高。重庆市委党校的教师知识面广,对原著的通读及掌握,对原著的理解及应用能力特别强,理论水平可窥一斑。即使在党校,他们依然关注学术的前沿探讨,关注学科的热点焦点问题,他们可以提出一些独具特色的理论,有的甚至为全国的首创。

其次表现为他们的授课水平高。为准备一讲专题课,他们会大量阅读相关书籍、翻阅相关资料,其严谨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让人钦佩。在授课方式上,他们各具特色:有前沿理论的讲解也有相关案例的介绍,关注国内外的通行做法关注这些政策在重庆的地方实践,在教学方法上,他们也独具匠心,根据专题的特点分别选用讲授式、案例式、情景模拟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他们在组织教学的环节中,充分发挥学员的工作优势和专业优势,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切实做到了教学相长。

再次表现为他们的社会实践广。重庆作为年轻的直辖市,市委党校的教师经常有机会去国外进行学术探讨和交流,他们也有机会接待其他国家的访问学者,他们还有机会去承接国务院、中央党校及国家行政学院指定的科研课题,这为他们的专题课的讲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前提。

成都考察学习情况汇报 篇9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统筹城乡就业工作,4月23日至27日,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黄埠生带领下,市就业局、渝水区就业局、仙女湖区人事劳动局和城北办、河下镇、电工厂社区、洋田村委有关负责同志赴成都考察学习了该市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先进经验。考察期间,考察组听取了成都市劳动就业局有关人员的情况介绍,来到社区、农村,现场观摩、查看、询问了成都市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做法和取得的成效。通过考察学习,考察组深切感受到成都市在统筹城乡就业工作上取得的巨大成绩,认为有许多有益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就业实名制

1、工作目标。就业实名制,是指运用劳动力市场电子信息网络,掌握城乡适龄劳动力的就业、失业、培训、社会保险等基本状况,实行劳动就业动态管理和公共就业服务落实到人的工作体系。就业实名制主要包括:就业统计实名、培训统计实名、再就业援助实名、再就业优惠证管理实名、社会保险实名等内容。根据成都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工作要求,从2006年起在全市实施就业实名制,按属地原则,建立全市城乡劳动力资源基本信息数据库,及时掌握城乡适龄劳动者就业、失业、培训、社保等基本情况,建立起城乡劳动就 业动态管理服务机制,使公共就业服务落实到每一位劳动者,完善城乡统筹的就业服务体系,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2、基本情况。(1)工作步骤。根据“一次规划,统一实施,滚动完善”的原则,建立以城乡适龄劳动者电子信息档案为基础,劳动保障各项业务工作平台和街道(乡镇)社区(村)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相结合,及时掌握劳动力流动情况,形成反映就业基本情况的动态信息登记管理服务制度。

一、全市实施就业实名制工作。完成城乡适龄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的调查登记;完成城乡失业人员、失地农民、有转移愿望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农民基本情况的调查登记;完成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基本情况调查登记;建立以上三类适龄劳动者电子信息档案。建立我市城乡适龄劳动力资源基本信息数据库。

二、全面完成全市一、二、三产业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调查登记,建立完善全市城乡适龄劳动力资源基本信息数据库,建立起全市城乡劳动就业动态管理服务机制和全市城乡失业预警系统。(2)主要做法。一是成立了就业工作督导组,就业实名制工作办公室等机构,确保就业实名制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2005年底,成都市劳动保障局制定了《就业实名制工作实施方案》,2006年3月,成都市就业实名制工作办公室制定了《成都市就业实名制调查工作方案》;三是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劳动力资源调查培训落到实处,该市对调 查指导员、调查员制定了工作职责,编制了调查方法和各阶段质量控制细则,使得调查录入工作全面顺利完成;四是将就业服务工作引向深处,就业实名制工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印发<成都市就业实名制动态管理工作标准考核办法>的通知》,编制了《就业实名制动态管理工作标准》。保证各项数据一季度更新一次。

3、基本经验。一是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通过全面建立起就业困难对象就业实名制制度,实现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实名制管理和服务,在此基础上,逐步将持《再就业优惠证》、《城镇登记失业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失地无业农民、大学生、复员退伍军人、灵活就业人员,以及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纳入实名制管理范围。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实名制管理进一步拓展到城乡就业、失业、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社会保险等各个方面,不断充实实名制管理工作内容。二是建立制度,稳步推进。通过研究推进就业实名制工作的具体做法,包括分步实施目标、步骤、措施、保障手段等。重点抓好就业实名制调查制度、劳动力录用备案和就业登记管理制度、就业实名制调查的保密制度和资金保障制度等4项制度的建立完善,确保就业实名制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强化基础,着眼长效。通过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要将劳动力市场网络覆盖区(县),并向街道、乡镇和社区延伸。通过充分发挥出信息网络在实名制管理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尽快实施实名制的动态管理,最终 实现对城乡劳动者提供“记录一生、服务一生、管理一生、受益一生”的劳动保障和就业管理服务。四是加强互动,实现对接。通过社会保险网络与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的并网运行,就业实名制和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的互动,增强劳动力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提升市场服务水平,实现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确保网格化管理区域就业、社保工作管理无缝隙、无盲区。五是科学规范,体系完善。通过制定的一系列工作标准、操作规范、考核办法,将就业实名制工作细化、科学化,对调查工作全程实行质量控制,无论是领导机构还是基层人员,无论是工作机制还是技术支撑,都做到责任到人,清晰明确。

4、考察建议。

一、尽快在全市开展就业实名制试点工作,力争明年在全市全面铺开,并将就业实名制工作纳入政府考核责任体系,由市主要领导亲自抓,对相关部门工作情况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在我市去年全面完成建立“两个合同、三个台帐”的基础上,将就业服务工作引向深处,对网络数据实现动态管理,对求职人员实行有效服务。

三、建立就业实名制监督检查制度,对就业实名制的实施及效果进行监督检查。

四、对城乡适龄劳动力就业、失业、培训、社会保险等的变动情况及时录入网络,做好就业实名制的日常管理工作和就业服务工作。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从2001年到2006年,成都市每年有11.3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城镇年均新增就业人员10万人,城镇登 记失业率从2001年的4%降低到2006年的2.8%。从西部大开发以来的1999年到2006年,成都市一产劳动力比重下降了15.7个百分点,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绩可观。

1、主要做法。(1)、有一套完整的工作网络,自上而下建立了转移就业工作机构。实施城乡统筹战略4年多来,成都市一直在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并在就业机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战略性、系统性的创新实践。从2004年2月至今,成都市相继出台了多个政策文件,涉及规划管理、户籍改革、产业布局、乡镇区划调整、机构改革、公共财政、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社会救助等众多领域,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坚冰,构建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在成都,普惠、扶持、援助三大就业促进制度已经建立,覆盖城乡的就业培训体系、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就业援助体系、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以及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政策体系、政府目标责任体系等六大体系业已成形

(2)、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建立了目标考核体系。在就业培训体系建设过程中,成都市着重实施目标考核,既重视培训数量,也重视培训质量,既重视技能培训,也重视引导性培训,并将培训指标纳入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培训全程管理。

(3)、将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和转移就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统筹城乡充分就业,完善城乡一体的就业体系,全市的再就业人员和农民享有了免费接受培训、就业援助和创业优惠等 待遇。全市就业容量持续快速增长,实现了就业与经济同步发展,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已登记失地农民就业率达到95.4%。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方面,据2006年上半年开展的就业实名制调查,已转移就业201.42万人,占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的89.3%。

(4)、狠抓农村劳动力培训。

一、采取 “部门包村”的办法。教育农民树立城市规则意识、卫生意识、生态意识以及城市公共生活意识,尽快融入城市。此外,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进行种植技术的培训。锦江区以红砂村为代表的三圣乡已成为全省闻名的花卉生态旅游基地。

二、开展“订单培训”,根据企业用工需求,由学校开设专业培训班,农民经过培训后,到企业务工。

三、开展“定向培训”。依托大中专院校的技术、师资力量,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免费巡回教学,重点进行家政服务、餐饮、酒店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

(5)、与26个大中城市建立劳务协作关系。成都市与拉萨、北京、上海及珠三角、长三角等多个城市建立了较固定的劳务协作关系,农村转移就业渠道畅通。

(6)、重视驻外机构建设。在各劳务协作关系城市中,成都市甚至县、区大多设有驻外机构,在维护务工人权益,沟通两地关系,传达就业信息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

2、基本经验。一是在劳动力资源调查基础上抓基础工程建 设,对劳动力资源各项基础数据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实施转移工程,确保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地处城乡接合部的锦江区三圣街道办,过去是有名的穷乡,2003年起,农家乐“五朵金花”相继绽放,将农村环境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结合,在促进农民增收、为农民打造高质量生活环境的同时,也为城里人提供了休闲场所,提高了城市环境质量。三是实施拓展工程,进一步拓展成都在重点劳务市场上的份额。四是狠抓品牌工程,建设劳务输出品牌。成都市锦江区依托花木产业优势,着力塑造“锦江花工”品牌,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使农民的收入连年得到大幅度增加。现在,“川妹子”“川厨师”“川建工”“川数控工”“川保安”已成为成都五大劳务品牌。五是实施回引工程,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经过多年的劳务输出,成都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已经不多。适应成都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实,成都劳动部门开始有针对性地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3、考察建议。

一、政府的高位强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非常必要。在考察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成都市政府在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尤其在运作初期,此举显得愈加明显。

二、发展都市农业和服务业是失地农民就业的主要方向。继续发展花卉、水果、无公害蔬菜等收益高的劳动密集型农业和农家乐休闲产业等“都市农业”,并向企业化农业方向发展,仍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方向,有利于改善我市的生态环境,避免走传统城市化的老路,同时,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避免过多地发展重化工业,既是保护环境,又可以增强对外来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为此,必须加强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实行免费技能培训,增大他们的就业机会。

三、以产业发展为支撑解决“人往哪里去”的就业之困。既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要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充分发挥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的强大就业带动力。

就业实名制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考察组

关于《读本》学习情况汇报 篇10

区委宣传部:

日前,区委发出通知,要求全区各级党组织认真组织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不断深化对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贯彻,自觉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我局高度重视,及时布置,要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以《读本》出版为契机,进一步加大《读本》学习的组织推动力度,把学习贯彻工作不断引向深入,要求领导干部要做好表率,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学透一点。坚持自学和集中学习的原则,认真记笔记并撰写心得体会,积极参加讨论。

一、围绕党建有关内容组织重点学习

正如总书记所强调的,“打铁还需自身硬”。“硬”在哪里?一是“硬”在思想、认识上;二是“硬”在作风、行动上。“硬”在思想、认识上,就是要通过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进一步加深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认识,加深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的认识,加深对改革发展重大实践问题的认识,加深对反腐败斗争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硬”在作风、行动上,就是要通过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毫不动摇推动改革开放,切实严守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切实反对特权思想、反对特权现象,切实反对腐败、预防腐败。只有思想、认识上“硬”,精神才不会“缺钙”,才不会得“软骨病”,才能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只有作风、行动上“硬”,肌体才不会“腐蚀”,才不会得“败血病”,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干工作才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落实才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动力。

二、围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来组织重点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如何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贯穿了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钥匙”。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不仅提出了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又体现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等科学的思想方法,提高攻坚克难、化解矛盾、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更好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三、强化学习制度的落实,切实保证学习

前锋区审计局规范了学习制度,其中包括自学制度、集中研讨制度、学习心得体会报告制度等。加强对各项制度落实的监督检查,使各项制度能够真正落到实处,保证学习质量。始终把学习《读本》摆在重要位置,坚持经常学、反复学、持久学,推动学习贯彻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促进学习

一是系统学习和重点学习相结合。系统学习原著,正确理解和把握基本观点、科学体系,重点学习了《读本》中重要内容。二是开展理论学习与深入调查研究紧密结合。把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自觉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导推动工作,努力开创美丽前锋新局面。

上一篇:合作金融业务模式下一篇:超市盘点盈亏分析报告